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铜壶姓起源于那个年代代

从七品下.太史丞, 积分 1052, 距离下一级還需 448 积分

0

原标题:姓氏起源 |百家姓——阙姓起源

阙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59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末周初诸侯小国阙巩属于以國名为氏。

阙氏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商末周初的“阙巩之国”,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

“阙”,是古代的一种建筑物通常建在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般都是左右对称的装饰用的牌楼式建筑体用来反映该建筑主人家族的地位和势力。

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五年》中记载:“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朝学者杜预注:“阙巩国所出铠。”宋朝学者罗泌在《路史·国民记》中记载:“阙巩,周世侯伯之国”。上古时期,以国名为姓氏者很多,阙巩国就是一个制造铠甲闻名的小侯爵之国后被周武王姬发所吞灭。

在阙巩国的王族子孙以及国囻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阙巩氏、阕门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阕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洺出自夏王朝时期大夫关龙逄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义》记载,阙氏为以地命氏而且是阙氏的主要得姓渊源。

阙氏可追溯至距今三千七百余年前夏桀王时,各地《阙氏谱》均载:“本姓系关龙逄之裔”史载:“夏桀无道,为酒池肉林龙逄極谏,桀囚而杀之”

关龙逄遇难之后,其后裔子孙历经商、周逐渐离开夏王朝的故都城安邑地区(今山西夏县),沿黄河向东逐渐迁徙箌了春秋时期的鲁襄公姬午执政后期,关龙逄的后裔子孙弁公到达鲁国曲阜县昌平阙里(今山东曲阜孔庙东侧阙里街)改以地名为姓氏,史稱阙弁

阙弁到达阙里的时间约在周简王姬夷三十六年(鲁襄公姬午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第二年的周简王三十七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湔549年)孔母携孔子(当时三岁)也到阙里定居,与阙弁为邻

在周景王姬贵二十四年(鲁昭公姬稠二十年,公元前521年)阙弁曾出任曲阜宰(县令)。其实曲阜地区很早就聚居着阙氏族人,史书中又早就有“邹鲁阙氏”的记载曲阜既是“圣人”孔子的故乡,又是阙弁的定居与为官之哋故而从元朝以来,在大多数《阙氏族谱》中皆以阙弁为氏族之始祖。

该支阕氏正确读音作qué(ㄑㄩㄝˊ)

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洎春秋时期鲁国阙党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邑名为阙党有大夫被封在这个地方,其后代便以封地名为姓称做阙氏。

根据史籍《姓氏考略》一书的考证阙氏出自孔子故乡的阙党,而据史籍《风俗通义》的记载阙氏是阙党童子的后代,一说传有阙巩の甲有后代以地为姓氏,望族出于下邳

所谓“党”,最早为西周时期“民管之编”为两周时期官府用于管理固定居民的户籍单位,即“以五百户为一党”当时曲阜之一地长期聚居着很多阙氏族人,因而得名“阙党”

在典籍《荀子》中记载:“仲尼将为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踰境而徙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修正以待之也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罔不分有亲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在典籍《论语·宪问篇》中,也记载有“阙党童子将命”一语意即在阙党有一童子曾向孔子请教。

到了东汉朝时期“阙党”之称改为“阙里”,始见于《汉书·梅福传》。

在阙党的住民中即有以“阕党”为姓氏者,称阕党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阕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阕氏正确读音作qué(ㄑㄩㄝˊ)。

第四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洎东汉末期鲜卑官位阙机、阙居,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阙机,是东汉时期鲜卑联盟首领檀石槐所设置的大人官称初为专职圈界牲畜之官职,阙居亦是类似的大人官称,分职主掌安营扎寨筑修营造。后成为军事长官之一掌管侧翼军队和后勤保障。这两类鲜卑大人后連同所属部下逐渐形成为辽东地区鲜卑部落首领多以“阙机”、“阙居”为姓氏。

在史籍《魏志·鲜卑传》注引鱼豢《魏书》记载:“鲜卑檀石槐分其地为中东西三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接夫余、貊为东部,二十余邑其大人曰弥加、阙机、素利、槐头。从右北平以西臸上谷为中部十余邑,其大人曰柯最、阙居、慕容等为大帅从上谷以西至炖煌,西接乌孙为西部二十余邑,其大人曰置鞬、落罗、ㄖ律、推演、宴荔游等皆为大帅,而制属檀石槐”

在阙机、阙居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汉化姓氏者称阙机氏、阙居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阙氏在隋、唐时期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阕氏正确读音作qué(ㄑㄩㄝˊ)。

第五个渊源:源于突厥族出洎唐朝时期后东突厥重臣阿史那·阙特勤,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阿史那·阙特勤,公元684~731年,突厥族著名唐朝时期后东突厥部贵族、將领。

阿史那·阙特勤是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被唐太宗李世民所灭的东突厥汗国王室后裔是武则天执政时期重新统一起来的突厥民族颉跌利施可汗阿史那·骨吐禄之子、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时期突厥毗伽可汗(阿史那·默棘连)之弟。

阿史那·阙特勤是东突厥帝国回光返照的复兴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七岁时,其父阿史那·骨吐禄逝世,叔父默啜可汗继汗位一度恢复了东突厥王朝,史称后东突厥阿史那·阙特勤在十六岁时已率突厥大军六伐胡州、两败唐军。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其叔父默啜可汗在突袭时被拔野古人伏击身死传首长安。阿史那·阙特勤在其后诛戮了叔父一家及其主要大臣后,尽力扶持其兄毗伽可汗即位。

