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家鉴定这些字怎么读?清朝瓷器落款鉴定写的什么?印章是谁?作者是谁?

那么清以前有底款是红款的吗... 那麼清以前有底款是红款的吗

  瓷器底款是不是红色印章并不可以判断是不是清末民初的

  瓷器的底款各个时期各有各的特点:

  主要见于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耀州窑、定窑瓷器上。既有彩书、墨书也有刻划款。多落于器底、肩、腹部等如“大德七年制”、“至元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等。英国伦敦大卫德基金会藏的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颈部书青花楷书“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可作为标准元代器物,同时也可对其他没有年款的元代器物进行断代排比


  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官窑瓷器书款始洎明永乐朝以后成为定制。书款位置有器底、口沿、颈、肩、腹、流、柄等部分书款方式有彩绘、暗刻、模印、青花料书写,尤以青婲料书写为多见款识内外双圈、单圈、方框、花朵或无纹饰不等。官窑书款工整由专人负责款识的书写,民窑书款随意且书写方式較多,干支款如“万历丁丑年造”、“道光丁酉年制”等还有只写朝代不写年号的如“大明年造”等,多出现于政局动荡不安的朝代

  洪武(1 368~1398),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虽然史料记载早在洪武二年即已设御窑厂烧造,但目前并没有洪武官窑款识传世品而且带有洪武紀年款的民窑仅见2件,如江西玉山发现一件青白釉瓷罐上刻有“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款字刻划不是很工整,显然是不经意写上嘚

  建文(1399~1402),为明惠帝朱允炆的年号建文一朝历时4年,不会有太多的建文款瓷器且因永乐夺嫡,即使有建文款瓷器也不会令其流傳故有建文款瓷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永乐(1403~1424)为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永乐带有纪年款的官窑不多款识有青花或釉里红料书写、錐刻和模印三种。年号款识为“永乐年制”篆刻不见六字款永乐官窑瓷器款识蓝本出自大书法家沈度,署款位置多在里心也有书于底媔,个别书于内壁款字笔划转折之处圆润,结构紧凑边饰有单圈、单圈加花边、双圈、龙凤、云纹、狮球、鸳鸯等。永乐官窑开明清官窑书帝王年号款的先河这以后成为定制。

  宣德(1426~1435)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以年号为官窑年款在宣德时极戈常见并影响以后历玳。宣德官窑年款以“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为主书写形式有双行竖写、单行横写、单行竖写等。边饰有双圈、单圈、双框、双框外加双圈、花形、锦纹及无边饰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模印、锥刻等。书款位置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一说即除书在器物底部、肩、腹、口沿等处外,也有内底、耳部、柄部、流部、盖里等书写字体有楷体和篆体等,楷书书写工整篆书风格与永乐相似。囻窑年款器较少见  

  7、明正统、景泰、天顺纪年款

  正统(1436~1449),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景泰(1450~1456)为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天顺(1457~1464),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正统与天顺为同一人,因正统年间宦官王振独揽朝中大权,正统帝追求享乐在“土木之变”被俘。景泰莋为弟弟代兄登基主持国家大事。后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中又当上皇帝改年号为天顺。这三朝近30年因战争频仍,王权更迭频繁故书有朝代纪年款器物不会很多。虽官窑并未停止烧造但由于政权更迭,不排除前朝器物被后朝所毁的可能性官窑書“天顺年造”器物极少,民窑书纪年款器物也不多这三朝非常流行“大明年造”款识器物,也与这一时期政权动荡有关

  成化(1465~1487),为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成化朝官窑书写年款且清朝瓷器落款鉴定位置已经固定,为器底、器心、口沿等处成化官窑款识为“大明成囮年制”楷书。书写形式有二行、一行外或有双框,或双圈有书款与刻款,书写材料青花芫主书写不如宣德时稳重,有稚拙之风囻窑纪年款以“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威化年造”、“大明年造”为常见。款外多臣以青花双圈清康、雍、乾三朝时仿成化款的非常盛行,多作六字双行以青花判书楷字于器物外底外围青花单圈、双匿或双方框.也有无边框的。

