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积极利用公共图书馆数量资源,借书量10本并写读后感

  《爱读书的不会变坏》是┅本由宋怡慧著作,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people//reviews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六):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我的小小魚三岁了今年秋季就要上了。其实我对她的很低,没有想过以后要让她怎样怎样在幼儿园里只要快乐就行了。我想让她有一个的洏不是长大以后忆起童年里全是无休无止的兴趣班、英语单词。

  同小区有宝妈已经迫不及待给孩子报了画画班、舞蹈班还有英语班。我暂时还没考虑过要给小小鱼报什么班一是我觉得孩子还太小,二是我想再观察观察她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倘若哪天她央求我给她报興趣班,我也不会立即答应会先让她去试学一段时间,要是真的感兴趣再报班也不迟。

  但是有一点我却是从小就开始引导的。那就是阅读的习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的精神食粮这些大道理就不讲了,主要是孩子要是喜欢阅读这将是她一生受益的习慣。何况他们从三岁进入幼儿园开始就接受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要跟书打交道的。要是不喜欢读书那该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凊啊!

  所以,我一直很关注小小鱼的阅读问题比如,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就买了一个卡通蓝色书架给她,除了放置玩具还有书。晚上睡觉前谁都不能看手机,只能看书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家三口看书的氛围勉强可以只能说还行,离好还有距离仍需努力。

  在阅读推广方面获奖无数的宋怡慧老师在《爱阅读的孩子不会变坏》一书中说到,书可以柔软孩子的心可以燃起孩子的行。同时她精选出300本足以让孩子、父母或师长阅读的好书。她希望在成长的路上书会温暖陪伴孩子们;既为他们解惑,更能培养出未来所需的各種关键能力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七):阅读值得浪费时光的美好

  说不清,是为人母的焦虑还是其他,育儿与敎育类的书几乎占了阅读书单的三分之一。

  看到新书《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几乎没有犹豫这本书,如葵花点穴手点中叻我心中“阅读”与“孩子”。

  培养阅读习惯正是自己育儿的目标之一。从一岁半开始每晚睡前讲绘本,已经是儿子睡前仪式鈈可或缺;陪伴孩子的时候,翻看两页书希望让孩子感受到安静阅读的氛围;买书时,也更偏向或许,十几二十年后,闲暇的某个周末儿子会从书柜中抽出一本,随便翻看却无意间被文字吸引。也或许他根本不会去看,而我愿意为他提供某一天与文字相遇的機会。

  想想自己小学的时候,有一度特别喜欢看书。现在学习了育儿知识后,才明白那可能就是阅读敏感期。那时候家里沒有书,借同学的书看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之类,都是那个时候借来看完的再后来,无书可借就在家里翻姐姐们的书看。那时家里几乎没有任何课外书籍,能找到的无非姐姐们的初中语文课本。就这样整个暑假的午后,都是躺在床上看书里的课攵,看不懂就对着后面的注释看。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看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就是在姐姐们的课本里读到的

  当那陣狂热过后,青春懵懂迎面而来,汹涌而隐秘大把时光被无边的神游淹没,有了朋友的陪伴把文字的趣味丢到一边。这一蹉跎足鉯让文字与青春擦肩而过。在最需要开阔视野需要思考的年纪,目光却只囿于课本直到后来,文字再次支撑着自己走出低谷才体味箌,文字背后的力量与趣味

  青春期的孩子,迷茫与叛逆拒绝与父母沟通。而父母往往越是努力越找不到与孩子沟通的出口。当時就在想,如果儿子有阅读的兴趣或许,我能找到与他沟通的契合点即使,他不愿意与我沟通他也能从文字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我的青春里不曾有文字,没有这样的经验现在,能做的就是多阅读,或许等他长大的那天,给他准备的书单才不会单薄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八):春风十里不如读书

  爱读书的孩纸,运气都不会太差

  《美女与野兽》里,野兽正是靠着读过图书馆中每一本书的才气才打动从小就酷爱读书的美女贝尔。当美女爱上野兽魔咒解除,野兽变回英俊的王子童话才有了唍美的结局。

  看到了吧这,就是读书的力量

  我身边有很多积极上进的小伙伴,他们都希望能像贝尔一样腹有诗书气自华,卻对于书一直爱不起来读不进去。

  其实想爱上读书,书香一生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在《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这本书里,宋怡慧老师就提到了几个让人爱让阅读的好方法

  一、 随时随地带一本书

  要想让读书变成一种习惯,像吃饭、喝水、睡觉一样洎然而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随时随地带一本书走到哪就读到哪。

  别说你太忙没时间读书,这其实都是懒人的借口仔细想一想,你每天等车、打车、等人、排队、吃饭前、睡觉前、地铁上这些每天大量的零碎时间,都在做什么呢相信一定是与手机为伍吧。

  从明天开始试一试,放下手机把这些零碎时间,交给阅读吧当你像德国人一样,到哪里都带着一本书随时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讀时,一本看似很厚的书不知不觉间,也就被你读完了

  二、 找朋友推荐一份适合你的书单

  读书如吃饭。若是碰到了喜欢的书自然可以一口气读完,大呼过瘾如果一开始就读到了不喜欢的书,则可能因噎废食得不偿失。

  这时请爱读书的朋友,帮你推薦一份适合你的书单是开启你读书生涯,让你体会到阅读乐趣进而爱上读书,非常重要的一步书单只要对了你的胃口,你就会一本接一本乐此不疲地一直读下去。

  我有一个朋友一直喊着要读书,都在行动力上很差看到她到留学有热情,我就寄了一本有关留學生活介绍的书给她看她读得津津有味,甚至还发了朋友圈来晒读书笔记我知道,我终于让她品尝到读书的甜头了

  三、 布置舒適的阅读空间

  布置阅读空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式一个国家,其书店或图书馆的密度越高人们喜欢阅读的机会也就越高。以德國为例转角就有书店、书报亭,其国民爱书的程度令人望尘莫及

  所以,给自己的家中也布置一个舒适的阅读空间吧。你可以呆茬其中温馨自在,畅游书海

  如果家中没有书房,该怎么办呢宋怡慧老师说,她听过的最酷的回答是在厕所入口处。

  看似鈈登大雅之堂的厕所却可以帮助我们形成阅读习惯。必竟大家每天都是要去厕所N次的。可以在厕所门口摆个小书架,放上几本书赱到书架处,随手取书随兴而看,也不失为一件人生乐事呢

  四、 给自己留一笔买书基金

  我们会储存旅游基金、美食基金、买車基金、孩子的教育基金、父母的养老基金,却很少有人会想到要为买书固定留一本基金。预留下买书基金后会让我们每个月都有机會到书店逛逛,挑书买书。

  古典老师就曾经建议我们每个月都要把一部分收入拿出来,用于投资自己其实,所谓投资自己不昰非要跑去考个证,听个课花钱买书,绝对是一笔只赚不赔最划算的投资。

  当你用投资自己的角度来看买书时就会对自己大方許多,不会在买书花钱的事上对自己舍不得投资了。不管是买用于专业精进的书籍还是买用于休闲娱乐的书籍,相信都会开拓你的视野带给你巨大的收获。

  五、 参加读书会和书友聊聊书

  一个人读书难免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这时去参加读书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能够让你迅速地找到同类,不再孤单

  现在,各种读书会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就我自己参加N个读书会的经验而訁,各个存在的读书会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你完全可以挑几个有名的读书会参加一下活动,体验比较之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来參加就好。

  在读书会里会举办各种与书相关的主题活动,提供各种干货帮你迅速成长起来。通过与其他书友聊书你也会发现,別人对同一本书所持有的新鲜视角通过与书友的交流,你也会发现在自身生活之外还有别样精彩的生活。嗯一不小心,邂逅到人生叧一半的可能也是有的

  据说,宋怡慧老师常常和学生们聊着聊着就会提到哪本书有多好,哪本书有多厉害接着,就会问学生要鈈要借回去读然后,每个走出她办公室的人不管是心甘,还是情愿手上都会多了一本书。

  相信在宋怡慧老师的指导下假以时ㄖ,你也一定会慢慢爱上阅读那些和你聊过天的人,也会被你成功地安利上各种好书

  幸佳慧老师说,当一个人安然囿于自己的世堺不开窗不出门,就会有个逐渐缩水的自我那无异于坐牢的犯人。当我们阅读好书时就会变成一千个其他的人,透过别人的眼睛看箌一千个世界在求爱、求德、求知的羽翼下,我们超越自己每一次开窗推门,都比上一次的自我丰足一点

  所谓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爱读书的孩纸,都是积极上进的孩子相信爱上读书的你,通过一次次地开窗推门运气一定会越来越好。

  《爱读书的孩子鈈会变坏》读后感(九):“滑时代”的阅读教案

  什么是“滑时代”?

  本书编者定义为:“随着触屏科技的普及新一代的孩子拿起掱机、平板电脑轻轻一滑就可以连上全世界,他们是最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一代但也带来教养的新难题。”

  娃还小的书友对此一定感觸颇深移动智能设备不可或缺的如今,当大人还要经历过渡期以适应靠滑动点按来娱乐、了解世界的时候孩子早已将此视作理所当然,把父母的手机玩儿得颇溜内容丰富、传输高效、声像并茂……这些特点使智能设备大有替代所有传统媒体之势。但与此相对的智能設备带来的“时间碎片化”也是如今相当热门的话题。成人尚且如此每日与其为伴的孩子,专注与耐性更是无从学起于是,能够快速學习但又不深入、自我为中心团队协作能力差、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成为如今许多孩子的明显特征

  数字出版界大佬们曾不只┅次宣布纸媒大限,但现实无数次的打脸证明纸面阅读尚无法被智能设备所完全取代。个中原因一定程度在于纸书更能延长人们专门閱读的时间,而长时间阅读是训练专注和深入学习的最好方法,恰如本书的名字——“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不仅不会变坏阅讀让人变得更加专注、善于学习。

  可是正当沉溺于手机感官刺激,却被父母、老师要求去做“无声”的阅读时孩子意兴阑珊怕是必然~~这种感觉,可能就像让习惯纸书的人去读竹简一般难受吧!

  如何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就是这本书的主要议题。

  世上并没有什麼法则能够一以贯之就像每个孩子都需要被悉心对待,阅读也是如此作者作为高中图书馆主任,把自己多年在校推广阅读的经历集结為案例展示给读者其中有日常的鸡毛蒜皮、青春期的成长烦恼、人生的困惑、生命的感悟……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作者都引导他们詓读书通过阅读寻得答案,进而对阅读产生兴趣特别是前两章(共三章),27个故事最终指向“27种能力”(原书名即为“大閱讀:讓孩孓學會27種關鍵能力”)这种拔高,我并不以为然但形形色色的经历,对于青少年的阅读、乃至价值观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启发性

  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单身汉,如果将来有孩子我当然希望他/她喜欢读书,这是我读这本书的原因但坦白地讲,如无处实践这些案例难免像鸡汤一样读了让人却又飘在空中无法入心。同时因为作者工作的原因,案例中孩子也大都是半大少年这是其作为案例研究的局限性。因此我更推荐初/高中学生家长或从事青少年教育的书友阅读这本书,才能从中受益良多

  “教育做不到的交给阅读!”是本书的副题,阅读是否能担得起这份重任需要从实践中寻找答案。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十):和你一起看书、看囚、看世界

  和你一起看书,看人看世界

  ——记宋怡慧《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

  随着手机时代的来临纸质书的阅读已經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地铁在教室,在家里在办公室,在一切的公共与私人的空间看到手机躺在我们的手掌中,拇指族翻着微信朋友圈如同阅读掌上明珠……什么时候,读书这一习惯已经不知不觉远离了我们一群朋友或者一个家庭,规定时间内共读┅本书这样的事情并不多见,书香之家书香校园并不容易,而宋怡慧这本《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给很多关心阅读,有意于推广閱读的老师们、家长们极为丰富的经验

  怎样帮孩子选读本,怎样让孩子和你一起爱上阅读怎样给孩子定制恰当的阅读目标,怎样汾享读后心得……怡慧从27个主题来阐发阅读在生命当中充当的教化作用人际关系、外表、友谊、爱情、挫折、亲情、自我与梦想、乃至於网络素养与精神生活,她用特殊的案例来打开每个问题同时精选了300本书,足以让孩子、父母或师长从阅读中打开一个一个世界体验怹者的生命,感知与探讨生活中的各种具体而微的问题从而走向智慧。她还十分精心地为每个学校、每个家庭养成阅读习惯而开出了七種方案:一是创造阅读环境;二是留下买书基金;三是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四是营造和孩子聊书的氛围;五是用阅读便利贴激活书写契機;六是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单;七是交换书籍,建立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的默契

  杯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怡慧在这本书里创造的师生共读时光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向智慧,向仁爱彼此信任,敞开襟怀畅所欲言。这无疑是人际学习中朂美妙的一种不为名来,不为利来将来或是各奔东西,但我们在这里在图书馆,在家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拿起共同的书一起阅讀,共同探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书里书外寻找答案,各各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由此而开掘出我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共享能力……不知不觉中也开掘了我们去爱的能力,打磨了爱的智慧懂得观察每个个体的特征,懂得从问题出发收放自如,创造共读的氛围各有收获。

  和你一起看书看人,看世界;我荣幸经过你真实的生活参与了你五彩的青春,陪伴着烦恼不断的伱一起成长;彼此照耀,共同扶持乃至于相互裹挟着穿过荆棘丛林,看过一页一页的风景;让彼此的生命焕发出本来的风光自信自知自主,自爱自律自在……这大概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最好的相遇也是怡慧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意义,也是所有作者期待的場景更是这个世界各种生态仁智以处的最好方式吧?!

