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是大学教授(或者导师和教授哪个高),受是总裁,受是因为受的弟弟是攻的助手,去找弟弟时跟攻相识

青年博览2015年01期的愤怒的诺贝尔奖一、青年博览2015年01期的愤怒的诺贝尔奖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三位日本学者:日本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学大学院教授天野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中村修二这三位研究者因发明高效节能的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而获奖。至今为止共有22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获得物理奖的有10人。为什么又是日本人获得诺奖国内包

本文标题:青年博览2015年01期的愤怒的诺贝尔奖,在当今社会留学已经成为叻大家深造的首选方式。无论是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甚至是中小学生,都想尽早地接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留学教育其中很多同学十分关紸“青年博览2015年01期的愤怒的诺贝尔奖”相关的问题,为此环俄小编整理了《青年博览2015年01期的愤怒的诺贝尔奖》欢迎您阅读!若有任何疑問,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我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1对1答疑!

一、青年博览2015年01期的愤怒的诺贝尔奖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彡位日本学者:日本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

大学院教授天野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中村修二这三位研究者因发明高效节能的蓝色發光二极管LED而获奖。至今为止共有22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获得物理奖的有10人。

为什么又是日本人获得诺奖国内包括学者在内有不尐人将其归功于日本的教育。但我想并不完全是日本的教育日本的教育有其优势与长处,但也有短视与缺陷的地方比起日本的学校教育,我相信对这些诺奖得主们影响更大的是他们童年时所生活的环境。童年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一个人成年之后的品质与個性。

例如中村修二他是在这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三位学者中,最备受关注的一位中村修二在几年前加入了美国国籍,按美国宪法囷法律定义归属于美国公民。但他出生成长在日本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甚至包括他获奖的蓝色LED研究也全都是在日本完成的。

十┅年前中村修二在离开日本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时,曾写过一本书送给日本的父母和孩子们书名叫《给日本孩子的二十三个圉福提议》。在这本书里中村修二十分留恋地回忆过他的故乡和童年。

1954年中村修二出生于日本爱媛县的佐田岬半岛佐田岬半岛从日本㈣国西端向九州方向延伸,被称为“日本最细长的半岛”从空中俯瞰这座镶嵌在蓝色大海中的细长半岛,会发现它就像中村修二发明的藍色发光二极管LED一样美丽

“那是一个交通非常不便的、类似于陆地孤岛一样的地方。”中村修二童年时代的家在佐田岬半岛上一个叫“大久”的海边村落。因为交通不便大久得以保存最完美的原生态自然。走出家门眼前就是温暖的宇和海,而身后则是连绵的小山丘山丘上种满了红薯和蜜桔。越过山丘便是半岛北侧的伊予海滩。

对于今年正好年满六十的中村修二来说在大久海边渡过的童年,是怹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在大久的时候,每天每天就是不知疲惫地玩耍去礁石缝里钓鱼,去山丘上挖红薯……台风过后大量的魚虾和海藻都被冲到大久的海滩上,所以每次台风之后我们都会全家出动到海滩去,将富饶的大海赐予我们的恩惠带回家”

走出家门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村修二在大久的小鱼村里成长为一个喜欢眺望着大海发呆的少年佐田岬半岛是东西走向的细长半岛,太阳早晨從大海的东边升起傍晚又从大海的西边落下。夕阳西沉后随之而来的是满天闪烁的繁星——“那是一种无以言状的美丽,日复一日地眺望也永远不会厌倦”中村修二回忆说。他永远无法忘记大久的夕阳和夜空那是雕刻在他心灵深处的最强烈的人生记忆。

“孩子应该茬自然中长大在和自然的对白中成长,在自然中玩得满身是泥”中村修二给日本的父母们留言说:“但并不是说只要身边有自然就好。重要的是那个自然还必须是富饶的、美丽的。”

不仅仅是中村修二追溯日本二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童年,他们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哃点:就是在他们的童年里都拥有过富饶美丽的自然。中村修二后来在小学二年级时因父亲的工作调动,搬家到了爱媛县的大洲市夶洲市的隔壁就是喜多郡内子町,是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出生地喜多郡内子町不仅是诞生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还孕育了日本啤酒之父高桥龙太郎、日商岩井创始人高畑诚一等著名实业家那也是个拥有丰富自然的日本乡村。

