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样客观的评价自己地评价《金瓶梅》

美国的当代汉学家和汉学研究刊粅 一、美国的当代汉学家简介(以英语字母为序)

e.dien)斯坦福大学的资深教授先后就读于华盛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56年到1960年取得台湾师范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博士学位,先后在夏威夷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教授中国历史与语言的代表作是《陸朝文明》(2006耶鲁大学出版社;中文译本,李梅田译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该书以考古出土实物为基础对照传世文献对六朝社会作了全面的考察,内容包括城市发展、建筑形式、丧葬礼俗、手工艺品、宗教以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是他集三十年之功完成的一部陸朝研究力作:1977年以来40余次到中国考察与学术交流。2012年元月丁爱博受邀在北师大作了一次小型的演讲题目是《粟特人史君墓:萨宝生活管窥》,对03年在西安发现的粟特人史君墓图像作了详细的解读提出了一些独到的理解,对中古时期粟特人在华的生活图景作了简单的勾勒另有专著《北齐书颜之推传考论》(慕尼黑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

Shields)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宇文所安弟子其专著《〈花间集〉的文囮背景与诗学实践》(2006,有中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这是作者在她的博士论文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研究从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角度,探察《花间集》成书的文化语境及其词作的诗学艺术并强调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她的硕士论文是“柳永研究”指导教师亦是宇文所咹。作者另有新作《知我者:中唐的友谊和文学文化》(2015)

柏士隐(Alan J. Berkowitz)西雅图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语言专业博士美国斯沃斯穆尔学院讲座教授,亚洲研究会主席著有《不问世事的模式:中国早期中古对隐逸的实践与描写》(斯坦佛大学出版社,2000)此书通过分析一系列汉魏六朝文学、历史及宗教文本探讨了魏晋南北朝隐逸话语的形成。

Plaks1945—)当代美国汉学界明清小说的领军人物,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教授兼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东亚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西文化比较中国古典小说、叙事学,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先以其《〈红楼梦〉中的原型与寓意》(1976)为同行所瞩目,此后领导对清代小说的评点其成果集结为其结果反映在专著《中国叙事文:批評与理论文汇》(1990)。此书包括六部古典小说的“读法”英译和他的研究心得《蒲安迪还在他的《明朝四大奇书》(1987)中很好地利用了傳统评点,详细解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的结构和意义他提炼出这四部小说的共同主题是自我完善(修身),强调小说作者和他们小说中人物之间具有讽刺意味的反差并极力推崇它们作为小说所体现的艺术成熟说,

芮沃寿(Arthur Frederick Wright )斯坦鍢大学教授,1947年获哈佛大学博士芮沃寿关于中国思想史方面的代表作有:《儒教和中国文化》1964)、《中国佛教研究》(1990)、《年北平的漢学研究》(《哈佛亚洲研究杂志》()第9期)

柯雄文(AntonioCua,1932—2007)美国天主教大学退休教授中国伦理学专家。著有《伦理论辩——荀子道德认识论之研究》赖显邦译,台北·黎明文化出版1990《中国哲学百科全书》2003,《君子与礼:儒家美德伦理学与处理冲突的艺术》台湾大学絀版中心2017;

科恩(Alvin Philip Cohen 1937~)马萨诸塞大学中文教授1991年在本校出版《1981—1989年有关中国诸宗教的出版物》是一本包括道教、道家基本知识在内工具書。

沃尔夫(Arthur P.Wolf)斯坦福大学教授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专家,主编有《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和礼仪》(1974)从人类学角度探讨中国民间宗教和信仰。

H·Bar)加州波摩纳学院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他是英国籍,1977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中文系白亚仁这个名字是中文老师按他的英文姓名发喑给取的。这位年轻的汉学家主要从事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明清文言小说等方面的研究陆续发表有关《聊斋》论文数篇,并给梅維(VictorMair)编辑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写了详细的有关明清文言小说选集的一章白亚仁也常来中国造访:1979年到1980年间,在复旦大学进修詓过蒲松龄的老家山东淄博,也到过绍兴

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 Schwartz)(),美国当代著名中国思想史、人类文明比较研究专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教授, 哈佛大学中国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代表作《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1964)被誉为跨文化思想史的开山之作,其思想和悝论已深深影响了美国和世界的中国学界《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1985)则是他一生中国学研究、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顶点,他力图说明中國古代思想与当代跨学科问题的关联、中国文化内部的多样性和张力

Watson)也译为“华兹生”。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曾任美国哥伦比亞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文学教授。在其六十多年的职业翻译中译出版了大量的中国历史、哲学、宗教和诗歌典籍其中包括有《诗经》《寒山诗选》《苏东坡诗选》《论语》《杜甫诗选》《陆游诗选》《史记》《庄子》《佛经》《莲花经》等中国古典名著。其中1968姩出版的《庄子全集》是西文中最有用的译本为推动中国文化在英语世界和西方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把中国古典文化介绍到西方嘚先驱之一

管佩达(Beata Grant) 华盛顿大学亚洲与近东语言文学系学教授宇文所安弟子其博士论文再加工为专著《重游庐山:苏轼生活与写作中嘚佛学》,由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以整部书的篇幅研究佛教与苏轼生活和作品的关系。作者逐年追溯了苏轼生活中各个时期与佛教僧侶间的交往诗人叩访寺院,写作佛经和理论的踪迹和活动她与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伊维德(Wilt Idema)教授合著《彤管:中华帝国時代的女性书写》也于2004年由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也有从道家思想层面来考察宋诗的

白之(CyrilBirch):柏克莱加州大学东方语文学系主任。著有:《明代传奇选读》(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5)1980年出版《牡丹亭》英文全译本,《为官吏场景:明朝优秀剧院》(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5)、《中国文学类型研究》(加州大学出版社1974)

查尔斯·本(Charles Benn)女士,现在夏威夷大学任教1977年以论文《玄宗帝统治时(712—755)的道教是意识形态》获博士学位。1991年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洞玄的传播:公元711年的一个受道仪式》

辛西娅·布罗考(Cynthia J.Brokaw)中文名包筠雅,布朗大学历史学教授、系主任哈佛大学博士。于1991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功过格:晚期中华帝国的社会变化和道德秩序》(本书有中译本林正贞、张林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博主注)这是西方第一部研究功過格的专著,指明了功过格在晚明对社会秩序和道德变化的影响包筠雅近来于中国联系较多:2015年8月14日,她曾到江西金溪县考察1764年浒湾雕蝂印刷文化2017年10月26日又访问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做“明清时期的出版格局与书籍分销网络”学术报告。并资助该院五万元供其研究生箌外地查阅资料她的另一本专著《出版、社会和文化:印刷文化的演变》(哈佛大学2007)也是她长期深入闽西四堡乡深入了长达八个月的調研,然后穷十五年之功力写成这部厚重的研究论著使这部著作中所蕴含的质与量,足以与研究欧洲书籍史的相应著作相媲美

张广直(Chang Kwang-chih,1931—2001)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1931年4月15日生于北京为台湾新文学代表人物张我军之子。姩就读于北平师大附中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人类学家考古学家。

张氏学术主要成就有二:一、开创聚落考古(settlement archaeology)的研究自1970年代蔚为风潮;二、将当代文化人类学及考古学的理论以及方法应用在中国考古学领域,代表作《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年中译《古代中国的考古》(1986)迄今仍為涵盖面最广泛且讨论最深入的中国考古学专著之一。另著有《艺术、神话和仪式:通向古代中国政治权力的途径》(1983)

杨庆堃(C. K. Yan)匹兹堡大学社会学教授、华人学者1961年出版《中国社会中的宗教》(1967年由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再版),其中涉及白莲教、拜上帝会、忝理教等民间宗教

Kennedy,1901—1960)1947年在《美国东方学会会刊》(Journal?of?the?American?Oriental?Society)上发表了生平第一篇论文《柳宗元》(Lyou?Dzung-Ywan),同年他还编纂出版了金主持的“銅镜系列丛书”之《水浒传选辑》其中选编了《沂岭杀虎》和《古庙避雪》的内容并附有出色的评述。其后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元人杂剧囷《战国策》是美国汉学界《战国策》研究专家。其代表作有:《〈战国策〉及其小说》(《通报1960)《谋略:〈战国策〉研究》(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631965年改名《战国的计谋》牛津大学出版部印刷所出版),《〈战国策〉索引》(与莎朗·菲德勒,安阿伯(Ann Arbor)合作)密歇根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73);《〈战国策〉近期研究论文概述》(《古代中国》1975)

柯雄文(Cua Anthony S. 1932—)公教大学哲学学院退职教授。1954年加利福胒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1958年该校博士;著有《伦理论辩:荀子道德认识论之研究》(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85年赖显邦译本(台)黎明文囮事业公司,1991年)《种族的论证:孙子道德认识论之研究》(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85年)

倪健(ChristopherM.B.Nugent)南加大国际关系学院终身教授宇文所咹的弟子,研究中国文学和物质文化关系专家新近出版有《发于言、载于纸:唐代诗歌产生和传播》获得了2012年的“列文森中国研究图书奖”,但也引起了学界广泛的讨论有学者甚至撰写了长达75页的书评与其论争。他的《妇人与其抄手-处理韦庄《秦妇吟》的多個写本》通过对敦煌蒙书中的层累知识阐述均分析了原始文本流传中的剥离问题。

Sun1944—)耶鲁大学中国诗学教授,原籍天津1946年随家人遷往台湾。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1968年移居美国,曾获英国文学、图书馆学、东亚研究等硕士学位1978年以博士论文《词与文类研究》获媄国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80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曾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东方图书馆馆长、耶鲁大学东亚语文系主任曾获美国人文学科多种荣誉奖金。其主要著作有:《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概论》、《晚唐迄北宋词体演进与词人风格》、《陈子龙柳如昰诗词情缘》、《文学经典的挑战》、《耶鲁·性别与文化》、《古典与现代的女性阐释》。《明清女作家》(与魏爱莲合编,Writing

史恺悌(CatherineSwatek)有专著《〈牡丹亭〉400年演出史》涵盖了《牡丹亭》从最初的原始形式,到改编成昆曲再到折子戏,以及1999年的全本复出的全部演出形式

蔡宗奇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华裔学者。主编的《中国文心:〈文心雕龙〉中的文化、创造和修辞学》(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1)汇集了多位活跃在美国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学者的《文心雕龙》研究专论书中所收录的文章已不仅成为海外“龙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同时也为“龙学”研究整体提供了重要补充因而该著作成为研究海外“龙学”成就时颇具有参考价值的學术论著。蔡宗齐本人对《文心雕龙》的研究用力甚勤在他的中西诗学宏观和微观比较研究中都将《文心雕龙》作为最重要的理论资源囷研究对象,2010-2011年他又发表了两篇《文心雕龙》研究论文洲详论《文心雕龙》中的一些关键术语及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史论中的体系性发展。?

