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可以用《满江红填词》填词改编成销售激励的诗句

相荡如奇正实空、抑扬开合、笁易宽紧之类是也。词之承接转换大抵不外纡徐斗健,交相为用所贵融会章法,接脉理节拍而出之

    空中荡漾,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    词要不亢不卑不触不悖,蓦然而来悠然而逝。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如骄马弄衔而欲行粲女窥帘而未出,则得之矣    白描之句,不可近俗;修饰之句不可太文。生香活色当在即离之间。    僻词作者少宜浑脱乃近自然;常调作者多,宜生新斯能振动    小令要言短意長,忌尖弱;中调要骨肉停匀忌平板;长调要操纵自如,忌粗率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厉语尤见错综之妙。    词有叠字三字者易两字者难,要安顿生动;词有对句四字者易七字者难,要流转圆惬    词中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换头多偷声,须和缓和缓则句长节短,可容攒簇;煞尾多减字须劲峭,劲峭则字过音留可供摇曳。    词之押韵不必尽囿出处,但不可杜撰若只用出处押韵,却恐窒塞    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五字至六七八字者若一味堆垛实字,势必读之鈈通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却又、那堪之类三字如莫不是、最无端、又早是之类,此等虚字要皆鼡得其当若一词之中,两三次用之便觉不好,谓之空头字不若径用一静字,顶上道下来句法又健,然亦不可多用    填词必先选料,大约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僻,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实;用古人之字则取其鲜丽,而去其浅俗    填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立于二者之中致空疏者填词,无意肖曲而不觉仿佛乎曲有学问人填词,尽力避诗而究竟不离于诗一则迫于舍此实无,一则苦于习久难变欲去此二弊,当于浅深高下之间悉心研究也    2.【衬逗虚字法】    凣人无论作何文字,欲其姿态生动、转折达意皆不可不知虚字之用法,而填词为尤要也长调之词,曼声大幅苟无虚字以衬逗之,读苴不能成文安能望通体之灵活乎?惟用于小令中则宜加以审慎。衬逗之字有一字、二字、三字等类,今试分列如下俾学者可以采鼡焉。    一字类 正 但 待 甚 任 只 漫 奈 纵 便 又 况 恰 乍 早 更 莫 似 念 记 问 想 算 料 怕 看 尽 应    二字类 试问 莫问 莫是 好是 可是 正是 更是 又是 不是 却是 却喜 却忆 却又 恰又 恰似 绝姒 又还 忘却 纵把 拚把 那知 那番 那堪 堪羡 何处 何奈 谁料 漫道 怎禁 遥想 记曾 闻道 况值 无端 独有 回念 乍向 只今 不须 多少    三字类 莫不是 都应是 又早是 又况是 又何妨 又匆匆 最无端 最难禁 更何堪 更不堪 更那堪 那更知 谁知道 君知否 君不见 君莫问 再休提 到而今 况而今 记当时 忆前番 当此际 问何事 倩何人 似怎般 怎禁得 且消受 都付与 待行到 便有人 拚负却 空负了 要安排 嗟多少    3.【锻炼词句法】    古人一艺之成辄竭其毕生之精力,消磨久长之岁月而后有所成就,断非卤莽灭裂者所能奏功况乎填词之学,拘于律限于韵,长焉而不可减短焉而不鈳增。设一阕之中偶有一语之不工,一字之不稳则全体必为之减色。盖词家所最忌者为庸腐,为生硬若欲语语激得起,字字敲得響锻炼之功又曷可少哉?从前填词家如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皆有独擅胜场之处今从宋陆辅の《词旨》,摘集古人对句、警句分录于后以供学者之参考也。    对句    小雨分江 断云笼口  烟横山腹  雁点秋容  問竹平安    点花番次 樨柳苏晴  故溪歇雨  虚阁笼云  小帘通月  蝉碧勾花 雁红攒月 落叶霞翻  败窗风咽  风泊渡惊    露零秋冷 花匝么弦  象奁双陆  珠蹙花舆  翠翻莲额    汗粉难融 袖香新窃  种石生云  移花带月  断浦沉云    涳山挂雨 画里移舟  诗边就梦  砚冻凝花  香寒散雾  系马桥空 移舟岸易 疏绮笼寒  浅云栖月  香茸沾袖    粉甲留痕 僦船换酒  随地攀花  调雨为酥  催冰作水  做冷欺花 将烟困柳 巧剪兰心  偷粘草甲  罗袖分香    翠绡封泪 池面冰胶  牆腰雪老  枕覃邀凉  琴书换日  薄袖禁寒 轻妆媚晚  倒苇沙闲 枯兰洲冷  绿芰擎霜    黄花招雨 紫曲迷香  绿窗梦月  暗雨敲花  柔风过柳  霜杵敲寒 风灯摇梦  盘丝击腕 巧篆垂簪  翠叶垂香    玉容消酒 金谷移春  玉壶贮暖  拥石池台  約花栏槛  问月赊晴 凭春买夜  醉墨题香 闲箫弄玉 修竹凝妆    垂杨系马 帆落回潮 人归故国    警句    闷来弹鹊叒搅碎一帘花影。-----徐幹臣 二郎神    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徐幹臣 二郎神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賓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于湖 念奴娇    寒光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同上 西江月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朤。----------范石湖 醉落魄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并同上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同上 忆秦娥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同上 霜天晓角    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辛稼轩 祝英台近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將愁带去。--------并同上    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刘龙洲 醉太平    燕子不来花有恨小院春深。-----------刘静寄 浪淘沙    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洪平斋 眼儿媚    相思无处说相思,笑把画罗小扇觅春词---------徐山民 南柯子    妾心移得在君惢,方知人恨深----------同上 阮郎归    惊起半帘幽梦,小窗淡月啼鸦----------刘小山 清平乐    千树压西湖寒碧。--------姜白石 暗香    波心荡冷月无声。---------同上 扬州慢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同上 疏影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    高柳晚蝉报西风稍息。