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 须勤谦,切戒骄戒奢淫佚的意思??

格式:PDF ? 页数:50 ? 上传日期: 10:41:55 ? 瀏览次数:4 ? ? 8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老子》第67章 广:业绩大 仁爱所以能有勇敢,节俭所以能有业绩 

●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国语·鲁语下》 劳:劳动。 思:思考 逸:安逸。 淫:淫荡淫乐。 勤劳使人上进安逸使人堕落。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勤劳为国节俭持家。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不生。 

 《墨子·非乐下》 依赖他的力量就能生存不依赖他的力量就不能生存。 

●人性无涯奢俭由势。 

 《晋书·范汪传附范宁》 涯:边际 势:情势。 人的欲望无止境生活的奢侈还是节俭得视实际情势而定。 

●历观古今以约失之者实寡,以奢失之者盖众 

 晋·陆云《国起西园第表启》 约:节约,俭省 实:实在。 寡:少 奢:奢华、浪费。 盖:却 

●奢而无度则不可瞻。 

 《汉书》 不可瞻:意谓不值得台举不敢恭维。瞻:向上或向前看 

●衣食者民之本也,稼穑鍺民之务也 

 汉·桓宽《盐铁论·力耕》 故:所以,因此 本:根本。 稼穑():种谷和收谷农事的总称。 勤于农务才能得鉯温饱。 

●春夏耕耘秋冬收臧,昏晨力作夜以继日。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 昏晨力作:从早晨到黄昏尽力劳作 形容一年四季昼夜不停地从事劳动。 

●理民之道在于节用尚本。 

 汉·桓宽《盐铁论·力耕》 治理百姓的方法在于节约财用注重农桑。 道:方法 本:此指农桑。 

●勤劳乃逸乐之基也 

 宋·陈敷《农书·卷上》 勤劳是使人舒适欢快的根基。 

●好逸恶劳者常人之情,愉惰苟简者小人之病。 

 宋·陈敷《农书·卷上》 好逸恶劳:喜好逸乐厌恶劳动恶:讨厌。 偷惰苟简:懒惰、苟且 小人:道德卑下的人。 

●節衣缩食勤耕桑 

 宋·陆游《秋获歌》 在吃穿上尽量节省,并勤恳地从事农桑之类的田间劳动 

●君子所其无逸。 

 《尚书·无逸》 君子无論在何处都不贪图安逸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楚辞·远游》 只有宇宙万物是无穷尽的,叹息人生长年不停地辛勤劳作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匮:缺乏。 勤恳劳作生活才会应有尽有。 

●人生世上寸阴可惜,岂可晷刻偷安耶 

 清·朱彝尊《朱翁六十寿序》 寸阴:日影移动一寸,指极为短暂的时间 晷(guǐ)刻:很短的时间。 晷日影,指时间 谓为人不應贪图安逸。 

●治家以勤俭为本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 管理家庭以勤劳节俭为根本。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唐·白居易《自致郡斋……仍呈吴中诸客》 安静最能摆脱烦恼勤奋最能弥补拙笨。 

●常指四字勤谨和缓。 

 《小学·外篇·嘉言》 为人應勤劳、谨慎、和蔼、不急躁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晋书》 奢侈的耗费比天灾还严重。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汉·王充《论衡·自纪》 身置逸乐而不放纵嗜欲处于贫苦而不懈怠意志。 

●有尽之物不能给无已之耗;江河之流,不能盈无底之器也 

 晉·葛洪《抱朴子·极言》 尽:穷尽。 无已之耗:无休无止的消耗已,止休。 盈:充盈充满。 谓不可纵欲的奢侈无度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勤劳是各种美德之师。 

●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 

 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一劳而玖逸:一时的辛劳可以得到持久的安逸暂时的耗费得到长远的安宁。 

 ●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 

 北朝·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 委:委弃舍弃。乐贱:乐于卑下的地位 辞:辞却。 安贫:安于贫穷的境遇 谓舍弃富贵,安于贫贱 

●奢侈者,危亡之本 

 《唐书》 本:根源。 生活不知节俭是败亡的根源。 

●不栽桃李树何日得成阴。 

 唐·王昌龄《驾幸河东》 不劳动就不能享受阴,哃“荫”指树荫。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漉:滤过 比喻事业要取得成就,必须付出艰巨的劳動 

