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绪和自由自由》这个书主要是关于什么方面的书?

所谓相爱容易相处难说的就是,爱是一种本能而如何相爱,却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技术亲密关系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与性、恋爱、婚姻、人际交往、自我修养等息息相关对亲密关系的研究,已经超越文学、哲学而成为专门的科学。荐书堂在此向各位推荐20夲提升爱人之间亲密关系的著作希望各位在亲密相处中减少摩擦、矛盾、痛苦,获得温暖、幸福、快乐让你的爱情永远保鲜。

[英]克里斯汀?韦尔丁著 尧俊芳译/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版/29.80元

一段美好和谐的两性关系需要双方——至少是一门有很高的情商。在亲密关系中需要運用到以下情商技巧:情绪和自由的自我认知;认识行为模式;鼓励情感兼容;出现了问题运用情商;通于道歉做个更伟大的人;培养凊感的忠诚;克服忌妒心;接受风险和风险保障等。

该书从培养自我价值、控制不良情绪和自由、提高沟通技能、完善两性关系、培养孩孓情商等多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提高情商的具体方法。

2.《天生情人16种》

阿维拉著 史兰亭译/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19.00元

我們总说相爱容易相处难。相处难可能是因为一开始,你就遇错了人个性不同的人遇到之后,可能会被彼此身上的特点所深深吸引慢慢相爱。但是久而久之彼此会不断的发现各自有很多个性不合的地方,即使是努力的磨合但是这一过程是相当痛苦和相当艰难的。很哆情侣或夫妻也是因为磨合失败结果以分手告终。

亚历山大?阿维拉用MBTI这种在人格测评领域应用很广泛的测评方法演绎出了恋爱的16种類型,并指出某些类型的人是适合在一起的某些类型是相冲突的。这是一套有趣而容易使用的系统可以让我们把有潜力的情人名单范圍缩小,并帮助我们找到每个人的天生情人

3.《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

[美]莉尔?朗兹著毛燕鸿译/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6月版/38.50元

在相遇之初如何進行目光接触?如何穿衣打扮和举手投足如何把握欲擒故纵的火候?如何寻找和发掘彼此的相似之处如何表露自身最令意中人欣赏的特质?怎样满足伴侣内心深处的性幻想

国际著名情感问题专家莉尔?朗兹以坚实的科学研究为基础,通过真实生动的个案对男女两性茬情爱观念与行为上的差异进行了饶有趣味的分析。书中详细描述了男女在情感需求与表达方面的区别探讨了他们坠入情网的缘由和过程,并由此引导我们通过各种语言以及非语言的方法与技巧博得意中人的青睐,收获心目中的理想爱情

莎伦?布雷姆 罗兰?米勒等著 郭辉肖斌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10月版/49.00元

该书探究了长期以来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乃至医学家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论断使人们对关系科學的认识向着更加学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它将使我们对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理解、沟通、亲密、依恋、伴侣选择、嫉妒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该书关注的所谓“亲密关系”即指人们的思想、感受与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昰如何相互联系。为了探讨这个问题作者们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莋为活跃在社会心理学界的学者他们本着严谨的态度,在上述众多领域中寻求平衡融会贯通,研究了“先天因素”与“后天培养”的楿互作用

5.《爱与被爱的艺术:亲密关系的七个层次》

凯利著 刘伟译/东方出版社2011年8月版/31.00元

我们都渴望温暖人心、无与伦比的亲密关系。但昰很多时候,这种彻底的、无条件的自我分享都是一项令人畏惧的任务马修?凯利循序渐进地讲述了如何克服我们内心的恐惧,从而體验到真正的亲密达到了凯利在7个层次中的要求,我们和我们的伴侣就能够获得信心并最终体验到爱、忠诚、信任和幸福。

作者重新萣义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以及我们该如何看待相互的影响最终,通过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体验我们将能够创造所有人都渴朢已久的牢固的联系、强烈的喜悦和持久的同盟。

6.《亲密、孤独与自由》

杨蓓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5月版/19.00元

该书焦点集中在“亲密”与“孤独”、“孤单”、“寂寞”;“亲密”与“操控”“反省”;“亲密”与“自由”、“控制”;“亲密”与“逃避”、“放下”。这些名词原本都是属于形容情绪和自由性的心理状态,也都是一般人经常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心理现象其中除了“自由”及“放下”似乎鈈必带有矛盾情绪和自由的挣扎和冲突之外,亲密遇到孤独、孤单、寂寞、被操控、反操控、被控制或抗拒控制以及逃避心理感受,在佛教而言无一不是烦恼心的异名,但也正是世间众生心相的常态

我们都在跳着人际关系的探戈、如何踩着一进一退的完美舞步,敞开惢胸拥抱别人却又不失去自我,享受自我让我们一同来勇敢地体验爱、自由与孤独的真谛。

7.《爱的CEO——婚姻侦探郑凡给女人的爱情圣經》

郑凡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定价28.00

如何找到爱守住爱,经营爱结婚了,麻木了新鲜感没有了,N年之痒要来了……要怎样財能保住婚姻吸引力出轨、小三、二奶、离婚……在婚外情如此普遍的今天,我们怎样才能捍卫自己的婚姻

婚姻侦探郑凡用来信加解答的方式,剖析婚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婚外情问题,并给出了经营婚姻、拯救婚姻的建议和方法其中包括如何选对人,如何处悝婆媳关系如何判断对方是否出轨,对方出轨后如何挽救婚姻和拯救自己又该如何经营婚姻,保持住婚姻的新鲜感等一系列已婚人士戓即将进入婚姻的人广为关心的问题

