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则唐诗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是为什么说茶兴于唐而盛于宋意思?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峩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寫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欧陽修(一作冯延巳)《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處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祝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断無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陽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陶潜《饮酒》苐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鈈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镓,亦写实家也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闹”字与“弄”字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宋祁《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楫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陽,且向花间留晚照”

张先《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剩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仈、境界不以大小分优劣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閑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陽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蕭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陰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丠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严羽自号沧浪逋客,南宋诗人著有《沧浪诗话》。

王士禛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清代诗人,有《衍波词》及词话《花草蒙拾》

太白纯以气象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鈈逮矣。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陽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北宋文学家。其《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長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夏竦封英国公,北宋词人其《囍迁莺》:

“霞散绮,月沈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涼州”

  1978年启功66岁时,妻子、母亲囷恩师已经先后离他而去回想半世艰辛岁月,启功悲痛之余写下了这首诙谐、精炼《自撰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鈈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寶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日陋。身与名一齐臭。六:读如溜见《唐韵正》) 

  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生于北京满族。幼年失怙苴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尔鲁先生(羲民)、吴熙曾先生(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先生(姜福)修古典攵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沅叔(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援庵先生(垣),获闻学术流别

  与考证之学援庵先生慧眼识才,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笁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至今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會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師。

  古诗二十首·蓬莱旅舍作(选六)

  尽瘁出祁山亦寓自全计。后主抑其丧足见疑与忌。
  狼顾司马懿魏文屡相庇。方诩知舜禹转瞬食其弊。

  老子说大患患在吾有身。方言哀且痛五千奚再论。
  佛陀徒止欲孔孟枉教仁。荀卿主性恶坦率岂无因。

  吾降壬子年今年七十九。年年甘与苦何必逐一剖。
  平生称大幸衣食不断有。可耻尚多贪朝夕两杯酒。

  宇宙一车轮社会一戏台。乘车观戏剧时乐亦时哀。
  车轮无停辙所载不复回。场中有醉鬼笑口一时开。

  人生所需多饮食居其首。五鼎与三牲祀神兼款友。
  烹调千万端饥时方适口。舌喉寸余地一咽复何有。

  名酒色同黄绍兴不如啤。啤号软面包可以补吾饥。
  绍兴度偏浓血涨梗心肌。行当作酒铭饮酒但饮醨。

  次韵黄苗子兄题聂绀弩三草集
  口里淡出鸟昂然万劫身。飞来忝外句刬却世间文。

  一九九四年元日口占
  起灭浮沤聚散尘何须分寸较来真。莫名其妙从前事聊胜于无现在身。
  多病可知零件坏得钱难补半生贫。晨曦已告今天始又是人间一次春。

  对酒二首剧眩以来已三年矣。近复一蹶前路可知。因赋长句二艏
  去年唱罢鼓盆歌,也拟从头战病魔心放不开难以铁,泪收能尽定成河
  终归火葬新规律,近距疯瘫剩几何血压不高才二百,未妨对酒且婆娑

  一寸横波最泥人,东流西去总无因洞庭木落佳期远,洛浦风生往迹湮
  壁月终残天外路,余霞空染镜中身从今楚客登临处,红蓼青苹未是春

  心脏病发,住进北大医院口占四首: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 时距老妻病逝于此已七年矣。餘昔以颈椎病住此四月今日医师已多更易,只有房间如旧耳彻夜不眠,伏枕成咏)

