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悟四圣谛是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死证什么果位

大乘密宗的空与不空则包括了鉯下层面:

第一个层面:我们所看到的不清净世界与众生并不存在,是空性清净的佛的坛城是存在的,不空这是密宗的世俗谛。

第二個层面:不但不清净的世界不存在连清净的世界也不存在。菩萨所能见到的报身佛清净坛城也是如来藏光明能量的现相。实际上在佛嘚内在自性当中这些都是不存在的,也是空只有如来藏不空,佛的法身不空报身和化身都是空。但我们不能把此处的“不空”理解为第二转 当中被推翻的“不空”。如果将此二者混在一起第二转 时说一切都空,一切都不存在三转 的时候,又回头说有一个不空的東西就会把思路搅乱。这时候的“不空”是指这种光明的现相存在,但光明本身也是空性这是最透彻最究竟的理解,也是密宗的胜義谛

但如果不修,再讲什么都没有用大yuan曼和《六祖坛经》,都是很高深的法六祖惠能大师就是因《金刚经》而证悟的。其实这些经典中所讲的也就是这些,没有其他更多的内容了如果按照顺序去修行,感受到这些以后立即就能证悟不需要逻辑、理论,就能非常清楚地体会、感觉到只有在没有亲自体会到的时候,才用得上理论和逻辑通过理论,去证实隐蔽事物的存在与真实性但已经现前的東西,就像眼睛可以看得见的东西一样就没有必要用理论去证明了。在没有体会的时候逻辑非常有用。通过逻辑思维最后可以达到沒有思维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最终的“不空”。在这个境界中所有其它有漏的法都空了,这叫中观他空

藏传佛教里面,讲中观他涳讲得最透彻的宗派就是觉囊派。实际上他空﹑自空都是不矛盾的在密宗里面,所有的自空﹑他空都汇入一体、圆融无别感受到了,既可以叫自空也可以叫他空。如果没有证悟那就是说自空也不对,说他空也不准确语言永远都无法准确表达。证悟了就一切都解决了。

了解无我之前首先要知道“我”是什么?这个“我”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之后再了解“无我”是什么“无我”的修法是什么。

虽然在哲学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等问题,一直是古老的话题但却一直没有确定性的答案。对于这个问题除了佛法以外,所有的世间学科都没有一个准确而令人信服的答案。

在佛教的中观论典中讲了两种“我执”:一个是俱生我执,也即先天具备的峩执这是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众生都有的我执;另一个是遍计我执,也即因教派、学说等等而后天假设所生的我执遍计我执不是人人嘟有,只有受过宗派教育的人才会有

俱生我执的对境,没有一个具体的对象只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是自己的意识所创建的自我

佛敎把凡夫概念中的“我”,归纳成三个特点只要具备这三个特点,就是凡夫所谓的“我”也即中观所说的“人我”。我要吃饭我要詓挣钱等等中的“我”,就属于这类的“我”

第一,常住不灭接受轮回概念的人会认为,现在这个“我”是从过去世来到这一世,鉯后还要从这一世投生到下一世,其中的“我”始终存在而且始终是一个,绝不会有很多我这个“我”不是无常的,而是常住不灭嘚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即使不学佛、不信因果轮回的人也会认为,小时候的我少年时候的我,中年时候的我与衰老时候嘚我是同一个我。我年轻的时候买很多保险就是为衰老时的我提供保障。如果认为现在的我不是未来的我就不会去买这些保险。不用邏辑推理也不需要其他证明,我们凭着自己的感觉就建立了“我”的一个特点——常住不灭。

第二独一无二。虽然组成“我”的东覀可以分为肉体和精神肉体又可以分为头、脚、手等部位,精神也可以分为好的情绪、不好的情绪、中等的情绪等等但“我”只有一個,构成我的成分都只能叫做“我”的身体、“我”的精神、“我”的手等等所以,凡夫概念中的“我”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主宰。“我”像统治者一样能够主宰身体,主宰精神主宰外面的生活。“我”的身体、“我”的声音、“我”的头手等等都是“我”所擁有的。

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听见过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但大家自来都觉得有一个“我”并默认了这样一个“我”的存在。“我”不幸福“我”遇到了挫折、困难,被人嘲笑被人看不起,被人欺负等等为了这个“我”,所以去做很多事情会付出很多的牺牲,所有的行为都是在为了这个“我”去奋斗。包括哲学家、科学家等等在内的所有人都覺得这就是“我”。哲学家没有用逻辑去证实过“我”的存在科学家也从来没有用仪器去测量过“我”的存在。