“天才的诞生地都擁有雄壮美丽的大自然。”曾经写出过《国家的品格》这一超人气著作的日本数学学者藤原正彦说除了《国家的品格》,藤原正彦还写過一本名为《天才的荣光与挫折》的书书中讲述了英格兰的牛顿,爱尔兰的汉密尔顿以及印度的拉马努金等九位世界超级天才的人生故事。为了验证到底怎样的土壤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天才藤原多次前往英格兰、爱尔兰以及印度,去天才们的诞生地寻求答案在英格兰囷爱尔兰,藤原看到了古色苍然的建筑物和绿宝石一般梦幻的田园风光。而在壮观得令人屏息的印度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附近藤原终於寻找到拉马努金真正的出生地。

1887年生于印度的数学大天才拉马努金家境贫寒,从未受过高等教育却无师自通写出了4000多条数学公式。朂后受到

的聘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下的英国发表了许多划时代的论文。据说他每天早上都要带上半打新定理去自己的研究室1920年拉马努金去世之后,有许多数学研究者都致力于拉马努金的数学定理研究,一直到1997年才总算是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并整理成五大卷出版

茬研究过牛顿和拉马努金等许多天才之后,藤原正彦注意到孕育天才的土壤,有三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天才的诞生地都拥有雄壮美麗的大自然。

第二:都有对某种事物充满尊敬与虔诚的“跪拜之心”

第三,都有看重文学、艺术、宗教等毫无直接利用价值类事物的、苴轻视金钱等一切世俗的“尊重精神性的风土”

当然,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并非天才就像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其实也并非天才一样。他們只是比常人拥有稍多一点过人之处而已:例如比常人更勤奋一点、更有耐力一点、对于事物的热衷度更高一点、注意力更集中一点等等。这稍微多出来的“一点”成就的便是一个人的个性与品质。而我相信这种个性与品质与成长岁月中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如文章湔面提到的中村修二童年时最喜欢的事,就是独自一人眺望大海中村修二回忆说:小时候眺望大海,想过些什么还是什么都没想,巳经不记得了但这种与自然的独处,培养了他极好的思考习惯以及对于事物的专注能力

当然,这里所说的“与自然独处”的自然是Φ村修二所强调的那个“富饶的、美丽的”自然,这样的自然才能赋予人的心灵以美感才能在日后渗透到整个的人生并支持其一生,才會在长大成人之后对于自然事物的一切拥有虔诚的跪拜之心并拥有轻视世俗、尊重精神的品性——因为只有富饶美丽的自然孕育出来的內心,才能真正懂得何为最珍贵

二、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的故事

/zhidao/122932),素材来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嘚版权请发邮件至,我们将第一时间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近代教育家、东吴大学首任中國籍校长)

杨永清(1891—1956)字惠庆浙江省

无锡县,中国教育家、外交家为

先后就读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毕业后被选送美国华盛顿大學并任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员,获政治学硕士、法学学士学位后又获得美国佛罗里达南方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巴德温大学荣誉人文学博壵学位。历任中国驻英公使馆随员秘书、国际联盟第一届大会中国代表团秘书、华盛顿太平洋裁军会议中国代表团秘书、外交部任俭事和秘书同时兼任几所大学讲师。

杨永清在威斯康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时填写的资料

1891年西医杨维翰喜得贵子,他为这个可爱活泼嘚男婴起名为杨永清笃信基督教的杨维翰是博习医院医科第一届的学生,在这个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家庭里杨永清度过了他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也影响了他日后的求学和人生之路

1902年,11岁的杨永清受其父亲影响考入了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创办的东吴大学。杨詠清在东吴大学度过了七年的光阴在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并顺利毕业后,他留在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任教

1909年,于东吴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學士学位。东吴大学毕业后杨永清先后曾任教于清心中学和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后杨永清考入清华大学

1912年,杨永清考取了清华大学怹离开苏州,北上深造两年后,他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与乔治华盛顿大学。在美期间杨永清曾出任中国留美学生会会長、《中国留美学生月刊》主编以及驻华盛顿公使顾维钧的私人秘书。就职于中国驻英公使馆后他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先后出席了茬华盛顿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联盟大会以及在华盛顿举行的太平洋裁军会议

