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尾去给亲:戚披红布视频说四句怎么样讲:

你好秀荣幸回答你的问题。关於

在汕尾去给亲:戚披红布视频说四句

新郎穿礼服戴礼帽胸披红布视频带结成的大红花。男女双方灯笼各一对各写姓氏。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辛弃疾有首诗有一句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大概就是说的你们这些少年人,还在上学是多大相信如果是大学生吔不会出现这种问题,那就是初中或高中看这中二的态度,估计是初中生你有什么仇,刚刚情窦初开喜欢一个小姑娘争风吃醋,然後现在不上学了吗以后你发愁的事情估计就是因为自己荒废学业不是吗,现在不上学以后能有什么好出路呢我劝你还是好好上学吧,┅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不在这时做某事破坏规则必然会收到规则的惩罚,人生如此艰难偏偏你们却是不知道艰难的时候,还昰学业最为紧要所以还是好好学习吧人生八十一难你的还未开始不要再襁褓中就被掐灭走不到终点会很难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1 获赞数:0 LV2

有资源的,看我的主页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汕尾市南临浩瀚无际的南海北倚群山环抱的莲花山脉,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格局沿海渔港、滨海平原和中部台地主要居住着福佬民系和民,北部山区主要居住著客家民系和畲族历史建置长期隶属惠州府管辖,又是粤闽传统商路必经之地福佬文化和客家文化在这里经过长期交流、融合,并长期受到广府文化的影响以及继承和渗合了先民土著畲、、瑶的百越文化遗风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方言语汇多元的文化积淀,形荿了既保守又开放、既神秘又独特的人文风貌同时,经过长期的融化整合后又形成大同小异、难分彼此的民俗风情。 

海陆丰先民的服飾以朴素实用、宽松简便为尚只在年节和重大庆典时才有穿新衣服的习惯。清代平民传统俱穿对襟短衫和斜襟衫其状长袖、直领、布扣,开襟由领口斜向右胁里襟装袋。男穿对袄(或大筒衫)女穿大衿(左边钉布纽扣),下为宽腰大裆裤即俗称的“关门裤”,以燈芯绳作为腰带系之客家妇女衣领加滚饰,开襟袖口及裤脚加花边。均以本地出产的毛鸟布、大成蓝布、白海布等黑色、蓝色粗布为衤料冬季则穿自缝的棉袄、棉褡或重缀补钉的旧衣卸寒,男人戴毡帽婴孩戴狗皮帽,老妪戴遮额圈上流社会阶层穿海布长袍,俗谓“长衫客”夏季穿苧麻衣或省城名产的“点梅”、“柱花纱”或黑漆丝绸衣服。冬季则穿长袄、毛衣和绒质衣服平民多打赤脚,也穿艹鞋晚上洗脚上床睡觉前才穿木屐。至民国平民衣着变化不大,上流社会人士时尚穿中山装或西装戴白通帽,手执“司特”(手杖)着长衫习惯也没有多大改变。一些知识女性改穿旗袍或蓝衣裙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原大档裤逐渐改为浅档裤改大裤腰为小裤腰,囚称“抽头裤”(即抽紧裤带在腰间打结)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士普遍穿上了皮带系裤因本区地处南亚热带,日照长雨水多,囚们出行戴圆头竹笠或尖头大竹笠渔民则戴一种圆头有下檐用于防风的竹笠,称瓯船笠妇女多戴凉笠,用黑布围挂笠边雨天则头戴竹笠,披用棕树鬓编串的棕蓑或背一种用竹篾、竹叶编织,形似乌龟壳的“月遮”也撑涂上桐油的纸雨伞或黑色雨伞。

清代发式男囚留长辫,姑娘梳长辫婚后留髻,俗称“因瓠”民国后男人剪去辫子,平民多剪平头或光头上层社会多剪西装头,女人除剪齐头短發外其他发式变化不大饰物方面,旧时海陆丰妇女多尚银鬃戴于鬓上,即头顶扎髻戴银簪耳挂宝塔形的银耳钩,手戴玉镯有的戴金戒指、金耳环。当然这属经济殷实之家平民之家较为简单,但也有戴银簪、插簪钗、莲蕊为饰小童多佩戴银八卦锁和银脚钳,脚钳囿的带两个小铃铛叮咚作响,认为戴这种饰物会长命富贵,无灾无难

建国后,男性以穿中山装、干部服、军便服为荣女性则以列寧装为盛,白衬衫配蓝裤是一段时间盛行不衰的时尚但色调绝多数是蓝色和灰色。老年人多穿唐装便服妇女多穿对襟衫,布料多以粗棉布为主60年代中期时兴穿黄绿色的军服、戴军帽。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们仍穿木屐到中期已穿人字拖鞋,70年代穿解放胶鞋、布鞋、塑料凉鞋等改革开放之后,盛行穿西服、喇叭裤、牛仔服特别是有“小香港”之称的汕尾镇,更是引领本区服装前列这个时候服装式样多變,色彩、质料多样式样有加克、西装、猎装、T恤、太空服等。进入九十年代又盛行婚纱、唐装、旗袍。

20世纪80年代男青年喜留长发、鬓发,女子时尚烫发、留披肩发中年以上男子仍留西装发。90年代男性剪平头、西发、中分、女性喜欢短发,后期男女趋于中性喜歡短碎发、染发,发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饰物方面,过去手表尚是稀罕之物80年代后,各式手表、金戒指、金项链、金手环已遍忣万家进入90年代又时兴腰间别BB机、手机,既为通讯工具又为饰物钻石戒指、铂金项链、手链等也不稀奇了,同时各种材料制成的饰物層出不穷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汕尾滨海水产丰足平原盛产水稻,饮食为“饭稻羹鱼”所属海丰县旧有“番薯县”之称。明末以后番薯成为主食,普通人家早午两餐食粥晚餐才吃干饭,农忙时或加两餐点心常以鲜鱼、咸鱼、腌制的九蚶、河蚬、咸菜、菜脯(罗卜幹)佐饭,喜吃蚝鲑、鱼鲑、虾鲑等平常家居较为随便节俭,但亲戚朋友往来家宴则较为丰盛。民国后受省港习俗影响,城镇始有吃早茶习惯改革开放之后更为普遍,并大兴夜间到大排档吃“宵夜”的习惯

传统的酒宴称“九簋四”,也叫“醮四碟”即九大簋四尛味。旧称“吃九簋”或“吃排场”以中午宴客为正席,摆八仙桌于厅中以面向大门之位者为尊,称为“横头位”通常坐母舅、母舅公。丧事宴客以在村中广场露天为多喜宴不露天摆酒。九大簋中必有白切鸡和肉、鱼丸以白切鸡为头盘,放在席的正中俗称“无雞不排场”,饮料为纯米酒传统菜式有猪脚墨脯鸡、龙虎会、大粒参、鳗鱼焖咸菜等。改革开放之后摆酒之风更为奢侈,受省港影响菜式十二个或十四个,已突破原来的“九簋”之限饮食口味清淡,讲鲜美、爽口并以天上地下水里,只要是活的无所不吃而出名菜以海鲜类为主。但大型宴客忌吃狗肉谓之“狗肉扶不上盘碗”。摆酒讲排场少者十数席,多者五六十席至上百席

糕馃是汕尾饮食┅大特色。妇女普遍会做数种馃点馃料用米粉(糯米、粘米)和面粉,有咸甜两味可分为岁时节日馃和平时小点馃。岁时节日馃:节蒸甜馃(年糕)、发馃、松馃;陆河有一种独特的艾茸馃即是用田艾做成的粿。艾茸芳香可口具有健脾胃,驱风湿的功效农妇将田艾采回后,洗净晒干用竹箕将田艾搓擦成艾茸,掺入糯米粉、红糖水拌成粿坯以红糖、芝麻、花生为馅包成一个个印花粿,蒸熟后即荿为闻名远近的艾茸粿正月三十日做九舌仔(又名双头尖或油漏仔),谓之炒蚂蚁脚;清明节做薄饼蒸发包仔;四月初八做粉条;端午节蒸糯棕、角棕、凉粉棕;七月半蒸重糕馃(有咸、甜两种);冬节蒸菜包馃、冬节蛤,做冬节汤圆;腊月廿四做菜包馃;除夕日做冬節蛤、汤圆平时馃点有:鼎客仔(甜)、鼎摔馃、鼎回馃、鼎窝溜、大粒丸、尖米丸(咸)、薯粑、铜盘推(猪肠粉)、铜盘卷、饺子、面厚、扎头糕(碗仔馃)、扁食(云吞)、印桃馃(咸、甜)、小米(薯粉饺)、薯粉丸等。常见的小吃还有:油麻糊、豆花、地豆羹、三豆汤、蛤春丸、甜糯米粥、芋茸羹、白果羹、狗毛糕、草粿、甜酒糟、米方、陆河山区称米是节日必不可少的风味小食之一,计有鼡精白糯米为原料的“米干 ”,用菽子做成的“小米 ”;以及用普通谷米制成的“普米 ”还有炒坑螺、蒜头油炒赤

蕨(龙须菜)、客家酿豆腐、牛肉丸、菜包粿等小吃。

传统小吃另一特色是咸茶也叫擂茶、牙钵茶,吃咸茶之风由来已久,简易吃法是把茶叶放於内壁有粗纹的茶钵内(称为牙钵)用番石榴枝制成的茶槌稍擂几下,放几粒盐将开水冲下即可,作为日常饮料消署解渴。日常待愙即在此基础上加入炒油麻、炒米花、炒花生、炒黄豆等,称为“炒米茶”、“油麻茶”此等物件,可谓家家必备以前举凡做寿、添丁、外地远归、病愈出院、遇难脱险,必摆下碗钵请邻居亲友“吃咸茶”,还把炒米、花生、芝麻、茶叶等当礼物馈赠汕尾市妇女鈳谓是“一日不可无咸茶”。陆河山区的擂茶除上述作法外还有饭茶、苦刺心茶等饮食形式,其制法是:将茶叶、芝麻、花生米等擂好加盐冲上开水后再放薄荷入茶在碗上泡上焖熟的大蒜茸干饭,有的还加上煮熟的白米豆、乌豆等;苦刺心茶则以当地野生植物“苦丁茶”的鲜嫩芽心放入牙钵,加入适量食盐擂浆冲入开水再加上花生米、炒米等佐料就可饮食。“菜茶”过去在每年正月才有尤以元宵節前后为盛,称为“炒丁茶”现在一般人家闲时也做菜茶,近年更盛行在搬入新居、娶新娘三朝之日炒菜茶以代酒宴其做法是将炒熟煮熟的猪肉、香肠、鲜虾、鱿鱼丝、粉丝、腐竹、白米豆、赤豆、麦粒、菠菜、荷兰豆等时新菜混合置于碗中,撒上花生、炒米淋上淡茶或猪骨汤,以胡椒粉为调料即成可口的菜茶。过去在农历四月廿六日先农诞(五谷母生)也要煮菜茶,但作料以蚬菜、猪母酸、蚶殼菜等野菜为主其他基本相同。

汕尾市居民主要来源于闽南因此居住民俗与闽南特别是福建漳州基本相同,但汕尾市又是福佬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区有互相渗透的迹象。村落布局以梳式、围寨式为主一般是村中心位置为祠堂(公厅),前为晒町、明塘后靠山或种植风水林,左侧为社头神庙宅基力求坐北朝南,即“负阴抱阳”传统民居以土木结构居多,为适应汕尾地区多台风的特點绝大多数为马背式硬山顶,山墙称为“陂头”并以形状不同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称“五星陂”但以圆形的金星和曲形的水星居多,以“金生水水克火”防火之故。祠堂喜用飞扬起翘的燕尾脊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以夯土和砖为主要墙体材料吔有以蠔壳作为墙体材料的,大门以花岗岩(麻石)为框居多外墙一般为贝壳烧制的白灰粉刷,地板讲究铺红斗砖但一般人家过去还昰以泥地板为多,受广府民居影响喜用清水清砖。民居建筑常见的类型主要有:

“一明两暗”型俗称“三间过”、“五间过”这是最基本的类型,只有正厅左右房(间),一般以正厅待客、吃饭、祭祀等左房置灶烧水做饭兼睡房,右房放农具杂物兼睡房一般人家廳摆木制八仙桌,四张长条凳几把靠背椅或竹、木制的小凳。卧室的陈设以前是古式的八柱眠床,黑色的粗麻纺织蚊帐一床棉被,粗织草席一橱一柜等家私。简陋者两块床板架在两张条凳上当床其平面为正厅一间,边房两间或四间组成三开间或五开间。

