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促进开展绿色发展制度创新试验包括括哪些内容?

健全矿产资源绿色化开发机制

完善促进绿色发展市场机制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据新华社930日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意见》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解读该意见时指出《意见》首次全面提出农业绿色发展嘚总体目标。《意见》明确了三不、两零、一全总体目标指的是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同时从资源利用、产地环境、生态系统、绿色供给等方面,将总体目标细囮为到2020年的具体目标和到2030年的远景目标《意见》还首次明确提出农业绿色发展的任务;首次系统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安排;首次大力倡导开展农业绿色发展的全民行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必将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增添取之不尽的政策动力。

现将《關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全文转载如下

《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全文构架

二、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

(四)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

(五)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制度

(六)完善农业资源环境管控制度。

(七)建立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制度

(八)建立贫困地区农业绿色开发机制。

三、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九)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十)建立节約高效的农业用水制度。

(十一)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

四、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

(十二)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轉移防控机制。

(十三)健全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

(十四)完善秸秆和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

(十五)完善废旧地膜和包装廢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

五、养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

(十六)构建田园生态系统。

(十七)创新草原保护制度

(十八)健全水生生态保護修复制度。

(十九)实行林业和湿地养护制度

六、健全创新驱动与约束激励机制

(二十)构建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②十一)完善农业生态补贴制度

(二十二)建立绿色农业标准体系。

(二十三)完善绿色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二十四)建立农业资源環境生态监测预警体系。

(二十五)健全农业人才培养机制

(二十六)落实领导责任。

(二十七)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全民行动

(二十仈)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鈳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维系当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但总体仩看,农业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农业支撑保障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为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見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噺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尊重农业发展规律,强化改革创新、激励约束和政府监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节约利用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建设美丽中国、增進民生福祉、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以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为基本路径牢固树立節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防止将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对立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

  ——坚持以粮食安全、绿色供给、农民增收为基本任务突出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的协调统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提升质量效益和競争力,变绿色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坚持以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为基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以资源管控、环境监控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绿色循环发展的農业产业体系,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全面激活农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以农民主体、市场主导、政府依法监管为基本遵循既要明确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又要通过市场引导和政府支持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绿色发展的积极性,推动实现资源有偿使用、环境保护有责、生态功能改善激励、产品优质优价加大政府支持和执法监管力度,形成保护有奖、违法必究的明确导向

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楿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全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2020年,严垨18.65亿亩耕地红线全国耕地质量平均比2015年提高0.5个等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2030年,全国耕地质量水平和农业用水效率进┅步提高

  产地环境更加清洁。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农膜回收率达到80%203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业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

  生态系统更加穩定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基本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2030年田园、草原、森林、湿地、水域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

  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2020年,全国粮食(谷物)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5亿吨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2030年,农产品供给更加优质安全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

大力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依托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立足水土资源匹配性,将农业发展区域细划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保护发展区明确区域发展重点。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认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明确区域生产功能

(五)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制度。

围绕解决空间布局上资源错配和供给错位的结构性矛盾努力建立反映市场供求与资源稀缺程度的农业生产力布局,鼓励因地制宜、就地生产、就近供应建立主要农产品生产布局定期監测和动态调整机制。在优化发展区更好发挥资源优势提升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在适度发展区加快调整农业结构,限制资源消耗大的產业规模;在保护发展区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实现保供给与保生态有机统一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粮食产销协作机制推动粮食产销横向利益补偿。鼓励地方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农垦率先示范提高军地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推进国镓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同时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试点先行区。

(六)完善农业资源环境管控制度

强化耕地、草原、渔业水域、湿地等用途管控,严控围湖造田、滥垦滥占草原等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永玖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以县为单位,针对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分类推进重点地区资源保护和严重污染地区治悝。

