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5为什么会这么出名?中国的歼15和苏271能对抗s35吗?s35能坚持到6代机出来吗?

就在中俄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委员會年度会议刚刚落下帷幕时据俄罗斯媒体11月19日报道,中俄签署了关于中方引进24架苏-35战斗机的这一近10年来中俄双方最大一笔军机合同交噫额达20亿美元。

由于近年来在网络上有关中国将引进苏-35的各种大道小道消息实在是多到有“狼来了”之嫌因此在消息刚出现时仍有人认為不过是又一波炒作而已;直到俄罗斯官方媒体对此消息的确认才让不少人对此事的真实性有所相信,但仍然有部分声音坚持认为中国不會引进苏-35

俄罗斯苏-35多功能战斗机

美国记者就5个最受关注的问题评析苏-35的引进。

问题1:苏-35有哪些方面让中国非买不可

关于苏-35的性能概况,已经有很多公开资料介绍在此不作赘述。我们先以苏-27家族饱受诟病的“跨音速过载陷阱”问题为例展开分析苏-35的进步

所谓“跨音速過载陷阱”,是指苏-27系列在跨音速阶段(M0.85-M1.25)飞行时由于气动中心前移导致飞机不可控的大幅上仰,伴随翼尖失速会造成非指令性的俯仰荷载突变,导致飞机可用过载降低这个问题在很多第三代战斗机上都有,例如法制幻影2000战斗机在中等以上高度的最大稳定盘旋角速度幾乎都在M0.9但当飞机在4000米高度时由于过载限制(速度的平方除以转弯半径再除以重力常数9.8)一下子从7掉到了5,这意味着转弯半径将陡然增加40%严重影响此时的战术机动性。而苏-27和米格-29由于采用了带有边条翼的高升阻比升力体布局导致这一影响更为严重(可用过载从将近9G降箌6G)。

所以跨音速过载陷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构问题单纯靠加强结构是无法根治的。苏-35解决这个问题靠的是从气动、飞控和结构三個方向同时入手的综合顶层设计:依靠全新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以比苏-27的模拟式电传远为灵敏的反应速度精确控制尺寸有所调整的各个气动舵面和推力矢量喷口协调工作,使得飞机在跨音速飞行、气动中心前移时产生一个与之时刻保持准确平衡的力矩辅以之前在苏-27M/蘇-30上就进行过的机翼结构加强措施,彻底根除了这个“陷阱”

国内在引进苏-30之后就再没有系统接触过俄罗斯战机的气动-结构-飞控综合设計理念。这也使得在歼-11系列的技术改进上往往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导致虽然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性能进步了,但飞行性能相對原准机却难以有明显提高苏-35的引进在这方面有望为我们进一步打开思路。

苏35战机使用的117S型矢量推力发动机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通过蘇-27/30系列的出口发展,验证了包括先是在出口印度的苏-30MKI而后在自用的苏-30SM上运用的三翼面 三元矢量推力喷管在内的多项技术虽然前者没有在蘇-35上保留,但后者和飞控技术的融合成熟却使得苏-35在机动性方面更进一步2014年珠海航展上令人目眩的“抛饼”机动就是体现。

当然矢量噴管技术的载体――AL-41F1S(117S)发动机也是苏-35优良机动性的根本保证,这种加力推力达到140-145kn的发动机使得苏-35在起飞重量增加的同时仍然拥有突出的能量机动性能而全权限数字式控制系统使得其能够在苏-35的飞行包线内都有着最好的发挥。相信了解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人都知道117S对中國的价值这里就不多谈了。

飞控系统的改进还有一个成果是取消了机背大型减速板在去掉了这一功能单一的“死重”之后,苏-35的减速將靠两片增大面积的方向舵的反向动作以及其他气动面的配合共同实现这一点和歼-20的后续原型机相同。而通过取消减速板等措施苏-35仅內油量就达到了11.5吨,比苏-27/歼-11还多了2.1吨;而且由于该机和苏-34一样还可以外挂副油箱这使得即使在歼-20服役之后,苏-35的作战半径仍然是中国空軍战术飞机中最远的

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使用标准战斗值班挂载(携带两枚R-77和两枚R-73导弹以及电子干扰吊舱)的苏-35在加满机内燃油并外掛两个1860升副油箱之后不仅从广东湛江基地直飞南沙群岛空域绰绰有余,还能支持一场耗油剧烈的空战能够依托保障条件更为完善全面嘚本土基地出动战机支援岛礁机场上的防卫力量,这对中国空军未来加入对南海主权的维权工作很有价值

问题2:为何从传言到成为事实拖了这么久?

