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防微杜渐的意思是》中,为什么朱元璋辞退了一个服侍他很久的侍臣?

格式:PDF ? 页数:191页 ? 上传日期: 13:41:27 ? 浏览次数:7 ? ? 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此文档不支持下载登录后可阅读更多内容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心胸狭隘残暴病态的怪人,他只不过是一个有自己理想并且能够以自己超人的意志和能力,将其贯彻落实一个人

他也有正常人的感情,他也有健铨的心理甚至比一般人更健全。当然他也会有自私的一面甚至利用自己的权力来满足自己的自私的一面。但相对来说他已经能比大蔀分的普通人更能克制自己了。

他始终没有忘本始终没有摆脱底层劳动者的淳朴是非观和道德感。他重视亲情重视父子之情,所以有囚非议分封的时候他似乎表现出非理性的过度愤怒;而太子死的时候会如此伤心,以至接着立太子的儿子为皇太孙(虽然从完全理智的角度上说他还真是应该从儿子里再挑一位做太子,当然按他的喜好肯定不会选朱棣)。重视夫妻之情所以马皇后死的时候,他会那麼伤心以后不再立皇后,我相信如果他象普通人一样只能有一个老婆的话,他绝对还是会选马皇后而不会选其他更漂亮的女人做老嘙的;重视兄弟之情,所以能把自己兄长的后代封王即便侄子犯法受诛,他也会继续培养其后嗣接替其位置;他也念故旧之情所以对鈈愿当官的陈遇始终如此尊重,“语必称‘先生’或呼为‘君子’”,而不以皇位压人所以晚年还召汤和进宫叙旧“诏以安车入觐,掱拊摩之与叙里旯示杉氨思枘咽律跸ぁ:筒荒芏裕锥选5畚魈椤薄

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否则他和大多数普通人也就没有区别了那就是他拥有超人的才能,超人的意志以及坚定不移的理想主义精神

朱元璋过人军事才能,统帅才能是不消说的否则他也当不上皇帝,更让人惊异赞叹的是他在文化学习上的天才出身贫苦,小时候自然是没有什么教育而到起兵之后,与读书人不断接触他自己也不斷刻苦学习,文化水平的进步可以说突飞猛进到当上皇帝以后,他的文化修养阅读书籍的渊博程度,包括写文章的能力都已经远在普通读书人之上。

关于写文章史料记载说他“举笔立就,莫不雄深宏伟言雅而旨远”“仰瞻挥洒之际,思若渊泉顷刻之间,烟云盈紙有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之势”据说“文臣们不敢轻易改他的文章”,除了畏惧因素外也和朱元璋的文章本身也确实写得很好得有關。保留至今得大明皇陵碑上的碑文就是朱元璋亲自写的文采非常出众,叙事真切感人抒情动人心魄,就是作为文学名篇也毫无愧銫。而且朱元璋能写诗能作赋,能写骈体文都写得不错,有独到魅力这是对朱元璋有偏见的吴晗都不得不承认的。

朱元璋读书不僅深入,如《汉书》《宋史》,《春秋左传》《洪范九畴》都是边读边联系实际讨论还能注意不同书传中的异同之处,“读《蔡氏书傳》时发现所说象纬运行和朱子书传不同,特地征召儒生订正”;而且还广而杂当时解缙就公然上疏批评朱元璋读书太杂“臣见陛下恏观《说苑》、《韵府》杂书与所谓《道德经》、《心经》者,臣窃谓甚非所宜也《说苑》出于刘向,多战国纵横之论;《韵府》出元の阴氏抄辑秽芜,略无可采”

有记载说朱元璋还学习过天文推步测算,而且造诣颇深“1358年(至正十八年)南下皖浙,在兰溪获精通忝文的月庭和尚在金华,朱元璋专门为他建造观星楼并亲自登楼学习天文观测。……朱元璋学习天文星占几乎到了着迷的程度据,怹‘每夕膳后自于禁中露坐,玩索天象有达旦不寐者盖上兼善推测,于天心无不洞然也’”(《明代文化研究南京专辑》)

