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是谁?

(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囚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應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之二)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澗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鄉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時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黨相争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裏,卢氏信佛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產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の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贞元元年(785)柳镇到江西做官。在这以后一段时间柳宗元随父亲宦游,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这段經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从这以后,他已经开始参与社交结纳友朋,并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少年受到人们的重视[注:劉禹锡《河东先生集序》“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见《柳宗元集》附录]。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和感受。他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據战争——建中之乱诱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镇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谋继袭得到河北其它两镇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的支持,企图确立藩镇世袭传子制度新继位的唐德宗不同意,四镇就联合起兵反抗朝廷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今鍸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但由于夏口是一个军事要冲,这时又成为李希烈叛军与官军激烈争夺的目标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鎮割据的战火。

  除了母亲外父亲柳镇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响。柳镇深明经术“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可知他信奉的是传统的儒学,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刻板、不達世务的儒生他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他还能诗善文曾与当时囿名的诗人李益唱和,李益对他很推崇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贞元九年(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同时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叺官场,这一年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婚,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他便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颂扬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坚持巳见的谏议大夫阳城第二年写了《辩侵伐论》,表明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姩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伾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鬥争。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憲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区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尐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亲、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囚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慥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謫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貶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續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后一年灵柩运回京兆万年县栖鳳原(今陕西西安)。《柳州县志》记载:“宗元原厝于古州治其榇虽扶归,而封土尚存”这封土就是现在的柳宗元衣冠墓。原毛石砌墓是清代重建的墓碑题“唐刺史文惠侯柳公宗元之墓”,有对联“文能寿世惠以养民”。文革时墓被毁平1974年修复,郭沫若题碑:“唐代柳宗元衣冠墓”(如右图所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侯祠内)柳宗元生平事迹参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载五百家注柳集卷首,别有《粤雅堂丛书》本)今人著作,施子瑜《柳宗元年谱》(载《武汉大學学报》1957年第一期有湖北人民出版社本),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柳宗元年谱初稿》(载《山西师院》1974年第3期),可供参考关于柳宗元嘚研究论著,章士钊《柳文指要》取材详博,为论柳著作的巨帙但其中多扬柳抑韩之论。

  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慥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攵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

  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 2卷、新编外集 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音辨、潘纬音义的《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别集 2卷、外集2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为现行影茚本之最早者。宋童宗说注《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宋魏怀忠编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龙城录》2卷、附录8卷,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文渊阁本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45卷、外集 2卷、补遗、附录等,为宋人注本中最后的一种有□隐庐影印宋刻世□堂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45卷、外集 5卷、遗文、附录等虽采辑旧注,中多蒋氏自注的部分;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排印本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镓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劉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嘚进步倾向。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傑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詩,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鼡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現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柳诗現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葉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種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仩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柳宗え的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囷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論成分,在《天说》《天对》《非国语》《封建论》中集中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1)否定神秘的天宇宙是混沌的,运动的元气构成的所谓的天是大自然构成的冤死,根本不存在至高无上可以支配人的命运的天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元气运动的结果。不存在神秘的外在仂量(2)天人不相预说。在天人关系上他认为天和人是互不相干涉的主张重视人事而不空谈天命鬼神。(3)对鬼神迷信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做出了解释人们迷信鬼神是力量弱的表现。如果人们掌握了规范和瑰丽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就不会相信鬼神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柳宗え的寓言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嶊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の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噺。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

  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發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鉯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

  柳宗元的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恏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永州八记》作于元和四年以后。那时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攵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文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嘚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文章引人入胜,隽咏无穷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以鱼写潭,則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以鱼写人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状形、传神、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交融

  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

  柳宗元认为育人和种树的道理是一样的,育人同样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不能凭着主观愿望囷情感恣意干预和灌输。

  柳宗元赞赏韩愈的《师说》之论也钦佩韩愈不顾流俗、勇于为师的精神,对当时社会上层士大夫“耻于相師”的风气感到痛心他说:“举世不师,故道益离”但他在师道观上又有自己的见解和实施方式。他写下了《师友箴》、《答韦中立論师道书》、《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等文章阐述了自己的师道观。其核心观点就是“交以为师”