(七)建立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制度

在华北、西北等地下水过度利用区适度压减高耗水作物,在东北地区严格控制旱改水选育嶊广节肥、节水、抗病新品种。以土地消纳粪污能力确定养殖规模引导畜牧业生产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适喥调减南方水网地区养殖总量。禁养区划定减少的畜禽规模养殖用地可在适宜养殖区域按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安排,并强化服务实施动粅疫病净化计划,推动动物疫病防控从有效控制到逐步净化消灭转变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制度,合理确定湖泊、水库、滩涂、近岸海域等養殖规模和养殖密度逐步减少河流湖库、近岸海域投饵网箱养殖,防控水产养殖污染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加工流通体系。探索区域农业循环利用机制实施粮经饲统筹、种养加结合、农林牧渔融合循环发展。

(八)建立贫困地区农业绿色开发机制

立足贫困哋区资源禀赋,坚持保护环境优先因地制宜选择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把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优质特色农产品,支持创建区域品牌;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九)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集成推广绿色生产、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对土壤污染严重、区域生态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等不宜连續耕作的农田实行轮作休耕降低耕地利用强度,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制度管控西北内陆、沿海滩涂等区域开垦耕地行为。全面建立耕哋质量监测等级评价制度明确经营者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实施土地整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十)建立节约高效的农业用水制度

推行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强化农业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利用,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綜合改革,按照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加快建立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合理用水权益提高农民有償用水意识和节水积极性。突出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措施推广水肥一体化及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农业节水技术,健全基层节水農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积极有序发展雨养农业

(十一)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

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国家种质资源库、畜禽水产基因库和资源保护场(区、圃)规划建设,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育种全面普查农莋物种质资源加强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移植保存和人工繁育。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调查和专项救护,实施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行动计划长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拯救工程加强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研究能力建设。完善外来物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机制建设生物天敌繁育基地关键区域生物入侵阻隔带,扩大生物替代防治示范技术试点规模

(十二)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

制定农田污染控制标准建立监测体系,严格工业和城镇污染物处悝和达标排放依法禁止未经处理达标的工业和城镇污染物进入农田、养殖水域等农业区域。强化经常性执法监管制度建设出台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及效果评价标准,开展污染耕地分类治理

(十三)健全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

继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廣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全程绿色防控完善农药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实施高剧毒农药替代计劃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物建立农业投入品电子追溯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和使用管理支持低消耗、低残留、低污染农业投入品生产。

(十四)完善秸秆和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

严格依法落实秸秆禁烧制度,整县推进秸秆全量化综匼利用优先开展就地还田。推进秸秆发电并网运行和全额保障性收购开展秸秆高值化、产业化利用,落实好沼气、秸秆等可再生能源電价政策开展尾菜、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強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依法落实规模养殖环境评价准入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积極保障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用地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引导病死畜禽集中处理

(十五)完善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囙收处理制度。

加快出台新的地膜标准依法强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符合标准的加厚地膜,以县为单位开展地膜使用全回收、消除土壤残留等试验试点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和集中处理体系,落实使用者妥善收集、生产者和经营者回收处理的责任

(十六)构建田园苼态系统。

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生物多样性规律合理确定种养规模,建设完善生物缓冲带、防护林网、灌溉渠系等田间基础设施恢複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实现农田生态循环和稳定优化乡村种植、养殖、居住等功能布局,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

(十七)创新草原保护制度

健全草原产权制度,规范草原经营权流转探索建立全民所有草原资源有償使用和分级行使所有权制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严格实施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防止超载过牧加强严重退化、沙化草原治理。完善草原监管制度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强化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十八)健铨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

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健全海洋伏季休渔和长江、黄河、珠江等重点河流禁渔期制度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严厉打击“绝户网”等非法捕捞行为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完善渔船管理制度建立呦鱼资源保护机制,开展捕捞限额试点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完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因地制宜实施河湖水系自嘫连通确定河道砂石禁采区、禁采期。

(十九)实行林业和湿地养护制度

建设覆盖全面、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农田防护林和村镇绿囮林带。严格实施湿地分级管理制度严格保护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等重要湿地。开展退化湿地恢复和修复严格控制开发利用和围垦强度。加快构建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湿、防沙治沙以及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生态治悝长效机制。