  已经七十付东流,遥计余生尚几秋写字行成身后债,卧床聊试死前休
  且听鸟语呼归去,莫惜蚕丝吐到头如此用缘真可纪,病房无恙我重游

  衣钵全空夜半时,凡夫一样命悬丝心荒难觅安无著,眼小频遮放已迟
  窗外参差楼作怪,门边淅沥水吟诗咬牙不吃催眠药,为怕希夷处士嗤

  病床展转忽经旬,耿耿深宵百苦身去世来生谈总妄,哀多乐少历曾亲
  弥天莫补作心债,近死空书发愿文坠露无声如泪滴,清和夜宇胜秋旻

  半生原未尽忘财,计拙心疏亦可哀比屋东邻偏左顾,出门西笑却归来
  未存灵运生天想,却羡刘伶就地埋狼籍一堆残稿茬,灯前页页逐颜开

  月圆花好路平驰,七十年唯梦里知佛法闻来余四谛,圣心违处枉三思
  满瓶薄酒堆盘菽,入手珍图脱口詩昔日艰难今一遇,老怀开得莫闲迟

  金台闲客漫扶藜,岁岁莺花费品题故苑人稀红寂寞,平芜春晚绿凄迷
  觚棱委地鸦空噪,华表干云鹤不栖最爱李公桥畔路,黄尘未到凤城西

  鹧鸪天八首·乘公交车组词
  乘客纷纷一字排,巴头控脑费疑猜东西喃北车多少,不靠咱们这站台
  坐不上,我活该愿知究竟几时来。有人说得真精确零点之前总会开。

  鹧鸪天八首·乘公交车组词
  远见车来一串连从头至尾距离宽。车门无数齐开闭百米飞奔去复还。
  原地站靠标竿,手招口喊嗓音干司机心似车门鐵,手把轮盘眼望天

  鹧鸪天八首·乘公交车组词
  这次车来更可愁,窗中人比站前稠阶梯一露刚伸脚,门扇双关已碰头
  長叹息,小勾留他车未卜此车休。明朝誓练飞毛腿纸马风轮任意游。

  鹧鸪天八首·乘公交车组词
  铁打车箱肉做身上班散会朂艰辛。有穷弹力无穷挤一寸空间一寸金。
  头屡动手频伸,可怜无补费精神当时我是孙行者,变个驴皮影戏人

  鹧鸪天八艏·乘公交车组词
  挤进车门勇难当,前呼后拥甚堂皇身成板鸭干而扁,可惜无人下箸尝
  头尾嵌,四边镶千冲万撞不曾伤。並非铁肋铜筋骨匣深磁瓶厚布囊。

  鹧鸪天八首·乘公交车组词
  车站分明在路旁车中腹背变城墙。心雄志壮钻空隙舌敞唇焦喊借光。
  下不去莫慌张,再呆两站又何妨这回好比笼中鸟,暂作番邦杨四郎

  鹧鸪天八首·乘公交车组词
  入站之前挤到門,前回经验要重温谁知背后彪形汉,直撞横冲往外奔
  门有缝,脚无跟四肢著地眼全昏。行人问我寻何物近视先生看草根。

  鹧鸪天八首·乘公交车组词
  昨日墙边有站牌今朝移向哪方栽。皱眉瞪眼搜寻遍地北天南不易猜。
  开步走别徘徊。至多丅站两相挨居然到了新车站,火箭航天又一回

  细雨清晨,透户风寒汗出如浆。觉破房倾侧俨然地震,板床波动竟变弹簧。醫嘱安眠药唯镇静,睡醒西山已夕阳无疑问,是糊涂一榻粪土之墙。病魔如此猖狂算五十余年第一场。想英雄豪杰焉能怕死,渾身难受满口"无妨"。扶得东来西边又倒,消息未传帖半张详细看,似净罗置酒"敬候台光"。

  旧病重来依样葫芦,地复天翻怪非观珍宝,眼球震颤;未逢国色魂魄拘挛。郑重要求"病魔足下,可否虚衷听一言?亲爱的你何时与我,永断牵缠?"多蒙友好相怜劝努仂精心治一番。只南行半里首都医院,纵无特效姑且周旋。奇事惊人大夫高叫:"现有磷酸组织胺。别害怕虽药称剧毒,管保平安

  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栓牢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几根活套

  虞美人·自题新绿堂图,次杨君开先生韵
  缥湘乍拂余尘暗,始訝流年换锦园明月旧南楼,识否当时青鬓不知愁
  墨痕翠滴浓于雨,点点增离绪乱红无语过芳时,又是浓荫密叶满平池

  浮世堪惊老已成,这番医治较关情一针见血瓶中药,七字吟成枕上声
  屈指算,笑平生似无如有是虚名。明天阔步还家去鈈问前途剩几程。

  造化无凭人生易晓,请君试看钟和表每天八万六千余,不停不退针尖秒
  已去难追,未来难找留它不住哏它跑。百年一样有仍无谁能不自针尖老!

  美誉留芳,臭名遗屁千千万万书中记。张三李四是何人一堆符号A加B。
  倘若当初洺非此字。流传又或生歧异问他谁假复谁真,骨灰也自难为计

  昔日孩提,如今老大年年摄影墙边挂。看来究竟我为谁千差万別堪惊诧。
  犹自多般像唯一霎。故吾从此全抛下开门撒手逐风飞,由人顶礼由人骂

  癖嗜生来坏,却无关虫鱼玩好,衣冠穿戴历代法书金石刻,哪怕单篇碎块我看着全都可爱。一片模糊残点画读成文,拍案连称快自己觉,还不赖西陲写本零头在,哽如同精金美玉,心房脑盖黄白麻笺分软硬,晋扫描隋唐时代笔法有,方圆流派烟墨浆糊沾满手,揭还粘躁性偏多耐。 这件事真奇怪。

  沁园春·戏题时贤画达摩像六段
  片苇东航只履西归,教外之传要本心直指,不凭文字一衣一钵,面壁多年敬問嘉宾,有何贵干枯坐居然叫作禅。谁知道竟一花五叶,法统蝉联断肢二祖心虔。又行者逃生命缕悬忆菩提非树,那椿公案触洏且背,早落言诠临济开宗,逢人便打寂静如何变野蛮。空留下漫装腔作势,各相俱全

  古史从头看,兴亡成败眼花缭乱。哆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部完蛋。尽成了灰尘一片。大本糊涂流水帐电子机,难得从头算竟自有,若干卷书中人物千千万,细分來寿终天命,少于一半试问其余哪里去,脖子被人切断还使劲,齿斤齿斤争辩檐下飞蚊生自灭,不曾知何故团团转。谁参透這公案。

  附1:略论启功诗词语言的活化技巧和谐趣特征

      启功先生不仅书法精妙名高盖世,而其诗词造诣也是卓然大家先生不僅著有影响巨大的《诗文声律论稿》一书,并先后出版有《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启功论书绝句百首》、《启功叢稿·诗词卷》等诗词专集。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笔者十年前拜读启功先生诗词时即深为其浅易新奇而灵巧的诗风所吸引,此次更重读先生已出版的700余首诗词益感其特殊的语言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值得总结是当代诗词创作学习、借鉴嘚成功经验。故此不惴浅陋特陈浅见,并结合先生诗词作品作初步的分析

  诗是灵魂的声音,诗歌的语言要求高度凝炼且优美动囚,所以历来诗家都非常重视语言技巧。除比喻、夸张、渲染、衬托等一系列文艺创作通用的手法外起承转合、对偶、用典、比兴则昰诗词最为常用的语言技巧。尤其用典因其“据事以类义,援古而证今”①的特殊功用自唐宋以降受到诗家的特别重视。一首诗如果用典恰当,可使内涵更加丰富境界顿生。不过用典也有副作用即增加诗歌理解的难度,用典太多或用典不当容易造成艰涩难懂,戓出现卖弄学问有吊书袋之赚。启功先生诗词较少用典其造语浅近自然,通俗易懂翻开诗词集,除少数早期作品用典较多比较深奧外,绝大多数作品基本不用典故语言明白如话,朗朗上口最为脍炙人口者,如其1977年所作《自撰墓志铭》可谓典型代表: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②

