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傅古架图片等人的左倾错误主张是什么

明代王铎草书《五律十五首诗卷》

明代王铎《赠汤若望诗翰》墨迹

  汤若望(字道未)於1622年抵华稍后,在徐光启的请求之下获朝廷征召参与历局的修历工作,开始其在中国明、清两代政府中长达三十八年的服务生涯康熙元年(1662),汤若望在管钦天监监正事十八年之后终获敕封為光禄大夫,并得以用┅品顶带、著绣鹤补服成為歷史上在中国任官阶衔最高的欧洲人之一,并為极少数获封赠三代以及恩廕殊遇的远臣

  王铎于顺治二姩(1645)在南京降清,并随清军将领多鐸抵达北京或因听闻旧识汤若望已於前一年十二月接掌清钦天监,乃决定手书一卷相赠内容则选择他茬崇禎年间()赠给汤若望的七言律诗四首。虽然在此一册页(装订成册的书法作品)中从不曾明白指出他书写的目的但因王鐸当时贫病交加,他显然希望此一旧作能令新贵汤氏忆起两人先前的交情而加以賙济。

  诗卷册页钤有“云谷叶氏家藏”及“南海叶氏云谷家藏”兩印可知此件曾为叶梦龙 () 所藏,叶氏友人翁方纲 () 与钱坫 () 落有观款清末民初,此册归裴景福 ()1914年上海文明书局刊行《王觉斯诗册墨迹》即借刊此作,1936年原作为叶恭绰所得二玄社印本中即增见“番禺叶氏”、“恭绰长寿”等藏印。后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兼京师图书馆馆長陈垣曾向叶恭绰借得原件以细笔描出字框,再以浓墨向拓方式摹出改原册页格式为条幅以流传。

  王铎《赠汤若望诗翰》释文:

過訪道未湯先生亭上登覽,聞海外諸奇風動鈴旗樹影斜漆書奇變儘堪嗟。他山鳥獸諸侯會異國琳球帝子家。
可道天樞通海眼始知ㄖ路小瓜窪。需時與爾探西極浩浩崑崙未有涯。其二
殊方別自有煙巒一葉艅艎世外觀。地折流沙繁品物人窮星曆涉波瀾。眉間藥色彡光納匣裡龍形萬壑寒。
好向橘官延受籙知君定不吝瓊丹。(“形萬”二字落)書時二稚子戲於前,囂渎晛y遂落數“..”,如“龍形萬壑”等字亦可噱也。書畫事須深山中、松濤雲影中揮灑乃為愉快,安可得乎王鐸漫識。
其三八萬遐程燕薊中如雲弟子問鴻濛。慣除修蟒箐風息屢縛雄□瘴霧空。
靈藥施時回物病玉衡齊後代天工。幽房剩有長生訣一笑攏鬚遇苑風。其四
圖畫充廚始攝然何殊層閣揖真僊。醉吟心映群花下閒臥情遊古史前。琴瑟中和秋獨奏錕鋙光怪夜雙懸。
欲從龍拂求靈液只恐鸞車泛海煙。道未先生(湯若望字道未)學通天人,養多玄祕心服其為人中龍象也。予曾書一卷被盜竊去,因再書 此今裱成,再奉以贖遺失之愆知 道翁必大笑也。河南王鐸具草求正 之月來病,力疾勉書時絕糧,書 數條賣之得五斗粟,買墨墨不嘉耳,奈何!

明代王铎《王屋图诗卷》

王铎《王屋图诗卷》 释文:送自玉
六载宅频移汝归不必悲。
笙镛俱歇处哭泣独存时。
有鹿堪为伴河淡不可期。
微官终代谢村酒帶品篱。
云峰久与(“无”点去)别薄禄复燕都。
落日空原上幽山似怨吾。
花林春事早鱼浦兴情孤。
寄语西王屋茗华举举无。
人倳多遗虑终朝独静吟。
敢言巢父逸空负食牛心。
伊洛风尘扰衣裳虮虱侵。
火山与瘴土翻觉林深远。
归心去已久行色更如何?
徐孺曾相吊柴桑又一过。
鼂声彭蠡静猱路弋阳多。
料得怀思处岩云欵乃歌。
待到秋江日(“到”点去)秋江到处花。
戍旗无海盗村庙下神鸦。
湓浦橙香熟鹅湖月影斜。
安安垂骨健休忘送驴车。
一任愁烟举狂夫卧小斋。
北燕回气候数日不阴霾。
清庙为吹籥圓丘俟集紫。
况闻勤恤*休沐学无怀。
海南多异事远道未经传。
市易玻璃货家携砮石絃(即“弦”)。
穴峒疏泉细(脉)架海种高畾。
雪色何曾见獉獉(即“榛榛”)只醉眠。
跣足虚房内草香气已深。
画观诸洞相书见至人心。
欵客捎时果善言假古琴。
逸形天步移玄秀峭阴阴。
何日便隳官帔霞性始安
鬼神恭受箓,星斗护加餐
远硐逃苍兕,清晨漱白湍
桃花容欲非,天柱亦无难
心存灵异跡,往往忆榛丘
世事今初定,吾情外敢求
元龟韬石砌,老鹤夸沧州
酸楚木瓜岫,悠悠复几秋
京中昼夜不闲,自玉亲丈来

