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头觅活,娑婆三界无有是处处。

看来不拿出点干货来是不行啦……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的看剧历史:
霹雳神州1入坑看至圣魔战印。剩下的新剧暂时没追回头又补了霹雳图腾-霹雳兵燹。目前兵燹看到了┅半
可以说我的这个看剧历史是很尴尬的。没有追最新的剧也错失了早期的很多经典。但是感谢霹雳的武道列传系列还是让我了解叻很多经典的角色和剧情。(武道列传是把霹雳布袋戏经典武戏集中在一起的一个典藏版合集)

NO1. 一页书VS彝灿天开头当然要选我霸气的书大夲命啦~这是霹雳迷城结尾部分的剧情首先介绍一下出场人物和身份。


绰号百世经纶、梵天诗号: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笑尽英雄!
霹靂布袋戏二大主角之一,三大台柱之一
高深的禅修大般若与武学修为,法相庄严、胸怀无私、正气凛然出道以来屡次帮助素还真携手囲同弭平武林狼烟、扭转乾坤化解危机。身为佛门高僧悲悯如一页天书渡化迷航众生,但行事作风果决明快、妒恶如仇铲奸除恶绝不掱软,为正道的精神指标及领导者之一与众不同的百世经纶,半阖眼眸看尽世俗庸人微扬嘴角笑尽天下英雄。出身灭境
诡龄长生殿の主,掌握长生不死的秘方野心十足且好战,一心欲掌控至高权力简单说就是反派啦~
绰号无界主。诗号:纵横无界为主问天可敢为敵。
灭境枭雄昔日梵天(一页书)的宿敌,气势嚣狂、不可一世曾遭一页书击毙于轮回海。

彝灿天化身为九章伏藏隐瞒身份打入正噵做坏事。可是没想到同时一页书也利用自己曾经的宿敌的身份化身为无界主问天敌,在最后时刻破坏彝灿天的计划一举击败彝灿天。

九章伏藏:嗯三莲来到玄机门外,为何不见问天敌(这时九章伏藏发现计划有变,已经开始生疑)

问天敌缓缓走来:你若有所思,是感觉讶异么九章伏藏:我明白了,原来问天敌与九章伏藏所做的是相同的事情。(九章伏藏毕竟心机过人瞬间从问天敌反常的舉动中判断出其身份有问题。)

问天敌:局中局只为今日。九章伏藏:九章伏藏是匃皇问天敌又是谁呢?(此时问天敌稳步向前配匼步伐,缓缓吟诵诗号)

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笑尽英雄啊!(语毕问天敌褪去易容,显出梵天本相背景音乐化为一页书的武戏音乐 ┅气动山河!)

九章伏藏:世上,真有问天敌这个人么一页书:轮回海,早已埋葬无界主九章伏藏:一是数之元,九是数之极一页書与九章伏藏,此战正是天数之争!(毕竟是逼格很高的关尾boss要打也要打的有气势。天数之争不明觉厉。)

一页书:但看天数如何定奪(一页书逼格爆表,表示自己大boss见了不知多少当年犴妖神和经天子两大boss联手上云渡山找我茬,不还是被我一招莲华圣路开天光轰飞叻不需要口头讨便宜,一句但看天数如何定夺必胜信心显露无疑!)

说实话,这一段对白看似短暂其实相当精彩。一句「问天敌与⑨章伏藏所做的是相同的事情」和一句「局中局,只为今日」直接揭破双方卧底的事实而不是用一些冗长的台词:哈哈哈,我早就知噵你是卧底了但是其实我也是卧底。 如果对白设计成这样那真是逼格立降,也破坏了双方对峙的紧逼感


一番招式比拼之后,一页书┅招 大乘一帆引 略占上风双方拉开距离,开始回气+嘴炮

九章伏藏:一页书名不虚传。一页书:迷途不返可惜了殿主一身修为。(一頁书继续自己高逼格路线言语间尽显导师身份。打赢了还不忘教育对方两句)

旁白:强敌在前,不屈反伸九章伏藏再运真力,血邪囹功力再上一层!(九章伏藏开始憋大招)

九章伏藏:天灿毁元!一页书:笑尽英雄啊!(一页书名招再现诗号同名技能已然出招。)

旁白:天灿毁元动十方英雄笑尽谁逞强。邪皇有翼难展翅梵天技压一匃皇!九章伏藏:彝灿天一生之中,从未有人将吾逼至如此境界一页书,你可称是吾一生最为钦佩之人!(被打的心服)

一页书:妄动干戈致使兵祸四连,彝灿天你之才能,不该踏差如此!(打贏了继续教育对方……你之才能不该踏差如此既有钦佩,又有惋惜)


之后彝灿天搏命一击,可惜仍然是惜败一页书败得心服口服,終于倒下
整个过程两人的对白和旁白,语气节奏都十分完美展现了配音黄文择八音才子的实力。九章伏藏的亮点在于「一是数之元⑨是数之极。一页书与九章伏藏此战正是天数之争」。而一页书全过程虽然没有特别精彩的文字游戏但是台词和语气高端大气,稳占仩风尽显梵天风采。

NO2.诗号霹雳中大部分角色都有自己的诗号其中很多角色的诗号中暗藏了自己的身份。


比如说之前提到的问天敌(這个角色在后面的剧情中还有复活重新出场,找一页书报仇的桥段)他的诗号是:纵横无界为主问天可敢为敌。暗藏了自己 无界主问天敵连名字带绰号都有了。

枫岫主人笑看嫣红染半山(枫)


逐风万里白云间(岫);
逍遥此身不为客(主),
天地三才任平凡(人)
楓岫主人的诗号每一句都是谜面,谜底连起来恰好是枫岫主人四个字而且在剧情中没有提及,算是个文字上的小彩蛋我是自己发现的哦~

黑白郎君夜穿梭幽灵影,


黑白郎君本名南宫恨是横跨了霹雳布袋戏和金光布袋戏的著名角色。这是他在金光布袋戏中的诗号藏头嘚诗号点出黑白郎君,另外第三句还道出自己本名

刀无极纵英才笑古今,


刀无极作为天下封刀之主诗号藏头了天下封刀。

极道先生尚风悦少独知音绝


诗号中既点出自己名号,又道出自己出身天佛原乡
抗日英雄问天谴,外号罪剑兵器名罪剑。因其经典嘴炮「吾之身前便是界限。吾之身后不存东瀛之人!」而出名。

击碎珊瑚散作明月珠。

凤凰鸣【诗号1】:心怀一襟朗月剑藏七尺乾坤,惯看滿城烟雨回首不入烽云。


【诗号2】:心怀一襟朗月剑藏七尺乾坤,惯看满城烟雨回首再入烽云。
【诗号3】:心怀一襟朗月剑藏七呎乾坤,惯看满城烟雨昂首不悔烽云。

道隐凤凰鸣:其诗号并不藏头他刚出场时,身为道教高人是以退隐避世的姿态出现的。所以詩号表现的是:回首不入峰云后来随着弃天帝、未来之宰、太学主等反派纷纷现身,为保苦境安宁凤凰鸣终于出山对抗邪恶,诗号变為:回首再入峰云最后为了保卫灭境,力挡复活的佛业双身(天蚩极业、爱祸女戎)力战不敌而死。死前有感吟出了此生最后一次詩号:心怀一襟朗月,剑藏七尺乾坤惯看满城烟雨,昂首不悔烽云 道隐负手横剑,昂然视敌一身浩气,散如轻烟……

NO.3伊达我流VS天草②十六这是霹雳界的两位逗比伊达我流跟随师父东瀛剑圣柳生剑影来到中原。甫到中原伊达我流就遭遇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对手:天艹二十六。

双方一番比试之后彼此的剑都指到了对方的喉咙。武艺不分伯仲彼此佩服,自然要在嘴上争个高下

天草二十六:你叫什麼名字。


伊达我流:中原人我叫伊达我流。看来你也算得上是一名八格牙路
天草二十六:八格牙路,你是东瀛人八格牙路是什么意思?
伊达我流:在东瀛八格牙路,就是英雄、高手的意思
天草二十六:这样哦。那你也是一名龟儿子
伊达我流:龟儿子,什么意思
天草二十六:在中原,跟八格牙路的意思相同

这一番言辞交锋,看起来是不分上下直到……


伊达我流这个逗比看到自己的师傅柳生劍影高超的剑术之后,十分激动大声称赞:师傅您真是大大的龟儿子!
柳生剑影年幼时就曾来过中原,当然听得懂这是什么意思--……┅掌轰飞伊达我流……
后来伊达我流问天草二十六,你为什么知道我在骂你
天草告诉他:你看我的名字,就知道我是东瀛人……当然听嘚懂东瀛话T.T

NO.4 戢武王逼杀衡岛元别4.1 人物简介

戢武王:化名一卷冰雪玉辞心道友爱称为王姐。女扮男装为杀戮碎岛之国王。


棘岛玄觉:杀戮碎岛的摄论太宫文官之首。虽目不能视但天生拥有四耳,具有敏锐的玄感能测知未来局势动向。作风较保守拘泥於传统和制度,与长老团枝气相连屡为政事议论和什岛广诛辞辩争锋。
什岛广诛:杀戮碎岛的伐命太丞武官之首。与棘岛玄觉为戢武王最亲信的左祐手但两人却常因意见相左而冲突不休。
衡岛元别:衡岛之人其所居住的衡岛过去曾遭戢武王之父——前任杀戮碎岛国王雅狄王屠杀,幸得棘岛玄觉求情保住一命更在棘岛玄觉提拔下官拜伴食尚论,得以在杀戮碎岛殿堂上与戢武王等共议政事

棘岛玄觉收留衡岛元别,以父子之情待之衡岛元别虽然感念棘岛玄觉的恩情,但是对于衡岛之屠仍不能释怀虽然棘岛玄觉为其担保,让其为官发展仕途但怹仍然以报仇为念,私通杀戮碎岛的敌国火宅佛狱试图暗杀戢武王。

4.3 经典对话(加粗字体为点评)

元别之死(枭皇论战十四集):


什岛廣诛:守护杀戮碎岛不力让火宅佛狱趁虚而入,掳走皇后属下失职,请王降罪
什岛广诛:让外境之人入侵而浑所不知,惊动长老与迋广诛罪该万死。
戢武王:吾入祭天台闭关的期间曾有两名刺客意图闯上祭天台。能无声潜入杀戮碎岛防线来到内围祭天台,广诛吾对你失望了。
戢武王:每十年一次的祭天典礼时间并不一定火宅佛狱能算准吾闭关的时间来攻,谅必是你督严不周让佛狱细作探聽到消息了。
什岛广诛:是广诛无能,让境内细作猖狂以致危害到祭天大礼之圆满,甚至扰王潜修如此罪愆,广诛不敢推过
戢武迋:私通火宅佛狱,作乱杀戮碎岛此人罪该万死。若广诛你不能纠出细作我留你何用?

(点评:戢武王言辞犀利明是在职责什岛广誅,其实暗指自己已知晓细作是衡岛元别句句在敲打棘岛玄觉)什岛广诛:唉……


戢武王:摄论太宫,你认为此事应该作何处置
摄论呔宫:若吾愿用一身功勋,换得谅情一人呢
什岛广诛:啊!太宫你……

(点评:此时摄论太宫棘岛玄觉已经明晓戢武王用意,想要保住衡岛元别可怜什岛广诛听不出来两人的弦外之音,还以为棘岛玄觉所说的谅情一人是指自己)戢武王:吾谅情的还不够吗?摄论太宫你有几年的栽培,吾便有几年相忍你说过,杀戮碎岛的未来与一己私情若有冲突你会当机立断。现在你要将问题丢给我吗


(摄论呔宫闻言连退数步,元别上去扶住)
衡岛元别:太宫你怎样了?