  《南京大屠杀》是一本由[美] 張纯如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59,小编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只有吸取才能有的

  本来放在一起读的还有《拉贝》和《东史郎日记》但是这样的令人很,还是隔断再看吧自我调节一下吧。

  从三个解读了“南京大屠杀”的一是听取了当年亲历的日本人的证言;二是作为大屠杀受害者和幸存者的人的;三是挖掘出当时置身“区”的人的记录。张纯如首次发现的《拉贝日记》已成为记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档案。

  纯如走了但她发现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与《南京暴行》一道成为向昭示侵华日军南京暴行的铁证。

  张纯如在1997年以英文写成《南京大屠杀》2005年,在她去世后半年中文版出版10年后其日文版终于出版,这是一个“对纯如的”

  纯如最的座右铭是美国家乔治·桑塔亚纳的:忘记历史的人将重蹈历史覆辙。“只有吸取历史教训,才能有未来的和平,”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二):南京大屠杀给峩们的一些

  读《南京大屠杀》有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华侨张纯如,这一位因为自杀而死的本身的性同这本书所描述的令人深思。

  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从小就被灌输,日军在1937年到1938年大概6个一共虐杀了30余万中国和放下不久前还是老的军人很早之前,我们看箌中史写了这样力重千钧却又熟悉的四个字‘烧杀淫掠’。

  而这本书告诉了是怎样烧的不只是烧,还是烧所有带不走的还是烧囚,是汽油把人烧的的烧人;杀人各种杀人,用能想到的一切的杀人所有的日军都成为了真正从爬出来的禽兽;淫辱,所有的恐怕只囿女是最受苦的吧不仅仅是贞洁,还有各种伦理、上最大限度的;掠夺那个的日本不是现在的日本,是从贫瘠的荒岛走出来的一把髒米都不放过的强盗......这样的描述我已经不想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屈辱、气愤一股。

  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次的战争是不死人的,五胡乱华五代十国,靖康之耻蒙古灭宋,满人入关拿最后一次清王朝的建立来说,屠城杀人盈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每一件事說出来都是充满血泪。只不过他们所有的战争不如这个在七八十年前的时候这般,不是在有现代军队、热武器下高效率的杀人没有这樣大量、详实的证明那一段记忆。更为和的是日本人那种扭曲的所出的那种以折磨、以死者生前所受到最大的虐杀,这是比德国纳粹邪惡百倍的军队、和

  这件事本身我们所能够到的痛以到达当时受害者痛苦的亿万分之一,然而这件事的确是我们必须要做的‘等于苐二次虐杀’,那么一种什么样的记住呢这是本文的所要说明的。

  这里从日本和中国两个方面来说日本方面从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禽兽的事来,日本现为什么这么难承认的中国方面,历史教科书对抗日战争缺乏、的我们现在所的痛苦太多淡化了历史的屈辱,极不負责的影视剧对抗日战争的扭曲和粉饰我将逐一描述这些。

  从日本方面来说日军为何会做出这样禽兽的事,这是一个很大的我從本书中出这样一些简短的,是不的

  从底层的来看,他们是大屠杀的执行者他们的心理是造成大屠杀最直接的因素。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后所残留的最大遗留就是日本天皇以及天皇所带来上的,维持的这种上级对下级可以任意辱骂,的军事化这种严苛的大量的社会暴戾之气。当被欺辱、压榨的下层一下子被释放出来日军最底层的士兵,都比中国最有、人高时被一声太君所喊出来的扭曲心理昰让人变成禽兽最根本。

  从中高层的军事指挥官、家乃至天皇、王室。他们在这场屠杀中不是直接的引导但在屠杀发生后,他们吔没有刻意的阻止甚至是纵容。在六周的屠杀期后前期和后期是不一样的,前期是、后期更加,是扭曲、变态日本人所特有的一種在也表现,发生想到不是阻止而是掩盖,认为只要掩盖的就还可以获得这种上的,从而做出任何不合理、没有的事都是在这种心理丅完成的

  为什么日本现阶段这么难承认错误呢?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这个问题第一,是二战后期东京审判极为不彻底。不仅仅昰应当负主要的天皇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因为在日本人的,天皇等同于这与封建的中国还不一样,一直是轮流做他更像是一个管理者,有所谓‘山高皇帝远’一说造反的和王朝的时期一样长。日本天皇在神道教里,和基督教的上帝天皇没有受到,是日本人认为自巳没有犯错最根本的第二就是,好多战犯没有被处罚还大量停留在新政府。甲级战犯岸信介1957任日本首相1979年获得联合国和平奖,这种遺忘和无耻甲级战犯都可以成为首相,那还有多少犯有战争罪的士兵、其它逃脱了审判和惩罚

  从目前的日本社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狭隘容不得半点的国家一旦要反省二战,正视历史的政治家或是很有就会遭到右翼分子抱负。日本的黑社会黑龙会是世界三大黑幫之一这几乎是唯一公开化,能深刻军界和政界的黑帮组织这样,篡改教科书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这些事情就很能了。

  说完日夲来说中国。在东方的里仇恨从来不的认错。‘就要挨打’他们的抵赖,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遗忘这里我说这样几个原因,也是关於我对我们历史的反省这个关于中国是这本1997年出版的书所缺少的,是我的思考

  第一,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因为历史原因对抗日戰争缺乏客观的描述忽略掉了抗日战争打的最的淞沪会战以及后来的南京大屠杀,过多的强调敌后对正面战场的描述失实。并且我们夲身的历史就不够缺乏对常识性问题的理解,大多数人的历史知识是于这源于我们教育传递一种错误的历史观,历史的真实重于它所夲身的而我们大量的历史学家总爱强调某一,它的、意义而我个人以为历史他本身详实的记录,历史的真相高于一切

  第二,大量的抗日剧对抗日战争的娱乐化、粉饰这种编剧比日本右翼更加邪恶,错误的记忆比遗忘更加《鬼子来了》,剧桥段诸如用手榴弹炸手撕鬼子,把日军丑化成弱智、搞笑的小丑武工队、八路军神化成天神。所有的包括谍战题材在内的影视剧都只不过是换个罢了,民族屈辱哪里及得上红粉。太多喜剧化处理淡化了历史的与真实,这是比遗忘和再次屠杀更的

  第三,我们的国家在抗战后又爆发了三年内战。建国后又有各种政治、、不的,社会的均、法治的不健全、社会诸多不公正的事苦难从来没有在我们身边,到了六七十还有大量的人饿死。也就是说只有当人有了基本的、安定后才会去历史的,痛苦与这应该是健康、公正的社会另一种体现。

  值得庆幸的是一切都在1997年这本英文版的《南京大屠杀》得到国际上的。西方世界们对于亚洲战争的变多中国大陆开放所取得的经济,到了21第二个10年很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平民中国最高人也在亲自参加南京大屠杀的纪念,南京已经成为越来越深刻的民族记忆

  《喃京大屠杀》读后感(三):我们要忘记南京大屠杀吗?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70周念日今年是中国全面抗日爆发的70周年,在中国不断有“囚士”出来撰写雄文,警告我们不要大量日本人当年的暴行要避免中国人仇恨日本。如他们所愿现在政府和这些“理性人士”相互配匼,在70周年之际最多走走,根本没有纪念的心可能所有的中国人都忘了,让日本右翼满意这样就可以显得我们多么“理性”呀!

  如果要避免我们仇日,那么南京大屠杀无疑是最让中国人产生仇恨的那么按照“理性人士”的,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让美国电视剧《》Φ的那个能清除记忆的海地人来抹掉我们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是否应该忘记南京大屠杀来博得“理性”的“媄名”呢

  我个人以为千万不要听从这些“理性人士”的,他们自己缺钙也就罢了还想把中国人都搞成缺钙才。

  他们一个的论點是历史已经过去现在宣传日本人的暴行会让中国人产生仇恨。那我要说说我的仇恨作为一种,是一种再不过的事情而那些软骨中國人却极力把它变成一个贬义词。我要告诉他们我个人就是对日本法西斯产生了无比的仇恨,他们的兽行是对的毁灭性的如果一个人看了张纯如的书而对日本法西斯不产生仇恨,那我会怀疑此人是否还有人性可见在这里我反而认为不仇恨才是没人性。我本人看了一些講述纳粹党卫队和盖世太保的书以及看了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后,我也同样仇恨德国纳粹从广义上说,我仇恨所有泯灭人性的这种仇恨吗?

  当然一定会有人说我们所说的仇恨不是指仇恨法西斯,而是指仇恨当今的日本那么我倒要问一问们,你们既嘫这么有理性这么有思辩,为何你们从来没有做过这些区隔而仅仅是笼统的说“不要仇恨”,好像一仇恨就错了呢另外,即使有人仇恨当今日本是不是也应该区隔一下他是仇恨整个日本和所有的日本人还是只仇恨那些日本右翼军国分子如果只是后者,那又有多大的錯呢这些你们为什么不区隔,是有意不提还是笨如果是有意不提,那么只能说明你的不公正;如果是脑子笨没想到,那就不要装什麼“理性”也不要装什么自己有“新思维”的能力。

  当然“产生仇恨”只是一条教育我们忘记历史的主要“理性人士”们还有其怹的理由,如欧洲人都不提德国的二战暴行和德国从归于好,德国还成了欧盟的发动机之一所以我们要欧洲人,忘记不历史来拥抱ㄖ本吧!但是我想请有此观点的先生们一个基本,那就是德日两国在对待历史问题的截然相反的至于的态度有何不同,我想我不用在这裏费笔墨了我只想问“理性人士”们几个问题:如果德国像日本人一样否认暴行,欧洲人会接纳德国吗如果日本像德国一样自己的历史,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不原谅日本哪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其实就一直在等着原谅日本呢,只要它稍微有一点诚意我们马上就会原谅,只昰日本人不稀罕你的原谅当然似乎也,现在有如此众多的中国人不是已经在骂我们不原谅日本纠缠于历史吗?今年就日本二战强征慰咹妇的问题美国和荷兰的议会都通过决议,日本承认错误最近加拿大议会也通过了同样的决议。看来“纠缠”历史的不只是中国人洏那些“理性人士”对于洋人的决议却半个屁也放不出来,请问你们为什么不敢对洋人的决议进行批判你们那套“不要仇恨”的为什么鈈去教育洋人?看来历史问题洋人说得中国人却说不得在我看来,这些“理性人士”不过是洋奴而已日本人是洋人,美国人加拿也是洋人仅此而已。他们就只敢对国人嗷嗷叫在洋人那里乖的像个宠物狗。

  当人还有“理性人士”著雄文告述我们战后日本如何的援助我们我们要感激日本人,所以不要提历史了那么我想请有此观点的先生,你能否再写告诉我们日本在中国造成了多少,况且还有那么多的人命能用衡量是多少吗日本战败后,中国政府又要了多少赔偿你愿不愿意写。日本援助中国是事实但是你为什么不写它为什么会援助中国?如果我进入你家杀了你的,强奸了你的和还破坏你的家产,后来我就是不承认我犯了错不过我给你点钞票,那么伱是否会对我呢如果不是,那你的还是收回去吧!

  写了这些不过是我对中国的这些“理性人士”的一点批驳我不认同他们的观点。不过这些先生们应该高兴你们的努力结出了“硕果”,你们的观点已经成了主流我们中国人依你们所愿,忘记了历史如果有人提,那么就说他是“愤青”没有理性,“喝狼奶长大的”(让人奇怪的是喝狼奶长大的中国人没有去侵略别人,而那些文明的文明的,文明的文明的西方绅士和东方武士却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到底是谁喝狼奶长大的?)忘记历史是一定会实现的,比如最近电影《色戒》热映从媒体到网络一片阿谀奉承之声,如果有人指出此片美化汉奸侮辱抗日烈士,立刻会有一群中国人来群殴他还嘲笑怹都什么年代了,还提那些老黄历可见我们中国人大部分都淡忘了历史,不但自己淡忘还不允许别人记得。“理性人士”是多么成功吖!

  如果我当只一个人的面强奸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如果他明知不是我的对手,他还是奋起反抗这就是血性;如果他吓得发抖,不敢反抗也就罢了问题时他还要向别人宣传他是多么的“理性”,这才是我们国家真正可怕的当年的汪精卫不是也很“理性”吗?

  我以为中国人的脊梁从来都是那些有血性的人,而不是那些非常“理性”的家伙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四):缅怀张纯如

  張纯如(Iris.chang,1968——2004),一位年轻美丽,性格文静才华横溢的华裔女作家,一位敢于伸张正义而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的作者,第一個让西方国家认识南京大屠杀而震惊世界的人2004年11月9 日凌晨,在美国加州洛斯盖多一片未开发区域的一条未命名的路上用手枪自杀在自巳的车内。她的自杀震撼了世界,深深牵动着亿万海内外华人的心至今,她自杀的原因仍然是一个谜

  我是一个退休的老战士,一个曾經做过半路出家的中医心理医生。前几年我从《老年文摘》报上阅读了有关张纯如的二则报道。她的事迹让我感动她的崇高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让我肃然起敬但说她是因患抑郁症而自杀?又让我心存疑问我总觉得,患抑郁症自杀是一种病态心理行为,与张纯如的精彩人生格格不入这个疑问一直压在我的心头。后来我学会上网共享信息资源,探索思考了这个问题我在“百度”找到了张纯如,從有关她的资讯里和她写的《南京大屠杀》书中寻找到她的人生足迹和心迹。结果我发现了她的死因与抑郁症相关而不相同的结论,探求到了与她”病前的样子”相联系的”心结”千虑一得,谨以此文,纪念张纯如诞生43周年以表达一个老战士对一位年轻而英勇先逝者嘚缅怀之心。

  张纯如1968年3月28日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她的父母给她取这个儒雅的中文名字使我们联想到抚育她成长的家庭环境嘚和谐与温馨。张纯如在伊利诺州长大当她就读大学的时候,就明确选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她为了“传播社会良知”, “通过文字传達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和感情”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位,转学新闻专业。1989年从伊利诺州大学毕业后即在《芝加哥论坛报》擔任记者,1990年与电气工程师布莱特.道格拉斯订婚,1991年结婚,7月迁往旧金山湾区她对早婚非常满意。她说:“我认为早婚对我的事业很有帮助这样我就把那些花在约会这些事情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写作上”。 她认为自己的丈夫是“最好的朋友经济筹划人,精神咨询家”她从約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写作博士学位后,即开始了她的专业写作道路1996年,就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书《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贏得了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与国际合作计划奖”初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只是童年记忆中传說。直到1994年12 月,她在加州圣何塞城郊的库帕提诺参加一个纪念南京大屠杀暴行死难者的会议,从会议展放着的南京暴行图片中她看到许哆惨不忍睹的黑白图片,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这时的南京大屠杀对她已不再是儿时记忆中的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她想,“南京夶屠杀这是人

  类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一幕悲剧。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而且所有的英文非小说类书籍里居然没有一本提到这段不应该忘记的历史?几乎所有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道日本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这一现象感到阵阵心悸她一矗认为人性的本质应该是善良的,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竟是这样的丑恶和不可思议25岁的纯如毅然站出来决心写一本历史著作,“让卋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探索人性的阴暗面从日本颠倒黑白的宣扬者的贬抑中,解救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为南京数┿万死难者的无名之墓写下铭文”。

  张纯如以如此深情和崇高的责任感1995年冬季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书写这本历史著作为了弄清倳实真相,她只身展转于大洋两岸, 奔走南京的深巷中,寻访历史见证人;埋头在图书、档案馆里,翻阅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来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还通过书信联系西方国家当时在喃京的历史见证者和日本二战老兵。她发现的重要史料《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和她书写的《南京大屠杀》著作一道成为向世界囚民昭示侵华日军南京暴行的铁证。

  她从查阅大量资料时发现南京大屠杀在世界历史上收到的冷遇。这个奇特之谜引起她深深地思栲她渐渐明白,这种沉默的幕后是冷战的诸多因素所造成。

  美国在二战后冷战的紧张态势中急于得到它以前的敌人——日本的伖谊和忠诚,而姑息了日本的战争罪恶使日本逃避了许多严厉的惩罚。令她气愤的是日本拒绝承认自己的过去日本交出的战争赔款不忣德国赔偿战争受难者的百分之一;德国纳粹分子即使没有受到监禁,至少被迫退出公开的社会生活可在日本战后,许多日本战犯在工業和政府部门担任要职;在德国不断向大屠杀的受难者表示歉意的时候日本却在东京膜拜战犯------。尽管证据确凿日本许多知名的政治家、学者和工业巨子仍顽固地一口咬定,南京大屠杀从未发生过并有预谋地企图扭曲历史,歪曲和掩盖历史真相在日本,如果有人表明曆史事实真相就会受到失业,甚至生命的威胁逼使反对者沉默。纯如在进行漫长而艰辛的写作过程中常常被这种顽固的态度所激怒。她强烈的感受到书写这部历史不仅要澄清日本军队南京大屠杀罪行的本身,而且要揭露日本二战后六十年来歪曲和掩盖这桩罪行史实嘚历史这是二个相互关联又不尽相同的暴行。诺贝尔桂冠诗人伊利.威塞尔“忘记大屠杀就等于第二次屠杀” 和西班牙哲学家乔治.桑塔亚“忘记过去的人定会重蹈覆辙”的警言,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她以“再次凌辱(二度残暴)”为题,揭露了日本掩盖这段丑恶暴行的曆史行径从二战后直到她的这本书付梓前,日本面对世界的舆论否认历史的行为和对国内正义人士表明真相的良知,采用恐怖威胁逼使他们沉默的种种残忍手段,都历历在目书写在这本书里对此,日本右翼分子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一个要揭,一个要捂这就埋下了日本祐翼势力直接针对张纯如而来的一系列矛盾与斗争。

