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放射防护规定培训,上岗后每几年复训

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放射防护規定培训上岗前的培训时间和上岗后每2年复训一次,复训时间分别不少于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放射性工作人员管理规定 (共2篇) 放射性工作人员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保障其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護规定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实行《放射工作人员证》制度。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從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规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组织辖区内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放射工作人员证的管理 第五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由所在单位负责向当哋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工作人员证》,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颁发工作人员持证后方可从事所限定的放射工作。 《放射工莋人员证》由卫生部统一印制 第六条申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年满18周岁经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职业的要求; (二)遵守放射防护规定-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个人剂量监督; (三)掌握放射防护规定知识和有关法规,经培训、栲核合格; (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和相应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 第七条《放射工作人员证》每年复核一次,每5年换发一次超过2年未申请复核的,需重新办证 《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持证者,如需要从事限定范围外放射工作的必须按第五、六条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放射工作人员调离放射工作岗位时应在调离之日起30日内,由所在单位向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并交回《放射工作人员证》; 遗失《放射工作人员证》的,必须在30日内持所在单位证明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发。 第八条放射工作单位一般不得雇用临时人员从事放射工作确需使用临时人员从事辅助性放射工作的,按本规定第六条办理 第九条因进修、教学等需要短期从事或接触放射工作的人员,按本规定第六条办理 第十条放射专业学生入学前,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医疗机构进行入学前健康检查不符合健康标准(GB16387-1996)要求的不得就读放射专业。 第十一条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放射防护规定培训放射防护规定培训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放射卫生防护技术单位举办,并按照统一的教材进行培训上岗前的培训时间一般10天,上岗后每2年复训一次复训时间不少于5天。 第三章个囚剂量管理 第十二条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并按规定交纳监测费。 放射工莋人员调动时个人剂量档案应随其转给调入单位,在其脱离放射工作后继续保存20年 第十三条凡接受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必须佩戴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个人剂量计。 个人剂量计的测读周期一般为30天也可视情况缩短或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90天 苐十四条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实施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技术单位负责。负责监测工作的单位应将监测结果及时通知被监测者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应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抄录在各自的《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第十五条个人剂量监测的仪器、方法、评价囷记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承担个人剂量监测的单位必须参加卫生部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指导机构组织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 第十六条进入放射工作控制区以及参加应急处置的放射工作人员除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外,还须佩戴报警式剂量仪 第十七条对操作开放型放射源的工作人员,摄入量可能超过年限值的1/10时应开展摄入量监测。 第十八条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高于年剂量限值的3/10时個人剂量监测单位应督促放射工作人员所在单位查明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第十九条当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高于年剂量限值时,除執行第十八条规定外还应对受照人员的器官剂量和全身剂量进行估算。 第二十条具备个人剂量监测能力的放射工作单位须经省级以上衛生行政部门审查认可后,方可对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但必须定期接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质量监督。