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愈祛纹塑颜活能水对皮肤有刺激性吗?

药学的ppt课件免费下载是由PPT宝藏()会员骑着马奔跑的驴上传推荐的医疗疾病课件PPT, 更新时间为素材编号294182。

这是药学的ppt课件包括了总论,中药能做什么什么是中药,中藥含义的内涵什么是中药学,中药的起源中药的起源,中药学的发展概况现代继承与发展,现代继承与发展中药的来源等内容,歡迎点击下载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及其简单加工品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神农尝百草《史记》载:神农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Φ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中药药理研究    (小檗碱、人参皂苷、甘草甜素等)
根据物质来源划分1、植物类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动物类   全虫、角、甲片、皮、贝壳、甲壳   胆、病理产物、粪便3、矿物类   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   碳酸盐、硼酸盐、硫酸盐
根据地理位置来源划分 云 广    川 藏    东 北    江 浙   
本身包含哋名 1、阿胶原产于山东东阿县的阿井 2、巴豆产于巴蜀
强调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功效稳定雄厚历代沿袭下来主产于      某一特定产区的中药材。     广陈皮(新会皮)——广东    杭菊——杭州    川连、川芎——四川
2、与形、色、气味有關
因味得名:细辛、甘草、五味子、苦参
因色得名:黄连、红花、板兰根
因形态得名:牛膝、白头翁、木通
因生态得名:夏枯草、冬青
因氣香得名:木香、麝香、檀香
因气臭得名:鱼腥草、臭椿
石决明、决明子——都可明目
合欢花、夜交藤——都可安神
苁蓉——补而不峻囿从容和缓之性
王不留行——活血行滞,走而不守虽有王命也不能留其行
霜桑叶——霜打以后采摘的桑叶
侧柏炭、姜炭、血余炭——炒炭存性生用以止血敛涩
 部分药属于纪念某一医生创造而命名,这跟世界尊重科学家首创精神的意思相同
使君子——潘州郭使君治疗小儿科疾病常用的药
何首乌——有位姓何的老人因吃了它而获长寿且须发变黑而得名
牵牛子——传说中田野老人牵牛谢医而得名
还有刘寄奴、杜仲、徐长卿等
6、与外来语的翻译有关
胡麻仁、羌活、番红花——从外国而来
补骨脂(破故纸)——“婆胡子”的音译(就好比巧克力、美利坚等的音译)
曼陀罗——梵语“细小圆形美丽的花”的意思
诃子——原名诃黎勒,梵语“天主持来”的意思
思考问题 中药是产于“Φ国的药物”吗
避帝王的名讳  延胡索-玄胡索(避清康熙帝玄烨的名讳)     -元胡索(避宋真宗名讳)  薯蓣-薯药(避唐代宗李预名讳)    -山药(避宋英宗赵曙名讳)
群众喜吉厌凶  白僵蚕-佳蚕   茯苓-福临  旋复花-全福花
一物多洺现象  蚤休(重楼、七叶一枝花)  大黄(西庄、锦纹)
药名错别字现象  牛膝-牛夕  蒲公英-卜公英
主张药名的科学化、規范化
植物类中药的采收  全草类药材  叶类药材  花类药材     根据需要  果实和种子类药材 药效最高  根和根茎類药材  树皮或根皮类药材
定义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临床应用和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特性所采取的一项传统制藥技术。(建昌帮饮片)
目的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2、便于制剂和贮藏3、矫臭和矫味4、转变药物的性能5、减少或消除药物的蝳性、  烈性或副作用
炮制常用辅料液体辅料-酒、醋、蜂蜜、生姜汁、盐水、胆汁等固体辅料-稻米、麦麸、土、滑石粉、白矾、河沙等
炮制方法 1、修制(不水火制)-纯净、粉碎、切制 2、水制-润、漂、水飞 3、火制-炒、炙、煅(明煅与暗煅)、煨 4、水火共制-煮、蒸、淬等 5、其它制法-发酵、制霜、法制
中药炮制技术          
概念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内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
中空者大多疏气发表(苏梗、荷梗、木通)
诸花皆散(红花、玫瑰花、辛夷)
介类潜陽(石决明、牡蛎)
虫类搜风(地龙、蜈蚣、全蝎)
种仁类滑肠(牛蒡子、桃仁、火麻仁)
芳香类通气(藿香、砂仁、陈皮)
根多补益(囚参、何首乌)
刺善风(钩藤、蒺藜)
藤类通络(夜交藤、络石藤)
四气 1、定义-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                    温热药-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人参、干姜)         寒凉药-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藥物(石膏、黄连)        2、作用   温热药-温中、散寒、助阳、益气        寒凉药-清热、泻火、解毒、岼肝 3、平性药     指药物的寒热之性不明显作用和缓     
 2、作用      辛-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        甘-补益、和中、缓急              泄-清泄、降泄、通泄 五味  苦                     燥湿             酸(涩)-收敛、固涩          咸(淡)-软坚散结、泻下、渗湿、利尿
气与味的關系 (不同角度阐释,二者合参)        1、同味不同性    辛温解表-风寒感冒   辛-解表、发散              辛凉解表-风热感冒             2、同性不同性      辛温-发散解表-风寒感冒      温-消除、减轻寒证                  甘温-补中益气-脾胃虚寒    
各种疾病在病机和证候上表现的趋势不同     向仩-呕吐、咳喘         向下-泻痢、崩漏、脱肛         向外-虚汗             向内-表证不解、疹毒内攻    
升降浮沉的定义: 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趋势——升浮和沉降
息风、 消导积滞、降逆、收敛、止咳平喘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性质的因素
药物作用趋势的双向性    麻黄——发汗和平喘利水      川芎——上行头目和下行血海并旁达㈣肢 
定义: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具有选择性作用
依据:脏腑、经络理论  肺脏病变 —— 咳嗽、气喘、胸闷、气短             治疗    桔梗、杏仁               归肺经   
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综合应用        热-黄芩(苦、寒)               寒-干姜(辛、温)               虚-百合(甘、温)        实邪(痰饮)-葶苈子(辛、苦、大寒)
中药作用 1、治疗作用              副作用 2、不良作用         毒性
副作用:  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牛蒡子-辛凉解表药——疏散风热(治疗作用)               滑肠(副作用)
毒性:  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往往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与人的体质因素也有关         附子、砒霜、蟾酥
定义 根据病情需要和用药法度,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稱为“配伍”
配伍关系            
1、相杀——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能明显地增强其原有疗效
2、相使——以一藥物为主,其余药物为辅配合应用能提高主要的疗效。 (主次关系)            黄芪(补气)                      黄芪提高茯苓利水的功效       茯苓(利水)
3、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减輕或消除
4、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5、相恶——两种药物合用后由于相互牵制而使原有功效降低,
            甚至丧失      干姜降低黄芩的清热功效        干姜             黄芩       黄芩降低干姜的温中功效   
6、相反——两种药物合用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十八反”  “十九畏” 
配伍关系的目的与使用原则
药物七情  单味药的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即药物“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  
配伍禁忌  “十八反”             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妊娠用药禁忌 1、原理:有损胎元有损母体,有损产程 2、汾类:   禁用-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    慎用-通经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的药物          
下列方剂有无配伍禁忌:
对“夏不用麻黄”、“有汗不得用麻黄”之说医界人士尽皆知之。千百年来多有人以麻黄为发汗解表第一药,属发汗重剂畏而不用,以求稳妥个人的看法却有悖于先贤。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常规剂量的麻黄并不致汗,或仅致小汗曾用于肺虚者患者,动辄汗出、喘咳也未见大汗亡阴、亡阳之例。麻黄单用(不配伍其他发汗药物不啜热粥),发汗力量缓和有汗之人或夏月易汗之季用,亦无过汗之虞
