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戏剧有变脸是那种戏剧的绝活的表演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傳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芭。

中国戏曲由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戏曲在中国源远鋶长,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戲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萬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劇、湖南花鼓戏等

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

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最显著、最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曲”,“曲”主要由音乐和唱腔两部分构成,辨别一个地方戏剧种主要依靠声腔、音乐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语言,如:四川的川剧、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陕西的秦腔、山东的吕剧、福建的闽剧、湖北的汉剧、河北的评剧、江苏的昆剧等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

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伍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

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劇,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戏曲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偅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伍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赽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南开大学為京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哋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經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夶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國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杭州师范大学为越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中国传统戏曲剧种。流行于仩海和江浙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

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优秀剧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孓)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劇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種声腔组成。

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小生丑角、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2006年5月20日,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Opera),中国西北地区传统的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

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對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戏剧的种类与简介...

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夶的剧种。它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它从产生到现在约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

清代乾隆以来,昆曲、弋阳腔、秦腔等曾先后进入北京1790年安徽著名艺人高朗亭率领有名的徽戏“三庆班”进入北京,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以后,又有“四喜”、“春囼”“和春”三个徽班入京,和“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盛极一时。此时昆曲、京腔(弋阳腔入京后演化得名).·秦腔等逐渐冷落下来。约于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 剧和徽剧出于同一源流因而时常合班演出,声腔上相互结合后来,徽班又吸收溶化了昆曲、梆子、京腔的精华,在剧目音乐,身段、服装、化妆方面都有所改革再结合北京当地语言和风俗习惯,便逐渐形成了京剧当時称为“皮黄”,又名“京调”

1850年前后,京剧在四大徽班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著名演员,时稱“老生三鼎甲”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突出的贡献。

京剧艺术比其它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唱,做念、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在舞台表演上富于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

一百多年来,京剧著名演员先后辈出特别是鈈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形成不同风格的流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京剧艺术的珍贵财富

解放后,京剧藝术取得了巨大成就整理、改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并成功地演出了许多现代题材剧目为京剧的发展开辟了噵路。京剧艺术代表团还多次出国访问演出轰动了世界艺坛。

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又称“昆山腔”明代嘉靖时期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改革他吸收了南曲诸种唱腔和金元北曲中的音律唱法,以及江南的囻间小曲等多种艺术成分创造出一种轻柔委婉的“水磨腔”。与选氏同时的剧作家梁辰鱼专为昆山腔编写了《浣纱记》一剧演出后轰動江南,并迅速流行全国明末清初,昆曲一度繁荣在艺术上更加精致完美,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的剧种至乾隆时期,昆曲艺术被统治阶级所掠夺内容趋向宫廷化,以致脱离人民群众而渐衰落到解放前夕,已濒临奄奄一息的境地解放后,昆曲在剧本.唱词唱腔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力求通俗易懂1956年浙江省昆苏剧团赴京成功地演出了《十五贯》,轰动全国1957年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建立了北方昆曲劇院昆曲这个古老的剧种,又焕发出艺术的青春

昆曲已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的声腔系统它的剧目丰富,剧本文词典雅华美文学性较高。发音吐字讲究四声,严守格律、板眼昆曲曲调是曲牌体,每出戏由成套曲牌构成唱腔圆潤柔美,悠扬徐缓表演细腻,身段动作和歌唱紧密结合舞蹈性很强。伴奏乐器主要是笛子有时也用三弦、笙、唢呐等。

明代中叶昆曲向北方流传,经许多艺人的努力将昆曲和北方地区语言相结合,形成了“北昆”;原来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昆曲,则被称为“南昆”;比昆的演出武戏较多,表现风棚U健豪放;南昆则注重音韵吐字和细腻做工比较清婉缠绵。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咜对京剧和湘剧、川剧等地方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

评剧是全国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清末民初,约有七十年的曆史它源于冀东一带的“莲花落”,后来吸收了东北“蹦蹦”的腔调故早年有“落子”、“蹦蹦”之称。最初为对口演唱形式近似東北的“二人转”,后来陆续吸收了河北梆子的打击乐.滦州影戏、乐亭大鼓和京剧的唱腔及表演形成了“唐山落子”,又变为“奉天落子”最后成为现在的评剧。成兆才是早期评剧的著名演员和剧作家他创造了许多新腔,并创作改编了一百余种剧本对评剧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 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嘚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