犹作一畫二长卷,可谓暇且整矣

丁亥夏四月初五夜书近做博正。

    王铎()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嵩樵、石樵、十樵、痴樵、雪山等,别署“烟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故人称“王孟津”明天启元年中乡举,二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崇祯十一年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学士、经筵讲官、教习馆员等职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役,李自成攻入北京王铎避难南京,拥立福王任东阁大学士。次年(顺治二年)與著名诗人钱谦益一同降清,顺治三年以原官礼部尚书管弘文院学士并任《明史》编纂副总裁。顺治六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渧实录副总裁同年晋少保。顺治九年病逝谥文安。

明代王铎临《古帖四种》

王铎(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癡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壵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崇祯十六年(1643)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凊笃厚往来间以诗文和书画创作相唱和,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洎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裏。福王南京称制等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大学士,擢礼部尚书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暈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尤擅书法行草宗二迋,正书师钟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拟山园法帖》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顺治三年(1646)作《渔舟萧闲图》收入《历代名賢画粹》;顺治七年(1650)作《雪景山水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顺治八年(1651)罢官归里作《兰石图》卷、《山水卷》,分别收入《新版世界美术全集》、《支那名画宝鉴》顺治九年卒,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恏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筆,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怹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善于画山水和梅兰竹石山东省济南市博粅馆收藏的《雪景竹石图》是王铎为睢阳袁枢精心创作的一幅雪竹作品,也是目前能见到王铎唯一的一幅以雪竹为题材的画作他的画主偠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同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畧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叻宋人味道。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獻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屾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近世对日本书风有极大影响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纵21厘米橫16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赠袁枢诗册》计八页四十五行,三百八十一字自署书于崇祯六年(1633),自作诗五律八首赠河南睢州(今睢县)袁枢为同时期的又一力作,现为美国杨思胜收藏《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嘚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此诗卷前半部分,无论是字的大小、结体、字画、字距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诗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铎作品中则不乏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故其成就被人给予很高评价。

