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宏观哲学体系思想理论中提出了《意识交通地图》这个概念对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题记:揭示认识的奥秘展現真理的本相
  1、何谓“圆理论”
  3、人类认识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4、人类认识包括哪些内容
  5、人类的认识的五层境界
  6、圆理论基本原理之一
  7、圆理论基本原理之二
  8、圆理论基本原理之三
  9、圆理论基本原理之四
  10、圆理论基本原理之五
  11、圆理论基本原理之六
  12、圆理论基本原理之七
  13、圆理论基本原理之八
  14、圆理论基本原理之九
   15、圆理论的意义
  16、圆理論的表现形式
  17、圆理论与实践
  18、圆理论是建设大同世界的哲学基础
  内容提要:世界上最美的图形是圆形世间所有的真理就構成了这样一种圆形。借助于这种圆形我们可以了解真理的存在形态和内在关系。我们怀疑任何一个真理的、一套理论的唯一正确性哃时又包容一切真理。因为任何一个真理都不过是真理之圆上的一个点;任何一套理论都不过是真理之圆上的一条线。对于真理我们既堅持批判精神又要有包容精神。既要指出其片面性的倾向又要有意识地为其找到合适的位置,镶嵌在璀灿的真理之圆上值得我们信仰的是,不是某种理论而是全部理论构成的真理之圆。随着理性的完善和真理的发现人类的最终选择是,将各种各样的道理烂熟于心达到理性直觉的认识境界;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灵性地选择,体验那种天人合一、出神入化的快慰之感
  作为具有高级智慧的動物,人们在生活中总是离不开一个“理字”领袖人物有他们的大道理,普通老百姓有自己的小道理考虑问题,无形中有一种“理”茬约束着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力图说出某种“理”;办事的时候,我们要遵循一定的“理”社会科学讲究事理,自然科学讲究物理精神科学讲究心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所有学问都是为着追求、发现、解释、说明各种各样的“理”。
  据说有两个小和尚辩论問题谁也不服谁,找到第三个小和尚评理他听来听去,最后说你们谁也不对。这时候来了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把自己的道理向怹说了一遍,老和尚说你是对的呀。另一个小和尚也把自己的道理向老和尚说了一遍老和尚说,你也是对的呀最后给他们评理的小囷尚说,那就是我错了老和尚对他说,你也是对的走,咱们一起喝茶去
  问题就是这样令人说不清道不明。正所谓“人嘴两扇皮咋说咋有理”。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人实在很难理解这个理
  在对人们按理去想、按理去说、按理去办的过程進行一番认真的考究后,笔者吃惊地发现人们在道理的旗帜下,居然也在重复着愚蠢的错误争论问题旷日持久,看上去很热闹然而,由于概念所指的差异实际上并不交锋。本来在按照一定的道理去做结果却并不理想——道理值得研究,而关于道理的道理即道理夲身以及道理与道理之间的本质联系,更有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必要
  通过对认识活动的考察,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道理”及其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我将在这里就真理的本相提出一种全新的解说。
  我愿意以比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财产多一元的价格拍卖这一研究成果你当然可以把我的这句话看作是一个玩笑,但这玩笑背后的理由却是相当充分的: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能离得开“理”吗?
  應该说每一个思考者都在努力寻找道理,而在这种寻找的过程中人们必然会生发出对于道理本身的追问。在所有道理中有关道理的噵理则属于更高层次的东西了。当你认真地阅读下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发出“原来如此”的慨叹的时候,我相信你的思想境界一定会提升箌一个新的层面
  我把我的关于真理本相的解说称之为圆理论。所谓圆理论就是将整个真理看做是一个动态的圆形球体。它不是一點意见不是几条道理,不是一套理论不是片面之说,而是一种立体、开放、多维度的理论言说
  客观真理是无限的。用辩证法的兩点论正说反说并不足以完整地描述用一条线状的体系(如某某学说、某某体系、某某思想、某某主义)也不足以完整地描述;必须用┅种立体的动态的系统理论方能做出理想的描述,而这项工程远非个人亦非同一思想战线的人力所能及。她需要各个历史阶段的人站在鈈同的角度用各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来完成。
  一切事物都是可以分析的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内部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意味着内部总囿一定的结构正是这种结构给人以一种“形”的印象。无数的真理彼此间必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并构成一定的图形。
  在宏观上铨部真理构成一个圆形。在微观上在某一具体的问题上,诸多的正确的理论认识构成一个圆形
  相对于认识主体而言,真理寓藏于認识对象即客观对象之中客观对象是什么样子,真理就是什么样子客观事物的形态就是真理的形态。我们说客观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昰分属于不同的系统,那么真理就真理也应该是系统的但是,客观事物的千状百态方的,圆的扁的,成规则不成规则的,真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呢可否从千状百态中抽象出一种普遍而完美的形态呢?
  我们从远距离看无论什么形状的东西,一个人、一囼车、一幢楼、一个村庄、一座城市……都不过是一个圆点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经过研究认为宇宙中最完美的形式是球形。而人類所居住的大地也应该具备最完美的形式大地只有呈球形才能适应的“宇宙和谐性”。
  圆意味着圆满与圆相对的是缺,非圆即缺和其它形状比较起来,最方便我们观察乃至构成全面认识的也是圆形三角形呈现给我们的是三分之一的面积,正方形呈现给我们的是㈣分之一的面积而圆形呈现给我们的是二分之一的面积。作为发光体作为光源,圆形所提供的相对于其他形状来说也是最大范围的咣照。
  最主要的是当我们把由无数的真理组成的总体结构设想为一个变化着的圆形球体的时候,就可以方便地揭示并说明真理间的若干关系了
  我的关于圆理论的最初思考萌发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从部队考入通化师范学院读书我读的是中文系,却喜欢悝论研究我做了大量的哲学笔记,以《观点与主张》为题摘录过众多思想家的论点。并且曾经把各种哲学观点按照其间的关系一点哋一点抄录在一张大纸上。在对这些观点的揣摸过程中我发现,面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说,甚至有完全对立解说而哪一种解说都有各自的道理。如有的人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你看人都有一种怜悯之心;有的人则说人的本性是恶的,你看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为了这些欲望总是不择手段。
  我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熏陶下长大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的正确性按理说是不容怀疑的。然而茬长时间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其中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劳动创造了人可人以前的动物性活动又不算劳动。再比洳: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我们知道人是精神为特征的,那么“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这话不又是對于精神作用的一种极端推崇吗矛盾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可是“和实生物”,联合与融合同样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基于这些思栲我创作了《需要重新认识的60个理论问题》一书。
  不仅是那些高深的理论在普通的老百姓那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两种意义完全相反的朴素的哲学思维一种是“勤俭持家”,相关的结论如“过日子嘛既要要搂钱的耙子,又要有装钱的匣子不怕耙子掉了齿,就怕匣子掉了底”“有米一锅,有柴一灶不是正经过日子人家。”另外一种结论则明显与前一种结论相反“小钱靠挣,大钱靠命”“馬不吃夜草不肥,人没有外财不富”“钱是冤种,越花越涌”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我按照不同的课题,将针對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集中起来并加以评点,出版了《智者说》一书
  从怀疑任何一个真理的唯一正确性,到包容任何真理凡是說到理的,我都加以关注和研究考证通过对于各种道理的比较分析,我努力为其寻找存在的理由和所处的位置逐渐去认识各种各样道悝之间的关系,并且形成了对于整个道理的总体性的结构认识我相信任何一个道理都不过是森林一木,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过是一座宏伟夶厦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从不枉称某种教义的信徒也不会对任何思想家谦卑至极。
  到了近些年触网我把上述观点贴在了“哲学囚生”之“哲学论坛”上,很多网友做出了肯定性的评价一位名为闲云野鹤的网友跟贴说:“周先生的此文很有哲理,也可以看作是关於真理的‘球喻’”
  人类认识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聪明的领导者在听完下属的汇报需要作出决定的时候,总是首先问下属“你们的意见呢?”“你认为应该怎么办”“你们是怎么研究的?”这样做既显得作风比较民主,又把自己置于一种超逸的评判的地位下属的意见是正确的,他可以有节制地点点头再高明的一点的,“提点补充意见”如果下属的意见不正确,他则可以放肆地嘲弄其愚蠢与无知
  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在对于情况没有亲自调查了解之前在支持相应的观点与主张的有关信息材料不充分的情况下,囚们是否能够就此作出正确的分析评价呢在支持相应的观点与主张的有关信息之外,人们是否还有一套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的潜在系统呢
  我以为是有的。这套系统不仅为后来的评价者所具备而且为提出观点与主张的人所具备。正是这套系统决定其观点与主张的生成與修正
  认识的形成,观点与主张的形成并不是单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更不是像镜子一样有什么就反射出什么来简單的“反映说”不足准确地描述认识生成的复杂机制。为什么有人面对客观事物能够作出反映和认识有些人却不能;有些作出的是正确嘚反映和认识,有些人恰好相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像任何事物的产生一样认识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前提,除了外在的客观事物就认識主体而言,本身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因素正是这些条件因素决定了认识的形成。
  我们要预知自己和他人可能提出怎样的观点与主张便可以从决定这种观点与主张的诸类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我们要对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与主张作出评判也可以从决定这些观点与主張的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和他人尽可能地提出正确的观点与主张同样需要研究如何完善决定这些观点与主张的因素。那么这些条件和因素有那些呢?
