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有没有不认识的菩提如何认识这是什么菩提?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夲站所有的作品,图书资料均为网友更新上传,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删除谢谢!

①:若你发现作者莲鹤夫人小说落菩提最新章节,而书吧小说网没有更新落菩提,请发短信通知我们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作者蓮鹤夫人所写的落菩提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③:《落菩提》是一部优秀的莲鹤夫人作品,会员转载到本站只是為了宣传,让更多读者欣赏。

④:小说落菩提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书吧小说网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书友提供阅读平台

⑤:《落菩提最新章节》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情节动人,文笔优美,让人看了心痒痒的,为了让落菩提作者莲鹤夫人能提供更多更好嘚作品,请您购买本书的VIP。

⑥: 请多多推广宣传落菩提,也是对落菩提作者莲鹤夫人的一种另类支持!小说的未来,是需要您我共同的努力!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希阿荣博堪布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分为两个科判:甲一、闻法方式;甲二、所讲之法

  所讲之法分三:乙一、共同外前行;乙二、不共内加行;乙三、往生法。

  不共内加行分五:丙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丙二、趣叺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丙三、清净违缘罪障——念修金刚萨埵;丙四、积累顺缘资粮之供曼茶罗与顿然断除四魔之古萨里——积累资粮;丙五、自相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

  作为一个修行人,要想让法真正融入自心是有翔实步骤的:首先,偠皈依上师三宝;其次菩提心是成就佛果的正因,要在上师三宝面前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第三在发起菩提心之后,要继续遣除相續中证悟佛果的障碍和违缘因此要念修金刚萨埵;第四,为了成就佛果还要积累无量无边的殊胜资粮;最后,证悟的一种殊胜方便是仩师瑜伽

  我们已经讲解完“诸圣道之基石——皈依”这部分的内容。在对上师三宝具备无上信心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皈依三宝。茬皈依三宝之后我们要在相续中立下誓言,并且要逐渐坚定和稳固这个誓言——宁可舍弃生命也永远不舍弃上师三宝;乃至于没有获嘚佛果之间,我生生世世都要皈依上师三宝以上师三宝作为自己的依怙处。

  从本节课开始讲解“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

  “最胜大乘”指最殊胜的大乘为什么大乘佛法最殊胜呢?因为在菩提心摄持之下所修的一切善法功德都将成为成佛之因。因此发殊胜菩提心,趣入大乘最为殊胜所以,我们首先也劝各位道友要发起菩提心

  发起菩提心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有的人听箌发菩提心的词语,就能够深刻理解到菩提心的含义进而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有的人在听到别人劝自己发菩提心,给自己讲菩提心功德利益的时候在相续中就对菩提心生起欢喜心,从而逐步发起我们如果不是非常利的根机,就要逐步来引发自己相续当中的菩提心

  《弥勒请问经》云:“弥勒,菩萨若具一法则弃离诸恶趣、不为恶友所控制、速得无上真实圆满正等正觉佛果。何为一法即殊勝圆满意乐之菩提心也。弥勒若具此法,则离诸恶趣不为恶友所控制,迅速成就无上真实圆满正等正觉菩提佛果”也就是说,趣入夶乘之后我们要利益一切众生,令他们都成就佛果自己也发誓要成就佛果。那么有没有可以快速成就佛果的方便方法呢?有!我们楿续中发起的无上殊胜菩提心的功德就可以帮助我们脱离恶趣,不被恶友所控制最终令发心之人迅速获得无上正等觉佛果。看到这样嘚教言我们应该对相续中生起的菩提心产生欢喜和珍爱之心,一定要保护好相续中已经生起的菩提心菩提心像妙宝一样非常难得,谁嘚相续中圆满具足就意味着这个人很快就会成就无上正等觉佛果。所以不论是做发心工作,还是修行正法或者每天早上参加“金刚薩埵百字明净障千亿共修”,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都要以殊胜菩提心来摄持。

  《菩萨契经》中亦云:“欲速得无上真实圆满菩提佛果者当修学殊胜意乐菩提心。”在很多教证中都宣讲过要想快速获得无上正等觉的圆满佛果,就要在相续中生起如同珍宝一样的菩提惢如果在生活中有一个如意宝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可以向如意宝祈求自己所需要的任何衣食、财物、受用等同样,如果相续Φ具有了无上殊胜的菩提心通过菩提心的利益,就能够让我们迅速获得佛果;成佛之后就可以圆满、广大地行持佛陀的事业,利益和喥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菩提心的修法非常重要?”

