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统一教教义,,是什么教的教义???

密教的信仰是多神论或一神论或无神论?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末学认为是多神教也是一神教,亦是无神教。 此神乃精神体,或云性德之随缘示现。人之性德无量,故云多神教。其心乃一,故云一神教,若究其根源,廓然如太虚,了不可得,故云无神教。

一些密教入门书中常云密教是泛神教,但与吾所认识的密教观不同,故提出问题问诸先进。吾所认识的密教观乃由「缘起性空」理论而来。因缘起性空故,而由缘起空者吾云之为一神教思想,由缘起有者吾云之为多神教思想,由性空故吾云之为无神教思想。但无论以何眼光看待密教,终究要了知其皆吾人自性之密号,不然何以能自在。所以,吾认为学密者之重要课题即是要去探究密教本质精神,不然人云亦云,终至不知所云,无己见地。因为密教修行乃以正见为依凭,因此了解密教本质有助实修。

吾认为此由执(多神),到无执(一神),到自在(无神)的密教修行型态之密教观,和古代禅师一下礼佛(多神),一下如佛(一神) ,一下劈佛(无神)的实修智能相同。唯有以实修智为依凭,才能笃定明了所学为何物。就因如是因缘,故吾希望有心学密之人来共勉共励,诚如西藏密宗辩经「降伏障碍,提升智能。」之精神一般。

显教所说十地中,所谓见性是指八地以上之境界,即净菩提心之证位。若就教理而言,显教十地中第九地、第十地法华、华严所证之境界即是真言宗的境界,因此前贤大德云显密所证是一样的境界,此乃就教理上分析而言。

而若就实修境界而言,显教就阙而不书,只能证到见净菩提相(即常途云之见性)的境界,再近一步深入具体之境界描述就无法分别指陈了。因此在佛性论中云:八地以上的境界皆同,即是此理。

但真言密教却有实修仪轨,若根机程度者之利根人,就能如实证得其境界。所以真言密教弘法大师在十住心论云在第八住心一道无为心、第九住心极无自性心后为第十住心秘密庄严心,此是真言密教实证境界的陈现,能将身、口、意方面具体陈现出来,这就是真言密教殊胜之处。

在真言密教的观念认为显教至极十地以上,方是真言密教初地(在显教十地后另有密教十地),也就是说历经显教十地以后,才是初入真言密教之地前(初地)。因此,密教高祖弘法大师认为密教的世界是见性以后修持的世界。故五秘密仪轨云:其受灌顶受职金刚名号,从此以后受广大甚深不思议法,超越二乘十地现生证得初地,然后再渐次升进。以明白开示超越显教十地,然后证真言密教初地。在显教常途之说法是真言初地己是佛位极果,但在真言宗而言,尚是佛果之初地。

但是若依以上真言宗之说法,或许很多人会产生疑惑云:汝说真言宗是如是殊胜,怎么汝教中所传门人仍然与彼显教无甚差异?难道一定要先修显教再入真言密教吗?不是也有很多人一生只修真言密教,而其程度也未如汝等真言密教所言如此啊?

故吾认为直修真言密教之行人,若基础方面够扎实,见净菩提心相之位时能契入真言密教的法海世界。但在未见性前虽是修真言密教仪轨,在本质上仍是等同在修显教,此乃因心未悟的缘故。所以,不要说我修真言密教就比显教优越喔,但若真是见净菩提心了,当下所修的真言密仪就真正是在修真言宗啊!

显教遮情教心不许佛色相功德

显教遮情教心不许佛色相功德,所以释佛显经之教多呵责实有关色身事相等事,如金刚般若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圆觉经云:生死与涅盘凡夫及法佛同为空花幻化之相。如是等经多在呵责不可见微妙常住功德事相等事。所以,释佛成道四十多年多说空教,于显教并未显说佛内证三身、四德真实功德常住法身等事。为何会如此呢?

因为未实证清净无为之理,未断尽生死妄执前,若进一步听闻法佛内证三密、四曼荼罗真实功德常住不变义者,恐其会引发无始以来无明习性,反而生执相着相之心而不能解脱。因此显教中不谈色相功德诸事,为遗除执着佛色身等事相,故云生死妄想及菩提涅盘等皆如空花。(显密差别之一)

显教至极的境界,一念心中即具三谛或云一道无为之境界,乃至佛之境界不可不可说之论等息诸戏论寂灭绝离之境界,在真言密教则被视入道初门。其理为何?

显教修行菩萨证寂然境界理时,依实相发展之理则必然会更进一步趣向真言密教之证量世界,如是进入彼世界后方知尚有余门非是至极。所以,金刚界轨说真言行者观想身证十地住于如是实际境界时,诸如来弹指惊觉而告之云:善男子汝之所证处是一道清净金刚喻三昧,萨般若智尚未能证知,勿以此为满足,应再发大悲心深入修证之。此处一道清净金刚喻三昧即是显教至极的境界。

故显教诸经虽有论及真言密教境界,如法华及华严等经所云之境界,但此尚只是教门理论而己非是实修的方法,并无实修实证之行人。所以,真言密教方说佛果内证十地境界等觉菩萨尚不能进入其室,何况其余呢?所以才要蒙佛弹指惊觉始入彼境界。

真言密教的境界要以清净无为中道一实之理为基础,进一步实修契入才能除去所有执障,如是每证理一分即如实见三密曼荼罗的内证实德一分,而了知有三密曼荼罗的无量功德,终至证入三密曼荼罗的内证实德之境界。所以真言密教云显教至极的境界在真言密教则被视入道初门。是故密续记载云: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入金刚定时,诸佛同时告言,当于鼻端想净月轮,于月轮上做唵字观,做是观己于后夜得成阿耨菩提。(显密差别之一)

就真理而论,诸法实相是通有相、无相,是故显教不许实相中有相等事,是有所偏颇的。真言密教不仅重视无相,亦同等地重视有相。所以,真言密教云声字即实相。法佛三密及诸尊等有相诸法亦为实相。六大即法界体性,故六大亦为实相。阿字本不生是界体,故知阿字法界体亦通有相。

真言密教不若显教避谈有相等诸事,反而因为众生根钝而迷于二谛,不知即俗即真、真理圆融之理,故而积极地引用诸事相法以引导众生,即以法佛内证三密功德加持世间文字、语言等,令成真言实义之象征表达,引导众生契入自性。

其实,真俗二谛之分别在心。凡夫见相即谓之俗谛,而圣者见相则谓为真谛。所以,在真言密教而言,于空性中所见之诸尊庄严法相、宝楼阁净土、幢幡飘摇等诸相皆是法身实义。故真言密教理事圆融不二、即俗即真、当相即道之特色确实超越了显教唯执无相空性为真谛之见地。(显密差别之一)

大日经疏云:华严十地经一一名言皆需作浅深二种解释。所以,所谓的「十地」有浅深二种。

一、将浅略之十地配属于真言宗初地之位前。浅略之十地为三妄执(三劫)所断之因位,所以经疏常云三劫十地,即是此缘故。此十地(三劫)合配显、密两教。

二、将深秘之十地看作是真言宗实修实证之十地位,属于佛果之位。深秘十地则是断三妄执之果位,故为因位十地(显教十地)之后,所别立之十地果位。

若就真言宗之秘释则尚有各地皆有十地之说。即显教声闻有声闻之十地,缘觉有缘觉之十地………….乃至真言密教初地至十地尚有十地等说法

密教精神是一种个我活现于全一真我的表达,若是这种密教精神的领悟只是个人主观内在的经验而己,不能传及他人并当地为一切众生服务,也只能成就独觉而不能成为自觉觉他圆满的行者。所以密教行者把握了密教精神以后,就一定要向外发展展现去觉他,如是方完全契合大乘的利他精神。而密教精神的表达根据日本真言宗「密教生活与思想」一书记载有下列七种方式:

因此若要了解真言密教就非得从密教精神表达之七种根本好好去研究不可,这就是密教优于显教的方便之处。

乃密教精神具体表现之语言故云「真言」,又具照破迷暗之意义,则叫做「明咒」。其实真言并非诸佛自造或他造,乃法尔自然存在的。

然而,悟者----能如实把握密教精神通达真言象征者,为了要令真言行者能疾速如实体悟密教之精神,故将世间普通语言、文字给予象征化,让真言行者藉此真言而通达、把握密教之当体全一之实相。

所以,真言不限于梵文或藏语,凡一切音声、文字无一不是法身实相之真精神的表现。

手势是密教之表达沟通的方式,它通常是以真实、具体、活泼的姿态来表现相心一如的密教的精神,所以,手势(印)即是法界的标帜。

印有三种常见之意义,即印契、姿态及标帜三种意义。印契有如世间之印章表明真实不虚之义以表佛法真实不虚。姿态如佛之全身身姿即是一种大印,以表实相自在之姿。手结之印即是手印,以表内心本具佛德诸理趣。

在真言密教常云之手印即是指以手指曲伸合和,依各种规定所做的印相即是,手结印契是为要表达密教独特的思想内容,让密教行者在修持时运用手印与实相之理相应,而能契入如实地领悟密教精神的奥义。

真言密教甚深法相无法直接宣说,只能借方便之力,所以山河大地的一切事相,如剑、莲花、月轮、五轮塔、文卷、宝珠、菩提树等事相的象征表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但若诸事相没有透过吾人主观赋予意义,恰如泥中莲即是泥中莲是没有意义的。若经过密教行者主观意识的参与将事相给予精神化,如实地把密教实相之理趣、诸佛内证表达显现出来,则此时之事相即成为有意义的三昧耶形了,当下它就是法界的标帜。

所以密教的三昧耶形事相若做为密教行者的观修对相,就能导引引行者契入佛内证与之相应,而如实地掌握密教全一的精神。相反地若能证悟时,则宇宙间山河大地之万事万物无一不是法界三昧耶形。这就是高祖弘法师认为真言密教优于显教的方便之处。请想一想假使有一天汝能体认山河大地之一切皆是诸佛内证之活现时,汝能忘失诸佛密意吗?

