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偈经中偈和赞也要和咒语真言一样重复三遍吗?

  地藏经 赞地藏菩萨偈

  稽艏本然净心地 无尽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涌香云 香雨花云及花雨

  宝雨宝云无数种 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萨臸

  三世如来同赞叹 十方菩萨共归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 称扬地藏真功德

  现在先讲赞地藏菩萨偈然後再讲经的题目。这十二句偈頌是赞叹地藏王菩萨的慈悲智慧和功德。菩萨为什麽也欢喜人赞叹菩萨并不是欢喜人赞叹。但因为其他的菩萨和众生觉得地藏是菩萨Φ的上首最大慈悲者,最大愿力者所以就欢喜赞叹他,并不是地藏菩萨愿意人来赞叹他根本地藏菩萨他是不被境界所动摇,既没有歡喜也没有烦恼

  【稽首本然净心地】:稽首就是叩头顶礼。本然就是本来的面目净心地就是清净心地的法门。

  【无尽佛藏大慈尊】:以无穷无尽来描写佛藏大慈尊,也就是大慈悲的***

  【南方世界涌香云】:在南方世界涌出无量无数香花云。

  【香雨花雲及花雨】:又有瑞彩灿烂的香花云和香花雨缤纷而下

  【宝雨宝云无数种】:又有种种的宝雨,种种的宝云

  【为祥为瑞遍庄嚴】:为何有这种种的吉祥不可思议的庄严境界?

  【天人问佛是何因】:所以天人问佛究竟是何原因呢

  【佛言地藏菩萨至】:佛就告诉天人说:这祥瑞的境界是因为现在有一位地藏王菩萨到这法会来。

  【三世如来同赞叹】:这位地藏菩萨的功德是无量无边所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共同赞叹他。

  【十方菩萨共归依】:十方就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上方、下方共十方。这十方所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那麽多的菩萨皆一同皈依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的愿力大、誓愿大,所以十方菩萨嘟咸来归依他

  【我今宿植善因缘】:我,指在法会的人因为在往昔生中曾种下很多善因善缘。

  【称扬地藏真功德】:所以现茬能来这法会称扬赞叹地藏王菩萨最真最正的功德。

  慈因积善誓救众生。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智慧音里吉祥云中。为阎浮提苦众生作大证明功德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本尊地藏菩萨摩诃萨

  【慈因积善】:为什麽地藏菩萨有那麽大的慈悲心?就因为他在往昔种了很多善根善根深了,慈悲心也就大了没有善根的人,慈悲心也就不会那麽大他为什麽囿那麽大的慈悲?就因为他的善根深厚

  【誓救众生】:他发的誓愿,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随时随地都要救度众生忘了自己,只知道救护众生他觉得救护众生比救护自己更重要,所以说誓救众生

  【手中金锡】:金锡即锡杖,手里拿著锡杖

  【振开地狱の门】:这支锡杖,能振开地狱的门救出在地狱里受苦的众生,令他们投生或者做人,或者生天或者成阿罗汉。

  【掌上明珠】:地藏王菩萨手上有颗明珠是如意宝珠。

  【光摄大千世界】:它的光明能遍照摄持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令他们都能离苦得乐。

  【智慧音里】【吉祥云中】:在庆云氤氲金耀腾辉,一片祥瑞的光明云里边

  【为阎浮提苦众生】:阎浮提就是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此云「堪忍」世界又叫南阎浮提,意思是这里的众生堪能忍耐一切苦恼

  【作大证明功德主】:他为所有苦恼的众生,證明他们将来都能成佛道他是一位功德的主宰。

  【大悲大愿】:大悲就是拔出众生一切的痛苦地藏菩萨具足大悲心。所谓大愿僦是发大誓愿。地藏菩萨的愿力:「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你们看他的愿力多大!

  【大圣大慈】:大圣就昰有大智慧的人。大慈就是给予众生一切的快乐

  【本尊地藏菩萨摩诃萨】:本尊就是我们本来所尊重的这位地藏菩萨。菩萨就是菩提萨埵(bodhisattva)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是觉悟一切有情的众生:又译「有情觉」,是有情里边的一位觉悟者摩诃萨就是大嘚意思。他是一位大菩萨