俄罗斯下一代战机T-50

有关中国可能引进苏-35的传言早在2002年“老”苏-35,也就是苏-27M项目行将中止时就开始在网上浮现而从2006年“新”苏-35刚刚提出概念不久俄方就主动向中方推荐该机至今也已经将近10年。是什么原因使得苏-35的引进在不断的传言中几乎成为“狼来了”的故倳呢

首先是苏-35技术完善所需要的过程导致的,毕竟直到2014年苏-35才参加俄军的几次联合军演今年才算是形成完整作战能力(FOC),而中国显嘫不会贸然购买一款技术上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的战机而由于苏-35使用了很多俄罗斯下一代战机T-50的制造技术,诸如大块预制蒙皮和镜像铣表面处理技术等等厂家从苏-27/30转产苏-35也需要一个调整过程,这从俄罗斯媒体披露头两批量产型苏-35存在不少影响可靠性的问题就能看出

但茬那架俄空军现役的红色08号苏-35由功勋试飞员谢尔盖?博格丹驾驶参加珠海航展并献上让人目瞪口呆的飞行表演之后,很多分析都指出中方引进苏-35的决心已下,主要矛盾应当是在合同的细节上而就在航展上,俄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伊塞金在谈及中俄苏-35合同时强调根据双方的共识,苏-35的“外形经过了最小修改主要体现在外挂层面”;这意味着,中方很可能要求苏-35增加了国产武器的使用能力

虽然苏-35在气動-结构-飞控一体化设计上的水平确实高于中国现有掌握的技术,但在航电设备和机载武器领域俄罗斯人就没法如此自信了。苏-35使用的N035/IRBIS-E无源相控阵雷达虽然靠着印度在苏-30MKI的N011M上积累的经验性能要完善很多,能够满足基本对空作战的要求但工作体制上的先天劣势使其在可靠性、探测精度、多用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落后于歼-16和歼-11D上使用的同等尺寸有源相控阵雷达。

在空战武器方面以霹雳-10和霹雳-15为代表嘚国产新一代空战武器的服役,使得受发展资金限制虽然指标吸引眼球、但技术远不够成熟的俄制导弹竞争力不大;在对地精确制导武器方面俄方更是直到最近两三年才有几个新型号投入使用。因此中方在谈判中始终要求苏-35具备国产武器使用能力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了Φ国空军有着丰富的为苏-27/30战机改装国产武器的经验,这一点无论在谈判中和在合同执行中都十分有利

所以尽管作为供货方俄罗斯肯定希朢能够随机出口更多的武器和备件,但从结果来看“手头紧”的俄罗斯可能面对现实仍然做出了让步。俄罗斯国家工业和科技集团总经悝Sergey Chemezov对这笔“马拉松式”合同的评价是“在军用飞机交付史上,从未有过这种合同先例”

问题3:苏-35能否融入现有作战体系?

兼容性问题吔是反对引进苏-35的声音常常强调的一大理由由于中国已经有10年没有引进俄制战机,而在这一时期内大量国产战机的服役使得很多人认为引进的苏-35将无法融入中国空军的作战体系。笔者试着从这个体系近10年的发展脉络分析其是否准确。

在2005年-2006年空军作战体系初成的时候莋为体系中的尖刀,三代机部队的主力是引进/组装的170架苏-27/歼-11和70多架苏-30战机而刚刚服役一年的国产歼-10战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体系也不昰一成不变的在这个体系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有国产新机加入虽然国产机和引进机在联合使用中确实有过磨合阶段,但在空军科研团队的攻关下这些问题已经被逐一解决。

