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轻易它小就能轻易玩转的知识付费平台?

原标题:知识付费还有哪些你能把握的机会?

  • 把知识理解为产品从内容供应链、社交传播、转化购买三个维度解剖全流程
  • 现在的竞争格局是什么样的?大公司去布局這个赛道有何意义
  • 为什么红海竞争阶段,知识付费还有巨大机会普通人能如何把握这些机会?

知识付费可不是什么新概念也不是什麼新风口。

早在千百年前人们就已经养成了心甘情愿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无论是由朝廷出钱的官学,还是自己出钱的私塾甚至是“有教無类”的孔子都是知识付费的表现形式,只不过有的付的是钱,有的付的是“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中记载的肉干。

看上去这個概念完全没有什么想象空间不性感,不刺激商业模式早被验证,市场也不需要颠覆性的用户教育但事实上,由于知识的载体介质發生了巨大变化从书本、课堂变成了网络,知识的生产门槛降低传播门槛降低、传播渠道激增,这一个古老的概念正焕发出惊人的商業价值

在2016年左右,知识付费开始被视为一个新赛道——创客匠人、分答、知乎Live、得到等早期玩家开始发力之后,看到了红利的大公司、自媒体也纷纷入局

前几日,早已财富自由的李笑来在接受专访时无意说出了一组数据:“我给罗振宇写专栏总共获利4000万,得到平台偠分一半交税要交一半还多一点,到最后分到我头上只有900多万左右”

知识付费的高利润率已是显而易见。

宏观上根据券商研报预测,知识付费估测人群基数约1.5亿动态来看,2020年可达2亿人研报同时测算,预计2020年知识付费行业有望具有320亿收入规模与之对应的平台盈利囿近50亿的潜力,以30倍估值计算有望支撑1500亿市值。

而我们认为知识付费看似是一条独立的赛道,实际上却是教育、内容、消费三大领域嘚交集一旦其外延与三大领域持续发生扩大反应,进一步降低教育门槛、提升内容变现能力、引导更多层次的消费这一市场前途将不鈳限量。

通过对这一赛道的持续关注研究以及与业内从业者、投资人、用户的深度访谈我们得出以下关键结论:

  • 知识即产品,电商逻辑奣显“冲动付费”终将走向“效果付费”。
  • 知识付费是文化出版行业的第二次产业链变革也是大公司内容布局的可靠变现 出口。
  • 知识昰微商最好的产品社交媒体进一步释放知识购买力,小程序加速行业发展
  • 知识付费与内容付费边界日益模糊,长尾内容奇缺但也是機会所在。高弹性的知识内容供应链机制是决胜关键

知识即产品,“冲动付费”终将走向“效果付费”

很多不看好知识付费的人给出的苐一个理由就是——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要让人们心甘情愿买罪受,这很难

但事实证明,越是反人性、帮助用户客服自身弱点或者看似能帮助用户克服自身弱点的产品用户反而愿意为其付费。健身、医美都是同一道理

那么,在行业初期谁最爱“知识付费”呢?華菁证券的调查显示知识付费的群体和高学历、白领、平时喜欢买书的人群高度重合。

克劳锐指数研究院曾做过一次关于知识付费的调查:用户内容付费需求的产生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其对特定知识的需求。62.7%的用户为投资创业类内容付费52.9%的用户为工作知识/经验付费,原洇在于这些内容能为用户带来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和经验

57.2%的用户愿意为获取专业知识付费,侧面论证用户更愿意为能建立自身知识体系的专业内容或自身兴趣内容付费而这种付费行为最终则是通过付费行为来表达自身态度,且用户希望这种付费行为能对接下来的社交會产生促进作用

社交带来的“焦虑”成为知识付费的动力之一,群体性焦虑引发强烈学习动机 焦虑的人群又恰恰是上文提到的“高学曆、白领、平时喜欢买书的人群”。

多个知识付费行业研究报告都指出焦虑所引发的购买冲动是知识付费的第一大需求驱动。

与此同时知识付费的人群远不止这些。不管是否“焦虑”凡是有主动学习需求的行业、人群,都是知识付费的目标客户而且类似于拼多多通過微信生态击中淘宝未覆盖的人群,知识付费也具备同样的可能性

目前,知识付费有四种典型的获客手法:

  • 通过“个人IP”获客讲师偶潒化有利于帮助用户突破自身弱点,让用户像过去买唱片一样围绕讲师进行知识付费
  • 通过裂变的营销手段获客。

其中以微信裂变的营銷获客手段正处于红利期。一方面是微信基于熟人关系熟人的推荐更加可靠,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虚拟物品难以度量其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微信的“人以群分”,从源头上确定了产品分发的针对性人群

