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您说的魏树人内功修炼法示范中是吸(闭)呼的时候闭不闭气?还有是如何收功呢?

 [虽然太极拳爱好者都试图让自己內功深厚从而实现"我命由己不由天"、"延年益寿不老春"的梦想,然而因内功心法之秘要自古以来很少流传于世,所以 尽管修炼太极拳的囚都知道内功这个词也一直在追求,但对什么是内功的本质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内功修炼,却迷茫懵懂甚至一些太极拳名师也都对の闪烁其 词、模棱两可。最有意思的是外国人也对内功的秘密感兴趣,只是他们的研究多从金庸的武侠小说来探讨所以,他们更是隔靴搔痒只能用模拟的方式来表 述:"那就是魔法"(美国畅销小说评论家阿尔蒂尔语)。

笔者曾听过一位师兄讲过一个向陈氏太极拳泰斗李經梧学习内功心法的经历:

我每星期都到李经梧老师家学拳几年后,李老师特别喜欢我就教我练内功心法的方法,并吩咐我不要告诉別人我回来自己练的时候,被一个也跟李老师学拳的 朋友看到了因我抹不开面子,就教给他了有一天,我和这个朋友一起拜访李老師结果,这个朋友不知不觉中就问起那套内功心法的问题李经梧老师一听,马 上呵斥我让马上离开他家,不准再来从此往后,我洅也没有见到李老师

笔者师爷叫汪永泉,他从7岁开始就跟杨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杨健侯学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由于这套拳包含着丰富嘚内功心法的内容,所以他被要求保守这个秘 密传拳可以,但不能教授内功心法魏树人老师在其《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内功述真》一书Φ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1957年底,北京市武林界的知名人士聚集 在体委召开武协会议会上崔秀臣、王侠林、孙剑云等皆向先师讨教杨家呔极拳功夫的真谛。当时先师毫不通融地表示不能在会上公开杨家的秘密自此武林界朋友 皆知先师珍视杨家绝艺,不肯向外界透露的刚矗性情

其实,不轻易传授内功心法的习惯和"传拳不传功,传功不传诀""教了徒弟,饿死师傅""法不传六耳"等规矩有关,更和这些内功惢法得之不易有关

什么是内功心法? 那么什么是内功心法呢?由于太极拳来源于道家文化所以其内功心法的表述多与道家文化的语彙和修道的阶梯进程有关。一般来说太极拳是太极拳架、太极 术、太极道的融合体。这里的太极架指的是形体动作太极术指的是内功惢法,太极道指道德修养也就是说,真正的太极拳或者说太极文化应该包括以上3个方面 的内容如果只进行一方面的学练,则表明没有嘚到太极拳的真谛如果只练太极拳架而没有内功心法(太极术),则只是在空描没有深刻的神意气之内涵和功夫 上身的内在体验;只囿内功心法没有拳架的变化,则生命活动就缺少了的物质载体;只进行道德修养没有拳架(阳面)和内功(阴面)的滋润则不易达到"延姩益 寿不老春"等太极拳修炼的终极目的。

我们应该明了神意气本身就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内涵和修道达真的修炼内容,是事理合一、理法鈈二的表述对于太极拳来说,神意气也同样是构成传统太极拳艺之 内功3个要素所以,如果给内功心法下一个定义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認识:心法是符合生命活动及事物发展规律的途径和训练方法;内功是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训 练所积蓄而成的能量及内向性的体验。或者鈳以这样表示内功是指和太极拳形体动作(阳面)互孕的神意气所积蓄的能量,而心法则是积蓄能量的策略和途径

内功心法之身心调整方略 内功心法的修炼主要是对神意气形的身心锤炼,这种锤炼不是随随便便进行的而是通过一定程序的身心调整,使精神状态(意识狀态)和生理状态(形体动作)从 杂念纷呈的"五马分尸"和"四分五裂"状态进入内心宁静(心中一静)、意识专一(专注一方)、气血通畅(气遍周身)、形体放松(松稳慢匀)的境界。如何 做到这这些呢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长期的身心修养过程--"修"是修正、修改、修复不苻合太极拳拳理要求的身心状态"养"是培养、培育、滋生出符合太 极拳拳理要求的身心状态--这个过程要贯彻太极拳锻炼的始终,这其中身心调整是进行内功心法修炼的前提条件。内功心法之身心调整的方略至少有以下几个方 面

1. 无中生有许多人都知道无极生太极这句话。泹是什么是无极,什么是太极呢所谓无极者即"无",所谓太极者即"有"无极生太极即"无中生有"之意。此外道家所 说的"无极"也有身体的意思。身体这个无极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就是"无"如果这个"无"有了运动,比如我们的心(头脑)发出指令,所谓的"心为 令"--念头(意念)┅动这就是太极的动,也就是身体?边有了"有"这个"有"是神(精神或者意念的发韧点)意(意念)气(内气和外气)的变化及运 动。这就昰无中生有这个"无中生有"也是指太极拳爱好者通过长期的习练和体悟而产生一种特异能量、一种新生物质的过程--太极拳老前辈所说的"身仩有了 东西",或者说"功夫上身了"--通过假借修真或意念造型导引这种特异物质的产生和聚积过程也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无中生有乃太極拳内功修炼的总 纲


太极拳强调神为主宰。神是指人的精神、意念的发轫点比如,做任何太极拳的过程必须做到松散通空意念想"松散"、想"通空"等都是神为主宰,也就是意念 在?面起主导作用主宰就是要发挥主导的作用--让自己的精神气质和意念的发轫点做主人、发指令。神为主宰主宰谁?其中一方面就是主宰意念的运动也就 是练拳的过程中只管意念不管气。气是被姿势催发出去的一开始练太极拳僦以神为主宰,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则"阶及神明"的境界就有达到的一天。如果不 养成"神为主宰"的习惯而是"形体主宰"、"气为主宰",则僦会真正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调节虚实的关键是分清虚实--重心所在为实怎么调节呢?主要从两个方面努力第一,从形体上调整虛实1先要把两只脚的重心调一调(往当中调),使身体 左右平衡;2用脚来调整;根据具体情况把重心放在脚掌、脚心或脚后跟使身体湔后平衡;3通过整个身体的平衡调整虚实。不同的动作当中有不同的姿势来互相 平衡第二,要从意念上调整虚实意念往哪放,气就跟著过来往哪儿集中这儿就是实;相反的方向气少了,那边就是虚意念所在处为实,意念不在处为虚-- 在锻炼的过程中多注意这个问题此外,在运动的时候如果有往前的力量,则意念要向后;如果有往后的力量则意念要往前。
一般来说圆有几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茬动作构成上,每个动作的运行过程中要有圆的内容在?边第二,形体各个部分之间要圆若不圆就容易僵,一僵气就停 滞了就不通了。这就是所谓的"圆空法生"怎样才能做到圆的呢?按照太极拳"腋窝像夹着个热馒头"、"勒腰束气把裆撑"等要求调整好身形绵联不断的内 涵主要有3点:1动作的绵联--动作绵联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姿势无论怎么动在运转过程当中要绵联不断也就是动作要均匀;绵联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动作间 的转换要绵联。2气的绵联--每做一个动作不能光想着形体,还得考虑气3意的绵联。太极拳为了把两手的气炼整主要采取的方法就是两手一合一开的同 时,想着手?边有球跟着胀大,一撒手就掉了这么连着动,意的绵联就容易养成了

内功心法之秘要诀竅千百年来,太极拳的内功心法之秘要很少形成文字形成文字的东西永远表述不清身心的感觉和身心的独特体验。这些感觉和体验是内姠性运用意识引起的内气催姿势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就是拳家们所说的内功心法现在,我们择其要地简述其中的部分内容


周身一镓是传统太极拳家最为推崇的太极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时刻保持周身的整体性不顾此失彼。任何动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后有左就得囿右,不能光想到一个方面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太极拳老前辈们留下了许多方法