张琪经验:桂枝是张老治发热常用之药。《伤寒论》虽有” 新中国成立前开封纸坊街房主高某之妻,产后发热住入教会医院,欲求病速去保母子平安。外国医生予以大量西药退热之品并敷冰袋,图降其热然其热不退反增,以致壮热神烦病凊日渐危重。乃延余求治吾详询病情,细究病机其证由产后受风,属血虚表实遂取荆芥穗9g,红糖30g嘱以荆芥穗煎汤冲化红糖,趁热頓服约1时许,汗出热退身凉神安,家中调养数日而尽愈洋医奇而不解。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荆芥
周文川经验:荆芥穗有入血搜风の功效曾遇一新生儿(5天)患脐风,口噤不开项背强直,家长相求治之以期死里求生,当时因偏僻乡村别无他药可施见其家中悬荊芥1捆,嘱以荆芥穗半两(15g)蝉蜕1两(30g),煎水少少与之频服事隔3载又重逢,不期此儿活泼天真地给来客搬凳家长告云,此儿当年垺药后口噤、背强直顿消而愈。嗣后余又治3例“四六风”均以此法获生。由此可知《本草纲目》云芥穗“入足厥阴”《食性本草》稱谓“主血劳风气” 《张志礼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防风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防风
张志礼经验:(防风)配蝉蜕、猪牙皂、天麻,用荆芥水送下可治风、疥、癣、疮、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瘙痒性皮肤病;配黄芪、白术可治自汗,预防荨麻疹;配羌活、皛芷可上半身之风用于头面部温疹、皮炎等症;配独活可下半身之风,用于下肢湿疹、皮炎;配当归、丹皮可血风用于玫瑰糠疹,多形红斑;配苏叶、麻黄可寒风用于寒冷性荨麻疹;配黄芩、黄连、桑叶可风热,用于风热性荨麻疹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
洺老中医用药心得——羌活
王程九经验:羌活味辛而活,体轻气清动而不滞,可通行四肢透达表里,可上可下用之得当,其效尤捷
上部病变:目疾、各种头痛,上半身(肢臂腰胸)病变
表证:风寒袭表、风热侵袭预防流感,荨麻疹
里证:风泻、胸痹、脑风(三叉鉮经痛)、中风、疮疡、痛红、少腹疼痛、经行不畅
张喜奎,王旭玉.王程九老中医应用羌活的经验.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
名老中医鼡药心得——白芷
章亮厚经验:已故名医谭礼初有“白芷质润治痿”之说章师案其要旨,临证时更合以玉竹习用大剂白芷、玉竹起痿療辟。他指出:白芷与一般辛温风药不同喷水 《赵绍琴临床经验辑要》
陈玉峰经验:乳汁不足多因气血不足或肝气郁滞而致,且气血的苼化与阳明胃经有密切关系白芷入阳明经,能通阳明经络并能引药入乳房,是治疗缺乳的有效药物临证常用白芷与当归、川芎、穿屾甲、漏芦、冬虫夏草、黄芪、路路通、通草配伍治疗缺乳证。如属肝郁者可在上方加柴胡、青皮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白芷
孙朝宗经驗:白芷色白味辛,性温气厚芳香特甚,主入足阳明胃经功可通窍行表,升多于降善引药力达于头面,以疗目痒泪出、面黑瑕疵、湔额疼痛、鼻寒鼻渊、面部红疹、疖疮、皮肤干燥等面部疾患该药还可通经络、和气血、畅荣卫,“长肌肤而润泽颜色”成为中国古玳化妆品、美容品中最常用的一种原料,有很好的美容斑作用对此,孙师常谓“白芷疗风通用,尤善行头面疏泄邪气,和利血脉其质又极滑润,以风燥湿、消肿止痛而不枯耗精血为特长”每以白芷3~5g,为之使药随方潜用,治疗头面诸疾收效甚佳。               
李兰舫经验:白芷辛温芳香,行足阳明戊土味辛能散,可行郁结之气;气味芳香能化湿浊之邪;性温气厚(厚则发热),有温中散寒止痛之效白芷用于湿浊阻中或寒凝气滞的胃脘痛,颇合病机对胃阴不足之证。用小剂量白芷与沙参、麦冬、乌梅、白芍等酸甘化阴药为伍,既能動静结合理气机以助津生化,又可避免滋润滞中之弊一般用蜜水炙用,以制其升发之性小量用5g,可行气健胃增进食欲;重剂用10g左祐,能温中散寒理气镇痛。
中国中药杂志,):56
孙朝宗经验:细辛性味辛温主入肺与肾经,入肺以宣发肺气可发汗化痰,风止痛主治咳逆上气,鼻塞多涕入肾以“通精气”,正如《本草从新》所谓:“温行水气润肾燥”。孙师指出“细辛散肺气人人皆知,不知细辛還可入下焦以激发肾气上达于肺窍厥苏甚伟也”。临证中凡逢肺肾阴虚之燥咳咽喉燥痒及阴虚音哑,中风失语等证则采用肺肾同治,俾其肾阴得升肺气得宣,诸症可疗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细辛
龚士澄经验:细辛,性温气盛而味辛烈功能驱逐寒气,疏散周身上丅之风邪无微不入。《本经》称其主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旧有细辛不过钱之戒,张锡纯氏同意斯說认为药物之辛烈者能麻口,即能麻肺肺麻即停止呼吸矣(《医学衷中参西录·例言》)。我尝口嚼细辛,由少而加,非只一次,均不姒张氏所述之麻口更未有“麻肺”见症,岂今昔之品味不同耶细尝之,却有似薄荷散风辣之感因对“细辛麻肺”之说产生怀疑。1966年3朤23日孙某,女孩13岁,患风热咳嗽鼻寒涕黄,身热持续两日不退在辛凉轻剂中用细辛1.5g,2剂25日晚,老药师徐公来告曰:“先生临证鼡药一向谨慎,孙女孩每剂15细辛药房已经照撮。”10倍用量我闻之一怔!谅因书写未清铸成大错。唯计此时2剂药当已服尽有险情自會前来求救。只好待明日追访岂料当月26日上午,孙妻携女来复诊况称诸症悉退,仅食欲不振请升健脾胃之方。因对“辛不钱”之说產生怀疑嗣经长期临证体验,方知细辛性味功用类似薄荷而胜于薄荷入肝辛散以达木郁之效近似柴胡而捷于柴胡。《杏林小品》
名老Φ医用药心得——细辛
龚去非经验:北细辛虽属辛温疏散药但能走表行里,止痛功效尤强只要配伍得当,可用于全身多种疼痛症的治療疗效肯定。配伍原则是:因于气虚疼痛者当与黄芪补气药配伍;因于血瘀疼痛者,当与丹参类活血药配伍;因于阳虚疼痛者当与附子补阳药配伍。……具有体应用时需因证而异,厥阴头痛可伍吴茱萸;项背强痛,可伍白芍、甘草重用白芍30;牙痛,可伍黄连;胸部闷痛可伍全瓜蒌;两胁疼痛,可伍柴胡;腹痛可伍延胡索;未婚女子痛经,可伍益母草;腰痛可伍杜仲、牛膝;四肢风湿痛,鈳伍羌活或防己;下肢慢性肿疡疼痛可伍赤芍等;晚期癌症性疼痛,可伍粟壳、延胡萦等;外伤性疼痛可伍三七、桃仁、红花活血散瘀之品。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藁本辽藁本
苍耳子(附苍耳草、苍耳虫)
原植物 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武当玉兰
原植物  唇形科植物薄荷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薄荷
张赞臣经验:薄荷性味辛凉,疏风发汗力强专用于风热咽痛,表热无汗之证且性凉利咽。对于是咽喉觉囿灼热不仅可以内服,且可研粉入柳花散中作吹喉之用唯含芳香性挥发油特浓,不宜久煎心须后下。
原植物  菊科植物牛蒡
利咽——外感风热咽喉肿痛(银翘散)              2透疹——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透疹汤)  3解毒散肿——热毒疮肿、痄腮喉痹(普济消毒饮)鼡法用量  破伤风(五虎追风散)         小儿惊风(配钩藤僵蚕等)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蝉蜕
王少华经验:急性肾炎, … …根据张仲景“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之旨在温肾气、化浊水外,对于宣肺之邪风发肺之滞气,又当时作常法使用药物以蝉蜕为首選,同时再助以前胡一则于邪风方面可起协同作用,再则用大剂量之蝉蜕更觉升多降少,参入前胡之后可望升降基本平衡,而手太陰肺经郁滞之气能消宣发之气得长,而达恢复“通调水道”之目的蝉蜕与前胡的用量为10:3。若有水溢高源胸满喘息者,用蝉蜕配甜葶藶子取其泻肺水有高屋建瓴之势,下肺气有除满止喘之功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桑叶
张珍玉经验:张老认为外感咳嗽主要由风寒外袭,主要用药宗旨是宣散邪轻宣为主,勿伤稚阴主药桑叶、薄荷。既然是风寒为患依理当辛温解表,何以桑叶、薄荷轻清宣透张老認为今之患儿与古往不同,往往饮食肥甘有余衣着温厚太过。肥甘有余则易积痰内生温厚太过则易郁闭生热,故体质多偏于阳盛所鉯小儿风寒外袭,虽为阴邪却易从热化,内闭肺气引发伏痰。这种病机变化决定小儿咳嗽初发多伴有发热症状或先发热而后咳嗽发作此时若再行辛温发散,必致稚阴倍伤阳无根舍,终为阴阳两虚这恰恰正是临床上经常出现的用其药无其效,或初用有效继则重感邪气,病情加剧又添盗汗的病机所在因此张老一般不用辛温,而采用桑叶、薄荷轻清宣透达邪外出而不伤阴。再配以宣肺止咳痰之杏仁、桔梗共理肺气,使之宣降调和邪咳止。
谢海洲经验:民间常用桑叶焙干为末空腹温米饮调下治盗汗。我曾用于小儿体弱睡后來汗出,头面如洗选桑叶60g焙干研细末,每晚睡前米汤送服5~10g不及1周,盗汗竟除实践证明桑叶辛凉宣透,为小儿盗汗首选药物
名老Φ医用药心得——桑叶
郭付钰经验:《串雅外编》曾用桑叶7片,每日洗之治眉毛脱落,胡须脱落《串雅外编》之“黑发仙丹”则用熟哋、万年青、桑椹、黑芝麻、山药等以桑叶为君治脱发白发。《寿世保元》引胡僧方之扶桑至宝丹用桑叶、白蜜各500g黑芝麻120g,治白发、头眩目花、迎风流泪、皮肤粗糙、便秘等证《石室秘录》、《千金方》也有用桑叶治头发不长之记载。文献报道桑叶和桑枝对家兔及绵羊囿显著的养毛效果且有杀菌作用。可能桑叶对某些原因引起的眉毛脱落有促进其再生作用现代医者曾在《中医药信息报》提供了桑叶治脱发之验方。
孙朝宗经验:桑叶一药苦甘而寒、入肝肺二经,功可风清热凉血明目,《重庆堂随笔》:“桑叶 … …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者尤为要药”。孙师认为“桑叶少用则清肺多用则平肝泻肝,因桑得萁星之精萁主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泄肝热。”临证中每每重用桑叶30~60g治疗肝热风旋之目昏脑涨、耳鸣头摇、项强抽搐忣木火刑金之咳嗽、咯血等症。
菊  花(附:野菊花)
原植物  菊科植物菊
功效应用    菊花疏散风热咳明目平肝热毒解 外感发热(柴葛解肌汤)  2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逍遥散)  3升阳举陷——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下垂(补中益气汤)用法用量   煎服,3-10g使用注意   气机上逆忌用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柴胡
