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伯努利原理怎么理解的游戏

更新说明:有网友认为伯努利方程没有被那么多误解我在本文底部展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误解与误用,并且增加若干实验视频

伯努利方程大概是流体力学中最为大众所知,也是最为误解度的一个原理我听过无数次有人说,“流速快导致压力降低”请注意这种表述是不对的。真正比较严格的说法是:

对定常流的不可压缩的无粘流体在同一条流线上,速度快的地方压力低

请注意,一般而言伯努利方程必须在满足如下条件下才成立:

  1. 定常流(Steady flow):也就是说整个流场不随时间变化;
  2. 不可压缩流体(Incompressible fluid):流体的密度不随压力变化;
  3. 无粘(Inviscous):流体粘度可忽略,用更容噫懂的语言通俗说就是流体无摩擦;
  4. 同一条流线(Stream Line):也就是说,压力的比较必须在同一流线上才有意义(“前后”比较而不是“左右”比较)

除了满足这些条件以外最重要的,伯努利方程说的是流速快总是伴随着压力低这是一种“相关性”的陈述,而不是流速快导致压力低这样的“因果性”陈述前者说的是,在流速快的地方总是压力低但是绝不是因为流速快所以导致压力低。事实上恰恰相反昰因为压力低所以导致流速快。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有这样一条稳定流动的水管,水管在B点处流道狭窄产生一个“喉部”(工业上叫做文丘里管)。

因为管道的流动是稳定的内部任意一点的流场并不随时间发生变化。那么在不同区域它的流速会如何呢比洳说我们选取AB两个界面之间的一段,对其中的水做质量守恒运算:

每秒钟进入该段的水-流出该段的水=该段内部水的增加

既然是定常流那麼这一段管道内部的流体性质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这一段管道内的水质量会保持不变。这样一来我们就有:

进入该段的水的鋶量 = 流出该段的水的流量

由于B处狭窄,因此它的流速必然比A处更快这样才能达到上述的质量平衡。同理我们也可以知道B处的流速必定偠大于C处,而AC两处流速相等我们必然就知道三处的速度关系:

现在,我们在管道中放入一个轻质的小球这个小球,随着水流而下那麼小球在从A到B的行进过程中,其速度必然随着水流越来越快 - 它在一直加速运动而从B到C处,它速度随着水流越来越慢 – 它一直在做减速运動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知道从A到B这段过程加速过程中中它必然受到一个向前的净作用力。这个作用力从何而来呢

这个力显然是鋶水作用产生的。请注意由于小球与水流保持相对静止,它所受的力全部来自水的静压力而不包括水流的曳力以及其他的动力学力。那么小球的受力就包括了两部分:来自后面向前的压力以及来自前面向后的压力。由于小球受到的净力向前则必然有其后部的压力大於前部的压力。也就是说小船在从A到B的过程中,其周围的压力一直在减小一直到达B点,小球不再加速所以,在A到B过程中流速总是增加,而相应地压力总是降低在压力最低处,流速也就达到了最高

同理可知,在从B到C的过程中小球一直在减速,也就是说小球受箌前方的压力总是大于后方的压力,因而在这个过程中流速总是在减小,而压力却总是在增加

那么,整个过程中我们就知道了在流速最高的地方,压力最低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出,伯努利方程所谓的“流速高压力低”其真正原因无非就是牛顿第二定律:流体在从高压向低压流动的过程中加速运动,在从低压向高压流动过程中减速运动

这个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在AB段,当我们努力将流体挤出喉部时喉部的速度必须加快,否则就会造成A段“拥塞”从而使上游压力增加,所以PA>PB

在BC段也同理。从B点喷出的流体速度很快虽然在下游有擴径,但是由于惯性这个速度有保持下去的趋势,必然会使B部流出的液体就有“跟不上前面”的趋势从而产生一个从而产生一个向后嘚“拉扯”的净力,让C处的流速降下来因而B处的压力就低,C处就高

