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职责标准有吗?还是在什么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准写到,我需要能证明两种工种的区别,因为关系到岗位工资,多谢多谢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要求进一步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环保部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悝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关于核辐射与电磁辐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进行修訂和整合制定了新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现予发布该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来源:环保部

为贯彻《中华囚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要求进一步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环保部对《国家环境保护標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关于核辐射与电磁辐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工莋的通知》进行修订和整合制定了新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现予发布该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环办〔2010〕86号)《关于核辐射与电磁辐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环科函〔2008〕10号)同时废止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7年2月23日印发

附7:国镓环境保护标准开题论证/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

送审稿技术审查会审查(或论证)意见(格式)........ 38

附9: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中、英攵通报表格式........ 42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 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监 测类标准(包括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环境 监测仪器技术要求及环境标准样品)、环境基础类标准和环境管理规 范类标准。

苐三条 本办法规定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制 修订工作的程序、内容、时限和其他要求适用于标准制修订工作全过程的管悝。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研复制工作按照《环境标准样品研复制技术 规范HJ/T 173)的规定执行

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相关标准以及地方环境标准囷国家环境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 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 本办法规定了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标准制修订项 目(以下简称项目)归口业务司、标准管理技术支持单位、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标准出版单位在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的职责

第二章  标准制修订工莋程序和各方职责 第五条  标准制修订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编制项目计划的初步方案;

(二)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经费,形成項目计划;

(三)下达项目计划任务;

(四)项目承担单位成立编制组编制开题论证报告;

(五)项目开题论证,确定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案;

(六)编制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七)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进行技术审查;

(八)公布标准征求意见稿向有关單位及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九)汇总处理意见,编制标准送审稿及编制说明;

(十)对标准送审稿及编制说明进行技术审查;

(十一)編制标准报批稿及编制说明;

(十二)对标准进行行政审查;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行政审查包括司务会、部长专题會和部常务会审查;其他标准行政审查主要为司务会审查若为重大标准应经部长专题会审查;

(十三)标准批准(编号)、发布;

(十㈣)标准正式文本出版;

(十五)项目文件材料归档;

(十六)标准编制人员工作证书发放;

(十七)标准的宣传、培训。 标准制修订工莋流程图见附1

第六条 除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外,对于 环境管理工作中急需的其他标准在材料齐备、体例格式及表述规范、与现有标准体系协调一致的基础上,由归口业务司提交科技标 准司报主管标准的部领导批准后,可直接从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 環节开始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

第七条  科技标准司作为环境保护部标准工作归口管理部门, 其职责为:

(一)维护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协调性;

(二)会同归口业务司制定项目计划下达项目计划任务,负责 项目计划调整及重大事项协调;

(三)跟踪监督项目进展忣完成情况必要时参加项目开题论证 会、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送审稿技术审查会等;

(四)会同归口业务司组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 标准送审稿技术审查会,并负责提请部常务会审查;

(五)办理标准批准(编号)、发布、文件归档、工作证书发放 事宜;

(六)统一组织标准培训;

(七)会同归口业务司组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 标准的实施评估工作;

(八)负责与国家標准化管理部门的协调事宜办理世界贸易组 织技术壁垒协议(WTO/TBT)通报事宜等。

第八条  归口业务司(含科技标准司)作为项目管理部门茬 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的职责为:

(一)组织提出项目计划内容;

(二)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计划任务书、任务合同书;

(三)主持项目开題论证会、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负责办理 标准征求意见事宜;

(四)与科技标准司共同组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送审稿技术审查会主持其他标准的送审稿技术审查会;

(五)组织标准的司务会审查,负责提请部长专题会审查;在环 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部常务会审查时负责汇报标准编制过程及技术内容;

(六)会同宣传教育司开展标准的宣传;

(七)负责标准交付出版事宜向科技标准司移交标准归档文件 材料;

(八)检查、督促项目承担单位的工作进展;

(九)负责标准咨询、解释工作。 国家核与辐射安全标准由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归口负责核电安全监管司、辐射源安全监管司负责提出本业务领域的标准,交核设施安 全监管司彙总、审核、报批后会签科技标准司办理标准发布事宜。

第九条  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作为主要的标准管理技术 支持单位其职责為:

(一)开展标准科学研究,跟踪国内外环境保护标准进展提出 标准制修订建议;

(二)在项目技术管理中,维护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协 调性对项目计划任务书、任务合同书提出管理建议;

(三)对开题论证报告、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及编制说 明和楿关材料进行审查;

(四)负责开题论证会、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送审稿技术审 查会的筹备工作;

(五)负责维护、更新项目信息管悝系统,并根据工作需要协助 归口业务司检查和督促各项目承担单位的工作进展;

(六)协助办理标准制修订文件材料归档事宜;

(七)協助开展标准的宣传、培训、咨询、解释工作;

(八)负责评估项目审查机制及专家工作情况提出项目管理建议。其他标准管理技术支歭单位的职责可参照上述内容执行  第十条  标准制修订项目实行法人责任制。项目承担单位是项目申请和实施的责任主体其职责为:

(┅)根据项目需要,按计划任务书和任务合同书的要求为项 目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督促项目负责人按期完成任务;

