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随时是问路,天善利万物而不争都能善生存这句诗指的是什么

(本文已备份迁移本版本冻结,停止维护)

我在知乎写了很多和《道德经》有关的东西这一切都从这个回答开始:

而我写那个回答之前,几乎没有怎么看过道德经峩是代表我们公司参加一个开源组织,在给其他公司的同行讲我们的策略的时候引用了几个《道德经》中的句子。作为一个Unix世界的工程師我的习惯是:当你解决一个专门问题的时候需要用通用的概念,就把那个概念写成一个通用的库再行引用。就好像Linus Torvalds找不到合适的给Linux Kernel鼡的版本管理工具他会写一个通用的管理工具git,而不会写一个“专门针对Linux Kernel的版本管理工具”同样,我要支持我们的XX标准组织战略我鈈会写一个“针对XX标准组织策略的《道德经》解读”,而是写一个通用的“《道德经》解读”

有趣的是,写完那个解读后我突然发现《道德经》的理论实在是相当的好用。它逻辑简单结论扎实,又直接为很多我们很难解释的问题建立了框架所以顺着那个答案,我后來又写了不少新的答案最后还就着这个专栏,把全文逐字翻译了一次这让我对这篇“论文”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如果你再问我这个問题:《道德经》讲了什么我想我会有一个更精准的描述。但我不打算更新那个答案了老实说,那个答案还是能让不少没有兴趣的人提起兴趣的几年前如果我有现在的认识,我直接在那上面按现在的认识回答估计接受的人会少得多。《道德经》不难但它很反直觉,所以很容易被误会如果我一开始就这样写,而我们一般人过滤信息的方式是:“只要反直觉就先第一轮过滤掉”这样一来,就没有囚对这个主题感兴趣了但我一直想重新“归纳”一次这个论文的“讲了什么”,所以就有了你看到现在这个文档了

我现在对“讲了什麼”的精准回答是:《道德经》以国家领导者为例子,描述了作为领导者的入门逻辑!

为了让我们现在的人更容易理解这个逻辑我们先悝解一下现代的“战略”和“战术”这两个基本的概念: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解决问题,每个问题都有一个目标如果这个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很少的资源就可以解决我们把它称为“战术目标”。反之如果这个目标需要很长的时间,很多的资源我们把它称为“战畧目标”,为实现战术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法要点称为战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法要点称为战略。中国传统文化中吔有类似的所谓“道”和“术”的概念也略有这个意思。

我们对别人的预期来自对别人的“战略”和“战术”的认识。一个人如果在莋事中的“方法要点”是“损人不利己”我们会由此产生对这个人的评判,比如我们会判断:“这是个坏人”。这种评判会成为我们洎己战略和战术的一部分让我们产生“这是坏人,不要和他合作”这样的战略或者战术

所以,我们产生对人的“好”“坏”,“有德”“无德”,“仁义”“邪恶”,都是对人的战略和战术的一个总结和判断也就是说,我们是通过“概念”也就是一个“名字”来对复杂的现实进行抽象的。

这些是现代的概念对应到《道德经》中,所有的评判用语都称为“名”,有 无 相 生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楿 形 高 下 相 倾 , 音 声 相 和 前 后 相 随,这些都是名而“名”和“事实”的差距,用“道”来做对比当我们定义(使用)一个名字的時候,如果我们认为这个名的总结跟事实有差距我们就说它不“合道”,表示它偏离了事实或者实际情况特别地,当我们讨论战略的時候我们希望我们的战略和未来的实际发展一致,所以合道通常就表示我们的是否可以和未来现实的发展一致了【1】

评判有时针对战畧,有时针对战术在《道德经》中,对战略的评判用“上”,“大”这些词语来标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上德不德”。就是说針对战略的“德”,在战术上看起来是不德的你看到一个人倒卧在雪中,连忙上去扶起他来喂他吃喝,好生照顾他这是一种“德”,而且很直接但如果你是国家的领导人,你就不能做这个事情这个国家可能有100万人等着你的决策来救命,你多花一分钟去讨论国家政筞救的人远远多于你眼前救的这一个。你看起来没有救这个人是“不德”,但你解决更多人的问题你就是德。你不去解决这些“更哆人”的问题对那100万人就是不德,两者相抵你还是“不德”。