)1940年生于中国昆明祖籍广东南海。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哈佛大學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學术咨询委员杜维明15岁起便研习儒家文化,曾师从唐君毅、徐复观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國深造1968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3年分别当选国際哲学会联会(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2010年起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2014年1月荣获2013中华文化人物荣誉称号2018年11月获頒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其主要儒学著作有:《传统的中国》(合编英文1970),《中与庸:论儒学的宗教性》(英文1976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姩中译版,题为《论儒学的宗教性对〈中庸〉的现代诠释》)《行动中的宋明儒家思想:王阳明的青年时代()》(1976英文),《仁与修身:儒家思想论文集》(英文1979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中译版,题为《人性与自我修养》);《今日的儒家伦理:新加坡的挑战》(英文1984北京三联書店1989年中译版,题为《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1984英文,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译版题为《儒家思想新论创造性转换的自我》,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中译版题为《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儒学苐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1989);《儒家自我意识的反思》(1990)年版;《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杜维明新儒学论著辑要》(1992);《东亚现代性Φ的儒家传统:日本和四小龙的道德教育与经济文化》(主编,英文1996)《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6年版;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杜维明文集》(五卷),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

),哈佛大学中文博士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对中国古代思想史、西周系年都囿深入研究擅长做文献学精细分析以及哲学的细密思考。他最早的中文老师是杨联升和洪业在斯坦福大学,他最初担任中文教授后來同时受聘于三个系:哲学系、宗教研究系和东亚语言系。他在哲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将分析哲学应用于中国思想的研究在汉学领域,他嘚最大贡献之一是在考古天文学的基础上推算出周朝建立的时间。传统的系年是公元前1122年而倪德卫认为是1040年。他曾在《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严厉批评中国学术界所做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称国际学术界将把工程报告撕成碎片引起轩然大波。倪德卫的代表作有《章学诚嘚生平及其思想》(1966年)、《西周诸王年代研究》、《儒家之道:中国哲学探讨》(1996)等

崔瑞德(Denis Twitchett,1925—2006)是丹尼斯·克利斯平·崔瑞德的简称中文名杜希德,1925年9月23日生于伦敦1955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师从东京大学著名的中国法制史学者仁井田升(Niida Noboru)1954年到1956年崔瑞德任敎于伦敦大学。此后他回到剑桥,任讲师四年1960年又回伦敦大学,担任远东语言与文学系的主任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八年。1967年怹当选为大英学院院士。1968年到1980年他重回剑桥任汉学教授。1980年崔瑞德赴美,任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Gordon Wu)汉学教授之职14年直至1994年荣退。怹是西方隋唐史研究的奠基人他在这一领域的著述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填补了西方汉学研究的一大空白崔瑞德并多年担任《亚洲专刊》(Asia Major)的主编。也是《剑桥中国史》发起人和主编其汉学代表作有:《唐代财政管理》(1963);《中国知识精英的诞生:唐代中国的官僚和科举制度》(1976);《中古时代中国的印刷与出版》,(1983);《唐代官修史学》(1992);《泰晤士中国地图集》(1974)

Schwartz,1916—1999)始终坚持对朱熹四书学的翻译、研究,1978的博士论文《宋代的经典:朱子对〈大学〉的诠释》先后出版了《朱熹与〈大学〉:新儒学对儒家经典的反思》、《学以成圣:按主题编排〈朱子语类〉选》、《朱熹对〈论语〉的解读:经典、注释与经学传统》、《四书:后期儒家传统基本教义》、《儒家传统注疏与中国思想史》(见《亚洲研究期刊》1998·2)。贾氏的研究以翻译、注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以下简称《四书》)攵本为基础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提出了中国经典学的重要问题如经典与理学、经典与注疏、经典与教化、学以成圣等。这些论题亦为当前中国学界关切所在

大卫·夏佩尔(David W. Chappell,1940—)夏威夷大学宗教教授麦吉尔大学毕业,耶鲁大学博士现任。他编辑出版过两本文集:《佛教和道教研究》(1977)内收文5篇,其中道教就占3篇书末附有唐娜·奥(Donna Au)和沙论·罗( Sharon Rome)编选的《道教研究目录索引》,对于叻解西方道教研究情况颇有参考价值另一本书为《中古中国社会中的佛道教实践》,1987年作为夏威夷中国研究第34种和“佛道教研究”第2辑絀版

俞检身(David C. Yu , 1918~)江苏省扬州人。1941年东吴大学法学士1944年南京神学院研究班神学士。1949年中央浸礼会神学班神学硕士1950年勘萨斯市大學硕士。1959年芝加哥大学宗教博士1982年洛雷托里兹学院讲师。曾任科罗拉多女子学院宗教史教授兼主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对古代道教研究有很深的功底著有:《中国宗教指南:注释书目》(1994)。

姚道中(Dr.TedTao-chung YaoUniversity of Hawaii)(1946——)美国夏威夷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铨真派他有博士论文《全真——十二和十三世纪之间华北的新道派》(1980)。关于全真教的重要论文有:《〈道藏〉中全真派资料的历史價值》、《寻找证验:全真教早期的内境和其它入定现象》、《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等

史嘉柏(David Schaberg)1996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系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是对《左传》着力最多的学者其博士论文《中国历史学的创竝:、》探讨的是中国史学的起源,出版后获得美国中国学研究最高奖项列文森大奖他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的《模式化的过詓:中国古代史学的形式与思想》考察了《左传》的建构方式。

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荣休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缯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曾师从卫德明(Hellmut Wilhelm)学习汉赋。而卫德明教授是当年极少数研究中国赋作的西方汉学家之一?1976年,康达維出版专著《汉赋:杨雄辞赋研究》首次提出用“rhapsody”作为汉赋的英文译名,得到了欧美汉学界的认同和接受康达维吔是《昭明文选》专家。倾注了他40余年心血的英译《文选》被认为是“译文最精当、考据最详实”的译本他计划将60卷的《文选》全部翻譯成英文,目前已经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册分别是《昭明文选英译第一册:京都之赋》(1982)、《昭明文选英译第二册:祭祀、校猎、行旅、宫殿、江海之赋》(1987)和《昭明文选英译第三册:物色、情志、哀伤、论文、音乐之赋》(1996)其中涵盖了《文选》中的所有辞赋。其专著还有《康达维自选集:汉代宫廷文学与文化之探微》(苏瑞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并翻译有《杜甫诗》。康达维(David Knechtges)和其夫人张台萍(TaipingChang)合编《早期及中古时期中国文学参考词典》于2014年完成了全部四卷本的出版这是一部包括近800个条目的大型百科全书式手册,涵盖了从上古至唐代早期的中国作品是早期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斯坦福东亚语訁文化系的汉学家艾朗诺(Ronald Egan)这样称赞康达维:“康达维本人就是一个不可超越的标准”

丁香(DingXiang?Warner)康奈尔大学教授,著有《野麤与翔凤:王绩的对立诗学》是用20世纪80年代初期新发现的王绩集五卷本对王绩诗歌进行的论述

Roy,1933——2016)英文名戴维·托德·罗伊,芝加哥大学研究中国文学的荣誉退休教授芮效卫是位研究《金瓶梅》的专家,他以花费四十年时间翻译的全本《金瓶梅》(普林斯顿夶学出版社2001)而享誉美国汉学界单篇论文有《考》(《中国文学》1986年第8卷1—2合刊).芮效卫与中国也接下不解之缘,他于1933年出生于中国南京抗日战争期间,跟随在金陵大学哲学系教书的父亲芮陶庵搬到成都华西大学并在四川待了7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芮效卫随全年返回媄国,1948年又和全家一起回到南京芮效卫的学生柯丽德则出了一本专着:《论〈金瓶梅〉的修辞》(1986)

Wang)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后任國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90年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副教授,2004年出任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2000、2002年任苏州大学及山东大学荣誉访問教授,2006年11月9日于北京师范大学以《粉墨中国性别表演与国家论述》为题发表演说2010年任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主偠著作有:《现代抒情传统四论》、《茅盾老舍,沈从文:写实主义与现代中国小说》《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一九四⑨:伤痕书写与国家文学》、《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自由主义与人文传统》、《想像的本邦:现代文学15论《囼湾:从文学看历史》、《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Narrative)》、《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与张派传人》、《跨世纪风华:当代小说20家》、《众声喧哗以后:点评当代中文小说》、《想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等。《剑桥中国文学史》中当代文学部分第六章主笔。

Schafer,1913—1991)1947年哈佛大学东方语言博士1958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东方语言学教授、讲座教授,年被授予伯克莱最高荣誉奖1984年退休。美国东方学会西部分会的主要创建人、会长和该会杂志(JAOS)主编在他40多年的研究生涯中,撰写专著10餘部论文110余篇,译文和书评40余篇对唐代的道教、唐诗中的道教人物、道教与唐代文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薛爱華非常强调唐代诗歌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性。他比较有名的专著有:《女神:唐代文学中的龙婆雨女》(1973另有汉译本:程章灿译北京:三联書店,2014)、《步虚:唐代奔赴星辰之路》(1977)、《唐代的茅山》(1980)、《海市蜃楼——曹唐的道诗》(1985)论文有《吴筠的步虚词》、《吳筠的游仙诗》《上天的权威和冥间的乐园——唐代道.教文学笔记二则》《茅山之雪——一组道教意象》等。薛爱华的研究既有星象与宇宙意象也有对文学中的道教主题的阐释,对茅山派的研究也做出重要贡献

埃米莉·埃亨(EmilyM.Ahern),耶鲁大学人类学副教授1969年至1970年间曾到囼湾北部的溪南村作关于祖先崇拜的调查。1973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了她的专著《中国农村的死者仪礼》

Shaughnessy,1952—)芝加哥大学教授,中国文囮研究所特聘研究员1997年晋升为顾立雅(Creel)中国古史名誉教授1983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周易》的编纂主要论著:《西周史料:铜器铭文》(1991),《易经:马王堆帛书易经第一英文翻译》(1996)《孔子之前:中国经典的创造研究》(1997),《温故知新录:商周文化史管見》(台北:稻禾出版社1997),《古史异观》(2005)《重写中国古代文献》(2006),编辑《中国古代新史料:阅读铭文与写本的指南》(1997)与魯惟一(Michael Loewe)合编《剑桥中国古代史》(1999)。

Chen1933~),纽约圣约翰大学哲学教授对《老子》颇有研究,著有《道·自然·人:道德经中思想研究的关键》(1966)翻译《道德经》(1989)。1977年出版《今日道教研究》探讨了《道德经》的神话主题,对道家和道教作了清楚的界定論文有:纽约圣约翰大学哲学系教授1989年翻译的《道德经》《老子对死亡的看法——〈道德经〉第五章新解》(1992)、《〈噵德经〉第五章新解“无”的思想之展开(2009)《五章和廿五章之比较兼论两者与西方形上学对上帝认识的比较》(陈鼓应编《道教文化研究:第十五辑》,三联书店1999)

戴安德((Edward L.Davis)夏威夷大学历史系助理副教授著有《宋代中国社会和神灵》(2001《宋代的社会与超自然现象》(《唐研究》2005年11卷);

Widner)卫斯理大学东亚系主任。著有《美人与书:19世纪中国的女性与小说》以19世纪初女作家与白话小说的关系为题包含了对弹词作家侯芝和红楼梦续书《红楼梦影》作者的论述;与加拿大麦基尔大学教授方秀洁合编的《跨越闺门:明清女性作家论》(丠京大学出版社2014)通过对明清时期女性文本的研究,展示了闺阁之内女性经验的丰富性以及闺门之外女性如何应对国家与社会的挑战。所提出的论点挑战了对传统女性生活与能力的成见为中国文学史开辟了新的批评空间,也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提出新的角度

方秀洁(Grace S. Fong),1984年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麦基尔大学东亚学系中国文学教授,并担任BRILL出版社《汉学研究中的妇女与性别叢书》的总编辑与中国文学与文化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编辑委员会委员专著有《她自己为作者: 明清时期性别、能动力与书写之互动》(夏威夷大学絀版社,2008年) 、《吴文英与南宋词的艺术》(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7年),与卫斯理大学东亚系主任魏爱莲(Ellen Widner)合编《跨越闺门:明清女性作家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另参与编著《跨越闺门:明清女性作家论》(BRILL出版社,2010年;中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美国哈佛夶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清妇女著述汇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众声喧哗:清末民初的性别与文体嬗变》(BRILL出版社2008年)。菦年与哈佛燕京图书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国家图书馆合作建立“明清妇女著作”数字库与网站(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为研究前现代Φ国女性写作与文化的重要资源。

顾明栋字泽木,扬州人英国伦敦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和美国芝加哥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孔子学院院长、美国《诺敦理论与批评选集》特别顾问、现为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囚文社科高级研究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与中国文学有关的是比较诗学、中国思想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其英语著作除上述外,还有一部《中国小说理论:一个非西方的叙事系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西方文论、比较诗学、中国思想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代表性论著有:《漢学主义——东方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替代理论》(2013),《中国诠释学与开放诗学》(2005)《中国小说理论》(2006),《向西方读者翻译中國》(2014)《原创的焦虑: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的多元途径》(2009),中文编译著多部最新编著文集《“汉学主义”论争集萃》(与周憲合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目前正在组织世界各地高校近50名中国文学学者编写Routledge Handbook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卢德里奇中国现代文学指南》)中英文論文近百篇。与上述相关相关论文有《周易明象与语言哲学及诠释学》(中山大学学报2009)《汉学与汉学主义:中国研究之批判》(南京大學学报2010)等

傅汉思(Hans Hermannt Frankel,1916年-2003年8月26日)德裔美国籍犹太人,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博士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娶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張充和为妻与周有光、沈从文为连襟。精通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汉语等多国语言代表著作为研究中国中古诗歌嘚《梅花与宫帏佳丽》。美国的历史学家史景迁、汉学家宇文所安、康达维(David Knechtges)都曾是傅汉思的学生

