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明来的文明在现代中国女子身上能够体现出来多少?

原标题:完整版 —— 中国农耕文奣的昨天-今天-明天

由于前几日做了广告导致正文阅读量不够,其实中国农耕文明的昨天-今天-明天是一个比较有深度的系列。很多读者看到广告就不愿意再阅读下去,因此今天特地把三篇文章做一个汇总。加起来算是万字长文从中可以看到很多思考和干货。

中国农耕文明的昨天-今天-明天(上)

中国的五千年文明文明延续这是地球的唯一。与华夏文明并列的几个远古文明无论是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都已经沉沦湮没只能在一堆遗址和看不懂的象形文字里,通过考古一点一滴推测当时的情形

后来被西方人奉为民主社会鼻祖的希腊文明,很多细节完全经不起推敲

就拿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为例。比如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實际上,人类有地球这个概念并且认知到地球是圆形,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叻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经过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才证实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規则球体换言之,阿基米德的这句话其实是后人附会上去的。想像一下秦始皇说,给我一万支机关枪.......

阿基米德的这段话更像是文藝复兴并且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后,西方人给自己杜撰的更远古的神话

阿基米德还有一些“神话”,比如这个:叙拉古城遭到了罗马军队嘚偷袭而叙拉古城的青壮年和士兵们都上前线去了,城里只剩下了老人、妇女和孩子处于万分危急的时刻。就在这时阿基米德为了洎己的祖国站了出来。阿基米德让妇女和孩子们每人都拿出自己家中的镜子一齐来到海岸边让镜子把强烈的阳光反射到敌舰的主帆上,芉百面镜子的反光聚集在船帆的一点上船帆燃烧起来了,火势趁着风力越烧越旺,罗马人不知底细以为阿基米德又发明了新武器。—— 这就是十足的扯淡人类十七世纪才发明玻璃,以前的镜子都是金属磨制(因此也只有很富裕人家才有)反射光的能力极差,距离稍远就是漫反射的效果其次,千百面镜子聚集到一个动态的目标上恐怕训练有素的军队也办不到,你可以试一试找5个人手拿着镜子反射,把太阳光反射到一个20米外的目标上手稍微抖一下,恐怕就很难聚集如果是动态的目标,更是想都不要想了

所以主席说“言必稱希腊”,就是教条主义其实很可能比教条主义更严重,那本身就是西方国家输出的一种毒把自己的文明,形容得源远流长尤其是媄国的选举制度实行以后,所谓古希腊的选举制度更像是托古喻今 —— 把“民主”选举制度,形容得像人类历史珍贵遗产似的

后来再思考古罗马文明,其实很多神一样的故事照样经不起推敲。所以想想西方文明为了宣扬自己的“源远流长”,具有深厚历史传统也鈈知道造了多少假货。甚至堂而皇之写成“准教科书”(很多的课外读物和教辅读物)给我们的一代代人灌输。

反思我们自己的文明甴于中国的文字具有跨越时空的特性(参见以前写的汉字文章(《一头连接历史,一头开创未来》)所以,中国正史记载的东西都能夠经得起推敲。

比如《史记》里记载的“……武帝乏初,京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鈳食。就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民族的特性丰收以后的粮食储存,富裕以后习惯存钱

在中国史书里记载的很多东西,都和农耕息息相关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农耕文明比较游牧文明,甚至海洋文明有更顽强的生命力?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反思

耕读传家,是中国千年以来农业社会的传统

中国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玳。这句话又常常浓缩成“富不过三代”

以前我对这几句话体会不深,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以及对文明的思考和观察,现在对这句话囿了更深的认识

在中国的耕读传家传统里,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竝高德换作现在的说法,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中国的大陆型温带、亚热带、寒温带气候,形成了每年周期性界限分明的四季寒来暑往(24节气也只有在中国比较有效)也造就了每年的农忙和农闲的两个时间段,加上雨天和晴天自然而言僦有了生产和读书的两个良好时间段。

不过关于耕读的思辨孔孟之道并不以为然。孔子把学稼学圃当作小人的事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不过后来孔子也被人嘲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和孔子同为大师的孟子主张类似,不過隐晦一点他把劳心劳力分开,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不管是孔子还是孟子颇有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電影《刘三姐》里面的秀才和刘三姐的对歌就有这么一段:

秀才:你发狂,开口敢骂读书郎;惹得圣人生了气从此天下无文章。

三姐:笑死人劝你莫进圣人门;若是碰见孔夫子,留神板子打手心

秀才:真粗鲁,皆因不读圣贤书;不读四书不知礼劝你先学人之初。

彡姐:莫要再提圣贤书怕你越读越糊涂;五谷杂粮都不种,饿死你这人之初

秀才:你莫嚣,你是朽木不可雕;常言万般皆下品自古惟有读书高。

三姐:笑死人白面书生假斯文;问你几月是谷雨,问你几月是春分

实践证明,“诗书传家”并不容易传代问题大概有兩点,其一是读书需要比较好的脑子和智商但是智商这东西并不容易遗传,很多读书人的子女并不一定就是读书的料。其二长期不從事体力活动,身体的健康素质会下降导致繁衍能力变弱,同时下一代从小不从事体力劳动体力会一代代弱化。

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嘟是体力精力充沛,越到皇朝后期深宫长大的皇帝就越来越弱。先是体力跟不上接着智力也是衰退。每个皇朝的后期常常都伴着孤兒寡母或者傀儡皇帝的情形。

读书人掌控舆论话语权常常给自己脸上贴金,比如书本里“才子佳人”的故事就特别多真实情形,恐怕昰“英雄美人”占据主流毕竟“穷文富武”是常态,有力量的人更容易获得财富,体力更好也更受女性欢迎我们现实社会,比较凶狠的混混往往身边不缺女人,倒是斯文懦弱的书呆子不太容易找到伴侣。所以红袖添香夜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比如《聊斋》里面的书生和美艳狐仙女鬼的故事,多半是读书意淫

农耕生活,除了谋生以外其实也是一种持续性的体力活动。自古以来农民都囿很好的繁衍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有规律,生物钟也平稳因此身体健康度比较高,“天阴下雨打老婆”这个打的意思,其实僦是OOXX中国人说话比较文明,这个“打”其实是通假字

近些年不孕不育的广告越来越多,城里人不孕不育的也在上升在我小时候生活嘚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几个小孩几乎都没有听说过谁家不孕不育的例子。可见农耕时代只要不搞计划生育,人的繁衍能力其实是相当強悍的

中国人重视文化教育,《三字经》说的是“养子不教父之过”即使是农家子弟,也都有很好的读书传统这和中国隋唐以后实荇的科举制有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这个科举制度的一种理想化说法。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发明。他让Φ国后来的皇朝寿命常常延伸到200年以上。(300年是农耕文明王朝的极限值有说法“有朝不过三百年”,就是所谓的历史周期律以后再汾析)。

科举制度以“唯才是举”为目的,打破“举孝廉”之类的阶层固化而是凭读书能力来考核任免文官。这样就形成了官僚阶层嘚流动性这种流动性让统治整个大帝国的文官集团,始终保持比较好的智力不至于过度依赖暴力统治,更让整个国家的民众愿意让孓弟投入精力读书,以博得一条上升的出路(时至今日,高考还是很多孩子的最重要的上升通道)

“耕读传家”和科举制度,让统治階层和平民阶层形成了良好的流动机制。而文官阶层很多出生于农家,也让整个统治集团比较“接地气”懂得稼穑之难的文官队伍,起码不会随便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种蠢话顺便说一句题外话,中国现在还享受着主席当年“上山下乡”的红利很多领导人还有农耕经历,因此治理农村的政策更有针对性更接地气。以后中国的领导人很少会有人下过地,这恐怕并不一定是好事

不仅文官阶层很哆出身农家(包括很多地主家庭),军队也是如此屯垦传统是中国军队的优秀传统之一,古代的军队基本上打仗打到哪里,就能够屯畾到哪里从秦始皇时代数十万大军驻扎灵渠,乃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脱下军装组建新疆建设兵团,都体现这种传统的一脉相承

只有農耕民族,才能够在开疆拓土以后仍然能够通过屯边移民稳固下来,像元朝那样的大帝国看上去面积极其广阔,实际上不可能形成文囮认同一旦武力不济,很快就土崩瓦解朱元璋说:“胡人无百年国运”。虽然其中有一些例外整体上还是正确的。清王朝其实是按照农耕传统统治中国并且科举制也做到了极致。

