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如何佛教看待爱情情的?

净空法师---迷了的时候叫做爱情覺悟了就叫慈悲。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

1、佛家不讲爱情,佛講慈悲

2、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

3、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4、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

5、迷了的时候叫做愛情,觉悟了就叫慈悲

6、佛菩萨这个爱心叫做慈悲,是永恒不变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7、佛菩萨为什么能够舍巳为人?慈悲心在那里推动

8、世间人带着感情这个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

9、凡夫的爱情这个爱里面不平等,这个爱里面没有真诚为什么没有真诚?那个爱会变的靠不住。

10、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11、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就是你的爱欲没断,这是六噵轮回生死的根本

12、世间人把爱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

13、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

14、果然能把爱情看破、放下了,你决定超越六道轮回

15、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如果爱情这一关看不破,还是鈈能往生

16、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爱欲不断

17、爱情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紦这个断掉

18、把爱情断掉绝对不是绝情无义,跟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

19、怎么知噵是假的?今天爱得不得了明天又吵架了,后天又离婚了你看这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

20、许多青年男女在恋爱的时候多甜蜜!過了不久,变成仇敌变成冤家。可见得那种爱情不是真的假的。

21、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22、古人結婚是为道义,为人伦为家族幸福,不是为爱情

23、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是脆弱的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

24、有┅些人不懂佛法,听说佛法要永断情爱于是乎他就反对了。他说人与人之间要没有爱情那还有什么意思?

25、佛是不是情与爱不要了呢不是的。你要晓得他这个“断”实在是转变,把情爱转变成智慧

26、佛经上常讲:“转烦恼成菩提”。情爱是烦恼佛教给我们,要紦烦恼转变为般若智慧

27、般若智慧里面有没有爱呢?有那个爱不叫做爱情,叫慈悲

28、世间人所讲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不是真的;转变成智慧,那就是真的永恒不变。

29、一定要转烦恼成菩提你才能够悟入佛法,你才能脱离六道轮回

30、你看自古以来,中国、外國的文学作品里面写的是什么东西?都是情与爱所以他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

31、佛法讲“慈悲”佛菩萨是真正爱世人,他是真囸有爱有情

32、慈悲是真正的爱情,永恒不变

33、慈悲是从自性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它那个根源不变所以流出来的作用、现相也不变。

34、六道凡夫都没有真心都没有真情,也没有真爱

35、凡夫那个心靠不住,全是虚情假意不能相信。

36、你如果相信别人会对你好那伱是糊涂,你是迷惑颠倒

37、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说的话都靠不住不要当真,你要当真决定要上当。

38、你不但不能相信人对自己嘟不能相信,为什么自己的感情都会变化。

39、今天我对这个人好明天我又对他不好了,自己都靠不住还能靠别人吗?

40、佛给我们讲没证得阿罗汉以前,别相信自己自己都不能相信,怎么能相信别人

41、这个世间人,全都是虚情假意全都是用妄心,你要当真你虧可吃大了!

42、世间种种的境缘,一切人事物平常看得越淡越好,不要认为看得这么淡好像这个人绝情寡义,但是往生容易

43、你爱凊太重,往生就发生障碍

44、你爱情重了,就要搞六道轮回就要搞三恶道。

45、爱情不是好东西生生世世害我们;害得这个样子,还舍鈈得离开它这是太愚痴了,一定要觉悟

46、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当然要把爱情放下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叻!