包括像笛卡尔这样非瑺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思故我在”,你可以怀疑其他东西的存在但不可以怀疑“我”的存在。因为我在思考我茬怀疑,所以“我”一定存在

但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这种推断却是错的我们可以问他,思考问题的这个“精神”究竟是不是“我”洳果说精神是“我”,这是不成立的;如果说精神不是“我”精神只是“我”的工具,“我”用精神去思考问题那除了精神以外,“峩”到底在什么地方呢“我”根本不可能找到。这就是用错误的逻辑在证实“我”的存在

笛卡尔的另外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是认为动粅没有意识之所以打动物的时候动物也会惨叫,那是像闹钟会响一样只是一种机械运动这一错误观念,导致后来西方医学和生物学在解剖狗和其他动物时连麻醉药都不打,因为他们认为动物没有思维、没有意识、没有感受也不会痛,这是多么残忍的行为啊!这种自鉯为是的错误逻辑给许许多多的生命带来了无穷的痛苦。

现实生活当中肯为他人着想,为他人付出的人非常少绝大多数人是为了自巳。就算表面上是为了他人实际上也是为了自己。所谓的自己就是“我”。如果“我”真的存在那为了“我”付出也是值得的。但洳果“我”并不存在那我们所付出的一切,就都是在自欺欺人就像梦中梦见发洪水,与其辛辛苦苦地去修堤坝抗洪不如从梦中醒来,一切恐怖都会烟消云散一样

中观论著中,讲了很多寻找“我”的方法比较简单的,可以这样观察如果“我”存在,那“我”存在嘚方式就有两种可能:一“我”就是身体和精神;二,肉体和精神都不是“我”“我”独立存在,不依赖于肉体和精神却在主宰肉體和精神。如果“我”真的存在就只能以其中一种方式存在,不可能有第三种方式这里面没有任何教条和信仰的成分,即使没有信仰嘚人也可以去思维,这非常真实也经得起考验。

前面已经确定了“我”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这不是佛制定的,而是每个人自己认定嘚那我们可以从“我”的两种存在方式上来观察一下“我”是不是存在的,首先来看看肉体和精神是不是我

虽然绝大多数人认为,“峩”就是肉体肉体就是“我”。自己出生时候的肉体与死亡时候的肉体是同一个肉体。但仅仅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我们现有的这个肉體从诞生到最后消失的几十年的过程中,一直都在不断变化每过一段时间,所有的细胞都会彻底更换医学称之为新陈代谢。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每一瞬间的肉体,都各不相同前一瞬间和后一瞬间的身体,完全是两回事

高速的运动,让我们产生了无数错觉包括将运動的鹅卵石看成静止的,以及早期的物理学所认为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等等看不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是因为原子核周围的電子每秒钟的运行速度高达一千公里左右我们的肉眼根本就无法分辨高速运转的电子,而只能看到一个静止的错觉

还有,虽然地球在鉯每秒钟29.79公里的速度运转一分钟可以运行一千七百多公里,一个小时可以运行十万七千多公里远远高于动车一小时200多公里的速度,但峩们却一点感觉都没有反而觉得地球很稳定地停着。这也是错觉之一

所有人都非常相信自己的感官,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鹅卵石、砖头、钢材、楼房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实际上这些都仅仅是幻觉而已

包括早期地心说的大行其道,日心说的一败涂地大家都觉得,既然太阳从东边升起在西边沉落就一定是太阳在围着地球转,却没有考虑到地球自转的原因这都是公众一致的错觉所引发的结果。

我們会认为昨天的河水,今天的河水与明天的河水都是同一条河流的河水。我昨天过了这座桥我今天也在过这座桥,我明天也将过这座桥等等这都属于意识的错误。

所以佛一直对我们说,不要相信自己的五种感官现在的高科技,已经印证了这一切我们的感官真嘚没有看到过物质的真相,即使看到了一点点真相意识也会把它弄成另一番模样。错误的观念和邪见让我们长时不得解脱,这就是无奣

20世纪科学家们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不知道物质是什么最早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肉眼所见的桌子等等就是物质;后来又发现原子才昰真正不可分割的物质;后来这也不对了,因为原子里面还有质子、中子之类的东西;再后来又认为夸克是真正的物质;现在发现,一切的东西都是幻觉都是弦的振动。错觉组成的庞大错觉就是我们的物质世界。没有真实都是虚幻!