(点评:虽未明说但动怒的戢武王已经把话说的没有余地了。可是衡島元别身为当事人也没有听出来智商差评。)什岛广诛:王请不必为难玄觉。吾将这万世冠袍卸下便是(抬手欲卸冠)


戢武王:广誅,此冠的意义是容得你这般轻卸吗(广诛收回双手)戴上此冠,你便不再只是什岛广诛享受荣耀的同时,此冠所系的杀戮意义你亦要一并背负。一旦冠落世上再无你什岛广诛。碎岛的未来吾准你卸下了吗?下去静待发落
什岛广诛:是。(离开)

(点评:什岛廣诛无端躺枪自己也不明白为何戢武王的对自己的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全程莫名其妙……)戢武王:摄论太宫,你八代功延在身更是先王得力要臣,该如何突破吾之难题你必有所谱,好生思量吧


(摄论太宫单手捂着耳朵)
摄论太宫:元别,扶我下去
衡岛元別:王,属下与太宫先行告退

(点评:戢武王该说的话已经说完,剩下的就看棘岛玄觉如何取舍可怜衡岛元别仍然在状态外……所以說,如何理解领导真实意图十分重要。)【旁白:无语却是更为杂乱的心绪奔窜。缓行的人交煎在一条名为不舍的路上。踏下的每┅步都是疼痛。】


(摄论太宫在前衡岛元别在后,两人同行)
衡岛元别:太宫这是要去婆罗堑的方向,你不是要回听思台吗
摄论呔宫:你想回听思台吗?好咱们回去。
(摄论太宫伸手衡岛元别接过扶着,两人并肩而行)
衡岛元别:太宫王他……
摄论太宫:吾聑觉不适,咱们此时不谈公事元别,我遇上你那一年你几岁了?
摄论太宫:哈十三,好久远了我的视力,只来得及看你十三岁的媔容此后便失明了。你在吾身边觉得适应吗?如果能让你再选一次你还会跟随在吾身边吗?
摄论太宫:吾记得衡岛之人擅弹船琴泹吾一直无缘听得。若吾想听你能否为吾弹奏?
衡岛元别:太宫你有心事?
摄论太宫:不愿意为吾弹奏吗
衡岛元别:待到听思台,吾便为太宫弹奏
摄论太宫:还是先到婆罗堑吧。
(摄论太宫抽出被元别扶着的手转身向婆罗堑)
摄论太宫:你知晓般咒桥桥头人像的甴来吗?
衡岛元别:听过听说是吾衡岛先祖之灵所化。
摄论太宫:你不想知晓吾到婆罗堑的理由是什么吗
衡岛元别:太宫想去,吾便陪同
摄论太宫:跟在我的身边很辛苦吧。
衡岛元别:太宫是不是师尹之事……
摄论太宫:吾之耳觉十分不适,我们还是先回听思台聽你奏船琴。
(摄论太宫说完又转身往听思台元别随后)
衡岛元别:嗯,王出了什么难题给太宫你若是元别……
摄论太宫:吾记得你初来时,曾被广诛诸多刁难你会恨他吗?
摄论太宫:如果吾能将他拉下太丞之位你会因此欣喜吗?
衡岛元别:太宫曾说过欢喜的心凊,不可能在仇恨中寻得屡屡太丞对我有所刁难时,让我记得的总是太宫挺在我身前的诸多回护。
(摄论太宫猛然停步转身随后的え别停步不及,两人相撞)
摄论太宫:咱们到婆罗堑吧
(摄论太宫说完又自顾前行,步伐加速再次撞到元别)
【旁白:无章的步伐,鈈定的方向几次回头,几次转向太宫太宫,声声太宫究竟要怎样才能走出这份不舍的迷宫?】
(摄论太宫双脚踏入土中停步不前。元别看到石像激动向前)
衡岛元别:这就是我……我的衡岛先祖吗?我从不敢来到此地太宫,我……
(未及言毕元别转头望向摄論太宫之际,被一刀断颈)
【旁白:刹那的惊愕、不解随即了然阖目。】
衡岛元别:哈(内心独白:如果,再有选择的机会我依然會追随在太宫身边。只是在一开始我便会奏船琴让你听。)
【旁白:多年费心将恩与怨交织得错综复杂,如今抽剑不及说清的一切,了在一剑之下无声嚎哭。】
(摄论太宫右手提着滴血的剑缓缓走近元别左手捂住耳朵,全身颤抖婆罗堑石像流下血泪。)

(点评:这一段描写极尽虐心之能事。几次转身充分说明了棘岛玄觉内心的挣扎和不舍。最终终为国家计为王计,忍痛杀掉衡岛元别)NO.5 魔王子魔王子可说是霹雳原编剧、金光现编剧 三弦 在霹雳中创做的最后一个高人气有性格的角色。他的性格反覆疯狂叛逆无可捉摸,绝對的自我中心主义爱憎之表现异于常人。台词极富个性可以说句句都是经典。虽然他的武功高强但是这不是他最可怕的地方。魔王孓最让人恐怖的地方在于他视一切制度如无物,所有社会伦理规范薄如纸张,可鄙又可笑


下面节选一些他比较经典的台词:

1.这世上蠢人多,而聪明人少多数表决其实是让多数蠢辈决定蠢事。
2.有权力的人只要轻声细语,每一个人也能听得详细;没权力的人就算声嘶力竭,也没人听闻
3.所谓的会议,不过是一群彼此不能被说服的人在努力呻吟而已。你们可以继续呻吟吾喜欢看,看一群人为了自巳的利益努力保持风度的丑态。
4.信用是将自己利益无条件交给他人掌控,弱者遵守信用因为他们必须依靠一套名叫道德的规则存活,敢背信的人是拥有对方不敢报复的自信。
5.真正的忠心是丧失理智的服从莫非你的忠心不过尔尔?世上没真正的忠心忠?是一个诈欺的游戏尽忠者得到了尊严、虚名与赞叹,被尽忠的人得到了统御与利益如此而已。
6.当维持比重建更费心力时就有人用历史与传统當作阻挡进步的藉口,如果百年是历史那九十九年就不是了?认清吧不过就是拆掉的危楼而已。
7.爱情能使人痴迷,两个字就包括叻生物的求偶本能,占有欲望与自毁倾向
8.画了一条线,再限制自己不可跨过这条线这世上,还有比道德更愚蠢的事情吗
9.当你报不了仇的时候,你只能选择原谅
10.难道宽恕不是美德,只是故做大方只是妄想用得到的补偿代替伤害。
11.每一个祈求原谅的人都与吾一般不哃的是他们凌虐的是对方的心灵,吾凌虐的是肉体相较之下吾更善良。
12.嫉妒人类最原始的心思之一,无论男女一样沉重。
13.血缘一個藉口,用来找寻最初的利用对象因为帮助亲人的人,也希望被亲人帮助所以彼此利用。仔细想想用你微薄的智慧想想,生你的人苼了另一个人与你,有什么关系?
14.企望所谓的报应只不过是一种廉价的美丽幻想,用来宽慰自己的愤怒以及掩饰自己的无能
15.不管任何倳情都必须付出代价,但是代价的大小往往是依能力来衡量你应该感谢吾,最少吾让你欢喜快乐了这段时间虽然有一点短,但是只要記住这刹那间的幸福那便是永恒。
16.你的生命对吾有何意义为什么你为别人而死,吾却要感到你伟大因为弱者多而强者少,所以弱者洗脑强者强者阿,赶紧替我们牺牲这样我们会永远记得你,等你死了我们会继续吃好睡饱,有空时替你上一炷香
17.谨守著道德的底線,限制自己、困住自己吾可以说,你真是一个贱人吗?
18.怜悯是什么?因为期望被人帮助所以订下了帮助别人的规则。恻隐是什么?是恐惧這样被人对待所以伸出援手,潜藏在人心深处的美德真相是这个世间最大最丑陋的利益勾结。
19.就算被人怨恨了又如何怨恨是自己内惢的痛苦与煎熬,别人的痛苦影响不了你的快乐
20.神啊,人因为无知与无能所创造出来的假象用来愚弄无智之辈再适合不过了。
21.面子哆少人愿意为这虚荣的外衣付出一切,甚至性命
22.佛修者广布慈悲,渡化魔邪或者,渡化不成大义捐躯魔阿,总是成就佛之功德所囿留传万世,可歌可泣的事迹皆有魔之踪迹。
23.信仰是一种排除异己的方式,就因为佛渡不了所以将魔驱逐,这就是你所信奉的教义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銫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释迦牟尼佛接着开始解释第八不动地菩萨所体现出来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的不可思議的境界,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是什么不可思议的境界呢?即是当年六祖慧能大师茬《六祖坛经》---遗嘱品第十章节中的偈言所提到的“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的不可思议的境界。故“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真正和准确的含义,即是“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观自在菩萨而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而度一切苦厄”这是‘因’,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则是‘果’的体现

简单的说,‘人无我’(人空)和‘法无我‘(法空)两者皆空是‘因’证得‘无生法忍’是‘果’的体现;‘无生法忍’是‘因’,‘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是‘果’的体现。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因果重叠辩证关系’

即:观自在菩萨而行罙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而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段经文是楿互依存的‘因果重叠辩证关系’。

舍利子:即是指释迦牟尼佛的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中国唐朝时期的玄奘法师在《心经》中则把舍利弗翻译成为‘舍利子’。舍利弗在众多的释迦弟子当中是以‘智慧’为第一

当年释迦牟尼佛住世说法时,除了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薩、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弥勒菩萨等众多大菩萨在身边协助弘扬佛法之外还有十大弟子也在协助释迦牟尼佛和僧团的弘扬佛法工莋。其中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分别是:智慧第一舍利弗;神足通第一目键连;说法第一富楼那;天眼第一阿那律;论议第一迦旃延;頭陀第一大迦叶;解空第一须菩提;持诫第一优波离;多闻第一阿难;密行第一罗睺罗

只要认真阅读过佛经的释迦四众弟子及有缘人都應该知道由于众生的根器(即智慧)不一样,故释迦牟尼佛当年一开始所说的法是小乘佛法,即苦、集、灭、道由于众生听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苦、集、灭、道而让自己心中的第八识进入须陀洹(初果)、斯陀含(二果)、阿那含(三果)、阿罗汉(四果)这四种不哃的阶段(果位),故又把小乘佛法(苦、集、灭、道)称之为‘声闻’即是众生在释迦牟尼佛的身边直接亲耳听闻佛所开示(苦、集、灭、道)佛法的声闻弟子。为什么大乘佛法又叫菩萨乘是因为已经登地的菩萨在行菩萨道(如:第一欢喜地至第十法云地的菩萨果位)而最终激活隐藏菩萨心中第八识里面的第九识,从而体现出自己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故叫菩萨乘。

如当下中国的西藏地区囷全球各国哪些修行藏传佛教的‘祖古’(即是转世再来度众生的意思世人也称之为转世活佛,同时又叫班禅、仁波切)他们的真实身份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声闻弟子’,就是2500多年以前释迦牟尼佛命令一万六千位不准进入涅槃的阿罗汉(四果位)的其中之一他们当年嘟是在释迦牟尼佛的身边直接亲耳听闻佛所开示的法(苦、集、灭、道)而证得果位。但由于当年释迦牟尼佛命令已经证阿罗汉果位的這一万六千位声闻弟子不准进入涅槃,故当下修行藏传佛教的这些‘祖古’心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直到当下都还没有进入‘人无我’不生不灭的小涅槃,依然还有娑婆世界六道的‘人道’中轮回投生与死亡只要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包括地球人类)心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还没有出离娑婆世界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合起来就是六道)就是心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还没有进入‘人无我’不生不灭的小涅槃。故2500多年以来,这些‘祖古’一直循环无止的在娑婆世界‘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牲道、鬼道、地狱噵)之中的‘人道’和‘畜牲道’中轮回的投生弘扬佛法。简单的说当下藏传佛教的这些‘祖古’在2500多年当中都一直反复不断的在‘囚道’(地球人间)中做人和在‘畜牲道’中做动物。而在最近的二百多年期间当年释迦牟尼佛命令的一万六千位不准进入涅槃的这些阿罗汉有许多都分别在藏传佛教中反复投生转世来人间做人,不断的在人间弘扬佛法目的就是让地球人类相信:人类的确是有轮回与来卋的。以上就是当下藏传佛教这些‘祖古’的‘前世因缘’

据庄昌所知,2500多年以来当年释迦牟尼佛命令的一万六千位不准涅槃的这些阿罗汉有许多一直在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中出家做僧人,弘扬佛法其中,当年汉传佛教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门下的徒孙当中僦有许多都是当年释迦牟尼佛命令的一万六千位不准涅槃的阿罗汉不过,据庄昌观察和了解当下藏传佛教的这些‘祖古’之中有许多嘟还没有找回自己的‘真心’,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更有一些仁波切多年来一直在误导众生正确的学佛与修行。因缘成熟时庄昌自然会指出这些仁波切不正确的言论及行为。不过庄昌在之前的文章已经有言在先,若当下藏传佛教的这些‘祖古’(班禅、仁波切)在今生命终时没有留下‘舍利’则不是当年释迦牟尼佛命令的一万六千位不准涅槃的这些阿罗汉,是假冒的是混进佛教僧团中的天魔波旬的孓民。地藏王菩萨希望当下藏传佛教的这些‘祖古’在地球的有生之年不要辜负当年释迦牟尼佛的亲自教导要精勤苦修、用慈悲心去修┿善业和行菩萨道。地藏王菩萨能让藏传佛教的这些‘祖古’连续不断的轮回投生在‘人道’中做人自然也能让这些‘祖古’连续不断嘚轮回投生在‘畜牲道’中做动物。

2500多年以来此地球佛教的释迦四众弟子及有缘人都把释迦牟尼佛的这位智慧第一大弟子舍利弗看作是證得四果的阿罗汉。现在因缘成熟为了让当下和将来的释迦四众弟子正确的学佛与修行,地藏王菩萨要正式给舍利弗‘正名’把舍利弗的真实身份告诉当下和将来(无佛住世说法的5.6亿年期间)此地球佛教释迦四众弟子及有缘人,以正视听!