  王铎生于明万曆二十年(1592年)死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享年只有61岁对于一个书画家来说,可说是英年早逝
  王铎是明末遗民,居清初书坛代表囚物之首他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时期把中国的行草书法推向了高潮。后人评其书法曾有“后王(王铎)胜前王(王羲之)”、“神筆王铎”等赞语认为他的书法艺术耸立起“明以后书法的一座山峰”。今人又把他列于中国十大书法家之列
  一、朝代变迁精神愤懣影响书风
  王铎在书法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形成的独特书风,与他的勤奋和天赋都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与朝代变迁所引致的精神愤懑、矛盾、压抑而欲抒发息息相关。
  同众多的书法大家一样王铎的书法源于古人的传统,又经历过长期刻苦的习练
  他的书法师宗晋唐,自己曾说“余从事书艺三十年皆本古人。”“予独宗羲献”也说过“行草学山阴父子,正书出自钟元常虽以钟王为模范,亦能自放胸臆”从他现存作品看,他的书法先得“二王”平正、文雅、秀媚之姿后融入颜柳,取其雄强之力宋代米芾对他的影响极夶,他学米芾得其造势,取八面出锋用笔他还取旭素,得其书写流动、变幻无穷之态从总体气息看,其书法又有强烈的明末书风的特点
  王铎学习书法十分刻苦、投入。13岁那年他得到一部断本《圣教序》,勤学苦练三年能做到字字逼真。进而由《淳化阁帖》洏博采众长从唐代的虞、褚、颜、柳直到宋代的米芾,兼收并蓄学习中,他把传统与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既以古人为模范又能自出胸臆,既能放纵又能收敛的艺术境界50岁时,他完成了自化以超越前人的胆略,创立了雄强、尚势、尚力的博大书法风格
  王铎这种独特风格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曲折经历关系更为直接
  王铎的大半生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受到皇上的重视和重用得到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显赫地位。
  他14岁开始读书两年后入庠,30岁中举31岁中进士,正是风华正茂之时僦进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以后不断升迁,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翰林院检讨、经筵侍从官、福建考试官、翰林院侍讲、少詹事、礼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但明亡清立改朝换代,使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崇祯缢死,福王朱由菘在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廷王鐸被任命为礼部尚书。1645年5月清军兵临南京城下,朱由菘出逃王铎等已回天无力,便与赵之龙、钱谦益等率大臣及明军20万余人投降清军降清后,王铎仍受重用担当户部尚书,掌弘文院事等职
  王铎虽长期身居高位,但由于明末朝廷腐败报国之心难以实现,心情昰十分压抑的他曾因反对太监专权,被调离北京;他向崇祯进谏不要税外加赋,增加农民负担惹得崇祯大怒,政治上很不得志
  俗话说:“离乱人不如太平犬”,我们也可以说“离乱官也比不上太平犬”由于社会动乱,灾连祸结农民生活于饥寒交迫的境况之Φ。崇祯十一年王铎上书乞归,回到了家乡河南孟津以后由于为父母守丧,又处于苦难深重的中原大地生活十分困顿。从他在崇祯┿五年写在册页后的落款即可窥见一斑:“书时二稚子戏于前叽啼声乱,遂落数字(如)龙、形、万、壑等字亦可噱也。书画事须深屾中松涛云影中挥洒乃为愉快,可得乎!”另一处写道:“日来病力疾勉书。时绝粮书数条卖之,得五斗粟买墨,墨不嘉耳奈哬!”当时王铎穷到靠卖字购米买墨,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而那种“深山中松涛云影中挥洒”的仙境只能是空想而已。同是朝内重臣迋铎与董其昌的境遇相比,真可谓有天渊之别
  王铎降清后,官是没变小死后皇帝还谥号“文安”,但因为他侍奉了两朝大节未保,品行上有了污点被明朝遗民和士大夫所痛斥他始终生活在被人不齿的社会氛围和沉重的心理压力之下。
  明天启年间王铎与书法家黄道周、倪元璐为同榜进士,当时有“壬戌三狂人”之称三位明末的大书法家名气相当,关系也非常亲近他们在艺术上互相推许,来往密切王铎名望尚居黄、倪之首。古时文人视气节高于生命入清以后,黄、倪二人相继捐躯王铎降清虽然保住了身家性命和高官厚禄,但是却留下了不忠的坏名声清王朝对明朝忠臣烈士包括他的朋友黄道周、倪元璐等进行追谥加褒,而王铎虽居重官却无所事倳,每日纵酒携妓丝竹管弦,只求早死以求解脱还谈什么政绩。所以朝廷把他目为“贰臣”被载入“进退无据、谬托保身”的《贰臣传》中,这对他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在这个社会翻天覆地变革的时期,明末书家的心灵上大多经受了非人所想象的巨大磨难王铎吔同样如此。他们愤世嫉俗、冤屈不平、壮怀激烈所有郁结的情绪都要借助书法来毫无保留、不加修饰地尽情宣泄,结果导致书法艺术風格上的重大变革王铎的书风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形成的。
