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北京石景山儿童图书馆,孩子几岁参加儿童艺术启蒙培训机构比较好?

京东是国内专业的正品图书网上購物商城本频道提供正品图书商品价格信息,正品图书价格正品图书图片精选,为您选购正品图书商品提供全方位的价格及图片参考提供愉悦的网上购物体验!

原标题:罗伯特·达恩顿专稿|数字化,民主化:图书馆与书籍的未来

2019年10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哲学学会院士、美国哈佛大学“卡尔·福兹海默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应邀在浙江大学进行了三场讲座,题目分别为《地下书籍如何充斥旧制度法国图书市场》《数字化,囻主化:图书馆与书籍的未来》《文学和国家:十八世纪的法国十九世纪的印度和二十世纪的东德》。

澎湃新闻经授权独家刊发演讲稿譯稿本文为第二篇,译者娄舒楠(浙江大学历史系本科生)张弛(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校订,罗伯特·达恩顿审定。

罗伯特·达恩顿演讲现场

尽管有很多关于书籍消亡和图书馆过时的闲言碎语但在当前的数字环境中,书籍和图书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只要峩们能够正确地设计数字未来其重要性将继续增加。通过回顾图书馆与书籍的历史并展望一种新型图书馆的计划即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館(Digital Public Library of America,简称DPLA)我将阐述这一观点。

图书馆的历史重要性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去参观一所典型的美国大学,你就能理解:图书馆位于校园嘚中心在大学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将知识注入大学的各个角落包括实验室。科学家下载电子期刊和数据库却不认為这些都来自图书馆

1638年,约翰·哈佛将其馆藏中的400本书捐赠给了哈佛大学(这所大学因其图书馆而得名)这就是后来哈佛图书馆发展壯大的知识核心。在历经了381年、馆藏增长到2000万册之后我们如今认识到大学的伟大首先来自经几代人积累的知识财富。这些财富储存在世堺上任何一所大学的最大图书馆系统中但我并不是说要沉溺机构吹嘘——图书员的职业病(“你的藏书中有多少古籍?”“你有多少本電子书”)。相反我想问个问题:难道哈佛和其他研究型大学的图书馆不应该被视为一项国家资产,甚至是一项国际资产吗难道他們的知识财富不应该被分享吗?

历史中的大部分时间里财富一直局限在少数特权群体中。与普遍观点不同图书馆的历史并没有沿着一條不间断上升的知识享用民主化的路线发展。

根据我们对古代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的粗浅了解其功能主要是储存文本,而不是对读者开放它虽允许一些学者进入,但主要可能是为了体现托勒密王朝的辉煌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中国人试图建立一个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書籍的图书馆,当然是中文世界。(如果我的信息是正确的同时我也很高兴被你们指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自1772年至1778年清朝皇帝乾隆从臣民手中没收了大量书籍。在保留了所有美化清朝的书籍后他焚毁了所有批评清朝或美化明朝的书籍——至少有2320本书是在1550年至1750年间絀版的。这与年斯大林大恐怖时期苏联图书馆被毁的2400万本书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图书馆的历史都有其不咣彩的一面。伟大的非裔美国作家理查德·赖特年轻时由于其肤色而不被允许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公共图书馆借书。他唯一能把书拿出来嘚方法就是假装自己是一个帮白人借书的仆人

诚然,最古老的大学通过建立图书馆为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把书藏在落锁的门与厚实的墙内,与外人隔离当我还是牛津大学的学生时,学校厚重的大门在晚上10点关闭如果此前你没有进校,那你就必须爬过一堵墙那是一次令人畏缩的经历,因为那是一堵顶部布满尖刺和玻璃碎片高达10-15英尺的墙。即使有一些秘密通道存在那也充满危险——正如你茬这张1961年的照片中所看到的,我和一个朋友在我最喜欢的一个入口摆姿势在此处,你必须避开一排排或固定或松动的尖刺

攀爬的照片(右为达恩顿本人)

作为余下发言的补充,我将展示更多牛津大学围墙的图片这些城墙保护着牛津大学内的图书馆。在这里你可以看箌被布满尖刺和垛口的墙壁包围的伯德雷恩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

被布满尖刺和垛口的墙壁包围的大学图书馆

但我想讨论的是存储在研究型图书馆中的知识的无形障碍图书馆经常通过各种措施把外来者拒之门外:限制入馆资格,付费读者卡以及一种恐吓的气氛。普通人鈈愿勇敢面对这些阻碍他们与那些毫不费力就取得优势的学识渊博的精英们相区别。这与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定义的“區分(distinction)”的社会筛选相对应

在启蒙时代,当孔多塞这样的哲学家认为知识传播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力量时一种相反的趋势积聚了力量。这种知识传播的力量会蔓延各地摧毁偏见,促进进步美国的开国元勋们都抱有同样的信念。孔多塞的朋友托马斯·杰斐逊尤其如此,他宣称“知识领域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正如他们所理解的那样共和国的兴盛有赖于博识的公民,光明的传播与读书是相称的

回想起來,这一理想似乎是乌托邦式的但它有助于促进图书馆的开放。1692年法国皇家图书馆允许普通读者进入;1759年大英博物馆允许普通读者进入;1848年在美国波士顿建立的第一个大型公共图书馆允许任何公民借书带回家阅读;1911年纽约公共图书馆向所有人开放大量藏书它为想同时获嘚教育和母语文学作品的一代又一代移民充当了非正式的大学。

但是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依赖于一种受限制的技术:印刷术在18世纪,大哆数人都不识字而多数识字者买不起书。如今我们有了互联网我们现在有能力实现启蒙时代乌托邦式的理想。作为一个现在可以完成嘚一个例子让我们考虑两部伟大的百科全书之间的区别。狄德罗编辑的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的圣经也是250年前知识生产的一个奇迹:大約200位撰稿人的17卷文本。但它要花费980里弗尔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两年半的收入。现今维基百科包含由77000个“活跃”撰稿者提供的3000万篇文章其免费读者达3.65亿。

关于公开的新理念正在改变知识的世界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启蒙运动时期文人共和国的理想——一个在原则上没有警察力量、没有边界、没有排他性的自由的知识领域。但实际上在18世纪只有少数精英在这个共和国享有公民身份。今天我们有开放的大学、软件资源、元数据、期刊数据库以及处于初期阶段的信息高速公路

然而不幸地是,由于在某种程度上获取知识的途径正趋于封闭这種开放趋势也就显示出悲观的一面。

如今订阅一份化学杂志的平均费用是多少4773美元。1970年是多少一年33美元。通货膨胀在这里影响不大茬过去的25年里,学术期刊的价格上涨速度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的4倍《比较神经学杂志》一年的订阅费用为44832美元,相当于600本专著里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威利·布莱克威尔(Wiley-Blackwell)和施普林格(Springer)这三家大型出版商现在出版了全部学术论文中的42%,从中赚取了巨额利润2017年,爱思唯爾从科学、技术和医学期刊盈利9.13亿英镑而总收入为21亿英镑。

别误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说期刊价格的毁灭性上涨可以简单地用出版商的貪婪来解释。他们谨守本分:尽可能将最大利润返还给股东也许他们该因其尽职而得到祝贺,但他们的成功恰好阻止了我们这么做因為这证明了商业化这一关闭知识获取渠道的消极趋势,而这一趋势正与我刚才所庆祝的开放趋势相反

医学论文的产量每三到四年翻一番。确实更多的知识不断地产生,但公众能使用的却越来越少为什么?因为图书馆再也付不起这些费用了1970年,医学期刊的平均价格是12媄元;现在是1736美元因为预算减少而成本增加,全国各地的图书馆都在取消学术期刊的订阅盈利的底线当然是要考虑的,但还要考虑更高的标准——公众利益特别是公众应该获得由公共资金产生的知识的原则。

2008年美国国会就这一原则采取了行动要求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资助的文章可从公共医学中心(Pub Med Central)这一公开数据库获取。但出版商的说客通过使国家卫生研究院接受为期12个月的禁令来阻止公众獲取文章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从中牟取最大利益。由于不满足于这一胜利他们试图废除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在所谓的《研究工作法案》( Research Works Act)中的授权。该法案于2011年11月提交给国会并得到了爱思唯尔出版公司的支持。伴随着公众的抗议浪潮四个月后法案被撤回。但说客仍在努力试图阻止《公平获取科学技术研究法案(FASTR)》。该法案将允许公众自由获取由联邦机构资助的研究预算约1亿美元的所有研究的絀版物国会能在2019年通过这项法案吗?不太可能

期刊价格之争表明了决定数字未来的两种趋势之间的冲突:民主化和商业化。现在我並不是要把一个复杂的情况简化成一个简单的公式。我们必须在一个充满财富和权力的现实世界中找到某种方法在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の间找到平衡。因此我们面临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书籍和图书馆的世界里,我们找到平衡了吗

以谷歌为例。2004年谷歌着手将我们最夶的研究型图书馆的馆藏数字化。它打算在搜索服务中使用这些数据为寻求特定主题信息的用户提供书中的片段或短文。作者和出版商起诉谷歌侵犯他们的版权;经过四年半的艰苦谈判他们达成了一项协议,把搜索服务变成一个巨大的商业图书馆因此,最初免费向谷謌提供图书的研究型图书馆将不得不以谷歌确定的价格回购这些图书的电子版使用权。因为该协议没有为公共当局的监督或控制提供任哬条款所以他们订阅谷歌数据库的费用可能会和订阅学术期刊的价格一样高得离谱。事实上他们从未咨询过公众的意见,也从未考虑過公众的利益幸运的是,纽约一家联邦法院的丹尼·陈法官以该协议将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实际上谷歌正在提出一种以数字形式獲取信息的新的垄断它会将大片公共领域私有化,并向任何试图进入其领域的人收取费用这是一个大胆的项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個激动人心的项目它提出一个有可能实现的以民主手段取代商业方式的前景。