总之,密教的事相表达即是建立在即事而真、当相即道、理事不二、心物一如等的观念上。密教运用三昧耶形来象征事理,就是要密教行者调合理和事的矛盾对立,期望密教行者能如实地体认诸法真谛,令行者不执于有相亦不执于无相的密教不二精神。

「宝塔」有时又称「塔婆」或「率都婆」,弘法大师说宝塔有「鍐」一字具体化之宝塔及五轮五字标帜之五轮塔二种。

「鍐」字宝塔因梵文「鍐」种字形状如圆塔而得名,亦名法身塔,是金刚界大日如来之三昧耶形。

五轮塔是以象征地、水、火、风、空之方、圆、三角、半月、圆等五种形状堆栈而得名,是胎藏界大日如来的三昧耶形。

「宝塔」、「塔婆」或「率都婆」具有积聚、聚集之意,亦有曼荼罗之意,是一切万物之根源,表轮圆具足圆满之意,是一切功德积聚之处,故其当体即是大日如来金刚永远不坏之身。

所以,真言密教依此标帜来象征法身大日如来轮圆具足之内证体验,以提供真言密教行者依此象征修观来体验法身大日如来之真精神。

「五大」为万物物质生成的原始元素,故称为「五大」,再加上精神存在之基本元素「识大」统称为「六大」,它是万有生存必需的基本条件。

在显教方面很提倡「六大」皆空的思想,但在真言密教方面则从相反方面加以活用,以表现法界自性无限绝对的境地,用来象征(诸佛)大日如来内证不可思议体验的境界。

「五大」以地、水、火、风、空来象征一切智门之五义,即「a字本不生,ba字离言说,ra字离尘垢,ha字离因缘,kya字等虚空。」的一切智门之五义。此象征五大字义即是佛陀坐在菩提树下降伏四魔成正觉的心境。以a字本不生降伏蕴魔,以ba字象征超越语言与分别降伏天魔,以ra字离尘垢之解脱降伏烦恼魔,以ha字离因缘远离因业降伏死魔,以kya字等虚空得到如虚空无碍平等之境地。

在真言密教不仅将「五大」视为如来内证之体验境地,也视之为一切智智之象征表现,而「识大」在因位为识,在果位则为智,亦象征一切智智之境地,能降伏诸魔契入自性证得平等之正觉境地。所以「五大」之当体即是「识大」,色即心,心即色,故真言密教所强调之色心不二之一元论与显教之强调五大为色与识大为有情有所分别色心不同的观念,其内涵是极不相同的。

金刚顶经云「六大」为法界体性,瑜只经云「六大」为法界。事实上,一切诸法皆有体,皆以法界为体,故吽字义云法界即是诸法之体。所以,弘法大师云「六大」能生诸法,就明白地表示「六大」为能生法界之体也。

其实,「六大」能生万法之证据,就是阿字门之义理所云:无相平等法身能生诸法界,能随缘感应普现色身,随种种诸有情所喜见而为开示如来智能。所以,弘法大师即身成佛义中云:「六大」能生大、三昧、法、羯磨四种法身曼荼罗及欲、色及无色三种世间。

弘法大师在大日经开题中云:四种法身十界依正皆是所造之相,六大则为能造之体。此亦即明白地开示「六大」为法界之体,能生能生四种法身曼荼罗及三种世间之理趣。

在显教中认为四大为非情,唯识大为有情,而真言密教则说此「六大」为如来之三昧耶法身。然而真言密教更进一步地说四大等不离心大,心色虽美但其真性是相同的,色即心,心即色,色心为一体相互交融无所障碍。故弘法大师在即身成佛义中云「六大无碍常瑜珈」,以明白地开示「六大」其字义虽各别,然其体是一之理论。

弘法大师曾于即身成佛义中云「六大无碍常瑜珈」,用以表达「五大」与「识大」真义虽各别,然其体不外都是一切智智之境地的象征。所以,真言密教之「六大」观,即明白地表示「六大」其内涵都具如来体验之一切智智,故云地大即是一切智智之地大,水大即是一切智智之水大,火大即是一切智智之火大,……..。其内涵都相即相入,圆融无碍调和相应的,故云「六大」圆融无碍常瑜珈。

地、水、火、风、空之五大又称为五轮,加上识大则为「六大」,轮具有界及曼荼罗等义。真言密教为了表达如来体验之境地,就给交大配以形色,五大配以五轮之特殊形相颜色,即将五大赋予方、圆、三角、半月、宝珠五种形相及黄、白、红、黑、青五种颜色,而识大则配无定形相及五彩杂色表之。其实六大只是一心不同角度之表达而己,故云六大同一体。

方形表坚固不坏之德,具有稳定不倾动之义。地大配属黄色表增益之色,具有增益之德性,所以,以坚固菩提心为因能产生大悲万行,如地能生长一切一样。因此,地大即具阿字本不生,能生一切之理趣。

水大圆形具圆轮具足之德性,水能随着容器之形状而自在地产生各种形状,故有圆融无碍之义。水大配属白色与白净菩提心相应,具有清净义故而具有洁净之德性净化之功用,与清净莲花一样,能净化众生无明尘垢。

火大配以三角形具有坚固不动之德性,三角形乃炽燃之形相,具有威猛能破、离散之德。犹如火能烧毁一切令契入平等性地。红色系属暖色是火焰之色,具有能熟之义,能成熟一切万物,产生无量无边之功德。

风大以风吹动幢幡,幢幡则会因风吹而呈现半月曲线之形状,故风大以半月之形状为其象征形象。

风大能破坏一切令一切荡然无存,即表风大具彻底摧毁之德性,能断诸微细烦恼趣入菩提涅盘。风大表业力作用能造诸业行,但契入如来一切智智时即具趣入涅盘寂静之德,故其配以黑色表其幽深玄妙。

空大配属宝珠团形即方圆不二之形状具足百态,是三角形及下半月形二者相合而成之形状。其形状恰如牟尼宝珠之形,是圆形之上成尖形。

空大有如虚空能容一切诸有情及非情诸万象,而且能无碍地和合自在,与宝珠团形方圆不二具足诸色、百态之德性相应。

空大以三角形与半月形合并而成之宝珠团形为其象征,因此具有无碍通融之德性。空大配属青色为其天空颜色之象征,乃因青色具足众色有如空大一切之义。

识大配以无定形相乃因其具足一切能生万象,然其所具万有无定相貌之心,故其形配以无定形。识大在因地为识,在果地为觉,故具有觉知之德性。又因识大有如金刚顶经所云金刚界曼荼罗之庄严,诚如众生之心从无明起修至成佛中间之千差万别,故识大配以五彩杂色为其象征,以表达识大能容一切、具足五色之理趣。

「六大」的本质是地大的坚固性、水大的圆融性、火大的能热性、空大的空间性及识大的觉知性。

「六大」可以组成色身,也可以组成宇宙中的一切。「六大」是一切法的共同体,其自性就是无自性,故无自性即为其共同的体性。因此,「六大」随缘而分散时,「六大」就会一一分别呈现,乃至终究契入无自性空的境地。「六大」随缘而和合时,就可以组成四曼及三世间,即宇宙之一切。

若实修「六大」法界观时,可以让行者实证到诸法的本质,诸法无我、无自性的境界,亲睹本尊的真面目;可以亲睹「五大」自然排列的次第,而了解到人类「六大」分离的次第与诸境界之变化;也可以实证「六大」调和的功能,强化人类免疫系统预防疾病之能力及对治化解我慢的相关问题,能够生起无缘大悲平等地对待一切有情。

曼荼罗本是梵文,其翻译有圆轮具足、坛、修行场等义。圆轮具足即表诸法具足无所缺失之义。坛即是古代将土垫高举行祭典仪礼之台。修行场即是传法、讲授之所。

曼荼罗具有大日如来各种性德,具足五彩庄严之相,能产生诸清净之曼荼罗,亦表精粹至实聚集之处,故有万德庄严、能生一切及精粹聚集三种意义。

世界上一草一木都各有生存空间与特色,以其所有一切为背景,一刻不停地活现无限绝对的真精神,即是密教真精神。因此,用各种事相、种字等诸尊、形集会来象征表现密教全一与个体之间微妙关系者,即是曼荼罗。若解此义以佛眼观之,即知宇宙万物全部都可以称做曼荼罗。

在真言宗常见基本之曼荼罗有金刚界与胎藏界(金胎)两部曼荼罗。在弘法大师即身成佛义中云曼荼罗有四种,即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羯磨曼荼罗等四种曼荼罗,用以表达宇宙之实相。在兴然阿阇梨所着曼荼罗一书中也有陈列四十四种曼荼罗。若以曼荼罗之真义而论,更可以了解曼荼罗的种类有无无边,然其范围亦皆未超出金胎两界曼荼罗。

『大日经疏』第三具缘品疏云:「今欲说曼荼罗图位故,还约佛身上中下体,以分部类,自脐以下现生身释迦,示同人法及二乘六趣种种类形色像威仪言音坛座各各殊异,及其眷属展转不同,普于八方,如曼荼罗本位,次第而住。自脐以上至咽,出现无量十住诸菩萨各持三密之身,与无量眷属,普于八方,如曼荼罗本位,次第而住。然此中自有二重,从心以下,是持大悲万行,十佛刹微尘诸大眷属,从心以上是持金刚密慧,十佛刹微尘诸内眷属,通名大心众也。从咽以上至如来顶相,出现四智四三昧果德佛身,即此八身,亦于八方,如曼陀罗本位次第而住。」

此释之意是脐以下为第三重,脐以上至心是第二重。心以上至咽是第一重,咽以上至顶是中胎八叶之果也。

同疏第五云:「上文所说从大日如来脐以下光明是此第三重位,自脐以上至咽所出光明为第二重位,自咽以上乃至于顶相之光为第一重位,其中胎藏即是毗卢遮那自心八叶华也。」

此释之意是脐以上至咽是第二重,由咽以上至顶是第一重,中胎藏是遮那之内心也,故以上之释有其不同可知。杲宝会此相违而云:「两文各具一义,旨趣可归一途也。谓当段意,汗栗驮心居身内故配中胎藏,以身分配外三重坛,上文为表佛果尊高,以头顶配中胎,最上最中横竖虽异,表示总德大旨是一也。」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下云:如上诸圣众,如法一一具画本形象,名为上曼荼罗,若单画印契于莲华台,上书种子梵字光焰围焰,或但写梵种子字者,号曰下曼荼罗。」『慈氏菩萨念诵法』下云:「若不辨上法中下亦得,若中曼荼罗画印契,若下曼荼罗单画莲华台,上画种子字,若更事急不得广办曼荼罗,单画名字亦得。」『大日经疏』第十三云:「复次造坛有上中下法,若弟子财力丰瞻堪能广办者,师即当作画色像之坛,为示本尊身本印之相故,若力不能办,而作字坛,即犯秘法隐覆之罪,若观弟子心,然资力不办者,作字曼荼罗,即于置佛之处画作a字,即是如来之体也。」

以上是善无畏三藏之说也。以大、三、法之三曼,如次为上中下之意也。而不单说座位之曼荼罗,若急要时单画名字亦得也。

『一字佛顶轮王经』第五云:「如是图画佛形像、菩萨形像、金刚形像,乃至天龙鬼神形像,是名上坛,其中坛者,各于一一华座台上,皆以其粉,各作本佛印、作菩萨印、作金刚印、乃至诸天龙鬼神印,是等印上绕有火焰,是名中坛,其下坛者亦以五色粉作佛座位、菩萨位、金刚座位,惟作华座乃至诸天龙神鬼座位。」

此经是唐菩提流支三藏所译也。尊形与印契与座位以为上中下之三曼荼罗,什密不立法曼欤,须仰明师口诀。

真言密教之大曼荼罗是指以地、水、火、风、空五大所成的诸佛菩萨之身,或以黄、白、红、黑、青五色彩绘之佛菩萨相好具足之画像。所以,诸佛菩萨等四种法身的相好具足之身与一一佛菩萨尊形彩绘之画像,即是大曼荼罗。乃至诸佛及众生五大所成之身,十界世出世间一切有情及真言密教行者住瑜珈三昧观修时所现本尊之当体皆可云是大曼荼罗。因此,于如来三种秘密身中,由五大所成的相好具足之木雕、泥塑、金身等形像及五大之色彩绘之一一图像等,以佛智正见观之,其当体就是法界的大曼荼罗。