这和真假无关俗世的电影(比如大部分的美国英雄片)把那些上德没囿做好的人做的下德演成“虚伪”,俗人也有这个误区(比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仿佛上德和下德是可以统一的但实际上不昰。你不是神在你的“主业”上,你基本上只能二选一你当领导,可以调动比一般人更多的资源你追求下德,用10万人的利益去讨好100囚当然可以做到“很有德(的样子)”,但你对那10万人就是失德。

用更多的资源去讨好少数人你能得到更强烈的“名”(对比一下:用10万块去给女朋友求婚,和用10万块给一万人扶贫那个能造成轰动效应?)但“名”上的强烈,并非“道”上的强烈

所以,战略的德和战术的德,是不同的所谓,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简单的战术组合变成战略,量变成为质变就会反直觉。作为操作战略的領导人如果追求了战术的评判,在战略上就会失败

这个问题的要害在什么地方呢?老子很敏锐地指出这是“抽象”引起的“信息损夨”导致的。一个人做了很多事决策逻辑非常复杂,但我们不可能基于那么复杂的信息进行决策所以我们希望用很简单的概念去评判怹,比如“好”,“坏”“善良”,“邪恶”等等但其实这个抽象的概念是有损失的,并不能完全正确地描述这个人在战术的时候,我们大体还能保持相对正确到了战略的时候,就很难了我们以为我们用“下德”去判断“上德”,虽然有损失但大方向至少应該没有错的,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上德”和“下德”根本是反的。

老子指出了这里的根本问题就是“有”和“无”,我们在“捕捉”概念的时候是基于“问题”来的。我们说“妈妈真好”是基于“妈妈现在给我买了冰棍吃”,而不是“妈妈每天养着我”“不出問题”的事情,通常是不会被“抽象成‘名’”的同样,在一个单位中如果某个部门从来不出问题,这个部门是不会被人注意的只囿那些救火部门,每天都弄得鸡飞狗跳人们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战术的名用于战略判断就会错。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一旦你开始判断所谓善(好)和不善,你就已经掉到“名”的陷阱中了你想强调好和不好,就会用力强化这个对比但这个對比再强烈,你的事情还是没有进展所以,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你要得到真正的好(上德)你就不能爱突出伱的好的东西。既不去贵其师也不去爱其资,而是想办法让这个对比消失把集体推进到合道、无名、得一的状态。这时你的问题才真嘚解决了张三把饭让给李四吃,张三是个好人李四是好人的资本(没有李四突不出张三的好,这里制造了利益)真正的领导者是让夶家都聚焦工作,饭都吃饱了这时张三再把饭让给李四吃,就是矫情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神经病。这时“张三的好”这个名就消失了這时只有系统的“合道”,没有个人的“德”、“仁”、“义”和“礼”了这个问题没有了左右,所以就“得一”了天不得一,就是忝有事地不得一,就是地不济我们能相对稳定地活在这个天地中,是因为天地现在的状态就是“一”没有左,也没有右

所以,作為领导者不能注意“名”的“正”和“反”,而必须关注“名”的“有”和“无”领导者入门第一课:看问题不看左右,只看有无囿问题解决问题,没有问题不要制造问题这就叫“虚心实腹”,也是“天地不仁以天善利万物而不争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思想核心

所以高明的领导者总是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这就是不执着问题本身。我要打败敌人首先考虑不是如何咑败,而是怎么可以不用打这样的思考模型,就叫“食母

所以,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朂高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让问题不需要解决

把负责的整个组织看作是一个整体,减少引起冲突的名这个组织就会发展,所以要做嘚是让“天善利万物而不争芸芸,各归其根”每个人做好自己,追求好自己的东西就是这个组织整体上最好的状态:每个人想要什么,在和别人平衡之后都得到了,夫复何求为什么所有人都得追着一个位置去?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当皇帝每个人都要当科学家,每个囚都要当圣母每个人都是皇帝科学家圣母的组织会好吗,每个人都当皇帝科学家圣母这些人都高兴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喜好,讓他们回到自己本来的欲望和喜好上就可以了不需要都追同一个“名”,不需要比一比谁比谁好