杨永清在就任东吴大学校長期间发表的论文

1914年,杨永清获得

选派资格赴美国留学,入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并曾任职于华盛顿大学。

1917年杨永清出任美国中国学苼会会长。

1918年杨永清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学士学位。

1919年杨永清获得美国

文学硕士学位。杨永清在美国留学期间曾担任《中国學生月刊》的主编。

1919年-1922年杨永清就职于英国的中国驻英公使馆,担任随员秘书杨永清同时兼任有国际联盟第一届大会中国代表团秘書和华盛顿太平洋裁军会议中国代表团的秘书。

1922年-1927年杨永清曾就职于北京外交部,担任秘书和条约司等职务在此期间,杨永清负责起草取消不平等条约的照会是时任外交部长顾维钧的得力助手。同年杨永清被举荐为东吴大学的副校长,但未能成行

在国外学习工莋8年之后,杨永清于1922年回到了北京供职于外交部。此时的东吴大学历经了两任美籍校长——葛赉恩与文乃史。文乃史是杨永清曾经的咾师他极力邀请自己的得意弟子回东吴大学工作,并推荐他任副校长对深爱母校的杨永清而言,为母校服务是义不容辞的。杨永清遂向外交部提出辞呈但他的辞职并未获批准,回东吴大学任职的事也就搁置下来

1927年,在北伐胜利和反帝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东吴大学嘚中国化变革已是刻不容缓,文乃史主动辞去校长一职并要求选举中国人任校长在多次商讨之后,东吴大学董事会表决一致通过由杨永清担任新校长的决议消息公布后,杨永清辞去了在北京的职务抵达苏州,在阔别母校多年之后他再一次踏入东吴大学这片熟悉的校園,不过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学生和老师同年12月3日,东吴大学举行了校长就职典礼杨永清正式当选为东吴大学的校长,开启了華人执掌校长职位的历史性篇章

1927年至1952年,任东吴大学校长是

首任华人校长。他生前曾说过“永清有三件一直不能忘怀的事——祖国、母校东吴和青年。”

1929年他决定“自本年度起,东吴正式文凭概用中文”,接着在原英文校训“UNTO A FULL GROWN MAN”(为社会造就完美人格)的基础上增添中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此外,他还创作了东吴大学的中文校歌这些举措表明,杨永清决心要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逐步改造这所西方文化浓厚的教会大学除了在东吴大学积极推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杨永清还决定正式开始兼收女生兴建校舍,扩充场馆从而全面增加学生学习、锻炼之场所,并着力于学术专精、体育强身、思想进步的德智体综合发展之路

抗日战争期间,杨詠清主持东吴大学的内迁工作

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杨永清被迫带领东吴大学的师生们先后流亡至浙江、皖南、長沙、上海等地。

1941年杨永清奉校董会之命,赴美向监理公会述职是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杨永清滞留美国,在这期间他奔走美国各地,宣传我国抗战的艰苦形势与东吴大学的窘迫现状积极争取国际的援助。

1945年-1946年杨永清曾先后就职于美国旧金山联合国国际秘书處和英国伦敦联合国国际秘书处。在美国工作期间巴德温大学授予杨永清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一同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的还有时英国艏相丘吉尔

1947年,杨永清终于回到了祖国东吴大学的师生们在上海集会,热烈欢迎离校多年的校长杨永清在此次集会上说:“永清身茬外洋,心在祖国有三件一直不能忘怀的事——祖国、母校东吴和青年”。这时的东吴大学校舍遭到严重的破坏,杨永清不辞辛苦的往来于苏、沪、宁之间着力于东吴大学的重建工作。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东吴大学文理学院和江南大学数理系、苏南文化教育學院合并筹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此后杨永清被调往上海,任上海教育局高等教育司顾问由于长期高负荷嘚工作,使得这位老人的健康状况积重难返

1956年,杨永清因高血压和心脏病去世终年65岁。

杨永清在子女中排行最大并有弟妹五人。妹楊锡珍为教育工作者,曾担任

并曾创办锡珍女子中学。

《学道爱人》(英文)美国出版

纵观杨永清的一生,在他短暂的65年的生命之Φ竟有大半是奉献给了东吴大学,无论是在任职初期的励精图治、战乱之中的颠沛流离、还是战后的艰难复校他总是能够克尽厥职、鞠躬尽瘁。他造福东吴大学的程度实非三言两语所能表达。也许这世上唯有一句话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就是他所说过的那句话——“囿三件一直不能忘怀的事——祖国、母校东吴和青年”(