四曼相即,又称做四曼不离,谓四种曼荼罗互相融通不离之关系。若从修生之智观之,四种曼荼罗与四印相配,大曼荼罗配大智印、三昧耶曼荼罗配三昧耶智印、法曼荼罗配法智印、羯磨曼荼罗配羯磨智印。其四曼、四印所表者即是大日如来之全一的精神。

以教理言之,四种曼荼罗含摄宇宙一切无尽庄严之曼荼罗,其象征所表现者即是无上菩提心之表达,故可云四种曼荼罗亦通于十界,不论凡夫或佛皆各住于其位;由于诸本位殊异其数亦无量,故有凡夫之四曼、有佛之四曼、菩萨之四曼、明王天人四曼之等等,其各个皆以自己之本位之立场去活现表达全一的无上菩提心,彼此各住本位互不相妨。譬如千灯置于一处而其灯光彼此互不相妨碍。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下,尊胜真言证瑜伽悉地品第九云:「悉地有三种,下悉地者,长生不老,地仙中为王,或世间一切胜事,巧妙合练赤白,种种胜事,多闻智能福德无不具足,住寿万岁。中悉地者,隐形悉地中,为转轮圣王,住寿一劫。上悉地者,所加持药物器杖等三相具现(暖、烟、火)得证五地以上。八地以来菩萨之身,一念之间无量诸天、大梵天王、无量帝释天众、毗沙门天王等,各领无量大威德天众来迎,一念之顷,过十佛刹微尘数佛世界,一一佛前承事供养,随众生趣化度众生,如是说者名为有相悉地之法。」其念诵药物器杖者光明砂、雄黄、牛黄、大小还丹、龙脑香、水精珠、宝珠、真珠等,如是皆有分数。其器杖者(口+缚)曰啰、五股、三股、独股、轮、钩、数珠及宝冠等物,一一皆依法作之。其无相悉地者,前三种悉地为下悉地,若无相中悉地者,或得本尊身,若得应化身,乃至十地之位菩萨之身,号曰中悉地。其上悉地者,三业即是三密,三密即是三身,三身即是大毗卢遮那如来智,若得如是毗卢遮那之身,若证法界,普现色身同一法界,同一体性,一心之外更无一物而可得立,诸佛虚空相、虚空亦无相,心同虚空故,修瑜只者亦同一体,一念之顷越三妄执,度三僧只行,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即是悉地之身,此是无相悉地中最上悉地之法也。

一云:四重皆本地法身,自性轮圆十界之具德故,四重同诸佛之自证,亦是行者显得之自性,本有具德之圆坛故,悉本地也。

二云:此四重于本迹合论,此亦有重重,一以中台及初二重为本,第三重为迹。大疏第三「以第三重为一切众生喜见随类身」故云。又大疏第六「以第一重第二重相同,此二句是如来秘藏,非普为一切众生」故云。此第二重是法身智能故为内证。释尊生身之标帜同应六道故为外迹,二者以第二重第三重并为外迹。大疏第一云:「诸执金刚一向是如来智印,今此菩萨义兼定慧又兼慈悲,定慧慈悲是化他之业用故。」

三云:第一重以下皆外迹,大疏第二十云:「是故八叶皆是大日如来一体也。若如来但住自证之法,则不能度人,何以故?此处微妙寂绝出过心量,说何示人耶?故渐次流出渐入第一院,次至第二院,次至第三院。」是智悲俱而化他,即外用故为外迹,独以八叶中台之九尊为内证。

四云:唯中胎以为本,八叶以外皆为迹,大疏第二十云:「次即入中恶(长声)字是方便也,此是毗卢遮那佛本地之身,花台之体,超八叶绝方所,非有心之境界,唯佛与佛乃能识之,此以中台为绝对独一法界,而八叶犹属方所故应现外迹。」

如是虽义门重重若论本无不是本,谈迹悉皆是迹,故本迹不二,不思义是一味也。

甘露吉祥日即是依据曜宿相应之吉祥日而定。

遇此甘露吉祥日,可灌顶、受戒、出家、经法学习、造寺--等大吉利

左脚踏莲华门右足踏华台坐

『阿阇梨灌顶仪轨』云:「次当引所灌者左足踏华门右足踏华心」。

『莲台灌顶别传仪轨』云:「先上左足踏莲华缘,应观超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登初欢喜地,上右足踏莲台中,应观登第十法云地授职灌顶之位。次以右足踏清白莲华上结跏趺坐,是

妙觉究竟授职萨顶之位<取意>。」又灌顶坛之门两部同一开于东,受者向西而坐,东方是净菩提心之方,西方是菩提之方也。受者是安住于净菩提心志求无上菩提之果也。

〔一〕若瑜珈成就者,但用三昧心,因心已自在故,又已通达真言门故,一切随心所作便成,不拘于事法亦得成也。

〔二〕世间师,必须依于事法,用真言及印加持之,乃可成也

一坛不许三六九人之入坛

一坛不许三六九人之入坛

『大日经疏』云:「盖如来密意阿阇梨不释所由」,然则其所由不可知,『灌顶决疑钞』云:「但案其义,九界六道三途三种即表顿悟灌顶无机欤。」又或钞云:「智证大师于唐朝问般若三藏,三藏答云:如来在世有三人修道行,二人和一人不和,是故修道简三人,三人二为六,三人三为九,是故又简六人九人也。」

就之古来有四意,一是信此法者甚难得故,虽不可及十人,以无极之大悲故,限制至十人,二是浅行之阿阇梨,虽心行不周故,不可及十人,以无极之大悲故限制至十人。三是以平等之慈悲故不可简人,虽限制十人而广被一切众生。若别指十人之名体即不可通一切,十人之限是被总故,道机能熟之人谁不入十人之限乎。乃至虽道机未熟而一切众生悉有即佛性故,一切众生无非无上菩提之法器,是故十人之中略摄一切众生故,以无极之大悲而制限十人,四是十即表无尽,非情谓之十,故以无极之大悲限制十人也。

于同一坛灌顶受者限制十人

一义云:「已制十人,虽有恳请,不可越限制。」一义云:「疏第四卷尾云:今限于十人者乃是世谛曼荼罗耳。然阿阇梨自当平治心地,画作大悲曼荼罗普眼度人多多益善,勿得如言而解也。当知制三六九是约世谛一途,若有殷勤恳请何不授之。」私云:「前义是疏之文与法缘难值,虽有乞给与济度者但未合不为作阿阇梨灌顶之训示。后义是难值法缘但有乞济度者,虽未合亦为之作阿阇梨灌顶之训也。」

一坛得授传法灌顶与结缘灌顶

『大日经疏』 第七云:「彼师自在,而建立大悲藏等妙圆坛,依法召入曼荼罗,随器授与三昧耶」,『略出经』第四云:「至其夜分引至坛门外,取赤色衣与披,如着袈裟法,若出家人合着干陀色衣,以赤色帛掩抹其眼。」杲宝云:「准此等文,则于一曼荼罗在家出家乃至学法传法,随机而可有差异也。七日造坛大曼荼罗,非限第四三昧耶之传法密坛也。

具缘品之三世无碍智戒之名

就释名『大日经疏』有两种解释,一是三世无碍智?,所成乃一切智智也,【戒】是能成义也。能成三世无碍智之戒,故名三世无碍智戒,即依主释而得名。一是三世无碍智即是净菩提心智也。此戒是以净菩提心为戒体,故三世无碍智即戒,一体两用之持业释而得名也。

我 等 至 心 受 三归 大 日 如 来 为 戒 师

我 依 身 密 如 来部 我 依 口 密 莲 华 部

我 依 意 密 金 刚部 归 三 宝 竟 住 平 等

无 诸 戏 论 修 三密 唯 愿 大 日 阿 遮 梨

授 我 三 世 无 碍戒 自 性 修 行 四 重 禁

不 舍 三 宝 菩 提心 顿 具 清 净 一 实 戒

周 遍 法 界 证 大觉 转 妙 法 轮 利 群 生

『大日经疏』第十五云:「若人师如文取义,但依前言次第法用随事而作,当知此人在愚夫地,不能了达秘密之用也,当知作如是解,即非一切智人之所说也。所以然者,若不能净此心地,犹有分别妄想,则未能舍离苦因,是故非是等正觉者之所说也。」

真言行者对〔十缘生句〕之参考

〔十缘生句〕幻、阳炎、梦、影、干闼婆城、响、水月、浮泡、虚空华、旋火轮等十喻,此十喻观为诸法觉无自性,阿字本不生理趣之契入,为真言行者因缘之实相观。当真言行者于五相三密观行成熟时,于瑜珈境界中会有种种不思议境界现前,此时若对境生执而生慢心,易召感天魔为障,于无上悉地难证得。此宜修诸法无自性、十缘生句观。大日经中如来慈悲示此旨,乃凡诸法皆因缘生,不离自性,但其缘生之相繁多,盖以十缘生句观摄之。

此有如幻术,幻术师于众前现种种幻相般。真言行言于自身瑜珈境中,现佛相放光明,乃至现种种神变时,应以此【幻】喻对治,思及今日所现神变,毕竟依三密力因缘所生,了不可得,如此爱、慢之心可除矣。

阳炎之产生乃热、空气、尘埃-----加上旷野中水气等因缘和合而成。真言行者于瑜珈境界中,感见诸佛海会无尽庄严殊胜相时,应知此是三密加持力因缘所生,亦了无自性可言,去除三密之加持,又有何相可得?此乃阳炎般,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此指于睡眠中见种种境界。真言行者于瑜珈梦境中,须臾间,见无量加持境界,或于修法中一座经多?,或遍诸佛净土,亲近供养,此时应知实乃一心变化所致,正所谓一念多秋,此应知一切法不生空寂,如梦醒即无,如此执情可去也。

如镜中现影也。真言行者住瑜珈妙境,感见秘密曼荼罗于其中,现端严柔和相或可畏忿怒之相,或诸尊现种钟微妙相,此乃定中由自心微妙心分所现也,纯属戏论,有如镜中现像,如此观之可免此过失。

gandharva-nagara。又作揵闼婆城、健达缚城、巘达缚城。略作婆城、干达城、干城。意译寻香城。指无实体而出现于空中之楼阁、山川、林野。传系干闼婆神于空中所化现之城郭,故称干闼婆城。或即指海上、沙漠及热带原野中,空气之密度产生差异时,由于光线折射所出现之海市蜃楼,经典常以之比喻不实之法。又称西域乐人为干闼婆,彼等乐人常以幻术幻作城郭,亦称为干闼婆城。真言行者住道场观时,忽现密严华藏世界,于中七宝庄严楼阁现前。此时宜作【干闼婆城】观,此于自性而言乃幻城,心执未契空慧之前貌也,如此修之可离犯过失也。