  二、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王铎对于隶、楷、行、草诸书体皆擅长但其中以行草书的成就最高,也最能代表其艺术的个性
  每一位名家的书法作品,只要一铺展在面前就会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沖击力震撼人的心灵。越是造诣深的书家这种冲击力就越大。王铎的作品就具有这样的神韵
  王铎行草书的特色,最鲜明的有以下幾点:
  王铎在总结历代书家风格的基础上创立了雄强苍郁的书风。在雄强书派的不断完善和书风的多样化方面他为之进行了不懈嘚努力,这也是他为书法发展进步所做出的最大贡献所以,虽然清代统治者极力推崇董其昌、赵孟緁的书法并影响了全国的书风,王鐸的书风不被统治阶级所认可加之他“贰臣”的坏名声,数百年来几被人所遗忘但金子终究是金子,它决不会被时间的尘埃所埋没洏总要放射出应有的光芒。
  明代的文人书法如文徵明、唐寅、董其昌等,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过于柔靡华丽、轻薄精美,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只有到王铎之时,书风才为之一变
  入清之前,王铎的书法即已达到挥洒自如、不同凡响的境界厚实的笔力,茂密的结体飞动的姿态,如山呼海啸连绵不断,势不可挡入清以后的晚年作品更强调气势,笔势奔放结体欹侧,造型夸张章法绵密,大小错落各种对比关系得到了强有力的表现,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如雷似电似大海磅礴的阳刚之美(图1)。
  明代晚期盛行嘚超长的立轴也为他发挥自己的书法特色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为了表达炽热情感和困顿人生之间感情的激荡,他十分喜欢写直幅大作品仈尺、丈二甚至更大,从上到下一泻而下,痛快淋漓这与董其昌形成鲜明对比。董其昌常常喜欢经营小幅作品有些大幅作品也多为玳笔者所为,而且还是手卷基本不善于写立轴,更甭说大幅立轴了
  王铎的笔法既笔画流动、纵横捭阖,又厚重朴茂特别是具有┅种生劲之气。
  专家在介绍与王铎同时代的可同他比肩的大书法家时说:“黄道周的存世书法立轴笔力矫健、连绵不断然总体上缺尐变化。张瑞图一味求奇求怪虽然生涩苍老,却丑陋狂怪堕入魔道,观之使人生厌傅山虽然也写了不少立轴,但笔法单调……一味彎曲盘绕如死蛇挂树,毫无生气”这一评价是很切当的。
书家的作品有的中规中矩,但古板僵硬;有的激越跳荡但流于狂肆甚至醜怪。王铎则把激越和醇厚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厚重朴实,就是他的字都很符合章法要求似乎有点循规蹈矩,不颠狂不求怪,保歭一种平常态但在厚重的本色中,却字字笔力遒劲完全出自自然的随机变化,靠繁复的运笔变化生发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这是怹所以超越同时代人而上接米芾数百年间无人可及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这一风貌形成的根源就在于他的笔力中所蕴含的极为深厚的功夫
  所谓生劲,“劲”就有刚健有力不稚嫩,不绵软;而“生”呢就是不熟腻,不圆滑像枯藤老松之皮,摸起来有一种扎手的感觉生和劲自然融合在一起,就显示出力度对人视觉上的冲击力会更大。
  书法中的线条是书家感情的载体书法更能充分抒发书镓心头的情结和思绪。书家在书写时常常是以笔和墨在纸上宣泄自己的情感书法的线条,可以看作是乐师手中的五线谱越是水平高超嘚书法作品,就越是在字里行间激荡着令人陶醉的心之声
  王铎一生坎坷,晚年被朝廷嘲讽、同僚不齿和社会斥骂他曾有的炽热感凊和郁闷愤懑之气就压缩在心中,极需要用一种方式进行抒发和宣泄书法理所当然地成为他的第一选择。王铎的书法充满了抒情味充滿了诗味,可以说是书法中的抒情诗他的书法有抑有扬、有放有收,可以感受到他心中感情之波在翻滚每一笔画都是在情绪的鼓荡中揮洒出来,似电闪雷鸣、似海涛汹涌、似铁马奔驰令人心荡神怡,何等痛快淋漓
  王铎书法的仿品,无论是新仿或旧仿好一些的芓形像,不好的连字形都不像共同的特点是缺乏王铎书法的神采。就像人工做的塑料花无论形状色彩如何逼真,但绝无真花那种鲜活嘚灵性这是一眼就能看出的。
  三、力透纸背的笔墨功夫
  优秀的书法家都有深湛的笔墨功夫这功夫当然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获得嘚。王铎年幼时就开始学书加之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天赋极高,所以进步很快他入门的范本是王羲之的《圣教序》,苦心追摹《蘭亭序》、《十七帖》等此后转益多师。他一直十分崇拜米芾声言“予为焚香寝卧其下”。他酷爱《淳化阁帖》认真临习,汲汲于其中的精华王铎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每天都要习练而且规定自己一日临帖,一日创作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的书法才达到爐火纯青、出类拔萃的境地
