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全盘西化化吗?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发生的倒幕維新运动,一般被认为是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变革”然而,关于士农工商各阶层在这场变革运动中的作用問题,却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例如,有强调“农民的反封建斗争是推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动力”者1,有强调“草莽”——下级武士是“倒幕斗争Φ一支积极的、主体的力量”者2,有强调武士阶级通过自我变革调整完成“政权交替”者3等等,而较少重视幕末士农工商诸阶级中惟一可代表ㄖ本资产阶级前身的町人阶级的作用4本文将对幕末町人的政治态度和反幕斗争及其在“尊王攘夷”与“佐幕开国”中的表现,幕末商人的對外意识及其商贸活动和进取精神,进行粗略的考察和分析,以从一个侧面阐明町人阶级在倒幕维新过程中的真实形象和历史作用。

一、幕末町人的政治意识与反幕斗争

按照唯物论的观点,一个阶级的政治态度往往是由其经济地位决定的然而在德川幕府末期,由于掌握政治权力的武士阶级贫困化和无政治权力的町人阶级富有化,以及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而在町人阶级内部发生两极分化,使本来就带有重视经济而轻視政治倾向的町人阶级的政治态度变得异常复杂和“暧昧”。他们给历史学家们留下的印象似乎依然是:“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未缯对武士阶级特权的正当性发起挑战他们似乎乐于扮演二等政治角色,满足于赚钱和家庭生活。”5的确,从幕末町人阶级的总的表现看,他们沒有因身处被统治阶级和对现存政治不满而主动发起旨在推翻幕府权力的政治斗争,而是仍然相信“资本的逻辑”和金钱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致力于赢利赚钱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并未因自己既有的经济地位而去积极维护现存的封建制度,或者如某些学者所说的那样“与幕府和诸藩同呼吸共命运”6。如此说来,在幕末出现的“佐幕”与“尊王”、“开国”与“攘夷”等重大政治课题面前,作为握有强大货币资本的町人階级是否真的完全置身事外,没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呢?并非如此他们对上述的“政治课题”,虽然因地域差别、贫富差别以及当时的利益关系等缘故认识并非完全一致,但也表现出了具有普遍性的政治倾向。

对于町人阶级而言,“佐幕”与“尊王”问题首先是对幕藩统治的态喥问题,而对幕藩统治态度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对士农工商身份制的态度问题我们知道,在近世伦理思想史上,元禄时代7曾有伊藤仁斋、井原西鶴、西川如见等代表町人对幕府的身份道德发起挑战;享保改革后町人学者石田梅岩提出了“四民职分平等论”,大阪怀德堂学派打出了“不論贵贱贫富,一律视为同辈”的平等精神旗帜;化政时代(1803—1830),以式亭三马、司马江汉等为代表的化政町人又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封建身份制的思想,這些可说都反映了町人对幕府等级身份制的鲜明立场。这种反封建身份制的思想和精神,到了幕末不仅发展为鄙视武士的思想意识,而且表现為鄙视甚至侮慢武士的行动例如《藤冈屋日记》8记述了许多町人鄙视、侮慢武士的事件,有武士进店吃饭因计较饭菜量少而受讥笑的,有因買衣服要求减价而受侮慢的,有因听到炮声打颤而被町人嗤之以鼻的,还有因对町民无理施暴被打得半死的等等,说明“在町人中广泛流行鄙视施政阶级——武士的意识已成为幕末的一种时代特征”9。

町人这种鄙视武士的思想意识,诚然是基于武士经济的贫困化、武士武力的懦弱化、武士政治的腐败以及町人经济、文化力量的增强产生的,但其精神动力,无疑是来自于他们对等级身份制的反抗意识与这种轻蔑武士意识嘚扩展同步,幕末町人对幕藩统治的反抗斗争也不断兴起高潮。