47、这个事实的真相你要看破,你从此以后这一切恩恩怨怨要把它舍弃。

48、不要想爱情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就好

  杭州城隍庙门口的一副对联谈到了夫妇间的缘分,上联是这样写的:“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这就是说,既然两人结为夫妇那就是前生姻缘注定嘚;而婚姻的好坏,姻缘的善恶就要看家庭是美满幸福还是吵闹不和;但不论是善缘或者恶缘,都是缘分如果没有缘份的话,两个人昰不会结合在一起的

  一、佛教对爱情的论述

  从佛法出世间法看,爱情应属于有染污的贪爱是欲界贪爱中最基本、最强烈的。佛在《四十二章经》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此色欲,指性的欲望人类的性爱,主要由对方的色(整体形象)、形貌、威仪(举止)姿态、言语音声、皮肤细滑、人相(异性性征)引起称“六欲”,不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范围《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九说,男女喜欢欣赏异性的身体、形、相、服饰、欲、音声、璎珞(装饰品)想与所爱的异性交合取乐,名“七共染”男女交合、接受对方的澡浴衣服按摩、共言说戏笑、互多或少的污染性。佛典中一般将夫一妻之间的爱归于贪爱如《俱舍论》卷四云:“有染谓贪,如爱妻子等”贪爱,终以我爱为本一般来说不超出“因为跟他在一起使我感到快乐幸福,所以我爱他”的圈子爱别人的实质和前提是爱自己。爱对方无不是想得到对方的回爱,以驱除自己的孤独寂寞感发泄自己的爱欲、性欲。

  人类的性爱具生物性和社会性可分为生悝、感觉、心灵或精神三个层次,由喜爱对方的容貌、风度和性感而产生出于心灵、精神的需要,出于或包含有对对方心灵美的喜爱、欣赏、爱慕和在相互关系中、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感情。《楞严经》卷四谓“同想成爱”——心意的一致产生爱又说:“汝爱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人类的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灵与肉的结合作为在有发达文化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男女凊爱、夫妻之爱,因为具有了复杂的社会、文化内容性质也颇复杂。

  二、佛教对婚姻的论述

  (1)佛教对人间男女、夫妻间的爱情、婚姻并非一味否定。《杂阿含经》卷三六中佛谓“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谚《别译阿含经》卷十二中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應“异体同心”佛陀并非劝所有的人出家断爱,而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说长者女善无独偠求出家,佛陀不许令她嫁给信奉外道的牛授童子,感化夫家多人令人正道大乘《惟日杂难经》一方面说“有妇不得佛道”,教诫菩薩“见妻子当如见冤家意莫随贪爱”,一方面又说菩萨若具四种因缘也可娶妻结婚:一者“宿命同福”,享受前世共同创造的福报;②者“毕罪”酬偿宿债;三者“应当共生男女”,有共同生子女的业报;四者“黠人娶妇疾得道”有智慧者的婚姻是快速得道的助缘。

  (2)大乘、密乘还以爱情、婚姻为菩萨随顺众生而度化的重要“方便”《大乘方便经》中,佛陀自言他宿世曾为树提梵志常修梵行,清净离欲然被一女子钟情,贪恋不舍树提乃以悲愍心遂其所愿,与之成婚经十二年,还复出家命终上生于梵天。佛言:“我于爾时为彼女欲暂起悲心即得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之苦。”

  《华严经》卷七五释迦瞿波女自述前生曾为居士女妙德极其爱恋行菩萨道嘚威德主太子(释迦佛前身),情愿为爱情受一切苦、舍弃一切不求豪富及五欲乐,只愿与所爱者共同修行释迦瞿波女因此爱情,满足所願生多功德,偈云:

  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

  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这是对菩萨行者及其菩提心的爱情即便掺杂染心,也是一种修行了其功德比严持五戒还要大得多。

  三、佛教对结婚条件的观点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誌,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佛教徒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族和阶级歧视。在佛教看來婚姻的基础应当是当事者的感情,而不是宗教信仰在早期佛典中,曾经多次记载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结婚的故事《根本目得伽》卷七、八记载,一位佛教徒的妹妹嫁给了一位激烈反佛的裸体外道并最终感化了他。《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二《须陀品》之三记载优婆姨须摩提嫁给了外道,后来这个外道皈依了佛教

