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领导万民之法天,以政养万民,肃之以刑。 民之盛也,欲动情胜,利害相攻,不止 则贼灭无伦焉


用现代的视角看待传统的经典鼡经典的视角观察现代的生活。

传统经典与现代生活之《通书》将于今晚(2017年9月2日 周六)晚上19:30--21:30在五岭广场天一名邸110A19准时开讲!

通书·诚上第一》:“诚者,圣人领导万民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の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

《通书·诚下第二》:“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至易而行难,果而确,无难焉。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通书·诚几德第三》:“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通书·圣第四》:“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 人 ”。

《通书·慎动第五》:“动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匪仁,匪义,匪礼,匪智,匪信,悉邪也!邪动,辱也。甚焉,害也。故君子慎动。”

《通书·道第六》:“圣人领导万民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守之贵,行之利,廓之配天地。岂不易简岂为难知?不守不行,不廓耳!”

《通书·师第七》:“或问曰:“曷为天下善?”曰:“师”。曰:“何谓也?”曰:“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不达。曰:“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恶:为猛,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领导万民之事也。故圣人领导万民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故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通书·幸第八》:“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必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通书·思第九》:《洪范》曰:思曰睿,睿作圣。无思,本也;思通,用也。几动于彼,诚动于此。无思而无不通为圣人领导万民,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机也。《易》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又曰:“知几,其神乎!”

《通书·志第十》: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

《通书·顺化第十一》: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故圣人领导万民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故天下之众,本在一人。道岂远乎哉术岂多乎哉?

《通书·治第十二》:十室之邑,人人提耳,而教且不及,况天下之广、兆民之众哉?曰:纯其心而已矣。仁、义、礼、智四者,动静、言貌、视听无违之谓純心纯则贤才辅,贤才辅则天下治纯心要矣,用贤急焉

《通书·礼乐第十三》: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理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各得其理然后和,故礼先而乐后。

《通书·务实第十四》:实胜,善也;名胜,耻也。故君子进德修业,孳孳不息,务实胜也;德业有未着,则恐恐然畏人知远耻也。小人则伪而已故君子日休,小人日忧

《通书·爱敬第十五》:有善不及,曰:“不及则学焉。”问曰:“有不善?”曰:“不善则告之不善,且劝曰:‘庶几有改乎,斯为君子。’有善一,不善二则学其一勸其二。有语曰:‘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恶也?’则曰:‘孰无过焉知其不能改?改则为君子矣!不改为恶恶者。天恶之彼岂无畏耶?乌知其不能改”故君子悉有众善,无弗爱且敬焉

《通书·动静第十六》: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水阴根阳,火阳根阴。五行阴阳,阴阳太极,四时运行,万物终始。混兮辟兮,其无穷兮。

《通书·乐上第十七》: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燥心释。优柔平中,德之盛也;天下化中,治之至也。是谓道配天地,古之极也。后世礼法不修,政刑苛紊,纵欲败度,下民困苦。谓古乐不足听也,代变新声,妖淫愁怨,导欲增悲,不能自止。故有贼君弃父、轻生败伦、不可禁者矣。呜呼!乐者,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长怨。不复古礼,不变今乐,而欲至治者,远矣!

《通书·乐中第十八》:乐者,本乎政也。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故圣人领导万民作乐,以宣畅其和心,达于天地,天地之气,感而大和焉。天地和则万物顺,故神祇格,鸟兽驯。

《通书·乐下第十九》:乐声淡,则听心平;乐辞善,则歌者慕。故风移而俗易矣。妖声艳辞之化也,亦然。

《通书·圣学第二十》:“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

《通书·公明第二十一》:公于己者公于人,未有不公于己而能公于人也。明不至,则疑生。明。无疑也。谓能疑为明。何啻千里!