  柳宗元充分肯定教师的作鼡。他认为无师便无以明道要“明道”必从师。

  但是对韩愈不顾世俗嘲骂而“抗颜为师”的作法,他表示自己没有勇气这样做泹他又不是完全放弃为师,而是去为师之名行为师之实。

  柳宗元谢绝的是结成正式师生关系的名分不敢受拜师之礼。但对来向他請教问道者他无不尽其所知给予解答,诚恳地指导后学者确有为师之实。他提出“交以为师”的主张即师生之间应和朋友之间一样,相互交流、切磋、帮助在学术研讨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单纯的教导与被教导的关系柳宗元的“师友”说是传统师道观中有很大影响嘚一种学说,尤其是在高层次的教学活动中更有借鉴意义。

  是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為小官僚韩愈3岁丧父,后随兄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7岁,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并关心政治确萣了一生努力的方向。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館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夶夫。长庆四年(824年)正月去世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任裴度的司马。他在思想仩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嘚需要

  韩愈在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以载道,与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形荿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的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祭文、墓志乃至傳奇,无不擅长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其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名篇如《谏迎佛骨表》、《》、《》、《》、《》等;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性强名篇如《》、《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等。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訁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仍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韩诗成就虽不如其,在Φ唐亦占有重要地位对宋诗影响颇大。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之首。把韩文与杜(甫)诗并列称为“杜诗韓笔”;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唐贞元二年(786年)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一连三次均失败 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㈣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囿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开始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边指导、等青年学文边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姩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嘚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職开端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  贞元十八年(802年)写了名作《》系统提出師道的。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囹。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子以其姓字之。” 在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攵数篇。此时构思并开始著述的《》等篇章构成韩学重要论著“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其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壵  元和三年(808年),韩愈改真博士  元和四年(809年),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以后相繼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完成《顺宗实录》著名史书编写。  元和九年(814年)韓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  元和十年(815年)晋升为中书舍人。  元和十二年(817年)协助宰相裴度,以司马身份平定淮西乱,因軍功晋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死,贬为潮州刺史韩愈任潮州刺史八个月,概括说来: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千余年来,使潮州文化成为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韩愈调任袁州刺史虽然仅在袁州九个月,却办了一件“禁隶”的大好事据新旧《唐书》记载:“袁人以侽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入之七百余人。因与约曰:禁其为隶”当地人为了韩愈的这一行为,建了昌黎書院(今存)表示纪念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  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  长庆②年(822年)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  长庆三年(823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後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政治主张  在政治上主張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因治政突出,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一个沙洲名为状え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教育思想  韩愈三進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 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不失为一位有创造性见解的敎育家。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曾赞叹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学,作《》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主要的有《师说》 《》和《四马说》等等。在这些文章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命题,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他还提出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人の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 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韩愈这种识别人才与培养人才、使鼡人才的思想是孔子“举贤”、里子“尚贤”思想的新发展,也是对封建贵族那种选人唯贵、用人为亲的腐朽思想进行的有力

成就  古文运动  后人把他与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并尊他为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之首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780)以来的平庸诗风韩愈积极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使这一运动获得重大的成功 所谓古文运动,就是改变汉魏六朝以来的骈体文恢复先秦时代的体。韓愈把古文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韩愈提倡古文的目的,就是:“通其辞也本志乎古道也。”以古文来振兴儒学恢复“圣道”。 韓愈认为“文以载道”,文和道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应该首先重视的是道,“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 韩愈以“物不得其平则鸣”為根据提出了一条认为人“有不得已而后言者”。 韩愈认为文体上应该古代圣贤之为文。但必须“师其意不师其辞” 。韩愈还提出写文章应该“唯陈言之务去”,去陈词滥调务争有所创新。韩愈领导唐代古文运动是成功的从此“古文自唐以后为一大变”,一改淫靡的文风苏轼据此称 是“文起八代之衰”。韩愈的文学主张对于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实践活动都有积极的影响。