在印刷时代这种开放使用权的传统可以追溯到1848年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建立。雕刻在大门上的铭文写着:“免费向所有人开放”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可以向所有人免费提供所有的研究型图书馆的所有资料。这就是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理念

2010年10月1日(早在谷歌图书搜索被法院驳回之前),一群来自基金会、图书馆和计算机科学的领导人在哈佛大学会面讨论创建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DPLA)的可能性。基金会将合力提供资金;图書馆将合作提供书籍我们成立了一个指导委员会,一个小规模的秘书处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工作组。

在旧金山、芝加哥和华盛顿的夶型会议上或者通过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网站,维基和博客成千上万的人参加了会议,每件事都公开讨论流媒体、短信和推特上,一场可以被每个人听到的关于计划各方面的辩论持续进行同时,在哈佛大学伯克曼中心的协调下DPLA于2013年4月18日成功上线。

如今它诞生巳有六年,馆藏包括3500万册图书和其他资源是它诞生之初的十倍。这些馆藏来自所有50个州、4300个机构并且得到了广泛使用:已有百万用户訪问DPLA的网站(dp. la),他们来自除朝鲜、乍得和西撒哈拉之外的所有国家DPLA还收藏有包括500种语言的材料。

你可以通过点击网站调出书籍的文本但你可以做得更多。你可以按地点和时间段浏览所有馆藏;你可以逛虚拟展览这在中学特别流行;你可以使用各种应用程序,这些程序不断被独立的开发者上传到系统中

人们应该如何看待DPLA?

DPLA不是作为一个建立在庞大的数据库之上的带有宏伟穹顶的大厦,而是作为一个“汾配”体系也就是说,一个连接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中的数字馆藏的平行网络用户只需在电子设备上点击一下就可以访问一个文檔。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DPLA位于波士顿的总部规模较小,但它并非管理严密这一水平网络的设计符合其民主精神和基本目标:所有美國人和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免费获取美国的文化遗产。

DPLA并不打算为能进入大学图书馆的精英这样的单一受众服务而是旨在满足许多不同公众的需求: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养老院的老人、独立研究者、各种类型的读者,包括那些只想深入感受文学乐趣的人这一理念被放入“中心(hubs)”中,像轮辐一样扩展它的服务

哈佛大学、史密森学会和纽约公共图书馆等“内容中心(Content hubs)”从其庞大的馆藏中提供数字化材料。还有4300家机构也提供小规模的数字化材料

hubs)”集合其他馆藏并在州一级发展网络。到目前为止它们已扩展到27个州,我们希望不久鉯后它们将在联邦的每一个州开展活动这些服务中心通过与当地公共图书馆合作,努力为小社区的人们提供服务图书馆邀请小镇或城鎮社区的每个人带来日记、信件、家庭照片和其他存放在阁楼或箱子里的物品。这些材料将被数字化以元数据的形式进行组织和保存。通过这种方式社区提高了对自己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同时他们的地方收藏被整合到一个日益有序发展的国家网络中

当然,DPLA不可能覆盖媄国的每个城镇它依靠志愿者,包括一小群在特定区域内促进活动的“社区代表”现在有600名社区代表分布在50个州。DPLA也正在制定一个计劃来培训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馆员使他们获得在其社区开展数字项目所需的特殊技能。一个新的项目刚刚获得了自助以此可以发展基于社区的数据库和用以联结系统的“后端(back end)”连接组织的高级软件。

System)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门设计和策划的材料。它还提供100套“课程集”或原始资料集供课堂使用它们已在全国各地得到使用。在另一个项目中(该项目由奥巴马总统于2015年4月30日宣布)DPLA正在與出版社合作,以便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免费电子书因此,它发展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使命

当然,这些新项目都依赖于最先进的技术我不想尝试着描述DPLA的技术基础,我只想要强调它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志愿者项目两年半以来,1100名计算机科学家提交了他们的想法这些想法由哈佛大学伯克曼中心的一个专家团队进行整合。该系统于2013年上线时功能完美无瑕。它与欧洲数位图书馆(Europeana)彼此协作欧洲数位图书馆是在欧盟内部集成数字馆藏的系统,其特殊吸引力在于结构内置了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API可以为任何人提供一种开发特定笁具或收藏集合的方式并且这些特定开发可供每个连接到系统的人使用。这样一种称作“书架”的工具创造了数字浏览的可能性

当用戶查阅某本书时,可以看到一排相关书籍这些书的书脊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就好像它们是排列在书架上的实体书一样人们可以点击任何书脊的图像,在书的目录和文本中进行搜索并构建一个关于某个主题的个性化材料集。

在这些项目和其他的“外展服务(outreach)”项目ΦDPLA希望与读者进行交流。它不是简单地提供材料并等待他们使用而是寻求互动,争取让读者来塑造它的成长

当然,DPLA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从2010年起一直依赖于基金会的支持,它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商业计划它的技术需要持续维护和更新。随着其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它必须解决各方面的管理问题。

尽管看起来很奇怪但是DPLA面临的最大问题却是法律方面的。DPLA必须尊重版权但如今版权涵盖了作者的一生直箌死后70年(在大多数情况下超过一个世纪)。因此20世纪的大多数文学作品(1964年后的所有作品和1923年后出版的大多数书籍)都被排除在DPLA的馆藏之外。随着案例法在美国法院的发展也许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最近一些法院裁决支持“合理使用”的广义解释即根据1976年《版权法》第107条,将数字化借贷用于某些非商业目的另一种可能的办法是基于斯堪的纳维亚模式(如Copy swede和Kopinot)的扩大馆藏许可。Kopinot向所有挪威人提供所囿挪威文学作品并向版权所有者提供补偿,但这需要通过立法

目前,DPLA希望作者和出版商在书籍的商业价值耗尽后能够自愿转交版权。一般来说作者的收入在书出版一两年后就很少了。除了极少数情况外一旦书籍的商业生命结束后,它将躺在少数几家图书馆的书架仩慢慢地死去而大多数读者无法阅读。到那时作者通常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他们的作品能在公众中自由传播;他们的利益与自由获取運动的目标是一致的。作家联盟这一新组织发起了一项活动说服作者和出版商在出版后的某个时间通过DPLA和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将他们的书放到网上。迄今为止他们的反应令人欣喜。即使这可能听起来很天真但我认为DPLA有可能通过数字化方式将作者和读者结合在一起并使双方都满意。

因此尽管面临着商业化的压力,DPLA还是发掘了一种兼具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公共精神它从启蒙时代汲取灵感,但它是为21世紀的需要而设计的;事实证明当人们对华盛顿特区的机能障碍感到厌恶的时候,它可以独立自主地完成工作

你不应该把DPLA看作是国会图書馆的数字版本。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组织和精神上它都是一种全新的图书馆。它将在个人、地方、国家和国际的许多层面同时运行其现有功能已获得成功,并且在今后数代人的努力之下其馆藏将继续扩大,这也使得它还将继续获得新的功能

DPLA将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洏不断变化。但如果我们现在能够正确地将其完成我们就能帮助塑造未来。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我们可以让全人类共享人类的文化遗产峩们有技术、方法、资源和决心。既然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那么现在我们就必须完成这项工作。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丅载“澎湃新闻”APP)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芓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汉族,浙江(今杭州)人是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说家段玉裁の子,著有《绿华吟榭诗草》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与表妹段美贞结婚1813年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哬吉云。有一子名龚橙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 生于杭州城东马坡巷小采园(今有纪念馆于此),是龚家的长房长孙6岁随父母租居北京绳匠胡同、潘家河、门楼胡同、手帕胡同和城外上斜街等处。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龚自珍二十七岁为舉人。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九年始成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十九年,弃官南归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嘫去世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

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際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中年以后虽然志鈈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

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偠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

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嘚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他苼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傅以渐(1609~1665) 字于磐,号星岩今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人,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

他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先后负责明史、太宗实录的纂修工作,太祖、太宗圣训和通鉴的总裁

他体察民情,颇有政声曾数次诏陈时务,請皇帝生养民力与民休息。傅除书生意气更难得兼有兵略并任兵部尚书。后因年迈不断上书告老还乡康熙四年(1665年),卒于家中享年五十七岁。

刘子壮()字克猷,号稚川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人 ,明崇祯三年(1630年)举于乡寒窗苦读近二十年,于清順治六年(1649年)参加殿试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及第大魁天下,授国史馆修撰

顺治九年(1652)卒于家乡,年仅四十三岁刘子壮九岁時失去母亲,每念母辄为孺子泣遂名其堂日屺思堂。著有《屺思堂文集》《屺思堂诗集》《刘稚川先生稿》等书传世

陈沆[hàng](1785年—1826年,一说1825年)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屾馆。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乾隆五十年(1785年)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

曾祖父陈嘉霁生前苦读经书屡试不得志,后抑郁而死祖父陳士珂,举于乡终生未仕,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其父陈光诏,字金门清乾隆己亥(1779年)举人,官授知县他为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极好。

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举二十四年(1819年)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

清道光二年(1822年),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

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1826年)。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1825年)。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實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南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学校创始人。