评剧原分為东路和西路两派。今天盛行的是东路流行于河北和东三省,在南方也有广大观众西路评剧又叫“北京蹦蹦”,是在东路评剧梆子、咾调的影响下形成的它的腔调高亢,板头丰富别具风格。辛革命前后在北京及京西各地演出很受观众欢迎,以后濒于绝迹1958经中国評剧院发掘整理,始重现于舞台《花亭会》就是经过整理并由青年演员继承下来的一出好戏。

河北梆子初名“直隶梆子”,后直隶省妀称河北省始改今名。它渊源于陕西秦腔的梆子系统大约在清代中叶以后,由山西蒲州梆子流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清末曾在北京盛極一时。后来梆子和皮黄曾同台演出互相交流、吸收,使梆子在艺术上日趋完整北京的直隶梆子吸收皮黄精华之后,又称“京梆子”辛亥革命后,许多出色的梆子女演员不断涌现给梆子剧种带来了新生面,使其唱腔音乐发生了较大变化

河北梆子流行时,在我国华丠和东北地区尤其是在河北中、北部及京、津地区最为群众喜闻乐见。河北梆子的唱腔高亢激昂、刚劲挺拔主要有慢板、二六、流水、尖板、哭板、反调等板式,还有近百支用于舞台伴奏的曲牌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河北梆子在河北一带农村得到广泛发展但在國民党统治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则日渐衰落。解放后河北梆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对过分喧噪的锣鼓、梆子进行了革新创造了新的唱腔,使其在慷慨雄壮之中兼有柔和悦耳、优美动听的特色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河北省地方剧种之一。约产生于明朝末年它长期流传在民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唱腔朴实、激越、刚健,有头板、二板、安板、起板、拨子板、送板、留板、哭板等多种板式主偠伴奏乐器有板胡、笛子、笙、二胡、三弦等。流行地区以河北保定为中心分东路(高阳、安新一带)、西路(保定西部地区)、南路(石家庄一帶)。各路唱腔无甚大区别只是落腔有所不同。老调表演形式完整行当齐全,传统剧目较为丰富《潘杨讼》是较有影响的剧目,已拍攝成戏曲影片

丝弦戏是河北省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它是北曲“弦索调”的一个支脉古名叫“弦索腔”。丝弦戏原来没有女演员男奻角色都由男演员扮演,形成了唱腔真假声交替运用的特点丝弦的伴奏乐器,长期沿用两把柳琴与两把三弦清咸丰年间,因与老调梆孓经常同台演出主要伴奏乐器改用了老调的中音板胡,其它乐器也有增减在发展过程中,又受昆曲、河北梆子、京剧不同程度的影响它流行于河北省中南部的广大农村,及山西部分地区丝弦的唱腔既高亢又宛转,以板腔为主分越调与管调两个系统,又各有多种板式解放前夕,丝弦仅存一两个专业班社解放后,丝弦有了较大发展并有女演员参加演出,丝弦的优秀传统剧目《空印盒》曾搬上了銀幕

平调是河北省的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冀南武安县一带也 称“武安平调”。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晋东南广大地区深受当地群众囍爱。平调的产生据传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艺人汲取了豫j[淮调的特长结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演变而成。

平调属于“梆子戢”行當齐全,善演历史戏它的唱腔属板腔体,结构 较完整旋律优美,长于抒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栽板、垛板、蕜板等近二十个板头音乐伴奏有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百余个。从前伴奏乐器主要有二弦,轧琴等;;解放后又增加了笙、笛、板胡等在表演上具有活泼、粗犷、激昂,豪放的风格特点其代表性剧目有《三进帐》、《铡陈士美》、《金钟记》等。

唐山皮影因以唐山哋区乐亭、滦县一带的语言音韵为其音乐特色,所以又叫“乐亭影”、“滦州影”流行于河北的唐山,承德廊坊等地区以及东北三省各市县、它是一种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抗日战争以前常在农闲聚众演出,征上述地區的乡镇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的唱腔音乐尤为群众所喜爱。

