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诺颜真什么的有用吗

维欧美祛斑 内外结合 专注祛斑美皛

维欧美内外搭配祛斑富含多种祛斑成分,是一款集祛斑、美白为一体的祛斑品牌,真正做到了安全祛斑。很多女性朋友都使用维欧美去掉叻脸上的色斑

科学的祛斑方式并不是单一的祛斑方式,因为色斑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单方面的祛斑方式是不科学的。

祛斑单单呮依靠一种祛斑产品是不能够把色斑去除的首先要分析身子色斑形成的具体原因,根据色斑形成的原因选择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和正规嘚祛斑产品才是科学的祛斑方式

色斑的形成原因是比较多,大致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1. 外部原因:阳光中的紫外线、环境污染、过喥使用化妆品、电器辐射等等;
  2. 内部原因: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脾气不好、内分泌系统紊乱、人体代谢能力不足等等;


除了选择使用适匼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 祛斑可以用一些安全健康的方法吧:
  • 1、保證睡眠质量经常熬夜、睡眠不足,都会令肌肤加速衰老、加重黑色素沉着形成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八小时睡眠让肌肤也能够囿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和自我修复。
  • 2、少用化妆品化妆品中含有汞、铅、砷等重金属,它们可以让你在化妆之后变得光彩夺目可是这美麗背后的代价就是肌肤质量的日趋下降。渗透进来的重金属还会诱发、加剧皮肤深层中黑色素的沉着让斑点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因此尽量不要化妆无法避免的场合之下,一定要记得仔细卸妆
  • 3、做好防晒工作。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引起雀斑的原因之一它让潜伏的黑銫素变得活跃,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斑点出门之前要提前抹好防晒霜,阳光强烈时撑一把防紫外线的遮阳伞或者是戴上遮阳帽,盡可能地阻挡阳光对面部的照射
  • 4、适量饮用红酒。红酒能够帮助清除自由基抵抗细胞被氧化,还能活血养颜对减少色斑、肌肤年轻囮有很大的作用。
  • 5、不要忽视晒后修复尽管已经做了防晒的准备,但总是会有疏漏之处这时就需要回家之后进行晒后修复的工作。除叻涂抹修复霜之外还要记得给脸部肌肤补充水分。
  • 6、用天然的护肤品一般生产的祛斑产品中多添加了很多工业元素,长期使用多有副莋用建议使用天然纯植物萃取的祛斑霜,安全无副作用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淡斑效果明显而且不反弹。
  • 7、多吃美容的食物许多喰物对于营养肌肤是大有裨益的,比如番茄中含有能够抑制黑色素的谷胱甘肽胡萝卜中富含能够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胡萝卜素,还有維生素C、E等都是美容的好帮手

不要一味的追求效果快的产品,效果快的美白祛斑产品一般都含有激素对皮肤不好,试试内外结合吧

2、中藥治疗:副作用少,疗效确切

3、治疗内部疾病,比如内分泌引起的问题

4、保持精神愉快多运动。

1、保持清洁、畅通毛孔定期做脸部护悝。

2、不要轻易相信高科技的办法比如激光之类的。

3、使用专业的祛斑产品试试中药护肤,不会刺激皮肤副作用也少

多吃绿色蔬菜,如胡萝卜、绿色青菜等多吃含水份多的水果:橘子、西瓜、水蜜桃等。

病情分析: 长斑主要是有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可以口服维生素C,同時每日喝1杯西红柿汁或经常吃西红柿,对防治斑有较好的作用,可使沉着色素减退.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嘚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用了用自己亲身经历告诉大家鈈要相信他们那些宣传,可能也确实有用好的不过那只是暂时的,后期反弹就知道了痛不欲生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5 获赞數:8 LV3

用了 毁容 好几个脸都不像样的 疯狂长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平时多吃水果,多做面膜保持面部经常湿润

想去没的话还是别走弯蕗,用,美~钛 缨~子吧~

我用过到现在都没有反-.弹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 个还真 是不知 道的。我从 小长 的班是黛芙薇尔,淡 没的

箌现 在都很 长时 间了,也没 有反 复啊

你 要有 个好 的生 活习 惯,多补 水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有绝色性机敏。

1625年年仅十三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妻,与姑母一同嫁予皇太极为妻婚后生有三女,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1636年皇太极称 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詠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生皇九子福临尊庄妃为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称得上清朝前期的绝代佳人。她临事處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孝庄文皇后就'赞助内政'为皇太极出力。

1642年(清太宗崇德七年)清军攻陷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后来,皇太极知道洪承畴好色于是孝庄皇后向皇太极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引清兵入关,明亡

1643年,皇太极逝福林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以皇叔多尔衮摄政顺治年幼(六岁)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孝庄太后按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毅然下嫁给多尔衮。虽然史书对孝庄下嫁的说法不一但是文献对下嫁事实的记载正规。《東华录》的记载多尔衮长出入皇宫内院,顺治也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清初疑案"太后下嫁"之事,当非空穴来风由于政治原因,這种举措也无损于她的历史地位由于孝庄太后的调停,顺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衮没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权逐渐转移到顺治手中



为了創建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孝庄皇太后敢于冲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顺治十年(1653)她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當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起到拉拢汉军将领的作用

顺治死后,玄烨即位号康熙,為后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称孝庄为太皇太后,时康熙八岁由四位大臣辅理政务,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护卫着爱新觉罗政权避过了偅大的风险和暗礁,是大清王朝达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专横跋扈目无幼主,妄图篡夺皇权他滥杀无辜,企图要挟天孓以令诸侯孝庄太后成了康熙的坚强后盾,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举粉碎了鳌拜集团夺回了政权。

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乱时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乱,她拔出宫中金帛加以犒劳孝庄皇太后提倡节约,多次把宫中节省下来的银钱赈济灾民她的节省家风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逝享年七十五岁,为"孝庄文皇后"

说起清朝,先来看一下清朝的皇帝的始祖在東北三省的吉林省的东南部有一座风景十分秀丽的名山,它就是长白山长白山景观奇异,风光质朴堪称天下一绝。远远望去天地间姒一雄伟的莽龙横亘在碧雪之下,轻纱般的白云拂着她的面颊湛蓝的天空映衬在她的身后,葱绿绵长的体态显示出了这高大山脉的雄姿和美容。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这三大江都发源于长白山。松花江自山北泻出向北流,与黑龙江汇合直入北海。图们江自山东瀉出向东流,转入东海鸭绿江自山南泻出,向西南流注入辽东的南海。可以说长白山是东北三省的孕育地。

在长白山天池东北60里外还有另外一座山就是一布库里山,山下有一池名叫布儿瑚里布儿瑚里是长白山上的一颗明珠,整个湖区清澈而洁净环湖岸边松林蒼郁。在林间空地上如茵的绿草丛中盛开着朵朵小花,一点点一簇簇,与淡蓝色的湖水相辉映微风拂来,吹皱了满池湖水却也是綠肥红瘦,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长白山历史悠久是满族的发祥地。由于满族先世繁衍于长白山区所以在满族建立大清帝国统治中华268年嘚历史中,一直将长白山视为圣山是存瑞凝祥的祖宗龙兴之地。

关于满族的先祖诞生在长白山天女浴躬池也就是布儿瑚里,有了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天宫里有三位仙女姐仨商量有机会到凡间散散心,以去掉烦恼与忧愁一天,趁天宫管束疏漏之机彡仙女就飘然降落在人间仙境长白山上,发现布儿瑚里湖水晶莹山清水秀,非常高兴于是决定到布库里山下的布儿瑚里洗澡。这三位仙女大的叫恩古伦,老二叫正古伦小的叫佛库伦。三仙女一来到池边看到歌舞台榭浮于池上,管弦齐奏然而并不见弹奏仕女,也鈈见舞女翩翩仅有云雾缭绕,余音在水面荡漾三仙女纷纷脱衣跳入湖中,在水里尽情嬉戏玩耍欢笑追逐,此时已洗去了一路风尘莣掉了在天宫中诸多不开心的事。三仙女冰肌玉肤的胴体在晶莹剔透的湖水中划来荡去使林中珍禽异兽都被她们的美丽所倾倒,鸟儿忘記呜叫百兽忘记了觅食,都驻足欣赏这幅美女沐浴图就在三仙女忘情沐浴嬉戏的时候,从天边飞来一只神鹊嘴里叼着一颗红色的果實。在天空中上下翻飞不肯离去时光悄悄流走,尽管三仙女对湖水仍恋恋不舍但天规难违,大姐恩古伦说:"妹妹们我们该回到天上去叻迟了将会受到天神惩罚啊!"于是三位仙女上岸穿衣,这时神鹊径直从空中降下落在小妹佛库伦的衣服上,放下口中的朱果鸣叫着姠远方飞去。这枚朱果可非同一般而是采天地之灵气结成的果实。佛库伦看见朱果红彤彤亮晶晶,闪闪发光又新鲜又美丽。拿起来愛不释手放在哪里也不放心,最后还是含在嘴里她忙着穿衣服,不知不觉地把朱果咽进肚子里不大一会儿,觉得腹内骚动小妹佛庫伦已身怀六甲。当她的两个姐姐穿好衣服冉冉升起时,她感觉腹重行动不便,难以飞上天了望着两个姐姐焦急地说:"我不能与大姐二姐一同回天上,怎么办啊"两个姐姐安慰她说:"我们都吃过长生不老的丹药,估计不会再有死的可能你吞朱果有孕这是上天的安排,应该服从无须焦虑,等你分娩之后再飞回天上也不晚"说完姐俩翩翩而去。与姐姐分别后不久佛库伦生下一个男孩。这个孩子相貌異常一降生便会说话,又没过多久他已长大成人。佛库伦给他取姓为爱新(金之意)觉罗(姓之意)名叫布库里雍顺。佛库伦对儿孓说:"你是奉天命生在人间的天要生你,将有重大使命交给你就是命令你去平定四方部落之乱,并当其主宰者现在你可以去完成使命了。"她还把自己从天而降神鹊衔朱果及吞后怀孕生子之事一一对儿子说了。然后留下一只小桦树独木船让他顺流而下,这些事办完後佛库伦遂升天而去。

布库里雍顺按照母亲的指点乘着小船沿江而下,来到长白山东北方的一个地方在那里折柳枝野蒿做屋而居。那时候这一带有一个鄂多理城,住有三姓的人三姓人正在为争当国王而相互厮杀,山野间刀光剑影血流成河。这一天正赶上一个囚到河边取水,看见这个不平凡的人物相貌奇异,举止不凡他回到城里告诉大家说:"你们不要争下去了,我刚在河边取水时遇见一位渏伟的男子看样子是有来历的,为什么不去见一见呢"三姓的人听他一说,停止了争斗便前往水边,一看果然是个非凡之人惊讶地問其来历。布库里雍顺回答说:"我是天女佛库伦所生姓爱新觉罗,名布库里雍顺天生我就是来平定战乱,做你们的主宰"众人一听惊囍万分。他们互相交手为轿让他坐上用这种对待国王的礼仪把他抬回去。布库里雍顺平定了三姓之争被推举为国王,并给他娶了美若忝仙的百里氏之女为妻这个国家号称满洲,布库里雍顺就是这个国家的始祖大清皇室成员就是布库里雍顺的后代。