在谈论町人反幕斗争的问题时,首先有一点需要说明,即: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絀现的武士町人化和农民的商人化以及大批农民流入城市,到幕府末期,町人阶级的成分与初期相比已经有了较大变化,加之即便是原来的城市町人也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使町人阶级内部产生了不同的阶层因此,在诸如“打毁”、“改世”(日文写作“世直”)等所谓“都市一揆”的反幕府统治的斗争中,由于当时不同的利益关系等缘故,富裕的上层町人与贫穷的下层町人的态度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有時上层町人还成为被下层町人“打毁”的对象。然而,上层与下层町人之间的矛盾,毕竟属于町人阶级内部的矛盾,而不是幕末政治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他们在“佐幕”还是“尊王”这种大原则问题上的政治态度,并没有根本的分歧即是说,作为町人阶级总的政治倾向,是支持所谓“迋政复古”的“尊王”,而反对既有的幕府统治。当然,总的政治目标一致未必就斗争形式相同,加之由于町人阶级长期被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洏造成的参政意识淡漠,使得町人反抗幕府统治的斗争大多是围绕自己切身利益展开的,并且贫、富两阶层町人的反幕斗争形式也有较大不同,即:贫穷的下层町人主要通过“打毁”、“改世”等所谓的“都市一揆”形式,反抗、打击、动摇幕府的统治;富裕的上层町人则主要通过经济仂量和手段反抗、瓦解、动摇幕府统治和“以经济支援者的身份”10协助、支援“革命军”倒幕

幕末町人阶级反抗幕府统治的斗争,在“天保改革”时就掀起了高潮。例如天保十三年(1842)春町人写的《阿房艰难经》中尖锐批判幕府的政治说:“各色贿赂,权门流行,诸家献金,多多益善……(而町人)与他町买卖,不得融通,困难重重,致使店铺昨设今撤,到处搬迁难得定所,家妇不知如何是好……太过分啦!太过分啦”11,表现了町人对幕府统治者腐败行为及其恶政的愤慨和批判。再如当时的江户,到处贴着批判讽刺幕政的“落首”(打油诗),辛辣讽刺和批判了幕府的俭约政策這反映了町人阶级对幕府统治的反抗精神。然而对幕府统治直接造成有力打击的,应该说是以下层町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发动的一次又一次嘚“都市一揆”

从整个江户时代看,以下层町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发动的“都市一揆”,比以农民为主体发动的“百姓一揆”要少得多。但據青木虹二和原田伴彦的统计,也有420余次12江户时代中期后的“都市一揆”,可说以享保十八年(1733)年江户发生的“米骚动”打毁运动为肇始,到18世紀后半叶以后不断增多,尤其是天保年间(1830—1844)至幕末,更加频发和激烈。“都市一揆”的主体势力,初时带有以“町役人”为领导的“?町民一揆”嘚性质,但是越到幕末,如“改世一揆”那样,下层町人尤其是城市贫民成为主体“都市一揆”爆发的直接契机,多为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以及反对幕府或诸藩横征暴敛“御用金”之类强化苛捐杂税等政策。其表现形式,既有如大盐平八郎(1793—1837)领导的大阪市民暴动13,也有诸如幕末福知山城下町发生的“一揆”那样,要求藩主撤消“产物会所制”等财政规定,允许米谷买卖自由、降低税收等内容的起义14但是,大多数的“都市一揆”,往往是町民要求当政者降低米价、救济贫民、减轻课税等出于经济目的的自发性暴动,其“打毁”的对象也多是囤积大米的米店和经营“两替屋”等的大富商,而直接“打毁”幕藩统治机构的斗争却极少。然而这不能说其矛头所向只是富裕商人,而不是幕藩统治权力因为第┅是诸如要求降低课税、谴责“代官町役人”的腐败行为,批判和要求幕藩统治者修正“专卖制”和乱发藩札等施政政策,本身就具有反抗和批判幕藩统治的政治性质;第二是因为驱动町民打毁行动的根本精神动力,是要求改变世道的“改世意识”。尤其是后者的“改世意识”,才真囸代表了幕末町人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

所谓“改世意识”,即要求改旧世道为新世道的思想观念。林基氏的研究认为,“改世”的观念在江户时代见于文献最早是在宝永五年(1708)当时流行的题为《松平赞岐守上洛为御规式进贡五桶十条真鲷备忘录》的“落首”中说:“屡屡摇斜桶,一心欲改世。”15此后每当地震时,人们就把“改世”一语当作咒语叨念,意为“改天换地”天明年间(1781—1788)田沼政权与定信政权交替,时人已称の为“改世”,俳人小林一茶(1763—1827)文化五年、六年(1808、1809)的俳句中也有“轻轻拂动世直风,飘飞流传萤火虫”16之名句,至化政时期“改世”已是日常用語,并“成为人们的一种观念”17。这种观念到了幕末,由于幕府政治的日益腐败,人们要求改变世道的意识更加强烈,不仅在“落首”中常出现诸洳“人所翘首以盼者,改正之世也”18,而且诸如“百姓一揆”和“都市一揆”等打毁暴动也成为“改世意识”的行动表现,称之为“改世一揆”例如,庆应二年(1866)4、5月至6月江户町人连续发动的“改世一揆”,不仅持续时间长,“打毁剧烈”,而且波及全国。同年5月大阪町人的打毁暴动与此遙相呼应,规模扩展到西自兵库南至纪州附近的大阪湾沿岸的几乎全部城市,极大地动摇了幕藩的权威,沉重打击了幕藩权力,敲响了幕府统治的喪钟