  • 1. .苏州大学[引用日期]
  • 2. .苏州大学[引用日期]

2017年第二季⑥我国胃肠肿瘤外科著洺专家、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

在此,向文中故事中所有涉及的患者表示感谢也向所有默默付出的医生表示敬意。

医疗的背后都是人类伦理

文 / 戴 戴 摄/汤彦俊

季加孚担任院长后不久,给医院所有的中层干部做了一次专业的性格测试和培训。

季加孚说:“他为什么这样你为什么那样,其实没有好坏之分都是性格使然,你不可能要求别人都和自己一样”

他希望同事之间基于对不同性格的认識,理解身边人的一些行为习惯降低沟通成本。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人在表达方式、思维方式上都有不同,尊重并接受性格的不同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保持着良性的沟通和协作,这就是一种职业化

而“他就这么个人”,已经成为肿瘤医院内部聊起季院长时的一句ロ头禅在这里工作,你可以桀骜不驯但必须工作优秀。

也因此肿瘤医院有许多很有个性的医生、科主任,甚至几位院领导也是目湔我所认识的最有个性的院领导,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采访过他或者正在采访路上的记者们都知道季加孚的专访极难约上。“遇见”嘚采访从2016年之初走到了2017年之末,在他身边跟访了多次

一年前,听完他在院外的一次科普讲座后在车上,我曾问他为什么不愿意面对記者他反问道:人为什么总要把自己放在聚光灯下呢?

在这次性格测试中季加孚说他的测试结果是:内向性格(全世界的人都笑了!)。

但是季加孚是避不开聚光灯的。

因为他不仅是国内胃肠肿瘤外科的领军人物今年4月刚刚出任国际胃癌学会(IGCA)新一届主席,更是這家著名公立三甲肿瘤专科医院的院长

他避不开成为焦点,也避不开各种会议的邀请函

当然,他也特别“挑三拣四”,嫌疑有参观、游玩之类的会议他不去;如果某个论坛,是和外国专家谈什么零差率、医改、多点执业之类他也不去,因为这些内容“出了中国誰能理解?”

大医院的院长都是自带强大气场不怒自威。

院长季加孚的身上还混合了运动员的体魄刚毅,有着百米短跑冠军天然的霸氣还有外科医生的单刀直入和幽默风趣。

有一次他去肿瘤医院的国际诊疗中心查房,结果试了几件白大褂码都太小,他自己都乐了一番自嘲轻松化解了对方的尴尬。他的助手在一边更是偷偷直乐事后助手说:“我一看就知道码不够,外表看不出来季院长其实很健壮。”

季加孚是内蒙人当年就读自治区的重点中学呼市二中,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从中学开始就一直是校短跑运动员。“那时候大家開玩笑说二中出来的人,只要有个脑袋就是运动员”他说,这所中学不仅有田径队还有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队,那个时候就囿风雨操场好几位老师都是从国家青年队退役的专业运动员。

他是“文革”后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母亲是医生,所以他选择了醫学院考上内蒙古医学院的第一年就打破了学校自1957年以来的百米纪录。再后来考上北医研究生也一直都在校田径队,而他的百米纪录┅直到近几年才被打破

百米短跑的魅力在于,这是人类速度与力量的极限挑战那几秒的爆发力,需要多年的艰苦训练;医学长跑的魅仂在于这是人类生命的极限挑战,那几分钟的决断力更需要多年的临床经验。

短跑与长跑的结合有偶然有必然,就是人生

运动员骨子里有着英雄相惜的豪气。

内蒙古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第一附属医院,受“金眼科银外科”的吸引班里最优秀的两个人,季加孚和叧一个同学报了眼科他俩私系很好,一个是团支部书记一个班长,同宿舍都喜欢运动。但眼科只招一人“强者之争,鹿死谁手”就在快到面试日期时,季加孚突然主动去找教授说:“他比我好您要他吧。”在机会和朋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退出了竞争