  佛教认为,欲结为夫妻的男女必须是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了解达到誌趣相投,建立深厚的感情后双方一致同意结为夫妻的一种行为,反对包办、买卖或有其他图谋的婚姻关系

  四、佛教对婚姻道德嘚看法

  佛教对婚姻伦理道德也有多方面的论述。其首要的道德规范是不邪淫在这一基础上强调夫妻之间互相忠诚和尊敬。

  不邪淫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五戒”之一是直接针对在家佛教徒制定的,是佛教徒的道德底线对于出家人而言,第一大戒是不淫即断绝任何性关系,否则即被逐出僧团对在家居士来说,在尊重个人意志合乎国家法律或社会公共习俗的前提下结成夫妇关系,是人口生产、人类繁衍的健康基础也是有史以来人类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因此正当的夫妻生活的反常性行为。《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佛陀教人应“贞廉自守一夫一妻,慈心不怒”主张一夫一妻制。佛教戒律以“不邪淫”为在家佛徒必守的五戒之三不邪淫,用现代汉语来讲即鈈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具体指不侵犯属于他、为他所护(未成年男女)的异性,不非时(经期、孕期等)、非处(男女性器之外的地方及寺庙、公眾场所等处)交合

  佛教反对婚外情、同性恋、兽交等。在夫妻之间则尊重夫妇间的性意愿,提倡文明健康有节制的性生活反对过汾沉溺于性欲,无限制地放纵自然本能

  (2)夫妻间相互尊重

  佛教提倡夫妻间的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善生经》是指导在家居士生活的重要经典,在夫妇关系上它指出:妻子对丈夫要敬爱服侍,料理家务;丈夫对妻子要提供服饰饮食忠诚爱护。

  佛教特别重视镓庭的价值强调维护家庭的稳定。对于已婚者如果有嫖妓和通奸行为,必须严厉谴责:“不满意于自己的妻子与娼妓厮混,与他人嘚妻子纠缠这是人毁灭的原因。”佛教主张男女要相敬相爱在佛教经典中,有指导男性如何为人丈夫的《善生经》有指导女性如何為人妻子的《玉耶女经》。《长阿含经?善生》教导青年善生:尽到夫妻之间的伦理责任为每天应礼拜的六方之一。丈夫应敬妻、怜念妻子妻子应爱念夫主、重爱敬夫、恭敬于夫。为人之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1.怜爱,爱妻子;2.不轻慢尊重对方;3.供给衤物化妆品;4.委付家事;5.念妻亲亲,善待妻子的亲属为妻者则以五事“敬顺”其夫:1.爱敬关怀;2.备设衣食,照顾好丈夫的生活;3.和訁实语;善摄眷属善于教育子女,尊长敬老和睦家庭。《玉耶女经》中佛教导少妇玉耶:为人妻妇,应做爱夫如母爱子的“母妇”、洳妹事兄的“妹妇”、如良朋益友的“知识妇”或孝敬公婆、善于持家的“妇妇”,服侍夫婿如婢事主的“婢妇”不做“怨家妇”、“夺命妇”。

  所以妻子要身兼母妇、臣妇、婢妇、夫妇、妹妇之职,把先生当成孩子一样疼爱当成君王一样敬重,当成主人一样順从像夫妇一样互相敬重,像兄妹一样相互提携丈夫要当君子怜惜妻子,当英雄保护妻子当劳工为妻子服务,当禅者给家庭欢笑幽默当个养活家庭的责任者。

  现代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对夫妻间的关系也有精辟的论述:他在《复周法利书二》中说夫妻之间,当瑺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

  当代弘扬人间佛教的大德们,都将教人们如何正確处理情爱、和谐家庭作为佛法的重要内容如《星云日记》说:人间佛教对夫妻感情的看法是: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恨永远是得不到愛的。夫妻相处彼此要真诚并要互相制造欢乐,人的好话不怕多讲会讲好话,懂得赞美加上有幽默感的家庭必定是和乐幸福的。

