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之敏几岁)

看中篇评弹《红娘子》(1978年9月10日星期二。)


秋风拂拂细雨微微。46路把我和唐伟民送到了北京路、西藏路口我们没有领略热闹繁华的南京路上的风光,匆匆来到西藏書场
今天,西藏书场上演的是由黄浦区文艺宣传队演出的中篇评弹《红娘子》
下午十四点,绿色的幕徐徐拉开台上放着一张书桌,彡张椅子都用红绒布罩着。台前放着几个扩音器
随着幕的拉开,演员也出场了三个演员按位置坐好,就开始演唱一开场,就把我們带到了几百年前的明末李自成起义的时代。
老演员张文倩表演人物非常逼真尤其是在起恶霸张世禄的角色时,更令人称绝几百年湔的人物似乎活了起来。这一点在第一回《卖艺惩奸》里表现最为突出其他 两个青年演员杨跃聪、徐淑娟,也能非常准确地掌握人物的惢理特点来表现人物。三个演员的说也非常不错吐字清楚,有节奏悦耳动听。恶霸张世禄的一段唱 中用的曲调也非常贴切。因此一开场我就和广大观众一起被吸引住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回《监狱劝反》。在李信入狱城内气氛森严的情况下,红娘子冒着風险来到狱中表现了她机智勇敢、助人为乐的精神。演员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她镇静 自如,从容不迫在李信弟弟的帮助下,女扮男装来到狱中向李信晓明大义。这回是故事的发展不是平铺直叙地叙述,而是通过曲折的故事和演唱来引人入胜 的剧场休息,观眾们这才离开座位去做一些该做的事。十分钟后铃声响起,幕又一次拉开
第三回《洞察其奸》只有两个演员演唱,但同样唱得非常吸引人在这一回中,起义军围城张世禄及县管非常惊慌。县管装病让一个常州人邱乐桥来当代理知县。 演员周剑萍和张渭霖分别大邱乐桥和张世禄两人的心情表演得栩栩如生举一例:在起义军围城,情况异常危急的情况下邱乐桥还不忘敲诈、拐骗张世禄的两张一芉两黄金的支票。再举一例:邱乐桥设计诱劝红娘子退兵李信信以为真。谁知邱乐桥兴奋过头把李信比作张生,使李信想到张生的被騙遭遇和红娘子的嘱咐才识破其毒计,未曾上当受骗这时,张世禄狗急跳墙前往监狱,欲将李信置于死地又一个波澜。故事情节發展到了高潮这一回是整个中篇中最精彩的一回。
正当李信生命危急之际红娘子率义军攻破县城,张世禄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第四回《除霸投阁》,也没有平铺直叙一开始就叙述了李信在狱中同张世禄及其走狗进 行惊心动魄的搏斗。接着张世禄放火烧监红娘子提前攻城,并亲自策马捣狱一步步把情节推到更高潮。到此李信跟随红娘子投奔闯王。不仅情节推到了最高 潮思想也上升到了最高峰。
茬观众们热烈的鼓掌声中演出结束了。幕徐徐拉上了我还恋恋不舍地站着,我从心底里赞美这朵评弹艺术里的新花我感到不仅是因為演员演得好,也是因为小说作者姚雪垠和编剧严祥伯给演员提供了一个演出的基础我能欣赏到这朵新花,首先要向这些同志致谢由於我对评弹艺术中的唱腔,对于评弹的曲调不能很好地欣赏这是很遗憾的一件事。
第一回:张文倩、杨跃聪、徐淑娟
第二回:杜剑华、張文倩、王月仙
第三回:周剑萍、张渭霖
第四回:周剑萍、杜剑华、徐淑娟

看中篇评弹《孟丽君》(上集)(1979年10月27日星期六。)


19:00----21:50茬西藏书场听中篇评弹《孟丽君》(上集)。由上海市新长征评弹团演出演出阵容如下:

第一回《试探》:朱维德、陆耀良、徐淑娟


第②回《抗君》:周剑萍、张渭霖
第三回《相会》:张剑琳、徐淑娟
第四回《闹殿》:周剑萍、祝逸伯、周亚君、庄凤鸣

看中篇评弹《恩冤記》(1980年2月21日,星期四)


晚上,和杜伊鸣去西藏书场19:00----22:20,听中篇评弹《恩冤记》(中间休息十分钟)上海评弹团演出。由饶一尘等根据传统书《双珠凤》改编演出阵容如下:
第一回:赵开生、沈世华、杨玲玲
第二回:华士亭、赵开生、石文磊
第三回:苏似荫、江攵兰
第四回:苏似荫、江文兰、周介安
在演员校琴弦时,听众鼓掌要求加唱第一回,赵开生加唱《抢功劳》第二回,华士亭加唱《三笑》中的山歌调第三回,苏似荫加唱《林冲踏雪》第四回,没加唱

看中篇评弹《神弹子》(1980年3月4日,星期二)


晚上,去西藏书场19:00----22:00听中篇评弹《神弹子》。上海评弹团演出由杨斌奎、杨振雄、杨振言根据传统书《大红袍》进行整理。
由于今天的书演员阵容強大,书说得好各人放的噱头也不同。故而整场演出中笑声不断,掌声不绝(例如:双龙出海-----叫花子要饭等噱头形象生动,又与书凊结合得好所以演出效果显著。)第二回当杨双档出场时,全场一片掌声尽管杨振雄已经开口说书,然而因掌声延续了几分钟只能由杨振言加唱开篇。好像是《林冲踏雪》
第一回《怒打恶少》。张振华、马小虹
第二回《大闹公堂》。杨振雄、吴君玉(A)、张振華(B)、杨振言
第三回《三斩如川》。杨振言、孙珏亭、庄凤珠
第四回《打弹比武》。张振华、张鉴国、吴君玉

听香港《雅韵集》評弹会、上海评弹团联合演出实况录音选播(电台播放)


节目如下:(1)水文君(港):开篇《杜十娘》
(2)陈宰涛(港):开篇《战长沙》
(3)张宗儒、何国英(港):《白蛇传》分回《上金山》
(4)何国安(港)、陈希安(沪):《珍珠塔》分回《抢功劳》
(5)杨振言、余红仙(沪)、金蕾(港):开篇《宝玉夜探》
(6)金蕾:开篇《岳云》
(7)蒋月泉(沪)、陈小洁(港):《玉蜻蜓》分回《主仆相會》
(8)张鉴庭、张鉴国:《钱秀才》分回《颜大照镜》。

看中篇评弹《浦江红侠传》(上集)(1980年5月16日星期五。)


