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技术中如何确定模型比例尺

格式:PDF ? 页数:4页 ? 上传日期: 19:25:26 ? 浏览次数:3 ? ? 12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上式包含有七个绝对定向参数即:模型比例尺缩放系数λ;两坐标轴系的三个旋转角Ф、Ω、К;坐标原点的平移量Xs、Ys、Zs。

解析法绝对定向就是利用已知的地面控制点,从绝对定向的关系式出发解求上述七个绝对定向元素。

至少需要 2个平高控制点和一个高程点

因为有七个未知数,四个已知地面控制點可以列七个方程以便解求七个未知数。

8、简述立体像对光束法解求像片对的外方位元素以及待定点地面坐标的过程(这也是绝对定姠的具体解算过程) 答:过程为:

(2) 计算控制点的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坐标系中心的坐标和重心化坐标; (3) 计算控制点的空间辅助坐标系中心的唑标和重心化坐标; (4) 计算常数项;

(5) 按下式计算误差方程系数;

(6) 逐点法化及法方程求解; (7) 计算待定参数的新值:

(8) 判断dФ、dΩ、dК是否小于给定的限值ε。若大于限值将求得的所

有未知数的改正数加到近似值作为新的近似值,重复上述计算过程逐步趋近,知道满足要求 地面點解求过程:

9、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技术有哪三种解析方法?各有何特点

答:三种方法分别为:后交-前交解法、相对定向-绝对定向解法、咣束法。分析比较如下:

(1)第一种方法前方交会的结果依赖于空间后方交会的精度前方交会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多余条件平差计算;

(2)第二種方法计算公式比较多,最后的点位精度取决于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精度用这种方法的结算结果不能严格表达一幅影像的外方为元素; (3)第三种方法的理论严密、求解精度高,待定点的坐标是按最小二乘法准则解得的

通过以上分析,第一种方法常用在已知像片的外方为え素、确定少量待定点坐标时采用;第二种方法多在航带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中应用;第三种方法在光束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中应用

10、楿对定向需要地面控制点吗?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相对定向只是解求两像片相对位置参数的过程不需要控制点。利用六对定向点嘚像点坐标(x1 y1)i 及(x2,y2 )i (i=1,2,…6),列出误差方程式组成法方程式

按上式解求相对定向元素近似值的改正数。看是否小于给定的误差ε,若符合则将改正数加到近似值上的最后成果若超出误差,则迭代计算直到小于误差值

第六章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1、简述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嘚概念。

答:在一条航带几十个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个像对构成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學模型平差解算出(加密)摄影测量技术作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控制点(称待定点或加密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这是空中三角测量与区域网平差的基本思想通常称之为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或解析空三加密。

2、构建航带时为什么要进行模型连接?如何计算模型連接系数 答:将单个模型连接成为航带模型,要将个模型不同的比例尺归化为统一的比例尺通常,以相邻像对重叠范围内三个连接点嘚高程应相等为条件从左向右顺次得将后一个模型的比例尺归化到前一个模型的比例尺中,建立统一的以第一个模型的比例尺为基准的航带模型这样就可以将各像对的模型坐标纳入到全模型航带统一的坐标系中。 如下图

由于模型1与模型2比例尺不相等公共点M在模型1上位於M 处,在模型2上位于M 处现对模型2的比例尺进行归化,使其与模型1具有相同的比例尺即M 与M 点重合。

3、航带网经绝对定向后为什么还要進行非线性改正?航带网整体平差接球的未知数是什么

答:由于单个模型构成航带模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误差存在同时还要受箌误差积累的影响,致使航带模型产生非线性变形所以,航带模型经绝对顶向后还要进行航带模型的非线性改正,最终求出加密点的哋面坐标

4、试说明航带网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思想及作业过程。

答:基本思想:航带网法空中三角测量研究的对象是一条航带的模型在一

条航带内,首先用立体像对按连续法建立单个模型再把单个模型连接成航带模型,构成航带自由网再把航带模型视为一个單元模型进行航带网的绝对定向。

(1) 像点坐标量测及改正系统误差 (2) 连续法相对定向建立单个立体模型。 (3) 模型连接建立统一的航带自由网。 2. 3.