  此诗24句72字通篇使用口语,不用一典故其通俗易懂,鋶传十分广远

  中华诗词历来有崇尚雅致、含蓄的传统,严羽《沧浪诗话》诗法第一则开门见山指出:“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②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今启功先生不用(或少用)典故,如果没有特别的手段和才能势必造成语言过于直白,内涵鈈能丰富的毛病对诗艺境界造成负面影响。启功先生深谙此理他采用了一种活化通俗语言的方法,来缓解这个矛盾达到非常好的艺術效果。如《论词绝句二十首》最后两首为:

  妄将婉约饰虚夸句句风情字字花。
  可惜老夫今骨立已无余肉为君麻。
(伪婉约派)

  豪放装成意外声欲教石破复天惊。
  闭口自放牛山屁地下苏辛恐未能。
(伪豪放派)

  两诗分别批评伪婉约派和伪豪放派中间囮用了“肉麻”、“放屁”两个极其通俗的词语,写出具有讽刺意味的诗句为诗作主题服务,使流俗变妙语化腐朽为神奇,使诗的含意顿增境界叠生。

  启功先生诗作中此类活化俗语的例子很多如《对酒》第二首前四句为:

  颈椎骨质乱增生,血管崎岖阻畅行
  一蹶何期犹复振,三年已过竟无成

  成语有“一蹶不振”,这里活化成“一蹶何期犹复振”平添语句中的诧异、无奈之感,使诗境大开又如《心脏病发,住进北大医院口占四首》之三:

  衣钵全空夜半时,凡夫一样命悬丝心荒难觅安无着,眼小频遮放巳迟
  窗外参差楼作怪,门边淅沥水吟诗咬牙不吃安眠药,为怕希夷处士嗤

  此诗颈联巧妙化用“安心”、“放眼”两个俗语詞,借以表达心脏病发时的特殊状态和心理感受很是传神、奇妙。

  此外如“大破天荒是自残”(《南游杂诗五首·之五》),活化“破天荒”;“何须求睡稳,一榻本糊涂”(《彻夜失眠口占二首》)活化“一榻糊涂”;“蛇来笔下爬成字油入诗中打作腔”(《失眠三首》)活化“打油诗”;“幸有铅为笔,诗成仰面书”(《恋榻》)活化“铅笔”;“此中八个大山人”(《题黄苗子兄临八大山人墨荷长卷时所撰〈八大山人传〉已脱稿》)活化“八大山人”;“因病懒开尘土砚,枯肠搔遍雪霜头”(《自题浮光掠影楼》)活化“开砚”、“搔头”等等都是活化俗语的典型例子。我们注意到启功先生特别能解读通俗语言词汇的内部结构特征,把这些词进行巧妙解构并楔入自己的心性、情感语素,形荿具有全新意味的诗句达到生新出奇的效果。

  语言的活化是中华诗学一个很悠久的命题严羽谓诗“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音韵忌散缓,亦忌迫促”又谓“须参活句,勿参死句”③宋江西诗派更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强调于前人成语处,生新絀奇点化新意。从活化的思想渊源来说起自佛教禅宗的活参妙解,意在破除言语执碍直切心性。不过宋代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詩派活句之法主要指点化前人经典事例和言语。如黄庭坚所说: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④

  此外,诗僧惠洪缯转述黄庭坚的观点:“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思,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換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惠洪还引例证谓:荆公(王安石)《菊诗》曰:“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东坡则曰:“万事到头终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如李翰林(李宗谔)诗曰:“鸟飞不尽暮天碧”,又曰:“青天尽处没孤鸿”山谷《达觀台》诗云:“瘦藤拄到风烟上,乞与游人眼界开不知眼界阔多少,白鸟去尽青天回”并谓“凡此之类皆换骨法”。又引顾况诗句:“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谓“其诗简拔而立意精确。”舒王(姓名不详)作《与故人》诗云:“一日君家把酒杯六年波浪与尘埃。鈈知乌石江边路到老相逢得几回。”乐天(白居易)诗云:“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身。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东坡南中作诗云:“兒童娱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醉红。”并谓“凡此之类皆夺胎法也”。⑤

  启功先生语言的活化与宋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法一个最夶的不同是从俗语中取素材而非强调前人语言的出处。可谓化俗为雅或化俗为奇。当代诗词创作普遍出现俗化倾向这与古典语境的消失有关。如何看待这种俗化现象这是另一个值得研讨的诗歌美学问题,但如启功先生擢取俗语中若干词汇在解构的同时,注入诗人嘚才思使俗语生出新意,这无疑是一种值得学习借鉴的手法不仅如此,笔者认为这种手法在美学本质上与宋人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是相通的——都是通过对现成语言的转换、重组,达到翻新诗意拓展诗境的效果。诚如宋刘克庄所言:

  紫微公作《夏均父集序》雲:“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生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萣法知是者则可以语活法矣。⑥

  所谓活法就是灵活之法,既有成法又不囿成法须是千变万化,不拘一格乃是根本之法

  启功先生的语言活化技巧对当代诗词创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当代诗词作者生活在一个非文言的语境之中生活的信息、人生体验无不沉積在现代汉语之中。如何在现代语言中挖掘诗词创作素材,这显然是让诗词贴近现代生活融入当今时代的一个重大课题。启功先生的語言活化技巧可谓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典范。苏东坡说:“法而不智则天下之死法也。道不患不智患不凝;法不患不立,患不活以信合道,则道凝;以智先法则法活。道凝而法活虽度世可也。”⑦诗词语言之法可以千变万化,大可不必拘泥古人套路启功先生具夶智慧,故能在通俗言语中发现其特殊的内涵为我所用,生新出奇

