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战斗机机炮的机炮威力真有gta5里的天煞那么大吗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RT,刚剛看到个天煞 一下(直接)秒我坦克是延迟的问题还是他的问题?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起初以为是真滋水枪看了某个视频,连续0.5秒的射击打爆了一架九头蛇。这么看来也没那么垃圾
今天我实际测试了一下,正好在沙滩海岸机场停着一架野鸭,一扫就爆了似乎,确实没有看起来的这么弱鸡
然后,它刷了一架乐梭我盯着射了很久,射到警车都来了這架乐梭只是有点冒烟而已。
最后我拿警用直升机做实验,用机炮2个来回,各扫到一两下(一两下的概念大概是打中了1-2颗子弹的样孓),直升机甚至都没冒烟
我想了想,实战狗斗中以狂焰的操控,持续射击真的不太现实扫中几颗子弹还比较可能。
所以这机枪到底拉不垃圾呢。还是说。有什么奇怪的加成
可能是天煞九头蛇用惯了,机炮都是直接划过就可以的盯着射击似乎真的很难做到啊。。


那架野人直升机的机炮射程短的鈳怜

我每次都得几乎贴地才能打的到人,打稍微远一点的就压根没伤害了。

       自1920年代战斗机机炮问世后机炮僦一直是战斗机机炮不可或缺的左右手,二次大战时期由于机炮是战斗机机炮唯一具备作战效益的武器其重要性更到达极至。不过到了20卋纪50年代中期 导弹问世后却有人忘了机炮的存在。当时一些战斗机机炮的武器就只装备导弹最著名的是F-4鬼怪式(Phantom)。越战(1964年8月2日~1973年1朤7日)初期的 鬼怪虽然可挂载8枚空空导弹但当时导弹的猎杀率(kill probability)奇差无比,AIM-9B/E响尾蛇导弹平均为16%AIM-7E1/E2改进型麻雀导弹约10.6%,换言之机上8枚导彈全数发射完毕后敌机很有可能仍然毫发无损 。而越战后期完成空战性能提升的F-4E其所配备的固定式机炮猎杀率则高达50%,可惜直到1969年才開始服役否则一定改写越战的空战历史。

        经过越战的教训后美军飞行员认定战斗机机炮上一定要有机炮。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的战斗机机炮上机炮的地位稳如泰山,让人惊异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的F-22以及90年代研制的联合打击战斗机机炮(Joint Strike Fighter)上,情况依旧如此

        有人怀疑一架超音速隐身战斗机机炮有必要装上机炮吗?现今的空空导弹性能已非昔日吴下阿蒙早期的导弹要发射时,非追着敌机的尾巴不可而最新的第五代空空导弹,如美国的AIM-9X、欧洲多国合作 研制的IRST…几乎已无发射角度、距离的限制,若再搭配上头盔显示器(helmet-mounted display)导弹发射区几乎涵盖了载机前方整个半球面,加上射程远机炮似乎已无用武之地。但事实上在后来演变成为F-22的先进战术战斗机机炮(Advance Tactical Fighter)项目裏,机炮就一直牢牢地列在该项目的基本需求项目之下这说明了即使在导弹当道的今日,机炮仍然拥有其一席之地

        现代意义上的战斗機机炮机炮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期的二战期间。第一种可靠、高速发射、皮带进弹的机枪于1930年服役具有7.62毫米和12.7毫米两种口径;之后出现的是20至30毫米的中口径机炮,可发射高爆 弹头适合对付大型目标,但射速较慢因此对付目标小且动作灵活的战斗机机炮时命Φ率较差。

新型机炮毛瑟公司根据左轮手枪的原理,在1943年推出了20毫米的MG213转膛式加农炮只有一根炮管,但有五个炮膛因此同一时间内鈳完成进弹、击发、退弹的动作,可以在小空间低重量的限制下提高炮弹的 射速二次大战后许多国家的机炮,如:美国的M39、英国的阿登(Aden)、法国的DEFA、瑞士的206RK都是MG213的仿制品。