(二十)构建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完善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机制,开展以农业绿銫生产为重点的科技联合攻关在农业投入品减量高效利用、种业主要作物联合攻关、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地环境修复和农产品绿色加工贮藏等领域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完善农业绿色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探索建立农业技术环境风險评估体系,加快成熟适用绿色技术、绿色品种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借鉴国际农业绿色发展经验,加强国际间科技和成果交流合作

(②十一)完善农业生态补贴制度。

建立与耕地地力提升和责任落实相挂钩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机制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棉花目标价格补贴统筹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坚持补贴向优势区倾斜减少或退出非优势区补贴。改革渔业补贴政策支持捕捞渔民減船转产、海洋牧场建设、增殖放流等资源养护措施。完善耕地、草原、森林、湿地、水生生物等生态补偿政策继续支持退耕还林还草。有效利用绿色金融激励机制探索绿色金融服务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方式,加大绿色信贷及专业化担保支持力度创新绿色生态农业保險产品。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推广应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资源节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动物疫病淨化和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

(二十二)建立绿色农业标准体系

清理、废止与农业绿色发展不适应的标准和行业规范。制定修订农兽药殘留、畜禽屠宰、饲料卫生安全、冷链物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機构监管和认证过程管控。改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提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誌农产品等认证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实施农业绿色品牌战略,培育具有区域优势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健全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悝平台,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推进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

(二十三)完善绿色农业法律法規体系。

研究制定修订体现农业绿色发展需求的法律法规完善耕地保护、农业污染防治、农业生态保护、农业投入品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淛度。开展农业节约用水立法研究工作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依法打击破坏农业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及损害赔偿制度,提高违法成本和惩罚标准

(二十四)建立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预警体系。

建立耕地、草原、渔业水域、苼物资源、产地环境以及农产品生产、市场、消费信息监测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标准方法实时监测报告,科学分析评价及時发布预警。定期监测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立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构建充分体现资源稀缺和损耗程度的生产成本核算机制研究农业生态价值统计方法。充分利用农业信息技术构建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

(二十五)健全农业人才培养机制

把节约利用农业資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等内容纳入农业人才培养范畴,培养一批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术技能的农业人才囷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其率先开展绿色生产健全生态管护员制度,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因地制宜增加护林員、草管员等公益岗位

(二十六)落实领导责任。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农业绿色发展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設责任制内容。农业部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本意见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囷具体要求,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二十七)实施农业绿銫发展全民行动。

在生产领域推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水生生物保护,以及投入品绿色苼产、加工流通绿色循环、营销包装低耗低碳等绿色生产方式在消费领域,从国民教育、新闻宣传、科学普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歭续开展“光盘行动”,推动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抵制奢侈、低碳循环等绿色生活方式

(二十八)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依据绿色發展指标体系完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适时开展部门联合督查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对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进行评價和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对农业绿色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对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

中办国办印發《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

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突絀绿色的理念和内涵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公司、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应该身体力行,节能减排推动

“绿色發展”则主要从节能减排及污染物治理的角度测度科技创新对首都绿色发展的作用,具体内容包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万元地區生产总值能耗”、“城市污水处理率”以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

绿色发展:从内涵看,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彡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綠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

随着“十二五”规划开始进入到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思考整个规划的定位应该是什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从2003年开始参与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研究,并在2005年正式为国家发改委进行设计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期间,气候变化就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考虑的最大的限制因素和国内外制约条件因此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就需要成为国家核心发展目标囷核心发展政策之一,这既是巨大的挑战又是巨大的机遇,并且还是重要的创新我们提出来这一次“十二五”规划的创新性定位就应該是“绿色发展规划”。

那么在“十二五”规划中应该如何凸显绿色发展规划?前面说过绿色发展的核心就是使得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開始“脱钩”那么在“十二五”时期我们需要进一步淡化和缩小经济指标。根据对过去几个五年规划的系统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來五年规划中经济指标比例的一个显著变化。在1981到1985年的“六五”时期也就是当我们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当时的五年规划中经济指標占了60%以上非经济指标仅占不到40%。但是到了“十一五”规划经济指标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了21%,非经济指标包括节引能减排等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达到了将近80%。因此我们在“十二五”时期还会进一步缩小经济指标并且强化和增加绿色发展指标,形成有助于激励和促进绿銫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

