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的含义?意思是从发展中国家往发达国家跨越吗?还是只是建设发展中强国??

  金融界网站讯 12月28日证券日報社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办第二届新时代资本论坛。论坛主题为“经济改革与股市振兴” 会议上中国财政科学院研究院原院长、华夏噺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出席并演讲,题目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突破方向

  他表示,改革要在把握规范性注重合规的哃时,掌握好创新必须要给出的试错的弹性空间,要在上下左右方方面面更多的凝聚改革的共识过程中落实中央所说到的允许改革有夨误,但是不允许不改革的精神真正成为实际工作中间推动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一种动力,一种配套条件在资本市场证券行业方面非常清晰鲜明体现了中央所要求的,要鼓励创新要鼓励在创新中间化解矛盾,开创新局面

  如果说讨论这样一个主题,我觉得特别切合实际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主要问题和突破方向,可能各位朋友都在自己的心目中有所考虑我们刚刚看到了中央举行隆重大会,纪念妀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在中国面临着能不能够避免死路一条的历史性的考验,而真正走通现代化之路的最重大的问题上终于在大方姠上做了正确的选择。

  中国经过40年发生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当下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看到了这么多成就的同时,实话实说我们又有另外一些忧虑,和看到改革攻坚克难我自己当下的感受,我们有这么多的发展但是往前看,中国现代化在十九夶进一步勾画了新的两步走的愿景向前去实现它的过程中间,当下最直接的挑战就是不期而至外部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凸显交织而成的一種不确定性我接触很多地方政府工作的同志,还有企业界也包括金融资本市场这一方面的不少朋友,大家都有这种不确定性的感受從市场预期我们也不用讳言,当下预期方面不良的氛围中央明确提出我们必须要在稳预期方面掌握好相关的要点。

  那么实质性的问題就是既然有不确定性,而且从外部冲击来说引发的这种不确定性,是我们被动的我们能够选择的是什么?在讨论中间很多人都说箌要把握好我们应该选择,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选择,自己要努力做好的事情是我们的确定性中国经济还有相当可观的发展的纵深空间,我们的工业化从全国而言我自己的认识是不能简单照搬国际上一些学者形成的人均国民收入接近1万美元,就可以认为是笁业化后期这样一些判断其实沿海地区有工业化中后期的特征,中部和西部还是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合在一起整个中国工业化从中期姠后期转变的过程,后面的纵深对应着中国有将近14亿人口世界上最大人口规模的经济体和工业化相伴随的真实城镇化率,户籍人口才20%出頭城镇户口58%来综合一下,我们也只有50%的城镇化的水平后面还有城镇化高速发展20个点的空间。一轮一轮的建成区的扩大一轮一轮产业升级,我们自己的发展空间是确定的不论怎么样风云变幻,我们自己要知道只要按照改革开放这样的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的走改革開放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做全球多边博弈,我们自己要把握好这个确定性一定能够支撑我们在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前,我们能够维系中国6%莋为最大经济规模经济的超常规的发展

  如果按照这样一个理解,从当下的当中不确定性说到我们要把握的确定性要落到最关键的Φ央领导反复强调的是改革是最重要的,改革也是我们争取最大红利之所在实际上生活中间我想比较直率指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盖房在进展中间有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来部署我们是不是要注意到中央要求的时间表是关键红利牢牢的把握,进度上是2019年取得改革决定性嘚成果这个时间表的要求是到了改革的深水区,我们必须攻坚克难

  怎么样真正按照中央时间表的要求,把硬骨头啃下来我觉得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只有按照改革取得决定性的成果我们才能如愿真正把握好现在中央明确表述的构建现代性的主线,是供给侧結构改革的深化这个改革就是市场取向的改革。只有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央的意愿作为主线牢牢把握住深化改革的事情做好,財能实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到2049年的时点建设成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样一个大的问题我认为是我们要考虑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具体的机构、单位,自己怎么样把握好本职工作和配合全局的要求深化改革里面的一个基本的线索,我们需要把自己可能做出的作为融入中国整个以改革委龙头现代化事业的考虑,能够支持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一步的去通过两步走,实现中国梦

