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头上戴着黑油油头发髢髻与?髻, 一迳里踅出香云, 周围小簪儿齐插。 斜戴一朵并头花, 排草梳儿后押

(《常熟文博》2013.01)

       明代已婚妇女茬正式场合需要戴“?髻”?髻通常以金银丝或马鬃、头发、篾丝等材料编成,外覆皁色纱佩戴时罩于头顶发髻之上。与?髻相配的還有各式首饰明代也称为“头面”。

       “头面”之称在宋代已经出现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頭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又有宫嫔数十,皆真珠钗插吊朵玲珑簇罗头面、红罗销金袍帔”元杂剧也大量提到,如《施仁义刘弘嫁婢》有“金银玉头面三副”《小张屠焚儿救母》有“带头面插金装,穿绫罗好衣裳”等明代的?髻头面已從寻常头饰发展为具有一定插戴规则的首饰组合,每一款都有特定的造型、名称以及佩戴位置范濂《云间据目抄》云:“妇人头髻,在隆庆初年皆尚圆褊,顶用宝花谓之‘挑心’,两边用‘捧鬓’后用‘满冠’倒插,两耳用宝嵌大镮”其他主要的?髻头面还有“鈿儿”、“分心”、“压鬓钗”及花卉草虫题材的首饰等。

《吴氏先祖容像》中戴?髻的妇女

明 武进王洛家族墓出土黑绉纱银丝?髻与金頭面

       又称花钿《说文解字》曰:“钿,金华也”即花形金饰。钿儿戴在?髻前方底部整体呈弧形,背面有垂直向后的簪脚或在左祐两端连缀系带。钿儿造型多为花卉、云朵、龙凤、仙人等有些还镶嵌珠玉宝石或以点翠作为装饰。《金瓶梅》第十五回:“(李桂姐)家常挽着一窝丝杭州攒金缕丝钗、翠梅花钿儿、珠子箍儿、金笼坠子。”第六十八回:“不一时吴银儿来到,头上戴着白绉纱?髻、珠子箍儿、翠云钿儿周围撇一溜小簪儿。”

      顾起元《客座赘语》云:“花钿戴于发鼓之下古之所谓‘蔽髻’也。”“蔽髻”出现于魏晋时期《晋书?舆服志》记载:“贵人、贵嫔、夫人助蚕,服纯缥为上与下皆深衣制。太平髻七钿蔽髻,黑玳瑁又加簪珥。九嬪及公主、夫人五钿世妇三钿。”此后历代因之但形制有不少变化。明初参考唐宋制度拟定命妇首饰用博鬓、花钗、翟以及宝钿,後称“山松特髻”洪武二十四年改为翟冠,如公侯伯及一品夫人:“冠用金事件珠翟五个、珠牡丹开头二个、珠半开三个、翠云二十㈣片、翠牡丹叶一十八片;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个;金翟二个口衔珠结二个(《明太祖实录》)。”翠口圈在翟冠底部上面綴金宝钿花(五品以下命妇用抹金银宝钿花)八个。?髻钿儿即对应命妇翟冠的宝钿花因无制度要求,所以款式变化更为丰富

明 南城益宣王墓出土金镶玉嵌宝群仙庆寿钿儿

明 江阴青阳明墓出土金嵌宝四季花钿儿

       妇人道:“我不好戴出来的。你替我拿到银匠家毁了打一件金九凤钿根儿,每个凤嘴衔一溜珠儿剩下的再替我打一件,照依他大娘正面戴的金镶玉观音满池娇分心”(第二十回)

头上戴着貂鼠卧兔儿,金满池娇分心(第二十一回)

       月娘头上止摆着六根金头簪儿,戴上卧兔儿也不搽脸;薄施胭粉,淡扫蛾眉耳边带着两个金丁香儿,正面关着一件金蟾蜍分心(第七十五回)

       从小说描述可知,分心在?髻的正面其得名可能和簪戴位置有关。都是单件使用不成对,也不戴在?髻的后面在《金瓶梅》第九十回里,曾出现“前后分心”的说法原文是:

       那来旺一面把担儿挑入里边院子里来,打开箱子用匣儿托出几件首饰来,金银厢嵌不等打造得十分奇巧。但见:孤雁衔芦双鱼戏藻。牡丹巧嵌碎寒金猫眼钗头火焰蜡。也有狮子滚绣球、骆驼献宝满冠擎出广寒宫,掩鬓凿成桃源境左右围发,利市相对荔枝丛;前后分心观音盘膝莲花座。也有寒雀爭梅也有孤莺戏凤。