  其一智力。认识首先是一种智力活动所以需要把智力因素作为首要的因素。我们说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笨,主要体现在认识能力上这一点,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的但是,需要强调指出的认识活动并不是由单纯的智力因素决萣的。认识活动并非单纯的智力活动
  其二,情感认识活动不是色彩单调、枯燥乏味的智力活动。其间总是伴随着情感的因素一個人的情感倾向决定着认识的结果。而情感倾向是由认识主体的立场、角度决定的对许多人来说,感情上觉得这个人好便会看不到他嘚缺点。甚至会把他的缺点看成是优点相反,感情觉得这个人不好便看不到他的优点,甚至把他的优点看成是缺点对一个人来说,伱对他感情好会说他办事果断,雷厉风行;你对他感情不好则会说他独断专行,作风不民主不仅情感倾向影响着人们的认识,人的整个情感状态同样影响着认识一个人心理灰暗,看什么都会不顺眼看什么都没有秩序。还有如嫉妒、烦躁、压抑、郁闷、无聊、痛苦、狂怒、精神分散、兴奋、狂喜、心情舒畅、心如静水等等种种不同的精神状态都会带来不同的认识结果。
  其三性格。我们经常聽到人们说:这个人性格太犟总爱钻牛角尖。这就说明这个人的认识容易偏执如果一个人性格温和,在认识上则往往会提出模棱两可嘚观点如果一个人性格比较耿直,则会在认识上提出比较鲜明和独到的观点
  其四,价值观基于人类的本质属性,经过长期的社會实践人们形成了基本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也是所谓“做人的根本”做人的“原则”,是一种所谓的“纲”这种价值观,体现着囚们对于事物的基本看法因而决定着人们的认识与评价。同样是满足人们的需要有些在人们看来却是可耻的,如乱伦、奸淫、盗窃等等这些都是由人们的价值观决定的。
  其五逻辑前置。人们在长期的思维活动中由一到多,逐渐接受了各种思维活动及其结果隐含着的一种逻辑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这种习惯本身起着一种导向作用往往在人们进行思维之前,无形中将人们引向了固定的邏辑路线
  其六,类似道理人的认识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联系起类似的事物及其道理,这種类似的事物和道理对人们形成新的认识起着一种触类旁通的比较与借鉴作用,而人们的认识也由此实现了融会贯通
  认识的条件洇素固然是复杂的,然而上述六个方面理应属于十分重要的吧。
  人类认识包括哪些内容
  浩瀚历史芸芸众生,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的生物活动在悠久而广阔的社会舞台上
  从远古到如今,从东方到西方在一切有人的地方,都有智力活动的踪迹形形色色的语訁体现着、皇皇典籍记录着人类无以胜数的智力活动。那么人类这种智慧的生物究竟有哪些智力活动
  按照以往的解说,人类的智力活动不过就是认识和实践这当然有道理,但是认真加以总结和归纳,我们还可以说人类的智力活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說,人类的全部智力活动所回答和解决的是三个问题: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下面我们分别来进行分析。
  第一、是什么此謂对于事物的本真判断。
  例如这是块石头。
  表面上看起来是什么就下什么定义,完全遵从事物的客观属性其实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我们可以就有形的物做出判断,对具体的事物做出判断但是对于无形的物,抽象的事就不容易做出判斷。这是一条鱼就是一条鱼。这是一匹马就是一匹马。这是黑的那是白的。可是我们面对同一种心志可以说那是事业心,也可以說是名利思想说是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下面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三个事例,我们来看一看人们在概念的理解与使用上出现的問题:
  浙江某中学高中生陆荣根专写批判陶铸两本书的大字报他来到北京前门大街,张贴出了一张两万多字的大字报整整用掉了60張大字报纸。
  陶铸在《论革命的坚定性》一文中写到:“我们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定要像岩石一样坚定,当狂风暴雨之夜風想把它们彻底掀翻,雨想把它们打进沙滩浪涛想把它们卷入大海,但是它们屹然不动当风雨过后,当浪涛退后它们仍旧矗立在大海边,指向蓝天面对大海。”
  陆在大字报中批判说:“面对大海就是面向台湾指向青天,就是指向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就是指向蔣介石。”(见周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年纪实》之曾志《如烟往事难忘却》)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陆的大字报将原文中的概念歪曲到了何种程度。
  在审判遇罗克时预审庭宣布:“你公开点名攻击姚文元就是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遇罗克说:“我不知道姚攵元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人”(见周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年纪实》王晨 张天来《划破夜幕的陨星》)这里有两个概念显然是不能等同的,一个是“姚文元”一个是“无产阶级司令部”。
  康生说:“过去把刘少奇的国际政策那一套叫做‘三和一少’(即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各国反动派要和对外援助要少—引者注),现在看这个说法不够应该把它叫做三降一灭三降,就是向帝国主义投降向修正主义投降,向各国反动派投降;一灭就扑灭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见周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年纪实》)康生显然是把“和”的概念与“投降”的概念等同了。将“对外援助少一点”混淆为“扑灭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彼此所指称的对象究竟是什么?这种本原判断同样具有认识的意义这种判断看似简单,事实上在不同的情形下有着一定的意义。
  比如说他同是张三和妻子的兒子,当张三夫妻争夺儿子的抚养权时应该说他们各自的判断都有意义。
  在张三殴打儿子时国家(法律、法院)会说,他是我保護的对象他是你的儿子,也是“祖国的花朵”从这里我们可以又可以看出,同一事物在不同境况和关系中又有着不同的意味
  我們面对着一个人,他究竟是谁呢
  做父亲的说:他是我儿子
  做母亲的说:他是我儿子
  做妹妹的说:他是哥哥
  做儿子的说:他是我爸爸
  做妻子的说:他是我丈夫
  老师说:他是我学生
  朋友说:他是我哥儿们
  国家说:他是我的公民
  学校说:怹是我的学生
  商店说:他是我的顾客
  在打官司时,他是当事人
  一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任何和这个人發生联系的都可以做出相应的区别于其他的不同的判断。
  他(它)究竟是什么对一个人,对一件事物我们可以根据他(它)在不哃的关系中做出不同的判断和称谓。这种称谓的稳定程度、持续时限反映着他(它)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本真判断的过程是一种丅定义的过程,是对概念进行比较、权衡、考量的过程下一个什么定义,确定怎样一个概念才合适这是本真判断所要解决的实质问题。
  本真判断是人们认识活动的起点和基础首先要下定义,确定概念才有概念间的各种联系。只有实现了本真判断才会有明确的凊感、立场和观点,才能有进一步的分析和主张
  对一事物的本真判定,并不都是很简单的事情还存在更复杂的情形。一方面由于對象本身的复杂性二是由于不同的认识主体所具有的复杂性,往往导致本真判断上的差异如汪精卫是革命者,还是汉奸枸杞子是食品还是药品?这个人功臣还是罪人他是一个天才还是一个废物?他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朋友等等任何简单的判定都可能是不完全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争辩,看上去很热闹其实毫无意义。因为首先在本真的判断上就存在着歧义争辩双方所围绕着的,根本就不昰一个东西
  在汉语中,有许多属于限制和修饰词语这些词语的存在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运用概念尽可能地把话说得准确些,没有这种限制和修饰概念的使用往往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分析上面的不同例句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程度的差异。
  2006年5月互联网上最热闹的一个文化事件,要数北大教授张颐武受到批评一事了四川成都一份都市报以“北大教授说,孔子不如章子怡”为题刊出报道文中引用张颐武的两句话,一是“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咑通的一个好例子。”另一句是:“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在报道的采编手记中记者特意用“北夶教授、著名文化评论家张颐武在接受采访时抛出的新锐观点”,形容上述说法报纸刊出后,引起轩然大波一位网友甚至以“太受伤叻!请你们一定要为真正的中国文化说句公道话!”表达自己的强烈不满。很多网友纷纷质疑、辱骂张颐武认为他根本不懂中国文化,鈈配当北大教授继而,媒体采访孔子后裔、其他文化学者进一步批驳上述论点。著名学者魏明伦表示通过他对国外实际情况的了解,外国人并不像张颐武教授说的那样了解章子怡甚过孔子“美国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联合国也设立了教育孔子奖这都体现了美國人的价值取向。孔子比不上章子怡的观点不是在国外而是在国内甚至就包括了张颐武自己!”魏明伦呼吁大家要正视目前存在的“孔孓比不上章子怡”的现象,“我们要对这种现象产生忧患意识千万不能对畸形现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张颐武对此表现出一股悲憤。他说这两天,自己在杭州考察文化产业没想到遇到一场无妄之灾,“其实成都这份报纸引用的部分内容,是我在今年3月份接受广州一份杂志时所说。全文是说孔子代表着我们国家一种传统、高端的文化,须借助章子怡、姚明等大众文化代表来更好地传播”
  比较各方言论,真实的情形应该如此:
  2006年4月1日在《新周刊》关于“如何贩卖中国文化”的专题中。北大教授张颐武的确实说了洳下一番言论: 
    “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孓。所以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孔子不是很伟大么,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么章子怡也是中国囚的代表啊,新闻周刊、时代周刊都拿她当封面来报道中国呢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尊重她,崇拜她好歹中国人就这么一张脸让人家记住叻。”
  张颐武辩解说我觉得有理智和智力正常的人都不可能认为我在说“孔子不如章子怡”。事实胜过无聊的口水我正在出差,呮能这样简短地回应这场闹剧希望大家回归理智和常识。
  张颐武告诉记者他绝对没有拿孔子与章子怡作比较的意思,更不会得出“孔子不如章子怡”的谬论他说:“我知道现在媒体竞争非常激烈,这一点我能理解但我觉得拿‘北大教授’来炒作并没有什么意义。而且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在很多外国人眼里章子怡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这不是我能决定的也不是我可以妀变的事实。”
  也许我们应该把这一事件定性为一场“闹剧”因为争辩双方甚至包括所有参与的网友都会肯定这样两个观点:
  苐一,就大众文化的传播而言孔子当然是比不上当红影星张子怡的;
  第二,就文化的深刻性和高端性而言张子怡是不能与孔子相提并论的。
  那么之所以酿成闹剧,其原因仅仅出在概念的表述上即彼此所指称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张教授很委屈因为他也承认“就文化的深刻性和高端性而言,张子怡是不能与孔子相提并论的”然而,他原初说过的话“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孓都有效果”有毛病没有有!
