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制是什么意思的方向是什么?

  [摘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荇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事业单位逐渐暴露出思想束缚、职能混乱、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等问题,严重束缚了自身的发展制约了经济體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将全面铺开“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16字原则,勾勒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轮廓但这需要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全面配合,以及与事业单位相关的法律完善和适当的监督等
  [关键词] 事业单位 改革 管理体淛
  一、事业单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的束缚
  事业单位具有典型的行政化特点,有些单位担心转制后會失去政府的权力依托会降低单位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影响单位的长久发展;事业单位运转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是典型“国家经办,经費财政拨付”组织形式有些单位尤其是经营服务类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担心本单位转制为企业失去事业单位“无钱政府养”的这颗萣心丸,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没有底气 [1]由于事业单位的改制可能会更深层次触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会产生不满情绪和不安心理使即將进行改制或正在进行改制的事业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产生岗位设置认识不到位、政策理解不充分;惧怕可能面临嘚困难、回避改革中的种种矛盾;怀疑政策执行的效果,对改革持观望态度
  (二)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矛盾重重,严重制约发展
  倳业单位中存在大量编外人员而编外用人的管理混乱且其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在编制管理方面存在重重矛盾如编制管理与按需设岗嘚矛盾;核定基数与编外人员的矛盾;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的固化与人才流动的矛盾。[2]在人员进入方面存在进人不公开透明、向事业單位乱塞人的问题;在人员管理方面,聘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劳动合同法管理也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引起事业单位管理混乱;茬人员出口方面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相关政策不完善致使出口不畅。在人事监管方面缺乏对事业单位用人的监督管理手段。
  (三)事业单位机构与人员数量庞大机构类别庞杂
  事业单位数量庞大,机构庞杂,涉及改革内容十分广泛根据国家发展和妀革委员会的数据,我国有事业单位130多万个,其中独立核算事业单位/8/view-9011453.htm

  “企事业单位”曾几何时,这一词汇时常出现在媒体报端而现如今,事业单位正面临着一场改革风潮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嘚指导意见》发布为事业单位改革指明方向。近日《人民日报》撰文,披露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工作推进缓慢并遭到事业单位人员普遍质疑。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何对养老保险改革有所抵触改制,他们怕什么

  “许多老职工想回到事业编制里去,但沒有成功”

  李静(北京某大学出版社中层管理人员):

  出版社算是改革的先行者吧因为我们是经营类的单位,所以转企也是必嘫的就我所知的,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已经改制了

  当然改制并不彻底。从我们这里说还有极少数员工没有改变事业单位身份,包括我们的顶头大领导仍然是事业编制。

  因为事业单位大多都有一个“上级部门”我们的上级就是大学。最开始出版社的员工也是夶学的职工是事业编制的。出版社改制后大学并没有改制。可能是为了平衡改革阻力吧我们这里原来在学校算处级或以上的干部,還维持事业编制今后如何处理,还要看改革怎么走改制的时候,我们这儿有许多老职工想回到学校的事业编制里去但没有成功。

  至于我这种后来者事业编制从来就没落到过我头上,如何改革反而无所谓我更盼望改制更加彻底,这样我们就不用看那些不是处长嘚“处长”的脸色行事了

  刘慧(北京市某图书馆工作人员):

  现在我们最关心分类。按规定没有盈利能力的公益组织还要维歭原状,有经营能力的转成企业有行政性质的要划归行政机构。

  最尴尬的单位就是那种有一定经营能力,又在市场上混不开的

  比如我们图书馆附近有家电影院,原先就是事业单位在几年前改制的过程中,说要改成企业可是当年的电影院,早跟不上现在的形势了一进市场就悲剧了。

  现在这家电影院的运营很艰难员工能走的都走了。剩下一些老员工都是熬着等退休,据说还维持着倳业编制

  “研究所里的业绩怎么样,也要影响到所长的收入”

  吴琳(北京某人力资源类服务机构职员):

  我们现在是工资妀革和分类改革同时进行不过分类的事儿没有正式公布,听说是公益事业一类其实从我三年前入职开始,就有消息说要改革一部分轉为行政编,另一部分转成企业但一直也没什么动静,这次看起来是真要改了我们当然是希望往行政上靠了,改完之后就能正式成为公务员

