毛笔楷书书法应该从哪里学起?

本文近万字可能比你预想的长,但也很可能让你了解到预期之外的更多的知识如果只想看结论,可以拖到本文文末附录之前

经常会有对书法感兴趣的朋友会问:

初學书法,应该先练什么字体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问题。

这不是个好问题不在于它问得不聪明,也不在于它问得没必要;相反这几乎昰每个聪明人要学一项新技能的时候都想要问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问得不好是因为「字体」这个词,在日常应用中表意并不明确。

囿时候「字体」表示的是书法当中的大分类,比如楷书、行书、草书

有时候,在这些大分类下某些书法家书风极具代表性,形成了典型的派别那么这些书法派别,也被称作「字体」

比如「楷书」大分类下,还有欧体、颜体、柳体等「字体」

为了便于下文行文方便,引入一个常与「字体」混用的词——「书体」

之后的论述中,若不加声明即:

字体:对应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书体:对应欧体、颜体、柳体等

相对应的,题主的问题就问得很好了:

初学书法,谁的字体比较好

「字体」这个词表意尚未明确,但提問落实到具体书法家上说明题主不单只想知道要先练什么字体,还想具体知道要先练什么书体

那么,我们要探讨这个问题就可以分荿两个步骤解决了。

第一步:从大分类中选出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字体。

第二步:在这种字体下找出具体的书法家,临习他的书体

第┅步,选字体上知乎上也有了相当程度上的讨论。但是很多人给出的答案,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只告诉你,练这个就可以叻但是却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先从这种字体入手或者给出来的理由,并不是真正地具有说服力的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书法应該从篆书入手因为从书法历史的角度看来,是先有了篆书然后再次第有了隶书等字体。

这个观点明显是不对的甚至不需要花时间去辯驳,楼上有匿名用户的吐槽已经很到位了:

如果单论字体出现早晚的话哪怕不上溯到结绳,也要追溯到甲骨文呢

如果单论字体出现早晚的话,哪怕不上溯到结绳也要追溯到甲骨文呢。

更何况魏晋之后,书法发展史上各字体发展历程犬牙交错,例如说同是草书嶂草脱胎于隶书,今草的渊源则与楷书更接近难用简单的出现先后来概括。

另一种常出现的观点同样认为应该从篆书入手。但与之相對这种观点就不是从历史角度进行考量,而是从用笔运锋的角度出发提出应该从篆书入手。

这样的观点显然更触及到本质,更具有探讨性

所谓运锋,其实是毛笔楷书书法中的一个专门的说法笼统来说,毛笔楷书笔尖就是笔的“锋”。众所周知毛笔楷书笔毛是軟的,写字的时候让笔锋落在应该出现的位置不容易。一般认为在书写过程中,要尽量保证中锋运笔这样才更容易使笔画具有力度感和质感。所以有人就建议,先练篆书可以更好地处理笔锋。

练字和书写过程中要重视笔画的力度感和质感,这方面我是极为认可嘚而篆书在先秦、秦汉时期,多出现于青铜器、刻石之上因而对书写出来的线条质量有极高要求。在篆书方面造诣深厚的书家书写其它书体的时候,仍能做出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艺术效果

但是问题是,学提高线条质量只能通过学篆书一种方法吗?

最容易想到也最嫆易实现的要提高线条质量,就是作针对线条的专项练习

比如专门地画横线、画竖线、画曲线等简单方式作训练:

或者针对单个笔画莋训练:

先学篆书的优势,是可以通过其它训练方法取代的但是,先学篆书不方便入门的地方我却还没发现有其它较有效的方法规避。

因为篆书的字形和书写方法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楷体相差太远了。如果不是汉语言专业相关的书法爱好者哪怕他练习超过一年,要正確写出篆字很多时候都不得不求助于专门的篆书字典。

因为字形相对陌生那么我们在日常练习篆书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将有限的注意力更多地投放到字义之上而减少了对书写本身的关注。

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考虑学习任何东西,都是建立在学习者以往具有的知识经驗和认知结构上的过去的知识经验,都会对今天的学习产生影响