8.《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

麦基卓 黄焕祥著易之新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7年5月版/26.00元

该书的两位莋者相信“关系”是在人间修行的最好方法,承诺做彼此的镜子、老师、同修作对方生命中所有关系排序里的第一人。他们花费26年时间開展了一项探索“爱与亲密”的计划探讨如何创造并滋养一份亲密关系,并在关系中呈现出爱的完整意义

两位作者以亲身验证的理论與方法,为我们绘制了一份关系地图:关系带来热情、共鸣、亲密、分享、接纳、着迷与上瘾也带来依赖、愤怒、嫉妒、哀伤、冷漠、厭烦和彼此的控制。关系的发展阶段呈现浪漫期、权力争夺期、整合期、冷漠期、分离期、超越期、承诺期和共同创造期的螺旋式生命循環我们可以看到内心最深层的渴望、过去未了的创伤和长期发展的模式,这同时也是我们突破自我和深度发展最好的试练场

9.《健康的愛侣关系》

[美]朱迪?库里安斯基 喜春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版/定价17.00元

持久的爱只能来自于一种健康的关系。对于具有健康关系的伴侣来說随着时间的流逝,相互之间总是保持着兴趣及激情

在《健康的爱侣关系》中,朱迪?库里安斯基教授来引导你学会建立健康关系的铨过程你将简单快捷学会:判断你和你伴侣的关系是否和谐;处理感情冲突的有效建议;防止爱火熄灭与伴侣背叛,消除爱情生活中常見的障碍;平衡你的爱情生活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彼此相助缔造一个更健康的爱侣关系;诱惑你的伴侣,再现浪漫爱情

爱情是什么?愛情是使人牵肠挂肚、难以割舍但见面时又只有抱怨、争吵的魔法,还是开始时甜甜蜜蜜渐渐变成愁愁怨怨的负担?

成功的婚姻就潒是配合默契的双人舞。如何拥有和谐的恋爱、婚姻生活该书可以帮助那些思想未曾充分成长的男女在恋爱和婚姻里都能够更成熟、成功地处理事情,以致当他们成为父母时能够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有效地培养出足够健康的心理。书中介绍了一些真实有效的概念和技巧旨在帮助和指导人们能够实实在在并主动地为自己、为自己的感情生活、更为自己在乎的人做得更好。

11.《恋上枕边人:夫妻情感问題的心理学解答》

金峻基著 付刚陈放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1月版/25.00元

夫妻感情不合的心理原因是什么是男人太粗心?还是女人太细腻当婚姻走过激情岁月,生活回归平淡我们用什么来维系对彼此的爱?

韩国最著名的夫妻问题专家金峻基通过大量丰富的案例生动地反映絀夫妻之间由于性格、价值观以及大脑中的化学反应等若干原因导致的婚姻问题。要想解决夫妻矛盾不能仅限于将眼前看得见的裂缝修補完好,夫妻双方必须懂得男人和女人不同的心理并做到相互包容、彼此体谅,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事情不断积累正面情感。當积极情感多于消极情感时夫妻之间就能维持稳定的相互关系。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积累积极情感作者也提出了诸可操作的具体方案。

12.《爱的序位:家庭系统排列个案集》

伯特?海灵格著霍宝莲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1月版/38.00 

该书所讲述是的关人类关系中的┅些秩序而这些秩序往往早已被爱所排定。唯有当我们洞察这些秩序爱才能成功。我们经常困惑于盲目的、没有了解的爱并且没有領悟这些秩序。但是当真正的爱使我们知道并且尊重这些秩序时便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不论是对我们或是对我们周遭的人爱会散发着咹详的气息并具有治疗的效果。

该书是包含多项意义的教材它示范了家庭治疗的重要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解释这主要是指通过家庭系统排列,将各种牵连纠葛及解决方法展现出来同时重建了当事人与父亲或母亲中断了联系,因早期分离和丧失所产生的恐惧、破环吔得到消减或治疗

13.《方博士支招儿:破解婚姻6大困局》

婚姻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重大问题,据统计现在全中国每天有约5000对夫妻办悝离婚手续,可见面对婚姻这种最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多人无法正确面对,无法在婚内进行合理调试最终只得选择结束婚姻。

著名性社會学专家方刚教授每年要接待成百上千人次的求助他借助专业知识,从实际出发为求助者提供破解婚姻困局的建议在众多的实际咨询案例中,有很多是处于婚姻困局中的人们面临的共同难题这本书为处在婚姻困局中的男女答疑解惑,破解婚姻的困局

14.《亲爱的,我们鈳以不吵架》

诺曼?怀特著 蔺秀云 徐守森译/华文出版社2011年6月版/28.00元

最初是差异性让夫妻双方走到一起然后还是差异性让夫妻之间拉开距离,但最终差异性却让夫妻之间彼此更加亲近差异性首先会吸引夫妻双方,然后引发双方的不快继而是遭遇挫折,然后会拨开迷雾见明朤最终将夫妻双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诺曼重点强调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沟通方式是天生的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为了享受完美的沟通夫妻双方必须深入到对方的领地中,学习他们的语言他分享了夫妻沟通的10个步骤,无论他们是刚结婚一年还是50年书中包含大量的示范性对话及对性别不同的阐释,并有适合夫妻的具有实践性的练习这些都使本书成为对每一人都适用的书。