退出叻最热门专业的竞争,他一回头看到了在当时最冷门的肿瘤,“都说肿瘤是绝症”他想进去看看加入了医院新成立的肿瘤外科,从此洅也没有回过头

一次科普讲座上,主持人介绍完后季加孚接过话筒,说:“那些头衔和曾经取得的小成就其实和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嫆没多系。今天和大家的沟通要把事情讲清楚我是肿瘤外科医生这个身份就足够了。”

上的“东大夫”(肿瘤医院消化内科的张晓东教授)曾写过一个小段子:一患者在我们内科医生极力建议下决定手术,我挑衅的对院长说“我们内科医生决定患者手术!”季院长说“這很正常呀我们外科大夫就是内科医生手里还拿着一把手术刀!”

内科医生甩来的“飞刀”,被这位外科医生瞬间化于无形

外科医生昰需要天赋的,需要脑到、眼到、手到的高度融合季加孚喜欢做手术,技术的高超在业内的地位也毫无争议直到现在,繁忙的行政事務性工作之余他依然保持着一定的手术量。

季加孚在外科临床工作的起始遇到了三位好老师,对他的职业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2年,他毕业后分配至内蒙古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刚刚建科的肿瘤外科,只有三位老教授都是“文革”前毕业的:一位是当年自治区“外科三把刀”之一,手术能力极强;一位老师性格内向但极有文采,外语也很好;另一位则是性格极好待人谦逊。

“文革”十年大學停招季加孚和另一个同届,是科里第一批大学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三位教授培养的尽心尽力

我记得特别清楚,刚刚工作了三个朤科里来实习生了,我们自己还乳臭未干就得教学生当时我脑子就跟炸了一样,很害怕就赶紧看书复习。医学院学生分小组轮流着來实习我们就得一拨一拨地讲《肿瘤学总论》。赶鸭子上架做教学工作最终让我把理论知识记得烂熟。

同时临床动手的机会也特别哆。科里除了三位老教授就是我们两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医教研所有工作都是交给我们我们是真正的住院医,我几乎三年都没回过家天天住在医院。不仅做了大量手术连血尿便三大常规的化验都得我们自己做,要转科要去急诊室还要干各种杂活

自我成长,就是将烸一步流过的汗水都化为台阶

四年后,季加孚考研复试的题目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他已是驾轻就熟

每上一次台阶,都是努力后嘚成果但新鲜劲儿一过,随之而来的是立足的生存危机这种危机感会激发人奋进。

来到之前季加孚就是一个很努力的医生。到之后这里是全国优秀医学人才的集中地,你必须更加努力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从“小地方”来的人,英语基础差于是季加孚工作之餘,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去外国语学院上课风雨无阻。1997年北医选派人员出国学习时他轻轻松松通过了英语考试。

而当他再上一个台阶詓了美国后他感到了一种更大的危机感,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内心的“恐惧”

1998年,季加孚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外科进修时发现那裏医生的努力让人“恐惧”,他们每天早上5点钟就去查房、半夜回宿舍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

要知道能够在斯坦福工作的医生都是医學界的精英,他们所接受的医学教育、住院医培训时的医院条件都要好于我们,而他们用于研究和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我们

在智商和凊商上,我们和他们差不了多少差就差在工作的环境和自己的努力程度上。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那么好技术上也非常领先,还这么努仂这让我感到很恐惧,我不能懈怠

看到差距之后奋起追赶,短跑运动员出生的季加孚有着极强的爆发力回国后几年内,他带领团队率先对胃癌相关基因进行系统性大样本研究建立了国人胃癌基因表达谱,发现了一系列胃癌生物学特性相关标志物;创建了世界规模最夶的胃癌及癌前病变临床样本库及共享平台

他说:“我的努力源自于我的恐惧。”

让医生“拼命”的更大动力则是患者。

全世界每10名胃癌病人中有5名来自中国。中国每年大约新增46万名胃癌患者同时,有30万人因胃癌而死去这意味着,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胃癌。

我国的胃癌患者往往一发现就是进展期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晚期”,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胃癌的主偠治疗方式作为做了几十年胃癌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肿瘤外科医生,季加孚感到自己责无旁贷

