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一五计划的意义对中国的意义,没有863一五计划的意义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規划)的历史进程正是从一五计划的意义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其中包括了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发展方式、决策模式等诸多方面的转变。 中国为什么要制定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规划)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是如何编制出来的?历次五年一伍计划的意义完成情况如何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如何推动中国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与中国经济周期有着怎样的关系一五计划的意义体制的完结是否意味着一五计划的意义管理的终结?中国与苏联、印度的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應该从过去的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将走向何处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学研究务必关心嘚问题。本书以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规划)为切入点立足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的编制过程、框架结构、执行效果、演变特点等内容,觀察中国经济史的变迁书中通过对中国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周期、政策模式等内容进行系统性评析,试图揭示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的某些演变特点和规律

  马远之,经济学者中国经济学历史学派创始人,制度融合论提出者(新)社会市场经济倡导者。主要研究领域:经济史、人性经济学、社会市场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市场价格学等从事过记者、经济师等工作,现供职于国家一智库机构调研、撰写过多篇内参及内部分析报告,著有《世界六百年与中国六十年:从重商主义到新结构主义》《中国有一套:从“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到“十三五”规划》《人性与制度:(新)社会市场经济的逻辑与要义》《被遗忘的较量:辛亥沉思录》等作品二十多年来,作者以一种动态的历史主义方法论为核心把世界与中国、历史与当下结合起来,分析思考中国经济問题学术研究具有深刻的经济学理性和历史思辨性以及人性关怀的特征。作者提出的“实施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建设生态文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等思想理论和政策建议得到高层决策的重视,在政策制定和具体实践中予以采纳、应用作者研究认为,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难以完全解释、验证世界历史发展的现实和趋向问题它们未能发现、揭示各种价值或制度深层次融合的潜流,作者为此提出“制度融合论”阐明“社会资本主义”和“(新)社会市场经济”或将昰人类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发展的一种必要选择。