第一,身如钟鼎要求不管坐着还是站着,都要意念像一口钟一样把整个身体都罩起来这样周身的气也会整起来。

第二内外相合。传统的养生法要求周身一动无不动如何做到呢,主偠的方法就是有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要求把神意气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外三合主要是用意 念把肩和胯连上把肘和膝连上,把手和脚連上意念这样一连,百会再一提感觉就不一样了。此外内外相合的方法有3圈相摞等。

第三一身备五弓。"一身备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张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闾弓背是脊中到阳关(这个弓背较长一点);上肢一张弓,肩 到脊柱和手分别是弓梢肘关节是弓背;下肢是张弓,胯骨到髂骨和脚分别是弓梢膝关节是弓背。每个弓梢都不是一点而是展开的。如何做到"一身备五弓" 呢关键是用五弓之意来代替躯体。


随着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内三合"有了基础,还必须做到内外相合如何做到内外相合呢?可以用意念造型的办法假想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大圆气球, 在球内有一个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处在圆心,好比是自己的中惢点练拳时要求的"四梢平"就是指十字横竖线的四个端要保持平衡。找平的 要领是:十字的横线标志着两肩相平保证人体不致倾斜;十芓的竖线垂直在百会穴与尾闾之间,从而就能体现出"虚领顶颈"和"尾闾松垂"的内涵胸椎前侧的 十字线交叉点即是身体的中心点,这是练习呔极拳必须注意的关键之处内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内劲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太极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但是这种结合 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只有通过认真钻研和刻苦磨练才有可能实现
有的老师讲松散"就像十三层塔层层迭迭",有的老师比喻松散"像烟灰一样松散"而汪永泉所传扬式太极拳老六路的秘法就是练"三道气圈"--这是直接练习 松散通空的保密之法。经常进行三道气圈的训练逐渐就会"气遍周身不稍滞",鈈光能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三道气圈甚至能感到对方的三道气圈(这还只是初级的 神明),揉手时可以运用这三道气圈比如,用自己的气圈或者自己的意念非常快地碰对方的肩圈或者胯圈则对方会被弹到拙力所远不能及的距离等。当然我们 现在练三道气圈主要还是为了養生。如何进行三道气圈的训练呢用"意念造型"的方法--用意念道出一个三道气圈的形象来--等练得有了基础,自然就会有感 觉刚开始只能昰想象(意识导引的意识圈),然后是气的因素强化到最后自然而然形成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弥漫圈。

由于篇幅的限制笔者只能蜻蜓点水的把内功心法理法之髓核做一些简单的梳理和阐述,更丰富的内功心法之内涵必须在行拳走架的过程中来贯彻体现此外,除了鉯上总则外内功心法还有专门的炼神炼气炼意的内容。

傅仁东:再谈太极拳内功心法

应广大读者和武式太极拳爱好者的要求我想进一步談一下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核心问题——调身、调心、调息功法。这个问题之所以是练好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核心 首先是因为这三种功法是楿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它是贯穿整个太极拳内功心法的主导功法,是三种功法合一、不可分离、共同提高、共同作用的练功功法其佽 是体现在练功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境界和体悟在不同阶段应先侧重什么和以哪种功法为主的问题。下面我按三个阶段十層功夫的练功方法来阐述调 身、调心、调息功法

    身法要领要记清,三调功法务求精一步形体架势真,六合八法要上身放松求静是精髓,弹腿麻腰行功架米 架永功背丝行,着熟懂劲架推求二步着重轻灵功,丹田内转带外形硼捋挤按随意行,敷盖对吞神意现腹式呼吸要自然,接运蓄发形追意三步七悟三分练,二 气合一为神力丹田胎息忘有我,血脉相通为真气球动无根千只眼,六球一柱精细研上乘功法因人炼,不遇明师莫轻求

    很多练太极拳者,对太极拳的架势和形体不太注意教拳者要求也不太严谨,只强调大松大柔囿的练拳者为了大松,而把拳架放大形体变化了,有人戏称其为“ 练舞而不是练太极拳”先宗师始创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呔极拳,其拳架各异风格不同,特点各有千秋而拳理一致,都离不开太极拳内功心法离不 开古典拳论、法诀、法理和易、释、道、醫、儒等的理论基础为指导。

    误传:“太极拳不在架式而在气势”,实际是先师爷郝月如先生在其《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一文中提絀:“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一字之差理解就不同了,正如拳论中云:“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先師郝少如先生在教拳时常说:“拳架不正则气血不通,姿态不端则神不宁”因此在教学上不求其快,而求其精每授拳一个架势需要3至5忝,直至真正合乎拳 理规则要求先师郝少如先生又指出:“平时练拳、练推手要按规定办事,要一丝不苟认真钻研,还要求平时刻刻紸意好好留神老师的举动和神气、技巧。”这 样教学实则“事半功倍”此种教学方式值得提倡和发扬光大。

    调身之所以是练好太极拳嘚关键是因为只有把身法要领按其规矩都能练上身,才能“劲整”才能“八面支撑”。

    1.心以上为胸胸不可挺,要往下松两肩微姠前合,谓之含胸
    2.两肩中间脊骨处,似有鼓起之意两肩要灵活,不可低头谓之拔背。
    3.两膝着力有内向之意,两条腿如一条腿能分虚实,谓之裹裆
    4.两肋微敛,取下收前合之势内中感觉松快,谓之护肫
    5.头颈正直,不低不昂神贯于顶,提势全身谓之提顶。
    6.两股用力臀部前送,小腹上翻之势谓之吊裆。
    7.以意将两肩松开气向下沉,意中加一“静”字谓之松肩。
    8.以意运气荇于两肘,手腕能灵活肘尖常有下垂之意,谓之沉肘
    9.有动之意,而未动即预动之势,谓之腾挪
    10身、手、腰、腿,相顺相随一氣呵成,向外发出劲如放箭,迅若雷霆一往无敌谓之闪战。
    11.两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谓之尾闾正中。
    12.能莋到尾间正中、含胸、拔背松肩、吊裆就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丹田
    13.两腿虚实必须分清。虚非完全无力着地點要有腾挪之势,腾挪者即虚与胸有相吸相系之意,否则便成偏沉实非全然占煞,精神于实股支柱全身,要有上提之意如虚实不汾,便成双重

    我们讲调身的身法:含胸、拔背、松肩、垂肘、提顶、吊裆、裹裆、护肫、气沉丹田、腾挪闪战等身法要领,相互联系楿互作用,是分不开的一个整体运动含 胸,是在锁骨以下二三寸处肋骨微合,胸往下沉从锁骨到心不可弯曲(也就是“窝胸”)。拔背即大椎骨要拔高背要撑圆,但不能“躬背”即含胸拔背两者 同时进行,一个动另一个相应也要动与此同时,松肩、沉肘作用于含胸拔背使“内气”布于两膊,形于手指提顶吊裆,提顶要虚灵它需要外形帮助,往上顶 劲不仰脸,不低头要下颏微收,提顶并不茬中间起吊裆作用但要拎尾骨与小腹和顶劲中心成一条直线。吊裆也要有外形的帮助用尾尖前移一二寸,但意识要 放远吊裆需要两臂两膝帮忙,要相互联系要相互配合不可分离,这就是裹裆护肫与其联系更重要,更要严谨恰当否则它会影响空松和支撑八面的功法。护肫 是两肋下边的软裆处不能扁掉要使其圆满,要保护它如果中间扁了,气就会受到阻碍就不能使气沉到丹田。腾挪闪战也就昰刚柔相结合与松肩相结合,要“ 刚柔相济”“似动非动”,这就是腾挪闪战即是方向,实股是阴阳可向任何一个方向延伸。我們讲身法可以一个一个地来讲,讲得越深、越透、越详细、越 具体越好但在行功时,身法不可缺一它是一个整体,互为联系互为配合,互为作用能够做好以上调身要领,功夫就能达到六七层当然它要靠行功走架来诸 条验证,诸条来完成同时要与“调心”的一個“静”字互为帮助。先师郝少如先生指出:“拳可以不放在身上动作全在静中产生,不静则不专心”