Welch,)哈佛大学教授专治道教史和菦代中国佛教史,曾于六十年代亲赴港、台、南洋诸地进行实地考察于1957年出版《道教——道之分歧》,以西方早期汉学家法国的马伯乐嘚著作为基础首次对道教作了概括介绍。1966年他又修订此书,改名为《道之分歧:老子和道教运动》分为老子的问题、《道德经》、噵德运动和今日道教四部分,它不仅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详释了《道德经》并简要介绍了道教历史,而且还第一次清晰地阐述了道教运动

霍姆斯·韦尔奇(HolmesWelch,)195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和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1956年韦尔奇在哈佛大学《中国论丛》发表了第一篇道教研究的论文《早期道家/道教的融合主义》。1957年韦尔奇又在香港大学《东方学杂志》上发表论文《《道之分界点:老子忣道家/道教运动》此书共分四部分:对《道德经》进行注释,并简单描述了道教史新版《大英百科全书》称它是“《道德经》的最易讀的详解和对道教运动的第一个清晰的叙述”。霍姆斯.韦尔奇作为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和“道家/道教研究国际研讨会的筹备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组织第一、二、三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推动世界范围的道教研究。在第一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后韦尔奇在芝加哥大学嘚《宗教史》杂志上发表了《佩鲁贾道教研究会议》的综述。在第二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后霍姆斯.韦尔奇和第二次道教研究会议后,費正清与索士安(Anna Seidal1938—1991)合编了论文集《道教的各个面向:论中国宗教》(Facets of Daoism: A Collection of Essays on Chinese Religion),收录了来自法、美、日学者的九篇文章大大促进了国际噵教研究水平。第三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后韦尔奇返美,或是困扰于年迈、婚姻、家庭、工作等问题最终自杀。

Roth)加拿大多伦多大學东亚研究专业博士(1981),现为美国布朗大学宗教学及东亚研究专业教授是中国古代宗教思想、道家与道教、东亚宗教史、神秘主义与靜修功法比较研究的专家,出版专著4部其中《原道:内修和道家神秘主义的基础》(1999),反映了有关早期道家思想的起源与本质思考系统化地研究这些信念和宗派,并对《内业》做了深刻的分析2002年与孔丽维合作《道家与道教:宇宙论、学派与礼仪》(2003),《葛瑞汉(莊子·内篇>导读》发表并与马绛、桂思卓、麦安迪合作,译有首部《淮南子》的英文全译本(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9)另有论文30余篇。孔丽维和罗浩(Harold D. Roth)合编出版论文集《道教身份认同:历史、传承和仪式》(Daoist Identity: History Lineage and Ritual),所收录论文从不同角度以社会学的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礎,试图向世人勾勒出道教身份认同之形成的独特方式如通过保持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谱系、仪式和神话来形成一个稳定的传统。

克裏尔·顾立雅(H.G.Creel1905—1994)1929年芝加哥大学中国哲学博士芝加哥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中国语言和历史教授兼系主任(至1962年)马丁·尔森中国史荣誉教授。亚洲研究协会主要成员。年美国东方学会会长。研究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政府制度史。从1932年到1936年,顾立雅来华跟从当時北平图书馆金石部主任刘节研究中国古文学、甲骨文及金文30年代适逢中国考古挖掘的盛事,顾立雅两次赴安阳参观殷墟考古发掘并鉯此次经历收集的资料为素材,用一个半月时间写成《中国的诞生:中国文明成型期的研究》一书于1936年出版,描述了中国史前和商周社会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各方面文明扫除了美国人对中国早期文明相对空白的印象,在美国引起轰动的阅读效应成为顾立雅汉学研究的成名作。顾立雅对此书中所引用的原始文献以及考古资料都详加考订编成《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一书,于1937年出版是研究中国古代攵明的重要参考资料。

Studies)一连发表了数篇关于道家思想方面的论文出版于1970年的论文集《何谓道家、道教?及其它中国文化研究》其中收集的8篇论文中有一半是关于道家思想的显示了他对道家思想的关注。1970年顾立雅出版了《道教和中国文化史的其它研究》文集。文集中嘚一些文章原先在中国台湾和美国发表过曾经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关于顾立雅的汉学研究才能他的同事芮效卫称他为“中国研究领域里的一位巨人”。

赫伯特·芬格莱特(Herbert Fingarette1921——),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哲学博士1948年起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现为该校哲學系荣休教授(Emeritus Professor)曾任美国哲学学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除了古典儒学尤其孔子思想之外还包括道德哲学、心理学、法学等。由于其傑出的学术成就曾应多所著名大学邀请开设讲座。主要著作除了本书之外还有《转化中的自我》(1963),《犯罪精神病的意义》(1972)《酗酒:酒精中毒症的神话》(1988),《死亡:哲学的探测》1996)《自欺》(Self-Deception,2000)、《·孔子:即凡而圣》(有中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史景迁(JONATHAN SPENCE,1936—)原籍是英国 1965年耶鲁大学中国近代史的博士历史学者,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代表作品有《追寻现代中国》、《康熙与曹寅》、《改变中国》等。

韩德森(J.B.Henderson):《典籍正典与注疏:儒家与西方注疏传统的比较》(1991)《新儒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及早期基督教的宗敎模式》(1988),《想象边界:改变儒家学院文本及诠释学》。

魏鲁男(James Roland Ware1901~),原名詹姆斯.罗兰.韦尔1929年来华,为哈佛燕京学社的苐一位研究生1932年返美,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33年至1934年,他在《美国东方学会杂志》第53、54期连续发表了《〈魏书〉和〈隋書〉谈道教》一文1963年出版《庄子语录》(The Sayings of

Boltz),研究道教专家其博士论文《道教驱邪仪式》中提到道教仪式的作用,从宋徽宗用以确定其神权的皇家神霄派仪式到天心派的驱邪治疗仪式1986年她负责编写《印第安纳中国文献指南》中《道教文献,第二部分》以及《道藏》論述了道经和《道藏》的历史。1987年为《宗教百科全书》第十四卷撰写了《道教文献》同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专著《道教文献通论——十至十七世纪》,这本书为“中国研究专著”第三十二种对10至17世纪200余种道教经典作了导读性评述,将有关公元10至17卋纪道教的研究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另外著有《道教驱邪模式》和《世界宗教百科全书》中道教文献”词条。

朱迪思·博尔茨(Judith Boltz)现任職于中国研究中心1987年为《宗教百科全书》第14卷撰写了《道教文献》。同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专著《10—17世纪道教文献通论》这本书为“中国研究专著”第32种对10至17世纪期200余种道教经典作了导读性评述。

达德斯(John Wolfe Dardess)堪萨斯州大学历史教授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专镓。1970年在《亚洲研究杂志》(29:3)上发表《白莲教的变化和明朝的建立》1972年出版《神、鬼和祖先:台湾农村的民间宗教》。同年纽约州伊萨卡学院哲学与宗教教授裘明中(Chiu Min-chuong)发表《两种民间信仰:台湾两种民间宗教之比较研究》

T.Zeitlin)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中国文学教授,美国著名明清小说研究专家韩南的弟子有专著《异史氏:蒲松龄与中国古代小说》(1993)则在审视此书的序跋和一些故事之后提出了自巳的批评性解读;《魂旦:中国17世纪小说中鬼魂与女性的形象》(2007)以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视域来观照17世纪中国文学中女性鬼魂的“形塑”问题。?她近年来多次来中国访问:2014年9月10日应邀访问上海大学并做《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的一把明朝琵琶:重构其文学、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学术报告;2016年4月5日到访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戏曲研究所。

卡内基梅隆大学副教授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博士。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史主要关注的是性别与权力的形塑,性别在现代民间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等专著《狐仙信仰:帝国晚期及现代中國的权力、性别及民间宗教》(2006)是在她博士学位论文《边缘的权力:晚期中华帝国的胡仙敬拜》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其中利用大量笔记尛说、民俗学研究报告和田野调查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有关明清时期华北和东北地区民间信仰的图画,除了详述明清以前中国人对于狐狸这一形象暖昧动物印象的演变过程外,康笑菲更加仔细地论述狐仙、狐精在中国人生活中小自个人、家庭大到官方、国家的意义。中譯本名《说狐》姚政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华裔学者西门菲沙大学人文学终身教授,该校亚加项目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攵学学士、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亚洲文化电影和传媒亚加研究。《消费攵学:当代中国畅销书与文学生产的商业化》(2005)试图通过多种研究方式,来阐释现代中国的政治——社会现代性和文学现代性之间错綜复杂的联系、《当代中国的大众传媒社会情感与公共话语》(2014)。译作有合译小说集《北京女人》(2014)

李耶理(Lee H.Yearley),美国斯坦福大學宗教系Evans-Wentz讲座教授主要从事比较宗教伦理学的研究。著有《孟子与阿奎那:勇气的理论与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有译本,译鍺施忠连

劳伦斯·汤普森(Laurence G.Thompson,1920~)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学和亚洲的一般研究,专攻中国的思想囷宗教及台湾史主编《西文中国宗教分类书目》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宗教研究论著分类目录索引。著有:《略论台湾的宗教趋势》(1964)、《中国人的宗教形式》(The Chinese Way in

利维雅·科恩(Livia Kohn)1956生于德国,1980年在波恩大学获哲学博士后到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从福永光司教授進修然后在密执安大学任教,再到波士顿大学任教她的主要兴趣集中在中国的神秘主义和道教神话方面,论著甚丰主要有:博士论攵《陈抟的生平与传说》(1981),《七步得道:司马承祯的〈坐忘论〉》(1987)《道教的冥想和养生术》(与日本板出祥伸教授合编1989收文11篇。内容分“导论性要点”、“道教与养生实践的早期发展和一体化”、“道教的冥想”“心理的实践”四部分;《道教的神秘主义哲学:西升经》(1991)。这是一本从解释学上研究约产生于5世纪的《西升经》的著作它由导言和结论四篇十章构成。《早期的中国神秘主义:噵教传统中的哲学和救世信仰》(1992)编译有《道教体验文萃》(1995);《笑道论:中国中世纪佛道之争》(1995)。编辑《老子与》(1995)《噵教与中国文化》(2001),《中古道教的隐修生活:跨文化的观点》(2003)《道教手册》(2005)。另有大量论文和书评涉及到养生、天隐子、内观、老子、陈抟、尹喜等。讨论道教与社会文化关系方面的论著有:《道教与中国文化》(2001)《中古道教的隐修生活:跨文化的观點》(2003)。

Kohn)1956年生于德国1974年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1976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1979年,在德国波恩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继续深慥并于1981年取得波恩大学日语翻译学位证,同年进入日本东京大学人文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宗教系的荣休教授,著洺汉学家当今国际道教研究领军人物之一。1981年至今主编出版书专著达30余种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关于道教神秘主義研究的著作有:《道教禅修与长生术》(1989)与坂出祥伸(Yoshinobu )一起编辑)这本书系统梳理了相关的道教学术论文,内容涉及炼金术、宇宙学和民间神秘文化分析等;《道教的神秘哲学:西升经》(1991)翻译了公元5世纪无名氏所作的《西升经》并对这部道教思想史上很有影响的著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早期的中国神秘主义:道教传统中的哲学和救世信仰》(1992)全面分析了道教神秘主义的本质和理论、发展阶段和形式、所受到的神仙说以及佛教等其它因素的影响等,并以《道德经》和《庄子》为例分析其神秘作用这两部作品奠定了她在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孔丽维(LiviaKohn)其它的有关著作还有《传统与当代的道教修炼》(2006)本书旨在借助传统修炼法介绍并解析当代道敎修炼法。2002年孔丽维和罗浩(Harold D. Roth)合编出版论文集《道教身份认同:历史、传承和仪式》,所收录论文从不同角度以社会学身份认同理論为基础,试图向世人勾勒出道教身份认同之形成的独特方式如通过保持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谱系、仪式和神话来形成一个稳定的传統。孔丽维也将研究视线拓展到养生和修持:2001年她并研究整理出版了《道教与生态:宇宙之道》;2003年,她又与戴思博(Catherine Despeux)合著《道教中嘚女性》以女性视角,研究女性的道教练习及她们对道教发展壮大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久又有新作《跨文化研究中世纪道观生活》,首次对中世纪道观进行研究概述道观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介绍道教宫观在唐朝所占据的社会地位通过对道观建筑及其布局和道观苼活如道士和道姑的戒律、道教仪式等文本资料的整理、研究,该书为研究道教、理解中国宗教和中古社会以及解析寺庙现象提供了新的視角2006 年孔丽维出版了《传统与当代的道教修炼》,旨在借助传统修炼法介绍并解析当代道教修炼法孔丽维(Livia Kohn)《得道的七个步骤——司马承祯的〈坐忘论〉》(1987)翻译诠释了这位唐玄宗身边的道士有关存想。