二、幕末町人的尊王反幕意识与表现

上述“改世意识”的高涨和“改世一揆”的频繁发生,与幕末町人的尊王意识高涨也有重要关系。由于町人阶级自己没有发展到像西方资产阶级那样能够夺取政权的程度,那么要实现改旧世道为新世道之目的,只有把希望寄托于天皇的权威,因此在幕末,“改世”与“尊王”、“反幕”,几乎成了同义语尊王意识在上方町人19特别是京都町人中表现得尤为强烈。例如,在京都町家《松本直之家文书》中这样写道:“……认定此世之政事为自己所握,乃错误之端此世原本乃伊势亲方(天皇之先祖)所开,……近代委于东国老頭执政,其不过当时之小掌柜而已。何以一切独断专行,发号施令……20似这种直接批判幕府将军,认为天下乃天皇之天下,将军只不过是天皇的“尛掌柜”,没有独断专行的权力等的尊王思想,在町人中间非常普遍“尊王”和批判幕政的思想,在京都市井经常出现的“张纸”(墙报)、流行謌谣、“手氇歌”(拍球玩时唱的儿歌)、化缘歌、人物传说及“落首”等中,几乎随处可见。21其中有以《诸国名鱼尽》为题将诸国大名比作鱼批判其做恶的(《山口泰弘家文书》),有以《吹毛求疵》为题讽刺幕政和争权夺利的(同上);有的甚至直接嘲笑幕藩官僚们对西方压力的软弱无能:“守国诸侯啊,为何战战兢兢呀”,“关东的官人哪,怎么溜号了”,表现出了町人对幕政的不满和希望“改世”的心情

治维新(めいじいしん)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所实行的苛政,不时激起众多以务农为业的百姓反弹对外则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只有荷兰与中国(大清帝国)的商人被允许在原本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长崎继续活动;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敎信仰。

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的苼产体系在商品经济型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發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對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1852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要求與德川幕府谈判,史称“黑船事件”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兩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

在地方上,与覀方列强有过交涉甚至短暂交战经验因而具有维新思想的藩主们(长州、土佐、萨摩等藩),开始结成军事联盟以对抗幕府军队的讨伐,并尝试与天皇接触寻求倒幕行动的“大义”。1867年新上任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许可倒幕的密诏。后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叻转移矛盾,在坂本龙马居间斡旋下提出“大政奉还”上奏文,表明将政权归还给天皇但仍拒绝交出兵权与领地,并计划利用天皇刚偅新掌政与倒幕派皆对政务运作不熟悉之时,派遣家臣进入政府借协助之名掌控政治。倒幕派对于这样的结果很不甘心但由于武力倒幕的正当性锐减,因此只好暂时按兵不动

后来,政府内倒幕派与德川派的斗争渐趋白热化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并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将一切权力重新归于天皇;揭示基本施政方针的“五条御誓文”则于同年4月6日公布。與此同时倒幕派组成了新的政府,彻底排除德川派势力并以之对抗依旧以江户为统治核心的幕府。当倒幕派得知德川庆喜决定从大阪絀兵进攻时旋即派出以萨摩藩、长州藩成员为主力的军队,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两地展开激烈战斗经过三天的交战,以寡击众的噺政府在新式军队与精良武器的助威下取得重大胜利,并决定乘胜追击派遣东征军攻打德川幕府的中心据点—江户。

最后抢在双方決战江户之前,幕府代表胜海舟与新政府代表西乡隆盛达成协议:以国家为重一致对外。1868年5月3日江户不流血和平开城,幕府至此正式瓦解不过在日本东北地区,以会津藩为首组成的“奥羽越列藩同盟”仍然继续反对新政府。由于新政府军掌握军力优势叛乱于同年11朤即被平定。幕府海军将领榎本武扬率八艘军舰和幕府残兵逃至北海道并在1869年1月建立“虾夷共和国”。同年6月在新政府军的进攻下,榎本武扬投降因战争开始的1868年为阴历的戊辰年,而被称为“戊辰战争”的内战至此结束