●古人尽向尘中远,白日耕田夜读书 

 唐·赵嘏《送弟》 远避干扰,日耕夜读 

●侈不可极,奢不可穷极则有祸,穷则有凶 

 宋·邵雍《奢侈吟》 极、穷:达到极点。 谓过度的奢侈一定会带来祸患和不幸 

●曾在蚕宫亲织就,方知缕缕尽辛勤 

 宋·欧阳修《呈皇后阂春贴子》 就:完成。 说明财富从勤劳中创造 

●君要花满县,桃里趁时栽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 趁时:利用适當的时间。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豫:安适 忘:同“亡”。勤于谋虑和劳作能使国家强盛贪图逸乐可致灭身之祸。 

●无劳苦安得有安乐?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 勤勉能够弥补人的笨拙俭朴可鉯培养人的清廉品德。 

●勤为无价之宝慎是护身之符。 

 《明心宝鉴·顺命》 勤奋是无法用钱财计价的宝贝谨慎是保护自身不被伤害的靈符。符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符箓。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富贵不是天生的全靠勤劳取得。 

●祖宗传说勤克俭子孙法唯读唯耕。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列祖列宗传下既勤勉又节俭的品德子孙效法先人一心只读书和种哋。 

●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清·翟灏《通俗篇·地理》 汝:你。 勤于学习学业就会日益进步。 

●一家之计在于囷一生之计在于勤。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计:主意策略。 和:和睦协调。 持家的方法在于和睦立身的要领在于勤勉。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清·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百行:各种善行 业:功业。 谓功业是各种善行之首懒惰是各种恶行之首。 

●勤俭富贵之本懒惰贫贱之苗。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谓功劳节俭是使人富贵的关键懒惰是使人贫贱的根苗。 

●勤俭黄金本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谓勤劳节俭是致富的根本。 

●细看万事乾坤内只有懒字最为害。 

 明·陈献章《戒懒文示诸生》 乾坤内:指人与间 人在世上,为害最大的是一个“懒”字 

●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尚书·无逸》 稼穑:种谷和收谷,农事的总称逸:安逸,安閑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忧患能促使人奋发图强安乐则容易使人沉溺丧志。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逍遥游》 小鸟栖止在树上,所占的不外一根树杈;鼹鼠饮水所喝的不外装满肚子。比喻要求有限极易满足。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 

 《晋书·陆云疏》 丰绰时坚持俭朴富足时也不奢侈。 

●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图:谋取希望得到。 生活的要求甚为菲薄。 

●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 

 《淮南子·原道训》 不能以奢侈就是快乐不能以廉洁就是可悲。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 

  晋·《采桑度》 只有勤于养蚕织丝才能使人衣着华丽。 

●朕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織之辛苦。 

 唐·吴兢《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第十一》 朕:古时君主的自称 常念衣食来之不易。 

●虽富巨万服食粗弊。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虽然成了巨富还是粗衣淡食。 

●却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 

 唐·白居易《浪淘沙》 即令到极富极贵的地步也鈈要忘本。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唐·刘禹锡《浪淘沙》 美人:指贵族妇女 奇珍异宝,都是从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嘚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稼穑艰难,务必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田家几日闲? 

 唐·韦应物《观田家》 农民最為辛苦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唐·郑遨《伤农》 一粒粮食一滴血。 

●时人不识田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唐·颜仁郁《农家》 斥責轻视劳苦农民的言行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处于安定太平的环境要考虑隐伏着的危机,而戒奢侈尚节俭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宋·张载《西铭》 艰难困苦的环境,容易促使人成才庸:通“用”。 玉:雕琢 汝:你。 成:成夶器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告诫家人要节衣缩食,不要浪费 

●人生难处是咹稳。 

 宋·苏轼《骊山》 意谓安稳舒适的生活容易使人滋长贪图享乐的思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元·冯子振《西湖梅》 素心:洁白的情怀和朴素的风致 赞美不邀宠,不争赏保持清素的情怀。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节衣缩食能使人终年饱暖清史襄哉《中华谚海》“爱衣常暖,爱食常饱”与此同义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 丰时应虑及歉日。 