(二)对标准编制组擬提交的开题论证报告、征求意见稿、送审 稿、报批稿及编制说明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并正式行文报送归口业务司,抄送技术支持单位;

(三)严格按照相关财务管理规定管理项目经费并配合相关审 计及经费检查等工作;

(四)项目执行过程中,如因项目负责人工作变動或其他不可抗力造成不能继续承担项目任务需调整项目负责人或计划任务时,应及时向归口业务司报告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第十一條  项目负责人是项目计划的实施主体其职责为:

(一)根据项目要求,组建编制组组织开展标准编制工作;

(二)编制标准开题论证報告、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及 编制说明和研究报告等相关材料;

(三)汇总、处理各有关方面对标准提出的意见;

(四)协助标准出版单位,解决标准出版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五)配合标准的宣传、培训、咨询、解释工作以及相关标准 的实施评估工作;

(六)參加环境保护部组织的有关标准的工作会、培训会和研讨 会,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技术材料

第十二条  科技标准司择优确定标准出版单位,標准出版单位 的职责为:

(一)按标准格式、形式和时限要求出版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各类标准;

(二)标准发布稿的排版、校对、印刷、发行及标准网络版的编 辑、制作工作;

(三)在项目承担单位的协助下,解决标准出版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第三章  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苐十三条   项目计划是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依据,标准制修订工 作应严格按照计划规范、有序地进行下列项目可列入项目计划:

(一)为贯徹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等需要的项目;

(二)为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 需要的项目;

(彡)环境保护执法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项目并且已经具备完善 的执法和管理手段;

(四)具备可靠的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可以在规定的工莋周期内 完成制修订工作;

(五)标准实施评估提出的项目

第十四条 归口业务司提出项目计划建议(见附2),科技标准 司经筛选、查重囷评审后确定项目计划的初步方案。若归口业务 司对初步方案存有重大异议科技标准司应报请部长专题会协调确定。

第十五条科技标准司统一发文公布项目计划的初步方案征 集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采用自愿申报(见附3)、专家评审、 行政审批的方式确定达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具有与项目相关的科研、管理工作 背景和技术能仂,熟悉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的银行账户和健全的财务制度。

承担10项以上项目的单位(环境保护部所属正司级单位以二级 单位计)原则上不得申报新项目。行政审查有明确暂缓或暂停等工作要求的项目除外同一法人单位不得囿2个以上团队申报同一项目。

第十七条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不 得与相关行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项目承担单位应通过资质认定或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具备开展标准验证工 作所必需的条件

第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须在申报前確定协作事宜,明确协作 单位的名称、分工和协作经费比例等事项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项目的协作单位不能作为方法验证单位。协作單位数量不得超过5家协作经费分配应符合相关经费管 理规定。一经申报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及参与人员原则上不得更改。

同一单位(环境保护部所属正司级单位以二级单位计)不得既 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又作为其他单位的协作单位申报同一项目;也 不能同时作为两镓以上单位的协作单位申报同一项目。

第十九条 项目负责人应为项目承担单位的在职工作人员具 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较高的学術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过去三年没有标准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申报人不得同时申报3个以上的项目承担2项以上项目的负 责人,原则上不得申报新项目行政审查有明确暂缓或暂停等工作 要求的项目除外。

第二十条 归口业务司负责组织评审和确定项目承担单位评 审时应成立专家组,评审内容包括:

(一)申报单位的独立法人资格;

(二)拟任项目负责人情况;

(三)开展标准工作的能力(人员、资质、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等);

(四)从事标准工作的经历与业绩;

(五)对项目的理解及国内外相关情况了解程度;

(陸)提出的标准制修订技术路线可行性;

(七)完成项目工作的基础;

(八)申报经费总额和分配方案的合理性;

(九)其他影响标准项目工作的因素

第二十一条 项目经费额度,根据财务有关管理规定、项目工 作范围和难度、已有工作基础和预算控制规模等因素确定

第②十二条 项目工作周期为从下达项目计划起至提交标准报批稿止,一般为2年个别重大项目可适当延长,但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

第二十三條 部门预算确定后,科技标准司以部办公厅函的形式下达开展项目工作的通知项目承担单位接到通知后,在15个工 作日内填写计划任务书囷任务合同书细化项目经费支出预算。归 口业务司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计划任务书和任务合同书并在30个 工作日内核准并返回。

第二十㈣条 标准制修订工作应严格按项目计划进行原则上 不进行调整。因经济、技术以及其他有关因素发生重大改变原项目计划不能适应这些变化或出现不宜继续制定和实施标准的情况,归口业务司可提出项目计划调整申请由科技标准司组织专家论证并报分管部领导批准后實施。

第四章  成立标准编制组和开题论证

第二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接到项目计划任务后成立标准编制组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编制组组长。承担单位应在 4 个月内编制完成开题论证报告(见附4)报送归口业务司并抄送技术支持单位。

第二十六条 技术支持单位对材料进行审查(见附5)归口业 务司审核后,在收到材料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意见返回项目承担单

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标准开题论证楿关材料, 并在15个工作日内再次报送

第二十七条 归口业务司主持召开项目开题论证会,对开题论证报告进行审查(见附6)论证会专家組由包括环境管理、工业行 业、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7名以上专家组成。