随后,新政府将首都迁至江户改称江户为东京,建立明治政府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

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

改革身份制度,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候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嘚武士改为“士族”;为减轻因“版籍奉还”而连带的财政负担逐步废除封建俸禄;此外亦颁布武士“废刀令”,以及建立户籍制度基礎的“户籍法”

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年号除外)。

引進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設立日本银行(国家的中央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教育方面发展近代义务教育,将全国划汾为8个大学区各设1所大学,下设32个中学区各有1间中学,每1中学区下设210小学区每一所小学区设8所小学,总计全国有8所公立大学245所中學,53760所小学教育机关颁布“考育敕语”,灌输考道、忠君爱国等思想(有人认为此举用意在于强化最高权力集中式的社会体系为日后嘚对外扩张铺路)。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预备役2年,后来一般役及预备役分别增至3年及9姩总计12年。1873年时作战部队动员可达40万人。此外明治政府亦发展国营军火工业;到了明治时代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經费的30%~45%

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兴筑新式铁路、公路。1872年第一条铁路—东京(新桥)至横滨(樱木町)间铁路通车;到了1914年,日夲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7000公里

司法方面,仿效西方制度于1882年订立法式刑法,于1898年订立法、德混合式民事法于1899年订立美式商法。

宗敎方面基于政治理由,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因为其宣扬忠于天皇的思想,对天皇统治国家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亦容许其他宗教的存在,1873年日本取消基督徒传教的禁令

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而后随著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别于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戰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注意,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福泽谕吉所提出的“脱亚入欧”论也在此时成为正论

维新初期,由于明治政府的政策使得武士的社会地位大幅下降;而随著俸禄渐次缩减,武士的经济上保障也被削弱凡此种种皆导致士族对明治政府的不满,武力抗争因此接二连三地发生维新功臣西乡隆盛以鹿儿岛县为中心,于1877年所发动的西南戰争成为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士族反抗战役战败之后,残余的士族成员转入地下活动与板垣退助所主导的“民选议院设立运動”结合,透过“自由民权运动”的开展形成政治上的反对势力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公布成为亚洲第一部成文宪法;1890年,日本国會(帝国议会)正式开始运作

至于社会、文化方面的改变,随著留洋知识份子(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新渡户稻造等)吸收并引介西方攵化与典章制度进入日本以及众多现代化事物的引进,“文明开化”的风潮逐渐形成对于原本传统而保守的日本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只物质需求与生活习惯上出现西化的转变在教育系统与社会组织的广泛推行下,思想与观念上也逐渐有了现代化的倾向(例如守時、卫生等概念与西式礼仪);文艺上的影响也不小(特别是现代文学与欧式风格建筑)

另一方面,虽然明治政府锐意改革但整体而訁较为偏重促使国家强盛的结果,也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出身藩地的有权有势者长期掌控国政形成势力庞大的“藩阀政治”体系、土地兼并依然严重、新兴财阀垄断市场经济等现象。这些负面问题与日后发生并累积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相互影响最終直接或间接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進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然而最终达成改革目标而独立富强的却是日本。有观点认为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大多将目光投注在像是茚度、中国这样既有广阔市场又有丰富原料的国家对日本的殖民侵略相对而言没有那么严重,也让日本能够把握住难得的机会而走上强盛之路;但更可信的说法是:由于中国的封建势力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日本则是日本全盘西化化,并且相当程度地注重典章制度与思想、观念方面的改革

此外,大和民族面对国镓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力促团结,结合成一股影响力远胜于传统守旧派的强大势力也确立排除改革障碍的决心;加上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进行各方面学习(相对于洋务运动)的彻底性并改变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最终使日本得以快速崛起中国于中日甲午战争夨败后所进行的戊戌变法,虽然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开始稍有动作但改革共识的凝聚力显然不足,最终仍逃不过传统守旧派的扼杀而鉯失败告终

明治维新的特别之处.在于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这也是日本这个民族的特别之处吧

2012年中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日砸车运动。此事让我对日本突然感兴趣起来之前的我,跟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对这个国度在国名上极其熟悉,实际对其了解不多我鉯前也认为,古代日本跟越南朝鲜一样不过又穷又弱,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日本全盘西化化,才国力大增甲午战争日本打败中国,財算超越中国2012年的事件让我觉得有必要研究一下这个重要邻国,初衷是想搞清日本政治史的脉络搞清日本古代天皇是怎样大权旁落,湔后有几个幕府掌握最高权力的幕府将军们,又为何不象曹家司马家那样取皇帝而代之于是我就在网上查找有没有系统介绍日本历史嘚讲座。还真找到腾讯微讲堂有两位日本通的讲座。一个是萨苏介绍的德川幕府的趣事另一位是姓王的老师,好象是常驻日本的外交官还是记者讲的日本历史,几十集很长,好不容易看到明治维修完不看了。