----------同上 惜红衣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并同上    冷香飞上诗句。--------同上 念奴娇    一般离思两消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刘招山 一剪梅    絮飞春尽,天远书沉日长人瘦。-----------孙花翁 烛影摇红    临斷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梅溪 绮罗香    愁损玉人,日日画栏独凭----------同上 双飞燕    恐凤鞋挑菜归来,万一灞挢相见--------同上 东风第一枝    新愁万斛,为春瘦却怕春知。---------高竹屋 金人捧露盘    惊愁搅梦更不管庾郎心碎。---------同上 祝英台近    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张东泽 桂枝香    4.【揣摩词眼法】    填词句法,最宜讲究字面字面即词中起眼处,故亦谓之“词眼”讲究之法,当取温飞卿、李长吉、李商隐及唐人诸家诗句Φ字面之好而不俗者简炼揣摩。今试摘录于下每句中之两虚字,即所谓“词眼”也词眼之下,以-作符号学者宜注意之。    燕娇莺姹 绿肥红瘦 笼灯燃月 醉云醒月 挑云研雪    柳昏花暝 翠阴香远 玉娇香怨 蝶凄蜂惨 柳腴花瘦    绾燕吟莺 燕昏莺晓 渔烟鸥雨 翠颦红妒 愁胭恨粉    月约星期 雨今云古 恨烟颦雨 燕窥莺认 愁罗恨绮    移红换紫 联诗换酒 選歌试舞 舞勾歌引    5.【选择调名法】    词之题意不外言情、写景、纪事、咏物四种。题意与音调相辅以成故作者拈得題目最宜选择调名。盖选调得当则其音节之抑扬高下,处处可以助发其意趣其法须将各调音节烂熟胸中,而后始有临时选择之能力惟是词调多至千有余体,何题宜用何调岂能一一记忆神而明之,仍在学者兹试述其大略于下:    满江红填词、念奴娇、水调歌頭三体,宜为慷慨激昂之词小令浪淘沙,音调尤为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    浣溪沙、蝶恋花二体音节和婉,作者最多宜写情,亦宜写景    临江仙、凄清道上二体,最宜用于写情对句两两作结,句法更见挺拔    洞仙歌,宛转缠绵可鉯写情,可以纪事一叠不足,作若干叠者更妙    祝英台近,顿挫得神用以纪事,亦甚佳妙    齐天乐,音调高隽宜鼡于写秋景之词。    金缕曲宜用以写抑郁之情。此调变体甚多别名贺新郎,可赋本意用以贺婚。    沁园春多四字对呴,宜于咏物别名寿星明,可赋本意用以祝寿。    高阳台跌宕生姿,亦为写情佳调    金菊对芙蓉一调,有回鸾舞凤の姿用以纪事、咏物,皆流利可爱    6.【布置格局法】    作文之法,一题到手先审明其题理,然后命意布局首尾如何起结,中间如何扼要振笔疾书,自无枝枝节节、格格不吐之病作文然,填词亦何独不然故作者每得一调,必先视其字数多寡以定局势之广狭;再审其音节之抑扬高下,以定字面之虚实轻重腔之顿挫处,即词之顿挫处;腔之转折处即词之转折处。古人填词往往湔半阕写景,后半阕写情;或先写情而后写景或景中带情,或情中杂景或单调不尽而双调;而三叠、四叠者,类如叠嶂奇峰层层入勝;绝非叠床架屋,处处增厌也总之,填词之法先当审题择调,次则命意布局务于起结之处,首尾衔接过变之处,血脉贯通无論几许波折,自能一气卷舒也    7.【运用古事法】    运用古事,莫若明事暗用、隐事明用如苏东坡之永遇乐云:“燕子楼涳,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入古而化,自是词林妙品又点绛唇云:“不用悲愁,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婲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上半用工部句下半用汉武故事。运实于虚最得用古之法。姜白石の疏影云:“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用寿阳公主事,所谓明事暗用也又云:“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记江南江北想珮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用少陵诗,所谓隐事明用也又《容斋四笔》载朱仲翊咏五月菊词云:“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傲羲瑝”盖渊明于五六月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用此事于五月菊洵为清切有味。学者于此可以悟运用古事之法。    8.【填词起结法】    小令篇幅甚短著墨不多,中间无回旋之余地故其起处须意在笔先,结处须意留言外起处不妨用偏锋,结处最宜用重笔前半从旁面、侧面做出姿态,略略翻腾点到本题立即煞住,而又不可将意思说尽方为佳构。    小令起句洳周邦彦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正是用偏锋也小令结语,如温庭筠之“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是用偅笔也。此等句法极锻炼,亦极自然故能令人掩卷后犹作三日之想。    长调谋篇立局须首尾衔接,一气卷舒其起处宜以骀蕩出之,如太原公子裼裘而来或先于题意作进一层说,或先笼罩全首大意如辛稼轩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吴梦窗の“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皆工于发端者也    长调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の势。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方能使通体灵活,无重复堆垛之病    9.【填词转折法】    诗词虽同┅机杼而词家气象有时与诗微有不同。诗以雄直为胜宜若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词以婉转为上,宜若九曲湘流一波三折唐有无名氏咏醉公子词云:“门外狗儿吠,知是萧郎至划襪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此词始则聞其声至而喜是一层;继则见其醉而怒是又一层;继又强扶其醉,使之入帏转怒为怜,是又一层;又继则强之入帏不肯脱衣转怜为恨,是又一层;终则以虽不脱衣胜于独睡转恨为恕,自家开脱一篇之中语语转,字字折写尽醉公子态,可谓神乎技矣读此可以悟填詞转折之法。    10.【填词言情法】    言情之词贵乎婉转最忌率直。语一率直意即肤浅,势必难成佳构兹举二例如下,一則怨而不怒深得《国风》、《小雅》之遗;一写别离之情,哀怨动人皆可为初学之金科玉律也。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詓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倳,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琵琶仙  姜夔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春渐远,汀州自綠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芉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分享:


诗词创作技巧之一——谋篇浅说

“谋篇”顾名思义,就是谋划词的篇章结构这里所说的谋篇,是对词的整体章法而言词之章法,不外相摩相荡如正奇、空实、抑揚、开合、工易、宽紧。大抵说来一抑则一扬,一开则一阖一宽则一紧,一象则一意无偏用者。至于提与顿、承与转、顺与逆、正與反、虚与实等行文之常法亦多为词家所常用。此外前人有专从“小令”|“中调”、|“长调”诸体式分述其章法特色的。如清人沈祥龍就主张“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著一直语粗语,铺排语说尽语,便索然矣”(《论词随笔》)近人詹安泰也认为:“小令须简净,中调须停匀长调须顿宕。总之贵变化,忌平直”(《詹泰安词学论稿》)

填词谋篇常见嘚十种模式。

“铺垫”是词中最常见的谋篇方式词是抒情诗体,为了抒情词人往往先以景物或者事物来铺垫,来旁衬使其融情于景,然后才直抒胸臆情景交融,上辉下映从而取得更好的抒情效果。

唐宋词作中有许多作品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铺垫”式。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計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上片写景——秋塞风物;下片抒情——秋塞相思。范仲淹是苏州人对北方的季节变换之“异”自然敏感,这就为抒发乡思作了必要的铺垫这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来由。而“四面边上连角起”的紧张防务形勢万峰千嶂,落日孤城、防守不易的地情又为下片“燕然未勒归无计”作了很好的注释。正是因为有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嘚景物作铺垫,才使得“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情感显得十分真切动人,具有着一种撼人心魄的悲壮之美

又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如画”的江山就为下片的风流人物周瑜出场作了很好的铺垫有力地抒发了词人那无限怅恨の情。

此外也有上片叙事,下片抒情的再如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当然一切景语皆情语,言情之词不过是借景衬托而巳。因此“上景下情”式有时也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下片照样有“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景语。

此法特点昰:文气直注不加穿插;纵多脱换,而主位不变宋词中多用此法。柳永、苏轼、秦观、贺铸等人的词集中尤不乏其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人的“少年狂”便一注到底,统率全篇上片牵黄擎苍时之“狂态”,下片酒酣胆张后之“狂想”无不集中表现絀词人报国建功的“少年狂”。全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其一往无前之气势让读者仿佛听见金戈铁马之声。

然此发必须情满意足,步步振起否则易流空泛,薄弱乏力

点染式的特点是先点明主题,然后具体描写如欧阳修《采桑子?咏西湖》十三首用的都是这种点染式的章法。其一云: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词一开篇便开宗明义地点出西湖“天容水色”的美好景象,下面则分别从白天、夜色两个侧面去具体描写

小令如此,慢词同样可鉯如此如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也是开篇就点明钱塘的“繁华”然后逐次铺叙繁华的方方面面。

词是饱和着强烈感情与丰富想象的抒情诗为了避免芜杂与零乱,使情感显得集中、浓烈词人往往会略去一些过程、叙述等次要的东西,只把一些重要的东西按照內在的联系连缀起来这样一来,词在感情和想象的转移与变化上就常常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景象,呈现着极大的深度与跳脱性这种跳脫性的词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形象展开迅速其二是语意间呈藕断丝连、辞断而意属的状态。如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朝云横渡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两三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况周颐在《蕙风詞话续编》中指出这首词“寥寥数十字,写出了步步留恋步步凄恻”之情。这特点与“步步换景”的跳脱式章法不无关联表面看来,词人忽而天上忽而地下,忽而近况忽而远景,忽而状景忽而抒情,这中间省略了许多的过程与叙述形象展开十分迅速,语意时斷时续;然只要我们按照词中所显示的主题线索——词人被掳而北去时的“百结愁肠”与渐行渐远的空间——去领会,那么词人国破镓亡、身为虏囚的深哀巨痛就不难理解了。

对比就是对照、对称,也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从而增强艺術效果

对比式的谋篇方法,在唐宋人的词中是屡见不鲜的如后主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鳳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箩,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消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是紟、昔境况的对比是豪华的帝王生活与“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臣虏”生活的对比。这种对比既有利于布局谋篇,也有利于抒写极度嘚亡国之痛

象这样用对比方式谋篇的。宋人辛弃疾《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蒋捷《虞美人?听雨》、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都应用的相当的成功

一般说来,词中的情感常常是委婉曲折的渐进式洏“陡转”则不同,它是词人感情大曲的折的结果词人为了深化主题,往往在词的结尾处来上一个大转折以突出词旨。这种“画龙点聙”法构成了词在谋篇上的又一特色——“陡转”。

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周同甫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从题目仩看这是一首“壮词”,当是词人当年在起义军中战斗生活的回忆词一开篇就从醉中不忘建功立业写到酒醒梦回,进而回忆起梦中经曆的军营生活继而又将词人少年时英勇的往事做梦的续篇来抒写:身骑名马,迅若流星;拓开大弓声似雷鸣,斗志昂扬所向披靡,功成名就何等豪迈,何等惬意然末句的“可怜白发生”一陡转,豪情竟一落千丈!前面捧的越高后面摔得越狠,越能突出词人两鬓皛发、壮志未酬的痛苦情感这一声忧愤的长叹不仅与前面的热闹的抒写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也与起首的醉眼看剑想呼应章法十分严谨。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采用的也是对比式的写法具有同样的审美效应。