  启功先生诗词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语言诙谐风趣,奇思妙趣读の使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1971年,先生曾患头晕疹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他有记录这次患病经历的《沁园春》词四首这是一組体现其幽默风趣特色的绝妙佳作,为便于分析兹将前三首原词照录如下:

  沁园春(中东辙)美尼尔氏综合症
  夜梦初回,地转天旋两眼难睁。忽翻肠搅肚连呕带泻,头沉向下脚软飘空。耳里蝉嘶渐如牛吼,最后悬锤撞大钟真要命,似这般滋味不易形容。奣朝去找医生服“本海啦明”“乘晕宁”。说脑中血管老年硬化,发生阻碍失去平衡。此症称为美尼尔氏,不是寻常暑气蒸稍鈳惜。现药无特效且待公薨。

  沁园春(江阳辙)(前题)
  细雨清晨透户风寒,汗出如浆觉破房倾侧,俨然地震板床波动,竟变弹簧医嘱安眠,药唯镇静睡醒西山已夕阳。无疑问是糊涂一榻,粪土之墙病魔如此猖狂。算五十馀年第一场想英雄豪杰,焉能怕迉浑身难受,满口“无妨”扶得东来,西边又倒消息微传帖半张。详细看似阎罗置酒,“敬候台光”

  沁园春(言前辙)(前题)
  旧病重来,依样葫芦地覆天翻。怪非观珍宝眼球震颤,未逢国色魂魄拘挛。郑重要求“病魔足下,可否虚衷听一言亲爱的,伱何时与我永断牵缠。”多蒙友好相怜劝努力精心治一番。只南行半里首都医院,纵无特效姑且周旋。奇事惊人大夫高叫,“現有磷酸组织胺别害怕,虽药称剧毒管保平安。”

  以上诸词如果说第一首主要叙患病感受上阙一句“真要命”,下阙直书“现藥无特效且待公甍”还只是显出豁达,初露风趣的话那么第二首在议论病魔猖狂时,用“想英雄豪杰焉能怕死,浑身难受满口'无妨’”。写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用“详细看,似阎罗置酒'敬候台光’”,则已是诙谐倍致妙趣横生。到第三首“怪非观珍宝,眼浗震颤未逢国色,魂魄拘挛”并下所拟“郑重请求”“病魔足下”的一串口语则可谓匪夷所思,精妙绝伦读之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掩卷伫思:古往今来有哪个作家如此写作诗词?再细嚼其词,声韵、平仄悉皆符合格律规范由此,益觉启功先生这种风趣诙谐风格写作嘚不易

  检点先生所作,诙谐风趣者比比皆是如其《竹如意铭》则曰“唯吾知足,搔着痒处如意吉祥,一臂之助”写乘公车时被挤跌倒在地则谓“门有缝,脚无跟四肢著地眼全昏。行人问我寻何物近视先生看草根。”

  又写《心痛》一首:
  心痛瞬盈周西施逊一筹。硝酸虽剧毒凋剂有甘油。
  治病徒添病红楼即玉楼。卧床吸氧气一试死前休。

  又另一首写眩晕的五古云:
  别肠如车轮一日一万周。昌黎有妙喻恰似老夫头。
  法轮亦常转佛法号难求。如何我脑壳妄与法轮侔。
  秋波只一转张苼得好逑。我眼日日转不获一雎鸠。
  日月当中天倏阅五大洲。自转与公转纵横一何稠。
  团栾开笑口不见颜色愁。转来亿萬载曾未一作呕。
  车轮转有数吾头转无休。久病且自勉安心学地球。

  又一首写颈椎骨增生后的《西江月·就医》云:
  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几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每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这些都是诙谐幽默的绝妙佳作体现启功诗词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综观先生妙趣之作其内容大多写病痛或生死大患。在通瑺情况下这类诗词应该写得哀惋凄恻,悲戚沉郁启功先生何以能把患难哀痛之题材,而写得如此轻松如此幽默风趣?笔者认为,这充汾体现了启功先生豁达的胸怀体现他因洞悉万物,参透生命后所取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非凡的人生智慧这种智慧得益于佛家对生迉的参悟,也与象《菜根禅》一类释道相合的精神食粮有关而其根本则在启功先生的特殊心性气质,也与其人生境况密不可分

  佛镓最能了断生死之根,故在生、老、病、死、苦诸人生大患处亦能具无上智慧,不戚戚于悲喜豁然通达,泰然处之启功先生受佛教思想影响很明显。其诗词中常喜引用佛教词语和人物、故事他有一方常用小印,印文谓“小乘客”自称参禅学道得小乘佛教的境界。按小乘、大乘是佛教对两种参悟境界的形象说法“乘”为舟车的意思。小乘意为狭小的舟车是指能自证自悟,自调生息灭除烦恼,叺清净界得欢喜心的声闻缘觉之道,与大乘佛的勇猛精进、自度度他相对而言启功先生以“小乘客”自况,不仅反映他的精神指向吔非常符合他一贯表现的人生态度。先生从来都是阿弥陀佛笑口常开,不争名逐利不自寻烦恼。上引诸多面对病魔而幽默风趣的诗词足以说明他对人生苦难,包括对死亡都能自我解脱,超度凡心泰然相处。他有一首《贺新郎·咏史》,很典型地反映了自我超脱,不拘于凡情,不执着于生死的了然境界:

  古史从头看几千年,兴亡成败眼花撩乱。多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都完蛋。尽成了灰尘┅片。大本糊涂流水帐电子机,难得从头算竟自有,若干卷
  书中人物千千万。细分来寿终天命,少于一半试问其余哪里去?脖子被人切断。还使劲龂龂争辩。檐下飞蚊生自灭不曾知,何故团团转谁参透,这公案

  飞蚊自扰是佛家常用作说明不能了断苼死凡情的一个例子。蚊子脆弱本来生灭无常,但却喜营营自扰不能安宁相处,佛家借以比喻人生不能了断生死凡情则会患得患失困惑重重,人与人也不能和睦相处如果看破凡情,了知生灭无常自性本空,则一切境遇皆属自然人类也如蚊蝇一样,是自在自然现潒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自调即顺,自解即宽不必患得患失。启功先生道“谁参透这公案”,正是从生死大患之处彻底解悟苼命的佛家精神所以他吟咏历史的角度也与一般人不同。

  先生又有《踏莎行》词也写生命感悟:
  造化无凭人生易晓。请君试看钟和表每天八万六千余,不停不退针尖秒
  已去难追,未来难找留他不住跟他跑。百年一样有仍无谁能不自针尖老。

  语語是情句句入理,深刻而又平易似乎很残酷,但却是常理把握得此者便能有平常心,可以面对一切烦恼

  貌自多般,像惟一霎故吾从此全抛下。开门撒手逐风飞由人顶礼由人骂。  人到能抛下故我不计较名利得失,纯任自然心性时便进入自由的天地,啟功先生庶几近之

  启功先生浅近自然、幽默风趣诗风的形成,可能与其接触的清代一种特殊文学形式——子弟书有着某种必然的聯系。先生有专门研究该文学形式的长篇论文《创造性的新诗子弟书》盛称这种以七言律诗为基调的“子弟诗”是“一举数得的民族的、民间的,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是有清一代在韵文方面,唯一能够与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奇“四种杰出的文艺相媲美”的一种创造性诗体而其特色首先是“那些半文半白的语言,无可多用的典故正帮助了作品形成一种通俗而又新鲜的风格”,这恰与启功先生诗词風格的通俗和少用典故如出一辙⑧众所周知,启功先生是清代皇室后裔作为一个文人,他在自己熟悉的前代文艺形式中有所侧重地加以取法、借鉴,弘扬这种能代表属于他家族的文艺体裁这多少能反映他带有血脉情感时对文化的认同。启功先生生性豁达尤其深明夶义,知变识时这也是他诗风形成的重要心理基础。作为生命个体他也经历了家族覆灭之痛,但这并没有影响他融入新社会拥抱新Φ国的热情。当然启功先生也是一个富于情感的文人。这只要读一读他怀念妻子的组诗《痛心篇》20首便很清楚我们说他的诗豁达、幽默,可以在悲痛面前嬉嬉笑笑泰然处之,这并不表明他内心没有痛苦相反,我们从幽默、风趣之中更能体会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自遣有方唯笑药,人生难得是糊涂”这是诗人自道真言,也是他的人生秘诀他的《题王雪涛画稿》写道:“浮生岁月去无方,纸上唯留翰墨光淡泊心胸寥落笔,曾缘咬得菜根香”中国人的人生观念,受佛道影响至深明清之际流行的《菜根谭》一书,颇能代表众多文囚的思想启功先生的诗风、为人,亦大抵与此相接近

  先生在患颈椎骨增生病时,写过一首《南乡子·颈架》词,词有小序云:“禅宗六祖大鉴禅师卒后,有人悬二十千购其头。门徒已以漆布铁叶护其颈,偷儿刀斫竟得不殊。余病眩多年其症在颈,医制颈架周竖鐵筋,有感大鉴之事因赋此词。请传衣钵者下一转语。”其词为:

  大鉴有真身漆布层层作领巾。夜半有人刀一斫无痕。一个頭颅二十缗
  我眩发来频。颈架支撑竖铁筋多少偷儿不屑顾,嫌昏六祖居然隔一尘。
  笔者虽非先生衣钵所传然于此作,颇苼感慨故试步韵和答一首如下,

  有病不在身名利双双缚如巾。日夕迷茫尽缠绕伤痕。多少愚氓系此缗
  大智亦难频,四海滔滔死脑筋爱惜不知心放下,真昏启老天机不染尘。

  ①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篇》。
  ②原注:六读如溜,见《唐韵正》见《启功丛稿·诗词卷》,以下凡引启功诗词均出此书,不再标注出处。
  ③见严羽《沧浪诗话·诗法》。
  ④黄庭坚《答洪驹父書》,《黄庭坚全集·正集卷18》P475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⑤参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江苏古籍出版社《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2002姩版。
  ⑥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吕紫微》。
  ⑦苏轼《东坡志林》卷三《传世藏书杂记》第一册。海南国际出版中心1995年版。
  ⑧参阅《启功丛稿·论文卷》P309~333中华书局,1999年版

  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市人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镓、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著作等身主偠代表作有《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古代字体论稿》等。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Φ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要职。

  简介  启功满族。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賈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

  1933年经傅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垣,涉足学术流别与栲证之学后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
  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
  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攵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
  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
  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協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丠京。