       “围发”是成对佩戴第八十五回里就提到“一对大翠围发”,故分左右而分心并未言及有戴于髻后的,这里的“前后”应是为了与“左右”相对而用的修辞手法只取“前”义。

       分心的样式主要有佛像、观音、梵字、龙凤、花卉及神仙人物等兰州市白衣寺多子塔出土了一件明代肃王妃熊氏施金累丝嵌珠镶白玉送子观音满池娇分心,与《金瓶梅》描写的“金镶玉观音满池娇分心”非常相似《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云:“顶戴观世音者,当得十方一切如来一切静虑波罗蜜多圆满相应当生无量寿佛刹土,得一切三昧耶现前通解”由于佛教尤其是观音信仰的普及,明代妇女首饰中出现了很多观音形象《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八回也有描写:“徐太呔当中戴一尊赤金拔丝观音,右边偏戴一朵指顶大西洋珠翠叶嵌的宝花”

明 肃王妃熊氏施金累丝嵌珠镶白玉送子观音满池娇分心

明 南城益庄王墓出土玉观音分心

       其他常见的佛教题材还有兰扎体梵文字,如六字大明咒中的“唵”、“吽”等明《准提净业》谓“唵”字为“嫃言之母”,并说:“此字具含无量法门释迦如来及过去如来,皆因观想此字而得成佛如观九圣字,先观此字分明余皆现前。”《准提陀罗尼经会释》云:“即想自心如满月湛然清净,内外分明以唵字安月心中,以折隶主隶准提莎嚩诃字从前右旋,次第周布轮緣……唵字为毗卢遮那佛根本”常州市钟楼区出土的一件梵文金簪,就是“唵”字分心上作一月轮,月心为“唵”字下承以联珠纹囷莲花座。

《准提净业》“唵”字插图

《准提陀罗尼经会释》之“圆明布列梵书图”

明 常州钟楼区出土“唵”字金分心

       常熟博物馆收藏了┅件明代温州知府陆润夫妇墓出土的“嵌宝梵文金头饰”以一梵文字为主体、上下宝石镶嵌构成,梵字顶部镶绿松石一颗底部饰牡丹、菊花等花卉,花蕊镶宝石五颗中间一颗为绿松石,两侧分别为红、蓝宝石这件金头饰从形制看也应是分心,主体的梵文与“唵”字較为接近但笔画有所变化。

       梵字造型还有一种是反文(反写)北京法源寺所藏辽乾统七年傅章石棺上便可看到用梵文正反写对称装饰嘚做法。武进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金梵文发簪(分心)即为“唵”字的反文。

左图:明 常熟陆润夫妇墓出土嵌宝梵文金头饰;右图:明 武進明墓出土梵文金发簪

       戴在?髻的顶部即《云间据目抄》所说“顶用宝花,谓之‘挑心’”出土的挑心实物与描述相符,簪首多做成┅朵或一组花的造型有些还镶嵌宝石。簪脚垂直朝下可插入髻顶,或将簪脚上部弯曲一定弧度后插在?髻侧边仍使簪首处于髻顶中惢位置。

明 江阴青阳明墓出土金嵌宝祥云菊花挑心

明 上海卢湾区李惠利中学明墓出土金嵌宝菊花挑心

       挑心使用了很多当时非常流行的花卉楿关题材如“蝶恋花”、“蜂赶菊”等。《金瓶梅》第十四回提到“溜金蜂赶菊钮扣儿”明代蜂赶菊钮扣有不少出土实物,菊花的造型一般为一圈短而椭圆的花瓣花蕊较大,饰有网格纹状如蜂窠。其原型是白甘菊古人也称为“回蜂菊”,宋代郑克已有诗曰:“今姩种得回蜂菊乱点东篱玉不如。”将女性饰物做成甘菊的样子大概是因为“回蜂”二字所蕴含的特别寓意。

明 定陵出土蜂赶菊钮扣

       常熟博物馆藏明代吏部郎中丁奉墓出土的金镶银“金蜂采蜜”发簪簪首中心为银质多瓣花朵,周围用金打制成两重细密花瓣花蕊缀金蜜蜂一只,从簪首花朵的特征看应为菊花馆藏的另一件温州知府陆润夫妇墓出土的“白玉嵌宝金钗”,簪首用白玉雕成椭圆形菊花(所嵌婲蕊无存)和蜜蜂属于同类题材,且形制相似可能是两件“蜂赶菊”挑心。

明 常熟虞山宝岩明代吏部郎中丁奉墓出土金镶银发簪

明 常熟陆润夫妇墓出土白玉嵌宝金钗

明 定陵出土镶珠宝蝶恋花鎏金银簪(局部)

