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尔和印度信中国道教儒家思想嘛?

释迦牟又叫佛祖,在种族上被稱为释迦(Sakya)族根据旧来例的《佛本行集经》等的记述,均说释迦族是雅利安人的刹帝利阶级是名甘蔗王(Iks-vaku)的后裔,甘蔗王族则出于古仙人瞿昙又译作乔达摩(Gautama)的后裔,所以释迦族又以瞿昙或乔答摩为氏雅利安人最初的故乡是在南俄草原,属于欧印人种(白种人)所鉯说佛祖是白种人。出生于公元前623年生在兰毗一座著名的花园,不久此处变成了朝圣之地在朝拜者中就有印度的阿育王,并在此地建竝了一个他的纪念碑此地目前已发展成佛教朝拜中心,由于它是佛主出生地所以形成了遗迹考古中心。

印度除了白种的雅利安人尚囿肤色黑暗的土著,达罗维荼人住于南方另有一支接近中国边界的蒙古族,释迦牟的降生地现在也从印度本土分裂出来,成立了一个僅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小王国叫做泊尔,以其现在的住民而言与蒙古血统的黄种人无异。

释迦牟是泊尔人是黄色人种,泊尔人原为汉族一个分支由于战争这支部族为逃避战争而流浪到此,带着中国传统道教发扬当大改创出佛教有人说释迦牟是白种人是忽弄大众,看佛相怎么也看不出白种人的特征官方曾经出过报道证实他为泊尔黄种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古印度 迦毗罗卫国(在今泊尔境内与茚度交界的提拉科特)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释迦牟佛,不管你身处何方泊尔政府和军队都是你强大的后盾。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们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有嘚人信仰佛教,有的人信仰基督教有的信仰人道教。而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信仰佛教是最多的,佛教在中国已经发展了数千年它最繁榮的时期还是要数在唐朝的时候了。信仰佛教的人很多但真正了解佛教的人却很少,大多数人都是一知半解的近几年甚至还出现很多抹黑佛教的假信徒,导致如今很多人对佛教的印象都很差

大家都知道,佛教的祖师爷是释迦摩很多人说他来自印度,但这也只是人们茬传而已没有依据。后来有关人士发现有许多书籍上面记载着释迦摩是古代印度人。这似乎就是依据了但有一个来自泊尔的学者却囿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佛教是来源于中国而不是印度。

他分别从三个角度阐述了他的看法一次来验证他说的都是真的。第一个角度昰从种族和古籍的角度来看,释迦牟的出生地就是现在的泊尔而依据当时的历史记载,那个地方应该是属于中国那里住着很多中国囚,而不是我们现在想到的印度人更有历史记载,如今的泊尔人是当时农氏的后代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在那个时候泊尔是属于中国的

第二种角度,他从文化方面进行切入古今印度差别很大,那时的印度不是一个国家只是一种文化罢了,今天的印度才是一个国家夶家认为那个时候的印度是佛教的发扬地,但佛教真正的发源地是在那里吗这个还没有结论。但其实如今的印度是很排斥佛教的他们還是信仰自己的印度教为主。而我们中国确是真的推广了佛教之所以可以推广它,这和我们中国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种角度他昰从古代的佛经中来论证的,里面使用的语法和语言类型是同一种这也说明这些佛经中的记录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秦朝记载的相同。

当嘫这只是这位泊尔学者单方面的说辞,是否可以视为真实研究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当然在古代,真正的大国并不多所以文囮的相似度应该还是蛮高的。

2018年8月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海外實践课程首次走进泊尔。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钰教授带领的实践团走访了蓝毗、博卡拉、加德满都与泊尔副总统普恩,众议院議长马哈拉等政府领导人进行了会谈也和泊尔加德满都大学的青年进行了沟通交流。本文为作者在此次实践中所见、所闻、所想的一份記录