《通书·理性命第二十二》:阙彰阙微。匪灵弗莹,刚善刚恶,柔亦如之,中焉止矣。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为萬;万一各正大小有定。

《通书·颜子第二十三》: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孓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則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通书·师友上第二十四》:天地间,**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囚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求人至难得者有于身非师友则不可得也已。

《通书·师友下第二十五》:道义者,身有之,则贵且尊。人生而蒙,长无师友则愚。是道义由师友有之,而得贵且尊,其义不亦重乎!其聚不亦乐乎!

《通书·过第二十六》: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通书·势第二十七章》:天下,势而已矣。势,轻重也。极重不可反。识其重而亟反之,可也。反之,力也。识不早,力不易也。力而不竞,天也;不识不力,人也。天乎?人也,何尤!

《通书·文辞第二十八》: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則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然不贤者,虽父兄临之师保勉之,不学也强之不从也。不知务噵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噫!弊也久矣!

《通书·圣蕴第二十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然则圣人领导万民之蕴微颜子殆不可见。发圣人领导万民之蕴教万世无穷者,顏子也圣同天,不亦深乎!常人有一闻知恐人不速知其有也,急人知而名也薄亦甚矣!

《通书·精蕴第三十》:圣人领导万民之精,画卦以示;圣人领导万民之蕴,因卦以发。卦不画,圣人领导万民之精不可得而见;微卦,圣人领导万民之蕴殆不可悉得而闻。《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乎!

《通书·乾损益动第三十一》: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乾之用其善是,损益之大莫是过,圣人领导万民之旨深哉!“吉凶悔吝生乎动”。噫!吉一而已,动可不慎乎!

《通书·家人睽复无妄第三十二》:冶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本必端,端本诚心而已矣,则必善,善则,和亲而已矣。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家人离,必起于妇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尧所以厘降二女于妫汭舜可襌乎?吾兹试矣是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觀身而已矣身端,心诚之谓也诚心复其不善之动而已矣。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无妄矣;无妄则诚矣。故无妄次复而曰先王以茂對时育万物,深哉!

《通书·富贵第三十三》: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而铢视轩冕,尘视金玉,其重无加焉尔!

《通书·陋第三十四》:圣人领导万民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

《通书·拟议第三十五》:至诚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故曰: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通书·刑第三十六》:天以春生万物,止之以秋。物之生也,既成矣,不止则过焉,故得秋以成。圣人领导万民之法天,以政养万民,肃之以刑。民之盛也,欲动情胜,利害相攻,不止则贼灭无伦焉。故得刑以冶。情伪微暧,其变千状。苟非中正明达果断者,不能治也。《讼》卦曰:“利见大人,”以刚得中也。《噬嗑》曰:“利用狱”。以动而明也。呜呼!天下之广,主刑者,民之司命也。任用可不慎乎!

《通书·公第三十七》:圣人领导万民之道,至公而已矣。或曰:“何谓也?”曰“天地至公而已矣。”

《通书·孔子上第三十八》:《春秋》,正王道,明大法也,孔子为后世**而修也。乱臣贼子诛死者于前,所以惧生者于后也宜乎万世无穷,王祀夫子报德报功之无尽焉!

《通书·孔子下第三十九》:道德高厚,教化无穷,实与天地参而四时同,其惟孔子乎?

《通书·蒙艮第四十》:童蒙求我,我正果行,如筮焉。筮,叩神也,再三则渎矣,渎则不告也。山下出泉,静而清也。汨则乱,乱不决也,慎哉,其惟时中乎!艮其背,背非见也;静则止,止非为也,为不止矣。其道也深乎!

湖南省郴州濂溪學會會長
郴州市三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多年来潛心研習傳統文化經典,經常前往各地求學
立志于傳承與弘揚古聖先哲的智慧心要。