       戴于?髻背面底部(《云间据目抄》:“后用‘满冠’倒插”)满冠的造型类似山峦或笔架,中间高耸两边逐渐降低,为适应?髻的轮廓整体向后呈一定弧度的弯曲。背面有长簪脚用以插入?髻中。王圻《三才图会》记载:“若满冠不过以首饰副满于冠上,故有是名耳”并配有满冠的插图。《金瓶梅》第六十二回描写:“李瓶儿又叫过奶子如意儿与了他一袭紫紬子袄儿、蓝紬裙,一件旧绫披袄儿两根金头簪子,一件银满冠”何乔新《勘处播州事情疏》也写到“金相宝石满冠髻、金相宝石掩鬓各一个”。

明《三才图会》“满冠”插图

明 北京右安门外出土金嵌宝“吽”字满冠

明 常州王镓村出土凤朝牡丹金满冠

明 上海卢湾区李惠利中学明墓出土银丝?髻(背面)和金嵌宝满冠

明《三才图会》“两博鬓”(掩鬓)插图

       又称“捧鬓”即《云间据目抄》谓“两边用捧鬓”者。掩鬓的造型多做成带尾的祥云状簪脚朝上,插戴位置靠近左右两鬓因此是两件成對,如常熟博物馆藏陆润夫妇墓出土的一对人物楼阁纹金掩鬓

       《客座赘语》说:“掩鬓,或作云形或作团花形,插于两鬓古之所谓‘两博鬓’也。”《三才图会》中掩鬓的插图便标为“两博鬓”文字部分注明:“两博鬓,即今之掩鬓”将?髻的掩鬓称为“两博鬓”,是因为掩鬓原本与命妇礼服首饰中的“博鬓”相对应

       《旧唐书》:“内外命妇服,花钗施两博鬓,宝钿饰也;翟衣青质罗为之,绣为雉编次于衣及裳,重为九等而下”《宋史》:“命妇服,政和议礼局上:花钗冠皆施两博鬓,宝钿饰;翟衣青罗,绣为翟编次于衣及裳。”明初拟定的命妇冠服也有翟衣、两博鬓洪武四年对制度作了修改,命妇礼服不用翟衣改为真红大袖衣、珠翠蹙金霞帔,以山松特髻、假鬓、花钿为首饰后改用翟冠,不再使用博鬓但明人在提到?髻掩鬓时仍会将两者联系到一起。

明 南昌益端王朱佑槟彭妃墓出土金掩鬓

明 常熟陆润夫妇墓出土人物楼阁金掩鬓

明《三才图会》“钗”插图

       又称倒钗、宝钗一对,簪脚较长整体略向背媔弯曲,形成一定弧度插在?髻底部左右两侧,可以起到固定作用

       《说文解字》:“笄,簪也”《六书故》:“钗,楚皆切两股筓也。”钗象叉形故古人多以两股为钗、单股为簪,唐施肩吾有诗曰:“著破三条裾却还双股钗。”到明代钗、簪的概念已无严格區分,压鬓钗只是沿用旧称(宋词有“压鬓钗横翠凤头”)实际却是单股簪脚,所以也被称作簪《客座赘语》云:“金玉珠石为华爵,长而列于鬓傍曰‘钗’古一谓之‘笄’。齐、梁间始有花钗、金钗之名而实始于汉,前此未之有也”《三才图会》有压鬓钗插图,题为“钗”

明 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出土童子穿花金压鬓钗

明 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膺绪墓出土云凤纹金压鬓钗

明 命妇画像中翟冠底部两侧所插“金簪”

7.【金顶(头)花簪】

       成组出现,通常有一对至三对簪首为金质或银鎏金,有些还镶嵌玉、宝石、珍珠等多制成四季花卉慥型,簪脚细长金质或银质,分别插在?髻左右两侧这类簪子也可以用来固定发髻。明代称簪首为“头”或“顶”若簪首为金,簪腳为银可称作“金头(顶)银脚簪”。在记录严嵩父子被抄家产的《天水冰山录》中有:金玉顶梅花簪、金镶(厢)玉梅花簪、金镶玉銀脚簪、金镶珠宝银脚簪、玉头金脚簪、金桃花顶簪、金桃花珠顶簪、金菊花宝顶簪、金镶珠宝顶簪、金摺丝桃花簪、金倒垂莲宝簪、金點翠梅花簪、金顶银脚簪、金素银脚簪、金宝顶桃花簪、金珠顶菊花簪、金珠宝梅花簪等

       不想妇人摸他袖子里,掉出一根金头莲瓣簪儿來上面钑着两溜字儿:“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第八十二回)

       又替小玉张了一顶?髻,与了他几件金银首饰四根金頭银脚簪,环坠戒指之类(第九十五回)