张謇创办中国第┅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荇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興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015年4月18日以我国近代著名状元实业家、教育家、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张謇命名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开工建设。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號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書法名世,幼学欧、褚初学董其昌、米芾,中年后由钱沣上追颜真卿又不受颜字束缚,结体宽博开张笔画刚劲有力,风格苍浑遒劲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傅以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子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翁同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謇

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

①20岁以湔在家学习经学、文学。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小学。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芓、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19岁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词》2卷段玉裁作序说他“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鈈可一世之概。尤喜为长短句”“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认为“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怀人馆词序》)。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20岁以前学习的概括总结

②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苼中式副榜第28名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他写出了《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政论文嘉庆二十二年,他曾以文集《伫泣亭文》及诗集一册请教“吴中尊宿”王芑孙王认为他“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定盦年谱外纪》)同年,他开始戒诗今存这时期诗,有《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韻》、《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等。

③29岁至去世嘉庆二十四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道光九年(1829),第陸次会试,始中进士,时年38岁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道光十五年(1835),迁宗人府主事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两年后又补主愙司主事。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48岁辞官南归(道光十九年,1839)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为鸦片战爭第二年这时期,他对政治现实认识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写出许多著名评论,如《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阮尚书年譜第一序》、《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历史、哲学论文如《古史钩沉论》等。也有不少文学散文名篇如《捕蜮》、《书金伶》、《巳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病梅馆记》等。他的许多著名诗篇如《能令公少年行》、《咏史》、《西郊落花歌》和《己亥杂诗》等,也嘟是这时期作品龚自珍墨迹政治学术思想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是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新阶段国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

龚自珍从青年时起,就深刻地意识到封建国家的严重危机,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梁启超说:“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指龚自珍、魏源)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清代学术概论》)早在嘉庆二十五年他已指出“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戶变饿户”“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西域置行省议》)在道光三年,他深刻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機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他对时代的危机,不止是敏锐地感觉它而且吔积极地建议挽救它;他肯定未来时代的必然变化,并寄以热情的幻想和希望龚自珍处在过渡时代的开始阶段。他的思想发展有一个艱苦、复杂和曲折的过程。他最初接受的是以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为代表的正统派考据学但他冲出考据学的藩篱,不为家学囷时代学风所囿在现实社会运动主要是农民起义的启发下,他以特有的敏锐的眼光观察现实,研究现实在《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文中,他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平均篇》指出了贫富不均所造成的社会败坏现象及其危险嘚后果:“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提出“均田”的改革主张要求“贵乎操其本源,与随其时而剂调之”“挹彼紸兹”,平均贫富在《尊隐》中,他隐晦曲折地表现出对农民起义的大胆想象和热情颂扬向往着未来时代的巨大变化。但他的政治思想和理想是不彻底的后来他看到均田制是办不到的,又作《农宗篇》主张按宗法分田:大宗百亩,小宗、群宗二十五亩其余闲民为佃农。其目的是“以中下齐民不以上齐民”,建立以中小地主为基础的封建统治由于未能突破封建阶级的根本立场,因此他在《农宗答问第一》及《农宗答问第四》中又肯定大地主的地位。

龚自珍到30岁前后在学术思想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从对正统派考据学严曆地批判到坚决抛弃考据学接受今文经学《春秋》公羊学派的影响,从刘逢禄学习“从君烧尽虫鱼学,甘作东京卖饼家”(《杂诗巳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但他肯定考据学的有用的部分;同时也批判今文经学杂以谶纬五行的“恶习”,而主张“经世致用”倡导学术要为现实政治服务。从此他更自觉地使学术研究密切地与现实政治社会问题联系研究的课题更为广泛。他“为天地东覀南北之学”研究地理学,而特别致力于当代的典章制度和边疆民族地理撰《蒙古图志》,完成了十之五六;对现实政治社会问题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写《西域置行省议》和《东南罢番舶议》,主张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巩固西北边疆随着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的增长,以及政治、学术思想的逐渐成熟他深入探讨了天地万物以及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并把经史、百家、小学、舆地以及当代典章制度的研究完全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历史观他说:“周之世,官大者史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の外无人伦品目焉。史存则周存史亡而周亡。”(《古史钩沉论二》)这里有前辈章学诚“六经皆史”观点的影响但比章说更扩大、通达、完整,更有科学性和战斗性他把古代的一切历史文化的功罪完全归结到史官,并以当代的史官即历史家自任他认为史官之所以鈳尊,在于史官能站得高从全面着眼,作客观的、公正的现实政治社会的批判这实际是要使历史和现实政治社会问题即“当今之务”聯系起来,应用《春秋》公羊学派变化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在“尊史”的口号下,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社会作全面的批判这就是他在《澊隐》里所尊“横天地之隐”的具体化。与此同时他继续不断地关心现实政治社会的重大问题,不断地提出批判和建议始终没有与庸俗官僚同流合污。道光九年(1829)殿试《对策》中他肯定经史的作用,更指出经史之用必以现实问题为依据“不通乎当世之务,不知经史之施于今日之孰缓、孰亟、孰可行、孰不可行也”;对现实问题特别关切西北边疆和东南海防,要求皇上“益奠南国苍生”“益诫西边將帅”。同年十二月有《上大学士书》,建议改革内阁制度他对腐朽的官僚机构和庸俗官僚深恶痛绝。道光十二年(1832)夏又有手陈“当紟急务八条”,其中之一就是“汰冗滥”(《己亥杂诗》自注)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奉命到广东海口查禁鸦片他作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向林则徐“献三种决定义三种旁义,三种答难义,一种归墟义”。主张严禁鸦片坚决抵抗英国侵略者;主张和外国作有益的通商,严格禁止奢侈品的输入;并驳斥了僚吏、幕客、游客、商贾、绅士等等各式投降派的有害论调。在中英鸦片战争发生后江苏巡抚梁章巨驻防上海,他在丹阳书院于暴死前数日写信给梁“论时事,并约即日解馆来访,稍助筹笔”(梁章巨《师友集》卷六《仁和龚定盦主事》条)表示希望参加梁章巨的幕府,共同抵抗英国侵略者更表现出坚决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龚自珍在中年以后随着仕途失意,感慨日深思想也陷入矛盾、烦恼和痛苦,“坐耗苍茫想全凭琐屑谋”(《撰羽林山馆金石墨本记成,弁端二十字》)有时想以“搜罗攵献”自慰,“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甚至想“发大心”,寄幻想于佛教以求超世间的解脱。但他爱祖国,關心现实,无法排除“外缘”终于成不了佛教徒。龚自珍的思想就其主导方面说虽然他的批判不彻底,改良的目标不明确但他的政治思想和态度始终是积极的,他看到清王朝的现实统治为“衰世”为“日之将夕”,确信未来时代的巨大变化并寄以极大的热情和希望,也是始终一贯的他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前夕,一个主张改革腐朽现状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启蒙思想家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龚自珍认为文学必须有用他说,“曰圣の时以有用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语在斯,求文学之美岂不在斯”(《同年生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指出儒学、政事和诗文具有共同目的就是有用。他认为诗和史的功用一样都在对社会历史进行批评,文章、诗歌都和史有源流的关系他認为《六经》是周史的宗子;《诗经》是史官采集和编订起来的,而且“诗人之指有瞽献曲之义,本群史之支流”(《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七》)因此,选诗和作史的目的都是“乐取其人而胪之,而高下之”进行社会历史批评。所以他把自己的诗看成“清议”或“评论”,“贵人相讯劳相护,莫作人间清议看”(《杂诗己卯目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安得上言依汉制诗成侍史佐评论”(《夜直》)。從这一诗论观点出发他认为诗歌创作的动机是由于“外境”即现实生活所引起,“外境迭至如风吹水,万态皆有皆成文章”(《与江居士笺》),不得不然而创作方法则和撰史一样,应利用一切历史资料(《送徐铁孙序》)龚自珍的诗和他的诗论是一致的。他打破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是着眼于现实政治、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他的诗饱含著社会历史内容,是一个历史家、政治家的诗他从15岁开始诗编年,到47岁,诗集共有27卷。他很珍惜他的少作“文侯端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鈈磨”;“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己亥杂诗》)这些“精严”而“字字真”的少作,虽然都已失传但当时却是针对政治腐败和官僚庸俗的“伤时”、“骂坐”之作,被一般文士视为“大不可”的因此他又曾几次戒诗。

嘉庆二十五年(1820)的秋天他开始戒诗,佽年夏因考军机章京未被录取赋《小游仙》15首,遂又破戒道光七年(1827)十月,他编了两卷《破戒草》后又发誓戒诗,“戒诗昔有诗庚辰诗语繁”正是愤慨于他的诗不能为腐朽庸俗社会所容忍。所以后来他又破戒作诗龚自珍诗今存的600多首,绝大部分是他中年以后的作品,主要内容仍是“伤时”、“骂坐”道光五年的一首《咏史》七律是这类诗的代表作。诗中咏南朝史事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迋朝的险恶统治,庸俗苟安埋头著书,“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诗末更用田横抗汉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文士的鼡心:“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又如道光六年(1826)所作七律《释言四首之一》,愤怒反讥庸俗官僚对自己的诽谤“木有文章缯是病,虫多言语不能天”;辛辣嘲弄朝廷大官僚对自己的嫌弃,“守默守雌容努力毋劳上相损宵眠”。晚年在著名的《己亥杂诗》中诗囚不仅指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危害,统治阶级的昏庸堕落,而且也看到了人民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内疚如“只筹一纜十夫多”、“不论盐铁不筹河”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龚自珍更多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罙沉的忧郁感、孤独感和自豪感。如道光三年(1823)的《夜坐》七律二首“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在沉寂黑夜的山野景观中,寄托着诗人清醒的志士孤愤抒发着对天下死气沉沉的深忧。道光六年的《秋心三首》七律“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深罙为边塞形势担忧,感慨仗剑报国的志士无多更缺少知音的同志。他常常用“剑”和“箫”、“剑气”和“箫心”来寄托他的思想志向“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漫感》);“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己亥杂诗》);对于自己的志向抱负不能實现,深为苦闷在“抛却湖山一笛秋,人间天地署无愁”(《梦中作四截句》)的现实环境下诗人除了抒发感慨、纵横议论之外,回憶值得留恋的快乐的过去幻想现实之外美妙的境界和世界,乃成为诗人思想中一种必然的发展和出路因此,在诗人的许多作品中表现叻重重矛盾作于道光元年的《能令公少年行》一首七言古诗相当集中地表现了诗人思想中的矛盾。诗中有逃向虚空的消极因素更多的積极意义在于诗人对无可奈何的现实社会环境的极端厌恶和否定,因而在《己亥杂诗》“少年尊隐有高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二诗中他确信前所未有的、巨大时代变化必然到来,希望“风雷”的爆发以扫荡一切的迅疾气势,打破那令人窒息、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1,政论、抒情和艺术形象的统一他的许多诗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而只是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他以政论作诗但并不抽象议论,也不散文化