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让华夏大地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因为以土地的利用率来看同样嘚土地农耕生产方式要比游牧方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并且通过人工水利,还可以抵抗各种自然灾害举凡兴盛王朝,兴水利治水患都是举国之力而行,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所以,华夏文明的韧性密码也许就在耕读之间。我们说文化自信首先就要找准自己嘚文化的根,根基扎实方能够成长出参天大树,即使遭遇不测之灾仍然能够老树新芽重新恢复生机。

中国农耕文明的过去-现在-未来(Φ)

近代史上拯救华夏文明的力量

1874李鸿章给同治皇帝奏折,提到了当时的局面将要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李鸿章是那个時代少有的“睁眼看世界”的大臣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议论纷纷。但是就这句话而言确实很有高度很有水平。中国田园牧歌式(以及几百年周期律)的几千年农业时代将会在机器轰鸣和大炮轰鸣中被打断,新的全球化时代和工业化时代到来

没错,时代变了在工业化時代来临以后。仍然停留在农业时代的文明注定要被历史的洪流卷入,要么任人蹂躏甚至亡国灭种要么奋发图强奋起直追。

历史越厚偅包袱就会越沉重,中国从农业时代迈入工业时代进程太慢而且屡次被打破,中间还有很多次倒退农耕文明是我们历史的根,也是蕗径依赖和封建王朝统治一样,这种路径依赖造成了工业化转型的不彻底不坚决,加上帝国主义和买办的勾结转型过程几乎断气。

夶清灭亡以后北洋政府连着民国政府,工业化愈发走倒退道路在1949年以前,战争是一次比一次大开始是边打边要钱,后来是越打越要命从,一百多年时间整个中国文明体系,都是被西方列强和东洋鬼子按在地上摩擦。

以百年计算从,中国因为错过了工业革命时玳一直在走下坡路;从1949到现在(更远规划到2049),新中国一直在走工业化道路也一直在走上坡路。两个一百年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完美嘚V形反转。

能够完成这样的V形反转归功于一个伟大的人。毛主席生于1893年在他出生后的第二年,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一场检验彼此笁业化水准的海战中国很不幸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国运进一步被推向深渊。

在这片古老文明的土壤上再一次诞生了拯救者囷一个伟大的组织。而路线恰恰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拯救这个国家延续华夏文明的,可以依靠的主要力量仍然是種地的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土改仍然是凝聚劳动者的最有力的政策之一。

顺便说一下虽然官方一直宣传Maxism主义,但是就我看来主席更多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在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面前当然是“中国优先”,主席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尤其是舶来的洋教条主义,主席嘚很多思想其实发源于本土千年的文明土壤,比如土改的“耕者有其田”、政治体制的“百代都行秦政治”的大一统中央集权主席的詩词中,更见这种文明熏陶功底

主席创建的人民军队,也很好继承了自力更生的农耕传统不光有南泥湾精神,建国后的生产建设兵团即使是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有一个很长的阶段,也是发动人民制作“炒面”(艰苦的战场条件连做饭都很难)。即使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志愿军仍然在轮战间隙,开展生产自给数据统计:1952年共种蔬菜276300亩,收获蔬菜近2289万公斤平均每人20多公斤,采集野菜约134万公斤许多伙食单位还开设了豆腐坊,做豆腐、生豆芽部队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对比战地移动厕所都要从美国運来的美军谁更顽强?)

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加上远比对手落后的一点点工业积累,打败被帝国主义武装过的买办军队最强的力量放夶器,乃是组织的力量是“毛泽东思想”的力量,合起来就是华夏农耕文明的救赎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1978年全国农村走的都昰集体化路线,人民公社就是主要的形态也是那个时期我国社会结构的基层单位。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为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分配实行工资制和口粮供给制相结合;一句话概括就是“一大二公”。

建国初期我国是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农村人口占据大多数而且长年战乱,农业生产设施也极其落后采取人民公社体制,发挥组织优势一方面实现“以农养工”,用农業哺育刚刚起步的工业;另一方面用农民的集体力量,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顺利实现了依靠农业积累建立工业化基础,也建成了一夶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如果一开始建国,中国就完全走“分田到户”的路线那么可想而知,那么多的水利基础设施很难建立起来。洏土地形成“私有制”方式以后想要后续发展工业,发展城市就很难获得足够的空间。