    这里讲的“调心”不是人之“禸团”之心,而是说人的精神人的思想,人的思维意识需要做到无私无欲,达到复归于婴儿的赤子之心做到心清静,性空明方能包容众生,纳天地之正气方能无嗜欲,无烦恼与世无争。

    1.调心就是调整人的心理状态、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调心主要是调整人的思想意识,去除私心杂念用新的思想意识(即大公无私心装世界之胸怀)去面对周围事 态发展和周围之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放松”和“求静”(放松和求静我在《精武》杂志2010年第一期中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在此就不再重述了)练太极 拳能够达到“放松”离不开“求静”、即意守丹田,这两者是互为联系、互为作用的同步功法你能静下来,就能放松你能放松就能静下来,这两者是调心的“真 谛”和“精髓”是学者必须修炼的功法。

    先师郝少如对思想意识有这样的论述:“打拳不能离开意识以意领拳,拳才能不放在身上从而最后达到莣形。”练功时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和颜悦色,心平气和去除杂念,达到放松的状态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2.调心偠用桩功来辅助完成放松和人静,调心能够使全身放松能够尽快入静,如何才能达到呢?实际达到这层功夫应该是在第二阶段四至六层嘚功夫了,因为 你在初级阶段不必去练桩功只要把盘架子(形体),身法要领练上身(劲整)精神要饱满(气势)就可以了。但到第二阶段就有必偠用桩功来辅助完成调心、调 息的功法

    最好在第二阶段,有四至五层功夫时练桩功。练桩功决不能练“枯桩”枯桩容易“烧干锅”,练而无效易出偏差,最好在明师的指导下进行练功因为桩功不 但要具备调身、调心的功法要领,而且也要按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注偅调息地练功。这样有正确的练功方法才能达到最高境界,登上上乘功夫关于桩功,在另章 详细阐述

    之所以说调心是练太极拳的灵魂,是因为调心的主要实质内容就是“求静”全身各个部位,各个关节都要“放松”达到“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应物自然”。

    在《內功四经》中对调息是这样论述的:“气调而匀劲松而紧,缓缓行之久久功成,先吸后呼一出一人,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收丹畾气之归宿,吸人呼 出勿使有声。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坐或立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至底收。升有升路肋骨齐举,降有降所气吞俞口。”

    恩师吴本萍先生对这段经典论述是这样解释的:“前四句者:用功之时调息气如抽丝,鼻吸鼻呼劲者,必先松用紧唯其松之极,故能紧之至也故以松用紧, 非以紧使松也次八句者:此调气之法也(逆呼吸法)提想真气上升至顶也。下者升气后真气落下也;优者真气深藏于内,意想真气渐收渐小坠于丹田。再六句 者:谷道者后阴也。自喉而人方能得气之真路以入肺、人心、入肝、入肾也气虽入丹田,用意时必存想真气深至底之势方妙

    最后四句者:此言真气升降之路也,升时两肋骨缝而升开张,向上举之洎然得窍。降时自背脊俞口而入透前心方得气之真路(俞口穴自脊骨上,下数第七节便是)”

    关于调息的论述,确实很难说清何为达到上塖功法最高境界的功法一代宗师郝为真先生曾对修炼上乘功法这样论述:“以力声血,以血化精以精化气,以气归 神此中不祗有甘苦可言,直有生死之险矣学者可于力上求,无轻向气上觅一入歧路,戕生堪虞古人之不轻传人,匪吝也不忍以爱人之术而杀人耳。无明师 真诀不可盲从冒险。学问之邃予尚浅陋,未能窥其深不敢赞一词也。”

    练太极拳在调身、调心、调息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功夫达到四至六层功夫这期间,只是腹式呼吸自然呼吸即可。但必须明其原理人生下来后就有一呼一吸之 呼吸法,即后天维持生命之呼吸我们练功行气,就要改变其后天呼吸法逐步回归胎息,即先天呼吸法可以按其练功阶段和层次逐渐推进,决不可强求要順其 自然。从自然的后天呼吸逐渐深化到腹式呼吸、丹田呼吸,最后回归到胎息先天之呼吸

    (1)腹式呼吸: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以意导氣以腹部肌肉群舒张和收缩的呼吸法,我们在练拳时或两人推手时由于活动量增大而感到气上浮,呼吸急促有的拳师说:“你把气壓下去。”实际是没有掌握好腹式呼吸的正确方法

    (2)丹田呼吸:在腹式呼吸法的基础上,深化到丹田呼吸即以鼻呼吸,以意领气使气沉丹田的呼吸方法。

    (3)胎息呼吸:是在丹田呼吸法的基础上又深化到先天之呼吸即胎息的方法。胎息要以意导气“吸气绵绵呼气微微,虛极静笃神凝气结,心俞定而息愈微”这就是达到修炼内功心法的高层功夫。

    要讲“调息”必须要明白人体之脉络,脉络为人体内嫃气运行的轨道人身脉络主要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最主要的是督脉和任脉。督脉在身后为阳统帅全身 阳经;任脉在身前为阴,统帥全身阴经按呼吸循环来看是由百会、玄关、冲脉、任脉、带脉、会阴穴往上返尾闾关、肾关、夹脊关、督脉、玉枕关、百会穴。

    一、罙圳读者来信、来电问:傅先生看到您的《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研究》,读后余味犹存总有爱不释手之感,练太极拳须经三个阶段十层功夫确实为我们练太 极拳指出了明确功法方向,请问如何能练成劲整,呢?呼吸是否应是正常的自然呼吸?“松’’和‘‘静”是什么关系?
    答:这三个问题问得很深刻简单回答很难使读者满意。实际这三个问题就是练好太极拳的核心问题就是“调身”、“调心”、“调息”。简单地讲调身要使身 法上身(即十三身法要领),体现一个“整”字调心要全身放松,入静意守丹田,体现一个“静,字调息要调整后天之气,是回归先天之气的方法体现一 个“气”字。这三问题我在本期《精武》杂志上《再谈太极拳内功心法》中详谈。
    ②、河北读者来电问:傅先生您在《精武》杂志中有关“清河三杰”下辽东传播武式太极拳的一文,读后很受感动以前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三杰”之详情。请问“三杰”当时所传授的弟子现在在辽沈如何?
    答:这位朋友看起来对“三杰”传授的功夫很感兴趣有求学の意,“三杰”顾胤柯、闫志高、霍梦魁三位宗师的拳学在辽沈地区传播很广弟子很多,至今再传弟 子在辽沈传播的武式太极拳发展很赽我在2010年第一期的《精武》杂志中已说明了。“三杰”所授亲传弟子据我所知还健在的不多了。现在闫志高的亲传弟 子有刘长春先生、曹守谦先生、徐孟久先生等人霍梦魁的亲传弟子有吴本萍先生、陈纪沣先生等人。现在年龄都是八九十岁了但他们的弟子极多,都囿所成就
    三、锦州读者来电问:“整劲”是如何练出来的?为何我练了快二十年了,脚下还是无根?与人推手有劲总觉得使不上?
  答:这几位讀者和朋友可以说是对太极拳很执着也很下工夫练,只是还没有掌握好太极拳内功心法之要领练了l0年、20年,也只是起早摸黑练拳而已并不 是在练太极拳。应这些朋友和读者的要求我已在本期《精武》杂志中论述了“劲整”的来源,即调身、调心、调息的练功法希朢这些读者和朋友不要片面和盲目 地追求太极“打手”之某点技术,还是专心专意把拳练好从体到气势,直至达到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忘我练拳而达到上乘功夫
    四、沈阳读者问:我们看到《精武》2010年第二期中编者按,称傅先生在张方先生的极力推荐下才为《精武》雜志供稿,请问先生据我们所知以前很多杂志、报刊、新闻界都被你谢绝了采访,你不愿在广众之下露面.为何又投稿献技了呢?
  答:这位读者看起来对我傅仁东很了解的确,我总觉得一个人要低调做人我并不是保守,只不过不愿在广众之下和各杂志、报刊之上宣传自巳只想把我所学的 经验体悟用出书的方式留传下来。(此书本打算今年出版但由于有些资料正在考证,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有可能出书┅事要推迟一段时间)。张方先生是我同师的 师弟他的内功功夫很好,已经往上乘功法求了我们在相处中,他总觉得我所学的功夫应该廣泛传播不应有保守思想,几次劝我往《精武》投稿都被我谢绝 了。是事有偶然也是缘分牵线,《精武》主编吴宪民先生去本溪出差途经沈阳采访了我,这样我才把我对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浅薄之见投给《精武》与广大读者 见面。
    五、湖南读者来电问:傅先生我們看《精武》杂志中的《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研究》一文,对太极拳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请问我们要到你处学练武式太极拳之功夫,你收哆少费用?
  答: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和厚爱至于收费问题,我确实没想过因为自1979年我收徒弟教拳以来,还没有收取过学者学费都是免費传授。但我很重视一个人 的“武德”品质和素质对于人品低劣者我决不收其为徒,传其技艺朋友,你离我这么远来我这我是欢迎嘚,最好你先自修或在本地请个明师指导我会把我的 一些练拳体悟和领会给你邮去。你可用短信把你的地址发给我
    六、大连读者来电問:傅老师,看到您在《精武》中的《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研究》一文您确实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练功方法,特别是在推手时我们根本僦掌握不了对方,什么懂劲、听劲等都难以掌控请问傅老师能否给我们指导一下?
    答:大连读者,你们提的问题实际是对练功功夫的检验证实你的功夫已达到了何等程度。推手就是打手这是一门学术课程,理论很深奥它也有阶段性和你已达 到几层功夫的问题。你们所提到的问题是对功夫已达到三到五层功夫的情况下而言的我曾看过几场太极推手比赛,看后哑然一笑有的运动员确实把太极之精华“ 嶊手”弄成了两人“角斗”、“斗力”运动。先师郝少如先生对推手是这么论述的:“打(发放)只可用意、用气势打不可用形打。用形是尚气尚气者无力。你 越是硬邦邦雄赳赳越是无用。你的两手代表神气是柔的,他便无从知你”看起来,朋友们提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也是正常现象,因为你的功夫和层次还没有达 到要求还没有把功夫真正练上身,只有按正确练功方法去掌握好太极内功心法才能夠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并达到你想达到的程度。先师郝少如先生指出:“推手 时要路子多反应要灵敏。无多求只要求能够实践,实践能叫你知道所以然”所以在练功中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个字就是脚踏实地地去“练”,待你达到上 层功夫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去演练最好是与对手互相多“喂手”,这样才能使所学应用于实践朋友,我在本期《精武》和2010年第一期《精武》中 已把太极拳内功心法的真谛、精髓、关键、核心问题都谈到了。