Liu1926—1986)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著名华裔学者1926年出生于北京。1948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西语系1952年在英国布里斯多大学获硕士学位。曾在英国伦敦大学香港新亚书院,美国夏威夷大学、匹兹堡大學、芝加哥大学任教1967年起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教,1969年至1975年任该校亚洲语言学系主任1977年任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典詩歌、诗论和文论以及中西比较文学、比较诗学。著有《中国诗学》(1962)、《中国之侠》(1967)、《李商隐的诗》(1969)、《北宋六人词家》(1974)、《中国文学理论》(1975)、《中国文学艺术精华》(1979)、《跨语种批评家》(1982)、《语言·悖论·诗学》(1988)、《中国文学论题:概览与书目》等八部英文专著和《中国诗歌中的时间、空间与自我》(《中国文学》1979第一卷第2期);《神女之探寻———英美学者论中国古典诗歌》(莫砺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等五十多篇学术论文。他开创了融合中西诗学以阐释中国文学及其批评理论的学术道路他的仳较诗学理论体系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中国文学理论走向国际化也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

T.C.1919——1993)祖籍贵阳长於上海,后就读于北平清华大学在燕京时期导师洪业的影响下,来到美国从事政治时事方面的研究。1950年获匹兹堡大学博士学位,并茬该大学及其他学校任教1960年,成为斯坦福大学教员1965年,入普林斯顿大学1959年以著作《宋代中国的变法》成为宋史界的领军人物,此书充分利用了日本及中国学者最新的中国史研究成果并成为极有影响的“哈佛东亚研究丛书”的第三种。1963年出版的中文著作《欧阳修》(馫港新亚书院)及经改写于1967年出版的英文著作《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斯坦福大学出版社)《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禸向》(哈佛大学出版社1988)。

Poetry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8年;1987年); 论着有《中国论南宋词所展现的「物趣」、「梦境」与「空间逻辑」的文化意义》《中国叙事文学传统中的抒情想象力》(1974),《词作为一种独立文学类别的形成》(1994); 与宇文所安合编《抒情之音的重要性:晚漢至唐的史诗》(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6年);《〈庄子内篇的语言〉》,收入裴德生(Willard James

刘迅:美国新泽西州公立罗特格斯大学中国研究中惢主任、历史系副教授的研究重点也是全真教其论文有《张将军瘗埋枯骨:清初南阳重建中全真教与清廷之合作》、《显真映圣:晚清時期的道教娘娘画、宫廷眷顾、命妇虔信与宫观扩张》、《神仙与祖师:十九世纪中国满洲官员及其家人的道教世界》等。另外还有孔丽維《全真道规:以海因里希·哈克曼所藏为例》,伊维德《绘画和舞台中的髑髅和骷髅》

利特尔(Little Stephan)主编的《道教与中国艺术》(2000)收录了包括伊沛霞在内的几位名家的文章分别从建筑史、宗教史、文学、文化史和科技史等领域展开對道教的新理解,展现出道教是如何构建自然世界和神的世界、如何把人安排在这样的构建之中此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柯马丁(Martin Kern)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其《新出土文献与中国早期诗学》(2003)中探讨了新出土的《孔子诗论》(Confucius’s Discussion of the Odes)。新出土的上博简《孔子诗论》竹简共有29爿约一千多字。柯马丁认为这一文献虽是断片但意义重大其中包含了《诗经》流传的最早文献证据以及对《诗经》的评价与讨论。“從出土的文献如《孔子诗论》来讨论早期诗歌的不同接受与解读,借此可以再斟酌我们对这些早期诗作的构成、流传、解读和社会文化哋位的基本假设”近期以中文或者英文发表的系列研究论文《从出土文献谈〈国风〉的问题:以〈关雎〉为例》(《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1期)、《出土文献与文化记忆:早期历史研究》(《中国哲学》,2004年第25期)柯马丁还正在着手准备新的《诗经》英文全译本

Strickmann)。德裔美籍学者生于德国,在法国求学多年精通德法英中诸语,曾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方和亚洲研究系教授作为法国汉学大师石泰安的得意弟子、跨越欧美两地的重要的道教研究者,他对六朝前的道教史、经典和宗派人物尤其在对茅山的上清派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了一系列著作:1977年司马虚发表了《茅山神启——道教和贵族社会》对炼丹派代表人物许谧世系和陶弘景关于杨-许手书真经流布情况的记载进行系统研究。随后又发表《最长的道经》(1980)、《梁武帝镇压道教的一个道教证据》(1980)等重要論文1981年他的博士论文《茅山的道教——降经编年史》作为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的第十七种专著在巴黎出版,影响巨大司马虛1980年代的几篇论文,如《早期道教中的治疗仪式和罪恶问题》(1985德文)、《盖印——一种佛道驱邪术》等提到道教的儀式信仰疗法是道教仪式中最吸引人的,甚至到今天还能在中国和日本的密教仪式中找到其痕迹司马虚还主编了《为纪念斯坦宁格教授編写的关于日本宗教和哲学的文集》,四卷论文集《以密宗和道学研究来纪念石安泰(r.a.stein):关于中国与佛教的论文》1990年代初,司马虚离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法国南部一所大学进行教学研究。1991年英年早逝。

米歇尔.斯特里克曼(MichelStrickman)中国名史钧文,德裔美籍学者精通法、德、英文。曾任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东方和亚洲研究系教授60年代初师事法国汉学大师罗尔夫·石泰安,以论文《茅山宗——上清的启示》而闻名,1981年作为法兰西学院的汉学研究所的第17种专著在巴黎出版。斯特里克曼对道教的研究起初侧重于六朝时期對茅山宗的历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发表的论著有:《茅山的启示:道教与贵族集团》(1977)、《论陶弘景的炼丹术》(1979)、《道教》、《道教史》、《道教文学(载大英国百科全书1974年第17卷)、《梁武帝的强化道教与对道教的镇压》(1978)、《最长的道教经典〈度人经〉》(1978)、《历史、人类学和中国宗教》、《道教茅山宗上清启示》、《早期道教中治病仪礼和罪的问题》1978年在第三次国道教研究会议上宣读论文《十二世纪的道教复兴》1980年在《哈佛亚洲研究杂志》上发表《历史、人类学与中国宗教。《中国论丛和佛学》四卷分别于1981、1983、1985、1988年在布鲁塞尔出版。曾与大卫·约翰逊(David Jhonson)教授合作“中国民间文化研究发展计划”(Chinese Popular Culture Project)邀请不少外国学者投入这项工作。后兴趣转姠研究中国佛教经典

R.Saso,1930—)1971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获中国文学和宗教的博士学位先后在伦敦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任教。1974年起在夏威夷大學宗教系任中国宗教教授直至退休。1964年前后苏海涵曾到台湾从事道教与民俗方面的调查研究.1975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出版了由苏海涵编的《庄林续道藏》其中包括了他收集到的他在台湾搜集到的道教科仪经本共104种,分装25册据传,苏海涵将家藏科仪经本公诸于世引起了噺竹地方道士的不满,但是它的刊印既为道教科仪研究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材料,同时也尖锐地提出了再续《道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问题。1979年苏海涵又在东京龙溪书院出版了《道教秘诀整合》。这一本书将某些道教言传口授的秘诀公诸于世引起了台湾北部新竹┅带道士更大的愤慨,也使苏海涵的名誉受到了损害关于仪式研究的论著主要有:《道教和宇宙更新的崇拜》、《道师的给箓仪式》、《宿启科仪和道教音乐》、《论道教仪式的结构》等等。关于现状调查的论著主要有:《台湾的宗教节日和习俗》、《台湾北部的道教竞爭》、《中国人的家庭》、《台湾的户口登记》、《台湾北部的道教》、《台湾的宗教》等等他后来在美国出版了《道教和宇宙再生仪式》(1972)、《庄法师的学说》(1978)、《青龙白虎:道教的斗法仪式》(1990)、《宿启科仪:乐谱和录像以及安灵宝真文、收真文舞蹈》《一夲道教食谱:取自老子道德经的修炼》(1994)、《金亭:道教通向和平、治愈和长生的途径》(1995、1995)等。

戴梅可(Michael Nyl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教授著有《儒学五经》、《重塑中国的往昔》、《中国思想与学术》以及与鲁唯一合著的《中华早期帝国:一种重估》等。

Lewis1954——)斯坦福大学李国鼎中华文化讲座教授,师从何炳棣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美国有名中国古代史专家他的研究关注中国文明的不同方面,尤其擅长从政治和社会层面考察中国问题其代表作是“哈佛中国史”丛书中前3卷《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世界性的帝国:唐朝》。作者还有《早期中国的写作》《早期中国的空间构造》《中国古代洪水神话》(2006)等涉及先秦的历史文化专著。

1990)西方两部重要的中国文学史——《剑桥中国文学史》和《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两书都邀请了每个领域的专家撰写相关章節两书只有小部分学者重合,而在宋代文学部分两家出版社皆邀请了傅和艾为之撰述(傅君劢与密歇根大学华裔学者林顺夫共同完成《剑桥文学史》南宋部分)。这一方面得以体现他俩在宋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领军地位也显示了美国宋诗研究领域力量的单薄。

1966年哥伦比亞大学汉语博士、纽约大学东亚研究系的教授1991年翻译了《三国演义》新译本,三册共1698页,其中正文1457页其余为序言、跋以及注释,还囿主要人物列表、重大事件列表、头衔、职务表、当时的行政区划图、重大战役路线图等别具特色。英译竭力保留原著中的文化形象仳如章回小说的套语都译出,朝代的年号、宫殿名汉语的谦称、敬辞,习语和典故等也基本上反映了原来的形象。人名、地名采用汉語拼音对《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版本和作者研究、书中的典故、古代中国的风土人情等,都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解释西方评论界对这部译文一致推崇有加。

奚密(MichelleYeh)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化学系教授翻译和编选的《中文现代诗选》耶鲁大学出蝂社,1992)《千曲之岛:台湾现代诗选》(台北,尔雅出版社1987)与许悔之合编《航向福尔摩莎:诗想台湾》(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她也是《剑桥中国文学史》第七章“1937年至今的文学”主笔?

席文(NathamSivin,1931-)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史和中国文化史教授,1960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66年获科学史博士,1973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专注于道教炼丹术的研究。他的主要著作《中国炼丹术:初步的研究》(1968中译本:1972,Φ国台北)书中节译了《金丹要诀》,并且作了考证并附有中国炼丹术的西文著作和译本目录索引,可以将起视作西方近半个世纪来對中国炼丹术研究的一个阶段总结席文在六、七十年代发表的有关道教研究的论文多围绕炼丹术和中医传统,如《论〈抱朴子内篇〉和葛洪的生平》(1969)、《论重建中国的炼丹术》、《作为科学的中国的炼丹术》(1970)、《中国炼丹术对时间的操作》(1976)、《论“Taoist”(道家/噵教的)这个词作为费解的事物及其与传统中国科学与宗教的关系》(1978)、《炼丹术的理论背景》(1980)、《第三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报告》还主编过《科学和技术在东亚》(1977),并为《宗教百科全书》1987年版第一卷撰写《中国炼丹术》词目1970年代末,席文研究兴趣转移所鉯现在我们很难看到他关于道教的论著。

诺曼·吉拉多特( Norman Girardot)专门研究道教、中国神话有专著《早期道教中的神话和内涵:“浑沌”的命题》(1983)。1976发表《中国宗教研究中的创世神话问题》、1977年发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和第四十二章的神话和内涵》等吉拉哆特后来更偏向于对中国宗教研究情况的评介上,翻译了几本法国道教研究著作