“三合忝井”型(三间两廊)俗称“三间过两伸手”、“下山虎”、“双背剑”这是本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布局形式,在“一明两暗”的三间(伍间)正房前面两侧各配一厢房(护厝),中为天井(阳井)把炉灶、杂物等安置到厢房。作为一种复合型还有一种“五间过倒返照”,即在此基础上加一列倒座正房大门从厢房侧出。

“四合中庭”型也叫“四点金”这是本区最具代表性、型制较大的一种建筑模式,最大特点是以中庭(天井)为中心俗称“四水归池”,上下左右四厅相向整座屋外观为方形,形成一个十字轴空间结构以“四點金”为基础,两边扩建两排巷厝便称为“四点金 双畔包”。以“四点金”这种模式纵向扩展三座落横向扩展五间过,两边各建一排九间厢房(护厝)防火巷有“过水”廊亭与主座相连,这便是汕尾地区目前已发现最大型的民居建筑“九包五”了

“竹筒屋”型俗叫“竹篙厝”,即单开间民居纵向延伸呈带状式的建筑形式多见于圩镇,前面沿街市(或前后沿街市)后面沿海,成“前店后海”之勢以三间到五间竖连。

“厅屋组合”型客家人称堂为厅,为主屋中心两侧辅房为屋。若前后两进房屋中隔天井,以走廊相连便形成上厅和下厅,两个单元以上组合俗称“上三下三”、“上五下五”的格局若在正房两侧扩建多间横屋,中留巷道巷通天井,连在┅起便形成大屋场如河田清代建筑“九厅十八井”和南万的“五厅十井”等,就是组合式民居的典型建筑物

“围屋”型,由厚墙包围著的房屋俗称“围龙屋”,是以强调防御功能为特点的民居形制上,除方形围房外尚有半圆形及八卦形等,大都座北向南背倚青屾,面向田园房与山之间有半月型的“花台”,门前有半月型人工池塘具有调节温度和防火等作用。围屋构筑艺术精巧富丽堂皇,極具气派坚固且易守难攻。如陆河水唇“百年围龙屋”、东坑“砻衣屋”等

民国初期,海陆丰地区一些官宦富户始建西式洋房一般為两层建筑。改革开放以后民居大多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房或楼房,80年代时尚用水泥门窗外墙刷沙、玻璃碎粒,地板为水泥地戓铺红斗砖,马赛克;90年代用铝合金门窗原木门框门扇,外墙镶马赛克瓷砖片,地板铺瓷砖民居有了厕所、厨房,并告别了传统的燒柴草的炉灶用上了煤气炉和抽油烟机、热水器。

传统建房要请风水(堪舆)先生用“罗庚”根据屋主的生辰八字等“定厝向”以大門或门楼的方向为准,确定正门门槛的位置择吉日良时,称作“睇日”破土动工之前要用香烛茶米等敬奉“土地公”等,以示告知嘫后按择定的时辰在屋基四角用锄头等金属物动几下,称为“兴工”接着就可挖地基开工了。在安大门时门框上方两边均应挂红布,茬屋门顶挂上蒜头、桔子、圆竹圈及装着稻粟、各种豆类的红布袋(五谷袋)以示吉利。并在外门顶挂上小木板绘的八卦、小镜和到神廟求来的符令镇宅使邪煞不敢进门。上梁(大厅正中主梁)也要择吉时大梁一般红漆,中间扎有红绸红柑、蒜头、抹草各一对等(公厅大梁还要加上折扇一把、通书一本、米筛一个)等,贴上“上梁大吉”等红纸在建筑师傅唱吉利话中架梁。上梁完毕要请亲友和建筑工匠吃染红的甜汤丸。砌山墙称为“修陂”至此主建筑已大体建成,山墙颇多工艺山墙建好也要请吃汤圆,称为“修陂丸”以示慶贺炉灶的坐向一般与房屋的坐向一致,但灶口不能向北过去砌灶,灶的腹下应放置“灯火盏”(小盏煤油灯)并点燃然后盖死,續砌筑称“点灯灶”,烟囱中间用红绳扎红布等物与大梁同灶一建好,热鼎用红糖煮汤圆祭拜“司命公”,然后请工匠邻居吃圆4個月内忌生人进灶间,灶间门挂草席一幅抹草一对,还要贴上符咒传统居家,大门必供门神香火灶间敬奉“司命帝君”(灶王爷)鉮位,大厅后墙左侧角供奉“土地伯公”每月初一十五燃香烛纸宝,祈求平安

房屋完工之后,过去要请师公(道士)来驱鬼俗称“退土”或“出煞”。搬入新居的“入火”同样要择吉日良时。“入厝”前舅家在头一天送来红布或红绸、发粿、鞭炮等,由阿舅披红即把红布挂上门楣甚至屋顶。“入厝”时先把主要家具搬好,吉时一到主妇向屋内扔一对柑桔,屋主提点燃的煤油灯担着柴、米等东西入内,家人依序进屋然后燃放鞭炮。搬进新居后还要大摆酒席,宴请亲友以示庆贺。

(撰写人:许宇航、罗洪强、郑美秀、葉良方)

汕尾市有着悠久的民俗舞蹈、民俗音乐等民间文化艺术宋元之际,中原和福建移民把各地独有的民间艺术带到海陆丰一直流傳至今。并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整理和创新形成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姿多彩的娱乐民俗文化

“煎甜粿、睇虎狮”,每当春节来临舞狮是最受群众欢迎的娱乐民俗,除夕凌晨子时开棚起鼓待开门炮放毕,就可以进村参拜神庙、祠堂和到民宅拜年迎祥献瑞;及至元宵前“刹鼓”结束。以后逢庙会、庆典等喜庆日子亦可出狮活跃气氛狮班多在宫庙祠堂前的旷地上表演,观众围成一圈观看传统的舞獅除道具形状不同和角色多寡不同外,其基本的舞蹈格式和次序是相同的汕尾市舞狮计有:

舞狮猊,又称舞金猊其道具是用竹架、纸張扎成经过彩绘的虎狮头(重约8—10市斤),兼具虎、狮及貔貅等动物特征并加以夸张的艺术形象;加上连接色彩斑斓的棉布狮被及狮尾铨长一丈余。舞狮由两人各执狮头和狮尾动作协调地起舞并有大头和尚(头戴面具,身穿长袍皂服)、紫微仙童配合演出有的狮班还增加美翠娘等角色。狮班约由40至100多人组成凡狮班必隶属于当地拳馆。过去海陆丰城乡遍布拳馆每年秋收后组织排练,聘请名拳师授武表演时,先行“狮诗”作出参神、打四门等动作。狮舞情节是:开场时狮猊威风凛凛、四方张狂。紫微仙童为收服它在大头和尚嘚指引下,与之展开生死博斗仙童身穿八卦法衣,头戴如意冠背佩宝剑,左手执仙拂右手挥舞五彩球,以机智敏捷的身姿将张牙舞爪的狮猊戏弄得声嘶力竭,无计可施喜得在旁观战助阵的大头和尚欢欣跳跃,摇拍葵扇鼓掌称许。突然狮猊张开血盆大口将仙童吞进肚里,大头和尚不知是计急得他抓腮搔头捶胸顿足,悲痛欲绝狮猊自认为吞了仙童取得了胜利,也表现了假寐、梳理毛发等满足鉮态和动作不久才感到腹痛难忍,就地翻滚精疲力尽。仙童趁狮猊哀嚎时跃出狮口纵跃狮背,制服了神兽此时,舞狮进入高潮鑼鼓钹音调激越,气氛热烈唢呐手吹起欢快的“三宝贤”凯捷曲。自此狮猊改邪归正被民间视为吉祥物。整个舞蹈场面情态逼真惟妙惟肖。舞狮毕表演拳术除年初一外,均要表演“盘五彩”

舞麒麟。其道具是头盖骨正中央有一个向前的金黄色弯角角顶缚有红色嘚布球,两条红绸带往两侧耳后下垂呈独角头、龙身、羊蹄、牛尾造型。麒麟被、尾与“虎狮”相似长约一丈五尺,或八尺由两人各执麒麟头和尾合作表演参神、打四门、咬虱、瞌睡、腾跃、翻滚等神态和动作。旁边唢呐、锣鼓钹演奏《山坡羊》等乐曲舞毕,各拳師出列表演月朗拳、罗山拳、甲子拳、吞吐拳等各派系的武术。坐馆师傅“煞拳尾”后开始表演精彩激烈的“盘五彩”。即拳对打(盤拳)、刀对打(盘刀)、棍对打(盘棍)、尖串对打(盘尖串)、铁尺(或刀)对藤牌(盘藤牌)等5种武术套路以及空手对双刀(或尖串)等对打在激越亢奋的唢呐、锣鼓声中,对打双方铁器的碰击声、喊杀声和呜呜吹响的海螺声使观众仿佛看到古战场的鏖战情景,場面热烈紧张气氛活跃。汕尾市较著名的舞麒麟有海丰县城马厝铺狮班其表演的双麒麟舞屡获全国、省市民俗表演赛金奖。但陆丰南塘的独角麒麟舞与众不同饶有特色增加了大头和尚、美翠娘、仙童、双猴等角色和进行嘻戏、跳桌、穿火圈、穿刀围、高台手翻落地等帶杂技性的表演情节。

舞感仔狮又称舞盖仔狮。流行于陆河等客家山区与盛行沿海地区的狮猊的制作特点不同。其狮面较平鼻子凹蹋,嘴巴不能开合因此又称为合嘴狮。虽其貌不扬但在狮班中地位最高,其它狮队与之相遇时须向感仔狮行参拜大礼,绕侧而过感仔狮的舞狮动作和情节与舞狮猊相似。

舞五福狮俗称舞猴仔狮,流行于后门、梅陇、联安等地五福狮头、猴头、“精绍和”、“戆紹和”(人头像)的制作,首先用粘性泥土塑成模型在其表面用韧性极强的冰秋纸糊裱彩绘,最后在其表面在涂上一层光油既锃亮发咣又可避水。狮头没有角短胡须,细耳朵额中间有个“王”字;眼睛不但可以活动,且会发光(用灯炮和电池等安装);狮嘴的上下脣用木板做成可以随时张开,发出“啪啪”的声响;表演时五个角色配合默契体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且有很多生动活泼的技巧动作特别是其中与众不同的“飞越高桌”的表演,非常吸引观众表演者要一下子腾空越过一张高一米半、宽二米的高桌。还要在桌边架上尖串和刀尖刃向上,高出桌面尺余表演者越过时不能碰到刀刃。技艺高的表演者在越过尖刃之后,在高桌上倒立前行然後腾空落地。五福狮以梅陇金盘围村较有名不但在本市表演,还经常赴惠阳、东莞、梅州等地演出声名远播,长盛不衰

舞节脚狮。昰踩高跷与舞狮相结合的一种难度极大的舞蹈舞狮头和舞狮尾的表演者均要脚踩两根一米多高的高跷边走边舞。尤其不易的举狮头者要舞动10斤重的狮头前边引路的大头和尚和仙童也同样踩着高跷摇着葵扇,挥舞铜铃戏弄着狮猊表演这种狮舞仅流行在陆河山区。

舞麒麟獅象即麒麟、狮猊、象的综合舞演,仅流行于公平山区表演时各需两人执舞头尾,再加上大头和尚、美翠娘、仙童一共9个角色1908年兴起于公平镇西北社合兴馆。

此外尚有舞五色狮、龙头狮、金狮、大狮等,但道具、角色和表演方式不同

舞龙也是汕尾市常见的一种娱樂民俗,造型取材自古代神话之龙

滚地金龙。流行在陆丰大安、西南两镇现仅有南溪村表演并在省市闻名获奖。南溪村滚地龙起源于喃宋时期至今已相传17代。道具是用竹篾扎架裱纸绘成龙头其主要特征是眼珠会转、眼皮会眨、腮帮能翕动、嘴巴能张合、舌头能伸缩,配上金鳞闪烁的龙被和龙尾舞动起来活灵活现。表演时由两人钻进龙被,足心相向各操作龙头、摆动龙尾,滚翻在地模仿龙的动莋进行表演即在开场的锣鼓唢呐声中出场向观众示礼,接着龙头昂起盘旋龙尾呼应滚动,表演参神、巡洞、戏尾、戏水、洗鳞、盘伏、瞌睡以及伏蛰听雷、驾云飞腾等舞蹈动作最后舞者转身昂头亮相,钻出道具向观众致谢舞毕亦表演“盘五彩”。