傅仁东: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研究

  太极拳的内功心法一直被拳家视为是习练内家拳功法的无上秘诀。对修炼内家拳的人而言能否最终步入内家功法的最高境界,得到出神人化的功夫确实是 十分重要的。内功心法虽有奥秘但并不神秘,要练好内家拳功法只有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头上去寻找,从易、道、佛、儒、医、武的哲学理论中去落实去 探究,才能明白内家拳内功心法的真正内蕴所在

  道家文化法理对太极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很大的作用。道家讲求修心养性老孓提出了“ 虚其心,实其腹”的讲法这里讲的“心”不是人之肉心,而是说人的精神之内心需要做到无私无欲,达到复归于婴儿的赤孓之心做到心清静,性空明方能包 容众生;纳天地之正气,方能无嗜欲无烦恼,与世无争

  佛家文化的精髓是“明心见性”、“直指本心”、“以心传心”,从而达到太极拳之最高境界与道家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

  儒家文化讲正心诚意《尚书》訁:“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守中抱一就是儒家练心的真谛,也同是太极拳家应恪守和追求的核心境界

   不管是道家、佛家,还是儒家所讲“心”之含义同一,其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方面说人心是指人们的精神和意识活动;另一方面指的是“本心”、“真 心”,它是对第一方面含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抽象即是“性命”之“性”的意思,与天道相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心”字在形而上的最高境 界就是要超出矛盾与对立,照见绝对圆满的心灵世界由此可知,内家拳的内功心法乃昰“心无其心法无其法,非心非法即为心法”。
  二、放松是练太极拳的真谛
  太极拳术门派众多,风格不同架势各异,但究其理法内涵实则是共行不悖的

  首先,对于初学太极拳者必须具备一个正确的认识——不管你学的是哪个门派,都要端正态度偠从“一”字开始。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学练了一套完整的拳架,就自以为会了懂了,行了其实并非真正会了,真正懂了这只是初级阶段的第一层次。

  太极拳讲究全身大松大柔众多习练太极者将松柔奉为拳的真谛和灵魂,这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许多人在习练太极拳时始终贯彻大松大柔的原则,却并没有练出功夫呢?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松柔也有许哆窍要其中最主要的是方法问题,在某一层次上认识理解的问题也有悟性的问题。练太极拳如果不得其方法和窍要照 样会步入误区。许多太极拳习练者只讲松柔,其实只是在肌肉和动作上放松了自己觉得松开了,实则是懈了只是自己还不明了而已。

  要知道练太极拳须经历三个阶段,十层功夫和不同的境界体验

  太极拳讲松柔,主要是讲全身松开、松散、松沉、松静、松化等方面是需要大而化之,神而明之的这些练习太极拳的不同层次的境界和体会,都须明师口传身授用文字是难以表述明白的。

  总而言之練太极拳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体会,功夫进一步松柔的要求也要高一步,这样我们不断提高对练太极拳层次的认知、掌握和体悟就会對功夫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松沉一般是指让内劲沉下去后再起来,但是根据情况在发击对方时也可以连沉都不用,直接将劲提箌上面外形完全不变,内劲的方向却变了

  松静,练太极拳“静”字是关键是不可轻视的重要环节(“静”在另章阐述),有静才有反向的动因此叫复命归根,练太极拳只有体悟到静才能做到空,进而达到化的阶段

   我们练太极拳的时候,就要时时刻刻注意对松、柔不同层次的体悟掌握了正确的练功方向和具体的练功方法,再去认真细琢体悟松柔要达到“大而化之”的 境界,就必须在练太极拳时将气势逐渐放大气势大了,内劲才能随着意念之所至发到外面去在气势十足时,甚至可以用气圈打人讲松柔的不同层次,大而囮 之神而明之,这种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步登天,而是要随着练拳的深入逐渐加深对一层功夫、一层体会的研究,才能逐步体验到功夫上身
  三、节节松开和对拉拔长是练太极拳的关键
   练太极拳从站无极桩、太极桩开始。从头顶到脚下从两肩到两胯,“松四大块”直至全身各个关节都要松开如果关节松不开,就谈不上节节贯穿因为节节贯 穿,就是要使内劲在全身上下所有的关节嘟能畅通无阻从而做到节节贯通。节节松开主要是上面虚领顶劲,下面尾闾下垂放松从头到脚直达涌泉。拳论中也提 到“提顶吊裆惢中悬”的说法一般练太极拳到了中层功夫的阶段,就能体悟到百会至会阴的中心线、尾闾垂直线的练法

  在练习太极拳时经常出現的错误:一个是过于注意上面提顶,竖项头部就僵硬了;另一个就是放松下面,注意尾闾下垂时上面又丢了。这样练来练去还是将各关节挤压成一堆放松不了,学者需要克服

   练太极拳松开以后,基本要求前面都讲过了就是从站无极桩起式开始,就强调:两脚並拢脚跟相贴,足尖微开双膝微屈,稍微内合似爬树提顶吊裆,含胸 拔背裹裆护臀,松肩沉肘手臂松垂,立身中正全身放松。松脚踝再松到脚下涌泉,脚趾放松这里讲的各项要求都是意识上的问题,太过执着反而容易出现 肌肉上的僵硬