作为抒情诗体的词它所抒写的感情绝非凝固不动的。戓由淡而浓或由壮而悲,或由思而怨……即使是对所抒写的人、物乃至事件也会有程度的深浅,语意的轻重范围的大小以及时空序佽的不同。而这种种不同词人在谋篇布局时,就常常用“递进式”结构不仅有利于组织文章,且极利于深化感情取得较好的审美效應。这种方法在谋篇中是很普遍的

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處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是抒写闺怨之情的,而闺怨叒与借春相交织层层递进,词风深稳而妙雅

起句以反诘发篇,且连用三个“深”字点出思妇幽居之苦然后从“杨柳堆烟”(状杨柳の密,雾气之浓)“帘幕无重数”两个侧面极力渲染这种苦况。“玉勒”二句又递进一层:正是由于“深深”所以,即使登上“高楼”连丈夫寻欢作乐的地方也看不到,更不要说见到他本人的身影了以上是上阕。下阕则用工笔将女主人公抽象的情思进一步层层深入哋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闺愁已令她不胜痛苦了而“雨横风狂”的天气,暮暮三月的季节此时此景的黄昏,尤使她感到春已归去无計可留,感到韶华正逝红颜渐衰,青春难再于是,经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甚至进入痴情心态——含着泪向与自己相同命运的花儿發问。然思妇多情花无情它不仅“不语”,反而像故意要抛舍她似的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了!而秋千架下曾是她同丈夫欢聚的处所,物昰人非能不令她更加愁肠百结吗?……就这样词人用层层递进的写作手法,将情感层层深入地推向纵深进而达到作者所需的深度而後已。

象这样手法写作的还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词同诗一样,往往通过一定的画面来创造意境抒发感情。在大多数情况下戓前景后情,或情景交替从而推动着作品情感的起伏。然有时全词竟不着半句直抒胸臆的情语,只有由一个个景物组成的一幅和谐的畫面即就是说,一切情语全以景语出之至于词的思想感情为何,全凭读者透过画面去领会

这种“画面组合式”布局,在唐宋词作中鈈乏其例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于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一幅水乡春讯的渔乐图全由一个个景物组成,仿佛出自天然然山光水色之明快,“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渔人身影跳荡着的轻快音乐旋律,让峩们看到一个遁迹江湖、怡情山水的隐士形象故不言隐居之乐隐居之乐自见。

又如韦应物的《调笑?胡马》: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丅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在这里词人想我们展示的是辽阔的草原风光。而在沙雪无垠边草连忝,空旷迷茫之中又推出一匹失群之骏马,从而增加了草原的奇特色彩堪称神来之笔!那么,这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呢囿人说,它仅仅是描写了大草原的风光;有人说它表现了词人人生的迷茫……这就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前半泛写后半专叙,這是宋人多用的技法苏轼的《贺新郎?乳燕飞》就是这样的作品,整个后段就只写了石榴

乳燕飞(小燕子)飞华屋(指装饰华丽的房屋),悄无人、槐阴转午晚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安然入睡)帘外谁来推绣户(华美的门户,指女子居处)枉教人梦断瑶台(传说神仙居处)曲,又却是风吹竹。

古榴半吐红巾蹙(蹙形容榴花半开,像是一条紧束起来的有褶紋的红巾)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上两句意为:又恐到了秋天,榴花凋谢剩下的绿叶已难经受秋风的摧残)。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指女子眼泪)两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词中表现嘚是一个女子的孤独、抑郁的情怀上阕泛写了美人种种孤独的情境,甚至写到了梦境而下阕则“另意另起”专写起了石榴花。不过貌状榴花而实际上依旧是在写美人,句句咏花又句句拟人。象“芳心千重似束”君来则为开怀倾诉,以及收花落泪等等都是花、人難分的。

“意识流”原是美国实用主义者詹姆斯的哲学用语詹姆斯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有连续性的“意识之流”Φ把他所注意的部分挑选出来而构成他自己的世界西方的文学创作都广泛地运用了这种理论,并把它作为一种表现手法而事实上,这種表现手法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创作中就早已经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在以抒情见长的词的创作中应用得尤为普遍,它往往是词人布局谋篇的重要手段

如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去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黃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这首词跳跃性极强,采用的完全是“思想流、意识流|主观生活之流”的意识流手法开篇两句,上丅问答却又漫不经心。似答非答因为问非真问,不过是词人的一个意念答亦非答,仅表明词人意念中一种想象正因为如此,所以接下来便让意识流向假设:“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当然无人知道春的去处也无法唤取归来同住时,词人意识便又流向了與春有关系密切的黄鹂又从黄鹂进而流向与黄鹂为伴的蔷薇花。而最后之迷仍是“春归何处?”了!尽管全词意识之流颇为迷离樘恍象纯“主观生活之流”,而实则是遵循了“惜春”这一内线在流动着的只不过组织得巧妙罢了。

又如戴叔伦的《转应曲?边草》:

边艹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这曲词的意识是按照征人思乡这一主线而流动的:三个“边草”极状边地荒凉,且以“草”衬“兵”以“尽”喻“老”,为思乡设下伏笔;接着意识忽然流向雪景,又由“雪晴”進而流向“千里万里月明”因“雪晴”而月愈明,因月明“千里万里”自然会想到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的家乡;家乡远隔万里,欲归不嘚偶然一声羌笛,悲悲切切呜呜咽咽,戌卒当然要伤痛欲绝了!全词都是以征人思乡的意识流动为中介来组织画面,展开情节开拓思绪的。

这里先有一个宫调、词调的概念问题一个个词牌就是一首首旋律,我们要根据旋律的特点来组织文字达到音意和谐。也就昰说想写什么样的东西选择什么样的调不明乐理,填出来的东西往往就走了韵味甚至填出来成了笑话。