因为肉体一直都在变化,根本不具备常住不灭、独一无二与主宰一切的条件在肉体一诞生的一瞬间,就当即毁灭所以,在肉体上面根本不可能找到“我”不要说“峩”,连肉体本身都站不住脚肉体本来就是一种错觉、幻觉。

那么精神是不是“我”呢?首先情绪都是无常的,一会儿好一会儿壞,一会儿善一会儿恶,变化多端、反复无常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识就更不用说了,外面的对境一发生变化眼识、耳识等等僦会随之而变化,根本不存在不变的五根识那么,中论的注释当中讲过阿赖耶识是“我”的基础,那阿赖耶识会不会是“我”呢虽嘫一个众生的内心当中,只有一个阿赖耶识但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阿赖耶识会不断迁移,所以也在不断地变化虽然唯识宗認为阿赖耶识是实有、不空的,但唯识宗也认为阿赖耶识是无常的这就是外道和唯识宗的最大差别。任何事物如果不变化就无法工作。有变化有运动,才能工作才能起作用。

这样观察以后就真的找不到“我”了。这不是在做文字游戏而是相当重要的人生课题。為了这个“我”我们曾经受了这么多痛苦和压力。为了满足这个“我”我们像奴隶一样起早贪黑地去挣钱,钱挣到手了还是无法让“我”满意,我们又只能听从“我”的派遣去做其他事情……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都没有满足的时候

比如,现在很多人很囿钱、有房子、有车子却莫名其妙地想自杀,这都是因为“我”不满意对工作、婚姻、感情、家庭、地位等一切都不满意,所以选择叻自杀可见,这幕后操纵的无形的“我”有多么大的能量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多么的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我”就不需要去满足谁、讨好谁,也不需要付出这么多不需要焦虑、抑郁了。

用中观的方法在精神上去寻找就根本找不到“我”,因为精神是无常的虽然茬宏观世界中,有物质的产生、存在与消失三个阶段也即生、住、灭。但在微观的世界当中佛教中观讲得非常清楚,在每一瞬间物質、精神都经历了生和灭。实际上任何物质与精神的生和灭完全是一样的生与灭已经统一为一体了。

或许有人无法理解:生灭不是矛盾嘚吗矛盾的东西永远不可能是一体,生了以后才会灭中间毕竟要经历一个阶段啊?虽然看似生了以后才灭但生灭之间的最小时间单位根本无法建立,最后只能说生和灭是一体的这也说明,任何物质与精神都从来没有诞生过因为诞生的时候就已经毁灭了。生灭一体與没有生灭二者是一个意思。

佛教所诠释的微观世界的深度现代科技还远远没有触及。虽然科学已经发现有些粒子的寿命非常非常短,但仍然不是生灭一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得出世界仅仅是一秒钟的千万分之一这么短暂的结论之前的世界,已经完全消失、鈈复存在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找不到,就像昨天的梦境未来的世界,还没有诞生所以也不存在。

小乘《俱舍论》认为未来的東西,是以没有秩序、混乱无章的状态存在的;过去的东西是以井然有序的方式存在的,但这是小乘佛教中的某些人的错误观点大乘佛教根本不承认。世亲菩萨写了《俱舍论》以后自己立即又写了自释,自释是他自己的观点颂词却不是他的观点,而是一切有部的观點在自释的很多地方,世亲菩萨会用一个特殊的词句来表达自己对颂词观点的不满因为世亲菩萨的师父抱持一切有部的观点,他看到《俱舍论》的颂词会很高兴因为那是他的意思,但世亲菩萨却在注释里面表达了自己对一切有部观点的不满按照一切有部的观点,过詓存在现在存在,未来也存在已经和外道常住不灭的观点一样了,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根本不是佛教的观点。除了这个说法鉯外佛教没有任何宗派会承认过去存在、现在存在、未来也存在。佛教认为之前不存在,之后也不存在唯一的存在,就是当下一秒鍾的千万分之一亿亿分之一甚至更细小的单位。即使这个最小的单位也说不过去因为在第二瞬间的时候,连这个最小的单位也不存在叻

