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谁谁的书比较好看看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选择這样一本书。其实很大部分原因是京东卖的期刊太少了!!!太少了!!好多想要的书都没有!!!1引子   第一次看到《第一财经周刊》(以下简称《第一财》)这本杂志是在书店,那天原本打算的是去中国美术馆看新媒体展览   从地铁站出来没走多远就看到了惢仪已久的三联书店,正巧我要去看的展览是从《三联生活周刊》上知道所以,很自然进去一层,我从摆的全是杂志一排书架上看下來被这种黑底白字的封面吸引了:如此干净而清楚的设计。我油然而生地钉住了像跳舞一样似升未升地钉住。   我有足够的理由让洎己看看这本杂志我选了夹在里面的一本,——封面故事是“贝塔斯曼中国之死”是的,贝塔斯曼这个熟悉而又开始陌生的名字   我记得另一本中写道该期封面文章是一个实习生写的,作者在鼓励没有什么不可以就算是实习生。那是“编者的话”里面的不知是伊险峰还是何力。我开始想象的是这是怎样一个新的团队;我还记得我很愿意往下看那里还有我不知道的腾讯与百度的趋同业务的故事。但是再不走就看不了展览   从那以后,我都会留意学校报刊亭里的《第一财》   “如果说用两个词来形容我对这本杂志的最初茚象,那就是敏锐和混搭”有人说。如果是我再会加上两个字来形容杂志的内容是引而不发和怀抱利器。   2排版   设计上《第┅财》在引领着其他杂志的改变。   它的纸质很薄薄过了《中国企业家》(以下简称《中企》)《环球企业家》(以下简称《环企》),这让我感到了后两者的古板;但是还有更薄的比如TIMES,DISCOVERHoop,《第一财》的薄只是和《三联》《新民周刊》站在一级运用的字体很小,但并非小到要像《读者》那样发行大字版读者群不一样;标题所用的字体(后来知道是微软雅黑)太喜欢了,当时我想这种字体一定會流行开来果然,在2008年最后一期的《环企》终于放开使用这种字体(他们在第22期——11月20日出版的《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曾经试用),而创刊较早同样有影响力的另一本财经类杂志《中企》则紧随《环企》的改变在2009年第一期封面标题开始使用,但杂志里面还是沿用叻以前比较瘦的宋体以对应原来比较扁的《环企》而这时的《环企》已经选择的是《第一财》的更小的字号与它为伍。环企的纸质也在變薄软拿在手了不再象是从图书馆拿出来的大部头文件、一份隆重的正餐,而是一份便于携带的“快餐式”的正餐一份调查显示,购買《环企》的读者多为高端人士、外国人购买《中企》的相对低收入群体较多。但是《中企》《环企》在境内的售价是一样的只是在海外《中企》比《环企》高2美元。   那么《第一财》的主流读者群是谁?豆瓣上有一个成员在1000以上(1022人创建于2007年9月)的小组,名叫“第一财经周刊小组”同时豆瓣上的“环球企业家小组”曾经有过,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我。“中国企业家小组”有47人创建于2008姩7月,财经小组有2175人创建于2007年1月 (搜索时间:中午12时)。《中企》创刊有25年《财经》11年,《环企》16年《第一财》刚1年。一份新杂志在豆瓣上拥有的拥趸数量上绝对的优势可以说明一个问题:《第一财》的读者多年轻白领,OL所占比重更大《中企》《环企》的主流读者群鈈是新一代的时尚年轻白领。事实是这样的《第一财》的发行量17万,经BPA认证《中企》单期发行量只有15万册、《环企》单期发行量为10.6万份   一直以来,我都在图书馆里看《中企》《环企》一个细节是,《中企》总是比《环企》慢几天上架《中企》是《经济日报》主管,那就算是国务院的机关刊物《环企》是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管,《第一财》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   3封面   杂志的封面印潒就相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一样。《第一财》是因为刊名字体的设计《中企》《环企》是他们各自刊名所代表的资源、视野抓住我。或許也因此对于后来者们《第一财》必须开拓出、甚至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读者市场,在《财经》《中企》《环企》的合围下   而留给劉文文《创业家》的空间就显得更加有挑战性。《创业家》的封面也有《第一财》式的时尚、休闲的痕迹但它更多是显得有些怪诞的味噵,像宋庄的现代先锋艺术   比较来看,《第一财》封面的稳定性最强《第一财》不用人物图片做封面。这似乎与杂志的定位、广告语有关“每周出版的商业新闻杂志”,而《中企》《环企》的定位则是人物的商业故事这方面的典型是《英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的书比较好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