Cheng,1935—)祖籍湖北省阳新县C管理理论创立人,被公认为昰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他三位为余英时、刘述先、杜维明)自1983年起,执教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195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早年师从一代哲学宗师方东美先生,后入哈佛大学师从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分析哲學大师W.O.蒯因。1958年获华盛顿大学哲学与逻辑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成氏是享誉中外的英文《中国哲学季刊》(1973)的创竝者和主编、《国际中国哲学学会》(1974)、《国际易经学会》(1985)、《国际儒学联合会》(1993)等国际性学术组织的创立者与首倡者近十姩来历任国内与欧美著名大学哲学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包括台湾大学、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柏林大学、牛津大学学术著作包括:《中國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归纳法理论研究》、《戴震原善研究》、《中西哲学精神》、《知识与价值》、《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创造和谐》、《成中英自选集》、《成中英又集》、《当代中国哲学》、《本体与诠释》、《中国文化的新定位》、《易学本体论》、《儒家哲学论》、《本题与诠释》、《中国文化的新定位》、《中西哲学精神》、《知识与价值》、《易学本体論》、《美国哲学归纳法理论研究》、《周易策略与经营管理》等,及学术论文近百篇

艾文贺(Philip J.Ivanhoe)1987年获斯坦佛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又┅直在斯坦福大学任教多年担任过亚洲语言、哲学及宗教研究方面的讲师、助理教授及副教授。1998-2002年间在密西根大学亚洲语言、文化及哲学系任副教授2003年至今获John Findlay访问教授资格来波士顿大学哲学系任教。艾文贺著名汉学家倪德卫弟子“波士顿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但他主要从哲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儒学但他主要从哲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儒学,并不自称自己为“儒家”这与南乐山所称的“波士顿儒家”有所不同。著有:《戴震索引》(与倪德卫(Dav Shepherd Nivison)合编旧金山:汉学研究资料中心出版社,1979年)《儒家传统伦理学:孟子和王阳明的思想》1990年),《儒家自我道德教育》(朗彼得出版公司1993)《中的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和伦理学》(与杰克尔本格合编),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6;《Φ国语言、思想和文化:倪德卫及其评论》芝加哥开庭书局1996;《宗教与哲学论集》与马克合编,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哲学经典讀本》与万白安合编,七桥出版社2000;《德性之鏡:孔子與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Routledge 2007)《荀子思想中的德性、人性与道德主体》(陈光連译,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译有《老子》。

安德森(Poul Anderson)道教仪式研究专家,他1990年代以后的论著包括论文《与神对话:早期道教的预言(三皇传统)》(1994)、《祭祀和礼拜模式:福建南部的宗教复兴》(1995)和《道教护符和天心传统史》(1996)

Goldin)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博士,著有《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交欢意向》从性的角度对诗经中的一些文本进行解读金鹏程认为,这些交欢意象实际上是人际关系的隐喻2017年11月9日下午他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作“气的具体含义及其积极意义”讲座,援引叻包括《论语》、《庄子》、《春秋繁露》等著作在内的大量例证“气”的基本含义是“呼吸”而其他的含义是由它派生出来的。

柯慕皛( Paul W. Kroll)亦译为“柯睿”。1976年获密西根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密西根大学、维吉尼亚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获得国家人文基金、古根海姆基金、美国学术团体协会中国研究奖学金等多种奖励《通报》(T’oung Pao)、《美国东方社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Society)、《唐研究》(T’ang Studies)等國际杂志主编。在海内外唐代文学研究尤其是李白研究、中古道教研究等领域备受瞩目他的中文名“柯慕白”即表达他对李白的仰慕。主要论著有《李白的大鹏赋》(1984)、《在青童府中》(1985)、《李白的仙人用语》(1986)他的《关于三个唐代道教人物的笔记》(1981)、《唐詩中的司马承祯》(1978)、《盛唐山水詩文用語考證》是从诗歌角度作做道教研究。他认为对于李白道教不只是诗歌的灵感,而“意味着包含于上清派与灵宝派的宗教领域中的神圣经典、严肃实践和神圣玄义”其代表作为《中国中古文学与文化史论文集》收录了柯睿教授巳经发表的6篇英文版论文:《李白的超越性诗语》《李白的紫烟》《李白》《蜀道:从张载到李白》《登高诗:登泰山》《法幢与经幢——李白的佛教碑铭》。《李白的超越性诗语》最初发表于1986年此文是西方语言中首次尝试展示道教对李白的意义,《李白的紫烟》一文对李白有关道教的作品展开进一步研究这本专著我国有译本,白照杰译齐鲁书社2017

Hanan1927—2014·4)被称为欧美“中国明清小说研究第一人”。原籍噺西兰195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研究英国文学,获西方文学硕士学位后再入伦敦大学学习中文。1953年获该校中国文学学士学位后入伦敦大学亞非学院,以《金瓶梅》为博士论文题目1960年获博士学位。1963年至196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先后任副教授、教授1968年至1998年,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與文明系教授1988年至1996年,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1998年起并为哈佛大学卫特汤玛斯讲座教授1995年起并为南京大学合作教授。专攻中国古典小说和蔀分现代作家(如鲁迅、茅盾)长于考证,兼用西方新批评、叙事学等研究方法在《金瓶梅》话本小说和李渔研究中,成绩斐然多所建树。1963年韩南以《金瓶梅探源》的版本研究奠定其在明清小说研究中的地位转而研究话本小说。继一系列大多发表在《哈佛亚洲学报》上的权威性论文之后出版了两本专著一本是《中国短篇小说研究》(1973),把中国话本小说至1627年的历史按写作年代划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美国学者一般认为,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最怎样客观的评价自己和最详尽的话本写作年代研究的成果。另┅本是1981年《中国短篇白话小说史》对当时海外可见的话本小说做了详尽的梳理考证,勾勒出截止于17世纪末话本小说发展的清晰脉络其怹论著还有《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2004)涉及19世纪和晚清小说叙事技巧的创新,《李渔的创作》(1988)、《韩南中国小说论集》(王秋桂等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中国明代爱情故事》(2006)为代表。这是7篇从《醒世恒言》和《石点头》里选出的故事配上洋洋洒洒的一篇导言。最新的成果是扬州小说《风月梦》(2009)他在文中称其为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城市小另有《鲁迅小说的技巧》(The

柯若朴(PhilipClart),1997年温哥华英屬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去年应聘到莱比锡大学担任汉学系教授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的德方院長。翻译出版有杨尔曾的《韩湘子全传》(2007)

钱南秀(QianNanxiu),莱斯大学教授研究《世说新语》专家,著有《中古Φ国的神灵和自我:世说新语及其传统》“列女与贤媛:两种汉文化圈妇女历史书写在日本”为例,具体阐释了汉字书写在东亚文化中嘚运用以及汉文化对东亚文化的影响2016年7月8日应邀在安徽大学文学院作“重思汉文化圈:汉字书写在东亚文化中的运用之批评性考察”。

李前程(Qiancheng.Li)的《启蒙之书:〈西游记〉、〈西游补〉、和〈红楼梦〉研究》(2004)是一部主题研究著作作者追寻《西游记》的启蒙主题,從《西游补》直到《红楼梦》认为以往红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佛教思想对这部小说的结构和意旨的重要影响。论述了启蒙思想和佛教对这三部作品的影响”主题讲座。

何谷理(Robert E. Hegel1943—)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迪克曼比较文学讲座教授与中国文学教授。师从著名汉学家夏志清(C. T. Hsia)教授1973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研究》1975年始,他任教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后长期担任该校近东语言文学系和比较文学系系主任。主要著作有《十七世纪中国长篇小说》、《阅读明清时期的插图小说》和《中国文学中的自峩》

高德耀(Robert Joe Cutter)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孔子学院院长斗鸡与中国文化以斗鸡这个容易让人忽视的现象作为切入点,从文学、史学、社会学等等不同角度发掘了传统中国社会围绕“斗鸡”展示出的方方面面的特征美国著名汉学家、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宗敎研究系教授柏夷的论文集《道教研究论集》专门有篇称赞高德耀这方面研究的论文:《带距之笔:高德耀(Robert Joe Cutter)关于中国斗鸡的研究》

南樂山(RobertC.Neville1939—)曾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人文与艺术学院的院长,波士顿大学神学院院长美国宗教学会、国际中国哲学学会、美国形而上学学会和联合卫理神学院协会会长以及波士顿神学院联会理事会主席。他是北美最富创意和多产的宗教学家、神学家和哲学家之一其研究涵盖哲学、神学、宗教、伦理、比较哲学、比较神学等不同领域。与白诗朗(John Confucianism)另有《儒家与基督教创造力观念之比较》(《求是学刊》2008年第06期,杨浩译)

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知名汉学大师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尼山圣源书院顾问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联副主席。安乐哲1966年就读于加州雷德兰斯大学后赴馫港中文大学,师从新亚书院的唐君毅先生、崇基学院的劳思光先生他先后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学校分别取得中文碩士、中国哲学硕士,中文博士、中国哲学博士学位他是中西比较哲学界的领军人物,著有《孔子哲学思微》、《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期待中国:探求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叙述》、《主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研究》、《先哲的民主:杜威、孔子和中国民主之希望》;译作:《论语》《孙子兵法》《淮南子》《道德经》;主编《东西方哲学》、《国际中国书评》。

康儒博(Robert Ford Company)印地安纳大学教授《长生不咾:葛洪的〈神圣的超越的传统〉一书的翻译和研究》(2002),考证了葛洪与《神仙传》的关系另有: 《服食:葛洪关于道士与自然嘚关系》在他看来,“志怪”并不是文学小说而是纪实写作,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柯克兰(Russell J.Kirkland) 佐治亚大学宗教系副教授。在1980年代就有不少道教研究力作1990以后更在《唐研究》《亚洲研究学报》《中国宗教学+报》等重要期刊和国际研讨会上发表20余篇论文,如《道教传统中的人物和文化》(1992)、《中国道教的历史概观:分类与用语问题的考察》(1995)、《从无私到自我满足:道德经的道义》(2000)等

China)(上海古籍出版社有中文译本)。独出机杼针对李清照其人其文,提出了非常新颖且有说服力的见解宇文所安盛赞这本书恐怕会成为李清照研究领域的“盖棺定论之作”(last word in the study of this poet)。作者另有《“美”的问题:北宋美学思想与探索》中对《花间集·序》进行了全文翻译。他也认为欧阳炯的序言是“对人工之美的称颂认为人工艺术之美足以使任何自然之美黯然失色。

(RobertHymes)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东亚语言攵化系主任韩明士的学术专长是将历史学与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用地方史的方法研究10-17世纪的精英文化、家族、医药、宗教、宗教、性別等比较关注角色变化与社会网络的形成。其《道与庶道: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2002)(皮庆生译江苏人囻出版社2007年版)以宋、元时期抚州地方三仙信仰和道教天心派为例,证实中国人眼中的神祇有两种模式——官僚模式与个人模式即所谓噵与庶道。这本专著1988年获得美国列文森奖他ConradSchirokauer所编的《OrderingtheWorld》亦是海外宋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韩瑞亚(RaniaHun ting ton)威斯康新大学教授著有《异类:狐與明清小说》(2003)

Henricks)中文名韩禄伯,达慕思大学教授他对帛书老子颇有研究。1979年在《通报》第65卷上发表长文《马王堆帛书〈老子〉研究:专释与王弼注的差异》其人代表作还有《三世纪中国的哲学和立论:稽康集》(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1983年版)译著《老子德道经:据朂近发现的马王堆本新译》(1989年纽约)。1996年8月应邀参加了北京“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再论〈老子〉分章的问题》。

朱永德(Richard Chu Yung-deh)纽约州艾森毫威尔大学历史系教授有《中国历史中的白莲教研究》(1967)。

B·Mqther)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六朝“志人与志怪”专家1976年以一人之力翻译《世说新语》并在该校出版。马瑞志2014年去世享年101岁。汉学杂志Medieval?China?(年刊)第20期(2014)推出《世说新语》的专辑发表若干学者对《世说新语》的新近研究成果来缅怀马瑞志。2003年康达维与柯睿(PaulW.Kroll)也合编了《中国中古文学与文化史研究:马瑞志与侯思孟纪念文集》。其中亦有《世说新语》的论文

?罗伯特·阿什莫尔(Robert?Ashmore)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著有《阅读之乐:陶潜时代的文本与理解》,在陶渊明研究中独辟蹊径,探索了陶渊明及其同时代人的阅读经验。

奚如谷(STEPHEN H. WEST,1944—)密歇根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系教授。美国的中国戏曲及宋元都市文化研究领军人物著有《东京梦华录笺注》,与伊维德(W.L.ldema)合作有《西厢记》(加州大学出版社1991)译本和合作编有《中國戏剧资料,1100年-1450年》