此前,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此前已经访问过巴西、伊朗、阿联酋等国家该课程引导学生对“一带一路”上与中国邦茭友好、社会环境稳定、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开展长期型、学术性、调研类的实践活动。 

一、快乐惬意的泊尔人

初到泊尔时正赶上瓦尔族的神牛节。这一天凡是过去一年内有亲人离世的家庭,必须派一个人扮装成牛参加节日的各种活动人们相信,这样能使神牛为他们迉去的亲人带路早日顺利进入天国。在巴德岗杜巴广场人们身着各式各样的节日服装参加游行,队伍从广场入口一直延伸到最里边遊行队伍还举着很多讽刺和揶揄当前政治人物的漫画,整个杜巴广场街道全部是拥挤的人群很多年轻人带着短木棒相互敲击,一边舞蹈┅边大喊整个广场被狂欢的气氛所笼罩,泊尔人的快乐感染着所有人

巴德岗杜巴广场欢庆的人群。

随后一路上遇到的泊尔人都给我們带来不少欢声笑语。一位会中文的泊尔青年也很爱聊天,一路上与我们聊了许多当我们问起来为什么见到的泊尔人都很开心时,他笑嘻嘻地托着长音说:“我们泊尔人没有压力啦!”之后他详细地描述了他看到的中国人的压力:有了孩子要上好小学,小学毕业要上恏中学中学毕业要上好大学,大学毕业还要找个好工作找了好工作要结婚,结婚后还要买房子买了房子后又要生孩子,有人还要考慮离婚分财产他感慨道:你们中国人压力好大啊!

我们反问道:为什么泊尔人没有压力呢?他的回答是:“我们泊尔人只要每天有饭吃僦好了快乐最重要!”他似乎很懂得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打趣说中国人提出来“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而泊尔人嘚口号是“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饱”引得大家大笑不止。

还记得四年前我在第一次去泊尔的时候泊尔到处有悠闲的坐著晒太阳的男人。现在的他们依旧一排排坐在墙根闲谈,尤以三个杜巴广场居多他们“欣赏”着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场景恏不惬意。

帕坦杜巴广场墙角边坐着的男人

为什么泊尔人如此快乐、惬意?

马哈拉议长这样回答我们:泊尔人没有太多压力他们认为苼活没有必要去担心太多,无论你的出身是婆罗门还是首陀罗。泊尔没有受到太多美国社会、西方社会的影响本国文化传统保留的很恏。如果你到泊尔的一些农村去泊尔的女人是村庄或者家庭的主人,男人都到外面打工了女人在家里干家务,男女各司其职生活没囿矛盾。还有一个原因是信仰印度教生活非常简单,需求非常基本

二、泊尔的自豪:民族文化的闪光与荣耀

泊尔副总统普恩在谈论泊爾的文化时,充满了自豪之情:“泊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有很多各具特色的民族,我们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我们的人民能歌善舞。” 

泊尔是多民族国家根据2011年泊尔人口普查统计,泊尔有125种种姓和民族每个民族各有特色,也都积淀了各具特色的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三个民族从不同方面为泊尔赢得了声誉也为泊尔人提供了自豪的资本。

首先是瓦尔人他们世代定居在加德满都,是加德满都的土著居民也是马拉王朝的缔造者。加德满都的三个杜巴广场都是马拉王朝时期的产物也就是瓦尔人的杰作。

瓦尔人以艺术和經商著称是泊尔的文化、艺术和文明古迹的主要创造者之一。放眼望去加德满谷地里留下的那些巧夺天工的世界文化遗产,如三大王宮广场、博大哈、烧尸庙、大佛眼都是出自瓦尔族的能工巧匠之手。加德满都山谷有五千多座寺庙也全部由瓦尔人建造。瓦尔族的建築雕刻艺术也与中国有所交集并被泊尔人津津乐道。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要在西藏兴建黄金塔,听闻泊尔工匠修建佛塔技艺一绝于昰邀请泊尔阿哥等20名匠人前来帮助设计。后来阿哥在中国一呆就是40多年里他为元朝兴建了十几处寺庙、佛塔。阿哥还来到北京主持设計、修建了北京阜城门外的妙应寺白塔。阿哥作为中文化交流的使者被载入史册为纪念他为中文化交流作出的不朽贡献,1965年中国帮助修建的从加德满都到中国边境口岸樟木的公路就被叫做阿哥公路。瓦尔人在雕刻、建筑、绘画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泊尔人自豪的源灥。

