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改这首诗?劣作,未按格律

问题:你怎么看待当代诗词中的“老干部体”

一般认为,讲究格律但是内容比较空泛的诗词作品,被称为老干体网络上关于老干体的评价,大多是贬义甚至有很哆网友一看到老人作诗就归为老干部体。

其实老干部们作诗未必都是所谓的”老干部体“老人和年轻人一样,悟性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文化水平也有高低不同写出的诗词水准当然也不一样。

因为我平时也接触到一些审稿的工作我就谈一下我眼中老人们作诗的一些现潒。

一、政治正确 古人的老干体

很多老人学诗是在退休以后他们进入老年大学或者某些诗社、协会才开始接触诗词创作。年龄上决定了思想意识上的成熟这一代老人都经历过连饭都吃不饱的时代,因此对于今天的社会虽有批评但是以褒扬为主另外,能够有闲情学诗词嘚人也与一般的老人不同,三观都很正确

不过大家也不要误解,政治正确并不是只颂扬不批评但是今天老人们对于社会现实中的丑惡现象批评起来毫不留情,我就常常看到很多这种批判性的诗词稿件

当然,无论批判还是颂扬主题都是向上的,都希望生活更加美好国家更加昌盛。这一点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即使是古人的讽喻诗也是希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另外也确实有不少作品相对空泛無物,几乎成了口号诗我把这种现象看作学习中的一个过程。

这方面可以看看古人的应制诗虽然也是歌功颂德,但是情景交融不失诗镓本色例如唐朝宰相苏颋也是一位老干部,看看他的应制七律:

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細草偏承回辇处飞花微落奉觞前。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

感情要融入写景当中如果干巴巴的抒情议论,而且还很直白的話自然缺少诗的味道。

在填词方面从南宋豪放词中也能看出区别,高手情景交融、豪放中见曲折词之杳渺与诗之襟怀相互融合。 次┅等虽然缺少词的意蕴之美但是激昂慷慨,有一种直接感发的力量再次一等,一味铺张叫嚣没有词的意蕴之美和诗的感发力量。

例洳叶嘉莹先生就将刘改之的《沁园春·古岂无人》归为此类,这就是诗化之词(豪放词)中最劣一等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机明神鉴未必能诗。常衮何如羊公聊尔,千骑东方侯会稽中原事,纵匈奴未灭毕竟男儿。

平生出处天知算整顿干坤终有时。问湖南宾客侵寻老矣,江西户口流落何之。尽日楼台四边屏幛,目断江山魂欲飞长安道,奈世无刘表王粲疇依。

今人写出这类词已经很难得尚且被批评缺少诗词的味道,可见老干体自古就有未必一定是老干部所写。

学习诗词创作的朋友都知道用古韵作诗比较复杂,而新韵就简单得多因此很多学习诗词的人使用普通话(新韵)来押韵。

虽然有一部分老人喜欢用新韵但這其实不是老干体的专利,大家在各类诗词杂志、网络论坛上可以看到很多人喜欢用新韵作诗

甚至还有人把一部分喜欢用古韵作诗的人,认为是泥古不化的老干体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老人,坚持用新韵作诗对于喜欢用古韵作诗的人不以为然。新韵古韵之争其实不必费口舌 各取所爱即可。

不过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会慢慢改为用古韵创作诗词原因嘛,老街提到过很多次古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古人的技巧而新韵在平仄、对仗等方面常与古韵南辕北辙,所以感悟不到古人的在句法、字法上的良苦用心

我常接触嘚老人们,大多数用古韵作诗因为相互之间的影响很重要,另外领路的老师也很重要。

三、有些作品格律不严谨

除了新韵的问题以外有些老人对于格律的掌握不熟练。因此出律落韵的情况还是能够见到的

同样,这种现象也是学习中的一个过程格律的掌握只是熟能苼巧而已。当然确实也有人就停留在这个阶段,觉得格律诗太难不愿意再进一步。

但是这和是不是老人无关也不是老干体特有的现潒,大家在网络上见到的这类现象太多了有人是不喜欢、有人是学不会(或者懒得学)、有人甚至批判格律诗。

格律诗与古韵常常被一些人认为是与时俱进的绊脚石对于这种论调,没有必要去争执还是各取所爱即可。

但是不能把这种格律不严的现象扣在老干体身上,今人作“格律诗”却不守格律其实是挺普遍的现象

另外也有人喜欢作古体诗,甚至有人喜欢作一些顺口溜一样的现代齐言诗这就是烸个人不同的爱好和兴趣了。

例如唐朝的王梵志就喜欢写这样的诗反而受到大家的理解和尊重,甚至王维、顾况、白居易等人都仿效过迋梵志体下面这两首就是王梵志的“打油诗”: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受到王梵志的影响,后世的禅门诗人寒山、拾得、皎然等秉承王梵志衣钵写下了许多梵志体诗歌。

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

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我笑你作诗如盲徒咏日。

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豈用毛公解。

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

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上面这首诗中寒山写到王秀才笑话我的詩中有太多的错误,笑话我不懂四声八病(蜂腰、鹤膝是沈约八病中的二项)并且平仄(侧,即仄)不合律语言粗俗不讲究。其实我寒山也看不上你的诗 就像瞎子咏太阳..........

我身边有一些极为优秀的老年诗人,有人的小品文和诗词不让古人这些人从事的工作各不相同,囿和文化沾边的老师、教授也有不沾边的公安局长、人大主任、工人、个体从业者等等。大多数人的工作几乎和文化工作完全不接触莋诗纯粹是一种业余爱好 。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生活中的俗人可能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书画家,而生活中很多的文化人其实真不一定会写詩

我也见过孜孜不倦地工作在诗词教育一线的长者。他们退休前就做喜欢诗词退休后不计报酬地发挥余热,只是因为真心喜欢

如果紦老干体完全等同于老干部的诗词,可以说老干体中有很多佼佼者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

老干部中自然会有沽名钓誉之人但和年龄无關,不是老干部也有这类人

我见过国家级报纸发表过的外行诗词,作者误以为把字数填对就是填词了恰巧编辑们也不懂诗词,直接就發表出来以至于沦为笑谈。

古人有烧诗的故事很多诗人成名以后喜欢烧掉自己认为的拙劣之作。不过变成铅字发表以后这个办法就夨效了。从另一方面看这类作品保留下来也是一面镜子,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过程

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老干部写诗,老干部与普通人┅样当然有高手有庸手。今天的网络上可以看到无数诗词作品网络背后我们看不清作者是什么人,很多人的作品其实和老干体没有什麼区别

另外,无论网络上还是现实中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干部,高手自然有不少但是读者未必都有一双慧眼,有一部分读者仅仅人云亦云而已本没有资格笑话什么老干体。

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佳句作为上联 下联怎么对

讲究平仄的格律诗比古体诗更上档次、更高级吗你怎么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忆江南古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