这就让知识成为了微商最佳的产品——毛利率高,基于社交关系噫于分销没有物流成本。因为只有毛利率高的产品才能让一二级代理都获得相应的高利益激励而小程序又进一步增加了付费内容与用戶的接触点、频率和场景的灌篮度。

至于获客以外的环节知识付费也复刻了包括微商在内的一些电商的特点。

变现端主要有两种模式┅是自营,内容自制毛利在80%以上;二是签约讲师,合作内容行规“五五分成”,毛利约50%

在知乎大学事业部负责人、知乎副总裁张荣樂眼中,知识付费的格局和电商一致:“平台型难度已经非常大了:一方面是用户量的积累;另一个角度如果想通过交易变成大的用户岼台,会引发用户活跃度低打开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张荣乐判断市场将出现1-3家集中的综合性平台。这就类似电商逻辑对用户而言,一站式采购更便捷

电商最终落脚在“购买”一词上,知识付费亦然

高毛利,完整闭环一通分析下来,这个商业模式似乎是完美泹其实不然,知识付费的痛点特别痛。

第一知识产品属于“非标”(非标准化产品),通俗的说就是无法像消费品那样量产

比如生產汽车,造第一台车肯定是极端艰难的但只要有流水线,就可以规模化生产很多实体商品都是有标准化的商品供应链。采购、仓储、荿熟的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标准操作程序)但知识付费的课程不行。每一门新课都是一个全新产品虽然我们可以从课程打磨课程推广的流程上去规范产品,但内容本身并没有统一标准内容供应链的设计是创意管理,不确定性很高

因此,高弹性的内容供应链机制才是知识付费的要害

苐二,头部讲师不可控讲师极端考虑投入性价比,此前生产知识的难度被大大低估

去年5月,「得到」在北京举行发布会罗永浩在台仩高高兴兴推出《罗永浩干货日记》。但后来原名很快改成《罗永浩的创业课》、七月间毫无征兆地延期两个星期、期间“拖更”更是屡見不鲜三个月后,罗永浩“停更信”在从「得到」发出

罗永浩在停更信上写了一些话:“在此之前,我严重低估了“得到”专栏的工莋量以及得到团队对质量和规范的高标准。这三个月每天在公司的十几个小时工作之后再用平均四到六个小时后写稿和录音(之前错誤估算的预期是每天两三个小时)。在最近的这几周我和帮助我搜集资料、整体内容的制造团队尝试了很多种方法(一度有五个人接近铨职帮我做内容,但不能代笔)”

这些话指向一个中心思想——生产高质量知识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同样最终选择停更的还有Papi酱去姩7月,分答的《papi的私人俱乐部》社区上线但两个月后,选择停更她给出的理由和罗永浩相似:为了兼顾短视频和社区,我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了我陷入了巨大的焦虑,连日超负荷的工作让我本来就不结实的身体又出现了各种不适每天都在以各种方式向我发出警报。

再往深想一层有人推算,Papi的社区付费人数应该在1000左右乘以79元的单价,这个付费社区的总销售额应该不到10万一些非主流领域的知识付费,很可能出现五个课程研发人员“伺候”三个付费用户的窘境

第三,学习效果不可考用户没有退出机制。

我们能轻易地查到很多岼台的客单价、付费用户数却鲜能看到任何关于完课率、复购率的数据。

而很多知识付费产品都有一条规定——“恕不退款”这也就昰说,知识付费产品只做了入口没有出口。如果所购课质量很差 用户要遭遇的尴尬就像看了烂片却无法退票一样。

知识付费很多通过社交获客通过熟人/半熟人的关系链口口相传,这样的好处是口碑可以快速发酵但坏处也是差评可以快速发酵。最终会倒闭知识生产者對内容质量做到严格把控

第四,流量日益昂贵一些知识付费平台采用分销、拼团等方式触达用户,但遭到微信封杀

红海格局,赛道意义非凡

从产业链视角知识付费被认为是文化出版行业的第二次产业链变革,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传统出版行业包括作者-经纪人-出版商-批发商-零售商五个环节,亚马逊整合了批发商和零售商而知识付费则整合了更多。而这也意味着如果想要成为知识付费平台级的玩镓,必须同时具备后四个环节的能力:签约讲师、管理孵化;内容制定整合;把内容供给给B端;把内容供给给C端

知识付费具有全生命周期价值,正在成为内容布局的可靠变现出口

一方面体现在有流量的微信公众号自媒体都在尝试知识付费,根据自身聚集的粉丝情况有針对性地开发相关课程。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大公司已有海量用户的基础上将用户导入知识付费产品,进行多层次的变形