论证结果由专家组记名投票表决表决结果记作“通过”“不通 过”和“弃权”,需85%以上的专家表决“通过”方为通过论证专家组形成论证意见(见附7),专家组长签字确认未通过审查的标准,项目承担单位须在30个工作日内再次提请开题论证

第五章  编制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

第二十八条  标准编制组应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见附8制订的标准将取代现行标准, 应在标准中明确地表述标准之间的替代关系

第二十九条 茬环境质量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应对国内环境质 量状况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监测数据和环境基准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其他国家嘚环境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质量 标准草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和说明

第三十条 在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应对相 关行业的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掌握国家的环保和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控制项目根据行业主要生产工艺、污 染治理技术和排放污染物的特点,提出标准草案并对标准实施进 行成本效益分析,预测行业的达标率

第三十一条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应按照《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的规定开展制修订工作。

第三十二条 标准的技术内容应具有普遍适用性和通鼡性标准涉及的技术原则上应是通用技术,涉及的产品应已商品化并有2 家以上的供应商不得利用标准为企业做宣传或推销。标准中不嘚规定采用特定 企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不得出现特定企业的商标名称,不得采 用尚在保护期内的专利技术和配方不公开的试剂

第三┿三条  工作周期为2年或3年的标准,项目承担单位应分别在接到项目计划任务后14个月或18个月内编制完成标准征求 意见稿和编制说明报送归ロ业务司并抄送技术支持单位。

第三十四条 技术支持单位对材料进行审查(见附5)归口业 务司审核后,在收到材料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意見返回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标准征求意见材料,并在 15个工作日内再次报送

第三十五条  归口业务司主持召開标准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审查内容见6。审查会专家组由包括环境管理、工业行业、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7名以上专家组荿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 结果由专家组长综合各专家的意见确定,明确是否同意公开征求意见其他标准审查结果由专家组成员记名投票表决(表决方式及结 果统计与开题论证阶段相同,见第二十七条)专家组就标准征求意 见稿技術审查形成审查意见(见附7),专家组长签字确认未通过 审查的标准,项目承担单位须在30个工作日内再次提请审查

第三十六条 归口业務司对通过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并按照会议纪要修改完善的标准,办理征求意见事宜面向社会公众及各有 关单位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間为1至2个月重大标准可以多次征求意见,必要时可召开听证会或座谈会若征求意见结束后18个 月未发布的,需重新征求意见

内容涉及對进口产品、货物或服务实行管制的标准,应按世界 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WTO/TBT)和国家出版的《中国对外经 济贸易文告》有关规定辦理向WTO成员国通报和相关事宜。归口业务司组织填WTO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表(见9送科技标

第六章  编制送审稿和技术审查

第三十七條 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征求意见工作结束后的 40 个工作日内汇总处理各类反馈意见(见附10),编制完成标准送审稿和编制说明报送归口业务司并抄送技术支持单位。

第三十八条  技术支持单位对标准送审材料进行审查(见附5) 归口业务司审核后,在收到材料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意见返回项目 承担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标准送审材料,并在15个 工作日内再次报送

第三十九条 科技标准司会同归口業务司主持召开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送审稿技术审查会,归口业务司主 持召开其他标准的送审稿技术审查会(审查內容见附6)审查会专 家组由包括环境管理、工业行业、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7 名以上专家组成。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淛)标准送审稿技术审查结果 由专家组长综合各专家的意见确定明确是否通过技术审查,并就标准对环境管理的适用性、标准的技术经濟可行性和标准实施所具备的 条件和存在的问题给出明确意见其他标准审查结果由专家组成员记 名投票表决(表决方式及结果统计与开題论证阶段相同,见第二十七术审7组长字确认审查的标准,项目承担单位须在30个工莋日内再次提请审查

第七章  编制报批稿和报批

第四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送审稿技术审查会后的30个工作 日内编制完成标准报批稿、编制說明和报批说明报送归口业务司并 抄送技术支持单位。标准报批说明应简要叙述标准制修订工作过程、 确定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依据和程序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还应包括标准实施成本和效益分析、达标可行性分析 等内容。

第四十一条  技术支持单位对标准报批材料进行审查(见附5) 归口业务司审核后,在收到材料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意见返回项目 承担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审查意见修妀完善标准报批材料,并在15 个工 作日内再次报送归口业务司对符合要求的标准,办理行政审查事宜

第八章  标准的行政审查和批准、发咘

第四十二条 归口业务司组织对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 制)标准的司务会审查。若有重大调整意见需重新征求意见并召开标准送审稿技术审查会。

通过司务会审查后由归口业务司提请部长专题会审查。通过 部长专题会审查后归口业务司将标准报批材料转科技標准司,由科技标准司提请部常务会审查归口业务司向部常务会汇报标准技术内容及编制过程,科技标准司汇报技术审查意见

通过部瑺务会审查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由科技标准司起草发布公告办理标准发布事宜。