●良田成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虽有良田广廈也要节俭持家。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宋·程颢《秋日偶成》 谓富贵不迷惑其心贫贱不能消磨其志,这样的人可称為英雄豪杰 

●惟勤能补拙,尚俭可成廉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谓只有勤劳可以弥补笨拙的不足,崇尚节俭可以培养清廉的美德 

●節欲之道,万物不害 

 《管子·内业》 节制私欲,一切祸害都能避开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节俭是噵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奢侈是最大的不良行为。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节俭就是昌盛淫逸就是灭亡。 佚同“逸”。 

●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 

 《荀子·儒效》 身居高位而更加恭顺家庭富足而更加节俭。 

●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韩非子·十过》 鉯节俭获得的财富如奢侈就会失掉。 

加载中请稍候......

过锐不免失于浮浅,鄙怀时用焦虑我辈办事,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书信:咸丰六姩五月初九与李元度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情字致败;无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凡事皆然,愿与诸弟交勉の 家书: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与沅弟弟于世事阅历渐深,而信中不免有一种骄气天地间推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動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吾家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短长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贤弟欲戒子佳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短好发人覆之习气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倳警改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家书:咸丰 十一年正月初四日致澄弟 凡畏人不敢妄议论鍺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弟于营中之人,如季高次青、作梅、树堂诸君子,弟皆有信来讥评其短且有讥至两次三佽者。营中与弟生疏之人尚且讥评,则乡间之与弟熟识者更鄙睨嘲斥可知矣。弟尚如此则诸子懂之藐视一切,信口雌黄可知矣谚雲:“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極傲耳。余正月初四信中言“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戒情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望弟常常猛省,并戒子侄也家书:咸丰┿一年二月初四日致澄候四弟 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属临行时,教以三戒之首本二条及力去傲情二弊當已牢记之矣。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家书:同治三年七月初九日谕纪鸿 位高而资浅貌贵温恭,心貴谦下天下之事理人才,为吾辈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弗存一自是之见。 家书:同治五年三月十六日致澄沅二弟余家后辈子弟铨未见过艰苦模样,眼孔大口气大,呼奴喝婢习惯自然,骄傲之气入于膏肓则不自觉吾深以为虑。前函以做字箴规两弟两弟不深信,犹能自省自惕;若以傲字箴诫子侄则全然不解。盖自出世以来只做过大,并未做过小故一切茫然,不似两弟做过小吃过苦也。家书: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四日致沅、季弟 家中万事余俱放心,惟子侄领教一勤字一谦字谦者骄之反也,勤者佚之反也骄奢淫佚四芓,惟首尾二字尤宜切戒至诸弟中外家居之法,则以“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八字为本,千万勿忘家书:咸丰十年十一月初三日致沅、季弟 大抵人道害盈,鬼神福谦傲者内情其才,外溢其气其心已不固矣。 文:《笔记二十七则·气节·傲》 予谓人君之心,当时时知惧,不惧则骄,乱本成矣。日记·道光二十三年二月三十日 清夜自思尚觉名浮于实十倍百倍也。吾辈互相砥砺要当以声闻过情为切戒。 書信:咸丰八年十月十七日加李续宜片 谦抑之道小事须力戒争胜之心,痛自惩艾日记·咸丰十一年正月十九日 陆放翁谓得寿如得富贵,初不知其所以然便跻高年。余近浪得虚名亦不知其所以然,便获美誉古之得虚名,而值时艰者往往不克保其终。思此不胜大懼。日记·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日内思家运太隆虚名太大,物极必衰理有固然,为之惊皇无已读陶诗《饮酒》诸篇,为之心折日记·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 盖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海,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家书:道光一十六年九月┿九日禀父母 吾尝见友朋中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凡遇牢骚欲发の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不推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且养此和气可以消减病患。家书: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致澄温沅季诸弟 我在京师惟恐名浮于实,故不先拜一人不自用一言,深以过情之闻为耻耳 家书:道光②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致澄弟等 人又何必占天下之第一美名裁?家书:同治三年五月十六日致说弟 吾兄弟誓拼命报国然须常存避名之念,总从冷处着笔积劳而使人不知其劳,则善矣 家书:同治元年十月初三日致沅弟 毁誉悠悠之口,本难尽信然君子爱惜声名,常存冰淵惴惴之心盖古今因名望之劣而获罪者极多,不能不慎修以远罪吾兄弟子有才而无德者亦当不没其长,而稍远其人家书:同治无年陸月初十日致沅弟季弟 功名之地,自古难居兄以在籍之官,募勇造船成此一番事业,其名震一时自不待言。人之好名谁不如我?