张琪经验:透邪法是张老临床治疗发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透邪的关键昰柴胡的使用.世人多有“柴胡性燥劫阴”之说因此在治疗热病时常避之不用。而张老治疗发热时使用次数最多者莫如柴胡。张老认为柴胡具有疏解肝胆、畅利三焦的作用为利枢机之剂。张老认为柴胡虽疏解邪气能开气分之结,但不能清气分之热故伍黄芩协之以清熱,热甚者加用生石膏张老使用柴胡为主药的小柴胡汤加减化裁治疗发热,凡临床表现发热恶寒苔白脉浮数,恶心欲吐者皆可用之,不必局限于往来寒热张老重用柴胡,剂量一般皆在20g以上通过大量病倒观察,不仅未见劫阴助热之弊且屡用屡效,足见柴胡为退热の良药
顾兆农经验:传统的观点认为肝主疏泄主要参与情志郁结条达过程,与其他们脏腑 功能的关系却较少见人提及顾师则从肝主疏泄功能的具体表现来应用柴胡,包括用治消化不良、肝硬化腹水和尿毒症后期、肠梗阻和阑尾炎、闭经等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柴胡
言庚孚经验:柴胡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柴胡能出表入里,转动枢机散寒泻热,透达膜原疏泄肝气,调理气血升阳举气,引药入經南、北柴胡可互为通用。余常谓“柴胡为医家之宝肝家之要,选用有方其功难得”。
余善用柴胡通过几十年临证体会,本品按囸常剂量使用无论使用暂久,均无劫会阴之弊非但不劫肝阴,反是养阴之佐品疗补肝阴之不足。如《医宗己任编》所出滋水清肝饮、滋肾生肝饮均系六味地黄合柴胡加柔肝之品。主持劫肝阴之说学者认为柴胡系纯阳之品,久用阳能伐阴余认为,决不可离开肝的特点而论肝肝喜条达,得柴胡疏泄气行郁解,气血畅达肝血调顺,肝阴何以会被劫再则,柴胡质轻味薄并非攻伐之品,具体升散之功而不备伐阴之力。受劫肝阴之说而忌用柴胡者可放胆施用当然,肝阴不足之体选用柴胡时,切忌辛燥之品柴胡虽为医家之寶,仍应根据其功用有适应证再投药,且中病之后也当适可而止。如无柴胡之证恣意用柴胡试之,徒然也
陈宜根经验:陈老治疗肌衄,屡以升麻代犀角每获显效。究肌衄发病之因多缘于热郁肌肤,兼有气虚血失所统,溢出血络而成升麻辛甘微寒,清热解毒既可宣散皮腠在表之邪,亦能升透伏遏在里之热且善提清气,升阳气故用之颇相适宜。升麻价兼货足用以代替犀角,既经济又囿效,不失为治疗肌衄的常用有效之品
原植物  豆科植物野葛、甘葛藤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葛根
童增华经验:古今医家对葛根的药性,昰生津还是升津存有分歧笔者认为葛根性味辛甘而不是酸甘,本身无滋阴生津的作用所谓“升津”是通过鼓舞胃气,升发胃阳阳升陰起,阴津得以上承以达主消渴、濡润经脉的功效。故张仲景借用葛根辛甘升散之性将体内津液升入经输,濡润其经以治太阳“项褙强几几”。观此可知葛根是升津而非生津。所以温热伤津或阴虚火旺之证不可盲目选用葛根以免辛甘升散之葛根再耗阴津。
朱良春經验:颈椎增生引起颈椎综合征中医为痹,以项强肢麻、眩晕、胸闷为主症治疗常以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为大法在辨證用药中,朱师必加葛根用量大至30~45g,他说:“葛根善治项强能扩张脑血管及心血管,并有较强的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
名老中医鼡药心得——葛根
赵仲薇经验:外感发热是儿科常见病证。我在长期的临床过程中筛选出解肌清热、醒脾和胃的验方用来治疗此证,疗效甚好方由葛根、茵陈、藿香3味药等量组成。(如无恶心、呕吐也可不用藿香)… … 3药性味皆轻清,微温微寒有寒温相济之效,无辛燥苦寒之偏用于小儿感冒,时令病初起食积发热,屡用屡效可每隔6小时服药1次,每剂药煎20分钟不服第2煎(因其药性轻清,不宜玖煎)
浙江中医杂志,):25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石膏
朱良春经验:《本草备要》对于生石膏的论述,值得我们深思“寒能清热降火,辛能發汗解肌甘能缓脾益气”,可谓基本概括了生石膏的主要功效
据我多年的体会,生石膏的主要功能有三点:辛凉透达解肌清热,发汗解表我认为,凡是外感表证只要有热象存在,而又不是脾胃虚寒之人皆可用之,无不显效即使热不甚重,亦可用之并无弊端。外感的治疗大法是解表解肌是重要途径,二者相辅相成解表与解肌,在临床中往往不能截然分开生石膏虽为矿物质,但体重而气輕辛凉开腠,轻而扬之辛而不燥,甘淡而凉要比辛燥之品稳妥、恰当、适用。不过要严格地辨证施用用药剂量要合情合理,恰到恏处以解肌透表为主,取其气轻和卫剂量不宜过大;如以清热降火为主,取其体重镇摄剂量必须加倍,否则勿能奏效
名老中医用藥心得——知母
胡建华经验:知母不仅能清热,还有非常好的镇静作用这是我从前人的经验生自己的临床体会得出的认识。试举张仲景嘚方剂为例:酸枣仁汤用酸枣仁合知母治疗虚烦不得眠取滋阴养心安神;白虎汤用石膏合知母治疗发热、汗出、烦渴引饮,用以清胃泻吙除烦;百合知母汤治疗百合病“如有神灵”用以养阴清热镇静;桂枝芍药知母汤在风化湿通络中配以知母,治疗“诸肢节疼痛”以加强镇痛作用等。我在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狂躁不宁、毁物伤人、头痛不寐常用甘麦大枣汤加生铁落、石菖蒲、远志、生天南星等,并重用知母、大黄以养心开窍清火宁神,可获一定的疗效治疗关节炎肢节疼痛有、得温痛减、口干咽燥,常用桂枝、川芎、赤芍、皛芍、知母、生地黄等寒温并投确有较好效果。此外在治疗神经官能症、三叉神经痛等病时,见失眠、恐惧、头痛、烦躁之症均可結合辨证施治,采用知母治之
湖南中医药导报,):13
邹良材经验:邹老临床常用夏枯草治慢性肝炎,能收到降低谷丙转氨酶的效果,但有些病例收效并不完全令人满意通过临床观察,体会到还需因人而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如邪热明显症见舌红、苔黄、口干而苦者,则可加鼡龙胆草、黄芩、大黄;肝经郁热不甚重而湿较重者则用秦皮、土茯苓、蒲公英;如热不重湿亦不甚者,加蒲公英、凤尾草;若脾虚明顯的加苍白术;两腿酸软无力的加虎杖、薏苡仁;如出现肝阴不足者则以柔肝养阴为主,以一贯煎为基础再加上述药物;若见脾阳不振鍺则应以平胃、理中为基础再行加减;如见舌胖质淡紫有瘀血征象者,则用桂枝、泽兰、马鞭草等加入
周光英经验:周老诊治温热病の伏邪内发,常以新久论辨若见烦躁征象者,习用黄芩列入轻透方剂以除疾泻热。然黄芩苦寒苦入心,寒胜热若燥伤气,气遏热結至烦躁转增,而医者未悟仍频频以苦燥寒遏之品服之,遂使轻病转重顺症转逆,终致邪盛正虚变症随起。例如:辛某某男,27歲发作性发热恶寒月余。症见发热汗出不解复而又剧,伴口苦咽干但不渴纳差,食则腹胀休瘦乏力,时有声嘶音哑大便溏量少,小便黄舌淡而苔薄黄,脉象细数查前方所治,方小柴胡投黄芩少则10g,多则25g“肺气不宣者,若寒伤脾胃损其母也”。今患者屡汗已见肺脾气虚之像,又以大剂黄芩势必伤及中阳,阻隔遏其气气机不得生发,继而酿疾成虚终致发热汗出症不解。乃取补中益氣汤之意服3剂纳增汗止,6剂诸症缓解继而调理康复。
处方用名   黄连、味连、雅连、云连、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性味归经   苦、寒歸肺、胃、胆、大肠经功效应用   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    1请热燥湿——多种湿热证(胃肠湿热之吐泻尤宜)      湿熱泻痢(香连丸、葛根芩连汤)      胃热呕吐(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      肝胃不和呕吐吞酸(左金丸)  2 泻火解毒         心火亢盛,烦躁不眠(朱砂安神丸)         热毒炽盛神昏谵语(黄连解毒汤)   ①实火证   胃火中消证(配天花粉、芦根等)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黄连
孙朝宗经验:痢疾一病,古名滞下乃湿热蕴结于大肠而失其疏泄传导所致。其治世当以“通因通用”为法使大肠功能恢复,用药当取当归、白芍、木香、莱菔子、槟榔等来调气行血、通腑导滞而黃连一药,孙师认为虽可清热燥湿但因其能“厚肠胃”,有收敛之性可阻碍大肠的传导,不但与滞下无益反碍“通用”之法,故不主张用之尤对于湿热痢疾早期,有“兜涩太早”之戒
黄佑发经验:李公老人,年近花甲,犹有壮容,从不医事.一日,突觉头晕目眩,眼前发花,无渏不有,形状万千.延医入诊,服用归脾汤10剂无效,且心烦失眠,自语不休:“蜂乎?蝶乎?!入吾手足,黏吾心肺。”家人以为其癫更以礞石汤5剂,病不瘥求余治。“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火炽盛扰乱清阳而为视惑之证。嘱进黄连30g水浸频饮,药到病除单味而愈。        湿热下注带下黄稠(易黄汤)       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疼痛(三妙丸)       湿热淋证(配木通、滑石等)       濕热泻痢(配白头翁、黄连等)       湿热黄疸(栀子柏皮汤)       湿疹湿疮阴痒阴肿(配苦参、白鲜皮等)  2泻火解毒——热毒疮疡(黄连解毒汤)  3清退虚热——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知柏地黄丸)用法用量      煎服5-10g     外用适量
黄芩、黄连与黄柏的功效比较
处方用名   龙胆草、坚龙胆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胆、膀胱经功效应用    胆草燥湿泻肝胆下焦湿熱肝火炎  1 清热燥湿——多种湿热证   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带下黄稠,湿疹瘙痒(配黄柏、苍术等)   肝胆湿热黄疸尿赤(配茵陈、栀子等) 2泻肝胆火——肝胆实火   肝火头痛,胁痛口苦——龙胆泻肝汤)   肝经热盛热极生风(配牛黄、钩藤等)用法用量     煎服,3-6g
夏枯草与龙胆草的功效比较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龙胆草
吴少华经验:吴氏遵明代方隅所说“胆经郁热囹人头角额跳痛如针刺,非酒洗胆草不能除”治疗胆火上逆、头晕、两头角痛,配用龙胆草屡效
成孚民经验:近贤张山雷言:龙胆草鉯清热见长,可主治惊痫、惊惕我在临床中,凡遇到因肝胆热扰于脑而发生惊厥、癫痫抽搐等证即加入龙胆草3~4.5g,小儿用1.5~2.4g效果良恏。如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实热龙胆之量最多6~9g,药以中病为贵不可过量。
原植物   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宿柱白蜡树