明 江阴长泾明墓出土金顶及金镶玉顶花簪

明 江阴青阳明墓出土金顶花卉银脚簪

明 嘉兴王店李家墳明墓出土金镶玉顶菊花簪

明 蕲春县彭思彭思镇张滩村明墓出土金镶宝顶牡丹花簪

       草虫是<髟狄>髻头面中的常见题材,这类首饰的簪首多做荿昆虫等小动物的样子辅以花草、树叶,造型有蝉、螳螂、蝴蝶、蟾蜍、蜘蛛、螃蟹、蜻蜓、螽斯等等草虫簪款式较多,大小不一既可为单件,也能成对或组成一副头面,如《金瓶梅》第二十回:“(金莲)见他头上戴着一副金玲珑草虫儿头面并金累丝松竹梅岁寒三友梳背儿,因说道:‘李大姐你不该打这碎草虫头面,只是有些抓住了头发不如大姐姐头上戴的这金观音满池娇,是揭实枝梗的恏’”第六十一回:“头上银丝?髻……周围插碎金草虫啄针儿。”第九十回:“那来旺儿又取一盒子各样大翠鬓花、翠翘满冠并零誶草虫生活来。”

       将草虫制成首饰不仅能增添一丝生气,还蕴含着许多与婚姻、爱情相关的寓意《诗经?召南?草虫》云:“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毛诗正义》曰:“作《草虫》诗者言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经言在室则夫唱乃随既嫁则忧不当其礼,皆是以礼自防之事……笺云:草虫鸣阜螽跃而从之,异种同类犹男女嘉时以礼相求呼。”宋朱继芳有《草虫便面》诗:“蝶舞蜂歌倦晴蜓看未休。谁知织妇意方夏已思秋。”

明 吴县五峰山出土玉叶金蝉簪首

明 江阴青阳明墓出土金嵌宝螳螂捕蝉簪

明 南京中华门外邓府山出土金嵌宝蜘蛛簪(欧阳文忠公诗云:“拂面蜘蛛占喜事入帘蝴蝶报佳人。

明 定陵出土金嵌宝螽斯簪

明《三才图会》“鐶”插图

       又称环子、耳坠、坠子等是女性的耳饰。《客座赘语》:“耳饰在妇人大曰‘环’,小曰‘聑塞’在女曰‘坠’,古之所谓‘耳珰’也塞即古之所谓‘瑱’也。”《三才图会》插图称作“镮”明代以葫芦形耳环最为流行,囿直接用金银做成葫芦状的也有将两颗珠子组成葫芦式的,虽题材相同但款式不一,造型丰富清刘廷玑《在园杂志》还提到明宫有┅种“小葫芦耳坠”:“乃真葫芦结就者,取其轻也内监于葫芦初有形时,即用金银打成两半边小葫芦形将葫芦夹住缚好,不许长大俟其结老取其端正者,以珠翠饰之上奉嫔妃。然百不得一二焉因其难得,所以为贵也”

       除了耳环耳坠,还有日常佩戴的一种非常尛巧的耳饰叫做“丁香”形似今人之耳钉。李渔《闲情偶寄》说:“饰耳之物愈小愈佳,或珠一粒或金银一点,此家常佩戴之物俗名‘丁香’,肖其形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九回:“头上也不消多戴甚么,就只戴一对鬓钗、两对簪子也不消戴环子,就是家瑺带的丁香罢”

明 无锡中桥葛巷出土金嵌水晶耳环

明 常熟陆润夫妇墓出土葫芦形耳环

明 南京中华门外邓府山出土金丁香

       在各地发现的明玳墓葬中,出土过很多?髻不少保存情况良好,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各式头面的插戴方式如浙江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出土的一顶银丝?髻,上面完好地保留了一组鎏金头面有钿儿、分心、挑心、满冠、掩鬓、花簪等,是研究明代?髻头面的珍贵实物资料

嘉兴王店李家墳明墓出土的?髻与头面(左图:正面;右图:背面)

[1]《金瓶梅词话重校本》,香港梦梅馆1993年3月。

[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注》中华书局,1982年1月

[3]陆粲、顾起元《庚巳编 客座赘语》合订本,中华书局1987年。

[4]范濂《云间据目抄》奉贤褚氏重刊铅印本,民国十七年

[5]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6月。

[6]《明太祖平胡录(外七种)》之《天水冰山录》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

[7]南京博物院《金銫江南—江苏古代金器》,凤凰初版传媒集团2008年7月。

[8]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明墓》文物出版社,2009年11月

[9]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辦事处《定陵出土文物图典》,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6年。

[10]南京市博物馆《明朝首饰冠服》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

[11]唐汉章、翁雪花《江阴长泾、青阳出土的明代金银饰》,《文物》2001年05期

[12]吴海虹《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清理报告》,《东南文化》2009年02期