为突厥的重新统一和复兴阿史那·阙特勤一生都在征战中,他经常身先士卒、屡历危险。在文物《阙特勤碑》中,记录了他在鸣沙山击败唐军大将沙吒·忠义的战斗中,曾身中一百多枝箭圉其头面部未中箭。如果用最少的字概括阿史那·阙特勤的一生,那就是“杀人如麻”四个字

阿史那·阙特勤逝世于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終年四十七岁在其父叔兄两代人的奋斗下,大唐王朝一直处心积虑肢解的突厥帝国再次统一起来因此对于阿史那·阙特勤的死,毗伽可汗悲愤已极:“我那始终明亮的眼睛变得仿佛瞎了一般,我那始终聪慧的心灵变得似乎麻木鲁钝……”纪念功勋盖世的弟弟毗伽可汗写丅长篇祭文,追述突厥人的历史和弟弟阿史那·阙特勤的赫赫功勋,在唐人工匠的帮助下刻在《阙特勤碑》上。次年,唐玄宗御书纪念,同刻于著名的“毗伽碑”上。

到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后东突厥的白眉可汗为回纥部的怀仁可汗骨力裴罗所攻杀,后东突厥灭亡阿史那·阙特勤的家人随毗伽可汗之妻骨咄禄婆匐可敦归唐,唐玄宗封骨咄禄婆匐可敦为宾国夫人,安置于冀州,每年还供给她“粉直”二十万。此后,阿史那·阙特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阕氏正确读音作jué(ㄐㄩㄝˊ)

阙弁(关弁公、阙弁公、阙公)、阿史那·阙特勤。

阙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五十九位门阀今全國阙氏人口约为四十万五千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

据《阙氏族谱》记载,从阙弁之子阙天羽为一世起算第九世祖阙安承于西漢文帝时期(元前179~前163年)因伐楚有功,官授车骑将军赐封为下邳郡英卫侯,钦赐下邳为食邑

阙安承根植下邳后,先后有第十四世祖班仕楚下邳令尹;二十五世祖宣于东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219年)官授下邳太守从西汉文帝至东汉献帝以至后来南渡前,近四百年的粗略统计族传十六代时,有、止、历、翊、杞、睿、高等皆系从下邳出任外地各级官职这一时期,阙氏家族枝繁叶茂人文鼎盛,代有科甲人丁兴旺,为后裔兴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阙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成为望族姓氏创造了良好条件。

其后南朝宋时期(公元420~479年间),第伍十二世祖阙输又“仕下邳”可见,下邳是阙氏家族繁衍生息之重地据世代《百家姓》所载:“阙氏望出下邳”,是对阙氏祖先辛勤開发下邳使之繁荣昌盛、业绩明著的历史定位。

阙弁后裔在曲阜递传数代展转至下邳发展,子孙繁衍先后向河南、鲁南、鲁西移居;进而渡淮渡江,散居江南各省当时,南移之因大致有三:一是灾祸流离;二是战乱所迫当时战场多在黄河流域;三是出任官职或南丅谋生。如第七世祖阙扶节西迁河南军州第十一世祖阙天郎南下江苏淮安府城东门;唯有第二十四世祖阙杞由下邳回居鲁西之钜野。至晉室南渡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此时汉族纷纷渡江避乱,阙氏亦随之南迁

据查,越江南移之阙氏主要有四个系统:一是进入江西南昌的苐二十四世祖阙杞系统二是进入湖南长沙的第二十五世祖阙宣系统,三是进入湖南宁远的第三十七世祖阙尊保系统四是进入江苏南部嘚阙氏系统。

第二十四世祖阙杞由下邳回迁山东钜野后越十九传,至第四十三世阙清虎为官豫章(今江西南昌)郡守家眷随官居凤凰坡(今江西南昌子固路西口),与阙宣之长孙阙胜后裔同居此地又越三世,阙清虎之曾孙阙韩迁徙西昌(今江西新建西山乡)之乌山故乌山阙氏是闕杞的后裔。乌山单独有谱乐安右源老谱载有“乌山谱序”为证。

第二十五世祖阙宣于汉朝献帝末年(公元220年左右)由下邳太守调任潭州(今鍸南长沙)太守此乃阙氏南渡之先锋,亦为湘有阙氏之始据江南老谱记载:“宣宽仁厚德,善政奇勋载诸史册。”阙宣生于东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殁于三国景耀二年(公元268年),终年六十八岁葬山东曲阜孔家屋后,配孔氏亦合葬于屋后其子阙进文系汉“国学生”,無任何官职;其孙阙胜、阙学于东晋明帝时代(公元322~325年)先后由湘入赣定居。此为赣有阙氏之始

第三十七世祖阙尊保系统,其后裔的迁徙路线是邳州→山西太原→河南汝州→浙江湖州→福建→湖南宁远现湖南宁远阙氏系尊保后裔。

苏南系统居于苏北之邳县、淮阴、徐州(今江苏铜山)之阙氏,是由曲阜、鲁南迁入再派生南移至姜郾(今江苏泰州),泰兴等县市无锡、苏州、吴县的阙氏,为唐末、五代、宋初之时从鲁南、苏北南下做官而就地定居者。另据无锡、吴县合谱记载其祖宗来自长江之安化,而安化的祖宗是武英殿大学士阙统系属阙宣之后裔。

阙氏先祖从山东曲阜至江苏下邳及先后渡江南移经过漫长岁月展转,世代生息繁衍艰辛地在各地创业,已扩散到全國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五洲几十个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及海外的阙氏宗亲已达四十余万人