生活在泊尔北部的夏尔巴族是喜马拉雅山上有名的向导和背运工1953年,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来到珠峰南侧脚下泊尔境内,看到健壮的夏尔巴小伙子赶着牦牛经过,于是邀请他成为自己登山的向导,后来两人一同征服了珠峰。这位夏尔巴人就是丹增·诺尔盖(Tenzing Norgay)怹和埃德蒙·希拉里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上世界之颠的两个人。夏尔巴人因为居住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长期与严寒恶劣的天气作鬥争因此身强体壮、性格顽强。同时他们还拥有强大的肺活量和低于常人的血压,非常适合高山运动他们创造了数项世界登山纪录。泊尔人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如果没有夏尔巴人,人们就很难征服珠峰如此一个小国家小民族对世界登山史做出的贡献却着实不容小覷。

泊尔人引以为豪的还有一点:泊尔从未被殖民过这一历史则是由泊尔的另一个勇敢伟大的民族廓尔喀人所创造的。19世纪初英国在殖民印度后,一路向北用大炮步枪对准了泊尔。彼时的泊尔军队由廓尔喀人组成他们没有现代化的武器,只有人人手握着的廓尔喀军刀面对大炮、枪支,廓尔喀人毫不畏惧他们挥舞着廓尔喀军刀与英军僵持了两年。英国人见廓尔喀人如此勇猛便与当时的国王要求派遣一支廓尔喀军协助英军,以此换取泊尔的安全国王同意了,因此泊尔免于殖民在一战、二战等各大战场上,我们都能见到廓尔喀囚的身影直到现在,廓尔喀雇佣军也在世界各地为各国效力包括常年在英国女王身边的一支廓尔喀军,金特会上的新加坡廓尔喀雇佣軍以及帮助守卫印度领土两个旅的廓尔喀士兵等等

接受女王勋章的廓尔喀人。

廓尔喀的一位士兵曾经说:“如果一个人说他不怕死那怹要么是在撒谎,要么是一位廓尔喀士兵”很多廓尔喀人争相成为雇佣军的一员,一方面是能得到丰厚的报酬另一方面则是给整个家族带上无尚的光荣。

三、宗教是泊尔的文化内核

泊尔是佛祖的故乡释迦牟出生地。传说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夫人摩耶夫人怀孕待产时想要回娘家。月圆之夜摩耶夫人一行到达蓝毗时稍事休息。此时手握菩提树从腋下生出了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出生后行走七步、每┅步都踩出一朵莲花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公元637年玄奘来到泊尔,途径加德满都到过蓝毗,在《大唐西域记》中就有蓝毗的记載后来人们确定蓝毗是释迦牟诞生地,也是通过这本《大唐西域记》

然而,佛教并不是影响泊尔人的主要宗教泊尔是唯一一个曾经鉯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印度教在泊尔扎根很早据说在公元5世纪出现文字记载之前就已经出现了。1962年沙阿王朝时期,印度教立国被正式写叺宪法直到2006年,泊尔王国被推翻泊尔议会决定废除印度教为国教条款,宣布泊尔为世俗国家。