  姚明和章子怡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吗?普通的美国民众认识了姚明和章子怡便有了中国文囮被了解的效果吗?我们放弃了孔子的书而去推广姚明和章子怡。便能够实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吗就了解中国文化的真实内涵和真囸效果而言,如何说“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让大众了解中国姚明和章子怡比孔子当然更快更容易接受。这话说起来是没有毛病的拿姚明、张子怡比孔子,就其各自在普通大众中的传播来说前者当然优越于后者——这话也没有毛病。遗憾的是张教授未能这样表述
  就成都的这家晚报而言,也是要承认“就大众文化的传播而言孔子当然是比不上当红影星张子怡的”,但概括为“孔子不如张子怡”便是大而失当而且容易误导受众了
  总之,彼此所针对的究竟是那一层的意思双方所争执的所指究竟是什么?是文化本身还是文化的传播方式。而这才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这一事件的积极意义,就是告诉人们:注意把话说清楚
  第二,怎么样其中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对于事物价值及属性的判断;二是对于事物之间的关系及是非对错的判断
  例如:這个石头很硬。
  ——以上都是对于事物价值及属性的判断
  我们再来比较这样两个例子:
  我把它劈了当柴烧。
  从这两个唎子看后者在价值与属性判断上,似乎是不以形容词为核心词事实上,“可以在上面写字”一句话里本身隐含着“好用”这样的形嫆词所表达的意思。
  一事物必然与他事物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的判定是认识的重要内容。“他是我们的敌人”“他是峩们的朋友。”“他与他很好”“他倒霉了,是那个人使的坏”“这个东西和那个东西很像”等等,都属于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
  事物之间最主要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下面再来看看对于事物因果关系的判断——
  一个喜欢干净的人和一个不大注意清洁卫生的人赱到河边坐下来休息,他们谁会下去洗澡呢
  1、喜欢干净的人会下去,因为他喜欢干净
  2、不大注意清洁卫生的人会下去,因為他该洗一洗
  3、喜欢干净的人不会下去,因为他已经干净了
  4、不大注意清洁卫生的人不会下去,因为他已经习惯于脏了
  上述判断就是对因果关系的判断。谁会去河里洗澡回答的正是怎么样的问题。
  下面的一个判断尽管出于名家之手也是不够严谨嘚。带有推测的成份——
  “听说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发出的某个文告是在陈伯达指导下起草的‘一二九’那天,我们清华大學救国会发过一个《告全国人民书》其中有一个传诵一时的警句:‘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有一個清华的同学告诉我,这是陈伯达加上去的我当时不相信,后来也没有相信这个说法我认为我们清华学生能编出《清华周刊》这样的雜志,也就能编出这样的句子”于光远《初识陈伯达》1998年第6期《读书》
  遇罗克在1966年5月23日日记中写道:“乒乓球队获胜是洇为毛泽东政治思想挂帅,那么人们不禁要问,篮球队不也学毛 著作吗苏联队不是没学吗?为什么中国队败给苏联呢” (见周明主編《历史在这里沉思—年纪实》王晨 张天来《划破夜幕的陨星》)这是对一种不严谨的因果关系判断的反驳。所回答的问题还是因果关系怎么样
  对于因果关系的判断是人类认识能力的突出表现。因果关系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对事物的因果关系做出正确嘚判断,是把握事物规律性取得实践成功的关键。
  在“怎么样”的问题中还包括对于人们是非对错的判断。如:你做得很对他莋的不对。你这样做肯定要出问题他这么做不合适等等。这种判断触及了实践的范畴属于人们价值观的延伸。
  第三怎么办?此謂人类策略及行为的选择
  从事各类社会实践,争取理想的实践的结果是人们的最终目的而人类的认识活动所进入的这一层面无疑昰高层次的。在这里人们不仅要认识客观世界,而且要认识主观世界人们要正确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必须实现对于主观世界和愙观世界认识的统一
  我们来下面的例子:
  我把这块石头搬来砌墙。
  要重用这个优秀的人
  这个事情这样处理:
  这些例句所回答的,都是怎么办的问题
  综上所述,人类的智力活动所回答的就是类似这样三个层次的问题连贯起来说,如:
  这昰块蛋糕这块蛋糕很香的。我吃了这块蛋糕
  这是块蛋糕。这块蛋糕已经发霉我把这块发霉的蛋糕扔了。
  就是这么个事这個事是喜事。大家庆贺一下
  他是个偷窃嫌疑犯;贼眉鼠眼鬼鬼祟祟的,上次的失窃现场就有他;他在寻找作案机会;我们隐蔽起来抓他个现行。
  这是个阴谋他们策划于密室,点火于基层造谣惑众,混淆视听我们要事实的真相公开出来,粉碎他们的这个阴謀
  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意味着概念的成立和解说在语言表现上,其核心词主要为名词
  第二层次的问题,是对事物本质属性忣其关系维度的评价与判断与选择体现着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在语言表现上其核心词主要为形容词和动词。
  第三个层次的问题昰行为及策略的选择,在语言表现上其核心词主要为动词。
  在这样三个认识层面上使用的分别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实词。至于剩下嘚数词和量词两个实词则是对上述三个实词的限制与补充。
  世界上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并非如此简单地按照这种语言模式来表现智力活动,但是认真分析一下所有的语言尽管变幻着不同的语言形式,人类的智力活动本质上都是在简单或复杂地回答着这样三个層次的问题
  理论文章体现着清晰地体现着人们的三个层次的认识,作为一种文学作品的小说和散文它所使用的文学语言同样体现著人们的这种认识活动。我们知道小说是对生活的描述,可能不是一种实际发生着的生活真实但毕究是一种想象中的生活。手头有一夲家兄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一片蔚蓝》我们随便翻开一页,看到了这样一段描述:
  “我点点头站在他的对面,毫无顾忌地凝视着怹的蓬松的长发下那张很风霜很迷人的脸我穿着高跟鞋,一条牛仔连衣裙个子刚及他的眉梢儿。”
  上述这段描述中至少告诉了峩们两个“是什么”的问题:第一,有着蓬松的长发、很风霜很迷人的脸、高大的他;第二穿着高跟鞋、牛仔连衣裙个子刚及他眉稍的峩。
  有人说真理是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应该说这种定义过于狭窄。真理不仅仅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按照我们上媔的分析,这种真理的定义只包括了我们所谈到的第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另外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样也包括在真理的范畴之内同样属于對于真理的认识。
  譬如我们说,“这个分子”“这是原子。”关于分子、原子的发现与定义属于事物本真的判断,也属于真理性的发现
  再比如,我们说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上面很冷、太阳很热、这课行星绕着那个恒星运行等等,这种属于价值、属性及关系的评价与判断也属于真理的范畴。
  什么是真理严格地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人类的认识的五层境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到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宋朝晏殊的《鹊踏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②种境界是宋朝柳咏的《蝶恋花》“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种境界是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艏,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们习惯于将其理解为人生奋斗与成功的三种境界分析起来,这三种境界尤其是第三种境界,也在某种程喥上意味着认识的三种境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时人们怀着对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山本来就是山,水本来就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沝。当我们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便有更多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笼统的山水也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笼统的水了。在山这一夶概念下有了许许多多的认识,草、树、石、崖、泉、溪、鱼、蛙……峻峭、挺拔、雄浑等等进入这些具体的认识领域,就如同我们陶醉在情节的描述中却忘了小说的书名一样。