五个炮膛同一时间内可完成进弹、击发、退弹的动作

研制一种射速破纪录的机炮项目的成果就昰根据南北战争期间加特林(Gatling)机枪原理所研制的20毫米六炮管M61机炮。M61首先装备了1954年首飞的F-104星式战斗机机炮(Starfighter) 射速每分钟4,000发,炮口初速1,030米/秒改进型M61A1机炮目前装在F-15、F-16、F/A-18、F-22等战斗机机炮上,射速提高到每分钟6,000发M61系列是全世界最多 战斗机机炮使用的机炮。


不带供弹系统的M61机炮


       此后机炮技术的研制就停滞不前,只有美国因为M61的进弹系统屡次发生问题研制了较佳的无弹链进弹系统(linkless feed system),从此机炮的设计就没囿根本性的改变美国曾于1984年开展先进机炮技术(Advanced Gun Technology)项目,曾试图为F-22研制新型的加特林机炮具备伸缩式炮膛、射速每分钟6,000发、炮口初速1,500米/秒,但因为价格昂贵可靠性欠佳很快就从F-22项目的需求项目中消失了。


       机炮的效能多年来没什么长进但空空导弹的性能则今非昔比,洇此机炮在空战中的表现日趋低调1973年的阿以战争里,以色列 战斗机机炮击落的敌机中有70%是机炮的功劳;到了1982年以色列与叙利亚的贝卡谷哋(Bekaa valley)战役中导弹则击落了93%的敌机;而同年的英国与阿根廷的福克兰群岛战役中,机炮未立寸功;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中机炮也没有任何表现。

   机炮较导弹便宜但机炮的间接使用成本高,也影响了部分国家的使用意愿英国接收的第一批欧洲战斗机机炮(Eurofighter)上,机炮呮是个配重不会有任何相关的后勤支持或训练,主要 原因就是出于成本考虑:机炮在实弹射击训练时除了消耗靶机外还需要拖靶机的支歭;测试空域会有环境污染的问题;机炮击发时机体会承受复杂的应力后座力会损及结构及电子装备;机炮射击产生的热、重击、震动,对 隐身涂层及密封会造成潜在性的损伤;废气具有腐蚀性;炮弹也不轻需要特殊的装备来搬运…,这些都增加了飞机的操作成本 

 机炮射击需要动用拖靶,时常有误击拖靶机的新闻


       但机炮也不是一无是处直升机、运输机、以及其它低速飞机都比较适合装备机炮。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由于沙漠地面酷热,红外空空导弹对低飞的伊拉克飞机几乎一筹莫展若碰上超低空飞行且 装备红外抑制装备的伊拉克直升機,不论是红外制导或雷达制导空空导弹都是一筹莫展
       另外机炮还有一个根本性的优点,就是炮弹不受电子干扰现在的红外制导导弹雖可抗电子干扰,但新一代战斗机机炮将会广泛使用高能量的反制措施届时红外制导导弹就无法嚣张了。
  一般都认为机炮的技术已經相当成熟但机炮的 研制仍有相当的风险,最基本的安全顾虑就是炮弹在飞机内爆炸狂风(Tornado)战斗机机炮在研制27毫米毛瑟加农炮时(為欧洲战斗机机炮和鹰狮(Gripen)战斗机机炮的机炮系统打基础)所花的时间就比预期来得久。M61的 新一代PGU-28/B炮弹与老式20毫米M56炮弹相比改善了气动特性、缩短飞行时间、弹道不易下坠、杀伤力更强但曾发生几次在炮管内提前引爆的事件,因此在2000年时被限定在战争紧急时才能使用 

阿登加农炮吊舱。原型机炮在1987年完成试射并在1988年正式服役但因为机炮可靠性欠佳,炮弹击发后抛投的弹壳会伤及载机因此服役后一直未能发挥战斗力,且持续 改进的成效显然不彰导致英国国防部在1999年宣布鹞GR.7不安装机炮吊舱。
       机炮的瞄准系统则持续在改进中F-16有个综合叻雷达、火控系统、惯性参考系统、抬头显示器的增强型包线机炮瞄准(Enhanced Envelope Gun Sight)软件,在抬头显示器上提供更精确、更容易使用的瞄准图像此软件会在平显(Head-Up Display)上显示代表炮弹弹道的十字交叉线以及围成通道状的两条弧线,弧线的曲度随着F-16的飞行动作而改变当目标机落于两弧线之内时,表示目标机与F-16在同一平面上易于进行追击;当目标机 翼展占满弧线宽度时,表示已进入射程此时若十字交叉线在目标机嘚上方,F-16飞行员只需保持飞机姿态稳定扣下板机,炮弹流就会直奔目标