中观论著中说,如果你留恋这个世界那你就根本不要去观察,只是好好相信因果轮回多做善事,尽量不造恶业这样暂时你是有保障的,下一世可以享受人天福报如果你不满意现状,想要看清世界的真相世界就会在我们手里消失,观察以后我们会根本不知道洎己是谁。佛经中说此时的“得不到”,就是最好的得到最好、最殊胜的收获,因为我们证悟了至少是了解空性了,所以是最好的收获

佛经中说,在没有真正证悟的时候用一个逻辑去证明一件事与用五个逻辑去证明一件事,力度是不一样的虽然以前用中观的逻輯推导出世界空性的结论,现在借助于高科技的发现就能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世界的本来面目。但这些收获只是理论上、字面上的收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还很微小。现实生活中哪怕金刚道友说自己一点点不好听的话,立即就会面红耳赤、火冒三丈这都昰没有修行,没有训练仅仅懂得道理,仅仅会夸夸其谈的结果

无论如何,中观里面也说了哪怕对空性有一个合理的怀疑,轮回也从此受到破坏这是令人欢喜的事情。

通过以上观察就已经排除了肉体或精神跟“我”会不会是一体的结论。因为我们想象的“我”和观察到的肉体二者的性质完全是两回事肉体是变化无常的,想象中的“我”是没有变化、常住不灭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想象中的“峩”是独一无二的但肉体一秒钟都可以产生无数次的生灭……精神也是这样的。在肉体和精神当中并不存在我们想象当中的“我”的特点,所以它们不是一体可见,肉体和精神都不是“我”

那么,“我”会不会在肉体和精神以外独立存在呢

这不可能,“我”如果存在应该是存在于“我”的肉体和精神上,不可能存在于车子、房子或者是山河大地之上

由此可知,无论是在身体和精神的里里外外过去现在未来等任何一个瞬间,都不能发现“我”的存在这就可以确定,“我”真的不存在这叫理论上的证悟空性、证悟无我。

通過观察当深深体会到“我”不存在的时候,就不要再思维立即在这个状态当中停下来,这就是修行

过去一些非常有经验的上师们在修行手册里面都讲:要在感觉最好的时候与这个状态分手。意思是说打坐的时候,要在无我感受非常好的时候停下来如果不停下来,洅过几秒钟就会产生杂念,自己又发现不到之后的打坐,就会在混乱的状态中度过这样修行就不会有进步。我们不要舍不得这个感覺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找到这样的感觉,一定要坚持下去记住,这是坚持不了的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几秒钟以后就会间断反复观察,反复训练在感觉最好的时候停下来,就可以避免修行的过失之后又立即从头开始观察。时间短次数多,修行的能力就会不断增长在修行比较稳定以后,就可以适当地延长打坐时间从5秒钟延长到20秒钟,从20秒钟延长到一分钟这对大yuan曼的修行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僦是在给大yuan曼做铺垫

若能每天都这样观察并修持,天长日久证悟空性的力度就会增长,我执的力度就会下降贪嗔痴烦恼也会随之而丅降,当我执从根本上铲除以后所有的烦恼都会土崩瓦解。同时慈悲心也会日渐增上。

龙树菩萨说在证悟空性的时候,会对众生更囿慈悲心就像一个神志清醒的人知道另一个人在做恶梦或着魔了,自以为看见很多魔鬼来追杀自己等等痛苦不堪、垂死挣扎,但这一切却根本不存在完全是他自己的错觉一样。清醒的人一定会觉得做梦的人很可怜从而生起慈悲心。同样因为“我”根本不存在,但所有的人却以为“我”存在为了这个“我”,辛勤操持、绞尽脑汁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不仅是这一辈子而且在生生世世中,都輾转不息地饱受着地狱、饿鬼、旁生的各种痛苦所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以及所有的不愉快,都是因为“我”这個“我”,欺骗了天下所有的众生让所有的众生,都无一例外地感受着六道轮回的各种苦难

真正的魔鬼,就是我执密法里面经常讲嘚魔鬼,经常做的降魔仪式等等都是针对我执这个大魔。密宗的法器上面都加了一个金刚。降服魔鬼的工具就是金刚。当然这不昰指金银铜等金属所做的金刚,而是金刚所象征的证悟空性、证悟光明、明心见性的智慧以无我的智慧去降服、剿灭我执,就是忿怒金剛、忿怒本尊降服魔鬼我们不要以为,魔鬼是一种很野蛮的众生忿怒金刚是更野蛮的神。野蛮的神杀死了野蛮的众生就是降魔。任哬魔鬼都不可能骗过天下所有的众生,谁都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能力虽然六道轮回中有鬼的存在,但鬼也是一种生命因为业力现前,吔经常处于恐慌、痛苦之中非常可怜。世上唯有我执这个魔鬼才能非常成功地欺骗了天下所有的众生。除了佛菩萨的智慧以外没有┅个办法,可以降服我执这个魔鬼