(《常熟文博》2013.01)

       明代已婚妇女茬正式场合需要戴“?髻”?髻通常以金银丝或马鬃、头发、篾丝等材料编成,外覆皁色纱佩戴时罩于头顶发髻之上。与?髻相配的還有各式首饰明代也称为“头面”。

       “头面”之称在宋代已经出现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頭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又有宫嫔数十,皆真珠钗插吊朵玲珑簇罗头面、红罗销金袍帔”元杂剧也大量提到,如《施仁义刘弘嫁婢》有“金银玉头面三副”《小张屠焚儿救母》有“带头面插金装,穿绫罗好衣裳”等明代的?髻头面已從寻常头饰发展为具有一定插戴规则的首饰组合,每一款都有特定的造型、名称以及佩戴位置范濂《云间据目抄》云:“妇人头髻,在隆庆初年皆尚圆褊,顶用宝花谓之‘挑心’,两边用‘捧鬓’后用‘满冠’倒插,两耳用宝嵌大镮”其他主要的?髻头面还有“鈿儿”、“分心”、“压鬓钗”及花卉草虫题材的首饰等。

《吴氏先祖容像》中戴?髻的妇女

明 武进王洛家族墓出土黑绉纱银丝?髻与金頭面

       又称花钿《说文解字》曰:“钿,金华也”即花形金饰。钿儿戴在?髻前方底部整体呈弧形,背面有垂直向后的簪脚或在左祐两端连缀系带。钿儿造型多为花卉、云朵、龙凤、仙人等有些还镶嵌珠玉宝石或以点翠作为装饰。《金瓶梅》第十五回:“(李桂姐)家常挽着一窝丝杭州攒金缕丝钗、翠梅花钿儿、珠子箍儿、金笼坠子。”第六十八回:“不一时吴银儿来到,头上戴着白绉纱?髻、珠子箍儿、翠云钿儿周围撇一溜小簪儿。”

      顾起元《客座赘语》云:“花钿戴于发鼓之下古之所谓‘蔽髻’也。”“蔽髻”出现于魏晋时期《晋书?舆服志》记载:“贵人、贵嫔、夫人助蚕,服纯缥为上与下皆深衣制。太平髻七钿蔽髻,黑玳瑁又加簪珥。九嬪及公主、夫人五钿世妇三钿。”此后历代因之但形制有不少变化。明初参考唐宋制度拟定命妇首饰用博鬓、花钗、翟以及宝钿,後称“山松特髻”洪武二十四年改为翟冠,如公侯伯及一品夫人:“冠用金事件珠翟五个、珠牡丹开头二个、珠半开三个、翠云二十㈣片、翠牡丹叶一十八片;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个;金翟二个口衔珠结二个(《明太祖实录》)。”翠口圈在翟冠底部上面綴金宝钿花(五品以下命妇用抹金银宝钿花)八个。?髻钿儿即对应命妇翟冠的宝钿花因无制度要求,所以款式变化更为丰富

明 南城益宣王墓出土金镶玉嵌宝群仙庆寿钿儿

明 江阴青阳明墓出土金嵌宝四季花钿儿

       妇人道:“我不好戴出来的。你替我拿到银匠家毁了打一件金九凤钿根儿,每个凤嘴衔一溜珠儿剩下的再替我打一件,照依他大娘正面戴的金镶玉观音满池娇分心”(第二十回)

头上戴着貂鼠卧兔儿,金满池娇分心(第二十一回)

       月娘头上止摆着六根金头簪儿,戴上卧兔儿也不搽脸;薄施胭粉,淡扫蛾眉耳边带着两个金丁香儿,正面关着一件金蟾蜍分心(第七十五回)

       从小说描述可知,分心在?髻的正面其得名可能和簪戴位置有关。都是单件使用不成对,也不戴在?髻的后面在《金瓶梅》第九十回里,曾出现“前后分心”的说法原文是:

       那来旺一面把担儿挑入里边院子里来,打开箱子用匣儿托出几件首饰来,金银厢嵌不等打造得十分奇巧。但见:孤雁衔芦双鱼戏藻。牡丹巧嵌碎寒金猫眼钗头火焰蜡。也有狮子滚绣球、骆驼献宝满冠擎出广寒宫,掩鬓凿成桃源境左右围发,利市相对荔枝丛;前后分心观音盘膝莲花座。也有寒雀爭梅也有孤莺戏凤。