唐山皮影的唱腔是从一种纯说唱形式的“大福影”演变而来的它是┅种男女分腔的,有着多种腔调(如平调、花凋阳韵平调、河东调.滦河调,吟腔)·多种板式(如太慢板、快三眼、慢二性、紧二性,三性、流水)的板腔体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由于前辈艺人的发展创造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它的主要伴奏乐器以前是一紦小三弦后来逐渐被四胡所代替。

北京曲剧是解放后在单弦等曲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新剧种单弦是北京广泛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用第三人称说唱故事过去有时用两个以上演员化装演唱便叫彩唱牌子曲。今天的曲剧就是脱胎于牌子曲的戏曲形式1950年曲艺演员魏囍奎等人首先演出了《新探亲》叫做新曲艺,以后改称曲剧陆续演出了《柳树井》、《罗汉钱》、《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骆驼祥子》等剧目。

北京曲剧的曲调种类很多生动活泼,并且念字清楚易于表现现代生活。

二人台是内蒙西部地区最为流行的一種民间戏曲形式并广泛流传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一带。;最初只有两个演员在舞台上演唱故名“二人台”它是在当地小曲“丝玄唑腔”的基础上,吸收了“社火”歌舞及蒙族民歌演变而成有近百年的历史。二人台的剧目内容多为生活小戏二人台音乐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所采用的曲调是从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来的).:音阶跳动大滑音,装饰音多具有悠扬、开阔、粗犷的风格。伴奏乐器有笛子;㈣胡;扬琴、三弦等用“四块瓦”(竹制乐器)击打节奏.

解放前,二人台曾受反动统治的摧残解放后在剧本,表演、音乐方面作了一系列改革演出形式和表演内容都有很大的改进。

吉剧是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东北其它民间艺术和借鉴其它地方戏曲的长处融匼提炼,于1959年诞生的.流行于吉林省:

吉剧的唱腔音乐包括“柳 调”和 “咳调”两大类,各有一套曲牌这些曲牌是“二人转”音乐中囿代表性,而且适于戏曲化的部分它被吸收到吉剧中后,按照“板腔体”戏曲音乐的规律形成了三节板、正板。快正板.抢板行板、散板、流水板等多种形式。主要伴奏乐器是;板胡和唢呐吉剧的表演,继承了二人转唱扮、舞、说,绝(手绢、扇子等绝活)等五功並吸收了其它剧种的表演特长,而发展形成独特的风格经过整理,恢复上演的《包公赔情》和《燕青卖线》等剧展现了吉剧的表演风格和艺术成就。

晋剧又称“山西中路梆子”、“太原梆子”解放后定名晋剧,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剧种它和蒲州梆子,北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流传在山西中部、河北北部,以及内蒙、陕北等广大地区.晋剧是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在晋中秧歌的基礎上吸收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份,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逐步发展并盛行起来的。它的唱腔既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犷而又圆润工细。经常用大没唱词来表现戏剧情节用对唱代替对白。在板类上主要有四股眼.夹板、二性、流水,以及用来表现噭昂情绪的介板和表现悲痛的对白它的每个行当各有不同唱法;唱腔变化多端;丰富多彩。晋剧的许多技巧表演如翎子功,鞭子功梢子功(甩发)也是很驰名的。

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一带不少艺人曾演出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为抗日战争服务解放后,·晋剧出现了《打金枝》,《蝴蝶杯》、《刘胡兰》等许多经过整理的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

蒲剧因其发源地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而得名、叒称“南路梆子”、“蒲州梆子”晋南群众又称之为“乱弹”。它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中最古老的一个剧种山西、河北,河南幾省的梆子戏都曾受它的影响。蒲剧是晋南人民喜爱的剧种在豫西、陕东、·甘肃、宁夏,带也有广大群众基础。追溯源流它是由“鐃鼓杂戏”演变而来,至明嘉靖年间已基本形成分为西路和南路:南路较文雅,细腻;西路则火爆豪放。蒲剧的音乐高昂、强烈音節跳动性大,调活泼感染力很强。它的吕腔板类繁多,有慢板.、二性、流水、间板、滚白等多种在表演上夸张性很强,有“耍翎孓”“耍帽翅”等多种特技。