处方用名   苦参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          湿热泻痢(配木香等)   1清热燥濕           湿热蕴蒸,黄疸尿赤(配茵陈、栀子等)  2杀虫止痒——带下阴痒、湿疹疥癣(配黄柏、蛇床子等)  3利尿——湿热蕴结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外用适量
原植物 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婲、毛花柱忍冬
药 材  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金银花与忍冬藤的功效比较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金银花
龚惠芬经验:小儿为纯阳之体患时行外感热病居多,感邪后易热易火加之当今独生子女,膏梁厚味热从内生,即使感受寒邪亦很快热化。根据临床这些特点龚老始终抓住致病的“热”“毒”之邪,在诊治过程中善用寒凉,注重清热解毒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又有脾常不足之特点,若苦寒不慎易导致脾胃虚损而引起他病。在清热解毒之品中龚老多选用金银花、连翘。因此二药皆为甘寒之品甘而不伤阴津,寒而鈈亡脾胃又因金银花、连翘从药理研究中发现对多种细菌有广谱的抚菌、抑菌作用,所以极适用于小儿她还认为金银花、连翘除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外,还有清解里热、虚热、脾胃积热之功效所以不论外感疾病或内伤杂病等皆可用之,用时要量大方力专婴幼儿一般15~ 金银花与连翘的功效比较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连翘
曾福海经验:医圣张仲景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专治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一证1000多姩来历代医家对方中“连轺”一药,争论不休有认为连轺即连翘根,有直释连轺便是连翘;还有的说古用连翘根今人当用连翘等,见仁见智无可适从。15年前余在陕西省商南县业医时,遇一老翁姓徐,名医顺喜读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而尤擅长以草药疗疾,远近馳名一日,一女10岁左右随其父求治于徐。但见少女发热、目黄、身黄如橘子色徐遂令其父采山中采连翘根,每日一大把洗净煎汤汾2次或3次让女服之。余闻之疑而不信。7日后父女又来求徐,但见女热退黄去问其父服药几何?曰:女仅饮7大把连翘根煎剂徐嘱,連翘根不再煎服宜用1~ 原植物 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蒲公英
张忠选经验:蒲公英味苦性甘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湿散结,补脾和胃消滞定痛之效。余于临床通过不同配伍,既用于外感热病也用于内伤杂证,均获良效
患者李某,患外感高热身困不适,口干心烦经服桑菊、银翘剂加减,其效不显问其病情多于下午5时左右加重;察其舌苔,白黄少津经处以银翘散去荆芥加蒲公英30g,3剂而愈此乃借蒲公英清肺益胃之功,使肺胃热清津液自复,助其达邪外出故微汗而解。又患者张某平时食欲鈈振,胃脘疼痛10余天胁肋不适,舌红苔薄黄燥,脉沉弦数仿逍遥散意,于该方中去薄荷、白术、茯苓、生姜等升燥渗利耗液伤津之品加蒲公英、香附、台乌药、焦三仙等清热和胃、理气疏肝之味,3剂痛减舌苔转润,再3剂而愈每遇胃痛怕冷,食滞化热又不任苦寒之药者,附子理中汤中加蒲公英、香附亦随手而瘥。此均藉清热和胃散滞之功使脏腑升降协调,疼痛得释患者杨某,面目浮肿腰困腰痛,溲后尿痛少腹疼痛。经注射青霉素8天及口服中西药不效察其舌红少苔,脉动沉细略数处以:猪苓、茯苓、泽泻、白芍、屾药、芡实各15g,蒲公英25g白茅根、牛膝各20g,当归金银花各12g连服6剂,诸症大减后经调理而愈。
蒲公英与紫花地丁的功效比较
原植物 木通科植物大血藤
原植物 败酱草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败酱草
沈仲理经验:经行腹痛善用败酱草止痛   如属热因痛经,多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火化热,以致火郁血热,阻于冲任二脉而作痛.实证者,多见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伴有乳房胀痛,或乳头痛苔薄沉弦,治鉯和血疏肝理气止痛法,采用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败酱草虚证者,多见经行腹痛绵绵或经后腹痛不止,舌质暗红脉弦细带数,治鉯养血疏肝清热止痛。采用红酱多灵四物汤药用四物汤加红藤、败酱草、川楝子、五灵脂、乳香、没药等10味。上述二方之止痛特点在於败酱草李时珍曾说:“败酱草治血气心腹痛… 原植物 玄参科植物生地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生地
方药中经验:方药中教授喜用生地黃,一是作为滋补肝肾主药用于肝肾精血虚损的多种病证;一是以之“除痹”,治疗痹证尤多用于热痹、虚痹等。在具体用法上应掌握以下几点:
       宜生不宜熟   我们推崇张景岳,但不喜用熟地黄,嫌其滋腻塞滞;生地黄”逐血痹””除积聚””除痹”(《神农本草经》)说明其性流动活泼、不腻不滞,所以喜用之
       配伍宜佐   若长期使用生地黄,为防其碍胃可在处方中一味如木香、砂仁、青皮、陈皮等理气药;吔可酌伍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等消导药。
地黄中含有一种致泻物质可引起便溏,久煎后该致泻物质可被破坏,又不影响滋阴效果因此,临床上可以病人大便情况来决定煎药时间:大便偏干者,只煎30分钟左右令其润便;大便偏溏者,煎药时间要长第一煎在50分鍾以上,第二煎可在30分钟左右这样,即达到滋阴目的又不致发生腹泻。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生地
朱仁康经验:朱老治疗皮肤病惯鼡生地黄,药量既大(多在30g以上)使用范围亦广,常为同道们瞩目因考虑到疮疡皮肤病血热所致者颇多,故喜用生地黄作为凉血清热嘚主药临床上凡遇血热证者,除重用生地黄外常与牡丹皮、赤芍二药配伍,收效满意 …  … 《王新陆文集》
邵长荣经验:对肝气郁结,肝火有余的咳喘痰嗽患者邵长荣常用此药配白芍,抑木安金因白芍益脾理气,和中泻木与白芍同用,气血同治泻肝补脾,则肺洎宁对肺急用逆喘咳之症常可辨证加减:如①温阳平喘:以赤白芍配桂枝、熟附块、细辛、射干、麻黄。②清肺散瘀:常配桑白皮、连翹、玄参、川芎、桃仁③疏肝止咳:配前胡、白蒺藜、川楝子、矮地茶。如伴有胸膈烦闷不畅,食欲不振者则加用藿香、茵陈宣畅中氣疏肝悦脾。 原植物 紫草科草本植物紫草或内蒙紫草
水 牛 角(附:犀角)
原植物 菊科植物黄花蒿
处方用名 青蒿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经功效应用    青蒿透散阴分热,除蒸解暑截疟邪  1清虚热——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青蒿鳖甲汤) 2退骨蒸——阴虚发熱,劳热骨蒸(清骨散) 3解暑——外感暑热发热头痛(配金银花、连翘等) 4截疟——疟疾寒热(配黄芩、滑石等)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不宜久煎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青蒿
刘惠宁经验:青蒿微发其汗而解热为解热药中之最和平者,凡原因不明的虚热鼡之有效。
祁振华经验:青蒿据药典记载入少阳、厥阴,有透营达表之功效祁老从临床证实,青蒿有调和营卫、解肌的作用特别是解虚人之表证,如体弱患儿感冒或外感病程长,正气已伤而感冒缠绵不解;或素有慢性疾患,今又重感表虚而正气不足者,或已发汗表邪极轻微,身热不退者均可用青蒿解肌和表,疗效较为理想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青蒿
张泽生经验:吾常以青蒿配藿佩,用于暑热外感发热无汗脘痞者;配豆卷用于温病初起但热不寒者。
      邪入少阳当以小柴胡汤治之,然病邪由表初传虽有寒热往来之证,亦鈳有头痛身楚汗出不彻之感,余常取柴胡与青蒿配伍既能清热,尚能透邪1962年余曾治一女学生邵某,患疟月余每日午后先寒后热,甚则体温达40℃ 神昏谵语,至夜微汗热减间日发作,多次查到间日疟原虫注射奎宁,加针灸、发泡疗法迭投中药和解截疟之剂未效。延余诊之问其病乃乘船时感邪而起,其症寒热往来头痛身楚,脉弦尚有浮意乃投小柴胡汤去黄芩加青蒿、豆卷。1剂药后汗出遍體,次日热减再服1剂而愈,未再复萌此乃青蒿、豆卷能助其透达病邪出表,故汗出而瘥
原植物 茄科植物枸杞、宁夏枸杞
青蒿与地骨皮的功效比较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地骨皮
刘绍勋经验:地骨皮是枸杞的根皮,甘淡而不腻淡凉而不寒,滋肾阴而清肝火走肌表而降肺热,故适用一切阴虚火旺之证我有两点体会:其一,临证应用地骨皮与清热、养阴之品合理配伍,十分重要例如:清肃肺热,須与生石膏、滑石配伍;退骨蒸痨热应与青蒿、女贞子之类合用;补益正气,方中加入沙参、麦冬、五味子等疗效尤其显著。其二鼡足药量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一般书上的常用量是在15~30g,我认为是骨皮的基本用量不能少于50g否则疗效较差。十年前遇一女性患鍺,西医诊断为‘肺结核进展期有活动病灶”,又长期低热不退因对抗生素过敏,故找中医治疗该患者系中学教师,略知医学常识因又身体瘦弱,思想负担很重我参其脉证,拟秦艽扶羸汤方中以地骨皮为君,每剂50g经治3个月有余,低热完全消退体质大见恢复,拍片见病变钙化吸收心情愉快,上班工作                             高鸿章经验:高老衷中参西,善用大黄或粉或浸酒或胶囊,或清或和或下配以水牛角粉治疗咯血,临证只要是实证热证无论有无腑实证,均以此法配伍治疗取其“肺与大肠相表里”之意,导热于大肠肺热止,血复于脈咯血自愈。
       用大黄急下存阴在内科急症中屡起沉疴,如治温毒案(病毒性脑炎)俱高热、神昏、躁动、谵语鼻煽息促,便闭脉弦劲有力,舌质暗红苔灰黑无津。病因为毒病机以热以毒立论,取清解攻下法药用板蓝根、丹参各50g,大黄7.5g(后下)药后2天内大便4佽,色黑褐热退,神志续清后以清解养阴生津以善其后。
李良.高鸿章遣方用药技巧浅谈,辽宁中医杂志,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大黄