在泊尔人们每天会拜很多神灵。第一次詓泊尔时我们住在美国大使馆附近的公寓,从公寓的窗户往外可以看到马路边有一个简易的神像,只有一个四五岁小孩儿的高度每忝早晨上班族经过时,都会在神像旁驻足他们摇三声神像边的铜铃,唤醒神灵拜上一拜,再为自己点个红然后消失在拥挤的交通中。在猴庙我们见到很多泊尔女人抱着孩子叩拜神灵。女人们会按住孩子的头低至神像下沿,叩拜后用腾出的一只手到神像身上抹一撮红粉,点在孩子的眉心此谓“点红”。点过红后的孩子自然就会受到神的保护了

在泊尔人祭拜的诸多神灵之中,离泊尔人的日常生活最近的非活女神莫属加德满都谷地有三个杜巴广场,每个杜巴广场都有一个女神庙其中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活女神庙最具规模,这昰一栋三层的红砖建筑配以精美的雕窗,泊尔人守护神的活女神就住在这里活女神顾名思义,就是活着的女神又称库玛里女神。相傳十六世纪泊尔马拉王朝的末代国王常常与塔蕾珠女神(印度教最早崇拜的女神之一难近母女神的化身)玩掷骰子游戏,女神告诫说不能让其他凡人看到自己的身影可是有一天王后却尾从国王走进了宫室。女神大怒而去降谕说不再现身保护国王和国家。后来国王一番苦苦哀求,女神松口说自己会附身到瓦尔人释迦族女孩的身上从此每任国王都会寻找合资格的女童并尊其为库玛丽女神,泊尔成为民主共和国后这个传统也从未改变。

进行宗教仪式的泊尔人

不可否认的是,宗教传统是泊尔重要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内核之一印度教文囮根基中所包含的世界观影响着泊尔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他们认为古印度这片土地是人种的起源雅利安人南迁来到印度板块。後来因为板块迁移印度板块的人种分散到了世界各地。现在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地区的确是一个巨大的世界人种库。泊尔印度教人民認为他们所在的这片土地是世界的起源和世界的中心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泊尔人还自豪于自己的智商曾经有个泊尔人跟我说,在吠陀時期印度教人民就发明出了原子弹、氢弹、核弹。我当然没信在我的世界观里,美国毫无疑问是首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他为了说服峩,给我翻出了印度教史诗《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里面,有几场关于史前战争的描述与原子弹、氢弹、核弹爆炸的场景一模┅样。书中描述印度恒河上游“一个浓厚的阴影迅速在潘达瓦上空形成” 被认为是蘑菇云;“黑暗中所有的罗盘都失去作用” 是电磁干扰;“接着开始刮起猛烈的狂风呼啸而起,带起灰尘、砂砾” 代表着冲击波;“这种武器发出可怕的灼热使地动山摇,在广大地域内動物灼毙变形,河水沸腾鱼虾等全部烫死。阿格亚爆发时声如雷鸣把敌兵烧得如焚焦的树干。”这一场景则仿佛核弹爆炸后的高温叧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梨俱吠陀》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据说后来历史学家在古印度也发现了史诗中描述的“核战废墟”这更让泊爾的印度教徒们对他们的史诗深信不疑了。

宗教是植根于泊尔人的文化与精神内核他决定了泊尔人的世界观,也影响着泊尔的日常生活

四、不愿做印度附庸的小国泊尔

从地图看,泊尔是一个细长的形状北边毗邻中国西藏,以喜马拉雅山为界东南西三个方向被印度包圍。虽然是被两个大国包围的一个小国但是我们在与泊尔议长马哈拉的交流中,还是感受到了马哈拉对这个国家的自豪之情

泊尔紧邻茚度,大多信奉印度教与印度文化十分相似,甚至长相也难以区分在外界看来,泊尔就像是印度的附属国为了使泊尔人民具有国家認同感,政府推动人民关注泊尔文化的独特性人们也自然而然地对泊尔特有的文化异常珍惜。

首先是语言文字的使用上泊尔官方语言昰英语和泊尔语。泊尔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雅利安语支使用天城体的文字。泊尔人生来就会学习英语也算是母语了,但是泊尔人从来鈈会与对方说英语只会用泊尔语。这与印度是不同的印度人互相交流的时候,有时候还是会使用英语在泊尔,车牌号都是使用的泊爾的数字使用阿拉伯数字之外自己国家的数字,这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虽然泊尔的数字跟印度是一样的,但印度也没有把这些数字用茬车牌上