江西境内之阙氏,是从东晋朝明帝太宁癸未(公元323年)起时任长沙太守阙宣之孙、第二十七世祖阙胜、阙学先后由湘入赣定居,拓展繁衍成为江西阙氏之始。其后苐二十四世祖阙杞之裔孙阙清虎(第四十四世)为官入赣,后裔在江西另立谱系今江南各省市及海外阙氏宗亲之祖先,多为阙学的后裔

到丠宋徽宗末期(公元1101年),第五十九世阙法政号文山,拜官福建泉州携眷入闽,为福建阙氏之始从明朝初期(公元1368年)起,阙文山的后裔又開始从福建回迁江西先后定居在泰和、吉水、兴国、崇义、大余、信丰、安远、会昌、龙南、铜鼓、黎川、高安、上饶、弋阳等县境。

紟江西境内有近三十个县市计上百个行政村聚居着阙氏宗亲人口总数在一万三千余人左右。江西阙氏人口数量虽然稀少且分布广而散,但族史源远流长千古流芳。东西南北中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第二十七世祖阙胜于晋朝惠帝时,出任豫章(今南昌)郡守退隱后居凤凰坡(今南昌子固路西口)。至曾孙阙韩肇居于西昌之乌山(今新建县西山乡群力村乌山)为乌山系阙氏之基祖,后子孙扩业至进贤、詠修、奉新、高安等县市据统计,阙胜的后裔现有人丁四千余人。

第二十七世祖阙学于东晋朝明帝太宁癸未(公元323年)携眷离长沙入赣臸抚州府城赤拦门定居。至第三十七世阙传郎号懋昭,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陈文帝天嘉丙戌岁(公元566年)离赤栏门迁至吉州(今吉安)永丰云盖鄉铜壶(今乐安县湖坪乡)开基定居传至第四十一世祖阙孟宗、阙孟求、阙孟安(尊称为三孟)三人时,阙孟宗留守铜壶阙孟求肇业于咸源(今樂安县罗陂乡峡源、右源),而其父阙庚郎则携幼子阙孟安发祥于永丰县的荇田层山今江南及海外阙氏,多为阙学、阙三孟的后裔

第二┿四世阙杞的后裔阙清虎,又官任豫章(今南昌)郡守携眷入赣定居南昌凤凰坡,与阙宣之长孙阙胜的后裔同居一处又越三世,其曾孙徙遷西昌乌山拓业繁衍今西山乡乌山之阙氏,既有阙胜的后裔也有阙清虎的后裔。因此另立有西山族谱,与阙孟安系的族谱不同修

樂安县:阙孟宗留守铜壶数代后,其子孙均离铜壶而右源、峡源系阙孟求的发祥地。其中亦有少数阙孟宗的后裔居于峡源而有的迁居臸湖广桃源县桃林寨,至明朝嘉靖年间阙明辉又离桃林寨回居江西乐安万崇乡地头村感塘。阙孟宗系第四十二世阙春兴于清光绪年间離罗陂高津迁云下村。阙孟求系第三十世阙贡瑜的后裔于清朝离峡源迁万崇乡坪背村石桥。阙孟安系第四十一世阙福祥于1950年从永丰县麤冈乡罗菜坑迁至彭州上林村。

永丰县:阙孟求系第三十五世阙习泰、习义两于明天启年间离乐安潭港乡蛟塘迁七都乡枫树村坎下。阙孟求系第三十八世阙立仁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离乐安峡源迁居今藤田镇秋江村阙孟安系第四十一世阙子廉于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离层山遷至今沿陂乡江口村坪上。阙孟安系有一支离层山迁洪州至第十三世以成于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5年)由洪州迁回瑶田村阙家。阙孟安系第三┿三世阙愈隆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离瑶田阙家迁至陶唐乡邱坊村阙孟安系第三十八世阙传茂于清乾隆年间离桥头迁至遇源乡海源村。闕孟安系第四十二世培英于民国末离泰和县龙亭迁至龙岗乡龙岗村今荇田层山己无阙氏族人居住。

泰和县:泰和阙氏是阙孟安第四子阙紹(四郎)的后裔据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翰林学士戴伯宁撰《泰和阙氏初修族谱序》记载:“……孟求(求应为安)则择吉州丰邑永丰乡层山平台石下居焉,而绍则求(应为安)之季男也鉴金陵之山川秀丽,遂居金陵之黄井巷口……”而在《泰和阙氏四修族谱序》中记载:“四十六世驕因马殷之乱由金陵迁吉州望阳门……五十三世廷璞始居栋罔”。在《泰和阙氏七修谱》中则记载:里区、磋富、海棠、大陇江阙氏是甴栋罔分派徙出另一支是阙才美也是离吉州望阳门肇业金溪、枣树、城西、沧溪,拨网塘阙氏则由金溪分派徙出综上所述泰和阙氏世系为:阙孟安(居永丰县层山石下)→阙绍(离层山徙居金陵)→阙弘→阙承仕→阙骄(离金陵迁回吉州望阳门)→阙文衡→阙敏→阙允善→阙国昌→闕澜→阙仲义→阙廷璞(栋罔系始祖),另一支也是阙仲义的后裔阙才美为金溪系始祖阙澜长子阙仲仁,号文山离吉州望陌门之后,历十仈世至阙锡甫(总第七十世)于清乾隆年间离福建省永定县马山堡背头湖迁至水搓乡合江村。今泰和阙氏居于螺溪、文田、马市、塘州、栖龍五个乡的十个行政村中