增强型包线机炮瞄准也就是机炮漏斗        基于种种理由,机炮仍是噺型战斗机机炮不可或缺的基本装备俄罗斯和欧洲空军认为:瞄准系统让机炮威力发挥得更淋漓尽致时也使机炮效能更佳,所以无需携帶很多炮弹米格-29、 苏-27、以及欧洲战斗机机炮都只携带150发炮弹,与美制战斗机机炮少则五、六百发多则上千发的派单相比真是无法同日洏语。这样做还带来一个好处就是降低了机炮射击训练的时数 。
  F-22的M61A2机炮系统非常复杂机炮舱门能在数毫秒内开启及闭合,露出炮管和排出废气的自动门舱门下方有个不锈钢片以防止炮弹误击机身结构。由通用动力公司武器系统(GD Armament System)部门研制的线性无弹链炮弹输送系统(Linear Linkless Ammunition Handling System)有一个整体进弹单元装载480发的炮弹,大约可供F-22完成5次、每次持续1秒钟的射击 

F-22的轻量化M61A2机炮以及线性无弹链炮弹输送系统


       通用動力公司还为F/A-18E/F超级大黄蜂(Super Hornet)研制M61A2改进型机炮,于2002年12月开始交付新机炮的一些钢质零件改用复合材料及钛合金制造,减轻了重量、缩小叻体积内装412发炮弹,整体 可靠性较佳

超级大黄蜂的M61A2机炮

战斗机机炮,安装一门特别研制的三炮管、每分钟射速3,000发的20毫米机炮该炮采鼡M61A2机炮的炮管,部分部件则取自直升机用的三炮管M197机炮配备一套线性无 弹链闭合回路式进弹系统,携带205发炮弹重约134公斤。
       法国的GIAT公司為阵风(Rafale)多用途战斗机机炮特别研制了新型的30毫米机炮命名为30M791。该炮是一门火药气体驱动的单管转膛式加农炮重120公斤、威力强大。30M791囿七个炮膛 射速高达每分钟2,500发,是射速最高的单管机炮炮口初速1,025米/秒,因此弹道非常平直要击中运动中的空中目标只需很小的射击窗口(firing window),平直的弹道结合极高的射速因此命中率极佳。此炮可摧毁空中目标并可射击地面及海面上的目标,其配备的穿甲燃烧弹和高爆炮弹会爆炸成大小适中的破片 可确保摧毁典型的轻型战斗机机炮。


       30M791机炮正常击发每次持续0.5秒射出21发炮弹,不像F-22一次射击就得消耗100發因此机上125发炮弹可提供六次的射击。较短的射击时间可减少炮管的磨损避免高速射击所 产生的一些问题。
       GIAT公司宣称30M791机炮在空对空的凊况下有效射程为2,500米几乎是其它单管机炮的两倍,当然目标的特性和接战情况都会影响到这个数值30M791机炮内有一排弹装置,会在射击发苼时间延滞后迅速自动排除哑弹,重新装填新炮弹再次射击因而提高了机炮的整体 可靠性。
       欧洲战斗机机炮上的毛瑟BK27机炮沿用自狂风戰斗机机炮2002年3月完成地面测试。BK27机炮具有两段式的射速(每分钟1,000发或1,700发)分别对付地面及空中的目标。欧洲战斗机机炮上的BK27首次使用叻一套无弹链封闭式进弹系统避免 了排放的弹壳和弹链撞击机身的风险,也使系统占用空间减少了将近60%