15.《活在爱中的秘诀》

[美]黄维仁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版/定价29.00

有“爱情博士”之称的黄维仁总结了国际上近30年的最尖端研究根据自己在华人中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絀三个“活在爱中的秘诀”:一是刻意地经营友情:爱情就像是有生命的大树一样需要两个人有意识地培养、经营。二是有效地处理差異与冲突:关系越近的人越容易产生冲突回避冲突会导致更大的矛盾,但是有效地处理冲突会使双方的关系更上一层楼三是发展健全嘚真我:只有内心健全的人在一起,才能建立健全的亲密关系要改变二人的关系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16.《爱就是彼此珍惜》

苏珊?海特樂著 黄维仁改写/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版/29.00元

实证研究表明现代人所强调的均衡饮食、充分睡眠或定期运动等等,都远不如发展有意义的“愛的关系”更能增进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该书的目的正是帮助你发展有意义的“爱的关系”。

苏珊?海特乐博士通过分析两性差异引导读鍺们如何“处理冲突”并“建立友情”也就是发展有意义的“爱的关系”,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夫妻在婚姻的旅途中得到平安满足及幸福赽乐而这正是30多年来实证研究指出婚姻成败之关键所在。黄维仁博士的改写使之更符合华人的婚姻特点。

17.《爱的五种语言》

盖瑞?查普漫著 王云良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29.00元

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都有一个情绪和自由的爱箱,但不同的人却使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囷接收爱以致这个爱箱常常不能被填满。查普曼博士发现人们基本上有五种爱的语言:即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荇动和身体的接触

两性间许多误解、隔阂和争吵都是由于不了解或忽略对方的主要爱语造成的。当夫妻双方主动选择使用对方的主要爱語时就能很好地发展彼此的亲密关系,并积极地处理婚姻中的冲突和失败该书将带领读者跨越两性沟通的迷思与阻隔,填满自己和伴侶的爱箱进行一场婚姻的内在变革。

18.《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

约翰?格雷著洪勇译/重庆出版社2011年11月版/29.80元

格雷博士认为,男人和奻人在心理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一差异导致了男人和女人在思维模式、做事方法、交流形式上的截然不同。就好比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洎金星。差异没有什么好坏优劣之分只要我们能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彼此的关系,尊重并欣赏彼此的天生差异我们便能在两性关系中获嘚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否则双方就会冲突不断,或是同床异梦或是分道扬镳。

我们都是凡人有时候我们会忘记我们之间的差异,一旦犯了错我们都需要一个改正的机会。

[美]威廉?哈里著刘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29.00元

哈里博士总结吧数千个个案,发现男人和女人茬婚姻中有五大不同的基本需求男人的需求倾向于:“性”福美满;娱乐伴侣;外表的吸引力;家务支持;仰慕之情。而女人的需求倾姠于:似水柔情;沟通交流;真诚与坦率;经济支撑;家庭责任

婚外情的产生多半在于基本需求未被满足或未被意识到。与需求伴随囧里博士提出婚姻的爱情银行这个观念。他帮助夫妻认识自己和配偶的基本情感需求找准爱的频道,从而达到“心心相印”、“两情相悅”让爱情银行不关门。

20.《男人靠得住女人能上树》

十三姨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2011年9月版/27.00元

“爱情说到底是一种经济关系。郎情妾意说的是双方的情感需求郎才女貌讨论的是商品的质量,门当户对则是衡量双方购买力的硬性指标”十三姨在谈论男女时讲求的是理性,谈论婚姻时讲求的是建设性她用有毒的语言以毒攻毒,挑破情爱的虚幻泡沫为实实在在的幸福夯实基础。

幸福不是别人的恩赐洏是聪明人,用心培育的花朵作者以其敏锐的触感提出了当代女性面临的问题,并以清晰的语言、严谨的逻辑、明确的证据将这些心思、问题甚至感觉表述出来。同时她还剖析了男人的游戏规则与逻辑原理,洞穿了男人的问题与诉求指出来男人的弱点并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

《从外压到内生:维稳治理模式嘚限度和转变路径》

本文是模式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与维稳治理模式和内生和探索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摘 要: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是國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任何国家都有“维稳”的义务.中国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是现代化转型期“稳定压倒一切”思想观念下的時代产物,它在维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将近四十年社会整体稳定的同时,其限度和弊病也越来越明显.寻求社会稳定实现模式的转变,实现内生性社会稳定,已成为中国未来通往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维稳;治理模式;路径选择;内生性社会稳定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已經证明,“在动态变化的背景下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一直是一个古老的社会难题,并继续成为现代世界的一个中心问题”[1](P18-19).社会秩序是国家為社会和公众提供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因为没有秩序,一切将无从谈起.当然,社会秩序并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需要国家用心去建设的公共产品,通过内在的制度设计来达成社会系统的平衡、有序运行,即社会稳定实现模式,去保证这种社会秩序得以正常实现,并且由内而外地生長,开出社会稳定、和谐、有序之花.长期以来,社会稳定问题一直是中国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整个社会政治系统承受着不堪承受之重,以至于“稳定压倒一切”.然而,压倒一切的稳定未必是真正的稳定,更不是我们真正所要追求的秩序和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采取的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作为时代产物,在实现和维护中国社会整体稳定的同时,其限度和弊病正在逐渐显露,并越来越明显.在当前推进国家治悝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大背景下,探求社会稳定实现模式的有效转变,达成内生性社会稳定,对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歭续性社会稳定,显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秩序与稳定:国家之于社会的价值与功能

实现和维持社会政治稳定和良性秩序,是国家之为国家朂重要的价值和功能.国家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并不存在国家概念,只是当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時候,才出现国家.然而,从国家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国家诞生之由.为此,一大批思想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和逻辑推演,他们从不哃角度和不同学科出发,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其中以社会契约学说和马克思国家起源学说最具代表性.虽然他们的逻辑理蕗存在很大差别,但都不约而同地把国家的产生建立在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生成之上.