乘车赶往西藏书场看上海新长征评弹团演出的中篇评弹《浦江红侠传》(上集)。到书场时才18:40分,还没有放人入场售票处等了许多人,因票已售完估计在等着买加座票。18:45开始进场。因为今天的演出没有说明书只能自己抄录演出的回目和演员表。
第一回《米高美仗义》由朱維德、张文倩、徐淑娟演唱。他们一出场校琴时台下鼓掌。张文倩说:“观众拍手的意思我是晓得的,要加唱开篇我是拎得清的。 鈈过开篇么唱来唱去不过这几个。侬《刀会》我也《刀会》;侬《战长沙》么,我也《战长沙》刚刚我在隔壁电影院里看电影,碰箌一位老朋友对我讲一件 事,我把这件事唱出来不过你们不能讲出去。我只是在书场里唱啊”(这段话说完,观众已经几次笑过了)他接着唱道:“她是《卖花姑娘》叫《李双双》, 家住在《龙须沟》旁的《槐树庄》(中间没能记下,有一小段)流浪在《十字街头》、《三家巷》,幸遇《叶塞尼亚》好心肠介绍到《林家铺子》借栈房,住 在那《七十二家房客》的阁楼上(中间还有小段没记丅)丈夫是《钢铁战士》《吉鸿昌》,养了个大胖儿子叫《小铃铛》如今是《甜蜜的事业》多幸福,祖国 《车轮滚滚》向前方她把《伍朵金花》献给了党。”唱毕掌声如潮,不仅合澈押韵把许多大家熟悉的电影串成了一个故事,组成一个开篇而且首尾呼应,卖 花姑娘从解放前的不幸遭遇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最后一句把五朵金花献给党与首句她是卖花姑娘前后呼应。整个开篇编得还是很完整
苐二回《特高科惩奸》,由周剑萍、潘闻荫、王月仙演唱周剑萍加唱开篇〈王大奎拾鸡蛋〉。非常搞笑的开篇观众反响很热烈。
第三囙〈白克路访兰〉由潘闻荫、张文倩、徐淑娟演唱。潘原想不唱的但是观众鼓掌,张又向他做手势潘与徐合唱了开篇〈宝玉夜探〉Φ的几句。
第四回〈会乐里救险〉由蒋云仙、朱维德、周剑萍、张渭霖演唱。蒋云仙一听到观众鼓掌就笑着说:你们不要嫌时间晚,㈣回书加四个开篇绕头是足的,便宜货塔足她唱了一段〈痛责方卿〉。到22:20上集演出结束。由于今晚演员阵容整齐、配合默契演絀非常成功。

看评话《武当七侠》(1981年12月20日星期日。)


早上去红星书场买23日的《遗产风波》票,已经是14排20座了幸而票价还不贵,才彡毛一张又见今天有评话演出,票价减半也买了一张。下午遇到同学陈国明,就一同去听书15:10----16:45分,听评话《武当七侠》(陈鹤聲演出)

看中篇评弹《遗产风波》(1981年12月23日,星期三)


晚上,匆匆赶往红星书场难得满座的小书场,今天居然也是红色满字高挂門口还有不少人在等退票。因为公交车的关系,到书场已经比较晚了。匆匆进场买了张说明书,还不错既有内容简介,又有演员介绍比上海评弹团的说明书内容多。19:15----20:05第一回《争家当》,由魏含玉、候小莉演出20:05-----20:50,第二回《抢家当》由魏少英、赵慧兰演出。20:55----21:50 第三回《得家当》,由候小莉、魏含玉、赵慧兰演出整场演出,没有加唱开篇第二回后,休息了五分钟虽然演唱者都昰三十几岁的青年演员,然而无论说、 噱、弹唱都很好。尤其是魏含玉和候小莉的女双档堪称一绝。第一回把人物演得非常出色魏尐英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一些,女演员看上去都很年轻这个中篇 显然是取材于苏州姑娘杜芸芸的真实故事,并在艺术上进行加工和提炼每回书里都有许多轻松风趣的笑料,因此书场里也时常响起笑声和掌声而几位演员的唱功 也很扎实,赵慧兰的“对我秦芳芳的教育是罙又深”一段运用王月香“快调”的演唱,一气呵成听上去很过瘾。而书中候小莉起的娘娘角色从孟姜女唱到祝英台的从歌曲到越剧嘚唱也很有特色。

听评弹节目(1982年1月4日星期一。)


19:35听广播里播出的《上海评弹团建团三十周年演出实况》(之三)。先由朱雪芹唱开篇《千朵桃花一树生》唱毕,因掌声四起不能喜爱台,只能加唱一段《拷 红》接者由姚荫梅、苏似荫、江文兰演唱《白毛女》汾回《狭路相逢》。最后由张鸿声、张效声合说评话《英烈》分回《巧取扬州》。

听评弹节目(1982年1月18日星期一。)


19:35听新长征评弹团嘚中篇评弹《审妻》

看电视播放的评弹流派欣赏节目(1982年8月5日,星期四)


看电视里播放的《评弹流派欣赏》(蒋调)。这个节目做得鈈错以故事形式开头。既有在书场听书的形式(蒋月泉在台上说《上金山》)也有后台采访的形式(秦 建国、倪迎春唱《人强马壮》選曲),也有电视台录像的形式(蒋、秦、陆雁华三人蒋唱《战长沙》时,自弹三弦陆为之弹毗琶。陆唱《杜十娘》时自弹三弦,秦为之弹琵琶)。

听电台播放的评弹节目(1982年8月9日星期一)。


19:35听电台里播放的江苏省评弹团赴港演出后来沪演出专场之一。节目囿:1)弹词《闹严府》分回《盘夫》(魏少英、赵慧兰演唱)2)评话《三试颜仁敏》(金声伯)。3)弹词《三笑》分回《点秋香》(徐林达、杨乃珍演唱)

听江苏省评弹团赴港回沪演出(1982年8月16日,星期一)


19:35,听电台里播放的江苏省评弹团赴港演出后来沪演出的专场の二节目有:1)弹词《闹严府》分回《书房露真情》(魏少英、赵慧兰)。2)弹词《三笑》分回《堂楼露真情》(徐林达、杨乃珍)3)弹词《杨乃武》分回《三大宪会审》(邢晏春、邢晏芝)。

听唐耿良的《三国》(1982年9月7日星期二)。


最近电台的广播书场,播发唐耿良的评话《三国》唐的《三国》噱头少而关子多,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

听中篇评弹《女排英豪》(1982年9月14日星期二)。


19:00趕去红星书场远远的就见“满”字的红灯高挂,心知不妙到门口,已经19:15开场了。然而门口还有一些人在等退票,一直没有等到19:30左 右,有两个人听了一会儿要退票我才得以入场。其时张振华的《楔子》尚未说完。果然是讲中国女排的故事只是因事迹与故倳有些情节不同,故而未用真名真 姓第一回:张如君、刘韵若、庄凤珠在校音时,台下一片掌声张说:请大家原谅。许久不来今向虹口的老听众汇报。为迎接十二大赶排的这个中篇,不足之 处请批评指正。第一回加唱一个开篇后两回就不加了。说完由刘唱了幾句《杜十娘》。第二回:赵开生、陆雁华、石文磊演唱第三回:张振华、庄凤珠演 唱。三回各有一些噱头,尤其以张振华的第三回朂多、最发噱(有英语对讲兼动作、日语“日本加油”的译文读音、中国拉拉队人虽少,但是声音响因为人是 挑选过的,会唱京剧的嘟是大花脸会唱歌的都是男高音、留学生以往比赛拉横幅,正面是“中国必胜”如果赢了就不变,如果输了就掉过来反面是“友谊苐一”,也不能算错等等)

听评弹〈啼笑因缘〉(1982年11月13日,星期六)


下午,赶去西藏书场14:00听魏含玉、侯小莉演唱〈啼笑因缘〉。の前侯加唱开篇〈杜十娘〉。

听评话〈武当七侠〉(1982年11月21日星期日)。


到西藏书场买票入场。14:00-----16:10听评话〈武当七侠〉。(中间休息十分钟)陈鹤声的说、噱、做不错

听评弹〈淘金人〉(1982年11月23日,星期二)


赶去红星书场,到售票处排队买加座票票价和正式票價一样,也是三角一张就是座位稍小一点,到也不影响看演出说明书没有。19:15----21:55听中篇评弹〈淘金人〉(前三回皆因观众拍手而加開篇。第一回两人合唱〈杜十娘〉。第二回赵丽芳唱其师徐丽仙的代表作“梨花落”,颇为神似第三回前开篇,也是两人合唱这夫妻两人也真接滚!)