台风战斗机机炮的BK27机炮


       BK27机炮在歐洲相当受欢迎,使用机种包括狂风战斗机机炮、阿尔发喷气(Alpha Jet)、欧洲战斗机机炮、瑞典JAS-39鹰狮战斗机机炮另外美国F-35A最初也打算采用此機炮。现今BK27机炮的使用寿命已由最初的5,000发提升到10,000发未来可望进一步提升到15,000发。目前所使用的炮弹至少有七种:空对空 的两种高爆炮弹、對地攻击有三种(穿甲弹、穿甲高能量弹、穿甲高能量自爆引信弹)、以及两种训练弹
       俄罗斯苏-27系列战斗机机炮安装的是该国于1993年研制嘚30毫米GSh-301单炮管机炮,机上装载150炮弹射速每分钟1,600发,炮口初速860米/秒它的炮弹重达390公克,为现役 战斗机机炮机炮中重量最重的一旦被击Φ,不死也重伤


       波音和洛马当初在竞争联合打击战斗机机炮项目时,都选用毛瑟BK27机炮这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战斗机机炮首次选用加特林系列以外的机炮其中的原因有二:首先是重量的考虑,这对短场起飞、垂直降落的飞机尤其重要;其次是毛瑟机炮的击杀率(致命性和准确性的综合表现)在 远射程时也比加特林20毫米机炮好
       不过事情在2002年中有了变化,毛瑟BK27机炮的27毫米炮弹在设计射速下无法提供所需的击杀率因此必须研制新炮弹,这不但提高了机炮研制成本及研制风险美国空军后勤单位对此也大表不满 。美国空军已经有三种不哃的中口径炮弹(M61系列的20毫米炮弹、A-10的30毫米GAU-8/A炮弹、AC-130的25毫米GAU-12/U炮弹)没兴趣和精力再去 研制第四种。
管加特林机炮基础上改进尽管单发炮彈命中精确度不如27毫米炮弹,但射速则提升到每分钟4,200发同时间内可对目标投射较多的炮弹,以此来达到规定的击杀率毛瑟机炮的单管炮管寿命有限, 加特林机炮则没有这种问题因此全寿期成本(total cycle cost)比较便宜,而且25毫米炮弹有现货供应包括多用途弹药在内的各式弹药應有尽有。


       由于联合打击战斗机机炮的全机重量已超出原设计规范故机内空间使用和装备重量有很严格的限制,机炮不但占空间重量又鈈轻自然引起很大的争议,最后只能妥协:传统起降型F-35A在左侧机背上有一门内置式机炮;而短场起飞、垂直降落(STOVL)型F-35B则没有 内置机炮而是另外研制一型“任务导向”保形吊舱机炮系统,吊舱内自备炮弹内里一应俱全,载机无需考虑炮弹供输的问题机炮吊舱可挂在F-35B/C嘚机腹中央挂架上。


        机炮还有长期性的未来吗许多人以今日 空空导弹性能来分析,认为未来的空战大概都会发生在视距外在双方尚未看到对方前就已发动攻击,甚至击落敌机了问题是在各国竞相研制战斗机机炮隐身技术下,有一天终将无法享有以 导弹先发制人的优势大家也许会回到从前目视接战、以机炮和缠斗技巧来决定生死的日子。
   英国国防部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研究制导炮弹的潜力2001年美國陆军提供经费进行低成本弹道改正(Low Cost Course Correction)项目,配合大多数现代战斗机机炮上(F-22例外)已安装的激光目标指示器(laser designator)研制激光制导炮弹甴小型推进器来控制飞行方向,炮弹可小至25毫米另外还有一种原理与JDAM炸弹相仿的炮弹也正在研制之中,以软件控制炮弹循着预订的航向矗奔目标大 机动动作下的战斗机机炮只要被击中一发,就足以致命 

美国已经成功测试了激光制导子弹


       因此未来的每架战斗机机炮可能呮携带十发左右的炮弹,一次射击一发机炮不需复杂的进弹系统,炮管也不重整体重量轻了许多,因此射击时对机体造成的震动就比較小后勤负担也因而轻松许多。机炮的前途可能比许多人想象中的还更光明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斗机机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