空谷回音也,虚幻不实也。真言行者于瑜珈境中,或闻本尊说法,或听到魔军叫唤,此定中所闻之声响,毕竟如空谷回音也,虚幻不实也。此为心佛说法或心魔叫唤,应作此【响】喻观之,心佛魔一如,乃一心所幻也。

水中所现月影之像,真言行者三密方便,自心澄净时,诸佛密严海会悉印现,或顿觉自身如如意珠身,影现一切众生心水月中,此时行者宜了知此如水月之应,仍属心之幻耳,宜作此【水月】喻观之。

真言行者于一悉地成就,可现种种神变不思议。此时宜起此如【泡沫观】喻,知此种种神变不思议,乃一心微妙识用,离此心即无从所现,如泡沬般。

真言行者行法中,忽见妙华光明辉耀时,宜知此如【虚空华】也,如翳者见空中种种空华也,一心所幻化矣。若净眼现前,唯觉独见(本来不生、大空义)也。

真言行者念诵功夫纯熟时,于真言字轮悟入,一音而转无量音,一义而演无量法门。此时应知,此如人持火把,于空中旋转即见旋火轮现。于此生起无自性观,一切佛法乃因缘生,字轮体相本来不生,所生之相亦无自性可觉。

此【十缘生句】喻又有配三重观及三劫,三重观---即空、即心、即不思议。

诸法因缘所生无自性,恰如尘埃如幻。此初劫所观之幻也。

此唯心所变现,诸法当体摧破,实乃当体一心之影像也。此配第二劫所观之法。

万法唯心,一心遍一切处,三三平等。心亦不可得,更遑论一心含诸法,离一切能所,住于大空际。此超越凡夫情虑,故名不思议幻也。此配笫三劫所观之法。

『大日经』第六三三昧耶品第廿五云:「秘密主观彼诸真言门修菩提行诸菩萨,若解三等,于真言法则,而作成就,彼不着一切妄执,无能为障碍者,除不乐欲、懈怠、无利谈话、不生信心、积集资财者,复有不作二事,谓饮诸酒及寝床上。」同经疏第十九云:「不欲即是不愿求等,懈怠以不勤进故,如钻火未热数息即障入之也。又无益谈论,于真言行不念诵不勤修行,以此虚度时日亦尔,障得其便也。」不信,由不信故,障得便也。又广集资财以求时忿动,守护勤劳失时受苦,以如是等种种因缘令行者为障所得便也。以上皆是障生之缘,复有二种谓不饮酒,酒是生障之缘此第一也。以饮酒故,诸不善得生,又不卧床上此第二也。以安寝床上生种种欲心放逸之相,故不得也。当敷草藉,西方持诵者多用吉祥茅草为藉也,此有多利益。」

经云三等者,发心、智及悲也。又佛法僧之三即一体三宝也。又法报应之三身也。此三平等无碍一相一味云三等也。

一、退三昧耶,受法已不修行之人。

二、破三昧耶,于密藏生疑谤之类。

三、越三昧耶,不蒙师听许,恣见闻秘密藏之类也。

修行十基础 、十过患、除十过

甲一、修行十基础 

大师云:“修法者,必先圆满十基础。”

磋嘉玛白云:“何谓修行十基础?”

汝应于见决定,了悟一切教授,如金翅鸟翱翔于空。

汝应于行坚定,不为威吓所动,如象过河。

汝应以正定修,除无明黑暗,如暗室中燃灯。

汝应藉教授圆满目的,于汝自性中解脱诸相,如获如意之宝珠。

汝应以灌顶进诸次第,离堕轮回之惧,如王子升于宝座。

汝应以三昧耶守护诸根,不令行为空过,如肥沃之地。

汝应以学习自作解脱,于法之各方面娴熟,如良马得脱羁绳。

汝应比较一切法源,了解佛法一切学理,如蜂觅巢。

汝应收集为一点,了知无数教法实为一味,如商人加其盈利。

汝应达知见显着处,清楚了悟一切教法,如达须弥山峰。

藏土之人若欲不以上诸基础而得学养,实不能得入要义,而仅能为宗见之徒,此为不

以以上十基础而作娴熟之过患也!

莲师云:“若不能具足上列之十基础,汝则有修法不成就之十种过患。”

磋嘉玛白云:“此等过患何谓也?”

若不能以见决定,则有肯定之过患。

若不以品行得坚定,则有见与行为不配合之过患。

若不知以正定而修,不能入于法性。

若不以口授圆满目的,不懂修行之法。

若不以灌顶渐次,非为修法之器。

若不以三昧耶守护根基,所种者只为地狱种子。

若不以学习得解脱,则不能尝法味。

若不能比较诸法源,则不能打破宗派之界限。

若不能收集于一点,则无能了悟诸法根源。

若不能达知见之显着处,则无以通达法之本性。

未以法修炼之所谓尊师,不知法超乎宗见。其人以偏见互相攻击。以各乘皆自成立故

,勿涉诸争辩,任运放下。

莲师示云:“修法时应具十要。”

磋嘉玛白云:“何谓十要?”

汝应具不动之信为要点,如河。

汝应具无仇之悲之要点,如日。

汝应具无私之舍之要点,如泉。

汝应具无瑕之三昧耶之要点,如水晶球。

汝应具离边之见之要点,如虚空。

汝应具离沉掉之定之要点,如黎明。

汝应具离取舍之行为之要点,如猪狗。

汝应具离拼除之果之要点,如到纯金之岛。

汝应渴求法如饥人求食或渴人求水。

总之,令人逃避以法为至要,只以世财为目的。汝于死时实无能将财富带走者,故无

莲师示云:“甚多人将修法沦为表面。”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无大悲而云利他为表面。

若为密人不守三昧耶流于表面。

只研学理不修法为表面。

修法而不知法要流为表面。

若不按法而行反而教人乃为表面。

言行不一,指导他人为表面。

总之,吾以厌于听“有学”之人,不以法降其心者,徒增纷扰;其所大谈者,只为表

莲师云:“修法时,有十种夸大。”

磋嘉玛白言:“何谓也?”

佯称认识法要,实未闻法为夸大。

若未修仪轨,而谓具力(此所谓神通力也)为夸大。

无信而谓得加持为夸大。

若未得定,而谓得达佛境乃为夸大。

若未承事,而谓得师为夸大。

佯称已得解脱,实未得有传承之教授为夸大。

若无口传,而谓证悟为夸大。

从未修法,宣称解脱为夸大。

若不精进,自谓修法为夸大。

不守三昧耶,而谓得殊胜境遇者为夸大。

总之,若欲轻心修法,不假辛劳者,无乃自夸者,终不成就!

莲师云:“修法时,勿堕十过为至要。”

磋嘉玛白言:“何谓为十过?”

汝纵有修行,若不以之作为妄念之疗治,则有不善用口授之过。

汝纵已了悟自心,若不能以知解脱,使见离二边,则有不获不共教授之过。

汝纵有诚信心,若不获加持,则有不与已得证悟上师联系之过。

汝纵勇猛精进,若修法无进境,则有心未完全清静之过。

汝若于修法时感疲累,则有未悟觉性自然之过。

汝纵作修行,然心仍散乱,则有修法未决定之过。

若境界非由汝心直接生出,则有只于奢摩他中迷失之过。

若觉性之力用,非由汝生,则有不知以诸相作助道自过。

若觉难于离妄念之执,则有不知以五毒为道之过。

若不知于苦困中自处,则有不知如何将心转离轮回之过。

总之,若自称修法而内里充满过患,又何能达至好之境地?

在行状记中记载,东寺一宗里弘法大师的法流胜于其它诸宗的事有十种:

即灌顶殊胜、文学殊胜、梵文殊胜、相承殊胜、宝珠殊胜、道具殊胜、入定殊胜、法则殊胜、外护殊胜等十种殊胜。

因为有上述的十种殊胜,所以真言宗的修持法验日新月异、超绝群轮。

一般人结印、口诵真言、心住妙观?但却事倍功半者。盖皆因三密未为一体?结印是结印?口诵是口诵?观想是观想?表面看三密俱有?但实者各自为之也?若有心者宜思之!深究之!

每一佛部圣尊,不论其为部尊抑或为明王,都有种子字以及帜。种子字是生起一位圣尊的种子,因为用梵文字母来表示,故称为种子字。

修习密宗于修本尊时,通常都先观空性,然后在空性中出现地基、莲座,再在莲座上观种子字生起,于是放光,变为本尊,此即种子字生起本尊之意。

作此种种观想,其理论根据即在唯识,因一切外境皆由心识变幻而成,是故便能通过这些修习来清净内识的污染。但与此同时,却必须了解一切现象的空性,种子字以及本尊,亦不例外,若执为实有,便陷入法执的泥沼,徒然在内识中又加上一重污染。这个理解非常之重要,正见与邪见之别,即在于有没有空性这一个概念。

或问:若谓种子字空性,何以能生起本尊?若谓本尊空性,则修之何益?

答曰:佛家说为空性的事物或现象,只否定其本质,说为非实,却没有否定他的功能。因此饭的本质空〈自性空〉,却依然可以饱肚。同理,种子字本质虽空,内识依之则依然可以生起本尊;本尊本质虽空,内识依之则依然可以启发我们的智能,或得种种殊胜利益。

是故修密法若不知种子字空性,可谓一无是处。

梵语悉地(siddhi)中文译为成就。即修法时所求之愿。如意愿望现前。故曰成就。今人往往不明教义。见经中有落叉成就。二月成就等。遂欲如数念诵十万遍。三十万遍。百万遍。以期洛叉(梵语lak'sa)成就。及念诵两个月成就等。

若如数念诵遍数无效验。遂生疑法之心。反招罪过。盖密教经典皆有浅深二解。如洛叉二字。浅者则作十万遍解。深则作见字解。即『见心实相』。或谓自住菩提心。见佛心义。漫云十万遍。纵使无量遍亦徒诵无益。故不可以十万遍。三十万遍。百万遍为必得成就也。

言二月成就者。即月轮中观真言字。即以真言为出入息。息出字出。息入字入。转调转寂。息遍于身。不见息相。但以真言为出入息。以此方便。令与本尊。合为一体。转调转寂。息遍于身。不见息相。但以真言为出入息。以此方便。令与本尊合为一体。观此圆明。大小任意。则所欲作者。皆明二月成就。非念诵六十日成就。

又言三洛叉数者也。即是三十万遍。若行者又得见本尊种子印等。即从本尊种子印中。而见本尊。如是成就已。即能遍安布诸字。而成自体。即如实知自心。成遍照之身。是名『洛叉』之义。若不如是相应者。于百年中。念满千万洛叉。犹不得成。何况三洛叉耶。