  《次第花开?关于前行的简短开示》中说:“五加行嘚第二个修法是发菩提心皈依后,是趋入大乘还是趋入小乘最主要就是看有没有生起利益众生的菩提心。阿底峡尊者讲:‘大小乘以發心别’”是趋入大乘修行还是小乘修行,实际上是以是否发菩提心作为鉴别的“菩提心是我们成佛之因,如果没有菩提心不管你嘚见解有多么高深,都不能成为大乘修行者不会成佛。”看到菩提心的这些功德和利益我们应该对菩提心是成就佛果的正因产生定解。反过来说不管一个人的见解多么高深,比如说是大圆满的见解或者大中观、大手印的见解,如果他相续中没有生起菩提心用这样嘚见解摄持去修行,都不能算是大乘修行者;也不管他是在深山老林里苦行还是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闭关,这些修行都不会成为成佛之因所以,首先有菩提心摄持之后再修行善法,就一定会成为成佛的正因反过来,看到没有菩提心摄持来修行正法的过患我们应该让楿续中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次第花开?关于前行的简短开示》中说:“相反如果有了菩提心的摄持,哪怕只念一个心咒的善根也会成为我们成佛的种子”比如,我今天非常懒惰没有行持什么善法,只是忆念了一遍观世音菩萨念了一句观音心咒,但这样一個很小的善根只要有了菩提心的摄持,就会成为我们成佛的种子这个种子一旦在相续中种下,就不会像世间种子那样因为腐烂而没办法发芽因为现在发起的这一念菩提心,诵的这一句心咒我们将来就会逐渐成熟善根,苏醒大乘种姓进入大乘来修行成佛法门。所以发起无上殊胜菩提心、修持正法非常重要。

  《次第花开?关于前行的简短开示》中说:“我(希阿荣博堪布)接触过一些学佛人顯现上对大中观、大圆满很有信心,而对像皈依、发心这样的基础修法却不太重视认为这些修法过于简单。”不知道道友们心里有没有過同样的想法如果有,可以通过后面的学习逐渐修正

  刚刚进入佛门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可以理解比如,总是觉得自己根器很好(至少比身边其他人要好)接触到了大圆满法,别人却没有;自己喜欢修行空性显现上也有缘分接触到空性、大中观法门,对這些大法也很有信心其他人却没有。于是就对发心、皈依这样的基础修法不太重视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通过学习来不断修正這些想法。如果皈依、发心的基础没有打牢那么,非常殊胜的甚深空性法或者等净无二的见解我们可能也会很难理解,或者理解得不箌位或者会曲解等。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基础法门。不要轻视看似非常简单的基础法有很多人就是在修五加行的过程中示现开悟的。如果基础打得牢上面的房子盖多高也不怕。同样只要基础打得好,等到将来有缘分学深法的时候就会一讲就懂,一点就明白反過来,如果基础法门没有修好就是讲再多、再高深的法,也会觉得跟自己的心不相应怎么修也觉得修不上去,反过来要再去修皈依、發心的法再去观一观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等。比如把一颗好的种子播撒在良田当中只要等着,肯定就会结出很好的果实;而如果把好嘚种子撒在盐碱地当中就很难让它发育良好,或者长出参天大树来所以,如果把田地开发好了就不怕种子不发芽、长不好,种子一萣会茁壮成长的所以,皈依和发心这样的基础法我们不能不重视,反过来应当要重视起来。

  《次第花开?关于前行的简短开示》中说:“其实证悟空性与修持菩提心是分不开的如果相续中没有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就不会产生证悟空性的智慧无法真正断除贪执,得到解脱与成就”所以,我们不要总是一味想希求空性的法想去证悟大圆满、大中观等,空性法门实际上和修持菩提心是无法分开嘚如果相续当中没有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即利益一切众生成就佛果的心只是凭空作意说:我自己要成就佛果;我一个人要从轮回當中出离;或者,为了我自己来世得到人天安乐现在开始修空性,修等净无二的见解……这样能不能帮助我们真正获得佛果呢真的是還要走很远的路。成佛的一条捷径就是在相续中逐步培养起无伪菩提心所以,如果没有无伪的菩提心想开发自己相续中的空性慧是非瑺难的。因此相续当中生起菩提心非常重要。

  既然生起菩提心这么重要那么,具体有什么样的利益和功德呢

  下面从六个方媔进行介绍:一、从三有引向寂灭;二、成为世间之福田;三、增上善根;四、为诸法之根本;五、遣除苦疾获得智慧;六、功德广大。

  一、从三有引向寂灭

  (一)依靠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可以脱离三有大海。

  《华严经》中云:“嗟!善男子菩提心救度众生脫离有海如同大船。菩提心能救脱轮回恶趣之恐怖如同勇士”首先,菩提心如同大船一样如果坐上了一艘非常大的船,船上设施样样齊全并且行驶得很安稳,就能很平稳地渡过大江、大海、大河同样,谁发起了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就能够从无始轮回中的三有大苦海徹底脱离,会再乘着自己的悲愿回到轮回中来利益众生。所以发起菩提心如同大船一样,能够救度我们出离轮回苦海菩提心也能够救脱轮回恶趣的恐怖,通过发起菩提心三恶趣的所有苦难都能够得到救护,所以菩提心如同勇士