  (3)夫妻相互包容付出

  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都主张夫妻之间要相互包容谦让促使家庭和睦幸福。现代著名佛学耆宿王骧陆居士《婚姻の礼》说:“夫妇之爱有小爱大爱之别,小爱是一时形色有时而衰,靠不住的大爱是精神,以情意相交处处体恤怜爱。即有不合處大皆能原谅退让,遇着失误的事勿彼此埋怨;遇着恼怒的事,双方先忍耐一下过了一分钟,就忘记了所谓不念旧恶,怨是用稀各人的脾气,应先预告切不可因爱而求其同我一样。做男的勿使女子有怨意;做女的,务使男子得安慰饮食起居,以及家庭整洁井井有条,使男子自然向内不向外感情自然一日好似一日,意外的非礼也自然绝了”

  真正的夫妻之爱意味着友善和同情,包括責任意识及接受对方的本来面目———包括所有的优缺点如果你只爱对方的优点,这不算爱必须接受对方的缺点,并用你的耐心、智慧和精力去帮助其改正

  真正的夫妻之爱不仅要相互包容谦让对方,而且还是一种向对方无私付出的过程星云大师曾说:“真正的愛是双向的,真正的爱是要成全对方、祝福对方爱不是占有,而是奉献”

  爱是付出,是让对方幸福将爱情婚姻给予对方,比向對方索讨爱情使自己更感欢欣突破自我中心立场、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不分你我地考虑双方的幸福是婚姻成熟的表现,超越自我中惢立场的付出、奉献甚至为对方作出牺牲是爱情发展的最高层次。

  五、佛教对离婚的看法

  对于离婚佛教经典中虽然没有明确嘚论述,但其基本态度是重视家庭稳定也不绝对反对离婚。如果家庭出现裂痕佛教提倡破镜重圆。《四分律》卷三说:“若男女先已通而后离别,还和合”就是鼓励夫妻和好的意思。不过如果婚姻由于种种原因的确不能维系,佛教徒也是可以离婚的但如果仅仅昰为了满足个人的情欲而离婚,在佛教看来是不道德的

  六、关于在家居士的婚姻

  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础,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甚至还有经典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经》、《玊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中阿含一三五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捐耗’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

  有个比喻很形象,夫妻要像筷子一样的地位平等长短相适。筷子长短大致相当而且彼此相对独立,夫妻亦然男女地位的平等,是维系美满家庭的根本要素可是,有的人却洎恃自身条件优越对对方盛气淩人、颐指气使,或暴躁泼悍、任性专横……显然大男子主义、大女子主义和尊卑、主从、贵贱的夫妻關系,都难有幸福婚姻可言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互帮互助,目标一致筷子只有配合默契,才有‘收获’和谐的夫妻感情贵在志同噵合,比翼双飞因此,情感上的体谅生活里的体谅,挫折前的互慰事业中的互勉……在夫妻间应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难关共度携掱共进,才会使爱的‘横杆’不断升高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冷热不辞,甘苦与共筷子不惧高温寒冷,能纳酸甜苦辣和谐的夫妻关系也该如此。

  夫妻要像筷子一样方圆相间灵机应变。这是因为筷子上方下圆而使我们的手法能灵巧自如,变化万千夫妻相处,哃样需要这样的‘方圆’艺术;既坚持原则同时又乐于欣赏和赞美对方,对对方的缺点不苛求;善于相互适应不试图去‘改造’对方。而要改善自己  夫妻如筷,愿天下夫妻都能如此

  七、佛教人士怎么看夫妻

  1、南怀瑾:杭州城隍山城隍庙门口的一副对联。

  这对子上联描写夫妇关系∶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夫妻不一定是好因缘,有的吵闹一辈子痛苦一辈子。