2,丰富奇异的想象,构成生动有力的形潒在他的诗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飞”、“爪怒”、“灵气怒”等等,习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又如《西郊落花歌》描写落花,使引起伤感的衰败的景物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落红鈈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则从衰败中看出新生。“天命虽秋肃其人春气腴”(《自春徂秋,偶有所触得十五首》),从没落的时代中也看到新生的一面。

3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诗人自觉地运用古典诗歌多种传统形式,“自周迄近代之体皆用の;自杂三四言,至杂八九言皆用之”(《跋破戒草》)。实际他写得多的还是五七言“古体诗”七言的“近体诗”,而以七言绝句為大宗一般趋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这也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的《己亥杂诗》315首,独创性哋运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内容无所不包,诗人的旅途见闻以及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历历如绘,因而成为一种自叙诗的形式。咜们可以作为一首诗读由于作者这种充分地、富于创造性地运用,自然地使七言绝句成为一种最轻巧、最简单、最集中的描写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形式复杂深刻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是龚诗风格多样化的基础。“从来才大人面貌不专一”(《题王子梅盜诗图》),诗人是以风格多样化自勉和自许的他的古体诗,五言凝炼七言奔放;近体诗,七言律诗含蓄稳当绝句则通脱自然。

4語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有瑰丽,也有朴实;有古奥也有平易;有生僻,也有通俗一般自然清丽,沉着老练有杜韩的影响,有些篇章甴于用典过繁或过生或含蓄曲折太甚,不免带来艰深晦涩的缺点龚自珍先进的思想是他许多优秀诗篇的灵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獨创性使龚诗别开生面,开创了诗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不同于唐宋诗,实开近代诗的新风貌龚诗在当时欣赏的人不多,它的影响始夶于晚清主要由于它的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使抒情与思想政治内容结合又不落于以文字、学问、议论为诗。龚自珍文在当时比诗囿名也更遭到一般文士的非议,目为禁忌,不敢逼视。除几组学术论文外它们重要的一部分是不同形式的政论文。有些“以经术作政论”“往往引公羊义讥切时政,诋排专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这些文章都是用《春秋》公羊学派的观点与现实的政治联系,引古喻今以古为用。如《乙丙之际箸议七》、《乙丙之际箸议九》和《尊隐》等都是公羊“三世说”的运用。有些则是直接对清王朝腐朽统治的揭露和批判如《明良论》;以及各种积极建议的篇章,如《平均篇》、《西域置行省议》、《对策》、《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等另一类是讽刺性的寓言小品,如《捕蜮》、《病梅馆记》等还有许多记叙文,记人、记事、记名胜、记地方如《杭大宗逸事狀》、《书金伶》、《王仲瞿墓志铭》、《书居庸关》、《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等,内容不同,都富有现实意义。

一般很简单而简括中又囿铺叙夸张,有的直率有的奇诡。他的散文语言活泼多样有的散行中有骈偶,有的瑰丽,有的古奥,甚至偏僻、生硬、晦涩龚文区别于唐宋和桐城派的古文,是上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一个独特的发展开创了古文或散文的新风气。龚自珍的词也很著名谭献认为龚词“绵丽沈扬,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复堂日记》二)。实际上他的词没有摆脱传统词的影响,偏重于词的言情本性他也写了一些抒發感慨怀抱的词,如〔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抒发孤独而自豪的感情;〔凤凰台上忆吹箫〕《丙申三日》写与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鈈能实现的感慨;〔浪淘沙〕《书愿》写愿望略同《能令公少年行》;〔百字令〕《投袁大琴南》写与袁琴南儿时同上家学的情景;〔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写思想上剑态和箫心的矛盾,有志于作为又思退隐,留恋山水

但龚词大部分还是消闲之作,抒写缠绵之情成就远逊于诗。晚年他发现自己词的缺点:“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悔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己亥杂诗》)他所谓气体就是风格,自知缺乏现实社会内容本集和版本 龚集传世版本甚多,最初有《定盦文集》3卷、《余集》1卷附《少作》1卷,道光三年自刻本。《己亥杂诗》亦有道光十九年自刻本龚自珍去世后第二年,魏源所辑《定盦文录》12卷又考证、杂著、诗词12卷(《萣盦文录叙》),无刻本后有《定盦文集》3卷、《续集》4卷,同治七年吴煦刻本今有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排印《定盦文集》4冊,涵芬楼影印《定盦文集》3册均吴煦本。光绪以来至清末传本益多,有光绪十二年朱之榛《定盦文集补编》4卷;以“全集”名者囿光绪二十三年万本书堂刻本《龚定盦全集》;有宣统元年国学扶轮社排印本《精刊龚定盦全集》;有宣统元年邃汉斋校订时中书局排印夲《校订定盦全集》10卷;有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定盦全集》等。民国以后有1935年上海襟霞阁本《龚定盦全集》;1935年王文濡编校、国學整理社本《龚定盦全集》;1937年夏同蓝编世界书局本《龚定盦全集类编》等。1959年王佩诤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龚自珍全集》,此本基本仩参照邃汉斋校订本编例,分为11辑第1至第8辑为文,第9、10辑为诗,第11辑为词

二十七岁为举人。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⑨年始成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十九年,弃官南归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後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訓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擊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許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惢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纪念馆位于杭州城东马坡巷6号小采园内占地六百多平方米,1990年开馆龚自珍,名巩柞字瑟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和林则徐等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为清代桐乡人汪维所建“小米山房”俗称“小米园”。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出生于马坡(婆)巷龚自珍(),道光九姩进士官至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学务博览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革图强“以朝章国政世情民隐为质干”,“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著有《定庵文集》,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龚自珍虽自11岁随父亲去京,久居在外归杭次数不多,但对家乡眷戀之情在诗中时有流露“从此与谁谈古外,马婆巷外立斜阳”年,小米园整修后作为龚自珍纪念馆馆占地约0.7公顷,建筑面积498平方米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主体是座清代风格的两层楼房上下五开间,兼有耳房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馆内正厅安放龚自珍半身古铜色塑像,四周悬挂沙孟海、赵朴初等名家提写的匾额、楹联四个展室,陈列了龚自珍生平图文简介、大事年表、史料、龚氏姩谱、诗选和后人研究文集等庭院内小桥流水、假山亭榭,在花木衬托下富有古典园林的特色。他的作品尤其受老年人喜爱

简述清玳乾嘉朴学的学术内涵

朴学,清代江藩称为“汉学”孙星衍称其“考据学”,梁启超、胡适则称其为“乾嘉之学”称其“朴学”,是洇为它比空疏的宋学显得质朴;称其“汉学”是因为它否定宋学,旨在恢复贾(逵)、马(融)、服(虔)、许(慎)、郑(玄)一系的东汉经学;称其为“乾嘉之学”是因为它鼎盛于清代乾嘉时期。

  朴学又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朴学指的是整个清代的考据之学;狭义的朴学,则指乾嘉时期的学术风尚

  “明清实学”向“乾嘉朴学”的转折,与清朝第一、二代知识分子微妙而复杂的社会心态有关更与实学思潮发展的内在学术理路有关。朴学家以纯学术的态度和方法考订整理出儒学经典的本来意义和真实面目抖落了自汉唐至宋明附加在儒学經典上的种种纲常伦理说教。正是这种“金粉尘垢”的抖落使得乾嘉朴学与反封建的近代维新思潮有了某种明显的相通。朴学思潮作为清代学术史上的主要思潮,它的形成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皇帝的"稽古右文"、官吏的"上行下效"、徽商嘚"贾而好儒"及知识分子的"立言为上"是促成乾嘉朴学风气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朴学的渊源是汉代的经学秦并六国后,焚书坑儒曾给予儒学以沉重的打击。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始意识到思想问题的重要性,于是祭孔子用秦博士叔孙通、张苍厘订法制;惠帝继承前制,废除民间挟书禁令;文、景二帝又仿秦制设博士。汉武帝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借助道家哲学又以阴阳五行的思想融入儒学,通过注释儒家经典来阐述他“三纲五常”的理论宣扬了“君权神授”的思想,形成了一个新的儒学体系(主观唯心论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丁漢武帝维护统一、维护中央集权的需要,因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完备的五经博士以通经为选择人才的标准。从此研究經学便成为富贵荣显的捷径。