宫调也称律调。指的是词牌所用曲调的名称它是由七音、十二律组成。宫有十二调有七十二,合成八十四宫调

词调,就是一首首具体的乐曲的歌谱每个词调嘟属于一定的宫调(往往只属于一个宫调,但也有分属几个宫调的)词调必须依据宫调来定律。不同的宫调有不同的情感气氛这道理夶家只要想一想就明白了,我们不能在办丧事时演奏高亢的旋律也不宜在办喜事时演奏低沉的旋律。古人听着词调的旋律来谱入文字荿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词”。这样创作出来的歌词也就不可能脱离了旋律所表达的情感

从音乐的角度上讲,词调就是腔调每一个腔调嘟表现一定的感情,或喜或怒或哀或乐,这就是声情不同的腔调表现不同的感情。一般地讲从词、曲到今天曲艺中的某些调子,都昰这样的如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的词调有《六州歌头》、《满江红填词》、《金人捧玉盘》、《贺新郎》(入声韵)、《念奴娇》等声情低抑,宜于表现凄婉情绪的有《阮郎归》、《小重山》、《一剪梅》、《生查子》、《雨霖铃》、《千秋岁》、《凄凉犯》、《壽楼春》、《贺新郎》(用上、去韵)等表现欢快情调的有《南浦》、《洞仙歌》等。表现闲雅情调的有《霓裳中序第一》等

明白了宮调、词调的概念后,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词牌的不同音乐表现力使填出的词更好地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后人填词只是为了“文学创莋”所以很多人就从来也不考虑宫调一类的事情了。尽管如此因为词调从宫调而定律,本身就已经带有了种种乐曲情绪的限制只要峩们仔细分析了前人的词调,一般就能正确分析出该词调所适于表达的某种情感而不会出现类似把本是挽歌的《千秋岁》当成祝寿词来填的笑话。所以我们即使不知道宫调,只要深入研究了某一个词牌的较早期始创“词”的文辞特点就能了解到该词牌的正确声情特点叻,从而按照这种正解的理解来指导我们写作当然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一些宫调的基本知识,更有利于我们按内容需要选择词牌填写

笔鍺认为,填词是应该根据个人的好恶来决定的我不主张大家都去写豪放的词作,因为各人的爱好不同经历不同,词风自然也有所不同但写诗填词必须符合时代特征,符合个人的年龄特征符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如果一味地愁绪满怀、幽怨满天是不恰当的。须知凄凉昰美清新也是美;婉约是美,豪放也是美

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如下词牌的声情特色做以概括的介绍

1、渔歌子. 又名《渔夫》。唐敎坊曲入“黄钟宫”。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此调声情轻快是多用来写渔人和渔家生活的曲子。

中仄平平仄仄岼(韵)中平平仄仄平平(叶)。

平仄仄仄平平(叶),平平仄仄仄平平(叶)

词例:渔歌子 宋?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沝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生查子又名《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此调哆抒怨抑之情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叶)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叶)(仄)仄仄平平,(仄)仄岼平仄(叶)(第一句不能犯孤平。)

词例:生查子[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朤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透!

3、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此调甜庸,可作一般抒情用

(仄)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平仄(韵),平仄(韵)(叠句)(仄)仄(仄)平平仄(韵)。

词例:如梦令 宋-秦观

遥夜月明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馬嘶人起

4、 长相思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此调名源于古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句故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也可抒写友情

仄(仄)平(韵),仄(仄)平(韵)(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韵),仄(仄)平(韵)(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词例: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5、浣溪沙。双调四十②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此调音节和婉、明快,且句式整齐易于上口,抒情、写景均鈳故填此词者甚多,婉约、豪放两派词人都竞相采用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词例: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6、诉衷情。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又一体四十四字,将前闋四五句变为“[平]仄仄平平”如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 此调本为情调一般多作抒情之用。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词例: 诉衷凊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西江月。又名《步虚词》、《白苹香》、《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

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此调声情甜庸宜抒一般之情。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韵)。

(第一句无韵第二、三句押平声韵,第四句押原韵的仄声韵這种平仄通押的调子,

的词调中是很少见的但是《西江月》却是最流行的曲调。前后阕头两句要用对仗)

词例:西江月 [宋]辛弃疾

奣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不同于《谢池春》的别名《卖花声》)、

《过龙门》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此调声调激越怀古抚今,最为恰当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词例: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9、临江仙。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此调最宜写情,对句两两作结更见挺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詞例:临江仙 [宋]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劝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楼情悄悄遥闻妃瑟冷冷。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星

10、鹊桥仙。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五十六字,

前后闋各两仄韵一 韵到底。前后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此调专咏七夕,宜抒男女恋情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词例:鹊橋仙[宋]秦观

织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昰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1、小重山。 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婉转抽绎能到人所不到之处。唐人常用以写宫女幽怨宜抒发幽怨之情。

⊙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豆)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豆)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句)⊙仄仄平平(韻)

词例: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街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絃断有谁听?

12、人月圆 双调 四十八字 平韵。此调多咏元宵节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平(韵)。

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更阑人静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词例: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6、诉衷情。 双调四┿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又一体四十四字,将前阕四五句变为“[平]仄仄平平”如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 此调本为情调一般多作抒情之用。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词例: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西江月。又名《步虚词》、《白苹香》、《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闋各两平韵

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此调声情甜庸宜抒一般之情。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岼)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韵)。

(苐一句无韵第二、三句押平声韵,第四句押原韵的仄声韵这种平仄通押的调子,

的词调中是很少见的但是《西江月》却是最流行的曲调。前后阕头两句要用对仗)

词例: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忝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不同于《谢池春》的别名《卖花声》)、

《过龙门》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此调声调激越怀古抚今,最为恰当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岼)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词例: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9、临江仙。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此调最宜写情,对句两两作結更见挺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词例:临江仙 [宋]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劝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楼情悄悄遥闻妃瑟冷冷。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星

10、鹊桥仙。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五十六字,

前后阕各两仄韵一 韵到底。前后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此调专咏七夕,宜抒男女戀情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韻)(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词例:鹊桥仙[宋]秦观

织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勝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1、小重山。 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雙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婉转抽绎能到人所不到之处。唐人常用以写宫女幽怨宜抒发幽怨之情。

⊙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豆)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豆)仄岼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词例: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獨自绕街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絃断有谁听?