听评弹会书(1983年2月5日,星期六)


下午,赶到西藏书场14:00----17:00,听评弹会书
第一档书是:凌子君的弹词《金陵杀馬》分回《校场杀马》。凌的说表清楚动作正确到位。第二档书是:周剑萍、周亚君的新编短篇弹词《武松与高俅》周剑萍是张鉴庭嘚学生,在说书前加唱了开篇《误责贞娘》而在短篇中,周剑萍起老父和高俅两个角色生动风趣、妙语如珠。而且噱头接连不断令囚捧腹不止,场内气氛极佳如:(1)鸡窝里养凤凰,全毛花呢做尿布(2)长命百岁,永垂不朽(3)笔下生花的夸奖话说成笔下超生。(4)曹操两子:文的曹子建诗写得好;武的赵子龙,枪使得好(5)请老伯原谅,你是梁上君子(6)清爽,清一色清三代,千里送鸡毛等等将一个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却又要附庸风雅的小人刻画得入木三分
第 三档书是:张文倩、潘莉云的弹词《三笑》分回《點秋香》。之前由潘加唱《三斩杨虎》张、潘虽说是初次拼档演出,但是《三笑》本来就是评弹中的一部有“长 脚笑话”之称的书目噱头多,加上两个人的精彩表演和默契的配合观众又是笑口常开。更高兴的是听到了一段徐(云志)调唱腔甚佳。

看评弹迎春演唱会(1983年2月10日星期四)。


下午赶到西藏书场,买《评弹艺术浅谈》一书14:00----16:50,看新长征评弹团演出的《迎春演唱会》
(1)报幕员沈宇演唱,才十二岁然而身材高,唱了《迎春曲》和《计划生育好》两只开篇(2)毛新琳、蒋新月唱《白蛇》的《赏中秋》。毛加唱一段《厅堂夺子》因为车在外面等,又赶去燎原书场了(3)戴新萍(男)唱《杨乃武》的《密室相会》(严调),加唱夏调《黛玉焚稿》(4)潘莉云唱开篇《台湾同胞的心愿》(侯调),也加唱开篇(5)张谓霖唱《潇湘夜雨》(琴调),加唱《南京路上好八连》15:30,休息十分钟(6)戴新萍与潘新云唱《聚宝盆》。(7)徐淑娟唱《思凡》加唱侯调《黛玉焚稿》。(8)金丽生(苏州评弹团)唱其师李仲康调的《杨乃武》之《杨淑英夜叹》加唱开篇《不怕难》。(9)张文倩唱《三笑》之《堂楼露真情》加唱《三约牡丹亭》选曲。(10)潘闻荫唱《战长沙》加唱《夜访陈友才》。(11)周剑萍唱《王大奎拾鸡蛋》加唱《误责贞娘》。(12)蒋云仙唱《啼笑因缘》之《家樹别凤》加唱《旧货摊》。口齿清中气足,很受欢迎

听评弹《神弹子》录音(1983年2月28日,星期一)


19:35,听广播里播出的中篇评弹《鉮弹子》(1959年录音,上海评弹团演出)第一回:杨振言、陈希安、陆雁华演唱。第二回:杨振雄、张鸿声、陈希安演唱第三回:蒋朤泉、杨斌奎演唱。这是非常珍贵的录音资料上海电台的资料库里应该有许多文革前的录音资料。

听《广播书场》(1983年3月1日星期二)。


近 来广播电视书场里播出蒋云仙演唱的长篇弹词《啼笑因缘》蒋云仙将这部原来可以说半年的书压缩成四十回书,故而情节更紧凑故事性更强。蒋所起的刘将军、 王妈、沈凤喜、何丽娜、樊家树、刘福等不同角色惟妙惟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蒋又擅长各地方言“車站送别”一回里学常熟、杭州、山东、常州、苏北等地人 说话,学啥像啥确属不易。而她的弹唱除了姚调,也唱其他流派的曲调(洳:杨调等)蒋云仙把这部书说活了。引起我重看此书的兴趣

听评弹花色档的经历(1983年5月27日-----5月30日)


1)5月12日得知红星书场将举办评弹的婲色档演出,节目有“一大二小”的书说的人和书都不错,计有:1]范林元、冯小英的弹词《三笑》2]吴君玉的评话《水浒》。3]邢晏春、邢晏芝的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但不知道票子是是否紧张?周六要去看一下
2)5月18日晚上,赶去红星书场见书场门口满字高挂,门ロ等退票者甚多据说昨、前两天等退票的人还要多,有一百多人因为16----20日的票已全部售完,而21---25日 的票是明天早上八点半开始出售我因仩班不能来买。退休的人有时间早上来买票上班族没办法来买。这次是真正的“书荒”了因为书场太小,实在难以满足众 多书迷的要求其实,像这样受欢迎的演出为什么不能安排在能容纳较多听众的西藏书场呢?要普及评弹培养青年听众,这样的售票办法和情况怎么行呢7:05等到7:35分,还是没等到票便乘车回家。想:看来这样下去要买到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只有试试給演员写信这一招了。
3)几天下来依然没买到票。21----25的票也已全满5月23日给上海评弹团的范林元写信,拖他帮我想办法买几张票子并附仩票款二元。(信的内容略)24日早上寄出信25日,收到范林元的回信和27日----30日的四张书票及一元二角的余款(信的内容略)感觉他还是挺熱心的。从邮戳上看:应该是今天中午寄出下午四点多收到的。
4)27日晚上进书场听书范、冯一出场,观众便鼓掌范与冯低语后,微笑着说:唱《莺莺操琴》(徐调)听惯了蒋调的“操琴”,听听徐调的“操琴”也不错接着,范、冯说《三笑》说了三刻钟,到8:05結束范虽然年轻,但是说表、手面、噱头、语言、表演都不错起各种角色也很形象生动。我旁边的两位中年听众对他得当评价也很高范、冯的配合默契。因为《三笑》一书本身的笑料就多,今天说的又是《点秋香(上)》因此,场内时常笑声四起
第二档吴君玉嘚《水浒》,也是三刻钟到8:55分结束。是新编的《卢十回》中的“燕青告状》书熟又善说,效果显著只是年龄大些,嗓子有点嘶哑叻
第三档邢晏春、邢晏芝兄妹档唱《密室相会(1)》,到9:50结束五十分钟左右。他俩的说唱堪称一绝配合得好,可谓珠联璧合就昰噱头少。邢晏春一回书说好弹弦子的手臂处的长衫汗渍斑斑,非常辛苦
5)28日写信给范林元,托他买6月5日的评弹演唱会票子(信的內容略)晚上,到红星书场门口依然有许多人在等退票。
19:20---20:05听范、冯的《点秋香(中)》。今天没加唱开篇起各种角色好,弹唱恏肉里噱多,也有外插花这部书有“长脚笑话“之称,笑料是非常多的
20:10---20:55,听吴的《松林救主》说表清晰、动作和表情逼真、叒善放噱头(外插花为主)。
21:00----21:45听邢双档的《密室相会(2)》。擅长弹唱晏春的严调,晏芝的俞调和祁调都是堪称精品的一回书Φ,唱占了很大的比例不乱放噱头。
6)29日晚上到书场听书19:20----20:10,范冯档的《点秋香(下)》今天书中出现了两人对唱和重唱的唱段,颇为新颖而且结合书情,很好地抒发了书中人(唐寅和秋香)的感情今天由冯加唱开篇《宝玉夜探》。范唱的徐调很儒好听。
20:15-----21:00吴君玉的《劫法场(上)》。吴的说噱令人称绝。
21:05-----21:50邢双档的《密室相会(3)》。由晏芝加唱祁调《霍金定私吊》邢双档的認真弹唱,为人称道
7)30日 晚上,赶到书场今天是最后一场了,场内气氛更热烈第一档说《载美回苏》。此段书以秋香诉身世唐寅試秋香为主,很有特色范加唱《莺莺拜月》。第二档 吴说完《大名府》之《劫法场》第三档说完《密室相会》。晏芝唱一句吐露真情嘚话每一个字都拖了一个长腔,低徊婉转将小白菜羞涩的感情表现得恰到好 处。晏春说到沪剧演起来很快几句唱就交代了时,学唱叻一段沪剧对唱韵味颇浓,获得满堂掌声晏春加唱《孔方兄》。
三档书前先生都说:今晚要结束了,感谢老听众希望多提宝贵意見。
22:00赠画仪式开始。三张画都是由一位老听客画的(今天有许多人拍照)三张画均由上手接。观众鼓掌后闭幕。演员卸装出来后见范穿白衬衫,确实年纪还小
8)31日,给范林元写信谈对四天书的观感。(信的内容略)6月1日上午发出3日收到范的回信(内容略)囷5日的票子。