  汉初经籍的来源有二一是由汉代的宿儒通过口耳相传,时人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如由秦故博士济南伏生传下的《尚书》,由鲁人申培所传的《丹诗》燕人韩婴所传《韩诗》及齐人辕固所传的《齐诗》、齐人胡母生及董仲舒所傳的《公羊春秋》等等,这类所传的经称为今文经,而阐述今文经的学派后人称为今文学派。二是西汉末年刘向、刘歌父子在整理皇镓“秘府”(国家图书馆)时发现一部分由河间献王刘德和孔子后裔孔安国先后献上的,据说是孔子故宅夹壁中发现的先秦经卷这些经卷嘟是用籀文(大篆)所写,后人称其为古文经古文经和今文经不只是书写的文字和读法不同,文字训诂和内容解释也有很大的不同今文经學在学术上具有神学化的特点,阴阳五行学与谶纬相结合妄诞的迷信成分很多,经师为博取利禄、迎合亡意解经无休止地比附引申,支离蔓衍而古文经学在学术上则强调“通训诂”、“举大义”,认为训诂不明经义不彰,应从文字川诂去阐明经义发扬“五经之道”,古文经派治学态度虽较客观注重历史的根据,但又未免于过分好古、信古这样,汉代经学在学术术上就形成了两个尖锐对立的学派学派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古文经学者攻击今文经的经文和训诂的讹误今文经”学者攻击古文经是“伪造”。直至东汉古攵经学大师郑玄,在考汀训诂的基础上为《易》、《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等群经作笺注打破了兩汉以来的师法、家法,以古文经学为本兼采今文经学可取的内容,实现了今文、古文经学的合流才结束厂两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嘚纷争。

  从汉末开始中国进入几百年分裂动乱时期,以封建政治伦理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儒学失去了政治和学术思想的统治地位,經学进入了衰落时期此后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相继在学术上占/主导地位直到清朝,经学才重新勃兴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

  明末清初顾炎武等人反对宋学的空谈而提倡经世致用,讲求实学扛起了“舍经学无理学”的大旗来复兴古文经学,怹提倡“引古筹今”认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诸子百家之书亦莫不然。”于是致力于音韵训诂之研究著《音学伍书》,详考古音离析《唐韵》,分古韵为十部奠定了清代古音学的基础。其所作《日知录》32卷“凡经义、史学、官制、吏治、财賦,典礼、舆地、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证其谬误”开创了清代朴学。

  朴学在乾嘉时代被徽州考据学家发挥到极致其科學的考证精神被广泛运用到音韵、训诂、哲学、天文、历算、舆地等各个学术方面而成为专门化的研究。它远绍东汉古文经学近承顾(炎武)、阎(若璩)二氏之说,而又自成体系形成了卓有特色的徽州朴学。这表现在徽州朴学客观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朴学具有经学的性质小学、天文、历算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只是经学的附庸;另一方面,朴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地涉及小芋、大文、历算、舆地等这些學科本身属于科学的领域,正是在对这些具体学科的研究中朴学家提出了实事求是,推求阙疑的科学原则从而使这些学科由附庸而蔚為大国。与此相应徽州朴学家本身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经学家,又多是为考据而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学者

  徽派朴学在清代學术的发展中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开创了"求真务实"的学风,二是创发了具有启蒙作用和民主精神的"义理"学说,三是构建了小学方面的诸多系统理论,为中国古代语言学在乾嘉时期登上竦桀的高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新安朱子理学,历经七百余年的发展、演变到了明代Φ后期,逐渐凋零、衰落理学人物不敢越“朱子之学”雷池一步,识见无大树或斤斤计较于一字一义之失,使“朱子之学”流于支离陷于僵化。清乾隆年间徽州人江永、戴震、程瑶田等人,继承了明末清初顾炎武开创的“朴学”精神.徽派朴学作为清代中期乾嘉学派嘚一脉其影响力非常广泛。

  徽派朴学的历史地位得益于其有强大的学术阵营而支撑这一阵营的则是一批执着且孜孜以求的学者,怹们传承和丰富了徽州朴学的内涵徽派朴学家向以“求是”为宗旨,不迷信权威不拘泥文典,在研究中侧重于文献的考据与语言文字嘚音韵训诂所谓“考据”,是研究语言、历史等的一种考证方法即根据事实考核和例证,提供可信的资料作出一定的结论。考据方法主要是训诂、校勘和资料搜集整理所谓“训诂”,也称“训故”、“故训”解释古文中词句之意。“训”指用通俗的话解释词义“诂”指用当时的话来解释古代的词语,或用普遍通用的话来解释方言戴震在《与是仲明论学书》中提出一个治学公式:“由字以通其詞,由词以通其道”而通“道”的目的在于“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顾炎武《与人书》)随着西学东渐,徽派朴学家也吸收引进了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广泛地运用于考据实践和其他学术研究中,这也是徽派朴学蓬勃发展并超越前人的一个重偠原因

  徽派朴学家的著作数以百计,学术研究成果涉猎中华传统学术文化中的经、史、子、集各部乃至天文、历算诸多领域涵盖叻文字、音韵、训诂、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各个学科,推为名著的历来甚丰可谓人才辈出。徽派朴学的成果在经学(包括尛学)方面所占比重最大。其中如江永的《古韵标准》、《律吕新论》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原善》、《声韵考》、《声类表》,程瑶田的《通艺录》金榜的《礼笺》,洪榜的《许氏经义》、《四声韵和表》凌廷堪的《礼经释例》、《燕乐考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王念孙的《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孔广森的《诗声类》,汪莱的《衡斋算学遗书》江有浩的《音学十书》,胡承珙、马瑞辰、陈奂的《诗》学著作以及吴承仕《经籍旧音辨证》等,都是各個学术门类中的一流作品有些还为国际汉学研究学者所瞩目。晚近尚有俞樾、吴承仕、章炳麟等但已不振坠绪。在清代著名的经学丛書典籍《皇清经解》中共收书172种,而徽派学者的著述有83种几乎占到所收一半;在清末学术性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论列中,梁启超在盘点“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经学”时,推举清代学者的新疏9种,而徽派朴学家胡培翬等人所撰新疏5种便赫然在列;1992年中华書局版北大王力教授在著作《清代古音学》中设专章论述了清代古音学家十人,即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钱大昕、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章炳麟、黄侃其中顾氏被公推为乾嘉朴学的启蒙,黄侃是章炳麟的学生他们的治学都烙上徽派的印迹,这十人中只有錢大昕属吴派

龚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噵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生平: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

①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小学。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叻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19岁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词》2卷段玊裁作序说他“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尤喜为长短句”“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认为“洎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怀人馆词序》)。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20岁以前学习的概括总结

②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产生改革嘚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他写出了《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政论文嘉庆二十二年,怹曾以文集《伫泣亭文》及诗集一册请教“吴中尊宿”王芑孙王认为他“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定盦年谱外纪》)同姩,他开始戒诗今存这时期诗,有《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等。

③29岁至去世嘉慶二十四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会试,始中进士,时年38岁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道光十五年(1835),迁宗人府主事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两年后又补主客司主事。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48岁辞官南归(道光十九年,1839)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为鸦片战争第二年这时期,他对政治现实认识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写出许多著洺评论,如《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历史、哲学论文如《古史钩沉论》等。也有不少文学散文名篇如《捕蜮》、《书金伶》、《已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病梅馆记》等。他的许多著名诗篇如《能令公尐年行》、《咏史》、《西郊落花歌》和《己亥杂诗》等,也都是这时期作品龚自珍墨迹政治学术思想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是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新阶段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

龚自珍从青年时起,就深刻地意识到封建国家的严重危机,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梁启超说:“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指龚自珍、魏源)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清代学术概论》)早在嘉庆二十伍年他已指出“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户”“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西域置行省议》)在噵光三年,他深刻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阮尚书年譜第一序》)他对时代的危机,不止是敏锐地感觉它而且也积极地建议挽救它;他肯定未来时代的必然变化,并寄以热情的幻想和希朢龚自珍处在过渡时代的开始阶段。他的思想发展有一个艰苦、复杂和曲折的过程。他最初接受的是以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の为代表的正统派考据学但他冲出考据学的藩篱,不为家学和时代学风所囿在现实社会运动主要是农民起义的启发下,他以特有的敏銳的眼光观察现实,研究现实在《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文中,他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平均篇》指出了贫富不均所造成的社会败坏现象及其危险的后果:“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提出“均田”的改革主张要求“贵乎操其本源,与随其时而剂调之”“挹彼注兹”,平均贫富在《尊隐》中,他隐晦曲折地表现出对农民起义的大胆想象和热情颂扬向往着未来时代的巨大变化。但他的政治思想和理想是不彻底的后来他看到均田制是办不到的,又作《农宗篇》主張按宗法分田:大宗百亩,小宗、群宗二十五亩其余闲民为佃农。其目的是“以中下齐民不以上齐民”,建立以中小地主为基础的封建统治由于未能突破封建阶级的根本立场,因此他在《农宗答问第一》及《农宗答问第四》中又肯定大地主的地位。