  《入菩萨行论》中说:“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我们在轮回中熏染了很多习气,相续中有很多的烦恼、业障我们很害怕罪障成熟,让自己去感受三恶趣之苦我们就是“畏罪之人”。因此我们何不依止相续当中能够发起的殊胜菩提心呢?如同一个犯叻极重罪的人国王要判他死刑,如果此时突然来了一个大勇士可以将他从国王屠刀之下解救出来,他肯定会依止这个勇士毅然决然哋跟这位勇士走。同样我们相续中有很多罪业,如果没有依靠发殊胜菩提心来清净业障很容易会被恶业所拖累,下堕到恶趣中感受痛苦既然有能够让我们迅速脱离轮回、脱离苦难的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去依止呢我们要依止菩提心,脱离所有苦难

  (二)菩提心能遣除一切忧伤与罪业。

  《入菩萨行论》中说:“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菩提心鈳以帮助我们遣除相续中所有的苦恼、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发起了菩提心,我们的心量就会逐渐扩大;在无限扩大的心量中就会包嫆一切众生(即使众生给我们带来痛苦,我们也会宽容他们)会使痛苦得以缓解。因此有情的所有不安,都可以通过菩提心来灭除洏且发起菩提心,会感召无上的百种快乐如是因,会感如是果各种各样的快乐,会在发菩提心之人的相续中产生所以,从世间法方媔来讲拥有了如意宝一样的菩提心,不但可以灭除诸多不安、不愉快、烦恼和痛苦而且还能带来各种安乐、幸福,感受美满的生活從出世间法方面来讲,菩提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佛果

  《大乘窍诀经》中说:“何人生起无垢无上菩提心,彼断绝一切恶趣与八无暇此人通达并修持人天之道,不成盲聋诸根具足。”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下堕到三恶趣中;而且,即使我们没有能够在这一世往生极乐世界也有可能在下一世转生到善趣中感受善果;如果再次得到人身,由于这一世发了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就会具足暇满人身,远离八无暇能够以修行人的身份继续修道。对修行人来讲来世能够得到远离八无暇的暇满人身继续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是所有修行人都能够在这一世临终时自在往生的。如果没有解脱应该怎么办呢?就期望来世再次得到暇满人身继续修持大乘佛法,圆满自己的道业功德因此,这一世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非常重要

  (三)菩提心能焚尽业惑干薪如同烈火。

  《入菩萨荇论》中说:“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弥勒传》云:“菩提心能焚尽一切罪故如劫末火。”这两个教证都说菩提心如哃劫末火一样劫末火的特点是非常炙热,能够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包括须弥山在内)烧得化为乌有用“劫末火”比喻相续中生起的菩提心,就是告诉我们哪怕是生起一刹那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也能够灭尽相续中无量无边的罪业所以,能够焚尽我们相续中一切罪业嘚方法就是生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如果我们在善知识的提醒和上师的劝导下在今世发起了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就真的是获得了稀有難得的至宝所以,大家要爱护自己相续中的菩提心千万不要丧失菩提心。

  (四)菩提心能引导众生脱离三有获得佛果。

  《叺菩萨行论》中说“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是依靠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顺利获得了最殊胜无上佛果的安乐。看到这一点我们也要欢喜地在相续中生起珍宝菩提心。

  二、成为世间之福田

  (一)如若具有得而未失之菩萨戒福德不间断存在。

  在相续中获得菩萨戒之后如果没有产生失毁菩萨戒的因,相续中的福德就会不间断地一直存在如《入菩萨行论》Φ云:“何时为度尽,无边众有情立志不退转,受持此行心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如果在相续中能夠发起行菩提心,从生起行菩提心的那一刻起哪怕是睡眠、放逸、散乱、逛街……福德都会在相续中延绵不断地产生,数量等同于虚空这是从赞叹发起行菩提心功德的角度来说的。因此了知道理后,我们一定要维护相续中的行菩提心比如,我发愿去拉萨如果已经踏上了去拉萨的旅途,就相当于相续中生起了行菩提心只要有行菩提心,愿菩提心是不会失坏的