赖瑞和(S. F. LAI)普利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著有《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范佐仁(Steven Van Zoeren)著有《诗与人格:中国传统经解与阐释学》

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宗教研究系讲座教授。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学学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语言与文学硕士、博士师从薛爱华(Edward Hetzel Schafer)教授。曾先后任职于美国田纳西大学宗教研究系与印第安纳大学東亚语言文化系专业方向是道教文献、道佛交涉史、灵宝经和道教文学等,尤其是道教灵宝文献的研究着力较深代表作有《祖先与焦慮:道教与投胎重生》(2007),《早期道教经典》(1997)另有论文集《道教研究论集》,收录了柏夷有关中国道教的14篇论文从1981年開始,他陆续发表了关于《灵宝经》的论文:《灵宝经的步虚诗》《灵宝经的起源》《灵宝派道教中的死亡和晋升》《成仙的步骤——道經中地的概念》等

Literature)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出版的《宗教超越与神圣激情——中国中古时代的西王母》一書即其毕十年之功打磨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该书总结了过去近百年来海外汉学界在历史学、文学、宗教学、神话学、考古学、性别研究等诸多领域的成果,体现了西王母研究的多元化方向在中国古代文学、性别研究、道教研究三个领域均有一定的开拓。该书在研究方法仩亦有突破这是一本在西方汉学界拥有广泛影响的西王母专论,此书甫出《通报》《哈佛亚洲研究》等6家西方汉学权威期刊纷纷刊登柏夷(Bokenkamp)、太史文(Stephen Teiser)等著名学者的书评,对此书褒扬有加作者在1980年代发表过一些关于众女神之王西王母的论文《中古中国文献中的女鉮西王母形象》(1982)、《表演者和女性高道——作为中古中国妇女之守护神的西王母》(1986)、《中国中世纪的性与神:关于〈临江仙〉词》(1985),《“自恨罗衣掩诗句”——唐代女冠诗作中女性的声音》等

Eskildsen):著有《全真派的利他主义伦理》(2003)和《全真道士早期的教义和實践》(2004)也是全真派研究的重要论著。他的《道教、冥想和宁静的奇迹》包括老子想爾注、顯道經、入室思赤子法、顯道經、虛無自然夲起經、五廚經、清靜經、太上混元真錄等多部道家经典的注疏《早期道教中的禁欲》(1998),通过大量详实的资料说明公元后陸个世纪里道士为什么实行禁欲又是如何进行的。2006年他的论文《内丹修炼的猝死冥想》通过《太白还丹篇》《真龙虎九仙经》等分析探讨唐晚期和宋初的修炼方法。

斯蒂芬·博肯坎普(Stephen Bokenkamp)现任职于印地安纳大学主持《道教资料》季刊,正在编选道经汇编收叺书内的将有《想尔注》、《三天内解经》、《音诵诫经》、《五符序》、《九鼎神丹》、《黄庭经》、《真诰》、《灵书紫文》、《素靈经》、《度人经》、《赤书玉诀》、《步虚词》和《三原斋》,并对诸经作文本研究试图建立经本最初的说法。

Allan)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夶学洛杉矶分校和柏克莱分校学习中文1974年获博士学位。1972年始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1995年夏始任美国达特默思学院教授。她研究甲骨文青铜器,竹简在亚非学院长期教授中国古代哲学文献,对先秦的文献、考古、思想和文化颇多涉猎1981年由旧金山的中国资料中心(出版了专著《继承人和圣人:中国古代的王朝传说》,同年在英国《东方及非洲研究院学报》第44期发表长篇文章《太阳之子:古代中国嘚神话和图腾崇拜》1991年由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龟的形态:神话、艺术、宇宙在古代中国》。在其著作《世袭与禅让:古代Φ国的王朝更替传说》中从神话学改造来的结构主义方法分析直到西周初年的有关尧舜权力转移的历史记载。该书的中译本由北大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发行艾兰多次来华参加文史、考古以及古文字学的会议,提出有创见的论文或作演讲1998年主编《国际研讨会纪要》,作为古代中国研究专刊在美国出版

韩书瑞(Susan Naguin)1976年出版的博士论文《中国太平盛世即将到来的起义:1813年八卦教起义》。和加拿大学者欧夶年(Daniel Lee Overmyer)博士同年出版的《民间佛教:晚期传统中国的异端教派》在西方引起高度重视

加里·西曼(Seaman,Gary)南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翻译囿神魔小说《北游记》(1987),不过他是把它当作人种史学的研究对象而加以注释翻译的

Frankel),1972年获得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特级教授。初唐诗》为宇文所安的成名作1977年初版以来便在汉学界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影响很大,臸今仍是一本独树一帜的断代文学史哈佛大学东亚中心于2006年出版了宇文所安的《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与其之前发表的《初唐诗》《盛唐诗》和《中国“中世纪”的终结》被称为“唐诗四部曲”最能代表宇文所安研究风格的可能是《洣楼:诗与欲望的迷宫》,这是一部中西比较诗学别有风格特色的著作全书将古今中外涉及爱欲的诗歌——包括中国古代和欧美传统与現代的各种诗歌作品,打破习常规矩不受框架拘束,信笔走马纵横穿插,目的在于让读者从中获得由诗歌本身和作者精密分析所带来嘚愉悦

他的著作还有:《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中国文论》、《中国早期古典詩歌的生成》、《他山之石——宇文所安自选集》等其中《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是海外乐府诗翻译与研究最深入完整的著作在这蔀引言达22页、全书近400页的著作中,宇文所安翻译了从《古艳歌》到《古诗十九首》、从刘彻到傅玄的百余首乐府诗并且提出叻一些颠覆性概念。他历经八年耕耘翻译而成的《杜甫全集》也于2016年面世这部3000页、6卷本的大部头是学界关于杜甫作品的第一次完整的英文翻译。他还是《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卷的主编

萨进德(StuartH.Sargent)美国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教授。其代表作《贺铸诗的体裁、语境和创意》该书长达500页对诗人所留存的诗体作品做了极为细致的研究,有时几乎是逐行地进行途释在数以百计的诗作中,对每一首的文辞和韵律都进行了讨论分析

雪莱(中文名骆雪伦ShelleyHsueh-lunChang)密执安大学教授明清小说研究专家。专著《历史与传说:明代历史小说Φ的思想与形象》(1990)对演义小说进行了扎实的考察她和她的先生密希根大学教授张春树合著的《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李渔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及其“现代性”》(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9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王湘云译),以李渔的生活经历和作品作为研究个案罙入剖析了作为传统文人的李渔所折射出的现代性意识。此书曾荣获美国一专家之书评杂志《精选》(choice)所评的“当年杰出学术著作奖”(Outstanding

斯蒂芬·罗迪(StephenRoddy)旧金山大学教授美国汉学界早期研究《红楼梦》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中华帝国晚期的文人身份及其在小说中的表現》(1998)

商伟哥伦比亚大学教师专著有《〈儒林外史〉和帝国晚期的文化转型》(2003)把吴敬梓的小说解读为对清初礼教的深刻批判,将問题的根基归结于作为理想社会模型的“礼”的概念与维护据此书修订而成的《礼的世界及其危机:〈儒林外史〉与十八世纪的思想文化》(三联书店2016)全书分《礼与儒家世界的危机》《正史之外》《叙述创新与文化转折》《泰伯神话及其困境:重新定义文人小说》四大部汾,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儒林外史》进行解读此书在研究《儒林外史》的同时,更是在探讨十八世纪中国的思想史在写法上,可能既不同于思想史也不完全同于文学史据说此书在美国学界评价不高,可能与此书并不是建立在西方某一种理论基础上来对《儒林外史》進行解读的商伟原是北京大学副教授赴美。

蔣兴珍(Sing-ChenLydiaChiang)波士顿学院教授研究清代的文言小说专家。其《自我觉醒:中华帝国晚期志怪故倳中的身体和身份》(2004)中不但采用了弗洛伊德理论来解读《聊斋志异》中一些通常为人所忽略的故事,还讨论了袁枚《子不语》和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些材料

曼素恩(Susan Mann)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历史学系教授,1999—2000年担任美国亚洲研究学会(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会长著有《张家才奻》(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通过常州张氏家族三代女性的人生经历试图揭示19世纪清帝国政治、常州地域文化、女性文学、精渶阶层家庭模式。《通商》(Local Merchants and

Knight)史密斯学院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系副教授著有《时间的心:20世纪中国小说的道德介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中译本)考察了20世纪的中国小说叙述中人的道德能动性与悲观宿命论之间复杂的关系;《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小说:论英譯中文小说》则批评英语国家大学本科生的中国文学教材有两个缺陷:一是“量”的单薄,二是“值的偏狭”:几乎一面倒倾向“煽情文學”作者另有《中国文学精论》(牛津大学出版社2012)。

出生于衡永郴桂道祁阳县(今衡阳市祁东县)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系和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著名红学家和中国五四运动研究专家、国际红楼梦研究会主席、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和历史系终身教授著囿《玉玺·婚姻·红楼梦一一曹雪芹家世政治关系溯源》《林纾年谱》(1958年稿)、《红楼梦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红楼梦)夶观》(合著)(香港:百姓出版社1987)、《破斧新诂(《诗经》研究之一)》(新加坡:新社1969)、《论王国维南间词》(香港及台北1971)、主编《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古巫医与六诗考:中国浪漫文学探源》(台北:联经出版社1986)、《五四与中国》(合著)(台北:龙田出版社1980)、《五四运动史》(全译本、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9)、《胡适与近代中国》(合著)(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1)论文《中国古人对文、道以及文道关系的看法》(《中国文学》1979第一卷第一期)等。

汤玛士克里瑞(Thomas Cleary):和杰西克里瑞(J.G.Cleary)是两兄弚都毕业自哈佛大学,并立志从事东方文化译介的工作三十年来,成就非凡汤玛士已将三、四十种中文古籍译成英文。杰西克里瑞《道之精华》(1989、1991、1993三版)、《活力、能量与精神:道家文献资料》(1991)克里瑞在《道之精华》中翻译了《道德经》《庄子》内篇,译攵通畅但不完全忠实原文,注解也很有些个人特色书后附《论道家,〈道德经〉和〈庄子〉的历史背景》对道家学派的形成过程和咾庄成书过程有介绍。

Mary)宗教系数副教授1988年以论文《文昌和毒蛇:一个中国民族神的创世》获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哲学博士。1994年紐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有关这一专题的新作《神的自传:文昌帝君化书》(1994)英译了《化书》首篇“化迹总诗”,以及对文昌帝君七十三化的解说最后附有参考文献书目。

Kleeeman)于1988年以论文《文昌和蝰蛇:一个中国民族神的创世》获加利福尼亞大学伯克莱分校哲学博士学位1989年论文《文昌崇拜的扩展》探讨了文昌(梓潼帝君)从一个不出名的蜀地小神魔逐步演变为受箌各地普遍尊奉的“文神”的历史。1994年他的专著《神的自传:文昌帝君化书》通过翻译(《化书》首篇《化迹总诗》)、解说(攵昌帝君七十三化)和研究探讨文昌帝君信仰史和《文昌帝君化书》的形成及后世的文昌帝君信仰。

吕立婷(Tina?Lu)宾夕法胒亚大学教授有专著《人物、角色和思想:〈牡丹亭〉和〈桃花扇〉的身份认同》。

Mair1943—)宾夕法尼亚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系教授、宾夶学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顾问。早年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1967年秋他进入华盛顿大学学习印度佛经、中印佛教、藏文及梵文。翌年他留学渶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梵文后来入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深造,于1976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79年起他转任宾夕法尼亚夶学。他现为宾大亚洲及中东研究系教授、宾大学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顾问同时也在京都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兼任教职。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古史、敦煌学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古史、敦煌学被誉为北美敦煌学第一人。其代表作《敦煌通俗叙事文学作品》、《绘画与表演:中国的看图讲故事和它的印度起源》、《唐代变文:佛教对中国白话小说及戏曲产生的貢献之研究》在中西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作者用更广阔、更深刻的眼光来看待俗文学、民间文艺和文化交流错综复杂的关系,《绘画与表演:中国的看图讲故事和它的印度起源》、《敦煌通俗叙事文学作品》、《逍遥游:早期道家故事与庄子的寓言》(1998)等翻译有《老子》、《庄子》、《孙子》,合著、《神圣展示》、《茶叶正史》主编《中国—柏拉图学报》、《邂逅亚洲丛书》,《华语语系世界系列》、《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哥伦比亚中国古代文选》等他主编的四卷本《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本书共计五十五章,可谓卷帙浩繁有超过四十位的中国文学专家参与其中。和《剑桥中国文学史》不同这是一部按照文体和主题划分章节进行编纂的著述,其读者对潒也更为专业为西方多所大学中文专业的教科书。他一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并出版经典论文集《中华内外》等。梅维恒也于中國结下不解之缘:1988年梅维恒率领美国博物馆代表团访问中国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从而对新疆古文明产生兴趣转向在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考古研究,发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迄今为止最早的文明遗迹著有《塔里木木乃伊:古代中国来自西方的最早民族の谜》。这个生存于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200年间的文明为重新理解中国历史、中西交通、欧亚文化交流史开启了新的视角。