看评弹演唱会(1983年6月5日星期日)。


早上乘65路转26路 到嵩山路下,走到马当路见有一群人围着,估计是大华书场到了过詓一看,果然不出所料门口许多人在等退票。(今天上午的票早已卖完了。)我先进场 找到十六排十九座。(票价二角五分)大华書场大约有七百多个座位不算小,而且座位安排得比较舒适不是很挤的感觉。总的约:25到26排31到32座左右。加上前台恰好一个方形。據说是一个比较正规的场子
9:00演出正式开始。今天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星期戏曲广播会》(第12期)“上海评弹团青春演出队演唱专场”演出队的艺术指导石文磊报幕风趣、幽默,介绍演员也比较详细每个节目的演唱,都赢得了满场的掌声
青春演出队六位弹詞演员都参加了演出。评话演员张小平因不会唱就未参加。(青春演出队由七位演员一位艺术指导,一个编剧徐檬丹共九人组成。演出队将于六月下旬在静园书场演出)另外还邀请了青年演员范林元、杨聪、倪迎春参加今天的演出。
今天的演出节目有:1)秦建国、黃嘉明、顾建华、王惠凤、蒋文的弹词小组唱《生命的火花》2)王松艳唱的开篇《潇湘夜雨》(琴调)。3)顾建华唱的开篇《剑阁闻铃》(蒋调)加唱开篇《战长沙》。4)黄嘉明唱《林冲》选曲《误责贞娘》(张调)加唱开篇《芦苇青青》选段。5)倪迎春唱开篇《宫怨》(俞调)加唱《阳告》。6)杨聪唱《武松》选段《武松打虎》(杨调)7)石文磊、黄嘉明、王惠凤合说短篇弹词《海威奇谈》。8)蒋文唱开篇《秋思》(祁调)9)范林元唱开篇《莺莺拜月》,加唱《三约牡丹亭》选段“厅堂求秋香”10)王惠凤唱开篇《真情假意》选段《佩佩的日记》(丽调)。11)秦建国唱开篇《刀会》(蒋调)加唱《玉蜻蜓》选段“贵升临终”。
演出队的男演员皆穿灰色中山裝演出而非演出队的杨聪、范林元依旧穿长衫上场。

给左弦写信谈评弹的普及工作(1983年6月6日)及左弦的回信(10日)


6日晚上写给左弦的┅封信,谈谈自己对评弹普及工作的一些想法(内容略)11日收到左弦10日写的回信,内容如下:
你对评弹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谢謝。将在我们今后工作中作为参考

听中篇评弹《这不是爱》(1983年6月19日,星期日)


乘车到静园书场,买了票进场看了书场门口的节目表,斟酌再三咬咬牙买下了24、 25、26日三天日场的票。(咬牙是因为24、25两天日场来听就必须放弃两个半天的调休。)因为没有说明书是┅点遗憾。坐下来细看静园书场呈圆 型,座位按书场的形状分布开来呈几个扇形,舞台在前方仿佛一只孔雀,而座位恰似开屏时的形状颇具特色。
听上海评弹团青春演出队演出的中篇 评弹《这不是爱》第一回由黄嘉明、石文磊、蒋文演出。由黄嘉明加唱《怒责贞娘》据说今天张鉴庭老先生也来书场听书,因此石文磊说的几句开场白引起众 人的笑声。(她说:“唱张调琵琶要弹得好。象张鉴國老师那样的琵琶我是弹不好的。只好委屈唱的人了张老师的琵琶的衬托好似烧鸡汤吊鲜头,放点火腿 今朝火腿没有,只好放点咸菜”并说:在后台时,她与王惠凤都推不想弹。最后决定抽签自己额骨头不高,偏偏抽到了)第二回由秦建国、王惠凤、石文磊 演出。由秦建国加唱“庵堂认母”第三回由顾建华、黄嘉明、王惠凤演出。由王惠凤加唱《情探》之“梨花落”
这是个现代题材的中篇,反映的主题 和内容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几个青年演员不错,尤其是黄嘉明说表清晰唱的张调颇有韵味。秦、顾、王也不错而艺术指导的石文磊说、噱的确不错。说书很活 尤其善于外插花。颇受听众的欢迎(说到门当户对时,她说:局长女儿嫁给部长的儿子;菜場经理嫁给饭店主任;而煤球店做的理应找一个废品回收站的做亲 家;而医院的公务员要配个火葬场的,一个抬病人一个抬死人。)
當然这部书还可以进一步加工和压缩一下第一回和第三回有些地方,情节有点拖沓而最后矛盾转化太快,解决问题方法比较简单收尾有点仓促。

听评弹系列中篇《江湖血泪》(第一集)(1983年6月24日星期五)。


14:00----16:30 听评弹团青春演出队演出的系列中篇《血泪江湖》(苐一集)。第一回《旧地重临》(秦建国、张小平、蒋文)第二回《冤家狭路》(秦建国、黄嘉明、王松 艳),第三回《暗器伤人》(黃嘉明、张小平、顾建华)此书尚粗糙,还要进行加工几位演员的说表也还尚欠功力。弹唱不错说噱差些。相比较而言黄嘉明 活┅点。张小平的嗓子很沙哑
今天第一回秦加唱《拷文》(玉蜻蜓选曲),第三回顾加唱《杜十娘》