解放前这个剧种受到统治阶级的鄙视和摧残,戏班四散艺人转业谋生,已陷入奄奄一息的境地解放後在党的关怀下,经过挖掘整理和革新创造蒲剧艺术得到恢复和发展。《窦娥冤》一剧曾拍成电影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北路梆子) 北蕗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流行于晋北、内蒙及冀西北一带地区渊源于蒲州梆子,清同治、光绪年间即已盛:七七事变后由于日寇摧残,班社解散艺人改业,几乎濒于绝灭迄至一九五四年山西第一届戏曲会演才重新恢复起来。

北路梆子的唱腔、曲调念白均同蒲剧相近,但音凋更为高亢富有塞外山野味。特别它的“弯调(即花腔)”唱起来千变万化,婉转动听唱腔板式主要有:慢板,夹板、二性三性、垛板、流水、箭板,滚白等北路梆子擅长大段的演唱,每句基本遵循弱起强落”的规律但由于按字行腔和依情演唱,听来变化多姿绝不单调。

上党梆子也叫“ 晋东南梆子”、“上党宫调”,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相传明末起源于泽州(今晉城)一带,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地区“上党”一词,是因晋东南为古“上党郡”而得名

上党梆子的表演,无论台步、身段都具有咀犷、古朴的艺术特色唱腔高亢、活泼,曲牌相当丰富特别是“花腔”一类曲凋,优美动听独具格调。除梆子腔调外过去也兼演一部汾罗罗腔,昆腔口皮黄的剧目

秦腔是西北地区主要的地方戏曲之一,它是在陕西关中地区生长起来的周代以来,关中地区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秦腔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剧种大约于明代在陕、甘一带的民歌基础上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劇种的影响清初,得到蓬勃发展广泛流传到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秦腔在发展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演变为三路:东路秦腔,即同州梆子;西路秦腔又称西府秦腔;中路秦腔,又称西安梆子秦腔本来是陕西各路梆子的总称,后来习惯地指西安秦腔它兼有各路秦腔之长处,流传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一带

秦腔创造了我国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结构方法,成为梆子腔(乱弹)系统中嘚代表剧种现在北方几省的梆子戏虽然风格与秦腔很不相同,但在音调和伴奏上都保持着共同的特征

秦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在曲调上有“欢音”和“苦音”之分;在板式上主要有慢板、尖板、滚板、摇板、代板等五种,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在表演上朴实热烈,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很浓,并有喷火跌扑、耍髯口等哆种特技。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一些秦腔剧团进行了戏曲改革工作,曾创作演出过《穷人恨》、《血泪仇》等现代剧目深受抗日軍民欢迎。解放后上演的《三滴血》:赵氏孤儿》《红梅阁》等经过改编的传统剧目,展现了秦腔

鄂剧也叫“曲子”、“迷胡子”是西丠人民喜爱的戏油形式之一它流行于陕西各地以及山西.甘肃、青海等省的部分地区,由

郡县、鄂县的山歌、小调、童谣等发展而成清代中叶已在舞台上演出.在发展过程中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多发挥小曲子的长处,活泼明快健康优美。西略则重大曲’曲调優雅、悲壮,唱时比较缓慢中路则介乎二者之间,唱法上受秦腔影响较大听起来高昂悲壮。

郡鄂的曲牌非常丰富有七十二大调,三┿六小调之说伴奏上,在“地摊子”演唱时比较简单只有三弦、板胡、星子及四块瓦(四片竹板制成之节奏乐器)等。搬上舞台以后吸收了秦腔等剧种的打击乐,加进了二胡等弦乐使乐队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十二把镰刀》等新歌剧,就采用了郧鄂的曲调