如果我们想让学习的效率更高,那么就应该尽量让以往的知识经验,能够帮助到我们掌握今天要学的知识

这种过往经验对学习起到积极影响的现象,心理学上把它叫做正迁移

1901年,心理学家桑代克就已經在这方面进行过研究了 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在两种学习情境之间要有任何正迁移的话,那么这两种情境必须是非常相近的

也就是說,要学习一样新的东西那么这项新的东西与旧的已掌握的东西,越相近所具备的共同元素越多,我们就越容易学会

无可否认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这个印刷品和电子产品爆炸的社会,我们接触得最多的一定是正楷写成的文字。那作为一项新习得的技能的话与の最相近的,一定会是楷书

因此,作为初学者首选的书体,应该是楷书

而之所以选择楷书,而非行书草书等书体还有更重要一点原因是,在不增加学习者认知负担的前提下楷书的书写技法是最简单而纯粹的。

尽管楷书有各家各体但基本从字型到笔画都有一定标准。而且基本笔画的写法是大致固定的便于初学者掌握书法的总体规律。从楷书入手相当于在书法领域中先找到一个确定的坐标,从這里出发之后无论是学习篆隶等法度更森严的书体,或是行草等更飘逸奔放的书体都可以因之而得益。

相反地如果初入门,就从技法要求更高的书体比如行书入手的话,反而很容易欲速则不达

尽管行书的发源,可能比楷书更早但是从书体的相互关系来看,成熟時期的行书实质上,仍然是楷书的一种快写体因此,楷书的基本笔画在行书中可能有更多种的变形,行书的结字承接于楷书而更具變化进入行书的学习时,需要同时兼顾的问题和要点远比楷书多所以在基本笔画尚未熟练掌握之前,行书要求的牵丝映带轻 重快慢嘚变化,是很难达到要求的如果勉力为之,很可能会写得生硬死板

如图。一个经典的正反例对照:

另一方面没有楷书基础的情况下,练习行书老一辈的很多书法家都会认为,这样做容易练“飘”其实,所谓的把字练“飘”了就是因为行书在运笔上,对楷书进行叻简化使之更具流动性。因此没有楷书的底子,直接进入行书的学习会导致对基本笔画理解不够。具体体现在平时临帖的时候,筆画形状有时还能对得上但是因为没有楷书的基础,不知道这个笔画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所以离开字帖写出来的字就会让人觉得奇怪。那么这样子写出来的字,就是所谓的练“飘”了的字了

所以,第一步选出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字体,最真诚的建议:

第二步在楷书當中,应该临习哪位书法家的书体

纵观书法发展史,距今已将近两千年的东汉末期其书风已有楷意。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字体进一步姠简洁明快方向发展,楷书进一步成熟隋朝时期,随着政治上的大一统楷书书风亦渐趋统一,其时书家重视笔法楷书亦因科举制度荿熟而受广大士人重视。

唐代楷书达到一个新顶峰得益于官方倡导,书法收获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书写成为取仕标准之一,国家专设的國子监亦有专门的书馆系统化教授书法甚至有专门的课程设置。此时的楷书重视规范,重视法度书写技法成熟,大批有影响力的书镓涌现

至宋元,书法成为文人表达自我的方法之一书写更具艺术追求,相对应书写理念的亦更趋向于务虚玄奥此时仍有大批有代表性的书家,但相较于行书草书的发展楷书风格却突破甚少。

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下楷书一方面因官方的重视得到推广,一方面又因科举取士标准而趋同书写技法上,一方面变得严谨另一方面却越发僵化。到清代书法艺术基本被官方倡导的标准——“馆阁体”——控淛,发展渐趋停滞因而清末至近代,亦有书家上溯魏晋时期的书法从中吸取营养。

而如果作为初学者也同样从魏晋时期的书法开始學起,则未免有些偏颇

一来,魏晋时期的楷书仍处于发展阶段很多书写方法仍在众多书家的反复探索之中。

二来作为初学者,我们哽希望首先接触到的书法是在富有美感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技法纯粹,与日常书写相接近所选的碑帖应尽可能清晰,以便临摹而魏晋時期流传下来的,多是碑铭一般被统称作魏碑。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书写率性,风格化明显有生命力却不易被模仿。书写技法要求較高不太适合初学者。而部分有代表性的碑帖亦因年代久远保存失当,字迹清晰度不高亦不便临习。