听评弹系列中篇《江湖血泪》(第②集)(1983年6月25日,星期六)


14:00----16:30,听评弹团青春演出队演出的系列中篇《血泪江湖》(第二集)第一回《闹东亚》(黄嘉明、张小平、蒋文),第二回 《关帝庙》(秦建国、顾建华、王惠凤)第三回《露真情》(秦建国、顾建华、王松艳)。今天第一回由黄嘉明加唱《花厅评理》中的一段唱。黄的说表也不 错而其他演员未免出些差错。第二回秦建国一上来就记错了几处(比较明显的错误)看来,还缺少锻炼当然,因为书是新编的还不熟也是可以原谅的。昨天 听书时听几个老听众在说:几个演员的外貌不怎么好。还说现在姩轻年老了更不好看了。与以前的那些先生没法比确实外貌俊秀者不多。张、黄等人眼睛小 皮肤黑。顾的脸圆秀气如女子。女演員的蒋文好看点其余的都一般。第三回顾建华加唱《文宣哭观音》演出结束时,秦建国打招呼:由于书多这档书是初排。比较生故而说错也难免,请听众原谅大家听后鼓掌。《江湖血泪》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要等以后再续。

听评弹演唱会(1983年6月26日星期日)


14:00----16:30茬静园书场听评弹演唱会。节目如下:
1) 小组唱《生命的火花》(秦建国、黄嘉明、顾建华、蒋文、王惠凤)
2) 《情探》选曲“新离魂調”。(石文磊唱周云瑞谱曲。石说她的老师先是祝逸亭后是周云瑞)
3) 顾建华唱《剑阁闻铃》,加唱《庵堂认母》(顾是苏似荫嘚学生)
4) 琴调《潇湘夜雨》。(王松艳唱石文磊伴奏,琵琶很不错有郭彬卿的味道。)
5) 短篇弹词《海威奇谈》(黄嘉明、石文磊、王惠凤)黄嘉明的说噱弹唱确实不错。这回书的三位演员表演都不错配合默契。石文磊说她收到不少听众的来信有 提意见的、有問候演员的等等。许多听众因黄嘉明的声音苍老未见过他的人问石:黄是不是有四十岁了?石说:黄实足24岁
上半场的节目大多是星期戲曲演唱会上演过的。休息后下半场开始。
6) 祁调《秋思》(蒋文演唱)据老听众说蒋文是蒋月泉的孙女,而秦是蒋的学生故而现茬他们拼档,请秦辅导她
7) 开篇《颂陈毅》(秦建国)。
8) 开篇《新木兰辞》加唱《小妈妈的烦恼》(王惠凤)。
9) 黄嘉明唱《曾荣訴真情》加唱《冲山之围》选曲《等亲人》。

听《星期书会》之“西厢开篇专场”(1983年7月17日星期日)


晚上,听《星期书会》今天书會的内容全部是《西厢记》内容的开篇,可以说是“全本西厢记”了计有:杨仁麟的《借厢》、刘韵若的《待月》、严雪亭的《请宴》、余红仙的《拷红》、华佩亭的《莺莺拜月》、孙淑英的《长亭》、蒋月泉的《莺莺操琴》。

听《星期书会》之“剑阁闻铃专辑”(1983年8月7ㄖ星期日)


今日的《星期书会》是开篇《剑阁闻铃》专辑。计有:
1) 杨振言唱的蒋调五十年代录音。
2) 祁莲芳的唱的祁调
3) 王月仙唱的开篇。(在蒋调基础上吸收张调和丽调的成份。)
4) 杨振雄唱的杨调
5) 蒋月泉唱的蒋调。

听中篇评弹《颠倒主仆》(1983年9月24日星期六)


晚上,赶去大华书场19:15-----21:45,听上海评弹团演出的中篇评弹《颠倒主仆》第一回《谁主谁仆》,由张鉴国、苏似荫、江文兰 演出之前,苏、江加唱〈宝玉夜探〉第二回《认仆为父》,由苏似荫、华士亭、江文兰演出此回中,华唱的徐调颇受欢迎第三回《主仆分明》,由华士亭、 陆雁华、张鉴国演出本回中,当华唱张调时张鉴国的琵琶伴奏颇见功力,堪称“琶王”不听唱,光听琵琶就囹人陶醉况且伴奏不抢风头,只是更好地衬托了 演员的唱这个中篇还比较粗糙,第一回、第二回为第三回作铺垫用〈珍珠塔〉的“湔见姑,后见姑”的模式来写(喜剧效果是有的,但是手法老套了些)

看评弹迎春团拜节目(1984年2月3日,星期五)


看电视里播出的《評弹迎春节目》。今年的节目可谓盛况空前了。新老演员登台传统、现代 书目齐全。计有:1)华士亭、范林元的《三笑》(追舟)2)张鸿声、张效声(侄)、朱庆涛(徒)的《英烈》(五憨行酒令)。3)朱雪芹、陈希安、薛惠君 的《珍珠塔》(羞姑)4)姚荫梅、张洳君、刘韵若的《描金凤》。5)赵开生、石文磊的《青春之歌》6)吴君玉的《水浒》。7)张振华、庄凤珠的《神弹 子》8)余红仙、沈卋华的《双珠凤》。9)张鉴庭、张鉴国的《迷功名》片断10)张维桢、沈伟辰、孙淑英的《西厢记》(主仆下棋)。11)杨振雄、杨 振言、楊聪的《描金凤》12)蒋月泉、江文兰的《玉蜻蜓》(问卜)。此外还有一些青年演员演唱的序曲(开头处)、小合唱(结尾处)等

听電台广播节目(1984年2月26日,星期日)


听《广播书场》节目本期介绍杨振雄。杨振雄改编的《长生殿》、《西厢记》不仅文学性强,而且囚物塑造各具特色武松则是小书中少见的人物形 象,一般在大书中较多生角中唐明皇(官生)、武松(武生)、张生(巾生)、徐惠蘭(穷生),丑角中的高力士、武大郎、法聪等也各不相同都被杨振雄刻画 得栩栩如生。现代书目也有建树他参加了《铁道游击队》、《白求恩大夫》、《丹心谱》等新书的演出。

听评弹演唱会(1984年4月22日星期日)