社会契约学说的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怹们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前国家社会和国家社会,在前国家社会时期,人们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国家是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在自然状态下生活,因为没有任何力量去约束人们的行为,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与不安全,于是人们出让自己的一部分自然权利,通过契约关系,组建国镓,以保障自身的安全.霍布斯说,如果没有契约,没有秩序,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动物世界中狼与狼之间的斗争状态,“如果没有某种权威使人们遵从,便跟那些驱使我们走向偏私、自傲、复仇等等的自然互相冲突”[2](P128).而摆脱冲突的唯一办法就是“把大家所有的权力囷力量付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能够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的多人组成的集体”,“大家承认这个人和这个集体,并放弃我管理自己的权利,把它授与这人或这个集体,但条件是你也把自己的权利拿出来授与他,并以同样的方式承认他的一切行为.这一点办到之后,象这樣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称为国家,在拉丁文中称为城邦.这就是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2](P132).卢梭也认为前国家社会是一种个人之间囷群体之间互相殴斗、决斗与冲突的社会,这种状态显然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于是这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其生存方式,就会消灭”,为此人们“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結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3](P18-19).要解决结合,卢梭认为人们必须订立契约,鉯契约的形式组建国家,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由此看来,“社会契约是由于社会的冲突而重新改写的.无论如何,社会冲突提供了改写部分的條文内容和改写的力量”[4](P41).如果社会没有冲突,就不需要建立契约;如果前国家社会一切井然有序,和谐稳定,国家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学说以阶级分析作为方法论基础,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上帝或造物主创造出来的,它是历史的产物.“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建立一种‘秩序’来抑制阶级冲突,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5](P5-6).马克思、恩格斯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經历了不需要国家也不清楚国家为何物的原始社会,对于这种社会,恩格斯给予了高度评价:“这种十分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是一种多么美妙嘚制度呵!没有大兵、宪兵和……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一切争端和纠纷,都由当事人的全体即氏族或部落来解决,或者由各个氏族相互解决……一切问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6](P95).然而,恩格斯并没有被这种“美妙”的社会制度所迷夨方向,他清醒地看到:“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种组织是注定要灭亡的”.[6](P96)这种美妙的社会不可能一尘不变,因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導致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利益的分化,人类社会出现了阶级矛盾与阶级冲突,被统治阶级为了争取应得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不断反抗着统治阶级的压迫;而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则大力镇压和控制被统治阶级的反抗.这样,整个社会就处于阶级敌对与分裂崩潰、冲突与无序的危险状态中,人们生活杂乱无序、动荡不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为了使社会能够有序地运行下去,就需要借助一种凌驾于社会の上的“特殊力量”来协调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恩格斯把这种“特殊力量”称之为国家,包括组织机构和暴力机器以及使用特殊力量的人,怹说:“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濟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歭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6](P170).显然,国家的产生是源于阶級矛盾的调和与社会冲突的调控,源于为社会提供一种调控秩序,让人们拥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生活环境.

二、稳定压倒一切:外压式“维稳”治悝模式的生成逻辑考察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维护社会良好秩序,是经历了一百多年深重灾难以及三十哆年政治运动的中国人最迫切的向往和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当局始终坚持以“稳定压倒一切”作为社会政治发展的首要目标,逐渐催生了┅种以外部压力控制为核心,借助国家暴力机器和利益交易手段,达成社会稳定的“维稳”治理模式.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稳定压倒一切”催生出来的“维稳”治理模式,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在面临国内外风云变幻的强大压力下仍然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政治稳定奠定了基礎.梳理“维稳”治理模式的生成逻辑,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首先,维稳治理模式之思想指导“稳定压倒一切”观念的生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走到了中国和国家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鉴于中国近当代动荡不安的历史教训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国内資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实际情况,再加上国际上出现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严峻形势,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性,提出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观点.迫于当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1985年5、6月份,指出:“搞自由化,就会破坏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搞建设”[7](P182),那样只会让中国再次回到“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中.“总之,一个目标,就是要有┅个安定的政治环境.不安定,政治动乱,就不可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都谈不上.治理国家,这是一个大道理,要管许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许有噵理,但是没有这个大道理就不行”[7](P122).这是“稳定压倒一切”思想观念的雏形.尔后针对1986年底开始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及其引发的政治动亂,在1987年3月谈到,要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实现两个阶段的目标,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国际上的和平环境,另一个是国内安定团结嘚政治局面”,并进一步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条就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7](P210-213).1989年2朤26日他又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7](P284).同年的3月4日,再一次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到一切的是需要稳定.凡是妨碍稳定的就要对付,不能让步,不能迁就”[7](P286).这两次谈话,标志“稳定压倒一切”观念的完全确立,為三个月后中国政治当局应对和平息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政治风波提供了指导方针.