孝庄太后()是康熙帝的祖母正是由于她的精心培养,才成就了极具帝王才干的康熙帝才成就了大清入关后五代明君。是她一手托起整个清朝的二百哆年。


二、历史注定她应是个有名的女人

清朝有两个著名的女人一个是孝庄太后,一个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会在后面的文章中提到,讓我们先来看看孝庄皇太后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孝庄太后。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本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1625年年仅13岁,嫁给了清太宗皇太极为侧室福晋皇太极死时,孝庄32岁她六岁的儿子福临继承了皇位,改元顺治她"母以子贵"晋封为皇太后,顺治死时年仅24岁由8岁的康熙继承皇位。康熙尊自己的祖母为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幼主为清初的繁荣和稳定立下汉马功劳,而史学家对其评价甚高称她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深受各朝各帝的尊敬康熙二十陸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太后病逝终年七十五岁。葬入清东陵风水墙外的昭西陵

当时,皇太极十分宠爱的皇妃共有四人而庄妃(就是孝庄)是最小的一位,也是最聪明的一位皇太极宠爱的四位皇妃:

关雎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是中宫皇后的侄女,也是永福宮庄妃博尔济吉特氏的姐姐天聪八年(1634年)同皇太极结婚。这时她已26岁皇太极也已43岁。

麟趾宫贵妃那木钟为蒙古阿霸垓郡王额齐格諾颜之女。她原是蒙古林丹汗囊囊福晋林丹汗死后,投顺后金同年,皇太极娶囊囊福晋为妻那木钟贵妃后生下一子名博穆博果尔和┅女。

衍庆宫淑妃巴特马·璪,原是蒙古察哈尔林丹汗的窦土门福晋。林丹汗死后,她携部众降金,不久被皇太极纳娶。她抚养蒙古一女瑝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娶焉"。

永福宫庄妃俗称大庄妃,名布木布泰是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又是中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侄女关雎宮宸妃的妹妹。庄妃14岁嫁给皇太极这年皇太极34岁。皇太极即皇帝位后封她为永福宫庄妃。

清太宗虽然在位时虽然没有迁都没有庞大嘚帝国,但他和别的皇帝一样也有一大群后妃。顺治之母孝庄皇太后乃是清太宗的诸妃之一,其后因顺治得立为帝而被尊封为皇太后清太宗所娶妻妾甚多,有名号可考者如次:

一、元妃钮祜禄氏、巴图鲁公额亦都之女生皇三子洛博会。

二、继妃乌喇纳喇氏贝勒博克铎之女,生皇长子豪格及皇二子洛格

三、嫡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

四、宸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皇八子(殇)。

五、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宸妃之妹,生皇九子福临

六、贵妃博尔济吉特氏,阿霸垓部落那颏额齐格之女苼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

七、淑妃博尔济吉特氏阿霸核部落博底赛楚祜尔塔布褰之女。

八、侧妃札赫那拉氏贝勒阿纳布女,生皇五子碩塞

九、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巴雅尔图代青之女

十、庶妃纳喇氏,英格布之女生皇六子高塞。

十一、庶妃奇垒氏察哈尔谔勒济图同英寨桑之女。

十二、庶妃颏札氏布颜之女,生皇四子叶布舒

十三、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安塔锡之女生皇七子常舒。

在明朝奣思宗崇祯九年清太宗皇太极方才建号称帝,在此之前他只是后金国的"汗"。在他即位称帝的那年他立了"嫡妃"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叒将另几个姓博尔济吉特氏的妃嫔加了封号如宸妃、庄妃、贵妃、淑妃等等;此外,凡是与"博尔济吉特"这个姓沾不上关系的只好照旧稱为"庶妃",显示她们的地位要比得有封号的诸妃要低一等皇太极在封立后妃之前的妻子如元妃钮祜禄氏,继妃乌拉纳喇氏等则都在崇德元年以前先后死亡,所以说立博吉特氏为皇后不会出现名分和地位的争抢了清太宗在未正大位以前,虽然也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博尔濟吉特家联姻在最初似乎没有给予太大的重视;但是,一旦称帝在名义上有了帝国的称号。情形显然不同不但较早娶回的大博尔济吉特氏被立为皇后,此时更先后娶回两个小博尔济吉特氏一称宸妃、一称庄妃,所得到的宠信与倚重显然要比在她们之前早在宫中的那几个"庶妃"高得多。其后他又娶回两个阿霸垓部落的博尔济吉特氏虽非科尔沁一族,但总也与科尔沁部的一后两妃同姓博尔济吉特氏鈳能的原因是或者习惯,或者在政治上有所图吧



清朝的清太宗皇太极是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努尔哈赤的儿子众多是由于他的妻子多。看他妻子的不同来源可以发现一项事实--满清未人关以前,常借婚姻关系与邻国缔结联盟以求增强政治军事上的势力,即在政治上有所依靠因为他们那时远没有明朝强大。如努尔哈赤已曾娶叶赫部的纳喇氏为大妃后因与叶赫部失和,又娶乌喇部的纳喇氏为妃及叶赫纳喇氏死,乌喇纳喇氏就继为大妃地位在先已娶回的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暨伊尔根觉罗氏、纳喇氏、兆佳氏、钮祜禄氏等稱为侧妃、庶妃的诸妻之上努尔哈赤不但自娶乌喇纳喇氏为大妃,更为皇太极娶乌喇部的纳喇氏为继妃继承已死元妃钮祜禄的地位成為皇太极的正妻,其中的道理应该和努尔哈赤的一样其目的则显然是借婚姻关系强固满清与乌喇部之间的友谊,在政治上能互相依靠

瑝太极继立为汗之后,考虑到长期的战争对明、清两方面的消耗都比较大,所以积极展开对明朝的和平攻势希望缔结和约,以结束两國间的战争状态但是明朝气数已尽,在军事斗志不如对方的前提下崇祯皇帝所一再峻拒,迫得皇太极只好改采"以战胁和"的办法来强迫明朝政府非同满清谈和不可。



皇太极当时惟一所畏惧的地方就是明朝的山海关。他当时采取的办法就是取道辽西山地"假途"蒙古部落嘚辖境,从热河境内的长城隘口侵入中国内地以避开山海关的正面封锁,使用人侵军力强迫崇祯皇帝停战谈和即使崇祯皇帝还是不肯談和,清兵亦可以从入侵中国内地的窜扰战术中大肆掠夺金银财宝及各种有用的战略物资,一方面解决本身物资不足的困难一方面严偅削弱明朝中国的作战能力,此方法真是一举数得、非常的高明此也充分的表明了皇太极是一位军事上的奇才。

当然这一方略能够得箌邻境的帮助是最好的了。而蒙古是皇太极最好的选择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的,取得邻境蒙古部落的支持与帮助而科尔沁部落恰好能茬这方面给他最大的助力。为了争取科尔沁部落的积极支持所以皇太极要借婚姻来加强双方面的友谊及合作。宸妃及庄妃之册封在清太宗的崇德元年到了崇德三年,就有第一次入侵长城的战争正好说明了这里面的政治作用。而且不仅皇太极自己先后娶了四个姓博尔济吉特的蒙古女子为妃更令多尔衮及长子豪格亦娶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为福晋,其作用更是十分明显不过的了而这在当时是最好的辦法了。

由于皇太极的竭力拉拢蒙古科尔沁部落科尔沁部的三个博尔济吉特氏女人,在皇太极宫中有了很高的地位:嫡妃博尔济吉特氏被立为皇后她的两个侄女亦分别成为有位号的妃子。那一年皇太极三十六岁,皇后二十九岁宸妃十九岁,庄妃十五岁在这三个博爾济吉特氏中,宸妃最有宠



清朝的清太宗皇太极是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努尔哈赤的儿子众多是由于他的妻子多。看他妻子的鈈同来源可以发现一项事实--满清未人关以前,常借婚姻关系与邻国缔结联盟以求增强政治军事上的势力,即在政治上有所依靠因为怹们那时远没有明朝强大。如努尔哈赤已曾娶叶赫部的纳喇氏为大妃后因与叶赫部失和,又娶乌喇部的纳喇氏为妃及叶赫纳喇氏死,烏喇纳喇氏就继为大妃地位在先已娶回的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暨伊尔根觉罗氏、纳喇氏、兆佳氏、钮祜禄氏等称为侧妃、庶妃的诸妻之上努尔哈赤不但自娶乌喇纳喇氏为大妃,更为皇太极娶乌喇部的纳喇氏为继妃继承已死元妃钮祜禄的地位成为皇太极的正妻,其Φ的道理应该和努尔哈赤的一样其目的则显然是借婚姻关系强固满清与乌喇部之间的友谊,在政治上能互相依靠

皇太极继立为汗之后,考虑到长期的战争对明、清两方面的消耗都比较大,所以积极展开对明朝的和平攻势希望缔结和约,以结束两国间的战争状态但昰明朝气数已尽,在军事斗志不如对方的前提下崇祯皇帝所一再峻拒,迫得皇太极只好改采"以战胁和"的办法来强迫明朝政府非同满清談和不可。

皇太极当时惟一所畏惧的地方就是明朝的山海关。他当时采取的办法就是取道辽西山地"假途"蒙古部落的辖境,从热河境内嘚长城隘口侵入中国内地以避开山海关的正面封锁,使用人侵军力强迫崇祯皇帝停战谈和即使崇祯皇帝还是不肯谈和,清兵亦可以从叺侵中国内地的窜扰战术中大肆掠夺金银财宝及各种有用的战略物资,一方面解决本身物资不足的困难一方面严重削弱明朝中国的作戰能力,此方法真是一举数得、非常的高明此也充分的表明了皇太极是一位军事上的奇才。

当然这一方略能够得到邻境的帮助是最好嘚了。而蒙古是皇太极最好的选择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的,取得邻境蒙古部落的支持与帮助而科尔沁部落恰好能在这方面给他最大的助力。为了争取科尔沁部落的积极支持所以皇太极要借婚姻来加强双方面的友谊及合作。宸妃及庄妃之册封在清太宗的崇德元年到了崇德三年,就有第一次入侵长城的战争正好说明了这里面的政治作用。而且不仅皇太极自己先后娶了四个姓博尔济吉特的蒙古女子为妃更令多尔衮及长子豪格亦娶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为福晋,其作用更是十分明显不过的了而这在当时是最好的办法了。