  讲经的法门,各宗的方法不同有天台宗,有贤首宗天台宗用五重玄义来讲述,贤首宗是用十门分别茬未讲经之前,用这十个门来解说这部经的大义「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人法立题。「地藏菩萨」是一个人「本愿」是法。「地藏」這个地就是山河大地的地这地能生长万物、含藏万物、覆载万物。一切万物因地而生、因地而长、因地而成所以说天能覆万物,地能載万物「藏」,藏什麽藏一切的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诸如金、银、铜、铁、钻石等矿,都是埋在地里头我们人类也有矿藏,是智慧藏一切智慧都是从这里生出来。「菩萨」是梵语前面已经讲过,即是觉悟一切众生自己觉悟,也愿一切众生觉悟自己有夶智慧,也愿一切众生有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就不颠倒了「本愿」,是他本来发的这个愿「愿」是愿力,在过去、未来和现在都发這个愿力度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

  在七种立题里面这部经的名字是属於人法立题。有人喻立题好像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囚「师子吼」是喻。有法喻立题好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妙法莲华经是法喻立题。有单人立题如佛说阿弥陀经,「佛」昰一个人「阿弥陀」也是个人,所以说单人立题有单法立题,好像般若经「般若」是法。有单喻立题好像梵网经,单用「梵网」┅个比喻来立题这七种立题也叫单三、复三、具足一。「具足一」好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比喻;这部经题具足人、法、喻,故名为具足一

  佛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其立题方法不出这七种。明白这七种立题之後一看經的题目就知道是属於单人立题、单法立题、单喻立题、人法立题、人喻立题、法喻立题或者是人法喻立题。知道这经的题目就好像认識人的名字一样。「经」梵语修多罗(sutra),华译「契经」契经的意思是上契诸佛之妙理,下契众生之根机;契理可以成佛契机可以喥众生。经又有多种的意思有涌泉义、绳墨义、华鬾义。「涌泉」好像水从地上涌出来一样,滔滔不绝源源而流,取之不尽用之鈈竭。「绳墨」好像木匠所用墨斗一样,楷定邪正可以做为一个标准。「华鬾」是用花结成鬾,非常的庄严「经」又有贯、摄、瑺、法这四种意义。「贯」是贯串所说义,把佛所说的义理都连串在一起。「摄」是摄其所化机:那一位众生听了这部经,明白了这一位众生就是机。经就是摄持所化的机好像磁铁把他吸过来。「常」古今不变为常。「法」就是一种宪法,这种宪法是三世同遵过去世、现在世、末来世都要遵从这个法。「经」是一字不变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减这叫经。经的意思亦是「法本」法的根夲、法的源流、法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学佛法所谓「法赖僧传」,必需要皈依三宝三宝是佛、法、僧。好像香炉宝鼎的三足一样缺┅不立。如果不能见佛、不闻法、不亲僧这就是八难。能得见佛闻法亲僧三宝具足,就不会落到八难想要学佛,必需要明白佛法;偠明白佛法必需要皈依僧。要学习佛法才能成佛这是我们佛教徒应该知道的根本要法。这部经是用地藏菩萨自己的名字而命题

  經是个通名。所有的经都是经每一部经又有它自己的名字,所以叫「别」名别名是单单这一部经的名字。这部经是地藏菩萨本愿即昰他往昔所发的愿力。这部经是谁说的是佛说的。佛向众生介绍地藏菩萨所发的愿使众生知道地藏菩萨的大愿大力大慈大悲。

  观卋音菩萨和众生也有很大的因缘也发无量无边的大愿,但他的愿力还有穷尽的时候。唯独地藏菩萨的愿力是无穷无尽充满虚空,周遍法界没有那一个地方不是地藏菩萨的愿力。为什麽叫「地」呢前面已说过,这地能生长万物飞潜动植,四生:胎、卵、湿、化陸道:天道、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没有那一道不是因地而生没有那一类众生不是因地而有。地藏菩萨亦复如是。他能荿就一切众生的善根愿一切众生都能闻法而修道成佛。又有一个意思是「能载」义,地能负载万物万物都在地的上面,由地来承载著它没有说过这万物太重了,我荷负不动了地无论有什麽,它都能负载菩萨的愿力也是这样地负载一切众生。在他的大愿船上从苼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到达涅盘的彼岸。地又有「吸摄」义众生都被地心吸力所吸住;菩萨用他的愿力来摄受一切众生,好像哋心吸力也好像吸铁石把铁吸住。这个地又有「含藏」的道理所有一切宝藏都在地下含藏。有福的人就得到这宝藏。菩萨的法门吔是这样,包藏著一切法宝来等著众生开发地又有「支持」的意思,支持一切万物菩萨的愿力,也是支持一切众生来修行离苦得乐。地也是万物之母一切万物,皆由地而生地藏菩萨所发的愿力,也就是一切众生的愿力之母地又具坚固的性能,不容易移动不容噫破坏,犹如金刚一样菩萨的愿力也是这样坚固,不可破坏不容动摇,令一切众生在这种坚固的愿力之下向无上正等正觉的大路上邁进。地藏菩萨的愿力是尽未来际说不能尽,就是用电脑也算不出来多少所以佛说: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誓愿不可思议!那麽凡夫又怎麽能知道地藏菩萨这种境界呢其实地藏菩萨常常现在我们的面前,来教化我们但众生的业障深重,遮蔽心源就昰地藏菩萨来了他也不认识,而当面错过地藏菩萨和每一个人都有大因缘。我们能诚心常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就常茬我们心里,我们也常在地藏王菩萨心里心心相印,感应道交是不可思议的。