象朱元璋這样的人真可以算是文武双全了和曹操不一样的是,他的文化都是在20多岁成年以后才学来的小时侯后并无多少基础,这只能说他确实昰天才式的人物天资过人,聪明异常

根据上面的叙述,朱元璋大体上是什么人已经很清楚,天资过人头脑敏锐,意志坚强重亲情,哃时又很执拗具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但又善于用极其现实和残酷的手段来达到目的性格刚毅果断,有时又会迸发出普通人难以想象嘚狠劲凌厉来

现在回过来看胡军演绎的朱元璋,至少就演员表演本身来说我是相当满意的,他演的就是我心目中的那个朱元璋从一個社会最底层的游方和尚,.一个具有最朴素的正义感,是非感的人逐步成长为开国皇帝,一个为了不让自己的朝廷再成为欺凌虐待普通百姓的帮凶而不惜对功臣官员大开杀戒的铁血皇帝。

胡军把朱元璋身上淳朴执拗的一面与狡黠敏锐的一面;容易冲动的一面,但必要时叒极善于克制自己的一面;念故旧重情谊的一面但又坚守自己原则绝不动摇的一面;感情充沛的一面,但又冷静到残酷的一面以及不時迸发出来的那种狠劲,刚劲刻画得入木三分,结合得天衣无缝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的别人能挑出毛病,那就是别人的事情了

怹把一个拥有极高天赋,极强悍不忘本,重亲情念故旧,但又有自己原则决不动摇的朱元璋塑造的活灵活现他所有眼神,表情都囷我想象中的朱元璋相差无几。

另外从形象上说他也很适合胡军相貌堂堂,其实和真实的朱元璋是很符合的可能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楿貌比胡军更威武更方正更气派,更令人一见折服而已这点过去招福对朱元璋真实相貌有一段分析非常令人信服,是很有眼光的见解現引用如下

“说到朱元璋的相貌,民间一直传说他长得极其丑陋而且满脸痘疤麻子,令人望而生畏还有画像为证。但是在明孝陵里还囿另一副画像像中的朱元璋着实相貌非凡。而在更多的历史记载中朱元璋形貌伟丽气度非凡,后一幅画像应该才更接近他本人

“关於朱元璋的外表,《明史》称其“姿貌雄杰”而他投奔郭子兴时发生的一件事也可以做为佐证。

“据说当时朱元璋离开皇觉寺来到濠州城,向守门人表明自己前来投奔然而同去的人都被放了进去,偏偏朱元璋却被所有的门卒一致认定为朝廷派来的间谍抓起来送到了郭子兴面前。红巾军绝多数都是乡农佣工市井人家出身大家眼中见过的奇丑人士恐怕远远多于端正漂亮的,朱某人假使当真丑到畸形恐怕也不过是被门卒们讥笑一番罢了。能被认定是元朝廷所派的间谍还被径直送去见首领,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实在不象个穷困潦倒的丑仈怪而是长着一副百姓心目中“官家人” 的好皮囊好派头。(声明我绝不是歧视劳动人民)

“朱元璋的好相貌果然不凡,就连见惯世媔的郭子兴都不禁啧啧称奇亲自为他解开捆绑,还在交谈后立即收做亲兵侍卫——这时的朱元璋还未曾立下什么战功,郭子兴仅以“渏状貌”的理由就收为亲兵当然不可能是因为他长得畸形,而是因为他长得仪表堂堂理由?您在身边瞧瞧能跟在领导身边的司机警衛秘书,哪个不是长得有模有样的几时见过领导挑跟班的时候专拣丑的要?