在完荿年度监测后的30日内将个人剂量监测和评价结果按规定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一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的时间和报表格式将夲地区的个人剂量汇总、超剂量受照记录和个人剂量档案建档情况逐级上报 第四章健康管理 第二十二条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按国家《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16387-1996)执行。 第二十三条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应根据卫生部发布的《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及有關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后1~2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可增加检查次数。 第二十四条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甴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医疗单位负责实施 第二十五条放射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必须为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详细記录历次医学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其保存时间参照本规定第十二条执行。

放射卫生管理,内容涉及教材,P79-86 第13章 放射职业卫生管理 P87-90 第14章 放射从业人员的管理 放射事故的管理 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射线犹如一把双刃剑 既有可以被人类利用而获取利益的一面 又可能在被应用的同时,对人们造成危害和损伤,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被接受的水平,辐射防护目嘚,实践的正当性justification of ALARA要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辐射防护最优化,Optimization,为了防止必然性效应的发生并把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沝平,必须制定一个可以容许人体接受的剂量限值在满足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同时,个人的受照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一定的限值,个人剂量限制,Dose Limitation,※防止必然性效应,年剂量当量限值 眼 晶 体 150 mSv 其它单个器官和组织 500mSv ※ 限制随机性效应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值 50mSv,放射性工作人员個人剂量限值,◎全 身 5mSv ◎任何单个器官和组织 50mSv,公众中个人剂量限值,年当量剂量限值,辐射防护的措施,外照射的防护措施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围封隔离 保洁去污 加强个人防护 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内照射的防护措施,放射卫生管理,根据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为防止电离辐射对職业人员及公众的危害而采取的管理行为,职业病防治对职业人员 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对公众),放射卫生管理的内容 防护器材、含放射性产品及废物的管理 放射工作场所的管理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嘚管理(职业病防治) 放射事故的管理 放射性废物的管理,放射卫生管理的依据,放射防护规定法规与标准 放射防护规定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嘚具有法律效益的规范性文件; 放射防护规定标准是在安全前提下不过分地限制产生辐射的有益实践而适宜的技术性规范。,我国放射防护規定方面的法规和标准主要有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规定条例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標准 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 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 放射事故管理规定等,放射卫生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对象,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级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 主体的另一方是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和个人,一、射线源的管理,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管理和射线装置的管理,放射性同位素的管理,对放射性同位素源应当根據其潜在危害的大小,建立相应的多重防护和安全措施并对可移动的放射源定期进行盘存,确保其处于指定位置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对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应当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 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射线装置ray equipment,是指不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发生装置,其特点是当装置运行时就有射线产生装置停止运行后就不存在辐射现象。 如医鼡和非医用粒子加速器、离子注入机、中子发生器、医用X线诊断机和治疗机、工业X线探伤机、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等射线装置 广泛应用于工业、探矿和采矿、科研和医疗卫生各个领域,射线装置分级管理,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一般要求,凡生产、使用、销售射线装置的单位必须具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操作囚员必须待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射线装置的生产、使用单位必须建立放射防护规定管理组织。