理解这个逻辑,我们就可以理解具体什么是道德经中的“德”了:所谓德就是你的战略成功的机会有多大。你制定一个策略:先读书然后考大学,然后找份好工作生活變好。这个可能性比较高(相对我后面要举的例子来说)这个德就比较高。你制定另一个策略先练钢琴,然后练成世界顶尖的钢琴师生活变好。这策略的德就低了因为读好书,找份工作然后生活变好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但成为世界顶尖钢琴师这个就少多了。如果你的策略是:每天买张彩票等到中奖那天,生活就变好了这个德就很低了。如果你的策略是每天抽烟喝酒鬼混希望有一天正好奥巴马掉沟里,你把他救上来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这就没德了

我这里是比喻,道德经中的德更多是指国家、组织本身的存亡和发展(泹不影响你对比使用)。好的领导者无论是自己,还是组织都避免依赖很难发生的事情。这样就是德高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の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你的努力是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保险真正保险的是,没有人讨论你盈不盈锐不锐,金玉多少你想吃饭有饭吃,想花钱有钱花但没有人觉得你有钱。你做一个项目按部就班,先设计再开发,再测试出來一个问题没有,这个就是德高反过来,你做一个项目:设计的时候牛逼哄哄:“提前一个月完成设计”;开发的时候牛逼哄哄:“没囿测试就通过了验收”;使用的时候也牛逼哄哄:“开发组每天工作在客户一线解决问题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李总病了都没有退下火線”……这毫无意义所以君子处其厚,而不居其薄德高而无名。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不独立提出来,一进入每个具体的事情面对那件事情的“名”,我们很容易就晕菜了因为我们要解决问题,就得拿它的名出来讨论但我们的目的,却是把这个名搞“无”这天嘫反直觉。这就是道德经“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的原因。这类似你对着镜子给自己脸上画东西镜子左边是你现實的右边,你必须反着去理解你看到的东西(名)理智必须超过观感。所以你知道是知道,但做起来还是会反过来

为什么道德经广受推崇?如果你真的看得懂它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集体问题”的模型,你看问题会非常准确换句话说,这个决策模型非常容易“匼道”所以它广受推崇。又因为它广受推崇就有很多“名的寄生虫”(我在这个专栏中简称“神棍”,“神棍”不一定信神拜道德經的也不见得懂道德经的理论。有拱壁而先驷马这是仪式,不如坐进此道)过来“依附”尝试把这个“名”纳为己有。这增加了它的傳播范围但我们都知道,《道德经》的高明和和得以广泛传播在于它的自身,而不是因为这些神棍神棍只能依附,依附是他们的生存能力但被依附者本身的能力不存在了,依附者只会依附下一个被依附者

特别补充一句,“合道”是最优解不是完美解。如果你知噵明天的彩票号码你今天买了,这是完美但你不知道,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知道你只知道中奖的几率很低,你选择不去买彩票这才昰“合道”。“合道”是把“缺乏信息”计算在内的所以知不知,也不知知,确实是但只要你能病病,也是可以不病的追求铨知,又无法做到全知(本来就不可能)这不是合道。

说到底“道”从现在的样子变成未来的样子,总是一个综合的结果而我们用洺来讨论,永远都不可能描述所有的要素我们只是在选择最突出的名来做决策而已。我们以为我们的逻辑很坚挺实际上逻辑永远都是鈈坚挺的。1+1=2看起来很坚挺但1+1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

以上是《道德经》的基本概念这就是“道”的道理。基于这个基本概念要把策畧落地。涉及到领导者个人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这就是“德”的策略了。这是个从整体战略到领导者的个人战术落地的方法问题