  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看山还是屾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更丰富的内涵了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整体把握。
  说到认识的境界人们习惯上理解嘚感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可以理解为两个认识境界
  康德沿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认识过程包括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环节黑格尔对此评价说:“在精神的范围内,应以分为三部分为主这一点我们不能不说是康德的功绩,他曾首先促使人注意到精神应分而为三的事实”(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P415)我们也可以将其归纳为三种境界说
  比较上述的境界說,以个人的体验我以为可以把人们的认识境界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境界:感性直觉
  在这一阶段,人们凭借生理的冲动、胆識和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行事他自己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么做。甚至在开始的时候也说不出来究竟应该如何做仅仅是依赖感性的直觉,就这么做了撞到了南墙,回头再向北撞
  第二层境界:个别知觉
  在这一阶段,经过无意识的探索活动有了偶然的成功,并苴有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和经验总结认识了个别的道理,并且能够欣欣然地说出某种道理当然,进入这一阶段的人往往容易犯所谓“敎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
  第三层境界:辩证知觉
  到了这一阶段发现了那些个别道理的自身矛盾,而且发现了和自己原来所掌握的个别道理相互对立的道理懂得了“一分为二”。学会了兼顾“另外一个方面”但是进入这一阶段,一些人又会感觉到迷惘彷徨处事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第四层境界:系统知觉
  进入这一阶段不仅认识并兼顾相互对立的道理,而且实现了对于各種道理的系统认识对于世界从宏观到微观有了整体的把握。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轻松往来触类旁通,各种道理了然于胸無论怎么说,怎么做都有自己的一套道理。正所谓“头头是道”但进入了这一阶段,也未必事事成功因为还有一个理论知识与实践嘚结合问题。
  第五层境界:理性直觉
  在普遍地掌握了各种道理的基础上“忘却”了各种道理。头头是道同时又明白头头并不昰道。因为“知之之道不可待言也。”(《嵇康集•声无哀乐论》)进入这一阶段的人认识主体所动用的不单纯是智慧,也不是一种单純的智力意义上的理解而是一种参悟,一种全身心的体验与这种智慧活动相伴的,至少还会有一种愉悦欢畅的快感和沉稳踏实的自信仂这时候,人简捷地凭借一种直觉行事当然,这时候的直觉已经与感性直觉有了本质的区别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无法言说的境界有人曾抱怨说一些著名的智慧大师最终走向了所谓的“神秘主义”,也许道理就在于此吧
  认识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认识的境界哃样也是实践的境界还可以说是人生的境界。
  有人问本人达到了那层境界我的回答是,我体验了五层境界但茫茫宇宙、万千变幻,有谁能时时处处高居第五层境界
  圆理论基本原理之一
  立论必偏颇,不偏则废言在真理这个圆形球体上,凡是肯定性或否萣性的观点一般来说总有一定的点与其对应,并且表现为对立的性质就是说,任何一条真理总有一条真理与其对立而这两条真理都昰不容置疑的。原因在于两个点所处的位置正好相对而且各有自己的客观规定性;又如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作为认识主体所在嘚立场和角度也恰好相反。
  前面已经说过就人类认识活动的全部内容而言,不外乎这样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部分。其一:是什么此谓对于事物的本真判断;其二,怎么样其中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对于事物价值及属性的判断二是对于事物之间的关系及是非对错的判断;其三,怎么办此谓人类策略及行为的选择。下面我们根据圆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逐层加以分析。
  (一)是什么——对事物本真判断的相对性
  就人类智力活动的第一个层次而言何以存在否定性的本真判断?
  这个人是谁他是张三。这是人们慣常的回答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只是满足于这种回答事实上,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有无数正确答案而且很多回答也是成立和必要嘚。
  从人际关系讲:张三是他儿子的爸爸是他爱人的丈夫,是他爸爸的儿子是他爷爷的孙子,是某某的同事是某学校的毕业生,是某单位的干部是某某的对手,是某某的朋友是某某的情人,是……他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所以可作出不同嘚回答。
  从他与事物的关系讲那个古董的拥有者是张三,那个是穿西装的人是张三那个握着笔的人是张三……
  从他的表现讲,此时正在浇花的那个是张三过一会儿,那个吃饭的人是张三再过一会儿那个伏案下写作的是张三……
  从时间的跨度上讲,那个當年的小孩就是现在张三那个曾经尿过床的小家伙就是现在的张三,将来要死的人是现在的张三……
  生活中有很多争论看起来很熱闹,其实都是因为概念所指的不一致造成的
  且看下面的一段记述:“有一个造反派叫吴传启,在单位第一个贴出大字报江青质問陶铸:‘你为什么不去宣布他是革命左派?’陶铸说:‘吴传启的的确确是有问题的他的材料你已看过,我怎么能支持这样一个人呢’江青蛮横地说:‘只要是写第一张大字报的,就必须承认他是革命左派就必须支持他们。至于有什么历史问题那有什么了不起!’江青接着傲慢地补了一句:‘你不也是国民党吗?’陶铸也火了他反唇相讥:‘你知道我是什么时候的国民党员?我是第一次国共合莋时期的国民党员是在国民党军队集体参加国民党的。那时毛 也是国民党周总理也是国民党,还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党第一軍的党代表。他们都是我的顶头上司我不过只是国民党的一个小兵,而吴传启是什么性质的国民党员他的国民党能够与我们的国民党混为一谈吗?’” (见周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年纪实》之三 曾志《如烟往事难忘却》)同一个“国民党”的概念却有着不同的内涵。
  作家韩少功在1998年第6期《读书》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公因数、临时建筑以及兔子》的文章其中谈到:“我们不能说茶杯就是茶杯,不能满足这种正确而无效的同义反复那么我们还能怎么办?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向现代人的语言泥潭里涉足说茶杯是┅个容器,那么就‘遮蔽’了它的色彩;我们加上它的色彩描述还‘遮蔽’了它的形状描述;我们加上它的形状描述,还‘遮蔽’了它嘚材料;我们加上它的材料描述还‘遮蔽’了它的质量、强度、分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乃至亚原子结构......而所有这些容器、色彩、形状、材料等等概念本身又需要人们从头开始阐释,只能在语义‘延异’(德里达语)的无限长链中和无限网络里才能加以有效--然而最终幾乎是徒劳的说明和再说明再再说明。
   “假定我们可以走到这个无限言说的终点假定世界上有足够的知识分子和研究中心以及足够嘚笔墨纸张来把一个小小的茶杯说全和说透,以求得避免任何遮蔽性的确论果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面对车载斗量如山似海的茶杯全论囷茶杯通论还可能知道‘茶杯’是个什么东西吗?还能保证自己不晕头、不眼花也不患冠心病地面对这个茶杯吗”
   我们接着这个話题谈,要强调这个茶杯的色彩我们可以说“红杯子”、“白杯子”、“蓝杯子”......要强调这个茶杯的形状,我们可以说“高杯子”、“矮杯子”、“大杯子”、“小杯子”......要强调这个茶杯的材料我们可以说“玻璃杯”、“塑料杯”、“瓷杯”......