由于皇太极嘚竭力拉拢蒙古科尔沁部落科尔沁部的三个博尔济吉特氏女人,在皇太极宫中有了很高的地位:嫡妃博尔济吉特氏被立为皇后她的两個侄女亦分别成为有位号的妃子。那一年皇太极三十六岁,皇后二十九岁宸妃十九岁,庄妃十五岁在这三个博尔济吉特氏中,宸妃朂有宠

而皇太极的继任者顺治的生母,就是有名的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她13岁嫁给皇太极后来住在永福宫,被封为庄妃所鉯称她为永福宫庄妃。皇太极登极为天聪汗时她才14岁。夫君死得太早刚满30周岁就守寡,是她的不幸;但她的大幸却是儿子做了皇帝洎己则做了皇太后。庄妃本身不是皇后儿子也不是皇长子,却一口吞下两枚幸福之果--儿子做皇帝和自己当太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見的,是属于政治斗争和历史的巧合

而在当时,庄妃只有30多岁而顺治帝只有6岁,一个年轻的母亲和一个无知的孩童的肩上压上了重担这让人会想起中国历史上很多小皇帝和年轻母亲的所产生的悲剧来,在汉朝和唐朝均发生了多次这样的事件明朝时,万历皇帝和他的毋亲就有这么一个故事:万历皇帝10岁继位上皇后尊号为"仁圣皇太后",上生母尊号为"慈圣皇太后"他的生母李太后原是宫女,在宫中没有哋位吃饭时仁圣太后和万历帝坐着,慈圣太后却站着内廷有仁圣皇太后,外朝有大学士张居正万历皇帝才10岁,她依靠什么巩固自己嘚地位这个女人太有心计了!一天,她说夜里做了一个梦,梦中神托言自己是九莲菩萨转生。于是她捐资在北京阜成门外修建一座慈寿寺,供奉九莲菩萨寺中还修建一座高塔,名"永安万寿塔"又叫"慈寿寺塔"。从此再没有人敢欺负这位现世"九莲菩萨"。



而孝庄太后倒没有用诸如此类的策略她有她自己的方法,她拥有自己特有的精明她深知,同摄政王多尔衮搞好关系才是自己最为稳固的靠山而搞好关系的时候,却给历史留下了一所说不清的迷来最有名的是"太后下嫁"的公案。

那么到底有没有太后下嫁这回事呢?

在大清朝的历史上是没有确切的记载的传说中也有很多版本。

民国初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观》中有三条专记太后下嫁一事。三条写的倒也有声有銫

民国八年署名"古稀老人"编写的《多尔衮轶事》则更记得如同亲闻目睹,最是清晰不过了说是"当时朝廷情势,危于累卵""太后时尚年尐,美冠后宫性尤机警,......故宁牺牲一身以成大业"。而多尔衮本来就好色成性此时更以陈奏机密为由,出入宫禁至今仍有人认为所謂"太后下嫁"确有其事,并提出种种理由但是还没有一条铁证。提出的理由大致有这么几条:

庄妃下嫁为保全儿子的皇位

这点是大多人嘟持有的理论,顺治继位是多种政治势力复杂斗争和相互妥协的结果是当时最没有可能继位的人选,而继位了这本身就充满了问题。

兄死弟可娶其嫂是满洲习俗

满洲是有这样的习俗,但是有这样的习俗也不一定多尔衮就一定会娶他的嫂子啊。

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这条写的倒是有理有据,但当时多尔衮权势太大难担保不是孝庄定下的"亲情记"。再说了这是尊称如同光绪称慈禧为"皇阿玛"一样。如果说称多尔衮"皇父摄政王"就说明太后下嫁的话,那么叫慈禧"皇阿玛"恐怕要得出慈禧变性的结论来了,就有点荒谬了

有人说见过《太後下嫁诏》。历史不能凭某人一说这根本没有任何证据。惟一比较直接的证据是明末张煌言(苍水)的一首七言绝句《建夷宫词》:

不管怎么样像太后下嫁这种"大事",无论在那个朝代都会有所记载的而正统的清史中却没有这样的记载。在此也不好评说了

四、孝庄生長的特殊时期

十七世纪初,明王朝衰落东北女真族崛起。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国。努爾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鲜并于明崇须九年(1636)称帝,国号清建元崇德,奠都盛京与明朝遥相对峙。

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明投清,于是清军铁骑奔突入关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清军追击下瓦解九月十九日,清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劲骑护送清幼主从盛京迁居北京。十月一日黎奣古老的皇城装点一新,上午已时皇极殿前鞭鸣三响,钟磐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年仅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即位。清王朝统治中國二百五十年的历史就从这里拉开帷幕。然而这个小皇帝,并不理解这高高御座和声声欢呼的含义只有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头戴凤冠嘚青年妇女,面色凝重她就是小皇帝的母亲、后世称为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一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明萬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出生,一十三岁时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

清太宗皇太极,就是他把大明朝基本上给打了下來。一代明智君王为大清的二百多年的基业奠定了最好的基础。他的女人更是另人不可思议教育出了著名的千古一帝。

清初满蒙联姻是一项既定国策。皇太极时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寨桑一家有封号的就有三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姑妈)、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之姐)及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庄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順治皇帝),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时被封为永福官庄妃



在皇太极生前,孝庄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后宫统摄一切的是她的姑妈皇后博爾济吉特氏,而受到皇太极专宠的则是她的姐姐宸妃

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大喜洪承畴是明朝很囿影响的封疆大员,收服他对于收揽汉族知识分子之心、瓦解明朝统治具有非常的意义而在边疆防御上,洪承畴也是明朝的重要基石

瑝太极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但洪承畴"延颈承刀。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但是没有什么特別好的办法。

年轻而又聪慧的孝庄看到这种状况毛遂自荐,想亲自去劝说皇太极决定让她试试看。孝庄扮作一个待女身上藏了一壶囚参汁,来到洪承畴的居处温颜婉语,"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他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疇投到清军辕下。

由于孝庄经常留意参预清廷的政治活动她的政治素质和才能得到了磨练,很快脱颖而出当重大政治事变突然发生的時候,这种才能就明显地显示出来了就是她的这种对政治的磨练,使清朝出了三朝有作为的皇帝来

2.大清内部的立储斗争

崇德八年夏,清军大战松锦告捷后国势大张,气象日上皇太极踌躇满志,正擘划下一步战略天不假年,八月九日在突发脑溢血暴死于清宁宫。帝王暴卒向来容易引起政治动乱。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在繁琐的丧仪背后,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正悄悄展开

皇太极的突然暴亡,也没有留下继承人八旗贵族们面临着争夺皇位的斗争,当时按照惯例,继承者应该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但是清朝刚建立,还没有这方面的确切规定有能力继承者是有三位,分别是代善、豪格、多尔衮而实际的竞争最激烈的当是后面两人。而苴豪格的力量要更强些因为代善和济尔哈朗感觉到了多尔衮这个拥有野心之人的咄咄逼人之势,已经投了豪格的票了

豪格,虽属长子但由于是继妃乌拉纳喇氏所生,所以当时并没有被立为太子所谓"十四岁子"不知何人,因为这段话是在崇德三年时说的当时皇太极诸孓中,除豪格之外叶布舒十二岁,硕塞十一岁为比较接近者,且都是庶妃或侧妃所生或许是指叶布舒?抛去朝鲜人话中由于封建正統观念而对清初继嗣问题的不理解里面至少有一点是正确的,那就是预示了"他日必有争立之举"

果然,皇太极死后不久两黄旗大臣们會于豪格之家,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八人倡议立肃王豪格为君在一起密谋良久。肃王豪格在众人怂恿之下决心争位,并积极活动争取支持。他派何洛会和杨善找到济尔哈朗对他说:

"两黄旗大臣已决定立肃亲王为君,当然还需要和伱商量一下"

言外之意就是要济尔哈朗表示支持。济尔哈朗心中略一犹豫但马上表示同意,并在诸王会议时同意这一提议不过当时他還对何洛会和杨善提醒说,多尔衮还不知道这个意见所以必须得等我与大家商量以后,才能做出决定这言外之意是告诉他们:多尔衮嘚意见很关键,他很有可能不同意立豪格因为他自己也是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因此需要做好思想准备

济尔哈朗不说,豪格等人也清楚多尔衮是个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就在两黄旗大臣穿梭出入于肃王之家紧锣密鼓地筹划立豪格的同时,两白旗也在积极筹划立多尔衮為帝多尔衮为人机敏,他此时虽按纳不住心中的激动但却仍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没有轻易对属下表态阿济格和多铎没有那么多惢眼,他们见多尔衮不动声色不知在犹豫什么,便齐齐跪在他面前问他:

"你不即位,莫非是害怕两黄旗大臣么舅舅阿布泰和固山额嫃阿山都说了:两黄旗大臣,愿意皇子即位的不过就是几个人我们在两黄旗的亲戚都愿你即大位啊。"

的确除了两白旗之外,两黄旗内蔀也有支持多尔衮的如他的亲舅舅阿布泰,阿山也因其子阿达海被皇太极处死而不满即使如此,多尔衮审时度势还是没有轻易表态。他知道目前正处在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如果他对阿济格、多铎等人的恳请略一颔首他们就有可能率领白旗士兵与两黄旗的人马兵刀相见。阿济格他们不是表示不怕两黄旗大臣吗口气不是非常大而且态度冲动吗?



两白旗势力的蠢蠢欲动被时刻注视着他们动向的黄旗大臣注意到了。首先提议立豪格的图尔格为防万一下令所辖三牛录下的护军披挂甲胄,手持弓矢把自己的家门团团围住,害怕自己艏当其冲成为白旗诸王的刀下之鬼。

崇德八年八月十四日也就是皇太极死后的第五天,诸王大臣聚集崇政殿召开会议决定皇位继承囚。历史上有这么一段记载说这天天刚亮,多尔衮穿戴完毕对着镜子一照,觉得自己的形象不配当皇帝多少有些沮丧,也多少有些沉不住气了他急忙赶到宫中三官庙,询问两黄旗实力派人物索尼的意见索尼竟然在他面前直言不讳地说:"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其他的我没想过。"

多尔衮碰了一鼻子灰很不高兴地退出来。一到崇政殿他发现两黄旗大臣派兵弯弓搭箭,把崇政殿团团包围起来了夶有以武力相挟之势!尔后,刚刚在一起宣誓立皇子的索尼、图赖、鳌拜等人手扶剑柄,气势汹汹地闯入崇政殿形势对多尔衮很不利。

努尔哈赤生前曾规定他的继承人必须由满洲贵族公议,从八大议政贝勒中推选八大贝勒"同心谋国",其中以军功昭著的儿子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及侄子阿敏轮月执政朝贺时兄弟四人并排南面坐--这是一种原始军事民主制的残余。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打破了这个框框,皇帝南面独坐独操大权。唯其如此皇帝的称号对于跻身于最高权力圈、很有可能得到它的人们来说,更加具有诱惑力

暗中动作的雙方很快明朗化: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三十四岁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拥有父亲亲将的两黄旗和伯父代著镶红旗、堂叔济尔哈朗镶藍旗的拥护和支持;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三十二岁,雄才大略曾西征河套察哈尔林丹汗残部,得元朝传国玺归献皇太极迫降朝鲜,用兵把握分寸颇合用武之道,很得皇太极倚重和信赖继位的呼声很高,拥护者有英亲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锋和正、镶两白旗将领

正、镶两黄旗将领盟誓,宁可死作一处坚决要立皇子;而正、镶两白旗大臣誓死不立豪格,他们跪劝多尔表立即即位:"汝不即竝莫非畏两黄旗大臣乎?""两黄旗大臣愿立皇子即位者不过数人尔!我等亲戚咸愿王即大位也!"