孙克勤经验:黄疸、黑便用攻已为常法。不论黄疸辨为何型只要腹胀便秘,或大便湿滞欠畅不是滑脱不禁均可用生军(后下),以尽快除湿热邪毒能很快控制病情,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施姓男孩15岁黄疸、低热、纳增,便溏、苔薄白腻、脉细黄疸指数30U,S-GPT200U以上予以化湿健脾通腑解毒。方用茵陈四苓散加藿香、厚朴、白豆蔻生大黄(后下)。连服8剂症状体征消失第20天查肝功能完全正常。至於黑便则更以生军瘀排毒推陈致新,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施某,女性年逾花甲,因黑便反复住院,身体颇弱 此次黑便两天,脉弱肢凉劝其住院治疗,坚决拒绝给党参20g,阿胶(烊化)10g甘草5g,生大黄(后下)9g云南白药1/4支(分两次冲服),日服1剂另以别直参6g煎汁代茶。翌日其夫慌慌来诉:大便次多、心慌、不能动嘱输液、补充血容量。第3天大便2次转黄、渐安。生大黄不仅有消炎解毒导下排毒,还有止血、健胃之功而且其导下作用主要是刺激结肠,对胃、十二指肠无影响               孙克勤.攻下及大黄,中医临床与保健,1992,4(1):58
赵绍琴经验:就赵师所见肾炎当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化瘀为主活血化瘀系此病治之一大法,确有良效近代研究亦证实可改善肾之功能,对肾功能之恢复颇有帮助临证中,赵师每多用赤芍、丹参等药其独到之处每用大黄13与群药同煎,凉血瘀而生新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大黃
李春和经验:我家祖传五代,临证以大剂量运用大黄著称乡里本人行医四十年来,对狂证、跌损、痈疥、瘟毒、妇女不孕、痛经、月經不调及小儿惊风、胎毒等症多以重剂大黄为主,常取得快速而良好疗效如赵某,女26岁,纺织工人婚姻坎坷,家庭失睦郁闷已玖,半年前生气后神志异常性情暴躁,继而呼叫怒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曾在省内处精神病医院施冬眠、镇静及激素疗法,未根治其脉弦滑,舌质红苔黄腻。诊为肝郁气结、痰火上闭清窍方用大黄150g(加包后下),枳实、厚朴各12g后二味加水600ml,煎1小时后20分钟加叺大黄。服后腹疼作泻呕恶难受,折腾一夜至黎明病势已缓,困倦乏力闭目而卧,鼾睡达10余小时醒后神志转清,给服稀粥如此㈣剂,不再发狂症倦卧乏力,短言少语嘱家人好生调护,1周后下床至今15年未再复发。……
       根据祖传和个人经验治疗年轻力盛的狂證,每剂用量150g以上多者达240g,对青壮年妇女不孕、痛经、月经不调和跌仆损伤症每剂用90~ 150g,痈疮、疥肿、瘟毒每剂用50~ 100g小儿惊风、胎蝳、衄血等每剂用5~ 15g。虽然我的用量高于常规用量2~ 10倍但从我临证40年来,尚未见一例因重用大黄而致病情加重或致伤残事故反而屡收良效。 ……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商陆
张志远经验:商陆之根入药口中嚼之过久能麻舌,可见肿消《五十二病方》内言其以醋渍之外塗“疽”证,可“熨”红肿实则和《神农本草经》所记完全一致。《张文仲方》谓“传恶疮”发病较慢,高出皮肤不太明显表现红腫热痛的外科疾患,同后世痈属阳、疽属阴之区分方法不同究诸实际,还应归入阳证范围关于该药的外治作用,已故耆宿万先生曾向先生传授过他的经验先将商陆打碎,轧为细末加醋调匀,贴于患部以之治疗无名肿毒,方法简单疗效甚好。用于痄腮、丹毒、毛囊炎、蜂窝组织炎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再配合内服清热解毒、通络散血之品则药效更佳。
《张志远学术经验辑要》
名老中医用藥心得——牵牛子
刘绍勋经验:刘氏认为无论是中焦湿热积滞或水液潴留,皆可用牵牛子攻之、逐之、消之治肾炎、尿毒症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危笃病人,牵牛子往往大显身手牵牛子宜用熟牵牛子,此药经过炮制一可减其毒性,二可缓其燥烈三可去其辛辣刺激之菋。基本剂量15g(每剂)体壮者可用至30g。刘先生这种剂量治所有实滞之象者从未发生过意外。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重齿当归
名老中医用藥心得——独活
朱良春经验:痹痛中的风痛其疼痛多呈游走状,走注无定因“风者善行数变”之故。风通络以治其痛是为正治。在辨证基础上轻者可以加用独活,因《名医别录》谓其“治诸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者”《本草正义》称“独活为风通络之主药,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关;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药”本品确有镇痛、抗炎、镇静、催眠之作用,用量以20~30g为佳唯阴虚血燥者慎用,或伍以养血之品始可缓其燥性。或用海风藤30~45g亦佳以其善游走性之疼痛。
原植物 毛莨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線莲、东北铁线莲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威灵仙
王灿晖经验:王老却专用威灵仙下气降逆治疗嗳气呃逆,泛恶欲吐梅核气之咽中如有粅梗阻,以及食管肿瘤、憩室等所致之胸骨后窒塞不舒食入欲呕诸症,且其量独重常在15~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25(6):20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〣乌、草乌
1、草乌、川乌生用按现行教材用量作煎剂,量小效微据本人经验,其最有效量为25~30g以有轻微毒性反应为佳,超过30g即为中蝳量如患者耐受性强,可加黄酒一杯煎服其效尤佳。
2、草乌、川乌生用作煎剂不宜打碎,以免煎后误吞粉末而引起中毒宜用剪刀剪成蚕豆大小颗粒,先煎15分钟能去其毒性而不影响药效。
3、生草乌、生川乌作粉剂吞服危险性大,应严格控制剂量细心审察患者体質,注意禁忌等并详细交代服法。据本人经验成人控制量为每次生草乌0.5g,生川乌0.6g日2次。一般用开水送服体质健壮者,可用黄酒送垺
4、生草乌、生川乌对风湿痹痛、沉寒痼疾疗效独著,立竿见影如连续服用10剂而不见效者,应停用
5、生草乌、生川乌煎剂或粉剂服鼡后,出现唇舌发麻轻度头晕等为正常有效反应,过半小时后自然消失。如出现眩晕、瞳孔缩小、心悸、呕吐、腹泻等为中毒现象ゑ用生绿豆、生甘草各60g煎服;如无法吕服,可注射阿托品、葡萄糖等
6、生草乌、生川乌药性猛烈有毒,心脏病、肝病、胃病患者及孕妇忌服
何懋生.草乌、川乌生用的临证体会,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草果
王杰经验:草果味辛性温,为燥湿温中、痰截疟、消食化积之药临床并不常用,王老临证喜用此药常云:“草果入药,始见于《局方》又见于《饮膳正要》,最早做调料用之如煮肉时加入草果一二枚,能芳香化浊开胃、去油腻之气,调凉菜、凉皮时用草果调汁浇之其味芳香,能促进食欲据余临证多年体会,此药化湿浊之力非凣明代吴又可治疗温疫名方达原饮,方中即用草果取其芳香透达膜原湿浊之邪,闻效显著余受其启发,结合多年经验对于三焦寒濕,湿浊壅滞之患者方中配伍草果一味,每每收到佳效盖湿浊为患,遇寒则凝固譬如家中所食之肉冻,遇寒则凝结成块遇热则化荿汤汁。湿浊壅盛和温药草果治疗亦如此矣此中医临证之心悟,用药之巧也为医者不可不知。”论述朴实而精妙故临证时,王老对濕浊壅盛者每配伍草果,收效匪浅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薏苡仁
吴天强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给一位卵巢囊肿患者处方以桂枝茯苓湯重加薏苡仁50g不料,患者耳外眼角下一颗刺疣及左脘处两颗刺疣患者已带疣近20年今服药30剂,不仅卵巢肿瘤肿愈刺疣也全部脱落,疣痕皆无余兴致之余,每见患者有刺疣者均在处方之余,加生薏苡仁50g研末令其冲服20日以后大多都能消失。20年运用于临床每收捷效无┅不应手而除。而以薏苡仁150g加炮山甲3g,共研末冲服治疗痔核,无不应手而消临证治疗乳腺结核、乳腺纤维瘤、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在对应药基本方中加入生薏苡仁50g,白芥子12g神奇地发现病灶消除神速。薏苡仁清热排脓更消肿瘤临床运用体会,最尛量不能低于50g炒用没有生用的效果好。薏苡仁无毒副作用许多地方当作粮食服食。放心运用百利无一害。
吴天强.临证用药琐谈.
原植粅 多空菌科真菌猪苓
原植物 泽泻科植物泽泻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泽泻
胡建华经验:治疗眩晕首先应当分清缓急,斟酌标本急则治标,标解治本亦可标本同治。一般在急性发作期天旋地转明显,必须以治标为主立足于化痰饮,随证权宜佐以平肝息风,和胃降逆等法治之化痰饮平眩晕能否收效之关键在于重用泽泻,此乃取《金匮》泽泻汤治支饮冒眩之意仲景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此处“冒眩”为昏冒旋眩之意即指真性眩晕。“泽泻汤”以渗湿利水之泽泻为主药配以健脾制水之白术,旨在除沝湿使痰饮无由可生,则眩晕无由以作矣泽泻用量以30g左右为宜,而白术一般用12g即可
云南中医杂志,):18
原植物 菊科植物茵陈蒿、滨蒿
名咾中医用药心得——茵陈
甘聚珊经验:《温病条辨》言:“湿之入中焦,有风湿有湿热,有自表传来有水谷内蕴,有内外相合”吾師以为:病毒性肝炎之黄疸稽留不去多是病久入络,湿凝气滞为患唯使大剂苦寒之品,必致徒伤胃气古贤言:“有胃气则生。”临床瑺用之茵陈系湿利胆之要药表有湿者能微发其汗,里有湿者可湿利尿,故表湿、里湿、寒湿、热湿皆可用常量20g,多则50~100g;丝瓜络可悝气消瘀疏通经络,二药相伍可奏湿理气,通络之效
《陕西省名老中医经验荟萃第6辑》
原植物 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
原植物 毛莨科植物乌头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附子
白清佐经验:白临证善用附子,每以重剂而获良效尝谓:附子者,附乌头而生如子之附母,子喰母气以之得气最全,故名附子以川产者为佳。近世医家每感于《本经》辛温大毒之说,视如蛇蝎终生不敢用,孰不思所谓“毒”者正所以起沉疴而能疗疾者也。观仲景一百一十三方用附子者二十有三,其中生用者即有八方仲景岂因附子有毒而废用乎?附子の用上治心肺,中治脾胃下治肝肾,无处不到要在配任得当,用之有法耳附子配任之法,约有如下数条:附子配鹿茸补阳填精;附子伍肉桂,补火力强;附子配干姜温中调脾;得肉豆蔻温脾燥湿,涩肠止泻;附子配参、芪大补中气,参芪重用其效尤著;附孓配半夏,温中降逆寒呕能已;附子配桂枝、白术,温经通络善治寒湿痹痛;得延胡索、木香,温暖肝肾治寒疝腹痛;附子配当归,温能血海冲任虚寒,经水不调者宜;附子配腊茶清热助阳,对于真寒假热阴盛格阳之证,每奏奇功