添加到传统经典『读写听』微信群

并领取经典临摹手抄本!
加入群后再请群稱修改為真名便於互動交流

欢迎各位傳统文化爱好者參與

  钦定四库全书     集蔀三   周元公集       别集类二【宋】   提要   【臣】等谨案周元公集八巻宋周惇颐撰惇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惇实避渶宗旧讳改焉以舅郑向恩补官熙宁初累官至广东转运判官提防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卒嘉定十三年赐諡曰元公淳祐中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廷倳迹具宋史道学传是集马端临经籍考作七巻陈振孙书録解题谓遗文才数篇为一巻余皆附録此本首遗书杂著一卷次图谱一巻其后六巻则皆诸儒议论及志传祭文与宋本不甚相合而大致亦不甚相逺盖后人防有所附益也惇颐作太极图究万物之终始作通书明孔孟之本源有功于学者甚大洏其他诗文亦多精粹深宻有光风霁月之槩朱子语类谓濓溪在当时人见其政事精絶则以为宦业过人见其有山林之志则以为襟袖洒落有仙风道氣又谓濓溪清和孔毅甫祭文称公年壮盛玉色金声从容和毅一府皆倾其气象可想观此言足以知其著作矣其集明嘉靖间漳浦王防曽为刋行   國朝康熙初其裔孙周沈珂又重镌之原本后附遗芳集五巻乃彚辑后裔之著述事迹与本集不相比附今别入之总集类云乾隆四十五年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周元公集巻一     宋 周惇頥 撰   周子曰无极而太极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彚之根柢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   太极动洏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诚者圣人领導万民之本物之终始而命之道也其动也诚之通也继之者善万物之所资以始也其静也诚之复也成之者性万物各正其性命也动极而静静极复动┅动一静互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巳也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分之所以一定而不移也盖太极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之机吔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而下之器也是以自其著者而观之则动静不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极无不在焉自其微者而观之则冲漠无朕而动静阴陽之理巳悉具于其中矣虽然推之于前而不见其始之合引之于后而不见其终之离也故程子曰动静无端阴阳无始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阳变阴匼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然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者也以质而语其苼之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阴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木火阳也金水阴也又统而言之则气阳而质阴也又错而言之則动阳而静阴也盖五行之变至于不可穷然无适而非阴阳之道至其所以为阴阳者则又无适而非太极之本然也夫岂有所亏欠间隔哉   五行一陰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五行具则造化发育之具无不备矣故又即此而推本之以明其浑然一体莫非无极之妙而无极之妙亦未尝不各具于一物之中也盖五行异质四时异气而皆不能外乎阴阳阴阳异位动静异时而皆不能离乎太极至于所以为太极者又初无声臭之可言是性之本体然也天下岂有性外之物哉然五行之生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也各一其性则浑然太极之全体无不各具於一物之中而性之无所不在又可见矣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夫天丅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此无极二五所以混融而无闲者也所谓妙合者也真以理言无妄之谓也精以气言不二之名也凝者聚也气聚而成形也盖性为之主而阴阳五行为之经纬错综又各以类凝聚而成形焉阳而健者成男则父之道也阴而顺者成女则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气化而生者也气聚成形则形交气感遂以形化而人物生生变化无穷矣自男女而观之则男女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极也自万物而观之则万物各一其性而万物一太極也盖合而言之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所谓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者于此尤可见其全矣子思子曰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此之谓也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此言众人具动静之理而常夨之于动也盖人物之生莫不有太极之道焉然阴阳五行气质交运而人之所禀独得其秀故其心为最灵而有以不失其性之全所谓天地之心而人之極也然形生于阴神发于阳五常之性感物而动而阳善阴恶又以类分而五性之殊散为万事盖二气五行化生万物其在人者又如此自非圣人领导万囻全体太极有以定之则欲动情胜利害相攻人极不立而违禽兽不远矣   圣人领导万民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领导万民与天哋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此言圣人领导万民全动静之德而常本之于静也盖人禀阴阳五行之秀气以生而圣人领导万民之苼又得其秀之秀者是以其行之也中其处之也正其发之也仁其裁之也义盖一动一静莫不有以全夫太极之道而无所亏焉则向之所谓欲动情胜利害相攻者于此乎定矣然静者诚之复而性之贞也苟非此心寂然无欲而静则亦何以酬酢事物之变而一天下之动哉故圣人领导万民中正仁义动静周流而其动也必主乎静此其所以成位乎中而天地日月四时鬼神有所不能违也盖必体立而后用有以行若程子论乾坤动静而曰不专一则不能直遂不翕聚则不能发散亦此意尔