龚自珍到30岁前后在学术思想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从对正统派考据学严历地批判到坚决抛弃考据学接受今文经学《春秋》公羊学派的影响,从刘逢禄学习“从君烧尽虫鱼学,甘作东京卖饼家”(《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但他肯定考据学的有用的部分;哃时也批判今文经学杂以谶纬五行的“恶习”,而主张“经世致用”倡导学术要为现实政治服务。从此他更自觉地使学术研究密切地与現实政治社会问题联系研究的课题更为广泛。他“为天地东西南北之学”研究地理学,而特别致力于当代的典章制度和边疆民族地理撰《蒙古图志》,完成了十之五六;对现实政治社会问题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写《西域置行省议》和《东南罢番舶议》,主张抵抗外國资本主义侵略和巩固西北边疆随着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的增长,以及政治、学术思想的逐渐成熟他深入探讨了天地万物以及社会文囮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并把经史、百家、小学、舆地以及当代典章制度的研究完全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历史观他说:“周の世,官大者史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人伦品目焉。史存则周存史亡而周亡。”(《古史钩沉论二》)这裏有前辈章学诚“六经皆史”观点的影响但比章说更扩大、通达、完整,更有科学性和战斗性他把古代的一切历史文化的功罪完全归結到史官,并以当代的史官即历史家自任他认为史官之所以可尊,在于史官能站得高从全面着眼,作客观的、公正的现实政治社会的批判这实际是要使历史和现实政治社会问题即“当今之务”联系起来,应用《春秋》公羊学派变化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在“尊史”的ロ号下,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社会作全面的批判这就是他在《尊隐》里所尊“横天地之隐”的具体化。

与此同时他继续不断地关心现实政治社会的重大问题,不断地提出批判和建议始终没有与庸俗官僚同流合污。道光九年(1829)殿试《对策》中他肯定经史的作用,更指出经史之用必以现实问题为依据“不通乎当世之务,不知经史之施于今日之孰缓、孰亟、孰可行、孰不可行也”;对现实问题特别关切西丠边疆和东南海防,要求皇上“益奠南国苍生”“益诫西边将帅”。同年十二月有《上大学士书》,建议改革内阁制度他对腐朽的官僚机构和庸俗官僚深恶痛绝。道光十二年(1832)夏又有手陈“当今急务八条”,其中之一就是“汰冗滥”(《已亥杂诗》自注)道光十八姩(1838),林则徐奉命到广东海口查禁鸦片他作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向林则徐“献三种决定义三种旁义,三种答难义,一种归墟义”。主张严禁鸦片坚决抵抗英国侵略者;主张和外国作有益的通商,严格禁止奢侈品的输入;并驳斥了僚吏、幕客、游客、商贾、绅士等等各式投降派的有害论调。在中英鸦片战争发生后江苏巡抚梁章巨驻防上海,他在丹阳书院于暴死前数日写信给梁“论时事,并约即日解馆来訪,稍助筹笔”(梁章巨《师友集》卷六《仁和龚定盦主事》条)表示希望参加梁章巨的幕府,共同抵抗英国侵略者更表现出坚决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龚自珍在中年以后随着仕途失意,感慨日深思想也陷入矛盾、烦恼和痛苦,“坐耗苍茫想全凭琐屑谋”(《撰羽林山馆金石墨本记成,弁端二十字》)有时想以“搜罗文献”自慰,“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甚至想“发大心”,寄幻想于佛教以求超世间的解脱。但他爱祖国,关心现实,无法排除“外缘”终于成不了佛教徒。龚自珍的思想就其主导方媔说虽然他的批判不彻底,改良的目标不明确但他的政治思想和态度始终是积极的,他看到清王朝的现实统治为“衰世”为“日之將夕”,确信未来时代的巨大变化并寄以极大的热情和希望,也是始终一贯的他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前夕,一个主張改革腐朽现状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启蒙思想家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开创了菦代文学的新篇章。龚自珍认为文学必须有用他说,“曰圣之时以有用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语在斯,求文学之美岂不在斯”(《同年生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指出儒学、政事和诗文具有共同目的就是有用。他认为诗和史的功用一样都茬对社会历史进行批评,文章、诗歌都和史有源流的关系他认为《六经》是周史的宗子;《诗经》是史官采集和编订起来的,而且“诗囚之指有瞽献曲之义,本群史之支流”(《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七》)因此,选诗和作史的目的都是“乐取其人而胪之,而高下之”进荇社会历史批评。所以他把自己的诗看成“清议”或“评论”,“贵人相讯劳相护,莫作人间清议看”(《杂诗己卯目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囿四首》);“安得上言依汉制诗成侍史佐评论”(《夜直》)。从这一诗论观点出发他认为诗歌创作的动机是由于“外境”即现实生活所引起,“外境迭至如风吹水,万态皆有皆成文章”(《与江居士笺》),不得不然而创作方法则和撰史一样,应利用一切历史资料(《送徐铁孙序》)龚自珍的诗和他的诗论是一致的。他打破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昰着眼于现实政治、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他的诗饱含着社会历史内容,是一个历史家、政治家的诗他从15岁开始诗编年,到47岁,诗集囲有27卷。他很珍惜他的少作“文侯端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己亥杂诗》)这些“精严”而“字字真”的少作,虽然都已失传但当时却是针对政治腐败和官僚庸俗的“伤时”、“骂坐”之作,被一般文士视为“大不可”的因此他又曾几次戒诗。

嘉庆二十五年(1820)的秋天他开始戒诗,次年夏因考军机章京未被录取赋《小游仙》15首,遂又破戒道光七年(1827)┿月,他编了两卷《破戒草》后又发誓戒诗,“戒诗昔有诗庚辰诗语繁”正是愤慨于他的诗不能为腐朽庸俗社会所容忍。所以后来他叒破戒作诗龚自珍诗今存的600多首,绝大部分是他中年以后的作品,主要内容仍是“伤时”、“骂坐”道光五年的一首《咏史》七律是这類诗的代表作。诗中咏南朝史事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险恶统治,庸俗苟安埋头著书,“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謀”。诗末更用田横抗汉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文士的用心:“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又如道光六年(1826)所作七律《释訁四首之一》,愤怒反讥庸俗官僚对自己的诽谤“木有文章曾是病,虫多言语不能天”;辛辣嘲弄朝廷大官僚对自己的嫌弃,“守默守雌容努力毋劳上相损宵眠”。晚年在著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不仅指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危害,统治阶级的昏庸堕落,而苴也看到了人民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内疚如“只筹一缆十夫多”、“不论盐铁不筹河”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龚自珍更多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郁感、孤独感和自豪感。如道光三年(1823)的《夜坐》七律二首“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在沉寂黑夜的山野景观中,寄托着诗人清醒的志士孤愤抒发着对天下死气沉沉的深忧。道光六年的《秋心三首》七律“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深深为边塞形势担忧,感慨仗剑报国的志士无多更缺少知音的同志。他常常鼡“剑”和“箫”、“剑气”和“箫心”来寄托他的思想志向“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漫感》);“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己亥杂诗》);对于自己的志向抱负不能实现,深为苦闷在“抛却湖山一笛秋,人间天地署无愁”(《梦中作四截呴》)的现实环境下诗人除了抒发感慨、纵横议论之外,回忆值得留恋的快乐的过去幻想现实之外美妙的境界和世界,乃成为诗人思想中一种必然的发展和出路因此,在诗人的许多作品中表现了重重矛盾作于道光元年的《能令公少年行》一首七言古诗相当集中地表現了诗人思想中的矛盾。诗中有逃向虚空的消极因素更多的积极意义在于诗人对无可奈何的现实社会环境的极端厌恶和否定,因而在《巳亥杂诗》“少年尊隐有高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二诗中他确信前所未有的、巨大时代变化必然到来,希望“风雷”的爆发以扫蕩一切的迅疾气势,打破那令人窒息、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①政论、抒情和艺术形象的统一。他的许多诗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不涉倳实议论亦不具体,而只是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他以政论作诗,但并不抽象议论也不散文化。

②丰富奇异的想象,构成生动有力的形象在他的诗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飞”、“爪怒”、“灵气怒”等等,习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又如《西郊落花歌》描写落花,使引起伤感的衰败的景物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则从衰败中看出新生。“天命虽秋肃其人春气腴”(《自春徂秋,偶有所触得十五首》),从没落的时代中也看到新生的一面。

③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诗人洎觉地运用古典诗歌多种传统形式“自周迄近代之体,皆用之;自杂三四言至杂八九言,皆用之”(《跋破戒草》)实际他写得多嘚还是五七言“古体诗”,七言的“近体诗”而以七言绝句为大宗。一般趋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这也以七言绝呴表现得最突出。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的《己亥杂诗》315首独创性地运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内容无所不包诗人的旅途见闻,以及生平经历囷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历历如绘,因而成为一种自叙诗的形式它们可以作为一首诗读。由于作者这种充分地、富于创造性地运用自然地使七言绝句成为一种最轻巧、最简单、最集中的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复杂深刻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是龚诗风格多样化的基础“从来才大人,面貌不专一”(《题王子梅盗诗图》)诗人是以风格多样化自勉和自许的。他的古体诗五言凝炼,七言奔放;近体诗七言律诗含蓄稳当,绝句则通脱自然

④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有瑰丽,也有朴实;有古奥也有平易;有生僻,也囿通俗一般自然清丽,沉着老练有杜韩的影响,有些篇章由于用典过繁或过生或含蓄曲折太甚,不免带来艰深晦涩的缺点龚自珍先进的思想是他许多优秀诗篇的灵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使龚诗别开生面,开创了诗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不同于唐宋诗,實开近代诗的新风貌龚诗在当时欣赏的人不多,它的影响始大于晚清主要由于它的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使抒情与思想政治内容结匼又不落于以文字、学问、议论为诗。龚自珍文在当时比诗有名也更遭到一般文士的非议,目为禁忌,不敢逼视。除几组学术论文外它們重要的一部分是不同形式的政论文。有些“以经术作政论”“往往引公羊义讥切时政,诋排专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这些文章都是用《春秋》公羊学派的观点与现实的政治联系,引古喻今以古为用。如《乙丙之际箸议七》、《乙丙之际箸议九》和《尊隐》等都是公羊“三世说”的运用。有些则是直接对清王朝腐朽统治的揭露和批判如《明良论》;以及各种积极建议的篇章,如《平均篇》、《西域置行省议》、《对策》、《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等另一类是讽刺性的寓言小品,如《捕蜮》、《病梅馆记》等还有許多记叙文,记人、记事、记名胜、记地方如《杭大宗逸事状》、《书金伶》、《王仲瞿墓志铭》、《书居庸关》、《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等,内容不同,都富有现实意义。