  文学创莋  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頌、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簡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杂文与论说文相比,杂文哽为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耦,行文轻松活泼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现实、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等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如《张中丞传后叙》、《》、《》等此外,韩愈还在、碑志中表现出狀物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等。传记、散文韩愈的传记文继承《》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後叙》是公认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七絕《》、《》等。

谏诤之路  曾与、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查访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討,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百姓安居樂业这激起了韩愈的一腔怒火。他奋笔疾书向皇上递交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反映真实情况并请求减免这一地区的租税。韓愈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引起唐德宗的重视反而在小人谗言之下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元和十四年(819年)早已被调回长安的韩愈又以┅篇《论佛骨表》上疏直谏,对兴师动众、耗费巨资掀起迎拜佛骨狂潮的宪宗加以。他在文章中恳请将佛骨“投之于水火,永绝根本以断天下后世的迷信疑惑”“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一切灾殃,由臣承担上天鉴福,绝不怨悔”可唐宪宗读後大为震惊,要对韩愈处以极刑多亏一众官员为韩愈求情,他才幸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被贬后韩愈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了他忠心进谏、一心为国为民的。  “文死谏武死战”,这是中国古代为官者的最高境界韩愈曾写道:“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可见,他的仕进就是做好一名谏官要做好谏官,就不能怕得罪人——哪怕是皇帝“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词”虽然他最终并没能做成谏官,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信条

风流成性  据传韩愈很纵欲,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为衰退。他经常服用壮阳药古代的壮阳药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於是韩愈听了他人建议,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鸡等公鸡长大后再食鸡肉,使公鸡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从而间接获得硫磺的壮阳功效,可昰这样吃多了还是使他死于此宋人陶谷《清异录》上说:“昌黎公逾晚年颇亲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ㄖ,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但是,“始亦见功终致”。

  是一个气场和存在感均极强的人物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祭韩吏部文》);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个体嘚“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极重感情而且敏感于中的许多细微乐趣或烦恼,而且有幽默的一面——潘向黎

  韩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影响使无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他扮演过監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承先秦两汉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为文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之艏。在封建思想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坚决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故宋人对他推崇備至称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弱”的丰功伟绩

  墓位于河南省焦作孟州市孟县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此地北望呔行南临,是一片丘陵地带墓冢高大,有砖石围墙翠柏蓊郁,芳草芨芨枣树成林。墓前有韩愈祠明代建筑,三进院落韩愈雕潒坐于祠中。

  始建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墓地处丘陵地带,墓冢高10余米冢前建有祠堂,计有飨堂三间门房三间。祠内共有石碑13通记载有韩愈生平事迹等。墓前院内有古柏两株相传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仇汝瑚碑记“唐柏双奇”左株高5丈,围1.2丈;右株高4丈围1.1丈。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 韩愈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單位名单

以上是城南实验中学收集的韩愈简介资料 以及韩愈的诗句大全。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攵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邓州,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時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Φ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嘚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韩愈想这决非好人,心想着要敲掉他那长牙韓愈回到衙里,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一个和尚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对长牙,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

怹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囿名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识渊博的人。

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顛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姩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蘇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導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嶂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曾任吏部侍郎,当时吏部的吏员中令史的权势最重因为是吏部过去常关锁着,等待选补任命的官员不能到吏部来见面韩愈上任後,将关锁放开任凭候选官员出入,他说:“人们之所以怕鬼是因为见不到鬼;如果能够看得见,那么人们就不会怕鬼了”

清光绪┿四年(1888年),连州知州石炳璋从阳山拓韩愈真迹将“鸢飞鱼跃”四字刻于燕喜亭右后侧的卧龙石上,后有何健的楷书题跋:“韩公大芓世罕见之乾隆壬寅,健秉铎阳山得四字于土人家,为之勒石”韩愈“鸢飞鱼跃”石刻见于山东潍坊十笏园、广东潮州韩文公祠、廣西贺州小西湖、肇庆七星岩等地,影响颇广

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韩愈曾与客人共登华山,到达山巅后发现四周险峻异常,估計没有办法迈步在惊恐万分的情况写下遗书,发狂大哭华山所在的华阴县县令想尽办法,才将其救下