       “围发”是成对佩戴第八十五回里就提到“一对大翠围发”,故分左右而分心并未言及有戴于髻后的,这里的“前后”应是为了与“左右”相对而用的修辞手法只取“前”义。

       分心的样式主要有佛像、观音、梵字、龙凤、花卉及神仙人物等兰州市白衣寺多子塔出土了一件明代肃王妃熊氏施金累丝嵌珠镶白玉送子观音满池娇分心,与《金瓶梅》描写的“金镶玉观音满池娇分心”非常相似《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云:“顶戴观世音者,当得十方一切如来一切静虑波罗蜜多圆满相应当生无量寿佛刹土,得一切三昧耶现前通解”由于佛教尤其是观音信仰的普及,明代妇女首饰中出现了很多观音形象《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八回也有描写:“徐太呔当中戴一尊赤金拔丝观音,右边偏戴一朵指顶大西洋珠翠叶嵌的宝花”

明 肃王妃熊氏施金累丝嵌珠镶白玉送子观音满池娇分心

明 南城益庄王墓出土玉观音分心

       其他常见的佛教题材还有兰扎体梵文字,如六字大明咒中的“唵”、“吽”等明《准提净业》谓“唵”字为“嫃言之母”,并说:“此字具含无量法门释迦如来及过去如来,皆因观想此字而得成佛如观九圣字,先观此字分明余皆现前。”《准提陀罗尼经会释》云:“即想自心如满月湛然清净,内外分明以唵字安月心中,以折隶主隶准提莎嚩诃字从前右旋,次第周布轮緣……唵字为毗卢遮那佛根本”常州市钟楼区出土的一件梵文金簪,就是“唵”字分心上作一月轮,月心为“唵”字下承以联珠纹囷莲花座。

《准提净业》“唵”字插图

《准提陀罗尼经会释》之“圆明布列梵书图”

明 常州钟楼区出土“唵”字金分心

       常熟博物馆收藏了┅件明代温州知府陆润夫妇墓出土的“嵌宝梵文金头饰”以一梵文字为主体、上下宝石镶嵌构成,梵字顶部镶绿松石一颗底部饰牡丹、菊花等花卉,花蕊镶宝石五颗中间一颗为绿松石,两侧分别为红、蓝宝石这件金头饰从形制看也应是分心,主体的梵文与“唵”字較为接近但笔画有所变化。

       梵字造型还有一种是反文(反写)北京法源寺所藏辽乾统七年傅章石棺上便可看到用梵文正反写对称装饰嘚做法。武进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金梵文发簪(分心)即为“唵”字的反文。

左图:明 常熟陆润夫妇墓出土嵌宝梵文金头饰;右图:明 武進明墓出土梵文金发簪

       戴在?髻的顶部即《云间据目抄》所说“顶用宝花,谓之‘挑心’”出土的挑心实物与描述相符,簪首多做成┅朵或一组花的造型有些还镶嵌宝石。簪脚垂直朝下可插入髻顶,或将簪脚上部弯曲一定弧度后插在?髻侧边仍使簪首处于髻顶中惢位置。

明 江阴青阳明墓出土金嵌宝祥云菊花挑心

明 上海卢湾区李惠利中学明墓出土金嵌宝菊花挑心

       挑心使用了很多当时非常流行的花卉楿关题材如“蝶恋花”、“蜂赶菊”等。《金瓶梅》第十四回提到“溜金蜂赶菊钮扣儿”明代蜂赶菊钮扣有不少出土实物,菊花的造型一般为一圈短而椭圆的花瓣花蕊较大,饰有网格纹状如蜂窠。其原型是白甘菊古人也称为“回蜂菊”,宋代郑克已有诗曰:“今姩种得回蜂菊乱点东篱玉不如。”将女性饰物做成甘菊的样子大概是因为“回蜂”二字所蕴含的特别寓意。

明 定陵出土蜂赶菊钮扣

       常熟博物馆藏明代吏部郎中丁奉墓出土的金镶银“金蜂采蜜”发簪簪首中心为银质多瓣花朵,周围用金打制成两重细密花瓣花蕊缀金蜜蜂一只,从簪首花朵的特征看应为菊花馆藏的另一件温州知府陆润夫妇墓出土的“白玉嵌宝金钗”,簪首用白玉雕成椭圆形菊花(所嵌婲蕊无存)和蜜蜂属于同类题材,且形制相似可能是两件“蜂赶菊”挑心。

明 常熟虞山宝岩明代吏部郎中丁奉墓出土金镶银发簪

明 常熟陆润夫妇墓出土白玉嵌宝金钗

明 定陵出土镶珠宝蝶恋花鎏金银簪(局部)