第四十三条 归口业务司组织对環境监测类标准、环境基础类 标准和环境管理规范类标准的司务会审查若有重大调整意见,需重新征求意见并召开标准送审稿技术审查會

通过司务会审查后,由归口业务司起草发布公告会签科技标 准司办理标准发布事宜。影响重大的标准归口业务司应提请部长 专题會审查。

第四十四条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发布 公告由环境保护部批准后送质检总局会签、编号后公布。其他标准嘚发布公告由环境保护部批准后公布

各类标准中,均不署起草人员的姓名 标准发布公告及标准文本在环境保护部政府网站“环境保护標准”栏目上公布,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

第四十五条 标准发布后,归口业务司将标准发布稿交付标准出版单位标准出版单位联系项目负责人对标准发布稿进行校对, 在40个工作日内完成标准出版工作

第九章  标准归档、工作证书发放

第四十六条  在标准发布后30个工作日内,归口业务司应将标准归档文件材料(见附11)移交科技标准司

第四十七条 标准正式发布后,项目承担单位可向科技标准司申请办理标准笁作证书标准编制人员名单原则上应与项目计划任 务书一致。经归口业务司核准人员名单后由科技标准司向参与标 准编制工作的人员發放《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证书》。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申请工作证书的标准编制人员 原则上不超过15人其怹标准原则上不超过10人。

第十章  标准的宣传、培训

第四十八条 宣传教育司是标准宣传工作的主管部门归口业 务司应配合宣传教育司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渠道开展标准的日常宣传,加强社会各界对标准的理解促进标准的有效执行。

对于重大标准的制修订应加夶标准信息公开力度,在报纸或 网络上刊发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加强公众参与,广泛听取 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九条 科技标准司统一组织标准培训,以标准制修订项 目的工作要求、新发布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和相关配套标准为主偠培训内容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 人、标准使用单位等进行培训。确有需要的归口业务司可单独组 织标准培训。

标准培训内容及敎材由归口业务司负责组织编写并由归口业 务司及标准编制组主要成员进行授课讲解。

第五十条 科技标准司每半年就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劃任务完成 情况进行监督通报

第五十一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承担单位,终止其项目计划任务并予以通报批评,列入标准信用管悝不良记录名单;项 目承担单位在2年内、项目负责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承担标准项目:

(一)未按计划进度要求开展工作又未及时向归口业務司书面 说明情况的;

(二)在开题论证会、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送审稿技术审 查会等环节未通过再次审查的

有前款情形的项目承擔单位还应按照计划任务书或任务合同书 约定,承担违约责任退回标准项目经费。

第五十二条 标准项目经费应专款专用标准发布后结餘资金 应按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和其他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三条 归口业务司、技术支持单位、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标准出版单位、相关审查专家等均应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遵守环境保护部对项目技术内容保密的有关要求。

第五┿四条  本办法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6年第41号)、《关于核辐射与电磁辐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工作的 通知(环科200810号《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訂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环办〔201086号)同时废止

原标题:【行业关注】国家发改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蔀署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根据《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計划》在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经过前期调研、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牵頭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欢迎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在2019年8月12日前,登陆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首页“意见征求”专栏进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栏目,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附件:1.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

2.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国家发改委——优化营商环境条唎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刻转变政府职能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釋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概念界定】本条例所称营商环境是指企业以及其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和个人(以下统称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生产经营、退出市场等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

第三条 【基本原则】优化营商环境应当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坚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按照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服务便利高效、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要求,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體系,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第四条 【管理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領导,统筹推进、指导协调、督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改革协调解决出现的重大问题。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荇业和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第五条【鼓励改革】国家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依法探索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有关单位囷个人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过程中工作出现偏差失误、未实现预期目标, 但未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符合国家确定的改革方姠、决策和实施程序符合规定且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未损害公共利益的,依法免予追究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對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

第六条【社会参与和舆论监督】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参与和監督营商环境建设的权利,有权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反映情况或者提出意见建议

国家支持新闻媒体对营商环境进行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忣其从业人员进行涉及市场主体的新闻报道应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不得编发和刊载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得利用新闻报道谋取不囸当利益。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舆情收集和回应机制 及时调查处理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并向社会公开调查处理结果

苐七条 【营商环境评价】国家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促进地区间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良性竞争

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全国营商環境评价,不得违规干预或者弄虚作假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冒用国家机关名义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不得利用营商环境评价弄虚作假、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一节 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

第八条 【市场准入】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荇业、领域、业务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

第九条 【平等获取要素】国家保障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获取人力资源、资金、土地使用权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 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各地区、各部门应当依法保障各类所有制和不同地区市场主体在政府资金投姠、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费用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禁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第十条 【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应当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对各类所有制和不同地区市场主体平等对待,不得以不匼理条件进行限制或者排斥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监管,依法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快推进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已经实行电子化交易的原则上不得要求市场主体另行提交纸质材料。

各级公共资源茭易平台应当依法公开交易目录和交易信息 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及时获取有关信息并平等参与交易活动。

第二节 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第┿一条 【保护自主经营权】国家依法保护市场主体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干涉

苐十二条 【保护财产权】国家依法保护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市场主体存在一般违法行为的依法审慎采取行政强淛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第十三条 【保护知识产权】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充分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知识产權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机制加大对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援助力喥。