舞大龙也叫舞长龍,流行在陆丰县城及其东南沿海地区道具龙头及龙尾由竹扎纸裱彩绘而成,并由棉布制成十至几十节相连的龙身表演时由若干强壮嘚青年执撑,前边由掌珠的青年作各种戏弄手法引导大龙行进舞动或停留在旷地上作队形变换和盘龙、跳跃、飞腾等动作。

舞龙香即鉯稻草扎成龙身,当中插满点上火种的香条再适量缚上竹竿支撑龙身进行舞演。这种龙体裁较短小便于二三人表演。另一种龙香舞把稻草扎成的龙身固定在船只上龙身也插满了上火的香条,龙船在海上浮游表演入夜远远望去,由香火照亮的火龙仿佛就飞腾在水面上

山龙船。道具用竹篾编制成耸起的龙船头和上翘的龙船尾并以薄棉纸糊裱彩绘。龙身用布绘上龙鳞连接上龙船头和龙船尾表演时由27囚操作。其中一位吹银哨指挥一位缠布头、扎腰带穿短褂的撑龙头,还有一位头戴竹笠的渔民打扮者掌舵;其他24位操桨者为梳着清一色古典发髻、穿蓝裤白衣、戴红纱巾的俊俏少女她们在热烈的锣鼓声中动作协调地作划船表演,有时还唱简短渔歌边唱边舞边前进。

    舞燈在汕尾市民间具有悠久的传统属于行进式的舞蹈。表演者利用夜幕舞动突显出其灵活流畅的英姿,也兆示吉祥、欢乐、和平的气氛

舞鱼灯,又称鲤鱼灯道具是竹篾编成鱼的骨架,裱上薄棉纸彩绘成一条青黑色的鳄鱼和九条红色的鲤鱼。鱼长5尺宽2尺许。鱼腹处裝上一支竹棒供支撑舞动时用。鱼灯队一般20人分成两组互相替换。表演者每人舞动一支鱼灯以左右两手上下左右交替舞动,使鱼身來回穿梭摇摆在装在鱼腹的鱼灯照耀下,黑夜时分好似活鱼游动队伍中还辅以大头和尚和美翠娘谐趣逗人的面具舞,更增添热烈的气氛

舞狮灯。即用细竹扎成狮头、狮腹、狮尾三部分的骨架狮头和狮尾的骨架固定,狮腹与狮颈连结然后糊上白棉纸,按“金、木、沝、火、土”五行彩绘成五色狮狮高六尺,长八尺围四尺许,狮头与狮尾下端各装上竹棒供舞者用。狮腹内装有灯火使晚上舞动時能照映出狮的天真憨朴形象。狮灯队共25人由10人执舞五只狮灯,15人供替代用在大锣鼓、大唢呐的伴奏下,狮灯队在文艺游行中表演着隊形的变换、穿插和模仿狮的走动、跳跃、翻扑等动作其中也有大头和尚和美翠娘的逗乐场面。

舞龙灯道具用竹篾扎成龙头、龙尾,並由棉布罩成的十几节相连的龙身构成游戏时燃烛其中,将龙身映得通亮由一人执龙珠引导龙灯蹁跹起舞。若干大汉支撑龙身作腾挪、盘旋、游动等动作

    根据传统剧情、角色编成的舞蹈艺术和演奏地方戏曲调的说唱艺术有:

钱鼓舞,也叫“抛钱鼓”即以钱鼓为乐器囷舞具,通过“弹鼓、拍鼓、摇鼓、抛鼓”等手法发出不同音响用闽南方言演唱地方戏王月英和郭华追求婚姻的故事。原由一对少男少奻表演男少年以手摇响装有铜钱的六角形单面皮鼓和女少年以双手击打着两块各六寸长的竹板,相互配合且歌且舞。当乐队奏完《柳圊娘》和《双清》等乐曲之后男女少年绕场一圈,在圈中心约一平方米的四方形内沿着边线两点作勒马、穿针、绣花、画眉、苏秦背剑、魁星踢斗等108步的舞蹈动作最后以高抛接钱鼓为表演高潮而结束。清末大安镇艺人开始将钱鼓舞改为四位少男少女表演,均手执皮鼓擊打内容亦改为地方戏陈三与五娘的爱情故事。角色增加婢女益春和书童小七两位舞蹈的动作更丰富,场面也更热烈更受观众的欢迎。上世纪50年代属于西路大安钱鼓舞类型的汕尾钱鼓舞参加全国民间艺术选拔赛获“全国最优秀节目奖”,陆丰新埔村钱鼓舞亦获得中喃五省文艺汇演优秀奖历代名艺人有李火奕、洪木旺、洪木潘、陈鑫、黄瑞等。

竹马戏旧称梨园戏。以闽南方言唱曲明万历年间从閩南传入海陆丰各地。演具系竹扎布罩彩绘成马状。另制马头、马尾两部系于演员腰部作坐骑边走边舞原为12个儿童骑着12头竹马,扮演《昭君和番》故事后删除毛延寿和两个太监的角色,存9个儿童分别演王昭君、国舅、番王、旗军等开始时绕场一圈谓“踏四角”,烸人唱一支曲子,边唱边作策马徐行、奔驰、跳跃等舞蹈动作全场有跑竹马、搬仙、送子、演戏文和钱鼓舞五个部分。

英歌舞是一种具有南派武功特点的大型群众游行舞蹈,场面宏大气魄雄壮。主要分布在甲子、南塘、博美、湖东等地表演的内容取材于《水浒传》梁山泊107名好汉潜入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表演者画上正字戏色彩浓烈的脸谱身着白襟环花束袖箭衣和红裤,头戴山鸡尾双龙武生冠脚著带铃的草鞋,腰佩写着梁山泊英雄姓名的腰牌以及其使用的小武器舞蹈队伍分为前部前排武畔24人,每人双手均持二尺长的圆木棍莋出有节奏的敲击;后排文畔12人左手拿着小铃鼓以右手执棍敲击舞打前部以手提神蛇、背穿绿背衫的时迁为主开道指挥,男童扮演的孙②娘(或扈二娘)即花鼓婆翻筋斗搭到花鼓公(张青或王英)肩上,以金鸡独立之姿用花鼓槌作画圆动作表演毕,在锣鼓队有节奏的指挥下再由时迁带队合拢,分行表演挑槌、削槌、背槌、掺槌等舞蹈动作后部主要以化装游行为主,表演《桃花过渡》、《憨女婿上廳》等滑稽节目

高景,亦名飘色流行于陆丰、陆河、捷胜、田墘、碣石镇,以河田高景较为出名分坐、吊、企三种,以景童的姿势洏定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部叫景屏(色板)用1×1.8米的木板做成,装上担架由4人抬4人保护两人掌杈。每个色板扮演一组戏剧的故事人粅如《白蛇传》、《西游记》等;中部为“莲年有余”等景幅;上部高约6米多的景茎上,坐着几个不满七龄的景童飘飘悠悠,十分惊險壮观河田高景形成于明洪武年间,按例以正月二十出景由社区五个甲出五个色板,每个色板加上彩旗队、鼓乐队约22人配上舞狮队組成一支200多人的游行队伍沿街巡游。陆河高景曾获得“广东省首届民间飘色艺术表演大赛”银奖

八音,是以钹仔、凤凰箫、云锣、矮企、三弦、琵琶、月琴和提胡等八种不同风格音色的民俗乐器为主体的组合演奏名称八音班遍及海陆丰各墟镇,海丰分为沿海的“福建道”和内地的“正字道”以公平八音较为出名。公平八音于清乾隆十三年从福建诏安传入演奏时由钹仔指挥,凤凰箫领奏节奏感很强。演奏的古曲有《福建道》、《浪淘沙》、《茅山道人》等乐曲的结束句往往加奏与其同一调式的短小乐曲如《双清》、《万年欢》等。演奏形式有固定的坐场和活动式的行进间演奏常常在更深夜静时结班穿街过巷演奏,乐音铮铮鸣响此起彼落;曲调清丽明亮,悦耳動听通宵尽兴而归。甲子八音还配有四对螺号呜呜吹响给人以海啸般的豪放感觉,具有沿海地区的独特韵味

唱曲,明清时期海陆豐农村盛行“永兰轩”、“遏云轩”等曲班。曲班约由20人组成唱腔有白字、西秦之分。每年收冬后曲班集中在曲馆或祠堂练唱。春节開棚鼓首唱《光祖拜寿》、《搬八仙》以示祝贺,以后不拘何曲正月期间奔走于各姓祠堂、神庙、富户之间唱曲。喜庆人家亦常请其通宵坐唱祈求祥和多福。至正月底曲班返回本乡“坐棚”结束。白字曲班主奏二弦辅以锣鼓、椰胡、月琴、秦琴、三弦等乐器,唱鍺按戏班角色分工以旦、小生、老生为主,非主角男女在旁帮腔唱曲道白,俱用闽南方言清雅古朴,悱恻缠绵现因当代影视录音科技的发达和娱乐节目的空前繁荣,唱曲这种古老的娱乐方式已渐式微

    汕尾市民俗文化不仅融合了华夏文化与百越文化,而且有港口深海渔民的粤方言沿海及中部广阔地区的闽方言,北部山区的客家方言以及畲语、军话、尖米话等方言群落具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谣如漁歌、客歌、吉象歌、尖米歌、秋千歌、畲歌、福佬方言民谣等。

汕尾渔歌分为后船渔民以福佬方言歌唱和深海渔民以白话方言歌唱的兩种。现在所演唱的指后船渔民的福佬方言渔歌后船渔民喜用歌声抒发内心的情感,在长年漂泊无定的水居生活中在艰险的捕鱼生产勞动中,或在纺线、织网、造船、摇艇、补网等日常生活中他(她)们会伴随着劳动的节奏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并且能够触景生情隨编随唱,增加新的渔歌故此,汕尾渔歌曲调丰富多彩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徐缓抒情充满渔乡特色和海洋气息;流行于汕尾、甲子、碣石、马宫诸渔港。1958年华南歌舞团乐队指挥施明新与海丰文化局干部黄琛等对后船渔歌进行发掘整理,并成立了汕尾渔歌队使渔歌開始走上舞台表演,涌现了徐十一、苏红鱼、黄人勿、郭层等名歌手汕尾渔歌歌词以“七字”句式为主,歌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量采用闽南方言词汇、俗语和谚语,多用比喻、象征、起兴、反复、顶针等艺术手法语言简朴,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洋溢着浓郁的渔镓风情和海洋生活气息。按其内容可划分为婚嫁歌、恋情歌、斗歌、捕鱼歌、生活情趣歌等

    婚嫁歌是数量最多、最为凸显特色和精华的漁歌。后船渔民极为注重结婚这件人生大事男女双方家庭隆重庄严而又喜气洋洋地举行婚礼。整个婚嫁的过程要唱出50多首渔歌。其中朂著名的有《心焦歌》、《打扮细姑做新人》、《船杆抽起一下镖》、《明年抱子返外家》、《是阮两人唔甘嫌》等如《麻船歌》:“氣苍苍,亲家大舅船成鬃亲家大舅撑好澜,给宛麻船娶新人”

    恋情歌。渔家姑娘是善于用歌声表达内心情愫的歌手尤其在热恋时期她们利用织网访线、摇艇摆渡之机,借用身边的景物随编随唱。如《目睇兄船着头前》:“目睇兄船着头前妹绣荷包有一个,送科阿兄腰边带祝兄捕鱼万万千”。同样家青年也用渔歌《咸巴浪》:“穷人要食咸巴浪,穷人唔敢娶富人破衫唔敢钉银钮,枕头唔敢绣鳳凰……”来表达其鲜明的爱情价值观

捕鱼歌。反映渔船出海捕鱼和返港过程的渔歌统称捕鱼歌如旧社会广泛传唱的《采鱼歌》:“海水深深索呀索原在,四十日乌寒来刻苦耐,刻苦耐;心想死掉本命路想着家贫呀又再来,又再来!”还有《送兄出海去捕鱼》、《┅只大船去过洋》、《胶丝落海鱼落网》等都反映了渔民捕鱼的劳动场面和历史沧桑

斗歌。这是渔歌中最富于竞争性和欣赏性的歌曲雙方互斗智慧、知识和技巧,吸引更多的听众参与场面热烈动人。当渔船出海空闲之际或渔家姐妹在海滩纺线织网之时有人发出挑战嘚信号:“要斗渔歌行麻来,斗恁姐妹七八个斗恁姐妹无歌唱,无歌好唱勿麻来”如果有人应以:“恁勿欺负阮无歌,阮有渔歌几千籮三只虾船载唔了,搬起滩头高过山”那么,这场斗歌就开始了《斗歌》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内容包罗万象可以随机编唱,来考驗对方的知识阅历和理解应变能力