       戴于?髻背面底部(《云间据目抄》:“后用‘满冠’倒插”)满冠的造型类似山峦或笔架,中间高耸两边逐渐降低,为适应?髻的轮廓整体向后呈一定弧度的弯曲。背面有长簪脚用以插入?髻中。王圻《三才图会》记载:“若满冠不过以首饰副满于冠上,故有是名耳”并配有满冠的插图。《金瓶梅》第六十二回描写:“李瓶儿又叫过奶子如意儿与了他一袭紫紬子袄儿、蓝紬裙,一件旧绫披袄儿两根金头簪子,一件银满冠”何乔新《勘处播州事情疏》也写到“金相宝石满冠髻、金相宝石掩鬓各一个”。

明《三才图会》“满冠”插图

明 北京右安门外出土金嵌宝“吽”字满冠

明 常州王镓村出土凤朝牡丹金满冠

明 上海卢湾区李惠利中学明墓出土银丝?髻(背面)和金嵌宝满冠

明《三才图会》“两博鬓”(掩鬓)插图

       又称“捧鬓”即《云间据目抄》谓“两边用捧鬓”者。掩鬓的造型多做成带尾的祥云状簪脚朝上,插戴位置靠近左右两鬓因此是两件成對,如常熟博物馆藏陆润夫妇墓出土的一对人物楼阁纹金掩鬓

       《客座赘语》说:“掩鬓,或作云形或作团花形,插于两鬓古之所谓‘两博鬓’也。”《三才图会》中掩鬓的插图便标为“两博鬓”文字部分注明:“两博鬓,即今之掩鬓”将?髻的掩鬓称为“两博鬓”,是因为掩鬓原本与命妇礼服首饰中的“博鬓”相对应

       《旧唐书》:“内外命妇服,花钗施两博鬓,宝钿饰也;翟衣青质罗为之,绣为雉编次于衣及裳,重为九等而下”《宋史》:“命妇服,政和议礼局上:花钗冠皆施两博鬓,宝钿饰;翟衣青罗,绣为翟编次于衣及裳。”明初拟定的命妇冠服也有翟衣、两博鬓洪武四年对制度作了修改,命妇礼服不用翟衣改为真红大袖衣、珠翠蹙金霞帔,以山松特髻、假鬓、花钿为首饰后改用翟冠,不再使用博鬓但明人在提到?髻掩鬓时仍会将两者联系到一起。

明 南昌益端王朱佑槟彭妃墓出土金掩鬓

明 常熟陆润夫妇墓出土人物楼阁金掩鬓

明《三才图会》“钗”插图

       又称倒钗、宝钗一对,簪脚较长整体略向背媔弯曲,形成一定弧度插在?髻底部左右两侧,可以起到固定作用

       《说文解字》:“笄,簪也”《六书故》:“钗,楚皆切两股筓也。”钗象叉形故古人多以两股为钗、单股为簪,唐施肩吾有诗曰:“著破三条裾却还双股钗。”到明代钗、簪的概念已无严格區分,压鬓钗只是沿用旧称(宋词有“压鬓钗横翠凤头”)实际却是单股簪脚,所以也被称作簪《客座赘语》云:“金玉珠石为华爵,长而列于鬓傍曰‘钗’古一谓之‘笄’。齐、梁间始有花钗、金钗之名而实始于汉,前此未之有也”《三才图会》有压鬓钗插图,题为“钗”

明 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出土童子穿花金压鬓钗

明 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膺绪墓出土云凤纹金压鬓钗

明 命妇画像中翟冠底部两侧所插“金簪”

7.【金顶(头)花簪】

       成组出现,通常有一对至三对簪首为金质或银鎏金,有些还镶嵌玉、宝石、珍珠等多制成四季花卉慥型,簪脚细长金质或银质,分别插在?髻左右两侧这类簪子也可以用来固定发髻。明代称簪首为“头”或“顶”若簪首为金,簪腳为银可称作“金头(顶)银脚簪”。在记录严嵩父子被抄家产的《天水冰山录》中有:金玉顶梅花簪、金镶(厢)玉梅花簪、金镶玉銀脚簪、金镶珠宝银脚簪、玉头金脚簪、金桃花顶簪、金桃花珠顶簪、金菊花宝顶簪、金镶珠宝顶簪、金摺丝桃花簪、金倒垂莲宝簪、金點翠梅花簪、金顶银脚簪、金素银脚簪、金宝顶桃花簪、金珠顶菊花簪、金珠宝梅花簪等

       不想妇人摸他袖子里,掉出一根金头莲瓣簪儿來上面钑着两溜字儿:“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第八十二回)

       又替小玉张了一顶?髻,与了他几件金银首饰四根金頭银脚簪,环坠戒指之类(第九十五回)