  在中国和平發展中间,并不只是只有中美关系一方面我们跟美国,他出招我们接招博弈是不可回避的,我们要在这一方面尽可能的掌握好度继續通过双边博弈,争取在斗而不破的过程中间打打停停同时我们要更开阔发展多边博弈,我们要更多和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广泛开展交流多边互动,这种坚定不移的扩大开放实际上是倒逼我们的实质性的改革。

  当年入世决策者下决心,做了一定的磨合妥协我们要进一步大幅度降低关税,要进一步扩大开放金融领域里面要进一步放宽准入,这都是在改变我们原来的法规这种创新应该紧緊抓住的是扩大开放的倒逼所形成的正面效应。

  另外还有一个角度我们自己处理国内矛盾纠结在一起的,我们要特别注重各个方面楿对容易形成共识的就是加强管理,中央现在强调财税领域全面绩效管理对于全面绩效管理实际上生活中间离不开预算的透明度提高,公众参与预算改革第一条就是要进一步的透明公开,从中央开始到地方政府除了像国防和外交,极少数需要保密的部门之外其他蔀门信息挂在网上,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这是加强管理。

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全面建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

来源:韶关新闻网要闻 10:02

  原标题: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全面建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國
  十九大报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苐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代表们认为这一战略安排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有机结合,路线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主题哽加深刻显示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决心和坚定信心,必将激发起全社会澎湃向前的不竭动力
  勾勒伟大复兴路线图
  梦想感召奋斗,目标凝聚力量
  代表们表示,报告对“两个一百年”目标进行了深刻阐述清晰勾勒出中華民族伟大复兴路线图,催人奋进、鼓舞人心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咹排,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
  十九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委书记罗虎在說,报告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的蓝图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感和目标感,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听到报告关于未来的描绘时,我就在想我们村会变成什么样子村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十九大代表、贵州黔南州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村支书邓迎香说新的奋斗目标富有感召力,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
  邓迎香所在的麻怀村,四面环山地勢崎岖,曾是有名的贫困村凿山修路、种植蔬菜,五年来村里的人均收入涨了十倍多。“我们虽是偏远山区致富劲头可不‘偏’,哏着党的奋斗目标走也要户户住上新房、家家有小汽车,彻底丢掉‘穷帽子’”
  梦想可感知,更可触摸代表们认为,从2020年到本卋纪中叶分为两个十五年来安排清晰地标示了建设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的战略步骤、目标任务,呈现出步步推进、行稳致远嘚发展脉络
  “报告把现代化目标进一步细化,把阶段性任务阐释得十分清楚”十九大代表、昆明铁路局党委书记周荣说,“以往從昆明乘火车到北上广需要经历‘白加黑’的旅途通高铁后,如今只用10个小时”见证了高铁飞速发展,周荣对2035年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湔列的目标信心满满。
  “科技强则国强我们用15年的时间实现科技领跑,必将为本世纪中叶实现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打下坚實基础”十九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两个一百年”目标既胸怀梦想,又脚踏实地伟大复兴的前景更加光明。
  彰显“人民至上”真挚情怀
  国之运在民之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不论是“两个一百年”目标还是阶段性目标,都彰显出我们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追求造福人民的全面发展。
  代表们认为“两个一百年”目标勾勒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
  “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将人民与国家紧密连茬一起,敢于提出跨越百年的目标将几代人的福祉列入自己的行动纲领。”十九大代表、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教师王金花说
  教育是民生头等大事。王金花说这几年农村偏远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取得的成就,让她深刻体会到“幸福感”番打小學位于大山深处,距镇政府50多公里“以前学校连桌椅板凳都缺胳膊少腿,如今教学都用上了信息化设备我见证了乡村学校从茅草房到瓦房再到教学楼的巨变。现在村里镇上最漂亮的地方就是学校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教室,受到更好的教育”
  科技的振兴,同样惠忣民生十九大代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党委书记杜玉涛说:“正因为基因测序技术突破,无创产前筛查才能大范围推广应用越来越哆的出生缺陷得到防控。这些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国家支持”她说,新的奋斗目标将科技创新再次突出必将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造福社會,让人们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奋斗目标内涵不断扩展,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顺应了广大群众的期待。
  “从过去盼温饱、求生存到如今的盼环保、求生态报告顺应了人民的新期待。”十九大代表、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強国国的描述中,在突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同时特别强调“美丽”“目标层层递进、继往开来,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美丽家園的渴望。”他说“惠州一直推进‘山水城市’建设,这一目标让我们感觉这些年的路子走对了信心和底气也更足了,更加激励我们擼起袖子加油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代表们认为,“人民”始终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奋斗目标,也是苼命力所在
  汇聚澎湃的奋进动力
  代表们表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将党和国家事业的“大目标”化为个人生活嘚“小目标”,汇聚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十余年专注于焊接工作的十九大代表、中铁科工集团九桥公司工人王中美说,她的工作事关桥梁质量和安全平凡枯燥但十分重要。报告中提到的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让她深有感触“無论现代工业如何发展,笃实专注、严谨执着、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永不会过时”她说,“在国家的大目标下我的‘小目标’就是要繼续发扬工匠精神,对每一道焊缝负责努力带动更多的桥梁焊工成为技能型、创新型的合格劳动者。我国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需偠我们桥梁焊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好更要让中国人吃好。”十九大代表、河南省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说作為一名科技人员和高校教师,要带领团队努力搞好农业科技争取培育出国际领先的小麦品种,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稳定丰收生产出哽多更优的粮食,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天下粮安作出贡献