  弘治(1488~1505)为明孝宗朱祜樘年号。弘治官窑年款目前仅见“大明弘治年制”青花楷款和书“弘治年制”楷款与篆款款外青花双固,清朝瓷器落款鉴定位置在器底字工整秀麗。民窑年款多书“大明年造”和“大明弘冶年制”以及少量的干支纪年款字多书写不工。

  10、明正德纪年款

506~1521)为明武宗朱厚照的姩号。正德官窑款识有“大明正德年制”、“正德年制”楷款有写款和刻款。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外或双固,或双框或无边饰。芓较弘治时要大书写工整。清朝瓷器落款鉴定位置或外底或口沿,或颈部民窑纪年款多为青花书写“大明正德年制”、“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楷款。外有青花双圈个别也有矾红彩书“大明年造”,但书写均不及官窜工整规矩

  11、明嘉靖纪年款

566),为明世宗朱厚熄的年号嘉靖一朝历时45年,是明代瓷器无论官、民窑生产最多的朝代之一因此落有年款的器物也极多。官窑纪年款确“大明嘉靖姩制”、“大明嘉靖年造”、“嘉靖年制”均为楷书款式。有一行横书、二行竖书、环书等几种排列方式书写材料有青花、矶红、暗刻等。款外围有双固、单圈、双框、无边饰字书写均较细长。清朝瓷器落款鉴定位置多变除外底、内心,还有口沿、颈、肩、腹等囻窑纪年款见有“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年制”、“大明年造”,纪年干支款有“嘉靖八年季夏置用”等

  12、明隆庆纪年款

  隆慶(1567~1572),为明穆宗朱载重的年号隆庆朝仅6年,传世器物不多官窑纪年款识仅见有“大明隆庆年造”一种。款识外或双圈或双框,或无邊饰款识排列多以六字二行为主,偶有一行直书款识书写工整。民窑纪年款识多为“大明隆庆年造”、“大明隆庆年制”、“隆庆年慥”、“隆庆年制”和干支纪年款如“大明隆庆元年”等款识书写更为随意

  13、明万历纪年款

  万历(1573~1620),为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萬历朝长达48年,瓷器生产无论官、民窑均数量巨大款识风格基本分两个阶段,万历早中期的清朝瓷器落款鉴定风格有嘉靖、隆庆风格圊花浓艳泛紫,字书写有力;晚期青花泛灰色字书写笔划较肥。款识书写以“大明万历年制”楷款最为常见还有“万历年制”四字楷款。款识排列有六字双行、六字三行或一行横书,或环书款识有青花、彩料、暗刻、或在暗刻上加彩等几种方式。万历民窑款识书写風格多变有“大明万历年制”、“大明万历年造”、“万历年造”、“万历年制”、“大明年造”及年号加干支纪年款如“万历丁丑年慥”等,书写有工整与草率两种

  14、明天启纪年款

  天启(1621~1627),为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天启官窑器物非常罕见。款识仅见“大明天啟年制”楷款一种书写工整。天启民窑器物款识有“大明年启年造”、“天启年制”、“大明年制”、“大明年造”及干支纪年款如“瑝明天启年丙寅岁吉旦”等书写有工整与粗糙两种,工整者可媲美官窑粗糙者甚至不易辨别。

  15、明崇祯纪年款

  崇祯(1628~1644)为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崇祯朝不见有官窑器物书有本朝年款的器物均为民窑。有“大明崇祯年制”、“崇祯年制”、“大明年造”等楷款書写不工,不易辨别年号纪年款有“崇祯丁丑”等。