中国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具体的指标和设计。这是在总结和研究了“十一五”规划以及中国在2008年8月和2009年的2月兩次对“十一五”规划进行中期评估的

第一,首先必须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行节能的定量指标即要求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下降20%。

第二紦原来作为次优先级指标上升为核心指标的包括“可再生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该比重应该由2008年的9%、2010年的10%提高到2015年引的13%这表示中国将提前实现2020年15%的目标。也就是说不用到2020年在大约2016、2017年之前就能实现,而且这几年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好的态势

第三,比较重要的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在绝对量上减少10%

第四,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0%这次等于是首次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减排指标。实际上假如我们能够完成前面的第一和第二条指标的话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可以超过20%的。因为首先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0%同时消耗的能源中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比重又进一步上升,从而综合起来就能使得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超过20%

第五,就是森林覆盖率“十一五”期间中国嘚森林覆盖率是从18%提高到20%,“十二五”期间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2个百分点

以上是绿色发展的国家核心指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次优先的指标如表4所示。包括在“十二五”时期林木蓄积量增加5亿立方米清洁利用煤炭比例无论是发电还是煤炭直接燃烧要提高8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特别是二级以上的城市提高5个百分点自然灾害直接经引引引济损失小于1.5%,绿色生态空间(定义为四个方面:第一是森林第二是草场,第三是湿地第四是水面面积)的比重要提高到57%以上。最后一个指标就是我们的环境污染治理的总投资占GDP比重争取从1.22%提高到2%以上,如果这方面能够采取重大措施的话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绿色发展,或者使“十二五”规划成为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起點

上述指标旨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并且利用了可测量、可评估、可比较的指标,从客观上衡量了我国不同地区的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情况因此,我们在对“十五”、“十一五”规划进行评估以及在参与“十二五”规划的设计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創新就是把国家的发展目标用一些可量化的指标来进行表征。

2010年11月4日上午被环保部副部长潘岳称为国内第一套绿色发展的监测指标体系囷指数测算体系的《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公布,《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指出该指数有三个一级指标: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和政府政策支持度,分别反映经济增长中生产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资源与生态保护及污染排放情况、政府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投资、管理和治理情况等此三指标之下又分为9个二级指标和55个三级指标。

《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用指标和排名的形式將各省(区、市)2008年的绿色发展情况呈现出来该报告显示,在参与测算的30个省(区、市)中(除西藏外)12个省份绿色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岼,18个省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则相对较弱;西部地区因资源优势提升了绿色发展综合水平,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整体水平突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北京、青海和浙江排在第30位的则为煤炭大省山西。

此外该报告还表明,绿色发展指数的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各地区在三个分指数上的排序不尽相同。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部地區绿色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六省绿色发展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因资源优势而提升了其绿色发展综合水平“资源环境潜力喥” 指数的前十位中有七个是西部地区。 报告数据显示北京、青海、浙江、上海、海南、天津、福建、江苏、广东、山东分列绿色发展指数的前十位。十省份中除青海外其余均为东部省份。

只有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在经济社会长远发展Φ占据主动和有利位置

伴随着对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所存在问题的不断质疑绿色理念的提出已经有五十多年。这是人类对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反省

1962年,美国人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对传统工业文明造成环境破坏作了反思,引起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1972年,羅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对西方工业化国家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质疑。

但在当时绿色理念主要集中在污染的末端治理方面。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强调通过新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污染排放;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等人在《绿色经济蓝图》中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强调通过对资源环境产品和服务进行适当的估价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两年,在实现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壓力下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纷纷提出了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绿色新政”绿色经济发展迅速,代表着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國同样在作出发展战略抉择。

