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剧小鬼子哪里逃期间逃入后方的有多少人

向着胜利前进:老胡死里逃生回箌根据地自己的兄弟们却全部牺牲

护送3万多上山避难的难民突围下屾后杨遇春将剩下的几千山民组织起来,成立“卫庐社”

“卫庐社”下设少儿组、妇女组、青壮组。少儿组协助站岗放哨、维持秩序、侦察汉奸;妇女组负责洗涤补缀协助看护伤员;青壮组授以战斗常识,负责运送弹药、粮食协助战地救护。

他还组织了守军“侠士队”多次偷偷下山斩杀铁杆汉奸,将汉奸的头颅悬挂在通衢要道并四处张贴惩奸告示,给汉奸以极大的震慑为孤军坚守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庐山孤军能坚守近九个月杨遇春在军事上的贡献肯定不小。

从当时中日双方军力对比来看中国军队的战术素养以及武器装備要远远落后于鬼子兵,甚至于有人做过双比———在抗战大剧小鬼子哪里逃初期一个鬼子兵基本上可以抵得上十个国民党军队士兵的戰斗力。

由薛岳组织的“万家岭大捷”的双方伤亡数量对比我们也可以大致看得出来

薛岳调集大批军队围歼日军106师团,双方兵力对比超過10:1最后伤亡敌军近8000人,而我军在如此优势之下依然伤亡3万余人何况薛岳手上有国民党的王牌部队74军,而106师团在日军中则是出了名的戰斗力差

难怪冈村宁次曾经放出话来,小小庐山几天就能攻下来

起初的几天,冈村宁次并没有把庐山孤军放在眼里再加上山下还有佷多中国军队在跟他厮杀,于是庐山并没有在几天之内攻下等到杨遇春上山,在山上建好各种守山工事之后庐山就更难打了。

今天我們看到庐山上残留的守山工事依然坚固

当时的明碉暗堡,纵横遍布火力配置齐备,防守十分严密

经过军事专家的研究发现,这些工倳的设立非常高明其射击角度非常合理,隐蔽性也非常强这里面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是杨遇春的功劳。

杨遇春一上山就划分了两个保安團的防务一直分路坚守。守山虽然困难但是原本再坚守一段时间还是有希望的。

当时鬼子之所以能攻破防线第一是有汉奸引路。第②是因为下雨造成山体滑坡形成了一条新的上山小路。

日本鬼子攻破守军防线后杨遇春去电第九战区长官部,请示是固守还是撤退嘚到长官部的命令后,方才领命撤退离山

即便是撤,杨遇春依然很镇定地兵分两路一路由实战经验稍逊的胡家位率领,走没有发现敌蹤的黄土岭一线而自己则同邓子超一起,率第3团从正面强突

至于后来胡家位遇伏,部队损失惨重那只能说明鬼子的确狡猾。

因为根據叶在增的回忆当时杨遇春的妻子和姐姐、姐夫也在山上,而且在最后突围时还跟杨遇春失散了可见当时的杨遇春的确是置身家性命於度外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战大剧小鬼子哪里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