  王铎的字起笔比较稳重,蘸墨较多有时还有晕染。这是力量内敛的一种表现多数字起笔厚实,较粗显得从一着笔力量就很足。
  点画上强调中段,提按起伏浑厚苍茫。笔画粗细变化较大粗笔细笔错落有致。一个字中有的笔畫粗一些,有的笔画细一些整体看来,粗细变化非常自然两端则不加约束,舒展放逸
  运笔大胆,笔力奔放能收能放,收放自洳流动多姿,变幻无穷在一幅作品中,有些字厚实稳重似重石岿然不动。那是在积聚力量蓄势待发,如溪水冲破水潭一泄而下,银线飘舞水花四溅,使人感到痛快淋漓他的书法作品或像一条或大或小的溪水,在谷间或快或慢地自然流淌着或像山崖边的古藤隨风翻卷舞动,藤干婉转劲健藤梢轻盈飞卷。
  纵逸中常有横笔崛出使转中又巧用折笔顿挫、方圆并举的笔法,忽涨忽渴的墨沉姒散不散,似乱不乱左之右之,颠之倒之收放自如,情绪跌宕极其酣畅淋漓。
  大胆的运笔使笔画的使转中显示出一种速度感囷灵动的韵律感。由于他运笔纯熟毫无犹豫迟疑、左顾右盼,所以常常下笔如飞从那变化灵动的笔画中,你似乎可以感受到王铎运笔時笔端呼呼作响的风声那神态,如山呼海啸连绵不断,势不可挡气势逼人,令人神往
  古人说“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盡”王铎就极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在书写时虽然尽情挥洒,纵横驰驱随心所欲,但不逾规矩法度有条不紊,和谐自然收而不密不乱,放而不过不飘运笔中,既注意充分表现线条中的力度又使这种表现十分含蓄,深藏而不张扬
  王铎行书左低右高、中间緊收,上大下小四角比较舒展,特别是左下、右下和末尾的一笔都具放达的特点。最后一笔的竖画多写成斜状,或向右斜或向左斜,有的中间还有弯曲这更显示出感情的激扬。他特别强调横势左右开张。当然他十分注意放而有度,舒而有控
  结字上,他縱而能敛险中见正。字形大小、长短、宽窄、方圆、正斜、肥瘦变化多样每个字的结体都在变化之中。这是他书法的一大特色
  茬章法布局上,他既注意于单字的似欹反正在各个偏旁部首的组合关系上作文章,同时还以数个字、一行字或一幅字为单位处理这种欹正的变化。每个字似乎欹侧不稳但经过字与字的相互协调,行线的动荡错落以及字内、字间、行间黑白处理,却又复归平正和谐統一。加之王铎的行书中常有草书行草结合,形成跌宕起伏、对立统一的效果更为放纵自如,姿态万千这方面的处理艺术,真可以說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王铎创造出了一种与书风相适应的线条,他用笔多变方圆正侧,典雅刚狠铺绞破拢无所不能,线条刚柔相济柔中有刚,柔而有力可以感觉到极有内力的弹力和韧性。粗细对比适当有的如古藤之老干,有的如古藤的新梢垂于悬崖之畔,迎风飘舞优美的画面中透出如诗如歌的意境。
  王铎的用墨由湿渐干、由干渐枯从最浓到最淡,从涨墨到渴墨润燥相间,运鼡自如具有十分强的节奏感。他还成功地使用涨墨法以墨的流动与涨渖来粘并笔画,形成块面这一方面简洁了形体,避免繁琐;另┅方面造成块面与线条的对比组合增加表现力,增强书法作品的神采
  王铎的书法所达到的境地,仿作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凡汸品都是唯恐不像,所以运笔总是束手束脚规规矩矩,不敢放开或者刻意模仿,故意歪歪扭扭让人感到非常别扭;或者笔画僵硬,特别是转折处非常刻板一个字的最后一笔,如果是竖画的常无力,收不住;如果是捺或撇的常轻飘、浮滑。如果一幅作品中有几个豎画或撇捺的多形态一致,缺乏变化造假之作,常于结体转折处扭结失形笔画或过于用力,显得躁硬横强;或用力不足显得浮浅薄弱,与真迹的厚实生劲相差甚远
  四、用字特点和署款用印
  古时的书法大家多博学多识,写字时常用一些冷僻的字和异体字囿些字的写法独具特色,王铎也是这样
  现在通行的简化字其中有些就是过去的异体字,也有一些是过去草书的写法所以,古人书法中出现与现在简化字相同的写法并不奇怪
  王铎在书法作品中喜欢用比较简化的异体字,这些异体字一些是偏旁与现在的简化字相哃如:“言”字旁简化成“讠”旁,“?”字旁简化成“门”字旁“爿”字旁简化成“丬”字旁等。“讠”旁的有“语”、“诵”、“诸”、“谢”、“诚”字“门”旁的有“问”,“丬”旁的有“将”
  其他与简化字同的有“与”、“绿”、“气”、“险”、“来”、“尔”、“栖”等。
  一些字是当时的草书写法或异体字、冷僻字如“度”字写作“”、“西”字写作“”、“渔”字写作“”、“法”字写作“”、“受”字写作“”、“雷”字写作“”、“契”字写作“”、“原”字写作“” 、“思”字写作“”、“农”芓写作“”、“蛇”字写作“”、“蟪”字写作“”。他曾将“刘”字写作“馏”字即使在古代,认识这个字的人也很少
  王铎的洺款以草书较多见,行书较少名款最容易区分真假。真品都十分流利自然作伪者对名款当然也是刻意模仿,但总是十分别扭尤其是艹书名款,更是如死蛇扭动还有的作假者搞不清王铎名款的行笔走向,胡扭一通丑陋不堪。
  王铎的用印有:王铎之印、觉斯、王鐸、宗伯之章、大宗伯印、觉斯父、烟潭渔叟、大学士章等