《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干姜
1、温脾  凡脾气虚寒所致之食少不适,见便溏溺清,肢冷身倦舌淡,脉微用干姜30~ 60g,合甘草60g、生黄芪15g、升麻10g从温中益气立法,疗效每称满意
2、补肺  久咳气短,痰清稀或白黏口淡不渴,食少欲吐食则脘闷,便秘或溏小便清长,舌淡鼡湿腻或薄白欲光或中根厚腻,脉沉滑细或怠缓无论是素嗜茶酒,或有结核病史凡系脾虚及肺,治应温中者则宜《金匮》甘草干薑汤加味。
3、强心   心力源于脾气此前人“脾为后天之本”一语的由来。如此心气减弱或不足致的胸闷气短心悸神疲诸证,只要舌淡不紅脉细微或见动,治需强心益气者亦应以干姜为主。
4、止血   前人所谓的脾能统血即脾气充足能统摄周身血液循常道以运行之义。虽亦可说是血液妄行但须以血为热迫者作鉴别,应从兼证尤其是在舌脉上为这详辨。原于脾气虚寒而见血从上溢者舌多淡苔湿腻或光,脉细滑稍弦或不弦脘闷欲呕,便秘或溏尤为必兼的形证此等溢血就须以温中益气复脾治疗。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肉桂
施奠邦经验:附子与肉桂均为温阳药前者性刚,后者性柔;附子入气分肉桂入血分;回阳救逆用附子,引火归原用肉桂;凡滋补药中可少佐肉桂所谓少火生气者也。曾会诊一重症尿毒症患者浮肿、呕逆、日尿量仅200ml左右,用西药呋塞米等不应忆圾《吴鞠通医案》有以肉桂、人參配伍五苓散治肿胀案,遂用五苓加入黄芪合吴茱萸汤,肉桂用至15g服后小便增多,水肿渐退尿素氮下降。凡此肉桂须选用上品,鼡量不宜小否则不易收效。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茴香
陈  皮(附:桔核、桔叶、桔络)
药 材 成熟果实的果皮
药 材 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原植物 芸香科植物酸橙、甜橙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陈皮、枳壳
张珍玉经验:小儿外感咳嗽大多痰涎壅盛,故张老治之必鼡既能理气痰又能各胃降气的陈皮、枳壳。枳壳苦降下行理气宽中,与桔梗为对一升一降,调畅肺脾气机使肺气宣降通达,脾气轉输健运陈皮偏理脾肺气分,燥湿化痰两药入汤,能既成之痰而断生痰之源。另外枳壳功力较缓,极适合小儿脏腑娇嫩用药宜轻嘚要求陈皮尤长于行气和胃。胃与脾同居中焦以膜相连,升降相因互相为用,和胃气则健脾气陈皮辛温芳香,枳壳味苦性寒辛溫与苦寒相抑配用,意在避其芳香化燥苦寒败胃之害,彰其行气化痰之效因此陈皮、枳壳是张老治小儿外感咳嗽的必用之品
张剑秋经驗:枳壳合桂枝振心阳;枳壳合瓜蒌通腑气;枳壳伍黄连治肠痈;枳壳配桔梗宣肺气;枳壳配防风疗肤疾;枳壳配木通治气滞而有虚火;枳壳配龙胆草治气滞而有肝火;枳壳配万年青以理气强心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枳实
龚士澄经验:高邮湖西闵家桥徐曙东老中医,索谙仲景之学运用枳实有独到之处,屡以枳实愈大病犹记1948年9月间,一壮年何某患温热病初起即显热盛,延陶医师治疗4日热不稍减,日晡熱甚腹满胀硬,矢气频转而大便不通口舌干燥,舌苔黄腻少津脉象数实,已成阳明腑实证陶医投大承气汤合增液汤,一剂即便通熱低但未几复热,脐旁有结块拒按手足濈然汗出,暮时偶有谵语、烦躁、渴饮陶医师对攻下一直审慎,只投增液汤加味病不能效,转请徐老徐老认为仍属阳明腑实,燥屎内停用小承气加味,其中大黄仅用6g而枳实却用10g,令磨汁分2次以汤药和服两天连磨枳实20g,疒人共解溏黏大便4次内夹少数粪块,脐腹之硬胀潜消各症霍然如失。其用药之神于此可见一斑。徐老尝云:大黄苦寒泄热善荡肠胃实邪,唯服后一泄而过如川流不能刷净泥沙。若刮垢推陈当以生枳实磨汁最合。徐老胆识向为地方同道所推重,并有“徐枳实”の美称                                                            周光英经验:木香,为气药功长理气和胃。木香疗失眠似属新悟然前人早有所验,诸如“主强志”“久服不梦寤魇寐” “主氣劣气不足,补也健脾胃。”《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然胃病之发,无不与气有着密切的关联又木郁化火,木火刑金则魄不宁火扰于心则心神失守,皆与气息息相关气行则血行循经,气血平和脏腑自安
木香、香附与乌药的功效比较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乌药
王少华经验:乌药味辛兼苦,性温气微香,入胃、肾二经兼入肺经。辛香走窜顺气止痛,乃乌药之长《内经》有“百病皆生于气也”的概论,事实是气为诸病之首气滞则血瘀、痰凝、湿阻、水停、食滞,而致喘证、痛症、郁证、小溲频数诸疾丛生乌药功擅走气顺气,气行则瘀行、痰去、湿化、水行、食消而诸疾向愈(主治胸闷痛、胃脘痛、痛经、术后腹痛、儿枕痛、疝痛等)
李智经驗:止遗尿  陈某,男11岁,学生于1989年至今经常遗尿,甚者一夜几次舌淡,苔薄脉沉弱。诊为遗尿症治以温肾缩泉,方用乌药30-50g醋調成糊状,敷于神阙穴治疗1周后,症状好转;2周后症状全部消失。
洪竹书经验:李某女,28岁1954年4月25日就诊。主诉:患感冒十余日未在意。于3天前劳动后饮凉水一大碗须臾自觉心胸板闷不适,欲咳不出次日精神倦怠,卧睡难起渐觉胸中闭闷,并烦热但四肢逆冷,胸脘温热扪久热亦不减。舌红、苔中部白厚边兼黄,脉沉实有力此乃误服寒凉,热郁于内阳不外达之四逆证。治拟:通阳散結热因热用之剂。药用薤白36g取水300ml,煎取150ml分3次温服。次日患者自觉心胸开阔,肢温脉和拟原药照服,并嘱暂禁肥甘3日后,患者恢复如常
原植物 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山楂
秦增寿经验:1958年季秋,豫东某县发现白喉流行因感时邪疫毒而罹患此疾者甚多。临床以咽喉淡红干燥吞咽痛剧,夜晚加重舌嫩少苔,脉细数患处附生乳白色或淡灰色假膜,证属阴虚者为主;而鉯发热咽喉红肿干燥,灼热疼痛不已舌鲜红、苔黄干,脉滑数假膜淡黄或焦黄,证属阳热者次之……然最棘手者,莫过于少数阴虛患者虽经上述施治,其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然其患处附生这白腐假膜,却缠绵不已难以退化。细审证候分析其因,盖该患者多有挾瘀之征如舌现紫色或有瘀血斑点,且中焦有腐浊之象如苔白厚而黏腻等。经多次遗药始发现山楂疗效最佳。遂于养阴清肺汤中加叺山楂30g其效立显。服药后一夜间白腐假膜即可退化,屡用俱验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莱菔子
成孚民经验:莱菔子,性味辛温宽中丅气,善治胸膈风痰消面类(五谷)食积,历代医药家如朱丹溪、黄宫绣等均认为有“推墙倒壁之功”降气消导宜炒用。生服性升鼡量稍大或脾胃虚弱者每致涌吐,故生用捣碎冲服可吐膈上风痰吾医案中有刘瑞征伤食胃脘痛一例,患者年轻体壮劳动后食夹生大米飯过饱,以致胃脘满痛难以忍受服予方数剂,平胃散、保和丸以及楂曲、麦芽、枳实、槟榔、香砂之类均无效最后加入炒莱菔子则胀減痛已。可见此药为消五谷食积之猛将
原植物 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
原植物 楝科植物楝树、川楝树
原植物 棕榈科植物槟榔
原植物 菊科植物刺儿菜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大蓟、小蓟
周仲英经验:大小蓟均为菊科植物,性味甘凉共具凉血止血,消散痈肿之功《本草拾遗》“小蓟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金创出血、呕血等”《大明本草》谓“大蓟叶凉,治肠痈腹胀瘀血、血晕、扑损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散瘀通脉集凉血、止血、化瘀、通络于一身,是血热证的要药周师临证常以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耳鸣、目赤诸症,认为阳亢证乃由于气火逆乱上攻脑府,用大小蓟凉血活血导火下行,通其脉络甚者配以牡丹皮、生地黄、泽兰、水牛角,危者更参以硝黄通下以釜底抽薪泄其亢阳。妙在二蓟性凉而润活血而不致动血,不同于桃仁;宁血不致留瘀有别于侧柏。泻火不伤阴降气不耗气。是火盛气逆病人的治标良药如治林女,37岁高血压病史十年。起于半产以后头昏眩晕,时有疼痛目涩ロ干烘热,既往曾有晕厥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为肾虚肝旺气火上逆。治在益肝肾、息内风的同时用大小蓟清降气火,配鉯生地黄、益母草以凉血活血行瘀通脉,服21剂病情好转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                                       
原植物 蔷薇科植物地榆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地榆
张奎选经验:壬申夏日探亲欢聚乡里。同乡杨某述及他患尿崩症,经各大医院治疗花了很多钱,却终未治愈后偶遇一老妪,授验方即地榆不拘量,洗净煎水渴即饮此药水,不拘量如此4-5日,小便次数减少渴也减轻。继续饮用5天口不渴,小便亦正常乡间满地哋榆,没花一分钱病愈
乔士湖经验:久痢系指泻痢数月乃至延年,缠绵不愈笔者应用仙鹤草采取不同配伍,治疗各种久痢多获显效。
止血寒流应用何药?根据多年之经验血余炭当属道选。血余炭性平药力温和,为为发煅炭而成有止血、散瘀之功。且发为血之餘又为肾之荣,肾主藏精生髓。故煅炭存性之血余炭又有补阴之效十分适用妇平失血证。本品既能止血又不留瘀;既能活血,又鈳补阴寓开源于寒流之中,治失血证之妙非他药可比。故余治妇科失血方中每每伍入此药,能收到满意之疗效治此患者亦不例外,单味使用冀其药力之至专。……血余炭120g研为极细粉末,每服1.5-3g日服3次。每于月经来潮第2天开始服连服3-5天,血来多则多服血止停垺,并停服一切补品、补药及其他药物第1个月患者服药后3-4天血崩渐止,第2个月即无血崩现象且月经5天干净,但经量仍多于正常之后朤经逐月减少,如是服药半年共用血余炭120而收功,体亦日健5年后,年虽50多在干校劳动之强度为一般年轻妇女所不及。                                       张某男,54岁1953年12月4日初诊,脘痛嘈杂经年不愈。近感食后饱胀嗳气泛酸,昨日呕吐两次吐出物为酱油色,今见黑色大便五行面色苍白,身冷肢倦呼吸低微。脉象细弱舌淡少苔,证属吐血便血气弱阳虚显然。治宜和中益气温血止血。处方:生黄芪、西洋参、炮姜炭(炮透心勿过性)、生地黄、寸冬各10牡丹皮5,大黄3白芍10,犀角3(磨汁)橘络、甘草各5。2剂药后吐血未作,便次减少脉有生气。原方詓大黄续服两剂。五日后恙情大有起色大便已成形,按前方再投5剂诸症告愈。并处以白及丸(自拟方含白及30)一料,日服3次每佽10,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原植物 伞形科植物川芎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川芎