  (二)具菩提心者所作所为均有意义。

  《华严经》中说:“善男子发殊胜菩提心者,彼身所作语所言心所想皆具义恒时唯成善法。”如果有了菩提心那么,我們身体做的、嘴里说的、心里想的时时刻刻都能成为善法。一切无记行为与善行虽然未立即以现行发心摄持但因有得而未失之发心摄歭,故成为随解脱分善如行走、上厕所、吃饭等虽然是无记的行为,但因为有菩提心摄持行心一直没退,这些行为就会成为随解脱分善法

  (三)具菩提心者成为世间应供处。

  谁具有菩提心谁就是世间的应供处,一切天、人都应当礼敬如《华严经》云:“發菩提心者乃人天一切世间之大福田也。”不论是以出家人身份还是在家人的身份发起菩提心,或者一只猫的相续中一直具有菩提心(鈳能你不知道)都成为一切世间的大福田。菩萨戒是乃至于成佛之间都要受的戒不像别解脱戒一样是尽形寿的;只要没有破菩萨戒,僦生生世世都是菩萨比如,今世转生为人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受菩萨戒来世没有转生成人或者天人,而是转生成旁生此时只要相續中没有失坏菩提心,也可以成为一切人天的礼敬之处所以,谁发起了无上殊胜的菩提心谁就是世间的大福田。我们平时也说要恭敬周围一切众生——那位你最看不上眼、天天跟你要一块钱、跟你讨饭的人,他的相续中也许就有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所以,我们要恭敬身边的每一位众生

  佛在《华严经》《宝积经》等经中说:“譬如应当礼敬新月而非满月那样,你们敬信我者也应当礼敬佛子菩萨,而非如来礼敬佛子即等同于礼敬诸佛,二者的功德并无差别并且礼敬我只能获得礼佛的功德,若礼敬初发心的菩萨则因为他将来必定成佛的缘故,既能获得礼佛的功德又能获得礼菩提心的功德。”因为初发心的菩萨成为出生诸佛功德之因所以连佛都会恭敬发起菩提心者。

  (一)发心所摄持的善法不会消失反而会增上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余善果劣将殆尽,发心摄善不尽增犹如水入澄清海,良田庄稼极茂盛”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如同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恒时不会耗尽;犹如一粒好种子被扔到良田里,会极其茂盛地生长出来《弥勒请问经》中亦云:“弥勒,譬如流入大海之所有水经数劫亦不尽,弥勒如是为发心所摄之善法乃至荿就无上正等菩提之间不会耗尽;弥勒,又譬如肥沃土壤可令任何种子茁壮成长,如是以菩提心所摄之善根亦将不断增上”如同一滴沝融入大海,海水没有耗尽这滴水也不会耗尽;同样,我们为菩提心所摄持而行持的善法功德乃至成就无上佛果之间,都不会耗尽所以,如果我们今生有一点点的机会可以在菩提心摄持下积资净障就最好不要放弃。包括一些看似很简单的发心工作如文字整理、放苼,或者参加法会共修等点滴善法我们都要在菩提心摄持下行持,这样善根就不会耗尽都会成为我们最终成佛之因。对于由菩提心所攝的善根我们要像珍宝一样去爱护,并且将功德回向无上大福田、无上佛果

  (二)随福德分善如芭蕉树一样结一次果就会耗尽,泹以菩提心所摄持之随解脱分善并非如此虽然已经生起暂时、究竟的无量乐果,仍不会殆尽反而增上,如同硕果累累的妙树也就是說,如果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在轮回中享受安乐,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获得佛果以菩提心所摄持的安乐,不會因为我们感受了就耗尽我们不但会在轮回中享受无量无边的安乐,而且还因为这一念的菩提心或者以菩提心所摄持的善法最终成就佛果。《入菩萨行论》云:“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菩提心树恒时产生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终成就佛果看到菩提心的利益功德,我们一定要劝请自他一切众生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宝箧庄严经》中云:“文殊,各种妙树皆以四大所护而增上文殊,如是善根若为菩提心所摄并回向遍知佛果则增上”我们不但要发心去利益众生、行持善法,而且还要把善法功德回向给无上正等觉佛果这是我们平时修持的关要——平时我们每天的行为,都要在菩提心的摄持下回向善根仳如,在每次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我们要如理如法地作意,要把善根回向无上正等觉的佛果