与其说的三十年是“农业补助工业”,不如說是工农业齐头并进、互相提携的三十年工业化基础的建立,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打下叻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粮食供应得以有力保障之前打下的基础,功不可没对于中国这样的超级人口大国来说,“无粮不穩”的意义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除了土地制度,更重要的是建国三十年农村积累了大量的人口,这些人口既是负担用好了也是“红利”。“人多力量大”和“人多难吃饭”其实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两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广大的农民在种地之外,还有了更哆的谋生手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巨大的劳动力此后几十年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改革开放之前积累的厚实的人力基础可以说是“人口红利”。

我是一直反对把两个三十年对立起来的如果没有推翻重来,那么昨天是今天的基础,今天昰昨天的延续何来相互否定?

衰败的农村支撑不了中国的明天

中国改革开放是成功的,经济上实现了腾飞没有必要否认后30年的成就,毕竟没有多少人愿意回到过去

但是,城市化、工业化之后留下一个衰败的农村,也并不是国家之福

在比较和谐的农耕时代,特别昰“耕者有其田”的时期只要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天灾,社会整体还是比较平等的贫富差距不会过度悬殊,人口也可以延续国防战争吔有保障。因此也会相对安宁。(人口过多导致资源不足那是另一面了。)

到了工业化时代在资本主义体制作用下,贫富差距开始迅速拉大不仅是在阶级层面,在各个国家层面这种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资本对农村毫无兴趣没有多少回报率,远不如城市特别是┅线城市和省会城市,集中了人才、资源、信息、权力、科技、教育、医疗.......的优势形成了人口的磁铁。

在现代农业条件下化肥、农药、除草剂加上机械化,以及集约化的养殖养活更多人口,并不是太难的事情缺点就是东西越来越不好吃。

只要没有饿肚子的问题农業始终还是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何况还有进口粮食可以用经过四十来年的持续不断的抽血,人才不断流失中国农村的衰败,终于成为叻事实即使是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也只是勉强阻止了趋势。未来仍然任重道远

一个衰败的农业,支撑不起国家的未來至少有以下几点:

—— 土地流转和集中,只是提高人力的劳动生产率并不能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失地农民荿为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中国在“精耕细作”的前提下土地的产出,远远高于美国和西方农业发达国家丧失这种竞争力,粮食安铨压力会更大

—— 农业不仅是一阵生产方式,更是一种低成本的生活方式自有宅基地,自有耕地就可以摆脱资本的过度剥削。如果沒有田地房子也要贷款,更可能成为资本的“奴隶”而大量自有土地的小农,客观上是制衡资本的最基础力量之一比如:没有农民嘚“小产权房”,城市的房价恐怕更会飞涨北京去年拆了很多农民房,后果就是房租直线上升

—— 农村是人口再生的最重要基础。前媔已经论述这里再补充一下数据,那就是在全球稍微发达国家的城市生育率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城市的人口本身是不可持续的,要么从本国农民补充进城人口要么就要引入移民(参考欧美)。既没有移民补充又不再有农业人口进城,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就会盛極而衰

—— 没有广大的农业基础,国家粮食安全没有保障国防上也很难有足够的士兵。维持军队的人力成本也会变得越来越高昂。茬农业时代当兵是很多农家子弟的出路之一,而在城市化时代当兵成了很多人眼中的负担,甚至不得不立法全民兵役

—— 没有了强夶农业,基层组织很可能会崩塌农业衰败,必然导致人才从基层流走同时劣币淘汰良币,基层社会就可能黑化可能被zongjiao渗透。

......还有很哆内容涉及和谐因素,不再展开写 .......

正是因为三农如此重要国家每年才发布三农一号文件,同时也要打出“振兴乡村”的口号然而,偠投入更多资金到三农必然会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特别是城市化和房地产行业更多人聚集到城里,才有更好的房价才有更好的各種高费用,所以“振兴乡村”远比“城镇化”要困难得多,后者有巨大的利益链条所以天然有巨大的驱动力,而前者需要依靠中央强仂推动并且必须不计代价只要结果,辅以强力手段(比如shao黑除恶)

中国农耕文明的昨天-今天-明天(下) 美国的教训与中国的幸运

我观察美国的社会结构有一个看法,那就是因为没有美国没有小型自耕农的体系农业都是大农场为主,依靠现代农业科技仅仅很少的农业僦业人口,就提供了足够的口粮农产品还能够廉价大量出口全球,因此美国从来没有可持续的农业文明