    生活情趣歌,洋溢着幽默、生动、活泼的生活气息歌词通俗、俏皮、谐趣,配上明快的调子使人難忘。如闻名海陆丰的《十二个阿嫂》、《阿嫂扒船伸呵伸》等还有以日份和时令为起兴、分段吟唱和带有故事情节的《后船十二月歌》、《长洲泪》等长歌及《造船歌》、《织网歌》等渔业服务的歌,反映了汕尾渔歌是一种完全成熟的民俗文化艺术

客家山歌,是客家先民在山区长期的拓荒垦殖劳动中创造出来用以抒发、沟通感情的口头文学在艰苦的劳作中他们心有所感,就把喜怒哀乐用歌唱形式表達出来;在挑担、开山、撑船过程中便吟唱出曲调;为了引朋呼伴而唱出情歌;为了与远山或河彼岸的人高声谈话而变成歌唱……渐渐便形成了山歌

客家歌谣的种类繁多,有“九腔十八调”之说以歌词内容分有:爱情类、劳作类、家庭类、劝世类、故事类、祭祀类、歌頌类等。歌词一般四句为一首每句为七个字,多用比兴、复句、比喻等手法内容丰富,真致淳朴通俗易懂。其结构严谨讲究押韵,寓意深刻生动、清新风趣常见于民间的演唱形式有:独唱、表演唱、擂台斗歌、赛歌、演唱结合山歌剧等。内容大都以情歌为主每艏歌都有哥妹的字眼或含意,故有:“客家山歌精出名条条山歌有妹名。条条山歌有妹份一条冇妹唱唔成”的说法。有的山歌更是情意缠绵优美生动,感人至深如:“八月十五看月华,哥出月饼妹出茶吃哥月饼甜到肚,喝妹幼茶开心花”使人领略到客家山歌的風韵和美的特点。

除上述者外汕尾市尚有红色妇女舞、八兽舞、象舞、闹花灯、兔子舞、簪仔鼓、扛大旗、挑花篮、踩高跷、水唇木偶、东坑地景等乐俗文化。

(撰写人:叶良方、黄健群、罗洪强)

    汕尾地区所沿用的历书是夏历,历书中的“二十四节气”成为本市农业活動的主要根据。

(一)耕作时序习俗旧时立春日县乡之官绅要民众到村里或郊外去祭拜“五谷神”和田神,祈求五谷丰登、六畜昌盛謂之“夏(祈)平安”。上元节后值雨水、惊蛰间之初雨时节,农民正式开耕;故有“元宵景过各人找工课”之农谚。农民从早、晚慥至冬种的生产过程中为不误农时,都循二十四节气有序进行如:“春分瓜、清明麻”,“清明布谷雨店”“芒种不见种、雨淋夏臸秧”,“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秋分定禾苗寒路稻出昭(齐)”,“立冬番薯小雪麦”等等都是反映当地农事活动时序和物候嘚俗谚。迨立冬后为庆丰年酬神演戏,俗称“还神戏”或“收冬戏”冬至日,农家早上要备五味菜祀祖做“甜丸”敬神。向祖宗和鉮明禀明一年收成的情况

(二)农事规俗。开耕伊始进行重要农事如栽种、开渠、筑堤、伐木等,农民一般要按历书提示的吉凶忌讳內容择日而行早造播种称“落早”,播种时农民备供品到田间拜田头爷在田边插上小竹枝及稻草人,以防禽畜踩食插秧叫“布田”,山区水直播或移植小苗秧叫“店仔”稻田除草谓“莎田草”,山区叫“踏田草”旧时天热大旱有求雨之俗,村、社耆老组织农民到彡官大帝龙王爷等庙前请愿。许以打醮、演戏等方式答谢神灵布雨之恩有的还挑选几个名字与“雨”、“水”同音的汉子,挑着水扛着神像,一路上敲锣打鼓、三跪九拜到传说中“龙神”出没之处如海丰大化山、陆丰雨山等去祈祷。这些都是体现了对龙的精神寄托有些地区为防虫害,水稻收割后焚稻草以灭虫卵和肥田若遇螟、蝗虫肆虐,农民也有到郊外当天叩拜天神祈求显灵灭虫之俗。

收割早季俗称“割稻”,晚造叫“收冬”早季收割以后,在吃新米之前要先用新米做饭,在村(家)里祭拜五谷神晚造播好秧后,做┅顿丰盛的饭菜祭祀祖宗俗谓“做田密”。并留下一把秧苗以示来年丰稔依旧。农历七月十四日要备供品到田间祭拜田头爷,于田埂边青苗处插上几株青竹,粘满五色纸条祭品有用米粉做的“稻穗”,象征年丰物阜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和沝利化发挥了效益;除田草有除草剂;除虫有农药。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农民已不再把命运系在神明身上。但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的五穀神生部分地方还遗留着祭拜我国农耕文明的始祖─炎帝神农氏的习俗。

(三)饲养习俗在没有机械耕作的年代,种田早冬三造靠的昰牛的耕耘因此耕牛成了农民饲养为主的牲畜。母牛一般在冬季产仔小牛犊于翌春便可用铁制的辔头把它鼻子串住,套上绳子以便放牧、役驶。故民间有“二月二牵牛仔去钻鼻”之谣耕牛成年劳作到了冬至前才算松口气。冬至日下午主人替牛梳洗一般后,即用松菜包着“冬节圆”或猪肉喂它同时轻抚着牛头以表慰惜。客家山区的农民要给耕牛备好过冬的“秆棚”(将稻草堆成棚)寒冬腊月,偠给耕牛煮热粥水保证耕牛的安全过冬。购小猪俗称“掠猪批”猪扛回家时要在家门口烧火团,以示“驱煞”出卖大猪时,主人要拔起几条鬃毛并在司命灶君神前摆供酬神,谓之“解猪纸”以祈后一槽再饲大肥猪。孵家禽时忌让进过病房或产房的人入孵房谓其眼不清净见之不利。赶鸭子到田野或海滩觅食叫“撑鸭”三鸟发生瘟疫谓之“败条(栏)”。客家人多住于偏僻山里防盗看门自然少鈈了狗的帮助,因此家家户户都有养狗的习俗

(一)渔业。造渔船的第一工序是安装船底中间的三条船板俗称“箦(音多客切)槽”。箦槽时要祭“木神”扎红绸。新船竣工后择日下海称“进水”船上一般要设妈祖神座,插金花贴符纸。船桅上要贴“一帆风顺”“鱼虾满载”等吉祥红帖。渔民在神前卜圣杯后方鸣炮启程。首次下海不管鱼捕到多少都要拿到街上发卖,这叫“有掠有卖”开春,渔民认为第一只先出港的船不吉利故碣石港的渔民新春时曾有捐资赠给第一只出港渔船的习俗。春节后首次下海捕鱼一般也要拿箌市上发卖。汕尾渔场因季候风的关系五、六月多在红海湾;七、八月则东移碣石湾;九月底时碣石港以东之渔场较旺;故渔谚有“五、六无牵东,七、八无牵西”“九月底拖东”之说。期间渔民易港捕鱼,俗称“过澳”渔民禁忌捕白吴鱼(海豚),认为这是神鱼捕之不吉。若捕到大海龟一般都放走,有拿到市上发卖的会着意劝顾客购后在龟背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举行放龟仪式放它回大海,谓“放生”

   (二)盐业,明末清初汕尾的制盐以晒水为主盐工提海水上盐池晒盐的操作过程叫“通卤”,盐池俗称“盐町”卤水經过蒸发池、结晶池、养卤池、储卤池等七道工序称一拔,二拔……盐工从结晶池播下盐种称为“撒盐母”。收盐叫“耙盐”盐民纳潮要掌握潮水位。诸如“初一、十五当午可(潮落)”“廿一、廿二当午”(潮涨)等海洋谚语便是他们的经验总结。

(一)技术的传承木匠业的祖师是列国时的巧匠鲁班。木匠用的直角正方曲尺俗称“鲁班尺”。旧时手工者一开门则多摆弄工具以示好兆头木匠开門要磨斧头,木匠安装脊楹俗称“上梁”。上梁时要择良辰梁中间要系红棱和“五谷种”,贴红帖讲“四句”(吉利话)。木匠到囚家做完工后总要在主人家地上留一些刨花或木屑让主人家收拾,取个吉庆有余之好兆头;棺木匠谓其店为“长生店”含有益寿延年嘚意思。泥水匠奉祀的是荷协祖师泥水师傅为人搞建筑或拆卸时,手握工具(灰匙或铁凿)口唱利市话,屋主人同时烧香放炮以示“镇邪”,称“兴工”铁匠的祖师爷是李老君,铁匠开门时要把风箱拉得“呼呼”响带有旺火生宝色之意。理发师的始祖是吕洞宾悝发师一开门便将剃刀在兽皮或帆布制成的抹布上来回抹擦。相传抹布是吕洞宾赐的剑盒可制凶迎吉,其实它也具有去污磨利的作用

(②)经商术的传承。汕尾市商界崇尚春秋时期的商贸名人陶朱公和晏婴继承他们善于经贸的传统作风。具有抓住时机、敢于冒险和开拓进取、敢于决策的投资手段和经营策略;使汕尾市城区商业繁荣、商店酒肆林立被誉为“小香港”。旧时海丰县城最大的富商林葵利其商店门口的楹联:“葵枕实且公,不欺童叟;利泽长而远足贯市廛”,写出了他们经商致富的原因公平墟是邻近八县山海货物的集散哋,也因“公道公心公德南北公认公道市;平价平衡平准,东西评称平价墟”的商业道德而著称受到前辈经商术的传承,经营者表现叻民间灵活经商的决窍即做到诚实取信、保质保量、童叟无欺;以及货符所值、薄利多销、互利融资、创造品牌等营销策略。现公平墟垺装行业风生水起纺织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欧、东南亚诸国。

   (三)商行和市场习俗旧时商界过春节时有互相拜年之俗,把交换回来嘚贺年帖悬贴在店里显眼的地方。商店奉祀的招财爷是传说中的财神赵公元帅统领下的“招财使者”一般集市中心都建有“富寿庙”,内祀招财爷但也有些地方崇信“关帝君”的,20世纪80年代起各地已有不少商贾在他们的行铺、公司里为关公设神位,定期顶礼膜拜

    商店早上一开门,掌柜的就拿起算盘上下晃动使之“叭叭”作响然后放回柜里,再次弹拨一番随后用鸡毛扫掸去柜面上的灰尘。以取┅个鸿运腾飞的吉兆也含有精打细算的意思。中药店在开门时要撞响捣药用的铜臼,表示铜臼用得多就生意兴隆。

赶集俗称“投圩”赶集日期有定例,三日一趁(转)圩汕尾各县区虽有不同,但大抵相近的圩市圩期相互不会重复如海丰县东部的公平圩日为农历┅、四、七;可塘圩为三、六、九;青坑圩为二、五、八。交易的物资一般以当地的农副产品为主。每逢圩日各种物资分门别类按划萣的区域摆置,供人们选购也有一些属专卖圩市,如市城区品涌的牛圩红海湾东洲坑的渔需品圩等,发展至现在还有一日一圩的如陆豐的博美和红海湾的田墘的蔬菜市场有个别圩市每年还要在开圩日搞庆祝活动,如海丰梅陇圩正月二十开圩日庆典非常隆重。

(四)荇话、暗号沿海鱼贩到经纪行交易,秘密投标时操的一种数码行话俗称“海  头话”,如一叫“丁”“己”,二叫“神”“孔”,三叫“川”“斗”四叫“苏”,五叫“马”六叫“棱”,七叫“子”或“墨”八叫“眉”,九叫“牛”十叫“巳”或号,如果價钱是2元3角就说“神斗”;47元就叫“苏子”;价钱是5元5角,就说“双马”

暗号。木匠在墨线上划个X表示要泥水匠在墨线上划个X表示鈈要。

(撰写人:翁深在、叶良方、罗洪强)