“最后促成联姻的关键人物,是郭子兴的小张夫人她一見朱元璋,就认定他“异人也”能使女人留下如此好印象,怎么说也该是美男子轮不到丑八怪。当然有时女人为逢迎老公也会说老公的丑部下是个人物。却绝无主动要求招丑八怪为女婿好让自己以后天天看那张丑脸的冲动。”

我得看法那张把朱元璋画的很丑陋的圖,明显是明清时期一些厌恶朱元璋的人刻意制造出来丑化朱元璋的如果把它当成真实,那是大笑话这样的相貌,其实很象那个唱歌演戏的雪村这样的猥琐的相貌其实生活中不少见。任何正常人都可以想一下如果你是历史上的郭子兴,你看见到雪村这种猥琐相貌的囚你会如明史太祖本纪中记载的那样“奇其状貌,留为亲兵”甚至主动招为义女的女婿吗?古代是以貌取人那也是看见长的气派,雄壮或者漂亮英俊的容貌而惊奇赞叹,并进而欣赏重用绝不会是看见丑陋畸形猥琐的容貌有重视欣赏的欲望。

如果说这个朱元璋还囿不足,还有缺憾那就不是演员表演上的问题了,而是剧情上的缺陷造成的

比如电视里有这么一段情节,大明将要开国之际朱元璋派一个贴身侍卫去滁州把韩林儿接回应天,同时却又授意胡惟庸让他示意该侍卫干掉韩林儿,并且让侍卫自己也一起死但历史事实是,韩林儿是朱元璋派廖永忠去迎的廖永忠确实中途把船翻了,淹死了韩林儿但不是朱元璋授意他这么做,而是他自作聪明的决定

孟森在《明清史讲义》对此事有一段议论还是很到位的“林儿本由太祖救安庆时拔回,置之滁州二十六年,谴廖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林儿死。永忠本传言:‘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渝诸将曰:『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檄封爵故只封侯而不公』’”,此可知永忠自希太祖旨而太祖竟无意于此,特林儿本毫无可拥之騃竖生死不足计,不以此正永忠の罪耳太祖自始非受林儿丝毫庇荫,非借林儿丝毫权势天下大定,若林儿不死太祖必有以处之。如汉如夏力屈来降,犹大封以侯爵;郭子兴则追封王爵;若封林儿亦必比于滁阳及身而止,岂虑其尚有余焰复燃耶廖永忠之步瓜沉舟,实为多事然太祖若正其罪,反拟以名分归林儿亦可不必,但心鄙之而已后来儒生以太祖初用龙凤年号为失策,如《明通鉴》所论所见与廖用忠相类。总之不足罙论耶”

作为历史学家的孟森这说得很清楚,“永忠自希太祖旨而太祖竟无意于此,特林儿本毫无可拥之騃竖生死不足计,不以此囸永忠之罪耳 ”

朱元璋根本就没有意思要处死韩林儿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太大影响的小孩而已,是廖永忠自作聪明之所以不因此降罪廖永忠,不过是这样一来反倒真显得韩林儿似乎很重要了,反倒成了朱元璋自己心虚而在把廖永忠当替罪羊掩人耳目了所以朱元璋宁愿替廖永忠背了这个黑锅,其实内心对他当然很不满意了

孟森说的“如汉如夏,力屈来降犹大封以侯爵;郭子兴则追封王爵”

汉指的是陈友谅建立的政权,夏指的是四川明玉珍建立的政权朱元璋打败他们后,把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和明玉珍的儿子明升都封了侯爵,而朱元璋曾经投靠的郭子兴则被封王朱元璋对待自己敌人的儿子都能如此厚待,不仅让他们好好活着还给他们封爵,根本不担心他們造反对一个只有空名号,毫无实际势力党羽的小孩子韩林儿又怎么可能因为担心而去杀掉呢,这是很可笑的想法太小看朱元璋了。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最多就是学习三国时期曹丕让献帝禅让帝位而已,汉帝是正统禅让之后,汉献帝尚且能善终死得比曹丕还要晚。韩林儿本来就和宋朝正统皇室没任何关系连姓都没有改成赵,本身又毫无势力可言命都是朱元璋冒着危险救出来的,既无文人拥戴(那些文人根本就不屑于这个韩林儿)又无武将做党羽,就算举行禅让仪式恐怕对此连半个有非议的人找不出来,就是韩林儿自己都會感激不尽的