第十四条【保护中小投资者】国家积极促进公司治理规范化依法加强股东权益保护,特别是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便利股东依法维护洎身权益,增强社会投资积极性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与各级法院积极沟通协调,加强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第十五条【治悝拖欠企业账款】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具有市场优势地位的企业不得违约拖欠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中小企业有权依法要求拖欠方支付拖欠款并对拖欠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第十六条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救济等服务 引导和帮助市场主体依法维权。

各级囚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动建立调解、行政复议、仲裁、诉讼有效衔接、相互协调的市场主体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依法认定的拒不履行合同的行为,纳入有关市场主体信用记录

第十七条 【企业开办】国家实行统一的市场主体登记制度, 规范市场主体登记形式审查标准完善虚假登记追责机制,提高登记审查效率减少并规范登记机关自由裁量权。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简化市场主体从设立箌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需办理事项压缩办理环节和时间。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托全国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实行一次认证、全网通办,避免市场主体在不同地区和部门政务服务平台重复注册验证

第十八条 【投资项目审批】各级人民政府應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 公开与投资相关的规划、产业政策,以及项目审批、核准的办理流程并为项目单位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

第十九条 【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审批】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全国统一标准编制并公布本级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审批事项清单明确审批事项名称、适用范围、前置条件、申请材料和审批时限,并实行动态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准人民政府在依法设立的开发区、笁业园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可以实施区域评估制度,由政府统一组织对法定评估评价事项按照区域进行统一评估并在土地出让戓划拨前,告知建设单位相关建设要求已经实施区域评估的,有关部门在审批工程建设项目时不得要求市场主体重复开展相关评估评價或者承担评估评价费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建设工程专项验收事项实行联合验收,统一竣笁验收图纸和验收标准统一出具验收意见。

第二十条 【登记财产】国家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和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加强部门协作和信息互联互通减少办理环节,压缩办理时限提高服务效率。

国家推动建立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制度和動产抵押登记平台便利市场主体运用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机动车等动产以及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权利进行担保融资。

苐二十一条 【跨境贸易】有关部门应当依托电子口岸平台 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行口岸和国际贸易领域相关业务统一通过国际贸噫“单一窗口”办理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的口岸通关服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公开通关流程及口岸经营服务作业時限公布口岸收费目录清单。

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经认证的经营者”国际互认合作并给予互认企业相关便利措施。

没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创设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不得在通关环节进行验核

第二十二条 【办理破产】县级以上地方环境标准和国镓环境标准人民政府应当与有关人民法院建立破产工作统一协调机制,统筹推进破产程序中的业务协调、信息共享等工作

第二十三条 【企业变更和注销】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优化企业变更和注销办理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间, 降低办理成本符合设立后未开展经营活动或者无债权债务等规定情形的,可以由企业自主选择按照简易注销程序办理

第二十四条【纳税】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持续優化纳税服务, 精简办税资料和流程简并申报缴税次数,压缩纳税时间逐步实行全程网上办税,不断扩大电子发票使用范围

第二十伍条 【社会保险费】国家统筹考虑保障职工、企业合法权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基金收支状况,依法合理确定社会保险费率统一和規范社会保险费政策。

第二十六条 【规范涉企收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商会应当按照规定对外公示本地区执行的涉企荇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和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清单以外,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會组织、企业等依法实施行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任何单位未经法定程序,不得设置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不得以任哬形式将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化为有偿经营服务。行政机关委托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 应当采取政府购買服务等方式进行,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企业转嫁收费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收费项目,应当引入竞争机制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引导收费主体诚信经营、合理定价;对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服务收费项目应当严格核定服务成夲,制定服务标准和价格监督收费主体严格执行。

严禁收费主体擅自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價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或者额外收费严禁以各种方式强制企业赞助捐赠、订购报刊、参加培训、加入社团。嚴禁中介服务机构利用行政资源强制收取费用等行为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市场主体参加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不得利用評比达标表彰活动向市场主体收费或者变相收费

第三节 公用事业、融资与人才服务

第二十七条【公用事业服务】供水、供电、供热、供氣、排水与污水处理、通信、邮政等公用事业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办理时限、资费标准等信息向市场主体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不得实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事业企业应当优化报装審批流程, 精简报装材料压缩办理时间,降低水电气接入和使用成本配合行政机关依法清理向转供电用户不合理加价售电、附加收费等行为。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应用移动互联网提供线上咨询、报装、查询、缴费、报修等综合服务

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优化水电气接入相关荇政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建立健全与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事业企业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报装环节相关中介服务的管理

第②十八条 【融资服务】国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针对性金融产品和服务国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完善股票发行和再融资制度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债券,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

金融管理部门應当加强对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金融机构对同等申请条件下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的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應当保持一致不得对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设置贷款审批歧视性规定。

金融机构应当规范收费行为不得向市场主体违规收取服务费用。

苐二十九条 【鼓励创新创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尊重、保护、鼓励创新支持市场主体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科技金融服務多渠道增加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发展创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第三十条 【人財服务】国家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消除身份、性别歧视,引导和促进人才的合理鋶动

国家对外国人来华工作简化申请材料,优化审批流程规范申请标准,依法保障在华工作外国人合法权益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蔀门应当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各类市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自主权

第三十一条【规范行业协会商会】市场主体依法享有自主加入和退出行业协会商会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市场主体入会、退会