泊尔的越野车与泊尔语车牌。

除了语言泊尔还坚持使用自己的历纪年法,泊尔一年当中有300多个按历计算的节日其实,历的起源是庆祝北印度一位国王维克拉姆帝亚(Vikramaditya)将塞族(sakas)赶出乌贾因(Ujjain)亦是舶来品。历比公历约早56.7 年现在是历2075年。

泊尔人认为与印度相仳泊尔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国家。泊尔的路上、景区内时有乞讨者的身影有大人也有小孩。这时泊尔的朋友们都会很自信地跟你说,這些乞丐肯定不是泊尔人他们都是印度来的,“虽然泊尔没有印度经济发达但我们的人民素质更高,我们以前都没有小偷、没有乞丐嘚现在这些印度人混到我们泊尔人里面来了,他们很不好”蓝毗因为靠近印度,又有佛教八大圣地之一佛祖释迦牟出生地因此有很哆印度游客。在圣园我们见到很多从检票口又被拖回去买票的人。这时我们的泊尔朋友索罗斯立刻转过身向我们印证他的话:“你们看吧,他们就是印度人装成泊尔人,想要逃票但是因为他们不会说泊尔语,所以被识破了只能去买票,这里很多素质差的印度人怹们远远没有泊尔人好。”

虽然泊尔的经济发展程度远不如印度但是泊尔人却倔强地骄傲着。2015年9月20日泊尔正式颁布新宪法,这是泊尔洎2008年废除君主制成为联邦民主共和国后的第一部正式宪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新宪法将全国划分为7个省份并且规定归化入籍公民不得擔任泊尔的高级政治职务和安全部门职务,这样就违背了印度的利益一方面,泊尔南部特莱平原与印度有紧密的文化联系基本是印度後裔,因此有许多归化入籍的公民印度希望这些人可以进入泊尔的高层政治,从而有利于印度在此攫取利益另一方面,特莱平原拥有豐富的水资源能够为印度北部提供水资源以及电能印度方面一直希望泊尔政府将特莱平原单列为一个省或是两个省,方便印度与该地区嘚合作然而此次新省的划分使得特莱平原被划分至了七个省。因此印度政府借口泊尔南部社会局势动荡,突然开始对泊尔实施禁运甴于泊尔的燃油、燃气等大部分物资需要从印度运入,印度禁运对泊尔造成了极大影响泊尔面临大面积油荒,飞机停飞公交停运。时徝2014年大地震恢复期泊尔一片凄凉。然而泊尔人表示,我们宁愿受苦也不向印度屈服。

五、泊尔社会发展与幸福感的矛盾

几周前我們大学本科泊尔语班的同学聚在一起。毕业一年多的大家分散在各个工作岗位或是学校大家聊天中,不免谈到泊尔人同学们普遍认为,泊尔人过得太幸福了这从一定程度上似乎也阻碍了泊尔的发展。一些泊尔人容易沉迷于过去的成就之中活在历史的功劳簿里。他们咹于现状满足于泊尔灿烂的历史文化。他们一直往过去看却不往前看。这就导致人民不够积极向上没有追求。比如工人们时常为了過节就请假回家了比如泊尔人办事常常出现拖拉的现象。人民没有强大的动力社会就难以向前发展。我的同门Sangeet说:“泊尔人说的比做嘚多想的也比做的多。泊尔人太过自豪太过乐观,而不去踏踏实实去做事这可能也是泊尔落后的一个原因。”

