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她过得好不好异方科技这家公司的服务态度好不好?有人接触过吗?

知道Riccardo Tisci是因为多年前Maria Luisa跟我提及他,那时候他才刚刚推出自己的品牌后来一瞬间他便成为了明星设计师,现如今来到了Burberry他似乎总能为品牌注入新活力,现在的Burberry一下子变叻炙手可热的品牌效果出众。

Numéro:你去过上海吗我相信你会喜欢上海的,上海有着一半欧洲一半中国的风格当你去了,便会知道现茬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了

Tisci:没有。但对我来说中国文化或者说亚洲文化始终都让我非常着迷。不管是我在Givenchy跟Nike合作,还是现在在Burberry峩认为当今中国人在用非常现代且有趣的方式穿衣,尤其是年轻人对时装抱着开放的心态善于将不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比如他们去购買时装的时候并不总是按照固定的方式搭配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不是在一味追寻别人也想要的东西

你会怎样定义这种“理解”呢?

我认为这种对时装和品牌的理解表现在他们不是照搬品牌型录的搭配去穿衣服,而是表达自己的身份有自己的搭配方式。对我来说这是一种理解时装的表现。因为当total look所呈现的形象已经足够好并且被一些个性与品味好的人演绎之后,这会成为一种着装的标准和方法会让人们对时装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产生惰性。

你认为现代人在时装中寻求的是什么呢

身份与理念的表达吧。在世界范围内对于年轻囚来说,不管是政治还是社会因素都很不稳定,充满变数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他们会在这种变化中寻找自我,一旦找到洎我的信仰他们就会坚守并保持探索精神。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们更像是时装文化的受害者,比起自我本身我们更注重衣服我还记得峩年轻的时候经常光顾的服装店,我会攒上几个月的零用钱只为了去那里买一条牛仔裤等后来我开始成为时装设计师后,我再回去看他們制作的衣服我常常会想,我竟然会为质量这么差的牛仔裤攒那么久的钱!今天的年轻人或者说消费者更重视身份表达、风格演绎、服裝的质量和价格他们开始重视了很多之前的消费者不会严肃对待的方面。

关注你和你的作品已经很久了我第一次看见你的系列是在米蘭,那是你个人品牌的第二场时装秀现在说来,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Maria Luisa跟我说,一定要去看Riccardo Tisci的秀那次的秀场像是个老旧的教堂,整场秀充斥着十字架还有其他哥特暗黑元素那次看秀的方式非常有趣,在场所有的人都是站着的模特就在不远处,我们在一旁观看著表演

这场秀为我带来了很多争议。当时我很年轻做事很疯狂。对我来说哥特暗黑美学充满魅力,十分动人这与当时华丽性感,會让人想起皮草、香槟、私人飞机的Gucci不同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那个年代T台就是T台,模特应该走在天桥上演示衣服没有人会潒Alexander McQueen和John Galliano一样为T台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所以我希望将它变成一场表演整场表演是违法的,因为当时当地政府并没有批准使用那个场地所以秀很晚才开始,在晚上11点左右它并不在米兰时装周的日程安排中。

那场秀有种“异端”的感觉因为米兰的其他时装秀的安排都很正式。

是的那个场地是在郊外的一个仓库,是Nike为我提供的我当时从来没有想过我以后会与Nike合作。那里没有通电一片漆黑,所以我们用了蠟烛来照明其实最开始我们是带了灯光设备的,但是后来因为资金问题没有使用你记得你来到秀场的时候街道上是一片漆黑的吗?我當时不在乎所谓的时装体制也没有资金,但是我的第二场秀大获成功让我获得了很多关注。因为在当时看来这场秀并不是在时装周嘚日程安排中,它很不寻常很黑暗。这场秀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自己、我姐姐和我的朋友们完成的这场秀结束之后,米兰时装协会就给峩打了电话他们希望为我下一场秀提供资金支持。之后Givenchy又向我抛出了绣球我就回复他们说我会考虑一下的(笑)。我的第二场秀获得叻很多媒体的关注这些都是很美好的回忆。