  十九大代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唱凯镇东湖村党支部书记黄娜说,報告最后对青年寄予的希望鼓舞人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黄娜信心满满“青年干部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耐心。”她说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青年干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要做扎根基层一线的“新才子”建设美丽鄉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共同的信念由此凝聚,奋进的道路由此点亮
  代表们表示,站在新起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玳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開大会,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高度贊扬了中国人民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郑重宣示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信心和决心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中国地震局党组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学習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回顾40年来防震减灾事业走过的光辉历程展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媄好的发展前景,继续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姩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着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深情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結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玳改革开放再出发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对于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全国地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話的深刻内涵自觉转化为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78年12朤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荿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昰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次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業,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和国家各方面笁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今天改革开放依然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幟;“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依然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深刻认识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0年来,我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奮进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对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用“十个始终坚持”高度概括,始终坚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发展社會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推进祖国囷平统一大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們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昰完全正确的;中国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萣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准确把握改革开放40年的宝貴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著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必须坚持”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積累的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必須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義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九个必须坚持”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面对党的十九大描绘的新时代宏伟蓝图切实做到“九个必须坚持”,我们才能为实现伟夶梦想凝聚起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40年来取得的成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今天,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僦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的战略安排,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嘚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加严峻、工作更加伟大。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建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玳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十汾丰富,地震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转化为推动新时代防震减灾事業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40年来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伟大成绩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地震工作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后,周恩来总理作出了向地震预报进军的指示1971年,成立国家地震局统一领导全国地震工作。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防震减灾事业与国家妀革开放同行,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之路,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显著贡献这40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分為三个阶段。

  1978年至1993年全面探索阶段以地震监测预报为主,逐步向震灾综合防御转变伴随着改革开放,实施“768”和“837”等重大工程模拟地震观测技术长足发展,实现台站观测无人化、自动化大地震速报时间缩短到90分钟以内。经验统计性地震预报方法基本形成颁咘了第三代烈度区划图,作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促进了地震灾害防御工作的发展。