我们不必考虑能量守恒,单纯地直觉就能很好地理解伯努利方程

峩们进一步来看看这里的关键之处,在于流体流动的驱动力来自压力梯度而不是压力。如下图是一个立方体的流体微元我们可以在一個一维简化情况下分析其前后的受力:

这个流体微元的净受力就是: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有:

请注意上述公式的右侧就是压力梯度。也僦是说驱动流体流速变化的是压力梯度。进而我们就会想到压力,其实就是这种驱动力的“势”压力场就是一个势场。如果你对场論不太熟悉可以想一想电势场是怎么来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形象地理解这个伯努利方程了:我们很自然地把势类比于高度那么流场内蔀的压力分布,就像是一个地形起伏一样压力高的地方,等效于地势高压力低的地方,等效于地势低无粘度流体的流动,就像是一個光滑物体在这个势场中的运动一样所以,压力低的地方流速快就像是从山坡上滑落的石头,越往低处(压力低)其滑落速度(流速)就越快一样自然而然

我们熟知的对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是用能量守恒来做的,很多人看完了推导后仍然一头雾水这里我们可以应鼡牛顿第二定律来推导一遍。首先为了便于直观理解,我用简化的方法做一个一维计算。直观理解之后我再用流体力学原理推导一遍

我们选取一个流体微元,沿着其流线l进行分析

所以,沿着其走过的路径牛顿第二定律成立:

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呢?它把我们的微え运动参考系变成了“静止”流场的参考系如果你对坐标变换不熟悉,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你在爬山的时候你在某一时刻t嘚高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山坡的陡峭程度,另一个是你爬山的速度在这里,微元的速度变化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不随时間变化的流速场中速度随着位置的变化(陡峭程度),另一个就是流速

这其实是一个简版的雷诺传递定理(Reynold's Transport Theorem)。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一丅资料

也就是说,对整条流线上:

因而我们就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这就是伯努利方程。我们可以看到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结果。当然这是一个非常不严谨的推导,严格说甚至是错误的推导但是却可以帮助我们直观理解。

最后我再来一个严谨但不失简单粗暴嘚“闭嘴计算”推导。对于无粘度流体我们有:

对定常流,速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上面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公式中左侧括弧內的那一套的梯度必然垂直于速度以及速度的旋度。也就是说在沿着流线和涡线方向上它是常数。事实上更广泛地说,在涡线和流线組成的Lamb平面上它是常数。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公式:

不仅仅对整条流线成立而是在同一个Lamb平面中都成立。

如果我们进一步假设鋶体是一个无旋场那么,我们就得到一个推广的结论:

在无旋场中伯努利方程处处成立。

我们可以看到经由严谨的计算,我们发现伯努利方程中的“同一条流线”其实并不是必要条件

严谨则严谨矣,但是在这样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很难有“直觉”的认识,就是算算算然后突然咦,有一个挺好看的结论就酱紫。


来说一个流传最广泛的(之一)对伯努利方程的误解和误用

这是一个流传非常广的,用于“证明伯努利效应”的实验:在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会向上扬起。我这里用视频展示一下(请忽视视频中那只蠢猫):

科普中(甚臸有些正经论文中或科教片中)会把这个现象归结为伯努利原理怎么理解:看上面的流速高,所以压力低所以纸片就飘起来了。

但是这个解释是错误的,这个现象所展示的也不是伯努利效应,而是其它这里最大的错误就是对“同一条流线”这一条件的忽视,从而導致了误用没错,流速高的地方压力低但是,所谓的“低”是比哪儿低?我们前面一再强调伯努利方程是沿着同一条流线成立的,而不是在不同的流线之间成立我们沿着流线上溯,很明显伯努利方程说的是压力比吹风机内部低(如果你用嘴吹气,那么说的是压仂比肺部低)!纸片上部与下部根本不是同一条流线完全没有可比性。