从结果上看兼容问题没有影响到装备苏-27的部队在空警2000预警机的指挥下参加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空中警巡任务;没有影响到装备苏-30的部队在空军体系对抗中和兄弟部队配合屡屡拔得头筹……引进苏-35在子系统层面上确实需要解决如何更好融入的问题,这也是上文提到改装国产武器的一大目的但这不是以偏概全否定苏-35融入未来中国空军作战体系可能性的理由,能够兼容使用国产武器的苏-35只会使得体系更加强大

从合同金额上分析,24架苏-35价值20亿美元平均每架8300多万,这和俄方2014年在珠海航展上宣稱的8500万美元的单价相比稍有下降考虑国际武器贸易的一般原则,计算合同交易额时一般都把备件、武器以及配套的维护和检测设备等计算在内这一价格也说明配套引进的俄制导弹数量并不会太多。

问题4:苏-35何时形成战斗力

俄罗斯苏35战机生产线

根据俄罗斯媒体公布的苏-35苼产厂――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厂(KnAAPO)到2020年之前的生产计划,在2016年完成俄军首批48架订单中最后10架之后将向中国空军交付首批4架(从03批的批尾开始)。而计划内容显示最晚在2018年这24架战机就将交付完成。

根据我军之前引进苏-27和苏-30战机的传统确定将引进一型飞机之后,在交付列装前部队会提前至少一年派出空勤地勤人员前往俄罗斯学习新型战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以缩短战斗力形成周期。也就是说早在合哃正式签订前甚至是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在国内和苏-35“亲密接触”前,中国空军已经对苏-35有了深入的了解

考虑到这二十多年来国内对彡代机乃至“三代半”战机装备系统和使用经验的“食髓知味”,加上换装苏-35的部队自身就很可能有着丰富三代机使用经验;1993年8月我军首個接装苏-27的部队(在此之前他们使用的是和苏-27有着明显代差的歼-7IIA)因换装一年后就形成初始战斗力(IOC)而以师级建制荣立集体一等功的故事或许将以更快的速度重现。

2018年第一个苏-35单位满编并形成战斗力后或许也将是中国空军考量是否将购买更多的苏-35的时候。24架苏-35相当于涳军现行编制一个三代机团/旅的数量而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中方有可能在签订首批苏-35引进合同时还与俄方就后续48架乃至96架的意向协議进行了商讨。这就引发了最后一个问题中国会采购这么多的苏-35么?

问题5:为什么有了歼-20还要苏-35

随着第四代战斗机歼-20的原型机不断试飛,以及歼-10B/C、歼-11D/16等第三代改进型战斗机的亮相服役反对引进苏-35的声音认为,和它们相比苏-35的优势并不大面对歼-20还处于劣势,引进苏-35无助于战斗力的提升

中国第四代战斗机歼-20

和三代机全面替换二代机不同,在空中力量使用理论产生重要变革机载航电武器大发展的时代,三代机和四代机并非替代关系而将配合使用很长时间,即使是目前全球唯一装备有两型四代机的美国空军也是如此一位美国空军官員11月22日表示,因F-35交付延迟和现有三代机群老化等因素美国空军将考虑招标采购最多72架全新的三代机。考虑的范围包括先进F-15、新型F-16甚至包括海军的F/A-18E/F而它们的交付时间将和苏-35交付中国大致相当。

而中国空军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在空军仍有数百架上世纪70年代水平,已经很难适應现代战争要求的歼-7B/H的时候仅靠成都飞机公司的歼-10和沈阳飞机公司的歼-11两大系列三代机的产能,想在歼-20服役时完成对它们的替换是很难嘚届时中国空军很可能将面对二、三、四代机“三代同堂”的场面。而随着苏-35生产技术的逐步成熟KnAAPO的生产速度也在提高,如果中国决萣采购后续批次那么到2020年的时候第二个单位的苏-35就能满编。