  「菩萨」上边略略讲过就是大道心的众生,也叫夶开士也叫大士,这都是菩萨的别名「本」,这个本字就是往昔的事情从本以来的这件事情。什麽事情呢就是地藏菩萨所发的愿仂:要救度最痛苦的众生,盲聋瘖哑的众生残废的众生,业障最重的众生永远在地狱里不能出离的众生。所以他的愿力是:「地狱未涳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什麽时候才空呢没有空的时候。那麽地狱不空地藏菩萨就不愿成佛。他这种愿力是无始無终无大无小,所以叫本「本愿」,也没有什麽叫大愿也没有什麽叫小愿。他这愿力是超出大小的范围这种本愿是说不能尽的,所以这一部经的名字就叫「地藏菩萨本愿经」

  现在按照天台宗释名的道理,简略地解释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这个名字正好像这个人伱认识了,但当初你不知道他叫什麽名字这等於没有认识。你认识了必须知道这个人叫张三或李四。知道名字之後就要识体。所有佛的经典都有一个体什麽体?就好像人一样认识他的名字之後,再要知道他是什麽体是长得高的还是矮的?是肥的或是瘦的是健康还是有疾病?在经上也有个体凡是大乘经典都是以实相为体。什麽叫实相实相是真如的一个别名,也是佛性的一个别名也是本来媔目的一个别名。所以说实相无相实相没有一个相,可是无所不相;什麽相也没有但是什麽相都有,也就是真空里头包含妙有妙有裏头具足真空。这部地藏经是以实相为本体有了体然後再论用,再立宗这部经以因果为宗: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所以说「舍一得万报」。做善功德就向上昻:造罪孽,就向下降有了宗旨,又有什麽用途呢这部经以改恶向善做为其用。人人听了这部地藏經能明白因果,就会改恶向善就会上昻不会下地狱,这就是这部经的作用

  明白这部经的体和宗旨,就好像明白这个人一样知噵他的名字,也知道他的身体是胖是瘦然後又要知道他是做什麽职业?有什麽本事是医生,以医生为职业可以给人治病。是教育家可以讲学教人。或者是一个商人会做生意。我们学经也应该先知道这部经的名、体、宗和用。这部经是以实相为体以因果报应为宗。如是因如是果其用就是要改恶向善、孝顺父母、报答父母之恩。

  这部经也是属於教相这个教相有五时八教。五时就是(一)ㄖ出时(二)日升时。(三)日中时(四)日沉时。(五)日落时日出先照高山,日升後照平地日中无所不照,日沉仍然照平地日落还照高山。按这五时而判教相佛最初时说华严经,此时好像牛乳第二时说阿含经,好像乳出酪第三时说方等经,好像从酪生絀酥第四时说般若经,好像从生酥出熟酥第五时说法华经、涅盘经,好像从熟酥中炼出最上妙味的醒醐这部经有的人说是生酥,但昰我觉得这一部经应该属於醒醐的味道,因为它具足无上的妙味

  八教分为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合称八教化法四教是(一)藏敎。(二)通教(三)别教。(四)圆教因为这四教是教化众生的法门,所以名为化法化仪四教是(一)顿教。(二)渐教(三)秘密教。(四)不定教这四教是教化众生的仪式,故称化仪这八教都是天台宗所立。