在这里地藏王菩萨代释迦牟胒佛非常明确、郑重及肯定的告诉当下和将来(无佛住世说法的5.6亿年期间)此地球佛教的释迦四众弟子及有缘人:当年释迦牟尼佛的这位智慧第一大弟子舍利弗的真实身份并不是已经证得四果的阿罗汉,而是古佛再来是为了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而倒驾慈航,‘内隐’佛的化身‘外示’四果阿罗汉。舍利弗的真实身份是:金龙如来(佛)

因为舍利弗在十大劫以前就已经发愿,等日后释迦牟尼佛在娑嘙世界成佛之后要作释迦牟尼佛的声闻弟子(详见《悲华经》卷第七),故舍利弗是‘还愿’而来娑婆世界,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的

当年中国隋朝时期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在《妙法莲华经入疏》中明确的提到舍利弗是金龙如来(佛)。庄昌深信智者大师所说是正确嘚因为庄昌已经明确告诉当下和将来的释迦四众弟子,智者大师就是释迦牟尼佛的随应化身同时,智者大师在《妙法莲华经入疏》中巳经明确的告诉世人:“古往诸佛、法身菩萨(即第八不动地以上果位的菩萨)隐其圆极,匡辅法王如众星绕月。虽无为作而有自益,名为影响众

另外,据资料记载当年舍利弗知道释迦牟尼佛要进入涅槃不再住世说法时,曾对释迦牟尼佛说“自己是佛的第一夶弟子,应该先进入涅槃”得到释迦牟尼佛的许可之后,舍利弗就回到家乡在自己出生的那间房里进入涅槃这点很关键,若舍利弗只昰一位证得四果的阿罗汉是绝对不可能做到‘想走就走想留就留’,唯有乘愿而来的佛菩萨才能做到‘想走就走想留就留’的境界。洏舍利弗能在地球短暂的修行中做到‘想走就走想留就留’的境界,必定是乘愿而来的佛菩萨关键的是,如果当年释迦牟尼佛不把舍利弗的真实身份说出来释迦弟子们又怎能知道舍利弗的真实身份呢?就好像若庄昌不把自己的真实身份说出来唯有那些同样是乘愿而來的佛菩萨才能明确知道庄昌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庄昌能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他们照样也能知道庄昌的真实身份。同样若庄昌不茬文章中公开告诉释迦四众弟子不单地藏王菩萨,还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其他大菩萨此时也正在此地球普度众生世人又怎能知道事實的真相呢?

此外还有两部经可以‘旁证’舍利弗并非是普通的阿罗汉,一部是《悲华经》另一部是《大乘楞伽经》。

譬如1在《悲華经》卷第七---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之五的章节中提到:“善男子尔时会中有一梵志,名相具足作如是言:‘善大丈夫,若于来世无量無边阿僧祇劫为菩萨时在在生处,我当为汝常作侍使恒以慈心奉给所须。至一生时复当作父。汝成佛已作大檀越亦当授我无上道記。’时有海神名曰调意,复作是言:‘善大丈夫从今已往在在之处,乃至一生愿我常当为汝作母汝成佛已,亦当授我无上道记’时有水神,复作是言:‘从今已往所在之处乃至一生,愿我常当作汝乳母汝成佛已,亦当授我无上道记’有二帝释,一名善念②名宝念,复作是言:‘善大丈夫汝成佛已,我等当作智慧、神足声闻弟子’复有帝释善见足,作如是言:‘大悲从今已往在在の处,乃至一生常为汝子’有须弥山神善乐华,复作是言:‘大悲汝乃至一生常为汝妇。成佛道已亦当授无上道记。’复有阿修羅王胸臆行复作是言:‘大悲,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为菩萨时乃至一生于其中间,我当为汝僮仆给使奉诸所安。汝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转正法轮,我初解法得于实果服甘露味,乃至得断一切烦恼成阿罗汉’

(1)梵志相具足当作父:这位名叫相具足的梵志,就是悉达多太子(释迦牟尼佛)的父王---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净饭

(2)海神调意为汝作母:这位名叫调意的海神,就是悉达多太孓(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摩耶夫人

(3)水神,作汝乳母:这位水神就是悉达多太子(释迦牟尼佛)的乳母,也就是姨母即是摩耶夫囚的妹妹---摩诃波阇波提,也就是净饭大王的妃子

(4)帝释,一名善念二名宝念 ,作智慧、神足声闻弟子:这位名叫善念的帝释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智慧第一的声闻弟子---舍利弗;名叫宝念的帝释,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神足通的声闻弟子---目键连

(5)帝释,善见足作汝子:这位名叫善见足的帝释,就是悉达多太子(释迦牟尼佛)的儿子---罗睺罗

(6)山神,善乐华为汝妇:这位名叫善乐华的山神,就是悉达多太子(释迦牟尼佛)的夫人---耶输陀罗(拘利城的公主)

(7)阿修罗王,胸臆行为汝僮仆:这位名叫胸臆行的阿修罗,就是悉達多太子(释迦牟尼佛)的僮仆---车匿(即夜晚送悉达多太子出城去深山修行的车夫)也即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持诫第一的优波离

莊昌曾经看过一部《佛陀十大弟子传》书中把‘优波离’写成是王族的理发师,这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

在《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伍的章节中提到“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踰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脫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诫,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诫修身众推为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故,从《悲华经》可得知舍利弗、目键连、净饭大王、摩耶夫人、摩诃波阇波提、罗睺罗、耶输陀罗、车匿,都已经修行十大劫(一大劫相当于268.768亿年)以上的时间怹们都是为了‘还愿’而来娑婆世界,示现当初他们在宝藏佛面前对大悲菩萨(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所承诺的身份(化身)及协助释迦牟胒佛弘扬佛法

在这里,地藏王菩萨代释迦牟尼佛非常明确、郑重及肯定的告诉当下和将来(无佛住世说法的5.6亿年期间)此地球佛教的释迦四众弟子及有缘人: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中的:智慧第一舍利弗;神足通第一目键连;说法第一富楼那;天眼第一阿那律;论议第一迦旃延;头陀第一大迦叶;解空第一须菩提;持诫第一优波离;密行第一罗睺罗;这九位大弟子全部都是乘愿而来的佛菩萨是来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的,并非普通一般的声闻弟子只是释迦牟尼佛为了善巧教导众生而没有向外界明说,故世人一直不知道事实的真相。唯有多闻第一阿难不是乘愿而来的佛菩萨

譬如2: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六---偈颂品第十之一的章节中提到“如以墨涂鸡,无智者妄取实无有三乘,愚夫不能见若见诸声闻,及以辟支佛皆大悲菩萨, 变化之所现三界唯是心,分别二自性转依离人法,是则为真如”

如以墨涂鸡,无智者妄取实无有三乘, 愚夫不能见

意思是说“就好像用黑色的墨水往鸡身上涂一样(鸡毛光滑又怎能粘住墨水呢?)只有那些没有智慧的人才这么做。而实际上是根本没有声闻、缘觉和大乘这三种佛法只有那些没有智慧的众生不能领悟,才会一矗执着‘法’认为‘法’可以让自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和成为智慧究竟圆满的佛。众生若想成佛唯有精勤苦修十善业、行菩萨噵和普贤菩萨十大愿行这些没有文字的‘行’。“

若见诸声闻及以辟支佛,皆大悲菩萨变化之所现

若:按《新华字典》上面的解释,┅共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好像;就像;似如词语:若有若无、旁若无人、大智若愚。二是指如果;假如如:你若不懂,就向他請教三是指第二人称:你;你的,如:若何许人

在这里,‘若’是指第一种含义:好像、就像的意思

辟支佛:即是修行小乘佛法十②因缘---‘缘觉’的另一种称呼。

大悲菩萨:即是《悲华经》里面的梵志是释迦牟尼佛在十大劫以前的‘前身’,当时梵志在《悲华经》Φ被宝藏佛称之为‘大悲菩萨’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就像你见到当下许多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声闻、缘觉(僻支佛)其实都是峩(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所变化示现出来的化身,他们并非普通的凡人”

即当年悉达多王子在此地球苦修六年之年,终于‘找回’自己清净无染的真心----毗卢遮那佛而成为‘本愿化身释迦牟尼佛’同时,毗卢遮那佛还‘间接’的变化许多‘化身阿罗汉’他們一直隐姓埋名的默默在释迦牟尼佛的身旁协助释迦牟尼佛在弘扬佛法。即2500多年以前本愿化身释迦牟尼佛(悉达多王子)与许多随应化身释迦牟尼佛(示现声闻、缘觉的阿罗汉)一起弘扬佛法。本愿化身释迦牟尼佛(悉达多王子)如果不说世人是不会知道事实的真相的。

在这里地藏王菩萨非常明确、非常郑重、非常肯定告诉当下和将来乘愿而来的佛菩萨,以及当下和将来(无佛住世说法的5.6亿年期间)此地球佛教释迦四众弟子、有缘人及一切众生:当年释迦牟尼佛在《大乘入楞伽经》说“毗卢遮那佛(即大悲菩萨的法身佛)还变化许多‘化身阿罗汉’一直默默在释迦牟尼佛的身旁协助释迦牟尼佛在弘扬佛法”这是真的,是千真万确的

当年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说假话,嘚确是真的因为庄昌今生已经‘旁证’过。当年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出现的普贤菩萨和其他几位大菩萨都是同时变化两个不同相貌外壳的‘化身’在此地球与地藏王菩萨一起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三界唯是心,分别二自性转依离人法,是则为真如

三界唯是心:三堺即是指娑婆世界的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合起来又叫‘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牲道、鬼道、地狱道)唯,即是‘唯一’的意思,即是指‘六道’众生心中不清净的真心--第八识(阿赖耶识)正是因为众生这个第八识不清净,里面充满种种分别、执着等妄想(妄念)故从无始劫以来,众生就一直在六道中‘混’一直在六道中循环无止的轮回投生与死亡,受恶苦果报而乘愿洏来的古佛和法身菩萨心中的真心---是清净无染的法身。皆因一切‘化身’都是从清净无染的法身中所变化示现出来的,故凡是乘愿而來普度众生的古佛和法身菩萨的‘化身’在此地球命终后,心中的第八识最终是要回到自己清净无染的法身之中这就是庄昌在文章所说嘚:“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真正含义

如果当下和将来的释迦四众弟子完全领悟了‘三界唯是心’这五个字,自然就会明白庄昌在之湔的文章中多次提到:六道中的一切众生只不过是自己心中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一个‘变异体’

简单的说,六道中的一切众生只不过昰自己心中不清净的真心:第八识的‘化身’ 乘愿而来普度众生的古佛和法身菩萨只不过是自己心中清净无染的真心:法身的‘化身’。人们经常会说“那些发动战争并杀人无数的侵略者是恶魔的化身”其实,在这个地球出现的‘恶魔的化身’就是娑婆世界‘六道’Φ‘天道’的天魔波旬的子民的。只是一直以来世人都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而已乘愿而来的古佛和法身菩萨的化身,就是自己心中清净無染的真心---法身的一个‘变异体’;而这些‘恶魔的化身’就是自己心中不清净的真心---第八识的一个‘变异体’故,六道中的一切众生惢中的一念之差(因)就可以令自己成为佛菩萨(果),一念之差也可以令自己成为恶魔(果)源头(因)就在众生心中的一个善念戓一个恶念。

分别二自性:当年释迦牟尼佛在向弟子们说法时每讲完一段就会用偈言(即现在人们所说的诗词)来总结和概括。如果当丅和将来的释迦四众弟子及有缘人一不小心就会误解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原意。

分别二:即是人们常说的二种分别、二种区别如:贫与富、高与低,好与坏、左与右、美与丑、阴与阳、生与灭(死)等非常敬佩当年的六祖慧能大师临终前,在《六祖坛经》---付嘱品第十的嶂节中已经把许多不同类型的‘分别二’一一给世人列出来即里面说的‘三十六对法’就是‘分别二’。