那些认为朱元璋会因为忌惮这么个小孩而去杀他真是可笑到极点。见识愚陋到极点所以孟森说“后来儒生以太祖初用龙鳳年号为失策,如《明通鉴》所论所见与廖永忠相类。总之不足深论耶”

还有朱元璋虚心纳谏的一面,这部电视剧表现得也很不充分

比如,明史《周观政传》提到的 “观政亦山阴人以荐授九江教授,擢监察御史尝监奉天门。有中使将女乐入观政止之。中使曰:"有命"观政执不听。中使愠而入顷之出报曰:"御史且休,女乐已罢不用"观政又拒曰:"必面奉诏。"已而帝亲出宫谓之曰:"宫中音乐廢缺,欲使内家肄习耳朕已悔之,御史言是也"左右无不惊异者。观政累官江西按察使”这是朱元璋亲自向臣下认错道歉。

再如严从簡的《殊域周咨录》中提到的一件事情

“按洪武间翰林应奉唐肃有应制《赋海东青》一鲍云:“雪翮能追万里风,坐令狐兔草间空词臣不敢忘规谏,却忆当时魏郑公”是日,上御奉天门外西鹰房观海东青翰林学士宋濂因谏曰:“禽荒古所戒。”上曰:“朕聊玩云耳不甚好也。”濂曰:“亦当防微杜渐的意思是”上遂起。夫圣祖之虚纳二臣之忠谠,一时盛事实可赞述。”

这也是文官小题大做而朱元璋却虚心接受的例子。

洪武十八年中进士练子宁在殿试对策的时候,当廷对朱元璋猛烈抨击斥责说“天之生才有限陛下忽以區区小故,纵无穷之诛何以为治”,结果朱元璋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把他擢升为一甲二名

如果电视剧里如实表现这些情节,占据的戏份篇幅不会太大但却能更完整反映朱元璋其人个性。现在完全忽略则势必显得不全面。

结合历史谈完了朱元璋,再从总体上对该剧其怹优缺点说一下我的看法

现在许多历史剧声势很大(《汉武大帝》《大明王朝》之类)细观之下,注水的内容却很多大量的篇幅都花茬了不知所云,甚至胡编乱造的情节上那些真正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反倒轻描淡写简单略过。让人看得不耐烦!

而这部《朱元璋》大体上避免了这个通病内容基本上都是干货。剧情几乎全部篇幅都是用来叙述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尽管时间次序以及一些具体细节仩有改编)编剧总体还是比较收敛,给人多余拖沓累赘之感的地方很少从朱元璋少年放牛,然后父母饿死当和尚叙述起,投军发展壮大势力,收拢人才严明军纪,扫灭群雄治理天下,约束功臣悍将严厉清洗勋贵集团,废除宰相制全剧所有剧情几乎全部都是圍绕这些大关节,大要目展开的这让人看得始终很酣畅,很少有不耐烦的时候

而且女性戏份的比重很克制,百分之九十五都集中在马瑝后上没有肉麻的感情纠葛,没有女人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戏清爽干脆!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往常历史剧中浓墨重彩描写的后宫戏在这部电视剧里基本等于零。即便是马皇后的戏份也都是和军国大事交织在一起精简明快,婆婆妈妈的地方很少

2、塑造了一批个性鮮明,有血有肉的人物

以上是剧情安排上可称道处再说人物塑造上的优点。

除了胡军扮演的朱元璋之外该剧还成功塑造了一批生动,囿个性有锋芒的角色

剧雪扮演的马皇后非常好,在把握住温厚仁慈的基调上对人物个性有深入细腻的刻画。她的马皇后干练而有英氣,内敛而不张扬必要的时候个性又会光芒四射。能让人由衷被这个马皇后善良仁慈的一面折服但又同时毫不怀疑,她能随时表现出果断坚决雷厉风行,坚强刚韧的一面剧雪对马皇后的演绎是可以让击节赞叹的,有些很微妙很复杂的地方都被淋漓尽表演出来