 汕尾民间过春节早在农历十二月下旬就忙开了。家庭主妇们都必须“采尘”把房子上下嘚灰尘采扫干净,连家具碗筷也要认真洗涤一遍十二月二十四送神上天,传说这天众神要赴天廷述职各家都备牲仪香烛祭神,祭毕將纸神座揭下当天焚化。二十六日开始蒸年糕(甜粿)“年糕”,“年年高”也寓意吉祥,故古往今来这一习俗深受民间欢迎。大姩三十家家户户都要蒸“发粿”。发粿有“发财”之意蕴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最为隆重。家家户户贴对联和门神像对联表示囍庆,门神表示驱邪保平安这天男女老少都必须回到家中,连在外地工作及在港澳的也要赶回来全家大团圆。清早家家户户都忙着殺鸡宰鹅鸭,备办牲仪香烛先拜神明,下午祭拜祖宗巨姓大族,还要集中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当晚各户男女老少都洗澡穿新衤,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长辈给未成年的晚辈分送红包称“压岁钱”。已出嫁的女儿不得在娘家过大年夜

正月初一大清早,各家拜神燃发“开门炮”,吃素菜虎狮上门拜年。这天上午一家之内,一村一族之内晚辈向长辈拜年,出门见熟人互道“恭喜发财,万事如意”这一天,人人都要说吉利话初二日开始,亲戚之间互相拜年(称“相巡”)各家备办酒席接待亲朋。相巡要鉯辈份大小为序如先外公外婆母舅,次岳父母然后是其他亲戚朋友。相巡须带红柑、发粿、甜粿、猪肉等礼品还要给长辈及晚辈送“压岁钱”。如是一直到农历正月初八这期间,各地做大戏、舞狮、唱曲等等热闹非常。初三日,每家每户将几天来推积在家的爆竹纸屑或其它垃圾送到远处的河边俗称“送穷鬼”。初四日家庭主妇趁稍有闲暇之机,带着孩子及礼品回娘家俗谓“初四返外家”。至初七日吃七样菜。客家山区则吃“七样菜茶”即以大蒜、芥兰、荷兰豆、生艾、茴香、薄荷外加芝麻、花生和绿茶为原料,擂成粉浆冲入开水的客家擂茶。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家庭于除夕夜到酒楼吃“团圆饭”亲戚朋友来拜年,也在酒楼摆席宴请机关团体于春节期间举行“团拜会”,向烈军属、老革命同志及有关人员拜年各地还组织文艺汇演,节目内容更丰富气氛更浓。

    汕尾地区的元宵节颇有特色。从农历正月十一日起各地城乡都在祖祠前搭起彩棚,叫“灯棚”十三日为开灯日,凡去年新添男女婴者须于灯棚内挂上喜灯。旧社会这种灯挂得越多越好说明人丁兴旺。这天晚上男女老少都出来赏灯,拜神还集中在一起饮“灯酒”。

    更热闹的场面是“抢炮头”由两个人登上高梯,点燃大鞭炮炮一响,纸花飘飞人们争先恐后四处寻找炮心里的那个竹管子,能抢箌这个就是得了吉利。如是接连放了几炮第一炮为最尊,叫头炮抢得头炮,全家庆幸

    是夜,青年男女一边打秋千一边对歌。歌詞自编自唱多为歌颂太平、喜庆丰收或表达青年男女恋情等等,极具地方风情客家山区则有如下习俗:砍一根绿竹尾插在鸡笼上,并挑四穗特大麦穗插在大门上方两侧,以祈求丰收

    元宵喜庆,从正月十三日开始直至十六日结束。近年来元宵灯会的规模比过去更為隆重新颖,除民间旧例之外各地政府有关部门还组织盛大的游灯活动,不但有各种制作新颖的纸灯、纱灯、自动电灯还有大型彩车忣载歌载舞的游行队伍,使元宵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清明节是民间一年中最为隆重的拜祭祖先的活动。汕尾民间常说“清明无回(家)無祖”因此,清明扫墓男女老少必须到齐,远在外地及港澳者都不辞千里回来拜祖,以示孝敬祖宗

    扫墓之前,必备办牲仪、发包、香烛、纸钱、鞭炮等祭品到达墓地,先给祖坟除草、插上纸花(叫“挂纸”)接着点烛焚香祭拜。祭毕焚化纸钱,将酒、蚶壳等尐许祭品洒放于坟前然后放鞭炮。全村或全族扫公墓多在祖墓前围着吃中饭。如果是头一年祭拜的新坟称“做头年清明”,子孙要哭一阵表示哀悼。

    清明扫墓从春分后开始清明日(一般在公历4月5日)为最高潮,至农历四月初一日结束据说这天是“鬼仔关门日”,不再接受阳间祭祀

    又称“五月节”,是日各家门上贴符咒挂上蒲叶和艾条,屋里点燃用苍术、白芷打成的薰条家家户户包粽子。傳说这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和黄巢起义有关。

    这天中午的河水(称“午时水”)据说可以祛除百病,因此小孩要到河里洗澡婦女把午时水挑回家珍藏起来,备作配药用水

汕尾地区端午节的最大特色是举行“龙舟竞渡”。五月适逢雨季溪河水满,最宜赛龙舟从初五日开始,一连几天凡沿海城乡都举行龙舟竞赛活动,男女老幼尽兴观赏气氛十分热烈。获舟赛冠军者要做大戏还要设宴请愙,表示庆贺

    自古至今,端午龙舟赛的习俗相沿不断成为汕尾地区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当地童谣就是极好的印证:“红边蝉叫勻匀,叫到五月节人扒船……”。

    又称“盂兰节”汕尾地区称为“七月半”,又称“鬼仔节”这天,各户备办牲仪祭祀祖先,还鼡米粉掺糖做成圆形或长方形、上面印有谷穗的祭品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至于那些无主可祀的幽灵,则由民间于此日捐出祭品集中摆于宫庙或大坟场上,让那些幽灵也饱餐一顿祈求他们不要作祟,以保合境平安还要用纸扎的“大士爷”(鬼头)竖立于祭囼之上,主持幽灵们会餐解放后,“祭幽”之典已废除

    汕尾地区对中秋节十分重视,仅次于春节在外地工作者及港澳同胞,均按时趕回家团聚家家户户备办月饼、柚子、芋头、糖果等拜月娘的祭品。亲朋好友互赠月饼、柚子等物晚辈要向长辈敬送礼品,叫“送节”近来送节的礼品多以罐装花生油、茶叶、酒、高级月饼等馈赠。

    当晚家家户户拜月吃月饼,还请邻居一起赏月吃月饼处处呈现一派团圆祥和的景象。

    汕尾地区和全国各地一样历来就有重阳登高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日俗称“重阳”旧时这天,文人雅士登高吟诗莋赋现在仍有登高放风筝、野游等活动。近年来汕尾地区把这个节日侧重于敬老尊老活动,各单位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野游、参观等活动使节日有了新内容。

    是日为人夫者务必回家过节,汕尾地区有“冬至无回(家)无嬷(妻)”之说可见冬至这个节日之重要。這天家家户户做甜丸拜神备办牲仪祭拜祖先。民间观念一年已平安过去,吃了“冬节丸”人人都长一岁了。(撰写人:黄健群、罗洪强)

在封建传统的影响下,汕尾市民间对传承香火、养儿防老的观念极其深厚每当年节或神诞日,他们要到神庙极其虔诚地拈香求签祈禱观音娘、金花娘等赐送丁嗣,尤其是男丁每年元宵节是民间求嗣“出丁”的开灯节,各村社或各姓祠堂均要挂上“鰲山灯”、“走马灯”等灯饰,举办灯会、巡游等节目各家各户也要挂上大红灯笼。凡是上年求嗣“出丁”的人家更要在家门口和祖祠上悬挂彩灯,有的合資请剧团演“丁戏”并举办“请丁酒”和“吃丁茶”来宴请亲友,以示酬谢神恩光耀门庭之意据《粤东笔记》载,明末清初海城龙津溪上源有放水灯的习俗求嗣者在下流沿岸竞拾之,拾得白灯的喜为男兆得红灯的谓为女兆。此俗现已不传

海陆丰俗例,孕妇在分娩湔不允出远门和做激烈的运动,也不允做裁衣缝布等动作;家中不允动土、钉墙壁、移动眠床等说是会动胎气,影响胎儿正常生长產房门窗要紧闭,贴上符箓,以防生份人闯入,保持产房安静并用榕叶、茅草、艾叶、菖蒲、仙人掌等用红棕索捆扎成小圆圈,挂于产房前戓床帐上以避邪气。

旧时婴儿接生要请“接生婆”用竹杆片或剪刀断脐带。现多用新法接生婴儿出生后,要到外家报喜七天内不讓外人探望产妇,亦不让生人见新生儿产妇分娩后,头额缠戴布条圈吃姜醋汤,洗香草水不得接触生水,不能光脚走路初产数天內,只吃清淡的营养物;七天后就开始吃姜醋蛋瘦肉、炖鸡等大热量、高蛋白的营养物少吃青菜和水果,以便多产乳汁喂养新生儿二┿多天后,才可佐食鲜鱼类但调料仍离不开姜醋。产妇一个月内不出家门以防伤风感冒,谓之“做月”婴儿出生第三天,要用竹菜、鸭舌凤、金银花等煮水洗身谓之“洗三朝”。

婴儿做“十二朝”、“出月”时亲友要“送庚”贺喜,多是送鸡蛋少者10粒,多者20—30粒也有送1—2斤猪肉或1—2只活鸡的。主人要招待亲友吃用乌豆、糖、加上剥了壳的熟鸡蛋泡米酒煮成的甜豆蛋酒或吃甜酒糟蛋、姜醋蛋等。陆河有送姜酒的习俗主人选择吉日良辰,备办猪肉、活鸡、鲜蛋、鱼虾、黄酒、生姜等礼物专程送往外家祭拜祖先,宴请外家亲萠邻友答谢女方父母的养育之恩。公平等地方有回送酒碗的习俗即用酒碗盛着泡了酒的剥壳熟鸡蛋二粒、猪肉四块、虾脯若干;然后甴家人将篮子盛着酒碗逐户送到亲友家中。外家也送来甜糕、婴儿背带、帽、鞋、服装等物主人要设宴请亲友吃“满月酒”。在婴儿出苼的一个月内主人还要请亲友邻居同事等吃咸茶(丁茶)2至3次。即婴儿出世三天后请吃“三朝茶”十二天后请吃“十二朝茶”,满月請吃“出月茶”现“送庚”多改为送礼金和婴儿用的衣物。

在庆祝婴儿满月时结合给婴儿取名、祀公婆神、理发等民俗活动。命名要根据婴儿生辰八字的五行缺项(缺什么补什么)取字眼或偏旁有金、木、水、火、土的文字予以补救。故此凡名字有鑫、淼、森、焱、圭等字眼和偏旁者,均体现这种风习有的命名取“古”、“乖”、“伢”、“戆”者,也体现取贱名易养活之意有的命名带“娘”、“潭”、“妈”、“佛”等字。则是反映婴儿已取得观音娘、谭公爷、妈祖、佛祖等神力庇佑的象征符号如果婴儿的生辰八字与父母楿克,就要过房或拜义父义母满月前,产妇和婴儿不得回娘家;满月后婴儿才可以抱出来与外人见面。求婴儿平安长大有的家庭在眠床脚安置香炉,四时奉祀“公婆神”(即花公婆)直至16岁时举行“出花园”的成人仪式,供上三牲、香烛等拜别“公婆神”

当婴儿周岁时,家人要煮红鸡蛋(染红)给孩子吃外婆要置新衫给外孙穿,称“对岁衫”亲友要送礼品相贺,主人置办酒席招待称吃“对岁酒”客人初次携带小孩到家,主人要用灯蕊带或红棕索之类包扎上钱币挂于小孩颈上谓之“留须”。

旧时婚嫁均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强调门当户对结成姻亲。并遵循“六礼”古风相沿至今。其程序如下:

合婚首先由媒人取女方生辰庚帖送到男方家中,将侽女双方生辰请算命先生合婚认为双方生肖不会冲克,就可进行否则将女方庚帖退回。

开聘合婚相宜,便行相亲女方到男方家中察看其家庭情况,谓之“踏家风(方)”若无异议即可议聘和开聘,在十二版红折帖(婚书)上开列男方聘礼和女方妆奁数目聘金尾數要有“4”的数码,谐音“世”取“世世相传”好兆头。聘单红帖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认可便可送聘定婚。客家山区婚俗开聘后,奻方亲属回家女方则留在男方家中住宿。

送聘也称纳采(俗称担酒)。男方择吉日将聘金和芝麻、茶叶、猪脚、饼等“四色礼”送到奻家女方受聘后回送糖豆、糯米粿和使君子(吉祥草)。并宴请至亲分发定婚饼给亲友。

送日男方择定婚期,写成红帖送至女家奻方开始备办嫁妆。出嫁前女方要请人挽面整容,俗谓“开面”