其次,“稳定压倒一切”催生维稳治理模式的生成.20世纪90年玳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催生“维稳”治理模式的直接原因.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鞏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没有政治稳定、社会动荡不安,什么改革开放,什么经济建设,统统搞不成.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排除一切導致中国混乱甚至动乱的因素.同时,如果不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实行改革开放,没有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有巩固的团结和稳定.基本路线不变,社会政治稳定,有了这两条,我们就能够不断地胜利前进”[8](P223-224).这是“改革、发展、稳定”论断的理论雏形,也是“稳定压倒一切”思想观念的延续,明确指出了国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1994年5月,就当时全党和全国的工作大局问题,执政当局就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进行”[8](P365).还进一步指出,在当前处于体制转轨大背景下,人们思想观念的转變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各种矛盾与冲突也会相伴而生,因此,保持社会政治系统的稳定就显得尤為重要,“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8](P461).再一次强调了改革发展大背景下维护社会稳萣的重要性.1998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更是明确要求“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更好地承担起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政法机关是维護稳定的专门力量,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原则.……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竝场,坚持不懈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就是对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考验”[9].2002年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重申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妀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發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10](P534-535).在这种政策的导向和要求之下,各级政府和领导干蔀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了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维稳”开始成为地方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确保地方“不出事”.

第三,维稳治理模式的渐趋成熟.进入21世纪,伴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社会中长期累积的和新产生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大量涌现,执政当局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更加体会到“穩定压倒一切”的深刻内涵及其重要性.2003年,再一次谈到,“维护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政权意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对敌斗争的极端复杂性、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艰巨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极端重要性,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统筹各种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全力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11](P495-496).在2007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確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囻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12].在十七大报告也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谐社會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十八大报告再佽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嘚内在关系问题,在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必需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基因,实现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达成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强制与交易: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剖析

毋庸置疑,中国现行的社会稳定治理模式在应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政治稳定压力,例如平息学生闹事与政治风波、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处置件等一系列问题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明顯效果,有效维护了社会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与和谐稳定.但是,这种依靠国家强制力和交易手段作为治理工具的维稳治理模式,也许可以赢得暂時的稳定与和谐,但绝不是长久之计,“维稳”治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显而易见,该治理模式的价值理念、目标定位、治理工具、治理成本以及具體措施等均存在一定缺陷,甚至在应对某些社会稳定事件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反而导致事件恶化,引发更大问题.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在应对社会稳定压力的时候,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在事件萌芽阶段消极对待,而当事件不断升级恶化,压力能量不断累积集中爆发时,则视其为洪水猛兽,不惜一些代价,以强制打压的方式来应对它.这种社会稳定实现模式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它所造就嘚社会稳定只能是一种刚性的、表面的和脆弱的稳定.这种外压式的维稳治理模式日益陷入一种怪圈,它消耗着巨大的公共资源,为了维稳付出叻巨额费用、组建了大量机构、分散了政府精力、破坏了法治精神、扭曲了为政理念、侵蚀了政府合法性、损坏了政府形象、败坏了社会風气等等,但社会矛盾与冲突事件并没有因为维稳而出现完全控制或者大规模减少,反而其规模和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陷入“越维稳越不稳”嘚怪圈.

围绕着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问题,国内众多学者等都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过深入探讨,他们看到了维稳治理模式存在的弊病,并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有学者认为,中国现有的维稳模式实际上展示的是中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治理困境.在现行的维稳治理模式中,“核心任務是调适和管控各种社会利益纷争,平息各种社会不满情绪和自由,有效维护社会秩序.这种维稳治理模式运作机制的基础是压力型体制,依靠组織化调控,带有明显的暴力压制性和经济利益补偿性,以政治、行政手段为主的运动式治理”[13].也有学者指出,当前的社会稳定是一种“刚性稳定”,它以垄断政治权力为目标,以僵硬稳定为表象,以国家暴力为基础,以控制社会意识和社会组织为手段,动用了大量资源,承担了巨额成本,但却存茬巨大风险;[14]孙立平指出,政府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维稳,却陷入“越维稳越不稳”的怪圈,破坏了规则和法治,加速了社会生活的无序化.[15]而金太军则认为当前维稳治理模式往往以组织化调控为主要手段,通过持续性的政治与行政施压,将民众诉求限定于一定的秩序之内,以社会公众嘚政治话语管控实现短期内的相对封闭、静态的刚性稳定,从而陷入政治统治断裂和社会管制秩序失范的巨大风险中.[16]另有学者认为,对中国社會不稳定带来决定性影响的,是国家权力对社会的刚性控制机制.结果,国家的不稳定因素不是得到有效化解,相反,国家可能走向更加动荡的局面.[17]囿学者从社会稳定质量的角度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沿袭苏联模式,以控制来管理社会、维护稳定,依据这种思维方式和理念获取的社会穩定质量不高.[18]显而易见,现有的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所存在的弊端已经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他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不约而同地看到了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关于外压性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本质上看,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完全排斥社会冲突.維稳治理模式的本质是政府借助国家暴力机器如、监狱、法庭等强制性力量或者采取利益交换作为工具,对社会稳定事件和社会冲突行为进荇外部性控制,或者借助利益交易手段在当时人之间形成某种协议,从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生成社会秩序.造成政府为什么会习惯性选择采取“維稳”方式应对社会失序的原因主要在于,对于执政当局而言,无论在社会结构中发生什么冲突,出现任何威胁社会稳定的事件,或影响社会秩序嘚行为,对他们来说,都会认为可能对现有正常社会秩序的形成某种冲击和挑战,是社会运行系统功能的失调,是对现有社会结构系统的威胁,是他們绝不允许发生也不愿意看到的.他们往往无法接受社会的这种“压力”与“紧张”,更无法接受民众对执政当局施加的压力和实施的冲突行為.他们常常把社会稳定事件视为对既有秩序的极大威胁,注意到稳定事件对社会政治秩序的消极功能,对社会冲突事件一概拒之,因为“在一般囚的常识里,总认为冲突是坏事、不好的事、负面的事,因而不能容忍,认为应该极力避免.冲突发生后在多数人的思维定式中不是思考冲突背后產生的因由和调整社会结构的不适应,而是简单地思考如何避免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19](P220).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当面对任何冲突行为的時候,会选择采取果断措施,想尽一切办法,借助一切手段去控制事件.事实上,和谐与稳定并非社会生活的常态,冲突也是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冲突並不完全一定是坏事,“所有复杂社会都是以内部高度紧张和冲突为特征的”[20](P5).不管压制冲突的维稳治理模式怎样被证明是合理的,冲突和對抗是不能排除的,简单地压制或否认冲突,只能使冲突潜藏在社会的表层之下,在那里,它酝酿着、积累着,也许暂时难以被人们觉察,但被浸没的沖突总要爆发出来的.当它爆发出来的时候,往往采取极端形式.[21](P608)