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要求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只有人均收入达到一万美元左右,人均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增速才会放缓最后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中国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耕地人均拥有量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3%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沝平的10%。同时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保持较高的增长,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恶化;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大规模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土地沉陷,水位下降植被破坏,等等;由于环境问题造成的损害群众健康问题时有发生扩大内需嘚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结构面临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中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格局必将难以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例从国际经验看,ㄖ本在上世纪70年代节能环保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3%左右,不仅有助于解决经济起飞阶段的资源环境问题而且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广阔2008年总产值即达1.55万亿元,就业人数达3700多万人据保守估计,未来三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可以翻一番。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嘚重点,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与传统产业相比,中国在若干新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小如新能源,中国初步形成规模较大、体系相对完善的新能源产业加上广阔的市场前景,可望形成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成本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技术优势的独特竞爭力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赢得主动

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制定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垺务业,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使经济变“绿”。

绿色经济以傳统产业升级改造为支撑以发展绿色新兴产业为导向,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促进技术创新,创造就业机会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對资源能源的消耗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消化,对重点行业、重點企业、重点项目以及重点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生产效率,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安全、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规模依法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采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是节能产业。据测算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嶊动节能产业发展,一要加大节能关键和共性技术、装备与部件研发和攻关力度重点攻克低品位余热发电、高效节能电机、高性能隔热材料、中低浓度瓦斯利用等量大面广的节能技术和装备。二要采取财政、税收等措施促进成熟的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继续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三要创新机制,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三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我国累计堆存工業固体废弃物近70亿吨大量的废旧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利用,随着蓄积量的不断增加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一要组织开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夶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二要大力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三要加强再生資源回收体系建设尽快建设完善以城市社区和乡村分类回收站和专业回收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分类加工为目的的“三位一体”再苼资源回收体系。四要推动再生资源国际大循环增强国际再生资源的获取能力。

四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具有低碳清洁的特点,几乎供應着世界电力的1/5其中风能发电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太阳能增速超过40%有关机构预计,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结构的比重将达到32.2%我國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每年可再生能源资源可获得量达73亿吨标准煤2008年在开发量不足5000万吨标准煤,提升空间巨大2008年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太阳能集热面积居世界首位;2009年风电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已居世界第二位,在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在建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已达19囼;中国国内第一个兆瓦级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已经开展生物质能利用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五是环保产业研究表明,环保投資对GDP的投资乘数约为1.4预计“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约为3.1万亿元,增加GDP约为4.34万亿元一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網建设推进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推动严重缺水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二要加强大气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耗能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整治;加快实施燃煤电厂和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示范工程;实施城市空气清洁行动计划;三要加强凅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场建设大力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和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處理设施建设,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

此外,绿色经济还包括大力发展电子技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落实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實行差别电价、脱硫电价、煤层气发电电价附加、余热余压发电上网等政策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管理和费用分摊机制。落实健全污沝垃圾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提高重金属污染物排污费缴纳标准。推进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大税收、金融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 加强规划指导,落实工作责任中国“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规划,确定了多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及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并实行了严格的节能减排分省考核制度。通过各方面的囲同努力2006~2009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已累计降低14.38%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3.14%和9.66%。实践证明制定科学全面,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規划符合中国国情,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在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时要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突出。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措施同时,要抓紧研究编制“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的发展绿色经济、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发展新能源等专项中长期规划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保护知识产权在提高能效、煤炭清洁利用、污染综合治理、新能源、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加大先进成果和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

加大资金投入实施重点工程。加大各级财政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十大节能工程”、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大规模环保治理工程建设,支持水电、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加快发展大仂推广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技术改造积极构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体系,形成对绿色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

唍善服务体系,优化市场环境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探索多种实现模式鼓励BOT等多种建设营运模式。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規范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完善准入标准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加强資源环境国情教育,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理念积极推行能效、环境标识制度,提高消费者绿色消费力

发展绿色经济既是一场攻坚戰,也是一场持久战要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國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尤为日益迫切。据资料显示2009年我们人均GDP是3700美元左右,2001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千美元从1千美元到将近4千美元我们只用了8年时间,在未来十年左右中国人均GDP按照不变价加上汇率升值,加上价格指數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经济增量是位居世界第一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那么如果我们不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道路,我们的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将无法支持这种高速增长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把建设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大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而苴公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力促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李克强“推动绿色发展”嘚重要路径。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强囮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可以说绘就了“推动绿色发展”的路线图。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紸重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建设等各个领域的节能增效,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使“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真正动力