一身实相。是一洛叉。除一切身垢。

二语实相。是二落叉。除一切语垢。

三意实相。是三落叉。除一切心垢。

三垢除已。三功德生。分证如来功德。如是业相应。住菩提心戒。一切地波罗蜜。悉皆圆满。随所住法教。皆依明禁故。随所愿成果。常当于自他。悲愍而救护。

此为一切修密功德福慧所生处之基本理论,乃一切修法之基石。无论藏密东密行者,均需具此认知。

大日经第三悉地出现品所明之三月念诵等

尔时薄伽梵::所念皆成就,明示三月念诵。

【第一月】之念诵名「影像成就」。

初以身外观本尊闭目开目明了显现已,次以a字等安于本尊心上,见本尊之真实相,真实相者即本不生之理也。或是行者自身之心月轮上安a字等,见自心之实相,后自身之心月轮上观见本尊之形像,即入我也。复本尊之心月轮上,观见行者之身,即我入也。虽相互照见无碍,入我之相与我入之相俱于圆明中唯现影像而已,故云影像成就,即种子位是未等引地也。此名第一正觉句,于此中,初观字,后观形像也。

【第二月】持诵是办备六种供具供养本尊,于行者之心月轮中观本尊之形像,自身即成本尊之相,故名相成就,此云第二正觉句,即是尊形之位,此后即是等引地之所行也。

【第三月】念诵是自身即本尊之无二之相,亦除之脱了二不二等之见解差别,接触万法平等之真理,此为第三正觉句。『大疏』云:「初一月菩提心,次月观佛形像,名正觉句,第三住真言离一切相。」于各月念诵真言一洛叉也,此三月念诵是即配因、根、究竟之三句。故通地前地上,又通十地各地,长短如三句也。

又满足一切智智之a-ku、bi、ra、hom、ken之明说毕,更说五字严身观,a-ku加持下身,bi是自脐中起,ra是三角在其心,hom是智者,观眉间,ken是尊胜虚空。又说bi字之下,说观九重月轮。思惟以纯白轮圆成九重,住于霏雾中除一切热恼。

又若于真言门::一切善业种子,明示六月成就法。但五六两月之法,在上之五字严身观中之ken字说之,故此略之。

今说前四月之成就法,a字为自身等是第一月成就法;复次

ba字等是第二月法,思惟在等引;

一切ra字门等是第三月法;

风遍一切处等是第四月法也。

又上所说kiya字及空点尊胜虚空空是第五月法,兼持慧刀印;

所作速成就是第六月成就法也。

又上身ra字门,ba字脐轮中等是ra、ba合观,ra字为下身,ha为标帜等是ra、ha合观,住大因陀罗作水龙事业,一切摄除等,真言者勿疑是a、ba合观也。合观即是观见五大轮圆无碍之义也,又云:「合观即空轮观也,空无碍之故合观。又经之终的意生悉地句者,即是意轮识大之观,无有形色等者空大之观故,六月成就法即是成六大法身也。.

大日经世间成就品所说四种念诵法

四种念诵法是真言行者从凡入佛位之要略故不可忽视,今略示之。第一、「意支念诵」,此有四,、身外观本尊,初心者观本尊心月轮中布有阿字或吽字等本尊种子,令字相了了分明,此观熟达,然后观本尊之真言渐次添加而观诵。、观其字之音声了了分明。、观其真言句义。此三种初观在本尊之身,其观圆熟后,观于行者自身。又观于本尊之三事如道场观,观于行者之三事观即如入我我入。又约本尊之观法即本尊心月轮上之文字音声等由本尊口出,字字成如珠链入行者顶上入于行者身心,以其遍注故行者之罪障消灭成为无垢之身心。又于行者心月轮上炳现三事者以本尊之三密流注行者之身中为缘,而行者身中之罪垢消灭显现本有之三事故,本尊之修生三事与行者本有三事冥会炳现其体者也,以上为初重。

又此句义之观为本尊亦有二,初即观身外之本尊身,此观圆熟后才观行者身内之尊,以上为第二重,又此字声句即以形音义如次配身语意三密,或配意语身,文字即一一入实相门。入实相门者即净菩提心也。净菩提心是意密故以字配意密,又句是本尊之体故,体是诸福智等之功德聚集所以句配身密,诸功德之总集为本尊身故。又字是真言之身故配身密,句义是真言之心故配意密,意声是真言之主故以配语密,各有其理准知之。又字声句之三以配因根究竟之三句亦得,字是净菩提心故配因,音声是行故配根句,句是本尊故配究竟句,、以月轮中所观布之真言字,随出入之风息而转,『义释』第八云:「然彼用此真言为出入息,息若出时此字随出,息若入时字亦随入,转调转寂息遍于身,尔时不见别有喘息,俱以真言为出入息,以此方便故则能灭除种种觉观戏论,渐净六根,又如是观时亦随义用差别,如欲内寂其心即白色,欲增功德即当黄色,欲调伏内障即当赤色。」大疏第十云:「又所谓出入息者如世人息,入身复出,出已复入,无有断绝间隙,此人观见字轮圆明亦复如是,从本尊心念念流入其身,犹如入息,复从自许身心之中念念流出入于本尊心,念念无间犹如出息,如是念念周环无穷,即是真言行人之出入息也。」

又同疏第十一云:「复次世间持诵品中,先观圆明中有环绕真言字轮<头尾>,念诵时从初字于口中入,流入身中犹如入息周遍身分,此是如来自在神力之所加持,如是念者,能除众生一切业垢也。如是遍身已,还从口出入尊足下遍至本处。如是一一字流入之时,以次字即相续不断次第连环也。若初学人恐心散乱不能如是成者,当直观种子字如前作之,乃至心串习已渐加字也。」

第二、先持诵法是意支念诵成熟后安住于阿字本不生之理观,净除出入息风之散动已,然后修此念诵。远可作为成就法之前方便,近成为具支之前方便。

一、依时,此亦有二,<一>可满其所期之真言遍数,<二>是所定的日月之限等。

二、依相,即由佛塔及图像出生光焰或音声也。悉地出现品所说之三月念诵之中第一月念诵即先持法也。

第三、具支念诵是先持念诵成就已,次修此念诵。即具备阏伽,涂香,华鬘,灯明,烧香,瓶水等之供养支分的念诵故名具支,即悉地出现品,第二月念诵也。大凡真言行者是以三密之行为本,虽然以第一意支念诵第二先持法的修行法虽不行事理之供养,但意支念诵是以心念为本,先持法依时而依相修法为本。具支念诵即必须办备供具行法为主旨,故与前之二有别可知之。

第四、作成就法念诵是选择山峰牛栏等之好处得以治地,以建立本尊曼荼罗,坛上安置空青,或苏油或牛黄等之因缘所成药物,即成就物,不间断念持真言,于其成就物之上得现出热相,烟相,焰相之三相即得成就。就之『苏悉地经』第二补阙少品第十五云:「其三种相谓暖气相、烟相、光相,如是三相应次第现,若上成就即具三相,若中成就具前二相,若下成就唯现初相。」

又云:「于其初夜下悉地成就,于其中夜获中成就,于明相动时获上成就」。大疏第十一云:「若得无障成就者,上成有三相转,谓初夜&#29015;生,中夜烟起,五更焰出,中成有二相,谓除焰出,下成有一相,谓但&#29015;生。」此即示外物之成就相,亦于此三时中有<合+牛>声,或有种种鼓声,或是现大地震动之相。此即不依外成就之药物,乃内心成就之所表也。随应得如上之相悉地现前,即奉阏伽等之供养,以妙伽陀赞叹本尊之功德,依仪轨拨遣奉送,请本尊海会还着本位。

『妙臂菩萨所问经』第二<法天三藏译>知近悉地分第六云:「若得热相者当得世间一切爱重,若得焰相者当得隐身,若得烟相当得变成微妙之身,成持明仙飞行虚空寿命长远。」又意支念之位虽住于一缘,因为观心未熟故不能成就净菩提心之种子。先持诵之位即观心成熟故成就净菩提心之种子。故以意支念配于地前胜解行地,以先持法配于初地以上,以成就法配八地以上,又配于因根究竟三句。又慧光师云:「凡今世间成就品有二意,一谓成就一尊之三昧为世间,成就普门之三昧云出世间,此以世间为差别之义。二谓希望成就有为之事云世间,此是以世间为破坏之义。然后之三念诵叫次一月念诵,又如是说两月等,同于悉地出现品之三月持诵的出世成就者,即显世间即出世间,一门即普门之义,经之次一月是先持法,于两月是具支法,大日经第七之经于一月者作成就法之月也。

真言密教有四种法身,即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及等流身四种。若就坚义观点则有大小粗细分别,若据横义观点则有无所分别平等一如。

佛身有法尔及随缘二种意义,所谓法尔者即法然常住,所以四种法身都是法身而且是法尔平等一如,此种观念即是以横平等法尔常横理趣为立论依据。所谓随缘者即随类应现之义,也就是十地菩萨随其住入心分所证之有所分别之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及等流身四种佛身。

大日经中所提到:即身成佛有四种

大日经中所提到:即身成佛有四种

【一】修生即身成佛 (大日经)世问成就品所说。

【二】本有即身成佛 (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所说。

【三】本有修生不二之即身成佛 (大日经)成就悉地品所说。

【四】绝待即身成佛 (大日经)转字轮曼荼罗行品所说----法自如尔故云之。

从本尊的字、印、形威仪之相及其事业之用,可以认识真言宗的四种曼荼罗。

在真言宗「字」代表法曼荼罗,「印」代表三昧耶曼荼罗,「形」代表大曼荼罗,而字、印、形威仪事业之用即是羯磨曼荼罗。所以,本尊的种字、咒鬘即代表法曼荼罗,本尊的手印、标帜即代表三昧耶曼荼罗,本尊的尊形身相即代表大曼荼罗。而从前三种曼荼罗诸威仪所为之事业,如本尊所成办之手印身相曲伸坐立、入定说法、种字发光、出声说法之事业及摧物净物、净化身心等诸作法之大用,都可以说是羯磨曼荼罗。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了知本尊本身具足四种曼荼罗,故可以说本尊是圆满具足之佛身。

言密教洒净香水?是在阿阏水中?加入涂香。(寅时于水源取之?据闻此时诸虫寂静?故此时取之?作法在别)水者滋润意?有如佛之甘露?可滋润一切众生心地?令其生出菩提妙华。涂香者取其香气能瞬息遍至一切?周遍法界也。法界仁者之心也。故洒水作法时?应知此义?住入此心?方为作法成矣。如虽未有实际作法?依上述义契入?亦可净法界矣。

花者表人人本有心莲?故供华时?宜住自心无量适悦?微妙乐受?开启自性心华?以此无上妙觉供养心王也。又华表心莲?胎藏也?本住之理也。在诸佛表本誓?在众生表愿力。以愿力契入诸佛本誓?又表佛心众生心不二也。若有供华?宜住此理趣。

『法华观智轨 』云:「奉送圣会,虽约真言门仪轨奉送,但恒思维一切圣众同一法界,无来无去,愿力成就,常在法界宫中。」

大疏第八云:「又此经宗即于本座受请,还以不来相,而来至此道场,不同粗方便中,有为彼此之相。」『高雄口决』云 :「坐于他方佛奉请至等,乃至奉还等者皆是就事。」此及浅略之意也。今就深秘意者,本觉遍满法界无去无来也,然解结界者是归解脱也。言结界还宫等者归本觉也。『宗睿僧正五年记』云:「取华示方各令坐本觉位,无来故而无去,所以者何,心本觉故。」杲宝师云:「凡一曼荼罗圣众,皆是自心本觉功德,故虽依三密加持因缘,示往来摄入之相,只是一心一智,而无来无去也,不可同彼心外情有之粗相也。」大疏第二十云:「亦如方诸向月而水降,圆镜向日而火生,因缘相应而无思念,此法亦可为喻。非是诸佛有心行,而同凡夫之赴应也。」