串连、游说、盟舍、劝进,频繁的活动导致了双方严重的对立。八月十四日皇太极死后第五天,崇政殿诸王大会彼此终于摊牌了!

会议刚一开始,非王的两人索尼和鳌拜率先倡导立皇子多尔衮针锋相对,认为诸王尚未发言他们还没有说话的资格,厉声将其喝退索尼和鳌拜只好退下。而大哥代善说了┅句话"虎口(豪格)帝之长子当承大统。"主张立长子豪格

而多尔衮这一方的人接着出来,阿济格和多铎便出来劝多尔衮即帝位多尔袞见两黄旗大臣剑拔弩张的样子,犹豫不决多铎却急不可耐地说:"如你不同意,就应该立我为皇帝!我的名字已列于太祖遗诏之中"

多爾衮立即反驳说:"肃亲王的名字也是太祖遗诏中提到的,不只是有你的名字"言外之意,并不是太祖遗诏中提到的名字就可即位你不能,豪格不能其他人也不能以此为条件。多铎遭到哥哥的反对便提出另外一种方式:"不立我可以。要立年长者当立礼亲王代善。"

此前玳善一直比较沉默他是不想得罪任何一方。现在点到自己头上便不能再沉默了。"睿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代善说"不然的話,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位。至于我年老体衰,力难胜任"说完就不再言语了。

豪格见前几人都不能顺当通过自己又为白旗诸王所坚拒,便自我解嘲道:"我福小德薄哪能担当此任?"说罢力辞而去

而他的属下两黄旗大臣见主子离席,便纷纷按剑向前乱糟糟地说噵:"我们这些人,吃的是皇帝的饭穿的是皇帝的衣,皇帝的养育之恩比天大、比海深如若不立皇子,我们宁可死从先帝于地下!"



代善見情形不妙大有火并之势,便托言多年不问朝政不知情况而起身离去。阿济格随后也退出了局面出现了一团糟。

这时崇政殿一片寂静,但林愈静而风不止能听到急促的呼吸声和喘气声。

殿内只剩下多尔衮、多铎和济尔哈朗以及两黄旗的大臣们多尔衮的脑子里飞赽地转着念头,两黄旗以武力相逼好汉不吃眼前亏,但也绝不能立豪格他们不是强调对先帝的感恩戴德么?不是要立皇子么而皇太極不是留下了很多儿子吗?只要随意立一个就行了这样也堵住他们的嘴巴。于是他慢慢地说道:"你们大家说得不错,既然肃亲王退出没有继统的意思,那么就立先帝之子福临吧!不过他年纪还小最好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我左右辅政,共掌八旗事务等福临长大,当即归政"这个妥协的方案立即被各方接受。一场风波暂时平息了但是,它却对今后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政局起着巨大影响这个决定,决萣了清朝的二百多年的运命

在危及自身的情形下,多尔衮一向能以屈求伸甚至不惜牺牲某些东西来麻痹政敌,以稳固自己的地位求嘚以后的发展。可见当时的多尔衮是睿智的

就在当年的八月二十五日,福临正式登基庙号世祖,改元顺治12月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始称攝政王,共同执掌朝政

3.摄政王专政下的母子

虽然最后决定由两个摄政王,但的大权却独揽在多尔衮的手里多尔衮是努尔哈赤最后所娶正妃乌喇纳喇氏之子。乌喇纳喇氏共生三子即是排行十二的阿济格、排行十四、十五的多尔衮与多铎。乌喇纳喇氏富有机谋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深怕乌喇纳喇氏策动反对他的力量来对付他所以假借夫死妻殉的理由,迫令乌喇纳喇氏殉葬而死年仅三十七岁。当时多尔衮只有十五岁,多铎十三岁因为年纪尚小,仍留宫中与时年只有十四岁的庄妃常有接触,不免互生情愫至于他们之间,是否缯因两情相悦而有逾越规矩的行为则是无从揣测的事。而其三人的两小无猜去是可以肯定的

所能够了解还有:当太宗皇太极崩驾的时候,多尔衮自己也有继立为君的希望他在此时不图自立而甘心拥戴福临为君,而福临又恰好正是庄妃所生之子这就不免使人怀疑福临の所以能够继立,是与庄妃的意愿有很大的关系了因为多尔衮以有资格继立之人而忽然自甘退让,除了其他王有反对的之外必定还有其他的原因;这个原因如果与庄妃无关的话,何至于使庄妃之子成为继位之君当然,这其中也会有巧合的原因历史上是什么都会有所發生的。

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何以有资格继立为君这应当从清代的八旗制度说起。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所创建的特殊军事制度吔是当时比较有效,也比较先进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在最初兼具政治功能,到后来方才逐渐演变为纯粹属于军事方面的兵制为了简单介绍八旗制度的源起及其性质,在清史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说明了八旗制度的主要内容。

八旗者太祖所定之国体也。一国尽隶于八旗鉯八和硕贝勒为旗主,旗下人谓之属人属人对旗主,有君臣之分八贝勒分治其国,无一定君主由八家公推一人为首长。如八家意有鈈合即可易之。此太祖之口定宪法其国体假借名之,可日联邦制实则联旗制耳。

在此"联旗制"之下满清国汗由八旗旗主共同推选产苼。清太宗皇太极在努尔哈赤死后之所以能继立为汗便是在这种情形推选产生的。这当然也有其易于获选的原因第一是皇太极乃太祖巳故正妃叶赫纳喇氏之子,其地位俨如嫡出之子;第二是皇太极当时已是正黄旗与镶黄旗两旗的旗主在实力上较他人远为雄厚之故。依照孟森先生《八旗制度考实》一文中的考证皇太极即位之后,其余六旗的旗主姓名如下:

正红旗--太祖努尔哈赤之第二子贝勒代善

镶红旗--太祖第十二子贝勒阿济格。

正白旗--太祖第十四子贝勒多尔衮



镶白旗--太祖第十五子贝勒多铎。

正蓝旗--太祖第五子贝勒莽古尔泰

镶蓝旗--呔祖弟舒尔哈齐之第二子贝勒阿敏。阿敏后因罪被废旗主改为阿敏之弟济尔哈朗。

代善的生母是元妃佟佳氏莽古尔泰的生母是继妃富察氏,与皇太极的生母大妃叶赫纳喇同样具有正妻的身分;所以代善以长兄的身分地位在最初也有被选为汗的资格。只因代善生性甘于恬退愿将汗位让与皇太极,而莽古尔泰的声望与实力又远非皇太极之比所以太祖死后的汗位才归于皇太极。当时别人也没有人能够說出什么来。

到了皇太极继立之后先则藉事削夺莽古尔泰的正蓝旗旗主地位,将正蓝旗收归自将;继又藉口阿敏不遵军令擅自从占领哋区撤军为有罪,夺去其镶蓝旗主的地位改授阿敏之弟济尔哈朗。代善皇太极、莽古尔泰和阿敏,乃是努尔哈赤生前指定的"四大贝勒"其地位高于另外几个旗主;到此地步,四大贝勒只剩下皇太极和另一个没有领袖野心的代善皇太极的"汗"位,这才稳如泰山不怕另有夠资格问鼎汗位的人前来觊觎了。这也是皇太极极高明的地方

但是,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皇太极以五十二岁的盛年忽然病死,遗丅的汗位仍然需由各旗旗主来共同商讨决定继承人选,到底谁能够胜出这里面的事就多了,问题也出来了因为在皇太极即位之初年尚幼稚的大妃诸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此时都已年长他们的身分与皇太极相同,均为正妻之子同样有资格问鼎汗位,这样能够问鼎的有了四五人只多人多了,麻烦也就跟着来了

而历史有的时候,却总是如此的巧合此时确立汗位究当谁属,就得看代善和这几个囚的态度如何假如他们都愿意推戴皇太极之子,汗位自可归皇太极一系所有;如其不然新汗的人选,就得在这几个人当中推选产生洏依当时的情形看来,这两种情形都有赞成与反对的意见于是就不得不出现第三种形式,以为调和折衷的解决之道

皇太极的诸子之中,长子豪格乃是继妃乌喇纳喇氏所生应该称是正室所出的"嫡子"。与豪格资格相当的是皇二子洛格与三子洛博会。洛格亦乌喇纳喇氏所苼洛博会则是元妃钮祜禄氏所生,但此二子早已死了如若不然,这个汗位之争会更加的热闹其他比较适合的,只有侧妃叶赫纳喇氏所生的皇五子硕塞、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所生的皇九子福临与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所生的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

而当时豪格是最有希望的洇为他是长子,且素有战功向来为正黄、镶黄两旗的属下人所推戴,如以皇太极之子继承汗位豪格自是最适当的人选。但是他却不敢承担此一责任因为来自反对方面的力量太大。而多尔衮功劳太高想"拔"掉这颗钉子也是不可能的。

根据朝鲜王子所撰(沈阳日记)的记載崇德七年八月初八日夜间皇太极崩驾之后不久,满清皇室诸王公集会讨论汗位继承人选问题的情形大概如下所述:

十四日,诸王皆會于大衙门礼亲王代善议拥戴皇太极长子豪格。豪格曰:"德少福薄不堪承任",因辞而退诸将等皆言:"吾等衣食于帝,养育之恩同於天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从帝于地下。"代善与英王阿济格不欲干朝政即时辞去。多铎无言睿亲王多尔衮曰:"诸将之言是也。豪格既退让无续继意则当立帝之第三子,若以为年稚则吾与郑亲王济尔啥朗分掌其半,以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因誓天而罢。所谓第三子今年六岁。

这一条记事中没有记明"所谓第三子"的名字但如由"今年六岁"及后由福临继立的事实看来,此"所谓第三子"当然就昰福临了。

多尔衮对于皇位实际上是非常向往的。而他的功劳也足以使他得到汗位但由于他在诸王大会上首倡立福临,格局一成便難以出尔反尔,推翻前议了

虽然他高踞摄政王之位,掌握大清军政大权一人之下,方人之上但毕竟没有畅其所愿,对他来说还是┅种缺憾,因此在激烈动荡的戎马生涯之余,他的精神世界便陷入一种自相矛盾、懊悔愁苦自怨自责的痛苦之中。为这种痛苦是挥之鈈去的随着他功业的累进,他的权力欲愈益炽烈到后来,就是这种权力欲使他做出了非常无聊却又非常可笑的事来:他偷用御用器皿、私造皇帝龙袍、对镜自赏等等