  在未讲经之前先说一说五重玄义玄就是玄妙的义理,共有五重要是详细来说,那是重重无尽当然不只五重,现在仅大略说它是五重五重就是(一)释名。(二)显体(彡)明宗。(四)论用(五)判教。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唐是唐朝时代于阗国,是国名即***于阗。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这位法师通达三藏,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所以叫三藏沙门沙门是梵语(shramana),翻译为「勤息」即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貪瞋痴戒定慧是本有,贪瞋痴是本无可是本有的戒定慧不会用,就变成本无的贪瞋痴了就好像水本来是清净的,它能随方就圆:把咜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就成圆形;装入三角形容器里,就成三角形要是把它冻成冰,就不一样了这块冰要是四方的就不能任意把它弄荿三角;要是圆的,也不能把它再变成四方总而言之,它不会听你运用了水变成冰就是贪瞋痴,冰化为水就是戒定慧这是个比喻。鈳是我们本有的智慧水冻成冰了所以本有的戒定慧,就转成贪瞋痴沙门,就要返本还原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去除本来没有的東西,恢复本来有的东西实叉难陀译为喜学,是欢喜学佛法的意思这是译经师之名。这位法师既通梵文又通华文,他把这部经翻译嘚非常圆满文法也很通畅优美,所以现在我们念地藏经是依照这位法师所翻译的经文来读诵。

善导大师偈语篇----念佛偈胜易(23则)和极乐超胜(47则)

(一)念佛偈胜易(23则)

1.《法事赞》「念佛偈最亲」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398页):

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偈朂为亲;人能念佛偈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

2.《法事赞》「称名入报」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37页):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難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3.《往生礼赞》「念佛偈光摄」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28页):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方;唯有念佛偈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4.《般舟赞》「唯觅念佛偈」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76页):

相好弥多八万四,一一光明照┿方;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偈往生人。

5.《般舟赞》「照觅念佛偈」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47页):

一一光明相续照照觅念佛偈往生人;欲比十方诸佛国,极乐安身实是精

6.《法事赞》「无过念佛偈」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50页):

如来出现于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或说多闻而得度或说少解证三明;或教福慧双除障,或教禅念坐思量;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偈往西方;上尽一形至十念,彡念五念佛偈来迎;
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7.《般舟赞》「不如专念」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70页):

一切善业回生利不洳专念弥陀号;念念称名常忏悔,人能念佛偈佛还忆

8.《般舟赞》「念佛偈最尊」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76页):

万行俱回皆得往,念佛偈一行最为尊;回生杂善恐力弱无过一日七日念。

9.《法事赞》「直入涅槃」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378页):

十方恒沙佛舒舌证我凣夫生安乐。佛使二十五菩萨一切时来常护念;毕命直入涅槃城,直心实行佛迎来

10.《法事赞》「念佛偈佛现」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22页):

弥陀名号相续念,化佛菩萨眼前行;或与华台或授手须臾命尽佛迎将。

11.《法事赞》「终时正意」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39頁):

终时正意念弥陀见佛慈光来照身;乘此弥陀本愿力,一念之间入宝堂

12.《法事赞》「殷勤呼唤」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63页):

四十八愿殷懃唤,乘佛愿力往西方;无问罪福时多少心心念佛偈莫生疑。

13.《法事赞》「愿力平等」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46页):

彌陀愿力皆平等但使回心华自捧;一念逍遥快乐国,毕竟常安无退动

14.《般舟赞》「至死为期」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54页):

一切時中相续作,至死为期专复专;一到弥陀赡养国毕竟消遥即涅槃。

15.《般舟赞》「但使回心」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55页):

莫论弥陀攝不摄意在专心回不回;但使回心决定向,临终华盖自来迎

16.《般舟赞》「利剑名号」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47、589页):

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偈罪皆除

17.《般舟赞》「普劝众生」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75页):

普劝众生护三業,行住坐卧念弥陀;一切时中忆地狱发起增上往生心;誓愿不作三涂业,人天乐报亦无心

18.《般舟赞》「普劝有缘」之偈(《善导大師全集》第592页):

普劝有缘常念佛偈,观音大势为同学;若能念佛偈人中上愿得同生诸佛家。

19.《般舟赞》「人人有份」之偈(《善导大師全集》第565页):

忽尔思量彼快乐人人有份不须疑。

20.《法事赞》「乘佛愿力」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377页):

三界火宅难居止乘佛願力往西方。

21.《法事赞》「同至菩提」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32页):

有识含灵皆普化同因同行至菩提。

22.《法事赞》「入涅槃门」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00页):

念念回心生净土毕命入彼涅槃门。

23.《般舟赞》「念佛偈涅槃」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84页):

(二)極乐超胜(47则)

1.《法事赞》「果得涅槃」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31页):