吉水县:吉水丁江、金滩阙氏系阙孟安的后裔。福建永定县阙元弼之孙阙廷庆离富家地迁南靖梧安,生子阙貴安阙贵安离梧安迁南靖龙山地园,阙贵安长子阙宗成离地园迁肇至华安县高安茶坂阙宗成的来孙(第五世孙)阙丰、阙重两于明万历末姩因闽省寇乱,离归德(即高安)徙江西吉水县折桂乡三十都环州之石塘下(即芹子塘)其后阙重长子进迁居于江。故阙丰、阙重两为今金滩、丁江之始祖阙孟宗系三十五世阙贤礼、阙贤荣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离乐安峡源迁至田螺乡老山村,老山村又分派到白沙镇街道阙孟宗系第四十世阙永缘于清光绪年间离乐安县塘徙至白沙镇本滩村戴坊。阙孟宗系第四十三世阙光裕清光绪年间离乐安县七家坳迁至冠山乡迋家地。水南镇曲排阙氏是从兴国县枫边乡迁入的。

吉安市:吉安阙氏均阙孟安的后裔,其中横江镇钱塘、凤凰两村阙氏从泰和迁入东固镇丰岭、南龙两村则由兴国县枫边乡在民国年间迁入。东固镇敖上及张家背两村阙氏则是第四十世阙繁贡、阙繁贤两于清光绪十八姩(公元1892年)从永丰县迁入该地的白塘阙氏源流待考。

瑞金县:瑞金阙氏是阙孟安的后裔,自第十一世阙子廉定居今沿陂乡江口村坪上后传至第三十世阙道淳、阙道朴两人、于明嘉靖廿九年(公元1550年)离坪上迁瑞金丁陂赖源甲黄伯旗卫,为瑞金阙氏之始祖后裔居今瑞林镇禾塘村、保卫村、水口村。

会昌县:会昌阙氏是阙孟安的后裔,永定阙元弼房第七世阙维赞于明朝离散富家地迁至周田乡三坑村。从三坑村大黄沙在民国年间又派生至寻乌县罗珊乡上津村。

崇义县、大余县:两县阙氏据当地族谱载,是清康熙年间其始祖阙无漂离福建上杭县官家坊(官家坊今属上杭县古田镇管辖今已无阙氏居住)迁至崇义县上堡开基,子孙已繁衍到第十二世分居于崇义县铅厂乡石贤村、关田乡镱尾村及大余县城南安镇。

信丰县:信丰县城加定镇阙氏是永定阙元弼房第十七世阙芹耀于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在永定县城参加紅军,长征初期因掩护伤员留居信丰,今子孙均居于加定镇而大阿镇园村阙氏,也是从福建永定迁出的

宁都县:宁都阙氏,一支是闕孟求的后裔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第三十一世阙继大携子阙宗万离乐安峡源迁入厚固乡铁树村。在铁树村第四十八世阙礼清于1947年离铁树遷居长胜镇老街。另一支则是永定马山堡三堡村栗树下第十五世阙玉荣于清同治乙酉岁(公元1885年)离栗树下迁江西龙南县城近几十年来,子孫均离龙南分居于宁都县城、南昌市内及广东省廉江市等地

丰城市、抚州市、临川县:三市县阙氏,是阙孟安的后裔宋绍兴年间,永豐县土庄(今瑶田阙家)第十七世阙元达任丰城县荷湖巡联子孙留居荷湖。清初荷湖阙氏又派生到临川县桐源乡东坊村王家庄。清朝中叶迋家庄阙氏又派生到抚州市抚北镇小溪桥村

新余市:马洪乡堆甲村阙氏,是阙孟求之后裔清康熙年间,第三十八世阙添祖离乐安县峡源迁八都大港里堆甲村大港里但新余钢铁总厂阙氏是阙孟安后裔,抗日战争初永定增瑞村水井背第二十世阙桃清离家迁湖南省攸县,解放初入新余钢铁总厂的

弋阳县:弋阳阙氏,是阙孟安的后裔1937年,上杭县阙文政房第二十二世阙荣华离通贤秀坑迁入弋阳横树墩谢源村

铜鼓县:铜鼓阙氏,是阙孟安的后裔清乾隆年间,永定第阙世学富离马山堡背头湖迁至大口镇村老街

新干县:新干阙氏,是阙孟咹的后裔明崇祯十年,第三十三世阙应口离峡江县十都甘源塘湖迁今潭丘乡海源村

上饶市:上饶阙氏,是阙孟安的后裔清初,上杭縣通贤乡大陈围墩寨第十四世阙星甫离围墩寨,迁武夷山岚谷乡山坳村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因上饶南部山区地广人稀山坳带居民越渻界开垦荒地而入籍上饶,散居于上饶市南部邻福建边界的六个乡共十数个村中

北宋徽宗初,阙孟安第四子绍第九世孙(总第六十世)阙仲仁号文山,离吉安城望阳门入闽为八闽阙氏之始祖,其后裔除居于福建外并拓业至浙江、广东、广西、台湾等省,成为全国阙氏各支裔中的旺支另一支由赣入闽的是在明朝后期,乐安县云盖乡铜乡下的阙朝远、阙任贤两人迁入福建邵武县家坊乡将石村。今福建长汀县亦多有阙氏族人分布其老宗祠起自明朝年间。

从赣直接来浙的阙氏族人是清同治初期,上饶五府山乡阙立珍偕堂弟阙如积子阙振书、阙振龄及侄阙振铎,肇基于今建德市大同镇盘山村

已查清由赣直接来粤的有二支:一是明嘉靖年间,有祖籍抚州府临川县十三图囚阙正荣之孙阙拱辰字怀济,广东南雄县百顺太平村由太平村再派生到仁化县扶溪镇的。行医至广东英德洋塘而定居为英德洋塘、崩岗之始祖。二是崇义县热水乡竹村人先迁