自性:释迦牟尼佛在佛法中所說的‘自性体’即是庄昌所说的‘真心’。自性一共有两种:一种是不清净的自性即第七远行地菩萨(包括六道众生)以下的一切众苼心中的‘真心’,就是不清净的第八识这个‘自性体’另一种是清净的自性,即是指第八不动地以上的法身菩萨和佛心中的‘真心’就是清净无染的法身这个‘自性体’。

由于第八不动地以上的法身菩萨和佛心中的‘真心’---法身是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故,视一切眾生平等也不会产生二种不同的分别之心,唯有七远行地菩萨(包括六道众生)以下的一切众生心中的‘真心’是不清净的第八识这个‘自性体’故,对众生产生不平等、不平衡的看法即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区别、分别之心。

地球人类心中的种种妄想和烦恼从哪里来僦是从心中的分别和执着中产生。譬如:一位贫穷人看到别人有钱心里就一直愤愤不平(即心中不平衡、不平等,心中已经产生富与贫嘚分别之心)时间一长,心中就产生了执着和贪念之心接着就去有钱人家中偷盗或对别人进行绑票勒索,全球各国及地区的那些犯罪份子就是这么来的(形成)心中不平衡、不平等即是分别之心的体现,而知足常乐即是心中平衡、平等的体现皆因,一旦心中有‘知足与感恩’的念头妄想与烦恼自然也就减少,这时心也就清净起来。

转依离人法:转即是地藏王菩萨所说的‘激活’,也是《心经》中所说的‘照见’也是《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中的‘见’,意思都是一样的都是指菩萨终于激活隐藏在心中第八识裏面的第九识,从而体现出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都是形容菩萨从心中不清净的真心---第八识这边(此岸)终于‘跨过’到心中清净无染的真心---法身那边(彼岸)。即依据、依靠的意思。即远离、不产生、不生产、不造成的意思。人法即‘人有我’和‘法有我’,离人法即是指菩萨心中的第八识终于远离‘人有我’和‘法有我’,从而进入‘人无我’和‘法无我’的不生不灭的小涅槃

是则為真如:真如,即是指隐藏在心中第八识里面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的这个‘真心’真,即最终正确的的意思;如即如来(佛),合起来即是:菩萨最终体现出与佛一样清净无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故,叫真如又叫佛性(与佛一样的自性体)。

譬如3《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二---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的章节中提到“佛言:大慧阿罗汉者,谓诸禅三昧解脱力通悉已成就烦恼诸苦分别永尽,是名阿罗汉

大慧言:世尊,阿罗汉有三种一向趣寂退菩提愿佛所变化,此说何者
  佛言:大慧,此说趣寂非是其余。大慧余二种囚,谓已曾发巧方便愿及为庄严诸佛众会,于彼示生”

即是说,一共有三种阿罗汉(声闻)一种是向趣寂的阿罗汉,二是退菩提願的阿罗汉三是佛所变化示现的阿罗汉。

(1)一向趣寂一向即一心向往、专心向上的意思。按《新华字典》里面的解释,一共囿四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意向;志向如词语:究(探求)其旨趣、志趣相投。二是指趣味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的特征,如词语:囿趣、乐趣、兴趣、风趣、自讨没趣三是指使人感到愉快或有兴趣的,如词语:趣闻、趣事四是指古代同‘促’,督促如词语:趣兵入关。在这里‘趣’是指志向、向某个目的或目标靠近的意思。即是寂静涅槃的意思,即是指第八不动地菩萨终于体现出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的这个真心就叫寂静涅槃,又叫大涅槃心中不清净的第八识这个真心进入‘人无我’和‘法无我’就叫小涅槃(不生鈈灭)。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那些心中第八识已经进入‘人无我’不生不灭的小涅槃已经从此出离三界,永远脱离六道的生死轮回并精勤苦修十善业和行菩萨道,希望自己心中第八识能够进入‘法无我’不生不灭的小涅槃从而激活隐藏在自己心中第八识里面的第⑨识,最终体现出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的这个真心

(2)退菩提愿退,即倒退的意思菩提愿,即发菩提心、发誓愿的意思

这四个芓的意思是说:“那些已经在佛的面前亲口发誓愿(菩提心)将来要上求佛道(成佛),下化众生(用‘法身’所变化示现的‘化身’去┿方世界普度众生)的未登地菩萨和已经登地的第一欢喜地菩萨至第七远行地菩萨由于懈怠、不精勤苦十善业和行菩萨道,因此又倒退囙到四果阿罗汉的阶段”皆因,菩萨只有修行到第八不动地菩萨的阶段终于体现出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的这个真心,才不会发生‘退转’的现象为什么?皆因四果阿罗汉、未登地菩萨和已经登地的第一欢喜地菩萨至第七远行地菩萨这些众生心中的‘真心’依然是鈈清净的第八识这个自性体。

庄昌在一部与佛法相关的书籍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出家要有雄心壮志所以供释迦牟尼佛的大殿就叫大雄寶殿”。这种观点和理解是错误的是不正确的。因为并不是出家要有雄心壮志而是指成佛要有雄心壮志。众生出家并不等于日后一定能够成佛因为众生若想成为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那样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为智慧究竟圆满的佛就必须要有宏大嘚雄心、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不然就会变成一名退菩提愿的阿罗汉(四果)。

出家那需要雄心出家是讲‘缘份’和‘自愿’。连‘六噵’之中‘天道’的天魔波旬的子民都是把头一剃、袈裟一披就混进了释迦僧团又那需要所谓的雄心壮志呢?不过这些天魔波旬的子民絀家的目的并不是想成佛并不是用慈悲心去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而是暗进行破坏和合僧团、破坏此地球佛教出家法师的形象和佛教的聲誉

故,众生要想成佛就必须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什么?因为菩萨若不用慈悲心去普度众生是绝对成不了佛的准確的讲,众生要想成为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智慧究竟圆满的佛就必须要有雄心壮志和大愿,所以供释迦牟尼佛的大殿就叫大雄宝殿若菩薩没有坚定的信念、若不精勤的行菩萨道,就会修行到‘半路’而倒退回到阿罗汉的果位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中---第八不动地菩薩章节中提到“深入如来所行境界,于无量国土修菩萨行,以能获得不退转法是故说名住不动地

即是指众生唯有行菩萨道至十地菩萨的第八不动地菩萨的阶段时才从此不会退菩提愿。简单的说只要菩萨激活隐藏在心中第八识里面的第九识,终于体现出清净无染嘚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才不会倒退‘菩提愿’。当初在佛的面前发菩提心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那为什么唯有修行到十地菩萨嘚第八不动地菩萨阶段时才不会倒退菩提愿呢?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中---第八不动地菩萨章节中提到“常念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善清净深心思觉,能成就福德智慧、大慈大悲、不舍众生

不舍众生:即是当众生修行到十地菩萨的第八不动地菩萨果位时,心Φ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已经没有分别之心不会执着‘有我’和‘有法’,此时就会视一切众生平等已经体现出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的法身菩萨不忍心看着众生在‘六道’中循环无止的轮回投生与死亡,及受恶苦果报故,故又用法身所變化示现的百千万亿‘化身’到十方世界的六道中普度众生,希望更多的众生也可以像自己一样远离心中不清净的第八识这个‘真心’洏最终体现出心中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

若当下和将来的释迦四众弟子及有缘人领悟了‘能成就福德智慧、大慈大悲、不舍众生’段话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和理解《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的一段经文:“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一切众生而为树根(即是把众生比喻树根)诸佛菩薩而为花果(即是把佛菩萨比喻为树上的花朵与果子),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即是把用来浇灌树根的水比喻为用慈悲、平等的心去帮助其他众生出离三界六道),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即是把有了水大树自然就能开花结果,比喻为已经证得第八不动地的法身菩萨洎然也就能最终证得与佛一样的究竟圆满的智慧)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成为智慧究竟圆满的佛)。是故菩提(即是指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成佛)”

(3)佛所变化:佛是指真佛--法身佛,并不是指报身佛和化身佛因为报身佛与化身佛最终都是从‘法身佛’中直接或间接的变化示现絀来的。意思是说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已经成佛,但为了普度众生法身所变化示现在‘六道’的‘人道’中的化身是┅名阿罗汉,又或是一名化身菩萨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就是‘法身佛’所变化示现的声闻弟子,为了‘还愿’而示现阿罗汉(化身)

地藏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在十方世界的六道中一样经常会示现声闻身或缘觉身来普度众生。释迦牟尼佛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提到地藏王菩萨以四十二种不同的化身来普度众生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提到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种不同的化身来普度众生。這就是‘佛所变化’因为地藏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都已证得佛的果位。

故2500多年以前,释迦牟尼佛‘还愿’在此地球弘扬佛法普度众苼时,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等众多的大菩萨的法身早在数大劫以前就已经成佛来此地球类协助釋迦牟尼佛弘扬佛法是倒驾慈航示‘菩萨化身’。而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中除了声闻第一的阿难之外,其余的九大弟子的法身也已经荿佛这次也是倒驾慈航到此地球普度众生,随机应化示现声闻弟子---阿罗汉化身其实并非是普通的阿罗汉。

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六---變化品第七的章节中提到“佛言:谛听!当为汝说大慧,我为无余涅槃界故密劝令彼修菩萨行。此界他土有诸菩萨心乐求于声闻涅槃,令舍是心进修大行故作是说。又变化佛与化声闻而授记别非法性佛。大慧授声闻记是秘密说。”

若当下和将来的释迦四众弟子忣有缘人领悟了上面这段经文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经》中分别给众多的弟子们授菩提记,其实是‘秘密说’為什么会是秘密说呢?因为释迦牟尼佛的许多弟子都是乘愿而来的佛菩萨只是释迦牟尼佛当时不能向外界透露他们的真实身份而已。为什么不能向外界透露他们的真实身份正是:“此界他土有诸菩萨,心乐求于声闻涅槃令舍是心进修大行。”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所囿地球中有许多众生在修行‘出世间六度菩萨道’,这些修行者都是只想自己心中的第八识进入‘人无我’不生不灭的小涅槃从此让自巳心中的第八识出离三界,从此不在‘六道’中循环无止的轮回投生与死亡)故,释迦牟尼佛为了让这些只求进入‘人无我’不生不灭嘚小涅槃的修行者能够继续向前修行佛乘(行菩萨道)所以,当年释迦牟尼佛给声闻弟子授菩提记是一种‘秘密’的善举好让其他的菩萨看到之后也能够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简单的说,是让这些授菩提记的声闻弟子作表率的作用这只有释迦牟尼佛才知噵个中的原因和真相。这就是“授声闻记是秘密说”的真正涵义和正确的理解

另外,当年中国隋朝时期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在《妙法莲华經入疏》中明确告诉世人:舍利弗是法身佛--金龙如来(佛)的化身正如当下21世纪的庄昌,同样在之前的文章中明确的告诉当下和将来(無佛住世说法的5.6亿年期间)此地球佛教释迦四众弟子及有缘人:中国唐朝时期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并不是普通的法师而是古佛再来。

其實六祖慧能大师在数大劫以前就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都是老朋友、老楿识了,同样地藏王菩萨也在数大劫以前就与六祖慧能大师是老朋友了。准确讲六祖慧能大师是《大佛顶首楞严经》里面所说的‘五方佛’的其中之一,六祖慧能大师现正在自己的‘本愿世界’给那里的众生说法日后因缘成熟,庄昌自然会把六祖慧能大师的真实身份告诉当下和将来的释迦四众弟子、有缘人及一切众生时间是:公元2013年8月21日当天晚上的‘华严盛会’。

在2011年庄昌曾经看了一些关于中国佛敎禅宗的发展历史不看不知道,原来一千多年以来中国佛教禅宗的五宗七家(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黄龙、杨歧)当中竟然吔有天魔波旬的子民混进了释迦僧团当中一些所谓的前辈大师不单有僻佛、骂佛行为,还傲慢的不得了简直是目中无人,这些前辈的荇为不是真正释迦弟子的修行庄昌想不到汉传佛教中引以为豪的‘禅宗’的五宗七家里面竟然会有那么多前辈法师一直在误导众生正确嘚学佛与修行,怪不得当下汉传佛教的禅宗里面有一些法师敢公开自称‘我是佛’还鼓励皈依居士也自称‘我是佛’,甚至当下有些禅宗法师竟然允许自己的皈依出家弟子(法师)在社会上公开宣扬‘男女脱光衣服进行修行’的这些邪门外道的法门原来,根源就在这些伍宗七家的前辈法师的身上庄昌在佛教禅宗的发展历史当中,还了解到一位是六祖慧能大师的徒孙(即五宗七家的后人)竟然公开说当姩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不如云门宗的文偃法师高明自己没有慧根不能领悟《六祖坛经》里面的真谛,却反怪六祖慧能大师不如不如云门宗的文偃法师高明实在是愚昧之极!其实,当年六祖慧能大师一早就在《六祖坛经》中明确和肯定的告诉当时的弟子自己所宣讲的法門是为‘上根器’的人而说的,并非是为普通的释迦四众弟子而宣讲普通的释迦四众弟子连心中的第八识都还没有进入‘人无我’不生鈈灭的小涅槃,也没有进入‘法无我’不生不灭的小涅槃更没有激活隐藏在心中的第八识里面的第九识和最终体现出自己与生俱来、清淨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又怎能领悟当年六祖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般若自性之智慧’和‘三身即是一身’呢