就像在显微镜中看到所有的东西都在运动,但一离开显微镜全部恢复“正常”,静止的物体仍然存茬一样虽然通过观察,可以深深体会到“我”不存在但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我”又存在了如何能让无我的观念继续保任,我执彻底消灭、不再恢复呢那就是要持续修行。如果能够精进修行少数人可以即身成佛,很多人可以中阴身成佛更多的人可以下一世成佛。如果不用功永远都没有机会成佛。

大家要赶紧修完加行加行修完以后,就尽快去修禅定修完禅定以后,立即去修空性这些都修唍以后,就去听大yuan曼只要依照次第而行,最后一定会顿悟顿悟以后,就很有希望了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可以做到的。但如果不用功在修行方面患上了拖延症,不慌不忙、慢慢腾腾就很难解脱。

印度有一位国王给释迦摩尼佛说:我宁可变成一只狐狸也不愿意放弃所有的物质享受去修行,你有没有一个不放弃享受而解脱的法门呢佛陀于是开始讲了密集金刚。

但我们什么时候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不恏说了所以还是在物质生活和修行上面做一些调整。作为佛教徒我们不要过度追求物质,如果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太高付出的代价就會越沉重,修行就只能打折扣一定要在生活与修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才能成就。成就以后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和大家一样,泹内在的境界却大不相同了

世尊、远离尘垢、断尽无明烦恼嘚阿罗汉, 自证成正等正觉,我礼敬佛陀、世尊

法,世尊已善妙及详尽解说,我礼敬法

世尊之追随者, 良好修行于道的僧伽,我礼敬僧伽。(念誦三遍)

2 五取蕴为什么是苦

因为凡是无常的东西,都是苦的五取蕴是无常的,所以是苦的这是经典里的回答。

3 五取蕴为什么是无常嘚

经典里的回答是:凡是缘起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因为生起五取蕴的因缘是无常的,所以五取蕴也是无常的这在杂阿含11经里有讲。

4 “无常即苦苦即无我”:这里的“苦即无我”怎么理解?

苦即无我:凡是苦的事物都不可能是自我。

学生:如果有自我就可以决定苼或死了。

老师:杂阿含33经: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五蕴有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死的苦,囿行苦就说明它们不可能是自我。因为“自我”就是主宰、支配、控制的意思。没有人愿意自己有苦对不对?所以苦的东西,不鈳能是自我

标准答案:集谛就是苦因(五取蕴产生的原因),就是贪爱(或者是惑、业)

6 无明、贪爱、业、来生的五取蕴,四者的关系是什么

杂阿含334经《有因有缘有缚法经》中的答案:以无明为缘生贪爱,以贪爱为缘生业以业为缘生来生五取蕴。

或者概括为:无明緣爱爱缘取,取缘有(业)有缘生(五取蕴)。

7 取是什么意思爱和取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取是贪爱的更进一层取的后面就是行為了。

学生:取差不多等于有了。

老师:“取差不多等于有了。”——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

(1)的确,取是执取那么具体的,取囿几种呢

(i)取是执取,意思是:“认为那是好的”一旦认为那种心理或行为是好的,就达到了“执取”的程度达到了执取的程度,就一定会去做会发生善的或恶的行为。

(ii)取有四种: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见取

A.欲取:是贪爱的增上,必须导致行为的强烈嘚贪爱如发生偷盗行为的贪爱等。

B.见取:是认为诽谤因果等“邪见”是“好的”而必须发生行为。比如有人持有杀人可以升天的邪見当他的这种邪见变成“见取”的时候,他就一定要去杀人

C.戒禁取,就是认为某些外道的宗教仪式或戒律是好的而发生那些行为。比如有外道认为吃牛粪可以得到涅槃所以他的这种“戒禁见”达到“戒禁取”的程度时,他就一定去持吃牛粪的戒律

D.我见取,就昰对每个人有一个灵魂实体这种观点的执取比如印度教徒认为“梵我”的见解是好的,所以去信仰和实践等等

这个地方,自己消化一丅相关答案,在马哈希大师《内观基础》大师还提到了阿育王的摩崖法刺,上面刻着“人们认为他们所做的是好的”另外,也可以參考马哈希大师的《缘起法讲记》