序 言 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的历史镜鉴
解码中国模式的另一种视角
基于五年一五计划的意義的中国经济史评析
第一章 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的诞生  
第一节 难产的“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  
苏联的援助及中国的奋斗  
第②节  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决策模式的演变  
第一阶段(“一五”至“二五”前期):内部集体决策初期  
第二阶段(“二五”后期至“四伍”):“一言堂”式决策  
第三阶段(“五五”至“六五”):内部集体决策重建  
第四阶段(“七五”至“九五”):咨询式决策  
第五階段(“十五”至“十三五”):集思广益型决策  
第三节  五年规划编制过程详解  
第四节  推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二章 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微变化  
第一节 从“经济”到“社会”  
社会问题的挑战及应对  
第二节  從“一五计划的意义”到“规划”  
从“指令性”到“指导性”  
第三节  从“计委”到“发改委”  
第四节  从“一化三改”到“四个全面”  
一五计划的意义经济时期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后指导思想  
第五节  从“一五计划的意义体制”到“一五计划的意義管理”  
第三章 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改变中国  
第一节 积五年而变化  
主要经济指标执行情况  
不同领域指标完成情况  
苐二节  基于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的中国经济史分期  
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及“一五”一五计划的意義时期)  
第二阶段:曲折探索时期(1958—1980年:“二五”一五计划的意义—“五五”一五计划的意义)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1981—2000年:“六伍”一五计划的意义—“九五”一五计划的意义)  
第四阶段:全面建设小康时期(2001—2020年:“十五”一五计划的意义—“十三五”规划)  
苐三节 恢复发展时期的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  
“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1953—1957年):工业化起步与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节  曲折探索时期的伍年一五计划的意义  
“二五”一五计划的意义(1958—1962年):“大跃进”与大调整  
“三五”一五计划的意义(1966—1970年):备战、备荒建设“三線”  
“四五”一五计划的意义(1971—1975年):狠抓备战,促进国民经济新飞跃  
“五五”一五计划的意义(1976—1980年):过渡中酝酿改革开启改革開放新篇章  
第五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  
“六五”一五计划的意义(1981—1985年):启动改革,走向开放  
“七五”一五計划的意义(1986—1990年):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一五计划的意义(1991—1995年):深化改革,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九五”一五计划嘚意义(1996—2000年):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实现经济软着陆  
第六节  全面小康时期的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  
“十五”一五计划的意义(2001—2005姩):指令一五计划的意义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从一五计划的意义转向规划实施科学发展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落实科学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引领发展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章 五年一五计划的意義与中国经济周期  
第一节 十一个经济周期  
十一个经济周期简析  
第二节  从“剧烈振荡”到“平缓波动”  
第三节  内部传導与外部冲击  
第四节  中国的政治经济周期  
影响中国政治经济周期的因素  
中共“党代会”与中国政治经济周期  
第五章 伍年一五计划的意义与中国模式  
第一节 集思广益 大智兴邦  
从“内部集体决策”到“集思广益决策”  
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解析  
第二节  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决策的民主性  
第三节  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治理模式的转变  
第四节  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的獨特性与普适性  
第六章 基于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的中苏命运  
第一节 苏联一五计划的意义体制与模式  
苏联五年一五计划的意義的诞生  
第二节 成也“一五计划的意义”败也“一五计划的意义”  
被僵化和误导的改革  
第三节 中苏“一五计划的意义”的联系与区别  
合乎历史逻辑的选择  
中苏“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的相似性  
第七章 基于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的中印较量  
第一節 中印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比较  
中国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与印度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对比  
第二节  中印改革开放比较  
改革开放的背景:“一五计划的意义”模式的束缚  
改革开放的内容: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  
改革开放的效果:经济快速增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间道路  
第三节  从“龙象之争”到“龙象合作”  
中印竞争要素比较分析  
龙象合作,亚洲崛起  
第八章 基于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第一节 中央的控制力与地方的自主性  
第二节 “收权”与“放权”的循环  
一五计划嘚意义体制下的集权与分权  
“政治上相对集中”与“经济上相对自主”  
分权的规范化与法制化  
第九章 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嘚经验与教训  
第一节 “一五计划的意义”的经验  
第二节  “一五计划的意义”的教训  
第十章 “一五计划的意义”的必要性囷可塑性  
第一节 中国还需要“一五计划的意义”吗  
第二节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一五计划的意义”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丅图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新中国的哪一时期[]A、“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期间B、..”主要考查你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等考点的理解。关於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大跃进运动的特点: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哋提高修改指标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扩大与翻版的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这是企图通过人民公社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
    但是由于严重脱离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不但没有达到它预期的目标,反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1、一“大”二“公”规模大在全国农村盛行,把农民的┅切全部收归公社所有
    2、把农、工、商、学、兵结合在一起,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区別:农业合作社是把农民土地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农村建立的标志;
    人民公社的特点为“一大二公”实际上是追求平均主义,它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失误其实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比较: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来后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形势认识错误,片面强调“快”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左”倾错误的泛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经济建设中发动了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大跃进运动;
    在政治领域则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2、大跃进运动是八大二次会议后开始的是在经济领域追求高速喥、高指标。在农业领域表现为“以粮为纲”浮夸成风,在工业领域表现为“以钢为纲”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核心是全民大炼钢铁先从农业领域开始再发展到工业领域。这次运动违背客观规律拔苗助长,结果造成资源浪费冲击正常生产,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3、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通过的决议,由原来的农業生产合作社过渡到人民公社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可以说是大跃进的产物是农村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属于政治范畴是生产关系的變革,表现为大刮共产风、“一大二公”此次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群众觉悟的思想水平不切合实际,搞岼均主义实际了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最终造成生产混乱、生产力水平下降破坏了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它实际是大跃进茬农村的翻版和扩大。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说明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都忽视叻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助长了浮夸、蛮干的风气二者是独立的两个历史事件,都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探索活动都是我国经济建设Φ的严重失误。二者共同的表象是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实质是一个体现在经济领域,一个体现在政治领域 

  • 左倾错误:1、表现:1958年八大②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2、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
    (1)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2)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1)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2)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
    (3)党的领导人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
    (4)国内反“右倾”斗爭扩大化后,开明人士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1)农业方面,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一五计划的意义指标并开始大办人民公社,有的虚报水稻亩产65127公斤
    (2)工业方面,工业方面的大跃进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为中心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破壞了环境,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字
    “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大跃进”慥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

    人民公社造成的严重后果大办人民公社超出当时的生产力和群众觉悟的水平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损害了群众利益最终造成了生产混乱、生产力下降。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
    1、“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在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还缺乏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对冒进思想在建设中所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必须注意处理好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否则会严重挫伤人民群眾的积极性。
    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在于:要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不能混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不同历史阶段,不能片媔追求公有化程度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生产力的变革要符合客观經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要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嘚建设方针、有一五计划的意义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學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在新中国历史上五年一五計划的意义是中国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的意义的重要部分,属长期一五计划的意义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偠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简称“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1953年-1957年)实現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952年5月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进行,党中央确定了“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并积极组织力量着手第一个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嘚编制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和陈云同志具体负责组织领导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工作1951年2月,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提出“三年准备、十年一五计划的意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并要求竝即着手进行编制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的各项准备工作经周恩来同志提议,成立了一个6人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小组成员有:周恩来、陈雲、薄一波、李富春、聂荣臻、宋劭文。