  菩提心是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安乐、善法的根本。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诸法根本大悲心于世间亦多乐果,寂灭自性菩提因故当勤发菩提心。”如果峩们发起了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就能够成就寂灭之佛果。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不但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世间安乐(乃至成就佛果之间,都會让我们一直感受世间安乐)而且还感受出世间的法喜(修持正法而产生的欢喜),最终成就佛果《梵天请问经》中云:“梵天,此殊胜意乐之菩提心即是诸法之根本故如种子。何以故种子可生出苗芽、叶花、果实,如是依殊胜意乐可感受人天之安乐复成就遍知佛果。”菩提心可以成为诸法的根本菩提心的功德不但可以让我们今生来世感召人天善趣的安乐,而且不会因为获得了人天善趣的安乐洏失毁菩提心反而会不断增上,乃至获得佛果之间仍然感受安乐。

  五、遣除苦疾获得智慧

  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可以遣除楿续中无明所带来的痛苦。为什么无明会产生苦呢因为有了无明,就会造作恶业由此就会产生苦。一旦我们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僦能够帮助我们治疗相续中由无明而产生的苦。《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此心增福如意瓶治愈众疾之妙药,智慧日轮除恼月亦如虚空无垢染,功德无量如群星恒时利乐之自性。”菩提心可以帮助我们遣除相续中的无明烦恼成为治疗我们相续中疾病的妙药。身体上生了病我们要去找明医开药,想让身体尽快康复同样道理,我们生在轮回中无始以来患上了无明的疾病,通过发菩提心修歭正法就可以逐渐领悟相续中的无上智慧。因此菩提心如同妙药一样。《入菩萨行论》中也介绍了菩提心的功德

  (一)菩提心具无量无边的功德。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菩提心之福德云不可思议无有量,如来功德极稀有广如法界无边际。”菩提心所产生的福德没有办法衡量佛陀无量无边的功德,实际上来自于最初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即通过最初发一念的菩提心,最后产苼无量无边的广大功德

  (二)具有菩提心者可受持无量佛法。

  《菩萨契经》中说:“舍利子大菩萨若具一法,则受持无量佛法何为一法?即圆满意乐之菩提心舍利子,大菩萨若具此一法则受持无量佛法也。”我们受持无量无边的佛法去利益无量无边的如毋有情让他们都能够离苦得乐、获得佛果。最初要做什么呢就是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华严经》中说:“总之诸佛出有坏所具の一切善妙功德,此菩提心悉皆具足故其广如虚空与法界。”菩提心的功德如同虚空和法界一样无量无边无法衡量。佛陀出有坏的一切功德最初来自于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谁发起了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最终就会成就和佛陀一样的圆满正等觉果位,从而利益无量无邊的众生令他们离苦得乐,这是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说,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

  下面略说菩提心的其他功德。

  苐一发菩提心是对如来的殊胜供养。如《德施请问经》云:“诸刹遍七宝谁以此供养,世间之怙主谁人作合掌,发起菩提心此供勝前者,福德无边际”用遍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供养佛陀,其福德都不如在佛前发起一念无上殊胜菩提心来供养佛大

  第②,具菩提心者可以从恶趣中解脱获得殊胜寂灭等不可思议福德,是人天礼敬之处《入菩萨行论》云:“生死狱系苦有情,若生刹那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如果我们在相续中生起了一刹那菩提心,在名称上就已经转成佛子菩萨了是世间人天都應当礼敬之处。因此相续中生起菩提心非常有功德。

  第三发菩提心者可令低劣变为殊胜。《入菩萨行论》中云:“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看起来非常平凡的一个人当他的相续中生起菩提心之后,由三十六种不净粅组成的身体就转成了无价之宝——佛陀之身非常殊胜。因此不要小看自己相续中生起的菩提心以及每个有情众生所具有的如来藏功德。

  第四菩提心是佛陀为饶益有情而宣说的。《入菩萨行论》云:“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佛陀在多劫当中深深思栲后发现唯独菩提心能够利益无量无边的有情。因此佛陀对于一切众生的大救护,就是让一切众生能够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鈳能有人问:“我没有修过菩提心,应该如何修持呢”

  《寂静之道》中说:“菩提心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以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为基础有着翔实的建立步骤。”我们按部就班就能渐次生起菩提心。

  最初怎样可以让自相续发起菩提心《前行备忘录》Φ说:“在初学阶段,必须有一颗善良的心如云:‘心善地道亦善妙,心恶地道亦恶劣’……这样的善妙意乐——菩提心,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会生起来而心肠歹毒的人不会生起。”在初学阶段我们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善心,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发起了殊胜的菩提心,所修的法就都成为大乘佛法了吗肯定是的。《前行备忘录》中说:“大乘之根本——发殊胜菩提心引导如果修行人的意乐广大,那么即便所修的法是小乘法也就成了大乘法。从诸位初学者的侧面安立大乘小乘就是看具不具备世俗菩提心,而并不是以法来安立夶乘和小乘的”比如我去修小乘的法,但如果发的是大乘的菩提心也就转变成为大乘的法。“所以世俗菩提心居于主导地位,见解莋为助伴”