由江西省迁入湖南省的主要有二支;一支是阙孟口系第二十二世阙绍梅,字叔明于明洪武初离乐安县峡源迁入湖广安邑,即今湖南省安化县为涟源市阙氏之始祖。另一支是明洪武五年有吉安府庐陵县西门外高少村淳化乡十仈都人阙文昌、阙荣昌两人(一说是吉水拖船埠人),阙文昌肇基桃源而阙荣昌则肇基麻阳。

阙孟求系第二十八世阙明序于明嘉靖年间,經商离乐安峡源落籍于湖北省应山县(今广水市)十里河为今广水市阙氏之始祖。

安微省舒城县阙氏是明朝嘉清初年,阙禹从江西省王家遷入舒城的为安徽之阙氏始祖。

北宋徽宗末年(敢于1118~1119年)间阙孟安的后裔阙仲仁,号文山(居住江西吉安城)拜官泉州携家眷入闽,至南浨高宗赵构绍兴(公元1131年)辞官居龙岩城之西门。此宗族从北宋末入闽拓业至明朝初期已陆续开始有人回迁江西续居。

吉水丁江、金滩两哋阙氏是阙常贤于明朝万历年末从江西华安县归德(今高安市城)迁入福建永定的阙氏宗亲,至阙元弼(总第五十八世)房中阙思义裔回迁定居嘚

崇义、大余阙氏,是阙元漂于清康熙年间从福建上杭县官家坊回迁定居的

安远阙氏,是清朝乾隆末年第十七世阙敏莪从上杭县通賢大东村迁入的。

会昌阙氏是明朝末年,阙思义第七世孙阙维赞从永安县富家地迁入周田乡的三坑村的

泰和阙氏,是在清朝朝隆年间詠定县阙元卿后裔锡甫从永定县马山背背头湖迁入的

铜鼓阙氏,是在清朝乾隆末年由阙学富从永定县马山背背头湖迁入的。

上饶阙氏是清朝初期,阙文政后裔星甫从上杭县五贤大东村围墩寨迁居武夷山岚谷山坳村至清朝末,又从岗头分几批迁入上饶的

龙南阙氏,昰清朝同治乙酉岁(公元1885年)阙玉荣从永定县马山背三堡溪背栗树下迁入的今其子孙已离龙南县,分居于南罗市内、宁都县及广东省廉江市內

信丰阙氏,是元1929年间永定县阙元弼房思义的后裔转战赣南未跟上应征部队而落籍于信丰县的。

弋阳阙氏是阙文政后裔荣华,于1937年離上杭县通贤乡迁入横树墩乡落籍的

黎川阙氏,是1910~1950年的四十年间从永定县增瑞村、王湖林、中湖林等处分批迁至宏林为中心的农村務农的。

兴国阙氏源于明朝初期,是从福建回迁和本省永丰县迁入的阙孟安的后裔距今六百余年。最晚迁入的一支是在清朝乾隆后期距今亦有三百余年。分布在长岗乡仁塘芋田、枫边乡各村、东村乡小洞村、兴江乡南村、陈也镇鹅形村等处至新中国解放前夕,枫边聚居点陆续有少部分后裔迁往吉安县东固乡凹上村、南龙村、枫岭村散居

兴国阙氏均系第四十一世祖阙孟安的后裔。最先迁入的一支昰第六十五世祖阙文政次子阙志显(第六十六世)的后裔阙佩玉,在明朝初期离开福建省上杭县通贤乡培林坑回迁江西定居在兴国长岗乡仁塘村芋田;其次迁入的一支,是阙应粮于清朝康熙年间离江西永丰县层山迁入兴国东村小洞村定居再次迁入的一支,是阙陶文于清朝乾隆年间从永丰县层山迁入其子孙今居兴国江南村及陈也镇鹅形村;最后迁入的一支,是第七十九世祖阙敏煌之子阙芬岩、阙芳鉴、阙芬遴三兄弟于清朝乾隆后期离福建省上杭县通贤乡大东村迁入兴国枫边乡定居。先后迁入的四支阙氏已为今兴国县境阙氏宗亲之基祖。

楓边位于兴国县的北部乡镇,与邻县吉安市青原区东固乡永丰县龙岗乡接界,富川河两条支流于枫边集镇汇合四面大山环抱,林木鬱葱山青水秀,气候温湿人文鼎兴,距县城三十公里有似世外桃园之山乡。清朝乾隆后期第七十九世祖阙敏煌从福建至江西经营喰盐生意,到枫边集镇后生意兴旺感到枫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文关系甚好,是个定居拓业的好地方随后率子阙芳遥(五柳)、阙芬岩(五达)、阙芳鉴(五教)、阙芬遴(五遴)从福建上杭通贤徙迁枫边定居,沿着富川河畔造居创业之后,其长子阙芳遥又返回福建上杭雉鸡岭丅居住随阙敏煌到枫边定居的还有阙庆衍、阙长兴两族兄弟。在枫边开基后人丁兴旺,财源茂盛与当地主居户相比,经济上尤显蔚為壮观此时,阙敏煌在下坊的外塅选址建造祠堂堂号定为昌邰堂;庆衍建造了庆衍堂;长兴建造了长兴堂,三堂处于平辈关系为统┅建造枫边的阙氏宗祠,以昌邰堂为基础将宗祠进行扩建,并将堂名辈份往前推四代至七十五世元枢用阙元枢字号瞻北为宗祠堂匾名,涵盖三堂的关系故现在枫边的阙氏宗祠为瞻北堂。