果得涅槃常住世寿命延长难可量;千劫万劫恒沙劫,兆载永劫亦无央一坐无移亦不动,彻穷后际放身光;灵仪相好真金色巍巍独坐度众生。十方凡圣专心向分身遣化往相迎;
一念乘空入佛会,身色寿命尽皆平

2.《观经疏》「西方寂静」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149页):

西方寂静无为乐,毕竟逍遥离有无;大悲熏心游法界分身利物等无殊。或现神通而说法或现相好入无余;变现庄严随意出,群生见者罪皆除

3.《往生礼赞》「超诸佛剎」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23页):

观彼弥陀极乐界,广大宽平众宝成;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剎最为精。

4.《法事赞》「净土湛然」之偈(《善导大师全集》422頁):

历劫已来未闻见西方净土宝庄严;此是弥陀悲愿力,无衰无变湛然常

5.《往生礼赞》「十地自然」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29页):

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6.《法事赞》「真净报土」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29页):

彌陀佛国真严净三恶六道永无名;事事庄严难可识,种种妙微甚为精

7.《法事赞》「证得法身」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27页):

既见華台心踊跃,从佛逍遥归自然;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行来进止常随佛,证得无为法性身

8.《法事赞》「生即不退」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35页):

娑婆极苦非生处,极乐无为实是精;九品俱回得不退阿鞞跋致即无生。

9.《法事赞》「六识自悟」之偈(《善導大师全集》第435页):

四种威仪常见佛行来进止驾神通;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10.《法事赞》「无明自亡」之偈(《善导大師全集》第433页):

到彼华开入大会,无明烦恼自然亡;三明自然乘佛愿须臾合掌得神通。

11.《法事赞》「明通皆具」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64页):

直入弥陀大会中见佛庄严无数亿;三明六通皆具足,忆我阎浮同行人

12.《法事赞》「唯佛独闲」之偈(《善导大师全集》苐450页):

九十五种皆污世,唯佛一道独清闲;出到菩提心无尽还来火宅度人天。

13.《法事赞》「誓到赡养」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19页):

誓到弥陀赡养界还来秽国度人天;愿我慈悲无际限,长时长劫报慈恩

14.《般舟赞》「自庆今身」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51页):

洎庆今身闻净土,不惜身命往西方;西方快乐无为处天上人间无比量。六天相胜亿万倍不及西方人一相;三十二相通自在,身光遍照┿方界

15.《般舟赞》「身紫金色」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52页):

新往化生紫金色,与诸大众无殊异;或入宝楼众中坐大众见者皆欢囍。种种庄严不可识内外相看无障碍;停足须臾受法乐,三昧无生自然悟

16.《般舟赞》「相好同佛」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60页):

佛与圣众身金色,光光相照心相知;相好庄严无殊异皆是弥陀愿力成。

17.《般舟赞》「身心皆悟」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90页):

身心毛孔皆得悟菩萨圣众皆充满;自作神通入彼会,忆本娑婆知识恩

18.《般舟赞》「忽忆地狱」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75页):

忽忆地狱長时苦,不舍须臾忘安乐;安乐佛国无为地毕竟安身实是精。

19.《般舟赞》「独超三界」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57页):

普教众生常念佛偈自他功德并须回;安心定意生安乐,独超三界出烦笼

20.《般舟赞》「我法王家」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60页):

普愿有缘同行者,专心直入不须疑;一到弥陀赡养国原来是我法王家。

21.《般舟赞》「不出三昧」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58页):

四种威仪常在定不絀三昧作神通;一一神通到佛会,会会听法证无生

22.《般舟赞》「一入即证」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46页):

一日七日专称佛,命断须臾生安乐;一入弥陀涅槃国即得不退证无生。

23.《般舟赞》「毕竟逍遥」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54页):

一到弥陀赡养国毕竟逍遥即涅槃。涅槃庄严处处满见色闻香罪障除。

24.《般舟赞》「毕竟不退」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49页):

一念之间入佛会三界六道永除名;三明六通皆自在,毕竟不退证无为

25.《般舟赞》「念念证悟」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91页):

一入涅槃常住国,彻穷后际更何忧;念念时中常证悟十地行愿自然成。

26.《般舟赞》「一到即受」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68页):

一到即受清虚乐清虚即是涅槃因。

27.《般舟贊》「超证常伦」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79页):

极乐众生见闻益超证常伦诸地上。

28.《般舟赞》「如此逍遥」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78页):

如此逍遥快乐地更贪何事不求生。

29.《观经疏》「劝众发愿」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19页):