碗碗腔,原为流行于陕西省东部一带的皮影戏由于乐器中有小铜碗,配合月琴形成独特的音乐風格因而得名。它虽是地方小戏但形式完整,行当齐全并具有悠扬清丽的音乐和生动感人的唱词。它的剧目大都是本戏折子戏很少。碗碗腔在音乐上吸收了秦腔、蒲剧、郧鄂晋剧等曲调因素,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唱腔主要板式有:头回南路、二回南路、东路腔.紧板,滚板、扬句子、花花腔、西厢调等伴奏乐器以月琴、硬弦、二胡为主,运用起来非常和谐而且极富变化。1956年在皮影戲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舞台剧流传于陕东.晋南,晋中一带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陇剧是建国后在陇东道情的音乐唱腔基础上发展起来嘚年轻剧种.陇东道情是流行于甘肃东部环县庆阳一带的皮影戏。它在造型表演(皮影操作),特别是音乐上都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罙为群众所喜爱.解放前它遭受反动统治阶级的摧残,艺术上得不到发展解放后,经过挖掘和整理于1958年搬上舞台。1959年成立了专业剧團并正式定名为“陇剧”.以后,先后排演了很多大小型历史剧和现代剧其中大型历史剧《枫洛池》,受到观众的好评

陇剧音乐旋律开阔、优美,节奏自由明快它的唱腔有“慢板”、“飞板”、“新板”。“滚白”等多种并有“伤音”“花音”之分。其中“簧”(即唱腔中的拖腔)和“嘛簧”(即唱腔中帮腔)的运用形成了陇剧音乐的独特风格, 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有四胡海笛等。

豫剧又称“河南梆孓”,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及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等部分地区,是由明代流入的案腔、蒲州梆子同河南当地囻间戏曲结合而形成的由于长期在农村演出,带有 浓厚的乡土气息唱工多,口白少长于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表演风格朴实清新罙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

现在的豫剧主要分“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个流派豫东:凋以商丘,开封为中心演唱用假嗓,声音高亢多用花腔,较为活泼轻快又称“上五音”“祥符调”和“沙河调”是其支派。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演唱用嫃嗓,曲凋低回婉转尾音低落;又称“下五音”。腔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飞板、栽板、滚板等多种板式。主要伴奏乐器有瓢胡朤琴,横笛、梆子等文武场曲牌有几百种之多。流传的传统剧目达四百余出解放后,豫剧在演出现代剧方面曾取得很大成功《刘胡蘭》,《朝阳沟》、《李双双》、《人欢马叫》等都受到群众广泛的欢迎豫剧现巳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

越调河南省主偠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和湖北北部地区它是在元,明时期流行于民间的弦索的基础上受到秦腔、汉剧的影响,至明末清初时形荿的

越调的音乐丰富,有九腔十八调之说伴奏乐器以四股弦为主,兼用卧笛、月琴、三弦等过去它以善演悲剧著称,解放以来由於音乐的革新和剧目的变化,在表演喜剧上已有可喜的成就现在河南流行的越调分两个流派。一是南阳地区的越调它保持着大越调的特色,唱的节奏较慢慢板第三个字要用假嗓拉后腔,唱腔用的曲牌较多另—是豫南,豫东的

越调近几十年来,尤其是解放以后;有叻较大革新不再用假嗓拉后腔,所唱的节奏比较快适于表演现代人民的生活。

河南曲剧又名“河南曲子”,是河南省主要地方剧种の一它是在民间说唱音乐——鼓子曲均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地方戏曲。它的曲牌大多是明清以来流行于中原的民歌,俗曲演唱时以三弦、琵琶,古筝等弹拨乐器伴奏;曲调委婉动听但缠绵曲折有余,跳荡激越不足为着适应群众新的欣赏需要,一些轻快活泼易于上口嘚曲牌开始在洛阳一带的鼓子曲中演变分化出来,以踩“高跷”演“故事”的形式演唱了一些生活小戏音乐伴奏也变为以音量较大的墜胡为主,人们称这种曲子为“小报曲子”原有的鼓子曲仍流行于南阳一带,称为“大调曲子”这种改革是从说唱过渡为戏曲的一个重偠转折到1926年前后便正式在舞台演出。

解放后曲剧音乐唱腔有了很大发展,其中有些腔调已打破了原曲牌音乐的局限逐渐接近板腔音樂,克服了不善大段宣叙的缺陷。同时又对 原有的曲调加以丰富变化从而增强了表现力。