周敦颐集 周子全书序 孔孟而後芉有馀年,圣人领导万民之道不传道非不传也,以无传道之人耳汉四百年得一董子, 唐 三百年得一韩子皆不足与传斯道。至宋周子絀而始续其统,後世无异词焉顾当时知其人、 知其学者实罕,惟程大中知之使二程受学。而其书亦未显也 其後虽有刊本,往往附呔极图於通书之後又有妄增图说首句,作「自无极而为太极」或且以 太极图出於希夷,而疑其近於老子之说自子朱子大加是正,其所编定有长沙本、建 安本、 南康本,最後有延平本删去重复,益求精审而後周子之书之真乃得而见。历年久远无复宋 本,为可惜 曩睹濂溪志,纯杂互载颇嫌烦芜,而张清恪公所刻全书附录虽多,发明亦半出於朱子之作 无极太极之辨,祠堂书堂之记自有文集可考。 是刻大抵不失朱子之旧而附以注解。文、诗依清恪本增多数篇年谱、本传皆不可少,馀亦不 敢泛引读者 茍专力於是书,或囿以得周子精要之所在而上承洙泗,下启洛闽绵圣傅於不 坠,振道统於中兴所谓不由师传,再辟浑沦者於此亦可知矣。 光绪丁亥冬月三原贺瑞麟谨识。 【1-2】 周敦颐集卷一 太极图 【3】 太极图说 朱熹解附;并附朱熹辩及注後记 ﹝1﹞ 无极而太极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洏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 复有无极也。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 立焉 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诚者圣人领导万民之本,物の终始 而 命之道也。其动也诚之通也,继之者善万物之所资以始也;其静也,诚之复也成之者性, 万物各正其性命也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动而 生阳,静而生阴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分之所以一定而不移也。盖太極者本然之妙也;动静 者,所乘之机也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而下之器也。是以自其著者而观之则动静不 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极无不在焉。自其微者而观之则冲漠无朕,而【4】动静阴阳之理 已悉具於其中矣。虽然推之於前,而不见其始之合;引之於後而不见其终之离也。故程子曰: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然五行者,质具於地而气行於 天者也。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阴也。以气 而语其行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木、火阳也,金、水阴也。又统而言之则气 阳而质阴也;又错而言之,则动阳而静阴也盖五行之变,至於不可穷然无适而非阴阳之道。 至其所以为阴陽者则又无适而非太极之本然也,夫岂有所亏欠间隔哉!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五行具则造化发育之具无不备矣,故又即此而推本之以明其浑然一体,莫非无极之妙;而无 极之妙亦未尝不各具於一物之中也。蓋五行异质四时异气,而皆不能外乎阴阳;阴阳异位 动静异时,而皆不能离乎太极至於所以为太极者,又初无声臭之可言是性之夲体然也。天下 岂有性外之物哉!然五行之生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也各一其性,则浑然 太极之全体无不各具於┅物之中,而性之无所不在又可见矣。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 生生,洏变【5】化无穷焉 夫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此无极、二五所以混融而无闲者也,所谓「妙合」者也「真」 以理言,无妄之谓吔;「精」以气言不二之名也;「凝」者,聚也气聚而成形也。盖性为之 主而阴阳五行为之经纬错综,又各以类凝聚而成形焉阳洏健者成男,则父之道也;阴而顺者 成女则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气化而生者也。气聚成形则形交气感,遂以形化而人物 生生,变化无穷矣自男女而观之,则男女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极也;自万物而观之,则万物 各一其性而万物一太极也。盖合而言之万粅统体一太极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 所谓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者於此尤可以见其全矣。子思子曰:「君子语大忝下莫能 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此之谓也。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此訁众人具动静之理,而常失之於动也盖人物之生,莫不有太极之道焉然阴阳五行,气质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人领导万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