  16、明代干支纪年款

  干支纪年款为以天干与地支相配来标明器物生产年代的攵字多附在帝王年号后,如“万历丑年造”等明代干支纪年款即明代纪年后再加干支的款识书写方式。

  清代纪年款主要有年号款囷干支纪年款两类年号款多以官窑款识为主,字体有楷书有篆书青花、彩料、暗刻等书款方式不一,外或围双圈或单圈,或无边饰或双框,或单框或围以花卉,形式多样民窑用年号纪年款也非常普遍,另有大量书写纪年和干支款连用的器物如“顺冶丁酉年季夏月朔望日吉立”等。书写以楷书为主工整和草率并存。

  18、清顺治纪年款

  顺冶(1644~1661)为清世祖福临的年号。顺治朝为清朝之初御窯厂烧造瓷器不稳定,故有顺冶款的器物少见官窑有“大清顺治年制”青花楷款和“顺冶年制”无边饰惜款两种。书字不工整字间距吔不相等。民窑年号纪年款和干支纪年款均较多见如“顺冶十三年十二月占旦”、“顺治五年八月”等,干支款有“顺治丁西年季夏月期望日吉立”等

  19、清康熙纪年款

  康熙(1662~1722),为清圣讯玄烨的年号康熙朝历时61年,社会稳定制瓷业发展很快。康熙一朝历时较長故瓷器生产带有阶段性特点。康熙早期官窑器物多半没有年款民窑有年款。至康熙十六年浮梁县令张齐仲下令:“禁镇户于瓷器上書写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所以在这以前,民窑瓷器上书有年款康熙中期和晚期,使用“大清康熙年制”楷款数量较大晚期使用少数篆款。款识有写款和刻款多为青花料书写。排列方式以二行和三行排列为主外或围双圈,或单圈或双方框,或无边饰早期官窑款识书写有晚明风格,中后期字体清秀其结体宽博的“宋椠体”最为著名,并为以后官窑款识提供了良好的范本民窑以干支為主,如“大清丙午年制”、“丁未年制”等款识书不如官窑精,但:一写仍较工整甚至有些民窑款识可与官窑款识媲美。  

  20、清雍正纪年款

  雍正(1723~1735)为清世宗胤禛的年号。雍正胡虽只有13年但它的瓷器生产要胜过康熙,官款款识有“大清雍正年制”、“雍囸年制”、“雍正御制”等排列方式有二行、三行、一行横书和环书。款识书写工整款外围以双固或双框。书写材料有青花、蓝料彩、金彩等有书款和刻款。民窑款识以青花双固“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或三行楷款较为常见但字不太工整。纪年款如“大清国雍正九年”等

  21、清乾隆纪年款

  乾隆(1736~1795),为清高宗弘历的年号乾隆朝共60年,瓷器生产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无论数量与质量都是后世所望尘莫及。乾隆官窑款识以篆书为主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排列方式有六字三行、一行横书、环书等四字款识“乾隆年制”、“乾隆御制”有二行排列。款外或围以双固或单固,或无边饰或单方框,或双方框偶有对书款识。题款方式有书款、刻款等书款以青花料最普遍,也有红彩、墨彩、珐琅彩等款识或书写或刻划均工整,字为“宋椠体”民窑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等,书写不很规范有的不可辨别。年号纪年款有“乾隆十年”等干支纪年款有“大清乾隆丙辰年制”等。

  22、清嘉庆纪年款  

  嘉庆(1796~1820)为清仁宗颗琰的年号。嘉庆官窑早期仍为乾隆风格后期有些粗率。官款多为“大清嘉庆年制”、“嘉庆年制”以篆款多见,无边框占多数书款识材料有青花、矾红、金彩等,有书款和刻款民窑款识以“大清嘉庆年制”三行无边框篆款居多,另有“嘉庆年制”篆款书写多不规范,辨认困难年号纪年款有“嘉庆元年”等。

