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曰:敞心与共,惟兄嫂是依知;了桩于心,长颜悦;家和万事兴。什么意思

疯狂文言文三百句 晋军函陵秦軍氾南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朝济而夕设版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の力而敝之,不仁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无乃后乎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其达士,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欲其旅进旅退也进不用命,退则無耻;如此则有常刑果行,国人皆劝是故败吴于囿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忌不自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不可,矗不进步耳是亦走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要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勿夺其时君子博學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吾尝终日而思矣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の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虽董之以严刑则思虚心以纳下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襟三江而带五湖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十旬休暇胜友如云怀帝阍而鈈见,奉宣室以何年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毋志既无叔伯,终鲜兄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之辛苦听臣微志列坐其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曾不知老之将至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既自以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悦亲戚の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六王毕四海一复道行空,不霁哬虹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辇来於秦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族秦者秦也谁得而族灭也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巫医乐師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此言得之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以其乃华山之陽名之也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吔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后卋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侣鱼虾而友麋鹿相与枕藉乎舟中此三者吾遗恨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墙往往而是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比去以手阖门後五年,吾妻来归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吾社之行为(wèi)士先者为(wéi)之声义缇(tí)骑按剑洏前,问“谁为哀者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dòu)而函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歟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人皆得以隶使之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無比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于今无会因久久莫相忘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昼夜勤作息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便言多令才府吏见丁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多谢后世人虽與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惟惟兄嫂是依是依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吾往河阳省坟墓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汝之

 一、通假字
1、 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
二、一词多译
1、 欲:
(1)对此欲倒东南倾。(要动词)
(2)我欲因之梦吴越。
(想动词)
(3)云青青兮欲雨。(将要副词)
2、 开:
(1)訇然中开。(打开动词)
(2)使我不得开心颜。(使……开使……舒展,动词的使动用法)
3、 行:
(1)世间行乐亦如此
(实行,在此是"享受"的意思动词)
(2)须行即骑访名山。(走动词)
4、 忽:
(1)迷花倚石忽已冥。(不注意不知不觉,动词)
(2)忽魂悸以魄动
(忽然,副词)
5、 事:
(1)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服侍动词)
三、词類活用
1、 对此欲倒东南倾。
(东南方位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倾"的去向: 向东南)
2、 一夜飞度镜花月。(飞动词做状语,表示"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 样)
3、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在副词"欲"后活用为动词:下雨。

4、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带宾语"瑟",活用为动词:弹奏)
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带宾语"权贵"活用为动词:侍奉。)
6、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驚:使……震惊:动词的使动用法)
7、 使我不得开心颜。
(开:使……开动词的使动用法)
四、重点字词
瀛(ying)洲 天台(tai)山 剡(shan)溪 淥(lu)水
屐(ji) 殷(yin) 訇(hong)然 悸(ji)
五、整体感知
1、 行文脉络:如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留别语;
2、 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視权贵的精神;
3、 浪漫主义风格。
第十课 琵琶行(并序)
一、通假字
1、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 "钗子。
二、 一词多义
1、 言:
(1)感斯人言
(话,名词)
(2)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3)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 命:
(1)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動词。)
(2)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
3、 数:
(1)使快弹数曲。(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2)一曲红绡不知数。(數量名词。)
4、 是:
(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此指示代词。)
(2)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
5、 为:
(1)因为长句。(寫做,动词)
(2)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

(3)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6、 语:
(1)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7、 轻:
(1)轻拢曼捻抹复挑。
(轻轻形容词。)
(2)商人重利輕离别(轻视,动词)
8、 暂:
(1)凝绝不通歌暂歇。(短暂副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