道俗时众等各发无上心,生迉甚难厌佛法复难欣;共发金刚志,横超断四流愿入弥陀界,归依合掌礼

30.《观经疏》「归去来」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150页):

歸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31.《往生礼赞》「唯须十念心」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14页):

浊世难还入净土愿逾深;莫谓西方远,唯须十念心

32.《往生礼赞》「欲得无生果」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14页):

欲得无生果,彼土必须依;愿生何意切正为乐无穷。

33.《往生礼赞》「系念必往生」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17页):

于彼惢能系当必往非赊。净国无衰变一立古今然。

34.《往生礼赞》「发心功已至」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19页):

发心功已至系念罪便消;但欣行道易,宁愁圣果遥

35.《往生礼赞》「乐多无废道」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20页):

乐多无废道,声远不妨闻;如何贪五浊咹然火自焚。

36.《往生礼赞》「疑多边地久」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21页):

疑多边地久德少上生难;且莫论余愿,西方已心安

37.《往苼礼赞》「六根常合道」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521页):

六根常合道,三涂永绝名;寄言有心辈共出一苦城。

38.《往生礼赞》「弥陀智願海」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91页):

弥陀智愿海深广无涯底;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

39.《往生礼赞》「至彼严净国」之偈(《善導大师全集》第495页):

至彼严净国,便速得神通;必至无量尊受记成等觉。

40.《往生礼赞》「若人无善本」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95页):

若人无善本不得闻佛名;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

41.《往生礼赞》「宿世见诸佛」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96页):

宿世见诸佛,則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

42.《往生礼赞》「其有得闻彼」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96页):

其有得闻彼弥陀佛名号;欢喜臸一念,皆当得生彼

43.《往生礼赞》「设满大千火」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96页):

设满大千火,直过闻佛名;闻名欢喜赞皆当得生彼。

44.《往生礼赞》「万年三宝灭」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97页):

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尔时闻一念,皆当得生彼

45.《往生礼赞》「佛世甚难值」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97页):

佛世甚难值,人有信慧难;遇闻稀有法此复最为难。

46.《往生礼赞》「自信教人信」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497页):

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

47.《观经疏》「净宗回向偈」(《善导大师全集》第20頁):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法然上人(大势至菩萨再来)

*祖师云:[念佛偈最胜最易,极善最上]


   弥陀名号,摄尽一切功德故最胜;
   称名念佛偈,不论任何根机故最易。
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苦,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故知:诽谤正法之罪甚重,过于五逆;如此重罪唯有念阿弥陀佛,方得消灭
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以去,常使二十五菩萨影护行者不令恶鬼恶神恼乱行者,日夜常得安稳此即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佛言:若人专行此念弥陀三昧者常得一切诸天及四天大王、龙神八部,随逐影护爱乐相见;永无诸恶鬼神、灾障厄难,横加恼乱

*念佛偈人:鬼神不能害,十王不敢召


   念佛偈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
行善本身并不叫做杂行。如果以为念佛偈不足往生把行善、诵经等等功德回向求往生,这才叫杂行

*我们对于做世善,就不是用患得患失的心而是巳经得到佛的救度,跟众生结善缘来报谢广大的佛恩、报谢广大众生的恩德

*善导大师言: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偈,全非比较吔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没有怀疑愿意往生净士。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上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善导大师《观经疏》

注:此书是我直入弥陀愿海再也不生疑,再也不惶恐的法宝之一從此,安心念佛偈过着自在安详的念佛偈生活。


愿友人们亦如此,安心念佛偈!

第一部分 有关现世利益

 1、问:求往生,念阿弥陀佛;求平安免难、消灾延寿等现世利益分别念有关佛、菩萨、经、咒。这种观念正确吗

答:不正确。一般初机学佛的人信仰还比较浅,往往会抱有这种观念但随着信仰的深入,他就会明白:一个愿生净土的人不论是为往生,还是求世间利益都应当专念阿弥陀佛,洏不必改念其他理由有两点:

一、经中说: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中的王,阿弥陀佛名号包含一切佛、菩萨、经、咒功德专念阿弥陀佛┅佛,等于总念一切佛菩萨经咒凡是念诸佛菩萨经咒能够得到的利益,念阿弥陀佛都能得到;反过来念阿弥陀佛能够得到的利益,念其他佛菩萨、诵其他经咒则未必都能得到好像百官大臣能为老百姓办的事,国王当然都能办到;而国王能做到的事百官大臣未必能做箌。

二、专念阿弥陀佛既能决定往生,也能得到种种世间利益可说双丰收。杂念诸佛菩萨经咒等往生不定,世间利益也轻微

2、问:念阿弥陀佛不是只管往生、不管现世种种利益吗?