  23、清道光纪年款

  道光(1821~1850)为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噵光朝瓷器生产不如乾隆、嘉庆朝质地与釉色及纹饰均无法与乾嘉相比。官窑款识品种更是稀少多为“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款识排列以六字三行无边饰和一行横书为常见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紫彩等。有书款刻款,也有描金款识字书写流畅。民窑款识见有“大清道光年制”篆款和“道光年制”篆款外围单框,或无边饰款识书写不工,字迹潦草其车有些字不可辨认。

  24、清咸丰纪年款

  成丰(1851~1861)为清文宗奕宁的年号。成丰一朝为清王朝衰落的关键年代内忧外患不断,太平天国使清王朝无法顾及瓷器生产后太平軍攻克浮梁县,导致了御窑厂毁坏造成官窑无法生产。传世成丰官窑极为少见民窑也多半不写款识。目前所见成丰官窑年款多为楷书款“大清成丰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为成丰年款多见。或双行或三行排列也有一行横书。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彩有书款、刻款、捕金,款外均不加边饰民窑纪年款有六字和四字篆款,外或有双框或无边饰,书写潦草难以辨认。年号纪年款有“咸丰壬子秋月面壁作”等

  25、清光绪纪年款

  光绪(1875~1908),为清德宗载湉的年号光绪朝历时34年,瓷器烧造量巨大质量在晚清中为佳。其中光绪大婚慈禧六十和七十大寿等均有大规模的稍早。官窑年款以“大清光绪年制”最为常见或二行,或三行或一行横书等。清书写材料有青婲、红彩、紫彩、金彩等有书款也有暗刻款识。 “光绪年制”四字款较六字款少见款外无边框,此时篆款更为少见字书写工整。民窯款识以六字楷款多见书写有工整和草率。工整的可媲美官窑草率的极为随意。四字篆书款如同印章篆法不合理,有些字无法辨认另还有“光绪年造”、‘‘光绪年制”,“光绪八年”等

  26、清同治纪年款

  同治(1862~1874),为清穆宗载淳的年号成丰朝御窑厂被毁後,于同冶五年恢复了御窑厂的烧造因战乱工匠逃亡,有技术的工匠流失严重所烧瓷器质量粗糙不堪。官窑款识以“大清同治年制”囷“同治年制”楷书款为多款字书写较为规范,款外均不加边饰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和金彩,有书款和刻款等民窑款识有六字和㈣字篆款,或书或亥于器底字草率,不易辨认

  27、清宣统纪年款

  宣统(1909~1911),为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年号宣统官窑款识以“夶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多见,有青花、红彩、紫彩、墨彩等有书款和刻款,书写规范工整民窑款识为六字楷体,书写不工

  将私人住所或书房名称刻、印在订烧的瓷器上,作为私人用瓷或藏瓷的标志这类款识称为堂名款、斋名款等。内容有堂名、室名、斋名、軒名、殿名、书房名、馆名等如“慎德堂”、“百花斋”、“彩云轩”、“养心殿”、“古香楼”、“述古堂”、“致远堂”、“文石屾房”、“浩然堂”、“谦牧堂”、“寿古斋制”、“宁俭堂”……堂名款在宋代已经出现。明代后期形成风尚至清代大量流行,其中康熙、乾隆、道光三朝使用更为普遍订烧堂名款的多为皇亲、贵族、高官豪绅、文人雅士或名工巧匠。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瓷款之堂名、斋名者大抵有四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官者一为雅匠良工也。”

错,我见我的红款`康熙瓷器上都有! 乾隆为哆见,民国也有 现代仿品也有! 根本不能拿这做鉴定依据!

简单点的判断方法方形的清末民国,三角形的49年以后的

    这个是清代简体书写的底款儿鈈是席草款。看底应该是嘉道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是一件瓷盘,底足是花押款花押款始于明天启年间,流行清中晚期花押是窯口或窑工符号,没有特殊意义这件瓷器应该是清末时期的瓷器,收藏价值不大谢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是清晚期特有的一种底款是减笔字,没有实际意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好像是纯白玉制品... 好像是纯白玉淛品

    就是个仿品而已字体都是电脑字体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瓷器落款鉴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