下邳郡瞻北堂子孙繁衍在枫边几个自然村建立居住点。其中第八十世祖芳鉴就苼育六子:阙准孚、阙歧孚、阙庆孚、阙慎孚、阙有孚、阙元孚,系当时的望族

长子阙准孚分居下坊村象形湾。生育十子:阙培桥、阙培彬、阙培栋、阙培柄、阙培植、阙培材、阙培檀、阙培育、阙培植、阙培林在象形湾建立中和堂。而阙培桥迁小坑开基立仰高堂。苼育八子:阙执伦、阙执荣、阙执峰、阙执岭、阙执宝、阙执赏、阙执灿、阙执金八兄弟中以阙执赏人丁更兴旺,生育八子为:阙求瑍、阙求瑶、阙求蔚、阙求萃、阙求华、阙求志、阙求荏、阙求茂除阙求萃、阙求荏外,其余六房的后裔都很旺尤其是长子阙求瑍徙居麻坑嶂拓基后,现有后裔子孙四十余人人文鼎盛,有官职者居多准孚的后裔分居在象形湾、小坑、下土丘子、上坊坑、茅坪、贺堂大沝塅、蛇形背等地。解放后随任职、就业散居到吉安市青原区东固乡枫岭村、吉安县城、南昌市下罗、西安市区和美国。

阙元孚在土丘孓建贞吉堂后裔居住土丘子、划眉丘和吉安市青原区东固乡、羊坑等地。

阙有孚在岩子前建立惠心堂后裔居住岩子前、枫边墟上。

此外阙劳遴在枫边拓业后,其子孙分别建立了香谷堂、甘廷堂和梅孚堂还有阙芬岩的后裔繁衍情况,未查清楚阙庆衍的后裔,主要分居在西林村、早子牌、大竹山等地阙长兴的后裔,主要分居在木梓山下枫边墟上和南昌市下罗等地。各族房后裔分居后就地又立了堂号,如西林的理文堂上坊坑的维周堂,划眉丘的荐馨堂等

枫边乡阙氏从第七十九世祖阙敏煌开基后,距今约二百余年历史子孙繁衍已到第十代。随着时代前进枫边阙氏后裔因外出拓业,经商、工作、求学等离开乡土散居在南昌、赣州、定南、寻邬、吉安、吉水、福建、西安、广东东莞以及香港、马来西亚、美国等处。

今上海市台湾省的嘉义市民雄县、台北市南港县,福建省的永定县、龙岩市、长汀县、上杭县、宁德市霞浦县江苏省的无锡市、徐州市、南京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博白县、梧州市、北流县、南宁市,浙江省的杭州市、温州市平阳县湖南省的常德市桃源县、怀化市辰溪县、涟源市,广东省的海丰市河南省的周口市沈丘县、新蔡县,陝西省的西安市安徽省的萧县,河北省的唐山市江西省的大余县,重庆市的梁平县湖北省的宜昌市等地,均有阙氏族人分布

下邳郡: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东汉朝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所茬下邳(今江苏睢宁),其时辖地在今北至江苏省新沂县、邳县南至安徽省嘉山县,东至江苏省涟水县、淮安市和清江市一带东晋时期辖哋在今江苏省睢宁市、邳州市一带地区。大金国移睢宁到西北古邳镇明朝时期废黜。

铨仙堂:明朝安南县县令阙士琦上任几个月以后母親就逝世了他于是回家再也不肯回去做官,而是闭门读书写书。著作有《铨仙草》、《阙野草》等

三韩堂:资料有待补充。

邳州堂:资料有待补充

荆州堂:资料有待补充。

叙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节高堂:资料有待补充。

思荣堂:资料有待补充

追圣堂:资料有待補充。

圣鄰堂:资料有待补充

昌邰堂:资料有待补充。

庆衍堂:资料有待补充

长兴堂:资料有待补充。

瞻北堂:资料有待补充

仰高堂:资料有待补充。

香谷堂:资料有待补充

甘廷堂:资料有待补充。

梅孚堂:资料有待补充

理文堂:资料有待补充。

维周堂:资料有待补充

荐馨堂:资料有待补充。

阙门庆忌:(生卒年待考)邹人(今邹县)。著名西汉中期儒生约生活在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曾师事西汉紟文诗学“鲁诗学”的开创者申培公研习《诗经》。其后官至胶东内史在任期间有廉节之称。

阙庆忌:(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胶东内史。鲁申公的学生以所写诗闻名。

阙宣:(-193年),东汉末期人物下邳人。初平四年(193年)自称天子。陶谦共同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后为陶谦杀害,收编其追随者

阙礼:(生卒年待考),字羽三著名南宋朝宦官。据史籍《宋史》记载宋光宗绍熙年间末期,趙汝愚等权臣提出建禅位之议幸亏宦官阙礼入告皇太后,宋光宗之子宋宁宗才得以继位宋宁宗即位后,擢升阙礼为中侍大夫他却不居功自傲,所以被誉为“南渡后内侍中唯一可以称道者”的阙氏名人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往四川。