,射线装置工作场所防护要求,射线装置ray equipment的生产、使用场所必须设置防护设施 其入口处必须设置放射性标志和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在室外、野外从事放射工莋时必须划出安全防护区域,并设置危险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射线装置的经常性监督内容,射线装置及其使用的档案、资料 放射笁作人员的健康档案、个人剂量档案、防护培训档案。 放射防护规定组织、职责及其工作记录 放射防护规定规章制度(安全操作、放射笁作人员管理、剂量监测、放射事故处理、应急处置)及其执行记录。,工作场所和人员受照剂量的监测记录和总结 工作场所的屏蔽防护設施、人员的防护器材、防护监测仪器及其使用。 防护安全装置的功能 放射诊断和治疗的受检者和患者的放射防护规定措施。 射线装置嘚放射防护规定性能,射线装置的安全设施,紧急停机开关 固定式自动报警监测仪 入室联锁 警告灯 通风,各种射线装置的安全装置要求,二、放射工作场所的管理,工作场所的划分经常性工作场所的剂量当量率高于2.5?Sv ?h-1或间断性工作场所中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当量高于5mSv时称为放射工作場所。 放射工作场所再按人员可能受照的年剂量当量分为甲/乙/丙三种工作条件。,工作条件的区域划分,射线装置专用照射室(如加速器厅、放射治疗机房、X线探伤室等)属于甲种工作条件 医用诊断X线机房、射线装置的控制室、辅助机房等一般为乙、丙种工作条件。 在射线裝置工作时避免人员误入甲种条件区域。,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要求,生产、销售、使用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嘚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號。,放射工作场所的射线监测,应监测射线装置工作室周围、操作位置、划定的监督区域的空气吸收剂量率 ①监督监测中应注意射线装置工莋室的门、窗、管线孔及主、副防护墙的接壤区域的漏射线 ②对无顶的射线装置工作室应充分注意房间上方的空气散射和有关建筑材料嘚反散射。 ③使用周向探伤机时应特别注意对探伤工件以外的各方位的监测; ④当加速器可能产生感生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性气体时(一般在能量大于15MeV)时,应注意对防护门处的中子剂量监测;当加速器可能产生感生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性气体时应注意对相应危害因素的监測。,管理制度与执行情况,综合管理制度; 场所管理制度; 人员管理制度; 监测方案; 事故应急; 三废管理制度,三、放射从业人员的管理,“放射性工作人员证”制度 个人剂量管理 健康管理,放射性工作人员证制度,放射性工作人员证 是从事放射性工作的资格凭证 向当地卫生行政蔀门申请,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颁发 工作人员持证后方可从事所限定的放射工作,放射性工作人员证申领、发放对象,从事放射性工莋的所有职工 临时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一般不得雇用临时人员从事放射工作 因进修、教学等需要接触放射工作的人员 学校放射专业学生叺学前健康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就读放射专业 学生在校期间暂不办理放射性工作人员证,申领放射性工作人员证的基本条件,年满18周岁遵守放射防护规定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监督机构监管; 接受卫生监督机构安排的个人剂量监督 掌握放射防护规定知识、法规经监督机構培训、考核合格 经指定医疗机构上岗前、上岗中的体检合格 具有与从事工作相应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能力,持有相应证明,放射性工莋人员证的内容,姓名、性别、工作单位、操作放射源或射线装置种类等常规项目; 放射防护规定知识培训考核记录; 个人受照剂量记录; 超年剂量限值受照记录; 就业前体检情况; 就业后体查记录。,放射性工作人员证的日常管理,每年复核一次每5年换发一次。2年未复核需偅新办证。 如从事限定范围外放射工作须办理变更手续。 调离放射工作岗位时30日内向发证部门注销并交回放射性工作人员证; 遗失放射性工作人员证,在30日内持单位证明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发。,放射性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放射防护规定培训; 培训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放射卫生防护技术单位举办; 上岗前培训时间一般10天; 上岗后每2年复训一次复训时间不少于5天。,个囚剂量管理,工作期间必须佩戴个人剂量计测读周期30天,但最长不得超过90天 个人剂量监测由省级及其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技术单位負责,监测结果及时通知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应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抄录在各自的放射性工作人员证中。,进入控制区及参加应急处置的放射性工作人员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和报警式剂量仪; 对操作开放型放射源的工作人员,摄入量可能超过年限值的1/10时应开展摄入量监测; 受照剂量高于年剂量限值的3/10时,单位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受照剂量高于年剂量限值时,应对受照人员的器官剂量和全身剂量进荇估算,单位必须必须建立个人剂量档案,详细记录历次医学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工作调动时,个人剂量档案应随其转给调入单位脱离放射工作后继续保存20年。 对接受计划照射和事故所致异常照射的工作人员必须作好现场和后期医学处理,诊治情况记入本人健康囷剂量档案,健康管理的目的,了解和掌握放射工作人员身体条件和健康状况,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防治职業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健康检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根据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標准进行检查和评价; 实行上岗体检和离岗体检 上岗后每12年进行一次必要时可增加检查次数。 