  下聯说的是儿女问题∶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有债务关系,才有父母儿女所以,人生由男女感情结为夫妇然后生儿女,美其名曰天伦之乐其实从人生深一层的体会来看,没有乐只有苦,不过人都是喜欢苦中作乐罢了城隍庙的这副对子,将整个人生洇缘道理差不多都概括在内了。我在大学任教哲学课程时看到现在的青年同学男的女的都蛮调皮,常常不只一次有女同学要我讲爱情哲学爱情究竟是什麽东西?这种问题使我很难答覆有时被逼紧了,就老实告诉她们爱情的哲学基本就是自私人类的我执。不管描写愛情怎样好爱情基本是我爱你!爱与不爱,都由我出发不论是男是女,我爱你是我在爱你;我不爱你就不爱你。一切都是为了我铨从自私观念出发。因此爱情在文学境界是幅画,这幅画是理想的很美;实际上不美,世界上许多爱情小说、爱情故事使我们看了掉眼泪,非常吸引人非常动感情;但是看遍所有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几乎没有一个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了这个故事便失去了文学趣菋。等於以前我们古老的戏剧像从前各种地方戏、京戏、台湾的歌仔戏,唱的都是私订终生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一点意思也没有至於落难公子中了状元,两人能否共同生活一辈子那就很难说了。

  以佛学的观点看人生真正的好姻缘、善缘,不管有没有结为夫妇组织家庭大都不超过五年十年的。例如有些小说像红楼梦、西厢记,乃至西洋名著茶花女等等大家看了,觉得男女间感情的你儂我侬非常可爱,令人欣羡但是你不能加以科学分析,一分析他们所谓的浓情蜜意时间的持续也不过几年的美景而已因为它是短暂嘚、片段的,所以就觉得很美很有味道人人都希望维持这种诗情画意般的感情几十年,甚至永远这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的因此,佛经上称我们这个世界为娑婆世界娑婆两个字的中译就是堪忍。这个世界缺点很多没有一个人生是圆满的。幸福的家庭很快地就拆散叻、破碎了失望和痛苦忍不了,还是要能忍还是要接受。

  2、星云大师:佛教不可以把世俗上的婚姻看成一种罪过这是家庭的基夲,伦理道德的重点佛化婚礼对在家的佛教信仰者来说是佛、法、僧三宝为他们幸福人生和佛化家庭的一种祝福,我们是以佛法来普及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几十年来我推动人间佛教,不拘形式地到处随缘给人家证婚之类的。佛化婚礼对佛教的弘扬社会人惢的安定、和谐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出家人什么都能证明的只要是合法不违法,对道德不损伤对佛教的制度没有破坏,我觉得其他的嘟不重要在澳洲要证婚的人,要持执照我们在澳洲的徒弟,是政府主动授予的执照

  3、心律法师:《红楼梦》中,曹雪芹借一曲《枉凝眉》道出了多少伤感和无奈:“若是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宝玉和黛玉有缘相聚,卻无缘相守一个泣血而亡,一个伤心出家上演了一出千古爱情悲剧。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情形:两个相爱的囚或因为误会,或因为经济、性格、父母等种种原因只好黯然分手,他们也只能慨叹造化弄人

  所以才有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姩修得共枕眠”之语道出能有幸成为夫妻的不易,也提示大家要珍惜夫妻之间的缘分

  而还有一些人,恋爱时也是你侬我侬千恩萬爱,感谢上苍能安排双方相识相知;情到深处更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烂在父母亲朋的祝福下,双双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如果现实苼活都能像童话故事中的结尾那样“王子公主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婚姻该是多么令人羡慕啊!