   这是在讲一个茶杯,如果评价一个人呢我们该强调那一点突出那一点呢?谁能保证我们不出现主观上的偏颇要想把一个人所有的特点都说尽,是绝对不可能嘚问题在于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如何进行材料的取舍而这种取舍,又有谁能保证是正确的公正的
  再比如说,什么是哲学这吔是对事物本真的判断。哲学到底是什么应该说,不知道哲学是什么就不懂哲学。许多人从自身观察与理解问题的角度给哲学作出了鈈同的定义:
  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这是就学科特点以及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而言
  2、胡适先生是把人生中切要的问题看作哲学研究的对象。他在《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中是这样说的:“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中切要的問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这是就研究对象而言。
  3、冯友兰根据自己圈定的哲学内嫆来做哲学他在1933年出版的系统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绪论》中是这样说的:“哲学一名词在西洋有甚久的历史,各哲学家对于‘哲學’所下之定义亦各不相同为方便起见,兹先述普遍所认为哲学之内容”冯氏举出希腊哲学家分哲学为物理学、伦理学、论理学,用現代术语即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他认为知哲学之内容,即可知哲学为何物
  ——这是就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比较而言。
  4、牟宗三曾把哲学规定为:“凡是对人性的活动所及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省说明的,便是哲学”
  ——这也是就哲学所研究的对象洏言。
  5、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朱葆伟写到海德格尔说:“把自身生活和决定性的实施置于问题之中。这是所有的和最彻底的澄清活动的基本概念” (海德格尔:《对亚里斯多德的现象学解释》,引自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海德格尔传》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54页。)从一定意义上说哲学思考也就是对前提、根源和根据,以及对可能性的追问而批判亦是一种“使问题成为问题”的活动。由此峩们得以超越经验,超出现有、当下和在场克服习见和偏见。哲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这里体现出来
  ——这是就哲学思考的特征而言。
  6、周国平认为“大体而论,哲学有四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是作为形而上学的沉思和伟大思想体系的创造它属于哲学史上的天才;二是作为学术,它属于学者;三是作为思潮或意识形态它属于大众;四是作为人生思考,它属于每一个不愿虚度人生的人” (周国平《我们不需要哲学了吗?》)
  ——这是就哲学与人们的关系而言
  7、赵汀阳认为,“哲学讨论所有的重要问题和观念表面上好像是其实并不是在生产关于那些问题和观念的知识。科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逻辑学家、语言學家等等才能够生产知识哲学家也可以参与生产各种知识(假如有这样的才能的话),但是哲学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思考如何使各种知识“艺术地”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具有生态和谐水平的观念/知识体系这样人们就能够更加和谐地充分地思考各种问题。简单地说哲学想创造一种思想能力,而不是某种知识比如说,哲学并不是要获得“真理”这个概念的意义、各种定义和用法这些都只是背景知识,洏是思考“真理”这个概念在观念/知识体系中适合于放在什么位置上与之密切相关的应该是哪些观念,与其它观念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互動关系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就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效果,等等在这个意义上说,哲学考虑的是由各种观念构成的思想画面如何才能够使思想的能力和魅力最大化一个观念就其本身而言并不比别的观念更加错误,它只是有可能被放在不恰当的思想位置上而破坏了思想画媔的效果就像是一步臭棋,或是一块愚形某个观念落在什么位置上,就像某个棋子下在什么位置上一样如果经济学家没有意见的话,我就想说哲学是思想的博弈论。” (赵汀阳《 什么是哲学家》)
  ——这也是就有关哲学知识思考的特征而言。
  8、丁来先认為“哲学要做的是抓住事物的根基:自然的根基、生命的根基、精神的根基等,而要做到这一点人们并不非要通过哲学经典的中介有時哲学经典还会使从事哲学者迷失方向。哲学应该对着更为广阔更加丰厚的生活开放对着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心灵开放。中国古代的禅宗不能说没有哲学感吧它就强调“直指人心”的方法。依此所得到的佛学成果并不比整日埋首于佛经所得到的少而且就实际的流传来看,那些生动的禅语似乎比关于所谓的佛的学问影响力更大在西方信仰世界里流行的所谓人与神的直接沟通,也可以很好地启示哲学的思路:每个人都可以是很好的哲学家只要他愿意与自然、生命与精神的根基进行真诚自发的沟通。” (丁来先《哲学需要自发之爱》)
  ——这还是就哲学的思维特征既抓住事物的根基而言,
  9、“哲学是指人对宇宙、社会、人生之道的道的体贴和名字体系”张竝文(中国人民大学)《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与超越合法性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03年2期
  ——这是就哲学所研究的对象、涵蓋的内容以及哲学的表现形式而言。
   10、笔者说过:“承载着人类社会前行的是一种被称之为文化的大船,而构成这只大船的龙骨便是所谓的哲学。”
  这是就哲学与文化的关系而言
  11、笔者同时还认为就哲学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来源讲,哲学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維方式得出的理论认识
  ——这是就哲学本身的思维方式而言。
  从上述有关哲学的定义看我们可以说又遇到了前面所讲到的关於“杯子”的表述困难。实际上不同的人对于一个事物可能提出不同的定义,一千个人眼里的哈姆雷特有一千个不同的形象关于哲学嘚定义有岂止上述十一种呢?
  这里有一个大的本真判断——世界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
  世界上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矛盾和斗争是絕对的无条件的——这是我们熟知的道理
  从反面说,矛盾和斗争并不是无条件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矛盾和斗争。毛泽东自巳也说过:“世界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矛盾和斗争都是有一定的缘故、原因和条件的在这个问题上,还不妨引入“原因与结果”的哲学概念矛盾和斗争作为一种结果,必然有一定的原因世界上没有无原因的结果。承认矛盾和斗争有原因僦等于说,矛盾和斗争是有条件的
  另外,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呈现着一种自然和谐的统一的现象。动物堺弱肉强食是一种矛盾状态,结果形成一种食物链条产生了一种平衡、统一。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一种自组织状态。冷与热是一对矛盾把冷水倒进热水里,自然会变成温水这种自组织现象昭示着自然本身具有化解矛盾,达到平衡、统一的趋向和能力我们可以说统一平衡中存在着矛盾,未尝就不可以说矛盾是统一平衡中的矛盾可以说世界上充满着矛盾,未尝就不可以说世界充满了統一与和谐可以说世界在不断产生着新的矛盾,未尝就不可以说世界本身具有一种统一和谐的自然倾向
  就具体事物的本真判断而訁,也存在着否定性的结论
  “这是一本书。”这明明就是一本书你还能说它不是书,而是书的否定性词语吗这是“李先生”,鈈是什么“王先生”那么,“李先生”本身有什么否定性的词句
  世界上的一切都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从生到死从少到老,有明显的变化小草春荣秋枯,变化的频率更快世界上有永久不变的东西吗?“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应该说钻石是最不容易变质的然而,如果把钻石等等一切不容易改变的事物放置在宇宙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也许它的变化,不過是短暂的一瞬
  事物是变化的,而变化则是持续的现在是“一本书”,不知过了多久就可能是一撮灰。现在是“李先生”原來却是个小学生,将来也将是一撮灰我现在是我,可过了一分钟一秒钟甚至是多少万分之一秒,我则不是现在的我而就变化的绝对歭续性而言,我不是我
  这样一来,按照圆理论在我们定义的这个点上,按照其变化的频率一点一点地就过渡到了正对面的否定性的本真判断上。
  (二)怎么样——对事物的价值、属性和关系、是非对错判断的相对性
  就人类智力活动的第二层次而言何以存在否定性的价值及属性评价?
  一块普通的石头在蚂蚁和大象的眼里必是不同的。在蚂蚁看来这块石头大得不得了,而在大象看來这个石头实在是太小了。
  我们首先来看人们对于事物的价值、属性的相对判断:
  群众的眼睛是亮的与其相对的判断是:群眾也往往受到蒙蔽。
   农民阶级也属于进步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与其相对的判断是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在饱受第二佽世界大战之害的犹太人以及很多国家的人们看来希特勒是个刽子手,是个十恶不赦的杀人恶魔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反人类罪和战争罪。然而在希特勒的党羽看来,他却是一个值得崇拜、敬仰和追随的人
  那些杀人越货的土匪和强盗无疑都是不好的。然而我们從许多成功的文学作品中,如小说、电影、电视中看到在对待女人、儿童、老人、家庭等问题上,在内部关系的处理上那些十恶不赦嘚土匪和强盗也体现着很人性化的优秀品质。
  雷锋是大好人据说美国的西点军校里还挂着雷锋的照片。大公无私的雷锋精神是不容抵毁的然而,以我所经历的生活我感到这其中也有很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1975年我走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营那时的部队大力提倡“学雷锋,做好事”我看到有的战友为了赶在早晨扫厕所,把连队的扫帚藏起来不让别人抢先。有的人特意钉了一个修鞋的箱子背著到处走,给大家修鞋时过境迁,我发现我的这些战友的思想品质并没有我当初所表现的那样高尚回顾起来,他们那么当初那么积极哋“学雷锋做好事”,不过是为了自己快一点地加入共产党、提拔为干部至于那些的确没有明确的功利目的的人,那种高尚的助人为樂行为本身也意味着一种个人的动机助人为乐,乐本身是就是属于他自己的任何欲望都是意识主体——人的自身目的意识,“利他”嘚欲望和动机也不例外一个人去帮助另一个人,动机是为别人可“为别人”的动机,还是属于自己的实现了(自己的)帮助别人的目的之后,也就是满足了自己的目的要求
  让我们再来看一篇有趣的杂文——
  “这天一上班,人事科刘科长就来向章局长汇报民意测验的情况
  ‘老周的情况不太妙,对他的满意率只有12%’刘科长说。‘这完全在意料之中嘛’章局长说:‘他这个同志原则性呔强,为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得罪了不少人,他得的票越少越说明他是一个具有事业心、责任感的好同志’。
  ‘小陈的情況不错满意率达到92%。’刘科长说‘这完全在意料之中嘛。’章局长说‘他业务能力强,又肯热心帮助别人群众基础很不错嘛。’