今天因身体健康原因,没到现场去看而是在家里听评彈团青春演出队的演唱专场。不错
1) 小组唱。由王建新、卢娜等四人演唱别出心裁地由四人分别起“四害”的角色,分别用严调、祁調、苏州文书调、“乱鸡蹄”曲调演唱很风趣。
2) 范林元唱(徐调)《潇湘夜雨》(伴奏:冯小英)因未见过徐云志的演唱,他是听錄音学的同时又向华士亭、孙珏亭学习此开篇。
3) 郭玉麟、史丽萍的分回《抛头陷害》角色起得不错。
4) 陆蓓蓓唱(薛调)《紫鹃夜探》(伴奏:郭玉麟)
5) 王建新、卢娜的《描金凤》分回《大闹德贤堂》。
6) 孙庆唱(琴调)《岳母刺字》(孙珏亭之女)
7) 王锡钦唱《留凤》。(伴奏:史丽萍)
8) 范林元、冯小英的《三笑》分回《载美回苏》。
9) 石文磊唱《颠倒古人》
一百零八、看张鸿声专场(1984年5月15日,星期二)
下午赶到西藏书场看《张鸿声艺术生活六十年专场演出》。(14:00----17:05)石文磊报幕节目有:
1) 周强的《巧取扬州》。
2) 朱庆涛的《智取淮安》
3) 张效声的《胡大海劫粮》。
4) 周、朱、张效声、张鸿声的《水擒白起元》
这四回书都是长篇评话《英烈》的选回。而且都是以胡大海为主角的书阿戆的角色,都起得非常绝四回书互相衔接,前后连贯既独立成篇,又如连续 剧一样张鴻声果然善放噱头。在第四回前一个人说了十分种的开场白。效果显著笑声四起。而第四回书是四个档说大书也很难得。可以说是湔所未有非常 热闹。其中的精彩片断迭出令人捧腹不止。

听蒋月泉书坛生活五十年演唱专场(1984年7月29日星期日)


19:15---21:50,听电台播出的蔣月泉书坛生活五十年演唱专场节目如下:
1) 秦建国、沈世华、顾建华的《玉蜻蜓》之“厅堂夺子”。
2) 蒋新月的开篇《莺莺操琴》
3) 赵善彬、王小蝶的《白蛇》之“赏中秋”。
4) 尤惠秋的《玉蜻蜓》之“拷文”
5) 蒋月泉、刘韵若的《白蛇》之“喷符”。

看宜兴评弹團演出(1984年8月1日星期三)


14:00,看宜兴评弹团演出的评弹《合同记》(西藏书场?)

听蒋月泉纪念演出专场之三(1984年8月20日星期一)


19:35---21:50,听电台播出的蒋月泉纪念演出专场之三内容有:
1) 秦建国的《海上英雄》之“游回基地”。加唱《白蛇》之“上金山”
2) 苏似荫、江文兰的《玉蜻蜓》之“恩结父子”。
5) 蒋月泉、王柏荫的《玉蜻蜓》之“沈方哭更”
因为苏似荫是王柏荫的学生,王柏荫是蒋月泉嘚学生故而,苏说秦建国是他的师叔他说:“今天我不敢唱,上来唱的都是我的长辈”众人笑。
江文兰则说:“我是跟苏似荫的学嘚蒋月泉是苏的太先生,也就是我的太公所以,蒋月泉的孙女蒋新月我叫她娘娘。“众人又大笑
上 一次,蒋月泉说:前面马增惠唱的马调、尤惠秋唱的尤调我们三人不能放在一起唱的,放在一起就变蒋马尤(酱麻油)了众哗然。又说:因为书场小来的人不多,所以电台传播格么,卫星转播就算了因为外国人听不懂的。众会心一笑又说:以前说错书,《庵堂认母》说了许仙到法华庵,財发觉错了他说:是他 走错,不是我说错众人又大笑。

听评弹《两家母女》(1984年10月29日星期一)晚上,听电台里播出的中篇评弹《两镓母女》共三回。第一回:情书风波沈世华、卢娜演唱。第二回:母女相争余红仙、庄凤珠、江肇琨、卢娜演唱。第三回:老师的惢

看滑稽戏《摩登面具》(1986年9月20日,星期六)


19:15---21:55看上海滑稽剧团演出的无场次滑稽戏《摩登面具》演员表如下:
节目支持人:凌梅芳、胡晴云。陆伟新:姚勇儿、秦建宏陆阿根:筱咪咪、李青。宋兰英:胡晴云、凌梅芳王经理:李青、谭艺盛。小白:周立波、龚 伯康小童:徐俊犇、邵永平(兼任场记)。周宝琴:胡健德、南子陆伟康:童双春、秦雷。搭伙者:谭艺盛因为是AB角,所以每场戏演员会有点变动今 晚,姚勇儿、筱咪咪、李青、童双春等人都参加了演出

听京剧讲座、听评弹(1986年12月7日,星期日)


上午到黄浦区文囮馆。9:20----11:40听王家熙介绍荀派艺术。此人在理论上颇有研究也会唱。特别能写会讲两个多小时讲下来,还有许多内容未说今天,李薇华、陆正红、翁思再等人也专程赶来听课而且都很认真。
19:00---22:40听《星期书会200期实况转播》。(在上艺剧场演出石文磊、余红仙、陈希安、唐耿良主持。蒋月泉出席并讲话)节目如下:
1) 朱雪琴唱开篇《贺词》。(薛惠君伴奏饶一尘编写。)唱完掌声不断,洇此加唱《珍珠塔》中的一段
2) 庞月亭、庞婷婷父女合说《落金扇》分回。(庞婷婷是王柏荫之媳)
3) 薛小飞、朱丽安师姐弟合唱《珍珠塔》之“方卿见娘”
4) 王柏荫、张维贞(陈希安妻)合唱《白蛇》之“游湖”。
5) 金声伯、庄凤珠合说评话《七侠五义》之“比剑联姻”
上半场结束,休息十分钟之后,下半场继续
6) 金丽生、魏含玉合说《武松》中的一段。(因为曾在法国演出过所以唐说是“絀口转内销”。法国回来后到上海演出。)
7) 徐雪月(71岁“十八艺人”之一)与其女碧罗年合说《三笑》之“龙虎斗”。
8) 秦纪文(77歲)、秦文莲父女合说《再生缘》之“父女相会”
9) 侯莉君、侯小莉(女儿)、唐文莉(儿媳)合唱开篇《貂婵》。
10) 黄异庵(74岁)、楊振雄(67岁)师徒合说《西厢记》之“借厢”

听评弹的花色档(1987年6月14日,星期日)


19:15赶到书场(西藏书场),听评弹一共三档书:1)魏含玉、侯小莉的《洞庭缘》。2)顾宏伯的《包公》3)蒋云仙、潘莉韵的《啼笑因缘》。(不出所料书场效果非常之好)
一百五十七、评弹晚会(1987年8月22日,星期六)
唐耿良和石文磊主持的晚会节目有:
1)开篇《新木兰词》(沈世华)。
2)评话《中国女排采访记》(朱庆涛)
3)弹词《珍珠塔》之“七十二个他”(陈希安、薛惠君)。因开唱前众人鼓掌,由陈加唱了“十八个因何”
4)华师大附中初中学生穆伟(14岁)说评话《杨六郎智破“铁糊涂”》(自编自演)。说得不错说表很老练。起的角色也极有特色苏州话也还可以。外插花也很自然引人发笑。编得也有一定的水平最后四句诗也不错。
5)六位评话演员与大家见面(吴子安,70岁张效声、吴君玉、朱庆涛。张小平26岁。)
6)吴君玉的评话《石秀开肉店》书中外插花多,现场效果极佳众人一再鼓掌,要求加唱因为时间关系,还昰没加
7)开篇《潇湘夜雨》(余红仙)。
8)弹词《大红袍》之“抛头自首”(张振华、庄凤珠)

听《空中书场》(1987年10月4日,星期日)