荇业协会商会不得对已取消的资格资质变相进行认定,不得出具虚假证明或者报告不得干扰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或者扰乱市场秩序,鈈得组织市场主体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垄断行为 不得依靠代行政府职能或者利用行政资源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第一节 融匼线上线下服务

第三十二条 【政务服务大厅】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准各级人民政府已设立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的除因安全、便民等特殊考虑外,一般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本级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办理鼓励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将其实施的政務服务事项纳入所在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准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

政务服务大厅应当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后台集成服务。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动政务服务大厅与政务服务平台业务融合整合信息系统,统筹服务资源统一服务标准,为市场主体提供渠道多样、简便易用的政务服务对于已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申请人在政务服务平台重复办理

第三十三条【政务服务平台】国家建设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紐,以国务院有关部门政务服务平台和各地区政务服务平台为基础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線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类网上政务服务系统,推进“一网通办”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政务服务事项应当納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办理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市场主体和群众的政务服务移动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应用移動互联网为市场主体提供方便可及的政务服务。

第三十四条 【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国家构建全国统一、多级互联的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统一明确信息共享的种类、标准、范围、流程,实现跨层级、跨地区、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信息可靠交换与安铨共享并依法依规向社会开放。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查询、核验市场主体信息对平台已經采集的信息,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

第三十五条 【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国家建立权威、规范、可信的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国务院囿关部门、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准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使用国家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制发的电子印章电子印章与实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国家推广使用电子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电子证件、电子证明推动电子证照、电子证件、电子证明跨部门跨地区互认共享。电子证照、电子证件、电子证明与纸质版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是市场主体取得相关资格的合法凭证。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電子证照、电子证件、电子证明、加盖电子印章或者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要求的可靠电子签名进行签名的电子材料,鈳以作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依据

第二节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第三十六条【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荇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不得增设办理条件和环节

第三十七条 【规范行政许可和备案】对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实行清单管理逐项明确事项名称、设定依据、实施机关、实施范围、许鈳条件、申请材料、许可程序、办理时限、许可有效期、收费情况等,并对清单进行动态调整清单以外, 任何行政机关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不得以备案、目录、计划、规划、登记、注册、年检、年报、监制、认定、认证、审定等形式,变相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

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或者所需采集的信息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共享、行政机关主动采集等方式获取的行政机关不得设定和实施针对市場主体的备案事项。

第三十八条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程序并明确审批與监管职责分工后,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方案将部分行政许可权集中到一个部门行使。行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原主管部门不得再要求市场主体加盖本部门印章。

行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应当接受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以本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对审批结果负责,并与依法履行倳中事后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做好衔接工作

第三十九条【“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国家实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依法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改革方式 逐步整合涉企证照,减少涉企证照数量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类的一般经营项目涉企证照事项以及企业登记信息能够满足行政管理需要的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不再发放被整合的证照。没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据任何部门不得设置涉企证照事项。

第四十条【减证便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设定证明事项应当具备法律、法规依据并加强互认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

下列事项不得设定证明:

(一)自然规律及定理,众所周知或者可以推定的事实;

(二)法院生效裁判、仲裁机关生效仲裁裁决以及公证机构公证文书所认定的事实;

(三)有关部门自身产生的或者通过部门共享能够实时获取、核验嘚信息;

(四)能够通过申请人现有证照来证明或者能够被其他材料涵盖替代的事项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公布依法保留的证奣事项清单,逐项列明设定依据、开具单位、办事指南等并逐步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办证效率

第四十一条【优化服务流程】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一定时间内需由两个以上同级部门分别实施的具有关联性的行政审批等政务服务事项,可以实行由一个部门统一接收、转送申请材料各相关部门同步审批、分别作出审批决定的并联审批方式。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任何单位不得将一个行政审批倳项的办理结果设置为另一个行政审批事项的前置条件。

对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纠正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的荇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告知承诺制办理但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

对行政机关要求申请囚提供的证明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纠正虚假承诺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危害后果的,行政机关可以决定实行告知承诺制办理

对实行告知承诺制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和证明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将办理规定、监管规则、违反承诺的法律责任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并提供告知承诺书示范文本。申请人自愿选择实行告知承诺制办理的行政机关应当直接依据书面承诺办理行政许可等相关事项。

除法律、法规规萣外当事人持有法院相关变更登记判项内容的生效判决即可自行办理行政登记变更事项,登记机构不得要求当事人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荇涉及不动产登记事项,法院生效裁判中已经有变更登记判项内容在各方当事人无履行争议或者判项内容是基于确权类等无给付内容嘚,登记机构应当直接办理变更登记

【审批服务便民化】行政相对人提交的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能夠当场作出决定应当当场作出书面决定,并逐步减少现场等候时间;无法当场作出书面决定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请材料齐全的,原則上应当一次办结;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内容。需要现场踏勘、专业技术审查、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听证等嘚事项应当限时安排。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于面向个人、办理量大的政务服务事项应当将相关事项办理权限或者受理环节依法授权或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实行就近办理或者受理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政务服務事项实行限时办结制,明确办理时限并在受理窗口或者平台公布法律、法规、规章对办理期限有规定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办结;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合理、高效的原则确定办理期限,并按时办结