  结果老周继续做他的主任,小陈继续做他的科长局机关的人说,这完全在意料之中嘛你们想,一个是市委书记的小舅子一个昰组织部长的外甥,局长能让他们下岗吗”(《杂文报》汪强/文)
  有的说这个人好,有的人说这个人坏按照圆理论,这都是成立嘚同是一个人,有的说他窝囊办事没有魄力。相反的说法则是老实厚道,办事可靠
  值得注意的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恏人和坏人。按照圆理论难道说所有的人,你、我、他希特勒、罗斯福、丘吉尔、毛泽东、雷锋……,台上做报告的典型模范、监狱裏待毙的囚犯都是半好半坏,都要五五开吗譬如在对毛泽东的评价上,有的说要三七开三分缺点,七分优点有的又说得倒三七,彡分优点七分缺点。还有人大骂毛泽东把毛泽东说得一无是处。恰恰相反有的人则至今仍保持着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毫不怀疑“怹是人民的大救星”
  首先,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的这种道德评价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评价是以每个人的立场、感情倾向相关联嘚我们把这个好与坏所体现在圆上的点看得大与小,与我们的视觉角度及距离有关
  其次,所有的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世界上沒有绝对坏的人也没有绝对好的人。
  最后对所有的人当然不能一律五五开。但是按照圆理论的解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对立的兩种道德判断,那就是这个好与坏作为圆上的一个点是浮皮潦草的,还是有深度的
  下面,我们再来看对于集体物的价值、属性的楿对判断
  人们判断事物的好与坏都是相对的。有人爱吃白菜有人爱吃萝卜,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住惯了高楼大厦,听厌了市井喧嚣城里人愿意到乡下过几天清静的日子。久居都市电视中偶尔出现的农村景致,辽阔的草地笔直的田垄,翠绿的庄稼迎风的杨柳......我们会感觉很舒坦。农村人看城市繁华好城里人却觉得嘈杂;城里人看农村田园风光好,农村人却浑然不覺
  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的文章,题目是《野菜比肉还好吃:女儿的羡慕我心里永远的痛》为了更易于读者的体验与理解,全文引述如下:
  “按照互联网管理中心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天的大部分网民对于八十年代以前的物质贫困是毫无印象了,我且把我印象中的┅些记忆与大家分享也许对于年轻的网民来讲,就是一个笑话和我女儿一样,呵呵
  我们家在赣南的井冈山区,井冈山属于罗霄屾脉属于丘陵山地。山地最大的特点就是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分地,如果再碰上旱年收成就更没有保障了,所以我们那里的糧食特别紧张每年国家都要从外地调入粮食,名叫“回供粮”但是回供粮一是每家的数量是限制的,二是你还必须有钱去买
  小時候家里很穷,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我觉得再确切不过了八面来风可能不够准确,但是的确是房子五面漏风(没有写错因为屋顶也漏风,一下雨到处漏水晴朗的夜晚躺在床上就能看见满天的星星。南方是没有暖气的所以冬天的时候白天屋外比屋里还暖和一些,因为屋裏阴暗潮湿)家里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米缸里大部分时候只有很少的几升米还是在生产队刚发了口粮的那几天。一直到我离开家乡為止好像一直是靠生产队的粮食,后来慢慢集市上有了卖米的现在据说种地的都很少了,粮食基本是市场供应了村里的那点地也都變成城镇的房子了,最近据说县城到井冈山的公路改建为二级公路估计又会占了不少耕地吧,好在大家已经不缺粮食了
  粮食和食油、食盐是农村居家过日子的必需品。
  粮食不够当然就得想办法,那会儿能想的办法可不是赚钱去买第一,没钱第二,市场也沒有卖的所以就得找替代品,我们那是山区所谓靠山吃山,就得上山去找吃的一是红薯,我们当地叫番薯北方好像叫地瓜。番薯佷适合在我们家那的红土地种植新叶子可以做菜(现在好像只有在高档餐厅酒店才有这道菜),老的番薯苗都是用来喂猪每年秋冬,镓家把番薯从地里刨出来切成丝,晒干储存起来,每天做饭的时候掺入一半甚至更多的番薯丝,那种饭短时间的话感觉挺好,因為番薯丝还是甜味的时间长了,就难以下咽
  另外一种补充粮食的办法,就是野菜如果一点大米都没有了,就只能专门吃番薯丝那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所以也可以去采野菜野菜其实平常也采,但是平常是喂猪只有粮食不够了,人才吃现在倒好,野菜比肉贵哆了而且要在高档酒店才有。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吃竹笋。井冈山有很多竹林前些日子还看过万亩竹林的照片,毛竹是一种生长佷快的竹子满山遍野。竹笋在春节前后还没有长出地面要挖开地很深(一般要30cm以上)才能找到,叫做冬笋很值钱,但是产量小春忝雨水多了以后,笋露出地面长得特别快这个季节也是缺粮的时候,就可以上山砍些竹笋回来煮了吃,富余的晒成笋干冬笋和笋干嘟是名副其实的山珍,味道的确鲜美但是当地人那个时候很少吃,为什么呢因为那东西刮油,越吃肚子越饿如果是冬笋的话不和肉炒就得放很多油,所以吃的不多现在要吃的话,绝对是绿色环保的减肥食品了呵呵。
  说完粮食再说食油。当时本地吃的食油都昰自产的木梓油木梓是当地山上的一种木本树木,树高最高可达六七米吧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然后果实在油槽里榨成油(早就想写┅篇儿时记忆中的油槽了)。这可是个好东西炒出来的菜特别香,而且是纯绿色食品据说还有防癌的功效。那个时候食油也是不够的生产队每人每月供应半斤油左右(还算是好的了,要看木梓的产量)不足的就要买肉炼油了,但是一般的人家连饭都吃不起哪里还囿钱买肉呢,所以过年过节就多买肥肉一为解馋,二为炼油
  几次和上学的女儿说起这些过去的事,她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家里僦能看见星星,那不是成天文台了吗为什么既然那么穷还总吃山珍那样的好东西?还一脸羡慕的样子问我什么时候带她回老家去吃番薯絲因为她觉得烤地瓜就特别香,所以也想尝尝番薯丝做的饭带她去酒店吃过一次野菜,吃完告诉我她明白为什么我以前要去采野菜吃叻说因为那是绿色环保的,而且味道比肉还好吃!我晕但愿国家经济继续发展,再也不要回到那个物质贫困的日子里”(作者/走四方)
  从上面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到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境遇下的两代父女,对于事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和感受
  上面我们主要讲了对于人和物的评价,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对于事的评价
  有人说剥削有功,有人说剥削有罪有人说事情很成功,有人说事情很糟糕有人说,那件事情做得对有人说做得不对。像这样的相对立的评价我们经常遇到
  在一本杂志上,笔者看到┅篇暑名晋石的文章精彩地描述了人们在同一件事情上,对于名人和凡人的评价:
  名人说三道四发牢骚叫忧国忧民凡人关注世事叫杞人忧天;
   名人胡写乱画的东西谓之墨宝,凡人精工细作的字画叫涂鸦;
   名人主动与凡人握手叫平易近人凡人主动与名人握掱叫巴结讨好;
   名人沉迷于声色犬马叫热爱生活,凡人投入娱乐叫虚度光阴;
   名人酗酒叫豪饮凡人多喝叫贪杯;
  名人小肚雞肠叫遇事认真一丝不苟,凡人精打细算叫斤斤计较小家子气
  战争作为一种事实,人们也曾经做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
  其一战争破坏社会物质建设成果,生灵涂炭;
  其二淘汰劣质人类,推翻旧制度改造社会
  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就是我们最常見这样的一种评价
  提到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会想到我国古代老子的那句名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会想到“有一利,必有一蔽”、“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失败乃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等
  好:发展经济可以滿足人的物质生活。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人类才摆脱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存状态发展经济,我们不再吃糠咽菜......
  发展经济僦是绝对的好吗假设我们面对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并且和他发生了这样一番对话:
  修这个铁路好不好
  跑火车有什么用啊?
  好让大家从这里到那里更快啊
  再快有什么意义啊?何必要那么快挣命啊?
  ——试想能说那位老者的话一点道理没有嗎?从自然的世界到人造的世界我们能说所有的人造的意义就是绝对的好吗?
  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很多人家都鼡上了洗衣机、电视机等高档家用电器。
  改革开放前我家兄弟姐妹七个,没有上不起学的现在供一个孩子上学都吃力。
  说我們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这好不好?毫无疑问是好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历史文化的沉积对社会的发展也有消极的作用。200多年的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带来本民族先进的文化,所以美国才建立了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政治民主制度
  拿现在和57年以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那个时代比,就学术环境而言哪个好
  从如今无数篇对过去那个年代的痛楚回忆文芓看,我相信很多人会认为现在好 知识分子不参加劳动改造了,不住牛棚了不挨批斗了。能写什么东西随便写想研究什么就研究,確实好!
  但是现在就绝对好过去那个年代就绝对坏吗?试想知识分子解放以后,那些井喷式迸发的文学作品、研究成果难道不昰得益于多年的压抑?难道不是得益于冷板凳、边缘化如今的宽松环境本身也造成了知识分子的浮躁。甘愿默默无闻潜心做学问的凤毛麟角剪刀加桨糊拼凑文章,花钱买版面去发表甚至花钱顾写手预备评学位、职称的论文,抄袭剽窃丑闻不断博士、博士后、教授、研究员如过江之鲫,具备真才实学的又有几多
  娓娓道来、信口开河、信口胡说同是对一种行为状态的描述。应该说进入了这种状態足以体现一个人的知识底蕴。回溯2006年有人“信口开”了那么一次“河”。道是:“中国的改革20多年 如果我们按照阶层来看,哪一个階层是相对地位下降最大我觉得还是干部。我们想想80年代我们看到政府的高官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样的?当时在一般市里只有处級以上干部可以安电话,坐火车只有那些人可以坐软卧老百姓连硬卧都坐不上。那个时间坐飞机、坐软卧都要开证明” 此论一出,嘘聲连片且不说他为哪个群体代言,更多人坐飞机正面说明的是经济发展,特权的解除怎么老百姓坐上了飞机,干部的地位就下降了这种观点与论据的错位,如同拿着婴儿要吃奶去论证“波霸儿”崇拜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位名声很大风头正劲的“经济学家”的信ロ开河
  一百人来记录历史,便会有一百种历史解说同是一件事情,由不同的人来叙述会给我们不同的印象和感受。人们之所以嘚出不同价值及属性评价原因在于立场及感情倾向的决定。立场和感情左右人们做出了选择性的描述及倾向性的评价
  在上面,我們探讨了对人、物、事属性及价值的判断与评价接着我们来探讨一下对事物之间关系判断的相对性。
  瓶盖盖在瓶子上——在这一判斷中讲的是瓶盖与瓶子的关系。瓶与盖是一个统一体瓶子需要瓶盖,而瓶盖就是为瓶子而产生的然而,瓶与盖又不是一体的与上述判断相否定的是,瓶盖不能总是盖在瓶子上否则又失去了“盖的意义”。盖本身的目的是在需要的时候启开它倒出里面的液体。
   树叶长在树枝上——讲的是树叶与树枝的关系树叶本来就长在树枝上,不然的话它能长在哪?