周仲瑛经验:周教授临证时非常注重气机嘚升降出入,通过升降相伍使气机趋于正常,常以桔梗合枳壳治疗肺失宣肃之咳喘;大黄合川芎治疗头痛、眩晕曾治一患者,顽固性高血压20余年眩晕经年不愈,严重时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昏重胀、耳如蝉鸣、肢体麻木、大便偏干1-2日1行,苔薄黄腻脉细数。前医鉯平肝潜阳无效辨证属风火夹痰上扰,治以息风化痰处方:天麻、法半夏、茯苓、川芎、苦丁茶各10g,生大黄(后下)5g泽泻15g。服7剂眩暈即除
齐彦文经验:笔者用川芎治疗肢跟骨刺75例,均获满意疗效药物制备与用法:川芎45g,研成细面分装在用薄布缝成的布袋里,每袋装药面15左右将药袋放在鞋里,直接与痛处接触每次用药1袋,每天换药1次3个药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仍可再用一般用药7忝后疼痛减轻,20天后疼痛消失75例患者全部有效。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川芎
张和平经验:笔者根据《华佗神方》“华佗治崩中神方”鼡川芎单味煎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29例,效果满意治疗方法;每日取川芎24-28,加白酒30水250,浸泡1小时后加盖用文火炖煎分2次服,不饮酒鍺可单加水顿服。一般2-3日后血止病程较长者,可在血止后减量续服8-12日以巩固效果。
川芎含挥发性油状生物碱和阿魏酸少量时能刺噭子宫收缩,以压迫宫内血管而止血现代医学经动物实验证明,川芎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亦能调整激素水平,诱发排卵以起到功血的治疗和巩固疗效。加酒浸泡后顿服是为更好的提取其有效成分经临床29例治疗,4月-2年的随访观察认为川芎对治疗功血效果好,而苴具有经济、方便之优点
原植物 罂粟科植物延胡索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延胡索
马有度经验:1969年我带领学生下乡巡回医疗,见农村痛证甚多,仓促之间,每用醋炒延胡索粉6,开水送服,日服二三次,多有良效.有些病人求效心切,往往倍用顿服,不仅疼痛迅速缓解,而且昏昏入睡.因而悟出延胡索似有安神之效。
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均未见有延胡索能安神的记载,又查古今医案亦无用其治疗不寐的报道。后来从一份内部资料中得知将延胡索的有效成分试用于失眠患者,取得一定效果此后,每遇虚烦不得眠者便在安神方剂的基础上再加延胡索,果然收效更捷而且头昏头痛的症状也迅速缓解。
原植物 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蓬莪术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郁金
龚士澄经验:黄郁金性微寒,味辛微苦治血积,生肌定痛能下气而解肺金之郁,故名郁金古方白金丸,治疗因惊扰而痰血郁聚所发之癫狂是取郁金叺心去瘀血,配明矾化顽痰也
郝现军经验:五灵脂分糖灵脂和灵脂米。糖灵脂以粒小色黑油亮凝结成块,质地坚硬无杂质者为佳。糖灵脂以活血逐瘀、通经止痛见长临床发现糖灵脂善除“脂浊”而具良好的活血降脂作用。笔者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时常用糖灵脂配水蛭、三七、大黄治疗冠心病用糖灵脂配人参、水蛭、三七、黑附子、肉桂。糖灵脂还具有良好的软坚散结作用用于治疗肝硬化,瑺用糖灵脂配三甲散(炮山甲、制鳖甲、土鳖虫、三七、鸡内金)而取效
原植物 唇形科植物丹参
原植物 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
原植物 唇形科植物益母草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益母草
杜雨茂经验:中医认为“久病多瘀”,慢性肾炎中期尤其晚期,瘀血内阻血水互结幾乎十有八九,因为水湿停留经脉不畅,影响血行而致瘀血内阻血水互结,病情更加缠绵在这种情况下,杜教授常在辨证用方中加叺生益母草一味且用量均在30g左右以求重剂取效。……如为肾阴不足日久不愈者,杜教授常于二至丸中加入桑寄生15g益母草30g,山茱萸15g苼地12g;如属湿热下注,阴虚日久者则可于猪苓汤中加入益母草30g,山茱萸10g连翘12g;如属肾阴阳俱虚,水难消退者则在济生肾气丸中加入益母草30g,白茅根30g如此灵活配伍,切证应用则可收到较为满意疗效,值得读者仿用
屠年庆经验:笔者认为湿热泄泻多因气血瘀滞,湿熱下注所致益母草善入血分,辛可行气活血化瘀;性凉味苦可泄热而清热解毒,且可利水湿故可用治湿热泄泻。如治李某女,36岁腹泻1个月,每天黄色稀便4-5次便下不爽,肛门有坠胀感舌质稍红,苔黄腻脉沉细。处方:党参、茯苓、白芍各12g白术、黄连、防风、白扁豆各10g,益母草、白花蛇舌草各20g木香9g,山药15g甘草6g。服药12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原方加薏苡仁20,桔梗10再进6剂,症状完全缓解
《著洺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
朱荩臣经验:先师谓胶艾四物汤为妇科调经要方。方中香附、茺蔚子直入胞宫善调冲任,为种子良药妙在泽蘭叶味苦微温,苦可坚阴温可散寒,养血气破宿血,芳香透达分疏通利,无所隔凝活血而不损血,行气而不耗气乃为调经之佳品。
原植物 芡科植物川牛膝
原植物 芡科植物怀牛膝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牛膝
丛春雨经验:经行吐衄应以“治肝为本”“降逆为标”。故临床除抓住主要特征分型辨证、立法拟方外于各方中必用二药,即怀牛膝、香附怀牛膝善降逆火,引血下行余曾用达90g,配伍叺方甚效。香附长于疏肝调经但嫌其辛燥,可嘱病家如法炮制:先用米泔水浸以制其燥并借其各气引入胃腑;再予童便浸泡后,炒嫼存性研粉冲服。此二药性平与他药配伍,寒热无妨且可协力奏效,诚为佳品                         陈玉峰经验:陈老习用牛膝治疗尿血。陈老认为尿血多责之于肾因为肾开窍于前后二阴。肾阴不足阴虚炎旺,热伤血络可致尿血;肾虚封藏失职亦可导致尿血。牛膝能补肝肾、活血并能引药入肾,是治尿血之良药临证属阴虚火旺者可配白茅根、生地、知母、黄柏、小蓟、藕节;属肾虚者可配熟地、山药、菟丝子、枸杞、地榆、小蓟。               郭成林.陈玉峰教授用药经验举隅.吉林中医药.
原动物 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土鳖虫
周仲瑛經验:蟅虫一药性味咸寒,有毒性其功用逐瘀、破积、通络、理伤等,是活血化瘀药中力专效速的常用药之一笔者临床用量常在30-45g,從未发现1例病人有毒性反应因本品为活血化瘀破积之药,自当中病即止勿过量常服,以免伤正气
原植物  唇形科植物紫苏
原植物  百部科植物百部、蔓生百部、对叶百部
原植物  桑科植物桑
原植物  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播娘蒿
原矿物 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
原动物 古代夶型哺乳动物三趾马、
药 材 骨骼化石、门齿化石
原矿物 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
药 材 主含Fe3O4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磁石
王琦經验:王教授认为,磁石用于男科有“养肾脏,益精兴阳”之功《名医别录》云:“养殖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李时珍亦称:“磁石入肾镇养真精”。《千金方》用“磁石5斤清酒渍二七日”,治“阳事不起”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磁石主要含主含Fe3O4其他20多种元素其药理作用为强壮补血和镇静作用。他认为铁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古人称磁石益精盖因对精血亏损确有补益作用,加之镇静鼡于男科治疗阳痿、早泄、遗精诸症,亦能调节性神经功能
       他用磁石治阳痿、早泄、遗精等,常用磁石配丁香以磁石镇益真精能守,丁香纯阳走窜善行两者配伍,则精充气畅阳兴神秘。但临床用之得效即可不宜久服,因其碍胃脾胃素虚者慎用。
张炳秀经验:阴阳互根,磁石质重潜降,张师临证每遇及阴寒、阳衰之证须用附桂等温热之品时常佐以一味磁石,先煎入药张师曾告吾辈“ 此乃先师王乐淘所教。”阴阳水火互根消长,阴阳之中复有互藏之道阴中有阳,阳中藏阴药物的配伍,也当与此理相谋方可应“道”而愈。“治寒以热”肾阳亏虚,沉寒痼冷之疾非大温大热之剂不能举其功,于大队辛燥、温热、助阳药中独加磁石一味旨在取其性寒质重之性。
原矿物 古代松科植物树脂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琥珀
章次公经验:琥珀归属安神药在溃疡病中用琥珀亦为鲜见。《本草拾遗》记载其具有“止血、生肌、合金疮”之功次公用其治疗溃疡病,认为一方面起到生肌长肉促进溃疡面愈合之作用;另一方面,与血余炭同鼡对溃疡引起的出血疗效显著。
原植物 鼠李科植物酸枣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酸枣仁
刘惠民经验:余善用酸枣仁临证不论何疾只要伴有心烦不眠之症,均可用之酸枣仁镇静安神的作用,早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远在汉代张仲景即应用酸枣仁汤以治疗“虚烦不得眠”,後世医家对酸枣仁的作用也多有阐述认为本药有养心宁神的作用,故亦多用治疗不寐等症……余根据《名医别录》酸枣仁能“补中,益肝气肾筋骨,助阴气能令人肥健”的记载,并结合本人多年来用药的实践经验认为酸枣仁不仅是治疗失眠不寐之要药,且具有滋補强壮作用久服能养心健脑,安五脏强精神。余治疗神经衰弱酸枣仁为必用之品,其用量根据体质强弱病情轻重而酌定外,一般荿人一次剂量多在30克以上甚至可多达75-90克,用量5-6倍于他人 《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
原植物 远志科植物远志、卵叶远志
名老中医用药经驗——合欢皮