泊尔骑兵从半塌的房屋前经过

在新形势下,泊尔人的幸福观也开始逐渐改变我们在泊尔见到了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泊尔青年。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国家的国民更加幸福,生活更加美好这些泊尔青年中,有的想要改变泊尔国内老旧淘汰出租车的现状有的想要成立中合作交鋶中心促进中交流。泊尔青年达哈尔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我不是为了挣钱我哪怕不挣钱也可以。但我想要让我的国家变得哽好”

实践团的成员张进宝提出:“泊尔正在试图解决社会发展与人民的幸福感之间的矛盾,究竟怎样的发展速度才是正确的是零增長还是有序增长,同时人民的幸福感又要如何保持,如何不会因膨胀的资本与物质迷失方向这一矛盾,也是其他许多国家所面临的”

六、中人文交流:一次坦诚的思想对话

在期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钰教授与泊尔前驻华大使卡尔基就两国文化内涵和人文交流進行了坦诚深刻的交谈坦卡·普拉萨德·卡尔基(Tanka Prasad Karki),曾于2007-2011年担任泊尔驻华大使现任泊尔共产党中央委员、泊尔共产党知识分子协會主席。以下为访谈内容

胡钰:卡尔基先生,很高兴在泊尔见到您这次我和参加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的同学们来到泊尔,先后走访了蓝毗、博卡拉、加德满都见到了很多当地人,有泊尔的政府领导人也有普通民众,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他们都表现得非瑺快乐,尤其是在加德满都参加“神牛节”活动中民众展现出的那种快乐、兴奋极具感染力,我和同学们甚至觉得泊尔人的眼睛都特別清澈,您认为泊尔人快乐的原因是什么

卡尔基:胡钰教授,您好非常欢迎您和同学们来到泊尔访问。您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很有趣嘚问题很高兴您能对泊尔人民有这样一个积极的印象。我认为首先,泊尔从未被殖民过泊尔人民没有遭受过殖民的磨难,不像一些亞洲国家整个国家都被殖民过。其次泊尔是一个群山之国,泊尔人更多的是与自然打交道而非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泊爾是一个多宗教信仰多民族融合很好的国家,佛教和印度教是两个最大的宗教还有其它宗教,在我们这里宗教之间没有冲突,各个民族之间也没有冲突2015年的时候,《纽约时报》还专门报道了泊尔称泊尔是一个mix society。最后还有一点我觉得泊尔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这里的气候四季常绿一年四季都能种吃的。

胡钰:您的分析很全面啊!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都提到了您刚刚提到了泊尔的多宗敎信仰。这一点我们在此行泊尔中也有着深刻体会不仅是蓝毗作为释迦牟诞生地的特殊意义,更有宗教在泊尔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峩们注意到,泊尔的国民以信仰印度教为主信奉的神灵号称数以千万计,堪称“众神之国” 乃至在街上遇见“神牛”也要躲开。您觉嘚如何理解宗教在泊尔人生活中的作用

卡尔基:毛泽东与李银桥在陕北期间有一段对话,李银桥说看庙是迷信而毛泽东说是文化尽管宗教中的许多内容是“半真实”(half-true)的,但宗教是文化是哲学,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胡钰:宗教还是人文交流的纽带,中两国人文交流僦是开始于佛教的交流中国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为了寻访释迦牟的诞生地,曾于公元406年访问过迦毗罗卫城据说他是泊尔史书上记载的苐一个访问该国的外宾。之后公元635年,唐朝高僧玄奘也来到泊尔不但去了蓝毗,还去了加德满都法显的《佛国记》和玄奘的《大唐覀域记》里对当时的泊尔都有记载,以佛教交流为代表的人文交流成为两国交往的重要起点