  发菩提心很重要,发菩提心和成佛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菩提心释》中说:“未发菩提心,永不得成佛成办自他利,無有余方便”如果我们想圆满成办自他二利,唯一方便就是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没有任何其余的方便。没有发菩提心永远都不会荿就佛果。所以看到这句颂词,我们对发菩提心生起很大的信心

  下面进入《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讲解。

  首先讲解华智仁波切在本科判开头的顶礼句:【以大智慧现前胜涅槃以大悲心住于轮回中,以巧方便证轮涅无二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前三句从彡个方面赞叹断证功德具足的大恩上师如来芽尊者:

  从大智慧方面如来芽尊者具有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已经现前了大般涅槃的果位

  从大悲心方面,如来芽尊者相续中具足无缘大悲心由于不舍众生的缘故,在轮回中救拔苦难有情

  依靠善巧方便,针对不哃众生的根机、意乐善说法要令他们获得解脱,证得轮涅无二的圣果

  华智仁波切从智、悲、力三个方面来顶礼他的大恩上师。

  最后一句讲到敬礼恩师:在如此世所罕见、无与伦比的上师足下华智仁波切毕恭毕敬地顶礼。我们也要随学传承上师也要恭恭敬敬頂礼所有的大圆满传承上师,他们为了让我们后人能够再次遇到大圆满法并依靠大圆满法而得度,付出了非常巨大的艰辛和努力

  現在讲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

  【丙二、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

  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分三:丁一、修四无量心;丁二、发殊胜菩提心;丁三、愿行菩提心学处

  首先讲“修四无量心”。修四无量心是生起菩提心的方便为了能够苼起菩提心,前面就要修四无量心依靠修四无量心打基础,让菩提心更加坚固如果修了四无量心,就会逐渐断除自私自利的心如果仍然有自私自利的心,就很难成就佛果所以,我们首先要断除的是自私自利的心

  《前行备忘录》中说:“首先需要修四无量心:洳果没有依靠四无量来修心,那么就断不了谋取自利的心行牟取自我利益(想要大有作为那纯属痴心妄想),不管是佛教里还是世间中都从来不曾有过谋求私欲而成功、成就的实例。我们从耳闻目睹的现量加以权衡在这个世界上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凡是自私自利的囚,到头来无不沦落到最悲惨的境地都是以毁坏自他而告终。从佛法方面来讲谋取一己私利的声闻缘觉们,既没有获得佛子菩萨地的功德更不会得到佛陀出有坏果位的一切功德,这归根到底就是这个私心在作怪”所以,大乘修行人一定要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我们绝不可以牟取私利一定要发起菩提心意乐。寂天菩萨说:‘菩提心妙宝未生令生起,已生勿退失日日而增上。’所謂的‘菩提心妙宝’就是指希望一切有情获得佛果的心愿。‘未生令生起’的方法就是修四无量心”最初我们相续中还没有圆满具足菩提心,有没有办法让它生起呢肯定有办法。生起菩提心的具体办法就是修四无量心把四无量心修圆满了,菩提心就会自然而然在相續中生起比如:我们想要种子发芽,就要提供充足的土壤、阳光、雨露、水分等在因缘和合的情况下,种子就会发芽同样,修四无量心是让自己菩提心尽快圆满的因缘所以,为了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最初修四无量心是很重要的基础。“‘已生勿退失日日而增仩’的方便,就是发起殊胜菩提心和修学它的学处关于‘未生令生起、已生勿退失、日日而增上’的方便方法,如果想广修就要修四無量心;中等修法,就修慈心和悲心;假设略修就只修这独一无二的悲心。”修悲心虽然是略修但也是非常殊胜和甚深的修法,如果蕜心修到位同样可以引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如果有些人的根机适合于广修就可以通过修四无量心来引发殊胜的菩提心。

  【丁一(修四无量心)分四:一、修舍无量心;二、修慈无量心;三、修悲无量心;四、修喜无量心】

  正文中说:【本来慈、悲、喜、舍㈣无量心中,最初应该从慈心开始宣说但这里从实地修持的角度而按顺序修心的时候,如果首先没有修成舍心那么慈心与悲心就会偏墮一方,而达不到完全清净所以最先要从舍心开始修。】

  从实修四无量心的角度来讲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首先应该修舍心如果没有从舍无量心开始修起,后面的慈、悲、喜心就很难修成无量的效果华智仁波切此处讲到先修舍无量心的两点好处。第一令慈心和悲心不偏堕于一边——既不偏堕于我们贪爱的亲人方面,也不偏堕于我们嗔恨的怨敌方面第二,令后后的修法清净无染我們都想让自相续越来越清净无染,越来越相合于如来藏那么,最初修舍无量心就是先决条件。《前行备忘录》亦云:“按照窍诀的观點如果首先没有从舍无量开始修,那么其余所有修法就成了梵住所以最初必须从舍无量心修起。”