四种眼配息、增、怀、诛四法事

炽盛眼--召法---增。

念怒眼--降伏法---诛。

眼者心也?妙意也?自心相当思之。

于大坛上安置五瓶者有对丑寅<东北隅>与辰巳<东南隅>之两方。

就胎藏法而言,以东方赤华之瓶安置于丑寅之隅,余瓶随之。

此方表因果不二之义,何者?东方是菩提心为因,西北为方便究竟之句所属故果也。以因之瓶安丑寅之隅是表因果不二之真理知之。又以东方之瓶置辰巳之隅,余瓶亦随之布列者,表此方是因行不离之义,何者?南方是大悲为根之句即行也。以东方因之瓶置东南隅即此意也知之,乃表因行不离之义也。然密教之行是以灌顶为本,灌顶是南方宝生如来之三摩地法门,故辰已瓶是灌顶坛之所用欤。虽诸流共传两方,常用丑寅瓶为多,野山心南院是常用辰已瓶。又于金刚界之色法取赤色为西方是取日暮之赤色也。

左耳配贤劫院会,左手配降三世印会,左足配降三世三昧耶会,顶配一印会,胸配成身院会,腹配三昧耶院会,右耳配四印会,右手配供养院会,右足配微细院会九界一心,十界法如,虽有次第,但同此一心。

真言密教中,五悔配九方便、九尊,及普贤十大愿。

五悔【归命、忏悔、随喜、劝请、回向】金刚界配之,九方便【作礼、出罪、归依、施身、发菩提心、随喜、劝请、奉请法身、回向方便】胎藏界配之。

又九方便配九尊配普贤十大愿

1作礼---普贤--敬礼诸佛。

2出罪---文殊--忏悔业障。

3归依---观音--常随佛学。

4施身---弥勒--广修供养。

5发菩提心--宝幢--恒顺众生。

6随喜--开敷华王--随喜功德及称赞如来。

7劝请--阿弥陀--请转法轮。

8奉请法身---天鼓雷音--请佛住世。

9回向方便---大日--普皆回向。

1归命—配作礼、归依、施身忏悔。

4劝请---配劝请、奉请法身。

5回向---配发菩提心、回向方便。

该篇内容就是由(ftsx.net)小编为各位整理 真言教义汇集 (上)

    至尊寨寨门口,朱天篷和金蝉子从天而降,稳稳的落在了地面上。

    放眼望去,地面上至尊寨的那些凡人跪倒在地,一个个敬畏的看着那些漂浮于半空中的各路妖魔鬼怪和神仙佛陀。

    但是在朱天篷的观看之下却是发现至尊宝,白晶晶和三十娘三人不知所踪,整个区域之内有的仅仅是一些凡人罢了。

    相对于地面上一群山贼凡人没有什么好看的,那半空中可就是热闹非凡了。

    只见在半空中,这些修士分为诸多的小阵营,在这其中,朱天篷可以清楚的看到,天庭一方的势力以李靖为首,杨戬,哪吒等人矗立。

    三教之外,另一端站立的乃是西方教修士,为首的人不是别人赫然乃是那个号称大慈大悲的观世音。

    除了阐截佛三大势力,还有天皇一脉,紫薇一脉,这些乃是正道大教。

    当然,有正道修士,自然也有邪道修士:修罗教,诸多妖怪,昔日从天牢之内逃出的妖魔等。

    随着朱天篷和金蝉子抵达,顿时场内就是引起的躁动和哗然:

    “和尚,这里跑出来了一个和尚,难道这家伙就是金蝉子转世?”

    “很好,吃一块金蝉子的肉就可长生不老永驻青春,如果将这家伙抓住,那今后无论受到多重的伤势,只要吃他一块肉就可以恢复!”

    “嘎嘎,如来,虽然我等现在还对付不了你,但是这金蝉子乃是你的首徒,哪怕他现在经历轮回,但是我等也绝不会放过他,一定要你为当日的行迹付出代价!”

    一时间,那些妖怪,妖魔看向金蝉子的目光就是充斥着炽热和贪婪。

    而这一幕亦是被金蝉子尽收眼底,顿时脸色就是煞白,躲在朱天篷的身后道;“刚烈施主,这些家伙在说什么?为何小僧感觉他们看小僧的目光当中都携带者不友好?”

    “小僧出生以来可谓扫地恐伤蝼蚁名,夜半罩灯不然飞蛾扑火,难道小僧做了如此多的善举都是错的?”

    “天呐,这是什么世道啊,如果不杀生是罪,那贫僧岂不是罪大恶极?”

    听着金蝉子口中歪理,朱天篷都不由的翻了翻白眼,暗道:“无耻啊,真是太无耻了,这话说的,已经不在是谈论罪恶了,而是在赤果果的质疑西方教的传承了,这金蝉子还真是挖了好大的一个坑纳!”

    不仅是朱天篷,四周的那些神仙,妖魔都是被金蝉子此话给逗乐了。

    你想想,一个和尚居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质疑西方教的教义,这不是打脸是什么?

    一时间,本来对金蝉子不友好的一些妖魔,看向金蝉子的目光却是变得柔和了很多。

    相对于众仙和妖魔的冷眼旁观肆意讨论,那西方教的修士在这一刻就是大怒不止,只见一名怒目罗汉走出,张嘴就是训斥道:“放肆,区区小僧也敢质疑我佛,你这是……”

    然而,还不待那人说完,躲在朱天篷身后的金蝉子就是一下子跳了出来,一副找到救星的模样,口中叫嚷道:“罗汉,你们是罗汉,我的天,那位美女施主难道是传说中的观世音菩萨?”

    “小僧玄奘见过诸位菩萨,罗汉,还请诸位菩萨和罗汉能够降妖伏魔,将这些妖魔鬼怪尽数诛杀送入十八层地狱,也算为人间造福,小僧就算是穷尽一生致力,也会将今日诸位菩萨和罗汉降妖除魔的事情传出去,让世人都知道我佛慈悲,知道我佛斩妖除魔的教义是何其的正确!”

    伴随着金蝉子话毕,场内顿时就是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观世音等人的脸色大变,四周那些妖魔鬼怪此刻看向西方教众人的目光充斥着不善。

    不为别的,如果西方教之人真的这样做,那也就代表着一直以来的平衡将被打破,到时候……

    想到这里,那些妖魔鬼怪身上死死杀意涌现,一个个悄然的移动间,却是将观世音等人尽数包围在内。

    看到这一幕,朱天篷内心不由拍案叫好,这金蝉子这下子可把西方教坑惨了。

    如果西方教之人不斩妖除魔,那也就代表着他们都不遵守西方教的教义,这样的话,金蝉子内心定然会对西方教产生抵触,虽然这样的事情可以经过轮回忘却,但是这样质疑西方教教义的东西一旦升起就会生根蒂固,万一出点什么意外的话,那西方教大兴只怕都会成为空谈。

    而金蝉子就是吃准了这一点,这才说出这番言论,狠狠的就是将观世音坑了一把,即便是他们不斩妖除魔,此刻却也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甚至他们不出手,不代表着那些妖魔鬼怪不出手。

    想到这里,朱天篷不由看了金蝉子一眼,内心暗道:“不愧为活了数千年的天骄,虽然之前一身修为强势无惧一切威胁,可即便是失去修为,单单这份心机就足以让人头疼不已。”

    眼看着场内妖魔鬼怪和西方教的战斗一触即发,天庭的队伍当中,李靖轻咳一声,带着杨戬和哪吒就是飘身落在了至尊寨之内,开口说道:“诸位,不要忘了咱们此行的目的!”

    伴随着李靖的话音落下,半空中争锋相对的气势顿时消失,那些妖魔鬼怪也不再敌视西方教众人,纷纷就是降下身,看着地面上那些跪倒在地的凡人,口中桀骜的说道:“下方凡人听着,将你们的脚底板都给我抬起来,谁敢有半点忤逆,我等就将谁抓去打牙祭!”

    这时,观世音等人亦是舒了口气,有些不爽的瞪了金蝉子一眼,却也不敢发怒,毕竟他们现在乃是代表着西方教,如果给予金蝉子不好的印象,那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听到此话,整个至尊寨的山贼们都是愣住了,怎么也没想到这些神仙妖怪来此的目的居然跟昨天来的两个女人一致,这……


18耶稣基督降生的事记在下面:他母亲玛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玛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

19她丈夫约瑟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

20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玛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

21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22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

23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

24约瑟醒了,起来,就遵着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过来,

25只是没有和她同房,等她生了儿子(有古卷作“等她生了头胎的儿子”),就给他起名叫耶稣。

早期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在下工夫学习了汉语之后,把“Jesus”翻译成“耶稣”,其中的“耶”同“爷”,指父亲,对应音节“Je”;“稣”指“复活”,对应音节“su”。耶稣(公元前6年—公元30年)(Jesus)字音译自希腊文“ησου”,景教称为移鼠,英文译为“Jesus”,是希腊文“ησου (Iēsous)”英语化后的写法,而“ησου”本身则是由希伯来语“ (Yahushua)”或希伯来亚拉姆语(亚兰语;阿拉米语;阿拉美语)“ (Yashua)”希腊语化后而来,“”或 “” 的意思是 “雅威拯救世人”,音译为「亚胡书阿或亚书阿」。“基督”二字源自希腊文Χριστ(拉丁化的写法是Christós),源自音译为「弥赛亚」的希伯来文(阿拉米语是,阿拉伯语圣经是 ,古兰经记载是,伊斯兰教汉译为「麦西哈」),意思是“擦油净身的人”,或译「受膏者」、「受傅油者」、「受傅者」,也就是「被膏油浇灌的人」。

「膏立」或「傅油」(也就是把膏油倒在「受膏」或「受傅」的人头上)是古希伯来册立君王的神圣仪式,细节详见《旧约·撒母耳记》先知撒母耳膏立扫罗和大卫做王;「弥赛亚」和「耶稣基督」都是称呼,在《旧约·以赛亚》和《旧约·但以理书》等多部先知书中,「弥赛亚」是先知所预言的解救万民的救主。到了两约之间的时间(约公元前二世纪),在犹太教的文献中显示,犹太人极渴望弥赛亚的来临。很多犹太人期盼弥赛亚来拯救他们脱离罗马人的统治。但耶稣在世上所做的,并不是像犹太人期待的那样带领他们推翻罗马统治。自从耶稣从死里复活后,一些追随耶稣的犹太人(耶稣的门徒)才明白,上帝差派下来的弥赛亚不单要拯救犹太人,而且要拯救全世界的人,使凡信他的人得享永生,于是宣告耶稣是真正的弥赛亚,是基督,故称他为耶稣基督(Jesus Christ)。中文译名方面,东正教和天主教文言经文根据希腊文译作“基利斯督”,天主教白话经文和新教只取首末两个字。