  太极拳讲全身放松,又要松而不懈拥劲不能丢,关键是“凡此皆是意”要求以神气为统帅。任何外形的姿态都要注意“无过不及毫无拘滞之力”。

   松开就是说全身各个关节都要松开,是指整体放松头顶、脊背、肩胸、腰胯、手肘、膝脚各个关节都要松透,恢复其自然状态呔极拳讲究的松开,是指任何 关节都有一个对拉拔长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悬顶时要头容正直,体会头顶百会穴有微微上顶之意泹同时保持整个身体放松,不要丢掉自然下沉状态要集中精神在脊柱上,脊柱关节的小韧带都要松开如此提顶才不会僵滞。

  松肩時要放松肩井穴松到肘部时要松曲池穴,松到手部时要放松劳宫 穴肩关节松不开,其它地方也很难松开所以有“肩寒全身僵,肩紧铨身滞”的说法肘关节的放松,也有一个对拉拔长的问题肘往下松坠的同时,上面也要有 上拔之意感觉两肩有一种内在的松沉劲。其关键是“肘不离肋”和“肘不贴肋”这里“肘不离肋”的意思是指练拳时两肘有护肋之意,这里“肘不贴肋”的意思 是指两肘要保持松活圆活两腋下如各含夹一个馒头的说法。同时要意贯肘尖这样就可体会“松开我劲勿使屈”的韧劲。

  松腕时要直腕、手掌放平伸直即可同时掌心含虚,五指略舒保持关节灵活。那么手指关节松开如何对拉拔长呢?主要是一个手指的关节松开了另一个手指 的关節要有回拉之意,一个关节要往前伸就要体会邻近的关节有往回收的意。已故太极名家郝少如先师对指腕松开的体会曾有“掌宜微伸,手指微曲”及“手要 空”的提法这就是说手含 心空,劳宫穴有含球的感觉这些体悟和方法是修炼内家拳功法中级阶七层功法的练法。

  含胸拔背的放松可以分开来说:

  含胸,是指胸部要有向内虚含之意放松自然,这样就可防止胸部外挺呼吸不畅之弊,即膻中穴要有松空感初级阶段无须求太多,关键要有一个“意”字绝不仅仅是 只肌肉的动作。其实做到上有百会上提之意,下有吊裆囷尾闾中正之意再配合松肩坠肘,含胸的感觉也就产生了

  拔背,能含胸自然就能够拔 背所谓拔背,就是上拔之意是指背部自嘫正直而产生挺拔感。背部肌肉有舒展微微隆起之意这样就会自然做到节节松开、沉落,拳势有气魄拳论中有“牵动 往来贴背”、“氣敛人背”的内劲奥妙。太极拳练到中级阶段时背部圆融浑厚,甚至产生融化感就像一个巨大的劲源基地,内劲如流水一样在背部往來意念一 动,就将内劲送往不同方向那时就会体悟到“力由背发”的感觉。

  腰胯的放松是要立腰松胯,同时要注意腰的直与沉也即是腰部的对拉拔长 之意。腰胯在练太极拳中地位非常重要古典拳论中有“以腰为轴”、“命意源头在腰隙”的说法。太极拳练到┅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体悟功夫一层层增进。到 中、高级阶段的重点体悟是“中空之势”那就需要“三分练拳七分研”方能体悟。

  脚下松主要是脚趾松开后,脚掌有微微上提之意即“脚心 吻地”自然放松,涌泉穴有亲吻大地之感浑身有膨胀之感。全身各关节嘚松开不等于是节节贯穿。节节贯穿的功夫已达到内劲练习阶段到那个时候要能够一气 贯通。节节松开只是基础松不开内气就无法通过。有许多教太极拳的老师拳论背得很熟,但他自己做不出来如何能够教人呢?松开,再往深层次讲则又有骨 头、骨节、筋膜、韧帶的放松,那是更高的境界了


  四、求静是练太极拳的精髓
  “太极者,无极而 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拳论指出了太极拳的特点和练功方法——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静开合,分阴分阳阖然一气,也就是老子 所说的“道生一一生②,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阴阳尽在其中矣武禹襄在古典拳论中也提出练太极拳要“神舒体静,刻刻在心”、“视静犹动视动犹靜 ”、“静中触动动犹静,以静制动”这些经典拳论都指出了动静在内家拳中的重要性。

  太极拳练到真正的静就能体会到“至虚Φ生神,至静中生气”是“心安则虚,道自来”、“体静心闲方能观见真理”。这是要达到高深的境界才能体会到的练太极拳要求┅层功夫一层体会。动静即是太极拳的精 髓那么必须追其究竟,如何达到动静的最高境界?究竟有怎样的不同层次和体会?的确要做到人靜并不容易,静有很多阶段每阶段又有不同的体会,特别是到 了高级阶段是很难用语言说明白的。为了使练太极拳者尽快掌握入静的方法能使练拳者练到了哪个阶段和层次,就有哪个阶段和层次的参考现将求静总结并划 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八个层次

  第一个阶段有三个层次的体会:安静、平静、宁静。练太极拳讲求静“以静制动”,主要是克制自己的心动要 收心猿,拴意马摒除头脑中的┅切杂念。心要安静下来就是要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所谓“收心离境”因为初学练太极拳时,我们有一颗常人之心虽然练拳 盘架,但是杂念未除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地在脑海里翻腾,所以要首先求安静能安静下来了,慢慢地我们的心也静下来了动的感觉逐渐减尐,静的体会逐渐增 加心里开始平静,内气逐渐和畅平顺心平气和的状态就产生了,全身也开始放松了感觉舒服,什么也就不去想叻再深入一点就是宁静,因为心平气和了心 开始静下来了,很多杂念排除了这时你对周围事物的感应就灵敏了,可以体会到“一志凝神洗心涤虑”的境界。

  第二阶段有三个层次的体 会:虚静、定静、真静。在虚静这个阶段你好像感觉不到自己的胳膊的存在開始恍惚的状态,念头一转这种现象就不见了就像愣神似的,好像站在那地方发呆似 的这就是虚静的状态。定静是脑子里产生很多图潒实际是一种错觉,比如出现一个图像一个动作的念头,你都会把握住定在那里不动,意念不转移也不消 失,这就是定静的状态实际是前念已去,后念未生真静是体内气血流动,产生内劲运行会出现很多现象,在这个时候还没有产生大动这个静还没有“致虛极 ”,这时候你松的条件越好你的感觉也越舒服,身体也越来越柔软这样才能体会到你自己是不动的。内动产生了感觉身体里面囿东西动,而外面没有东西动 身体里的动就会越来越明显。在这个阶段按层次上说内气还不够畅通血脉还没有全部打通,会出现局部疼痛有一种火烧伤痛之感,身上会痛背上胳膊疼痛,里 面有一种细小的东西会疼实际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它不会持续很久当血脉暢通了就会好的。这时内劲开始换动因静而得以和顺,开始生机勃勃健身养气的状 态慢慢起了作用。也就是《黄帝内经》中讲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三个阶段是灵静、清静两个层次的体会是达到 练功者最高的境界了。道的无极化场莋用于复杂的人体从而感应出了生命形式的极化场效应,人即道道即人,天人合一浑然一体,不分彼此这种状态被修炼 者称之为“练虚合道的层次”,“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鱼在水中水在鱼中,人能虚空无为非欲于道人道身归之”后天认知开发得越充分,背離先天本能就越 远如果到了这个境界,你就会感觉到万事万物纷繁复杂我们要归根,归根就是反求灵静,达到清静正是为此而设清静道体本身是不动的,但灵性是动的这 是指道的本体是虚无寂静,万物出而生动入而寂静,道生万物是由无而有,复归于道是囿归于无,所谓归根


  我们说太极拳动静如一,真正 到了灵静阶段时“道居而慧生”由虚静而引发出的内气,充盈圆融让你心气匼一,湛然寂定“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气机的启动,内劲的转换神、意、气 的开合鼓荡就此产生,就会体悟到讲了这么多,其實就是一个东西太极拳求静的最高阶段是清静,老子所说的“清静为天下正”,是要达到动静二相皆不着 混混沌沌,连静的意识也唍全不去求了就是真见到“自性”了,也就是六祖慧能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夲 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傅仁东答《精武》编者问/吴宪民

    武式太极拳中有沈阳霍梦魁一门,袭明因用以阐道风。霍氏有再传弟孓傅仁东其人宵然观妙,克绍箕袭艺成之后,禀玄训引后学,爱人知人尽演其所知。 傅与师弟本溪韩宝轩、沈阳张方、关铁云等各承家技孜孜汲汲,不以邪说惑人不以势力欺人,惟以弘扬武式太极是务在今日太极拳法遭到最严重贬斥——“不能实战”的时代,傅仁东先生“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以及他现在的所做所为或许能给太极拳界带来一线生机、一点启示……

  笔者日前应邀去桓仁觀摩太极拳大赛,经沈阳返哈之际曾拜访傅先生与沈阳武术界的部分领军人物,此篇问答即为当时对话内容 

  问:霍梦魁先生拳法高绝,其人德艺如何?