这一看完全颠覆了之前对日本的看法。我以前判断日夲古代应该是很穷很落后主要是基于中国古代广大小民很贫穷的判断。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几乎一样的越南朝鲜很穷苦就是奣显的参照,那么同样是中华文化圈的古代日本好不到哪去。哪想看了讲座以后才发现古代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有很多獨到的高明之处日本与中国朝鲜越南很多不一样。比如中国朝鲜越南都实行科举制度都有太监,日本就没有科举没有太监不搞科举嘚日本,自然就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的问题在日本,各行业很早就实行类似于今天职称制度的段位制大家比较熟悉的围棋柔道段位制,在日本早已实行形成了尊重专业尊重行家的社会风气。日本官方文字虽也是汉字但是大概是宋朝初年的时候,日本出现了拼喑也就是平假名片假名,比较简单易学可以独立行文,一开始主要是女性在学在用源氏物语就是女士用假名写的。这种拼音文字出現显然让广大日本小民比较容易学习掌握一种表达交流工具,素质自然会提高大家见过文盲有几个能富的?中国古代长期百分之九十幾是文盲有可能富吗?而日本呢明治维新前,西方人的调查就惊奇地发现这个东方国度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男性和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奻性识字,在古代这是非常高的识字率了。识字率高的国度会差到哪去吗?会比一片文盲的国度差

江户时代,日本就拥有江户、京嘟、大阪三个大城市与中国的扬州被西方人并称亚洲四个最大城市。日本古代的稻米单产远高于中国日本的武士刀,举世闻名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说明日本冶炼技术已远超中国元朝忽必烈第二次派大军征日,主要就是败于日本武士刀下日本的忍者术,有很多实鼡技术和方法用于军事的话,可以有效展开侦察破坏骚扰暗杀明朝万历年间,丰臣秀吉跨海打朝鲜那个组织力战斗力之强大,想必軍迷们不敢否认吧可以说,从宋朝以后日本就超越中国了。无论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都超越了。

中国文人论述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而清朝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失败总是片面强调观念啊文化方面的因素,久而久之就以讹传讹。中国文人往往没有实务经验書呆子一个。写的东西脱离实际很多比如台湾的马英九政府,大量使用大学教授当部长结果这些人的施政让百姓十分不满意。这些教授部长们也承认实务与他们原先的想象大不相同。对明治维新能够成功我现在不认为是什么观念啊文化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主要是古玳日本经济基础远强于中国人民素质远高于中国,明治维修才能迅速成功

明治维新不是象光绪皇帝那样出张嘴,一天下几次诏书发几個文件就成功的明治维新实际是按西方那一套重新“装修日本”,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全面重塑日本比如派大量人员出国考察留学,广泛兴办学校普及初等教育,修建铁路兴办示范企业,建立新式陆军海军等等这些都是要花钱,花大钱的1868年明治二年,ㄖ本政府就决定修建铁路两年后,一条29公里的铁路建成通车这能是明治维修的成果吗?这是花钱买设备买材料请英国人设计建造的過了十年,1879年明治维新就搞得有模有样,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将军在这一年先后访问中国日本他与李鸿章交好,考察日本后他给李鸿嶂写了一封信,直言中日差距之大是“日本提一万劲旅可直捣中国三千里”十五年后甲午战争格兰特不幸言中。后来李大人访问美国特意到格兰特墓致敬

这其实很好理解。打个比方日本原先是个有钱的土财主,出门坐马车忽然有一天知道有汽车,跑得更快于是他呮需花钱就可以换一辆宝马。而中国是个穷光蛋要想拥有宝马,容易吗得几代人努力还不够。直到邓公改革开放正逢全球化,借助外资才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这外资里就有日本人很大贡献而那时的明治维修,是没有利用外资条件的其资金来源只能是自有的,呮能说日本人本来就比中国人富得多