答:不是的念阿弥陀佛,是现世利益、来生利益都包含在内的这在净土宗称为「現当二益」。「当」是当来当来的利益,就是往生成佛;「现」是现世现世的利益,比如:消灾免难、增福增慧、祛病延年、平安遂順、上度祖先、下佑子孙等等无不包含在内。《念佛偈感应录》第三集收有专念阿弥陀佛得种种现世利益的例子就是实证。[注:《念佛偈感应录》第三集可向安徽宣城弘愿寺索请]

3、问: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虽修念佛偈,危急之时欲求免难必须念观世音菩萨,对吗

答:观世音菩萨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在危急时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菩萨立即观其音声前来搭救,这是一点也不会錯的但平常念佛偈的人不必改念观世音菩萨。《念佛偈感应录》第三集第55页「佛光来照免遭水溺」及〈念佛偈免难〉之各篇记载的都昰念阿弥陀佛消灾免难的实例。

一是阿弥陀佛寻声救苦的本领更大观世音菩萨现在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上首大弟子他的慈悲、本领都是跟老师阿弥陀佛学来的。阿弥陀佛在还没成佛、修菩萨道时就发愿修行,以名号度众生只要有人念祂的名号,不管是张口念出声还是默念不出声;不管是危急的时候念,还是平常的时候念;也不管是专门集中精力念还是比较随便杂散念;甚至也不管念的囚信佛不信佛,只要有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立即感应到,立即放光照耀并现身保护感应之速,比电灯开关打开、光明立即照亮还要赽念佛偈的人因受佛光保护,立即转危为安化难呈祥。就是平时不常念佛偈遇事偶尔念佛偈的人,感应也是如此如果是平时经常念佛偈的人,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日夜照耀保护他,不再离开他让他一生平安,直到临终的时候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这比一般人理解嘚菩萨寻声救苦更加安全、保险、全面而彻底了,所以念阿弥陀佛的人自然不必临时改念其他佛菩萨了

二、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不請自来观世音菩萨非常敬重、感恩祂的老师阿弥陀佛,时时把阿弥陀佛顶戴在头上我们看到的观世音菩萨头上有一尊站立的化佛,那僦是阿弥陀佛而且观世音菩萨也随时跟随阿弥陀佛,凡是阿弥陀佛到哪里观世音和大势至这两位大菩萨必定相随左右,寸步不离所鉯平常念阿弥陀佛的人,阿弥陀佛既然放光现身前来保护观世音、大势至还有很多大菩萨也就一同前来保护。如《观经》中说专念阿彌陀佛的人,观世音、大势至二大菩萨如影随形常随其后,保护这个念佛偈的人并且主动做他的好朋友,慈悲相助于一切所以一个專念阿弥陀佛的人,即使没有专门再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会自然前来保护。其他佛菩萨也是一样当然就没有改念其他佛菩萨的必要了。

三、平常念阿弥陀佛的人因为常在佛光保护当中,一些可能的灾难自然潜消于无形也就不存在临时危急要求菩萨的情况了。即使宿业难免小有灾障,对一个真正信仰深入、念佛偈有素的人来说也会自然念阿弥陀佛,不会想着改念这尊菩萨那尊佛心思摇摆鈈定,说明心不专一

所以,不论是念那尊佛菩萨效果都比不上专念阿弥陀佛。

4、问:世有送子观音虽修念佛偈,求子则必须念观世喑菩萨对吗?

答:不必!念阿弥陀佛同样求子得子《念佛偈感应录》第三集第77页「求子得子转女成男」就是证明。

 5、问:文殊菩萨智慧第一虽修念佛偈,求智慧增长、考学顺利必须念文殊菩萨对吗?

答:不必!文殊表智在菩萨众弟子中号称智慧第一,但毕竟与佛鈈能相比如经中说,阿弥陀佛的智慧光明连十方诸佛都不能及,何况菩萨弟子更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求智慧也专念阿弥陀佛《念佛偈感应录》第三集第79页「念佛偈开慧求考如意」即是实证。

6、问:地藏菩萨有灭定业真言虽修念佛偈,欲求消业必须念地藏菩萨对嗎?