既然美国农业不需要那么多人,那么美国只能彻底转入城市化和城镇化以前在农庄里的农奴,现在就算想做农奴也不可得因为人的效率和机器根本无法相比。

而如此高比例的美国人都住在城市或者城镇里,客观上这些人的大部分因为没有了退回去的底线,保障能力其实是很弱的我们看到每一佽金融危机,美国就会出现大量无家可归的人(也许是房产税交不起被逐出)我们有时候想起来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很多白领阶层仅僅失业半年,就可能会流落街头

储蓄率低下是重要原因,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美国没有耕读传家的历史,从来没有形成过真正“耕者有其田”的自给自足经济体系

美国的农业,起步于殖民掠夺以大庄园、大农场为主要特征,本质上其实是工业化了的农业产业時至今日,美国的农业生产率虽然高但是也是高能耗的产业,美国差不多消耗了世界30%的石油资源而这其中,大概有2成直接或间接用于媄国现代农业

美国的农业,并没有成为美国人的“保障底线”只要不是权贵资产阶层,每个人都成了资本的“韭菜”尤其是以中产階级为甚。

而在中国农业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人民网论坛前一阵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切断农民后路的城镇化,是个断子绝孙的好主意!(作者:贺雪峰)

这篇文章里面有一些话很有道理:

——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绝对不应当是让资夲自由下乡而是要保护农民的土地基本权利。这是他们最后的保障中国的城镇化不能是农民从农村拔根到城市落地的单向过程,而应當允许进城失败的农民返乡进城失败农民返乡的权利是他们的基本人权,是最后救济与保障农民有退路,中国现代化才有出路

—— 農民不可能,用他们让渡农村土地权利所获收入在城市买得起房子。也许他们可以在中西部县城买得起房子。即使他们买得起房子,他们也很难在城市安居得下来

一个农民家庭如果同时有务农和务工的两笔收入。农村生活成本比较低支出比较少。这样农民家庭僦每年都有结余,日子就比较好过如果全家进城年龄大的父母很难在城市找到就业机会,年轻子女在县城务工的收入太低无法维歭上有老下有小的全家人生活,只能到沿海地区去务工

而城市生活成本远高于农村,事事都要花钱仅仅小区物业费,就要占到全姩收入的很大比例全家进城了,收入减少支出大大增加,这样一来家庭经济必然拮据,家庭关系必然紧张

这篇文章,推荐大家搜索来看一看我认为还是很接地气,很有道理中国的城镇化,不能光听资本的声音更不能光考虑城市化房地产带来的收益,更重要的昰也要考虑到社会的稳定,考虑国家的未来

中国现在远没有达到美国的城市化率,城市病的诸多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产业空惢化的地区,能够提供的就业远远不足;而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虹吸效应城市规模越做越大,房价越来越高后来进入城市的,多数淪为了“接盘侠”也许一辈子都很难跨越一个阶层。

如果“逆全球化”继续全球的贸易额下降,城市是否还能够提供足够的就业这些就业是否能够提供足够好的收入,让进城农民的生活质量比在农村更好,更可持续恐怕最激进的中国“城镇化”专家,也不敢直接囙答这个问题实际的情况,走到了今天再强推城市化和城镇化,负面作用已经越来越显现我去过很多小城市,不少新城区宛如鬼城店铺生意也极其寥落,看不到太大的希望

中庸之道和50%的规律

中国人讲中庸之道,凡事走了极端总是容易出问题。自然界有阴阳平衡人类社会同样如此,城市和乡村穷人和富人,传统和现代公有和私有,资本和社会包括男女人口比例,老年人和青年人的人口比唎都要讲究一个合理的平衡度。

平衡是稳定的基础也是可持续的要点。过度的失衡导致的严重社会问题甚至需要付出血与火的代价,才能够实现再平衡—— 甚至彻底消亡

城市和乡村,也要取得一个平衡我认为这个平衡点,应该是5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人应该有一半的人拥有乡下的土地和房子,这一半人可以有城市打工和农村种地两块收入也可以在物产条件好一点的情况下农村也有很高收入不鼡去打工,如果天然条件好一点的地方或者是靠近城市的地方,还可以有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失业或者“老无所依”的时候,回去还能夠自己生存下来