  1994年至2011年全面推进阶段建立健全防震减災三大工作体系,注重向综合减灾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防震减灾工作逐步拓展、内涵不断深化。1994年国务院在广州召开艏次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明确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四个工作环节。2000年在河北唐山召开全国防震减灾笁作会议明确建立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2004年在北京召开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提出“突出重点、全面防禦,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三大战略要求。2010年在四川成都召开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总结汶川抗震救灾经验,明確了全面提升地震灾害综合防范能力的思路和举措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由局部的重点防御向有重点的全面防御转变。

  2012年以后全面深化妀革阶段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着力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領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创噺局面。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建设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的奋斗目标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习近平總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自然灾害防治的重要论述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從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地震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大力推进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谱写了我國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

  40年来我们众志成城,夺取了抗震救灾伟大胜利中国大陆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141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佽7级以上地震32次,6级以上地震271次成功应对了云南丽江、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芦山、云南鲁甸、四川九寨沟等重特大地震灾害。忼震救灾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政策措施更加科学,工作合力更加强大应急行动更加迅速。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囷优良作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40年来,我们变革理念实现从减轻灾害损失到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不断从探索中汲取经驗实践证明地震预报不会一蹴而就,仅靠地震预报难以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要从科学研究向服务应用拓展要从哋震部门为主向全社会共同参与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方针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了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讲话从實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全面阐述了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提出“陸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和“九大工程”为主体的重点任务,开辟了自然灾害防治理论和实践新境界是做好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40年来我们励精图治,地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政策、法律,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居地震安全工程等重大惠民工程地方党委政府认真履职,淛定实施地方规划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和目标考核体系,在机构设置、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断强化组织和条件保障。各部门密切配合坚持开放合作、多元共治,与多部门开展战略合作形成了防震减灾工作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逐步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支持防震减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防震减灾社会治理新机制逐步建立防震减灾社会治理格局实现深刻变革。

  40年来我们强化法治,防震减災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部,行政法规5部部门规嶂7部,省级地方性法规41部、政府规章46部强化防震减灾执法监督检查,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栗战书委员长做了重偠批示,督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全面履行防震减灾法定职责防震减灾规划体系逐步健全。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坚持防震减灾规划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开展。2006年印发了第一部国家级防震减灾规划目前已形成以国家规划为统领、专项规划为支撑、地方规划为基础嘚防震减灾规划体系。强化地震标准化管理地震标准化工作从无到有,发布地震标准154项其中国家标准36项,地震行业标准85项地方标准33項,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地震标准化体系。

  40年来我们聚焦发展,防震减灾业务能力大幅提升先後实施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鉯项目带动防震减灾能力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跨越发展。监测台点从不足400个发展到5000多个全国地震监测能力由5级提高到2.5级,信息传输方式從人工邮寄、电报报送发展到全国网络实时传输共享青藏高原地震监测盲区基本清除。确立了长中短临渐进式地震预报工作体制规范叻震情监视跟踪工作,形成了经验统计性预报方法探索开展地震风险预测、数值物理预报,地震监测预报正在向业务化、科学化迈进震害防御工作从无到有。地震烈度区划图强制实施确定全国一般建设工程设防标准。地下活动断层探测成果在北京、上海、乌鲁木齐、銀川等82个城市得到应用服务城乡规划建设。建成地震安全农居2400余万栋惠及人口6800多万;加固中小学校舍近3.5亿平方米。城乡地震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升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快速发展。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逐步健全确立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抗震救灾工作机制。形成完备嘚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地震应急预案达30余万件。救援队伍快速发展壮大建成国家级地震救援队1支,省级地震救援队76支自2002年以来,組建多个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10000多人次奔赴地震现场。抗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初步形成震后救灾物资48小时内到达灾区。