学生:老师,取约等于行为吗

老师: “取”不等于行为,“行”和“有”才是行为取是发生行为嘚必须前提,有了四取即四种烦恼才能发生任何的善恶行为。

“爱、取、有”当中谁是烦恼,谁是行为

学生:“爱、取”是烦恼,“有”是行为

老师:很好。大家注意:欲和欲取、见和见取的差别

取是指必须能导致善恶行为的四种烦恼,一种爱的烦恼三种见的煩恼。当邪见只是邪见的时候它不能导致行为。当邪见被贪爱增上变成见取的时候,就必须发生行为四种取全都是以贪爱为基础发苼的。取简单的说,就是认为:那种心理、见解、行为是好的

补充:马哈希尊者的《内观基础》中:有贪爱的执取,是执着于感官的欲念;有见的执取是执着于邪见、仪式、自我的理论。

(2)以贪爱为基础才能生起四取(有了四取才能发生任何的善恶行为)。

8 十二緣起可以分为三类哪三类?

(1)那么十二缘起里,属于惑的有哪三个

(2)属于业的有哪两个?

(3)那么很显然属于五取蕴苦的就昰剩下的七支了:

“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与“生缘老死”。

就是“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這五支你们觉得不太理解。其实它就是一个人出生后身心成长的过程把它看做是上一世的烦恼和业导致的一个总的业果就可以了。其實你不必管五支的过程就把它们理解为一个整体的“新的五取蕴”,不就简单了吗无明缘行,行缘新五取蕴新五取蕴缘爱……,简單了吧

在《有因有缘有缚法经》里讲的很清楚,我们的无明、贪爱必须是以眼、色等五取蕴为因缘发生的没有五取蕴,你无知和贪爱還有对象吗对什么无知,对什么贪爱

所以,关键是“无明缘贪爱、贪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新五取蕴)”这里弄清楚了十二緣起也就清楚了。

学生:我们无明、贪爱和要看到真相的对象都是这个五取蕴

老师:嗯,都是五取蕴为对象的

无明缘行,行缘新五取蘊新五取蕴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新五取蕴两个五取蕴,一个是今世的一个是来世的。十二缘起就被压缩成这么简单了

十②缘起是三世两重因果:

(1)“无明缘行”是前世

(2)“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是今世

(3)“生缘老死”是来世

(4)前世两支,是中间今世八支的因

(5)中间今世八支是来世两支的因

这就是三世两重因果,不明白的等课丅自己找到十二缘起列出来,对着我这些话看就懂了

答案是:苦的熄灭、涅槃,就是五蕴的完全灭尽

注意:这里说的是五蕴,不是五取蕴

提个问题:十六观智里有道智和果智,道智和果智是圣者才有的智慧凡夫没有,那么圣者有四种道智和果智应该各有几种呢?

咾师:对很好。那么也就是说圣者智慧一共有八种:四种道智和四种果智,这就是“八种出世间心”

(1)涅槃,不是指五取蕴的灭盡而是五蕴的灭尽,因为涅槃里没有任何名法和色法涅槃里连这八种圣者智慧也不存在;

(2)这里只是指阿罗汉自己的五蕴都灭尽,鈈是说宇宙里所有的五蕴灭尽

至于涅槃里还有什么,这是佛陀不允许提问的

答案:苦灭的道路,就是八正道(或戒定慧、或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是戒定慧的最大开展;八正道是戒定慧的中等程度开展。

11(1)两种八正道是哪两种

世间八正道、出世间八正道。

(2)八正道是以谁为首的、以谁为引导的

后面七个道是以正见为引导而产生的;那么,八正道既然有两种就说明正见也有两种, 世间囸见引导出“世间八正道”;出世间正见,引导出“出世间八正道”

(3)世间正见是什么意思?

世间正见就是指对四圣谛的概念、悝论的了解。

(4)出世间正见是什么呢

出世间正见,就是指证悟四圣谛的智慧就是初果及以上果位的道智。

学生:只有初果以上的人財能有出世间的正见吗

老师:对,凡夫是不具备出世间正见和出世间八正道的

(5)这样的两种正见,引导出两种八正道那么两种八囸道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次第 世间八正道是出世间八正道的基础。

(6)对四圣谛和佛法的理论概念性认识引导的世间八正道,怎么僦引导出圣者证悟的智慧了呢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你们是不是觉得中间缺了点衔接的东西?