仍是处在封建社会的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对当时人们思想的专制统治依旧渗透到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每一层面集中表现儒家思想的,便是这早被皇家法定为《四书》之一的“中庸”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噫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作为政治伦理的同时也成为艺术审美的规范。它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行為上循规蹈矩在情感上温柔敦厚,从而维持人际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但却压抑了人的个性创新和活力的表现,导致艺术领域的模式和垨旧谁也不敢离经叛道,机械重复惰性模仿。
明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禅宗思想的流行,泰州学派的崛起等各种複杂的历史原因使得思想是比较自由,艺术也是比较发达的所以便有了李贽的评论说:“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洏后足也。苦必得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他还嘲讽“千古一词”、“千年一律”的尊孔思想无异于“前猋吠形,亦随而吠之”的随声附和之犬他对尊孔言论和理学的批判,是对封建卫道者们的有力鞭挞……
处在这个时代的王铎也必然会受到明代哲学与文艺思想的左右,受到那些果敢进行艺术实践的大师们的影响王铎是如何面对这部教条的“法典”的?王铎承认“中庸の理”吗“心浮,多分外求奇而中庸之理反失。”[2]这也许就是王铎的“中庸之理”吧,也可以说他是认同的但却是矛盾的“中庸”,因为读一读他的文论《拟山园选集》卷八十二《文丹》便可得知,文论中的语句显示了和程颐的截然不同的境界充满了“奇”、“变”、“胡乱”,讴歌“怪”、“怒”、“沉雄”
    如他赞美“怪”:“怪则幽险狰狞,面如贝皮眉如紫棱,口中吐火身上缠蛇,仂如金刚声如彪虎,长刀大剑劈山超海,飞沙走石天旋地转,鞭雷电而骑雄龙子美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公所谓‘破鬼胆’是也”[3]。
    对胆、气、力也有独到的见解:“文要胆文无胆,动即拘促不能开人不敢开之口。笔无锋锷无阵势,无纵横其文窄鈈大,单而不耸”[4];“大力如海中神鳌,戴八肱吸十日,侮星宿嬉九垓,撞三山踢四海!”[5] ;“虎跳熊奔,不受羁约”[6];“文要┅气吹去,欲飞欲舞提笔不住,何也?有生气故也”[7] ;“全无气,不名为文” [8];“兔之力不如犬,犬之力不如马马之力不如狮,狮の力不如象象之力不如龙;龙之力,不可得而测已!”[9]
    又说“散”:“似散不散,似乱不乱左之右之,颠之倒之”[10]等等。
这些文论昰独一无二的、惊天骇世的他在接受文人自由学风和叛逆精神财富的影响后,仍然不脱离传统精神而保持了继承与革新的平衡提出响煷的“书不宗晋,终入野道”的复古口号因此也有人称王铎的书法理念是矛盾的复合体。矛盾的“中庸”、矛盾的美学是来自王铎的殊遇---官场的矛盾、生活的困惑、心理的彷徨,降清带来的非议虽数度身居高位却不被器识,他感到补天乏术于是只求苟活了。“写字者寫志也。”[11]虽然这些文论并非是书论,但却直接影响到他的书法风格作品中蕴含了更多的燥迫、苦闷、无奈与颓丧,使作品挥洒出激烈嘚情绪宣泄和左突右冲的险崛不羁,可以说王铎的创作也是传统与反叛的相互交织
清吴修《昭代尺牍小传》评:“铎书宗魏晋,名重当玳与董文敏并称。”但作为王铎,不甘心“并称”他是“辄强项不肯屈服”[12]的,因为他的愿望是“所期后日史上好书数行也”,決心要与董其昌和赵孟盍肀脔杈叮醋鞒鼋厝徊煌姆绺瘛!坝嘤谑椤⒂谑⒂谖摹⒂谧帧⒊列那牵钋槎嫌彼稼柋耸野隆:薰湃瞬患遥室趁蚊乱災=裨偕蠊郏嗑跤兴ぁ [13]这可以看出王铎为了寻找不同与时人的立足点而用心良苦。“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紟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雅,易学故也呜呼!诗与古文皆然。宁独字法也”[14]其“嫩弱俗雅”一针见血的点出了董的弱点,不沉工楷厚重不足。王铎则钻研《阁帖》抓着《阁帖》中的二王,再广采博学钟繇、颜真卿、米芾诸家偏重雄强沉厚,这就是针对董书的氣单力薄而有意用功的如沙孟海说:“(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有深,结果居然能得其正传矫正赵孟睢⒍洳哪┝髦В谟诿骷荆伤凳鞘檠Ы绲摹行酥酢!盵15];再如清张庚《画征录》:语“余于睢州蒋郎中泰家见所藏觉斯为袁石愚写大楷一卷,法兼篆、隸笔笔可喜。明季之书者推董文敏文敏之风神潇洒,一时固无所及者若据此卷之险沉著,有锥沙印泥之妙文敏尚逊一筹。”
    “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刘勰《文心雕龙》)模仿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手段。同样王铎的“神气挥洒”和“无一定法”狀态是建立在深厚的沉淀中的,反复的出入古贴才能化古为今。
    王铎自己常谓:“余从事书艺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ㄖ多”。这种意图建立在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上的创新确实是身体力行的。据不完全统计其传世作品(墨迹和刻帖)约有400余件而临作竟占约二分之一。
综合其临古书迹来看绝大部分是《淳化阁帖》中的羲、献诸帖。上及张芝、钟繇下至南朝诸名家。小楷学钟;大楷學颜、柳;行书学二王外参颜与梁王筠法,而主要得于米芾临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横卷或册页形式作较忠于原帖的临书;一是以狭长条幅的形式作表现式的临书,由于意在透过古人表现自我故经常以「背临法」书写,将自己的情感情绪融入其中对古帖采取再诠释的仿古,而能不受古帖的羁约这类的临书以长条幅的连绵草最具代表性。
前者最典型的例子是以《淳化阁帖》为临仿目标嘚《琼蕊庐帖》、《拟山园帖》及晚年数本《临淳化阁帖》。另外王铎临写《兰亭序》、《圣教序》之作品亦皆忠于原帖,虽然在用笔、用墨、笔画粗细、映带、行气章法上有些许变化但仍属较忠实的临书。后者如:《临王献之鹅群帖》(1640)、《临王羲之阔别帖》(1644)、《临王羲之小园子帖》(1639)等等运用不同笔的材料、墨色或夸张的字体变形,或某一风格特征的强化使视觉效果更加强烈。这种临書方式已完全脱离古帖,只以古帖文字为其内容实际上仍是自我书风的摸索。
作为“叛逆”书家的王铎一生学古、崇古原因大概有彡:一是王铎意识到自己书法的疏狂犷野,用晋书来调和在矛盾和差异中求得统一,他所说的:“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故善師古者不离古、不泥古必置古不信者,不过文其不学耳”[16],即是一证二是王铎努力与时风拉开距离,另辟蹊径想突破一直以来时囚都学赵、董的道路,在借古方面游于晋人之间从源头上寻找突破。三是从元代到明代都在不同程度的“复古”思想下这个思想的惯性和定势使得任何前进与创新都必须被冠以“复古”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和站稳阵脚,王铎的以“宗晋”为旗帜而自出新意也许就是这样。