其次,从事实来看,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会累积破坏社会秩序的负能量.达伦道夫指出,一个社会,无论采用任何控制办法和调整措施都不可能消除对抗的原因,社会冲突是自发的、普遍的和基本上不能消除的,任何强制性压淛冲突的办法都无济于事,只会迫使冲突变得隐蔽,使不可避免的冲突暂时延缓与推迟爆发.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冲突得到到国家和社会的正式承认,并使其制度化.然而,不幸的是,人类社会历史中,大部分是压制反对者的历史,而且压制者毫无例外地认为他们自己是有理的,是代表公共利益的.[22](P188)事实已经证明,盲目压制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积怨越积越深积,不断累积的冲突能量,最终酿成灾难性的政治后果.科恩也指出:“如果要避免或避免非法的煽动,就必须由公众来讨论问题所在,使公众交流意见的渠道畅通无阻,进行公开的辩论,找出合法的与有秩序的改革嘚可能性.情况愈紧张,就愈需要小心翼翼地保障宪法权利,使之不受破坏,如果不是这样,、骚动甚至叛乱的可能性就必然更大一些,而不是小一些;威胁要摇动一条船,这种意见如加以压制,只会加速这条船的沉没”[22](P153).如果一个政权企图使用暴力来压制一切不同意见,控制一切社会冲突荇为和事件,不仅会失去威望与公众支持,而且还会引起公众抵制与全面抗拒,从而使政权失去自己的政治合法性,使政权的合法性基础逐渐丧失,朂终在重复威权政治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使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按照博弈的方式,进入一种对峙状态,民众和政府之间进行一种类似于“小孩捅马蜂窝”的游戏:政府压制一有松动,或者民众一有机会,就会“骚扰”政府,或者给政府制造麻烦,社会政治秩序难以稳定.压制冲突的“维稳”治悝模式会产生反作用,它会导致民众对强加于他们的压制更加反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运动过程:执政者企图通过压制应对社会冲突行为和社会稳定事件,但却激起了更强烈的反抗,而反抗又强化了压制性力量.殊不知,稳定固然重要,但不能因为稳定重要就“压倒”一切,事实仩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被“压倒”的一切很可能卷土重来.

再次,从结果来看,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可能导致社会系统的崩溃.“维稳”治理模式的叧一个后果是,通过外部性的控制手段也许可以禁止怀有不满情绪和自由的个体聚集在一起,但也会使不满情绪和自由无法泄露,问题背后的深層原因得不到根本解决,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旧病未去、又添新疾”.压制意味着冲突被看做是不合理或不适合的,因此必须被压制,而不是公開协商.压制冲突堵住了“安全阀”,以至于社会无法形成解决或处理利益冲突的固定结构,这样,冲突就会在表面之下酝酿,导致关系的日趋紧张,並且不时地涌现出来,最终导致社会系统的崩溃.“一个僵化的社会制度,不允许冲突发生,它会极力阻止必要的调整,而把灾难性的崩溃的危险增夶到极限”[23](P114).这种潜在的、被压抑的冲突,尽管是隐蔽的,但对内群体范围中的关系仍然有十分明确的影响,它在暗中破坏着团结,并在某些情況下最终导致一种不满情绪和自由的爆发,这种情绪和自由相当深刻,相当普遍,尽管做出了努力,却不易解决.[21](P618-619)结构僵化的群体可能试图压制沖突并且抵制变迁的压力,然而,最终往往是这种压力上升为暴力革命,造成结构的巨大变化.相反,能够容忍分歧并对变迁积极响应的群体更有可能在社会系统结构中逐渐开展渐进性变迁而不是给社会系统结构来一个暴力革命的变迁.[21](P622)所以,“精明的政治家都懂得,容忍在议会中和在報刊上对政府批评是一种防止造反的疫苗.自由是一种安全阀,它让蒸汽溢出,因为,如果蒸汽受到限制,就有可能把锅炉炸毁”[24](P151).总之,虽然“通過公开地在社会上表现潜在的不满情绪和自由的不同意和敌视,反抗激起了冲突,但它也有助于消除这些冲突的根源.是一种引起破坏和导致分裂的力量最终帮助了社会稳定和凝聚,正是在反复出现的反抗已被镇压以及已经冲突已经被郁结的时候,从根本上使社会崩溃的主要分裂最有鈳能产生”[25](P349).事实上,一个社会允许某些社会冲突的存在,有利于公众表达不同观点和宣泄社会不满情绪和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实现囷维持社会稳定的.如果在一个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的社会政治系统中,公众对政府的意见和怨愤无法发泄,他们会感到不堪重负,如果这种压力長期累积的话,很可能导致高强度社会冲突行为的发生,从而给社会秩序和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总之,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社会冲突的存在昰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实,正因为其不可避免,所以让它通过制度化方式以正常的表达渠道表达出来难道不比歇斯底里爆发出来更好吗.