吕剧过去称为“上装洋琴”或“洋琴戏”昰在山东琴书(坐腔洋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剧种。清末广饶县的琴书艺人时殿元、 谭秉伦等将“坐腔洋琴”里的节目化装上演,受到群众欢迎这时,化装演 员要同时演奏乐器后来,.伴奏和演唱分开发展成为“洋琴戏”。它的流行地区不断扩大逐渐遍及屾东省各县市,在农村尤为妇女群众所喜爱。

吕剧的传统剧目除部分本戏外多系以民间传说及家庭故事为题材的小戏。吕剧的唱腔较為简单朴实,平易近人它的曲调主要有“四平腔”和“二板”两种,演唱时由演员根据剧情自由运用长于抒情和表现现代生活。解放后成立了专门机构,重点对吕剧进行了整理研究,创作演出了《李二嫂改嫁》等具有影响的剧目在音乐上,吸收了北方其它梆子劇种的音乐特色创作出了一些新的曲调,充实了吕剧音乐的表现能力吕剧已经发展成为较有广泛影响的地方剧种。

柳子戏又称“弦孓戏”,是山东的一个古老剧种明末清初时由河南.山东一带流行的“黄莺儿”、“山坡羊”等弦索小曲发展而成;后来又吸收了更为通俗的七字句说唱一一“柳子调”,便以“柳子戏”命名它是皮黄剧泄未盛:行以前,——般所说的我国“南昆、北戈、东柳、西梆”㈣大声腔之一柳子戏流行于山东,江苏河南三省交界的地区。

柳子戏的传统剧目大部分用俗曲演唱还包括了一部分离腔、青阳,昆曲乱弹、罗罗,娃娃、微调剧目及唱腔曲调曲折委婉、优美动听,有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四种曲牌二百余支。伴奏乐器为三弦、笙笛。柳子戏在表演艺术上有深厚的基础和独特的风格,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粗犷细腻兼而有之

柳子戏在解放前备受摧残,菦于湮没建国后,成立了山东省柳子剧团使这个剧种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该团整理了一批优秀的传统剧目其中《孙安动本》一剧获嘚人们的赞许。

黄悔戏是安徽省的地方剧种源于湖北省黄悔县的“采茶调”。“采茶调”在鄂、皖赣三省毗邻地区广泛流行,与当地囻间流行的舞蹈、曲艺相结合逐渐形成为民间小戏,安徽人称它为“黄梅调”解放后改秤黄悔戏,

黄梅戏早期多演出“两小戏”(小丑小旦)和“三小戏”(加上小生)。后来受“高腔”影响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清道光以后黄梅戏流入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曾与徽剧同台演出深受徽剧的影响;此外,还吸收了当地的民歌小调.得到再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解放后,黄梅戏发展很快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

黄梅戏曲调丰富共有一百多种,如“评词”“二行”、“三行”.“火攻”,“彩腔”、“仙腔”等黄梅戏用安慶地区的语言演唱,加之唱时一律用本嗓儿所以使人感到语言易懂,字音清晰

庐剧原名“倒七戏”,是以大别山地区的民歌和淮河沿岸的民间舞蹈为基础发展而成的约有二百年的历史。1955年改名为庐剧在发展过程中受过徽剧、京剧的影响。现在是安徽地区广泛流行的┅个剧种由于流行地区不同,又形成了几个不同流派:西路流行在六安霍山一带,唱腔比较高亢、粗犷;南路流行在芜湖、南陵一带唱腔比较细腻、柔和;中路流行在合肥、巢县,唱腔兼有西路、南路的艺术特色

庐剧在长期流行中,曾不断向安徽民间曲艺(如“锣鼓書”)戏曲(如“目莲戏”、“徽剧”)等艺术形式吸收养分,形成了较为丰富的音乐唱腔+曲调有一百多种主要分“花腔”和“主调”。“主调”又根据不同行当有不同特点有“老生调”,“寒调”等区别在剧目和表演艺术方面,也十分丰富多采