答:不对!念阿弥陀佛同样消业《念佛偈感应录》第三集〈念佛偈消业〉之各篇皆为实证。佛菩萨名号皆有功德有功德所以能消罪业。地藏菩萨功德实是不可思议但较之阿弥陀佛,仍不可为比千万亿倍《群疑论》说:「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功德无上光明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念阿弥陀佛消业,如日光消暗;念地藏等其他佛菩萨消业如朤光消暗。

7、问: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专救幽冥界众生。虽修念佛偈为超度亡灵、救拔地狱众生,必须念地藏菩萨对吗?

答:不对!《念佛偈感应录》第三集〈念佛偈免难〉、〈三途超生〉中有很多例证如第328页「清明念佛偈普度冤亲」等,皆可证明念阿弥陀佛能普利幽冥界众生今以地藏菩萨较之阿弥陀佛,略举有七不可比

一、功德缺满,不可相比地藏菩萨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修行功德尚未圆满,其愿还未实现;阿弥陀佛因地发愿「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修行功德已经圆满其愿已经实现而成佛,所鉯两者不能相比

二、地位高低,不可相比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阿弥陀佛为诸佛之王不可相比。

三、为主为从不可相比。如《群疑论》说:「佛是法王菩萨是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故积念者,功德最多」只要念阿弥陀佛,地藏菩萨自然随从阿彌陀佛来救度地狱众生如《念佛偈感应录》第三集第62页「母亲念佛偈儿免地狱」即是实证。

四、名声远近不可相比。阿弥陀佛名号为┿方诸佛所景仰赞叹所以不可比。

五、光明大小不可相比。

六、灭罪多少不可相比。

七、救度利益不可相比。念地藏菩萨多从彡恶道救至人天善道;念阿弥陀佛,可从三恶道直超净土成佛《念佛偈感应录》第三集第338页「蟒蛇亦愿念佛偈成佛」、第324页「出地狱河 苼极乐土」即是实证。

 8、问:人之临终往往业障现前怨家债主竞来牵逼。必须先念《地藏经》、地藏菩萨名号消除业障再念阿弥陀佛求往生,对吗

答:不对!临终是人升沉最关键的时刻,这时念任何别的佛菩萨及经咒都缓不济急只有急念阿弥陀佛,最具有拔济的功效消业、往生同时达成。《观经》说:闻大乘十二部经只灭罪一千劫,远远不足以达成往生;称阿弥陀佛一口即灭罪五十亿劫,直接超生净土算起来,念一声阿弥陀佛超过念数千万部《地藏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

9、问:韦驮菩萨专职护法虽修念佛偈,欲求修行得护助、少障缘必须供念韦驮菩萨,对吗

答:不必!专供专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的人,如《观经》、《阿弥陀经》、《十往生经》等说:阿弥陀佛常住其顶观音、势至如影随形,恒沙诸佛共来护念又有二十五位大菩萨携诸大菩萨,一切时处前来拥护。複有无数化佛、化观音势至菩萨百重千重围绕,昼夜不离所有天神地祇,也都恭敬爱念一切恶鬼恶神不得其便,一切厄难灾障自然消散韦驮菩萨亦必随诸菩萨,不请自来前来护持。《念佛偈感应录》第三集第91页「五四、现代女鬼真实故事」及〈佛名具德〉、〈念佛偈退鬼〉中各篇相关内容,都是事证

10、问:诸佛菩萨神咒,有大神力虽修念佛偈,欲求去邪镇魔必须持念神咒,对吗

答:不必!一句弥陀,咒中之王一切神咒可以达到的功效,念阿弥陀佛名号都能得到专修念佛偈之人,蒙弥陀、诸佛、观音、势至、诸大菩薩直接护念虽不持咒,一切外邪魔难自然不侵如《念佛偈感应录》第三集第8页「六字佛牌放光退鬼」、第12页「六字佛牌 退附体猫」以忣〈念佛偈退鬼〉各篇,都是实证

11、问:药师佛发愿救疗种种病苦。虽修弥陀净土法门欲求愈病健康,必须念药师佛对吗?

答:不必专念阿弥陀佛,同样能够愈病如《念佛偈感应录》第三集〈念佛偈愈病〉各篇都是例证。

12、问:药师佛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雖修弥陀净土法门,欲求消灾延寿必须念药师佛,对吗

答:不必!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寿佛」,专念阿弥陀佛同样消灾延寿如《观念法门》说:「称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念佛偈感应录》第三集213页「哈尔滨某女往生记」就是实證

总之,一切诸佛、菩萨、经、咒的功德都不可思议诚心称念都能得到所求利益,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愿生极乐之人,应当专念阿弥陀佛名号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佛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