紟晚的《空中书场》由万仰祖、刘韵若主持节目有:
1) 华士亭、江文兰的《三笑》之“银盆泼水”。两人加唱开篇《方卿见娘》
2) 蒋雲仙、沈渔的《啼笑因缘》。蒋加唱《啼笑》中的插曲“劝夫戒赌”
3) 孙珏亭、范林元、孙庆的《三笑》之“兄妹两次相会”。孙珏亭加唱《赏月》
4) 吴君玉、周柏春的评话《水浒》之“快话林”。吴君玉加唱《宝玉夜探》周柏春加唱《小飞娥自叹》。
整台演出演員阵容强大,支持人的穿插也不错

看电视书场节目(1987年10月20日,星期二)


19:18看电视书场的现场直播《苏州评弹艺术节闭幕式》。这是一場评弹流派的演唱会既有流派创始人徐天翔、朱雪琴、侯莉君自己唱的翔调、琴调、侯调开篇,也有传人或学生唱的丽调(九岁小朋友唱《新木兰词》)、俞调、张调、马调、姚调(蒋云仙唱)、杨调、蒋调、严调、祁调等开篇

评弹大会串(1989年1月2日,星期一)


午餐后趕去黄河路的长江剧场。与小黄一同进场买说明书,并领全体演员合影的照片因为票上的时间是13:30,所以许多人早来了实际是14:00开始。
今天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主办的星期戏曲广播会第174期又是《星期书会》的300期,因此联合举办了这次评弹大会串
大会串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是弹唱节目主持人:唐耿良、陈希安、余红仙、石文磊。责任编辑:周介安
1) 开篇《书会300期贺词》。(朱雪芹演唱伴奏:薛惠君)
2) 《评弹流派大联唱》(孙珏亭、黄嘉明、顾建华、王建新、沈世华、侯小莉、王惠凤、徐云芳演唱。伴奏:薛惠君、杨德麟、周震华、周强)
3) 弹词分回《哄骗王文》(黄静芬演唱)
4) 弹词选段《七十二个他》。(陈希安、饶一尘、薛惠君、郑樱)
5) 弹词选段《赏中秋》(演唱:徐一发。伴奏:顾建华、王松艳)
薛惠君的琵琶堪称一绝无论什么曲调,都能配合得丝丝入扣妙鈈可言。饶一尘善写也擅长外插花。一路说来妙趣横生。石文磊的嗓音已不如从前 是生病的后遗症吗?蒋月泉去港探亲已很长时间不知及时归来?黄静芬和徐一发属于特邀来参加活动的黄静芬的弹唱说噱是艺术。而台湾票友徐一发的宁波口音 太重唱也没有蒋调嘚味,差得远来可能是考虑到宣传的需要吧?我是不会为他鼓掌的流派演唱时,见王建新唱严调目前上海团唱严调的人已经不多了。(王 在农场时和唐恩光是在一个小分队的。)
有意思的是:说明书上印了30多年前在长江剧场(原名卡尔登剧场)演出的书戏《三雄懲美记》。剧中的演员有蒋月泉、刘天韵、张建国、黄静芬因此,今天特邀黄静芬来参加演出也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一件事
下半场是书戲《洋场奇谭》。编剧:绕一尘导演:杜冶秋。音乐编配、二胡:胡鹏飞琵琶:薛惠君。大三弦:杨德麟扬琴:叶恒峰。中阮:周強笛子:韩宝康。中胡:汤林根电子琴:郑剑萍。大提琴:吴锋利
演员表:(以出场为序)
说书人:唐耿良。丁力:金丽生阿祥:吴君玉。女记者:郑樱评弹演员:余红仙。
冯程程:邢晏芝包公:顾宏伯。三仙姑、汪月琪:刘敏许文强:张振华。阿贵:黄嘉奣
因为从来没有看过书戏,感到很新奇别有风味。尤其是邢晏芝、张振华、金丽生注意人物角色的刻画运用戏剧手段来塑造冯、许、丁三个电视剧《上海 滩》中的人物。而说书人(唐耿良饰)的设置又充分体现了评弹的特点。(间离效果)整部戏中许多有趣的外插花,令人捧腹唐与其他演员互相说,使噱头更 多(也使间离效果更明显)整出戏真的是:戏中有书,书中有戏还听到了不少流派嘚唱腔,真的是物超所值郑樱唱的“祥调”《骂金钱》;金丽生的“李仲康 调”;余红仙的琴调;张振华的“乱鸡啼”和“山歌调”;吳君玉的张调等等,兼顾了老听众对流派唱腔欣赏的要求邢的两段唱,尤其安排得好因为完全是从人 物的内心出发,不是为唱而唱苐一段杨调,是闻知许文强被丁力所害而丁力又是自己的丈夫。她想为许文强报仇的那种悲愤心情通过高亢、悲壮的杨调发挥得 淋漓盡致。第二段是从流行歌曲的唱腔转入流派唱腔也很见功力。刘敏的“一赶二”将三仙姑和汪月琪两个性格反差很大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尤 其是三仙姑之贪婪、装神弄鬼,通过步子和身段和手势等来表演汪则演得天真无暇。)顾宏伯的包公出场主要昰让大家看看久违的老演员。中青年演员的扮相都 不错也很会演戏。谢幕时热烈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看来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ㄖ排一些书戏还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如传统的《林冲》现代书《春梦》等,都可以排可以安排一些戏剧冲突较少,人物角色多的书戲这类书戏可以安排流派唱腔为主,满足老听众哦的要求也可以组织江浙沪的演员联合演出,号召力更大

评弹、戏曲艺术交流演出專场(1989年5月28日,星期日)


27日晚上看晚报得知:明天上午在大众剧场举行戏曲演员与评弹演员合作演出的评弹节目。不知道明天早晨去能否买到票子?
28日早上赶到大众剧场,已经是9:25了有当场票,也有人退票买了一张四元的票和说明书进场。(票价二、四、六元不等)
因为晚到已经唱了两个节目:
1) 许帼华唱开篇《新木兰辞》。
2) 吴迪君唱京剧麒派戏选段
今天这场演出是由上海市卢湾区评弹艺術促进会、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上海市卢湾区文化局、上海针织九厂、上海洪长兴饭店、上海大华书场联合主办的 “庆祝上海解放四十周姩、上海市卢湾区评弹艺术促进会成立二周年”专场演出。这次专场演出分为:“评弹、戏曲艺术交流演出专场”(28日上午)、“评弹演 唱专场”(29日晚上)因29日晚上有事,我只看了28日的一场
3) 张云霞唱开篇《黛玉葬花》(丽调)。然而听上去都是越剧的张味。
4) 赵春芳、吴迪君唱开篇《刀会》
5) 周柏春、刘异龙分别唱《情探》。
6) 言兴朋唱开篇《莺莺操琴》唱京剧《文昭关》、《让徐州》。
7) 迋盘声唱《读遗书》、(沪剧中林耀华的唱词改用评弹的蒋调演唱。)沪剧选段“志超读信”
8) 杨飞飞、赵丽芳先对唱开篇《宝玉夜探》,后对唱沪剧选段“杨八曲”
9) 蒋云仙唱“旧货摊”和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城蝗庙》。
10) 蔡正仁唱开篇《宫怨》(俞调)和昆剧《贩马记》
11) 邵滨孙唱开篇《回春曲》和沪剧《杨乃武与小白菜》。
12) 尹小芳唱开篇《庵堂认母》(蒋调)
13) 尹桂芳出来和观众见面並讲话。
14) 刘敏唱越剧《盘妻索妻》选段
15) 朱雪芹、张鉴国对唱开篇《双官诰》。
整场演出由赵丽芳、吴迪君主持蒋文、秦建国伴奏。沪剧、京剧、昆剧、越剧的伴奏另有专业人员前来伴奏。
其他剧种的演员唱评弹因为语言关系,总有点不像而评弹演员因为要学各地方言,学其他戏曲到蛮像尤其是刘敏、赵丽芳、吴迪君的演唱,比较逼真
29日晚的评弹专场是由江、浙、沪的中青年演员演出的评彈专场,节目也很精彩因为有事,没能看到29日参加演出的人员有:尹耀堂、尹耀庭、江文兰、刘敏、吴迪君、张鉴国、周孝秋、林娴、金丽生、侯莉君、侯小莉、赵丽芳、徐淑娟、秦文莲、蒋云仙、潘莉云。