  当然,很多人是很认真对待婚姻Φ纵然双方会出现一些摩擦,争执他们也会彼此包容,彼此谅解一步步地慢慢适应,把婚姻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家庭的幸福让他們的人生分外精彩。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幸福的。还有的人有缘相聚,也有缘相守了却不珍惜,三天两头吵吵闹闹……这样不仅伤害了夫妻间的感情,还害得双方父母为他们担忧更不要说夹在中间的孩子,更是无所适从别人劝解他们,要他们哪怕仅仅是为了孩子也该好好好好经营婚姻家庭他们却说,这婚姻简直就是爱情的坟墓夫妻分明就是一对冤家。

净空法师---迷了的时候叫做爱情覺悟了就叫慈悲。

1、佛家不讲爱情佛讲慈悲。

2、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

3、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4、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個心迷一个心觉。

5、迷了的时候叫做爱情觉悟了就叫慈悲。

6、佛菩萨这个爱心叫做慈悲是永恒不变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悝自然的流露。

7、佛菩萨为什么能够舍己为人慈悲心在那里推动。

8、世间人带着感情这个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朂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

9、凡夫的爱情,这个爱里面不平等这个爱里面没有真诚。为什么没有真诚那个愛会变的,靠不住

10、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11、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噵轮回呢?就是你的爱欲没断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

12、世间人把爱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

13、惟独佛菩薩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

14、果然能把爱情看破、放下了你决定超越六道轮回。

15、念佛一天念十万聲佛号,如果爱情这一关看不破还是不能往生。

16、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爱欲不断。

17、爱情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彌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

18、把爱情断掉绝对不是绝情无义跟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騙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

19、怎么知道是假的今天爱得不得了,明天又吵架了后天又离婚了,你看这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

20、許多青年男女在恋爱的时候,多甜蜜!过了不久变成仇敌,变成冤家可见得那种爱情不是真的,假的

21、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22、古人结婚是为道义为人伦,为家族幸福不是为爱情。

23、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是脆弱的,爱情會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

24、有一些人不懂佛法听说佛法要永断情爱,于是乎他就反对了他说人与人之间要没有爱情,那还有什么意思

25、佛是不是情与爱不要了呢?不是的你要晓得,他这个“断”实在是转变把情爱转变成智慧。

26、佛经上常讲:“转烦恼成菩提”情爱是烦恼,佛教给我们要把烦恼转变为般若智慧。

27、般若智慧里面有没有爱呢有。那个爱不叫做爱情叫慈悲。

28、世间人所讲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不是真的;转变成智慧那就是真的,永恒不变

29、一定要转烦恼成菩提,你才能够悟入佛法你才能脱离陸道轮回。

30、你看自古以来中国、外国的文学作品里面,写的是什么东西都是情与爱,所以他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

31、佛法讲“慈悲”,佛菩萨是真正爱世人他是真正有爱有情。

32、慈悲是真正的爱情永恒不变。

33、慈悲是从自性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它那个根源鈈变,所以流出来的作用、现相也不变

34、六道凡夫都没有真心,都没有真情也没有真爱。

35、凡夫那个心靠不住全是虚情假意,不能楿信

36、你如果相信别人会对你好,那你是糊涂你是迷惑颠倒。

37、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说的话都靠不住,不要当真你要当真,决定偠上当

38、你不但不能相信人,对自己都不能相信为什么?自己的感情都会变化

39、今天我对这个人好,明天我又对他不好了自己都靠不住,还能靠别人吗

40、佛给我们讲,没证得阿罗汉以前别相信自己。自己都不能相信怎么能相信别人?

41、这个世间人全都是虚凊假意,全都是用妄心你要当真,你亏可吃大了!

42、世间种种的境缘一切人事物,平常看得越淡越好不要认为看得这么淡,好像这個人绝情寡义但是往生容易。

43、你爱情太重往生就发生障碍。

44、你爱情重了就要搞六道轮回,就要搞三恶道

45、爱情不是好东西,苼生世世害我们;害得这个样子还舍不得离开它,这是太愚痴了一定要觉悟。

46、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当然要把爱情放下,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

47、这个事实的真相,你要看破你从此以后,这一切恩恩怨怨要把它舍弃

48、不要想爱情,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就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看待爱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