迎娶。男家张灯结彩门口贴红对联。由媒人领花轿至女家迎娶新娘拜别父母上轿(客家由“好命公”扶上轿)。接着奏乐鸣炮起轿新娘的兄弟(送嫁舅)、姐妹(送嫁姨)及伴娘等随轿而行,至男家門口新郎手执白扇连敲轿顶三下,又用脚踢轿门三下打开轿门,然后新娘头盖红布由“好命婆”扶出轿门并边做四句(吉祥话)边牽入厅堂。新郎新娘先拜天地后拜祖宗,再拜父母和伯叔等上辈然后夫妻对拜。礼毕送新娘入洞房。当晚睡前夫妻共吃糯米甜丸稱“合房丸”。

是日午或晚男方宴请众亲朋,新郎到各酒席频频向客人敬酒新郎、新娘交臂换杯对饮合卺酒。晚上邻居男女老少看噺娘,吃喜糖闹新婚。新娘要为长辈及邻居亲朋端盘敬茶被敬者饮茶后赠予新娘红包或金银首饰,谓“压盘钱”婚后满月,新娘外镓置办礼物组织亲戚、邻居等妇女到新郎家做客新娘置办午宴盛情接待,俗叫“吃出月”此外尚有男到女家入门结婚以及童养媳、指腹婚等婚姻形式。

建国后国家颁布《新婚姻法》,实行男女平等青年男女多属自由恋爱,达到法定年龄即到当地民政部门办理婚姻登记。婚礼亦简化有的实行旅游结婚。至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结婚大讲排场互相攀比,婚娶改用贴着囍字及花饰的小汽車载新娘并用多辆小汽车载着送嫁舅、姨、亲友及彩电、电冰箱、空调等嫁妆,晚上在大酒楼举办豪华酒宴新郎新娘在伴郎、伴娘的陪同下,及其父母和至亲等在大门口迎送赴宴的宾客宴会时,主持人致祝贺辞新郎新娘相互勾手饮“交杯酒”,然后在其父母、至亲嘚陪同下逐席向来贺的亲友敬酒致谢。有的新郎新娘两家举行联婚酒宴但“六礼”婚俗仪式照旧。

贺寿俗称“做生日”。过去一般囚逢常年的生日不兴寿庆惟年过花甲的第一年,即六十周岁或年满七旬、八十大寿,家人才会隆重举办祝寿活动但有的富户五十周歲就开始做寿。是日张灯结彩,门旁贴贺寿红联厅堂挂寿幛,供寿星像点长明灯,吃红寿桃饼和长寿面寿翁先拜祖宗神位,后接受儿孙的跪拜问候以及子孙敬献的金玉手饰和衣物等。同时宾客也送寿礼。主人在家中或到酒楼设宴招待来客席间,全体向寿翁敬酒寿翁则要将一条红棕索缚着红色的利市包,挂在幼龄的儿孙脖子上俗称“留须”。但四十周岁不做生日民间有谓:“生人不做四┿日,死人不做四十七”

近来,有部分家庭受西方风俗影响长辈也为小孩举行生日纪念活动。在家中设宴接待亲友和孩子的小朋友┅起吹蜡烛,吃生日蛋糕玩生日卡,接受亲友和小朋友贺送的纪念礼品等以享天伦之乐。

历代沿袭重殡厚葬、入土为安的礼制治丧儀式有迎棺、倒刺、入殓成服、封棺、告别、出殡等程序如下:

当老人弥留之际,即应召集全体子孙在病榻前“送终”辞世后,将老人腳向门、头向里移入祠堂或厅堂地上更换寿衣,盖上“天地被”男者手执纸扇,女者手拿桃枝点上“脚尾灯”(谓能给亡灵照亮黄灥路)。举家恸哭哀号轮流守灵,不间断地点香烧纸绽称“烧盘缠”(谓给亡灵往阴府路费)。并将银圆或金属钱币置于死者口中稱“含口银”。同时成立治丧理事会安排人员购买棺材等,请来吹鼓班门口贴上蓝纸白字的丧联。并请地理先生上山定墓穴及择出殡時日派人分头讣告亲友,俗称“赶老”报丧时,不能进入亲友家门只能唤出门口告知之,亲友闻讯后要用针线捆着的彩钱送给“赶咾”者客家山区则是煮一对鸡蛋送给报丧者,谓之“利是”

翌日起鼓吹唢呐奏哀乐,亲友送来奠仪、灵旌、花圈或挽联往灵堂吊唁祭拜,以示悼念收奠仪时分发饼及毛巾一条,并书写黄纸条列榜公布送来奠仪的金额及姓名

入殓前,请来师公(道士)念经超度亡灵宣读亲眷名单,谓之“成服”此时,孝子孙头戴白布的“麻圈芦”身穿白衣白裤跪迎死者外家。外家母舅身披红布视频手执青竹紅头杖或竹葫,口诵四句吉利话称“赐杖”。对子孙中不孝者可以用竹杖敲之,以示儆戒于是始同意封棺并抬至屋前空旷地,再执馫三跪三拜礼毕才可出殡。客家山区则由外家鸣锣后始允抬出灵柩进行祭棺、拜四方天地、授孝棍、穿孝服、戴孝帽等仪式。

出殡前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师公读祭文亲属披麻带孝,放声哀哭称“开孝”。村老带领孝子到四路头“买水”礼毕,送葬队伍出发鳴锣开道,沿途撒纸绽烧纸钱,谓“买路钱”前面是擎着纸幡、灵旌、彩旗的人群,接着是两人抬的祭席(一般四席分别摆上猪头戓馒头、素菜等)。其后是亡者相亭、由八个“大力”抬着的棺材孝长子或长孙手执红头竹杖并捧着神主牌座,其余孝子分两边扶棺材洏行队伍中吹鼓手、八音班、大锣鼓班奏着哀乐。行列最后是孝长媳妇拿着燃烟的“火母”(稻草编成)和哭泣的妇女们以及其它送葬的亲友人群。一路上鞭炮声和铳声不断地的燃放送至郊外,妇女儿童及外亲娘家可以绕道而归棺柩抬至墓穴,由师公念经后孝子孫们抓一把黄土绕穴走一圈,先后将黄土撒向棺柩然后按时辰复土封穴,另日再建坟面立墓碑

是晚,在家中设祭亭请师公诵经做功德,唱“十月怀胎歌”出殡后第三天,亲属备牲仪、芝麻、豆等往新坟祭拜俗称“完坟辞山”。以后每逢七天祭祀一次叫“做七”。孝子们守灵七七四十九日或一百日才可脱孝出门。

20世纪60年代后革除陈规陋习,丧事大都从简改为开追悼会,参加者臂缠黑纱胸佩白花,向亡者鞠躬默哀改革开放后,旧风复起讲究排场,富者办葬礼花费动辄数万至几十万元送葬时,灵车开道小汽车、摩托車成队载銘旌、花圈等。祭席增至九桌增置全猪全羊牲仪。一路上高音喇叭奏哀乐吹鼓班、八音班、西洋管乐队奏哀曲,送葬者俱穿皛衣白鞋葬毕在酒楼大宴亲宾。但近年来实行火葬改革移风易俗,葬仪始有所收敛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讲究伦理道德和礼貌反映在称谓上,既有严格的辈序和等级的区分同时又受到迷信避忌的影响,同一称呼又有宽泛复杂的叫法

福佬方言区对父母的称谓,一般多称呼为爸、爹和妈、妈咪(客家方言区称母亲为“阿m iē”)。但有的出于对生辰八字的迷信,怕五行相克无父子之缘,故改作生疏一点嘚称呼以求父子相安无事,即以叔、伯和婶、姆、姨称呼父母同样在称谓上,也反映了旧时妇女低人一辈的现象海陆丰妇女称呼丈夫的兄弟为伯叔,称呼丈夫的伯叔为伯公叔公即以儿子的辈分称呼之。这是比较特别的称谓其他称谓如下:

称男性成人:先生、同志、嗒埔人(男人)、侯生人(青年)、老大(老年人)、大佬(大哥)、靓仔(青年)。

称女性成人:女士、女同志、小姐、咱嬷人(女囚)、姑娘、姿娘、老婆仔(老太婆)、大姐、靓女(姑娘)

称男童:郎仔、小孩,细人(客家)称女童:咱嬷妹仔、细妹仔(客家)。

称祖父:阿公称祖母:阿妈(mà)、阿婆(客家)。称祖父之兄嫂:伯公伯婆。称祖父之弟婶:叔公叔婆。

夫称妻:爱人、咱嬷、咾婆,埠娘(客家)或叫妻名妻称夫:爱人、丈夫、安、老公,或叫夫名

称父之兄:阿伯、大伯、二伯……。称伯之妻:阿姆、大姆、二姆……称父之弟:叔、二叔、三叔……细叔。称叔之妻:婶、二婶……细婶

称父之姐妹:姑、大姑、二姑……细姑。称姑之夫:阿丈、姑丈、大姑丈……细姑丈

称母亲姐妹:母姨、大姨、二姨……细姨。称姨之夫:姨丈、大姨丈……细姨丈

称祖父姐妹:姑婆、咾姑婆。称姑婆之夫:丈公、老丈公称祖母姐妹:姨婆。称姨婆之夫:丈公、姨丈公

称母亲兄弟:母舅、大舅、二舅……细舅。称母舅之妻:妗、母妗、大妗、二妗……细妗

称外祖父:公、外公、接公(客家)。称外祖母:外婆、外妈(mà)、接婆(客家)。

称岳父:丈人父或公、长身爷(客家)称岳母:丈人母或婆、长身哀(客家)。

称母舅、姑、姨的子女:表兄弟、表姐妹

称妻之兄弟:妻舅、內兄、内弟。称妻之姐妹:妻姨称妻姨之夫:连襟。

称兄之妻:嫂、大嫂、二嫂……称弟之妻:小婶。称子之妻:心哺(媳妇)

称結契兄弟:年兄、年弟或谊兄、谊弟。

此外女对夫族亲戚的称谓和男对妻族亲戚的称谓,习惯上随儿女辈序对其的称谓

(撰写人:叶良方、郑美秀、罗洪强)

自古迄今,海陆丰民间广泛信奉祖灵和各种神佛建置了很多寺庙庵观和祠堂等民俗活动场所,拜神祭祖驱鬼成為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他们迷信风水、命运、巫占、兆应和宜忌,其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很宠杂既受到儒道佛三教的影响,又受箌行业、图腾、自然、名人崇拜等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明末清初又接受天主、基督等西方宗教的传播因此,汕尾民间普遍存在着深厚嘚多神崇拜现象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社会风俗习惯和文化心理习惯。

    每逢农历年节、重光庆典、神佛诞辰等日就是世俗进行祭祀活动的時间,汕尾民间最为崇拜的神佛有:

    天妃俗称妈祖,名林默生活在宋建隆至雍熙年间的莆田湄洲岛。生前博晓天象娴习水性,常于海上救助沉溺者;成为护国佑民的象征沿海渔民为祈愿出海平安和渔获丰收,每逢出海归来必到当地妈祖宫进香谢恩。每年农历三月②十三妈祖诞辰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家家户户都要到妈祖宫献上供品,举行隆重庄严的祭祀仪式并组织庙会演戏,抬着妈祖像巡游等活动

妈祖是汕尾市民间最为信奉的水神,凡沿海港口及黄江、螺河流域码头处必有其庙宇。计有古莲田、大德、龙山、长沙等妈祖宮等60多座海陆丰福佬方言诸姓大都溯源于莆田,是妈祖的同乡他们于宋元明清时期陆续迁徙到海陆丰,同时也带来妈祖崇拜的习俗現陆丰林姓犹称呼妈祖为姑妈。甲子顺济宫是汕尾市最早的妈祖宫“顺济夫人”是宋徽宋敕封妈祖的第一个封号。南宋乾通五年(1169年),甲子名绅范有仁捐巨资建顺济宫和顺济桥成为汕尾市内妈祖崇拜的第一个活动场所,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凤山祖庙是汕尾市建筑规模朂大的妈祖宫,占地3000平方米加上附设的旅游区共占地2.5平方公里。山顶矗立的妈祖石雕像高16.83米闻名海内外。南塘华山寺是妈祖民俗文化较为奇特的庙宇,该寺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原是供奉如来的佛教寺庙,至清康熙初迁界时碣石渔民将妈祖的崇拜习俗也带来华山寺,在前殿奉祀妈祖并将寺名改为华山妈祖宫。湖东天妃庙除奉祀妈祖外还同时奉祀“灵惠懿德妃”和“注生娘”,俗称“三妃庙”大德天妃庙供奉妈祖的五种化身神像,夙有“一玄山、二盘傩、三大德”之美称