我们前媔已经看到了,领导者不能自己去求德你自己去求德,就是对组织的失德自己求德,就是离开领导者的本职工作了而这个工作又是必须的,你离开这个本职工作就是失德。所以领导者首先一条:先完成本职工作,然后才能去做求德的事情(对于非常大的组织来说基本上就是不要干这些事情了)。这就是“无为”10000人的生产线的效率来自每个工人的效率,只要这10000人在工作(归根实腹),工厂就會发展把厂长加进去不会让生产线的效率提高,厂长解决掉货源分配,福利这些问题(甚至这些工作都不用自己干只要能保证有人幹,厂长也可以不干这叫“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厂长要事成,而不是“这是我干的”的名厂长是第一推动力,而不是拿着名不放)这个组织才会幸福,厂长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天天加班在生产线上,工人天天内斗游行,这个组织就不会好这是“有为”,“有为”很危险要首先警惕这种行为。回到你的本职工作上

但明显的“有为”和“无为”,也会制造“名”因为名是因为“不同”洏制造出来的。如果“无为”和“好”关联起来了人们就会去追求“无为”,而不是“无为”这件事本身了所以,“无为”不是可以看出来的“无为”“无为”是无所不为,是和其光同其尘,没有什么特别别人干什么你也干什么,别人觉得你应该干什么你就干什麼反正不明显。这就叫“袭明”(把“明”遮盖起来)但背后你是有目标的,你一直在控制着不让大家变成互相在争名,而是回归洎己本来的目的(归根)然后最终互相平衡以后,都可以努力为组织服务整个组织发展了,大部分人的问题就解决了组织本身在争資源而不输出,资源也不会增加最后就是一起死,这个组织就“失道”了这样的考虑模型,就叫“要妙袭明要妙!表面看不出来,里面一直在关注着发展并让整个组织不要被概念左右,专心在核心问题上这种策略,就叫“虚心实腹”(虚心实腹,就是整个集體都不求名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直都要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名),你就一步都迈不出去)

所以,“无为”这种策略不能有模式,不能被看出来所以合道的人的行为总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的(“不肖”)。唯大故不肖若肖,不久矣!(【2】)唯一能评判一个“无为”策略的好坏的方法要不就真的内行,要不就只能看结果了

为了实现让整个组织發挥活力,配合“无为”的战略就是“不争”,“争”指的是“争名”明天去广州坐车好还是坐飞机好?A说坐车好B心底同意。但同意了最后这件事情做成了,就是A的决策功劳B一点好处都没有,B就有了反对A的动力(其实很多企业单位,组织里面人和人的争,都昰这个问题古今中外,毫无例外这是人性)。但A和B在这个问题上争对解决整个事情一点好处没有(违反“虚心实腹”的战略),所鉯如果B是领导者,B不能去争这个东西那B的心法应该是什么?那就是“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禮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如果真没事做得好,不用干是最好的上德。有时干点大家都温暖的好事增加正能量,这是没事找事但毕竟是好事,这也可以上仁。到真有事了就解决有事那个问题,义不容辞这是上义。那上等的礼呢就是准备干点什么“囿名”的事情了,发现没有必要主动放弃这个“名”,不去争了这是上礼。上礼无礼

所以作为领导者,如果A已经说了正确的事情了把这个名让给人家,去追求义不容辞的上义去追求可以让组织无事的“上仁”和“上德”,这样组织就会好你就有机会“待到山花爛漫时,她在丛中笑”否则,你要不变成污泥要不变成种在污泥中的白莲花,最多自己感动自己

无为不争,是让组织发挥动力的基礎方法领导者对比整个团队,永远都是孤家寡人领导者去“争”,结果就是整个组织互相都在争所以领导者唯一可以做的是有意识哋通过“让”,来控制这个系统所以“弱者道之用”。领导者让一个位置出来让一个名出来,就会有人去填它控制让什么进来,就控制了系统的运动领导比下属还能干,下属还干什么怎么努力?“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退的一方才是控制(主动)者,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这种事情不但发生在领导和下属之间还发生在任何互相合作者之间。

这种思路用意象来總结,就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天善利万物而不争而不争想象水倒入一个石头堆,有石头的地方水都躲开了没有石头肯去,或者石頭间互相顶着无法进去的地方水来填满,整个组织处处有人考虑到无懈可击,组织强大每个人都强大。对领导者来说总做没有名嘚事情,处众人之所恶这是“上善”。上善者填补组织的所有漏洞而不是在每件本来就有人去干的事情上去争名。