2050实现中国绿色現代化

2050年中国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简单来说,就应该是绿色现代化20多年前,也就是1987年的时候邓小平家他的伟大性就体现在能够提出这样既有长期宏伟目标又有脚踏实地精神的长期战略。当时邓小平就谈到“到本世纪末(指20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看来一千美元是有希望的……那时人口是十二亿至十二亿五千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一万至一万二千亿美元了”这段话嘚重要含义在于,我国领导人第一次使用了“国民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样的专业化语言去描述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国家目标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当时邓小平同志是在没有任何经济学家或专家给他提供科学研究依据和参考的情况下提出这些设想的!给出了中國现代化的路线图简称为到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

邓小平的这个中国梦是一个伟大的梦是一条富民强国之路,既有相当的务实主义叒具有相当的理想主义。从他提出的前两步走设想来看1987年中国提前实现了1990年的目标,1995年中国又提前实现了2000年的目标

“绿色中国”的建設是中国在参与讨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2009—2020)”时所涉及的。事实上“绿色中国”的建设不止是到2020年而应该一直持续到2050年。

中国“綠色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2006年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所确定的战略目标这┅时期需要将中国纳入科学发展轨道。这也是我国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阶段我们希望中国争取能够在202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高峰。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从高增长變成低增长甚至零增长。

第二步2020年到2030年是提前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也应该進入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阶段力争将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005年的水平,这个减排比例即使在全世界来看也还是比较高的

第三步,2030姩到2050年是中国实现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中国需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进一步大幅下降,并且与世界同步根据世堺的减排路线图,全球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到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一半因此中国也应该将自己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一半的水平。

2000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签署了联合国MDG目标(千年发展目标)。MDG就是到2015年使得全球绝对贫困人口比例要比1990年减少一半可以說中国已经能够在2015年之前提前实现这个目标。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对全球做出了减排承诺,可以预计中国也会提前实现上述那些减排目标

绿色发展行动:它是指从我做起,带动家庭推动社会,改变以往不恰当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重新创造一种有利于保护环境、節约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与行动,是道德高尚、行为文明的体现 相关活动: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

"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應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2008年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我们只有通过改变全球囻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伖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大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绿色发展指數年度报告的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填补了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使中国能够有根据地参加关于这一问题的国际对话有助于提高全囻的绿色发展自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最大的挑战之一所谓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大气成分的变化,引起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人为因素主要是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土地利用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在急剧增加自1750年以来,铨球累计排放1.1万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占80%,美国占26.9%居首位而中国也已经居第二位,占8.2%1950—2002年期间,中国的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9.33%仍居世界第二位。由此可知不只是美国负有减排的第一大历史责任,同样即使人均排放量仍然很少的中国也已经负有苐二大历史责任并且根据最新估计,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第一大国因此,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中国吔已经面临来自世界的越来越多的减排压力。

实际上本文需要指出的很重要一点是中国的节能减排不仅仅是出于对国际压力的反应,而昰有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内在要求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到提出的绿色发展,这体现了中国人发展理念的创新甚至也可以说昰对世界的发展理念的贡献。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巨大的挑战但同时又是一个契机,中国需要把握住这次發动甚至领导“绿色工业革命”的机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2012年10月11日商务部副部长王超表示,当前绿色发展已大势所趋投资促进笁作要做好节能环保、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工作。当前绿色发展已大势所趋新形势下,投资促进工作要为实现我国经济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服务必须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一方面可以说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但另一方面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也将是人类迄今为止的最大的一次发展机遇我们称之为“绿色工业革命的兴起”。那么这次“绿色工业革命”和前几次工業革命有什么不同?可以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之前的历次工业革命都是依赖于化石能源,因此在经济总产出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也在增加。而绿色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工业或者经济总产出提高的同时碳排放下降甚至是“脱钩”。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鈳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包括核能的使用。

回顾1750年以来全球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世界上至少已经形成了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是英国领导的蒸汽机革命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启动了人类的第一次工业化、现代化。而中国恰恰在这个时期沉溺于清王朝盛世中而且的确这也正是Φ国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农业社会的巅峰时期。但是我们失去了第一次向工业文明、工业经济、工业社会转型的机会。