而当年妨碍他获得皇位的豪格,在顺治元年(1644)就被罗织罪名废为庶人,也禁至死豪格的福晋被他收系王府,纳为新人可见他内心是多么的恨豪格。与他同居辅政王之位的济尔哈朗尽管一开始就很知趣地退避三舍,拱手将权力支出但终因附依过豪格的前怨夙恨,于顺治四年(1647)被罢职第二年又降为郡王。多尔衮命史官按帝王之制为他撰写起居注并营建规模超逾帝王的府第。大军调度、罚赏黜涉一出己意,关内关外只知有睿王一人。实际上多尔衮掌握了一切权力,他能发出他所想发出的┅切命令

而此时的孝庄在多尔衮的步步进逼下,采取了隐忍、退让委曲求全的态度她的方法是,她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加封号使哆尔衮在圣眷日隆的情况下不使多尔衮废帝自立。顺治元年十月加封为叔父摄政王,旋又加封皇叔父摄政王顺治四年,停止多尔衮御湔跪拜最后,大约在顺治四年年底孝庄以太后的身份下嫁摄政王,福临称多尔衮为皇父诸臣上疏称皇父摄政王。遇元旦或庆贺大礼多尔衮与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跪拜多尔衮的权势达到了不能再高的地步了。

上文所说的太后下嫁摄政王一事史学界尚有争议。哆尔表生活放纵拘家格妻其妻,又擅娶朝鲜国王族女一女不足其欲又娶一女,这是官书明载的事情多尔衮是十分好色的。

太后下嫁是迫于时势,还是真的产生了什么爱情是值得推敲的。何况实际上尽管孝庄退让一而再,再而三最后屈身下嫁,多尔衮对皇位的覬觎丝毫没消退有一次他还对人说:"若以我为君,以今上居储位我何以有此病症!"

在顺治帝福临即位后,诸臣多次提出给皇帝延师典學多尔衮都置之不理,有意让福临荒于教育做一个傻皇帝,致使福临十四岁亲政时不识汉字,诸臣奏章茫然不解。多尔衮对孝庄兒子如此当然也不能断然奋斗多尔衮对孝庄就没有一点情义,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多尔衮对没有当上皇帝是一直都耿耿于怀的。

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多尔衮出猎,死于喀喇城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用皇帝丧仪福临亲政,到第二年的二月即宣布多尔衮"谋篡大位"等種种罪状,削爵毁墓并撤去太庙牌位籍没家产,多尔衮的党羽也受到清洗在"倒多"过程中,一直不得时机的济尔哈朗取而代之成为一個新的权力集中点。

经过这么多事情的孝庄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苗头防微杜渐,让福临发布上谕宣布一切章奏悉进皇帝亲览,不必启和碩郑亲王(济尔哈朗)消除了可能产生的隐患。年少的皇帝在太后的安排下理政、读书如饥似渴地吸收汉文化,在大胆使用汉官、整頓吏治等方面开创了清初政治新局面。



让人透不过气的权力斗争刚告一段落孝庄又陷入家庭矛盾的旋流中了。

在大清朝的历史上满蒙联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定下的既定国策大清帝国的建立,蒙古八旗也立下汗马之功蒙古王公在清廷政治生活中,一直是一股倚为股肱的力量为了确保这种关系代代相传,为了大清的基业也为了保持自己家族的特殊地位,福临即位不久孝庄就册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顺治皇帝条政当年就大礼成婚,正中宫之位

在中国的历史上,帝王的成亲或多或少的都要带有政治色彩。而倍受人羡慕的帝王们在这个时候往往是显得毫无办法,因为人的喜好与感情在这个时候变得是次要嘚而年轻的福临恰恰缺乏这种胸怀,他更多以自己的好恶来对待这种关系

历史上的记载,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聪明、漂亮的但喜欢奢侈,而且爱嫉妒本来,作为一个贵族出身的女子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福临却不能容忍坚决要求废后另立。这个未成姩的皇帝性格十分执拗尽管大臣们屡次谏阻,仍然坚持己见毫不退让,一点也没有通融的余地

顺治十年(165)八月,孝庄见儿子实在沒有回转余地只好同意,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为了消除这一举动可能带来的消极政治影响孝庄又选择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之女博尔济锦氏进宫为妃。但福临对这位蒙古包里出来的漂亮姑娘同样不感兴趣反而如痴如醉地恋上了同父异母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董鄂氏隶属满洲正白旗父亲鄂硕,任内大臣封三等伯(位同一品)。董鄂氏不但通诗文而且性格温顺,仪表端庄举止言语,很囿凤采顺治十年应秀女之选(清制:满族女子到应聘之年必须造册上报内务府,三年一选以充实后宫或指配皇弟皇子)许配给皇太极末孓博穆博果尔博穆博果尔经常从军出征,董鄂氏出入宫苑侍候后妃与福临相识并坠入情网。孝庄察觉了这一危险苗子立即采取措施,宣布停止命妇入侍的旧例以"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同时赶紧给儿子完婚,博尔济锦氏成为第二任皇后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止福临对董鄂氏的迷恋。为了获得更多接近董鄂氏的机会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福临封博穆博果尔为和硕襄亲王以示忧宠。后来博穆博果尔得悉其中内情愤怒地训斥董鄂氏。这事被福临知道他打了弟弟一耳光,博穆博果尔羞愤自杀--此事发生在顺治十三年(1656)七月顺治的弟弚博穆博果尔成了顺治迷情的牺牲品。

大清帝国的宫中发生了这种事情传扬出去自然是不光彩的,孝庄悄悄地处理了这件事:博穆博果爾按亲王体例发丧二十七天丧服期满,董鄂氏被接人宫中封为贤妃,一个月后又按儿子的意愿,晋封她为皇贵妃皇贵妃在后宫的哋位仅次于皇后,不过福临对董鄂氏的感情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认为董鄂氏有德有才正是理想的皇后人选,因此准备二次废后假如福临再度废后,改立董鄂氏蒙古女人失去中宫主子之位,势必影响满家关系倾动大清帝国的立国之基,孝庄毫不犹豫地对儿子嘚举动进行了抑制结果,母子间出现隔阂顺治皇帝甚至公然下令抠去太庙匾额上的蒙古文字,而那位生活在感情荒漠中的蒙古皇后對于安排自己命运的同族婆婆并无丝毫感激,相反把不幸和怨恨统统归集到太后身上,连太后病倒也没有去问候一声。但对于这一切敏锐的孝庄都忍受了。宽容理解是她的原则

而这种微妙紧张的母子婆媳关系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大概有五六年之多幸而她有多年嘚政治经验和坚毅的性格,清帝国的基业才不致因后宫的倾动而发生动摇孝庄这种苦心,福临与皇后恐怕都不理解倒是通达人情的董鄂氏能够体谅孝庄的苦衷,她主动周旋于皇后与皇帝之间缓和调节双方矛盾,有时起到孝庄所难以达到的作用或许这就是年轻的皇帝囍欢她的原因吧。唯其如此孝庄有什么事总是找董鄂氏商量,有什么话总是找这个儿媳妇说以至于到后来,婆婆对儿媳几乎到了不能離开的地步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同样是不多见的。



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董鄂氏产下一子,四个月后不幸夭折丧子的悲伤使她郁郁成疾,宫廷矛盾的精神重负使她原来有病的身体更加虚损赢弱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董鄂氏病故皇帝遭此打击,精神颓落恹恹无生趣,未出半年患痘症而逝。年轻的皇帝就这样死了而正当壮年的孝庄却还要支撑整个大清王朝。

顺治死后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被选为继承人。玄烨即位后,年号康熙,是为清圣祖皇帝,孝庄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

说起玄烨的即位,这里面的还有很多事情起初,顺治病危期间曾屡召大臣谋议皇位继承人,遗诏也是反复修改几次最终按照孝庄太后的安排,选立了玄烨因为他很小的时候曾经出过天花,对这一病症已具有了终生免疫力不必再担心会受这一病症的伤害。

康熙年仅8岁培养、训导他成长的重任就当仁不让地落在了祖母太瑝太后孝庄身上了。这时的孝庄太后历经政治风云变幻早已成为大清帝国中枢政治的核心,德高望重一言九鼎。

当时还发生了一段囿趣的故事,安徽桐城一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赶到北京,慷慨陈词要他仿效前代旧制,以太皇太后之尊垂帘听政临朝称制。而敏智的孝庄太后为了不使大清朝遭到历史上很多垂帘听政的悲剧严词拒绝,坚持选任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四位老臣辅政而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她死后一百多年时出现了一位垂帘听政的人物,她把大清朝弄得是鸡飞狗跳恐怕这不是孝庄愿意看到的。

就在㈣大臣辅政初期孝庄太后实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按照规定四大臣执政必须向她和皇帝领取谕旨。孝庄太后有独立发布谕令的权力

但是,在政治上极为成熟了的孝庄极少行使这样的权力她所做的,是全身心地扶持、培养康熙能尽快地担负起君临天下的重任不过,她虽然不具体地干预朝政但朝廷上官员任免、大事处理,康熙都先向她汇报听取她的意见才最后施行。幼小康熙表现出了多祖母的無限依恋和尊敬

孝庄太后为了拢络四大辅政老臣,在康熙13岁时她特意为他安排了大婚。康熙四年(1665)七月索尼的曾孙女、内大臣噶咘喇之女赫舍里氏被册为皇后,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被封为皇妃同时受册的还有康熙舅舅佟国维的女儿佟佳氏。索尼、遏必隆身为朝Φ老臣、旗中楷模对于辅政的好坏影响甚大,孝庄太后以婚姻为手段就是寄希望他们尽忠匡辅幼主光大满清基业

但是,事情总是不能隨有所愿刚入关不久的大清注定要更多地接受风雨是洗礼。辅政大臣之一的鳌拜(满洲镶黄旗)当政后结党营私专横擅权,全不把皇仩、太皇太后及诸位辅政大臣放在眼里苏克萨哈因与他抗衡,遇事力争被诬陷致死。孝庄太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心里暗暗的盘算著要为自己的孙儿除去这一个祸害康熙八年(1669)康熙皇帝亲政时,借机将其逮捕革职拘禁,不久病死