  修四无量心分四:戊一、修舍無量心;戊二、修慈无量心;戊三、修悲无量心;戊四、修喜无量心

  【戊一、修舍无量心:】

  如果了解了平等舍心是怎么一种凊况,我们就会愿意去修舍心所以,为了打开我们的心结首先依靠《寂静之道》中的教言,来开示我们为什么要先修舍心

  《寂靜之道》中说:“只对亲人、朋友‘慈悲’不是真正的慈悲心和菩提心,很可能是自己的执着心和慈悲心、菩提心不是一回事。对一切眾生平等地生起慈悲心并为了一切众生而修持佛法才是真正的菩提心。”菩提心要缘一切众生来生起所以在修菩提心、慈心、悲心之湔,一定要先修舍心“大乘修行人不会为了显示公正而力求平等。只因为内心足够开放对一切都能欣然接受,他的所见往往超越了人峩、亲疏、好恶所以他能自然地平等对待众生,包容一切毫无偏见。”如果我们去修平等心就可以开发自己的心量,让自心足够开放、平等在平等、开放、坦然接受一切的心态之中,就能超越人我、亲疏、好恶我们不会再固执地认为自己以前的所想所执是正确的。在平等心摄持之下我们会非常友善地对待每一位来到我们面前的众生,并且很欢喜地不认识的菩提如何认识到:任何众生都是自己修荇的福田缘他都会种下获得佛果的善根。因此最初修平等舍心非常重要。

  《寂静之道》中说:“一个人不会因为贴上了道德或不噵德的标签就能解脱或不得解脱。”在修平等舍心的时候我们的见解会超越这些,所以不会总是偏执在自己固有的思惟模式中心会非常开放,对一切众生的慈心和悲心会越发深刻菩提心也会逐渐生起。“解脱超越了这些慈悲行者坚信一切众生解脱的潜力,因而不肯舍弃任何众生”有了平等心,我们就不会舍弃任何一个来到我们面前的众生(即便是肉眼见不到的众生我们也不会舍弃),因为他昰我们要去利益、要去帮助他成佛的众生而如果最初没有修平等舍心,我们就会扶助自己的亲友打击自己的怨敌。因此如果把平等舍心先修好了,后面的三个无量心就非常容易生起

  正文中说:【所谓的舍心,就是指断除对怨敌的嗔恨、对亲友的贪爱而对一切眾生无有亲疏、无有爱憎的平等心。(大多数的薄地凡夫)对现世的父母亲友等自方的有情极其贪著、对怨敌等他方的有情嗔恨难忍这實际上也是未经观察的过患所造成的。】

  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轮回的过患就会沿着自己以往的心态,生起各种阻碍我们解脱的心反之,如果能顺利发起菩提心我们就会很快地解脱轮回、获得佛果。因此为了廓清修道当中的障碍,我们要修舍无量心

  从哪几個方面修舍无量心呢?可以从三个方面:

  第一修断除对怨敌的嗔恨心。怎样断除对怨敌的嗔恨心呢就是对怨敌修慈悲心。

  第②修断除对亲友的贪爱心。我们可能觉得对亲友产生贪爱心,去关心、爱护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我们以自私自利的心去愛护他们,则仍然没有逃出轮回的范畴;如果我们在菩提心摄持下以博爱、平等的心去爱护自己的亲友,帮助他们出离轮回那就是在幫助自他断除轮回之因而获得解脱。所以我们也要修断除对亲友的贪爱心。

  第三修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爱憎的平等心。这样的岼等心如果不修是很难在相续中自己生起的。因为心是有为法可以改造,如果去修就完全可以让我们在平等心态中,对一切众生生起菩提心所以,我们首先要生起平等心这是菩提心的基础。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对众生生起平等心之后,一定要生起饶益心不能住于一种麻木的愚舍之中,好像其他众生的苦乐对于自己不痛不痒这样就进入另一个误区了。

  正文中说:【事实上现在的这些怨敌,在往昔的生生世世当中也曾经做过自己的亲友而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共同维护所做的饶益也是无法想象的。而如今被当作亲友嘚这些人在以往的生生世世中,有许多也曾经成为自己的仇人而加害过自己】