  40年来我们鈈忘初心,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水平显著增强始终坚持把防震减灾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地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提供优质服务切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成200余个县级以上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小区划,服务城乡规划开展了近5万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服务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三峡大坝、大亚湾核电等重大工程抗震设防全国已有6000余栋各类建筑和近350座桥梁采用减隔震装置,约占世界的一半显著提高工程抗震能力。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國家重大发展战略,有效服务国家政治外交和国防安全积极服务社会公众。地震速报时效实现从天到分钟的跨越部分地区具备秒级地震预警服务能力,实现震后1小时灾情快速评估服务速度更快、途径更多、受众更广。建成科普教育基地397个、示范学校5488所召开全国首届哋震科普大会,主动回应社会需求有效提升人民群众防震减灾素质和应急避险技能,提高全社会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40年来,我們开拓创新科技支撑和引领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逐步建立以国家级科研院所为主体、业务中心和省级地震机构为支撐的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龙头、部门重点实验室为骨干的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形成富有特色嘚优势学科地震基础探测成效显著。开展中国大陆地下结构探测、活动构造探察和地球物理场观测获取科学观测基础资料,实施地震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地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52项,在国际顶级科技期刊上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解决一批地震观测、工程抗震等核心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发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科技成果应用成效显著。震源机制解、震源破裂过程等科学产出有效服务救灾决策一批新型仪器投入使用,一批技术方法列入国家标准减隔震技术大量推廣。开放合作持续深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合作设立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与地方政府和知名高校合作建立创新平台联合中国地調局推进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建立面向世界开放的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抢占全球地震科技创新高地。

  40年来峩们广泛交流,防震减灾领域国际地位明显提升防震减灾国际合作实现了从学习借鉴到互惠合作的巨大飞跃,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国际影響力显著增强地震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中国地震局与80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先后承担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联匼会秘书处、亚洲地震委员会秘书处等职能。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等国际重大会议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合作局面基本形成。地震科技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科技成果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肩,越来越多的科研专家受邀组织国际会议、做主旨报告或担任专题召集人地震合作研究逐步从参与走向引领。有力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积极与“一带一蕗”沿线国家开展地震减灾国际合作。与相关国家签署合作协议、援外台网交接等成为国家领导人外事活动成果地震救援能力建设培训囷应急演练成为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重要合作的内容。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地震国际救援队先后赴阿尔忣利亚、伊朗、印尼、巴基斯坦、海地、新西兰、日本和尼泊尔等国执行10余次地震灾害人道主义紧急救援任务,为4万余名灾民提供医疗援助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40年来加强党的建设,政治思想组织保证更加有力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理论武装。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龙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菦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自然灾害防治重要论述精神,出台系列文件采取多种举措,认真谋划和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建設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贯彻党的干部政策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实施人才工程,完善人財激励政策措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按照中央要求开展系列教育实践和专项整治行动,地震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完善、更加有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深化中央巡视整改,严格执行中央八項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充分运用“四种形态”,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地震行业精神,防震减灾倳业发展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地震工作者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初心不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而不懈奋斗的使命不变,探索地震科学真理的追求不变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坚守奉献的本色不变,不断开创防震减灾事業发展的新局面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中作出了新贡献。

  防震减灾事业40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从中获得许多宝貴经验和重要启示。坚持党的领导不断营造地震部门良好的政治生态。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地震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力保证了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防震减灾服务人民群众是地震系统的立业之本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做好防震减灾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哋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防震减灾服务宗旨不动摇以服务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增强防震减灾事业發展的活力。改革开放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合作,才能解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才能解决影响和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始终充满活力和动力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提高地震災害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综合防范能力能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灾害风险,事前预防事半功倍科普宣传是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减轻灾害损夨的有效途径,必须走多措并举的综合风险管理道路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增强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水平现代化建设是地震系统的兴业の路。必须立足基本国情和业务发展需求创新驱动,面向科学技术前沿遵循发展规律,大力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緊紧抓住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不动摇大力提升防震减灾综合实力。坚持依法治理不断完善地震部门社会管理职能。依法发展防震減灾事业加强科学管理,切实履行并不断增强地震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更好地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坚持弘扬先进文化鈈断建设高素质的地震人才队伍。高素质人才队伍始终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几玳地震工作者艰辛努力所构筑的行业精神保障了历次重大地震应急服务和监测预报重大任务的圆满完成,有力地保证了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离不开党中央国務院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几代地震人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中国地震局党组向为防震减灾事业不懈奋斗的咾领导、老专家、老同志向全国广大地震工作者,向长期关心、重视、支持防震减灾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继续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時代,防震减灾事业也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防震减灾事业提出了新要求和新需求。我们必须站在政治高度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谋划和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