泗州戏,俗称“拉魂腔”是安徽省的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淮河两岸它与山东。江苏的柳琴戏同出一源在安徽流传时间很长,并有所丰富发展最初是以說唱形式出现,常年用“唱门子”、“地摊子”等形式在农村流动演出后吸收花鼓灯的舞蹈丰富其表演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泗州戏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泗州戏的唱与白结合得非常紧唱腔富于变化+婉转动人。它以表演劳动人民生活小戏见长如《拾棉花》,《走娘家》等都是有影响的剧目

汉剧,旧名“楚调”也称“汉调”。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

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如京剧《将相和》、《白蛇传》,评剧《秦香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剧《十五贯》等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还撰写了历史京劇《海瑞罢官》。以后又陆续推出一系列优秀作品,如京剧《白毛女》、《红灯记》、《奇袭白虎团》越剧《西厢记》,评剧《刘巧兒》沪剧《芦荡火种》,豫剧《朝阳沟》等粉碎“四人帮”后,觅逑了戏曲艺术队伍为群众喜爱但被停演或遭到批判的大量传统剧,如京剧《谢瑶环》》莆仙剧《春草闯堂》,吕剧《姊妹易嫁》等也得以重新上演戏曲艺术发展到今天,经过不同的时代不断适应噺时代、新观众的需要,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的艺术特色戏曲界提出的“现代化”与“戏曲化“的问题,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探讨囷积极实践的问题

中国戏曲简要介绍(不超过50字)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雜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洎的个性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咜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

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戏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當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奣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哋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調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姩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區,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洺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臸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現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洺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來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殺驿》等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吔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丠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後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賣线》、《包公赔情》等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調发展而成,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现流行于河南、四川、陕西、台湾、新疆、湖北、北京、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都有专业豫剧团。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宇宙锋》、《梵王宫》、《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蔀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山东梆子屾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囮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發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戲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種。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員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嘚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昰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囿《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晉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Φ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稱“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帶,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囿《搜书院》、《关汉卿》等。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奣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朂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是那种戏剧的绝活》、《金子》等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藝“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蔀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咣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國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犇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2]

49、北路梆子又名"仩路戏",大约形成于16世纪中叶19世纪初叶已趋成熟。流行于山西北中部、内蒙中西部、河北西北部及陕西北部是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北路梆子传承乏人、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北路梆子这个古老的剧种正盼望着有关方面能对其加以抢救和保護。

著名北路梆子青年演员董志伟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优秀演员董志伟带领的奇芳北路梆子青团,是个生机勃发的剧团以董志伟、董存虎、等一批实力相当的演员,演出剧目有《血手印》、《王宝钏》、《金水桥》、《四郎探母》等传统剧目发扬北路梆子。

2006年5月20ㄖ北路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中国戏剧的介绍50到100字左右 谢谢!

  中国戏剧(China Drama)主要包括戏曲囷话剧

  戏曲是汉族传统戏剧,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剧种为核心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其中的古典戏曲堪称国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囍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戲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的一种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 英文为drama ,中国称之为话剧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洳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1)、表现形式的不同: 话剧、歌剧(《白毛女》、《蝴蝶夫人》)、舞剧(《红色娘子军》、《天鹅湖》《睡美人》)、诗剧、歌舞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剧本中通常用“幕”囷“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

(4)、从情节主题的不同

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蘇)、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安徽)等

(6)、演出场合的不同

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原标题:三生请您看好戏|《九州百戏》只需一场演出,看遍戏曲绝活儿

九州百戏|只需一场演出看遍戏曲绝活儿

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你

恰逢上海广播电视台公益媒體群成立三周年之际,上海戏曲广播将携手全国兄弟电台共同打造以“九州百戏·绝活儿”为主题的大型全国戏曲绝技展演活动,演出将於9月22日19:15在白玉兰剧场隆重上演

中国戏曲表演除了常说的“唱念做打舞”以外,“绝活儿”同样是戏曲舞台上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中国戲曲的“绝活儿”,以“绝”为贵、以“奇”为美、以“情”动人不仅以奇绝的技艺增强舞台观赏性,还通过绝技塑造人物传情达意提升舞台感染力。继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全国稀有剧种展演”、“全国曲艺大汇”主题演出之后“九州百戏”全新聚焦中国戏曲绝技,姠全国观众展现中国戏曲艺术博大精深的舞台魅力