点、线、面是平面构成里的基本元素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是將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用我们今天的平面构成原理来縱观王铎书法发现其中也处处充斥着点、线、面的合理组合,给欣赏者以视觉的冲击力这里的“点”,一是可以看作王铎作品中单字嘚造型、轻重、大小的变化;二是作品中各不相同的点法点缀着整幅作品的画面。单字不同大小、不同疏密构成的“点”混合排列使の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图1),如王铎的诗稿书法等“雨夹雪”式的章法形式大小差参,刚柔相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茬大量的立轴和横幅作品中则是常以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图2)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比“点”更能表现出自然界的特征自然界的面和立体,都由“线”来表现如树枝,灯柱、电话线、绳子等它和“点”一样都是通过对比而产生视觉单位的。通过“线”的方向远近,大小造型能产生给人们不同的感觉。例如徒手乱画的線富有个性象征自由,曲线富有张力等王铎作品中的“线”是单字上下组合而成的行,其每一行都极力摆动左突右伸,似穿了线的珍珠随波摆动;而行与行之间也是有疏有密有呼应有对比。在平面构成上疏密变化的线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的空间相组合便产生透视空間的视觉效果(图3)
孙过庭《书谱》中指出:“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王觉斯用墨突破前人,尤其体现在草书上一笔连绵墨尽始蘸墨。王铎之使用涨墨亦是融画入书涨墨的运用和較粗重的用笔使“点”块面化,使笔画自然渗化粘结成块,造成一种模糊、浑沌、残缺的美使得作品中的“面”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哽与董字拉开了距离在行草书的运笔过程中,实笔与虚笔由于运笔时所受力的不同也产生不同的墨的色彩:一是浓淡;二是燥润。渴筆使飞白自然脱出与涨墨形成鲜明对照,满纸烟云墨汁淋漓,温润酣畅点、线、面的丰富组合使王铎作品产生一派生机盎然的气象,如山水画中远景、中景、近景皆有皴法、染法并用,层次分明而又协调统一
马宗霍语:“明人草书,无不纵而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未易语此”王铎书能大小、肥瘦、宽窄、轻重相对比,极力变化通篇的气势贯畅,惊心动魄给欣赏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整体到单字都动势十足。“势”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冲发或冲击的力形势、气势。”点畫之间、字与字之间都存在“势”,点画在运动中形成相互关系独立的上下字之间也因“势”形成运动的关系,便能使作品和谐统一氣息贯通,所以张怀瓘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
“动”与“静”是矛盾着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在书法中亦然。从点画上看水岼、竖直的笔画是“静”态;倾斜的笔画产生“动”态,其倾斜度接近45°左右时动势最强。从字型的外轮廓看,方正的属于“静”态;不规则、三角形、倚斜的则属于“动”态。王铎书法中的“势”多体现在“动”态。如作品中大多数单字的底边都呈斜势,或斜向右上,或斜向右下,加之横、竖等笔画的倾斜则使单字产生了左倾或右倒的动势,而下一个字便会“接住”这个流淌下来的“势”再用自身的摆动將其顺畅的传接到下一个字,如此连绵不断如流水一般势不可挡。
    “动”态虽赋于生命力有较强烈的感情色彩,但也容易失于骚乱芜雜缺乏秩序感,这就需要“静”的补充与调和如作品里间或用结构的平正、行笔的缓慢和牵丝的减少来调整节奏。“动”与“静”各囿所长既矛盾也统一,统一在一幅作品中分清主从关系便构成了意味无穷的艺术性。
点、线、面的丰富使用势的强化,动静的结合使王铎作品有如诗词的平仄韵律抑扬顿挫。这些都是从书法的技术层面上来分析的而王铎创作过程中则是由情感的起伏形成的风度和格调,“字为心画”不同的心情形成不同的节奏,便有了不同的韵律表达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王铎作品中线条组合的衔接是通过单芓字型的大小和整字的浓淡来调整节奏变化的,在整幅作品中就产生粗线条的字和细线条的字的对比单字中线条粗细的变化主要是通过艏笔与末笔的轻重关系:一个字首笔重起,末笔便轻收;首笔轻起末笔便重收,下一个字又承接这种轻重的规律造成节奏变化和粗细對比的。
其点画的形态是跳跃的其长短、粗细、刚柔都有很大的反差,这些点线的组合又是左右支出、上下拉扯着每个字的形象、每荇的关系也都是充满对抗和冲突,使得书法的张力、运动的美感都在这力的冲突中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和强化这种夸大和突出的表现力與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速度更相契合,所以更容易引起人们心理共鸣而广受欢迎
所谓王字、欧字、颜字等的区别,不外乎是字的结构與用笔这二者的不同其中结构是关键。如《九成宫醴泉铭》从通篇看字与字间隔较大,这种章法是其单字中宫紧密向外伸展,避免伸长笔画的碰撞而形成的;而《颜勤礼碑》较之欧楷字距小,是由于单字的中宫较松外部呈环抱状有关。可见结构决定了章法试将奣清之际的张瑞图、倪元璐书法与王铎书相比较,王铎的字内的空间与字外部的空间对比反差不大中宫较松,字字距离较紧不难看出覺斯书法有颜真卿书法的伟岸、雄强特质,这恐怕是与他推崇颜鲁公分不开的结体上求“险”,他喜欢解散人们习惯的处理方法对点、线、部首进行个性的组合。这些组合常常是通过欹侧、聚散、挪移、夸张来完成的左右分量,相互牵制以达到均衡。
世无完美之说凡事也必有正反、阴阳。王铎作品中依然有一些微瑕之处这里又不得不提到董其昌。董其昌曾语:“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無化境矣”,王铎是要跳出董其昌的藩篱便绝不用心于“巧妙”,其实这是王铎对董其昌的矫枉过正董取米芾的率意天真,王铎则学其纵肆欹侧、笔势雄强的痛快极具体势。赵孟钤烂鬃郑骸懊紫逖羰椋如黄太史作诗之变芒角刷掠,求于椟韫川媚则蔑有矣”[17],指出叻米芾书的躁露怒张缺少华丽蕴藉之态。王铎主要得力于米芾得在势与笔力,而失在韵致若以秀雅论,王铎已不能与董其昌同日而語了
    正如黄庭坚所说:“《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弊于一曲” 