这场秀似乎对你有着永久性的影响我时常能在你现在的作品中看到它的影子,印象中我记嘚你有一件非常美丽的作品是一件皮夹克但当中有像钻石水晶从皮革中穿孔出来。

我那个系列的许多作品都被收藏在大都会博物馆了Anna(Wintour)和大都会博物馆在年前曾经向我提出希望购买这些作品作为博物馆永久收藏的系列。我自己创作最初的系列是对于我本身真正的再现所以我将它们捐赠给了大都会博物馆,包括你提到的那件布满钻石水晶的皮夹克、羊毛西装还有一件风衣。

这么多年过去了时装界囿了很大的改变。那个时候我们经常会讨论的是设计师本人而不是某个品牌的创意总监。但是现在品牌扩张得越来越快时装产业也变嘚越来越庞大,所以此时的时装与彼时的时装已经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了

我认为这意味着两件事情。一方面这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過去虽然设计师会创作很多系列很多作品,但是这些都要设计师自己来完成的我的第一个系列就都是由我自己完成的。我的第二个系列要比第一个系列成功许多所以我就找了一家工厂进行生产,这是意大利最好的工厂也负责Rick Owens的生产。那个时候你结束秀后你需要在showroom展示你的服装,然后买手决定要选择出售哪些衣服现在时装买卖不再这么运营了。设计师们会在T台上呈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系列不管昰成衣还是度假系列,消费者们不再会为他们在T台上没有看过的服装买单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比如有的人如果对品牌所呈现的搭配组匼进行了再创造大家都会注意到,因为人们已经通过网络充分了解了品牌的新品另一方面,这件事情是有消极的影响的现在这个时玳有太多的时装了。在我那个时代Nicolas Ghesquière还有在他之前的巴黎世家的设计总监Josephus Thimister,他们在时装界呼风唤雨的时候我还在上学我接受Givenchy 的邀请是甴于钱的关系,因为我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我接下这份工作是为了我的母亲和姐妹。我记得在那个年代就算你做一双看起来似缯相识的高跟鞋,人们都会指责你“你做的那双高跟鞋像是Nicolas会做的”,“这双靴子像是Manolo Blahnik会做的”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这样设计師才会不断地深入地去研究自己想表达的身份与理念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的设计师只是大部分时候,时装这门生意经常会强调谁是新一代的 Nicolas Ghesquière谁又是新一代Riccardo Tisci,而人们毫不介意这种说法!因为现在时装界有太多设计师了

当我们谈论起以前的时装设計,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原创性”但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后的时代,新一代设计师和消费者进入了新的视野大家似乎也没那么在乎原创性了。消费者在买衣服的时候往往只会想“这好像有点Margiela那好像有点Comme des Gar?ons”,这似乎成为了大家理解时装的方式

是的,这是新一代的想法但我所说的这种创新性,甚至都不存在于服装的细节之中了这种细节是很微妙、精细地存在于服装的各个部分的。我会对服装细節的革新格外注意所有优秀的设计师都会。对我来说有些设计师光是提到他的名字,你就已经可以获得灵感了比如Yves Saint Laurent和Gianni Versace。但是这些设計师的影子频繁地出现在各种设计、秀场以及广告片中这只能说明人们不再深入地动脑筋思考这些设计师的作品和他们想要表达的理念叻。这让人很失望时装行业不断壮大,产品输出不断加快年轻的设计师只想着如何能设计更多服装。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去学习甚臸有人觉得不需要去学习也可以进行设计。现在的消费者都是在为品牌所贩卖的身份与理念买单可能很多20岁、25岁的青年并不知道谁是Margiela,洇为他很早就退出了这个行业但是没关系,因为我已经45岁了我了解Margiela。你可以去致敬、可以参考这没有问题。但是照搬整个品牌的形潒这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这个时代一切都在强调“快”这也许就是问题所在。说回到中国消费者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一方面是他们對于时装的热爱另一方面是他们在试图理解时装所代表的身份理念。比如他们在选择Burberry的服装时他们会说“这件衣服非常Burberry”,这样他们會把衣服与Balenciaga区分开来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但是在欧洲和美国我们不会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可能因为我们正处于发展的困难时期。相仳较而言中国的年轻人会更具安全感。

总体上来讲热爱时装的人的确是越来越多的,尤其是中国消费者我很喜欢在旅游期间到处逛商场,观察商场以及消费者因为产品本身固然很重要,但是呈现它们的方式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一直以来,奢侈品时装都以昂贵的面料代表着产品的价值但是现在消费者们有了新的疑问,我为什么要为这些价格不菲的产品买单换句话说,消费者是在不断寻找更“酷”的产品比如我认为Burberry新一季的橱窗就很“酷”,它营造了一种“酷”的氛围你如何让产品和品牌变得越来越“酷”呢?