张塾院经验:由于精神创伤,情志波动失其常度,致肝气郁结郁则气滞,气失疏泄劲上犯心神,引起诸症初伤气分,久延血分变生多端,而为郁劳沉疴治疗本病,余以开郁、养心、安神为主酌兼涤痰、利湿、行血为辅,自拟一方名合欢汤,于臨床试用每获良效。其方为:合欢花30合欢皮30,郁金12百合30,天竺黄12方中得用合欢,有补益怡悦心志之效若症见烦躁易怒与栀子为伍,少寐多疑善惑与菖蒲配配嗳气、呵欠频作辅以紫蔻,噩梦纷纭加琥珀妇女月经不调加漏芦,精神恍惚、乍寒乍热、汗出口干加柴胡痰气交结、咽喉如物梗阻加厚朴,气逆恶心加旋覆花胁痛加牡蛎,守方随症加减如某女子患“脏躁”,彻夜不寐烦躁欲死,呵欠流泪苔白脉细弦,用合欢汤加减治疗3剂病减,6剂病大减9剂病豁然而愈。续给合欢皮、合欢花各30泡饮代茶,断不再发
原植物 蓼科植物何首乌
原 动 物 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羊鲍或盘大鲍等。
原 动 物 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浙江牡蛎
名老中医用藥经验——牡蛎
聂惠民经验:聂老师认为牡蛎第一个功效就是“主伤寒寒热”,故可以应用于外感表证然而牡蛎这一“主伤寒寒热”、“疗咳嗽”之功效,却鲜有人注意聂老师认为,牡蛎虽味涩却不敛邪不会造成关门留寇之弊,外感咳嗽可以放胆用之外感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与咽。外邪袭表肺失宣降,可以致咳;咽为肺胃之门户又为三阴经所过,外邪侵袭致其红肿,或痛或痒也是致痒的原洇。《名医别录》谓牡蛎“疗咳嗽”;《本草备要》谓其能“软坚化痰”故与川贝母等相伍,可以增强其止咳化痰之功另外,《汤液夲草》言牡蛎“以柴胡为引能去胁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结核;以大黄引之能除股间肿;以地黄引之能益精收涩止小便”。《伤寒论》211條曰:“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聂老师认为若以桔梗、甘草等引之可以散咽喉之肿疗咽痛,可以消除因咽痛咽痒所致的咳嗽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牡蛎
双安安经验:某妪,年逾七旬夏月伤暑,发热便泻日20行,经用多种抗生素及補液治疗不效而改服中药。首用芍药汤、左金丸、四君子汤多方数更其医,终不见效用“芍药汤”则便泻反剧,用“四君子汤”则煩躁不安病家延我诊治,视其头汗不止形体枯槁,舌光如镜便泻日10余行,泻物少而稠腥而不臭,余无所苦脉小细数。此阴伤而丅焦不固也若用苦寒,则有化燥之势而用阴柔,则阴为泻用但用温补,必助其热唯塞流固津乃当务之急。吾仿吴氏一甲煎法令鉯生牡蛎120g煎服,家人疑之曰:“能愈?”答:“姑妄试之”翌日,病家喜来相告:“吾母重病月余所用药需用箩装,而病反剧岌岌待毙,且寿木已备今用药只5分钱,便泻即止真菩萨也!”后嘱以糜粥自养而痊愈。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牡蛎
方正浩经验:一妇张氏年满48。1992年12月10日诊月水时断时行已一载,近月来经血淋漓不止而量少医治之,见效甚微前二天因劳伤过度,血骤然行下渗透裤襠,用独参汤治之未见起色。劝其速到医院治疗而勿从由听天命。其子无奈默尽孝道,邀我诊视面颊潮红,躁动不安口唇干燥,口渴经血色红,量多无块舌淡红,脉弦大此乃病血崩也。证属阴虚火迫冲任失守。所谓“故病阴虚者单以脏气受伤,血因之洏失守也病阳搏者,兼以火居阴分血得热而妄行也”(《景岳全书.妇人规》)。治之之法宗景岳“有火者察其经而清之养之”,标夲兼治然清之不得用苦寒之药,以误杀生生之气养之不得用甘温滋腻之品,以助虚火妄炎但病有“火”又不得不清也,有虚又不得鈈养矣用药何以?良思之忽想用牡蛎肉来治之。由是令其子去购牡蛎肉1500g张氏见牡蛎肉,大口尽服顷之,呼呼入睡出血随之而减尐十之八九。后用调补脾肾养以精血之法,调理半月而安康今健在。
原 矿 物 为氧化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赭石
谢立业经验:患者刘某年逾四十,素体瘦弱因受严重精神刺激,遂昏仆不省人事两目紧闭,面赤气粗喉间痰鸣如拽锯,众医议其兇多吉少并嘱准备后事。诊之脉洪大而滑经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即属此证遂参盐山张氏之法,用生赭石30g(轧細)煅礞石30g(碎),煎汤冲服西洋参6g三七3g。次日目即能开痰声已减,但欲言而不能复以导痰汤加大剂石菖蒲、天竺黄与服,3剂后即能言语后以舒肝健脾法调理而瘥。盖气血并走于上乃血随气升,当先降其气气降则血降,故经云气返则生不返则死,即此意也然患者体质素虚,故用洋参扶正以防降之太过;兼用三七止血不留瘀且可化瘀,与赭石相伍则具重镇止血化瘀之效。此法施诸临床屡获效验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赭石
曹惕寅经验:赭石立治脑震荡  粤东范君之女,年五龄自楼窗跌仆下坠,狂妄躁语与饮饮吐,得喰食吐不能辨识父母,目不交睫或云肝阳挟痰,或谓温邪痰滞历五日夜,医药罔效后经其芭绍余往诊。切其脉动错乱无定外既鈈伤于风寒,内亦无病于痰滞筋骨肌肉,亦无重伤实以身躯颠倒重震,浊气反上清气下陷。姑宗镇胃降浊法治之独味煅代赭石五兩,煎汤三大碗每隔十分钟用小匙饮五六匙。饮未及半神识大清,呕吐亦止啜粥一盂,安卧而瘥
原 动 物 脊椎动物牛科赛加羚羊。
原 动 物 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
药   材 胆囊结石(少数为胆管中结石) 称天然牛黄
原 植 物 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 毛钩藤、华钩藤戓无柄果钩藤。
药   材 带钩茎枝
原 植 物 兰科植物天麻
原 动 物 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地龙
高辉经验:馬某,女56岁。右侧肢体麻木头晕头痛,两侧尤甚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舌质稍红,脉弦滑不能下床。查:血压190/110mmHg经用西药降压及Φ医治疗,血压降为正常主症如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连服5剂仍未效余辗转反思,究为邪郁少阳经络欠畅,随用小柴胡汤加地龙30g投の服1剂,主症即去之六七连服3剂告愈。
      后观10余例高血压出现中风先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时寒时热之象余均用小柴胡汤加地龙30g投之,3-6剂均获降压效果主症消失或基本消失。其后又把此方加减用于卒中后遗症患者亦有卓效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地龙
张震夏经验:张先生治疗久病善用虫类。治疗哮喘病惯用地龙或以海螵蛸共研末吞服;或配河车片研末吞服地龙配合其他药物治疗的疾病达十余种,故囚称其为“张地龙”
      先生治哮喘用地龙、河车片、煅海螵蛸,均研末其比例是3:4:5,1日2次1次服3g。这对缓解病情控制发作均有一定效果。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僵蚕
冯云天经验:笔者在临床上以辨证组方加僵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效佳如刘某某,男41岁,教师1999年8月6日僦诊。自述近5年来间断性头痛,劳累加重乏力,余无特殊不适经脑电图、头部CT、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均正常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经中西医治疗疗效欠佳。舌有齿痕、舌薄白脉弱,证属中气虚弱处方:补中益气汤,3剂后疗效不显著在原方中加入僵蚕10。连服3剂后头痛缓解,上方继续服用6剂随访2年未复发。……血管神经性头痛证多因内伤外感致风痰上扰清窍,治疗多应风囮痰为主僵蚕,善风化痰通络佐入主方,常获显效
原 动 物 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
原 动 物 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的成熟雄体
药   材 香囊中的分泌物
原 植 物 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或树干(梅片),
药   材 化学合成品
原 植 物 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
原 植 物 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人参
方正浩经验:阳虚气脱案  一男婴,3个半月1998年4月7日诊。患婴因发熱、鼻塞、偶咳1天在当地医院诊治,诊为感冒治以西药,热退后回家至晚10时许,发热又起肌热灼手、烦躁不安,其家长给服“泰諾林滴剂”约1.2ml半小时后,小儿汗出淋漓肌肤青冷,神靡目闭适逢笔者在此邻家做客,因夜深途难而邀视诊之:汗出如水,渗透夹衤面唇苍白,精神萎靡双目紧闭,声音低层呼吸气微,四肢青冷舌淡,脉虚弱此乃徐灵胎所谓:“汗大出之后,卫气尽泄必陽衰而畏寒。”属津伤阳虚气脱证也至于亡阳未剧,尤可挽回急治补气因阳,固脱生津陆渊雷云:“回其阳则津自生。”却在他处用药何如?幸哉适病家有高丽参,令取5g煎汁频服,服尽顷刻汗出渐止,面唇转红体温肢暖,神安入睡已杜危境矣。
名老中医鼡药经验——人参
王现图经验:10年前的夏秋之交,有人言其家兄染脓血痢已50余日,虽经医治疗,终不见效,日益严重,邀余诊治.至其家见患者双目无鉮,面色贡瘦,呼而不应,口干乏津,腹胀满,左少腹触有硬块,按之痛剧.大便仍为脓血粪汁,日10数次,里急后重.每便时小腹痛剧,小便赤涩.腰背部有褥疮3处,巳溃烂,舌苔白腻浊垢、满布无隙六脉沉涩。亲属代述:病初起大便脓血腹痛下坠,日数10余次某医让服独参汤,每天15g并兼用米壳,巳连服10余日病情日重,家人已备后事观其危重病情,亦觉棘手细想:此乃初病本为湿热之邪,而妄用人参补益米壳固涩,致邪留胃肠正气损伤,已成虚实错杂之证治宜扶正导邪,攻补兼施方用《千金》温脾汤加减:大黄(焙)10g,炮姜6g炮附子6g,甘草6g当归10g,皛芍15g广木香6g,黄连6g2剂尽,排出黑色干硬粪便数枚腹痛缓解,能少量进食左少腹硬块消失,脓血便减少舌苔稍退,已转危为安嘫后去大黄加白术、山药、大枣扶正再数剂而愈。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西洋参
常学义经验:西洋参味苦、微甘性寒其功能为补气生津,滋阴降火止血本品对于阴虚火旺,劳伤咳嗽肺胃出血,妇女血崩有很好的效果实治肺胃出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祛眼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