不信吗请看这个视频:

我们把让纸片自由垂落,然后在纸片的┅侧竖直向下吹气按照前面的逻辑,纸片应该向着吹气的一侧运动事实上我们会发现,它几乎不发生什么偏移那么,说好的“流速赽压力低”呢这恰恰说明,纸条两侧的压力并不会因为流速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在同一条流线上

那么,奥秘在何处呢请接着看视频:

看出什么没有?纸片偏移的方向根本不是取决于气流在哪一侧而是取决于气流吹的方向与纸片的夹角!

真正的原因,恰恰在于伯努利方程忽略掉的粘度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如下图当气流高速地从喷嘴处吹出的时候,由于粘度(你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摩擦力)的存在它会带动周边的空气随着它一起运动,进而会带动周边的周边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周边的空气流走,进而吸引周围嘚空气流过来补充:

那么对于一张纸片这种情形会是如何呢?我们看下图表示的纸片飘起来的过程():

图中黑色的线代表纸片红色嘚线代表流线。一开始纸片竖直下垂(图A),在纸片上方吹气将会因为粘度把纸片右侧的空气带走(这叫做entrainment),因而就会形成一个低壓地带由于这个低压地带的存在,就会使纸片向右上方飘起同时,会使流线向下弯折(图B)进而最终会使得流线与纸片紧贴。这时候空气的流动已经不再是笔直向前了,而是走了一条向下的弧线(图C)而这就是一个有旋场。我们上面的最一般的公式可以完美解释這个过程但是这里我只给出直观解释:向下弯折的流线,会产生离心力这个离心力就会把纸片带起来。这个效应叫做Coanda Effect(康达效应)。

康达效应指的是在有粘度的流体流经一个壁面时,产生一种“附壁”效应使得流体发生弯折,沿着壁面转向的现象

在这里,恰恰昰由于粘度的存在才会使得纸片飘起来。而纸片飘起的动力来源于弯曲流线的离心力而伯努利方程是忽略粘度的,用在这里不免驴唇鈈对马嘴

我们还可以把上述飘带实验做些微改动,来展示这种曲线流线的效应我们把纸片的轻轻放在一个物体上,使它产生一点凹面然后做同样的实验,我们会发现纸片不再飘起,相反它还会下沉!

伯努利效应经常时常以及惯常被大众科普(甚至某些专业论文)与這种效应(以及大量其他的流体力学效应)混淆在一起例如飞机的升力、香蕉球的偏折等等莫不如此。比如说一个比较流行的、用于“展示伯努利原理怎么理解”的实验是这样的:

中间流速高,所以压力低是不是很有道理啊?其实大错特错不信请把杯子改成牛奶盒孓看看?

伯努利原理怎么理解的广泛应用給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好处

伯努利原理怎么理解的提出者是丹尼尔·伯努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的瑞士物理学家兼数学家,伯努利於1726年提出了著名的伯努利原理怎么理解伯努利方程背后的本质是机械能守恒,在流动的介质中巧妙的表达了重力势能、压力势能、动能彡者之间的能量守恒

伯努利方程是流体力学中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在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

飞机是当下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其能够飞起來是因为机翼上下的压力差克服了飞机重力机翼上下的压力差就是利用了伯努利方程。

机翼上面是弧形、下面是直线因而机翼上面空氣流通快,压力较低机翼下空气流通较慢,压力大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压力差。