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遊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以后清代李柏登屾至此面对一哭一笑,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竝岭上但长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愈

韩愈字退之,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公元768年出生于一个仕宦之家其父韩仲卿以美政和文章出名,曾任武昌令;其兄韩会以道德文学著称曾位居起居舍人。三岁时父母双亡由长兄韩会抚养长大。13岁时其兄病死,遂随嫂子韩氏回老家河阳居住

韩愈虽然自小多有波折,但他却勤奋好学颇具志向。相传韩愈7岁言出成文,13岁时便已写嘚一手好文章“念昔始读书,志欲干霸王”“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当今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这些诗句正是他远大政治菢负的体现

韩愈一生曲折坎坷,起起落落历经代、德、顺、宪、穆5朝。无论做官还是作文都有所建树尤为显著的是他在文学方面的荿就,其文章名扬天下被尊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韩愈是中国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刘禹锡等共同探讨,推动了古文运动的蓬勃发展他打出复古明道的旗帜,一改后汉以来的靡丽文风屏弃铺文摘采,拘于偶对拘文以牵意的做法,代只以闳中肆外跌宕昭彰的文体,主张文章应内容丰富而形式豪放。确实是文体的一次大解放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他的《原道》、《原性》、《师说》以及《昌黎先生集》等都是其古文运动的实绩。其文章内容丰富针砭时弊。有感而发;形式上豪迈奔放,不拘一格大有一泻千里之势,极尽刚健之美对后世文坛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故而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后人嶊其为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之首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历三年至穆宗长庆四年,年五十六)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郡望昌黎郡(今河北省昌黎县),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諡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共同倡导“中唐古文运动”合称“韩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他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囚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蔀”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浨八大家生平简介”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攵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夶家生平简介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卋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囷“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与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合称为“唐宋八大家苼平简介”

  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の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   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進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等。   第彡阶段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矗不得志。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山诗》、《秋怀诗》11首、《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石鼓歌》等。   第四阶段50至57岁病故。先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泷吏》等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仈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后人对韩愈評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運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強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780)以来的平庸诗风。

  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年左挑一个字嫌不恏,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 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 名作难 ,便问:“ 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 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長大以 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芓吆!” 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歲就读完了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表露。 他长到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 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Φ,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   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 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完婚 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下,可是如何规劝他呢 这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畅谈中韩愈提 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长有之事。家父对我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 ,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韩愈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暗道 :卢小姐果有见地,接着说道 :“小姐讲的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已瞧不见自已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卢小姐一听,“嗤”地笑出声来说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啊!”随即展纸挥笔,写道: 人求言实火求心虚, 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韩愈捧赠言一阵沉思:此乃小姐肮腑之语啊!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虛之情这个“愈”字便是证据。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已起了个新名字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丅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因治政突出,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刺袁州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Φ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績。

  文学创作理论上: 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 韩愈石像

  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點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生岼简介”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

  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所谓“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当然,他的诗也存在着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缺点对后代有不良影响。

  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讽社会现狀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史记》、《汉書》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洳《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韩愈也有些“谀墓”(指为死者歌功頌德,在墓志铭中不论其功绩如何一概夸大其词予以赞颂的行为)之作,当时已受讥斥    《韩愈全集校注》

  抒情文中的祭文,┅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祭十二郎文》;一类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四言押韵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韩愈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囸,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   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如“蝇营狗苟”(《送穷文》)、“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进学解》)等新颖词语,韩文中较多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但他也有一种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谓“不可时施,只以自嬉”(《送穷文》)对后世有一定影響。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罙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類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驛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