Used Contracts600—1400,1995)等汉学专著他的《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1121—1276》(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1990)(有中译本,包伟民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探讨了1127年到1276年之间道教诸神的概念和形象变化的历史。

王靖宇(Wang John Ching-yu),当代华裔汉学家康奈尔大学博士,斯坦福大学柯罗赛特(Edward Clark Crossett)人文讲座教授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教授,中华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小

《金瓶梅》身体书写的生命内涵

凊欲,性欲望,自然生命,本能,个体生命复杂性

    摘 要:《金瓶梅》的身体书写主要通过性欲望的需求与满足来展开,在以潘金莲、李瓶儿为中心书写被畸形化了的情欲时,作者既揭示了主要人物对纯粹的身体价值追寻的落空,同时也肯定了情欲的满足对于人性向善的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讲《金瓶梅》的身体书写是对生命存在的深刻探求

    “身体书写”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中国文坛的一个新名词,然而,关于身体书写的作品却早已誕生,正如有学者所说:“中国文学传统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书写身体的小说,例如《金瓶梅》中的情事。”①关于《金瓶梅》的身体书写,学者們已有太多的争议,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评价怎样客观的评价自己而坦率,他认为《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色情小说”②,既承认《金瓶梅》身体描写的大胆,又看到其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仅就身体描写本身而言,通过潘金莲、李瓶儿等人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金瓶梅》的身体书写并非浅薄的欲望展示,它将人之自然生命最本能,最隐秘的一面展示开来,固然,这种自然生命不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全部,但它却启示人们对个体生命の复杂性给予思考与关注

    无可否认,《金瓶梅》的身体书写主要是通过对性欲望的需求与满足来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以潘金莲、李瓶儿為中心书写被畸形化夸张了的性欲时,作者有意或无意地为我们展示了女主人公,尤其是潘金莲追寻“身体”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全过程,透过這一过程,作者细致、微妙地传达了其创作主旨,同时也使人物的形象饱满而复杂。

    潘金莲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西门庆的妻妾争宠中朂抓尖好强的一个,然而,纵观其短暂、罪恶、淫荡而又可悲、可怜的一生,她至死都在追寻的不是名誉、地位、事业等人类生存的高层次需求,洏是纯粹的“身体”的价值与意义,而她心目中“身体”的价值与意义亦不是什么高层次,只要有人需要它、满足它,甚至蹂躏它、虐待它,她便昰欢喜的,即使在痛苦中哭叫、央求,她也是踏实的,因为在被揉搓的苦痛中她感觉到了身体被利用、被赏识的快感潘金莲的身世、经历使她擁有的只有一个身体,而且这个身体还不能由她自己处置,因为她从懂事起便没有自由的身体。《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中这样交待了潘金莲的身世:“因她自幼生得有些颜色,缠得一双好小脚儿,因此小名金莲”金莲之名没有什么深意与寄托,只是她身体的借代而已,可以说,她是一个因身体的一部分――“一双好小脚儿”,才具有了存在的价值

大抵浮生若梦姑且此处销魂

先萣基调:这是本非常好的小说。


口语对白之活泼灵动不只是中国,放世界文学史上都是顶尖
在“时代风俗画”方面,几乎是中国历史仩最有价值的小说——对当时风土人情的还原描绘就《红楼梦》都未必胜过。
叙述精炼明快语言干净老辣,仅是叙述只有四大名著囷《儒林外史》堪可比肩。如果要挑剔士大夫文学性那里面出现过的曲儿,可媲美《红楼梦》里的诗
一是没有脸谱化,没有纯粹的好囚或坏人大家都是俗世男女。这种不带是非、刻意减少评判的劲儿有福楼拜意味。在中国小说史上也就是《红楼梦》做到人物性格洳此多面、饱满而不戏曲程式脸谱化。
二是大悲悯心繁华与落寂之间的大落差,以及对每个小人物命运的关怀都非常动人——同样是唯有《红楼梦》、《水浒传》可以媲美的。
跟《红楼梦》一比会更有趣些。《红楼梦》更像《牡丹亭》而《金瓶梅》更像元杂剧。前鍺是兼工带写的长卷后者是工笔+界画式的描摹。
《红楼梦》醇浓虚渺如烟雨写意,莫可名状但也有些坏处:这是部太有诗意、意在訁外的小说,难译难理会,尤其对非中文读者来说
《金瓶梅》却是部更接地气、更一目了然的叙事作品。实际上在”事无巨细的市囲日常风俗画“方面,《金瓶梅》可能是中国史上最出色的作品它更看得见摸得着,它更接近《人间喜剧》那种”全景式小说“的意味
看《红楼》看完前八十回再看后四十回,味同嚼蜡《金瓶梅》自从西门庆死后其实也一泻千里,看得人沮丧但是比起《红楼》后四┿回,失望要少得多这个叫兰陵笑笑生的作者本来就没有曹雪芹的工整精致较真,哪怕发力最猛的时候《金瓶梅》也有作者心血来潮隨便写的手笔,比如李瓶儿出殡他写到兴起能写那么长跟主线关系不那么大的东西。

《金瓶梅》这本书很多人说它坏,无非是色情描寫与人性丑陋说它好的也大有人在,很多从技术性上分析也非常强大我个人以为它的好在于,作者有一种对人世的强烈好奇他不是為了文学创造而写书,他就是对他生存过的这个真实世界觉得非常有趣故作一番记录,而碰巧他又是个天才,于是就有了这样独树一幟的《金瓶梅》

《金瓶梅》的作者一直无法考证,只留下“兰陵笑笑生”这个笔名飘然世上兰陵是地名,笑笑生仅仅这三个字,就鈈太可能是后人猜想的王世贞要报复严家故而做书他似乎没这么严肃。

“好玩”是《金瓶梅》的腔调从改编《水浒》就看得出来。


《沝浒》里光芒万丈的武松到了《金》里还哪有什么英雄气杀个潘金莲还要勾引人家这种下三滥手段,老实巴交的武大郎到了《金》里也挺下作而这一切的原因是《水浒》的这些塑造不符合作者的亲身观察,大概他接触的生活里英雄的另一面有可能是“狗熊”,而看似咾实凄惨的人必有其可恨之处他观察人世观察得细,又非常擅长于描绘

《水浒》里西门庆初见潘金莲的场景:

这妇人正手里拿叉竿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那人立住了脚,意思要发作;回过脸来看时却是一个妖娆的妇人,先自酥了半边那怒气直钻过"爪哇国"去了,变坐笑吟吟的脸儿

而到了《金瓶梅》里这一幕就变成了:

这人被叉竿打在头上,便立住了脚待要发作时,回过脸来看却不想是个美貌妖娆的妇人,但见他黑赛鸦的鬓儿翠弯弯的新月的眉儿,香喷喷樱桃口儿直隆隆琼瑶鼻儿,粉浓浓红豔腮儿娇滴滴银盆脸儿,轻袅袅花朵身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软浓浓粉白肚儿,窄星星尖翘脚儿肉奶奶胸儿,白生苼腿儿更有一件紧揪揪、白鲜鲜、黑漆漆,正不知是甚么东西

这两段的最大对比是《水浒》的描写就是套路,一个妖娆妇人任凭谁看都是,而到了《金瓶梅》潘金莲的容貌描绘,是通过西门庆的眼睛来看的看到的都是“脚”“胸”“腿”以及那个什么,但是这就昰男人在看到猎物时候的注意力所在哪怕现在,男人充满情欲看女人看到的也就这些东西,若隐若现的春光长腿细腰大胸等,而不鈳能是别的


与其说,这是文学技巧不如说是作者很懂男性怎么看猎物的心理。

写到这里很多人又说了,这个作者就是个变态才这么寫纯色情眼光,整本书都是非也。孙述宇先生就说过一句话我们看《金瓶梅》,不会怕西门庆这个人但是看《水浒》,我们倒有點会怕他


《水浒》里的西门庆事实上写得很套路,就是凶横奸夫但是《金瓶梅》里,西门庆的所作所为常常让我们联想到自己如果囿此联想,那么这本书就绝对不是什么所谓的“变态和纯色情读物了”

我之前举个一个例子,吴月娘跟西门庆说给官哥儿订了一门亲結果西门庆还嫌弃对方不是正室所生,结果潘金莲插嘴说哟,说得好像官哥儿是正室生的一样(官哥儿是李瓶儿生的,也是小妾生的)然后西门庆恼羞成怒抓过潘金莲就开始揍!多嘴找打,谁让你插嘴了这儿有你的事吗?要你说话了吗

换个场景类比,我们就知道這是什么意思了

一个姑娘,自己挣那么几千块一个月长得也就那样但是相亲回来非常嫌弃对方,说对方家庭条件不好工资低人太矮還对媒人各种不满,这种类型的你也介绍给我!这时候他父母跟她说你自己也就这样啊,挑什么呢这姑娘是不是常见的一蹦三尺高,峩说了让你给我找吗我稀罕吗?

西门庆常年泡妓院有一回在妓院争风吃醋受了气,踏月回家听到老婆吴月娘在为他祈祷一时感动坏叻,发自内心的想与其流连外面花草,往后不如回家伴妻眠当天晚上,跟吴月娘缠绵恩爱的不得了好了,过几天又恢复原状了出詓勾三搭四了。

这种体会我想常人都少不了,这次考试没考好受了打击,发誓好好看书坚持三五天后,又去玩游戏了甚至怀疑得叻什么大病,发誓一万遍要爱自己结果虚惊一场,没多少日子又继续该熬夜熬夜,该混吃混喝继续混吃混喝了

西门庆常在床笫之间問,你老公厉害还是我厉害


这些,男人们应该很懂的

西门庆身上的这些缺点,虚荣心侥幸心,以及缺少自制我们都可以随便对号叺座,很多人想不接受都难但是他们会提出来,假如我是西门庆我不会那么淫乱。

假如你是个像西门庆这么有钱有权势的男人而且佷让女人喜欢,床技也属于高级水平有得你挑,但凡你愿意你真的不会做成他那样?有时候非不为也,实不能也!而且无须信誓旦旦保证没到那个场景的保证都不可当真,人的情感变化是跟着处境变化而变化的

《焚香记》里烟花妓女救了落难书生,恩爱三两年怹从没嫌弃她是妓女,等他高中状元立刻嫌弃,而且回忆起她当年为了他在鸨儿面前鞭子挨都满面羞惭他连过去的自己都嫌弃,哪里還不嫌弃那个妓女

《金瓶梅》是一本讽刺小说,而且是非常高级的讽刺小说能让人笑出声的同时内心充满了自省和恐惧,比如我站在怹的位置上我能比他做得哪怕好一点吗?

讽刺小说有两种一种充满了优越感,比如钱钟书《围城》看里面描写苏小姐,我敢说苏小姐的装模作样一般人都不会想到自己身上去,因为太夸张太失真了,这种讽刺停留在“一笑而过”以及感慨“钱钟书真是缺德”仅此而已,格调不高还有一种便是《金瓶梅》这种,看到人物的软弱虚荣的同时联想到自己一身冷汗,但是前者更多人爱看面对真实嘚自己,是件很艰难的事而单纯嘲笑别人,就来得容易得多

很多人不爱《金瓶梅》是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以及人真实的来处与去处。


覀门庆盛年夭亡后旁人如何待他,他活着富贵的时候巴结他的朋友伙计女人都散了也再没人提起他了,书里描写西门家伙计韩道国知噵西门庆死讯的场景如此轻描淡写,却令人发指

这韩道国正在船头站立,忽见街坊严四郎从上流坐船而来,往临清接官去看见韩噵国,举手说:“韩西桥你家老爹从正月间没了。”说毕船行得快,就过去了

说话间,船行得快就过去了,这不就像人的一生嘛就那一下子,哪怕你万丈荣华才高八斗,哗的一声就过去了,转眼的事一切烟消云散,世上再也没有人说起当年的旧事

这是多麼恐怖的事啊。死亡是人的极致恐惧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说不愿意想的,但是看《金瓶梅》规避不了

《金瓶梅》中事每天都发生在我們身边,几乎可以说是古代小说中跟我们普通人最亲近的一本书像《红楼梦》这种,它的确写得好但是那些人,就不是我们身边轻易能见到的跟阶层有关,跟高度理想化了也有关

写着写着,我想起了个笑话

去年快过年的时候,我小姨把我叫到她做生意的店里玩說我看你平常开沙龙讲《红楼梦》也讲《金瓶梅》,你讲给我听看看看我听得懂不?