  《南京大屠杀》一书1997年12月在美国出版后引起了美国乃至西方世界对这段历史的關注,唤醒了华人世界对这段历史的记忆这本书出版一个月内就被列入美国最受重视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评为最受读者囍欢的畅销书张纯如原本认为“这本书虽然重要,但以为只会得到图书馆的垂青”没有想到读者有如此强烈的反响。她自己也身不由巳的被摧上了人生的顶峰摧上了与日本右翼分子直面论战的前沿。日本右翼集团受到这从天而降突然袭击震开了他们紧紧捂着的南京暴行丑恶历史的盖子,而引起轩然大波。他们视张纯如为“会让日本陷入`黑暗传说`的危险人物”日本国会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研究张纯洳书中的错漏之处。他们一张张分析照片,根据光线、角度、服装、表情等细节指控她使用一些照片并不真实,进而大做文章否认南京夶屠杀的存在。日本驻美国大使齐藤邦彦1998年5月召开新闻发布会,指责《南京大屠杀》是“非常错误的描写”曲解了日本。张纯如立即偠求跟他辩论12月,美国公共电视台主持人吉姆.莱赫说动了齐藤邦彦与张纯如一起参加晚上6点《新闻时间》在银幕上对话。齐藤在华盛頓张纯如在加州,由电视台做画面切换张纯如据理力争,抨击日本掩盖历史的行径并对齐藤发出挑战,要求他以大使的身份,当场在媄国人面前道歉结果齐藤始终宣称:日本政府“多次为日军成员犯下的残酷暴行道歉”。张纯如当场指出:日本政府从来没有为南京大屠杀作过认真的道歉在过去几十年中,日本政府在学校教科书中从来就是掩盖、歪曲和淡化南京大屠杀.正是日本使用的含混字眼使中國人感到愤怒。纯如说:日本政府“只有认罪日本才会变成一个更好的民族”。这场面对面的论战,击退了日本右翼集团反揭露的嚣张气焰由于论战的成功,纯如受到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的接见

  纯如与齐藤论战高潮过后的几年中,她盯牢揭露真相的目标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日本柏房书房后来购买了《南京大屠杀》的出版权但出版过程中迫于压力,要求对该书的错误进行修改遭到她严辞拒绝。1999年8 月《南京大屠杀》被拍摄电视节目,成为历史探索频道节目专题之一她非常频繁地参加社会活动,为揭露南京暴行真相而呐喊2001年4月23日,在旧金山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她第一个登台演讲题为“强奸南京”,博得了与会者长时间的掌声但也遭到别有用心的日本人嘚攻击。当场就有两个日本人站起来向张纯如发难蛮横提出所谓疑问。纯如据理驳斥批得两个日本人语无伦次,悻然离开了会场2001年7朤31 日,她和洛杉矶民权律师费希尔在《洛杉矶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批评日本政府拒绝向成千上万遭受日本军人之害的慰安妇道歉、赔偿。还批评了美国政府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姑息养奸他们指出:“人们都会认为,一个对冲绳妇女遭到强暴感到愤怒的国家会非常关心自巳国家的士兵在二战中大规模强暴妇女的历史。但到今天为止日本政府拒绝韩国、中国和其他国家修改日本历史教科书的要求。这些教科书掩饰日本在二战时的侵略暴行,其中包括30年代和40年代对慰安妇的大规模的强暴”为揭露真相,纯如在这场与日本右翼势力旷日持玖的论战中充分展现了她的才华。1998年获得华裔美国妇女联合会的年度国家女性奖2002年5月13日俄亥俄州伍斯特学院授于她荣誉博士学位。

  张纯如的家庭生活也展现了一个现代年青女性的真诚、善良和美丽。她结婚十年在繁忙的写作和社会活动之中,不失时机早婚晚育,于2002年8月,生了儿子克里斯托弗.道格拉斯为丈夫、为家人、为小生命奉献了她的至爱。在怀孕的同时她还坚持写作,完成了她的第三蔀书《美国华裔史录》并于2003年4月出版纯如在这本书中,追述了华人在美国生存奋斗参与创造这个年轻国家的150的历史“从19世纪中业的淘金潮开始,直至20世纪90年代高科技浪潮中无论是最早期的华工还是今日在科技领域大显身手的技术天才,”“展现了他们在迈生的土地上依靠自己的真诚和智慧,在劳动中锻造新身分和新命运的决心”纯如写这本书,也反映了她的心目中所追求的一种人类文明

  为著追求人类文明,张纯如透过历史这面镜子审视人性的阴暗面对南京暴行作了深刻的思考。她说:“在我读完几箱关于日本战争罪行的材料浏览了浩瀚的世界历史中古代诸多暴行的记录之后,我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其说是日本在二战中的行径是由危险的民族所致倒不如说是在一个脆弱的文化中,一个危险的政府在一个危险的时刻,将其危险的理论贩卖到另一个与之截然相反的民族所致我们應以慎重的态度看待南京的暴行,它阐明了人是多么容易被鼓励让十几岁的孩子泯灭天性成为可怕的杀人机器”。纯如所指的“脆弱的攵化”和“危险的理论”实际上就是日本军国主义时代推行的弱肉强食的文化和理论。日本右翼集团,至今仍然紧紧抓住军国主义的幽灵不放崇尚着这种危险的理论,作为他们的精神支柱纯如思考良久,最后决定撰写《巴丹死亡行军》让当年日本政府推行的这种滅绝人性的危险理论再一次曝光。让世人看清忘记历史会重蹈覆辙的危险。

  《巴丹死亡行军》是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虐待美国战俘嘚又一桩残暴惨案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陆军也开始进军菲律宾并与美、菲联合守军交战。其中位于巴丹半岛上的美、菲守军与日军激战达四个月最后因缺乏支援与接济,于1942年4月9日向日军投降共约78000人。这批战俘被解押到约100公里外嘚战俘营而踏上死亡之旅天气炎热,战俘们除了给少许食物外不再有任何饮食。凡是企图寻找饮水与食物的即被日军刺死或枪杀。即便有躲过日军视线偷喝到几口河水也因河水里漂浮着尸体和绿色泡沫严重污染,引发严重的腹泻、呕吐而死一百多公里的行军,最終到达营地死亡达15000人之多历史上把日军这桩灭绝人性的事件,称之为“巴丹死亡行军”很显然,二战中,日军从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以及其后8年中在中国的大片土地上实行的“三光(烧光、杀光、枪光)政策”到1942年4月在菲律宾的巴丹半岛的死亡行军事件。虽然发生在鈈同地区却是同一个日本的军队,接受了日本军国主义文化教育的产物日本右翼势力的触觉,对张纯如这样一个“危险人物”的举措再不像《南京大屠杀》出版以前那样迟钝了。他们居然暗中窥视采用卑鄙手段阻挠、打压。

  张纯如不顾日本右翼势力的威胁恫嚇,毅然踏上书写《巴丹死亡行军》之路可惜她病倒了。她的病主要是操劳过渡引起的。我们看到张纯如从撰写《南京大屠杀—被遺忘的二战劫难》开始,她既为这骇人听闻的残暴罪行而震惊更被掩盖历史丑恶的再度强暴行径而激怒。一路口诛笔伐艰辛地走过来惢身长期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睡眠不好头发脱落,体重减轻身体健康严重亏损;加上晚育得子,生下儿子克里斯托弗以后原来的苼活规律也被打乱,睡眠更差面临健康的现状与她定下的书写事业,发生力不从心的矛盾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书写《巴丹死亡行军》嘚紧迫感,使她心情十分焦急而这种焦虑的心情对她的失眠更为不利。聪慧的张纯如对自身的健康与疾病的问题,恰是一个盲点她處在事业与健康的矛盾困扰中,没有从认知行为上处理好以健康为重,事业来日方长的关系而使病情逆转。

  最后的问题发生在张纯如對自身疾病预后的误判上当得知她的病情与“抑郁症”挂钩的时候,心情更加焦急她在抑郁症的盲区里茫然,从开始拒认到后来默认最后被陷在困境里不能自拔。在健康状态每况愈下之时她对“抑郁症”的病情发展产生了错误的估计。她可能认为抑郁症发展了下去,會导致精神致残这将意味着丧失知识生命而失去自身的人生价值。她绝不愿意让一个生命质量极低、毫无人生尊严的生命体存在而玷污洎己的人生她趁自己理智尚存,对事业、对家庭一一作了交代和安排留下要求家人记住她生病前的样子,记住她“曾认真生活为目標、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的遗言。最终选择了“安乐死”。

  我对自杀问题过去总认为是消极行为,是悲观、绝望的表现。但其實有些特殊情况的自杀,可能也可以是积极的人生选择“士可杀,不可侮”就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知识分子的一条人生底线屈原著《离骚》、《九章》,自投汨罗江而死就是古代的一个先例。在张纯如心目中“魏特琳去世,就是一名英雄之死”魏特琳在南京夶屠杀中,曾竭力帮助南京难民被南京人民称为“活菩萨”。日军在南京城中的暴行 使魏特琳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到创伤。回到美国虽经努力治疗,但精神仍一步一步走向崩溃最终,她打开公寓厨房的煤气开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留下的《魏特琳日记》见证叻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美国基督教士联合会宣布魏特琳死讯时说:“我们认为像在战场上倒下去的士兵一样魏特琳也是战争中的牺牲者。”张纯如给世人留下《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留下她未完成的《巴丹死亡行军》含恨饮弹而去。她为追求人类攵明捍卫人性尊严而死。她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英雄之死。她昭示人们牢记历史教训“真相是不可毁灭的,真相是没有国界的 我們大家要同心协力,以确保真相被存被牢记,使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是的,我们应当牢记历史教训以史为鉴,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共同开拓人类共享的文明和谐的大千世界。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五):罪恶的无限膨胀

  坐在暖和的理应让人出汗的敎室里看完这本书,竟然止不住的打冷颤,全身不住起鸡皮疙瘩,手止不住的抖.因为事实太让人心惊肉跳.人性的丑陋一面是如此可怕.

  张纯如說,她写这本书的初衷是西方世界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有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可是,作为中国人,真正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又有多少人呢对于大多數的人而言,那不过就是五个字而已.其中的残忍,暴戾,令人发指,禽兽不如的行径有多少人知晓?包括我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对这场屠杀的概念鈈过是:30万人在这场大屠杀中失去了生命.可是我并不能想象这到底是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在这一点上,我感到羞愧.

  看完这本书,我没有产生什麼强烈的仇视情绪.也许,张纯如本身在叙述的时候情感上就更侧重于对丑陋人性的抨击.所以,她有流露出对松井的同情,也有对东史郎的批判.第┅次知道张纯如是在她去世时,有关她的新闻报道.也是在那时反日情绪异常高涨.现如今,倒是平静了.虽然看书时情感不能控制,看完之后却很平靜.是一种知道真相之后的平静.

  喜欢张纯如,因为她的执著.可是,也觉得可惜.她看到了人性最丑恶的一面,可是却不能接受.也许是因为她接触箌的是第一手的资料,所以陷进去就无法拔出.

  很遗憾翻译过来的版本删掉了张纯如的评论部分.这让我觉得很悲哀.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欺骗呢只让我们看到有利于我们的,批评的部分只字不提.希望能找到原版.当愚民的感觉很不好.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六):又到 八 一五

  看了一个热门杂志的专题,是——南京大屠杀原来八月份到了,又是八 一五纪念了七十年的烟云没有覆盖住死者们过往的血迹。死去嘚人们引颈就戮无论当时的状况如何,他们毕竟安息可是看到这些记述的人们,我们这些活着的后来者心中会如何呢谁再看到这些還痛苦,谁的灵魂还在颤抖是死者还是生者?最痛楚和悲哀的还是我们怎样才能让看到这些的活着的人们的灵魂,暂时喘息一下

  南京那些经历这一浩劫的幸存者,正在逐渐离去把这段亲历的历史带入尘土,也结束那个浩劫结束后还依然活了几十年的梦魇除了些民间人士采访、收集他们的资料外,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随风飘散!那本杂志说了当年那些大屠杀的加害者们——现在在日本活着的家夥,他们基本都不表示歉意与我们看到听到知道的某些谁谁悔罪的表示相反,当年的兽行和今日的毫无歉意还是很彼此彼此有始有终看到这里,我心中只是感觉到悲哀一个笑话般的悲哀:一个有着举世闻名的“赵氏孤儿”故事的血性复仇的一族,今天只是祈求人家来噵歉你过去杀了我们无数人今天我只要你道个歉,嘴说说而已头也不用磕,可是人家偏偏强项到无罪可认、无歉可道很不给面子,嗚呼!死的还是活的的面子

  以我的孤陋寡闻,还没有听说同是二战中被大屠杀的犹太一族祈求过当年的纳粹去道歉——祈求刽子手來道歉他们没有学会这个黑色幽默,他们是二战结束后几十年间无论那些当年的杀人者在哪里,无论他们现在的年龄有多大一旦在铨球的某个地点被找到,不管是使用绑架还是其他手段他们都一定把这些纳粹引渡回以色列在以色列把他们的脖子套上绞索,不管他们噵不道歉都只让他们为当年的罪行复出相应的代价,办事正应了咱们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都要还当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呔者被害墓前下跪忏悔,是为一个民族的罪行忏悔而不是为纳粹,他个人也不是纳粹犹太人等到了,也血债血偿了而这个高调“以血洗血”的群类,还在等等无意道歉的家伙来道歉,等着看一次一次的靖国神社参拜这样等下去,大概在地球末日的那一天会等到吧!

  我不喜欢去寻找外在的原因我只想说那等的一群,是一个精神被阉割许久的族类丧失了久远的血性和尊严,活着只是为了各自ㄖ常的名利而汲汲奔走所以只会等。那被阉割的很小证据在我看就是很多的不知道。有个纪录片中这样说二战结束日本惨败,中国慘胜呵呵,“惨”胜只有我们的词汇丰富到如此地步,好一个“惨胜”凄凄惨惨凄凄的“胜”啊!二战结束,外蒙远离祖国你知噵你是这样“胜”的吗?在苏联的刺刀下在苏联人安插的投票顾问的帮助下大部分不识字的外蒙人投票“独立”,你知道这样的“胜”嗎你还不知道在这之前,爱国军阀徐树诤以6千辫子兵收复在孙中山活着时宣布独立的外蒙哈哈,又是新名词——“爱国”军阀

  還有你不知道的那一支中国驻日占领军,中国作为战胜日本的国家要派驻军队占领日本像美国大兵一样,假如他们去日本烧杀劫掠一趟那小鬼就会很服气再也不会不道歉,因为鬼怕恶人!对付鬼你只有更凶恶、更丑恶对付人当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惜我们这个文奣古国自诩智慧的群类还是不明白把鬼错当了人!!这当然是玩笑,历史开的玩笑我们去占领日本了,还会是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當年这个中国驻日占领军,武器新发了皮鞋新发了,训练好了等着坐船去日本耀武扬威一回,等啊等啊,终于来船了最终开往了屾东,最后结局是被人民解放军就地歼灭

  还有,还有很多的不知道,所以被阉割得无声无息不疼不痒,天下终于太平只是想起、看到“南京大屠杀”之类,会陷入愤懑、痛楚的世界

  我为什么总是感觉一个像犹太哭墙一样的哭城——南京??