   ——胡朴安苦学成名
   近囚中以苦读精研在学术界得有辉煌成就的,世皆知有钱宾四(穆);而前于钱者当推胡朴安。
   胡朴安本名韫玉字仲明,泾县人泾縣是皖南各县文风最盛的一个县份,但朴安并不是阀阅世家或书香门第,他是贫寒子弟出身幼年丧父,他曾做过商店的学徒而对读書特别感到兴趣。
   每日早晚偷空读书,虽是没有师友指点他认为读书,总是一件有益的事不管懂与不懂,只是勤奋地读久而玖之便稍稍能够看点书而神领心悟了,因而读得更勤
   有一回,夜里在灯下看书受到老板的责骂,并且生了一场大病同店的伙计學徒们,笑他是书呆揶揄嘲弄,不一而足但他并不灰心。
   后来机会来了一位亲戚介绍他到书店里当校对,由此接受更多知识看了不少的书,对学问渐渐入到正式的门径在事务比较空闲的时候,便做些诗词和论文去投稿几十年一直没有间断过,国学之渊博┅时称最。
   他不但是一个苦行的学者而且是一个革命的文人。
   他和叶楚伧、于右任诸先生都是南社诗文之中坚分子,他当过報馆编辑、中小学教员、大学教授布衣素食,教学自养北伐成功后,楚伧先生主政江苏邀担任民政厅长,不久便辞职去教书他说:“我是不宜做官的,还是写写文章教教书,却适合我的本性”
   抗战期中,他在上海西区康脑脱路的“安居”中小楼一角,坐擁书城生活却甚清苦;他的夫人自己执炊,每餐限两件素菜汪精卫屡次派人逼他出来,他置之不理后来索性杜门谢客,函札也不置答
   他身躯伟岸,满面虬髯健谈豪饮,晚年左臂患了风湿痛便打打太极拳。抗战胜利后被任上海通志馆长,臂疾渐剧终至偏廢,遂自号“半臂翁”
   家居研究佛学自遣,所写文字也带有禅味,深入浅出含有哲理。
   一九四七年夏逝世年七十九。
   他的遗作甚多死前有拟《寒山子诗》四首,外间似未发表兹录其一于次:
  半身偏废我神游,跋涉无庸车马求;
  风雪交加都鈈隔山川间阻可无愁。
  或从梦里时时见好向书中细细搜;
  万里风云来眼底,青箱作枕枕吾头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話题 |

  这是套好东西,不知道大陆版的是不是删了很多内容一直在犹豫要不要下手买。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獎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噵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