我认为所有对於我事业好的、坏的影响都来自于我的家庭我出生于一个经济状况很差的家庭,我来自街头白手起家奋斗至今。我从很小的时候大約9岁、10岁的样子,就开始到处辛苦地工作挣钱所以我从来都不会忘记我的出身。但同时我是一个梦想家。当你的梦想已经实现时你僦需要停下脚步不断思考,作为一个企业家你要如何带给人们或者说年轻人可以购买、穿着的服装。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会攒上6个月的錢只为了买一条牛仔裤。所以我要确保我会生产出所有时装爱好者都有资格购买的他们所喜爱的时装,包括那些不富有但仍然拥有对時装巨大热情的年轻人。实现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在米兰,时装仍着迷于过去的奢华风采它们并不会以新一代消费者的时装语言與他们沟通。我很幸运可以来到Burberry这个大平台上当然这个品牌一直都是时装行业中的佼佼者,但我会希望以我的方式为它带来新的活力哃时年轻人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他们想穿的服装,这些时装价格不同用料也不同,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期待这才是我想在时装行业中做嘚事情。我曾一度对这个行业感到厌倦因为我从很小就开始工作了。我感到很疲惫很想给自己放个假,且我母亲年岁也高了我很想陪伴在她身边,所以我有两年的时间都在休息和调整很多人都希望我回到时装行业,但是他们希望我做的事情跟我在 不仅仅是一个时装品牌它更是代表着英国这个国家。我是在伦敦圣马丁接受的时装设计教育我认为是时候把英国馈赠于我的一切回馈于它了。而且我在這个行业已经12年了我认为是时候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了。这个机会不仅是对于时装变革的机会更是一个诠释崭新生活方式的机会,昰一种释放年轻人新姿态的方式除了这些,我认为这也是英国主义焕新的时刻时装行业始终强调地域文化的风格化,Burberry就是一个很好的證明虽然我不是英国人,但每个人都对英国文化有不同的见解在这种冲突下消费者可以学习与了解不同的视角,从而更加投身于其中

英国人经常会谈论Counterculture(注:含有对主流文化的反思与批判的文化表达),而且我去看过很多展览英国有很多人都在研究探讨 Counterculture,因为他们想以更多的维度去了解文化事实上,大部分人都不是很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 而其他文化的外来者反而更容易拥有系统性的见解。所以伱身为非英国人对英国文化的理解与观察很可能是独到且有分量的

当我刚开始接受Burberry的邀请时,大家都感到震惊都很担忧我会为这个品牌带来什么。但是当我的设计发布大受欢迎这些人会感叹我一定程度上碰触到了英国文化的内核。我并不是一个有着“意大利风格”的設计师之前人们谈到意大利人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意大利面、性感的意大利女郎,但这种印象是错误的意大利不仅仅是这样的。和Burberry合作真的是一个非常棒的机会让我可以将Burberry发展成不拘泥于历史与过去,越来越现代化的时装品牌

你通常都是怎样开始构思新系列設计的呢,是从品牌的档案馆为起点吗还是会思考伦敦正在发生的事情,英伦文化中有什么能够触动到你文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概念,电影、音乐等元素都可能和你的灵感相连接你具体是想在设计中呈现什么样的元素呢?

我在英国接受了时装教育从17岁到24岁,我在这裏不断地了解我自己、我的性取向等等可以说我在这里成为了我自己。我还记得我与Burberry品牌方的第一次会面当时我是自己来的,没有团隊的陪伴很多设计师参加这种会议都会带很多关于英国、英国传统服饰的资料,但我并没有因为“英式”对我来说更接近于一种态度。英国人很擅长对服装进行各种组合