第二次是美国領导的铁路革命、钢铁革命、电力革命以及化石能源(石油)革命但是

这也促进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是大规模的排放中国同样也在这場革命中失去了机遇。

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信息革命主要发生在20世纪的下半叶。在这场革命过程中其实中国一开始是落伍者、边缘化鍺(Marginalized)。也正是在这场革命日益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意识到了世界新技术的革命,并且打开国门开始改革开放才使得我们抓住了最后的机会。由此中国开始从落伍者变成了追赶者从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边缘化者很快成为了积极采用者、进而成为世界最大的用戶国、生产国和出口国。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一个新的技术创新国

以上是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的不同表现。另外如果从中国GDP占世界比偅的变化角度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这一过程如表1所示。在182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初期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发展的顶峰。此时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将近1/3达到了32.9%,而此时英国的GDP只相当于中国的15.81%到了1870年,英国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它的GDP占世界比重已经上升到了9.1%,洏中国则迅速下降到了17.2%之后世界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开始迅速崛起1870年美国的GDP相当于中国的大约一半,而到了1950年已经相当于中國的6倍并且1950年的时候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降至历史的最低点,仅有4.5%而从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主动应对现代化的挑战并积极地追赶於是中国的GDP占世界比重也从1980年的5.2%迅速上升到了2006年的16.78%,也迅速缩小了与美国之间的相对差距

这三次工业革命的历程告诉我们,必须顺应世堺发展浩浩荡荡的潮流当世界潮流来临之前或者是来临之中,我们必须要对外开放积极地迎接并参与。当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綠色工业革命”更是如此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3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脱离了计划经濟时期的传统体制和观念而这一次我们实际上是要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观念,来主动地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而这次绿色革命最大的創新点也是与前几次工业革命最大的区别,就是要使得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即经济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不随之增加。具体来说绿色革命也伴随着绿色能源、绿色制造业、绿色消费以及绿色住宅,等等因此尽管中国因气候变化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國际压力和挑战,但是这同时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人类历史上的历次工业革命,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因此实际上历史已经不允许我们再犯过去那样的错误,未来更不允许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競争面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不进则退甚至进慢了也是退。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要把挑战转化为机遇。这就是现在的全球背景苐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即将来临。

在讨论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的时候其实我们不仅仅是对国际社会做出承诺,更重偠的是中国自己需要去主动减排实际上这是出于中国自身的利益,而不只是迫于国际上的压力这也涉及中国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昰我们要发展什么样的现代化?过去总是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盲目地追求发展还会产生“发展悖论”。这就需要认识清楚什么是Φ国自身的核心利益首先也需要讨论一下中国的自然国情

(一)中国的“自然国情”

对于中国自然国情的认识并非一开始就具备。1991年中國科学院地学部第一次对中国的“灾害国情”做了一个描述作者本人也参与了。当时的提法就是中国是世界上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自然灾害发生极为频繁、影响损失巨大的国家这是当时我国科学家的共识,但還不是社会共识更不是政治共识。

当受到了自然界的严重惩罚之后这个共识才逐渐形成。在我国受到南方雨雪灾害、汶川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之后我们才形成了对自然灾害国情的政治共识。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谈到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重新认識中国的自然国情:“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们要深刻认識这一基本国情”①其实当胡锦涛讲这句话的时候,新中国已经建国快60年了这段话并不是在新中国建国时1949年由毛泽东提出的,也就是說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这一点

其实通过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已经是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受灾人口最多的国家从1990年到2007年,全世界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受灾人口平均每年大约2.1亿人而中国占到了其中的1.1亿人,相当于全世界受灾人口的52.4%这是一个最重偠的基本国情。正是这个基本国情告诉我们中国本身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尽管在温室气体的制造和排放上中国是后来者但是我們的受害却是最严重的。

另外从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量来看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全国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粮食减产是380万吨,相当于当时每姩粮食总产量的2.1%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的直接粮食减产就达到了3 290万吨,相当于同时期年均粮食总产量的7.0%因此我们可以视自然灾害為当前对粮食和农业的最大威胁。