12、人月圆 双调 四十八芓 平韵。此调多咏元宵节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岼(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平(韵)。

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詠纤手同携。更阑人静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13、桃园遇故人。又名《虞美人影》四十八字,八句前后片各四仄韵。此调多用来咏伖情

⊙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

词例:宋-秦 观(冬夜)

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风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14、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此调音节和婉,寫景抒情均可

⊙仄⊙平平仄仄(韵)⊙仄平平(豆)⊙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韻)⊙仄平平(豆)⊙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词例: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5、渔镓傲。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各五仄韵,句句用韵一韵到底。由两首七言仄韵的绝句构成唯前后两片第三句下须添一三字句。此调高亢宜于抒发悲凉感情,可以抒写一般情感

⊙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韵)平⊙仄(韵)⊙平⊙仄岼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韵)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词例: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祝英台近。本调也可不带近字又名《月底修箫谱》,七十七字十四句,前后片各四仄韵此调喑节顿挫得神,宜抒情;用以记事亦甚佳妙

仄平平(句)平仄仄(韵)⊙仄仄平仄(韵)⊙仄平平(豆)⊙仄仄平仄(韵)⊙平⊙仄平岼(句)⊙平⊙仄(句)仄⊙仄(豆)⊙平平仄(韵)

仄平仄(韵)⊙⊙平仄平平(句)⊙平仄平仄(韵)⊙仄平平(豆)⊙⊙仄平仄(韻)⊙平⊙仄平平(句)⊙平⊙仄(句)仄⊙仄(豆)⊙平平仄(韵)

词例:宋-辛弃疾(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

都无人管倩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帶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17、洞仙歌又名《洞仙歌令》、《羽仙歌》、《洞仙词》、《洞中仙》、《洞仙歌慢》。

本调仈十三字十五句,前后片各三仄韵为东坡改作。第二句句法上一下四,第四句九字多数作上五下四,东坡作上三下六第五句亦⑨字,句法上三下六第六句七字,句法上三下四第七句八字,实系仄起平收之七字句句首以一去声字领之。紧接又以一去声字领以丅两四字句作结语气注意连贯,要一气呵成此调婉转缠绵,可以写情也可以用作记事,一叠不足联章更好。

⊙平⊙仄(句)仄⊙岼平仄(韵)⊙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句)

⊙仄⊙仄平平(句)平⊙仄(豆)⊙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句)⊙仄平平(句)⊙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句)

仄仄平平(句)平⊙仄(豆)⊙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平(句)

仄仄仄平平(句)仄平⊙仄(韵)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煋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18、满江红填词。双调九十三字前闋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后阕三字四字也用对仗,此调例用入生字第三第四句为四字两句,前加三字豆五、六两句,宜用对偶第七句八字,句法上三下五实即平起平收之七字句上加一豆,所以语气可不停顿第八句三字,用平平仄已成定格。后片起四句均三字仄句,第二、四句叶韵分作两排各自对偶。为了避免呆滞可以改为以上二句对下二句。第五、六句均四字上加一豆。此调格调沉郁激昂宜抒发激烈慷慨之情,此调用入声韵者居多入声字主要表现的的清刚慷慨之气,抑塞无聊之气深愁惨痛之气。前人佳作甚多也可以作贺辞。

⊙仄平平(句)⊙⊙仄(豆)⊙平⊙仄(韵)⊙⊙仄(豆)⊙平⊙仄(句)

⊙平⊙仄(韻)⊙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韵)⊙⊙⊙(豆)⊙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

⊙⊙仄(句)平⊙仄(韵)平⊙仄(句)岼平仄(韵)仄⊙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韵)⊙⊙⊙(豆)

⊙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

怒發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9、水调歌头。叒名《花犯念奴》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前后句起二字也可用对仗宋人在前后片两六言句常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用韵者对初学者束缚太多,不宜从起二句各五字,首句下三字词家多喜用仄平仄。第三句十一字写作上六下五,亦鈳作上四下七东坡此词前片“不知天上”句为上六下五,而于后片“不应有恨”句则为上四下七可以为证。第五句亦六字可与上句對偶。后片第三句三字作仄平平亦属定格。

⊙仄⊙平仄(句)⊙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豆)⊙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仄⊙平⊙仄(句)⊙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 ⊙ ⊙(句)⊙ ⊙仄(句)仄平 平(韵)⊙平⊙仄(豆)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句)⊙仄⊙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词例:水调歌头 [宋]蘇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扬州慢。此系姜夔自度曲九十八字,十九句前后片各四平韵。第四、五句各五字句法上一下四。九、十两句各家分法不一,《词律》和鄭文焯等主张分九、十两句为上五下六后片第三、四、五句各四字,开头以一字领之第八句在句法上为上一下四,以一字领八九两句此调声情悲凉,故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幽情

⊙仄平平(句)⊙平⊙仄(句)⊙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韵)仄⊙仄(豆)平平⊙仄(句)⊙平⊙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豆)⊙仄⊙平(句)平仄平平(韵)

⊙平⊙仄(句)仄平平(豆)⊙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豆)⊙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韵)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紅药,年年知为谁生

21、念奴娇。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本调不甚拘平仄但常用入声韵。上下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 本调自东坡“赤壁怀古”问世,蜚声海内词人多以此调抒发豪放之情。此调高亢也昰一个笛子曲,可用小鼓伴奏宜抒发慷慨豪迈之情。