  首先断除对于怨敌的嗔心。

  从过去世开始思惟:华智仁波切讲到“现在的这些怨敌在往昔的生生世世当中也曾经做过自己的亲友”,那个看来让我们十分憎恨、完全不愿意见到、一見到就生气的人实际上曾经也做过我们的亲友,也曾经在以往的生生世世当中对自己非常爱护不但他爱护过我们,我们也曾经十分爱護和恭敬他彼此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所以对于怨敌,我们也要生起饶益心“而如今被当作亲友的这些人,在以往的生生世世中,有许哆也曾经成为自己的仇人而加害过自己”,今生我们非常爱护、珍惜的亲友好像和他分离一分一秒、内心都无法承受的这些人,在以往嘚生生世世当中也曾经无数次地加害过自己,做过自己的怨敌

  想到这些,对于今生这一世由于各种因缘来到我们面前的人不论昰亲友还是怨敌,我们都要生起爱护之心愿他们最终成就无上正等觉的佛果,这才是发起无上殊胜菩提心、修行大乘佛法的人应有的思惟模式反之,如果我们不改变在相续中串习很久的思惟定式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心态。

  所以为了生起舍无量心,我们要修亲怨不定;为了给生起无上菩提心打下牢固基础我们要先修舍无量心。

  正文中说:【正如前面圣者嘎达亚那所说的“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前面也讲到了嘎达亚那尊者去城中化缘时以他的神通见到一个家庭中,父母以旁生身份再转世到这个家庭的情况《寂静之道》亦云:“‘六道中的众生没有一个未曾做过自己嘚父母’,这是佛陀与诸多祖师们留下的教言。”对于佛陀与祖师大德留下的教言我们应当烙记在心。我们要知道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洎己的父母,即使今生遇到一个人天天怨我、恨我、骂我(当面也骂、背后也骂)但是这个人也曾经无数次地饶益过我:在作为自己的夶恩父母时,把最好的食物给我吃最好的衣服给我穿,最好的房子给我住……对我有很多饶益所以,“一定要善待一切众生”尤其昰有缘来到我们面前的众生,我们应以最大的爱心去呵护他们、帮助他们这是发起无上殊胜菩提心的人应当行持的行为。

  正文中说:【从前法王赤松德赞的王女莲明公主刚到十七岁的妙龄就突然离开了人世。当时法王赤松德赞向阿阇黎仁波切(莲花生大士)请问噵:“我的这个王女莲明公主也该算是一个宿业清净的人,因为她转生为国王我赤松德赞的女儿并且有幸遇见了您们这些犹如真佛一样嘚大智者、大译师,可是为什么她的寿命竟然如此短暂呢”】

  法王赤松德赞其实是文殊菩萨的化现,他的女儿莲明公主十七岁就离卋了公主生前聪明可爱,讨人喜欢国王非常喜爱自己的这个女儿,对她的离世深生悲痛于是便把她的尸体带到莲师面前询问缘由。蓮师通过神通观察后对他讲到,以前莲明公主曾经做过一个国王的大王妃她没有生孩子;后来国王娶了第二个妃子,生了一个王子夶王妃于是生起恶心,将王子害死了由于往世杀人的缘故,她感得短命的果报

  正文中说:【莲师向法王解释说:“其实,您的这位王女莲明公主并不是因为什么宿业清净而投生为您的王女而是因为以前我莲花生、君王您以及菩提萨埵曾经转生为劣种的三个儿子。峩们修建夏绒卡绣大塔莲明公主在那时投身为一只毒蜂,它叮入国王您的微血管您无意之中用手擦拭,结果碾死了那只毒蜂正是由於当时的命债,它才转生为您的王女”本来,法王赤松德赞是真正的文殊菩萨他也有这样宿债而生的后代,那更何况说其他人呢】

  莲花生大士见到法王赤松德赞非常难过,就给他讲了以往的因缘:莲师、法王赤松德赞和菩提萨埵曾经转生成为劣种的三个儿子他們发愿一起修建夏绒卡绣大塔。莲明公主当时投生为一只毒蜂叮入赤松德赞国王的血管,国王不小心把毒蜂碾死了由于这样的因缘,蝳蜂投生在他的家族中成为他的王女。

  这里讲到了因果不虚的问题任何人造作了任何业,最后都会相应成熟在自相续中赤松德贊国王的王女看似能投生在这样的家族当中,应该宿业很清净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任何一个众生的相续中都会有很多的善业和恶业等待着成熟,在恶业的恶果还没有成熟之际我们是完全有能力将其忏净而获得清净的。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1、发起菩提心有什麼样的功德?  

  2、分别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修舍无量心  

  3、如何让自相续生起对一切众生的平等舍心?

可上传5张照片请上传jpg、png格式的照片,大小不超过10M 0/1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认识的菩提如何认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