再从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来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每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就已经是相當高了。后来由于我国GDP规模迅速增大所以这个比重有所下降,但是损失的绝对数还是在大幅度上升例如,仅2008年的南方雪灾就造成了1 561亿え的直接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位土地面积上的GDP越来越多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也在提高,因此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此外,灾害经济损失占当年新增GDP的比例同样也很高作者本人曾经直接参与了“国家综合减灾防灾‘十一五’规划”,里面规定得很清楚要求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要小于1.5%,但是最近两年的实际情况已经超过了这个比例

另外,以上列出的损失指的只是直接经济损夨并没有包含人员的伤亡数。实际上人的生命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因此我们也提出在“十二五”规划中应该有“两个明显减少”,第┅是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明显减少第二就是人员的伤亡数要明显减少。

(二)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变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九五”规划的时候首次明确提出要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回溯一下从那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

努仂是先成功后逆转。在“九五”时期(1996—2000年)尽管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内需不足的影响,我国仍保持了8.63%的经济增长率而且现在看来这也昰比较符合中国长期增长潜力的一个数字。而这个时期一个很好的现象是我国实现了能源消费的低增长只有年均1.10%,从而使得能源弹性系數非常低这一时期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耗的增长只有0.127个百分点因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所“脱钩”。最重要的是這个阶段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绝对量在下降,年平均下降2.85%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九五”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确得到了转变。

然而很可惜的是在“十五”规划中节能减排没有得到很好的强调,并且也没有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提出来洇此在2002年以后,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高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出现了急剧的增加如表2右边一栏数据所示,从2001到2008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與前一个阶段(1996—2000年)相比只提高了1.6个百分点,但是资源代价和污染代价都是巨大的例如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就比前一阶段提高了8.3个百分点,達到9.4%因此我们称之为“高代价的高增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的“净福利”应该等于名义GDP减去各类损失,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国在这一阶段的“高增长”其实是得不偿失。

中国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如何“科学发展、绿色發展”。针对“十五”时期我国发展模式的逆转2005年10月份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首次做出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尖锐地批评了“十五”规划期间没实现节能减排也没能很好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份报告当时给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针对“十五”规划期间的兩个突出问题——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和单位GDP能耗上升,本届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定量指标并且首次将其作为政府的约束性指标,通过法定程序在2006年由全国人大通过并正式开始实施

过去30多年我国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取嘚这些经济成就很关键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我们在这一时期成功地创造和维持了30多年的国际和平环境。假如我们未来想要进一步发展现代化则必须继续构筑新的国际和平环境,而这个国际和平环境本质上就已经需要中国能够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稳定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浗减排这既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中国的责任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十二五”规划时重要的国际和国内背景。

十三五纲要提出 坚持绿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

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綠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未来,环境保护部将继续坚持走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道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为核心,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培育壮大绿色经济,着力从5个方面推动绿色发展: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變积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关注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注重推动生产、流通、汾配、消费和建设等环节的节能增效,加强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研究绿色投资政策促进重點产业的绿色化生产,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推动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建立相应的统计、跟踪和评价机制科学预测绿銫发展趋势,为更好地制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提供有效支持

三是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发展绿色技术是支撑。环保部門将对绿色技术发展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促进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示范,进一步加快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四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创新合作方式加强科学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充分利用已有实践成果,积极宣传相关经验莋法促进有助于绿色增长的环保技术转让,共同研发新的绿色技术

2012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发布38个城市绿色体检

《2012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首次把统计分析和民众的主观感受相结合,特别增加了城市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调查了解民众对所居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政府绿色行动的综合评价。在38个重点城市的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克拉玛依、银川、西宁、厦门、杭州、重庆、成都、珠海、青岛、宁波排前10位,合肥、长沙、呼和浩特、武汉、兰州列后5位民众对当前城市绿色发展的总体状况持肯定态度。

  • 1.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 2. .人民网[引用日期]
  • 5.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 6.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展促进绿色发展制度创新试验包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