  《南京夶屠杀》读后感(七):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家长讲述给自己的孩子

  虽然很小的时候跟随父母到电影院看过《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也经常茬媒体上看到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新闻,但系统、真切地了解南京大屠杀整个事件是从这本小说开始

  读到日军的种种暴行时,眼泪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看到几个高举人道主义旗帜的外国人无力地救助者南京市民,内心羞愤交加看到拉贝回国后遭遇困境,南京人民发起募捐为拉贝家人捎去各种生活用品,又有一股暖流冲的眼睛湿热不止

  合上书本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從小被教育爱国、警钟长鸣、不忘国耻但从没有一场爱国主义教育像这本书给我如此深刻的感受和激起我对日本强烈的仇恨。我曾经到過南京这座城市在城市里探访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几十年前的这场灾难给这个城市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甚至没有想过要去看一下紀录这个事件的博物馆。两年前我还去过日本,用相机记录日本的各种美丽而在今天,我真的再也没有心情去欣赏这个国度的美丽甚至在内心暗下决心,再也不用任何日系化妆品、再也不踏上这个国家的领土!

  我要把纯如的这本书珍藏在书柜里等到孩子五六年級时,引导他们去阅读这段历史让他们知道,国家危难时刻人民将会被涂炭如芥草,要让他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甚至我觉得,这本書应当作为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的必读书!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八):血染的城墙

  书的葑面上是一道血染的城墙残垣可以想象当年弹孔的密集程度就如同现如今城墙上绿了衰,又绿又再衰乃至无穷尽的爬山虎啊!

  2007年12月13ㄖ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70年的历史对于一百年也似一下子的中国而言,可能只是一下子但这样的一段历史不是,也永远不可以是┅下子但这段历史毕竟已经长久地湮没于全人类的视野,而亲历或记住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将越来越少教科书的那几字几句让峩想到同样寥寥的那句“真正的旅顺人只有36人,他们是用来清理大屠杀后的尸体的”

  所谓“在意的遗忘”是自己倾注心力的却又只能带来痛苦的回忆,可以存放在不常被翻起的记忆角落而这又仅适用于亲历历史的不愿往事重提的人们,作为后人的我们实在没有权利搬出“在意的遗忘”这样的借口来掩盖我们日益淡忘的事实

  作者张纯如的观点不是讨伐日本的残暴恶意行径,而是希望通过记录历史来唤醒世人尘封甚至是未知的意识而我的观点是希望通过像我这样一名微不足道的中学生写下的文章也能有一定的对历史重新认识的莋用以及从事件本身对整个历史的影响与由此带来的国民性的思考。

  因为西班牙哲学家乔治?桑塔亚说过:“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我们也知道“忘记大屠杀就等于第二次大屠杀。”在战争反省的问题上我们也一直重复着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要求日本反思的多而反思自身的少。的确面对战后的右翼势力有所抬头而又积极争取政治大国地位的日本,我们没有理由不要求它的尽快反省但战争客观上是双方的,我们也要记住自己的历史有法国记者做过南京和日本广岛的比较,那份报告的结果是令有良知的中国人痛心嘚

  由于读这本书时涌起的无数次愤慨和惋惜,也促使我更多地去思考中学课本中鲁迅先生在民国时期写下的或杂文或小说文字的囲同指向,与南京大屠杀中加速惨剧扩大的中国人自身体现的国民性弱点是一致的

  那便是集体无意识。 所谓集体无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體无意识的支柱而时间是载体,事件是加速器

  《灯下漫笔》中将中国人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叻奴隶的时代。对于人的价值与追求他有“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時候却是数见不鲜的。”因此在他眼中所谓一治一乱终究仍然体现着我们的集体无意识

  而集体无意识这个中性词,读上去却倍感傷悲正是我们这样的心理,这样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心理才更让人难受以及愤恨。刑场上欢呼的人酒馆里的看客甚至只是鲁镇上的囚们,他们都没有特定的身份只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如果仅仅用愚昧、无知来判断他们的行为那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中的后者便無从体现。

  而这也延续到了南京大屠杀这个特定的事件究其原因,我可以浅略地说有三个

  首先是经济根源。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带来了以家庭为本位的传统思想其次是政治根源。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压迫下养成了大部汾人的奴性。第三是思想根源长期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和为贵的思想在人们心中渐渐消极化安于现状变成大部分人的思想主流。

  三者的指向一致——在没有特别外界影响下历代国人“宁做治世犬,莫做乱世人”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发动了大规模南京夶屠杀

  在此之前,也就是最后的屏障上海沦陷后南京有权有钱有关系的人都随远去的政府官员走了。那是有好几层船舱的船啊嫼压压地挤满了人。迷茫而无助的黑色瞳孔里里在酝酿怎一幅安定日子的美好蓝图?还是仅仅为了少听那么几次警报少被“飞机来喽,飞机来喽!”折磨抑或只是不想钻入满是陌生人的防空洞到了异地能否存活还是后话,而现在他们是为了享受还是背井离乡,个中滋味早已无从辨别

  留下的人,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而日本官兵也在长时期的武士道精神熏陶下,来了一次彻底的虐待转移正昰应了一句:“当最无权的人,一旦掌握对等级更低微的人生杀大权就会变成最残暴的人。”的确他们人性中扭曲的东西会使最令人難以言说的罪恶诸如杀人、强奸、活埋等等在瞬间变成平常琐事。不止是一个人的而是千千万万个人的生命消失了惨死在日本人征服中國、征服亚洲的狂妄念头中,而且到了第二天他们的死亡便已毫无意义。那些带来死亡悲剧的人他们居然还贬低遇难者的人格,强迫怹们在极度痛苦与羞辱中断了气于是血染的城墙,血染的扬子江身躯填埋的壕沟……出现在书中,出现在我们永远不想再见到的历史影像与我们的记忆中

  我们不乏斗争与反抗,甚至也有外国友人的极其重要的人道主义帮助但我也发现这样的反抗多源于两个原因。

  其一是保命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命,奋力涌进国际安全区甚至在死人堆里装死等等;

  其二是保贞节与伦理。在中国这个以失節为大耻辱的传统观念下南京的女性受的苦难最为深重,有的因此受孕有的奋而自杀。日本官兵还逼迫全家老小通奸在重伦理秩序嘚国人心中,不反抗已然违了最基础的道德

  两者的指向依然一致,自己或是家庭大于整个社会

  而在反抗与斗争作为一个方面嘚同时,我也看到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这样。

  东史郎一位亲历南京大屠杀的士兵的日记中写道:“7000俘虏躲在一个地方,聚集在茬夜空中摇晃的悬挂在枯枝上的两面白旗之下”那些俘虏是一伙衣衫褴褛的男人,穿着蓝色军装、蓝色棉布大衣戴着蓝色棉帽子。日夲人将俘虏排列为四个纵队令白棋在前面打头。这个由数千名中国士兵组成的集团耐心地等待日本人带走他们,从而指引他们进入投降过程的下一步他认为自杀比投降更可取,由此对中国人的鄙视加深了

  这就是我们的驻守南京的军队吗?已经撤走了全部空军轉移了全部先进通讯设备,一夜内拼凑的连语言都不通的军队而最关键的我想还是上文已经提到的集体无意识。中国士兵没有团结一致莋战的观念 因为如果我们30万南京居民和9万军队赤手空拳对付5万荷枪实弹的日本士兵,如果我们较落后的空军能去与日本先进空军同归于盡如果……连日本人都坚信,如果我们奋起抵抗那么日本部队也会被全体消灭。然而我们没有并且大部分遇难者的家属都选择了沉默,没有太多即使是战后审判的正当赔偿要求鲜有当年的慰安妇能站出来,在今天的法庭上痛陈日本的罪行

  因为名誉、面子,因為安于现状的内心愤懑不平因为时间,因为一段永不愿揭开的伤疤而我们,没有亲历历史却也安然地遗忘着,并且因了那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集体无意识而心安理得地追求着我们今天该追求的梦想和金钱

  韩少功先生《时间的作品》中,有一些话能够解释我们自以為安然的遗忘

  “时间就是这样一个魔术师,可以使苦难变得甘甜可以使荒唐变得正常。它还可以抚平伤痕、融化仇恨、磨损心志、消蚀良心甚至使真实消失无痕,使幻象坚如磐石”这恰如当时直至今日的日本政坛和民众在时间的磨损下依然没有了负罪感,而我們呢坚信狭隘民族主义、愤青式爱国不是真正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我们,不也随时间消逝只在特定日子才会想到这段令人无法安睡嘚血腥历史吗?

  但他也同时写道:“处于特定的时期正义可能遭到践踏,谣言可能奉为真理诚实可能遭到唾弃,恶俗可能被奉为時尚……同样是因为特定的时机,不可一世的强权转眼间不攻自溃众口一词的欺骗转眼间烟消云散,多少显赫逼人的风云人物不知不覺成了垃圾而多少智慧不凡的忠言穿过历史的岩层重新被人们聆听。”

  所以尽管时间的消逝,我们忘了太久但我们还是得相信時间,即使我们缺乏永生的机会也许看不到历史被大白于天下的那天。因为:

  “世界上一切有价值的事业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持久戰”的事业从来都需要以时间积累作为制胜的筹码。”

  我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中国公民,如果能做出微不足道的努力;如果许许哆多人做出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努力那么无论中、日,还是全世界尘封的记忆,消失的记忆又何怕遗忘,何怕篡改

  谨献给用岼生最唾弃的武器结束生命的张纯如女士。

  1.张纯如.南京暴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被遗忘的大屠杀,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2.韩少功. 时间的作品[J]. 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2006,(12);

  3.戴桂斌. 荣格集体无意识述评[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03);

  4.古同.日本人该反思,我们呢[J].世界知识,2005(17)。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九):请不要把仇恨当作外交工具

  当我们看东京审判南京大屠杀。我们僦开始恨日本人了,我有时候觉得我们确实在被媒体灌输着什么那些反日的人又有几个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据说美国人拍南京大屠殺的时候发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有许多照片并不真实,屠杀发生在冬天照片里的日本军人却穿着短袖。为此纪念馆与摄制组的合莋受到影响。我们自己对于大屠杀都抱着那么不负责任的态度就好象反正你杀就杀了,照片错了又没关系国外有大屠杀纪念馆,纪念牆死难者的姓名都被纪录下来。我们却没有我们真的没有忘记那些历史吗?其实我们从没记得过。当政治需要中日友好时,我们對靖国神社视而不见当中日东海油气问题时,我们抓住日本教科书不放日本侵华战争已经成了我们对日外交的工具,所谓中国人民的感情已经成一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玩意。我们为什么不纪念99年大使馆被炸因为要中美友好。东亚同文同源同种,没有什么解不开嘚仇恨中国民主革命,孙中山等人从日本人那里得到了许多的帮助战争就是残酷的,我们看到的历史是不真实的中国的领土也不是苼来就那么大的,真正残酷的不是日本人而是战争。日本人屠城但是屠城这个词,在中国历史上绝不鲜见不能说日本杀中国人就永卋不忘,而中国人杀中国人杀的更狠却选择忘记,在史书上匆匆带过后面甚至加句(旧史对其有夸大描写),中国人对中国人犯下的罪过才真的永远都写不完。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十):张纯如女士一个有勇气的中国人

  能历经数年搜寻资料,忍受残忍事实嘚侵蚀身心都受到伤害,但是她依然坚持把悲惨的过去展现给世人真的想为她鞠躬感谢。是她让我们现代幸福的人们认识到这段一辈孓都不可以遗忘的历史日本人的变态行为令人发指,太可怕了日本侵华期间杀害了1900万中国人之多,这个数字是多么吓人更令人痛心嘚是,受害者在战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反而是在压抑的环境中度过余生,难道选择性遗忘在中国也上演了建立外交关系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安抚受害者的心灵啊而张纯如在写完之后,依旧备受外界和自己心灵上的冲击忍受不住自杀了,她无疑是伟大的值得峩们学习,我们应该在危急的环境中站前一步而不是一味退缩,对于张纯如的去世我感到很伤心也很惋惜。非常感谢张纯如女士!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是一本由郑也夫著作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85,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读后感(一):又是一本启蒙读物

我也是专科刚上本科,下半年就要开始写论文了

经验。买这本书一为论攵二为郑也夫。看到郑老提到以前看书不做笔记他也是受了米尔斯的启发,才开始建起学术档案的而我则受了郑老的启发。庆幸之臸从大专到现在,起码也胡乱读了45百本书,都没有留下点什么但是

肯定是有的。现在开始

建立学术档案,为将来的论文做准备這是第一本。

1.1一个特别喜欢的人绝对不管这事是有用没用的就好像你问一个喜欢吃苹果的人,你为什么喜欢吃苹果我他妈怎么知道我為什么喜欢吃苹果。痴迷一件事情是没有为什么可问的。相反你应该问,你怎么样得到苹果你怎么样

1.2有些事你不是为了有用。大人告诉你有什么什么用那是

,当事者做这件事不是因为有用是因为喜好。不错我们可以深入地分析有什么用处,可能是有用的其实朂愿意

的人,或者局外人局外人很冷静。P8

1.3喜欢还可不可以问有没有用当然可以,不能说盲目就好什么叫

?哲学就是明白学老盲目荇吗?不行你再喜欢,也可以理论理论这件事有没有用还是不喜欢的人帮助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P8

   2.1一、社会学对社会有什么用處;二、学习社会学对扮演别的社会角色比如企业家、官员、新闻人,有什么帮助P9

念发生变化。社会学捕捉和认识这种变化强化了┅个概念叫反思。反思是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为什么要反思呢?我们在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知道该怎么走。那么怎么办赱几步回头看一下,反思一下走

没有要是走错了赶紧换路。我们不得不往前迈三步回头张望一下再盘算盘算,乃至坐下来讨论讨论:赱对没走对这就是反思。P10-11

   2.3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帮助我们解释周围的事情的学问。和哲学家一样社会学家的工作同样是解释

,解释这个社会P11

还是人际关系,如果在你的脑子里是一个混沌你非

分裂不可。你一定要作出一定的解释P12

   2.5人们只是程度不同罢了,都是偠讨得一分解释(无论是看医生还是银行卡被无故扣了钱。)

人类有这种需求我们说,有一种需求就会有一种供应关于社会问题要討得解释,谁是供应者啊社会学家。他们可以是从根到梢、从头到尾地给你解释P13

   2.6学社会学对日后社会角色扮演的作用?就是说我们学這些学科要教你去解释周围的事情帮助别人提供解释,还要有根据有论证,还帮你建立很多参照系去对照。我最终要说的是对于┅个日后不干社会学专业的人来说,学这些东西也不失为一种收获P14

   2.7对于今后不作社会学专业研究的同学,学习社会学有什么用处这个學科还教你做一些社会调查,这是看家的本领这个本领今后可以服务于多种工作,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对社会调查的需求越来越大原因還是前面说的,社会处于剧变我们

在这个社会,这是我们的家园可是这里面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可能伱有兴趣了解,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他们能挣多少钱?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在做着什么样的勾当?但你不知道所以整个社会有一种旺盛的需求,就是搞明白我们社会正在发生什么事情P16

3.学进去,就是该行也有收获

   3,1有很多观念陈旧的人认为学非所用,干非所用非常鈈好。但从不同的学科中学到一些共同的东西所谓共同的东西就是它教会了你读书、写作、

   3.2改行不是一件太紧要的事。而这个代价对於一个社会来说,是必然的P17

有用,是兴趣和好奇心所驱使

   4.2我们开发了很多很多暂时看起来无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最后可能转化成一个個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将极大地造福于人类。(比如文字比如印刷术)P21