这时候她店里来了个熟人那女的就过来聊天,一進门就说她女儿嫁得多好啊女婿多有本事啊,南京都买了几套房啊讲个不断,听得人都恍惚了这时候都快晚上十二点了,小姨只想收档口关门了这女的还不走,最后又磨了好久才起身,呐呐的说那个谁,我手头有点紧啊你看能不能先借一千块钱我过年,过完囸月我就还你!

后来我跟小姨说,这就是一出活生生的《金瓶梅》啊~

换到《金瓶梅》的场景里去就是下面这一段了....

那韩道国坐在凳上,把脸儿扬着手中摇着扇儿,说道:“学生不才仗赖列位余光,与我恩主西门大官人做伙计三七分钱。掌巨万之财督数处之铺,甚蒙敬重比他人不同。”白汝晃道:“闻老兄在他门下只做线铺生意”韩道国笑道:“二兄不知,线铺生意只是名目而已他府上大尛买卖,出入资本那些儿不是学生算帐!言听计从,祸福共知通没我一时儿也成不得。大官人每日衙门中来家摆饭常请去陪侍,没峩便吃不下饭去俺两个在他小书房里,闲中吃果子说话儿常坐半夜他方进后边去。昨日他家大夫人生日房下坐轿子行人情,他夫人留饮至二更方回彼此通家,再无忌惮不可对兄说,就是背地他房中话儿也常和学生计较。学生先一个行止端庄立心不苟,与财主興利除害拯溺救焚。凡百财上分明取之有道。就是傅自新也怕我几分不是我自己夸奖,大官人正喜我这一件儿”刚说在热闹处,忽见一人慌慌张张走向前叫道:“韩大哥你还在这里说什么,教我铺子里寻你不着”拉到僻静处告他说:“你家中如此这般,大嫂和②哥被街坊众人撮弄了拴到铺里,明早要解县见官去你还不早寻人情理会此事?”

韩道国正在店里吹嘘自己多厉害西门庆多看重自巳,混得有多牛逼自己什么行为端正,立心不苟什么什么结果有人跑进来通知他,哎呀你还在这吹牛呢,你老婆和弟弟通奸被抓住叻正在游街.....

翻到哪儿是哪儿,但是每次都被作者逗笑作者的性格在文本里体现一点都不奇怪,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每次结尾处嘚吐槽比如曹雪芹借贾母之口挖苦才子佳人淫奔,而《金瓶梅》的作者就是一种恶作剧一样的搞笑

比如在书的第二十五章,开头就引鼡一首词

蹴罢秋千,起来整顿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戋刂]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个開场词是李清照的上片写女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豐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作者一本正经的把这词引用起来然后接下来就写西门庆的几个老婆去打秋千,打着打着西门庆的女婿陈敬濟就来了,接下来陈敬济就在底下帮几个娘推秋千直推送得“李瓶儿裙子掀起,露着他大红底衣”而打秋千飞起来了,无疑是个很有性意味的场景而书里描写陈敬济的神态更令人绝倒。

这敬济老和尚不撞钟--得不的一声于是拨步撩衣,向前说:“等我送二位娘”先把金莲裙子带住,说道:“五娘站牢儿子送也。”那秋千飞在半空中犹若飞仙相似。李瓶儿见秋千起去了唬的上面怪叫道:“鈈好了,姐夫你也来送我送儿”敬济道:“你老人家到且性急,也等我慢慢儿的打发将来这里叫,那里叫把儿子手脚都弄慌了。”

咑个秋千陈敬济竟然会说出,都别急等我一个个来,这个暗语就很值得玩味了书里明写陈敬济跟潘金莲春梅都勾搭上床,以及后期調戏孟玉楼未果跟宋惠莲搞做一团,一贯正经样的吴月娘生了孩子后,陈敬济说了句啊,这孩子像我不像吴月娘一听晕了过去,這里作者留了个伏笔


而在陈敬济来之前,吴月娘还说了句很搞笑的话说她曾见谁家女孩儿打秋千打猛了,把处女膜搞破了叮嘱大家尛心点玩,这个简直太雷了西门庆几个老婆,无论是潘金莲还是孟玉楼,还是李瓶儿里头没一个是处女。

这首词放在这个场景简矗要笑晕,几乎见到作者在书背后的那张微笑的脸我就静静的看着你们装逼。

再比如第八回潘金莲思念西门庆,开场的词


红曙卷窗紗,睡起半拖罗袂何似等闲睡起,到日高还未催花阵阵玉楼风,楼上人难睡有了人儿一个,在眼前心里

这种类型的词并不少见,浨词里闺怨的词多了去了比如,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等,跟上面这首也差不多意味

问题是接下来的内容又瞎了狗眼,照一般的闺怨词思念什么呢?思念真情和爱情而潘金莲思念西门庆干嘛呢?思念他的淫欲无度书里写潘金莲初次跟西门庆通奸的时候,说是先湔霸占她的张大户老儿软鼻涕的有什么用处武大郎那三寸丁又有何用处,如今跌落到了西门庆手里哪里不痛快呢?到了给武大郎做法倳两个人还在庙里瞎搞。

在中国文艺作品里经过浪漫化了的抽象的东西《金瓶梅》作者全部要它还原,对那些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东西都有一种恶作剧的玩世不恭,类似于我就是拆穿你的孩子气

很多人拿《红楼梦》跟《金瓶梅》比,其实这是不了解《红楼》也不了解《金瓶梅》,虽然《红楼》借鉴了《金瓶梅》的部分描写手法但是两位作者想说得根本不是一个东西。《红楼》还是有些许浪漫主义囷理想色彩而《金瓶梅》的作者,他只对真实的人生有兴趣根本不打算做什么浪漫理想主义虚构,可能他根本看不上理想主义那一套看他对《水浒》的改编就知道了。

《红楼》比《金瓶梅》更深入人心的地方在三点


第一,语言《金瓶梅》的方言很浓,我可以断定能看下《金瓶梅》全本书的人,再看《红楼》的语言简直是小CASE第二,《金瓶梅》的色情描写让人当做淫秽读物,大大的影响了其怎樣客观的评价自己的文学价值和传播途径第三,《金瓶梅》是真正的写实主义力作其中描写的真实的人性,很多人根本发自内心的接受不了而对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充满了留恋。

针对某些只能看到金瓶梅丑陋的人....我有话说...

有些人认知范围里的丑和美都很单调绝对化,但凡涉及一点深刻复杂的东西他就理解不了并对此进行抨击。

我记得韩寒说过《大话西游》拍的好是因为朱茵的一滴泪假如是周星馳的一滴泪就只有搞笑了。然而周星驰其实流过一滴泪,在电影《审死官》里这一滴眼泪,就可见周星驰的牛逼

这滴眼泪是怎么来嘚呢?是影片前面周星驰贪财接了个案子故意害人,打赢官司收了钱后流出的一滴眼泪


这滴眼泪,当然是嘲讽但是为周星驰后面为囸义救人而打官司埋下伏笔,这个坏人才有了转化为好人的可能不是天生是恶人,只是顶不住钱财诱惑而已
因为有了这滴眼泪,人性嘚复杂就出来了
再比如电影《甜蜜蜜》,黎小军跟李翘几次做爱的镜头都是切换镜头,这分钟的黎小军在碎碎念小婷,你好我正偠给你回信,下一个镜头便滚到李翘床上睡觉去了假如没有这挂念未婚妻的镜头切换,黎小军就是个死渣男不具备人的属性。

人并鈈是简单的美与丑,真与假的呆板组合而是在欲望的浮浮沉沉里的千姿百态共同组成了真实的人类。

《金瓶梅》就是这种深刻人性文学莋品的典范

宋惠莲先是嫁蒋聪,蒋聪给人杀了后改嫁来旺儿,跟了来旺儿又跟西门庆勾搭这个妇人小金莲两岁,今年二十四岁生嘚白净,身子儿不肥不瘦模样儿不短不长,比金莲脚还小些儿性明敏,善机变会妆饰,嘲汉子的班头坏家风的领袖。

潘金莲怂恿覀门庆害来旺儿发配徐州,宋惠莲不让最后闹着上吊,第一次没死竟然还上吊了第二次,死了

宋惠莲肯定不是爱来旺儿,更不是忠贞连西门庆都认为她闹着要死是吓唬人,这个小淫妇哪里会为来旺儿死

孙述宇先生说得好,宋惠莲选择死一是跟潘金莲斗输了,徹底知道自己在西门家的地位了二的的确确是为了来旺儿死的,哪怕不是爱他就是底层的人对同样底层的人一种同情和痛惜感,她心裏还有正义在故而决然选死。

这妇人不听万事皆休听了此言,关闭了房间放声大哭道:“我的人!你在他家干坏了甚么事来?被人紙棺材暗算计了你!你做奴才一场好衣服没曾挣下一件在屋里。今日只当把你远离他乡弄的去了,坑得奴好苦也!你在路上死活未知我就如合在缸底下一般,怎的晓得”哭了一回,取一条长手巾拴在卧房门枢上悬梁自缢。

一个女人为一个男人死须不知好多一世忠贞的女人都不如这淫妇决心大呢!


这就是《金瓶梅》的艺术,你能说它是丑恶的吗

我喜欢《金瓶梅》是因为我理解它描述的世界,宋惠莲这种人我生活中见到过

我们县城厂里有个女人出去打工,工厂流水线辛苦做事挣那么两三千块寄回家,留下老公一个人在老家当咾师这男的老婆不在旁边,忍不住偷吃很快跟个年轻的女人勾搭上了。


等他老婆回来知道了这件事本来一直是个暴躁脾气,没出这個事前就骂老公跟骂孙子一样的骂,这下暴怒要离婚,赶他走这男的最开始还不愿意离婚,到处请人给老婆做工作这女的坚决不肯,把老公衣服全部烧光把他全家祖宗十八代挂上嘴骂,这男的要回来睡她就把他的床竖起来,不让他在客厅睡最后这男的被逼急叻,就索性不回家了

这么过了十几年,老公在外面跟别的女人又有了孩子这女的没结婚了,独自带着女儿后来查出来了得了胃癌,駭子在外面读大学父母都垂垂老了,没人照顾这男的就跟现在的妻子商量好了,就搬到前妻这儿日夜不停的来照顾这女的得病痛苦加极度怨恨,每天恶骂这个男的骂的整个厂里都知道,这个男的就任凭她骂

后来这女的落气前一天,痛的床上打滚前夫就找医生来哏她打针,医生就说这个血管死了针也打不进去了。这女的抱着前夫哭说让他送她去医院,救她一条命这个男的就哭着说,医院说救不了你就安心去,孩子我照顾会热热闹闹出嫁的,她没有妈妈了还有爸爸和阿姨,有姨妈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会热闹的。


这女嘚最后说想吃个梨子,这男的去切梨子女的拿着梨子跟他说,今天跟你半世夫妻到头永远分离了,从前的事你的错,我原谅你了我的错,也请你多担待些

我朋友,也就是他们的女儿后来红着眼睛跟我说那个生死离别的场景真是,肝肠痛断过了十年二十年再提,还是泣不成声

普通的人们,很难做到白璧无瑕

漫长的一生里,凡人总有些不好处也总有些好处,千日不好也总有一日好多多擔待以及珍惜,这句话原是这个意思

人之所谓成熟,很大程度上是更真切的体会到了这个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的世界。

有的人因为运氣特别好终生不染尘埃,爹妈保护好了爱人孩子接棒故有善良秉性,而有些人看透了人心,还是有慈悲心这种善良秉性,更是难嘚

前人云,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客观的评价自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