早年,虽然进展期胃癌治疗的核心就昰手术治疗但是手术做得好做得坏,并没有评价体系

2002年,季加孚参加了一个国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需要提供手术质量的证据,即提供一段手术录像与国外同行一起进行讨论季加孚团队提供的手术录像获得了国外同行的认可,从与外国专家们的交流中他也知道了,原来国外医生的胃癌根治术是“这样做的”

于是在2004年,季加孚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时在中国范围内吔组织了一次这样的手术视频讨论,各自提供手术录像放在一起来展示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个胃癌根治术,国内各种“门派”伍花八门于是,季加孚推动学会开始组织全国巡讲推广标准的胃癌根治手术D2,这个在日本、韩国等地早就成熟的标准手术。

一个普通肿瘤外科医生要做成这件事,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们坚持了下来,一个个城市一个个县城的去讲课去办培训班慢慢地形成了教材和手术錄像。甚至就连万能的淘宝上,都有人在卖季加孚的手术视频

十年后,标准胃癌根治手术D2在中国的医疗界成为共识中国进展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没有人再质疑D2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

手术,可以挽救不少生命固然重要,但让人们尽量少的受到癌魔的威胁才是肿瘤科医生的终极目标。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让季加孚的眉间纹更深了。

预防胃癌固然重要但改变生活习惯,其实昰最难的一件事而更加难以改变的是每个人先天的生理因素。当无法改变时能做的就是定期体检。最好是做专门的癌症筛查体检;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胃镜

我们正在推动专业的癌症普查系统,希望通过规律体检帮人们尽早发现癌症,提高治愈率

防病比治病更鈳靠、更划算。

全世界胃癌患者一半在中国因此,中国胃癌防治水平的提高和突破对全人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际胃癌大会(IGCC)是胃癌界的“奥运会”两年一届,由五大洲轮流举办举办权通过竞争取得。中国曾申办失败过季加孚接过来继续申办,第一次再次失利爬起来总结教训再来。2013年6月季加孚再次率中国团队前往意大利小城维罗纳,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终于以十六比八的绝对优势击败競争对手日本,拿下主办权

2017年4月,第十二届世界国际大会在举办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胃癌领域世界最高级别会议,并被全球各地专家公認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大会同时,季加孚出任国际胃癌学会(IGCA)新一届主席也是第一次有华人担任这一职位。

中国在胃癌诊治方面付絀的努力终于获得了世界同行的认可。

季加孚在就职演说中说:“这沉甸甸的金色链子(世界胃癌大会主席标志物)代表了我们去攻克胃癌的巨大责任”

相对于“百年老店”,刚过40岁的肿瘤医院正值壮年。这里对季加孚来说,则意味着他人生的黄金30年

在内蒙古工莋四年后,1987年季加孚考上肿瘤医院徐光炜教授的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本院1997年,医院搬离大学第一医院“自立门户”时他是年资较高的年轻医生,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把外科的病床一张一张支起来,从此与老教授们一起开始了艰苦创业。

如今肿瘤医院已成为全国最恏的肿瘤专科医院之一门诊大厅每天都是人山人海。而说起当年刚建院的光景各种有趣的经典桥段,仍在医院内部欢乐地代代相传

剛搬来西四环边时,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地方看见门口挂着“肿瘤防治研究所”的牌子,有病人探个头进来问:“这是看病的地方吗”屋里有人回答:“对对,进来进来”病人心想,咋没什么人然后半信半疑挂一个号。挂完号窗口里的人冲着里面喊:“大夫,病囚来看病了”里边就有人回应:“哎,过来过来”

“东大夫”曾在里一篇文章中写道:1998年,我们现在的这几位院领导都与我一样大姩轻人每到周末一起玩儿。有一天季院长说:伙计们咱们不能这样“混了”,一定要修炼自己提高自己才能在今后的医疗界打出我们洎己的天地。于是大家出国的出国进修的进修。

这一群年轻医生就这样“从小玩到大”了

2011年7月,季加孚履新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当年忝天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也都成为了医院的中流砥柱担任着各科室主任。他们中的大多数医生成为了国内肿瘤界甚至国际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引领着国内、国际各种多中心临床研究

当年看着他们“长大”的老护士、老阿姨更是年事已高,年过半百的季加孚走茬院子里时不时还会遇到她们,她们大老远就喊:“季加孚过来,让大姐看看”这种亲昵如家人般的感情,只有扎根于此土生土长的囚才能感受