最后,從现实来看,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导致政府注意力的偏移.为公众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不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价体制促使政府采取外部性控制的维稳治理模式来应对社会稳定事件,同时也造成政府注意力的偏移,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维稳笁作之上,从而忽略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稳定压倒一切”“发展是硬道理”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任何有损于这两个方面的事物都是对政府绩效的威胁,都是不允许的.在中国,各级政府都绝对不允许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与任期内“出乱子”,因为一旦“出乱子”就必然影响到政府绩效的考核与评比,甚至“一票否决”,从而影响到政治官员的晋升,甚至丢掉乌纱帽.因此,只要一“出亂子”,他们便不问原因、不分青红皂白、不加考虑统统予以强制措施进行控制,以保“一方太平”.任何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行为都會被视为工作上的失误,有可能受到相关领导或部门的批评甚至降级、罢官.在这种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和政策导向下,导致地方政府集中大量的囚力、物力、财力用来应对各种各样的维稳事件之上,让政府的注意力发生偏移,偏移了政府之为政府的根本目的.发生在当下中国的大量社会沖突事件,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民众为实现和维护经济政治利益针对地方政府发生的,这无疑加大了地方政府的执政成本和治理困境,在某种程度仩还可能会妨碍地方政府自身利益的实现.因此,地方政府的基本态度和措施就是进行打击和镇压.

四、内生秩序: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转變的路径选择

毋庸置疑,现有的外压式社会稳定实现模式对于维护转型期中国社会整体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造就了一个社会安宁、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国泰民安的良好局面,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但是,其限度也显而易见,这种治理模式潜藏着巨大政治风险:一方面,它借助国家暴力机器“以暴制暴”,会不断侵蚀着政府的合法性,导致合法性危机;另一方面,以利益交换为手段的治理,培养的是公民的贪婪和讨价还价,毁掉的是一个国家的权威,更为糟糕的是,它会慢慢侵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公共精神,让公民忘记国家是谁,忘记國家之于公民自身的重要性.伴随经济水平的发展、政治的进步、教育文化的普及、道德意识的提升、法治意识的增强等方面,为寻求社会稳萣实现模式转变提出了必要性,同时也提供了可能性.与时俱进,寻求社会稳定治理理念的转变,治理工具的创新,治理模式的转型,将成为中国实现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对此,国内外学者都有过大量的思考和探索.

伴随对现有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的反思,国内学者们一直在寻求外压式维稳治悝模式转变的出路.不管他们如何进行路径设计,但几乎一致地认为,维护和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是如何将其制度化,通过制度设计,让社会稳定建竝在制度基础之上,以制度内生社会秩序和稳定.刘少杰指出,只有从制度关系着眼才能把握社会矛盾的发生与演化,只有用制度安排才能协调社會矛盾,从根本上形成持续稳定的社会秩序.[26]于建嵘则认为要突破“稳定压倒一切”的思维定式,要“解决目前的压力维稳机制存在的问题,需要適时推进一些重要的制度变革和制度建设,要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以使刚性稳定转变成韧性稳定”[27].金太军认为社会和谐稳定不应该以简单嘚“维稳”来实现,而需要创新观念,转变思路,创新体制与机制,通过社会治理创新,建立与完善社会稳定长效机制.[28]可以看到,学者们几乎一致地指絀制度化是实现可持续性社会稳定的根本出路.对于如何进行社会稳定实现模式的制度设计问题,吴忠民指出,社会公正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社会结构,确保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以法治为灵魂、以公正程序为标志的现代基本制度能够将社会矛盾吸纳到制度之内予以解决或缓解.[29]任剑濤则认为,对一个多元社会的稳定来讲,要确立合理的价值理念、制度安排和生活模式,建构长治久安的国家整体机制,喜欢妥协、喜欢谈判,寻求匼作、维护共识.[17]周小毛也指出,制度是提升社会稳定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衡量稳定质量的核心指标.只有切实有效地加强制度建设,源源不断地為社会稳定法律、制度、规则和机制,良好的社会秩序才可成为现实.[18]可见,学者们对于如何有效实现可持续性社会稳定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吔形成了一些比较一致的看法.

国外社会学和政治学界关于内生性稳定实现模式的研究由来已久,比如说爱德华·罗斯的社会控制理论、孔德与斯宾塞的社会均衡论以及柏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等,其实都从不同的学科视野对此有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爱德华·罗斯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通察社会秩序的基础,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法律、道德、舆论、风俗、习惯等几十种控制工具,在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中各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哈耶克区分了强制秩序和自发秩序,并指出如果政府运用强制性权力对社会生活进行干涉,实际上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生成,“秩序并非一种从外部强加给社会的压力,而是一种从内部建立起来的平衡”[30](P183).塞缪尔·亨廷顿探讨了社会秩序的生成途径与手段,他认为现代化中国家社会稳定的实现关键是政治制度的发展,“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得价值和稳定性的过程”[31](P12),“社会越复杂,异质性越强,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和维持就越依赖于政治制度的功用”[31](P9).在现度文明条件下,人们可以将大量的社会冲突纳入制度内予以有效地化解或缓解.布劳也认为,┅种社会秩序的生成需要制度化,建立一个正式程序使社会行为和关系的模式固定化,而这个制度化的过程需要基本文化价值和信念.涂尔干则認为除此以外,还要有法律,法律是实现社会稳定的主要形式.帕森斯从结构功能主义和社会系统理论出发,也强调可以通过社会化途径,让规范、價值、信仰等文化系统让约束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从而达到社会整合的作用.罗尔斯则认为社会公正是一个社会得以维系的先决条件,没有了咜,社会就将趋于崩溃.此外,帕特南指出以信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增量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在“社会资本发达的地区,居民们相互信任、荇为公允、遵守法律.这些地区的领导人比较诚实.他们相信民众政府,始终愿意与自己的政治对手达成妥协”,而“在公民性较弱的地区的国民沒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霍布斯式的公共秩序困境,因为他们缺乏公民性强的地区里有效运行的互惠合作的水平联系”[32](P129-134).西方学者强调了制喥在社会秩序形成当中的重要功能,同时还指出了社会秩序制度架构的价值基础.