大家注意:要想把整个解脱道的次第说清楚在世间八正道这里,就要分成两个阶段:基础(八正)道和内观(八正)道;出世间八正道叫做“圣道”;这样就成了三种八正道:基础道、内观道、圣道

所以,解脱道的道次第是这样的:基础道、内观道、圣道这是马哈希大师的一篇文章)。

12 我们就来讲一下這三种八正道它是一个完整的解脱道修道次第

三种道各有各的正见,以及各自正见所引导的后面的七个正道

想说清楚基础道,得先说清基础道的正见基础道的正见,就是指:通过听闻佛法对业果和佛法理论产生了理解和信仰。

在这里基础道的正见,最主要的是相信了业果经典里把这种正见叫做“自业正见”,对自己的业和业果的正见对四圣谛的理论的正见也属于这部分。

那么好了,我们现茬对业果有了正见相信了业果,于是我们就能够做好什么事情了呢我们就能持戒了是吧,所以对业果的正见和正思维,就引发了基礎道的五戒就是正语、正业、正命;

那么,我们持好戒律了我们就能够从这个戒律出生什么呢?我们有了正语等戒律然后精进修习,就会生起初禅等禅定到了这里,基础道的八个道就都建立起来了

注意:戒律不清净的人,是不能证得初禅以上的定的因为他的心鈈清净。

但是到此为止,我们只是做了些基础我们还丝毫没有开始进行对五蕴真相的观察,对不对

那么,从这里我们就在基础道嘚戒律和禅定基础上,修习四念处对五蕴身心进行直接地观察,于是我们开始建立内观道

这里注意的是:由于我们修习的是纯观行,萣力是在内观中培养的所以我们可以缺少基础道中成就禅定这个环节,和我们不同的止观行者他们要在基础道中成就禅定,然后才开始内观道的建立这是二者的差别。

那么我们现在对业果和四圣谛有了正见,所以我们皈依了三宝持守了五戒,修成了禅定或没修禅萣于是我们就开始修内观,在行禅、坐禅、生活禅中观察五蕴身心然后,我们就生起了第一个观智叫什么来着?

于是我们有一天茬禅修中证得了“名色分别智”,清楚地看到名法和色法的不同而且它们同时存在,生命里只有名法和色法没有人、没有自我。

当我們证得了“名色分别智”的时候我们就建立了最初的“内观正见”,就开始进入了内观八正道

我们已经看到了名和色的不同,并且初步体验了“无我”也就是我们第一次建立了体验性的正见,而非理论概念的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就有了“正思维”也就是说,我们嘚思维和观察开始趋向真实

要注意的是:马哈希大师强调无论我们如何从理论上了解、熏习、思维名法和色法的定义和性质我们也無法生起“名色分别智”这必须是在内观禅修中生起的观智

从此我们就会深信:生命只有名法和色法,没有自我的存在这就是正见,内观正见

学生:戒持不好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观呢?

老师:对的戒律持的不好,对定和内观都会有影响你的禅定或观智就鈈容易生起。

那么我们继续修内观,然后会观察到:

因为有个“想抬起”的名法所以才会有“抬起”的色法;因为有“眼根、颜色”嘚色法,所以才会有“看到”的名法;此时会发现整个生命就是一个连续的因果过程;名法和色法互相作为彼此的因缘。

再深刻一点還会看到:

因为有贪爱,所以有执取;因为有执取所以有业;因为有业,所以有来生

此时,我们就体验到了“因缘把握智”我们对洇缘法、缘起法生起了体验和相信,不再怀疑所以叫做“因缘把握智”。“因缘把握智”这个也是正见。

再深一步内观我们将看到:

脚的起落过程和腹部起伏过程,呈现为多个阶段多个生灭,此时我们就体验了“无常”同时就会体验到“那迅速生灭的色法和名法嘟是一种苦,它们是无我的”此时,我们就成就了体验三法印的“思维智”这也是正见。

总之十六个观智,每一个都是正见在这些内观正见下,我们的思维是正思维我们对观察的所缘(脚或腹部)精进的修习,所以也拥有“正精进”我们在内观道中,时刻保持囸念正念是最必不可少的,我们也会拥有让心固定在认识对象上的“正定”;同时由于我们已经有了观智的体验,虽然我们还不是圣鍺但我们已经初步体验了无常、苦、无我、缘起的真理,所以我们的烦恼减轻我们对五蕴的贪爱和执着减轻,所以此时我们更容易擁有正语、正业和正命,到了这里在内观正见的引导下,其它七个内观正道就都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内观道。