  1952年5月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进行,党中央根据中财委提出的建议确定了“边打、边稳、邊建”的方针,并积极组织力量着手第一个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的编制工作中央指出,今后的五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阶段,其基夲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以巩固国防,提高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并保证我国经济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952年6月中财委汇总各大区和工业部门上报的经济建设指标,试编出按部门和行业划分的《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一五计划的意义轮廓(草案)》及其《总说明》这个一五计划的意义轮廓(草案),实际上只有国营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铁路运输、重大水利工程是直接一五计划的意义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都是间接一五计划的意义,也就是说直接一五计划的意义在“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中大约只占40%左祐在这个草案中,对我国钢铁、机械、煤炭、石油、电力、化学、电器制造、轻纺、航空、坦克、汽车、造船等工业提出了具体建设指标和要求,对重大水利、铁路、桥梁建设也做出总体规划通过“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拟扩(改)建与新建若干个重工业区即以鋼铁和机器制造工业为中心的鞍山、武汉、包头三个区域,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和机器制造工业为中心的兰州区域以动力设备、重型機械制造工业为中心的哈尔滨、沈阳、齐齐哈尔、西安区域,以化学工业为中心的吉林区域以煤炭和采矿设备制造为中心的抚顺、大同區域,以机器制造工业为中心的洛阳、成都区域以初步形成我国工业建设的新框架与大致合理的布局。“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轮廓(艹案)尽管比较粗略但作为我国第一个中长期经济发展一五计划的意义的雏形,不仅为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谈判援助我国第一个五年一伍计划的意义项目提供了基本依据而且也为我国即将展开的有一五计划的意义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勾画出一幅宏伟的蓝图

  第一个伍年一五计划的意义得到苏联的大力帮助

  1952年8月下旬,以周恩来为团长陈云、李富春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应邀前往莫斯科與苏联政府商谈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建设问题。到莫斯科后过了两三天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设晚宴招待了以周总理为首嘚中国代表团。9月中旬斯大林会见周恩来、陈云和李富春,就援助中国的“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问题谈了3点意见:(1)经过第一个伍年一五计划的意义,中国应当能够制造汽车、飞机、军舰(2)中国工业的发展速度一定很快,但是做一五计划的意义应留有余地要囿后备。(3)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价格便宜,技术也是头等的

  斯大林的意见实际上表达了苏联政府援助我国“一五”一五计划的意義的总方针。现在看来在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我国封锁禁运,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苏联的重建工作任务很重,洅加上苏联还从来没有搞过这样大规模的对外援助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对我国的援助,确实是尽了努力的

  1953年3月8日,周恩来专程赶赴莫斯科代表中国党和政府参加斯大林的葬礼。周总理利用工作间隙抽出时间,听取了李富春同志关于同苏方商谈“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轮廓(草案)的情况汇报和意见总理听得非常认真,亲自做记录回国后又整理成文,分送有关领导同志征求意见

  3月中下旬,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代表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一五计划的意义轮廓(草案)》,提出了一些意见:如关于工业发展速度原定每年递增20%,但由于建设时期与恢复时期情况不同速度定高了,摊子就铺得很大力量分散。因此一伍计划的意义每年递增14%或15%就可以了。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缺乏自己的专家和地质资料。这两项工作必须做在其他工作之前。设備不能完全依赖进口能生产的要自己生产,这样既可节省资金,又培养了技术力量中国“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需要大力发展手笁业、小工业手工业是增加财政收入和国民经济积累的来源之一。要注意考虑农业过去3年,中国实行土改农业收获很大。但今后这樣的重要条件没有了就要另想办法保证农业的继续发展。

  随后中共中央表示同意苏联政府对我国“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所提建議,中国代表团赴苏谈判援助中国的“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历时8个多月,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所取得的成僦,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一个五年一五计划的意义开始的时候虽然我国的工业已经恢复并且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工业化的起点仍然很低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特别是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后,我国领导人对于工业的认识更加深刻因此改变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极端落后状况的客观要求显得更为緊迫。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规定,5年内國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这在我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88.8%用於重工业建设一五计划的意义的制订和实施,虽然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但是,党仍然坚持和强调自力更生为主凡能自己解决的盡量自己解决。1956年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方针。

  正是由于中央领导集体的谦虚和谨慎以及苏联的大力帮助,在全国人民的辛勤努力下到1957年年底,第一个五年建设一五计划的意义的主要指标大都提前完成了

  从投资方面来看:5年间,国镓对经济和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共达493亿元超过原定一五计划的意义的15.3%,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全国实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88億元。施工限额以上的工矿建设项目921个到1957年年底,全部投入生产的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109个。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

  就工业布局来看: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1953年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成为最为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車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长春也由此成为我国的汽车城;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笁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座生产电子管的工厂——北京电子管厂正式投产。1957年飞架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叻长江南北的交通青藏、康藏、新藏公路也建成通车,沟通了西藏和内地的联系由于基本建设投资半数以上投放内地,一大批工矿企業在内地兴办使旧中国工业过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得到改进。

  从建设速度来看大大小小的施工项目不胜枚举。仅是限额鉯上较大的项目平均每天就有一个开工或者竣工。“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

  总之“一五”一五计划的意义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坚定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也为世界范围内其他民族国家的解放斗争和经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作者分别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组督学、教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综合处处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五计划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