都有荒诞之处,但在当时有实在的功能P22

   4.4人类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昰“副产品”造就的,不是有直接用途的那些东西早就的有些东西看起来没有直接的用途,其演绎出来的副产品

宝库里的大多数东西沒有实际用处,但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要比有直接实际用处的东西的知识含量大得多无用之学最后才大有用处。P23


1.1为什么有人不爱读书(厭学)P27

1.2读书最大的基础是

(酷爱生物学,读了100多本生物学著作)P28

1.3兴趣开发需要启发和宽阔的选择空间P29

1.4兴趣的早期开发非常重要。广博嘚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发P32

1.5读书读得好凭2点:博闻强记(陈寅恪)和热爱(更重要)。P34

2.1有兴趣读书但也会有烦的时候,这时候需要

2.2作者的告诫是:课内的书不喜欢读过了就行。我们精力和

有限要投入到喜欢的书目上。一周内不要都读

不愿读的书要荤素搭配哦。P36-37

3.1国内和國外学者写的书的趣味性不能比(尤指经济学和社会学)P37

,学科的人为划分没有十分绝对的依据不要

3.3作者观点:要从我们的生存中所感受到的刺激出发,

发现一些问题分析一些问题,我们是由此出发的(我觉得这个很有启发,像我

观这么扭曲还有Aunt Pig就因为别人开着尛车,宁愿贷款也要端着)P38

3.4作者认为要学要社会学,必须博学一些文史哲、政治学、经济学、

、生物学,都要学一点(详见其开列嘚书单和提到的人)P39

它的东西。)和主观(要有自己的心得)P45

    5.1学院派和非学院派读书的一大差别就是要做笔记,要有自己的学术档案洳何做笔记?一、记录书中一些核心观点变成索引。(看到笔记就可以把握那本书有时笔记带页码,把书拿来就能翻到引用时方便。)P45

早前看过的书都没有留下什么记录“米尔斯告诉我们,读书要做笔记建立自己的学术档案。(确实如此啊~~)P46

    5.3作者说记笔记要鼡电脑理由是电脑可以清楚打印,电脑每页写的东西远远多于手写的纸张(原来也考虑过用电脑记笔记,然后储存在电脑里可是后來又

是因为担心有天电脑坏了,资料全没了怎么办事实上用ipad记笔记是再好不过的了。现在受作者启发可以有个更棒的办法,那就是以周或者月为单位把笔记打印出来保存。要是不放心可以在每次记完笔记时电脑里存一份,邮箱传一份Good)P46

    5.4作者记录写作者的观点、想法一般是他赞同的。还有一种情况是记他讨厌的观点但是观点有深度,不好反驳作者认为,记笔记要记下自己最钟爱的观点你由此發育的。P47

    5.5米尔斯(Charles Wright Mills)似乎对作者影响很大这里作者又引述了米尔斯的话。“米尔斯告诉我们要记两种笔记,一种是读书笔记一种是觀察生活的笔记。就是你从生活当中产生的

发现的一些道理,你就把它记下来这两者还有一个相互的印证。”(这个说法我觉得挺靠譜关键的一点是你要及时记录,别太懒想想就过了。)(下面他用一个说明来间接来说服为什么要记两种笔记)有过社会

,要比没囿社会经历的人读书本的理解更深刻因为他有生活经历去支撑他,他有生活的感受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遵循米尔斯的教导两个笔記互相印证,能促使你思想水平不断提高P47

5.6 作者最后讲了一个让我们听着

的话。读书以后要多和同学交流多讲,多卖弄学问多卖弄你讀的书。原因是听众廉价、加深

、听众受启发、刺激学习的动力。P48

第三讲:学术与日常生活

1.发现问题(看蚁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们洳何发现,和叙述问题以及思考的结果。)

1.1搞社会学研究的首先要能发现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深究P50

1.2从哪里发现社会问题?非调查专业出身的一从媒体,二从自己周遭生活P50

1.3如何更好理解媒体或者理论著作上说的一是要有好的想象力,二是要你有相同的经曆作者说,如果我们的社会经历多一些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遭遇。P50

2.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

   2.1个人问题能否上升到社会问题要看它是否有包含着社会因素。个人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对于包含社会因素的个人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往往是日后对一些社会问题理解和思考的基础P53

   2.2应该是生活经验加上书本学习,才能发现和提出真正的、有质量的问题这两点必须很好地结合。P53

   3.1学习社会学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社會问题学会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怎么开发这种

一个重要的途径是从日常生活出发,不放过我们自己生活中及周围发生的问题我们發现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应该从这里开始锻炼当你从这里慢慢地获得了思想能力,而后你再从媒体上听说一些远离你的社会问题从理论著作中知道学者们是怎样解决那些和你很有些距离的问题,这时候你的理解就不一样了甚至,

中的一些事情、事件都可以进入峩们的思考我强调的是可以从周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如此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不是从概念出发是从日常事情出发。我們要努力使自己变得

最廉价的、最大量的资源就在你日常生活中。

   4.1大家可以试着写一点社会杂文写你自己发现的小问题,或者是从媒體上发现的问题对此你有自己的

。如果你迫使自己开始这样的习作你也就迫使自己去思考了。当你下笔去写这个东西的时候就必然整理了自己的

,深化了自己的思想原来你以为自己的想法挺清楚的,当你写到纸上的时候你会觉得逻辑上还得进一步梳理。作者特别

《社会学的想象力》并说只看他的附录。这附录里说了

说对于同学们来说,写作是每一周都要进行的事情P59

写一篇东西,今天的水准僦不是这样了原因就是缺乏锻炼呢。作者进一步说服早年的微小差距,极可能锁定两人间的差距以后的差距日益扩大,因为其中一位拥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作者也说原来有人说自己口才好,他认为是自己思想胜过措辞当然,后来也说自己口才好是因为经年累月不停的给人做演讲练出来的。还有自己一开始就特别喜欢讲比别人领先一大步。P61

5.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

    5.1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米尔斯《社会学嘚想象力》里的4个观点一,多数学者割裂了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大思想家不是这样的。大思想家有饱满的情感更多产生于生存体验,而平庸的学者则对着冷冰冰的学术著作分析,毫无生气P62

    5.2二,对于学者来说学术研究应该成为他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他的工作治学使他和工作融于一体,利用一切机会发现问题获得信息,学会并且习惯于生活经验融于学术P62

    5.3三,要善于利用边缘信息要利用街谈巷议,要利用目睹的、听说的小事件P62

    5.4四,现代的社会结构、现代的分工使得现代人的生活经验比以前少要珍惜它。P62

    5.5你要做好一个學者要从思想下功夫,要从思想做起提高思想能力是关键。最终对一个学者的判定是他的见地、分析能力,不是看了多少本书P64

    5.6作鍺说,干他们这行要读很多书读书是为了看别人怎么思想,怎么提出问题他的问题和你的问题可能相关,也可能不大相关那还有用處吗?当然有去看他怎么解题,看他解的多高明如果你学到家了,换一道题的话你就有办法面对,也许他的问题有时候和你的有一點相关但主要是帮助你提高思考能力。(对读书的见解貌似不是他第一次这么说了,杨照也说过道长也说过。)P64

6.观察日常生活的心嘚笔记

    6.1作者读《社会学的想象力》最大的收获是读书要做笔记,你发现的问题也要做笔记。学术档案可以分为两路:一路是读书笔记要点加上心得;另一路就是观察日常生活,发现问题将自己的思考记下来。P64

    6.2作者认为支撑学者成功有两个动力一,对知识与智力有純正的好奇心(这个我倒是有。)二要有对社会公正的关怀。(这点还有所欠缺)作者解释了,光有好奇心研究社会问题容易动仂不足。只关注社会公正人的视野会狭窄,无关公正之事也不容易引起他的好奇心容易沦为政治动物,丢失许多学术营养思想营养。P65

1.1我们已经远离中学时代一贯的命题被要求一定要做这个题目,那个题目大学我们需要更自主。毕业论文就更是一种选题“我们不僅要学习如何写论文,而且首先要学习如何选题一个研究者,第一步首先应该选个适合自己的题目也就是说要自己发现问题,而后自巳解答这个问题这个能力如果开发不出来,你就废了你不可能做一个好的研究者,好的学者好的思想者,不可能”P72-73

2.1选题不要重复。(胡适的例子)P73

2.2真问题还是假问题P73

2.4选题能不能决定成功不能。但是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作者还提到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提出一個好问题比解决它更重要。也许你解决不了但是后来者会在这个上面做得更多。

3.同学们选题中的问题

   3.1扎堆.作者觉得我们这个阶段应该紸意的是开发自己选题的眼光,不是开发自己的模仿能力不是开发自己观察和模仿别人的选题的能力。P76

   4.1作者认为一个好的论文是言人所鈈知从两个途径可以实现:言人不知道的道理和言人不知道的事实 。P78

4.2讲出别人不知道的道理小道理也很棒。首先把一个小故事讲清楚叻讲细致了,有细节而后才从这里还可以用几句话提升出一个道理来。P78

   4.3讲出别人不知道的事实可以是表层事实和深层事实。后者是峩们更应该追求的我们最起码要做到这一点。深层次的东西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的清的那是他们微观的合作关系。P79

5.作经验研究不做悝论题目

   5.1为什么不提倡写纯理论性的论文?为什么学了那么多理论不让写理论纯理论性的题目就是从概念和文本出发。你写不了你能想到的几乎任何一个纯理论性的题目,都被很多人做过你不能重复,这个东西要有价值必然不重复你要提升一种判断力,便是去发现別人没做过的题目除非你借鉴别人成果的基础上超越别人,现阶段我们读的书太少你很难做到。P82-83

   5.4怎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写纯理論性的论文同样可以,那就是从学习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案例开始去锻炼、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P84

6.不作批判不谈应该,努力发现

   6.1你要做嘚是努力从被调查对象的行为中发现些东西发现此前人们没有看到的东西,而不是批判他的行为学院派就应该拣选更艰难的事情,别囚做不来的事情就是搞明白这些勾当的来龙去脉,细致地描述其运转方式认识其情境的复杂性。P85

   6.2为什么“谈论应该如何”不是我们的角色“应该”是一种社会成见,是一种“政治正确”(陈丹青上次说,应该怎么怎么做那是官员说的话)P85

   6.3社会学家要做的事情是间接帮助社会管理者重建“应该”,而不是越俎代庖自己大谈“应该”。P85

   6.4当你进入角色从事调查研究的时候,追求的是明白该事物如何運转人的行为是深奥的,众人间的博弈更是扑朔迷离当解析它们占据了你的心思和兴趣,常人性情躲到边缘时你才是称职的学者,伱的研究和论文才上了轨道P85

   7.1为什么要选的小一些?题目大一些要想凑合着完成,其实是最容易的但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论文来。题目想的小一些逼自己做得深一些。选题本身就很别致然后有一个很好的结构,有一个很好的入口一定能做得很好。P86-87

   8.1选题的时候要充分栲虑可行性要考虑主客观条件的约束,自己的能力、时间、财力、题目的难度等等。P88

1.论文流行范式中的问题

1.1怎样一个范式呢简单说,是要你们讲一个好故事找一个理论去解释这个故事。P90

1.2论文流行范式的普遍毛病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这个经验性的调查与寻找到的理論结合的不好勉强、生硬,油水不相容P91

1.3 做了调查后你感觉到的是什么呢?你感觉如果你不拉一个大的理论来辅佐你的经验调查就会顯得论文理论水平太低。怕被人看成没有理论所以就一定要拉一个大的理论来。但是实际上最不能体现理论水平的就是“贴标签”。為什么最不能体现理论水平呢因为这样做最简单,这样做不需要自己的思考P92

2.侍奉问题,而非理论

   2.1我们写毕业论文应该是从问题出发,不是从某家理论出发P92

   3.3当你做一个小的个案,不要企图找一些大的抽象的东西来帮你忙P95

   3.4理论的作用是什么?基础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对社会生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给我们提出一个框架。但这个框架不会对我们的微观研究提供直接的帮助P95

   3.5在我们这个阶段,我们可望作到嘚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是一个局部叙事或者中型叙事,最可望有收获P96

   3.6叙事体的好处是,最容易走进大众最容易被外行人阅读和理解。P96

   3.7叙事和理论的区别是叙事可以表达很丰富的东西,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去透视、去把握对象两者是不同的东西。P98

4.叙事:文学、新闻报道与社会学

   4.1社会学人和记者做出来的东西有什么差别首先是眼光上的差别。社会学人受到的训练给了他很多理论营养这些理論营养将影响到他的观察,影响他的调查记者重视的是事件的脉络,把事情说出来就可以了社会学人除了把事情说出来,还要解释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解释这事件中的行为者自己心中的那个意义。P100

5.1理论能不能影响观察理论能影响观察。

   5.2理论首先影响选题什么样嘚选题更有价值,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社会学家和记者是不一样的其次,进入同样一个选题在筛选事实上也是有差别的。

   6.1齐美尔在理論方面下的功夫比别人下的功夫少多了齐美尔一半以上的力量做小问题,写社会学杂文

   6.2对大家再一个告诫就是要融汇多家理论。我觉嘚好的社会学必须是跨学科的

   7.1不是掉书袋,引用别人的理论就说明你有理论水平了完全不是。

   7.2大家可以看看《管庄农村的土地流转》這篇论文没有什么特别的光彩,写得很实在地道的叙事体。

   7.3我的核心思想是展开你的分析,能借鉴大师的思想就借鉴千万别硬来,硬来在我眼里水准太低了

  7.4我的观点是鲜明的,大家写叙事体练出好文笔,在叙事里面渗透出你的理论涵养

  经验研究有可分为定性囷定量。定性依赖于深度访谈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定量研究大多要设计问卷。深度访谈又是设计问卷的基础

  设计问卷时必须对该问题有楿当的了解,了解源于两个途径

  一个是自己在生活经历中对此有切身体会、感受,因此知道从哪儿下手知道要通过问卷来区分出哪种差别,那些东西是从反省生活经历中提出的通过问卷来分解。

  如果你没有切身的生活经历那设计问卷之前就必须对相关人作深入访谈,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设计问卷不然的话,设计会流于表面

  复旦出版社译介《访谈的艺术》可以作为入门精读。

1.1赢得与你要调查的对潒接触的机会靠两点一是利用你的关系;二是没关系找的时候,打“遭遇战”P112

1.2干这一行的,尤其矢志今后还要做下去的人要培养出┅种职业癖好。这种职业癖好就是能够感知、洞察到你所关心的那些材料在哪千方百计地通过访谈将它搞出来,经常注意把耳朵竖起来说句市井俗话:“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你要是老惦记着它,就有望把那个东西搞到你老不惦记着,做个贼也不专业不会有大嘚收获。你要是能感觉到那个钱包是鼓的还是扁的要是他钱包很鼓,就要琢磨他跟他接触,跟他称兄道弟有这样的癖好,你就可望荿为一个出色的调查者可以搞到很多东西。熟人、生人那儿都要下手要知道你的朋友们认识哪路角色。P112

1.3你的熟人里关于社会信息的种種资源你都要注意。因为有熟人介绍比你自己去找一个陌生人套近乎要容易得多。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一个社会很多事情只要稍微囿个人介绍,就容易多了、融洽多了平时要敏锐地、有意无意地注意你的朋友,有什么人际资源可供你利用中国人没有什么无可更改嘚原则,很多事没个关系就搞不出来有关系就搞出来了。P113

1.4和生人就要打“遭遇战”了我很强调的是要形成职业癖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起步阶段就培养起这样的癖好P113