   答:据我恩师吴本萍教诲霍梦魁宗师在授徒时,首先注重武德比如有“八不授”之说,即“不授不忠不孝之人(鉯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人民利益为忠和孝敬父 母知恩必报为孝),不授根底不好之人不授心术不正之人,不授鲁莽灭裂之人不授反复无瑺之人,不授目中无人之人不授知礼无恩之人,不授得易失易之人” 等这些足以说明其为人师表的程度。霍梦魁宗师两次来沈授拳其宗旨是广交朋友,传播武式太极拳霍梦魁宗师在接待来访切磋武艺者时,都是善待来访者以 点到为止,从不伤人霍梦魁宗师之生岼,我在《辽沈地区的武式太极拳》一文中有所概述

  问:历代武式大家均很重视原架的练习,霍梦魁先生与郝少如先生所传的原架武式太极风格可有异同?

   答:挖掘传统武术项目是我国挽救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补救措施只有挖掘出原传的拳法,才能更好地继承囷发扬光大因此原架太极拳历来是武术界和太极 拳练家所重视和必修的,如郝为真为了便于教学把拳架按起、承、开、合为节序改为開合架,但一直保持原架53式演练方式原架武式太极拳,拳架、演练方 式、风格基本相同都是武禹襄始创拳架55式原架拳。以1881年李亦畲手莏“老三本”拳谱的记载为准由于“老三本”拳谱只列名称不排顺序,在手抄老三 本中“郝和珍藏本”与李亦畲“自珍藏本”拳势多少吔不一致“自珍藏本”拳势名称共55式,“郝和珍藏本”共有54式郝为真把第50式“下势”删去了, 故郝架为53式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原架54式是李肩轩传葛顺成再传霍梦魁,因此霍梦魁宗师和郝少如恩师传原架武式太极拳演练方式和风格基本相同都注 重架子紧凑,刚柔相濟快慢相间,腾挪闪展变化灵活,都要体现其眼手身腰步、心神意气劲、缩小软绵巧、急速冷弹脆、卧似盘龙、起似箭等武式太极拳嘚原架 特点

  问:武式太极拳化大为小,涵奇于凡一派天机,不可思议的魅力是怎样练成的?

  答:其实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際有一 定难度,每个练太极拳者都必经“三个阶段十层功夫”的进程,方能达到太极拳之高境界简而言之,练太极拳先动外形即拳架偠适当放开所谓大松大柔来练, 外带内动含着一个“明”字;继而拳架适当收敛,要达到松柔转向内动带外动含着一个“暗”字;繼而达到无形无象,忘其有己全身透空,含着一个“化” 字也就是达到“应物自然”,化打合一唯如此才可登堂入室,得其真谛

  问:你的恩师吴先生对武式太极拳有很多新颖的见解和深入浅出的比喻,诸如“逢转必沉”、“麻花腰”、“脱毛衣”之类你是他武学的衣钵传人,望你能慷慨为读者讲讲你所感悟到的高论?

   答:谈不到高论这些只是练武式太极拳者必须达到的要领。“弹腿麻腰转必沉”这是走架、推手必须做到的,弹簧腿是如弹簧旋转下压麻花腰是向合旋转, 逢转必沉是对拉拔长做到动知往返,开叠寓中錯拧抖麻花劲成。在练功时按拳论中所说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要求去做,下沉之劲有 如“脱毛衣”之感

  问:武式太极在沈阳发展如何?霍梦魁先生与当时的武林名家可有接触交流?

  答:武式太极拳在沈阳流传很广,主要是“清河三杰”顾胤柯、霍梦魁、闫志高等老前辈传播和郝派武式太极拳新架在沈阳扎根流行目前主要有恩师刘常春先生亲传弟子:傅仁东、张方、李忠 賢、刘在民、张秀兰、赵九洲、陈松笔、刘宜汉、安学伟、于学维、刘宝章等人和再传弟子。恩师吴本萍先生亲传弟子:傅仁东、韩宝轩、张方、王福业、王广宏、 王传友、牛立伟等人和再传弟子师伯陈明杰先生亲传弟子:姜铁森、杨世民、苏善业、肖嘉平、马聪杰、陈┅鸣、夏宏章、王桂泉、赵树堂、王德先、辛志宏等人 和再传弟子。顾春成先生亲传弟子:陈明辉、张建刚、安虎、顾玉斌、王忠伟、唐彥明、赵玉伟、王者祥、单春星、周卫平等人和再传弟子吴海清先生亲传弟子: 殷铁军、吴世瑕、刘天义、陈元通、郝中力、田友辉、迋天印、史书俊等人和再传弟子。师叔宋宗才先生亲传弟子:关铁云、薛焕雨等人和再传弟子霍梦魁师爷, 两次来沈授武式太极拳其宗旨是广交朋友,传播武式太极拳

  问:教学认真、待人和蔼可亲的吴老师主张“同敌变化示神奇”,虽说是与拳谱有一字之差但楿信一定有其独到的见解,能否解读一下个中玄机?

  答:“同敌变化示神奇”是指自己“因敌变化示神奇”是指对方。“因敌变化”僦是对方来劲和招式你靠听劲和高度的自然反应去灵敏地应战。“同敌变化”就是自己根据敌方来劲和招式,去应敌变化接劲或化打匼一自己的劲路令人不知,高深莫测使对方陷入自己的圈套。

  问:对于武式太极界一些令人叹息的同门你是深恶痛绝其言行还昰不以为意?
  答:我自然是不以为意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师承学拳的不同经历学业深厚程度不同,对一些经典拳论的体悟理解也不同对练武式太极拳者,掌握、领会、体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各有各的理解和说词都是正常的。

  问:你怎样评价自己对武式太极的贡献?

   答:贡献是谈不上的只是愿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而已。武禹襄始创武式太极拳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的历史,留给我們的武式太极拳和经典拳论歌诀、秘诀等 宝贵文化遗产是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财富,继承发展传播是每个人的义务特别是作为一名练武式太极拳者,更是义不容辞的

  问:先生以一颗赤子之心,抱着“与时代同步向未来进发”的大愿,不遗余力地弘扬武式太极和其怹武术瑰宝这些年一路艰难地走过来,有何感悟?

   答: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我从幼时就跟父亲傅广鹏学练拳术1958年由山东来沈阳落户,1959年师承于张万成先生练武当地宫鸳鸯拳(此拳种本是内家 拳法但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把此拳按外家拳法来练了所以有内家拳外练之說)。上世纪70年代有幸师承于郝少如恩师学武式太极拳从此使我走向了研练内 家拳功法的道路。我又先后拜郝斌先生为师学习太极梅花螳螂拳拜刘常春先生、吴本萍先生为师继研武式太极拳,我还参加了全国太极拳大赛并获得了优秀奖和 两枚金牌。

  恩师和师兄弟们忣同道都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为传统武术做出贡献,这种希望促使我下工夫苦练人们都戏称我为“武痴”,所以我能够为传统武术倳业做出微薄贡献也是我应尽的义务。

  问:你的《武式太极拳》草稿已经酝酿成熟了不知何时能够出版发行?你期待这部作品与读鍺“肝胆相照,声应气求”吗?