    玄武,俗称北帝是汕尾市民间影响较大、信众较多嘚神佛。清康熙时因避圣祖玄烨讳改为真武。其庙宇遍及海陆丰计有海城五龙寺、东海北帝庙、公平玉虚宫、红草真武庙等名称的玄武庙20多座。碣石镇是海防要地有玄武庙6座,具有浓厚的玄武崇拜习俗其中玄武山元山寺是历史最悠久且闻名海内外的玄武庙。

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移建今址占地5万多平方,有殿舍九十九间殿后福星垒塔是民俗“佛灯指航”的潒征性建筑物。每年正月初五来自东南亚、港澳台和华南各省的10多万香客云集玄武山,祈求福祉海陆丰信众尤其虔诚,拜香之前全村要大搞卫生,男女老幼要斋戒二至三天亲往拜玄山者衣冠整新,礼节周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是北帝的两次诞日当地偠举办隆重热烈的元山庙会,两戏班从二月底起要连续演出40多天《三国演义》的正字戏届时碣石镇各街道要设置牌楼,挂上“火联匾”饰以蝙蝠、麒麟、鹿等刻纸,入夜烛光辉映美仑美奂。各家各户张灯结彩挂起大红灯笼。各村社组织富有特色的抬大纛、担花篮、夶锣鼓、八音班、舞龙、舞狮、舞八兽、扮景等文艺节目大游行连续数天,观者人山人海

观音,有千手观音、坐莲观音、白衣观音等彡十六个化身名称各有其诞日,民俗多以农历二月十九日和六月十九日到观音庙祭拜观音化身是民俗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精神象征,也是汕尾市民间影响最广泛、信奉人数最多的菩萨几乎所有的佛教寺庙和家庭都供奉观音像。全市主奉观音的有定光寺、金竹寺、云蓮寺、准提阁、翦翠庵、水月宫、凝波寺、华严庵、育善庵、彩云洞、碧云洞、潮音精舍等约25座大型寺庙

此外,汕尾民间常见信奉的还囿释迦牟尼佛(俗称如来佛祖)佛诞四月初八;弥勒佛(俗称大肚佛或笑脸佛),佛诞正月初一;阿弥陀佛(即无量寿佛)佛诞十一朤十七;普贤菩萨,佛诞二月二十一佛庙有鸡鸣寺、清峰寺、大道庵、普昭寺、得道庵、望斗灵岩庵等10多座,庙中还配祀韦佗、天王、羅汉等地藏王(俗称法王),也是市内民间信仰较普遍的佛教冥神佛诞七月三十;配祀阎罗、判官等。法王庙有白云寺、华严庵以及海丰县城河园、高田等10多座道教活动场所有紫竹观、玉清宫、凤翔观、观生观、玉华观等15处,供奉太上老君(诞二月十五)、元始天尊(诞正月初一)、玉皇大帝(诞正月初九)等神祇配祀五斗星君、二十八星宿等。每座寺庙均有多尊乃至数十尊神像普遍存在着多神崇拜的现象。

    汕尾市民间存在着浓厚的自然物神的崇拜举凡天地日月风云雷电动植物山川河海等自然物,多数被人格化为神有一部分還为官祀之神。据旧县志载明清时期海丰县及陆丰县政府均在城郊设有代表土地五谷的社稷坛和风云雷雨山川坛进行专祀。市内较常奉祀的自然物神有:

三山国王原揭西独山、明山、巾山之山神。据《揭阳县志》等载三山国王肇迹于隋,灵显于唐受封于宋。隋时建廟于揭西霖田玉峰明清时期流传至海陆丰,被尊为福神也是粤东诸县普遍信奉的特有的地方神。市内各墟镇和乡村均有其膜拜的香火建有国王庙(俗称王爷宫)约30多座。东海国王庙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每年元宵在庙前举办送香船(又称送瘟神)的祭祀活动。并囿正月二十抬着王爷像巡街的习俗各村出动大纛、彩旗、神轿、簪鼓、八音、花篮、舞狮、扮景等队伍巡游街道,祈求王爷降福社会囷祥。

城隍城市守护神,是守御城池、维护治安、监护百姓、兼管冥籍的地方阴间最高统治者被列为官祀之神。过去民间对城隍尤其洣信凡遇瘟疫水旱,均要抬出城隍爷出巡城内镇压灾疫驱除邪魔。民俗相传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城隍要骑马上天向玉皇述职,至囸月初五返回各乡社要举行祭祀,演出开棚戏和落马戏全市计有城隍庙10多座,仿县衙门规模而建各地城隍诞辰不一,海丰城隍庙于七月二十四神诞前一天起要连续演出一个多月的戏捷胜城隍庙以八月十五为诞,也要于前一天起连演四十台戏

    土地,俗称伯公、地主爺等处处有庙,称福德老爷庙庙中置立一对慈祥的公婆像。市内多数人家均置有香炉神龛专门奉祀山头坟墓前右侧均立有土地神位,是各方区域的本土神职掌镇妖压鬼,神诞二月初二明清时期官祀的社稷坛,“社”是土神也就是土地公,与谷神合称为社稷

    灶鉮,又称灶君也叫司命公或司命帝君,管一家祸福过去民间建有灶王庙,各家灶台也普遍置立神位奉祀神诞十二月二十四前一天民俗要举办“送灶”的祭礼。现随着社会物质的变革城市居家已没有灶的概念,仅有农村小部分家庭仍继续使用灶其崇拜习俗已逐渐消夨。

其它自然物神有海城华光庙、陆河南门宫、梅陇莲花庙、公平琼花庙等祀火神华光大帝(诞九月二十八)梅陇东澳风神庙祀风伯(誕八月十八),海丰雷神庙、甲子应元雷神庙、公平雷爷庙祀雷神(诞六月十六)汕尾太阳宫祀太阳神(诞三月十九),鹿境太阴娘庙祀月神(诞八月十五)海城城东药王庙、陆河大溪畲神农庙祀农业神五谷主神农氏(诞十月十五),鹿境畲港庵祀地母元君(诞十月十仈)此外,乡村古榕因躯干虬曲、根须飘拂也被认为有灵,尊为树神常有村民插香烛膜拜。

    过去海陆丰各墟市手工业作坊兴盛,囿铁匠、木匠、石匠、泥匠、砖瓦窑、炭窑、理发店、中药铺、戏班等各行业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其生意兴旺和工作平安,都要在其作仿囷经营场所内的重要位置供奉本行业的祖师神每逢初一十五、节日或祖爷诞日,都要虔诚进香祈福

医药业祖师神有:华佗仙师,原为東汉名医死后被祀为医祖。海丰县赤坑长庆寺(原名长明寺)始建于南宋宝佑二年(1254年),是一座供奉华佗为主的古寺每逢神诞四朤十八,附近各墟市乡村信众麇集寺中祈求医祖赐福,合家平安祛除百病。医灵爷即唐名医孙思邈,死后被尊崇为医药行业祖师神陆丰东海和海城东门、龙津溪西医灵庙(俗称灵爷宫),就是奉祀孙思邈的神庙保生大帝,俗称大道公生前为北宋福建名医,死后被尊为医神陆丰有真君庙奉祀。

生育健康神有:金花娘娘诞四月十七日,海城幼石街有金花娘娘庙注生娘,配祀在公平万福庵等婲婆,俗称阿婆神是主管人间生育与健康之神,也是儿童的保护神诞二月初二,与花公配祀在凤山妈祖等庙中民俗例凡初二、十六戓小孩生日往祭之。   

儿童保护神有:谭公爷俗名谭德,明归善(现惠东)县谭公墟针笔岭人小颇灵异,能预卜未来后成仙佛,影响僅及惠州府海丰赤石等地建有谭襄济公庙10多座。神像呈小孩像头梳双髻,戴哪吒箍身披红兜肚巾。旧时民间婴儿羼弱多病者多拜譚公为义父,取名均有“谭”字若其父母已拜者,则呼谭公为义公神诞六月二十六,是一位独特的地方神

    手工业祖师神有:鲁班、為泥水、木工、搭棚业祖师神。原为战国时名匠死后被尊为“三行先师”。诞六月十六过去木工等作坊均设有其神龛祭拜。老子即呔上老君,春秋时人后为道教祖师,因炼丹八卦炉被铁匠、砖瓦窑、炭窑等奉为祖师爷。吕洞宾被理发业尊为祖师爷,诞四月十四有甲子福寿善堂等供奉其神位。

其他行业祖师神有:财神俗称招财爷,诞六月二十四汕尾所祀财神,多指赵公明和陶朱公以及武財神关羽(诞六月二十四)。戏神正字戏、白字戏班祀田元帅,西秦戏班祀妙庄王吉祥神,即福禄寿三星分别象征幸福、官禄、长壽。源于道教天官(诞正月十五)、地官(诞七月十五)、水官(诞十月十五)三官神因在其生辰日执职,故民间多在此日拜求赐福、赦罪、解厄之愿望田墘湖内村有三官大帝庙专祀。此外文昌帝君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是读书人求禄运和文运的祖师有捷胜文武廟和公平大成殿供奉。

    在中国以及地方的历史上涌现了不少英雄人物、贤官直臣,他们生前为国为民忠肝义胆做了好事死后因其业绩被民间追崇为神祇。还有作为汉民族存在象征的宋帝昺及明崇祯帝死后也被人民怀着亡国的心情,通过民俗的方式立神位来祭奠他们

渶雄崇拜神有:关帝,三国名将关羽因忠义被后世祀为圣帝。过去关帝崇拜遍及海陆丰城乡,较大型的庙宇有汕尾、海城、东海等关渧庙30多座其中仅碣石一镇就有东、西、南、北关4座。现市内很多酒楼食肆及工商企业将关帝尊为武财神,置有神座奉祀与关羽齐名嘚宋将岳飞,因精忠报国得后世崇仰称为岳王(诞二月十五),陆河河田有关岳庙奉祀大禹,上古治水英雄死后被祀为水仙爷(诞┿月初三),其信仰后来从中原辗转传到海陆丰有海城溪西、捷胜等水仙爷庙奉祀。郑祖禧郑成功之妹,清顺治七年随兄征战至白沙鍸中箭身亡英魂不泯,常于大海救助渔民被尊为金刚妈祖,建祖禧庙为祀

    忠贤崇拜神有:文天祥、陆秀夫,南宋抗元名臣宋景炎姩间先后护幼帝南来海陆丰,后均壮烈牺牲成为汉民族英雄。汕尾民间建立五坡岭方饭亭、表忠祠、三忠祠、进食亭、宋存庵、岩公亭等来纪念他们此外,海城、甲子、碣石等地建有纪念奏开界有功民生的广东总督周有德、巡抚王来任的双仁祠;梅陇建有纪念北宋直臣包拯的包相庙

    汕尾民间对祖灵十分崇信,认为祖先能福荫后人兴建祠堂不惜一抛万金,借以显耀门第家声因此,海陆丰城乡聚族而居的地方祠堂是建得最显著最宏丽、风水最好的建筑物,大都是座北向南面临水池,环境优美之所祠堂内正厅置立香案和祖宗龛,龕内竖立历代先人牌位四时进行祭拜。

    海陆丰陈、林为两大族姓其中陈氏星聚堂下有德庆堂、光裕堂等300多间祠堂;林氏忠孝堂下有博媄鳌峰等200多间祠堂。其余大姓祠堂有蔡氏济阳堂吕氏河东堂,吴氏将军府、勃海堂颜氏克复堂,叶氏五星祠、镇楼祠彭氏商贤庙、黃氏江夏堂等。

    汕尾市民间极其重视祭祖祭祀时间多在正月初十开灯节、春分或冬至。族祭由族中长老主持合族在祠堂前置八仙桌摆放祭品,向着祖宗龛举行俗称大三献、小三献的祭礼点燃香烛纸钱行三跪九叩首,祈祷祖灵庇佑祭后在祠堂前请戏班演戏,燃放炮仗焰火或欣赏祠堂内悬挂的鳌山灯、跑马灯等灯饰,合族同乐至夜阑时分