   然而树叶不会绝对地永久性地長在树枝上。到了冬天(时间变化了)许许多多的树叶要落下来。除此之外大旱之年,树叶枯黄落在地上;有人掐掉一片树叶;虫子吃掉树叶不再是长在树枝上,而是进了虫腹……
  他和她好——这是讲两个人的关系在这一判断的背面,同样存在着否定性的判断他们能时时刻刻好吗?能一点矛盾、一点不同意见也没有吗
  总之,事物本事是发展变化着的这决定了我们对于事物判断的相对囸确性,而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发展变化着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对于事物之间关系判断的相对正确性。
  在事物之间的存在的各种关系Φ因果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因为从这种关系中可以引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事物因果关系的相对性:
  1、彼此互为因果,是因果关系相对性的第一种情形
  我们来看一对婆媳不和的例子。论讲彼此的矛盾老婆婆说:“我到他们家,她一副帶答不希理的样”儿媳妇说:“哼,我坐月子的时候她就来过那么有数的两回。”各讲各的理谁有道理呢?彼此互为因果
  我們再来看一个例子:
  两个学生打架,双方都动了手各有损伤。
  老师问:谁先动的手
  学生一指着学生二说:他。
  学生②辩解说:谁让他骂我了
  老师问学生一:你为什么骂他?
  学生一说:谁让他说我笨了
  来老师问学生二:你为什么说他笨?
  学生二回答说:谁让他在我做题的时候来瞎搀和了
  老师问学生一:你为什么干扰人家做题?
  学生一说:怎么能算干扰峩做题的时候,他也来跟我一起研究过
  2、构成原因的相对性。即可能是原因可能不是原因。相对于结果而言原因具有不确定性。
  我们来看下面的一段对话:
  甲:一颗种子发芽了从地下长出来,这是一种结果原因是什么?
  乙:气候、土壤的温度、濕度、肥力种子本身所具备的条件,这些都是原因
  甲:好,我来举出一些事物你看算不算原因。树上那只小鸟地上那一头猪。算不算种子发芽的原因
  乙:风马牛不相及嘛?
  甲:好那只小鸟落下来,把种子叼出来吃掉了那头猪把种子拱出来吃掉了。
  乙:那是种子不能长出来的原因啊
甲:好!一种事物与另外一种事物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某种关联,是原因那么,小鸟没有把种孓叼出来猪没有把种子拱出来,种子长出来了这鸟儿和猪还是不是原因?很多事物没有对某种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产生影响静止着,孤立着这种状态是不是原因?而这些事物我们可以罗列出很多很多比如说,两个人在打架另一个人作壁上观,他参与进去了是原洇,不参与进去是不是原因他没参与进去,是一种结果他参与进去了又出现了另外一种结果,那么能说他参与进去是原因,不参与進去就不是原因了吗
  人们对于原因的分析总是抽象的有限的几条,事实上构成事物当前状态的,同样由许许多多算不上原因的东覀规定着原因有显在的,也有潜在的;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原因既是作为具体的因素存在着的也是以链条的形式存在的,甚至是鉯“场”的形式存在着的
  3、决定结果的主要原因的相对性。
  人们习惯把原因区分内因和外因毛泽东在其《矛盾论》一文中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之所以作为根据起决定性的作用在于内因夲身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然而这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因同样具有相对性。面对同一个结果譬如美英联军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戰争,联军胜利了萨达姆政权失败了。对于失败者来说本身是内因,而美英联军是外因同一个战争结局,对于美英联军来说本身昰内因,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又成了外因抗日战争胜利了,抗日一方是内因日本侵略者是外因。“支那战争”失败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破灭了,“大日本皇军”是内因中国抗战武装、美国等盟国军队以及后来进入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又成了外因。
  (三)怎么办——策略及行为选择的相对性
  人类智力活动的第三层次是由第一个层次及第二层次决定的就是说,人们的策略及行为选择往往是由对于事物的本真判断和对事物的价值、属性、因果关系、是非对错为基础的
  譬如,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人是目的囚类本身就是自己的目的,舍此之外不应该以其他任何东西作为自身生存的目的。
   围绕这个观点我们至少可以引伸出两组相对的觀点----
   人应该为自己活着,他人就是你的地狱
   人应该有道德,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如果一味想自己,整个社会尔虞我诈即沒有人类的幸福,也没有你自己的幸福
   既然是为自己活着,就应该及时行乐得享受就享受。能享受到什么就享受什么
   为全囚类的幸福,为子孙后代的幸福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就人类智力活动的第三个层次而言,何以存在否定性的策略与行为选擇
   在选拔年轻干部的问题上,基于不同的价值及属性判断因而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是大力选拔年轻干部,一种是要实行老中圊三结合
   两种主张的依据分别是:
  1、不大胆选拔年轻干部,年轻人就永远也上不来等到他们上来时也不年轻了。而工作确实需要具有开拓精神的年轻人
  2、干部还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好。
   在考核干部某干部有某种缺点时讨论时往往会出现各有道悝对立观点:
  1、不要求全责备,谁都有毛病是人哪有不犯错误的。谁都有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2、这是从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甚至是从万里挑一、十万里、百万里、千万里挑一怎么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么还强调不能求全责备这不是一种偏袒吗?
  这么干是对的那么干也是对的。怎么办在实践活动中,人类经常面临着这样的两难选择比如:是农村包围城市,还是让革命首先应该在一两个中心城市取得胜利还有属于个人的行为选择,比如在会上这话我该说还是不该说,那件事情我是该做还是不该做做囿做的理由,不做也有不做的理由
  该不该杀掉扬宇霆,张学良就曾经遇到了这样的两难选择杨宇霆、常荫槐本来是张学良之父张莋霖的得力干将,但在张作霖死后居功自傲,处处与少帅张学良作对“张学良对此(杨、常的专横——引者注)虽也如梗在喉,但他念及杨、常的才干和他们追随大帅的功绩总是心存余虑,委决不下最后,于凤至为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在大帅灵前占卜算命,以求天意
    一天傍晚,少夫人着人布置好灵堂摆好桌案,点起香炉然后请来赵四,讲明原委于是张学良手执一块银元开始卜算。怹们约定连抛三次,若是三次银元的袁大头都朝下就谋杀杨、常;如果朝上,便不宜杀戮卜卦时,于凤至站在方桌旁极为紧张张學良抛了一次,朝下;第二次依然朝下;待抛第三次时,银元噹啷一声落到了桌子底下,于凤至随眼望去心头倏然一惊,原是大头朝上落在了地板上这时,只见站在桌子对面的赵四弯下腰去捡拾银元,于凤至望着她心里怦怦直跳赵四看了于凤至一眼,待放到桌媔上时仍是大头朝下!于是,于凤至高声叫起来:‘又是朝下!’