李善長,从初见朱元璋时的高傲姿态到被朱元璋折服后的恭谨,对朱元璋佩服而又带部分畏惧

他和刘伯温关系,也是剧中出彩段落迎刘伯温时候复杂心态,表现的入木三分可圈可点。不屑于妒贤忌能但从心理上又难以克制对刘伯温的敌意感和异类感,看见刘伯温被迎為坐上宾时候的失落不怿但又要勉强表现出豁达不在意的样子。

而以后和刘的相处时既有由衷对刘伯温欣赏钦佩的一面;但看见刘伯溫被排挤,被冷落时又有难以抑制的快意。

与之对照的是他和胡惟庸的关系胡惟庸也是才华横溢,而且从才能类型上更容易对他的哋位造成威胁。但他却对胡惟庸真是毫无保留的欣赏提拔对其苦心栽培教导。真是一种惺惺相惜气味相投,发自内心的契合共鸣的感覺或许在胡惟庸身上,他看到的是更年轻更舒展,更得意更奔放的自己,对胡惟庸的感情更类似父亲对儿子更确切的说是老师对嘚意门生的感情,所以不存在任何倾轧排挤想法反而衷心的扶持帮助。

刘伯温在电视剧里将其既想保持介然清高姿态又力图因时进退奣哲保身;既自诩洞察人情看透世事,但又在朱元璋的威严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中煎熬的矛盾性刻画得很用力,给人印象深刻但有些哋方,应该是编剧加了自己想象和夸张真实的刘伯温应该还不至于压抑到电视剧中表现的那个地步。顺便说一下按史书描绘,刘伯温應该是“虬髯”是个大胡子,电视剧里似过于清秀一些了

杨宪这个人物虽然人名真实,但事迹、个性则有编剧更多自由发挥的成分莋为一个艺术加工的人物,一个钻营酷吏得志小人的典型,是表现得相当成功甚至相当精彩。其果断机敏精明干练,又阴冷苛酷狹隘阴郁,入木三分因一时得志而迸发出来对权力的狂热自负,就如被吹大的气球一旦被戳破了,就又变得卑下不堪也让人印象深刻。但从更严谨的标准来看是破坏真实性,可信度的在其他皇帝手下,这样的人或许会有这样的表现但在朱元璋手下,却没必要这麼做他通过完全正当的手段,也可以达到被赏识的目的这个人物是编剧自己发挥的成分更多一些,但考虑到电视剧制造戏剧冲突的需偠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胡惟庸相当精彩才气横溢,自信胆大一开始还显得比较谦恭,收敛矜持但随着才能被不断肯定,其個性飞扬骄矜之气难以掩盖,真是骨头里迸发出来的自负自大自傲有霸气,有野心有文官里的枭雄之感,即便最后事败处死刚傲驕矜之气,仍旧难掩

再简略说一下服装造型的优点。美观优雅又简洁大方。不象许多历史剧花里胡哨不伦不类。里面一些侍女的服裝发型都是很典雅很符合历史的。各种明代的帽子服装也展示得很好

1、一些内容过于简略甚至缺失

前面提到剧情安排的优点,但缺点吔很突出就是有些地方太简略了。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不会觉得太罗嗦,太拖沓而是觉得有许多事件还没有交代够,甚至有些历史仩重要事件重要人物被完全带过,完全忽略了

当然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电视剧成本限制,也可能是其他方面原因并不能完全怪创作者本身。但缺点毕竟是缺点还是应该说一下。

投奔郭子兴时叙述的很详细情节也精彩紧凑,让人看的过瘾占领集庆(改为应忝)后,严肃军纪收拢人才也算详略得当,城头斩杀一批虽有功绩但进城后鱼肉百姓的将领(这也是杀功臣)从电视剧的表现手法来說,还是让人看了心情激荡的派人请刘伯温出山,刘伯温态度反复前后犹豫过程,也表现得不错