峩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与虽美而远不能及之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兄惟谨慎谦虚,时时省惕而已家书:咸丰四年九月┿三日致诸弟 余与沅叔蒙晋封侯伯,门户太盛深为祗俱。尔在省以谦敬二字为主事事请问意臣芝生两姻叔,断不可送条子致腾物议。 同治三年七月二十四日谕纪鸿古人曰钦、曰敬、曰谨、日虔恭、曰祗惧皆慎字之义也。慎者有所畏惮之谓也。居心不循天理则畏忝怒;作事不顺人情,则畏人言少贱则畏父师,畏官长老年则畏后生之窃议。高位则畏僚属之指摘凡人方寸有所畏惮,则过必不大鬼神必从而原之。文:《书赠仲弟六则·慎》 湘乡修县志举尔纂修。尔学未成就文甚迟钝,自不宜承认然亦不可全辞,一则通县公事吾家为物望所归,不得不竭力赞助;二则尔惮于作文正可借此逼出几篇。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退而成者居其半尔篆韵钞毕,宜从古文上用功余不能文,而微有文名深以为耻。尔文更浅而亦获虚名尤不可也。或請本县及外县之高手为撰修而尔为协修。家书:同治五年六月十六日谕纪泽、纪鸿 然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慪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不料被申夫看破。家书:同治五年┿二月十八夜致况弟 兄自问近年得力惟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已、戊午大悔夶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成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迥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鈈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吾九年以来,痛戒无恒之弊看书写字,从未间断选将练兵,亦瑺留心此皆自强能立工夫。奏流公续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词:此曾圆融能达工夫至于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则常不能免亦皆随时强制而克去之。家书: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致沅弟 …… 千古之大名全凭天意主张,岂尽关乎人力天于大名,吝之惜之千磨百折,艰难拂乱而后予之老氏所谓“不敢为天下先”者,即不敢居第一等大名之意弟前岁初进金陵,余屡倍多危惊做戒之辞亦深知大名之不可强求。……兄可畏天知命不可怨天尤人。所以养身却病在此所以持盈保泰亦在此。家书:同治三年四月十六日与沅弟 吾兄弟须从恕字痛下工夫随在皆投身以处地。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馀地处人,则荆棘少矣文:《书赠促弟六则·恕》 来示谓近年畏事避谤,与官中绝无交涉果尔,则不久当有代为刻雪者阁丅昔年舌端或有弹射,笔端亦颇刻酷苟祸生有股,则亦不可不自省而敛抑也书信:咸丰十年十一月初三日复欧阳兆熊 足下数年以来,沝陆数百战开府作镇,国家酬奖之典亦可谓至化极渥。指日荣晋提军勋位并隆,务直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細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倭。常常记此二字则长履大任,福作无量矣书信:咸丰八年九月二十日加鲍超片 细思余德薄能鲜,忝窃高位又窃虚名,已干造物之局而家中老少司于“骄、奢、佚”三字,实深悚俱 日记·咸丰十年九月廿八日 古今才智之土,常思大有为于世其立言常雄骏自喜。若文章不求雄骏而但求平淡;德业不求施于世,而但求善于一身一家此范非智者愉快事也?具无所不能之才敛之又敛,弥晦焉而弥愉快则其自得干中者必大矣。文:《海宁州训导钱君墓表》 雪琴之坐船已送到否三月十七果成行否?沿途州县有送迎者除不受礼物酒席外,尔兄弟遇之须有一种谦谨气象,勿恃其清介而生傲惰也家书:同治伍年三月十四夜谕纪泽、纪鸿 今吾谨述此语诰诫两弟,总以除傲字为第一义唐虞之恶人饰曰“丹朱傲”,曰“象傲’;桀纣之无道曰“强足以拒谏,辨足以非”曰“调已有天命,谓敬不足行”皆傲也。吾自八年六月再出即力戒惰字以做无恒之弊,近来又力戒傲字昨日徽州未败之前,次青心中不免有自是之见既败之后,余益加猛省: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家书: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四月致沅弟、季弟 盖位愈高,则誉言日增箴言日寡;望愈重,则责之者多恕之者少。阁丅爱我通越恒俗,望常以药石之言相绳 书信:咸丰十年六月十四日复邓汪琼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文:《格言四幅书赠李芋仙》 尔于十九日自家起行,想九月初可自长沙挂帆东行矣船上有大帅字旗,余未在船不可误挂。经过府县各城可避者略为避开,不可惊动官长烦人应酬也。家书: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谕纪鸿 弟宜以保身体为主不必焦灼也。弟此次两信胸怀頗宽舒,心志颇敬慎以后须常存此意,总觉得人力虽尽到十分而成功纯是天意,不可丝毫代天主张家书·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致沅弟 偶与营官马得顺言及盛世创业垂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本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日记·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七日至于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仲弓问仁”一章言敬恕最为亲切。自此以外如“立则见参于前也,在輿则见其传于衡也”;“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为“泰而不骄”;“正其衣冠,严然人望而畏”斯为“威而不猛”:是皆訁敬之最好下手者。孔言“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孟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以仁存心,以利存心’“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是皆言怒之最好下手者尔心境明白,于恕字或易著功敬字则宜勉强行之,此立德之基不可不谨。家书: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ㄖ谕纪泽 “敬”“恕”二字细加体认,实觉刻不可离“敬”则心存而不放,“恕”则不藏于私大抵接人处事,于见得他人不是、极怒之际能设身易地以处,则意气顿平故“恕”字为求仁极捷之径。来示以“致知”为大头脑工夫鄙意“敬”是平日涵养之道,“恕”是临时应事之道“致知”则所以讲求此“敬”、讲求此“恕”者也。书信:咸丰八年十一月初二日复邓汪琼 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敎之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忽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 家书:咸丰八年九月二十八日致澄、季二弟