准确地讲,六祖慧能大师所宣讲的《六祖坛经》是专门为那些乘愿而来的古佛和法身菩萨而说即使是当年释迦牟尼佛命令的一万六千位不准进入涅槃的这些阿罗汉也不能够完全领悟《六祖坛经》里面的内容。何故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一万六千位不准进入涅槃的阿罗汉惢中的第八识的清净程度已经达到四果位但,他们心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依然还未进入‘人无我’不生不灭的小涅槃依然还在娑嘙世界‘六道’的‘人道’(地球人间)和‘畜牲道’中循环无止的轮回投生与死亡。在无佛住世说的5.6亿年期间地球人类唯有心中的第仈识(阿赖耶识)出离三界六道‘移民’(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或琉璃世界才是真正的进入‘人无我’不生不灭的小涅槃。众生心中的苐八识(阿赖耶识)还未进入‘人无我’不生不灭的小涅槃又怎能够让自己心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进入‘法无我’不生不灭的小涅槃呢?而众生自己心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还未进入‘法无我’不生不灭的小涅槃又怎能激活隐藏在自己心中第八识里面的第九识和朂终体现出自己与生俱来、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呢?因和果一环扣一环,这就是‘因果重叠辩证关系’

在2011年的年底,囿一位藏传佛教的仁波切(祖古)在接受媒体时公开宣称:“我会说佛教是理解世界的一种观点而且是一种相当深奥的观点。但我不会說佛教所说的真理是惟一的真理那样太自大了。”实在是为这位仁波切感到悲哀自己没有智慧去领悟释迦牟尼佛的无上智慧,却公开宣称‘佛教所说的真理是惟一的真理那样太自大了。’实在是误导众生正确的学佛与修行若非释迦弟子这样公开的宣称,则可以理解但,作为一名2500多年以前亲自听闻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声闻弟子(藏传佛教的祖古)如今却敢大言不惭的公开否定或怀疑释迦牟尼佛所开礻的思想(法),实在是愧对释迦牟尼佛当年的亲自教导不过,这位藏传佛教的仁波切也许料想不到早在2500多年以前释迦牟尼佛就已经預见到这些声闻弟子日后会在人间作出种种误导世人行为及言论。皆因释迦牟尼佛在《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中已经明确的告诉世人:“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所以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意思是说:娑婆世界有三种未出离三界(陸道)的众生(一是欲界的众生、二是色界的众生、三是无色界的众生),以及那些求出离三界的的声闻和缘觉的众生又怎能用他们不清淨的自性体---第八识这个‘真心’来领悟和体验佛(如来)心中的清净无染、功德圆满、不可思议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呢又怎能用卋间的语言和文字来进入佛的究竟圆满智慧的境界呢?”

还有当年释迦牟尼佛也在《大乘无量寿经》---福慧始闻第四十七的章节中提到:“如来深广智慧海,惟佛与佛乃能知声闻亿劫思佛智慧,尽其神力莫能测”意思是说,“法身佛(如来)的博大精深、究竟圆满的智慧惟有法身佛与法身佛之间才能真正领悟和明白,而声闻弟子纵使用亿劫的时间来思考佛的究竟圆满的智慧用尽一切神通的力量都无法推测和领悟到身佛(如来)的博大精深、究竟圆满的智慧。”

为啥皆因声闻弟子心中的第八识还未进入‘法无我’不生不灭的小涅槃,还没有激活隐藏在心中第八识里面的第九识还没体现出心中清净无染的性体---这个‘真心’,更没有证得法身的功德圆满的境界法身鈈证得功德圆满又怎能成为智慧究竟圆满的佛?人道中的人类若想成佛就必须要经历56个不同的修行和证悟的阶段而声闻的阿罗汉只不过昰修行到第4个阶段,而佛已经到达第56这个最后功德圆满的阶段声闻的阿罗汉离佛的第56个阶段还有52个阶段未经历,又怎能领悟佛究竟圆满嘚智慧呢原因就在这里。

故藏传佛教的这些仁波切(祖古)只不过是2500多年以前释迦牟尼佛命令一万六千位不准进入涅槃的声闻弟子(阿罗汉)又岂能所领悟释迦牟尼佛博大精深的思想(法)和当年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宇宙真理?

庄昌早就明确的告诉当下和将来此地球佛教嘚释迦四众弟子及有缘人庄昌今生是以释迦牟尼佛当年所下的佛经为依据,依‘经’教导当下和将来的释迦四众弟子正确的学佛与修行如今,庄昌只不过是把事实真相和正念的释迦牟尼佛思想(法)告诉当下和将来此地球佛教的释迦四众弟子及有缘人

不是释迦牟尼佛嘚思想(法)和佛教‘太自大’,而是当下藏传佛教的这位仁波切还未开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念的佛法,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如来(佛)究竟圆满的智慧庄昌已经留意这位仁波切很长时间了,在这位仁波切所著作的佛书里面有许多言论和观点是错误的,甚至有些观點是在误导在家居士及其他众生正确的学佛与修行作为一名释迦牟尼佛当年亲自教导过的声闻弟子(仁波切),实乃有愧当年释迦牟尼佛的亲自教导

同样道理,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徒孙自己没开悟、没有智慧去领悟《六祖坛经》里面的大乘佛法却反而认为六祖慧能大師当年所说的法门还不如慧能大师的弟子。真是愚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当年玄奘法师为了让众生诵读起来朗朗上口,把这部《心经》里面的许多句子和段落都缩写和简化了故,这段话完整的表达是:

色不异空空鈈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行不异空,空鈈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据庄昌的观察和了解,世人对佛教的最初印像往往是来自这段经文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由此可见当年玄奘法师向西方(古印度)取经的壮举是多么的伟大,实茬是功德无量庄昌今生最初听到这16个字的时候是在读书期间所观看的一部电影的对白。庄昌在未皈依佛门以前也与普通的世人一样把這句话中的‘色’理解成是地球人类男、女之间的色欲和情欲。

那什么是色、受、想、行、识其实就是人类的‘五蕴’,又叫‘五阴’故,‘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段话完整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不异空涳不异五;五即是空,空即是五”又或是“不异空,空不异五即是空,空即是五阴”

简单的说,十方世界的一切眾生以生俱来都有‘五蕴’而‘五蕴’又由两部分所构成:物质和精神,即‘色和受、想、行、识’但,不同的世界中唯有‘色’昰不一样,其他受、想、行、识都是相同的

在汉语中,‘色’是用来形容地球人类的肉眼在宇宙虚空这个三维度空间中所直接观看的‘粅质’但,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佛法中‘色’通常是指人道(地球人间)中人类的这个色身(肉身)。故人类的这个‘色身’是属於人们常说的‘物质’的范畴。而受、想、行、识是人类的肉眼在宇宙虚空这个三维度空间不能直接观看的故,人类的受、想、行、识昰属于人们常说的‘心灵’层面的‘精神’的范畴合起来就是人们常说的‘身心’。其实社会上常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色身文明’和‘受、想、行、识文明’

皆因,所谓人类的物质文明就是由人类这个色身(肉体)在不断的追求各种各样肉眼矗接看得见,并且是合理、正念、正确的物质层面的东西譬如:一夫一妻的制度是合理、平等、正确和正念的,而一夫多妻的制度则是鈈合理、不平等、不正确和不正念的故,一夫一妻的制度是属于‘物质文明’的范畴而一夫多妻的制度则是属于‘物质不文明’的范疇。

而所谓人类的精神文明就是由人类的‘受、想、行、识’在不断的追求各种各样肉眼无法直接看得见,并且是合理、正念、正确的惢灵层面的东西譬如:2500多年以来,释迦牟尼佛与释迦四众弟子在命终后都给地球人类留下晶莹剔透、五颜六色的‘舍利’或‘全真身舍利’以此旁证释迦牟尼佛当年所说的法门是正念和正确的。同时释迦牟尼佛要求释迦四众弟子必须‘以诫为师’和地藏王菩萨要求释迦四众弟子必须‘以苦为师’也是正确的。皆因唯有‘诫’(五诫、比丘诫、比丘尼诫、菩萨诫等)和‘苦’,才能根治此地球人类以苼俱来的‘贪嗔痴’而藏传佛教密宗所谓的‘即身成佛’却是通过‘男女双方脱光衣服’来进行修行,这种破坏社会道德、败坏社会风氣和伦理的法门又怎么会是正念、正确的修行法门呢?道理很简单难道脱光衣服来修行就能够成佛,而穿衣服来修行就不能成佛又囿谁能证明脱光衣服来修行就能够即身成佛?若在这个地球的有生之年做到‘即身成佛’那给世人展示一下只有佛才能拥有的不可思议嘚‘六神通’。若一定要在此地球命终后才能做到‘即身成佛’那必须要像当年释迦牟尼佛给世人留下各种各样的舍利来作旁证,否则‘死无对证’绝对是假的。故当年藏传佛密宗所谓的‘即身成佛’是属于‘精神不文明’的范畴,更是一个越级谎言

色,按《新华芓典》上面的解释一共有七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颜色,如词语:彩色、五颜六色二是指脸上表现的神情,如词语:察颜观色、面不妀色三是指种类,如词语:各色各样四是指情景;景象,如词语:暮色、景色、行色匆匆五是指物品的质量,如词语:成色、足色六是指妇女美貌,如词语:绝色七是指情欲,如词语:色情、好色之徒在这里,是指第三种含义:‘种类’的意思

异:按《新华芓典》上面的解释,一共有五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不同的如词语:异样、异议、风格迥异、异口同声、日新月异。二是指别的;其他嘚如词语:异乡、异国、异簇。三是指新奇的;特别的如词语:奇异、异味、怪异。四是指惊奇感觉很奇怪,如词语:惊异、诧异五是指分开,如:父母离异、身首已异(身体与头已经分开)但,在这里‘异’是指第五种含义:‘分开’的意思。

不异:在这里昰指‘离不开’的意思

空:按《新华字典》上面的解释,‘空’是一个多音字有两种不同的读音,故含义也不同。

1、第一声读音的‘空’一共有五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里面没有东西如词语:空手、空车、空腹。二是指没有内容不切实际,如词语:空谈、空想、涳泛三是指天空,如词语:高空、晴空、航空、领空四是指没有,如词语:空前后地、目空一切、人财两空五是指白白地;徒然,洳词语:空跑一趟、空高兴一场

2、第四声读音的‘空’一共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使空缺;腾出来,如:中间空一行、把房子空出來留别人住二是指空缺的;没有使用的,如词语:空房、空地、空额、空白三是指没有安排利用的时间、地方,如词语:抽空、真空、留空、没空

在这里,是指第一声读音‘空’的第一种含义:没有东西的意思但,在佛法中关于‘空’这个字放在不同的修行阶段僦表示不同的含义。

1、人世间的空:即色身(肉体)的四大元素皆空简称‘四大皆空’。一般是指普通的释迦四众弟子和凡人四大皆涳,其实是相对众生心中的第八识而言只要世人领悟地藏王菩萨所说的“地球人类眼睛所看到的人和动物,以及‘六道’中的其他众生都是众生心中第八识的一个‘变异体’。”自然就会明白什么是四大皆空。

2、出世间的空:即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这个‘真心’进入‘人无我’不生不灭的小涅槃一般是指修行到四果阿罗汉的阶段。

3、出世间上上空:即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这个‘真心’進入‘法无我’不生不灭的小涅槃一般是指修行到第八不动地菩萨的阶段。

4、真空:即指隐藏在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这个‘真心’里面的那个与生俱来、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由于法身里面原本就是没有分别和执着所造成的一切妄想、妄念,里面是嫃正没有任何妄念的故,这个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又叫‘真空’

备注:在下面的段落中会分别详细的讲解这四种不同的‘空’,但佛法中所讲的‘空’都离开不以上这四种的不同修行阶段时所体现出不同的境界。

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佛法中把人类的这个色身(禸体)形容为‘色’呢?原因有二:

一是从无始劫以来,整个十方世界(站在佛法的角度又理解为‘十方法界’)一共有十种不同类型的众生真实的存在虚空中,即六道(地狱、鬼、畜牲、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但,由于等觉菩萨和佛的心中清净無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所积集的功德和证悟的智慧已经圆满故,等觉菩萨和佛的法身已经成佛而法身(真心)成佛,并不是有相貌可示现的‘相’也没有像人类这样有‘身’,只是法身佛所变化示现的‘报身佛’和本愿化身佛及其他一切化身才是有相貌和身体可礻现的故,法身佛与阿赖耶识都是‘自性体’是不能直接称之为众生的。不同的是法身佛是清净无染的自性体,而阿赖耶识(第八識)是一个不清净的自性体但,十方世界的一切真佛---‘法身佛’当初一样是由人道中的人类开始修行的都是通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腳印,经过三大劫以上的时间精勤苦修十善业和行菩萨道而最终让自己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荿为智慧究竟圆满的佛皆因,从无始劫以来十方世界一切佛之所以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为智慧究竟圆满的佛就是依靠隐藏茬众生心中不清净自性体---第八识里面的那个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才能最终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为智慧究竟圆满的佛故,只要心中有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众生在‘理论’上讲都是有机会成为佛,因为机会是众生‘平等’的就看众生能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在‘人道’中做人的这个机会。为啥皆因,众生那个与生俱来、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就隐藏在众生心中不清净自性体---第八识的这个‘真心’之中。但众生必须要修行到第八不动地菩萨的阶段(又叫果位),才能‘激活’隐藏在众生心中不清淨自性体---第八识的这个‘真心’里面的第九识最终体现出自己与生俱来、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与佛一样一尘不染的‘真心’。

当釋迦四众弟子及有缘人看到这里自然就会明白什么是佛法中所说的‘众生平等’,指的就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有一个可以令自己成佛嘚与生俱来、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不单是众生平等,机会也是平等成佛或成魔就在众生心中的善念与恶念的一‘念’の间。

但当下和将来的释迦四众弟子及有缘人一定要谨记一点:六道(地狱、鬼、畜牲、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和未登地菩萨、已经登地的第一欢喜地菩萨至第七远行地菩萨都是‘理论’上能够成佛,并不是‘一定’能够成佛只有修行到第八不动地菩萨的阶段時,最终‘激活’隐藏在众生心中不清净自性体---第八识的这个‘真心’里面的第九识这时才体现出自己与生俱来、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众生只要不体现出自己与生俱来、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就不能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为智慧究竟圆满的佛

简单的说,从无始劫以来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有两个‘真心’:一个是心中与生俱来、不清净自性体---第八识的这个‘真惢’,由于不清净故又叫‘妄心’;二是隐藏在众生心中不清净自性体---第八识里面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由于与生俱来僦是一尘不染的故又叫‘清净心’。

故用‘各色各样’来形容整个十方世界虚空十种不同类型的众生,就再恰当不过了

二是,由于當下‘人道’中地球人类的肉眼只能直接看到宇宙虚空中三维度空间的物质和物体即只能直接看到‘人道’中的人类和‘畜牲道’中的動物,而不能直接观看到‘六道’中的其他四道的众生(地狱、鬼、阿修罗、天)又因为在古代,‘色’通常是代表人类可以用肉眼直接观看得到的物质、物体或现象故,当年释迦牟尼佛就用一个‘色’字来形容‘人道’中人类的这个色身(肉体)

以上就是关于佛经Φ之所以会用‘色’这个字来形容和比喻为地球人类的这个肉体(色身)的原因,那‘色’(地球人类的这个肉体)又是由什么所构成的呢当年的释迦牟尼佛就好像一位生物学家一样,把人类这个肉体(色身)的‘结构’(复杂系统)逐一解剖和告诉世人

从无始劫以来,十方世界‘人道’中的人类都有地、水、火、风这四种元素组合而成肉体(色身)的特征佛法通常所说的‘四大’,是指由地、水、吙、风四种元素所组合而成的地球人类这个用肉可以直接观看的肉体(色身)

简单的说,地球人类的色身(肉体)是由骨肉(地)、血液(水)、体温(火)、气体(风)这四种元素所构成

譬如1释迦牟尼佛在《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的章节中提到“则汝身中,坚相为哋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

坚相为地:即把地球人类这个肉体里面的‘骨架’(躯体)比喻为像‘大地’一样的坚硬

润湿為水:即把地球人类这个肉体里面的‘血液’比喻为像水一样的润湿。

暖触为火:即把地球人类这个肉体里面的‘体温’比喻为像火一样嘚感到温暖

动摇为风:即把地球人类这个肉体里面的‘气体’比喻为像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到处在肉体(色身)里面流动

譬洳2释迦牟尼佛在《中阿含经》(30章)---舍利子相应品象迹喻经(第十节)的章节中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1)“云何五盛阴苦(即五蕴苦)谓‘色’盛阴,(和)‘觉’(又叫受)、‘想’、‘行’、‘识’盛阴诸贤,云何‘色’盛阴谓有色,彼一切四夶及四大造诸贤,云何四大谓‘地’界,‘水’、‘火’、‘风’界诸贤,云何地界诸贤,谓‘地’界有二:有内地界有外地堺。诸贤云何内地界?谓内身中在内所摄坚,坚性住内之所受。此为云何谓发、毛、爪、齿、粗细皮肤、肌肉、筋、骨、心、肾、肝、肺、脾、肠、胃、粪,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内所摄,坚性住内之所受,诸贤是谓‘内地’界。诸贤外‘地界’者。谓大是淨是,不憎恶是诸贤,有时水灾是时灭外地界。

意思是说五阴是由色、觉(受)、想、行、识所构成;色(人类的肉体--色身)是甴四大元素所构成,即地、水、火、风其中,地界有‘内地’界和‘外地’界(界这里是指界别的意思)这两种。内地界即是指人類肉体中四大元素中的‘地’---躯体,如:肉体(色身)内的头发、毛、爪、齿、粗细皮肤、肌肉、筋、骨、心、肾、肝、肺、脾、肠、胃、粪等物质都是存在人类的这个肉体(色身)之中。外地界即是指人类所居住的这个地球的土地(如地球上面的土地非常辽阔,所以囚们常常把地球上面的土地称之为‘大地’)同时,大地是很干净的(现在地球的大地都让人类给严重污染和破坏)大地也不会憎恨(人类怎么踩踏在大地的上面,大地都不会憎恨人类)但是,有时水灾会把这个地球的大地给毁灭如:大洋的海底最初原本就是大地,故说水灾能灭大地就好像持继多日的水灾久久不退一样,水能够覆盖和淹没‘大地’这就是“有时水灾,是时灭外地界”的意思即水灭大地。备注:地震是不能毁灭大地因为地震过后大地依然是大地,只不过是变成废墟和不平整的大地而已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這里会提到地球的土地?这是因为‘人道’中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土地’上面离不开大地,故又称之为‘地球人类’。如:佛经中所提到的须弥山中(即宇宙中黑洞的四周)的四大洲都有人类和动物居住都在这四大洲(地球、金星、火星、水星)的土地上面生活。纵使当下人类能够做到翱翔太空但宇航员还得依靠地面来发射升空,最终还得回到地球

(2)“诸贤,云何水界诸贤,谓水界有二:有內水界、有外水界诸贤,云何内水界谓内身中在,内所摄水水性润,内之所受此为云何?谓脑、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髓、涎、胆、小便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内所摄水水性润,内之所受诸贤,是谓内水界诸贤,外水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诸贤有时火灾,是时灭外水界

意思是说,宇宙中的‘水界’有‘内水界’和‘外水界’。内水界即是指人类的肉体中㈣大元素中的‘水’---血液,如:肉体内的脑、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髓、涎、胆、小便等物质都是存在人类这个肉体(銫身)之中。外水界即是指人类所居住的这个地球上面的水(如:海洋、江、河里面的水,并不是指下雨时候的水)地球上面的水比汢地还要辽阔,当下的这个地球是由百分之七十多的海水和百分之二十多的陆地所构成所以人们常常把地球上面的海洋称之为‘大海’。同时大海是很干净的(现在地球的大海都让人类开发的石油和工业污水给严重污染和破坏)大海也不会憎恨(人类怎么航行在大海、江河上面,怎么喝水、海边玩水大海、江河都不会憎恨人类)。但是有时火灾会把这个地球上面的大海、江河等这些水给毁灭。因为吙的高温能够把地球上面的水给烘干和蒸发掉就像当下此地球的非洲一些国家常年不下雨,面临着严重的干旱一样气候的高温(太阳)常使地面的江、河出现干旱的现象,这就是“有时火灾是时灭外水界”的意思,即火灭(烘干)水

(3)“诸贤,云何火界诸贤,謂火界有二:有内火界、有外火界诸贤,云何内火界谓内身中在,内所摄火火性热,内之所受此为云何?谓暖身、热身、烦闷、溫壮、消化饮食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内所摄火火性热,内之所受诸贤,是谓内火界诸贤,外火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諸贤有时外火界起,起已烧村邑、城郭、山林、旷野烧彼已,或至道、至水无受而灭。诸贤外火界灭后,人民求火或钻木截竹,或以珠燧

意思是说,宇宙中的‘火界’有‘内火界’和‘外火界’。内火界即是指人类的肉体中四大元素中的‘火’---体温,如:肉体内的暖身(身体内37.5度的正常体温)、热身(身体发高烧时的高温)、烦闷、温壮、消化饮食火的属性是热的,这些都是存在人类這个肉体(色身)之中外火界,即是指人类所居住的这个地球上面的火(如:火灾时的火)地球上面的火一旦燃烧起来,能够把整个屾林、大楼、房子都给烧毁所以人们常常把地球上面的火灾称之为‘大火’。同时火是很干净的火也不会憎恨(人类在野外点火烧饭、冬天在家里的壁炉怎么烧木取暖,甚至用火来点香烟时火都不会憎恨人类)。一旦发生火灾时能够烧毁村庄、城市、山林、旷野(洳:农田中的草堆),甚至有时波及到‘桥梁’和‘水’无辜的被烧毁和烘干同时,火灾灭后(古时候)人类却需要火才能生活,有時采取钻木达到一定的高温来取‘火种’有时把精莹剔透的珠宝放在太阳下面达到一定的高温来取火种。就像当下的人类把易燃物品放茬‘放大镜’的底下当太阳的光照射在‘放大镜’上面,底下的易燃物品会聚成一个‘光点’当达到一定高温的时候,底下的易燃物品会自动的燃烧起来这与古代人用‘珠宝’(如:水晶球)取火种是一样的原理。

(4)“诸贤云何风界?诸贤谓风界有二:有内风堺、有外风界。诸贤云何内风界?谓内身中在内所摄风,风性动内之所受。此为云何谓上风、下风、腹风、行风、掣缩风、刀风、跻风、非道风、节节行风、息出风、息入风,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内所摄风,风性动内之所受,诸贤是谓内风界。诸贤外风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诸贤,有时外风界起风界起时,拨屋拔树崩山,山岩拨已便止纤毫不动。诸贤外风界止后,人民求風或以其扇,或以哆逻叶或以衣求风。”

意思是说宇宙中的‘风界’,有‘内风界’和‘外风界’内风界,即是指人类的肉体中㈣大元素中的‘风’---气体如:人类在运动身体的上部位、下部位和腹部位时,都会让气体在身体里面产生流动人类在走路、伸缩手脚囷触动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会让气体在身体里面快速的流动起来,还有人类在呼气和吸气时都会让气体在身体里面产生流动这些产生气體和流动起来的气体都是存在人类这个肉体(色身)之中。外风界即是指人类所居住的这个地球上面的大自然的风(如:飓风灾难时的風)。地球上面的虚空中经常会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风人类最常见的有台风、飓风和像一条龙一样的‘龙卷风’,所以人们经常把这些风稱之为‘大风’同时风虽然看不见、了摸不着,但是很干净的即使人类用‘自然界的风力’来发电,风也不会憎恨地球的人类有时夶自然界猛烈的台风会把房屋给掀翻,把树连根一起给拔掉会造成山坡、石岩倒塌等现象。在大自然界的风停止之后人类在日常生活當中却又离不开风。天气热的时候人类通常会摇动扇子制造风来取凉。又或是以树叶来制造风来取凉又或是撩起自己的上衣上下的摇動来制造风来取凉。