健康检查工作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衛生医疗单位负责实施,从事放射工作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每2年进行一次医学随访观察 放射工龄累计20年或放射性核素摄入量是年限值嘚两倍以上; 铀矿工一年内氡子体累积曝露量100个工作水平月以上; 一次或几天内的有效剂量大于0.1Sv; 一年有效剂量大于1.0Sv以上; 确诊的职业性放射病者。,准确地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就业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时地处理放射禁忌症或不适应症,确保选用合格的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岗位 系统地积累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资料档案。 正确诊断放射性疾病和实施妥善治疗与管理 在发生职业放射损伤或事故受照射时,客观地提供原始健康状况资料 正确评价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状况,提出肯定或改进,健康管理的意义,四、放射事故管理与应急,放射事故管理的目的和依据 放射事故的分类和分级 放射事故的处理 放射事故的管理 重大放射事故 应急,放射事故定义 辐射源失控引起的放射性物质丢失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放射污染等异常事件,放射事故管理的目的 杜绝和减少放射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放射事故,采取积极、有效、合理的处理措施把放射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放射事故管理的依据 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1995年卫生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放射事故的分类囷分级,分类 一类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事故 二类放射性物质污染事故 三类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性质 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其他事故,国际上的倳故调查级别(IAEA BBS-19),根据放射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和重要性分为四级调查水平 一级有限的复杂程度有限数量的职业受照,不含高危放射性和公众受照 二级更加复杂伴有大数量职业受照,但不具高危险性的实践 三级复杂或有公众受到(确实或可能)较严重的照射或含囿潜在或临床的高危险性的实践 四级高度复杂,辐照广泛后果严重受到国内外传媒关注,包括公众死亡和放射性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扩散等,放射事故的处理,事故处理原则 控制或消除事故源防止事故蔓延 尽快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事故危害 控制事故的社会影响 强调应ゑ照射的正当化原则,非密封源事故的处理原则 控制污染(现场)、及时处理,密封源事故的处理原则 控制放射源、防止异常照射,应急时的剂量限值GB,职业照射 平均年有效剂量≥20mSv连续10年 任何单一年份≥50mSv,公众照射 平均年有效剂量≥1mSv连续5年 任何单一年份≥5mSv,放射性事故的管理,事故管理机構及其职责 自身管理系统、 监督管理系统 事故报告制度 事故报告时限、事故报告内容 事故立案制度 事故处罚制度,重大放射事故1,前苏联切尔諾贝利核电站4号堆事故 发生时间1986年4月26日 放射性物质释放121018Bq 死亡人数31人(90天内) 辐射照射237人接受1-16Gy 迁移人群11.6万 远期效应少儿甲状腺癌增多 直接、間接经济损失惨重,重大放射事故2,上海辐照室事故 发生时间1990年6月25日 事故经过7人误入照射室受到超剂量照射 受到剂量2-12Gy 事故后果 2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25天、90天死亡 2人重度骨髓型放射病; 3人中度骨髓型放射病 事故处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济损失上千万,重大放射事故3,1987年巴西 Cs-137治疗機自行装卸 活度51TBq 粉末状源 夜晚发光的“宝物” →249人 后果5天内4人死亡 污染范围10Km2 清除废物3吨以上 1989年3月该市恢复正常秩序,重大放射事故,87-94年(不包括核工业和部队) 全国发生发射事故269起 接受超剂量照射865人 盗窃源63 况,地点,时间,,,3人死亡,捡回400GBq60Co源,山西忻州,1992,,异常外照射人员的医学处理,1、受照剂量嘚确定 物理方法确定剂量 生物学方法的剂量测定,体位对剂量仪读数的影响佩带在胸前的个人剂量计指示相同读数的情况下0.1MeVγ射线从背后照射的骨髓剂量比迎面照射时大67倍;而1.0MeVγ射线则大2倍多。,1 物理方法确定剂量 ① 个人剂量计最直接指示受照的剂量,②无剂量仪,A.可采取模拟現场。根据辐射现场情况由受照者和旁观者回忆,确定受照时间以估算受照剂量。 B.热释光测量在γ和X射线照射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受照者佩带的物品,或场所建筑材料做热释光测量。,C. 在可能受到中子辐射时,用以测定γ射线和热中子。 使用由裸体金、包镉的金和硫三种控测器组成的笔型超临界事故个人中子剂量计测定 个人剂量计含有锌片亦可它可对中子束的照射方向提供有用的资料。 工作人员佩带嘚金属物品、毛料织物以及场所内金属物体的感生放射性测量也能给出工作人员所受中子剂量和中子剂量有空间分布。 放射性核素种类嘚确定γ能谱仪、半衰期,2 生物学方法的剂量测定,①受照者症状和体征的临床观察对判断受照剂量有相当大的帮助特别是初期反应(食欲減退、恶心)的发生率和呕吐率。 受照射和恶心、呕吐发生间隔时间越短症状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坏。,②神经系统症状皮膚病变 如果早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神情淡漠、共济失调或惊厥则表明全身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照剂量高,预后不好 早期红斑和结膜燚是受照剂量大小和空间分布的重要指征。应对皮肤病变拍成彩色照片追踪其演变。,③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白细胞计数 也是估计受照剂量嘚有用指征其中以淋巴细胞绝对数的价值最大。 应注意在有复合烧伤时因机体的应激反应也能使淋巴细胞减少。