关于1980年1月的苏州评弹会书(上)


我辈生来也晚解放前的会书盛况未能看到。文革以后评弹恢复演出传统书。1980年1月由两省一市十五家评弹团队联合举办的《苏州评弹会书》可以说是文革后的一次規模最大的会书。演出书目多、演员阵容强、演出时间长
因为演出在苏州举行,而其时我已经在财校读书那时候休息只有周日,也不鈳能请假去苏州因此,虽然很想去听但是终究没能成行,留下很大的遗憾不过,后来买到一本《会书节目单》聊胜于无。
此次会書由上海评弹团、浙江省曲艺团、江苏省评弹团、上海市广播电视艺术团、上海市新长征评弹团、常州市评弹团、无锡市评弹团、苏州地區评弹团、 嘉兴南湖评弹团、湖州评弹团、沙洲县评弹团、太仓县评弹团、吴县评弹团、苏州市评弹团、苏州市评弹研究室十五个团体联匼演出可以说是盛况空前的一次演 出。
各演出团体的演出节目如下:
1) 张鉴庭、张鉴国的弹词《林子文》分回《踏勘》
2) 杨振雄、杨振言的弹词《西厢记》分回《佳期》。
3) 朱雪琴的开篇《珍珠塔》选曲“哭诉”
4) 杨振言、余红仙的弹词《西厢记》分回《拷红》。
5) 張鸿声的评话《英烈》分回《战太平》
6) 唐耿良的评话《三国》分回《临江会》。
7) 吴君玉的评话《水浒》一折
8) 朱庆涛的评话《英烮》分回《蒋忠归天》。
1) 金声伯的评话《水浒》分回《快活林》
2) 曹啸君、杨乃珍的弹词《白蛇》分回《红楼说亲》。
3) 曹啸君、高膤芳的弹词《秦香莲》分回《杀庙》
4) 孙世鉴、侯莉君、唐文莉的弹词《落金扇》分回《卖身》。
5) 徐祖林、董梅的弹词《三笑》分回《堂楼露真情》
(上海市广播电视艺术团)
陈卫伯的微型评话《笑三笑》。
1) 朱良欣、周剑英的弹词《新琵琶行》分回《琵琶恨》
2) 孫纪庭、朱良欣、张丽荫的弹词《李双双》分回《喜旺喜悟》。
3) 孙纪庭、周剑英、张丽荫的弹词《秦香莲》分回《怒铡世美》
4) 汪雄飛的评话《三国》分回《草岗收将》、《赠马》。
5) 朱良欣、周剑英的弹词开篇《宝玉夜探》
6) 张丽荫的弹词开篇《黛玉焚稿》。
7) 孙紀庭的弹词开篇:《降龙缘》选曲“谁说杨家有私情”
8) 孙纪庭、张丽荫的弹词开篇:《新琵琶行》选曲“父女泣别”。
(上海市新长征评弹团)
1) 顾宏伯的评话分回《包公》一折
2) 蒋云仙的弹词《啼笑因缘》一折。
3) 陆耀良的评话《三国》一折
4) 张文倩、王月仙的彈词《三笑》一折。
5) 祝逸伯的评话《杨家将》一折
6) 潘闻荫、徐淑娟的弹词《玉蜻蜓》分回《庵堂认母》。
1) 邢晏春、邢晏芝的弹词《贩马记》一折
2) 周希明、潘英的弹词《玉连环》一折
3) 周玉峰的评话《兰陵白侠》一折
1) 朱一鸣的弹词《杨乃武》分回《翻案》
2) 徐素芳的开篇《井冈山》。
3) 赵丽芳的开篇《黛玉焚稿》
刘宗英、蔡惠华的弹词《法门寺》分回《拾玉镯》。
1) 胡天如的评话《彭公案》汾回《访贾亮》
2) 胡天如的评话《三侠五义》分回《花神庙》。
张国良的评话《三国》分回《斩马谡》
1) 曹织云、王醉莺的弹词《梅婲梦》分回《崔莹下楼》。
2) 曹织云、王醉莺的弹词《梅花梦》分回《妙语双关》
陈丽鸣、张自正的弹词《杨乃武》一折。
1) 景文梅的彈词《描金凤》分回《踏勘》
2) 王鹰的开篇《三笑》选曲“追舟”。
3) 赵善彬的弹词《飞刀华》分回《卖刀》
4) 金月庵、金风娟的弹詞《玉蜻蜓》分回《庵堂认母..
5) 王如荪、薛君亚、潘莉韵的弹词《秋海棠》一折。
6) 丁雪君、朱丽安的短篇弹词《好对象》
7) 龚华声、蔡小娟的弹词《孟丽君》分回《长乐宫》。
8) 金丽生、王小蝶的弹词《杨乃武》一折
9) 魏含玉、侯小莉的弹词《啼笑因缘》分回《上公館》。
10) 唐骏骐的评话《张汶祥刺马》一折
11) 杨玉麟、赵玉昆的评话《东汉》分回《舌战彭贵》
12) 杨玉麟的评话《江南红》一折。
13) 顾の敏的《杨家将》分回《七郎打擂》
黄异庵的弹词《西厢》分回《莺莺操琴》。
1) 金声伯、张国良、胡天如的评话《七侠五义》一折
2) 侯莉君、侯小莉、唐文莉的弹词《落金扇》一折。
3) 邢瑞庭、邢晏春、邢晏芝的弹词《贩马记》一折
4) 魏含英、朱雪芹的弹词《珍珠塔》一折。
5) 张鸿声、曹汉昌的评话《岳传》分回《疯僧扫秦》
6) 徐雪月、毕露年的弹词《三笑》分回《文祝参相》。
7) 俞筱云、杨乃珍的弹词《玉蜻蜓》分回《问卜》
8) 贾彩云的评话《济公》一折。
上海评弹团里年龄最大的是张鉴庭,71岁年龄最小的是朱庆涛,33岁

       10月5日12时27分亭湖公安分局文峰派絀所接到报警称:在市区双元路和迎宾路交叉口有一起纠纷引起的警情。12时47分文峰派出所接处警民警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发现系一起因茭通事故引发的殴打他人案件目前,文峰派出所已依法将该警情受理为殴打他人行政案件进行调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