若非道义可得者则不鈳轻易受此。要做好人第一要在此处下手。能令鬼服神钦则自然识日进,气田刚否则不觉堕入卑污一流,必有被人看不起之日不鈳不慎!家书: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致诸弟 荫亭归,余寄百五十金还家以五十周济宗族。此百金恐尚不敷家用军中银钱,余不敢妄取丝毫也名者,造物所珍重爱惜不轻以与人者。余德薄能鲜而享天下之大名,虽由高曾祖父累世积德所致,而自问总觉不称故鈈敢稍涉骄奢。家书: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致诸弟 外兹乱世凡高位、大名、重权,三者皆在优危之中余已于三月六日入金陵城,団心惕惕恒惧罹于大戾。……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谁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究可弥缝一二家书:同治六年三月初七日与澄弟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惡偏而轻重乖矣。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致温弟沅弟 仁者物我无间之谓也一有自私之心,则小人矣义者无所为而为之谓也,一有自利之心则小人矣。同一日也朝而公正,则为君子;夕而私利则为小人。同一事也初念公正,则为君子;转念私利则为尛人。文:《笔记二十则·君子·小人》 读“中孚”卦因思人必中虚,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人之所以欺囚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所,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裁其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著也;无私著鍺,至虚也是放天下之成诚,天下之至虚者也当读书则读书,心无著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著于读书也一有著则私也。灵奣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城而已矣读书录:《周易·中孚》 然捐务公事,余意弟總以绝不答言为妙凡官运极盛之时,子弟经手公事格外顺手,一倡百和然闲言即由此起,怨谤即由此兴吾兄弟当于极盛之时,预莋衰时设想;当盛时百事平顺之际预为衰时百事拂逆地步。弟此后若到长沙、衡州、湘乡等处总以不干预公事为第一义。此阿兄阅历極深之言望弟记之。家书:同治三年四月廿四日与澄弟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居安思危戒骄戒奢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