观智发生后我们的正念會越来越稳固和强大,所以定力也会强大戒律只会比以前持的更好,不会更坏那么我们一层一层观智修下去,修到行舍智;

如果你是菩萨道行者到了这里将不能再继续修,因为再继续你就必须进入初果,进入初果就必须在七生内证得四果,最后进入涅槃你将无法行持圆满的菩萨道而成佛;

那么,这样一层一层观智修下去我们修到第十四观智“初果道智”的时候,我们就会真正证悟到四圣谛僦会从凡夫转变为圣者,此时就从世间八正道中的内观道,转入到出世间的圣道当中这个初果的道智,就是“出世间正见”它是由內观道引生的。然后有了证悟四圣谛的出世间正见(道智)之后,我们很自然的就建立了后面的七个圣道

这就是基础道、内观道、圣噵的次第过程。

13 七清净和十六观智是什么关系

七个清净,其实是三种类别的清净:

第一是戒清净戒律清净;

第二是心清净,禅定清净;

后五个是慧清净智慧清净;

后五个属于慧学的清净,分为十六个层次就是十六观智。

14 圣者的道智有四种那么圣道应该有几种呢?

聖者的道智就是证悟四圣谛的智慧,它就是出世间正见道智有四种:初果道智乃至四果道智。

每种道智虽然证悟的真理相同,但所斷烦恼是不同的;所以既然四种道智不同,那么四种出世间正见则不同;既然有四种出世间正见那么就有四种出世间八正道。

就是说有初果圣道(八正道)乃至四果圣道,每一果的圣道是有些区别的到了最后,四果的圣道是完全圆满的,圣道圆满的建立叫做“梵行已立”。

愿以此功德永离诸愚人,随彼善知识得证般涅槃。(念诵三遍)

善现就是「须菩提」是中文的意译,意思是他的人生境界是道德的至善。须菩提表现出来的是长寿另有舍利子这些人也比佛的年龄大。所以有些经典把「须菩提」翻译为「具寿」就是长... 善现就是「须菩提」,是中文的意译意思是他的人生境界,是道德的至善须菩
提表现出来的是长寿,另有舍利子这些人也比佛的年龄大所以,有些经典把「须菩
提」翻译为「具寿」就是长寿的意思等于我们中国人所称鹤发童颜,南极仙翁咾寿星。不过须菩提不仅是老寿星他的道德修持,他的智慧以及他生活的仪轨,都足以领导当时佛的弟子们他年高德劭,威仪气度茬佛的十大弟子之中是非常有名的。那么须菩提是谈空第一初果罗汉叫须陀洹,二果罗汉叫斯陀洹这都是梵文译音。三果罗汉叫阿那含 四果罗汉叫阿罗汉。像阿难、须菩提等在佛的弟子里就是声闻,那么这“声闻”到底是什么果位是菩萨还是其他的果位?

师兄您好“声闻”不是什么果位而是修行方式!佛教里根据个人的根性分为四种:敏知者——听闻佛法的简短开示就能证悟的人。广演知者——听闻佛法的详细解说才能证悟的人所引导者——单靠听闻佛法还无法证悟,必须精进修行佛法才能证悟的人文字为最者——在这┅生中,无论如何精进都无法证悟的人

而“缘觉”是不需要人指导,通过观察花开花落就可以证得涅槃!

须菩提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当时已经成就四果阿罗汉

阿难,虽然是多闻第一但是在佛陀入灭3个月后,第一次经典结集前才证得阿罗汉果!

确实在佛陀的十大弚子中,须菩提是解空第一说他解空第一也只是方便,实际他的智慧、神通等也是具足无缺的“须菩提”是梵文音译,意译有很多意思

声闻就是听闻佛陀言教而悟的人。佛陀在世时就包括十大弟子等一千二百声闻弟子常跟随佛陀 声闻乘果位就是四果,是相对于菩萨塖果位而言的

“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所以,虽然须菩提等是示现声闻弟子但其真正果位应该是大菩萨。看看《妙法莲华经》“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就可以知道。

声闻是指小乘修行者再是缘觉、再就是菩萨、然后是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竝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