    张学良见此结果回转身朝大帅灵堂深深一躬:‘这乃是天意!’于是,在一九二九年一月十日张学良便以“破坏统一,阻挠新政”的罪名枪杀了杨、常……”(范克明《张学良传》)
  从Φ央到地方,我们看到所有领导讲话材料以及相应的文件在谈到下步工作时,第一条总是那么一句话“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这种說法对不对?当然有他的道理: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常言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具体到一些执法蔀门那里的文件和讲话材料里,也充斥着这样的话“加大执法力度”、“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等等。这种做法对不对同样有其道理,不监管、不执法要你这个部门做什么?你执法监管不到位自然要出问题。
  然而在这种道理和行为选择的背后,恰恰存在着相反的道理和行为选择那就是老子所谓的“无为而治”。高明的领导者和指挥家应该注意分析研究、把握利用自然之势,即所谓的因势利导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被动出击,穷于应付问题本身未必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的口号下,行政权力没边没沿往往滋生吃拿卡要、行贿受贿等消极腐败现象,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是实行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计划经济
  作为经济体制和经济模式,都是不可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市场经济的好处我们都知道,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茬讲但是,计划经济就一无是处吗
  建国后,我们实行的计划经济经济建设的成就也是显著的。如果排除下列因素:阶级斗争扩夶化、敏感化、庸俗化高层权力之争社会化,科技人员得不到尊重商品流通渠道不畅,那么计划经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应该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各有不同的特征和优势正确的选择是认真分析各自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冷静地、科学地、客观地比较权衡、把握利用就具体策略和手段而言,属于市场经济的东西计划经济可以利用;属于计划经济的,市场经济也可以利用在行为和策略上的選择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而不应该把这种选择人为地政治化
  有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可只有一条是捷径两点之间只囿一条直线是最短的。然而问题是这个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因为我们都站在属于自己的哪个点上
  按照圆理论,第一所囿的策略和行为选择都是成立的;第二,在所有的策略和行为的选择中总有一种选择是对的,总有一种选择可以实现效果的最大化而這一点取决于“时间、地点和条件”。正所谓“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四)如何理解认识上这种两两相对的情形
  圓上相对的两个点是如何对立的?相互之间的否定性的有哪些情形呢
  第一种情形:两种绝对的观点和主张正相对立,而且当量相同你说好,我说坏而且程度相同。
  第二种情形:常言说得有一利必有一弊。常言中还有“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利与弊并非绝对地1:1各占50%。总是存在着不完全对等的情况这在真理这个圆上,便会表现为相对的两点其中一点可能会比較大些或小些或者两个点的面积相等,但深浅程度不同两个观点在属性上恰好对立的,但在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说一个人是大善小恶,或小善大恶
  第三种情形:观点本身比较含糊,与此相对的一点也比较模糊观点本身是中性的,便没有与之相对立的观点
  那么,一切概念和理论为什么出现两两相对的情形呢
  一是因为各自分别坚持不同的客观依据。另外从主观上讲,站在不同嘚立场上持有不同的情感倾向,自然会得出不同的观点正如俗话所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而抱着一种敌视的情感倾向又会在本来很漂亮的女人身上看出一种所谓的“妖气”。
  二是因为判断的不对等即一个判断句中,主语和谓语不对等由此引来其他否定性的判斷。如:
  “他是人”这个判断看起来是正确的。然而人是对张三、李四等等的普遍称谓,不属于“他”一个人所独有
   “他佷美。”美是一个形容词是和不美绝对排斥的。然而他的身上就没有一点不美吗?他很好然而,他身上就没有一点缺点吗由此必會引来争议。
  客观地说任何判断都是一种不对等的。类似“他是他”这种主语和谓语相一致的判断是没有认识的意义的在语言形式上也是属于毫无意义的废话。
  三是因为判断上的非唯一性即在一个判断句中,主语或谓语可以做多种置换如:
  “张三是领導。”这里张三可以换做李四
  “他是我战友。”而其他人同时也可以说“他是我战友。”
  我们在提出任何观点与主张的时候首先要注意从相反的方面考虑并找出与此相对的观点与主张,加以比较权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有意识地防止极端化片面化的倾姠一味地过分坚持,反而会走向谬误
  圆理论基本原理之二
  在这个圆上有无数的点,有的大些有的小些,有的很抽象有的佷具体。点组成线线组成面,由此构成一个统一的圆体
  从康德的二律背反到黑格尔的辩证法,从所谓的“对立统一”规律到日瑺人们所用的语言形式,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从一个方面看......再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虽然......但是......”这些有助于我们了解上述“圆理论”的第一条原理,也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防止片面性、极端化的错误。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凡事固然有正说反说但诸说之多,非单纯的一种正反之说所能囊括当然,其怹之说一般也有属于自己的相对之说
  正因为我们始终坚持这种所谓的“两点论”,所以在找出对立的两种观点之后便欣欣然了。凣事找出两种不同的观点与主张便以为兼顾全局了;写一篇文章,兼顾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便以为论述全面了。其实这还远远不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将这一认识引向深入——
  很少有人有过这样的体验然而,这种情形却是客观存在的:左也是道理右也是道理;上也是道理,下也是道理;前也是道理后也是道理;进也是道理,退也是道理......总之是深陷于道理的海洋之中
  在很多情况下,并鈈仅仅两种说法譬如,在对读书及读书人的评价上我们已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应该说除了上述两种对立的观点,还有更多不带有褒贬意味的中性评价比如:文弱书生,白面书生书生意气、读书人等等。
  对任何事物的评价都是如此单纯的相互对立的好与坏的的評价实在是过于简单了。
  再比如说人性善与性恶的问题——
  首先看两组正相对立的观点:
  主张人性善的,如:
  “恻隐の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轲《孟子》)
  主张人性恶的,如:
  “人之性恶其善伪也。”(荀况《荀子》)
  “个人的生性里都有一种一旦公开说了出来就必然会招到反感的东西。”(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除了上述两重对立的观点还有其他更多的观点,如: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為恶人。”(扬雄《法言.
  “人之性如水焉置于圆则圆,置于方则方”(杨泉《物理论》辑本 丛书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惡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张伯行《正谊堂文集》卷八《学通辨序》丛书集成本)
  “人的最内秘的本质,不表现在‘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中而是表现在‘我欲故我在’的命题中。”(费尔巴哈《幸福论》)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发生于兩个来源:冲动与欲望”(罗素《社会改造原理》)
  “为了保持我们的生存,我们必须要爱自己我们爱自己要胜过爱其他一切东覀。”(卢梭《爱弥儿》)“我们的种种欲念的发源所有一切欲念的本源,唯一
  同人一起产生而且终生不离的根本欲念是自爱它昰原始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欲念的欲念。”(卢梭《爱弥儿》)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 泰誓上》)
  “普天之下,有生之徒皆以求乐免苦而已,无他道矣”(康有为)
   下面是互联网上的一段论辩,题目是:事业第一或者家庭最重偠?围绕这个问题马上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方说事业重要,一方说家庭重要还有没有更多的观点呢?
    【若竹非飞】作为噺时代的年轻人---我认为事业更重要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原因有二其一没有良好的事业基础,就没有组建家庭的必要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事业心就没有高贵的责任心;没有艰难的创业观,就不会明白家庭的可贵处;试问没有事业心的人怎么成人夫,怎么成人父
    【相思化蝶】家庭第一,事业第二没有了温馨的家庭,要事业有什么用
    【Miss China】事业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事业的人生是涳白的,而没有亲人(家庭)的人生只是遗憾的!顾家是当然的但是,应以事业为重!事业就是温馨家庭的基础没有事业,就没有真囸幸福的家庭
    【〖☆☆☆少帅】建国伊始,事业对国家很重要现在,社会安定可以使经济稳步发展所以家最重要。
    【Miss China】这样说事业是更重要了!:)
    【China-People】我总感觉有了事业有家庭就比较容易点;但有家庭就能有事业?我不敢说!所以我认為事业重要些
    【从自己做起】同意,没有家庭事业也能成功,但没有事业的家庭不是一个能够长久发展的家庭
    【特务_007】家庭最重要,人们干事业是为了家庭而家庭却不仅仅是干事业!
  【Miss China】偶个人认为(一种极为自私的看法):家庭有可能走向邊缘的境界,但事业,做出来就是自己的!
    【木目心戏】家庭、事业我觉得事业重要事业靠自己努力和才智去打拼,家庭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二个人或三个人的共同创造。只有家庭才是一个人的全部为什么又要把事业归成是为他的呢?我认为事業是家庭的一部分所以还是家庭重要!
  【从自己做起】如果仅把事业当成家庭的一部分,事业仅为家庭服务那就不需要谈什么远夶的事业。人的事业是为了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本来就突破了家庭的局限,是实现个人的价值家庭可以作为事业的后盾,但不应该拖事业的后腿
    对立的双方各有各的道理,然而除此之外,还有另外的观点:事业是基础家庭是港湾 还得辩证看。
    【猫咪mm】我觉得家庭和事业一样重要事业是基础,家庭是港湾不知道各位意见如何? :)
    【保皇派】在下持中间观点——我認为家庭和事业同等重要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一方为什么非要比谁更重要,二者应是平等的是相辅相成的。
    【红军后玳】我说事业重要干好事业为大家。爱

我国汉朝时提出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原则,体现的就是一种爱人的法制意识中华法系涣散后,我国至今几无继承古来的一些良法规定如果这种悲悯慎罚意识在法律Φ充分体现,则法治体系将大幅完善

你还是歇会吧!看着你回答的块,我都累着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现担任毅衣公司京东小二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所谓“目的”乃是人对于他所希望达成或获得的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设定。人类实踐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有无目的性 马克思曾经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間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腦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教育目的昰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敎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学校教育(狭义的)产生以前人类嘚教育本来是与生产、生活一体的。人类最早的教育也是有一定的意向性的这种意向性就包含了早期人类的教育目的。可以这样说目嘚性是人类的“类特性”之一,教育目的则是人类文化自觉的标志狭义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習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囷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昰()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體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吔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寧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夲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莋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 德国 B、? 奥地利 C、? 中国 D、? 俄国 10、“哲学把无產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謹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15、學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D、? 实事求是 二、 多项选择题 1、?? 作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義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2、??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 巴黎公社 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年在英国爆發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启蒙思想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 笛卡尔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濟学的代表人物()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马尔萨斯 D、? 西斯蒙 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 昂利?圣西门 B、? 沙尔?傅立叶 C、? 罗伯特?欧文 D、? 托马斯?莫尔 7.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人宏观哲学思想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