   答:出书是每个习武者的心愿都愿意把自己所学、所体悟到的经验传承下去。这些年来我练武式太极拳经过几位恩师身传口授,把武式太极拳之窍要和功法传 授于我我也有责任有义务把恩师所授之拳法和心法传播下去。我准备在2010年出版《武式太极拳》一书达到“肝胆相照,声名气求”不敢说既然是一部着 作,它就要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也要有使读者满意和需求的東西。

  问:武式太极拳传人李少林先生有“清气为天浊气为地”之说,此语应作何解?

  答:李少林先生是我的师叔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德艺高超的前辈,他老人家传授我东西从不让我去宣扬这次我已违反了师叔的规矩。

  “清气为天浊气为地”出自《易經》的“气之清轻者上升为天,气之重浊者下凝为地”本是解释天地之形成的,后被太极拳家引用为练功方法即“有清有浊,有动有靜天清地浊,天动地静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皆悉归”等阴阳转换之说

  问:当今之世,太极拳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世界上许多国家学习太极拳的势头日益增长,真可谓是“兴之在清盛之在今”。太极拳的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关于学习太极拳的著作以及教学方法在新形势下能否取得新的成果,重放光芒?

   答: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堪称国粹太极拳则是我国优秀傳统文化百花苑中的一枝绚丽奇葩,故其能走出国门传播世界,是因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 认识到太极拳不但可以健身、养生、防身還是一项可以修身养性的体育运动。太极拳修炼形体和意识的统一太极拳强调“意”、“气”、“神”的修炼,然后才 是形、体、势的修炼太极拳讲究以神见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从而达到内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练成内外浑然一体所以我们學练太极拳 不可忽视太极拳前辈所留给我们关于太极拳的著作、经典拳论,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取得更大成果,財会发扬光大

  问:贵派太极拳主张“悟练结合”有何指导意义?

   答:练太极拳者,都应按阶段、层次等不同进度按照不同的要求囷演练方法去练,“悟练结合”也是对练拳者分阶段和进度来要求的比如初级阶段具有1至5 层功夫时,应该是“七分练拳三分悟”达到Φ、高阶段具有6至10层功夫时,应该是“三分练拳七分悟”这样才会使练拳者少走弯路。

  问:有识见之人不以小成为喜,你的师兄弚和你哪些弟子勤奋好学将来可成大器,可担弘扬武式太极拳的大任?

   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太极拳是一种博大精深,有着中华文囮之底蕴的传统文化种类太极拳不仅是把拳架盘好,达到几个阶段几层功夫的问题,还要以 易、道、释、武、医等哲理作为理论指导其深奥程度需要研究、领会、体悟,得其实质来指导太极拳对古老经典拳论、歌诀、秘诀要逐句、逐字去领会体悟才能 悟出其法理奥妙,达到神化之功夫因此小成何喜之有啊?前面我已经讲了,辽沈地区有那么多的武式太极拳传人和再传人我相信我的师兄弟们和再传弚子以及武 术界的同道、同仁们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把武式太极拳之重任担起来使之发扬光大并一直将其发展、传播下去。

加载中请稍候......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吴氏太极拳北派八法秘诀 太极八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松肩坠肘,手心斜向上目视右手食指方向。

掤、捋、挤、按、采、挒、肘

吴氏太极拳传人吴图南先生享年105岁杨禹廷享年95岁,马岳梁享年98岁、他的夫人吴英华享年91岁温铭彡享年88岁,刘晚苍享年84岁我的师爷王培生先生享年84岁……

练吴氏太极拳的前辈们如此长寿,恐怕不是偶然现象吴氏太极拳主要以柔化為主,由动而静由静而动,处处受意识引导练吴氏太极拳主要是练心,心平气和百病难

侵,这恐怕就是练吴氏太极拳使人长寿的道悝吧人和大自然一样,大自然如果风平浪静.就会五谷丰登人如果平心静气,就无病就健康。我们的老师谢守忠先生讲:“要想练恏吴氏太极拳要心不妄想,口不妄言、耳不妄听鼻不妄闻,眼不妄视要专心致志去练。”

然而有些人,练了数十年虽然功夫极強。拳艺极精但不到半百,却老病卧床甚至英年早逝。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练功时,忘掉了内外养修忘掉了柔化是根本。大家都知噵水比较柔和,但水能穿石无孔不入。习练者一定要有水一样的性格

第二,缺乏内气的修养只想练技法的阴阳相济,而忽视了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阴阳相济中医讲:气为阳,血为阴三阳气脉过速,则三阴气脉偏迟久而久之,人体的经络气血或偏盛或偏衰甚至人体循环逆乱,虽然外表看有些功夫却因气血上逆而力不从心,百疾上身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物极必反。从中医学角度看无論何事,要有节有度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才是健康之路

第三,练太极拳不能很好地掌握速度

所以练吴氏太极拳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内外兼修。

我的父亲是鞍山市京剧团的武打教练受家庭的影响.我自幼便跟随父亲练习武术基本功.跟随老师学了不少太极拳套路,洏且在比赛中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在本地区也算小有名气,和我学太极拳的有近百人带着近百人,每天早晚练得满头大汗但其实根夲不知道太极拳的内涵。

自从拜谢守忠老师为师以后.才真正明白了太极拳理

老师讲:练拳要用心去练,要澄心定性要锁心猿,拴意馬;练拳要刚柔相济形神意合。

而在此前我边打拳边聊天,精神不集中只注重了太极拳套路练习,而不注重内功的修炼每天跟着喑乐练拳,把太极拳练成了太极操

老师讲:太极拳一定要从松柔上下功夫,松柔是一生的追求要松柔之极,柔若无骨松柔是天生具囿的,因为劳作和生活把身体给僵化了。练功要找回孩童的感觉

而在此前,我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

老师又纠正了我们练拳的步驟,告诉我们练太极拳蛩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盘架子注意把每个动作定式做准确。注意架势要舒展大方中正安舒,虽动作不连贯、不协调但要注意培养饱满的气势。要把拳架练得准确和写字一样,开始要一笔一划的练

第二阶段:练放松。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紸意体会在放松、不用僵力的状态下完成每一个动作注意松而不散,始终保持整劲不丢

第三阶段:练习均匀、连贯与协调,注意动作嘚轻匀连贯性

第四阶段:练松柔与沉实,这是长功力的阶段练习太极拳大致分为三层境界,即以腰代手以气代手,以意代手的初、Φ、高三个层次首先要通经活络,要想顺利通开经络就要掌握好练功时间、节气。比如一年的两至、两分春分应该是通肝经的好季節,夏至通心经秋分通肺经,冬至通肾经每年应季时,老师都亲自带我们去山青水秀的地方去练功

第五阶段:练发力、推手、散手,实战运用

太极之象的八种功夫境界

《授秘歌》是由唐人李道子传留下来的,其文字非常简练但内涵却很丰富。修炼杨式太极拳老六蕗应以此歌诀的要义来揣摩太极道、太极术(内功)、主极拳架融为一体的真谛。如此方能以道驭拳,以功化身以身修真,从而实现《秘授歌》所提出的八种功夫境界

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謦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老拳谱上讲:“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所以修炼太极拳的关键就是锤炼平常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太极阴面的东两,即神之虚灵、意之專一(专注一方)、气之内外(内气和外气)混化积攒出功夫。“无形无象”就是这种功夫境界的一种描述

这种境界如何达到?没有其他的途徑就是贯穿在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每招每式中的内功心法和专门的太极功(魏树人内功修炼法示范)、太极松腰法、太极球等松散之功、意气の功的修炼之中;其日的就是使周身内外上下,整个皮肉筋脉骨被意气滋润没有了形体存在的感觉。此为“无形无象”有的人形容,演练杨式太极拳老

六路的时候身体只剩下“一道气圈”和一条“身中垂直线”。更进一步去体验甚至连“三道气圈”和“身中垂直线”也不存在了,因为已“全身透空”周身内外浑然一体了。

“全身透空”指无形无相的内外之气沁润于躯体内外,畅通无阻,进入了“其大无内其小无内”的境界。这个时候“三道气圈”和“身中垂直线”的区别没有了,神意一动则举手投足之间都有虚空之象,意の所动的周围区域形成了一团圆圆的大皮囊,这个皮囊如果要形容它就是一团充满透明空气样的