没看过十大角球直接射门的真是一种遗憾足球仳赛中如果防守队员将球碰出底线裁判就会判给进攻方角球,这时直接打门的唯一方法就是踢弧线球

这也是利用伯努利方程,让球旋转起来带动周围空气也转起来,球两侧由于空气流速不同就会产生一个压力差球的轨迹就不会是直线,而是一条弧线

除了足球,乒乓浗桌球都可以打出弧线球。

小型喷雾器在农村常用来为农作物喷洒农药大型的喷雾器在城市常用来清扫绿色植物上的灰尘。

其基本原悝如下图:活塞腔内高速空气经过细口射出流经细口时空气流速很大,从而形成一个低压区就会将装药瓶内的液体抽出,形成气液混匼介质

射流真空泵原理图如上如,其核心的部件就是如下图的喷嘴喷嘴中高速流过的水流形成一个低压区,从而将左侧罐体中的空气抽出

在我推导伯努利原理怎么理解方程的时候(文:

)(文中第一个方程)有两个关键量,压强和速度至于具体的相互作用形式,感觉可以通过压强表达出来现在我感覺还只是数学内部的问题,并没有涉及到物理实际与模型结果的冲突

我试着想了一下,这个压强跟流体的整体流动速度有关。先从一個简单的情形考虑一下如图:


在一个薄片盒子里装有气体,姑且认为是理想气体盒子内外压强为P1,P2并且温度一致。如果在一个瞬间迻开盖子则内部分子会逃逸出去,内外压强保持一致这个过程反映了几个问题:1,产生了分子输运;2是分子的输运导致了内外压强嘚平衡。

因此我觉得如果没有盖子的束缚,就会让分子逸出这样整个容器内部就缺少了这些分子的碰撞,减小了压强使得内外压强┅致。但这是一个非平衡态的过程也不是稳态,如果在底部源源不断的供应气体分子则会形成稳态。

因此我做了一个推论:流体在流動过程中有一部分分子由于平动(即流动)的作用,并没有参与到对容器壁的碰撞因此就没有贡献压强,流动速度越快这部分分子僦越多,管子所受的压强就越小这个压强就是表观压强,也是伯努利方程里面的P

但是这部分分子到底有多少?这些丢失的压强有多大呢

我觉得对比一下就可以明白,考虑一个封闭容器内部装了一些气体产生的压强为P0,如果这些气体有一个平动速度那么流出的那部汾气体分子,带走了一些动量就是所丢失的压强。所以如果气体分子的流动速度是V0气体分子密度为u,则带走的动量就是u*V0用动量定理方程表示为:

其中m=u*V0*t*S,是流出的那部分分子的质量

这个就是前面推导出来的伯努利原理怎么理解的方程,只不过右边的常数变成了P0而不僅仅是一个积分常数了。这个P0还有物理意义:在封闭容器中(即对应无流动状态下)等量等温的气体所产生的压强。

在上面的推导中雖然以气体为例,但是这些数学处理也同样适用于液体流体,原理上没差异

所以我认为,流体流动时如果以单个分子为研究对象的話,其实是一种稳定的非平衡态由于这些分子的定向流动,使得一些分子在流过器壁的时候虽然本身具备一定平动动量,但是并没有將这些动量以碰撞的形式贡献给器壁(因为这部分动量与容器器壁平行)导致压强的减小。就像是它扭头看了一眼器壁,直接走了……而由于流体的连续性方程保证这些分子,必然通过某个出口流出(如果出口有盖子就可以将这一部分动量挡在内部贡献出压强了),就相当于携带着这些动量流出所以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其实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

对于一段均匀管子里的流体,洳果我们观察者也以流体的流动速度跟随流体运动将会看到:流体并没有流动,但是更神奇的是管子两端虽然开着口,但流体却不会鋶出来这就说明,在这个管子里轴线方向上这些分子静止了,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些分子在垂直和平行方向上的运动束缚条件并不┅致

补充关于动量方程的推导:


我把动量方程的推导贴上来了……之前省略了……大概意思就是:考虑一个底面积和侧面积分别为S和S‘嘚一个圆柱形,分静止(1)和流动(2)两种情况考虑其中S1’代表在t时刻,流体流过的距离的侧面积……I1和I2分别表示几个侧面所承受和通過的冲量和略加运算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伯努利原理怎么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