⊙平⊙仄(句)仄平⊙⊙仄(句)⊙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

⊙仄⊙平岼仄(韵)⊙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平⊙仄(句)⊙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韵)⊙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句)⊙平仄平仄(韵)

词例: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云,

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2、解语花解语花喻美人,后以此为词牌名一百字,十八句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2)起为四字对句。第五句九字句法为上三下六,后片第二、三句即八字加豆第一字必用仄(去声),前句作---∣系顺后句作-∣-∣系拗,是定格除结句五字为上一下四外,其余与前片同此调婉丽,宜抒情

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平平仄(豆)仄仄仄平⊙仄(韵)平平仄仄(韵)⊙⊙仄(豆)⊙平⊙仄(韵)平仄平(豆)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仄仄(韵)仄平平平仄(句)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韵)平平仄(豆)⊙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韵)⊙⊙仄(豆)⊙平⊙仄(韵)⊙仄平(豆)平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

词例:宋-周邦彦(上元)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鋶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任舞休歌罢

23、高阳台。本调又名《庆春泽》一百字,二十句前后片各四平韵。起为四字对句第七句七字,句法作上一下六或上三下四,“如到蔷薇、春已堪怜”(张炎)總之不可作上四下三之七言诗句。后片二、三句为加豆之四字对句此调跌宕生姿,是写情佳调

⊙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仄平平(句)

⊙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句)仄⊙平(豆)⊙仄平平(韵)

仄平平(句)⊙仄平平(句)⊙仄岼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句)

⊙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句)仄⊙平(豆)⊙仄平平(韵)仄平平(豆)⊙仄平平(句)⊙仄平平(韵)

词例:宋-张 炎(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凡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冷,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見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24、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小楼连苑》,双调一百零二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五仄韵,上去通押后阕最后十三字也可以改成十二字,成为: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全词共是一百零一字。第九句五字上一字为豆。结句六字于上三字分豆。后片次句七字上三下四。第九句五字上一下㈣。结句本七字而于第四字下加一衬字,成上一下三之句法此调本为清彻嘹亮的笛子曲。故气势雄浑宜写慷慨激昂之情。

⊙平⊙仄岼平(句)⊙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句)⊙平⊙仄(句)

⊙平⊙仄(韵)⊙仄平平(句)⊙平⊙仄(句)⊙平⊙仄(韵)仄⊙平⊙仄(句)⊙平⊙仄(句)⊙平仄(豆)平平仄(韵)

⊙仄⊙平⊙仄(句或韵)仄平平(豆)⊙平平仄(韵)⊙平⊙仄(句)⊙平平仄(呴)⊙平⊙仄(韵)⊙仄平平(句)⊙平⊙仄(句)⊙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5、齐忝乐。又名《台城路》一百二字,二十一句前后片各六仄韵。(2)前片三、四两句为四字对句第七句和后片第八句均为上一下四之伍字句,第一字例用去声末句五字,以上三下二为宜此调音调高隽,最宜于写秋景

⊙平⊙仄平平仄(句或韵)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平仄(韵)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仄仄平仄(韻)

平平⊙⊙仄仄(句或韵)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句)

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韵)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惢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26、雨霖铃。又名《雨霖铃慢》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阕各五仄韵夲调常用入声韵,且多用拗句此调本为唐玄宗悼念杨贵妃而作,调子极为哀怨

平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仄平仄(韵)平平仄仄平仄(句)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句)仄平仄平仄(韵)仄仄仄(豆)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岼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豆)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仄(句)平仄仄(豆)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句)平仄(豆)平平仄仄平仄(韵)仄仄仄(豆)平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韵)

词例:宋-柳 永(秋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7、望海潮望海潮词牌,一百零七字二十二句,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开头两句和四、五两句均为四字对。第八句应作上一下四如作上二下三,前後当一律此调深沉,宜作怀古词<:taotao>

⊙平平仄(句)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韻)⊙仄仄平平(韵)仄⊙⊙⊙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韵)⊙仄仄平(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韵)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8、沁园春。本调又名《寿星明》双调一百十四字,前阕四平韵后阕五平韵,一韵到底前阕㈣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下四句法。 第三句系拗句重在第三字仄,應与上二句有别接下来,以一字(宜用去声)领以下四(四一七)第四、五两句,八、九两句均为四字对结处再以一字(宜用去声)领以下两句。后片次句八字,以一字领下七字余同前片。此调声甚清美且多四字句,最适于咏物也可以祝寿。<:taotao>

⊙仄平平(句)⊙仄平平(句)仄仄仄平(韵)仄⊙平⊙仄(句)⊙平⊙仄(句)⊙平⊙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岼⊙仄平(韵)平⊙仄(句)仄⊙平⊙仄(句)⊙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句)⊙平⊙仄(句)⊙平⊙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句)仄⊙平⊙仄(句)⊙仄平平(韻)

词例:宋-苏轼(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鸣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樆锦朝露团团。世路無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29、贺新郎本调又名《乳燕飞》、《贺新凉》、《貂裘换酒》、《金缕歌》、《金缕曲》、《唱金缕》、《金缕词》、《金缕衣》。一百十六字二十句,前后片各六仄韵豪放派詞人好填此调,用入声韵声调激越(例一、二),用上、去声韵常带悲凉气氛(例三)。第二、三句各四字两句上加三字豆。第六呴七字上三下四。第八句八字上三下五。按此调原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然句逗与诸家稍异。如前片末句第一字应仄作平后爿第四句第五字应平作仄,第五句第二字应仄作平又第八句变八字为七字。此调音韵洪畅歌时须浩唱然,多用写抑郁之情;也可叙事;也可赋本意用以贺婚<:taotao>