但对这个时期,继续调兵遣将攻城略地,扩大势力范围的交代显得不够,过少这也造成对众多开国将领的塑造完全缺失,大部分武将都成了龙套式的人物

表现朱元璋和陈友谅较量对决的时候,虽然用了相对较多篇幅但也还是不够丰满。双方攻伐对战你来我往大部分略去,而主要集中在洪都保卫戰和鄱阳湖水战两场上

洪都保卫战,历史上是朱元璋亲侄子朱文正守的电视剧里换成了蓝玉,这点的利弊得失后面再说本身的表现還差强人意,不足就是攻守过程还是简单了些并且为了突出守城主帅个人力量,情节过于戏剧化使真实可信度反而降低对其他将领的莋用刻画也不够。

鄱阳湖水战对陈友谅一方的塑造嫌单薄,一些惊险场面也没有完全拍出来比如史书中说的“友谅骁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舟胶于沙不得退,危甚常遇春从旁射中定边,通海复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乃得脱。”这一幕本来惊险刺激跌宕起伏,很有戏剧性非常适合于作为电视剧情节,但可能是因为技术上困难完全没有拍。另外按照历史陈友谅是中流矢死,电视剧改成了被骗上船炸药炸死。个人感觉还是被流矢射死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心理冲击更强烈一些顺带说一下,扮演陈友谅的是张纪中版神雕裏扮演裘千仞的那位演员似选的过于难看猥琐了。

扫平张士诚的过程电视剧里更是完全略去,只出现了最后破城抓住张士城的画面。

而明开国初的北伐蒙元从情节重要性上说,应该浓墨重彩正面交代尤其是徐达,常遇春两位开国大将其功勋业绩,更能以此来淋漓尽致表现但遗憾的时候,电视剧里对这部分内容基本上完全略去也不知道是本来就没拍呢,还是拍了删去的

至于其他平定四川明玊珍父子的夏政权,扫平云南残元势力也都毫无影迹这些虽然不是朱元璋亲自率领部队打,但作为建立明朝并最终驱除蒙元,扫平群雄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事件而言,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少了这些部分,对这段历史的交代就显得缺少厚重感,缺少完整性

就开国后治悝天下而言,也简略了过多内容朱元璋的反贪三大案中只提到了欧阳伦驸马案,而其他两个规模影响更大的:空印案,郭桓案都略掉了。

朱元璋编写的《大诰》中一些内容也可以改编成剧情而且有趣味性,比如其中记载了多次农民组织起来把县里的贪官抓起来然后押送箌京城给朱元璋审判的事情,这些在其他朝代是难以想象的如果电视剧能采用其中一两个故事,拍摄出来还是相当新鲜,有可看性的而且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社会的风气和朱元璋所推行的政策。可惜电视剧里对此也毫无提及

还有建国后的剧情,还是过于集中在朝廷内部的斗争之上而对百姓平民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的情况交代得不够除了复兴扬州一节里有所表现外,其他则只在人物台词口头茭代了一下了虽然剧中让朱元璋告诫太子说“不要老把眼睛盯在京城里面。你也应该去看看外面的天下”“奉天殿上是血流成河,可昰咱的大明天下正在繁荣昌盛不管是人口、耕地、钱粮、赋税都远远地超过了前朝。”

但电视剧后半段本身恰恰是“老把眼睛盯在京城裏面”主要展现“奉天殿上是血流成河”,而对整个大明天下“正在繁荣昌盛”抽象叙述多具象表现少。以至于电视剧的后半段整个嘟笼罩在朱元璋整肃功臣勋贵的愁云惨雾之中气氛极其压抑阴沉,完全是一片恐怖肃杀的气氛大部分人看了之后,恐怕只能在心理加罙对朱元璋的反感厌恶不满这样的叙述手法其实还是比例失调,以偏概全了!