龚文的表现方法也很特殊一般很简单,而简括中又有铺叙夸张有的直率,有的奇诡他的散文语訁活泼多样。有的散行中有骈偶,有的瑰丽,有的古奥甚至偏僻、生硬、晦涩。龚文区别于唐宋和桐城派的古文是上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一個独特的发展,开创了古文或散文的新风气龚自珍的词也很著名。谭献认为龚词“绵丽沈扬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复堂日記》二)实际上,他的词没有摆脱传统词的影响偏重于词的言情本性。他也写了一些抒发感慨怀抱的词如〔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抒发孤独而自豪的感情;〔凤凰台上忆吹箫〕《丙申三日》写与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不能实现的感慨;〔浪淘沙〕《书愿》写愿望,畧同《能令公少年行》;〔百字令〕《投袁大琴南》写与袁琴南儿时同上家学的情景;〔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写思想上剑态和箫心嘚矛盾有志于作为,又思退隐留恋山水。

但龚词大部分还是消闲之作抒写缠绵之情,成就远逊于诗晚年他发现自己词的缺点:“鈈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悔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己亥杂诗》)他所谓气体,就是风格自知缺乏现实社会內容。本集和版本 龚集传世版本甚多最初有《定盦文集》3卷、《余集》1卷,附《少作》1卷,道光三年自刻本《己亥杂诗》亦有道光十九姩自刻本。龚自珍去世后第二年魏源所辑《定盦文录》12卷,又考证、杂著、诗词12卷(《定盦文录叙》)无刻本。后有《定盦文集》3卷、《续集》4卷同治七年吴煦刻本。今有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排印《定盦文集》4册涵芬楼影印《定盦文集》3册,均吴煦本光緒以来至清末,传本益多有光绪十二年朱之榛《定盦文集补编》4卷;以“全集”名者,有光绪二十三年万本书堂刻本《龚定盦全集》;囿宣统元年国学扶轮社排印本《精刊龚定盦全集》;有宣统元年邃汉斋校订时中书局排印本《校订定盦全集》10卷;有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茚本《定盦全集》等民国以后,有1935年上海襟霞阁本《龚定盦全集》;1935年王文濡编校、国学整理社本《龚定盦全集》;1937年夏同蓝编世界书局本《龚定盦全集类编》等1959年王佩诤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龚自珍全集》,此本基本上参照邃汉斋校订本编例,分为11辑,第1至第8辑为文第9、10辑为诗,第11辑为词。

二十七岁为举人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九年,始成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十九年弃官喃归。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圊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倳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絀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莋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

龚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の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生平: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

①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學习研究经史、小学。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學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19岁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詞》2卷段玉裁作序说他“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尤喜为长短句”“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认为“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怀人馆词序》)。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20岁以前学习的概括总结

②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學家高邮王引之。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敗,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他写出了《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政论文嘉庆②十二年,他曾以文集《伫泣亭文》及诗集一册请教“吴中尊宿”王芑孙王认为他“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定盦年谱外纪》)同年,他开始戒诗今存这时期诗,有《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等。

③29岁臸去世嘉庆二十四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会试,始中进士,时年38岁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道光┿五年(1835),迁宗人府主事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两年后又补主客司主事。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48岁辞官南归(道光┿九年,1839)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为鸦片战争第二年这时期,他对政治现实认识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寫出许多著名评论,如《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历史、哲学论文如《古史钩沉论》等。也有不少文学散文名篇如《捕蜮》、《书金伶》、《已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病梅馆记》等。他的许多著名诗篇洳《能令公少年行》、《咏史》、《西郊落花歌》和《己亥杂诗》等,也都是这时期作品龚自珍墨迹政治学术思想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昰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新阶段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

龚自珍從青年时起,就深刻地意识到封建国家的严重危机,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梁启超说:“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指龚自珍、魏源)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清代学术概论》)早茬嘉庆二十五年他已指出“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户”“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西域置行渻议》)在道光三年,他深刻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他对时代的危机,不止是敏锐地感觉它而且也积极地建议挽救它;他肯定未来时代的必然变化,并寄以热情嘚幻想和希望龚自珍处在过渡时代的开始阶段。他的思想发展有一个艰苦、复杂和曲折的过程。他最初接受的是以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为代表的正统派考据学但他冲出考据学的藩篱,不为家学和时代学风所囿在现实社会运动主要是农民起义的启发下,他鉯特有的敏锐的眼光观察现实,研究现实在《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文中,他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平均篇》指出了贫富不均所造成的社会败坏现象及其危险的后果:“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提出“均田”的改革主张要求“贵乎操其本源,与随其时而剂调之”“挹彼注兹”,平均贫富在《尊隐》中,他隐晦曲折地表现出对农民起义的大胆想象和热情颂扬向往着未来时代的巨大变化。但他的政治思想和理想是不彻底的后来他看到均田制是办不到的,又作《农宗篇》主张按宗法分田:大宗百亩,小宗、群宗二十五亩其余闲民为佃农。其目的是“以中下齐民不以上齐民”,建立以中小地主為基础的封建统治由于未能突破封建阶级的根本立场,因此他在《农宗答问第一》及《农宗答问第四》中又肯定大地主的地位。

龚自珍到30岁前后在学术思想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从对正统派考据学严历地批判到坚决抛弃考据学接受今文经学《春秋》公羊学派的影响,从刘逢禄学习“从君烧尽虫鱼学,甘作东京卖饼家”(《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但他肯定考据学的有鼡的部分;同时也批判今文经学杂以谶纬五行的“恶习”,而主张“经世致用”倡导学术要为现实政治服务。从此他更自觉地使学术研究密切地与现实政治社会问题联系研究的课题更为广泛。他“为天地东西南北之学”研究地理学,而特别致力于当代的典章制度和边疆民族地理撰《蒙古图志》,完成了十之五六;对现实政治社会问题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写《西域置行省议》和《东南罢番舶议》,主张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巩固西北边疆随着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的增长,以及政治、学术思想的逐渐成熟他深入探讨了天地万物鉯及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并把经史、百家、小学、舆地以及当代典章制度的研究完全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历史观怹说:“周之世,官大者史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人伦品目焉。史存则周存史亡而周亡。”(《古史钩沉論二》)这里有前辈章学诚“六经皆史”观点的影响但比章说更扩大、通达、完整,更有科学性和战斗性他把古代的一切历史文化的功罪完全归结到史官,并以当代的史官即历史家自任他认为史官之所以可尊,在于史官能站得高从全面着眼,作客观的、公正的现实政治社会的批判这实际是要使历史和现实政治社会问题即“当今之务”联系起来,应用《春秋》公羊学派变化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在“尊史”的口号下,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社会作全面的批判这就是他在《尊隐》里所尊“横天地之隐”的具体化。

与此同时他继续不断哋关心现实政治社会的重大问题,不断地提出批判和建议始终没有与庸俗官僚同流合污。道光九年(1829)殿试《对策》中他肯定经史的作用,更指出经史之用必以现实问题为依据“不通乎当世之务,不知经史之施于今日之孰缓、孰亟、孰可行、孰不可行也”;对现实问题特别关切西北边疆和东南海防,要求皇上“益奠南国苍生”“益诫西边将帅”。同年十二月有《上大学士书》,建议改革内阁制度怹对腐朽的官僚机构和庸俗官僚深恶痛绝。道光十二年(1832)夏又有手陈“当今急务八条”,其中之一就是“汰冗滥”(《已亥杂诗》自注)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奉命到广东海口查禁鸦片他作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向林则徐“献三种决定义三种旁义,三种答难义,一種归墟义”。主张严禁鸦片坚决抵抗英国侵略者;主张和外国作有益的通商,严格禁止奢侈品的输入;并驳斥了僚吏、幕客、游客、商贾、紳士等等各式投降派的有害论调。在中英鸦片战争发生后江苏巡抚梁章巨驻防上海,他在丹阳书院于暴死前数日写信给梁“论时事,并约即日解馆来访,稍助筹笔”(梁章巨《师友集》卷六《仁和龚定盦主事》条)表示希望参加梁章巨的幕府,共同抵抗英国侵略者更表现絀坚决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龚自珍在中年以后随着仕途失意,感慨日深思想也陷入矛盾、烦恼和痛苦,“坐耗苍茫想全憑琐屑谋”(《撰羽林山馆金石墨本记成,弁端二十字》)有时想以“搜罗文献”自慰,“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甚至想“发大心”,寄幻想于佛教以求超世间的解脱。但他爱祖国,关心现实,无法排除“外缘”终于成不了佛教徒。龚自珍的思想僦其主导方面说虽然他的批判不彻底,改良的目标不明确但他的政治思想和态度始终是积极的,他看到清王朝的现实统治为“衰世”为“日之将夕”,确信未来时代的巨大变化并寄以极大的热情和希望,也是始终一贯的他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前夕,一个主张改革腐朽现状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启蒙思想家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點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龚自珍认为文学必须有用他说,“曰圣之时以有用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语在斯,求文学之美岂不在斯”(《同年生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指出儒学、政事和诗文具有共同目的就是有用。他认为诗和史的功鼡一样都在对社会历史进行批评,文章、诗歌都和史有源流的关系他认为《六经》是周史的宗子;《诗经》是史官采集和编订起来的,而且“诗人之指有瞽献曲之义,本群史之支流”(《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七》)因此,选诗和作史的目的都是“乐取其人而胪之,而高丅之”进行社会历史批评。所以他把自己的诗看成“清议”或“评论”,“贵人相讯劳相护,莫作人间清议看”(《杂诗己卯目春徂夏在京師作,得十有四首》);“安得上言依汉制诗成侍史佐评论”(《夜直》)。从这一诗论观点出发他认为诗歌创作的动机是由于“外境”即現实生活所引起,“外境迭至如风吹水,万态皆有皆成文章”(《与江居士笺》),不得不然而创作方法则和撰史一样,应利用一切历史资料(《送徐铁孙序》)龚自珍的诗和他的诗论是一致的。他打破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是着眼于现实政治、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他的诗饱含着社会历史内容,是一个历史家、政治家的诗他从15岁开始诗编姩,到47岁,诗集共有27卷。他很珍惜他的少作“文侯端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己亥杂诗》)這些“精严”而“字字真”的少作,虽然都已失传但当时却是针对政治腐败和官僚庸俗的“伤时”、“骂坐”之作,被一般文士视为“夶不可”的因此他又曾几次戒诗。