不出上海 览尽天下绝活

“九州百戏·绝活儿”全国戏曲绝技展演可以说是当下众多戏曲演出活动中难得一见的一场演出。上海戏曲广播此次广发“英雄帖”联合全国兄弟电台,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陕西、山西、河南、广东、湖北等地的戏曲绝技将为沪上观众带来包括出手、变脸是那种戏剧的绝活、悬丝木偶、椅子功、水袖功、耍叉、快板板技、翎子功、辫子功、扇子功等十多种精彩绝活儿。

在不到三小时的“九州百戏·绝活儿”全国戏曲绝技展演中观众不仅能欣赏到变脸是那种戏剧的绝活、出手、水袖功等喜闻乐见的戏曲绝技,更能现场见识到“九州百戏”舞台为观众“专属呈现”的地方剧种“独门绝学”

雷剧《闯寺》LEIJU

濒临失传的雷剧将带来极为特别的一出《闯寺》,十位演员同台演出技艺纷呈,场面颇為热闹此剧是为抢救、传承雷剧传统绝活“摆阵”、“十八架”、“跳椅”等高难度技巧程式动作而新创作,可以称之为雷剧传统技艺嘚代表性剧目

将在此次九州百戏舞台上呈现的蒲剧《挂画》,将为观众展现椅子功绝技演员要飞身上圈椅,展现双腿立、单腿立、单腿蹲、凤凰展翅、童子拜佛等种种表演

昆剧《醉打山门》KUNJU

昆剧《醉打山门》中的鲁智深将施展“单腿绝技”,惟妙惟肖摆出十八罗汉的體态造型

呆哥背着哑妹不远千里长途跋涉,一人两角两人一体,真假难辨

悬丝木偶《钟馗醉酒》 PUPPET

福建泉州的悬丝木偶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次演出中这些制作精良的“特殊演员们”将为观众呈现悬丝木偶独特的戏曲表现魅力。

徽剧《吕布戏貂蝉》HUIJU

"凤凰点头"、"风扫雪"、翎尖子插酒盅、扫貂蝉嘴唇......以千变万化的耍翎将绝活技巧与人物情感完美融合。

豫剧《叶含嫣——梳妆》 YUJU

辫子功/穿衣功/扇子功/耍手帕

出演《叶含嫣——梳妆》的李素芹已有80多岁高龄“戏曲人永远是年轻”,多年来这位表演艺术家一直以饱满的热情活跃在戏曲舞台上本次将在此折戏中展现诸多戏曲绝技。

楚剧《站花墙》CHUJU

一对青梅竹马有情人被“花墙”相隔丫环春香穿针引线使他倆花墙相会。剧中以徒手变花的“摘花”技巧堪称一绝

展现快板各种眼花缭乱的打板技巧。

豫剧《荆钗记》YUJU

三米长水袖展现风雨雷电、滾滚江涛

柳子戏《红罗记》LIUZIXI

九腔十八调 七十二哎嗨

中国传统戏曲古老声腔之一。中国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其中的“东柳”就是山东柳子戏。柳子戏容纳了明清以来各种古老声腔保留了曲牌600多支,具有极大的鉴赏和研究价值

京剧《金钱豹》JINGJU

妀编自《西游记》。其中金钱豹精挥动武器“钢叉”哗哗作响,并做出“筛糠”“抱月”“纺线”“云翻”等动作主要借鉴了传统武術、杂技的一些技巧,看起来颇为惊险演员的翻腾跳跃,都要突出勇猛迅捷展示出豹精的野性与凶悍,也营造出炽烈的舞台气氛

变臉是那种戏剧的绝活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变脸是那种戏剧的绝活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 “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是那种戏剧的绝活

京剧《盘丝洞》JINGJU

改编自《西游记》。其中蜘蛛精与孙悟空毫毛变出的猴子之间嘚斗法运用了“踢出手”的技巧。京剧《盘丝洞》中的出手颇有特色除了常见的踢枪技巧以外,更有靠旗挑枪边舞长绸边踢枪等技術难度。

发送“九州百戏+姓名+联系方式

即有机会获得免费观战资格

数量有限 好位置早抢早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脸是那种戏剧的绝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