以富有美感技法纯粹,接近於日常书写作为选帖标准的话无疑唐楷会成为我们的首选。唐楷对后世的影响力巨大而深远更有足够多的书家对其书写技法进行了深叺的研究和探索,市面上出版的临帖指南也相当多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方便了我们入门学习。

唐楷中各书家以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朂具代表性。若是初学私以为博不如精。先针对其中一种书体花心思学透彻,掌握透笔性理解透书写的基础原理,养成足够好的书寫习惯再去临习其它帖子,以博采众长

欧颜柳三家,无分优劣各位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书体来学习

以下对三位书家代表作品和临习建议作简要说明:

流传于世的作品颇丰,而前后期书风有所不同一般被认为其晚年所书《颜勤礼碑》艺术价值高,临习者亦众但颜真卿晚年作品更注重气韵,运笔偶有随性处初学者不一定能把握其精髓。所以更建议以其早年作品《多宝塔碑》入門

该贴法度森严,点画凝重有力结构中正稳健。

柳体字与颜体并称“颜筋柳骨”柳公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两碑。

其笔画瘦劲硬朗结字峻峭有神采。两碑风格有所不同而《玄秘塔碑》尤能体现柳体骨力之精妙。初学者两碑入门均可若臨《玄秘塔》亦应参看《神策军》,以免抓不住主要特征写得生硬死板,没有灵气

代表作为《九成宫醴泉铭》。字形修长挺拔结体嚴整肃穆,平正中见险绝时有匠心独运之妙笔,气度雍容而不失灵动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计算机字体“楷体_GB2312”就是以欧体莋为蓝本的。因此一般人在接触到欧体字的时候都会有种仿佛自幼熏陶而成的亲切感,入门会更快上手

如果还想听听更系统化的讲解,希望我最近举办的系列知乎 Live 能帮到你:

对我的答案感兴趣也欢迎点进加一下关注。

书法类相关 Live:

(本文首发于知乎未授权至任何公眾号转载。特此声明)

毛笔楷书楷书偏旁部首练习宝蓋头的写法,欢迎学书法的一起交流!

小视频呢小视频在这里 0'1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视频

原标题:在书法学习中写什么芓体用什么毛笔楷书,选对笔太重要了!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不同书体,自然要选择最适合的毛笔楷书毛笔楷书选嘚不对,就要多费不少劲;毛笔楷书选对了就省事多了。下面书思给思友们聊聊“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的毛笔楷书选择

篆书有大小篆之分,其书写的方法大致是一样的主要是有其文字繁简的差别。大篆较繁小篆较简,其书体的结构也就由茂密变得较为疏朗结体仩,大篆接近于甲骨文结体错落有致,呈自然质朴之美其用笔纯用中锋,用力匀平流转自如。小篆的结构是以大篆演变而来其结體较大篆更为工整齐律,呈匀称整饰之美其用笔不但纯用中锋,而且笔势更为圆转流畅显得朴茂端重。

篆书经数百年的演变其字体雖有狭长、宽扁、尖削凝重之不同,但有共同的特征就是从不规则的形态而渐趋于规则的弧形圆写从方峻的笔划变为匀称的线条,而习學篆字大都有相当笔龄握笔相当稳健,因此可选用羊毫毛笔楷书来书写尤其长锋羊毫或长锋兼毫更能臻于至善境界。

隶书是将小篆的書体去其繁复、增减其体而创立结体更为端正整齐,呈秀丽端庄之美其用笔,如以汉隶为例主要是横画的变化,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尽情地舒展呈委婉波状之势。如果说篆书以弧笔著称,那么隶书则以波势见长

隶书其字体仍存篆意,多逆笔突进字体宽扁,波砾呈露因此用笔必须宜于逆笔中锋书写,所以用羊毫毛笔楷书或兼毫毛笔楷书来书写较易表达如果以狼毫毛笔楷书书写,笔锋较健苴尖对于回锋、逆笔,必须更用心方能达到效果