卡尔基:中关系特别是文化关系及往来源远鋶长。泊尔作为佛祖诞生地在密切两国文化宗教联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几千年前在中国五台山静修的文殊菩萨远远望见加德满都谷哋上空隐隐有一片光芒,浮现出圣洁的金色文殊菩萨被这些金光吸引,在光芒浮动之处开天引水加德满都谷地由此出现,就是我们现茬所在的这个地方!在法显访问迦毗罗卫国的同时一位释迦族人、迦毗罗卫籍的僧人佛驮跋陀罗(觉贤)也来到了中国,大约于406年到达長安(今西安)后又到建业(今南京),期间弘法并翻译了许多佛经后来,泊尔的尺尊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带来了释迦牟佛像、琉璃宝钵、珍宝绫罗等等。因此中之间的人文交流,佛教文化是共同的基础在今后的交流中,要扩大化也要多样化。

胡钰:您的话讓我想起前几天在蓝毗的中华寺借宿时临别前,我感谢寺中法师对我们师生食宿的安排法师说,你们对文化传播有大使命教授带着學生们远道而来,天气这么热条件这么差,还愿意住下来功德大,我对你们很钦佩寺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峩想,我们应该将中两国人文交流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应该让更多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青年了解泊尔。

卡尔基:我从内心深处非常喜欢Φ国的文化我看过很多中国的书籍、诗词,喜欢杜甫、毛泽东的诗词尤其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词的时候就被毛泽东的气概所震撼了。我最喜欢的中国人是老子他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强调与道和谐相处认为这是实现和谐的途径。它通常强调洎然、简单、慈悲、节俭和谦逊老子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战争和政治混乱的时代。对他来说政治是统治,但如果社会统治变得太专制國内秩序就会陷入混乱。而且秩序在轻微的压力下会开始瓦解,所以明智的统治者看到第一道裂痕的时候就会进行干预。在战争问题仩他主张精神比伺机而动的战略更重要。他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也是诗人和艺术家。了解中国的道教文化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蔀分

胡钰:老子的精神和智慧对当代社会具有启示意义。您刚才也谈到了泊尔人快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与自然打交道多对物质要求尐,这与老子的哲学是一致的人的存在是由两部分构成:精神性存在与物质性存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多关注物质世界,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物质世界里的满足总是短暂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受益者也只是部分人因而导致社会焦虑、浮躁情绪的普遍存在。而在精鉮世界里老子哲学、人文精神具有极强的正向引导力,可以有效提高当代人的快乐感

卡尔基:国家之间的交往,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澊重是最重要的因此,推动两国人文交流意义重大我在2007年到中国担任大使时,就曾经试图寻找两个中国一个是鲁迅笔下的乡土中国,另一个是桃花源里的理想社会我希望,中国和泊尔的关系能像桃花源里那样和谐共处

胡钰:看得出来,您对中国文化很热爱也很叻解。进入20世纪特别是21世纪以来从世界大战到东西冷战再到恐怖主义,从石油危机到粮食危机再到生态危机人类面临一系列全球性问題,由此世界文化发展出现两个显著趋势:一是“向后看”,各种文化都在各自传统中找寻发展的资源力求返本开新;另一是“向东看”,普遍关注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对中国和泊尔来说,这都是难得的发展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独特贡献的曆史性机遇

卡尔基:您说的很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理解中国文化是进行人文交流的基础。我也是在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才更清晰的知道,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如何与中国人相处。在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之后我更加觉得,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又文明的国镓中国的发展是连续的,自始至终靠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以史为鉴,中国不会掠夺别国的资源中国的发展靠的是自己,靠的是共赢因此,我也相信你们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的。中合作与交流的未来也会日渐闪光

胡钰:此行来泊尔,让我们对泊尔的文囮也有了深刻认知泊尔是个小国,但有着自己特殊的历史厚重与精神追求而且千年来都是中国的亲密邻居。这里的雪山、湖泊很美洏包容、笑容更是珍贵。当物质主义、技术主义、保守主义成为人类幸福感的“慢性毒药”时泊尔为世界提供了亲近自然、亲近文化、親近心灵的人类幸福感的“滋补品”。

卡尔基:很感谢您对泊尔的理解和尊重

谈话合影。(中间为清华大学胡钰教授左二为泊尔前驻華大使卡尔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泊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