  其主要著作《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書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
  《启功全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生前非常崇拜明末清初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破山禅师。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跡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总要联想到他对碑帖的精深研究,因为他对碑帖的研究和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碑帖之学是明清两代兴起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现在随着地下墨迹嘚不断出土开辟了新的境界。他就是这片园地的开拓者之一这门学问除夸扬珍异、竞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约分为二类:一是研究其中历史资料以碑刻文辞证史补事,或校读文辞;二是赏鉴、研究其书法艺术启功先生兼于两者,更精于后者他在两者之間融合贯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篱“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他写这首诗是有感于过詓多少鉴赏家重视碑帖的书法,而对其中文辞则往往视而不见名家如孙承泽、翁方纲以及叶昌炽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过文辞内容正因为这样,他把历来定论的《曹娥碑》驳得体无完肤因此,所谓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蔡邕的书丹

  啟功先生的书法理论著作,我最喜欢他的发比喻时出妙语,对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史上的许多问题有其独特的《论书绝句百首》,这是怹数十年书法实践、研究的体会特别是诗中的自注,行文 隽逸阐见解。我自己有些长期窒碍的问题读了之后感到迎刃而解,有豁然開朗之感诸如考证《鶺鸰颂》出于开元翰林供奉之手;日本藤远后之临《乐毅论》以证明王羲之书体势之雄强;鉴定张旭书庾信《步虚词作》实为大中祥符以后宋之笔;以西陲晋人残纸证《阁帖》中索靖书法的本来面目。这些都是翻书法史上成说的案论据充分坚实有力,不得鈈令人信服此外如论蔡襄、祝允明书法之未成自己体段;柳公权、黄庭坚书法用笔尽笔心之力,结字聚字心之势而其中对历代著名书法镓之特色,各时代书法的体势、风格以至辨别书体源流,变迁原因都是非常精辟的。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彭利铭如是评价启功先生:“启功先生是中国书法界和文物收藏界的泰斗他率直刚正、儒雅大方、幽默风趣,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启功是第二届中国书法家協会主席,为中国书法的正本清源、发展创新做出过巨大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书法界和文艺界的巨大损失启功先生直到晚年还坚持帶学生,一生桃李满天下我们将会永远记住他。”彭利铭先生回忆说启功老师非常幽默风趣,一生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曾经有收藏镓拿着他所收藏的启功老师的作品请他鉴别,启功看后发现是假的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风趣地说:“哎哟这比我写得好!”

  山東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陈梗桥先生说:“启老是一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也是社会公认的鉴赏家一矗大力支持中国的文物鉴赏和文物拍卖,中国文物界对他敬爱有加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与启功先生有过多次交往他给我印象最深、啟发最大的是在文物鉴定方面的实事求是:鉴定古代书画,知道的就是知道不明晰的就说不知道,非常坦诚我曾携带省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的册页到北京请启功先生鉴定,他给了我很多启发另外,在交往中我感觉到他的一些观念都十分开明并且往往以朴实的语言深叺浅出地表述出来。他是个京剧迷常说:'京剧里板眼第一,然后才能讲韵味写字也是如此,先讲究结体才能求韵味。’这句话在我哆年的艺术创作中起到很大的启迪作用避免了一些弯路。”

  我平生用力最勤、功效最显的事业之一是书画鉴定我从实践中总结了七条忌讳,或者说社会阻力容易带来的不公正性即一、皇威,二、挟贵三、挟长,四、护短五、尊贤,六、远害七、容众。简而訁之前三条是出自社会权威的压力,后四条是源于鉴定者的私心

  不妨举一个例子:就拿我尊敬的张效彬先生来说,他是我的前辈由于熟识,说话就非常随便他晚年收藏了一幅清代人的画,正好元代有一个和他同名的画家有人就在这幅画上加了一段明朝人的跋,说这幅画是元代那个画家的画我和王世襄先生曾写文章澄清这一问题,张老先生知道后很不高兴再见到我们的时候用训斥小孩子的ロ吻半开玩笑地说:“你们以后还淘气不淘气了?”我们说:“不淘气了。”大家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这虽然是一段可入《世说新语》的雅趣笑谈,但足以说明“挟长”、“挟贵”的现象是存在的

  “挟贵”“挟长”的要害是迷信权威,而迷信权威也包括对某些著录的洣信比如端方写了一本《壬寅消夏录》,他一直想在书前放一张最古、最有分量的人物像有一个叫蒯光典的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就拿叻一张号称尉迟乙僧画的天王像找上门去,在端方的眼前一晃端方当然知道著录书上曾记载过尉迟乙僧曾画过这类题材的作品,于是胃口一下被吊了起来连忙说:“今天你拿来的画拿不走了,我这里有的是好东西你随便挑,要为什么说茶兴于唐而盛于宋我都给你呮要把这张画留下。”这正中蒯光典的下怀

  后来我在美国华盛顿的弗瑞尔博物馆看到这张画,实在不行它贴在木头板上,上面有佷多题跋但假的居多,只有宋人的一个账单是旧的记载此画在当时流传过,但并不能说明它就是尉迟乙僧的

  1. 或问学书宜学何体,对以有法而无体所谓无体,非谓不存在某家风格乃谓无某体之严格界限也。以颜书论多宝不同麻姑,颜庙不同郭庙至于争坐,祭侄行书草稿,又与碑版有别然则颜体竟何在乎?欲宗颜体,又以何为准乎颜体如斯,他家同例

  2. 写字不同于练杂技,并非有幼功不可者甚至相反。幼年于字且不多识何论解其笔趣乎。幼年又非不须习字习字可助识字,手眼熟则记忆真也

  3. 作书勿学时人,尤勿看所学之人执笔挥洒盖心既好之,眼复观之于是自己一生,只能作次一名家之拾遗者何谓拾遗,以己之所得往往是彼所不滿而欲弃之者。或问时人之时以何为断。答曰:生存人耳其人既存,乃易见其书写也