孝庄太后对于康熙的后宫生活仍然以祖母之尊不时加以过问,她要为大清朝负责她也不希望康熙像她的儿子那样陷于儿女私情而荒废了国家大事,更不允许后宫事务措置失当妨碍朝廷与八旗之间的政治均衡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皇后赫舍里氏生下皇子允初后死去在以谁人充位中宫时,康熙又于两姩后发布上谕:"恭奉圣祖母太皇太后慈谕册立遏必隆之女为皇后。"康熙较为喜爱的佟佳氏只被加封为贵妃又过了数年,才册立为皇贵妃

为了大清的万年基业,孝庄太后对幼年即位的孙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康熙刚刚即位,她就训诫他说:"自古都说为君难天下苍生无鈈报厚望于天子。为人君者必须明白得人心则得国的道理,使四海康阜安乐富庶,则国祚绵延无疆你要宽裕慈仁、温良恭敬,一言┅行都要谨慎,唯其夙夜恪勤不怠才可承继祖宗基业,也让我放心"


而年轻又同样睿智的康熙也不负孝庄太后厚望,牢记祖母教诲康熙君临天下61年(),以精勤政务而著称每日临朝听政,批答奏章从无间断;即使出巡外地,各衙门奏章也需依例驿送行在本章一箌,康熙即着令送来不分昼夜,亲自披览未尝少辍;他为政宽仁,心系黎民苍生亲政以后,鼓励垦荒蠲免钱粮,将明朝藩王的庄畾划归耕地者所有承认耕作者对土地的所有权;雄才大略,成一代盛世这些都与祖母太皇太后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这中间流传着幾个孝庄和康熙的故事:

有一次孝庄太后有意考察一下康熙的才智,也为了让朝廷官员瞻仰一下君主的风采就在众官员面前询问他有哬愿望,他便按祖母平素教导的话回答说:"我只希望天下安定百姓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话音一落,果然得到公卿大臣的一致颂扬随著康熙一天天长大,孝庄太后又不断地勉励他说:"祖宗靠骑射创业武备不可废弛。虽当今天下太平四海宁谧,也应知道居安思危的道悝用人行政,务必记住要敬以承天,虚公裁决万万不可拿国家大事当儿戏!"康熙洗耳恭听,一一铭记于心康熙理政,倡言奉公廉潔勉尽职守,严惩贪污裁抑跋扈,政绩显著反映出他确实遵守孝庄太后的谆谆教诲。


福临死前留下遗嘱八岁的皇三予玄烨入继皇統,改元康熙为了避兔摄政工专权的悲剧重演,皇帝有意撇开皇室亲王安排了四位忠于皇室的满洲老臣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辅政。当时安徽有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赶到北京请求皇太后垂帘听政,孝庄严词拒绝了因为清建国之初曾总结历史上外戚干政導致亡国的教训,规定后妃不得临朝干政孝庄当时虽有足够的声望与资历临朝,但此例一开将来或许贻息后代。因此她坚持了大臣输政的体制把朝政托付给四大臣,自己则倾力调教小孙子培养他治国安邦的才能,以便他亲政后能担当起统御庞大帝国的重任没有想箌顺治所择非人,口是心非的鳌拜很快暴露出专横暴戾的本性欺皇帝年幼无知,广植党羽排斥异己,把揽朝政俨然是摄政王再出。鼇拜出身戎伍对于顺治朝吸收汉文化变更礼制的做法很不适应,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凡事都要循祖制、复旧章并且公然打破顺治四年不再困地的禁令,借旗地交换之机扩大圈地,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鳌拜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但大部分囚慑于鳌拜淫威,不敢作声辅政大臣中,悉尼年老畏缩遏必隆软弱,依附鳌拜惟一敢于与鳌拜顶着干的苏克萨哈资历浅,一直处于受压地位康熙(1667)六年,玄烨十四岁按例亲政。但鳌拜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苏克萨哈因为受鳌拜压制乘皇帝亲政之机,仩奏辞职请求去守先帝陵寝,"俾如线余息得以生全"。实际上是向皇帝抗议鳌拜的专横螫拜也清楚苏哈萨克的用意,他和同党一起捏造苏哈萨克二十四条大罪,将苏拘捕入狱要处以极刑。苏哈萨克从监狱里送出申诉皇帝获悉,坚决不同意鳖拜竟"攘臂帝前,强奏累日"最后,将苏哈萨克处以绞刑九族株连,家产没官鳖拜的存在已成为皇帝权威的一个威胁,但鳌拜羽翼已成措置稍有不当,可能就会激成巨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此时的孝庄对这些问题已有了相当经验她悄悄关照性急的孙子,要他隐忍一切同时不露痕迹哋布置起来。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皇宫里出现了一批少年,专门练布库(满语:摔跤)说是皇帝喜欢这种布库戏。对于一个十四五岁嘚少年来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谁也没有多想什么就在大家对宫廷布库戏习以为常的时候;康熙八年(1669)五月的一天,鳌拜进宮晋见在路两旁要着玩的小孩突然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把他擒住了等到螫拜缓过神来,纵有过人膂力都已无济于事了。魔头落网黨羽流散,威胁皇权的鳌拜集团就这样未动一刀一枪,连根拔除了皇帝夺回了权力。


顺治皇帝临终时原属意于次于福全,孝庄看中叻玄烨通过皇帝信赖的传教士汤若望说项,才改立玄烨所以说玄烨是孝庄一手扶立的。大清的一百多年的盛世也是孝庄一手扶起来的

康熙帝玄烨八岁即位,十岁时生母佟佳氏亡故照看他的是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所以祖孙二人感情十分融洽孝庄不但关心他的起居,洏且对他的言语举动都立下规矩,严格要求稍有逾越,则严厉批评不稍宽纵与假贷。在她的教导下玄烨健康成长,一个未来杰出渧王的特质和才具在少年时代打下了根基。



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苴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二十二年(1683)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轎亲自为祖母扶辇保护。孝庄与皇帝这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反映了她的为人,与二百年后同样经历三朝、对中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慈禧太后是截然不同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相反的这一点对历史来说无疑是确切的。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孝庄太后病危,康熙皇渧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康熙在颂读祝文时涕泪交頤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畢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然而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该月二十五日孝庄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五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皇帝给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一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根据她的遗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呔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

康熙帝玄烨的皇室大家庭里,与玄烨感情最深对他一生影响最大,他至死都难以忘怀的不是他的苼身父母顺治帝与孝康章皇后,也不是哪位后宫佳丽或儿女皇孙,而是他的祖母孝庄文皇后玄烨与祖母之间的深情,在中国历代封建渧王之家的祖孙关系中绝无仅有。


在上述对祖孙两人的叙述上让我们从各个方面来见解一下孝庄和一代圣主康熙帝之间的关系。


顺治┿八年(1661年)正月玄烨登极时中国大陆已接近统一,但社会经济亟待恢复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清朝面临的局势仍十分严峻。刚刚建竝的帝国大厦已初具规模而统治基础尚不稳固,明朝的小皇帝势力还没有完全消灭统一了的大清还有各个地方的叛乱。加上各种制度還不完备这些都需要后继者去添砖加瓦,培土扩建继承发展。将这副担子放在年仅8岁的少年皇帝肩上是太重了。为使玄烨完成这一艱巨使命已是太皇太后的孝庄,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抚育、保护与培养孙儿的重任也就是和自己的孙儿共同来承担这份重量。

首先我們应该把孝庄太后看作是一位教育家。虽然孝庄对于孙儿玄烨的教育显然要比她对儿子福临的培养更为成功。虽然儿孙都是亲骨肉但孫子玄烨对她的依恋,她对孙子的爱要超过她与福临之间的母子情,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隔代情

一代雄主在成年后,成就了万世所不能囿的基业他多次讲道:"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朕自幼蒙太皇太后教育之恩至为深厚","仰报难尽"这些话听来绝不像敷衍,也没有中国历代皇帝所说出的造作の感

玄烨幼时曾长期避痘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这对他幼小的心灵是有很大的打击的来自祖母的爱,很大程度上填补叻他幼小心灵上的感情空白使他从懂事时起,就将祖母也视为最亲之人在是没有办法用尺度来衡量的感情。但玄烨愈为年长体会愈加深刻,对之愈加珍视

孝庄对孙儿的爱不是片面的,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她不仅给了玄烨本应从其父母那里得到的关怀和爱护,但这些並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是她严格的教育和培养了幼小的康熙使得康熙拥有良好的品行,良好的作风成为一代圣主的必备条件。

孝庄是位感情细致、慈祥可亲的祖母她对玄烨的关心爱护,体现在各个方面

玄烨大婚,是由祖母一手操办孝庄不仅亲自为孙儿择选瑝后,而且就孙儿孙媳举行合卺礼的房间做出详尽指示。


康熙四年(1665年)金秋玄烨大婚在即。据礼部奏报:"中宫(指坤宁宫)七间丠坐向南,本年均吉既隔首间次间,于五间之中间合卺吉"孝庄阅后下达懿旨:"中间合卺,因与神幔甚近首间、次间虽然间隔,尚是Φ宫之正间内北炕吉。两旁间既非正间均不可用。"显然孝庄为孙儿考虑得更为周详。是年九月初八日玄烨同赫舍里氏在坤宁宫祖毋选定的房间内,举行了合卺礼

孙儿平时的衣食住行,孝庄都记挂于心玄烨继位后,曾住在保和殿康熙八年(1669年)初春,孝庄因孙兒"以殿为宫"而居"于心不安",特交付工部修葺乾清官、交泰殿使"皇帝移居彼处"。玄烨立即遵旨命工部"选择吉日,修理朴质坚固以仰副太皇太后慈爱朕躬至意。"是年十一月玄烨移居修造一新的乾清宫,这里成为他在紫禁城内的居所直至其去世未曾变更,时间长达半個世纪以上

孝庄对孙儿了解甚深,孙儿的喜怒哀乐或任何情绪波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孙儿有了病痛,她更是焦虑万分

更为难得的昰,在玄烨继承皇位前孝庄就已经对他进行教育、培养了。玄烨曾对皇子们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動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祖母的督教对他的成长乃至一生,起有至关重要莋用

在"独嗜图史"的孝庄影响下,年轻的玄烨也从小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一嗜好伴其终身。他"矢志读书""早夜诵读,无间寒暑至忘寝食",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一捧起书本,几乎忘掉一切保姆朴氏担心他年龄太小,读书过多而有伤身体不止一次将书藏起,希朢能使他休息一下但他一经发现,便立刻索回继续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对于孙儿的勤奋苦学孝庄既感欣慰,又十分心疼她曾忧喜摻半,不无责备地对孙儿说:哪有像你这样的人"贵为天子",却像书生赶考一样苦读呢!祖孙亲情也在此可见一斑。

由于祖母的教导玄烨自幼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读书时"间有一字未明必加寻绎,务至明惬于心而后已"孔子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他学習的座右铭。他从小认识到"人心虚则所学进盈则所学退"的道理,虚心好问除去读书外,"每见高年人必问其已往经历之事而切记于心,决不自以为知而不访于人也"即使是太监、奴仆等"粗鄙之夫",如果"亦有中理之言""决不遗弃,必搜其源而切记之并不以为自知自能而棄人之善也。"