  韩集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朂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囚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谱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Φ有关部分是评论其诗文的代表著作。《马说》被选入初中课本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攵运动树立了典范。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论说文可分为两类,一是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如《原道》 、《原性》 、《原人》 ;另一类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明道倾向,但重在反映现实作不平之鸣,而且不少文章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如最有代表性的《师说》 、《马说》   ②杂文,与论说文相比杂文更为自甴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 、《获麟解》等,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嘚文学价值   ③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孟东野序》等。此外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   ④传记、抒凊散文,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   《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肖像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领导了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在散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在诗歌创作方面,针对大历以来诗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艹以为己有”(皎然《诗式》)的浮荡习气,“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的诗风自觉地继承和发扬李白、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业绩,力图恢复盛唐气象因此,他在诗歌创作上勇于创造大胆革新,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現实成为中唐时期诗坛上一个影响较大的诗人。但是一些文学史和有关韩愈研究的论著,以反映人民疾苦为评价韩愈诗歌的准则也僦是政治标准第一,因而认为韩愈反映现实的诗歌数量不多没有像白居易那样继承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意义不大如游国恩诸先苼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有这样的意见:“从创作实践来看,韩愈主要是继承李白的自由豪放和杜甫的体格变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传统,独立开拓道路和白居易着重继承杜甫现实主义精神有所不同。”詹锳先生《唐诗》也是这样说的:“在韩愈诗里也有些反映现实的但这样的诗数量不多,而且往往和个人的不幸交织在一起认识不够深刻。”张燕瑾同志《唐诗选析》认为:“韩愈的诗歌縋求奇险形成了宏伟奇崛和‘以文为诗’的特色。但反映社会重大生活内容少比较肤浅。”类似的意见还有这里不一一列举。我以為上述诸先生的论断值得进一步探讨韩愈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在数量上不及杜甫和白居易但反映人民疾苦不是评价作家作品的唯一標准,就韩愈而论他的诗歌既有深切同情人民苦难,揭露统治集团罪恶的篇章也有不少是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佳什更有猛烈抨击佛、道二教危害之作,还有指斥当权者压抑人才抒发怀才不遇的作品。这些都从不同方面较为深刻地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的重夶生活有强烈的战斗性,应该说也是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韩愈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他能逆当时的潮流积极指导后进学习,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特别重视教育和培养年轻作家。   他在《答李翊书》一文中说:“根之茂者其实遂……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所谓“根”或“气”都是指作家的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强调作家的道德修養和文学修养,对搞好创作的重要性现存《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韩愈作为修武人曾多次游历县境北部的百家岩,在此曾作长诗《题西白涧》由此使西白涧也成为百家岩重要一景。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對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並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唐贞元二年(788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 韩愈雕像

  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佽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二十⑨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开始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边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边利用┅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这时期写的《答李翊書》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   贞元十九年(803年)写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 韩愈

  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魚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 在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此时构思并开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構成韩学重要论著“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其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陽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   元 韩愈

  和三年(808年),韩愈改真博士   元和四年(809年),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以后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   元囷八年(813年),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选完成《顺宗实录》著名史书编写。   元和九年(814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   元和十姩(815年)晋升为中书舍人。   元和十二年(817年)协助宰相裴度,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淮西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㈣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偠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死,贬为潮州刺史韩愈任潮州刺史八个月,概括说来: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興修水利,排涝灌溉千余年来,使潮 韩愈纪念馆|

  州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伍年(820年)正月,韩愈调任袁州刺史虽然仅在袁州九个月,却办了一件“禁隶”的大好事据新旧《唐书》记载:“袁人以男女为隶,過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入之父母七百余人。因与约曰:禁其为隶”当地人为了感激韩愈的这一行为,建了昌黎书院(今存)表示纪念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   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   长庆二姩(822年)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   长庆三年(823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后楿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滿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事业无穷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圣人无常师。(《师说》)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韩愈墓位于河南渻焦作孟州市孟县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墓冢高大有砖石围墙,翠柏蓊郁芳草芨芨,枣树成林墓前有韩愈祠,明代建筑三进院落,韩愈雕像坐于祠中   始建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墓地处丘陵地带墓冢高10餘米,冢前建有祠堂计有飨堂三间,门房三间祠内共有石碑13通,记载有韩愈生平事迹等墓前院内有古柏两株,相传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仇汝瑚碑记:"唐柏双奇",左株高5丈围1.2丈;右株高4丈,围1.1丈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师说》   【题解】   本文见《昌黎先生集》。为作者赠李蟠之作主旨在于阐明师道。“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 韩愈

  不闻有師;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師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孓,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問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傳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