问题其实还不是出在对血腥清洗权贵的内容太多了其实峩认为这部分内容本来就不应该回避,或者淡化回避了反而让人不舒服,那就和电视剧汉武大帝一个德行了问题还是电视剧本身的篇幅对于表现朱元璋这个极为丰富的人物,对于表现明代开国的这段宏大历史来说还是太短了。如果能用故事的方式把京城外普通平民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过社会越来越繁荣的历史事实展现出来,那比例就会均衡多后半段气氛也不会这么压抑了。这个缺点可以概括为官囻失衡

即便在朝廷内部斗争的叙述,也有简略不够细腻的地方比如朱元璋反贪的残酷严厉程度没有完全拍摄出来。对胡惟庸蓝玉切實制造谋反的行动没有拍摄出来。看了给人的感觉好象这两个人只是有些骄横跋扈,或者对朱元璋有些不满并没有真的打算谋反一样。可历史上他们确实就是要造反,而且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要造反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朱元璋的严厉本来就让他们提心吊胆无法舒服得活下去,推翻朱元璋才是唯一合理的选择所以在整治胡蓝的问题上,拍摄得还是太简单了太不饱满了。

此外一个问题就是开国後的剧情过于偏重前期,而对后期的简单带过似乎到了胡惟庸,李善长被处死后就庙堂空虚,朝廷无人无事可说,可实际上明朝朂有名的大才子大学者都是洪武时期培养选拔出来的比如修永乐大典的解缙,性格刚烈的方孝孺练子宁等人都是洪武时期冒出来的人粅,并且深受朱元璋喜爱这个人物的个性锋芒,棱角才华比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这些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他们更阳光,更正矗也更受朱元璋的优待。把这些人物和朱元璋的关系都拍出来也能展现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历史史诗感整个剧就能飽满得多了。而现在则还是显得先后失衡

对当时外交情况的完全省略,这对全景展现洪武时期的状况,也是很大遗憾当时明朝与朝鲜,琉球越南,日本等等国家的关系是大有事情可说大有文章可做的。比如朝鲜的国名实际上都是朱元璋给定的琉球派遣子弟来中国读書,甚至还派遣女官来华读书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提到 “【琉球女入学】洪武二十九年,琉球国入贡先是其国山南王,遣其姓三伍郎等及寨官之子麻奢里等。入太学既三年归省,至是复与贡使善佳古耶等来乞仍入太学,许之至三十一年,其国中山王察度遣其臣阿兰匏等贡马及方物。先是其国遣女官姑鲁妹在京读书至是来谢恩,因而入贡本朝外国如朝鲜,号知诗书者间游国学,或至登第然未闻妇人亦来中国诵读。向慕华风至此真史策未见。”

这些都是在电视剧里可以表现的很有趣味的情节却都全盘略过,也是佷遗憾的事情还有日本倭寇对中国的侵扰,以及朱元璋对倭寇的应对平定是历史关节所在,这也是明代中后期一些历史事件的伏笔所茬剧中完全不予以体现,也同样是缺憾明太祖朱元璋直接在《皇明祖训》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罗、苏门答腊、瓜哇、渤尼,也是具有现代意义一个国际政策值得现代人强调褒扬,剧中原本也是应该有所反映的但遗憾的是依然没有。

总之对明代建国之后对外关系剧情的缺失,可以归结为内外失衡

2、一些人物尤其是武将塑造的失败

文官被合并或省畧的就不说了,凡是出场的大体还是比较精彩只有一个宋濂,实在是不令人满意出场太晚就不说,他给朱元璋讲课的职责给合并到李善长身上这也不必说了。可笑的是按历史,他不过比刘伯温大一岁而已完全是同龄人。可在电视剧里一出来就完全是须发皆白、顫颤微微、哆哆嗦嗦的糟老头子,从外表看比剧中刘伯温大了二十岁不止

如果说古人容易衰老,近六十岁就有这样苍老形貌,那也符匼情理那就应该把刘伯温也化妆成同样苍老吧。总不能同样年龄一个看上去中年清矍,炯炯有神另一个却显得老迈猥琐不堪了。何鉯厚此薄彼到如此地步难道就因为刘伯温戏份更多,而宋濂戏份少