1.5说到赢得机会,我们的调查肯定会涉及各阶层的人其实底层社会相对容易一点,它比普通人要難一些比上层人要容易。所以你要有机会能跟上层套近乎有什么关系之类的,可别放过P114-115

   2.1因为我不是一个做过大量社会调查的人,只昰阅读过关于采访技巧、口述史的著作通过自己的思考,加上自己不多的几次采访和社会经验给大家提供一点知识。同学们往深处走很快就会超越我这点不足道的知识。P115

   2.2 讲访谈技巧我觉得最要紧的是要学会聊天。这是生活、工作、调查中最紧要的一件事情什么小技巧都无所谓,最紧要的是要有聊天的本领非常会聊天。这个事情其实也同学习、锻炼有很大关系其实聊天是很大的能力。聊天能力與善于阅读、写作是一样的是很紧要的东西。P115-116

   2.3 除了开发性格之外还要注意心灵,和陌生人接触的时候总能拿出朋友的姿态所取的姿態不要高人一头。P116

   2.4 在火车上我不会对任何一个底层人表现出一丝高傲。一看都是底层人问我干什么的,我会编一个假话我一张嘴说絀来我是大学教授,就和人家有了距离没有距离才好,大家可以聊天P117

   2.5 你要有两个长处:一是在心灵上是能够和他们沟通,没有摆出高於他们的姿态同时,你又非常会和人聊天就没有任何问题了。P117

   2.6 说话有趣也是一种本领需要很多杂学,三教九流都要知道一点可别尛看说话有趣。P119

   3.1访谈的展开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式的访谈一类是非正式的访谈。P120

   3.2非正式的访谈你虽然能得到很多东西,你付出的时間成本也比较大因为这种聊天漫无边际,只能在只言片语中发现一些东西P120

   3.3正式访谈,你要判断有些话是不是不实之词也就是说,正式采访有这个问题要警惕P121

   4.1调查前,要作文献搜索要通过文献对你所要调查的问题尽可能地多一点了解。通过文献也会看到别人做过嘚研究或记者对此做过的报道。P121

   4.2 访谈前要通过文献及其他办法,能够对这个人群、这桩事情有大致的了解准备出质量比较高的问题。能掌握一些术语和行话更好这样利于沟通还能赢得尊重。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多手段和原因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你要跟人家聊某个行业的倳,你知道一点人家就挺尊重你,觉得你懂行P121

能改,是要张嘴就把话说出来那些问题你要反复想,牢牢记住到时候这个问题谈完,下个问题你能够脱口而出显得不生硬,不拖沓把一个个问题融入聊天中,很自然地就出来了准备的是腹稿,事先一直在温习然後找人家谈,尽量像聊天一样一掏提纲就出了隔阂,不是不得已不要那样(寒假如果能一天一个TED的听写,及练习就更好了对口语表達定会有所提高。)P121-122

  5.1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该怎么样准备问题?怎么样提问我自己觉得问题要短,不要长长了像你自己在陈述一样了。提问要考虑听者,让人家一听就没明白P122

  5.2 作者提了新概念的一个例子,一老板问记者报道说台阶很长是什么意思很长是多少个台阶,伱要告诉我有多少台阶长不长是我来判断的事。作者能这么见微知著的看一切材料引起些许共鸣呢。P123

  5.3 我们提问完问题以后一定不要對回答作出诱导。(少问诱导性问题多提开放性问题。)P123

根据所要获得的答案的性质考虑所提问题是开放还是选择的,是多样的选择還是是否的选择自己要考虑清楚。要争取能够顺着这个问题的逻辑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谈话就显得紧凑形成了一个谈话的结构。伱谈话有一种内部结构顺着这个问题往前递进,或者转折一下人家就能感到谈话本身的乐趣和魅力。你要把相似的问题、有逻辑关系嘚搁在一起组成谈话的结构。就像是大家一起说一桩事情聊一个故事,这样的谈话是有趣的P123

访谈时要学会倾听。有时候沉默一会儿鈈要紧你不要急不可待地诱导。尽量让他多说少打断。对多数被采访的对象应该取这种姿态来与之对话。少数例外一般你和他谈彡五分钟就能判断,这人话极多或是罗嗦,或是太能聊说着说着就谈到别的地方去了,离题万里讲他爱说的事,与采访毫无关系所以你要常常打断,把他拽回来回到正题。有时候开个玩笑就能把他拽回来了迫使他继续在你所关心的范畴内开展你们的对话。P124

  5.6 要善於追问 追问有两种。一种是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不要不好意思不懂就要让人解释。有时候你说不明白其实给人一种高位,自巳取低姿态对他

上是有好处的。人都有一种好为人师的心理只是程度不同,这给了他为人师的机会另一种追问,是倾听的过程中伱的嗅觉告诉你这正是你感兴趣且有价值的地方,可以不断地在细部上发问将谈话在这一维度上向深入推进。P124-125

  5.7 录音可用可不用要善用,不要迷信录音整理录音很耗时的。现在录音笔普及了好办一点,搁在兜里别人不知道P125

  5.8 一定要切记,采访完了立即整理有价值的細节都要写出来。如果当时还有别的事当天晚上务必要整理。因为信息的丢失和时间伸延是成正比的建议大家不仅整理,最好打印出來因为你根据整理出来的东西来考虑下一步的采访,提出新的问题而且打印的东西自己看着比较舒服,看得效率高P126

6.保持联系,顺藤摸瓜

  6.1采访结束时要为再次采访作铺垫留下联系方法、通讯方式,跟他保持友好关系P126

  6.2其实只要人家跟你一对上话,那假话当真与否都无所谓了原来心理上的距离就拉近了。P127

1.1现在信息越来越发达还是要利用图书馆。P131

1.2基础还是三大检索系统:书名、作者、分类P131

1.3作者:看看有没有其他他的著作P131

1.4类别:追踪这一类别,就是进入索书号指示的那个类别比如城市社会学在国图的分类号是C912.81 P131

1.5书名:查找书名相类似嘚书籍,就是按关键词来搜索学术著作后面通常附有参考书目。P132

1.6找遍直接相关的书籍之后就是间接相关的书籍了。P132

   2.1搜寻学术刊物中和伱的题目相关的论文如果刊物办得比较规矩,你从办得比较规矩你从每年的最后一期就可以看到全年的目录。如果刊物办得不大规矩那么你就要一本一本地翻,很麻烦但也没辙。P133-134

   2.2 要注意不要只在单一的基本对口学科的刊物上“吊死”我们不是那样的学科。就算是那样的学科搞微观经济学的人,看看心理学、社会学的书对他也未必没有帮助。P134

1.1以叙事体为主结尾可以有些讨论,中间可以有写议論但文字主体是叙事。P143

1.2评论可以有也必不可少,但要少而精大段的事实叙述,索性可以用当事人的口吻讲出节选采访记录就可。P143

1.3洳果是大段的当事者的陈述最好字体上有区别,论文作者的叙述用宋体凡较长的引言,无论是被采访者的话还是文献,都用仿宋体P143-144

1.4从思想、到写作,再到思想要一遍遍梳理,最终达到干净利索内容简单,干净利索容易P144

1.5 文章层次要清楚。因此要分章分节,各囿标题我看有三级标题就够了:一是论文题目,而是每章的题目三是章的下面分节,每节有题目P144

2.论文格式:参考书目与注释

   2.1参考书目和注释的格式,二者是不同的标明出处的-----该观点、引文出自哪篇论文、哪部著作,放在参考书目中参考书目放在文章正文后面。作其他说明的放在注释中。注释可以放在页下所谓页下注,也可以放在正文后面正文后面既有注释又有参考书目的,也常见到(像外文小说。)P145

   2.3中国传统的方式正文中的引言后有一个阿拉伯数字作序号P150

   2.4西方当代的方式则是正文中引言后面有个括号,如果引用的是论攵括号中是作者姓名、年代,如果引用的是著作括号中是作者姓名、年代、(引文在该书的)页码。其一引文作者是谁其二那个观點产生于何时。无疑了解这两点对读者当下的阅读是有帮助的。P150

    2.5常有人在总书目中标上页码正文中已经有了页码,且书目中的某些书茬正文中引用多次这样没有必要,且破坏了书目的干净清爽P151

    2.6每条目首行起头处左边顶格,如果该条目不止一行其后各行左边空两格。P151

    2.7最频繁发生的错误是很多人排列外文文献时,搞不清姓和名的差别常常以名字来排列。务必以姓氏排列最好姓氏放在前面,名字放在其后中间一个逗号,比如:WeberMax。P151-152

    2.8西方的学术水平高我们很多参考书目是西方著作的中译本。中译本存在两个年份原作出版年份囷译作出版年份。人们通常的方式正文中括号内表明的是中译本出版年份。P152

    2.9我的处理方式是查出原作年份,正文中写的是原作年份這为阅读时极为便利地了解了这观点产生的年代。参考书目中作如下处理比如:“吉登斯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1991是原作出蝂年份,1998是译作出版年份这样就兼顾了两个信息,且干净利索不多占空间。P152

    2.10国外学者多数著作中正文和参考书目中都是:“吉登斯”。只有少数是:“吉登斯 ”既然空格可以完成,何必要用逗号呢P152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读后感(二):想来自己也是高年级夲科生了

但提起写论文与学术还是觉得头大

读这本书有种在台湾时候上课的感觉了,很好读也有些收获。

但在T大寒假的寝室读这个总觉嘚还是……心中一种奇怪的害怕与压力

稍稍记录对自己有帮助的部分

1,【学习社会学是在学习一种思考方式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莋为一个学新闻的而且职业导向的土人我对自己没有系统学习过社会学还是觉得惭愧且自卑。但若再选一遍专业我也不会去选他……畢竟自己真正的兴趣是在人文科学。

但在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学习中收获的的确是思考的方向与深度。

2【读书要做笔记,有自己的学术檔案】

我读书是不算少的,可惜大部分与学术有关的书啊看过便丢下了。

然后默默决定在自己的“摘抄”文件夹下建立一个“学术”攵件夹……

3【学习写社会杂文】

不擅长的东西,只有慢慢做才能擅长起来。

想我学新闻三年还一篇评论没写过自知思辨能力太差便鈈敢写。

而且我觉得一方面我对社会有兴趣,另一方面却总是在逃避

因为谈论着,我会自然联想到人性等等跑偏的层面……

4【好的論文应该是言人所不知,一方面你能讲出人所不知的道理一方面你能讲出人所不知的事实】

【追求的是讲出人所不知的深层的事实,从Φ提炼出人所不知的小道理】

想来自己写的论文还是渣到爆似乎根本没想过“言人所不知“,多的还是ctrl-c/v的工作哎。

老师的几个例子唎如公园舞会啊,小公共啊什么的都蛮有启发。

嗯要记住不能做别人做过的,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点才是

写论文是这样,写新闻也昰这样

5,【学会聊天】【既然干了这行太内向了不成。原来内向就得开发得外向一些、场面一些善于和五行八作的陌生人说话、沟通、聊天。】

奇怪虽然我总是标榜自己热爱聊天,也被人称为“随和”健谈但其实还是非常内向的人,比如电话恐惧症什么的我总鈈会是首先打开话匣子的那一个。

是不太可能去念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生了吧

好在有些东西是共通的。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读后感(三):这才是文科入门第一书

        文科学生人手一本我也赞成既然你想要问题的答案,就多思考多阅读去找答案。别人给的都是死氣沉沉的东西自己有完整思考路径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也夫老师已经写得很大白话了,只做摘录时常看看,常敲警钟亡羊补牢,呮能寄望犹未晚矣

第一讲 读社会学有什么用

1. 德国曼海姆说,传统社会的特征是确信准确地说,传统社会的精神领域里的特征是确信洏近现代社会的特征是怀疑精神的崛起,人们不像过去那么确信了怀疑精神给怀疑者,‘

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使怀疑者们处在一种悬置的状态。多数人一生当中总有一个时段其精神处于悬置状态——青春期。当青春期度过后他们找到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就走出了那个悬置的状态他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思想不再像以前那么疯狂那么好怀疑,但那段悬置的岁月帮助他们吸收了很多异质性的知識营养,对他们一生有莫大好处多数人一生只悬置一段时间,只有少数人很稀少的人,终生精神上处在悬置状态不太是滋味,但没辦法这一小撮人,我们称之为“知识分子”很不幸,鄙人就是这一小撮怪物中的一员这些人终生处于这样一种悬置状态,很难踏实嘚依附于某个观念之上和它结成一体,虔诚地笃信某种观念终生不渝。很难做到(我高兴来上课,你们身上带着一种天赋这段年齡求知欲最旺盛,最富有怀疑精神这段年龄最没有禁区,勇于指着老师鼻子去争论还没学会客套。)

3. 文科的大学主要教学生们三样東西:读书、思考和写作。理工科还要学习做实验我们还要学习搞社会调查。这三件事各有独立性但论文写作是最重要的,是综合反映

喜欢和游泳往往可以成为某种行为的动力。你为什么这么努力学习可能是因为你喜欢,也可能是你觉得它对你找个饭碗有用喜欢囷有用实际上差别很大,大到一个人特别喜欢干一件事情的话会变得很盲目,有用没用这事也要干有用没用这书我也要读。一个特别囍欢的人绝对不管这事有用没用的至于为什么喜欢,说不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根本把握不了我自己喜欢了某一种行动,喜欢了某夲书喜欢学习某项手艺,痴迷于某项手艺这样的人都容易陷入一个盲点,就是不打听有没有用其实最愿意执着地追问的人,或者是鈈喜欢的人或者是局外人。局外人很冷静

5. 喜欢还可不可以问有没有用呢?当然可以不能说盲目就好。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明白学。老盲目行吗不行。你再喜欢也可以理论理论这件事有没有用。还是不喜欢的人帮助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6. 学社会学有没有用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社会学对社会有什么用处,另一个是学习社会学对扮演别的社会角色有什么帮助

7. 社会的剧变导致父辈的经驗不管用了,人们思想方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社会学捕捉和认识这种变化,强化了一个概念叫反思反思是现代社会的特征。说到根夲这个社会没有一个定论告诉我们前面的路该怎么走,我们不得不张望、徘徊、议论乃至争吵社会学是一门帮助我们解释周围的事情嘚学问。

脑子里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观念的人特别明白建设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他们不大明白解释有什么用处人是需要解释的,解释能是的你对周围的事情有秩序不混沌。人们对解释的需求程度不同而已有一种需求就会有一个种供应。有的时候人们对很多社会問题、社会现象给出一些说法来了那我们和他们的差别是什么呢?我们是学院派我们跟他们的差别是我们不光要给说法,我们的说法偠有更多的根据我们要提供一些更扎实、有根据的说法。

9. 慢慢来吧这事苦思冥想也想不出来,最好是随着时间的经历有一天不知不覺豁然开朗了,看到了喜欢的东西认识自己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要慢慢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认识自己凭嘚不是智力,凭的是什么东西说不清楚。(那我既然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不努力去追,为什么放弃为什么害怕?喜歡就抓住啊紧紧地抓住啊因为错过就再也遇不到了,只有终生的遗憾)

10. 社会学是一门视野比较宽阔的学科,这个学科给我们的自由度非常大给我们思想的自由度非常大,给我们作为一个思想家的自由度非常大有些东西机械地搞成数学公式……你们小菜做得挺精致的,但对于大问题怎么变得越来越淡漠了?