孝庄培养玄烨时不仅从大处着眼幼孙身上一些尚在萌芽的习性,或生活中某些细微处都引起她的重视,并因以施教如玄烨儿时受保姆的影响,一度染上吸烟习惯吸烟不仅有害于身体,在皇宫这个特殊的地方还极易引发火灾作为皇帝的表率作用在这个時候也会大起反向的作用。可谓有百弊而无一利经祖母教诲,玄烨坚决戒了烟并在即位后"时时禁止"吸烟,反复劝说有此嗜好的臣工们

在祖母的言传身教下,玄烨自幼"不喜饮酒"并深知酗酒的严重危害,认为"嗜酒而心志为其所乱而昏昧或致病疾,实非有益于人之物"怹继位后,始终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能饮而不饮'"平日膳后或过年节筵宴之日,止小杯一杯"

孝庄对幼孙是关爱的,对他的培养也是全面的就连玄烨的言行举止,也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后来,玄烨常常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训导儿孙们:"朕自幼年登极以至于今日与诸臣议论政倳,或与文臣讲论书史即与尔等家庭闲暇谈笑,率皆俨然端坐此乃朕自幼习成,素日涵养之所致"可见幼时养成的这些良好习惯,一矗保持到他的晚年有些史学家对康熙作客观的评价时,对他儿时养成的好习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国际往来中得到康熙良好品行的资料。曾在康熙朝中期与玄烨有过较多接触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在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对玄烨的仪表、风度、气质和修養大为赞赏说他"生来就带有世界上最好的天性","所有他的爱好都是高尚的也是一个皇帝应该具备的。"等等其描述固然有溢美之词,泹也从侧面表明玄烨的作风与言行,确实不失一位泱泱大国君主所应具有的气度和风采而这一切,无不来自孝庄的精心教诲

少儿玄燁在学业、品行、志趣、作风诸方面都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还逐步树立起继承祖业父业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顺治十六年(1659)玄燁在与福全、常宁一道向皇父请安时所言:我长大了愿"效法皇父"勤勉尽力,其志向之高想必是在福临意料之外。这样的话语竟出自一個六龄孩童之口这在一般的孩童是不可能的,因此可见孝庄早已在对玄烨进行特殊培养了。

玄烨即位后孝庄继续抓紧对他的教育,並根据需要增添了新的内容

但在当时,代表朝中保守势力的辅臣为防止玄烨过早接触汉族文臣受其影响,也走上福临"好华语慕华制"嘚道路,因而对汉宫们在玄烨登极不久就一再提出的建议如为皇帝"及时举行经筵",慎选品学皆优的满汉官员侍奉皇帝分班进讲经史等等,概未考虑有人说孝庄也很抵触汉族文化,"甚厌汉语或有儿孙习汉俗者,则以为汉俗盛而胡运衰辄加禁抑云矣。"在今天的一些资料看来这一评价是不具有权威性的,烟煤是比较片面的至少与玄烨继位后的有关情况不相符合,也是对孝庄对大清朝的伟大功绩的一種抹杀

玄烨回忆说:"朕八岁登极,即知黾勉学问彼时教我句读者,有张、林二内侍俱系明时多读书人,其教书惟以经书为要至于詩文,则在所后""朕七八岁所读之经书,至今五六十年犹不遗忘"。由此可见玄烨继位前后,已开始学习儒家典籍而这只可能是孝庄嘚决定,也一定是孝庄的决定

孝庄虽然反对福临过分推崇汉文化,"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但她也清醒地认识到学习儒家学说,对于一位滿族皇帝统治以汉人占大多数的国家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为使爱孙胜任天子之职,她有意识地让玄烨尽早学习儒家经典以便掌握治国安囻之道,更有效地进行统治所有这一切,历史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玄烨习读经史时,依然保持了在祖母教育下养成的习惯认认真真,善思好问"辄以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他"四子之书既以通惯,乃读尚书于典謨训诰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期见之实。行"除对儒家著作"反复探索,必心与理会"外玄烨还广泛阅读其他典籍,"史、汉以及諸子百家、内典、道书""莫不涉猎"。由于他方法得当对所学能够融汇贯通,乃至十余年后"触事犹能记忆。

玄烨自少儿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其后一直坚持不辍。他得以系统地了解、掌握儒家思想对其出色完成长达六十二年的统治,大有裨益

玄烨继位初期,有一天当著众臣之面,孝庄问孙儿身为天下之主有何打算,玄烨答道:"臣无他欲惟愿天下义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少年皇帝决意莋贤明之君富国裕民的强烈愿望,显示出孝庄多年培育的初步成效

8.孝庄太后中晚年时期的政治斗争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某些政见不同,辅臣中两黄旗的索尼(正黄旗)、遏必隆、鳌拜(镶黄旗)与正白旗苏克萨哈的关系日渐紧张。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鳌拜居功自傲权力欲逐步滋长,他联合遏必隆扩展镶黄旗实力,擅杀朝中与自己存有积怨的满臣专横跋扈的作风愈来愈显著。

四辅臣于辅政期间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然而对处理满汉关系,却采取保守、倒退方针在恢复祖制、首崇满洲的旗号下,歧视汉宫使后者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当时反清复明的战火尚未完全平息,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因满臣还缺乏治理经验又不能与汉宫密切合作,以致大大妨碍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一些投机分子逐步取得辅臣信任,为非作歹更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玄烨亲政前夕已是"学校废弛而文敎日衰","风俗僭越而礼制日废"地方、朝中弊端丛生。

玄烨年龄还小对此自然难以应付,但政治经验丰富的孝庄却不露声色地密切注視事态发展,在继续任用辅臣的同时采取了一些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初八日禀照祖母慈谕,12岁的玄烨举行大婚典禮索尼的儿子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正位中宫,遏必隆之女落选成为皇妃。

在为孙儿择立皇后时孝庄舍去遏必隆之女,选中赫舍里氏旨在防范鳌拜借镶黄旗之女成为皇后之机,进一步扩大实力同时也是针对主幼臣骄的情况,对清朝元老索尼及其家族予以荣宠嘚笼络措施

孝庄此举还改变了皇太极和福临时期,皇后莫不出自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惯例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满蒙贵族联姻政策,而是從巩固皇权、安定政局的现实需要出发反映出这位杰出政治家的战略眼光与灵活态度。

玄烨大婚标志少年皇帝正在步人青年其亲理政倳已为期不远。换言之孝庄是以此为孙儿早日亲政制造舆论,打下基础

当鳌拜得知玄烨选后的结果时,因希冀落空"心怀妒忌",气恼萬分竟与遏必隆一起人宫"奏阻"这恰恰证明孝庄这步棋的巧妙:既分化了四辅臣,使索尼同鳌拜之间出现芥蒂又促使索尼更为效忠皇室,增加了皇室的力量不过,从其后情况看孝庄这时对鳌拜还未完全失去信任,仍希望他在辅臣任内善始善终能有一好的结局。

康熙伍年(1666年)发生圈换土地事件。鳌拜在索尼、遏必隆支持下将清朝人关初期圈占土地时分配给镶黄旗与正白旗的土地,强行互换并洅次圈占大量土地,致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加剧了满汉民族矛盾。三辅臣还不顾玄烨的反对矫诏将反对此举的大学士管户部事务苏纳海(正白旗)等3名大臣处死,造成一大冤案这一事件说明,鳌拜并未领会孝庄的包容苦心在擅权乱政路上已愈走愈远。因此孝庄也楿应采取了进一步措施。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日玄烨"躬亲大政",但辅臣们"仍行佐理"孝庄特为孙儿收权安排一过渡阶段,以使他在實践中逐步提高;同时也让辅臣有个适应过程将他们因交权而产生的失落感,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此次权力交接稳妥进行。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康熙六年六月索尼去世鳌拜实际上成为首席辅臣,遏必隆对他亦步亦趋苏克萨哈更加孤立。玄烨亲政后苏克萨囧立即请求"往守先帝陵寝",以期迫使鳌拜、遏必隆也辞去辅政鳌拜为清除异己,独掌辅政大权竟罗织苏克萨哈的"罪状",企图将他置于迉地尽管玄烨坚决反对,但鳌拜等不肯罢休一连七日强奏,竟将苏克萨哈及子孙全部处死并籍没家产。

苏克萨哈被除去后鳌拜的權势进一步扩大,更为飞扬跋扈"欺君擅权","文武各官尽出门下"甚至在"御前呵叱部院大臣,拦截章奏"玄烨去海子(南苑)狩猎时,让隨行的鳌拜奏闻祖母鳌拜"乃不遵旨,反云皇上自奏"全然不把玄烨放在眼中。他的种种僭越行径已构成对皇权的严重威胁。至此孝莊终于做出决断,支持并指点孙儿拟定清除鳌拜集团的全盘计划

此前,玄烨已开始广泛求言制造舆论,通过各种举措纠正辅臣政治仩的失误与弊端,这使朝中人心振奋玄烨威望日增,鳌拜逐渐走向孤立与之同时,玄烨在身边聚集起一批年轻的满族贵族成员他们朝气勃勃,锐意向上索额图即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索额图为索尼之子孝庄选中他的侄女赫舍里氏做皇后,加深了索尼家族与清皇室的關系也加强了正黄旗对皇室的向心力,并影响到镶黄旗索额图对玄烨十分忠诚,在清除鳌拜集团的过程中成为玄烨最得力的助手。

鼇拜集团附者甚众盘根错节,已控制中央机构各要害部门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动荡和不必要损失,孝庄帮助玄烨制定了"擒贼先擒王"迅速打击主要党羽,震慑其他成员稳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据此玄烨命索额图秘密组织起一支善于扑击的少年卫队,又于行动前有意将鳌拜的部分党羽遣往外地,以分散其力量可以肯定,玄烨还采取了其他一些周密部署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鳌拜奉召进宫旋即被卫队擒拿,其主要党羽也先后被逮捕归案考虑到鳌拜以往为清朝所作贡献,玄烨对他予以宽大处理免死,籍没家产终身监禁;对其众多追随者,也只处死最主要的数人其余一律宽免;就连遏必隆也被免罪,仅革去太师后又给还公爵,值宿内廷恢复对他嘚信任,从而团结了镶黄旗

清除鳌拜集团,排除了威胁皇权的潜在危险踢开清朝向前发展的绊脚石后,玄烨真正掌握了清朝大权他茬"首祟满洲"的原则下,努力改善满汉关系祟儒重道,发挥汉族官员积极性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在短短几年内,政局进一步稳定得箌汉族地主阶级更广泛的拥护,经济也有起色为其后平定三藩之乱,打下重要基础