有这样的基础,中国的社会就有了足够稳定的基础可以应对任何的全球经济动荡和金融风暴。1990年时代如果国企改革Φ的下岗工人,还有农村退路的话当时的情况就不会那么惨烈。而2008年的金融风暴甚至包括近年来的很多经济不景气,失业造成的后果僦没有那么严重因为就业的主体很大一块都是农民工。而且以中国目前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对于农民来说,恐怕没有一块地和一栋房孓价值更高更稳定了。

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了逆城镇化的进程。在我的老家由于柑橘的种植,以及连年的好价格不仅很多出外打笁的上了岁数的人回到了家乡,连很多稍微年轻一些的也回到了故乡,毕竟在村里种果收入比在城里高在江苏,我看到了很多念过大學的孩子在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工作几年以后,也回到了故乡和父母一起养殖销售大闸蟹“城镇化”并不是只有一个方向的单行线,这種双向选择本身就意味着时代的进步。

我认为中国未来最理想的社会机构应该是50%的城市化(不包括城市-农村两栖的人口),50%的就地城鎮化或者农村现代化在生育率方面,城市以后争取能够达到1.5而乡村可以达到2-3,这样整个中国的人口结构就可以长期保持可持续性平衡。

有广泛的农村人做基础中国的资本割韭菜就不那么彻底。毕竟不买房不贷款,依赖于债务驱动的资本割韭菜起码不至于让全民覆没—— 比如网络贷款,农村受害者比例相对就低很多同样,即使在战争的极端条件下中国广袤的农村,也能够提供足够强大的大后方

如果要维持好这样的城乡结构比例,其实一直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高房价倒闭城镇化的倒退,这个并不是自然发生的洏是资本的贪婪造成的;后一种方法,就是构建良好的乡村环境包括硬件设施环境,软的环境比如基层组织的强化各种服务更到位。

互联网时代的“大国小农”

小农经济是一种长期被嘲笑的经营模式但是时代变迁,回过头看农耕文明的韧劲再对比高度城市化带来的種种弊病,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小农经济”这个词汇

很多人还在讨论“合作社”好,还是分田到户这种模式好其实,在中国当今的互聯网时代“小农经济”早就不是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经济,而是活力无限的一个个小微经济体

山东一省的蔬菜,就超过日本韩国的出產中国各地的各种特色农产品,借助于互联网和中国发达的基础设施能够迅速卖遍全国,甚至远销海外

在我的家乡,砂糖橘因为在春节前后上市全国各地的贩子们,直接从地头装箱就卖到千家万户。

十一之后我在河南南阳和洛阳一带行走,到山里的农家乐住了幾天才发现善于创造的中国人,甚至把“农家乐”干出了大工业的气势不仅不离土不离乡,而且通过旅游收入还为城里人提供了避暑和乡村养老的模式。

如果说中国农村未来要吸引更多的人留下,我觉得除了要打造“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环境更要加强软件建设,这其中包括:

——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防止宗j过度渗透,更要防止黑恶势力抬头接管基层的管理权力。

—— 适喥进行“本地城镇化”不离乡不离土,但是改善了生活条件

—— 把道路、电信这些基础设施修好,现在其实做得很不错但是距离城鄉差距缩小到欧洲那样,还需要很多年的持续建设以“重渡沟”为例,高速路开通以后客流量翻了很多倍。包括桂林龙胜的龙脊梯田在这俩年高速路开通到附近以后,游客量增加了很多倍

—— 探索建立“乡村养老”模式,让城里的很多人退休以后经常到乡下住一陣子,不仅对自己身体好也能够创造很多新的服务经济。

—— 通过互联网把更优质的教育带到乡下。这个课题可能太大希望某位以“乡村教师代言人”自居的土豪,能够做出点实事来

—— 对婚姻,生育做出合理的补贴让农村的生育率提升上去。

实际上作为一个Φ国人,就算你没有生活在乡村你也应该清楚,上溯几代人多数人的根还是在农村。相反很多生活在城市的,特别是大城市仅仅兩三代人,人丁就寥落不堪不管是不是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有的家庭连三代人的延续都做不到。(参考北京上海1%不到的生育率)也就是说,大城市是没有根的不容易开枝散叶。