11. 我们的媒体做的工作差得远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大批的学过社会学的人才进入媒体把社会調查搞得更像样。

12. 我们如果只搞立竿见影的学问我们的知识,我们整个的文化积累将是何等地狭窄我们上不了天,入不了地不通古紟,就知道眼下身前我们大学是干这个的吗?大学不是干这个的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你老说有用没用伱脚下踩的一块地方是对你最有用的地方,你把你脚下没踩的地方都去掉怎么样?你根本寸步难行了如果我们把很多无用的知识扔掉,我们就不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13. 我如果精力和创造力还行的话,日后会努力写一本专著叫做《副产品》。

1. 我的看法最重要的素质是伱有强烈的愿望要写一篇好论文。我不能发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不怎么想发财发财是成功的象征,而我不关心这个游戏

2. 要能做好┅件事,最大的愿望就是强烈地想做好这件事

3. 厌学一定程度是中国特色,几乎是中国现象这是中国初高中教育下做下的恶果,因为我們的科举太残酷了很多人学得厌烦了。这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接近于一种犯罪。

4. 经过千辛万苦的科举竞争获得胜利了进入高校以后,峩们面临的事情就是读书但是他不爱读书了。

5. 因为我们有本钱年轻、精力好,有锐气有强烈的读书的欲望。他根本不可能读过我们他老了,精力什么都不成还有很多俗事打扰。我们很单纯不受什么打扰,我们读书是他的2倍、3倍、5倍

然而在我们这里,酷爱读书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是什么样的学校,怎么能有这样的现象年纪轻轻的学生读书读不过一个老头子,这太荒诞了什么原因呢?原因肯定不在同学们用毛泽东的话,你们曾经是一张白纸是初中教育把你们造就成今天的状态,问题出在我们的初中等教育里峩们的教育应该开发出一个人的读书兴趣,而不是摧毁它然而现在我们却厌学。我们的中等教育不尊重个性不尊重个人的兴趣,一味哋要我们去侍奉一个功利的目标要我们全身心的侍奉一个目标:考名牌大学。中学时候过度过早走向专业化过于重视成功和结果,忽視了当事人的兴趣

7. 你的求知欲很旺盛,怎么能找不到阅读对象呢不可能的。

8. 我认为读书要读得好有两点第一点是天赋条件,第二点昰热爱智力较好的人如果兴趣极大,可以读出来因为他们没完没了,锲而不舍我们这里,学历越高的同学似乎越是在忙学历,热愛的成分越低美国不是这样的,在美国学历越往前走对读书越热爱。

9. 我希望我这一辈子永远只开选修课不开必修课,不强迫任何一個人到我们的课堂上来来的人都有缘分,愿意学尽管如此,下节课开始你给我签到。有纪律隔着你有兴趣读书,同样还是需要

力嘚没有意志力不成。做一个专业读书的人读着读着总有烦的时候,要有意志力没有意志力不成。没有兴趣把分数考的很高很高假嘚,没有用因为你马上画上句号不敢了。等着遗忘

10. 读书的主攻方向,要以自己的兴趣为转移也就是说符合兴趣的多读,认真读不斷拓展书目。不符合的达到老师的标准就可以。要善待自己的精力、时间把你的时间投入到你最喜欢的书目上,去读平常读书要搭配,处于一种兴奋值比较高的状态吸收才比较好。

11. 对国内的大多数经济学家乃至社会学家来说写书是工作,不是游戏书写得那么枯燥,我想写的时候也不是一种享受国外那些大师非常之博学,讲述一个东西或者一路写下来,左右逢源有无数个闪光点,无数个激動人心的观点无数个美妙的想法。

12. 社会学要求最宽阔的知识面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里面,几乎所有的门类窄了都不行。

13. 文史哲是人攵学科是人类最古典、最古老的学问,是看家本事任何一个学社会科学的人,没有很好的文史哲基础简直开玩笑。比如雨果的《九彡年》、昆德拉的东西、阿瑟黑利、汪曾祺

14. 要读历史读一点近现代史,《剑桥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最好都浏览过、《红太阳是怎么升起的》

15. 读点哲学,学业这么紧张可以放长线,找空读一读孔孟老庄都得读一点,柏拉图读一點苏格拉底读一点,轴心时代的这些人物确实不同凡响

16. 读点大经济学家的东西,比如斯密的《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熊彼特《資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吉尔的的《财富与贫困》、弗兰克的《赢家通吃的社会》、《奢侈病》——标准的社会学著作。没有参考書没有注不掉书袋,全是真知灼见比写带注的难多了。

17. 读点真正的心理学理解人的动机和性格,要读进化心理学的东西pink的,有意思

18. 读点生物学的东西,《阅读生物学札记》生物学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揭下这神圣的外衣,别以为自己是神

19. 因为我们的毛病,先天的短缺你们一定会存在若干的问题,所以我们一起努力去扭转和经济学的人聊天,我觉得我们比他们剥削原因可能是他们门槛更高,偠学数学之类的就把人累的够呛,所以就博不了了《枪炮、细菌和钢铁》

20. 读书的时候,要争取两个收获一个是努力把握作者思想的框架,作者的核心观点;另一方面你要产生自己的心得一个客观,一个主观

21. 学院派读书和非学院派读书的一大差别就是,要做笔记偠有自己的学术档案。笔记就记两个东西一个是书中的一些核心观点,关于它的一些核心观点的索引看到自己的笔记,大概可以把握這本书第二个是你的心得。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可以看看这本书的附录。附录叫做《治学之道》

22. 你们有电脑了,一定要用電脑记笔记不要用手写。为什么呢因为电脑清楚的打印,比较密集看得快,复习的时候浏览一下笔记就行大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記笔记,笔记是给自己记的记得非常浓缩,帮你寻找不记绝对不行。

23. 记笔记跟读书一样你不热爱它,就忘记它看书要看你热爱的,记笔记要记下你最钟爱的观点你是由此发育的。你的兴趣是你发育的基础你只能从这里发育,没有第二个基础

24. 要记两种笔记,一種是读书笔记一种是观察生活的笔记。

25. 多和同学交流卖弄学问。良性刺激

第三讲 学术与日常生活

1. 总之,应该是生活经验加上书本学習才能发现和提出真正的、有质量的问题。

2. 我要强调的是可以从周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如此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不是從概念出发是从日常事情出发。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变得敏感敏感有天生的,但你要重视这一点老是瞪大了眼睛,你也会变得比过去哽敏感我们要去领受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好多小情节的刺激和其实不让它轻易溜走。

3. 学习写社会杂文强迫自己整理自己的观点,强迫自己去思考深化自己的思想。“写作是每一周都要进行的事情”(《社会学的想象力》)大师说了,假使你坚持一礼拜写一篇东西肯定就不是今天这个水准了。有人过去这么告诉你吗这样要求你吗你缺乏锻炼啊。

4. 从自己周围发现问题发现不明白的事情努力去解釋。用这个习惯迫使自己一段时间写一点杂文写作反过来更迫使你瞪大眼睛去发现问题,同时帮助你梳理自己的思路作更深入的思考。要锻炼要下大力气锻炼。有了那样的本领会一生受用无穷

5. 《社会学的想象力》——平庸的学者写东西人们不爱看,是因为他在讲述洎己观点的时候内心没有激情。当然理性的探讨时理性的东西,但是写作是要有冲动的饱满的情感,更多的是产生于生存体验情感不充沛,写出来的东西想要感动别人是很难得用米尔斯的话来说,大思想家没有割裂思想和生活

6. 另一个观点,对学者来说学术研究应该成为他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他的工作治学应该成为他生活的核心,整个治学过程应该极大地改变他的性格使他将生活和工莋日弄岗位一体。

7. 第三个观点是要善于利用边缘信息,要利用街谈巷议利用目睹的、听说的小事件。

8. 第四个观点现代社会结构和现玳分工使得现代人的生活经验比前人少,要珍惜它而且要拓宽自己生活的触角。

9. 拓宽自己的视野要关注形形色色的问题,不要画地为牢把自己卖给社会学。

10. 如果那些东西误解而你又是一个敏感的人,全面的人不是现代分工造就的狭隘的匠人,那你有解答这些问题從而安顿自己的需要哲学问题、历史问题进入你的头脑,要珍惜它们尽自己力所能及去思考,找点相关的东西读读磨砺你的思想能仂。

11. 对一个学者的判定是他的见地、分析能力。看了那么多书原本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的,没提高就开玩笑了于我们这行要读佷多书,读它是为了看别人怎么思想怎么提出问题,他的问题与你的社会问题可能相关也可能相关很弱,那还有用处吗有的,看他怎么解题看他解得多高明。

12. 做笔记:珍惜自己一点一滴的思想把它记下来,米尔斯管这叫学术档案

13. 有动力了事情好办,支撑学者成功的动力有两个一个是知识和智力上的纯正的好奇心,另一个是对社会公正的关怀少了任何一个都是有欠缺的。只关注社会公正这樣的人视野是狭隘的,那些与公正问题没有什么关联的事情引不起他的好奇心他很容易政治化,成为政治动物成为政治动物没什么不恏,但他容易丢掉很多学术营养、思想营养惯有好奇没有关怀也会导致动力不足。

14. So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世事洞明皆学问,囚情练达即文章

15. 北大社会学重视韦伯、重视实证主义——我看到的很多数量化的研究,不仅是同学们的而且是学者们的我觉得他们花叻很大力量去应对一个没有难度、没有深度、没有疑问的所谓问题,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做我觉得他的思想非常苍白。

16. 我愿意为思想辩護今天的潮流似乎是数量研究占了上风,但我真不觉得他们占了上风这还不谈古典。做数量很好并且竞争力很强,但一定要注意提高你的思想能力

17. 质化研究对于很多智力中等的学者来说,干不来非要干必然平庸。相反调查这样的实打实的工作,能帮助那些中等沝准的人给他们一个饭碗。但很多人的饭碗没有端好有些人通过统计来表述,而不是通过统计来发现这就等而下之了。可惜很多统計是为常识做注脚这太遗憾了,没有对社会做出很实在的工作没有发现更多的事实,条分缕析这是非常滑稽的事情。

1. 到了大学相当程度上要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向社会学领域中,你有很多选择研究农村还是城市,研究组织状况还是消费状况要自己选,自己决定自巳的兴趣方向自己选一些爱读的书。

2. 选题太重要了选题甚至可以决定成败。选题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难度太大的话同学们操作不了吔不行。

3. 这话说得有些枝蔓了跑题了,跑远了不要紧跑题也不要紧,只要能开发同学的智慧才能

4. 到了一定年龄写文章,要还是追求優美我就不大理解了。追求优美应该是年轻人的勾当到了相当的年龄,就不再追求优美了应该追求一种味道。

5. 同学们的选题比较扎堆我们这个阶段,应该注意的是开发自己选题的眼光不是开发自己模仿的能力,不是开发自己观察和模仿别人选题的能力

6. 什么是敏銳?在别人看来这不是题目在你看来是题目。在别人看来挺公正在你看来这不公正。从这些论文中我看不到那种敏锐,老天独赋予這个年龄段的那种敏锐

7. 好论文从两个方面实现:一个是你能讲出人所不知的道理;另一方面的呢,是你能讲出人所不知的事实

8. 记者通瑺去讲出人所不知的表层事实,但学院派的社会学者要尝试去挖掘一些表层事实下的深层事实我们社会中有很多很多的新生事物,有很哆很多的新生角色包括城市里的卖花儿童,人们想知道但不知道。怎么知道要费多大力气啊。

9. 要做经验研究不做理论,硕士以下嘚论文做经验研究理论的你写不了,首先不能重复最重要的是你要锻炼另一种能力——发现一个别人没做过的题目。你一定要提升这種判断来

10. 你一定要高度警觉:不能做别人做过的,除非在借鉴别人的成果的基础上超越别人超不过就跟别人不同才行,但眼下这个阶段我们读书太少没有时间和能力去读完一个纯理论性的题目。

11. 分析调查案例从分析中可以看到你的理论水平。提高理论水平不是重复別人的理论而是深入的分析问题,不是调查后用韦伯的理论来解释它这种贴标签的方式太简单了,很多人以这种方式代替自己的分析掩盖自己分析力的不足。

12. 不做批判不谈应该,努力发现:学院派应该将之留给他人自己拣选更艰难的事情,别人做不来的事情搞奣白这些勾当的来龙去脉,细致的描述其运作方式认识其情境的复杂性。

13. 为什么“谈论应该如何”不是我们的角色“应该”是一种社會成见,是一种“政治正确”

14. 说到根本,“应该”是社会管理者的事情社会学家从基础上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该事物,间接地帮助他们偅建“应该”而不是越俎代庖,自己大谈“应该”

15. 选题小一些,太大很肤浅可以以大见大,但不是现阶段的事我们现阶段要从大丅手,就是好高骛远得不偿失,做无用功浪费时间,既没有开发自己选题的能力也没有开发出做题的能力。我们要争取以小见大爭取以小见大,以一些事实透视出一些道理那些道理其实挺进要的,和我们社会的大变迁息息相关由我们叙述的小段子里,和这个社會的大变迁息息相关

1. 侍奉问题,而非理论

2. 文献综述就是竭泽而渔,相关研究都要进入你的视野也要把没有价值的文献筛选出去。

3. 理論其实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求知的一种防护四,思想的一种方式

4. 我们要靠理性去推导他的非理性行为、佛理行动及。更准去的說我们充分承认人的非理性,但是作为研究主题我们的研究方式是理性的。《都市的角落》

5. 社会学者和新闻记者的东西不会完全一样为什么?眼光上不一样你所受到的训练给了你很多理论营养,这些理论营养将影响你的观察影响你的调查。《中国城市中的消费革命》——这种风格我们可以跟随和借鉴

6. 重视韦伯就是重视行为人、当事者的那个意义。记者找到事件的脉络就可以但我们不行。

7. 马克思是异类齐美尔(王焱《社会学家茶座》)——四大古典理论:结构功能、冲突、交换、符号互动,后面三支的源头都是齐美尔齐美爾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做小问题,写社会学杂文齐美尔是小叙事的大事,在古典社会学家里只此一人,没有第二人后现代的理论高扬敘事的时候,找古典前辈就找齐美尔。《论时尚》

8. 对大家再一个告诫是要融汇多家理论,我觉得好的社会学必须是跨学科的研究社會科学和别人的区别就是我们研究社会行为,人的行为更基础。搞清楚了人的社会行为自然间接地影响到人的经济行为、人的权力行為。

9. 一个没有跨学科追求的人他的研究是没有味道的,没有美感的熊彼特《经济分析史》

10. 走自己的路——其实我是抱着对大家很高的期许才提出和鼓吹这样一种治学方式。关于这个讲题叙事和理论推荐三个:《后现代社会理论》第一章(谢立中),《有争议的知识》序言和结论(塞德曼)《不可还原的象》(陈嘉映)《何为理论》。

11. 在此阶段我的观点是鲜明的,大家写叙事体练出好文笔,在叙倳里面渗透出你的理论涵养

1. 赢的机会:培养一种职业癖好,能感知你需要的材料在哪里千方百计通过访谈把他搞出来,你老惦记着它就有望把那个东西搞到。

2. 学会聊天从内心做起,尊重人学会和人平等相处。你要有两个长处:一个是在心灵上是能够和他们沟通沒有摆出高于他们的姿态,同时你又非常会和人聊天,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3. 正式和非正式谈话

5. 提问的技巧:问题要简短,不要很长让囚一听就明白

6. 那样的记者就很拙劣,不专业没师傅。侯宝林特别爱说“没师傅”这句话很多年轻演员侯宝林看不上,他没说什么毛病就说一句话,没师傅能犯这样的毛病,说明没人管教你你没师傅。我们都是学院派有很多的老师,很细致的训练我们这样的事凊绝对不可以发生。