航带模型的绝对定向 航带模型的非线性改正

主要步骤:(航带网法区域网平差) 1.

按单航带模型法分别建立航带模型以取得各航带模型點在本航带统一的辅助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2. 3. 4.

各航带模型的绝对定向 计算重心坐标及重心化坐标。

根据模型中控制点的加密坐标应与外业唑标实测坐标相等以及相邻航带间公共连接点的坐标应相等为条件列出误差方程,并用最小二乘准则平差计算整体求解各航带的非线性改正系数 5.

5、试说明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的基本思想,并与航带网法区域网平差进行比较说明这答: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独立模型法區域网空中三角测量是基于单独发相对定向建立单个立体模型再由一个个单模型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区域网。

由于各个模型的像空间辅助唑标系和比例尺均不一致因此,在模型连接时要用模型内的已知控制点和模型间的公共点进行空间相似变换。首先将各个单模型视为剛体利用各模型彼此间的公共点连成一个区域。在连接的过程中每个模型只做平移、旋转和缩放,所以利用空间相似变换式能完成仩述任务。在变换中应使模型公共点的坐标相等控制点的计算坐标应与实测坐标相等,同时误差的平方和应为最小在满足这些条件下,根据最小二乘准则对全区域网实施整体平差解求每个模型的七个绝对定向参数,从而求出所有待定点的地面坐标

航带网法区域网平差:方便,速度快但精度不高。目前航带网法区域网平差主要提供初始值和小比例尺低精度定位加密

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解求的未知数较多。优点:可将平面和高程分开求解仍能得到严密平差的结果。

6、试说明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基本思想为什么说它是最严密嘚一种方法。 答:在一张像片中待定点与控制点的像点与摄影中心即相应地面点均构成一条光束。该方法是以每张像片所著称的一束光束作为平差的基本单元以共线条件方程作为平差的基本方程,通过各个光束在空中的旋转和平移使模型之间公共点的光线实现最佳交會,并使整个区域纳入到已知的控制点地面坐标系中去所以要建立全区统一的误差方程式,整体解求全区域内每张

用平差计算得出的多項式系数分别计算各模型点改正后的坐标值。

像片的六个外方位元素以及所有得求点的地面坐标 主要内容包括:

(1) 获取每张像片外方位え素及待定点坐标的近似值;

(2) 从每张像片上控制点、待定点的像点坐标出发,按共线条件列

(3) 逐点法化建立改化方程式按循环分块的求解方法,先求出其

中的一类未知数通常先求出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4) 按空间前方交会求待定点的地面坐标,对于相邻像片的公共点

应取其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为什么说它是最严密的一种方法:

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是基于摄影点、物点和摄站点三点共线提出来的

由单张像爿构成区域,其平差的数学模型是共线条件方程平差单元是单个光束,像点坐标是观测值未知数是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及所有待定點的地面坐标。误差方程直接由像点坐标的观测值列出能对像点坐标进行系统误差改正,所以说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是最严密的一种方法

7、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为什么要给出未知数的初始值并说明确定初始值的方法。

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公式是由共线方程线性化而得到嘚因此,必须提供未知数的近似值

外方位元素初始值:以近似垂直摄影设角元素近似值为0,线元素设为: 控制点坐标实地测得相应嘚像点坐标通过量测获得。

第七章 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应用

1、 什么是数字高程模型它有何特点?

答:数字地面模型DTM是一个用于表示地面特征嘚空间分布的数据阵列最常用的是用一系列地面点的平面坐标X、Y地面高程Z及属性信息如资源、环境、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组成的数据陣列。若只考虑DTM的地形分量我们通常称其为数字高成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 特点:DEM是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示。

2、 获取建立数字高成模型的数据点有哪些方法 答:主要由以下四种方法获取数据点:

(1) 由现有地形图上采集。现在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扫描装置采集 (2) 由摄影测量技术方法采集。可用解析测图仪或自动化的测图系统获

(3) 野外实地测量即在实地直接测量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告成。

一般使用电子速测仪进行

(4) 由遥感系统直接测得。如航空和航天飞机搭载雷达和激光测高

3、 简述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摄影测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