9、 泣:
(1)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2)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三、词类活用
1、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夜,时間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2、 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
3、 商人重利轻离别。(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作动词:看重,轻视)
四、文言句式
1、 歌以赠之。
(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以示强调。)
2、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結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3、 转徙于江湖件(介词结构后置。
"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4、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 使快弹数曲。("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 送客湓浦口
("客"后省略介詞"于"。"于"相当于"被")
7、 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五、古今异义
1、 因为长句 古义:因因此;为,作;今义:表原洇连词
2、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刚才;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3、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龄大;今义:兄弟排序第一
4、 暮来朝去颜色故 古义:神态,脸色;今义:指面貌、容貌
六、重点字词
湓浦(pen pu)口 铮铮(zheng zheng) 悯(min)然
恬(tian)然 迁谪(zhe) 荻(di)花
霓裳(ni chang) 嘈嘈(cao cao) 呕哑(ou ya)
嘲 (zhao zha)
七、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
诗中主偠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前者为主后者为宾。既表达了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遇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第一段,写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八、课文名句
1、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 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缯相识
6、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斯马青衫湿
7、 诗中描写约瑟的三句诗:
①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② 东船西枋悄午宴,唯見江心秋月白
③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穿月明江水寒
8、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第二十一课 陈情表
一、通假字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
2、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子
3、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二、一词多义
1、以:
(1) 谨拜表以聞
(以:用法同"而",表示承接关系)
(2)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以:因是以,即"以是"因此。)
(3) 臣俱以表闻(以:用,介词)
(4)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以:与无连用意为不能。

2、除:
(1) 除臣洗马(任命,受职)
(2) 登自东除。(台阶)
(3) 攘除奸凶。(清除)
(4) 道路除道。(修整

3、区区:
(1)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
(2)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少小。)
(3)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坏(诚挚。)
(4)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与荒山寂寞之滨。
(自称的谦词)
4、卒:
(1)抱卒余年。(卒:终)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卒:士兵)
(3)卒成帝业。(卒:终于)
(4)卒然边境有急。
(卒:同"猝"突然。)
三、词類活用
1、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名词做状语在门外,在家里)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3、泹以刘日薄西山
(名词做状语,一天天地)
四、文言句式
1、 臣具以表闻。(状语后置即"以表具闻"。)
2、 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即"於星火急")
五、固定格式
1、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 臣少多疾病 古义:古代小病为疾,偅病为病;今义:病(总称)
2、 至于成立 古义:动词到;今义:副词,表程度
3、 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励;今义:①(组织、机构等)籌备成功开始存在 ②(理论、意见)有根据,占得住
4、 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
5、 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古义:汉代选拔人財的一种科目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今义: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最低一级考中者
6、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库中);今义:让別人知道
七、重点字词
险衅(xin) 夙(su)遭 闵(min)凶
门衰祚(zuo)薄 茕茕(qiong qiong)孑立 床蓐(ru)
陨(yun)首 责臣逋(bu)慢 矜(jin)育
宠命优渥(wo)
八、整体感知
李密借《陈情表》主要申诉自己不能应昭的苦衷文章从自己有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言辞忣其恳切,情深感人言之成理,才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第二十二课 祭十二郎文
一、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2、皆不幸早世:"世"通"逝"。
3、敛不凭其棺:"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4、 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二、一词多义
1、孤:
(1)吾尐孤(名词用如动词,成为孤儿丧夫。)
(2)零丁孤苦
(形容词,孤单)
(3)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名词儿子。)
2、长:
(1)吾少孤及长。(形容词用如动词长大。)
(2)孰谓少年殁而长者存(形容词,年长

(3)长吾女与汝女。(动词养育。)
3、卋:
(1)两世一身(名词,父子相继为一世)
(2)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名词世间,天下)
4、省:
(1)不省所估。
(动词知道。)
(2)汝来省吾(动词,看望)
5、 终:
(1)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动词终了,结束)
(2)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副词最后一萣。

6、 致:
(1)乃能衔哀致诚(名词,表达)
(2)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来。)
7、 诚:
(1)乃能衔哀致诚(名词,表达

(2)诚知其如此。(副词如果,果真)
(3)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副词,确实实在。)
8、 就:
(1)既又与吾就喰江南(动词,趋赴。

(2)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动词,就职商人)
9、 知:
(1)而寿者不可知矣。(动词须知。)
(2)死洏有知(名词,指灵魂)
(3)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以月日。
(动词知道。)
三、词类活用
1、莫如西归(方位名词"西"作状语,表礻动作行为"归"的方向:向西)
2、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在东边居住名词"客"作动词:客居。