7. 7.访谈要学会倾听要善于追问

8. 我多次告诫同学,找底层人采访不要靠小恩小惠,你会误导他因为钱一出场,他就會想怎样才能拿到更多的钱就会以这样的方式跟你博弈。

1. 找作者找索书号的类别,书名关键词

2. 文献搜索,要竭泽而渔相关研究都偠看,不要惜力不要懒惰,你会越干越顺游刃有余。

3. 不要迷信互联网局限很大,也要用传统的方法翻期刊,泡图书馆用这种古咾的方式打开一本本书。

4. 米兰昆德拉说过小说是干什么的?小说是告诉你人类生活的可能性的

5. 不管是历史学还是社会学,我们的一个貢献就是拿出了人类行为的很多很多的可能性。

6. 能力不够的时候以大见大可能写出的东西非常拙劣很可能是重复劳动,因为不是你提絀一个新的东西了解了,然后发酵所以此时以小见大对大家来说是一种合适的方式。

7. 我倾向于宽容异类但必须把话说透。我们是教師不能看着同学们盲人骑瞎马,我们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1. 文章的一个追求是叙事为主,语言平实另一个追求是干净利索。另外文章嘚层次要清楚。

2. 论文格式参考书目与注释。表明书目的是参考书目,放在文章后面做其他说明的,放在注释中

3. 参考书目放在正文後面,是为了不干扰读者阅读正文西方的方式:正文后有一个总书目,不管一本书被引用多少次反映在总书目中,没有任何重复书目中每个条款按照作者姓氏的拼音顺序排列。引言西方的传统是征文中引言后面有个括号,如果引用的是论文括号中是作者的姓名、姩代,如果引用的是著作括号中是作者姓名、面带、页码。

4. 文章后的总书目不需要标注阿拉伯数字作者的国别不需要标注,总书目中頁码也不需要标注

5. 当前是学术是西风压倒东风,西方的学术水平高我们的很多参考书目是西方著作的中译本,怎么处理呢“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中间用空格比较好简洁是美,干净利索能带来好心情)

1. 上课必须签到苛刻,好在严于律己超过待囚(对自己苛刻,对他人宽容)

2. 信任研究城市社会学,消费研究生物学对社会科学的歧视,怎么写论文

3. 我是属于中等程度的人读起书来是很疯狂的,比如我在这儿待了一个月读书已经超过30本了。我现在每天去图书馆一次借两三本,但我始终觉得我不适合读太多嘚书但我觉得同学们中多数人根本不是那个问题,你什么时候一个月读了30多本书我在这儿就没碰到几个同学跟我交流书,比如关于消費课程方面的书

4. 喜欢是一种感受,是一种身不由己的状态是一种吸引与被吸引。

5. 学术是一种奢侈真读书人天下少。大家都在忙生存

6. 从日常生活的投入中去增长你的思考能力,公共事务与学术天然地是结合在一起的

7. 如果你抱持一个动机,并且是强烈而单一的动机的話很可能你最不容易持续下去。奥我说这就是一个智力游戏,是为学术而学术为艺术而艺术,贡献实不实现到社会层面上都可以┅个人如果只为学术而学术,不关注养育你的社会那是没有良心。不能只有单一动机只有关心非功利的学术,兴趣才是广博的视角財是宽阔的。

8. 有备而来和偶尔为之大不一样

9. 我不是很看得起对世事没有什么感觉的书呆子。我们人类的生活不是在短暂的瞬间而是一種有历史的动物。我们因为有历史而获得了一种特殊的感觉我们因为有历史有文化积累而变得格外的有智慧。所以你要完全离开了这些東西离开了书,大概很遗憾

10. 学术界的事情,走到今天已经令我失望到极点已经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同学们是最无辜的不管你们犯叻多么严重的错误,不能全怪学生也是老师惯出来的。

11. 所以我说细处不能看我们是干什么不吆喝什么,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神圣感

1. 北京大学唐先生:在美国读博士就是下地狱,必须一本一本地扎扎实实地阅读大批的书籍,容不得半点含糊经历此番炼狱的人大多终身保持着认真严谨的作风。一个社会中众生们不求实、不敬业必然是他的精英率先告别了求实和敬业。换言之要改造一个社会的作风,艏先要从它的精英开始(社会风气从精英开始心灵鸡汤的污名在于我们的精英被污名,他们就开始空说不扎实)

2. 我们应该在大学的炼狱裏为他们打上难以磨灭的烙印认真,学好手艺做出好活,就是我们在自己的领地中企图推动的事情(《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攵选编》)

3. 立平坚持退出的原因是,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令他失望(为什么我们的学习态度会这样呢为什么我们不一样了呢?)其实正昰论文大面积的低质才让我们萌生了立一标杆的愿望。他们大都力图避免以往社会学理论研究过于思辨空灵和经验研究囿于实证而缺乏理论思考的缺陷,努力实现二者的相容兼顾在我看来,这就把我了社会学的精义

4. 我们有51个社会学系,124个社会工作系至少5000名以上在校研究生。

5. 多学一年岂是儿戏实际上,两年制比三年制相差的应该不是三分之一目前学生们在择业、考研上投入甚大,几乎要花费将菦一年的时间减去这段消耗,两年制比三年制在学习的有效时间上少了几乎一半

6. 什么是理论,它绝不是贴标签而是要增长你们的分析能力。

7. 我以为一篇优秀的硕士论文应该是经验研究,同时又能显示出理论修养

8. 我对同学们的期望是保守的,我不奢望他们有理论发現只希望他们因理论训练而善于观察并有所发现。

9. 强化另一种意识在某一事件和问题中,努力发现一点别人没有发现的有意义的事實和细节。

10. 内容不要啰嗦题目也必须简洁。

11. 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已经不可能在静态的环境中思考教学制度了,必须在与诸多对手的博弈中安排我们的制度我深信,当80%的学生都开始认真写作论文的时候中国的高等教育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我们的论文集也肯定不昰今天的水准(就像今天你夸一个人老师,人家会满心以后你骂他)

12. 有些教师总能知道出好论文比如北大的杨善华、王汉生老师,人夶的郭星华老师知道的优秀论文颇多。清华的沈原人大的郑也夫,潘绥铭

13. 我觉得,师生对论文频繁深入的讨论是论文成功不可或缺的环节。

14. 我们几位还有一个共识写出优秀论文的同学不一定是最聪明的同学,但多半是最努力的同学态度决定一切,这些科举的佼佼者兼幸运儿不乏自甘平庸者、自作聪明者、自欺欺人者。

15. 关键的问题是热爱学术的教师,必须潜心经营自己的小环境社会的氛围,学校的制度都不是我们管得了的。我们对它不存社会网他不过分干扰我们就该庆幸。成功的小环境如何打造是绝大的、成败攸关嘚问题。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读后感(四):(一)警醒

最近身边有一些“怒其不争”的事情屡屡发生

想着找点什么去平和,┅方面机缘巧合一方面刻意为之,总之就又找出来这个小书重读

前几天我就在想,这本书当初给我的“震撼”感还历历在目现在也許看来浅了。当时那是一个新大门的推开,原先的迷茫与困惑发现一个前辈有着我相似但更清晰系统的念头,那年是多么的震撼也昰在那前后,开始了200本书

花两天零碎时间,重新看一遍

感慨,一方面不枉这几年渐渐那些东西都融入了血液里,不用特意提醒也不甴自主去做;另一方面也需要这样去提醒和感染自己,让自己感受这种和自己一样秉性的人,他们走在前面了而我不能只满足驻留。

看到同样年纪的人做得不好,真的是一面镜子会提醒自己:假如自己没有进步,一点一滴一天一年下来,差距就是这么大

虽然鈈是担任教职,但又再开始引导新人了这种感觉,其实很好因为,要教徒弟就会继续奋斗。如果担心教会别人超过自己,那么证奣自己懈怠了停步了。

而且教会了,才有人可以讨论呀

后记看着其实是伤感的,隔着文字感觉对面是失望的,所以不再“费力”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读后感(五):悬置的社会学人

开篇引用的曼海姆的观点说的很有意思,“悬置”实则一种很微妙的状态悬置意味着摇摆,意味着不安定这个想尝,那个想试说悬置这一阶段大多发生在青春期,也不无道理因为年轻确实是本钱,而且囿一道天然的保险出错了有时间弥补,所以往往可以不计成本地凭喜好与梦想行事缓慢地从懵懂的少年向成熟的老手进发。一旦悬置嘚自己开始接近地面开始理解所谓的“现实”并向之屈服,默认既定事实的合理存在生活便走向了稳定,可能也走向了乏味人在未來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很大程度上依赖着那段悬置时期所汲取过的知识将其作为“经验”,尽可能地指导之后的生活当然,这显然是鈈够的社会一如你“悬置”时那样变化,甚至更为多端这时便需要社会学这样的学科教人思考,分析问题反思与讨论的背后,是一張调查与解释社会的王牌这种短期内并不能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的事物,似乎没用所谓实用的价值可是人始终是最智慧的动物,紦目光放长远方能得到真谛。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读后感(六):读书和做学问的启蒙书

课堂上的讲稿实录一口大白话,却邏辑缜密自问自答,轻松愉快撒泼戏谑,常常让人忍不住发笑觉得这老头好像真的就让在读者眼前的三尺讲台上。

书本就本科生在起步阶段如何做学问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和论述相当务实。

谈论了几个很重要的问题比如学生应该如何开发读书的兴趣,如何观察苼活和做实际调查如何把握论文叙事和理论的平衡,如何做有用的研究如何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等。

此书还可作为社会学的入门导论

反思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因为社会剧变再也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了,我们不得不张望、徘徊、议论乃至争吵。

社会学是一门帮我们解释周围的事情的学问解释能够使外部社会在你的脑子里有了秩序,不再是混沌

就像玩魔方,如果你不懂得它你不能解释它,它在伱眼里只是一个混乱的方块你根本无从入手,只能瞎转

并且在书中开出了大量高质量的书单,也反映出作者郑也夫的博学与杂学喜歡读书的朋友不要错过——“文史哲、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都要学一点”

以下对书中一些两个重要的议题做一点展开。

一是如何莋有用的研究二是读书与做学问的动力。

提倡经验研究反对贴标签,生搬硬套

学科的划分是人为的,真正的学者要从问题出发不偠画地为牢。

主张以小见大一口小井深挖出水。

大思想家没有割裂的思想与生活

要能做好一件事情,最重要的素质是有强烈的愿望要莋好它

做一件事情最好有多个动力。

实用与喜欢伟大的创新往往是副产品。

做学问是经世济民还是智力游戏。

  《与本科生谈:論文与治学》读后感(七):所思望所行

        近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困扰在于毕业论文的一团乱麻。以至于自己竟想把年初写過的文章交上去应付了事。但思量几许还是觉得不能这么做。毕竟自己对于原来写的那篇文章非常不满意,要改动的话也需要重现拔根改将一个自己看了生厌的文章拿来当自己的毕业论文,很显然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只能另起炉灶。但说来容易饶是年初那篇,峩也是呕心沥血个中滋味,想来就让人后背发凉思来念去颇觉无可奈何,唯有读读闲书逃避时光。自美其名曰:从长计议

        也就在此时,碰到了郑也夫先生的《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一书提及此书,我也很是尴尬毕竟自己即将毕业,按道理看这种面向大学噺生的书,实在是徒耗光阴当然一开始我只是抱着随便翻翻的态度,但从《第二讲:怎么读书》开始我进去了。我想可能我大一时讀此书,也只能蜻蜓点水不得要领。但现在不一样了郑先生的很多观点,我不仅是感同身受更是有切肤之痛。这里我想举几个例子:


        “我觉得应该读不过很多学生但居然这样的事没有发生......我们是什么样的学校,怎么能有这种现象年纪轻轻的学生读书读不过一个老頭子,这太荒诞了”(p29)

         自己原本之前努力就不足,没有考上国内一流大学上大学后,一直非常悔恨希望能在研究生、博士阶段达箌这一基本要求。本科期间自己原本比那些一流学府的学子们就落后不少,如若大学期间再不努力赶上他们只会是泡影。这也便是峩大学读书的重要动力之一。进而因为本科期间负担较少,那么就必须赶上郑先生所要求的阅读量(郑先生在160页谈到他一个月读书至尐30本)。按照这种标准或许大学期间我只有几个月达到或者超过郑先生的要求。蹉跎的岁月在阳光下显得各位令人心碎。不过我还姩轻,现在再加劲还来得及此处不可谓不是一针强心剂。

        “我读书原来也是不记笔记书中精彩的地方划一个杠,如此而已后来,看米尔斯的东西才知道要记笔记早年读了那么多,都没记耽误大了,后来我就开始记......你们有电脑了一定要用电脑记笔记,不要用手写为什么呢?因为电脑可以清楚地打印出来比较密集,电脑的一页有两千多字手写呢,一千字都都没有这样呢看得快,复习的时候瀏览一下笔记就行了所以大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记笔记。笔记是给自己记的记得时候非常浓缩,帮你记忆帮你寻找。”(p46)

        此处鈳谓醍醐灌顶。首先自己长期以来的读书习惯大体是:借的书很少做笔记,抄书也仅有2、30本抄过并且也不写心得,现在看来也只能算是练字了;购的书也极少做笔记,大多划杠兴致来了,留白处几句胡言乱语这样虽然可以保持,高的阅读速度囫囵吞枣之后,自巳其实掌握的不多评为“乱读”,不为过所以,读此便告诫我必须尽快养成一个好的笔记习惯这里,郑先生谈到了笔记与电脑恰恏,我最近新换了部笔记本电脑:MacBook Air这部电脑缺点在于硬盘小,存储空间有限;没有独显无法带起很多游戏。但优点是轻薄、便携。結合郑先生对读书笔记的要求这部电脑不是异常适合嘛。所以内、外部条件满足了,只要从即日起改变并且持之以恒。想必我的阅讀消化能力将事半功倍。

        “读书以后要多和同学交流多讲多向同学卖弄你的学问,卖弄你读的书能找到一群廉价的听众,是幸运的讲完之后你记得深刻,记得清楚……卖弄也是一种刺激增加学习的动力。别人老卖你总没得卖,不是很没面子吗于是你也要卖一賣,要卖一卖就得读书这是一种良性的刺激。”(p48)

        说来惭愧喜欢卖弄学识也算我给他人的一个印象吧。遗憾的是在校期间,长期鉯来很少有人给我卖弄学识。当我生活在一个单方面卖弄的封闭空间听不到不同声音,就会陷入一个自负的困境至于改变,我觉得豆瓣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平台每当我读到比自己学识高深数倍的同辈或者前辈友邻,他们发的文章写的书评时,我会重拾谦逊睁眼看豆瓣,任重道远

        “最终对一个学者的判定,是他的见地、分析能力不是看了多少本书。看了那么多本书原本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嘚没提高就开玩笑了。”(p64)

        从大学伊始我就立志以学术为业,当然我很希望自己学力愈精郑先生在此处,再次提醒了我衡量学仂的标准,在于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当然重点通过论文来表现,一个小小的毕业论文就让我如鲠在喉无所适从,我必须扪心自问下你昰不是水货?如果不是那就证明自己,所以认真对待毕业论文争取能从系里脱颖而出,才是证明自己的最佳方式

        之后,郑先生还是主要针对社会学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这与我相关不大此不赘言。

        行文至此我想能在这种特殊的时候邂逅此书,可谓是我的幸运但是能否将自己通过此书,而产生的想法化成持之以恒的行动这是我接下来的需要做的。明年3月就要截稿导師放羊。时不我予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图书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