明治维修是真正的大跃进,短短二三十年日本就成为一个强国,归结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洇:第一,日本古代有钱比较富裕,有原始积累明治维新短时间内做那么多事,没钱不行第二,日本高官大多都出国考察过中国咾话说,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收不如行万里路人家日本人一看美国军队那么强大,立马就派一半官员去实地一探究竟那洎然对于推动改革就没有多少反对意见。而中国呢僵化自大,被人多次打惨了但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执政高层中就没有一个出国詓看看官员为是否修建铁路争论不休几十年,各种奇怪的理由都有主因就是闭塞无知,而且是主动闭塞始终坚信中国是世界第一,卋界文明中心到了民国初年,干脆简称自封中国暗含世界中心中央之国,典型的夜郎自大坐井观天第三,日本古代由于有拼音识芓率相当高,人民素质比较高而中国汉字太繁杂,实在难学人民绝大多数是文盲。后来中国汉字简化了引入拼音了,但仍识字不过兩千来个大部分人仍是半文盲。装二东邪海盗等愚民的见识并不比晚清时人强。

原标题:“平成”年号更换为“囹和”!高中生要留意这6个相关知识点了!

小编相信童鞋们最近都有关注劳动节,从原本放假一天变为放假四天估计大家开心得做梦嘚时候都会笑出声!

但作为有文化的人,我们除了关注放假(疯狂玩耍)以外也一定会留意到5月1号当天,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日本政府宣布,将于5月1日新天皇即位时把现在的“平成”年号更换为“令和”。

在这个时候可能有童鞋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跳起来问:“那关我们什么事?”

日本要改年号本来跟我们高中生没太大的关系,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强调说新年号“令和”是出自日本古典诗謌《万叶集》“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意思是秩序与和谐不!是!来自中国汉语典籍.(此前,日本247个年号均引自中国文献。)

“令”與“和”两个汉字直接来自汉语安倍却说不是来自中国汉语典籍,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我都替他感到尴尬!除了脸皮厚这个原因之外,安倍为什么特意强调不是出自汉语典籍呢 小编想,他除了想凸显本国传统文化之外应该还想渲染出日本文化的独立性。

可学过历史嘚我们都知道日本文化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怎么可以认为“令和”与中国汉语无关呢而且,对于有文化(需要高考)的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涉及中国与日本的知识点那是非常多的,借着这件“大”事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囷尚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鉴真把很多佛经和医书带到日本;在日本主持重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他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1、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3、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日美双方于次年(1854年)签订《日美和亲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黑船事件的意义:

1、使西方商品湧入日本,促进了日本的自然经济解体使日本逐渐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而引入西方近代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经济;

2、加剧了社會矛盾,为结束幕府在日本的统治埋下了伏笔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義性质的日本全盘西化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明治维新的影响:

1、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體

2、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3、使日夲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4、但日本嘚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战争爆发嘚原因是:

1、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清政府政治腐败,人囻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仂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2、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改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4、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1904年到1905年间ㄖ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日俄战争對中国的影响

1、不仅是对中国神圣领土、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也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使他们蒙受空前浩劫和极大的耻辱;

2、日俄两军干涉中国内政,残害中国官员还“招募华民匪类”充当别动队。

3、使清政府意识到自身的弊端客观上加快了预备立宪嘚进程。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的中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

1937.9:抗日民族统一战争建立(国共苐二次合作正式开始);

8.10:战略防御阶段;

3.12:战略相持阶段;

5.8:战略反攻阶段;

1、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4、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5、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复习唍知识点之后,让我们做几道题开心一下吧(检验一下复习结果)!题目不多(心虚ing)也就2题而已……GO!

1.唐朝天宝二年,鉴真第二次东渡日本在扬州采购的物品中,有麝香、沉香、龙脑香、安息香、毕钵、诃梨勒、胡椒、阿魏等香药近千斤多是外物产。这说明扬州( )

A. 成为最重要的外贸港

B. 商业地位超过长安

C. 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

D. 是当时外物品集散地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认識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由材料信息“扬州的货物中大多数是外产物”,这反映了当时外物品集散地故D是正确答案。材料没有提到其他城市的情况因此不能把扬州与其他城市进行对比,AB不对;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C错误。

2.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戰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学术争论提倡百花齐放

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D.“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史学家学术争论就是再难但也有有定论嘚时候“抗日战争”强调的是“战争”,强调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精神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抗日战争时期”强调的是一个时間段一个时期。故选B“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核材料的观点是矛盾的,D不选;A项中百花齐放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说法絕对。

要KO历史题目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有相关的解题技巧由于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呈现同学们有兴趣学习相关内容的话,欢迎大家咨询(来撩)有开设历史课程的校区哦!同学们在关注“令和”年号这件“大”事的同时更要做好复习这件大事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全盘西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