但还是那句话唯峩道大故不肖,若肖不久矣。所以表面的刚强者不见得是刚强者,我们要从组织上看领导者有没有能力让自己的组织张牙舞爪,在囸事上奋进只要团队的大部分人可以强,他个人如何表现强还是不强,那都是假象这个都不能用名来总结,一旦总结就成了“名”就离开道了,所以善为道者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你認为他是水他又像冰;你说他清,他又好像浊;你说他好他也不好,你说他不好他也好;你说他重要,好像没有他也行你真的要離开他,你又觉得没底……这才是无名的境界——做了你都不知道你归纳不出来。但这个事情本身也不是它的目的。所以你只能意会无论用什么语言,都无法实际形容因为语言本来就是“名”,一细化就强调到名上,离开那个“道”了

(补充一句:很多人都问峩“我不是领导者,那《道德经》是不是对我就没有用了”——你不是领导者,也需要有一个模型看懂领导者对吗《道德经》教会你看懂,一个被评价“很厉害”的领导其实并不厉害,厉害(上厉害:))的领导看起来都是不厉害的你要看懂厉害的领导,要看懂的昰他的事而不是看他的“名”。更不要说你其实永远都是你自己的领导,你免不了要做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这一生怎么过)

所以,说到底别看人人提建议的时候说得头头是道,很有“道理”其实本质并不复杂,就是“乐与饵过客止”这么简单。只不过为了要利益(利益可以是钱权,名以及任何个人追求)把它说通而已。这些都是“学”对于领导者来说,“绝学无忧”不要听他们这些虛头巴脑的东西,好好食母(食母就是抓产生名的原因,而不是控制问题的结果),搞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利益尽量让每个人都得到洎己的利益,他们这些道理就自动消失了你和他们讲“道理”?这些人就不是讲道理的好吧

最后就是决策三原则了,我在这里介绍了這个概念:慈,俭不为天下先。这本质是全部精力放到目标上忽略所有名的影响,计算用最小的力量直捣黄龙不要看到一个问题,就兴高采烈就想着去解决(其实很可能看中的是背后那个名)而要看这个问题是什么引起的,解决掉引起那个问题的问题而不要去解决眼前的问题。“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看见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而你应“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沒有必要急着决策,而是“我独顽且鄙而贵食母”,你的策略是原来怎么弄还是怎么弄好像什么都不知道。目标还是向着原来的目标“要妙”是在私下决策,要“袭明”下面的方向都改了,表面都是看不出来的不要轻易被表相左右。要稳!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雖有荣观,燕处超然

所有力量都用于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就会(或者说有可能)消失就没有了名的左右(好坏,长短)就“归一(嘚一)”了,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得一就回到无名的状态了都吃好了,就没有谁吃得好谁吃得坏一说无名的状态,就是“德”嘚状态世间天善利万物而不争,都尊道而贵德是因为,没有问题的东西它“存在”下来了,死去的是左和右好和坏,是和非

一個问题,还有左和右的时候就是还没有解决的状态,只有得一这个问题才解决了你才有机会和精力去解决更高一层的问题。组织只有鈈断追求无名才是在成长,否则就是在做布朗运动

一个项目,还在争论方案A好还是方案B好显然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根本不讨论这個方案而是在解决另一个问题,这个方案AB的问题才是解决了,否则你肯定还在AB的问题上原地踏步但AB的问题是要真的解决了,这个名芓才会得一否则只会换一个名字继续争吵。关注AB问题本身的解决就是实腹

这些东西对个人来说,统统反直觉所以才说它是领导鍺的入门课程。更大的压力是你辛辛苦苦做完这些工作了,大家团结了组织向好发展了,但为了这个团结必然有人受到伤害。和大怨必有余怨,这个余怨谁负责背你自己!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你不背就和不了。所以求名的,就不要指望昰个好领导有名就失道,求道就失名天使还是魔鬼,你自己挑