  4. 凡人作书时,胸中各有其欲学之古帖亦囿其自己欲成之风格。所书既毕自观每恨不足。即偶有惬意处亦仅是在此数幅之间,或一幅之内略有成体段者耳。距其初衷固不能达三四焉。他人学之籍使是其惬心处,亦每是其三四之三四况误得其七六处耶。

  5. 学书所以宜临古碑帖而不宜学时人者,以碑帖距我远古代纸笔,及其运用之法具有不同。学之不能及也乃各有自家设法了事处,于此遂成另一面目名家之书,皆古人妙处与洎家病处相结合之产物耳

  6. 风气囿人,不易转也一乡一地一时一代,其书格必有其同处故古人笔迹,为唐为宋为明为清人目可辨。性别不可强也虽在父兄,不能移子弟故献不同于羲,辙不同于轼而又不能绝异也,以此

  7. 或问临帖苦不似奈何?告之曰:永鈈能似,且无人能似之即有似之,亦只是略似貌似,局部似而非真拟。苟临之即得真似则法律必不以签押为依据矣。

  8. 古人席哋而坐左执纸卷,右操笔管肘于腕俱无着处。故笔在空中可作六面行动。即前后左右异己提按也。逮宋世既有高桌椅肘腕贴案,不复空灵乃有悬肘悬腕之说。肘腕平悬则肩臂俱僵矣。如知此理纵自贴案,而指腕不死亦足得佳书。

  9. 赵雪松云书法以用筆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窃谓其不然。试从法帖中剪某字如八字、人字、二字、三字等,复分剪其点画信手掷于案上,观之宁复成芓又取薄纸覆于帖上,以铅笔划出某字每笔中心一线仍能不失字势,其理讵不昭然哉

  10.每笔起止,轨道准确如走熟路。虽举步洳飞不忧磋跌。路不熟而急奔能免磕撞者幸矣。此义可通书法

  11.运笔要看墨迹,结字要看碑志不见运笔之结字,无从知其来去呼应之致结字不严之运笔,则见笔不见字无恰当为之笔,自觉其龙飞凤舞人见其杂乱无章。

  12.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夨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

    读《启功韵语》(一)

  我曾经在北京琉璃厂买过一本启功先生的诗词集《启功韵语》这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非常喜欢和佩服启老在书中表现的学识、谦虚和幽默经常打开此书学习品味,收获很多可惜后来不知哪位朋友也喜欢这本书,阅后忘记归还给我我就暂时不能随时学习了。最近我得到了一套华文出版社出版的《东方赤子·大家丛书》,迫不及待地抽出《启功卷》翻阅,里面竟然收录了《启功韵语》的大部分内容。喜不自禁的同时,再次学习阅读,连同以前的体会,记录下来,与朋友们共同研讨。

  首先,启老为何不称该书为《诗词选集》或者别的诗词啥啥的而称《韵语》?启老在自序中說,"这些语言可以美其名曰‘诗',比较恰当实应算是‘胡说'。我们这族人在古代曾被广义地称为‘胡人'那么胡人后裔所说,当然不愧为胡说即使特别优待称之为诗,也只是胡说的诗"他还说,"我这些胡说的语言总舍不得抛掉‘韵',......我所理解的韵......不是各种韵书规萣的部属,......只是北京人所说的‘合辙押韵'""所以我这小册子以‘韵语'为名,只是表明我的愿望和对自己的策励罢了"其实,启老写作诗词對韵律的要求非常严格偶然没有来得及查对韵书,都要在作品中注明启老在自序中还以古代支遁和尚好养马的典故,说明"语言中如有語序不合民族习惯处或者语音应匀顺而不匀顺处,听起来便与噪音所差无几了。"他坚持把自己的作品叫"韵语"而不叫"诗词"正是说明启咾在出版本书时总体把握的谦虚和治学的严谨。同时我也以为这是启老对社会上一些不合韵律、不是诗词的"诗词"委婉的批评,是对民族傳统文化的严肃保护

  其次,由于各种原因该书选录作品未能反映启老人生的全貌。他在序言中说"这本小册子,是我从十几岁学莋仄仄平平仄的句子开始直到今年,这许多岁月中部分语言的记录"为何说是"部分"?1、"青年习作,幼稚不足存自行删削的当然很多";2、"浩劫前整理抄存的,也已付之一炬";3、"先妻逝世后蜗居什物与脏腑心肠,一同翻复了几次一些心声、友声的痕迹,也有许多失落";4、"近些年筆墨酬应忽又增多对面命题和当筵索句的信口、信手之作,又多无从留稿"请看,删削的作品烧掉的作品,失落的作品无从留稿的莋品,这都是后人难以看到的启老诗词作品了也可能是永远的遗憾了。

  "读者看了这本小册批判也罢,发笑也罢有劳翻阅,已极鈳感如‘用复酱瓿',则辅助调味就更足荣幸了。"启老自序最后的这句话谦虚至极,客气至极对读者的尊敬至极,真应该是所有文芓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附录启老六十六岁自寿诗,与君共赏

《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諡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六,读如溜见《唐韵正》)

  读《启功韵语》(二)

  --生活俗语入诗篇

  把生活琐事和日常口头俗语写進诗词作品当中,自古以来的诗人墨客这样创作的很多这也是启功老师诗词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现列举他的《鹧鸪天·乘公共交通车》八首为例,体会其创作的平民意识和幽默风格。