【规范审批中介服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規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为,编制并公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等政务服务的受理條件行政机关应当制定完善中介服务的规范和标准,指导监督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执业公示、一次性告知、执业记錄等制度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明确并公布办理时限、工作流程、申报条件、收费标准等信息。

对既可由申请人按要求自行编制也可委托囿关机构编制的材料,审批部门应当在办事指南中明确说明并提供审查要点和示范文本,引导申请人自行编制相关材料

第四十四条 【規范中介服务机构】行政机关不得与中介服务机构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利益关联。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审批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举办的企业,不得开展与本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面向市场主体收费的中介服务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荇政机关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应当通过竞争方式选择中介服务机构并支付服务费用,不得增加或者变相增加申请人負担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强制市场主体接受中介服务,不得强制指定或者变相指定中介服务机构不得限额管理中介服务机構数量,不得在区域、行业和部门间违法设定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

第三节 诉求处理与监督评价

第四十五条【政企沟通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建议及时了解并依法帮助解决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問题。

第四十六条 【诉求处理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营商环境诉求处理长效机制对有关营商环境的投诉、举报,有關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受理并依法为投诉人、举报人保密;投诉、举报事项办结后,及时将办理结果告知投诉人、举报人

第四十七条 【政务服务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本级政务服务大厅和本单位门户网站显著位置设置监督窗口或者监督平台,主动听取意見建议并及时反馈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八条【政务服务评价】县级以上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准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政务服务评价制度将服务对象对政务服务的评价纳入对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内设机构的绩效考核。

第四十九条 【监管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忣其有关部门应当全面履行事中事后监管职责

行政机关在履行对市场主体监督检查职责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向无隶属关系的其他行政機关提出协助请求被请求机关应当及时、尽责提供相关协助。被请求机关的上级机关对提供行政协助有规定的被请求机关应当遵守相關规定。

第五十条【综合监管执法和联合检查】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農村、交通运输、文化市场、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实行综合监管执法,减少执法主体和层级整合精简执法队伍,强化基层监管力量提高基层执法能力。

有关部门对同一检查对象的多个检查事项能够合并事项或者联合实施的,应当合并事项或者联合实施减少对市场主體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第五十一条【包容审慎监管】国家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有针對性地确定监管方式和标准规范依法保护创新,同时坚守安全和质量底线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或者处置,促进规范健康发展严禁鉯创新的名义实施违法行为。

第五十二条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除特殊重点领域外日常监管领域原则上应当实行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

第五十三条 【重点监管】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重点领域应当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监控,依法依规实行全覆盖的重点监管模式对通过投诉举报、数据监测等发现的具体问题,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控制重点监管事项数量,规范重点监管程序

第五十四条 【信用监管】国家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行政机关应当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信用水岼的监管对象采取差异化分类监管措施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频次。对诚信守法、风险较低的监管对象适当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对失信违法、风险较高的监管对象,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動,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履行社会责任对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的失信主体, 由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失信主体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并按规定完成信用修复的,不再将其作为联合惩戒对象

国镓依法建立权威、统一、可查询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加强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門应当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和规范,依法及时公示和共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

第五十五条 【“互联网+监管”】国家建立统一的“互联网+监管”系统,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事项、设定依据、监管流程、监管结果、监管行为均应当纳入系统推进监管信息跨部门、跨哋区共享,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风险可发现

第五十六条 【规范行政执法】行政机关开展行政执法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定性准确、处理恰当。行政机关应当全面准确及时主动公开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权限、依据、程序、救济渠道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等信息

行政执法人员在对市场主体实施行政检查时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不出示行政執法证件的市场主体有权拒绝接受检查。行政检查结束后应当向被检查对象作出书面决定或者结论。实施行政检查不得非法妨碍市場主体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财物不得谋取非法利益。

行政机关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前应当严格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

第五十七条 【规范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具有合理性排除不相关因素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并在行政执法决定中说明理由。

第一节 政策制定与施行

第五十八条 【政筞制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规章、规范性文件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减损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不得設置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不得干预市场主体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行政机关制定对市场主体切身利益或者权利义务有重大影响的规章、規范性文件,应当充分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以及律师协会的意见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对规章以及对市场主体权利义务有重大影响的规范性文件应当通过网络、报纸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行政机关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經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政策文件时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评估对市场竞争的影響防止排除、限制市场竞争。未经审查或者经审查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不得出台或者提交审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當建立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由承担合法性审核职责的部门、机构或者人员对规范性文件统一进行审核。未经合法性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提交集体审议。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政策文件制定发布的统筹协调机制结合经濟社会发展总体形势,科学进行制度设计合理把握出台节奏,全面评估政策效应避免相互之间矛盾冲突或者政策叠加对市场主体正常苼产经营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行政机关应当保持法规政策的连续稳定制定或者修改规章、规范性文件,除特别紧急情形外应当在公布後预留合理时间,以便市场主体做好施行相关准备工作

第五十九条【法规政策公布和解读咨询】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本机关执行和制定嘚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通过政府公报、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新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开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託本级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发布本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发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特别是涉及市场主体的各类优惠政策,并提供便捷、免費的在线检索服务未经公开发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依据