混儿气。这团混元气不在身体内不茬身体外。在哪儿在神意的周围,在空空荡荡的虚空中这时无论神意怎么动,身体内外都会首尾呼应、相互接应就如充满了水的皮囊,无处不在.相互支持这就是“混元

一体”的整体功夫之象’

张三丰讲:“大修行人将神气打成一片,于此之动是太极之动,神与氣两不相离也于此而静,是太极之静神与气自成一致也。”这是从道的境界来描述的如果从太极揉手来描述,则师爷汪永泉在《杨氏太极拳述真》中说道:“无形无象全身透空指的就是功夫高超者在推手胜人的外形看不出有多大动作,招式越化越小以至给人的外形动作消失之感,而其自身则感到轻灵通畅即进入化境境界”

进入“无形无象,全身透空”这种揉手境界既不是平送腰胯,也不是蹬腿蹬足;既不是肩手抖动更不是以腰发力。其实自身就是一个混元气团所以,对方一碰就“如球碰壁回”;你的神意一动,“棚捋擠按皆非是”对方就会“一揪就起”,“一碰就出”

魏树人老师对笔者说:“什么时候把形体忘了,你就懂得了太极拳”当然,这個境界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理法一如地“默识揣摩”出来的。

应物自然是对有功夫之人的一种描述内功修炼有素的人,神意清净虚灵无所挂碍从不分辩,无私无欲但又清澈明了,什么都知晓如此之人,自己练太极拳时既能知晓自身之神意气和大自然之花草树木的互动信息,又能感觉内外混元时自身所形成的鼓荡和裹携状态;揉手时,对方神意刚刚萌生形体还未及起动,则自身已随感而应随機而动,恰到好处、不早不晚这就是魏师所说的“奥妙尽在时机中”。延伸到人生境界则进入了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堺,更能如《吕祖百字碑》中所说的:“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这里描述了有功夫的人洒脱应对的境界也就是对万事万物都能做到不贪、不执、不欲,只有这样才能应事接物不迷凡、不动心,情绪不起伏于此,自已的心性不仅能清静無为而且能凝神聚气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滋养。

西山悬磬西山可喻清静世界、神意发轫之所在。两者即西方在头为元神祖窍所处的位置,山者即脊背也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所说的劲源。西山是形容说形容神之体,意之发轫点悬即空悬,磬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荿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悬磬可喻清静之音,也可喻钟鼎这四个字指功夫到了深湛境界,就能做到如《列子·仲尼》中所记载的:“峩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随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此時身体通透得宛如透明了一般;沉稳充沛得好像钟鼎置身;空寂灵敏得仿佛庙之磬,一碰就响此时,体内空而不空细胞活跃,内气皷荡生机尢限,这种气机荡漾的声音悦耳动听上与天籁合,下与地籁通“宁静以致远”到此时就不是一个形容性的语句,而是真实鈈虚的功夫状态了入此境界,则“听劲”能入特别细微的地步此时,听自己就是听别人听别人就是听自己,内外已经没有区别了

“虎”在道家指的是金虎,有虎必有龙因此,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卷四>中说:“虎者猛物也,坎中空阳之气此气纯阳,阳则易动有如虎之难防。此气最刚刚则性烈,有如虎之难制唯有龙之下降可以伏虎也。”

“猿”者心也,神也意也。《悟真篇》讲:“惢猿方寸机三千功夫与天齐,自然有鼎烹龙虎”由此可见,心猿可以支配、统帅龙虎之气猿呜指心意灵动、活跃,使得生命之气息噭荡流布

如何实现“虎吼猿鸣”之功夫境界呢?静极生动。这个静并不是指形体动作不动,而是精神状态的宁静神的虚明空寂;这个動,并不是指形体动作、招法姿势而是“神包气中,气包神外”时内气敷布通达尾闾、夹脊、玉枕三关,直达泥丸并循周天而行时的苼生不已之动杨式太饭拳老六路修炼混元气,但却依然取得通周天及经络的效用其内存在“虎吼猿鸣”,正如《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中所说:“当太极静而生动时阳产于西南之坤,此时腹中如烈风之吼,如震雷之气即复卦天根现也。”

“虎吼猿鸣”是静极生动、内气腾然景象的比附而“泉清河静”则是“静中触动动犹静”之功夫状态的描述。“泉”指人的生命之泉水人体重的70%由水组成,人呮要一缺水就会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太乙北极真经》上说:“水乃有母”水是人的生命之源泉。这句话总的意思就是通过太极拳嘚修炼,人体生命之泉源源不断、无休无止地滋生

那么,生命之泉是什么呢?泛指津、唾、血、汗、涕、精等人体之水《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中说得清楚:“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日甘露洒须弥。”陈撄宁在诠释《黄庭》其文时说:“口中之津液譬如山中之泉水,水性本就下而泉上能至水顶者,何也?地下之水气循土脈透‘玉液金丹’”进行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锻炼,体内就会出现这些“玉液金丹”此为阴中之精华也;阴之精华还体现在气血在体內流行不滞,这是生命力旺盛的证相经常锻炼阴精,生命之泉就会净寂、清澈、透明、中和正如《周易参同契发微》中所说:“当其寂然不动,万虑俱泯之时河海静默,山岳藏烟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八脉归源,呼吸俱无既深入窈冥之中……”所以太极动而生静,静则虚灵虚灵则神明,神明则无为无为则流行,流行则生生不已智慧无

“翻江播海”说的是内外之气混元一体的状态,什么状态?“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这个“母”就是自身已成一团混元气这团混元气周流鈈息,回荡不已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开合相寓,有升有降;出入自如聚散天成;不在体内,不在体外;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以有隨意变化孕育出阴阳来。自身如何才能成为一团混元气呢?行拳走架意为先得意忘形混天地。混是混合在一起的意思两种事物混而为┅为混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为修炼混元状态提供了途径如“茫点”虽然用肉眼遍寻空中而不见,但却空而不空有功夫者“心为领,意为帅气为纛”次第而出,刹那间凝聚这种神意统帅内外之气凝聚于眼前某一空旷之处的目标点,就是混而为一之具体方法现

翻江播海,是人体内外已成为虚空混元气的特殊景像此时,动也是静静也是动,动静一如阴阳互孕,出神入化隐显自在;动静之机,松散氤氲宛如江水翻腾,海水激荡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派气机流行、内外一如的风光

尽性立命是修炼太极拳的终极目的和根本归宿,是太极之象的智慧根源太极拳来源于中华道统文化,必然回归于道统文化不管太极如何变化,都不会脱离这个圆牟宗三认为,道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生命体现(心灵表现之方向)因此,在中华道统文化的经典中必然对这个根源有过深刻表述。《周易·说卦传》

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是追究、深研、体悟天地间万事外有之规律,尽性是完善自我修真养性,使人性与天道相契穷理是知其理,悟其真;尽性是行其德传其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实现“天人合一”此时,“先天而天不违後天而奉天时”,“我命由己而不由天”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太极之象,尽性立命性乃人之本性、本真、夲来之心,神意之元体;命乃人生的命运、使命、生命之形体神意之运用。性命相依相助正如桓谭在《新论·形神》中所说的:“形与鉮犹如薪与火之关系,神居体犹火之燃烛矣。”本性是天性是人生方向,属阴;命是构成人体的皮肉筋脉骨、四肢百骸等生命物质屬阳。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真正的太极拳修炼者来说,如果心不清性不明,则不过一介武夫而已;如果生命之体不修则如《乐育堂语錄》所云“此命之不存,性之焉立”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必须把太极拳架、太极术(内功心法)、太极道(心性修为)融为一体去修炼这样,才是真正的性命双修才是真正的复归太极。这个“尽性立命”的太极之象乃真正的大境界、大智慧、大自在,是由太极而超凡人圣嘚形象表述

“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呜,泉清水净翻江播海,尽性立命”这几句太极真言说的是八种功夫境界,也就是说通过太极拳的修炼,我们应印证这八种功夫境界

如何印证呢?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给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的途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功修炼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