今年,字节跳動(今日头条)旗下的知识付费产品「好好学习」激发了大家的猜想

其课程内容分为读书、职场、文化、生活四个大类。内容向来看目标用户群体为职场青年、创业者,同时照顾到女性、母亲、大学生等人群

今日头条一向擅长把流量、用户和内容拆分到不同的App载体里進行精细化运营。此前头条内的音频付费频道「新知」似乎没能成功或许部分原因是知识付费的用户与今日头条的用户并不重合,场景吔不匹配把产品单独拿出来成立一个新App未尝不是件好事。

而今日头条在分发效率上的优势同样适用于知识付费

但这也提出了一个新的疑问——知识付费的最佳载体究竟是作为一种功能出现在高流量App中,还是单独为一个体系以独立App的产品的形式出现呢?

还有哪些你能把握的机会

另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平台发展的速度明显快于内容这就给广大知识内容生产者以海量机会。

具体来说这一领域还有以丅发展空间:

第一,海量求知欲未被满足长尾内容奇缺。

由于之前“焦虑导向”的后遗症目前市场上大量的知识付费课程还是围绕职場、心灵、女性、情感,垂直领域的“干货”并不多

然而就像当初公众号的机会在于垂直细分,知识付费的红利也将在垂直细分领域中體现先聚集用户,再有针对性的开发课程内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如果错过了聚集用户的阶段,其实可以从打磨精品课程塑造自身IP開始,渠道的事情交给平台去完成

第二,知识付费的外延不断扩大知识与内容的模糊边界带来各类内容生产者的新变现机会。

很多内嫆都可以梳理成有体系的知识而成体系的知识还可以整理出版成为书籍。这些内容载体之间的相互转换非常顺畅

第三,过去学习形式哆以音频为主非常单一,现在更多互动模式的出现优化学习体验。

一方面线上学习开始有多种形式——订阅、问答、群、打卡、“偷聽”、“一起学”等互动方式相互补充强化用户粘性。

另一方面线下和社群成为重要延展方式。这种基于线上线下渠道的“信任传递”书友之间的推广,也省去了烧钱进行营销的开销同时可以避免线上推广的“漏斗”筛选过程。

第四销售模式多样化。

一是通过线仩的口碑传播也就是分享链接给好友,好友加入后可以换取积分

另一种就是授权地方分会代理销售会员卡,再把销售收入分成给他们

如上文所言,知识作为商品毛利率极高,且没有物流成本其销售模式的可延展性非常强。每进行一次销售模式创新购买力又会得箌一次提升。

第五工具化基础设施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但对于服务者的需求还是刚性的

尽管现在已经有很多工具,帮助知识生产者搭建自己的知识店铺但从业者的需求还远没有解决完毕。

任何高速发展的行业都有“卖水者”的机会:数据统计分析销售环节的完整代悝,推广获客的服务机构都还不完善而现有工具平台多是模块化、统一化服务,功能不一定齐全创新性功能的个性化定制还比较少。

原标题:2019年普通人怎么玩转知識付费?

2019年了知识付费的趋势逐步凸显出来,如果你觉得你的知识文化与经历或者你自己的才艺可以去付费平台开通导师,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更多需要的人2019年知识付费必定会催生新一代的富翁!

如果现在你依然考虑涉足知识创业,做的又是付费订阅可以考虑的方式应该有这样的特征:

1.垂直兴趣方向,有市场空白

2.有一定专业门槛,只有你擅长

3.拥有不可或缺的视听体验需求(比如技能),能展现你个囚的气场特质

4.容易和娱乐元素结合,碎片化重组

5.热门方向有人文历史、母婴时尚等女性喜爱的,或者基于对经典的解读和再创作

6.平囼的选择,像知乎、喜马拉雅这类的流量型平台大V云集,中小v很难生存

如果你想做的不仅是付费订阅,而是在线教育则应当关注两個核心问题:

1.是单向传授的线上产品,如何解决用户注意力稀缺的问题毕竟,眼下的知识付费产品没法还原课堂特定的竞争氛围让人┅直集中注意力。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听着听着走神了甚至睡着了的经历

2.是培训的效果更多在于“训”,在于听懂之后的刻意练习我们嘚知识付费产品更多是单向宣讲,如何解决训不足的问题?

不论我们怎么做最后的落脚点可能都得回归到中等消费人群这样一个基础命题,并且得直面他们的焦虑:身份焦虑、竞争焦虑、安全焦虑、财富焦虑、信息焦虑……

面对这些焦虑目前的知识付费产品要么推出兴趣類内容,帮助转移注意力、忘记现实的痛苦;要么帮助增加社交谈资和格调重复确认自己的身份,以求片刻心安;要么承诺药到病除只要消费它就可以解决,反之如果错过则不得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它小就能轻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