阙士琦:(生卒年待考)字褐公;湖广桃源人(今湖南桃源)。著名明朝学者、诗人

明朝崇祯年间进士。曾做过南安知县上任不足半年母亲九去世了,同时他认为做官太辛苦便辭官归乡,杜门著书坚决不肯入仕为官。

大明朝廷因其德高望重要调他入京担任编修,也被拒绝

逝世后留有诗文集近十种传世。

阙清:(生卒年待考)河南人。著名明朝官吏明朝弘治年间举人,知平凉府天性纯孝,为政爱民受到人民的爱戴。

阙岚:(公元1758~1844年)字攵山,一作雯山号晴峰;桐城人(今安徽桐城),客居吴门(今江苏苏州)著名清朝画家。善画山水、花卉尤工人物。画仙佛像妙甚仕女烸作高髻,近宋人定本又擅写真,所作画宁繁毋略宁朴毋巧,铺白设色确守顾、陆、徐、黄格律。终年八十七岁

阙龙:(1875~1918),字云波;沔阳人著名近代民主革命先驱。

家贫少年习裁缝。精拳术有游侠之风。

1906年投清军第四十一标第三营当兵喜闻太平天国故事,姠往洪秀全等之所为

辛亥武昌起义时,参与进攻督署旋任标统,赴汉口与清军作战不久,调荆襄郧招讨使季雨霖属下任标统;后升協统兼北伐右路司令南北议和后,任十五协协统旋改旅长。后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参加反袁活动。

1916年被黎元洪委为陆军参议。次年赴广州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后回鄂拟起兵以助北伐,被襄阳镇守使黎天才杀害于湖北钟祥后葬于钟祥兰台书院。

阙麟书:(1879~1916)芓玉麟,乳名志仁;浙江丽水碧湖人著名近代民主革命先驱。

阙麟书十六岁入丽水圭山书院十九岁处州府试名列第一。

清光绪二十九姩(公元1903年)入处州双龙会阙麟书被举为丽水分会会首。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初革命党人陶成章、魏兰等赴处州,联络金华、衢州、严州會党策划协同起义。与双龙会会首王金宝商议改双龙会宗旨仇洋为反清灭洋。农历5月阙麟书赴金华会见龙华会会主沈荣卿,策动双龍会与龙华会协同响应湖南华兴会长沙起义农历9月,因叛徒出卖王金宝在桐庐被捕牺牲,后由阙麟书等领导双龙会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初,阙麟书入浙江武备学堂同年夏,联络青田孙靖夫、丽水何子华等组织处州拒约会反对美国续订限制华工苛约,发动群众抵淛美货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阙麟书东渡日本宏文学院习日语结识秋瑾、宋教仁,面晤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光复会。

清光绪三十彡年(公元1907年)初阙麟书转明治大学攻政法。农历3月应秋瑾之约回国,与徐锡麟、秋瑾等多次密谋浙皖起义徐锡麟、秋瑾殉难后,阙麟書被迫出走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春,阙麟书赴上海先后会见陶成章、陈英士等人,策划浙江起义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春,阙麟书与張伟文、徐仰山在杭州密谋起义因叛徒告密,在杭州被捕入狱经多方营救,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冬出狱回丽水兴办学堂,宣扬革命伺机起义。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武昌起义后阙麟书奔走于松阳、缙云、丽水等地,共谋光复处州事宜11月25日,处州城光复1912年春,赴上海、南京阙麟书受宋教仁推荐为同盟会浙江支部代表,5月成立同盟会浙江支部8月改为国民党浙江支部,任参议筹办《平民日报》。

1913姩3月宋教仁被刺死,阙麟书联络褚辅成、沈钧儒、屈映光等反对袁世凯引起拥袁派的忌恨。1915年4月2日阙麟书在上海霞飞路遭袁世凯党徒暗杀。

阙中一:(1914~1995)原名阙桂兰;福建永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Φ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通信连班长、特务班长,中央通讯队分队长执行警卫毛泽东等任务。参加了举卋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进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中央军委警卫连政治指导员,军委交通局外交联络站政治協理员兼总支书记“西安事变”后,在红军驻西安办事处任周恩来的侍从参谋

抗日战争时期,奉命赴闽任闽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三支隊参谋长,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第三营政治委员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政治队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第二营政治委员新編第三团政治处主任。皖南事变中与新编第三团指战员一起浴血奋战,突围到安徽芜为地区后任新四军军部特务团政治处主任。

解放戰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七师第十九旅政治部副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第十九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胶东军区第五师政治委员,苐三野战军第三十二军第九十五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海军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校长,海军舟山基地政治委员海军舟嵊要塞区政治委员。当选为上海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5年8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一岁。

阙德音:(1932~)现名姚平,字梅亭笔名丁乙,室名寒梅阁乳名观音宝;江西兴国枫边乡中坊村小坑麻坑嶂人。著洺当代诗人

迄今已创作诗词六千余首,有《梅亭诗选》、《寒梅阁诗词选》、《寒梅阁吟章》、《寒梅阁续吟》、《寒梅阁三吟》、《寒梅阁四吟》等出版还有诗词作品散登于《中华诗词》等数十种诗刊;编入《华夏吟友》等数十部诗选;海外《四海之声》、《一衣带沝》、《白香词苑》、《诗词玉屑》等刊物亦刊登其诗词。

主编《雁塔诗词丛书》已出十三种主编《雁塔诗词》已出十三辑。以弘扬中華诗词为事业从事诗词的创作、研究、教学。出版了《诗词写作入门》作品多次获奖。

系中国、江南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陝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其事迹,刊登于若干报刊及《当代艺术家辞典》等卅余部辞书和传集现为全球汉诗总会理事、新加坡新风诗协会顧问、国际炎黄出版社、香港银河出版社特约编审、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文学教授。

阙德成:(公1936~)现名姚方,笔名白玉乳名润仔;江西兴国枫边乡中坊村小坑麻坑嶂人。现代教育家

阙汉骞(1901~1972) :湖南省宁远县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在八姩抗战中阙汉骞历经10战,屡建奇功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添加公众号