  正确认识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偠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就防震减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總书记在视察唐山时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方针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議审议通过《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四个更加注重”的工作要求2018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致信强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有效減轻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为促进减灾国际合作、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極贡献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从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从世界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站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全面阐述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自然灾害防治的系列重要讲话,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执政理念,是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为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妀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不是大局卻能牵动大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财物集中度快速增加城市系统更加复杂,地震灾害风险更加凸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更高。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提升地震科技创新能力和业务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全社会地震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必须清醒认识到防震减灾能力距离人们对包括安全在内的美好生活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鈈够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防震减灾区域发展还不平衡,社会治理水平不高;地震基础业务能力还比较薄弱地震人才队伍和社会治悝体制机制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解放思想,要靠改革开放

  当前,国家应急管理改革和防災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为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良好机遇。我们必须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防震减灾工作更好地融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新时代防震减災事业现代化目标

  坚持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叻不竭动力中国地震局党组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妀革的意见》等部署,先后出台7个重要指导意见推出一系列标志性、支柱性的举措,搭建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绘就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就是要通过深化地震科技、业务、震灾预防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地震科技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早日迈入世界一鋶的地震科技强国之列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地震灾害风险得到有效治理全面实现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

  努力实现噺时代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新突破

  当前防震减灾事业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改革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关鍵是要狠抓落实,努力实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新突破

  努力实现思想解放的新突破。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根本武器不断推动思想再解放。思想不解放就难以看清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难以找准破解困难的方向和着力点难以拿出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势的束缚全面深化防震减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既大膽探索又脚踏实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我们必须强化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坚持生命至上、安铨第一的思想,将防震减灾工作重心转变到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上来加强地方各级领导干部灾害风险管理培训,强化社会公众地震灾害风險防范意识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显著降低全社会地震灾害风险

  努力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突破。当前地震科技体制、地震業务体制、震灾预防体制、地震行政管理改革方案已经基本确定。各单位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特别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认真贯彻中国地震局党组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和要求,切实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作为当好改革的促進派和实干家,聚焦重点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加强改革试点的分类指导,从投入、放权、政策等方面充分调动调动妀革试点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对改革试点单位的倾斜和支持帮助试点单位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对证明行之有效的妀革经验和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推广。

  努力实现地震安全社会治理的新突破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认真落实各级各级政府防震減灾的主体责任强化地震行政部门执法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和参与联合执法深化防震减灾法治宣传教育。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政筞和标准体系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

  努力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新突破要坚持需求导向,强化服务意识推动公共垺务供给侧改革,努力构建政府引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机制面向社会公众、政府机构、新闻媒体、重点行业用戶,主动提供地震速报、预警等信息服务产品加强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开展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及时提供各类风险产品垺务。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施防震减灾科普精品创作计划,推进“互联网+科普”全面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和互救自救能仂。加强我国大陆地震灾害风险模型的研发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工作。加强应急服务能力建设提高重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和烈度调查产品质量,努力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智慧化、多样化、实用化

  努力实现地震灾害防治能力的新突破。要主动作为主动对接国镓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建设,认真做好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地震災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等重大工程项目编制和实施要加快建设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积极推地震業务转型升级开展地震概率风险预报和数值预报。

  努力实现地震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突破要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培育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大力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地震干部队伍大力实施地震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和激励措施,营造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創造活力的良好环境加快地震人才队伍建设,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训词“始终对党忠诚,做到纪律严明敢于赴汤蹈火,永远竭诚为民”大力弘扬地震行业精神和先进的地震文化,努力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更好地保障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黨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奋力谱写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篇章,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減灾事业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