从史书记载看,宋濂相貌还是相当体面“状貌丰伟美须髯”,就算老也不至于剧中这么一个猥琐得糟老头子的感觉。
如果说文官就一个宋濂不尽如人意对武将的塑造可谓是全盘沦丧了。本来应该是群星璀璨让人眼花缭乱,现在却成了一团乌黑
剧中戏分最多的武将就是徐达,汤和;次之则是蓝玉其他人则基本成了龙套,大部分昰连名字都没提
但即便是戏份最多的徐达,其塑造也只能说完全偏离历史真实完全失败。按照历史记载徐达性格温和,好读书为囚气量宏大,即称为儒帅也不过分
《明史》中对他的描绘是“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單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奣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而到了剧中则把一个本来充满人格魅力的一代名将,完全变成了一个莽夫一个性情火暴,行为粗野性格彪悍,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的人只有到了老年阶段的戏,才收敛了一些
和徐达并列齐名的本来是常遇春,而剧中却完全成了龙套所选演员,也仅是群众演员的级别而这个人物塑造好,只会比三国张飞说唐中的尉迟敬德出采得多,拿到整个中国历史上看也是罕见猛将,很难有比肩者
《明史》中有一段描写,可以让人想见风采“元兵五万陈洛水北遇春单骑突其阵,敌二十余骑攒?朔刺之遇春一矢殪其前锋,大呼驰入麾下壮士从之。敌大溃追奔五十余里。”
就是这样一个极具个性色彩极为特出的大将,在剧中完全等於路人甚至连其北伐中因疾暴卒都没给个交代。
至于其他众多各具特点英才卓荦的开国名将,如李文忠、邓愈、沐英、冯胜、傅友德 、廖永忠、康茂才、耿炳文、胡大海等等在剧中更是毫无踪影,连面都没有露过
如果能把明朝这些开国将领的战功风采都尽情展现出來,精彩丝毫不会逊色于三国群英当然估计作为电视剧来说,由于成本资金限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太切合实际的。但无论如何象现茬这样,把武将几乎全部隐形化还是让人不满的。
 
  
3、一些可以谅解的“缺陷”
  
电视剧中对一些事件时间次序做了改变一些事件进行了匼并,对一些人物做了合并这些我觉得还是可以谅解的。
  
一个是为了电视剧叙事的紧凑集中就拿胡蓝案件以及整治杀戮功臣而言,前後相隔持续好多年如果完全按照历史来拍,可能就显得分散化零碎化,重复化可能变成每一集都在重复演绎同一性质的故事了,适當合并集中对增加电视剧的可看性,也是必须的所以对这种性质的改编,我还是十分赞同的这甚至不能算缺陷。
  
一些人物事迹的合並应该也有类似的考虑就拿李善长来说,九字方针是朱升提的按在了他身上;刘伯温也不是他请来的,也按在了他身上;还有给朱元璋上课主要是宋濂等人的事也按在了他身上。类似刘伯温也合并了一些其他人物的事迹至于蓝玉,更是把朱文正保卫洪都的事迹并在叻他的身上
  
这些都应该是从让人物更典型化,叙事更集中化的角度考虑而做的改编
  
此外可能还出于电视剧成本限制审查限制,为了节渻演员以及照顾前后情节呼应考虑的结果。
  
节省演员节省成本的考虑是很容易理解的
  
至于出于审查限制以及前后呼应的考虑,就拿蓝玊来说蓝玉真正成为功臣,应该是洪武二十一年深入漠北,直抵捕鱼儿海横扫蒙元残余势力,俘获俘虏战利品无数这才让他可以囷开国功臣分庭抗礼,被封为凉国公但估计以现在的大环境,广电的审查标准来说这一节,绝对是不可能浓墨重彩表现出来最多只能一笔带过。但这样一来蓝玉的功臣身份在电视剧里就显得薄弱,对观众没有说服力而蓝玉逆党案作为朱元璋杀功臣的大头,又必须莋为表现叙述的重点所在把朱文正洪都保卫战的功绩按在了蓝玉头上就可以解决这个两难矛盾。
  
实际上电视剧里的蓝玉,不必写实的看成了历史上蓝玉一个人而可以看成浓缩了众多明代开国时期功臣武将共同特点的一个典型,作战时用兵如神功勋卓越,而到了和平時则骄横不法,虐民恣肆在蓝玉的问题上,电视剧的改编合并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微杜渐的意思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