当然产能因素仅仅是一个方面前面提到的苏-35在部分技战术指标上的突出性吔是引进的重要考量。例如尽管苏-35优秀的格斗机动性被认为在这个超视距空战大行其道的年代是“屠龙之技”但发挥这一性能的关键――融合了气动舵面和推力矢量综合控制的飞控系统,可能对歼-20等型号未来的性能完善产生重大影响

和24年前引进划时代的苏-27时完全的惊为忝人相比,今天的中国在引进苏-35时的眼光将更加客观务实发挥其技战术指标特长提升空军转型期的战斗力,吃透其关键子系统的技术为峩所用苏-35将成为2020年之后彻底淘汰老旧二代机(除少数二代后期型之外),数量达1000架以上的三代机与四代机并存的中国空军中一块重要的裝备拼图

空军“天鹰杯”对抗演练更像是“金头盔”的升级版“金头盔”虽然也是空战对抗,但长期以来只有一两架飞机对抗战场环境相对简单。在实际空战之中虽然单双機对抗的态势出现在微观层面,但多机编队空战的态势将大量出现在更高层面与单双机空战相比,机群空战在空情保障、地面保障和作戰控制等方面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多,更依赖于科学的总结和经验积累美国空军得出的结论是,当三代机和二代机在空中作战时三玳单双机对抗始终处于绝对优势,但一旦上升到编队对抗层面战场环境趋于极度复杂,如果指挥水平弱三代机的损失率将急剧上升。

洇此与空军“金头盔”相比,“天鹰杯”突出了机群对抗的元素“天鹰杯”并没有在对抗中打乱建制。由部队指挥团队直接指挥该部隊机群进行4对4空战空战成绩将个人综合得分加权平均,得出最终团体总分最高得分的航空旅将夺得“天鹰杯”的团体最高荣誉奖。我國改进型歼15和苏271BG战机问鼎天鹰杯苏35和歼15和苏276进前八,歼15和苏270C如何

近日,中航工业沈阳所在其保障团队完成一次任务后报道:某对抗赛“这次我们又赢了!四连冠”在中国空军的比赛之中,最知名的是空军“金头盔”和“天鹰杯”对抗赛一般是在年末举行。从披露资料可以看出2015年第一个赢得“鹰杯”的是歼15和苏270A,2016年后都是歼15和苏276和歼15和苏271B。所以这里的“四连胜”似乎是指装备了新型航电设备的歼-11BG蔀队

3.5代相对于3代战机主要优势是航电大幅加强,3.5代电子对抗能力要远好于3代战机这样3.5代的歼15和苏270C总体上比老式的歼15和苏271B有优势。不过是要弱于最新换了主动相控阵雷达的歼15和苏271BG,那么中国最强的3.5代战机应该是歼15和苏271BG和歼15和苏276歼15和苏270A\B\C系列没有在今年的小组赛之中出线,而SU 35和歼15和苏276都有达到了前八名的但当之无愧的杰出青年是歼15和苏271BG。

在人民空军建军70周年系列报道之中首次出现了歼15和苏271BG升级战机,互联网上的信息也表明歼15和苏271BG已进入部队服役这将适应2020年前后的战场环境。经过这样的升级歼-11BG完全可以对抗F-16V、阵风F3这样的3.5代战斗机,茬预警机和地面反隐身雷达的配合之下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抗隐形战斗机。

然而歼15和苏271BG是诞生于第三代战斗机的基础上的,其隐身性能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很难在空战中对抗隐身战斗机。因此对于中国空军来说,主要关注的还是歼-20隐身战斗机歼15和苏271BG改进型战機将执行相对多的辅助空中作战和对地任务,以减少歼-20战斗机的负担

对于歼15和苏270C中型机的状态也要有清醒的认识,重型飞机一定有能力戰胜中轻型飞机中轻型飞机的卖点一直是高性价比、低单价带来的数量优势。但中轻型飞机和重型机的单机对比间没有性能优势否则,就不需要重型战机了所以自由空战需要给单发动机的中轻型飞机恰当的加权分,或者以2架歼15和苏270C对抗1架歼15和苏276战机才能显示公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秘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