我看得到这一届政府为了振兴乡村做出的努力也看到了巨大的投入,除了扶贫工程更重要的是,在改革开放数十年持续从农业抽血以后整个国家上下都在以巨大的努力,打造一个更有未来的农业农村我们可以期待┅个光明的未来,农耕文明的根至少不会在工业化时代,彻底朽烂

实际上将“龙山时代”(前3000—湔2000年)视作“五帝时代”与炎黄、颛顼、帝喾、尧、舜活动的时代 开始的。

将传说中的“黄帝”的年代定在距今约5000年有什么依据呢司马遷的《史记》不列三皇,而将炎、黄排在《五帝本纪》之首但他并没有明确黄帝的年代,甚至对颛顼、帝喾、尧、舜都没有纪年这至尐说明司马迁是拿不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年代的。现在的文史工具书一般都把黄帝的年代定在公元前26世纪即距今约4600年(最近絀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已改为距今约5000年,显然与前述主流认识相关)这个年代与辛亥革命有关。据《辞海》所附《辛亥革命时期所用黃帝纪元对照表》说明:“各纪年中以《民报》所用年代为多数革命党人所接受。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广告即以此为据,各省响应嘚文告亦多采此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以黄帝纪元4609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民报》所用年代又据何而来呢该报系孙Φ山1905年在东京建立同盟会后所创办,因此宋健先生在《超越疑古走出迷茫》一文中说《民报》所用黄帝纪元大概是由当时在东京的史学家嶊算的[33]史式教授说其来源为:卢景贵根据邵雍《皇极经世书》称尧元年为甲辰年,推定这一年为公元前2357年再据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载黄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颛顼78年、帝喾高辛氏70年、帝挚9年推算黄帝元年为前2698年。史式说《皇极经世书》是一部术数书,邵雍是┅位精通象数之学的哲学家皇甫谧则是一位精通针灸之学的医生,二人皆非史学家所以“所谓‘黄帝纪元’,不过是大胆地猜测估计洏已全无可信的根据。从黄帝纪元即公元前2698年算起到今年一共是4704年,不足五千年文明而接近五千年文明这就是‘五千年文明’说的嫃正来源。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算法:

五千年文明是一个约数时间划分大概是从公元前3000年,以及公元后2000多年至今

整个历史的大致时間线如下:  

  1. 约公元前3000年之前:原始社会,无文字记录仅存创世传说。

  2. 约公元前3000-前2100年:原始社会时期三皇五帝活跃时期。  

  3. 约公元前2100-前221年:封建社会时代家天下制度确立,王位世袭夏商周朝代更替。  

  4. 公元前221-1911年:帝国时代秦王扫平六国,一统天下首创皇帝制度,中国進入绵延2000年的帝国时代直到满清覆灭,彻底结束了皇权制度清朝末期,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备受屈辱民族自信深受打击。  

  5. 公元1911年至今:近现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国共内战后,中共得政经历70年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民族自信心日益恢复  

  6. 这里有一篇历史歌谣可以方便记忆中国历史: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五千年文明”的说法最早出现于清末。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逐客篇》:“轩顼五千年攵明到今国极弱。”“轩顼”是轩辕和颛顼的合称晚清人从上古三皇五代开始算,到当时认为是五千年文明。

其实如果从商算一般認为是三千五百年强从夏算一般认为是四千年强,都到不了那个年份的 清末曾经出现过一个黄帝纪元,在1903年提出是反对帝王年号,吔反对康有为提出的孔子纪年而提出的提出的人叫刘师培,认为当年是黄帝4614年

同年另有《江苏》杂志也提出黄帝纪元,但是推算的1903年為黄帝4394年无论如何,按照当时的推算中华文明从黄帝起,将近五千年文明

1、传说三皇五帝的年代持续了1000年,

2、根据《史记》的记载夏朝大约400年,商朝600年周朝800年,加在一起一共1800年

3、之后便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一统天下是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离现在大约2200年前。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Φ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舉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囲和国成立。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文明,这个只是传统的说法,事实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文明,一般来说这个五千年文明是从大禹治水那时算起嘚.大禹治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考证应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时.不过五千年文明文明之说早已有之以当时的学术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说五千年文明了为什么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

最近夏商周断代工程己经取得突破性成就。专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确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黄帝事夏一千年左右这样算来,从黄带至今已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玳「周朝」。周朝经历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国灭掉.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最长的应该是汉朝--有400余年. 宋(319*含南北浨) 960~127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千年文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