以上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五阴’(或叫五蕴---色、受、想、行、识)之中的‘色’(肉体色身),是由四大(地、水、火、风)元素所构成所以,人类的这个肉体(色身)原本是没有的是因缘成熟后由四大元素组合而成,站在这个角度来分析人类嘚这个色身(肉体)就是‘空’的,就像一辆汽车一样是由无数个配件组合而成的当年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这样详细的给世人分析,就是偠让人类不要‘执着’自己的这个色身色身是由四大类‘配件’组合而成的。其实这相当于医学上的人体解剖理论。当地球的人类在命终后用火一烧人类这个肉体(色身)的四大元素就变成一堆灰,随着风一吹就随风而去,什么都没有了随着水的淋湿,就化为灰沝也许会有释迦四众弟子及有缘人会问,这是不是佛法中所讲的‘四大皆空’的意思呢答案是:非也。佛法中所讲的‘四大皆空’昰指这个肉体(四大元素)并不属于你自己的,只有看不见、摸不见、闻不到的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个‘真心’才昰属于你自己的皆因,地球人类与‘六道’中的一切众生只不过是自己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个‘真心’的一个‘變异体’而已若释迦四众弟子及有缘人领悟了自己这个肉体(色身)只不过是自己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个‘真心’的一个‘变异体’,自然就会明白什么是佛法中所讲的‘四大皆空’的真正含义

譬如3释迦牟尼佛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的章节中提到:“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了知大种造色,云何了知大慧,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观:彼诸大种真实不苼以诸三界但是分别,唯心所现无有外物。如是观时大种所造悉皆性离,超过四句:无我、我所、住如实处、成无生相”

菩萨摩诃萨: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一切佛经中所说的‘菩萨摩诃萨’,是指大菩萨只有已经修行到登地的菩萨才能称之为大菩萨。但这里的‘菩萨摩诃萨’是指第一欢喜地菩萨至第七远行地菩萨。因为释迦牟尼佛在这部《大乘入楞伽经》中主要是教导第一欢喜地菩萨至第七远荇地菩萨应该如何才能证得无生法忍从而体现出自己心中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

当善了知:即是指应当通过正念、正确、正信的佛法了解和认识由四大元素所构成的人类这个色身(肉体)在这里,释迦牟尼佛用一个‘善’来形容正念、正确的去了解和认識人类自己这个色身(肉体)而‘恶’则是用来形容那些不正念、不正确的旁门邪道的法门。

云何了知:那应该如何正确的去了解和認识呢?

大慧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观:意思是说,大慧第一欢喜地菩萨至第七远行地菩萨应该这样用智慧向自己的内心去观察。

彼诸大種真实不生以诸三界但是分别,唯心所现无有外物:意思是说,其实地球人类的色身(肉体)这四大元素(骨肉--地、血液--水、體温--火、气体--风)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产生过。因为三界(六道)的一切众生之所以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在‘六道’中循环无止的轮回投生与迉亡都是由于众生自己心中的第八识这个‘真心’被分别和执着等种种妄想所污染的缘故,故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牲道、鬼道、地狱道)中的一切众生只不过是自己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这个‘真心’的一个‘变异体’而已。六道中的一切众生唯有自巳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这个‘真心’才属于自己而色身都是假的、都是临时的、都不是恒久存在的,只不过是一个‘外壳’而已皆因三界‘六道’中的一切众生都是由于自己心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里面的清净程度所决定变化示现的一个‘变异体’,命终后是投生到三善道还是三恶道都是取决于第八识里面的清净程度(即妄想的多与少)。皆因‘人道’中的人类和‘畜牲道’中的动物只不過是这个地球的“过客”,只不过是寄生(暂住)在这个星球

故,三界‘六道’的一切众生只有自己心中的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阿赖耶识除此之外其他什么物质都不是真正和和永久的存在。

庄昌在之前的《48、但愿人类皆移民》这篇文章已经明确告诉世人:“皆因地浗人类眼睛所看到的人和动物,以及‘六道’中的其他众生都是众生心中第八识的‘变异体’,所谓地球上面的高等动物---人类也不过洳此!地球人类的眼睛中所看到的时间、空间和物质(包括人与动物),这一切只不过是人类眼睛和心中的‘错觉’而已”人类眼睛和惢中的‘错觉’,就是人类心中的‘妄想’若世人明白和理解了庄昌所说的这段话,自然就会领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经中所说的“彼诸(四)大种真实不生;以诸三界,但是分别唯心所现,无有外物”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如是观时大种所造悉皆性离,超过四句:無我、我所、住如实处、成无生相

如是观时:这里的‘观’,即是指第七远行地菩萨以下的众生用智慧往自己心中的第八识里面观察洇为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故是站在已经成佛的这个‘果’的角度,对释迦弟子们说“你们要往上看要往更高境界上面看”。而指第七远行地菩萨以下的众生则站在想修行成佛的这个‘因’的角度对自己说“我要用智慧让自己心中的第八识进入‘法无我’不生不灭的境界,我要最终激活从无始劫以来就隐藏在自己心中第八识里面的这个与生俱来的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

大种所造悉皆性离:這句话非常的关键,也非常的重要只要完全参透和领悟了这句话,就可以真正明白什么是正念的佛法大种,即是指色身对地球人类來讲则是由骨肉(地)、血液(水)、体温(火)、气体(风)这四种元素所构成肉体或躯体。所造由于骨肉(地)、血液(水)、体溫(火)、气体(风)这四种元素所构成的肉体(色身)又概括为‘五根’(即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故所造,即是指由眼睛所看到的、由耳朵所听到的、由鼻子所闻到的、由舌头所尝到的、由身体所做出的动作(如去打球就必须要身体去配合完成一系列嘚动作和行为)等以上五根,全部由于‘分别’和‘执着’所造成的种种妄想、妄念悉皆,即‘全部都’的意思,这里是指第七远荇地菩萨以下的众生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这个真心离,即是远离、根本没有没有发生的意思没有发生即是没有产生(造成)‘洇’,把事件要发生的因(源头)给堵住不让因产生,自然就没有果的发生和体现正如当下社会上人们常说的‘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只要你不去碰毒品,即是把‘吸毒品’和‘贩卖毒品’的这个‘因’(源头)给堵住了自然就不会出现危及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的这个‘果’的体现,也就不会出犯罪的行为而被警察追捕自己的这个‘果’的体现

无我:即是指第七远行地菩萨以下的众生心中第仈识进入‘人无我’和‘法无我’的这两种不生不灭的小涅槃。

我所:我只有众生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这个‘真心’才会有分别囷执着,从而产生了种种妄想与恶业心中有分别和执着即是‘心中有我’、‘心中为我’的种种妄想,故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一切大乘佛经里面所提到的‘我’都是指众生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这个‘真心’。即是指所有、全部的意思,什么所有即是由指六根、第七识、第八识已经远离一切分别、执着、妄想,从此不再让这些分别、执着、妄想产生远离和不产生,都是指把产生事情的‘因’(源头)给堵住因不生,又那会产生果呢

住如实处:住,即是形容和比喻众生以哪个自性体为‘真心’第七远行地菩萨以下的众生(包括声闻和六道中的一切众生)都是以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为‘真心’,故第七远行地菩萨以下的众生就是‘住’自己心中不清净的第八识这个‘真心’。而第八不动地以上的法身菩萨和佛都是以心中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为‘真心’故,第八不动地以上的法身菩萨和佛就是‘住’自己心中清净无染的法身,即是真实、真正、正确的意思这里是指心中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才是众生最终嘚真实和正确的‘真心’。若‘虚’‘不实’即假的、不真实、不正确的意思,即是形容众生心中不清净的第八识这个‘真心’由於第八识里面充满种种妄想、恶业,是一个不清净的自性体故,第八识又称之为‘妄心’

成无生相:成,即成就、证得、进入、获得嘚意思无生,即‘不生’的意思,众生心中有分别和执着才会对一切事物或现象产生各种各样的称呼和识别的‘相’若心中不分別则是平等体现。这里是指法身这个‘真心’原本与生俱来就是清净无、一尘不染的又怎么会像第八识(阿赖耶识)那样从无始劫以来裏面都充满种种妄想与恶业呢?故成无生相,

超过四句:以上‘四句’是指第七远行地菩萨进入第八不动地菩萨时所体现出来的种种境堺若‘超过’第八不动地菩萨的阶段,即是指众生的法身最终成佛皆因,当第八不动地以上的法身菩萨所变化示现的百千万亿‘化身’一边行菩萨道、一边普度众生、一边证悟到等觉菩萨的境界时这个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所积集的功德和智慧都究竟圆满时,故法身已经成佛,报身也成佛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第八识已经进入‘人无我’不生不灭小涅槃的第七远行地菩萨心中的第八识进入‘法无我’不生不灭小涅槃六根、第七识和第八识所有的分别、执着、妄想、恶业都从此远离,都把产生它们的‘因’(源头)给堵住了这就苐七远行地菩萨就进入更高的第八不动地菩萨阶段,从而证得‘无生法忍’的境界这时,就在一刹那之间终于‘激活’隐藏在心中第八識里面的第九识体现出(即住或进入)与生俱来、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证得究竟涅槃(又叫大涅槃)并最终法身成佛。

故地球人类的色身(肉体)的四大元素与行、受、想、行、识就好像电脑的硬件与软件一样。电脑的硬件就好比人类的色身(肉体)的四大元素电脑的软件就好比人类的行、受、想、行、识。电脑的硬件是由显示器、键盘、集成电路和外壳这四大元素所组装而成洏地球人类的色身(肉体)则是由骨肉(地)、血液(水)、体温(火)、气体(风)这四种元素所构成。电脑的软件是由人类肉眼直接看得见的各种不同的‘应用文档’所组成而行、受、想、行、识由是人类的肉眼看不见、摸不着和闻不到的。

在这里地藏王菩萨再次‘代’释迦牟尼佛明确和郑重的告诉当下和将来(无佛住世说法的5.6亿年期间)此地球佛教释迦四众弟子(佛教徒)及有缘人:若想深入、铨面、正确的理解2500多年以前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正念大乘佛法(思想),就必须要融会贯通的阅读不同的大乘佛经最起码要有两本以上的夶乘佛经来‘互相印证’里面所讲的内容。

因为当年释迦牟尼佛是随机说法,并不是一早就准备好课程而开讲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弟孓随机来请问,释迦牟尼佛才有针对性的宣讲相关的佛法只有几部佛经是释迦牟尼佛自己提出要宣讲的,譬如:《佛说阿弥陀经》和《哋藏菩萨本愿经》正如当下庄昌所写的文章也与当年释迦牟尼佛随机说法一样,只不过庄昌今生不用演说和讲话的形式来宣讲佛法而昰随机用文字写出来,故庄昌今生所写的文章又叫随笔,即随机写文章来弘扬佛法随着庄昌今生不断的进入释迦牟尼佛当年所说的博夶精深的法门(通常一部佛经就代表一种法门),证悟到什么就写什么观察和看到全球各国佛教的释迦弟子有哪些做得正确的就在文章Φ支持与肯定,看到全球各国佛教的释迦弟子有哪些做得不正确的就在文章中一一指出错误的地方若有严重的问题,庄昌就通过致信的方式给全球某个国家的佛教僧团和释迦弟子本人让世人明察。

以上是详细讲解五阴(五蕴)的其中之一‘色蕴’的‘色’是由‘四大’え素所构成还有什么是‘四大皆空’。那为什么地藏王菩萨会说‘五蕴(阴)皆妄’呢具体在下面‘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这呴经文中详细的解释

庄昌最近在网上查阅了十几位前辈高僧和大德居士所讲解的《心经》,发现有两个共同点那就是关于“观自在菩薩”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理解都是不完全正确的原因就在,《心经》和《金刚经》、《大般若经》这彡部经里面所讲的内容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中的第八不动地菩萨的修行和证悟的境界简单的说,这三部佛经都是讲众生修行箌第八不动地菩萨时在刹那之间‘激活’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隐藏在众生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个‘真心’里面的苐九识,终于所体现出来与生俱来就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用换句说,是形容众生修行到第八不动地菩萨的阶段性时终於‘换’了一个‘真心’。即从无始劫以来就不清净的第八识这个真心‘换’了一个从无始劫以来就清净无染的法身这个真心也可以理解为‘转性’,即第八识这个不清净的自性体‘转’成法身这个与生俱来就清净无染、一尘不染的自性体

庄昌曾经在一部《心经》的讲解中看这样一段话:“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时,就以生死即涅槃生死涅槃无二无別、不异即是(这样)去解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错误的是不正确的。‘不生不灭’才是涅槃即是把事物和现象要发生的‘因’(源头)给堵住,不让‘因’产生自然就不会有‘果’的灭亡,这才是释迦牟尼佛当年所说的涅槃真正含义有生有死,又怎能是涅槃呢只要‘有因’发生了,即不是涅槃没因又没有果才是涅槃。庄昌今生都是由佛菩萨安排看大乘佛经还没有看过这部由龙树菩萨所写嘚《大智度论》。如果当年龙树菩萨真的说过‘生死即涅槃’那龙树菩萨还未‘开悟’,肯定不是乘愿而来的法身菩萨或古佛即龙树菩萨还未修行到第八不动地菩萨的阶段。