玛代-波斯帝国灭亡迦勒底新巴比伦帝国后,允许以色列人返回犹大省定居,重建耶路撒冷和所罗门圣殿。亚历山大大帝灭亡玛代-波斯帝国后不久,以色列又沦为希腊化之叙利亚王国的殖民地。公元前2世纪末叶至公元前1世纪前叶,犹大支派的马加比家族带头反抗叙利亚国王践踏信仰自由和民族尊严的独裁暴政,以色列一度短期独立,后又被罗马共和国灭亡,沦为罗马帝国的殖民地。由于马加比家族虽属于犹大支派,但不是大卫王族,所以,犹太人一直盼望大卫王族兴起一位救星,成为复国中兴的民族英雄。

如今,新生儿耶稣的生母玛利亚、养父约瑟、那些牧羊人和东方博学之士都宣称耶稣就是那位弥赛亚,这种传闻引起当时的犹太统治者大希律王的恐慌。当时以色列实行双轨统治,一方面派驻罗马总督,另一方面由以东人大希律作国王。以东人的祖先以东和以色列人的祖先以色列是孪生兄弟,他俩的父亲以撒和阿拉伯人的祖先以实马利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以实马利是亚伯拉罕的长子,以撒是亚伯拉罕的次子和嫡长子(《古兰经》称亚伯拉罕为易卜拉欣,称以实马利为易司马仪)。以东民族历史上多次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大王国统治,所以让一个以东人作以色列的国王,是对以色列民族很大的侮辱。大希律王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一面讨好罗马当局,一面修缮圣殿、取悦以色列人,一面谋杀政敌。此刻,襁褓中的耶稣成了他的暗杀目标。

耶稣约瑟得到天使警告,带着玛利亚和耶稣逃往埃及。大希律在伯利恒找不到圣婴,就残忍地将该城两岁以下的男童都杀害了。当年大希律死掉,约瑟和玛利亚带着耶稣回到老家拿撒勒定居;约瑟和玛利亚圆房,生了雅各、约西、西门、犹大四个儿子和几个女儿(天主教传统认为这几位是耶稣的堂弟堂妹,玛利亚终身童贞、肉身升天。新教发现这种传统缺乏圣经原文语义的支持,况且玛利亚是犹太人、为圣民,出身于大卫王族、为神圣家族,为圣者耶稣的母亲,又是耶稣基督的门徒、为圣徒,所以才被称为圣母)。 

拿撒勒人耶稣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曾于12岁随约瑟和玛丽娅去耶路撒冷朝觐时滞留在圣殿中好多天,自称“要以我父的家为念”。30岁去约旦河找到表兄施洗约翰受洗;洗礼结束时,圣灵降临在他身上,一个声音在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拿撒勒人耶稣从此呼召门徒、传扬福音,从门徒中选立12人作使徒。由于他的信仰及其实践与犹太宗教领袖尖锐对立,受到犹太权贵迫害。他33岁那年正月在赴耶路撒冷途中,他的女门徒伯大尼的马利亚用一瓶价格昂贵的真哪达香膏来膏抹他;耶稣基督说这是为他自己安葬用的;这个玛丽娅既不是圣母马利亚,也不是抹大拉的马利亚,而是另一个女门徒马大的妹妹,她俩的兄弟拉撒路死后下葬四天,被坟墓外的耶稣基督从坟墓中唤醒。

耶稣基督的一个使徒伊斯卡利奥·犹大以30枚银币的价格将耶稣基督出卖给了犹太权贵。耶稣基督于逾越节前夜在耶路撒冷城郊橄榄山麓的客西马尼园被非法逮捕,随后遭到非法刑讯和非法审判,被交给罗马帝国犹大省总督本丢·彼拉多;彼拉多迫于压力,释放了强盗巴拉巴,而将耶稣基督钉死在城郊髑髅地的十字架上,当天下葬于磐石穴中。次日,彼拉多应犹太大祭司要求,派兵把守耶稣基督的坟墓。耶稣基督耶稣死后第三日清晨,抹大拉的玛丽亚、圣母玛丽亚及其他几位女门徒发现耶稣基督的坟墓空了,随后身体复活的耶稣基督多次向他的门徒和弟弟妹妹显现;复活后第40日,耶稣基督当众升天,预告自己将在世界末日时再来审判全地、审判罪恶、审判活人死人,并在升天后第十天,即五旬节降下圣灵。

耶稣耶稣主要的生平事迹都记载在四福音书中。基督教传统观点认为,四福音书是耶稣门徒们对耶稣的“共同见证”,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对应的作者是马太(马窦)(Matthew),马可(马尔谷)(Mark),路加(Luke)和约翰(若翰)(John)(其中马太,约翰属于耶稣的十二个门徒,马可是使徒保罗的门徒,路加的身份是一名医生,在耶稣复活升天后,他和其他门徒一起传扬耶稣的救恩)。

关于耶稣生平的事件主要有降生、受洗、受试探、呼召十二使徒、登山宝训、行神迹、遭弃绝、进入耶路撒冷、诅咒无花果树、最后晚餐、被捕、受审、钉死、复活、升天。

根据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大约2000年前耶稣由童贞女马利亚受圣灵感孕,生于伯利恒城客店的马棚之中。耶稣基督其后为逃避当时犹太的长官大希律王的追杀令而远走埃及,直到大希律王死后才回到约瑟的居住地,加利利的拿撒勒定居。耶稣成年后从施洗约翰(耶稣的开路先锋,参考圣经旧约 以赛亚书 40章3节)受洗,接受了圣灵。圣灵把耶稣引领到了沙漠中,让他接受了魔鬼撒旦的试探。

耶稣此后,约翰因指出当时统治者希律王的不当行为而被抓进监狱。在约翰被抓以后,耶稣进入了加利利,开始传讲天国的信息。耶稣三十岁以后开始通过比喻教导众人,宣扬天国的信息,驱魔和行医。耶稣从门徒当中挑选了十二人成为他的使徒。耶稣宣扬人要悔改,离弃罪恶,遵守十诫、努力祷告、爱仇敌、不论断他人,天国已经近了。耶稣传讲的信息主要有:爱神并爱人如己。耶稣在世传道约有三年。在约公元30年时,由耶利哥城前往耶路撒冷,受到群众的欢迎。耶稣引起了设在以色列各省执政掌权的罗马官员和犹太领袖(宗教律法师)的注意。耶稣声称自己就是神,直接干犯了犹太律法。同时,因为耶稣当时巨大的影响力,很多老百姓跟随他,这引起了犹太宗教领袖(祭祀长和法利赛人)对耶稣基督嫉恨。他们收买了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人犹大,以30块银的价钱和他串通,以亲吻耶稣为号,把耶稣拘捕,并控以亵渎神的罪名。在宗教领袖的压力下,被本丢 彼拉多(当时罗马派驻犹太的长官)判处钉死在十字架上,并随即押往髑髅地的刑场。据圣经记载耶稣死后被安葬于髑髅地附近的一个墓室。三天后复活,并回到加利利与众门徒见面,并于40日后升天。

耶稣养父约瑟是亚巴郎的后裔,在马太福音第一章有所记载,由亚伯拉罕到约瑟一共有 42 代,但根据路加福音第三章的记载,由亚伯拉罕到约瑟则只有 36 代,比较两个列表,除了代数不同,人物也不尽相同。相信两份族谱是女系与男系族谱。根据马太福音的记载,玛利亚是在约瑟还未迎娶的情况下怀孕的,而且耶稣不是约瑟血统上的儿子。然而耶稣出生后第8天行了割礼,第40天由父母带到圣典去献祭,可见他是约瑟承认的长子,是按照梅瑟律法继承家族产业最多的人,也是产业的合法继承人。

根据以赛亚书中以赛亚的预言,耶稣出于大卫的家族就是犹大部族。从马利亚和约瑟去犹大的伯利恒登记户口可得知,他们确实属于犹大部族。因为大卫的父亲耶西就是住在犹大的伯利恒。

耶稣①出生与受洗。关于耶稣诞生及幼年的记载,见于《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后据此衍化为圣诞节的传说。《新约》其他部分对此事都没有任何论述。四福音书中成书最早的《马可福音》,则以耶稣30岁时受施洗约翰之洗为起首。1世纪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弗斯对施洗约翰的事曾有记载。他说施洗约翰是个“义人”,“他号召犹太人遵循义路,叫人人对待邻人要公道,在上帝面前为人虔敬并要前来受洗……”(《犹太古事记》第18卷第 5章)。耶稣受约翰之洗亦见于“马太”和“路加”,可见此事在早期基督教的口传材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晚出的《约翰福音》中未提耶稣受洗于约翰的事,而仅说约翰给耶稣作见证,证明耶稣就是那将要来的弥赛亚救世主。

②在加利利的传道。施洗约翰在群众中间有很大影响。他因指责当时的统治者希律王被捕入狱。约翰被捕后,耶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地区开始传道。据《约翰福音》记载,在此之前他曾在南部犹太地传道。他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上帝的国近了,要悔改相信福音。耶稣所说的“天国”就是“上帝的国”。

③呼召门徒。耶稣深感他所进行的传道事业需要人们的帮助,因此呼召他所选中的12人作为门徒。最初的4个门徒是西门(又名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他们都是渔人。彼得的家在加利利的重要城市迦百农。耶稣以迦百农为根据地,把“天国的福音”传遍加利利一带。

④行神迹。耶稣除传道外,还行了许多神迹。福音书记载耶稣所行神迹,可分自然神迹(如呼斥风浪平息、使死人复活等)和治病赶鬼两类。基督教传统观点认为耶稣是上帝之子,施行神迹,足以证明他具有神能,同时救死扶伤,表彰上帝的慈爱。近代以来有些人对此表示怀疑或否定,而从新的角度作出各种解释。

耶稣⑤与当权者的冲突。据福音书记载,耶稣与当时在犹太教中占统治地位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冲突,主要是宗教见解的不同。例如耶稣声称自己有赦罪的权柄,而法利赛人中的文士认为这是僭妄。耶稣不同意法利赛人关于守安息日的烦琐教条。他在安息日为人治病激怒了一些当权者。耶稣同情被法利赛人称为罪人的下层民众,和他们一同吃喝,法利赛人因此更加敌视耶稣。耶稣自称是弥赛亚,是上帝的儿子,因此大祭司定耶稣为有罪,把他交给彼拉多,要求将其钉十字架处死。

福音书作者有意强调耶稣不是政治性的弥赛亚。有一次,群众要拥戴耶稣作王,他退到山上去了。但少数学者根据约瑟弗斯著作的斯拉夫文译本,认为耶稣及其门徒的活动,具有现实政治意义。耶稣的宣传激起广大群众要求民族解放,摆脱罗马统治的强烈意识,他的追随者确曾用武力反抗过罗马帝国。