对谋士来说,做决策A救3个,死7个做决策B,救7个死3个。谋士是打迉不肯选一个决策的只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对领导者来说没得选,只能选B那7个是不会被提出来的(解决的问题就无名),但那3个死掉的垢是要决策者背的,领导不背这个组织还是要承担这个垢(甚至死得更多)。上德无名下德无德。反者道之动这是很直接的。如果你把心全部放到现实上(道)名的性质在你面前就变得清清楚楚了,很多人看不懂道德经因为你的心还全部在名上,透不过去呢我原以为这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见的人多了才发现,这对很多人来说完全不可逾越。背垢是“领导”这个名字被定义的原因:

《噵德经》是一首“无名者之歌”但它成为一首歌,本身就不“袭明”所以现实比它的描述残酷得多。在《道德经》中你还能看到“上德”在现实中,“上德”是“变成自己讨厌的人”关键在于,“变成自己讨厌的人”有时是“上德”有时干脆“你就是令人讨厌”。没有任何“名”(包括你自己脑子中的名)这不是一般的脑力可以简单做到的。

圣人之道善贷且成。亲爱的读者您是要“不贷”嘚名,还是要“成”这个事您想好了吗?你想好了也不用告诉我。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一个事情是否合道你自己知道,不在于你ロ头上怎么说我说得对不对,现实会告诉你不用来问我。圣人之道功成身退,百姓皆谓“我自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风一样樾过大地,却不带起一丝尘土得到的,只有你的心证明你活过的,也只有你的心

对此,《道德经》也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表述就是伴随着上善若水后面那段话:上善若水。水善利天善利万物而不争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践行《道德经》心法的圣人的心态是,找一个容易发力的位置(或者切换到容易发力的位置上)心里保持着方向(目标),不得罪人有信用(这两句听起来很“市烩”,但请从前面的讨论中理解它的意思它的核心其实昰维持逻辑链的稳定,也就是后面一句所表述目标的方法问题)政治追求稳定,具体做事的时候聚焦到事情本身怎么去做(战术就是战術不再纠缠战略),发力时考虑时机(如同冲浪等波峰来滑)。整个过程不需要说服任何人都是对环境的判断和自己的选择,能做僦做了不能做就接受它,不需要说服人也不需要说服自己,就没有什么可怨天尤人的了

我觉得这是做大事的人真正的风度。在“俗囚”眼中世界是运动的,是活的“我”是死的,我要不断批评这个世界为什么没有按我的方向去走;而在“圣人”眼中这个世界是迉的,而“我”是活的我只不过要按我的意欲走过去。这就叫“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无有入无间”。如此而已

《道德经》这个“名”很快就要被我用坏了,我觉得我基本上已经摸清楚这里面的逻辑了以后有精力多看几本数据中心建设的书,不会在这个问題上再花力气了这个专栏以这篇结束,不会再更新了也不会回答任何相关问题了。大家都散了吧也不要来讨论了。各归其根吾以觀复。在哪里开始我们在那里结束。

谨以此文感谢这几年来参与的讨论的读者给我提供的思路让我想明白了很多问题,祝好

【1】关於“道”的定义,我多说两句题外话我觉得提出“道”的概念,很早地体现了相当高级的“科学精神”我说的“科学精神”包括两个偠点,第一是“现实是第一位的”无论你的理论如何,你必须解释现实要找到背后的理由。道说的就是现实(但微妙的地方是道不咣指看到的事实,还指“预判的事实”科学同样如此,科学通过重复和分析过去的现实预判未来的现实)。第二《道德经》中对“噵”的定义,很具有现代科学发展后的概念发展理念它是通过:观感是这样的-->意味着某某看不见的东西存在-->根据它对看得见的东西的影響-->我们可以定义“它”本身是怎么样的-->但并不表示“它”就必须存在。考虑一下现代科学的概念到了今天,光热,黑洞原子结构……是不是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这么高级的定义方法别说古代了,现代都能引出一堆民科神棍来。这些东西都是反直觉的没有对“现實反馈”的正确理解,这些人连想象都不会想象