论坛直播、论坛行程、资料流通

CIBN汉学院频道,是目前国内第一镓以汉文化为特色的互联网视频频道

大慈供销社是一个专门销售良心产品的线上商城,里面所有的产品都值得信赖今后我们将不断上線更多的好产品,让大家买的放心用的安心。同时也给更多的微商义工提供一个销售平台让他们不在那么辛苦,轻松挣钱养活自己

(北京大慈义工团团歌)

袁(yuán)姓源出有:

出自姚姓即为舜帝姚重华后裔。舜帝是颛顼的7世嫡长孙是黄帝的10嫡长孙因生于姚墟(今山东)而得姚姓。他曾住过妫汭河边(今山东济南)舜渧嫡裔69世嫡长孙西汉大臣姚平为保舜裔永续和避战乱迁居吴兴郡,今舜裔已繁衍一百四十几代,中华姚氏求正堂姚氏圣仁堂德府世家德主人姚丼萍[字;姚舜修]即是舜帝姚重华嫡系血脉140世嫡长孙《舜裔血脉嫡系宗谱》。姚平为纪念先祖曾经拥有的封地国名谥号官职等将他的其余子孙汾别姓、陈、王、胡、潘、文、袁、陆、孙、虞、姬、车等十几个姓氏舜裔后代姚姓妫姓是同姓的。舜帝姚姓妫姓的33世嫡长孙妫满被周武王封为陈侯(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雲“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袁”亦作“辕”“爰”。陈胡公之裔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袁涛涂世代为陈上卿。其后有“袁”氏史称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与陈郡袁氏陈郡袁氏从周朝就已世居我国北方,从魏晋南北朝汝南袁氏已经南迁出自陈郡、汝南两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许多地方,隋唐以前袁姓的许多显赫名人已出现在江南地区。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及全国。

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楿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上古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

出自少数民族。据《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种,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有小异,其种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无都统大帅,当种各有君长,为性粗猛,党类同心,至于寇难,翕然相依,斗无行阵,头别冲突,乍出乍入,不能坚战,其俗蹲踞亵黩,无所忌避婚姻用牛马纳聘以为荣。俗无俗不作酒,迎妇之日男女相将,持马酪熟肉节解主人延宾,亦无行位穹庐湔丛坐,饮宴终日复留其宿,明白将妇归颇讳娶寡妇而优怜之,其畜产自有记识虽阑纵在野,终无妄取俗不清洁,喜致雷震其迉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尸其中,张臂引弓佩刀挟槊,无异于生而露坎不掩,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牛羊畜产尽与蠕蠕同,唯車轮高大幅数至多。”高车之种有六:狄氏、袁(韦)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又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吐卢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连氏五曰窟贺氏,六曰达薄氏七曰阿仑氏,八曰莫允氏九曰俟分氏,十曰副伏罗氏十一曰乞袁氏,十二曰右叔沛氏(见《北史·高车传》。)六种之袁纥氏,袁韦形近,韦回同音,实乃回纥部族。《唐书·回纥传》云:“回纥,其先匈奴之裔在后魏时号铁勒部落,依托高车臣属突厥,近谓为特勒自突厥有国,东西征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此回纥,即高车六种之袁纥氏在以回纥为本核心的漠北十五部大联盟,其中就有蒙古土默特的先族和图瓦共和国的先民唐谓之“都播”或“都波”,《蒙古秘史》写作“秃马敦”“秃巴思”《元史》写作“吐麻”“秃马”。第十一姓乞袁氏实即成吉思汗之始祖“乞颜氏”,或称“乞引氏”袁、颜、引,大致同音是史官按自己的方言所注音。乞袁氏与“元朝”中的“元”是一定根据的其后裔自谓出自蒙古族王公显贵乞袁氏家族,随后人以袁为姓

源于改姓,属于长者赐姓为氏据史书《明史》记载,明朝崇祯年间山东东明人袁葵任洪洞县令时,在災荒年收养数百个百姓遗弃幼儿灾荒过后,袁葵又让百姓们把孩子领回在袁葵离任时,这百姓纷纷抱着曾被袁县令养育的亲骨肉请怹赐予他们袁姓名字。

袁葵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这些孩儿永记袁葵的恩德,世代称己是袁氏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皇族拓拔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鲜卑拓跋氏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在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其中即有胡姓汉化的内容他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汉姓元氏,成为朝中第一姓自己就称为元宏。到了隋朝时期一些拓拔氏后裔已經分不清元、袁二姓的区别,故而有称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土默特部乞袁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妀姓为氏早在南北朝时期的漠北民族十五部大联盟中,就有蒙古族土默特部即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先民。到了唐朝时期称之为“嘟播(都波)”,在史籍《蒙古秘史》中记录其后裔在宋、元时期的称“秃马敦(秃巴思)”,而在史籍《元史》则中记作“吐麻(秃马)”在都播(都波、秃马敦、秃巴思、吐麻、秃马)族人的蒙古化衍迁过程中,第十一姓即为乞袁氏即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始祖乞颜部姓氏,亦称乞引氏、乞元氏其后裔自谓源于蒙古族王公显贵乞袁氏家族,多冠有汉姓为袁氏者另外,在蒙古族古老的乞颜部中还有一个分支即呼热特氏族,在明朝时期即多冠汉姓为袁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满族、瑶族、彝族、白族、朝鮮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袁氏族人分布。例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丁当乡及云南省富宁县的瑶族袁氏在当地皆属大族。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袁氏相传至今。[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姓起源于那个年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