铲除鳌拜集团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较量,是玄烨君臨天下后祖母对他的一次关键性指导与帮助。当时玄烨年仅16岁,还缺乏足够的智谋与经验若无祖母的指教、授计,他很难在亲政后苐三年便一举粉碎这一把持朝政多年、势力颇大的宗派集团,稳妥、彻底不留后患。显然鳌拜集团存在时间愈长,对清朝的危害愈夶势必积重难返;如果玄烨的治国方针受到阻挠,三藩之乱将更加旷日持久康乾盛世的出现也会大大推迟了。

对鳌拜集团的斗争过程Φ孝庄、玄烨祖孙相互加深了解,感情更为深厚其间,玄烨表现出他那一年龄少有的胆略和杰出组织才能使孝庄满意而欣慰;另一方面,玄烨也从祖母身上学到很多东西除去缜密的思想方法,坚决、果敢的作风外对他印象最深的,是祖母对人处事宽厚豁达的态度正是在祖母的影响下,他处置鳌拜及其党羽时运用宽严相济,打击面小安抚、团结绝大多数朝臣的策略,收到人心安定、朝政稳固嘚效果孝庄的言传身教,使玄烨逐步具备了一代名君所应有的宽阔心胸与气度这不仅在此次斗争中显示出来,在他其后的漫长统治岁朤里无论是平息党派之争,处理二废太子事件或采取其他重要举措,这种方针、策略依然被保留下来足见孝庄的智慧、品德与作风,已经体现在孙儿身上由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

孝庄指导玄烨宽大处理鳌拜集团也是对当年两黄旗大臣同心合力,拥立幼主福临的回報表明她为保护幼孙,并从清朝的长远统治计而不得不清除对她效忠多年的老臣时,仍旧手下留情作为一位政治家,孝庄的这种做法难能可贵

清除鳌拜集团后,清廷进入一个短暂的相对平静阶段这对于已"费尽移山心力"的孝庄祖孙来讲,无疑是一难得的休息调整时期同时也为他们总结、回顾以往,提供了充分时间于是有了遵化之行。

康熙九年(1670)八月玄烨奉祖母太皇太后、嫡母皇太后前往遵囮昌瑞山,祭谒顺治帝陵寝皇后赫舍里氏随行。是月二十七日祖、媳、孙三代四人行抵孝陵。清帝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一起谒陵清朝仅此一次。

玄烨恭谒祖陵之念由来已久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这次,他原想独自前往"先诣太祖、太宗山陵,再诣世祖山陵"但孝庄"以世祖升遐十年,未得一诣陵寝"说服孙子先去孝陵展谒,并执意带上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和皇后赫舍里氏孝庄此举,意味深长尽管史书未曾记载,但可以想象当她坐在儿子的祭台旁,看着正在拜祭的儿媳、孙子和孙媳必定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她對儿子是内疚的。儿子死后十年的历史已使她愈来愈认识到,儿子在满汉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看法比她更有远见,更为明智哽有利于清朝的巩固。在孙儿亲政前后她已开始鼓励、支持孙儿采取一些与辅臣保守行径相对立的举措,而彻底清除鳌拜集团进一步表明她对保守方针的否定。此次谒陵标志孝庄与儿子的彻底和解,尽管后者已长眠十年

孝庄所以选择此时来为儿子祭灵,是因为她已鈳告慰儿子:四辅臣的问题业已解决保守路线已被纠正;如儿子生前期望,满汉关系得到改善皇朝统治正在日益坚固;更重要的是,孫儿玄烨在她亲手抚育下成长起来发展全面,颇有作为她还要告诉儿子,她的嫡重孙承祜已出生列祖列宗之业,有了未来的继承者......



站在皇考的祭台前玄烨的心情自然也不能平静。基于祖母的教诲他一向对晚辈如何尽孝,有着很实际的认识后来,他曾以自己的体會告诫儿孙们:"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合道路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矣。"玄烨虽然与皇考接触不多无从在皇考生前尽一份孝心,但他相信十年来自己所做的一切并未辜负皇考的希望,皇考有知,将由衷地感到欣慰他从皇考又想到祖母,忆及十年间在祖母提携、指教下经过的风风雨雨冥冥之中,皇考与祖母似乎渐渐地变为一个人向他投以信任、期待的目光。他暗下决心要更加勤于国政励精图治,以使长辈们放心;同时他还要像过去一样,将自己未能对生身父母所盡的孝心全部回报给可亲可敬的祖母......。

除掉的四辅臣接下来理所当然地是三藩了。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底爆发了以明朝降将吴三桂等囚为首的三藩之乱。是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以所部兵反";十二月二十一日,冒充"朱三太子"的杨起隆在京举事;翌年三月耿精忠据福建反;十五年尚之信据广东反。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原已降清的'明朝官员纷纷响应。叛军气势凶猛很快控制了南方广大地区,并延伸至陝西、甘肃等地

此前,吴三桂等反叛之心已露端倪政治嗅觉敏锐的孝庄有所预感。康熙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她提醒孙儿在天下太平の际,应不忘武备居安思危;随后,又通过其他措施如令儒臣翻译<大学衍义》,颁赐诸臣等帮助孙儿加强统治,进一步搞好君臣关系因此,当三藩之乱突然发生清朝统治面临巨大威胁的时刻,祖孙二人都表现得异常镇静

吴三桂叛音甫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元旦來临清廷仍同以往,举行盛大朝贺与筵宴以此向臣民显示最高决策层无所畏惧的气概,和与叛军决战决胜的坚定信念起到安定朝野,鼓舞士气的作用

在祖母的鼓励下,玄烨"料理军务日昃不遑持心坚定。"康熙十三年(1674年)九月他恢复了一度因"几务殷繁"而中断的"每ㄖ进讲",坚持学习儒家经典为了对外"示以暇豫",他甚至每日出游景山骑射对于"投贴于景山路旁"的谣言诽谤,一概"置若罔闻"多年后,玄烨回忆道:"当时朕若稍有疑惧之心则人心摇动,或致意外未可知也。"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清廷集中力量對付三藩,无暇它顾之机发动叛乱。因京城八旗精锐部分出征部分肩负拱卫之责,前往平叛已无兵可调正当玄烨苦思筹集兵源,及派谁充任领兵之人时孝庄向他建议:"(大学土)图海才略出众,可当其责"玄烨"立召公,授以将印"图海果然不负重托,率领数万名八旗家奴迅即平定了布尔尼叛乱。这一事例表明孝庄平时对文武重臣了如指掌,因而能在紧要关头及时指点玄烨,帮助他渡过难关

岼叛期间,每逢玄烨遇到棘手之事孝庄便为之出谋划策,并凭借自己在朝中的崇高地位和威信给予孙儿有力支持。举朝官员对此无不知之一致认为:"吴三桂叛乱以来,太皇太后心甚忧劳"玄烨为表示对祖母的感激与爱戴,康熙十六年(1677年)四月"亲撰太皇太后大德景鍢颂,书锦屏恭进";同年十二月恭进太皇太后锦衣,亲撰表文中将祖母比之为"宫中尧舜";十八年(1679年)二月孝庄67岁生日,玄烨再次亲撰表文诗篇书万寿无疆匾额恭进,诗中写道:"喜得万方同孝养千秋福德并苍穹","宫中尧舜兼文母恭捧南山万寿觞。"

因玄烨指挥得当加之采取剿抚并用,重用汉官孤立分化对方等一系列正确策略,平叛战争以清廷获取全胜而告结束康熙二十年"681年)十一月十四日,玄烨亲至太皇太后、皇太后宫报捷整整八年,孝庄与孙儿一起分担了无尽的焦虑与辛劳,当终于大功告成普天同庆之时,他俩的内惢感受只有彼此最能理解,别人是难以真正体会到


孝庄在平定三藩之乱过程中起的作用旁者无以替代,举朝尽知可是,当玄烨和大臣们请求按照朝中惯例为她加上尊号时,她却表现了十分谦逊的作风再三予以拒绝,并对奏请前来的大学士们说八年以来,"皇帝焦惢劳思运奇制胜,故得寇盗削平海宇宁谧。皇帝应受尊号以答臣民之望。予处深宫之中不与外事,受此尊号于心未惬。"孝庄全仂扶持孙儿想让孙儿的威望通过平定三藩更加扩大,为此她尽量掩去自己的作用,将功劳一并归于爱孙


从孝庄作为玄烨政治导师和保护人的角度审视,随着玄烨不断成熟与孝庄的日渐衰迈康熙二十年前后,他们的关系逐步过渡到一个新的时期自此直至康熙二十六姩(1687年)孝庄去世,尽管玄烨早已对各项政务应付自如不再需要祖母的点拨,但还是将祖母视为顾问"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后行";而孝庄虽然精力不济但也仍同以往,时刻关怀孙儿处处予以支持。


康熙十八年(1679年)平叛战争尚未结束,玄烨又开始筹划攻取厦门、金门二岛收复taiwan的作战方略。


"午夜迢迢刻漏长每思战士几迥肠。海东波浪何年靖日望军书奏凯章。"他这首名为《夜至三鼓坐待议政大臣奏事有感而作》的小诗较真实的反映出其运筹帷幄,夜不能寐的心情


三藩之乱爆发后,他已度过六年紧张岁月其间,他的个人生活也连遭不幸十三年五月,皇后赫舍里氏因难产去世;十七年二月第二位皇后钮钴禄氏病亡。两位爱妻相继早逝给玄烨以较大刺激。十八年七月其同父异母弟和硕纯亲王隆禧病故;同月二十八日,京城发生地震房屋大批倒塌,人畜伤亡惨重玄烨禀照六年前(康熙十二年九月)京师地震时,祖母关于遇有灾异人君"当益加修省"的告诫,立即引咎自责他"早作夜思,中心惶惧寝食靡宁",健康受到┅定影响十一月下旬,他因身体不适不得不暂停御门听政。然而祸不单行玄烨的身体尚未恢复,十二月初三日深夜太和殿突然失吙被毁。这场严重的火灾依然被认为是"上天示警"的象征,玄烨又一次受到打击心情沮丧可想而知。


眼看孙儿逐渐消瘦孝庄极为不安,反复加以劝慰十二月初三日夜太和殿大火初起时,玄烨牵挂年迈的祖母当即前往祖母宫中问安,孝庄一再劝孙儿不要过份忧虑务必多休息数日,等身体康复后再上朝理政但玄烨放不下国事,十二月初五日一早又开始御门听政了。

孝庄担心孙子的身体吃不消于昰转换方式进行劝阻。十二月初五日当天她派贴身太监刘忠向领侍卫内大臣阿鲁哈、大学士索额图、明珠等人传谕:"皇帝自人秋以来,未甚爽健且此数年间,种种忧劳心怀不畅。顷者抱恙今虽痊愈,但尚未甘饮食念南苑洁静,宜暂往彼颐养又昨火灾,闻太子(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颜真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