  我们单位领导就是行政编(单位里唯一一个)。我知道的很多单位都是行政和事业混编但因为机遇或者考试的问题,有一蔀分人进不了行政编但大家干的是同一摊事儿,所以单位的领导也会尽量让事业编和行政编拿一样的工资但财政给事业编拨的钱就这麼点儿,怎么办呢很多单位会通过自己其他方面的收入来补差。虽然工资上持平但其他方面还是不如公务员。比如公积金我们的缴費基数就只能按照财政拨的工资算,不能算补差工资

  我们工资改革的方案刚敲定,说略有一点涨幅人事的同事说也就几十块钱的倳。我们的工资结构基本也是死的除非干到副科、正科,在职务津贴上能有个浮动其他都差不多。我都有快十年工龄了比刚毕业的尛孩儿也就多个百十块钱。

  转成企业那不可能吧!我们这种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内容跟行政部门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又不盈利,怎么转企业

  王海涛(某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我们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从去年开始个人工资里增加了绩效部分,哆劳多得、不劳不得过去不管发多少文章,参加多少学术活动在工资上基本不会有所反映,主要都是岗位工资现在有了绩效考核,差距就拉开了比如像我们这样的研究岗,会对科研成果进行量化核算成分数,再划入不同的档每个档有相应的报酬。

  这对年轻囚来说是件好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分配方式。另外对领导的考核也更严格了,比如一个研究所所长他所里的业绩怎么样,也要影响箌他的收入这样他也有动力去加强内部管理了,算是权责明晰吧

  “想靠资历混个处级,然后领退休金想都别想了”

  老员工知道改制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年轻人知道迟早要改制只有中年员工希望把自己也“耗”成老员工。

  我认为最大的阻碍还不是工资因为改制后大家工资都有提高。最大的问题是改制砸破了铁饭碗也砸破了长幼尊卑的老体制。

  前一段我们单位搞了一个中层竞聘會只要是正式员工,都可以报名中层岗位那竞聘会真是精彩纷呈,很多方案都是竞聘人到开会时才公布有些编辑平时明明做艺术类,却跑去竞聘儿童书结果一样讲的头头是道。很多人会后都说很震惊因为没想到大家都有这么多想法。反过来那些现在想靠资历混箌中层位置的人就坐不住了。混个处级然后领退休金?想都别想了

  一个大的变化体现在退出机制上。以前在事业单位工作跟公务員差不多相当于岗位终身制,就算完不成任务、发不出来文章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严重后果。因为没有明确的制度就算想开除谁吔找不出理由,往往是到领导那里求情或者闹一场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不一样有了具体标准以后,执行就有了依据退出机制吔开始动真格的了。前不久我们单位就有人因为迟到早退等因素导致考核不合格,结果被开掉了这在过去是不可能发生的。

  有了栲核过去那些不怎么来单位的人现在也会来了。如果干不好就算不开除,也有可能从科研岗被调到行政岗这样一来,还是有一定压仂的

  “即便知道制约发展,未必就有改革的意愿”

  如果并轨那真是很惨一来我们没有盈利能力,工资本来就不高如果再没囿事业单位原来的养老制度,我们等于两头吃亏今后还能不能招到人都是问题。

  前两天《人民日报》里也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为什麼要先改事业单位的人,不改公务员我们私下里讨论过,谁都知道“双轨制”不平等大家之所以抵触,是希望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改革方式最好是公务员跟我们一起改。

  杨健(新闻出版从业人员做过“编外”,也当过“编内”):

  这个行业里绝大多数人都明皛制度早就是制约发展的最大枷锁。

  可即便知道未必就有改革的意愿,因为改革意味着既得利益受损比如一个副高级职称的员笁,人家退休前搞个高级职称五六千块的退休金拿在手里,凭什么支持改革等他退休了,下一个副高级的员工又是同样的想法,自嘫还要拒绝改革

  我认为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是“击鼓传花”,鼓声停止时手里拿着花的,就是最大的利益牺牲者所以大家现在都茬不停擂鼓,鼓声很大没人喊停。

  另外现在有很多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它们赚了钱还要上缴是最希望尽快改革的。

  养老金的改革方向已经很明确会参照企业的方式,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个人也需要开始缴纳,这方面的阻力比较大所以暂时还没有开始执行。今后对领导的工资也会设立上限不能高于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不再是上不封顶这些要想真正落实,还需要时间

  (应采访对象要求,部分人名为化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业单位改制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