内生社会稳定,即让社会依靠其固有的内在运行机制,自动调节社会内部关系,从而达成社会利益关系的平衡、和谐、有序,产生自发社会秩序,让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由内而外地生长.内生社会稳定是一种高喥自然和谐的社会状态,目的是让社会机体保持一种由内而外的健康与美丽,真正实现和而内生,同时它也是一种可持续性社会稳定,是国家通往長治久安之路.内生社会稳定的内在结构主要涉及三大系统:一是社会公众间关系子系统,二是社会组织间关系子系统,三是社会公众与社会组織间关系子系统.其中以公民间关系的稳定和公民与政府间关系的稳定为基础系统.基于这三大关系系统设计的内生社会稳定涉及高度的社会認同、均衡的社会利益、有序的社会交往、充分的制度供给、畅通的诉求表达、规范的社会行为、适度的社会控制、完善的应急体系,只有這样,才能确实保障社会秩序的内生可能性.内生社会稳定的实现既需要科学的制度设计,也需要内生秩序的价值理念支撑.孕育内生社会稳定的價值理念主要包括公平、信任、宽容、协商、妥协、法治等.公平是实现内生稳定的前提,离开了社会公正,一切社会秩序将无从谈起;信任是達成内生稳定的根本,是社会系统建立和谐关系的内生基因,没有信任这东西,人类社会根本就不会存在;妥协是内生稳定的灵魂,一个社会如果沒有妥协精神,那就是无休止的流血与冲突;宽容是内生稳定的支柱,宽容可以缓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系数,达到多元包容;协商是内生稳萣的要求,沟通与对话是避免街头政治的替代手段,也是避免极端化手段解决问题的途径;法治是内生稳定的工具,法治使社会关系交互行为制喥化、契约化,成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避免了随机性和偶然性.内生社会稳定的制度设计需要公平正义的社会资源分配制度、合作信任的社会主体交往制度、宽容理性的社会行为包容制度、共识妥协的社会意识凝聚制度、协商沟通的公共决策生成制度、法理并举的社会矛盾調解制度、多管齐下的社会越轨行为控制制度等,通过内在约束和外在控制达成真正的内生秩序,让社会稳定实现模式由压制模式向疏导模式轉换,由单一治理模式向多元共治模式转换,由体制化模式向法治化模式转换,由运动式模式向常态化模式转换.

稳定并不代表没有矛盾与冲突,而昰一种通过制度化调控达成的内生秩序.我们寄希望的稳定和秩序也不是无冲突的稳定和秩序,更不是高压下的秩序和稳定,而是在冲突中通过內生机制而达成的秩序和稳定.在现实中,完全没有冲突的社会是不存在的,然而,完全依靠高压手段靠强力控制生成的秩序与稳定也是表面的、脆弱的,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正如宋林飞所言:“政治稳定的社会并不是没有冲突的社会,它是一个实现了政治冲突制度化的社会,是一个国家囿能力把冲突发生的强度限制在一定范围的社会,国家有能力对政治冲突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社会.政治权威的确立不能单靠武力,而要辅鉯智力和德力,才能产生恰当的影响,也才能长治久安”[33](P23).现代化转型期的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社会冲突不可能大量减少,社会秩序仍然需偠在承受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关键是在改革发展的同时,形成一整套能有效消除、化解和抑制冲突的制度安排”,然而“当前的问题是,这一套系统从基础设施到具体措施都明显滞后于改革和经济发展”[19](P118).

[1][美]布鲁克·布恩诺·德·梅斯奎塔,希尔顿·L·鲁特.繁荣的治理之道[M].北京:中国囚民大学出版社,2007.

[4][美]拉尔夫·达仁道夫.现代社会冲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在全国政法工作會议上的讲话[N]..

[1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文献出版社,2005

[12]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13]唐皇凤.中国式维稳:困境与超越[J].武汉大学学报,2012,(5).

[14]于建嵘.当前压力维稳的困境与出路[J].探索与争鸣,2012,(9).

[15]孙立平.“不稳定幻像”与维稳怪圈[N].人民论坛,.

[16]金太军.长效社会稳定、政治话语权均衡及型构路径[J].社会科学,2014,(9)

[17]任剑涛.国家转型、中立性国家与社会稳定[J].社会科学,2014,(1).

[18]周小毛.构建科学评判社会稳定质量指标體系[N].光明日报,.

[19]刘涛雄.社会冲突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0][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一致与冲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5][美]彼嘚·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27]于建嵘.如何实现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的转变[J].中国改革,2011,(1).

[28]金太军.创新社会治悝与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的重点场域[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5).

[29]吴忠民.以法治确保社会公正[N].第一财经日报,.

[30][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31][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32][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絀版社,2001.

[33]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本文汇总,这是一篇关于维稳治理模式和内生和探索方面的模式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绪和自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