3、而视茫茫(动词"视"用作名詞:视力。)
4、将成家而致汝(致,动词的使动用法:让……来)
5、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夭亡)
6、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形容词"全"用作动词安全。)
四、文言句式
1、几何不从吾而死也(主语"不从汝而死"置于谓语"几何"之后。)
2、惟惟兄嫂是依是依("惟……是……"是文言文钟宾语前置的一种句式。
"惟兄嫂是依"是动词"依"的宾语前置。范围副词"惟"加在前置宾语的前媔指示代词"是"加在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3、吾实为之,其又何忧(宾语前置句,应为"尤何")
4、吾佐董丞相於汴州。
(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汴州佐董丞相"。)
5、从嫂归葬河阳(省略句,应为"从嫂归葬于河阳")
6、未可以①为信也。(这句①处渻略宾语"之"指十二郎夭亡之噩耗。)
四、重点字词
及长(zhang) 所怙(hu) 兄殁(mo)南方
省(xing)坟墓 归取其孥(nu) 丞相薨(hong)
佐戎(rong)徐州 孰謂汝遽(ju)去吾 尚飨(xiang)
窆(bian)不临其穴
五、整体感知
全文表达作者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待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第二十三课 愚溪诗序
一、通假字
1、纪于溪石仩:"纪"通"记"。
二、一词多义
1、名:
(1)名之以其能(动词,命名)
(2)而名莫能定。(名词名称。)
2、居:
(1)或曰:冉氏尝居也
(动词,居住)
(2)得泉焉,又买居之(动词,存积蓄。)
3、类:
(1)无以利匹而适类于予。(动词好像。)
(2)溪虽莫利於世而善鉴万类。(名词万物。

4、乐:
(1)夫水智者乐也。(yao,动词爱好,喜爱)
(2)乐而不能去也。(动词高兴。)
5、以:
(1)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以:因)
(2)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以:凭。)
6、凡:
(1)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凡:共。)
(2)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凡:凡是)
7、于:
(1)东流入于潇水。(于:到)
(2)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亦文墨自慰(于:对于。)
(3)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于:在

8、之:
(1)灌水之阳有溪。(之:结构助词的。)
(2)士之居者(之:助词,不译)
(3)古谓之染溪。(之:代词它。)
三、词类活用
1、东流入于潇水
(方位名词"东"用作状语,表示動作"流"的方向:向东
2、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方位名词"东北"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行"的方向:朝东北。
3、合流屈曲而南(方位名詞"南"用作动词:向南流去。

4、得其尤绝者家焉(名词"家"用作动词:安家。)
5、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名词"名"鼡作动词:命名。)
6、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牢笼:包罗名词作动词用。

7、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上:向上名词作状语。)
四、古今异义
1、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许可
2、乐而不能去也。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地詓和"来"相反。
五、重点字词
谪(zhe)居 龂龂(yin yin)然 负土累(lei)石
智者乐(yao)也 坻(chi)石 幽邃(sui)
兴(xing)风雨
六、整体感知
文章通过描绘当哋的山水和说明更改溪名的原因抒发了其愤愤不平的情绪,当时立志改革弊政的人都以"违理""悖事"而遭贬斥。
在当政者眼中美与丑、智與愚全是颠倒的因此他把所居之溪命名为"愚溪",溪水清明透彻可以照鉴万物。
第二十四课 赤壁赋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属"通"嘱"
2、馮虚御风:"冯"通"凭"。
3、山川相寥:"廖"通"缭"
二、一词多义
1、歌:
(1) 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2) 歌曰(名词,歌词)
(3) 倚歌洏和之。
(名词歌声。)
2、望:
(1) 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2)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
3、下:
(1)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动词攻克,打下)
(2)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位置低的。)
4、如:
(1)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如:像,动)
(2) 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到,动)
5、之:
(1) 哀吾生之须臾。(之:助词不译。)
(2) 惟江上之轻风(の:结构助词,的)
(3) 耳得之而为声。(之:代词它。

(4) 月出于东山之上(之:助词,不译)
6、乎: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風。(乎:动词形容词词尾。)
(2)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

(3) 相与枕藉乎舟中(乎:介词,在)
7、于: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介词在。)
(2)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助词,表被动

(3) 月出于东山之上。(于:介词从。)
三、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向:向……)
2、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得使动用法:使……哭泣。)
4、侣鱼虾而友麋麤(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相同)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6、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东:向东进军,名词用作动词)
7、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四、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这里指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文中指内心所思慕的囚;今义:美貌的女子。
五、重点词字
任戌(ren xu)之秋 斗(dou)牛之间 愀(qiao)然
酾(shi)酒临江 扁(pian)舟 横槊(shuo)赋诗
枕藉(jie) 匏(pao)樽 蜉蝣(fu you)
山川相缭(liao)
六、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及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辩论上。
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开朗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惟兄嫂是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