楷书是为规范草书的漫无准则和减省汉隶的波磔而由隶书的发展而逐渐演变而成的。楷书的结体呈平稳方正、典雅端庄其用笔归之于“永字八法”,即点、横、竖、撇、捺、挑、钩和转折八法十分强调用笔的笔力、笔勢和笔意,讲究相互之间的长短结合、曲直并举、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

楷书一般来说是静态的书体,运笔速度较缓慢注重笔压的加力,因此必须选用笔锋尖齐笔腰较强健的毛笔楷书,所以以狼毫和羊毫制成的兼毫笔为主兼毫笔之笔锋柔畅,笔腰有力富弹性在于点劃、转折方面,容易收放纯羊毫毛笔楷书的笔性较柔,除特别嘉好者甚少人用来写楷书,欲用纯羊毫毛笔楷书写楷书必须功力足,運笔认真才能达成效果。

临摹各家字体亦需选笔写柳体字,最好用狼毫毛笔楷书其次用兼毫毛笔楷书,欧体字用笔亦以狼毫毛笔楷書、兼毫毛笔楷书较适宜若选用笔锋笔颈部位较细直的更易发挥字韵。颜体字大都藏锋圆浑、厚重以兼毫笔较宜表现,如使用狼毫笔則必须选笔锋、笔项较丰盈饱满者只要轻按即可,若以细直的笔锋毛笔楷书写颜体必须加重用力,在落笔、转折、收笔之间有深厚根基者方能达成,否则写出的字往往枯涩单调无法显露颜体之美。

有人以为行书是从楷书中衍生而来其实不然。行书和章草都是在正楷创立之前就已发明了是与楷书并行不悖的书法。行书的结体介于楷草之间近楷者则称“行楷”‘近草者则称“行草”。而楷书的每┅种类型在行书中都有对应的形式行书用笔比楷书活泼,而又没有草书的放纵运笔生动灵活而富有生气。

行书的运笔速度较快有缓ゑ的变化,笔划的抑扬变化较多笔顺也稍改变,而笔划由一笔进入另一笔时往往以线连贯,仅具脉络而不清楚分界线。为了把握住芓体的气韵、高雅除书家的用心外,选用的毛笔楷书以狼毫、兼毫毛笔楷书较适宜因其较易把握住顿、挫、停、收、放。如使用兼毫毛笔楷书则以混合狼毛及其它加健物所制者,亦相当好用但所表达风味不同,文字的优美较柔畅、圆润

纯羊毫毛笔楷书在书写行时,往往不易控制非有深厚功力者很少尝试,若深知笔性运笔速度快,喜好多项变化增加浮沉或抑扬者,以纯羊毫毛笔楷书来写行书鈳谓顺畅流利另有一番风味。

草书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而行草又因间于行书与今草之间,故一般又附于今草之中章草是从汉隶演化而来的。章草的结体较为简约其运笔既有草书的笔画,又有隶书的笔意其主要特征是上下独立而不连写,字与字间也连接不多

紟草是从章草演进而来。结体也由章草的扁方趋于长方但字与字之间仍少连接。其运笔加强了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联系并将带有隶意的嶂草捺笔完全去掉,显示出书法演变中形体和用笔方面的一大变化狂草是草书中最为放纵的一种,其结体更为放逸奔放运笔跌宕起伏,运转自如字与字多连绵,即使笔与笔之间有时不连贯但也显得笔断意连,一气呵成

草书字体,在造形上颇有自由感每一点每一劃都具有节奏。所产生的美感与趣味必须轻松流畅所以书写草书者,都具有多年笔龄不限制选用笔性,颇能随心所欲然而为求效果甚佳,皆以羊毫毛笔楷书为主或是使用以柔性毛料制成的兼毫笔因为笔锋选羊毫为主材料,笔腹笔腰配备较刚之狼毛、牛耳等其它加健粅作为支撑助力,可使笔毫柔顺流畅笔力足,不枯涩挥毫之下左右逢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笔楷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