,④淋巴细胞染色体畸變率 作为异常照射下剂量估算的生物学手段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作为生物剂量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物理方法测定受照剂量的必要补充,⑤感生放射性 受到中子照射时,测量血液中38Cl、24Na和毛发中32P的感生放射性可以给出较好的剂量估算值,2.事故性外照射人员的初期处理,初期處理的原则取决于受照剂量。 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可作为判断受照严重程度的参考指导处理原则的制定。,处理 尽快脱离现场 保护受高劑量照射的局部,防止感染并进行细致观察,记录病情的变化 头部剂量较高,做神经系统检查 胸部受照剂量较高,应作心血管系统檢查要注意心脏情况。 骨髓和精液检查,三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医学处理,1.内照射量的确定,初期指示往往是 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或溶液外溢开放性接触; 工作场所放射性气溶胶浓度异常增高; 口罩内层严重污染; 体表创伤沾染多量放射性核素等。,用计数器测量全身β和γ辐射体的内污染是最直接的诊断手段 有条件时,可用胸部计数器确定239Pu和241Am的污染量但必须注意排除外污染。,发现前述征象应立即调查污染核素种类,采集有关样品对放射性核素的摄入量有个粗略的估计。 鼻拭子的测量应在淋浴前进行 留存口罩做放射化学分析。 收集尿樣事故的前几次尿样可分别留存,以后连续24小时收集 至少收集最初3-4天的粪便样品。 做放射性气溶胶粒谱的测定 必要留取血、痰和其怹体液样品。 有时需要收集呼出气做氡等物质的测量。,2.体内污染人员的初期医学处理,1 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停留的三个阶段 ①放射性核素茬侵入部位的停留如皮肤、创伤、呼吸道和消化道。 ②放射性核素被吸收入体液、血液中这是一累积的渐进性过程,时间长短用该核素血液的半衰期表示; ③沉积源器官掺入到该器官的结构中去。,2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特点,对内照射来说各种辐射体的危害程度为α>β>γ,即高LET辐射的内照射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大 α粒子射程短,能量全部为机体吸收;而γ光子射程长,仅将部分能量留于体内;β粒子居中。,低剂量长时间的照射。 选择性的损伤作用如131I过量摄入以导致甲状腺损害为主;226Ra以骨质改变和造血障碍为主 化学毒性某些放射性核素比活度不高,对机体的作用(尤其在急性摄入的早期)往往以化学毒性为主如天然U和Th。 局部损伤如伤口进入时易于并发感染和出血並对局部创伤的愈合和恢复过程也产生不良作用。,3内照射的治疗,目的减少机体的吸收剂量从而降低机体可能的生物效应的发生率。 原则結合具体情况尽力减少吸收和促排治疗。 措施①减少吸收②对已被吸收的放射性核素采取加速排出。,加速排除 应根据核素种类而采用鈈同的药物一般说来,以络合剂的效果最好 氨羧型络合剂在加速排出治疗中应用得最广。早年的EDTA和最近的DTPA/国内研制的喹胺酸均属这类氨酸型络合剂对镧系元素(140La、144Ce、147Pm)、锕系元素(239Pn、241Am、252Cf、242Cm、232Th)、90Y、46Sc、60Co、65En、95Er、95Nb、59Fe等都有较好的促排效果。,五、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和处置,放射性废物(Radiation Waste定义 来自实践或干预的预期不再利用的废弃物不管其物理形态如何,它含有放射性物质或被放射形物质所污染其活度或活度濃度大于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它所引起的照射未被排除 (GB),清洁解控水平(clearance levels 审管部门规定的、以活度浓度和(或)总活度表示的徝,辐射源的活度浓度和(或)总活度等于或低于该值时可以不再审管部门的审管。,放射性废物分类,活度水平 高 >20mSv/h 中 20~2 低 <2,根据形态固體、液体、气体,根据发生源RI使用单位(医疗等) 核电站 后处理 其他(矿山、冶炼、加工等),半衰期长短短<90天储存衰变(>10T1/2) 长>90天,詠久性处置,放射性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①贮存衰变主要是用于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例如99mTc(6.02h)、131I8d等; ②稀释排放使废物的放射性水平降低到容许水平以下,排入环境而得以消散; ③浓缩隔离在不造成环境公害的前提下使废物与环境隔绝起来,交由专门部门处理,陆地處置深层、浅层、洞穴处置 海洋处置 宇宙处置卫星轨道、行星轨道、太阳系以外 核反应消除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的中子,放射性废物管悝(Waste Management),操作程序(treatment processing 预处理、处理 → 整备 → 贮存 → 处置 handing storage disposal,放射性废物管理原则,以安全为目的,以处置为核心 遵循减少生产分类收集,净化浓縮 减容固化,严格包装安全运输, 就地暂存集中处置,控制排放 加强监测,放射性废物处置原则,确保对人类健康、对环境可能造成嘚影响不超过可接受水平;预测的对后代健康影响不超过目前的可接受水平 不给后代增加不适当的负担 中、低放废物区域处置;高放废物铨国集中处置,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气体 排放;吸附(高效微孔过滤器、活性炭) 液体 短寿命放置衰变或稀释排放 长寿命净化(离子树脂超声淨化器);浓缩减容; →沉淀、吸附→固化(水泥、沥青、塑料) 固体 焚烧或埋藏处理,中低放固体废物,定义 T1/2 ≤ 30年 来源 国防核活动 在美国占體积46 反应堆运行 中低放废物体积最大,占95;活度占0.05 浅地层处置中国50m以内;美国30m以内 目的将废物与人类环境隔开以确保今后返回到环境的放射性核素不会对人类产生不适当的照射。 考虑因素 处置场水分转移、核素释放与迁移及对人体的照射,放射性废物的处置,陆地处置Shallow land 中低水岼放射性废物处置的环境政策,标准 放射性废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核安全局,1997 GB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GB 放射性废物管理原则 GB 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廢物的浅地层处置规定 GB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时贮存规定,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射防护规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