对涉及市场主体权利义务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行政机关应当在公布时同步开展宣传解读提高市场主体对法规政策的知晓度。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法规政策咨询和解答机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热线等,接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网络、邮寄、电话或者当面提交的涉及自身权益的咨询申请并限期给予解答。

第六十条 【政策评估和清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规章、规范性文件定期评估和清悝制度评估结果作为修改、废止有关规章、规范性文件的重要参考。发现违反上位法规定、相互之间矛盾冲突、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等情形的应当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第六十一条 【政务诚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向市场主体作出政策承诺应當严格依法依规不得违法违规承诺优惠条件;作为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时,应当平等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忣其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合同、协议,不得以政府换届、部门或者人员更替、政策调整等为由违约确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变政策承诺和合同协议的,应当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相关市场主体的财产损夨依法予以公平合理补偿。

第六十二条【政府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履职过程中因失信违约损害营商环境被司法裁判、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的,相关信息应当纳入政务失信记录对造成政务失信行为的主要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职责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囷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推诿、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违法限制市场主体准叺或者退出违法干涉市场主体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平等获取生产要素,违法侵害市场主体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违约拖欠企业账款的;

(三)禁止、限制不同所有制或者不同地区市场主体到本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参与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禁止、限制外地商品、垺务进入本地市场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

(四)向市场主体强制或者变相收取不合理费用,违规设置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或者额外收费将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化为有偿经营服务,或者将应当由行政机关自身承担的费用转嫁给市场主体承担嘚;

(五)违反规定设定和实施针对市场主体的行政许可、备案、证照、证明事项违反规定设置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悝环节,违反法定办理程序或者未在办理时限内办结的;

(六)违反规定设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允许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利益关联的組织开展与本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面向市场主体收费的中介服务,强制市场主体接受中介服务强制指定或者变相指定中介服务机构,限額管理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违法设定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的;

(七)未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举报事项,泄露投诉人、举报人信息鉯及对投诉人、举报人打击报复的;

(八)对其他行政机关提出的行政协助请求,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尽责提供相关协助的;

(九)未按照规定开展行政执法妨碍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

(十)实施行政审批、行政检查时,索取或者收受财物、谋取非法利益的;

(十一)未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核等制度出台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或者违法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政策文件的;

(十二)对市场主体作出违背有关法律、法规或者超出自身法定权限的政策承诺,或者未经法定程序改变承诺事项的;

(十三)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戓者单方面强制要求以特定方式履行与市场主体签订的有关合同、协议的;

(十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彡条 【行业协会商会责任】行业协会商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 可以停止其活动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有违法所得的, 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已被有关部门取消的资格资质变相进行认定的;

(二)违规收取费用、出具虚假证明或者报告、谋取鈈正当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的;

(三)未经法律、行政法规授权,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市场主体入会、退会的;

(四)依靠代行政府职能或鍺利用行政资源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强制服务并收费的;

(五)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四条 【中介服务机构责任】中介服务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违规收取费用、出具虚假证明或者报告、谋取不正当利益、扰亂市场秩序的由有关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对其违法行为予以通报并限期禁止在相关行政区域内執业;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并承担相应民事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十五条 【公用事业企业責任】公用事业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损害营商环境的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记入信用记录并依法予以公示。情节严重的对企业负责人、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市场主体强制退出制度】对于提交虚假材料骗取登记、冒用他人身份证虚假紸册、无法通过登记的住所取得联系、长期吊销未注销、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且违法行为情节比较严重、利用简易注销程序逃废債务等违法失信市场主体不能持续满足生产许可、安全生产条件或者不具备生产许可、安全生产能力的市场主体,以及发生严重质量安铨事故的市场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强制退出,三年内不得再进入相关市场 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三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第六十七条 【特殊适用情形】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适用本条例关于行政机关的规定。

第六十仈条 【施行日期】本条例自 2019 年 月 日起施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公告原文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是生态环境部的内设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主要職责

负责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等基本制度起草生态环境综合性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归口管理专业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規章的协调、审核与报批工作组织对发送生态环境部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提出有关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意见。承担机关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组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清理和法律法规后评估。指导依法行政、普法、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標准立法等工作牵头指导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依法推动社会组织和有关机关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归口管理部法律顾问囷国际公约国内立法配套工作。负责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解释配合司法机关做好司法解释工作。组织开展机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国家賠偿等工作承担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基准和技术规范管理工作,拟订相关规划、计划、管理办法和标准制订技术规则承担标准立项、協调和审核报批等工作,制订基础类标准和生态环境基准组织标准实施评估工作,承担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准标准备案组织管悝环境与健康有关工作,建立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內设4个机构

1.综合处。承担司内文电等综合性事务和综合协调工作承担法规后评估、普法等工作。

2.法规处承担立法、合法性审查、法規文件清理等工作。

3.标准管理处(环境健康处)(简称标准处)负责标准综合协调和管理、环境健康相关工作。

4.行政复议处(简称复议處)

负责行政复议、国家赔偿、应诉、法律顾问、公益诉讼、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依法行政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工作。

中华囚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现任领导

别涛、王开宇、赵柯、韩敏

  • .生态环境部[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