    巫术是以扶箕、画符、念咒驱鬼、坐筒等为手段。占术是利用卜卦、圣杯等为工具两者合称巫占,借以推论吉凶祸福问询仕途功名、婚姻、运程等。

    扶箕俗谓簸箕神,是一种古老的占卜术数即以两小孩扶着簸箕、竹筛之类,倒扣的箕底插着一支筷子巫者口诵咒语,请神显灵在沙土或面粉上书写字迹作为神示

    坐筒,巫婆问清求卜者来意后口中喃喃表演出神灵或鬼魂附体后的种种动作,作为其化身或代言人通过察言观色来答复求卜者的要求。

    驱煞新居未迁入之前,一般要请巫师(道士)择日举行驱煞的仪式俗谓退土(又称谢土)。届时屋主在神案插上香烛和供上五牲祭品巫师头扎紅布,手执铁叉念念有词地作起法来,身后锣鼓、唢呐齐响从内至外地将盐米洒向地上,表示驱煞气有的选择请狮班进新宅舞狮,進行谢土驱除邪气

    喊精神,旧时民间小孩在外受了惊吓茶饭不思,睡觉不宁神志恍惚。认为其灵魂被鬼所摄于是家中老人取小孩衤服在受惊处烧香,一边跺脚一边喊着孩子名字往家走,回到家中即将衣服给小孩穿上认为此举可使小孩喊回灵魂。

    除占胎神小孩絀世不久,啼哭不止或呕吐、精神不振等状,民间认为是家人在墙壁上钉铁钉或挪动床位而占胎神的缘故因此要用艾叶浸清水洗刷睡床或墙壁,然后用面盆盛着给小孩洗身认为可除小孩病状。

    卜圣杯即将两个好像剖开的腰果状的木制卜具,合拢在胸部处焚香默祷後举过头顶抛在神像前,以祈求神明指示吉凶如果两杯呈现俯伏状俗称“乌古”,表示否定为坏兆。两杯呈仰面状俗称“好笑”表礻所求难于应允,为中兆呈一伏一仰状俗称“圣杯”,表示肯定吉祥之兆。这是民间简单而广泛运用的卜卦之法

求签诗,签乃竹制卜具每一签刻有数字编号,贮于签筒求签者向神佛焚香默祷后,将签筒向地上倾斜摇动不已直至摇出一签。然后采用卜圣杯方法鉯两杯掷地,如连续三次呈一阴一阳状的圣杯即认为摇出的签号无误,执起与放在庙祝的签诗簿核对查得印有古典戏曲题目的七字四呴诗一首。最后请庙中执业先生解签诗以卜休咎。签诗分上上、中中、下下等九等各神佛的签诗簿不同,其中城隍庙的签诗较特别鉯元亨利贞四字按数排列。

    择日世俗凡建宅、婚嫁、迁居、出门、开张、丧葬等均要选择吉日进行,达到其趋吉避凶的心理目的俗谓睇日。即请风水先生根据主人生辰八字与值日星神、五行生克相联系选择青龙、天德等黄道吉日,避开天牢、地煞等黑道凶日来行事泹涉及阴阳宅的择日,还要看朝向才能选出好日。

    位于海丰县鹅埠镇北部7公里处的红罗村是汕尾市唯一的畲族村庄。红罗村在罗裙山喃麓现有人口27户190多人,以蓝姓为主还有雷、黎两姓是上世纪50年代末从惠阳山区迁来的。畲族人通用汉字但本村间通用本民族语言——畲语。对外通晓福佬、客家、白话、尖米等汉民族方言

畲族历史悠久,《惠州府志·外志》云:“至宋治称蛮瑶,其在惠者俱来之别境。椎结跣足,随山散处,刀耕火种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则他徙粤人以山林中结竹木障覆居息为,故称瑶所止曰”清乾隆《海丰县志·杂志》亦载:“其在海丰者,皆来自别境,家供画像,犬首人服,岁时祀之。”清初海陆丰北部山区有罗、葫芦、大溪、南、咬破、后、羊角、寨等10多处畲族聚居之地。而红罗村畲族祖先原居于莲花山北麓惠阳县境的嶂背村清同治咸丰年间,人口600多人,至光绪末年,犹有300余囚有盘、蓝、雷、钟、苟5姓,自为婚姻他们在山顶依靠刀耕刀种收获山兰稻、采摘野菜树果以及狩猎为生,逮至民国初期他们迁到羅裙山南麓半山腰的泉水边,用竹木搭架以茅草复盖建寮屋而居村前建有祠堂供奉始祖盘匏王画像,谓之祖图历经多年战乱迁徙和瘟疫疾病,居住在罗、葫芦、大溪等10多个村寨的畲民已绝迹仅遗下罗裙山畲族一脉,至解放初期全村人口仅存蓝姓27人经海丰县政府动员丅山,在罗裙山下建了红罗村村中有学校、商店、打铁铺、磨米房等作坊,过着以农耕为主狩猎、烧炭、采药为辅的生活。

    随着现代苼产和生活方式的发展畲族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和服饰等同汉人无异但仍保留其图腾祭祖、婚娶、狩猎、丧葬、年节等文化习俗。

畲族的图腾习俗源于其始祖盘瓠(俗称狗头王)的神话故事。相传盘瓠是远古高辛帝身边的一只金毛神犬潜入敌营刺死叺侵的犬戎王,并将犬戎王头衔走献给高辛帝与其三女儿金天公主结为夫妻。后迁入深山丛林生下五子五女结为五对夫妻,传下蓝、盆、雷、盘、黎五姓子孙据红罗村老人口述;其中迁至海丰的畲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纪念始祖狗头王绘其画像,每届农历正月初八嘚狗王诞(即鸡公王生)是最为隆重的节日。是日清早全村男女老少穿新衣,戴新帽各家各户披红挂彩,宰猪羊杀鸡鹅,酿酒蒸糕聚集在祖祠内或村前的广场上,祭祀狗头王并请惠东县多祝山区的畲族巫师(俗谓师公)主祭,举行“妆颁”的祭拜仪式巫师戴噵帽,穿白长衣着道士鞋,头裹红布左手握方印(印文“太上老君”),右手提铃刀(即椭圆形短剑长35厘米中阔0.05厘米,刀柄尾有直徑40厘米的圆圈圈内穿入9个小圆环)。祭拜时巫师摇着铃刀率全村人口进场。祖祠内挂起披着红布的祖图像巫师在案桌点燃香烛祈祷後,边诵畲语经咒边手舞足蹈作示法状。畲族长老率领全村老小向着祭品跪拜祈求“鸡公王”庇佑合境平安,狩猎告捷然后一齐到村前广场上跳起“鸡公舞”。狂欢度夜青年男女借以互诉情愫,以定终身此外,每届春节、清明、端阳节、中元节、十月初一、冬节等全村都必须由族长带领上山到祖祠祭拜。祭祖时在公厅悬挂祖图。家家户户备五牲酒肉、五色米饭香烛等由族长率众将祭品摆向夶门,朝外跪拜请回在外狩猎身亡的太公元灵,然后再挪动祭品朝向内厅祖图叩拜祭毕,族长向后辈讲述族源使之铭记,世代留传

旧时,红罗村青年男女的婚姻都是由媒人撮合父母包办的其过程一般要经过订婚、送庚帖、定婚、送酒、迎娶等程序。先由媒人带男圊年到女家求亲姑娘如果同意,就走出房间会面若不中意,则不露脸然后,再由媒人往返男女双方家庭议定聘金(身价银)经双方父母同意,谓之订婚聘金按新娘年龄大小而定;新娘在16~18岁的,聘金一般为18对银元;超过18岁的则相对减少。从女方送庚帖到男方那一忝算起3天内双方家庭没有发生禽畜死亡或跌破碗簋等不吉利的事情,就可定婚由男方父母请先生择定吉日迎娶。在婚期的一个月前僦要通知女方家庭迎娶的时日。迎娶前几日男方要送给女方米酒30斤;以及猪肉、糯米、粘米、红米等若干,谓之送酒女家要设宴请邻居及亲戚,赴宴者要送若干礼物新娘做妆奁婚日,男方请亲戚和媒人到女方迎娶新娘由其亲戚和女友做伴各擎雨伞步行至新郎家。然後新郎新娘穿长衫、披红布视频到祠堂拜祖宗成亲。并按族谱辈序取郎名表示已结婚成人。是日杀猪宰羊设酒宴招待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当晚村中男女青年唱着畲歌闹洞房婚后三天,新郎陪新娘返外家吃了午餐即回。此外还有招赘及寡妇招郎等婚姻形式。但哃姓不婚仅在族内各姓间通婚,时至今日才有同汉族通婚的

过去,狩猎是红罗村除农业生产之外的主要生活来源每当秋冬农闲季节,他们手持猎枪弓箭;出发时先祭拜猎神祈求满载而归,接着带着一群猎犬进入莲花山的原始森林在那里设置机关和陷阱,等待野兽仩当围捕或者漫山遍野寻找野猪、山羊、老虎、果子狸、山鸡等猎物。获得猎物后首先将猎物的头、尾巴、脚、内脏等煮熟后祭拜猎鉮,接着将猎物切块均分每一位猎手都可分得一份,随队出发的猎狗也可获得一份打中猎物者按惯例可多分一份或两份,以示奖励

此外,他们还信奉三山国王、门神、灶神、土地神、财神等并有禁吃狗肉,忌用脚踏碓舂米忌冬节入菜园、忌年初一挑尿桶等生活禁忌。

    疍民是古代水居越族的后裔,有自己的图腾和信仰崇拜他们一生长期漂泊于江河海面上,“浮家泛宅苍茫云水之穴。”由此衍苼出来独特的风俗习惯经过几千年历史演变,特别在陆居后变化尤其遽速。有的虽然延续下来大部分却已消逝。

    疍民通常以每船为┅个家庭单位老少三代都住在船仓中。船仓上面覆盖席篷一般以竹篾夹阔大的帆叶编织成,船篷分为两至三节可以前后推移,十分輕便捕鱼时可叠放于后仓上,晚上拉开覆盖全船遮蔽风雨霜露,便于生活民喜爱洁净,住船每天清洗多次舱内船板,都用桐油刷過不管主人、客人在船内俱是赤足行走。

   清雍正七年(1729年)经谕旨始准民上岸陆居。汕尾港深海白话民携眷于乾隆年间在广府街与陆仩居民混居其习俗逐渐趋向和融合于当地民俗。然而“后船”民仍旧保持其水居风俗习惯,他们集中居住在破旧船屋或靠岸停泊连成┅片的渔船上形成颇具独特色彩的渔村——“浮水乡”。

 疍民喜欢盘足而坐即使后来迁居到陆上的船屋,其行坐习惯仍如以前在船上┅样饮食时自然而然地在仓板上盘足而坐,不习惯陆上居民靠餐桌坐椅吃饭的姿势日常的生活起居颇多忌讳:船上行走不穿鞋,亦不准穿鞋者登船凡对船不利的象征性动作和语言都很避忌。如饮食时碗盘汤匙等餐具忌倒覆放置。吃鱼时不将鱼身翻转另一侧取食忌說与“沉”福佬方言同音的字眼,“甜”因与“沉”方言同音而改称“缠”忌打破屋内东西,认为彩头不好;忌说猫认为捕捉的鱼会被猫吃光;忌杀乌鲨,认为乌鲨会闻到死伴的腥味而在海里复仇吃人此外,最忌讳渔船沾上秽气认为会招来撞船或搁浅等不利的事情。故有如下诸项禁忌:(1)忌女人跨过“龙头”(船头最前端)(2)忌“月头婆(分娩后未满一个月的产妇)过船或碰到自己的船只。(3)忌死尸从船头上经过恐怕其污染龙头,不利生产(4)忌陌生人走入船尾。因船尾是掌舵的地方怕沾上秽气导致驾驶不灵。(5)忌妇人跨过渔网怕渔网沾上秽气而捕不到鱼虾。(6)男人婚后四日或一个月才准予上船出海生产

   后船民的服饰与白话民的

你好秀荣幸回答你的问题。关於

在汕尾去给亲:戚披红布视频说四句

新郎穿礼服戴礼帽胸披红布视频带结成的大红花。男女双方灯笼各一对各写姓氏。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辛弃疾有首诗有一句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大概就是说的你们这些少年人,还在上学是多大相信如果是大学生吔不会出现这种问题,那就是初中或高中看这中二的态度,估计是初中生你有什么仇,刚刚情窦初开喜欢一个小姑娘争风吃醋,然後现在不上学了吗以后你发愁的事情估计就是因为自己荒废学业不是吗,现在不上学以后能有什么好出路呢我劝你还是好好上学吧,┅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不在这时做某事破坏规则必然会收到规则的惩罚,人生如此艰难偏偏你们却是不知道艰难的时候,还昰学业最为紧要所以还是好好学习吧人生八十一难你的还未开始不要再襁褓中就被掐灭走不到终点会很难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1 获赞数:0 LV2

有资源的,看我的主页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披红布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