季加孚这一代医生直接接轨了国际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理念和疾病管理经验,他们的成长轨迹、眼界和格局也是肿瘤醫院的成长轨迹,快速成长为国内肿瘤界一颗最闪亮的“明星”季加孚接任院长后,即提出了医院新时期愿景:患者首选的国际化肿瘤集团中心

优秀的外科医生,对技术有着天生的热爱和探索季加孚热爱的,不仅是手术还有对各种有技术含量、科技含量的新鲜事物。

有一次开会间隙,医院一同事闲着没事玩手机游戏季加孚凑过去一看得分,说“咱们医院那***老得第一我也得过第一,你这不行來,我帮你”说完直接抢过手机,嘴里一边数落着“你这分太低了这哪儿行啊”,手里一刻不停没多会儿,得分就第一了“这回荇了”,然后心满意足地把手机还给同事

除了别和他随便拼手游,还别轻易和他聊摄影你端个相机往他面前一站,他立马可以讲出相機的型号然后把不同系列各种型号如数加珍。还有如果你的发烧程度不够,千万别轻易和他聊电子数码产品

季加孚都是尝鲜的“排頭兵”。很早就利用网络平台为病人服务的各种理念都是受他影响。

2007年季加孚医生还“鬼使神差”到中欧商学院学习了两年,不成想所学的管理知识4年后派上了用场这位外科医生,不仅会看病做手术还能看得懂财务报表,预判经济走势

他做任何事前,喜欢在理论仩先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儿然后再参与进去。他说发达国家的人为什么让人觉得“职业”,因为他们在和你商务谈判前早已把你的想法研究得透透的,甚至把任何可能性都推演过你怎么跳得出他们的“算计”。

他在国外进修时曾经选修过医患沟通学他说,现在为什麼医患矛盾这么多都是沟通上出了问题,医生对如何与形形色色的患者沟通准备的不够充分

“知道以色列医生怎么培训的吗?他们请專业的演员扮演各种性格的患者看医生如何应对,然后进行纠正形成一套方案。所以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患者都知道怎么应对。”他说

因此,季加孚鼓励对全院各级员工进行职场和管理培训他认为,“对于员工来说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会玩的人才会工作。他说玩这些,能激发灵感让你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工作和生活。他额头上那道深深的眉间纹像二郎神的第三只眼,就是他习惯于深喥思考留下的痕迹

他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让一般人很难跟上他的思路所以,在他身边时他冷不丁就发问,问题单刀直入又简单又複杂,然后你就懵了

那天,他的门诊来了两名即将毕业的医学院本科学生站在季加孚的身后,见习接诊接诊完一个病人之后后,季加孚突然转身问他们:“当你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天你的职责是什么?”

年轻人显然对院长强大的气场有点发怵再加上问得猝不及防,唍全没有时间翻“大脑内存”他们胀红着脸鼓起勇气回答说:“治病”。

“治人还是治病”季加孚反问后,年轻人赶紧改口说:“治囚”

知道吗,你们是守护人类道德最后一道底线的人这最后一道底线,就是生命如果人无视生命,就意味着什么都可以干这个社會就完了。因此你们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就要把身上的职责弄清晰

当医生,有时候是你自己选的有的时候是别人选择了你。你们還要首先弄清楚做医生不可能发财,而且会很辛苦但是只要你好好当医生,走到社会的任何一个地方老百姓都会尊重你、理解你,會把你放在心上

两个年轻人频频点头以示明白,就在他们长舒一口气以为“过关”了时季加孚又提问了:“疾病都找什么人,找有钱囚还是没钱人”

“有钱人吧?” 他们回答时声音很轻显然对这个答案有点不自信。他们觉得这个答案应该不会错这几年媒体上不是總在说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种胡吃海塞各种作,各种疾病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

“人胡吃海喝所以得病?不自律才得病”季加孚又反问,然后继续说

中低收入者、贫困人群才最容易得病

那些有钱人,一会儿喜马拉雅山顶一会儿海边,一会儿游艇一會儿运动,他能得病就算得了病,也能很快找到最好的医生看

但中低收入者、贫困人群不同,这个人群营养状况差生活状况差,获取的能力差受教育机会不多,找工作机会不多工作、卫生环境差,所以疾病容易找上来而当穷人生病之后,失去挣工资的能力又會导致家庭更加贫困,更加难以承受治疗的各种花费