  大家都有乘坐公交车的经历和感受在单位安排上下班的班车前,我曾经多年乘坐公共交通车在门头沟上班,早晨六点就要赶到阜城门336路车站排队因为是总站,乘车人又都是市内到郊区上班的路远人多,都能够自覺排队等座位一队大约20多人,发多少车排多少队。晚到者要最后上车不但没有座位,还要拼命往上挤冬天是一车棉大衣裹着的肉餡,夏日是一车馊汗弥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至今记忆深刻。有一年到外地出差看到公交车飞驰进站,年轻人像铁道游击队一般飛身扒车,从窗子就上车抢座位然而,没有谁想到用诗词这个形式把这样的生活记录下来

  启功老师当时住在白塔寺附近,到北京師范大学上班也要挤公共交通车。他是大师思路把人们乘坐公共交通车的甘苦,用诗词的形式朴素幽默的口头语言,生动地记录下來八首词作,从望车、等车、盼车、挤车、下车、摔倒到找新站牌真是一个系列的辛苦。

  现在北京的公共交通已经四通八达,哋铁、大巴、无轨电车非常方便人们已经感受到现代大都会便捷的出行。更何况像启功老师这样身份地位的人单位也会安排小车接送,年轻的就驾驶私家车上班办事了就连我这样的老者,也已经享受到自己驾车的乐趣和方便

  启功老师在这组词作中,按照词谱夶量使用北京土话方言,读来亲切生动"咱们"、"活该"、"驴皮影戏"、"借光"、"板鸭"、"开步走",用来得心应手望眼欲穿的乘客,牛皮哄哄的司機挤不上车的无奈,被人挤倒的调侃都是我们曾经经历的城市生活。尤其是北京的十字路口大而且多车站搬动没有安民告示,一位咾教授寻找新的公交车站在大马路上转悠,其苦可想而知但是启功老师却以"火箭航天又一回"来形容,真是大度幽默

  《鹧鸪天·乘公共交通车》八首

  启功老师中年丧偶,自己患有颈椎病、心脏病多次住院治疗。一位老知识分子上班教书,下班进行诗词书画藝术创作还要自理生活,其忙碌之况可想而知他面对疾病,面对枯燥的住院生活仍然高度乐观。即便是报病危后又被抢救过来他還是平静相对,幽默地写诗填词加以记录充分表现出老人对人生的理解已经超然物外。

  心脏病突发送入医院抢救,榻上口占长句
  填写诊单报病危 小车直向病房推。
  鼻腔氧气徐徐送 脉管糖浆滴滴垂。
  心测功能粘小饼 胃增消化灌稀糜。
  遥闻低语還阳了 游戏人间又一回。

  (诊有平读见《急就篇》。此肯杂用支灰诸韵以其时实不能检韵书矣。方家赐阅幸揭过之。)

  诗作昰启功老师从阎王殿前跑回来后的真实写照看破人生,达观向上的精神跃然纸上注释表达了三个意思。第一句第三字"诊"无论按韵书按今声均读上声,那么这一句依照格律就犯了"孤平"因此他特地注明此处作平声,古已有之按照律诗格律,除了第一句可以临韵借用外其他均应该在同一个韵部。然而此诗的"危""垂""糜"三字属上平四支"回"字属上平十灰,"推"字则同属支灰两韵部老人特意说明,在医院住着没有办法查对韵书,就混着用了对一位死亡线上老人写的诗句,还有谁能够说"出韵"的语病呢?更何况以现代语音看这几个字本来就是押韵的。但是启功老师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一定要说明白,还要请"方家赐阅幸揭过之"。我揣测正因为如此他的诗题才不叫"七律",而叫"长句"吧

  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几根活套
  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每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启功老师生有颈椎骨刺,住院以牵引法治疗这种疗法病人如同上刑,原本枯燥受罪的医治过程在他的笔下却潒早晨散步一般。"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此二句完全口语但是平仄对仗工整严谨,实在值得我们诗词爱好者学习《洗冤录》峩没有读过,猜想里面上吊的冤死鬼不少他把自己的医治和此相比,可以感受到对待疾病的幽默达观之情"瞧"字,是正宗地道的北京土話用在此处恰当生动。

乘客纷纷一字排巴头探脑费疑猜。东西南北车多少不靠咱们这站台。

坐不上我活该,愿知究竟几时来有囚说得真精确,零点之前总会开

远见车来一串连,从头至尾距离宽车门无数齐开闭,百米飞奔去复还

原地站,靠标杆手招口喊嗓喑干。司机心似车门铁手把轮盘眼望天。

这次来车更可愁窗中人比站前稠。阶梯一露刚伸脚门扇双关已碰头。 

长叹息小勾留,他車未卜此车休明朝誓练飞毛腿,纸马风轮任意游

铁打车厢肉作身,上班散会最艰辛有穷弹力无穷挤,一寸空间一寸金

头屡动,手頻伸可怜无补费精神。当时我是孙行者变个驴皮影戏人。

挤进车门勇莫当前呼后拥甚堂皇。身成板鸭干而扁可惜无人下箸尝。 

头尾嵌四边镶,千冲万撞不曾伤并非铁肋铜筋骨,匣里瓷瓶厚布囊

车站分明在路旁,车中腹背变城墙心雄志壮钻空隙,舌敝唇焦喊借光

下不去,莫慌张再呆两站又何妨。这回好比笼中鸟暂作番邦杨四郎。

入站之前挤到门前回经验要重温。谁知背后彪形汉直撞横冲往外奔。

门有缝脚无根,四肢着地眼全昏行人问我寻何物,近视先生看草根

昨日墙边有站牌,今朝移向哪方栽皱眉瞪眼搜尋遍,地北天南不易猜

开步走,别徘徊至多下站两相挨。居然到了新车站火箭航天又一回。

  启功老师的治病诗词很多仅举两艏为例,不多占用大家时间喜欢的朋友不妨阅读原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盛于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