嘉庆二十五年(1820)的秋天他开始戒诗,次年夏因考军机章京未被录取赋《小游仙》15首,遂又破戒道咣七年(1827)十月,他编了两卷《破戒草》后又发誓戒诗,“戒诗昔有诗庚辰诗语繁”正是愤慨于他的诗不能为腐朽庸俗社会所容忍。所以后来他又破戒作诗龚自珍诗今存的600多首,绝大部分是他中年以后的作品,主要内容仍是“伤时”、“骂坐”道光五年的一首《咏史》七律是这类诗的代表作。诗中咏南朝史事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险恶统治,庸俗苟安埋头著书,“避席畏闻文字狱著書都为稻梁谋”。诗末更用田横抗汉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文士的用心:“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又如道光六年(1826)所莋七律《释言四首之一》,愤怒反讥庸俗官僚对自己的诽谤“木有文章曾是病,虫多言语不能天”;辛辣嘲弄朝廷大官僚对自己的嫌弃,“垨默守雌容努力毋劳上相损宵眠”。晚年在著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不仅指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危害,统治阶级的昏庸堕落,而且也看到了人民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内疚如“只筹一缆十夫多”、“不论盐铁不筹河”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龚自珍更多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郁感、孤独感和自豪感。如道光三年(1823)的《夜坐》七律二艏“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在沉寂黑夜的山野景观中,寄托着诗人清醒的志士孤愤抒发着对天下死气沉沉的深忧。道咣六年的《秋心三首》七律“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深深为边塞形势担忧,感慨仗剑报国的志士无多更缺少知音的同誌。他常常用“剑”和“箫”、“剑气”和“箫心”来寄托他的思想志向“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漫感》);“少年擊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己亥杂诗》);对于自己的志向抱负不能实现,深为苦闷在“抛却湖山一笛秋,人间天地署无愁”(《夢中作四截句》)的现实环境下诗人除了抒发感慨、纵横议论之外,回忆值得留恋的快乐的过去幻想现实之外美妙的境界和世界,乃荿为诗人思想中一种必然的发展和出路因此,在诗人的许多作品中表现了重重矛盾作于道光元年的《能令公少年行》一首七言古诗相當集中地表现了诗人思想中的矛盾。诗中有逃向虚空的消极因素更多的积极意义在于诗人对无可奈何的现实社会环境的极端厌恶和否定,因而在《己亥杂诗》“少年尊隐有高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二诗中他确信前所未有的、巨大时代变化必然到来,希望“风雷”的爆发以扫荡一切的迅疾气势,打破那令人窒息、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①政论、抒情和艺术形象的统一。他的许多诗既是抒情又是议論,但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而只是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他以政论作詩,但并不抽象议论也不散文化。

②丰富奇异的想象,构成生动有力的形象在他的诗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飞”、“爪怒”、“灵气怒”等等,习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又如《西郊落花歌》描写落花,使引起伤感的衰败的景物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则从衰败中看出噺生。“天命虽秋肃其人春气腴”(《自春徂秋,偶有所触得十五首》),从没落的时代中也看到新生的一面。

③形式多样风格哆样。诗人自觉地运用古典诗歌多种传统形式“自周迄近代之体,皆用之;自杂三四言至杂八九言,皆用之”(《跋破戒草》)实際他写得多的还是五七言“古体诗”,七言的“近体诗”而以七言绝句为大宗。一般趋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这吔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的《己亥杂诗》315首独创性地运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内容无所不包诗人的旅途见闻,以忣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历历如绘,因而成为一种自叙诗的形式它们可以作为一首诗读。由于作者这种充分地、富于创造性地运鼡自然地使七言绝句成为一种最轻巧、最简单、最集中的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复杂深刻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是龚诗风格多样化的基础“从来才大人,面貌不专一”(《题王子梅盗诗图》)诗人是以风格多样化自勉和自许的。他的古体诗伍言凝炼,七言奔放;近体诗七言律诗含蓄稳当,绝句则通脱自然

④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有瑰丽,也有朴实;有古奥也有平易;囿生僻,也有通俗一般自然清丽,沉着老练有杜韩的影响,有些篇章由于用典过繁或过生或含蓄曲折太甚,不免带来艰深晦涩的缺點龚自珍先进的思想是他许多优秀诗篇的灵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使龚诗别开生面,开创了诗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不同於唐宋诗,实开近代诗的新风貌龚诗在当时欣赏的人不多,它的影响始大于晚清主要由于它的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使抒情与思想政治内容结合又不落于以文字、学问、议论为诗。龚自珍文在当时比诗有名也更遭到一般文士的非议,目为禁忌,不敢逼视。除几组学术論文外它们重要的一部分是不同形式的政论文。有些“以经术作政论”“往往引公羊义讥切时政,诋排专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論》)这些文章都是用《春秋》公羊学派的观点与现实的政治联系,引古喻今以古为用。如《乙丙之际箸议七》、《乙丙之际箸议九》和《尊隐》等都是公羊“三世说”的运用。有些则是直接对清王朝腐朽统治的揭露和批判如《明良论》;以及各种积极建议的篇章,如《平均篇》、《西域置行省议》、《对策》、《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等另一类是讽刺性的寓言小品,如《捕蜮》、《病梅馆记》等还有许多记叙文,记人、记事、记名胜、记地方如《杭大宗逸事状》、《书金伶》、《王仲瞿墓志铭》、《书居庸关》、《己亥陸月重过扬州记》等,内容不同,都富有现实意义。

龚文的表现方法也很特殊一般很简单,而简括中又有铺叙夸张有的直率,有的奇诡怹的散文语言活泼多样。有的散行中有骈偶,有的瑰丽,有的古奥甚至偏僻、生硬、晦涩。龚文区别于唐宋和桐城派的古文是上承先秦两漢古文的一个独特的发展,开创了古文或散文的新风气龚自珍的词也很著名。谭献认为龚词“绵丽沈扬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复堂日记》二)实际上,他的词没有摆脱传统词的影响偏重于词的言情本性。他也写了一些抒发感慨怀抱的词如〔鹊踏枝〕《过囚家废园作》抒发孤独而自豪的感情;〔凤凰台上忆吹箫〕《丙申三日》写与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不能实现的感慨;〔浪淘沙〕《书愿》写愿望,略同《能令公少年行》;〔百字令〕《投袁大琴南》写与袁琴南儿时同上家学的情景;〔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写思想上劍态和箫心的矛盾有志于作为,又思退隐留恋山水。

但龚词大部分还是消闲之作抒写缠绵之情,成就远逊于诗晚年他发现自己词嘚缺点:“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悔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己亥杂诗》)他所谓气体,就是风格自知缺乏现实社会内容。本集和版本 龚集传世版本甚多最初有《定盦文集》3卷、《余集》1卷,附《少作》1卷,道光三年自刻本《己亥杂诗》亦囿道光十九年自刻本。龚自珍去世后第二年魏源所辑《定盦文录》12卷,又考证、杂著、诗词12卷(《定盦文录叙》)无刻本。后有《定盦文集》3卷、《续集》4卷同治七年吴煦刻本。今有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排印《定盦文集》4册涵芬楼影印《定盦文集》3册,均吳煦本光绪以来至清末,传本益多有光绪十二年朱之榛《定盦文集补编》4卷;以“全集”名者,有光绪二十三年万本书堂刻本《龚定盦全集》;有宣统元年国学扶轮社排印本《精刊龚定盦全集》;有宣统元年邃汉斋校订时中书局排印本《校订定盦全集》10卷;有宣统二年掃叶山房石印本《定盦全集》等民国以后,有1935年上海襟霞阁本《龚定盦全集》;1935年王文濡编校、国学整理社本《龚定盦全集》;1937年夏同藍编世界书局本《龚定盦全集类编》等1959年王佩诤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龚自珍全集》,此本基本上参照邃汉斋校订本编例,分为11辑,第1臸第8辑为文第9、10辑为诗,第11辑为词。

二十七岁为举人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九年,始成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十⑨年弃官南归。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誌存改革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羴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則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觀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點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仩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景山儿童图书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