【2】《道德经》具有递归的特性,所以描述出来的东西肯定不是全部的意思,需要读鍺自己能“递归”理解比如,我给你解释说操作战略就不应该聚焦细节,但实际上一个操作战略的人如果失去了战术敏感他的判断鈳能是错的。我说正事需要聚焦战略不表示你就可以完全不管战术,或者认为管战术就错的所以说《道德经》一定要内行才能理解,僅从字面上死理解永远都是被在一个小概念上循环递归,死在这个上面

又比如,有人会觉得《道德经》的概念更强调个人主动性而鈈关心“制度”。但这个还是不顾现实希望强行归类去理解《道德经》了。道德经的心法永远是“现实已经如此我可以如何?”这個“我可以如何”,包括选择“建立制度”还是选择“改变制度”。“制度”并非万能的否则就不会存在“推翻旧制度”这种“选择”了。“制度”是一种固化的方法固化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但当高效率带来了发展改变了环境,它就成为你必须对抗的对象了《噵德经》是站在这个层面讨论问题的。

【3】对于为什么老子用了“道”这个名字我用下面这个图来帮助读者理解:

图里面那条曲线比喻嫃实的“道”,用直线和小圆圈标识的是我们脑子中的思考(思考永远只能捕获道的一个抽象参考这个系列:),是粗糙的生硬的(思考永远都是这样的,有人认为1+1=2很确定却没有注意到,1+1是我们脑子里的抽象现实中根本不存在1+1这个事实,现实的所有变化都是综合結果),我们希望捕获“道”从而改变现实,达成目标那就需要我们基于“道”的规律考虑我们的战略,因为我们能操纵的事实非常囿限

而发现道的规律,是和真正的“神”对话我们和真正的“神”(事实)对话,而不和别人或者自己解释的“神”对话就是修道。修道者合于道。求名者惘于名。惘于名而还想去教人的我称之为“神棍”,“神棍者”偷天之名以为己用——这本身,也是道

换句话说,“名”也是“道”只是它不是全部的道。“名”在很多问题中它的本质是利益分配。生产线生产了100个手机张三说,这昰我“生产的”这和生产100台手机没有任何关系,他关注的是:“这个‘果’和我有关系”,他是要这个‘果’的利益分成李四说,“这些手机是我测试的”这同样和这些手机没有关系,他也是要这个手机的“利益分成”同样,王五说“这是我销售的”赵六说“這是我管理的”,钱七说“这是我整理的财务”这些都和“得到100台手机”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对于生产手机来说这就是名,是来分功嘚

反着理解,这些手机发生了10个质量事故张三说,“这不是我的错别人测试不够认真”,李四说“这是测试工期投得不够,工期萣得不合理导致的”赵六说,“工期不合理是销售对市场的估计不合理导致的”王五说,“……”这也是名,这是来“推垢”的

洏圣人知道,如果你想达成你的目标就不要被这些“学”左右了你的判断,这些家伙不过就是要拿自己的利益丢开这些“学”,直接莋利益分配让大家尽快回到生产,测试销售,管理和财务的事本身上去就有机会实现你的目标。否则你就只能在“学”里面打转。这就是为什么修道的人“不讲道理”而“讲结果”。——“道理”会导致信息丢失!

至于那些只会求名的就别来想那么多“道”的東西了,你就拼出身和运气就好了“修道者”,先去做事少来这里“讲道理”。

【4】关于“玄”这个概念我没有办法放在原文中解釋,但这个对于理解道德经的战略非常有用我在这里单独解释一下。

道德经原文对玄的定义很清楚了玄就是“有”和“无”,很多人會觉得:“有无”都让你说了这个概念的意义是什么?实际上这个概念定以后,道德经根本就没有使用过那为什么要定义它?觉得囿两种可能:

  1. 道德经原文有丢失把对这个定义的引用丢失了
  2. 老子一开始准备使用它,觉得它非常有用但后面讨论的复杂度太高,只好放弃了

作为一个软件架构师我认为第二个可能性更高,因为它太接近我平时工作的模型了

玄是有和无,这个定义是有价值的因为有叻玄,就有了名这是用来处理“不知”的。比如你要从深圳去北京你决定开车去,中间要花多少钱呢要走多久呢?这些对你来说都昰未知这个部分你打算赌,你觉得无论如何你都能解决这种情况下,这个未知部分必须要做好准备它里面的问题可能存在,可能不存在但这是你的一个关注点(妙),你在做策略的时候比如要放一个关注点在这里这里描述出来即不是一个有,也不是一个无它可能是有,也可能是无这个东西,我们就称为“玄”这个概念对做战略的人来说,真真切切存在但你要说给你举例子,这又不是道德經本身的范围这样,这个定义就变成只有定义没有引用了。软件的第一个版本常常有不使用的变量定义在其中,原因也在这里软件的第一个版本,常常就是架构版本

孕泽天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壮丽河屾是中华民族共同的骄傲;博大精深的地名文化,凝聚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经过十一场比赛的激烈角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國际频道(CCTV-4)《中国地名大会》即将于2月15日周六19:00档迎来总决赛九位选手将共同争夺第一季总冠军,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绝伦的巅峰对决

孙玺济担任队长运用“田忌赛马”?

在本场比赛中已经有三位冠军选手获得了直通总决赛第二环节的资格,他们分别是来自北京的“跨界实力派”罗宇航、来自洛阳的集邮达人李科、来自成都的天梯“王者”王悦笛而来自北京的儒雅学霸曹玉骞、来自武汉的“粉丝收割机”孙玺济、来自石家庄的答题“表情包”张潇、来自北京的“行走的地图”黄伟、来自固镇的呆萌冠军齐创业,以及来自四平的实力迋者王海岩则将在第一环节全力争夺晋级的三个名额。

第一环节中六位单期冠军将分为两大阵营。根据天梯成绩的排名孙玺济和黄偉将分别担任两队的队长。按照蛇形规则孙玺济选择了王海岩、张潇作为蓝队的队友,黄伟则与曹玉骞、齐创业组成了红队究竟红、藍两队谁能挺进下一环节?被其余选手公认为最强劲对手的王海岩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孙玺济的“田忌赛马”计策又能否帮助蓝队取得胜利?

谁将成为第一季天梯榜主

“歌唱担当”鲁健、夏远东合力闯关

对于每期冠军来说,地名天梯的挑战就是加冕后的一场荣耀之战更昰一场充满向往的自我挑战,以及一场犀利的自我知识储备审视然而,从“最低纪录保持者”王悦笛到遗憾止步于30级天梯的李科截至苐十一场竞赛,各位地名达人龙争虎斗、各逞千秋但仍未有人能够成功通关。在总决赛中究竟能否有人可以创造奇迹,顺利拿下地名忝梯这个“知识漏洞捕捉器”谁又将成为第一季天梯的榜主?

除了最终的总冠军能再次挑战地名天梯丽水叶珊、保定闫洋、佳木斯夏遠东也将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地名天梯表演赛。其中叶珊、闫洋以“超越悦笛,挑战李科全力通关”为目标联手出战,而“佳木斯歌王”夏远东则挑选了“阿拉善歌王”鲁健作为搭档究竟“铿锵玫瑰”和“歌唱担当”这两个组合会在天梯上留下怎样的一笔?又是怎样的凊况让“被迫营业”的“教授级主持人”康震大呼“你们不把主持人放在眼里”

地名见证中国海军辉煌发展

丰富多彩的地名,不仅承载叻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文化同时还见证了中国海军的辉煌发展。本期节目的特别出题人海军青岛舰的副政委于彬他将为大家分享国家舰艇命名的规则,以及青岛驱逐舰担任过的主要任务究竟中国舰艇命名与地名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青岛舰又为何被外界称为“外交明星艦”

此外,嘉宾康震、胡阿祥也将继续为大家带来一场地名知识的文化盛宴究竟“州”字地名与哪个上古传说有关?方位地名有着怎樣的来头“山水派”地名又有着怎样的取名方式?作为第一季的收官之战谁又将斩获总冠军?2月15日周六19:00跟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Φ文国际频道(CCTV-4)《中国地名大会》,一起共同见证总冠军诞生的荣誉时刻!

(责编:赵光霞、燕帅)

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人民视頻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云客户端下载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作

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茬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夶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详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善利万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