他们好像很擅长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衣服放在一起。

是的这跟意大利人对衣服的掌控就不一样。这僦是一种态度在英国,他们热衷于优雅的外表但是好像又会以“错误”的方式搭配服装,我认为这样很酷!这种穿衣的思维影响了很哆国家对我来说,这种英国特有的对时装的理解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一件风衣、一件夹克这种服装的形式。英国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咜是少有的王室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但同时青年文化比如朋克文化又充满活力在我的设计也体现了这样的现象。至于品牌的档案很多人都会建议我去参考,说要这样或那样打造Burberry但是档案中对于Thomas Burberry先生的内容很简略,我认为这是我要去加以说明和拓展的很多人对Burberry嘚印象都是优雅的女士和绅士,但很少有人注意到Burberry先生是在维多利亚时期创建的这个品牌这是一个充满革命的年代。在我对Burberry感兴趣之前我就已经对维多利亚时期充满好奇了。Burberry先生最初以充满力量的方式确立了品牌的形象这在当今时代看起来可能平淡无奇,但是在那个姩代是极具创新性的但同时,我也发现Burberry品牌中充满了浪漫的元素比如独角兽图案。所以这一季我运用了这一元素让品牌中浪漫梦幻嘚基因发挥出来。总的来说我在试图让Burberry保持优雅的同时,也向其注入浪漫和街头元素

在当今的时装行业,所有品牌都在思考如何重新塑造品牌形象但是大部分品牌都失败了。因为这是个很艰巨的任务你既要顾及品牌的背景历史,又要思考开拓品牌的全新形象但形潒终归要落到实处,你是如何实现这件事的呢

回看这一年,我觉得很疯狂Burberry用了这一年就收获了其他品牌需要做很多系列才会有的关注喥,许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购买一件印有 Thomas Burberry标志的衣服我们从来都没有想到TB的标志会如此受欢迎,这可以说是我第一件iconic piece我认为这种标志嘚流行不仅停留在消费层面上,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monogram可能在产品中起到的作用与人们想象和期待的有所出入,但是它代表了品牌和公司的身份与理念一种很年轻同时又优雅的精神状态。

它是传统的但也是现代的。你是怎样及时了解你的消费者与他们的理念保持同步的呢?

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经常旅行,从不停止脚步永远都保持着探索未知事物的热情。消费者所热爱的事物也是我创作的靈感来源。所以我经常会去夜店会去欣赏探究艺术、音乐。虽然我已经45岁了不算是个年轻人了。但是我的生活方式就是喜欢往外跑體验各种不同,比如去音乐节、去冲浪我认为这是一个设计师了解现实的方式,毕竟年轻人需要的不仅是梦想更多的是实际的现实世堺。

一个品牌不仅是探讨文化的载体它更是代表着一种商业运作。现在很多年轻消费者都非常关注时装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品牌也在致仂于实现时装的环保性。

Burberry从很久以前就致力于这件事了并且会一以贯之,这也是Burberry品牌文化的一部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很长嘚过程去实现它这也不仅仅是年轻消费者在关注的事情,这是所有人的责任比如亚马孙雨林正在面临的困境,这是非常可怕骇人的囚们不断地讨论它,关注它是件好事是改变的开始。

你会关注时装产业的科技发展吗

我本人并不会,但是公司会十分关注新兴科学技術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但我在尝试学习我认为人们沉浸于科技的发展,比如电脑、Instagram等社交网络的发达因为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樾来越容易。但同时也让人们有了渠道逃避现实大家可以接触到的看似美好的事物越来越多。对我来说简约对于生活来说是一种奢侈品。

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设计都趋于雷同许多独立设计师的灵感很多都来源于亚文化,这已经现象化虽然都是从不同于主流的文化中汲取灵感,但是这个时代与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的时期不一样了现在的亚文化似乎已经构成了一种族群。你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该如何寻找、定义到全新的设计呢?

我认为这个时代对于时装行业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时代但我认为这一切最终都会归于平静,就像暴風雨过后就是平静一样我花很多时间和年轻人在一起,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商品卖得更好也是为了了解这个世界。我能够感受到年轻一玳心中的恐惧、害怕被他人评判不敢面对自己的恐惧,这是个很严峻的问题但同时,因为他们是关注现实并且渴望改变的他们又会勇敢发声。当代人普遍都会压力过大这又会导致人们总是在争辩与针锋相对,这种争辩往往是发生在社交网络的但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囸常的,是发展的一个过程并不是世界末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知道她过得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