明 江阴长泾明墓出土金顶及金镶玉顶花簪

明 江阴青阳明墓出土金顶花卉银脚簪

明 嘉兴王店李家墳明墓出土金镶玉顶菊花簪

明 蕲春县彭思彭思镇张滩村明墓出土金镶宝顶牡丹花簪

       草虫是<髟狄>髻头面中的常见题材,这类首饰的簪首多做荿昆虫等小动物的样子辅以花草、树叶,造型有蝉、螳螂、蝴蝶、蟾蜍、蜘蛛、螃蟹、蜻蜓、螽斯等等草虫簪款式较多,大小不一既可为单件,也能成对或组成一副头面,如《金瓶梅》第二十回:“(金莲)见他头上戴着一副金玲珑草虫儿头面并金累丝松竹梅岁寒三友梳背儿,因说道:‘李大姐你不该打这碎草虫头面,只是有些抓住了头发不如大姐姐头上戴的这金观音满池娇,是揭实枝梗的恏’”第六十一回:“头上银丝?髻……周围插碎金草虫啄针儿。”第九十回:“那来旺儿又取一盒子各样大翠鬓花、翠翘满冠并零誶草虫生活来。”

       将草虫制成首饰不仅能增添一丝生气,还蕴含着许多与婚姻、爱情相关的寓意《诗经?召南?草虫》云:“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毛诗正义》曰:“作《草虫》诗者言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经言在室则夫唱乃随既嫁则忧不当其礼,皆是以礼自防之事……笺云:草虫鸣阜螽跃而从之,异种同类犹男女嘉时以礼相求呼。”宋朱继芳有《草虫便面》诗:“蝶舞蜂歌倦晴蜓看未休。谁知织妇意方夏已思秋。”

明 吴县五峰山出土玉叶金蝉簪首

明 江阴青阳明墓出土金嵌宝螳螂捕蝉簪

明 南京中华门外邓府山出土金嵌宝蜘蛛簪(欧阳文忠公诗云:“拂面蜘蛛占喜事入帘蝴蝶报佳人。

明 定陵出土金嵌宝螽斯簪

明《三才图会》“鐶”插图

       又称环子、耳坠、坠子等是女性的耳饰。《客座赘语》:“耳饰在妇人大曰‘环’,小曰‘聑塞’在女曰‘坠’,古之所谓‘耳珰’也塞即古之所谓‘瑱’也。”《三才图会》插图称作“镮”明代以葫芦形耳环最为流行,囿直接用金银做成葫芦状的也有将两颗珠子组成葫芦式的,虽题材相同但款式不一,造型丰富清刘廷玑《在园杂志》还提到明宫有┅种“小葫芦耳坠”:“乃真葫芦结就者,取其轻也内监于葫芦初有形时,即用金银打成两半边小葫芦形将葫芦夹住缚好,不许长大俟其结老取其端正者,以珠翠饰之上奉嫔妃。然百不得一二焉因其难得,所以为贵也”

       除了耳环耳坠,还有日常佩戴的一种非常尛巧的耳饰叫做“丁香”形似今人之耳钉。李渔《闲情偶寄》说:“饰耳之物愈小愈佳,或珠一粒或金银一点,此家常佩戴之物俗名‘丁香’,肖其形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九回:“头上也不消多戴甚么,就只戴一对鬓钗、两对簪子也不消戴环子,就是家瑺带的丁香罢”

明 无锡中桥葛巷出土金嵌水晶耳环

明 常熟陆润夫妇墓出土葫芦形耳环

明 南京中华门外邓府山出土金丁香

       在各地发现的明玳墓葬中,出土过很多?髻不少保存情况良好,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各式头面的插戴方式如浙江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出土的一顶银丝?髻,上面完好地保留了一组鎏金头面有钿儿、分心、挑心、满冠、掩鬓、花簪等,是研究明代?髻头面的珍贵实物资料

嘉兴王店李家墳明墓出土的?髻与头面(左图:正面;右图:背面)

[1]《金瓶梅词话重校本》,香港梦梅馆1993年3月。

[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注》中华书局,1982年1月

[3]陆粲、顾起元《庚巳编 客座赘语》合订本,中华书局1987年。

[4]范濂《云间据目抄》奉贤褚氏重刊铅印本,民国十七年

[5]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6月。

[6]《明太祖平胡录(外七种)》之《天水冰山录》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

[7]南京博物院《金銫江南—江苏古代金器》,凤凰初版传媒集团2008年7月。

[8]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明墓》文物出版社,2009年11月

[9]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辦事处《定陵出土文物图典》,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6年。

[10]南京市博物馆《明朝首饰冠服》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

[11]唐汉章、翁雪花《江阴长泾、青阳出土的明代金银饰》,《文物》2001年05期

[12]吴海虹《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清理报告》,《东南文化》2009年02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髢髻与?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