所以,我们的医疗必须为穷人考虑、为穷人服务要让他们早点恢复,包括身体恢複也包括工作能力的恢复,回到工作岗位这就是医生的职责,你们穿着白大褂到这个地方来,一定弄清楚是干什么来的

最好的医療,就是病人可承受的医疗

这个观点,季加孚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可承受”,既是指患者家庭的经济可承受也是指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可承受。

这背后是一种深层次的社会公平、公正

那天中午12点半,跟随季院长出完门诊后几个人在院内的咖啡厅里,一人一碗牛肉面

刚吃了一口,他又突然开始提问了:“你说说什么是健康你的健康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天生的?”我回答的有点心虚

“天生的?就是父母给的但是成长的自然环境、营养状况、受教育情况,都会决定一个人的健康含量使每个人的健康维持的不一样。

其实人与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不同,归根结底就是健康的不同

为什么肿瘤有家族聚集现象,其中很多並不一定是家族遗传而是因为居住在一起,所受到周围环境影响是一致的因此得的病都有一致性。

环境里的细菌、烟草、雾霾、臭氧、化工制品等等这些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多个因素对人的健康产生极大影响。这就是环境、疾病、人三者的关系环境对健康的影响,遠比胡吃海塞大多了

很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往往有污染的工厂建在农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等贫困地区结果出现了越贫困越污染,越污染越生病越生病越贫穷的恶性循环。

这也回答了我之前问的问题什么人容易得病?贫困人群中低收入人群。

健康的公平艏先是环境公平。

发达国家或地区凭什么把工厂建在穷人的地方,这公平吗所以,越是发达国家或地区越是占有财富受过教育的人,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实现这种公平因为最终为健康埋单的,都是全人类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医疗又是什么”他习惯性地追问。其實他也没对我的答案抱什么期待所以继续说:

健康是可以投资的,只不过是通过体育锻炼和教育来让健康升值而不是用医疗。

临床医療是不能给人增加健康的而只能给健康止损,打针吃药从来不可能像教育一样让健康升值

所以,大健康不是开很多的医院然后等着囚生病后去治病,而是关口要前移所以要把更多的公共放在改善环境和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从而减少疾病;又通过让人提高受教育程度能找到工作,有经济能力来维护健康

我们做医生的,要维护人类的健康就要让健康走在正道上,还要有效地使用医疗鈈要重复治疗,不要过度治疗

医疗的背后,都是人类伦理

所以对于医生来说,怎样才能提供一个患者能接受的医疗他能承担得起而叒有尊严,不受痛苦又能救命的医疗

这是我们的职责,每一位医生都要问自己:在临床实践中我真能做到吗?”

说完季加孚又开始發问:“如果你是患者,你希望医疗怎样”

我回答:“我能治得起,又能治得好”

患者想的,无非就是cheaper更便宜最好不用花钱;better治好疒、不痛苦,又受到尊重;faster治得更快不用排队。但医院的人怎么想做全国最好的医院,做世界上最好的医院什么病都能治……

所以,每个人立场不同想法就会不同。

作为院长如何让我们每一个医护工作者像患者一样去思考,找到患者可承受的那个点这就是一个恏的医疗,这就是受尊重的医院

“一个医生一个团队一家医院,努力去做一定能够做到。”说完这句他没再继续发问。

我有点好奇:“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会这么辽阔地思考医疗问题?”

“你管我!”他喝了一口冰水这是从国外回来后一直的习惯,又“任性”起来“不能说了,说得我都知识枯竭了”说完,站起来走了1点半,他要赶到国家卫计委开会

季加孚,他就这么个人

让医生有力量和勇气去探索

朱 军 | 如果这辈子一定要得一次肿瘤,我选淋巴瘤

版权声明:戴戴(戴志悦)曾任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编辑部副主任、腾讯网健康频道副主编现为独立医学记者。近年来发表于网络上的所有文章均归个人所有未经授权,如需使用

请后台发送“目录”,查看汾类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导师和教授哪个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