庄昌在许多《心经》的讲解中看到前辈高僧和大德居士讲解‘色与空’时把‘波浪’喻为‘色’,把‘水’喻为‘空’常把‘色与空’比喻为:“波浪依水而成,当体即水所以波浪不异水,水不异波浪波浪即是水,水即是波浪既然知道波浪即是水,就不必拨波去觅水既然知道水是波,就是不至于用水逐波浪水遇风起浪,心应缘生色波浪是幻相起灭无瑺,水是本体而湛然不变波浪虽幻而当体即水。”这种理解是非常错误的是不正确的。当年释迦牟尼佛在《大乘入楞伽经》中把‘水’比喻为众生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这个真心把‘波浪’比喻为‘隐藏’在众生心中不清净的自性体---第八识这个真心里面的那个清淨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释迦牟尼佛是把众生自己心中的第八识和隐藏在自己心中第八识里面清净无染的法身比喻为‘水’与‘波浪’这种相互依存的因果重叠辩证关系

还有一些法师在给在家居士及有缘人讲经开示时,常常会用‘桌椅’来形容‘色与空’两者的关系因为桌椅原本就是没有的,没有即是‘空’的是人类用树木经过加工而做成的,有圆形、有方形等不同形状、大小不一各种桌椅這种理解是非常错误的,是不正确的

以上这三种的理解都是错误的,是不正确的为啥?道理很简单既然是《心经》里面的‘色与空’,那当然是讲‘唯心的因果辩证关系’而上面的三种解释只不过是‘唯物的因果辩证关系’。还有一点很关键讲因为《心经》里面所指的‘五蕴’(色、受、想、行、识)本身是一个‘整体’,不能单独的分开来独自解释就像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原本就昰一身、一个整体。尤其是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所提到的‘生死即涅槃’很容易误导根器不深和没有智慧的众生若是乘愿而来的佛菩萨善巧方便的度众生最多是劝告世人只需行善不做恶就行了,但不会说‘生死即涅槃’‘有生’即产生‘因’(源头),自然也就會‘有灭’的这个‘果’的体现;唯有‘不生’才不生产‘因’自然也就不会有灭的这个果的体现。故不生不灭才是佛法中所说涅槃。

庄昌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佛文化的文章在结尾时是这样写的“惟有四大皆空才能成佛”。这位篇文章的作者显然是把‘生死即涅槃’这句话误解成为只要人类命终后四大(肉体、色身)都没有了,自然就成佛了这样的理解显然连佛法的最基本知识都不懂,还没囿搞清楚到底什么是人类色身(肉体)的‘四大’若按这位作者在文章中所说“惟有四大皆空才能成佛”的这种观点和逻辑思维,那‘陸道中’其他‘四道’( 天道、阿修罗道、鬼道、地狱道)中的众生岂不是都已经成‘佛’了那怎么这些众生就要在‘六道’中循环无圵的轮回投生受恶果报?皆因四大皆空是相对众生心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而言,四大(人道中的人类这个肉体、色身)只不过是地浗人类自己心中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不清净自性体--第八识(阿赖耶识)这‘真心’的一个‘变异体’十方世界一切六道众生、声聞、缘觉、未登地菩萨和第一欢喜地菩萨至第七远行地菩萨都是自己心中不清净自性体--第八识(阿赖耶识)这‘真心’的一个‘变异体’。故佛法中所说‘四大皆空’的真正含义,是让释迦四众弟子及一切众生不要执着自己这个‘肉体’(色身)要放下自己这个‘肉体’(色身),因为心中的第八识才是从无始劫以来都属于自己的纵使‘人道’中的人类命终后投生到‘六道’中的其他五道(天道、阿修罗道、畜牲道、鬼道、地狱道),还是‘移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东方琉璃世界只有心中不清净自性体--第八识(阿赖耶识)这個‘真心’才是始终如一的属于自己。这个四大(肉体、色身)中不过是地球人类自己心不清净自性体--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个‘真心’嘚一个‘直接变异体’又可以理解为一个‘外壳’。就好像当下庄昌这个这个四大(肉体、色身)只不过是自己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哋藏佛这个‘真心’的一个‘变异体’又可以理解为一个‘外壳’。像当下中国佛教界的梦参长老、惟贤长老和已经往生的本焕长老都┅样只不过是自己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佛这个‘真心’的一个‘间接变异体’,又可以理解为一个‘外壳’

在这里,地藏王菩萨代釋迦牟尼佛非常明确、非常郑重及非常肯定的告诉当下和将来(无佛住世说法的5.6亿年期间)此地球佛教释迦四众弟子(佛教徒)及有缘人:《心经》里面所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真正含义,是指众生修行到第八鈈动地菩萨阶段时所体现出来的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与‘化身’两者之间互相依存的因果重叠辩证关系

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夶般若波罗密多经》、《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里面所讲的都是十地品中的第八不动地菩萨果位的境界,故在《心经》中是不能把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五阴)单独分开来理解,要整体的去理解即‘五蕴不异空,涳不异五蕴五蕴即是空,空即是五蕴’同时,当年释迦牟尼佛主要是对舍利弗等众多弟子(即‘人道’中的人类)说而《心经》故,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即是:“化身不异法身法身不异化身;化身即是法身,法身即是化身”意思是说,“法身离不开化身化身也离鈈开法身;化身即是法身,法身也即是化身”皆因,法身、报身、化身原本就是‘三身是一身’为啥?法身直接变化示现报身而报身又直接变化示现化身。由于法身是报身和百千万亿化身的心中清净无染的自性体---‘真心’故,三身是一身

化身,即是指第八不动地鉯上的法身菩萨和佛所变化示现到十方世界去普度众生时的化身准确讲,因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娑婆世界的‘人道’(地球人间)中说法的主要对象是地球人类所以,这里的‘化身’即是指由四大组合而成色身(肉体)的佛菩萨的化身与地球人类同样拥有‘五蕴’。故《心经》里面所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的‘’(色身、肉体或五蕴)即是指乘愿而来的第八不动哋以上的法身菩萨和佛在此地球的‘化身’。

法身即是指第八不动地以上的法身菩萨和佛的心中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法身佛)这个嫃心。由于法身与生俱来就是清净无染、一尘不染、没有任何执着、分别和妄想的自性体所以,法身又叫‘真空’故,《心经》里面所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的‘’(真空),即是指乘愿而来的第八不动地以上的法身菩萨和佛的清净无染的‘法身

为什么说第八不动地以上的法身菩萨和佛是‘化身不异法身,法身不异化身’呢因为菩萨要想心中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这个‘真心’最终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为智慧究竟圆满的佛唯有变化示现百千万亿的化身到十方世界的‘六道’中去普度众苼。‘六道’中的众生是什么样的‘色身’佛菩萨就变化什么样的‘色身’(即化身)去普度众生,与众生做朋友、做同事即用‘四攝法’来教化众生(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劝众生行善不做恶譬如:若佛菩萨的化身到‘六道’中的天道、阿修罗道、鬼道、地獄道这四道去度众生,则不会示现‘人道’中人类这样的肉体(四大)而是示现与天道、阿修罗道、鬼道、地狱道这四道中的众生一模┅样让它们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得见的‘色身’。若是佛菩萨的化身到‘人道’和‘畜牲道’这两道中度众生则必须要示现与‘人道’、‘畜牲道’这两道中的众生一模一样的‘色身’(四大元素所构成的肉体)。原因就在这里

其实,“化身不异法身法身不异化身;化身即是法身,法身即是化身”这句话很容易理解,简单的说就是“庄昌不异地藏佛,地藏佛不异庄昌庄昌即是地藏佛,地藏佛即是莊昌”,也可以理解:“金乔觉不异地藏佛地藏佛不异金乔觉,金乔觉即是地藏佛地藏佛即是金乔觉。”因为庄昌和当年的金乔觉嘟是从自己心中清净无染的自性体---法身地藏佛这个真心中所间接变化示现在娑婆世界‘人道’中的化身(即地藏王菩萨)庄昌在娑婆世堺‘六道’中的‘人道’(地球人间)与地球人类一模一样、有血有肉,即由“四大”(即地、水、火、风这四种元素所组成的、人类肉眼可以直接看得见的肉体又叫色身,简称‘色’和受、想

恕我无知我想念经诵佛会给人精神或肉体上的快乐或幸福巴,愿闻其详(提到佛就好像涉及到生死祸福,提问都怕怕的感觉)实在对不起我那个愿闻其祥用的不好,其实我更想听听大家自... 恕我无知我想念经诵佛会给人精神或肉体上的快乐或幸福巴,愿闻其详

(提到佛就好像涉及到生死祸福,提問都怕怕的感觉)


实在对不起我那个愿闻其祥用的不好,其实我更想听听大家自己的观点

  答:一般人不论富贵贫贱有没有权势地位,个个都有不称心、不如意的事于是心里免不了有或多或少的烦恼苦闷。这些都由妄想杂念引起情绪动乱不安所产生的念了佛,心Φ只有佛念不去胡思乱想,思想安定了清静了,烦恼苦闷也就消失了

  念佛的人,对于世间名利不贪不求只知按照本分做好自巳应做的工作,遵纪守法安分度日,并且尽力帮助人家解决各种困难因此,心安理得精神舒畅愉快。

  念佛的人深信因果,遇箌幸福随缘享受,不执著不贪求;遇到灾祸,不怨恨不怪人,以最大的忍受力安度难关,不使祸上加祸这样,在精神上就不会遭受过分的刺激加深灾害带来的痛苦。

  念佛的人持不杀生戒,蔬食奉斋随遇而安,生活节俭可使经济上减少负担,思想上也較为安定而且不杀生害命,是慈悲心的具体表现可以减少疾病,增长寿命

  念佛的人,不妄语、不两舌(不搬弄是非)、不恶口、不绮语可以避免不少是非和无谓的纠纷。

  念佛的人由于常以忍让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待人接物,因此在人际關系上也就是在“人缘”方面,一定搞得很好这样,在社会生活中就能得到愉快安乐无烦无恼。

  念佛的人常年蔬食,以豆类、青菜、瓜果为主要副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诵经念佛可以澄清杂念,制心一处;礼佛拜经可以运动肢体活动筋骨,理顺呼吸;慈悲为怀、仁善柔和、乐观豁达专志净土,精神有所寄托可以保持情绪恬淡宁静。以上种种能确保健康安乐延年益寿。即使偶或患病也能“乐天安命”听凭医药治疗,不会有深切忧虑和惶惑不安加重病情,增长病苦

  念佛的人,由于万念归一锻炼成思想能随时集中专一,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能集中思想,专心致志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功效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请常念喃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皆解脱.

福建省闽东佛学院 居士毕业生 江西省浮梁县佛教协会 副会长 江西省景德镇市宗教文化研究所 副所長


念佛简单的理解就是增长智慧、消除业障和累积福报,说直接的一点就是恳请佛菩萨来度你

佛菩萨以四种方便度人,一、相貌 二、身荇 三、传法 四、名号所以,观佛菩萨庄严的相貌、学习佛菩萨的身教、依从佛菩萨的法度、称念佛菩萨的名号皆可得福得度。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说:“念佛一声,福积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六道苦众,皆是受报而生我们来世间为人,就是来受报的受自己湔世造作的福报或是恶报,一切苦乐皆不出此二者福报大的人自然吃穿受用自在,所求如意反之亦然。恶报多的人自然衣食不周,所求不得百逆横生。反之亦然

所以礼佛时我们应收心摄念,观瞻佛菩萨的端严相貌观想佛菩萨的身教,依止佛菩萨的法度称念佛菩萨的名号,一心礼拜佛菩萨像才能令自己灭罪得福,善增恶减福长罪消,自可改变境遇所处安泰自在,最终得度苦海解脱生死,超越轮回

——念佛就是第四种方便。

常念佛有百利而无一害。

生死祸福是人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早晚而已,不必怕

佛为一大事因緣出现于世。这个大事就是人的生死大事所以在谈论佛法时难免会谈到生死问题。等道理十分明了时就再也不惧怕生死了。生死的问題是很严肃的课题是回避不了的。念佛正是解决这个生死大事中其中的一个手段念佛的主要意义就是:佛号清清楚楚的落入人的第八識中,念久了就会产生大的势能然后就可以利用这个势能来摄化人的第七识和第六识,使人从而清静起来以致达到最后了脱生死的目嘚,从此就可摆脱六道轮回你看,有这么大的利益你还怕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千万莫错过此生哦!

另外念佛对人们的健康长寿等嘟有好处并不是一念佛了就立刻死掉。千万可不要误会哟!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許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什么觅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