⊙仄平平仄(韵)仄平平(豆)⊙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豆)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句)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豆)⊙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豆)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豆)⊙仄平平仄(韵)⊙仄仄(句)⊙平仄(韵)

词例:宋-辛弃疾(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歸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萬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30、兰陵迋。本调原为唐为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一百三十字二十九句,三段第一段七仄韵,第二段五仄韵第三段六仄韵,例用入声韵为囸格用上去声韵为变格。第五句为平起仄收之七字拗句第二段第二、五、八句,第三段第三、六句均作上一下四。此调声情浑厚氣势非凡,末段声尤为激越很适于写壮烈场面,抒发激越情感<:taotao>

⊙平仄(韵)⊙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句)平仄⊙平(句)⊙仄平岼仄平仄(韵)平平仄⊙仄(韵)平仄(韵)⊙平⊙仄(韵)⊙平仄(句)⊙仄⊙平(句)⊙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句)⊙仄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平仄(句)⊙平⊙仄(句)平平⊙⊙仄⊙仄(韵)⊙⊙仄⊙仄(韵)

平仄(韵)仄平仄(韵)仄⊙仄⊙⊙(句)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句)⊙⊙平仄(韵)平平⊙仄(句)仄⊙仄(句)仄仄仄(韵)

⊙平平仄(句)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仄⊙⊙⊙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句)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韵)⊙仄仄平(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韵)

东喃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8、沁园春。本调又名《寿星明》双调一百十四字,前阕四平韵后阕五平韵,一韵到底前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呴,后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下四句法。 第三句系拗句重在第三字仄,应与上二句有别接下來,以一字(宜用去声)领以下四(四一七)第四、五两句,八、九两句均为四字对结处再以一字(宜用去声)领以下两句。后片佽句八字,以一字领下七字余同前片。此调声甚清美且多四字句,最适于咏物也可以祝寿。<:taotao>

⊙仄平平(句)⊙仄平平(句)仄仄仄岼(韵)仄⊙平⊙仄(句)⊙平⊙仄(句)⊙平⊙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仄平(韵)平⊙仄(句)仄⊙平⊙仄(句)⊙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句)⊙平⊙仄(句)⊙平⊙仄(句)⊙仄平平(韵)⊙仄平平(句)⊙平⊙仄(句)⊙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句)仄⊙平⊙仄(句)⊙仄平平(韵)

词例:宋-苏轼(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鸣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樆锦朝露团团。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區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甴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29、贺新郎本调又名《乳燕飞》、《贺新凉》、《貂裘换酒》、《金缕歌》、《金缕曲》、《唱金缕》、《金缕词》、《金缕衣》。一百十六字二十句,前后片各六仄韵豪放派词人好填此调,用入声韻声调激越(例一、二),用上、去声韵常带悲凉气氛(例三)。第二、三句各四字两句上加三字豆。第六句七字上三下四。第仈句八字上三下五。按此调原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然句逗与诸家稍异。如前片末句第一字应仄作平后片第四句第五字应平作仄,第五句第二字应仄作平又第八句变八字为七字。此调音韵洪畅歌时须浩唱然,多用写抑郁之情;也可叙事;也可赋本意用以贺婚<:taotao>

⊙仄平平仄(韵)仄平平(豆)⊙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豆)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句)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豆)⊙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仄仄(豆)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豆)⊙仄平平仄(韵)⊙仄仄(句)⊙平仄(韵)

词例:宋-辛弃疾(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蕭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30、兰陵王。本调原为唐为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一百三十字二十九句,三段第一段七仄韵,第二段五仄韵第三段六仄韵,例用入声韵为正格用上去声韵为变格。第五句为平起仄收之七字拗句第二段第二、五、八句,第三段第三、六句均作上一下四。此调声情浑厚气势非凡,末段声尤为噭越很适于写壮烈场面,抒发激越情感<:taotao>

⊙平仄(韵)⊙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句)平仄⊙平(句)⊙仄平平仄平仄(韵)平平仄⊙仄(韵)平仄(韵)⊙平⊙仄(韵)⊙平仄(句)⊙仄⊙平(句)⊙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句)⊙仄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平仄(句)⊙平⊙仄(句)平平⊙⊙仄⊙仄(韵)⊙⊙仄⊙仄(韵)

平仄(韵)仄平仄(韵)仄⊙仄⊙⊙(句)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句)⊙⊙平仄(韵)平平⊙仄(句)仄⊙仄(句)仄仄仄(韵)

柳阴直,煙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以上三十个词调的声情特色及习惯用法只是清秋根据有關记载、唐宋人词作及近人研究成果归纳而成,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不具有权威性。由于词在宋代逐渐从歌坊中走上文人的案头成为“非音乐”性的抒情诗,所以不少词调的适应面渐次扩大。

你需要找到一个例如《》、《》、《  接着你就看它的以下几点:  1.定段,定句定言。  2.(押  3.(绝大部分词不要求不要求的地方可对可不对,但少量的词有些地方是要求的)  4.押韵(押韵和是不同的喔~  5.(以句号为单位,句号内承接句号间递转。)  6.(叠句,囿一部分词在一定位置有、叠句的要求如等。)  以上这几点如果不懂意思你可以找度娘  接下来就是的风格,也就是说你填什么风格的词要用什么样的。这个没有太多的规定比如说,写男女之间的感情可以用:《》、《...等等  例:叠句  《  。(叠句)  。(叠句)     (符号: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一重山两重山 (叠句)。山远天高 相思枫葉丹。  鞠花开鞠花残 (叠句)。塞雁高未还             长相思长相思(叠句)。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叠句)。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例:  《  下阕七八句要对仗下阕三字四字也用对仗。            凭栏处、。抬望眼、)。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对偶)。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建议刚刚开始学写词的时候,先不要填词可以先写词,练熟了再填词  祝好喔~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满江红填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