⑥被捕、受死与复活。四福音书都以耶稣在耶路撒冷被捕、受死与复活为结束。关于耶稣复活的传说,在基督教教义和神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福音书记述,耶稣生前曾几次预言他将要受难,第3天复活。耶稣死后第3天清早,人们发现他已复活,耶稣的门徒起初并不相信,当天晚上耶稣乃向门徒显现,后又多次向众人显现。

耶稣雕塑⑦上帝与天国的思想。根据福音书,“上帝是父”为耶稣的最重要思想。他曾以浪子为比喻:小儿子将父亲分给他的产业挥霍殆尽后醒悟,决心向父亲忏悔。父亲不仅没有责备他,而且为他设宴庆贺,说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耶稣以此说明上帝对世人的态度。

耶稣另一个重要思想是上帝的国。一般《新约》研究者认为上帝的国特指“上帝的统治”。当时犹太人认为当上帝的国实现的时候,他们要从异国的压迫下得到解放,弥赛亚来临统治世界。耶稣理想中上帝的国不局限于犹太民族,而及于全人类;并且,它不是属于物质的,而是一种精神境界,有资格进入上帝国的是小孩子,是那些自感灵性贫乏的人,是那些为正义遭受迫害的人。关于耶稣的使命,除了宣告上帝国即将来临之外,他自己总结为“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关于舍命救赎众人之说,在福音书中仅此一处,其意义在学者中尚有争议。基督教把这一救赎思想,作为耶稣基督的最重要使命,称他为救世主。

⑧伦理观。耶稣伦理观的出发点是其宗教观。既然上帝是父,所以人类都应该是弟兄。耶稣斥责犹太教的民族偏见,他称赞一个因扶贫济困而被犹太教徒歧视的撒马利亚人。他认为人的生命比全世界的财富更宝贵,主张信徒之间要彼此相爱。耶稣没有制定道德规条,而只是讲一些原则,他将犹太教律法归结为“尽心、尽性、尽意、爱……上帝”和“爱人如己”,认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耶稣根据福音书,他在大约公元29年在约旦河受施洗约翰的水浸礼后,就开始在整个以色列和犹大传道,主要是宣扬进入天国信息,为了穷人和病人而到处医病和驱魔,在传道过程中他不断指责犹太宗教领袖和祭司违背圣经旧约中对以色列各部族的要求,违背耶和华的意志,必定受到耶和华的惩罚。当中也有挑战犹太传统,而宣称自己是耶和华的儿子也是不能被当时的人所接受。

关于耶稣其人的历史性问题,曾经引起学术界的争议。历史实证主义者力图剔除早期教会传说的信仰成分,要求返回有关耶稣的原始事实。而许多神学家如利奇尔等则认为不能把历史上的耶稣与信仰中的基督分开。从公元1世纪犹太史学家约瑟弗斯的《犹太古史》和古罗马史学家塔西陀的《编年史》中,都可以找到关于耶稣的一些资料,这些资料间接地说明了历史上的确出现过耶稣其人。研究基督教起源的人,总是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历史上的耶稣是否实有其人? 否认耶稣实有其人的学者大约持有下列几种观点: (1)认为耶稣只是基督教神话中的偶像;(2)耶稣是错误传说中的人物;(3)基督教中的耶稣实际上是历史上同名者的捏合杂揉; (4)在同时代的历史著作和考古发掘中找不到充分的根据;另外,教会中同样有一部分人否认耶稣有血肉之躯,他们认为耶稣基督是神,作为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的耶稣只是一种“幻影”,或者说是人的幻像。

耶稣主张耶稣实有其人的既有护教人士,也有非基督徒的学者, 各种看法之间往往大相径庭,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1)全盘接受圣经的记载, 维护教会传统,认为耶稣就是道成肉体的基督;(2)耶稣是当时犹太人"叛乱的首领";(3)耶稣是一场革命运动的领导人;(4)耶稣是个大骗子; (5)耶稣是至死不悟的预言家;(6)耶稣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但后来的人们将他神化了。学术界对圣经中"拿撒勒人耶稣"这个名称展开过讨论。《新约》头5卷称耶稣为"拿撒勒人(Nazarene)或"拿佐拉派。(Nazoraean);而在犹太教文献中,耶稣及其门徒被称作"拿撒利姆"(Notarim)。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词都与加利利一个叫做"拿匝勒"(Nazareth)的城市有关,但也有少数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在《旧约》中找不到这个拿撒勒城的名字,可能它是一个小村庄名字。近人罗伯逊(Archibald Robertson)引述4世纪约有关献后指出:公元前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境内就有一个教派叫"拿撒利派"(Nasaraens),并说:"另一桩奇事是,一个叫做曼达安派的教派,他们崇奉施洗者约翰为真先知,而斥责耶稣是说谎者和骗子,但是依然称他们的主要成员为拿撒拉(Nasoraye)也就是"拿佐拉派"。他因此得出结论说:"约翰和耶稣的信徒们被称为拿佐拉派。但是这个称号并不是源于拿撒勒的村名,却是源於希伯来语Natzar一词,原是'守'的意思 即指守秘密者或严守犹太律法者。" 国内也有人认为基督教是由上述拿撒勒派发展而来。 似乎更多的学者坚持拿撒勒派是基督教中的一个派别的观点,认为该派出现的时间应为1、2世纪。

《圣经》中记载耶稣生平事迹寥寥无几,童年的事几乎未提到,只在《路加福音》第2章讲到他12岁时跟父母去耶路撒冷,在圣殿里坐在教师中间听讲发问的情景。然后就是第3章第23节说:"耶稣开头传道,年纪约有30岁。"此外,福音书记载的都是他传道以后的言行。所以黑格尔也觉得不无遗憾地说:"关於耶稣[思想]发展的成熟过程这一有趣的问题,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他最初出现时已经是在成年时期,那时他已经从犹太人传统旧俗念意识中解放出来了。"

耶稣过去学界有很大的争论,怀疑是否真有“耶稣基督”此人。他们的论据有三:

首先,耶稣的出生年份很难确定。由于当时罗马的历法非常混乱,使当时的日期记录非常不准确。所以耶稣出生的年份,由公元前6年至公元后6年的任何一年都有可能。(现已证实大约在公元前6至4年出生)(具圣经记载应该为公元前6年)

其次,“耶稣”其实只是“约书亚”的希腊式写法,而“约书亚”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其字的意思是耶和华的拯救。单单在拿撒勒,据历史记载,就已经有至少三个“约书亚”。而未有证据证实这三个“约书亚”的其中一人可能是耶稣基督。

但某些学者称,随着考古学的新发现,不少来自公元1世纪的文献(包括来自当时反对耶稣基督的地方官员和祭司的文书记录),都间接证实了耶稣在各地所行的事,以及被杀时的特异天象。不过,这些证据并没有使所有怀疑者信服。同时,也没有可信的理由或者证据说基督教信徒为何要使用伪托的人物代表其领袖。

而且与耶稣同时代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弗斯在他所著的《犹太古事记》和《犹太战争史》中,罗马历史学家塔西图在他的《编年史》中,都记载了有关耶稣的事。有一个叫他勒的犹太历史学家,也说过耶稣死时的遍地黑暗的景象。

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耶稣确有其人,曾以类似先知身份出现和进入耶路撒冷,并由于宗教或者民族的理由被当局所杀;但教会其他方面的传统说法并没有获得信徒以外的研究者广泛接受。

在他遇难的前夕,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在耶路撒冷相会,庆祝犹太教的逾越节。在共进晚餐的时候,耶稣用无酵饼和葡萄酒来向门徒们阐述他即将面临的死亡所具有的意义。耶稣受难从此以后,基督徒们用定期的晚餐仪式来纪念这顿晚餐(基督徒们称之为“最后的晚餐”也称“圣餐”)。

一、关乎耶稣基督之死的预言

旧约圣经中有很多处预言基督。最早的一处是在创世纪“(耶和华神对蛇说)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 出埃及记中逾越节的羔羊和血,摩西在旷野里举起的铜蛇,都是预表耶稣。但以理书9:26预言了基督钉死的时间(圣殿重建开始后49年完成,也就是七个七;再过432年基督钉死,也就是耶稣受难六十二个七)。以赛亚书预言基督是有耶和华的苗);一婴孩为我们而生,要称为奇妙的策士、全能的神、永远的父、和平的君;为童女所生,是神自己。弥迦书预言基督降生的地点是伯利恒。

远在耶稣基督降世前的一千四百多年,当时候摩西正带领以色列人出了埃及,进到旷野,向着迦南地,也就是神应许给他们的地方进发。圣经说以色列人在旷野显得不耐烦,于是毁谤神和摩西。他们因生活艰苦而埋怨神,尤其埋怨旷野里没有食物的选择。耶和华听见他们的怨言,看见他们内心的态度,于是差遣毒蛇在他们中间咬他们,作为惩罚。摩西为他们求得赦免后,神就命摩西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让人人都看见。神说人若被蛇咬伤,只要抬头望着铜蛇,便不至死,反得存活。然而,若任何人不相信神的话,不仰望铜蛇,他就必死无疑。

神要求罪人相信和服从他的话,以致得救。这就是这个故事所带给的属灵 教训。耶稣基督在新约的约翰福音第三章里亲自解释了这故事的意义:铜蛇挂在杆子上是一个“预表”,是指耶稣基督要被挂在十字架上。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就是那旧约预表的应验。叫一切相信耶稣基督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耶稣基督为何要死?先知以赛亚说他是为我们的过犯而被打死的。那就是说,他受死是因为我们故意违背神的命令。

他为我们的罪孽被压伤。那就是说,他死得如此惨烈是因为我们违抗神的真理!他受罚不是要减轻我们的罪债,而是要为我们的过犯付上代价。耶稣基督不但为我们受死,更是代替我们受死!借着死,把我们的罪搁在他自己的身上,搁在十字架上,他又代替我们忍受罪的责罚!

因此,我们所有相信他的人,不再被定罪,而是在神眼中被看为公义,并且与神和好了。

耶稣基督“代替性的死”赐给我们“神的平安”,那就是说,他赐给我们完全的救恩、祝福和快乐。人所造成的创伤为我们带来“神的医治”,那就是说,这些创伤为我们带来他的救恩,叫我们从生活中的各种愁烦痛苦中得释放:愁烦痛苦是因我们的罪而有的。

6节说耶稣是因我们各人偏行已路而受罚。我们拒绝跟从神,我们各人走着不同的路,是我们自己发明、自己选择的路。这些不同的路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远离神的!耶稣基督就是为这些罪而受死!借着他的受苦与受死,神奇妙的计划得以成就!耶稣的死,一方面是由于属世法庭不公正的裁决,另一方面是由于神对世人的罪有公正的裁决!虽然旧约献祭中也有代替性的赎罪祭,但神的儿子亲自甘愿献上自己,却是不可思议的!借着死和复活,耶稣基督的属灵后裔得以倍增:他们要得着永恒的生命。在约翰福音12章32节中,耶稣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他既复活,就活到永永远远,而神的救恩计划也因他作为中保而得以实现。

耶稣基督的教导非常耐人寻味。《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五章3~12节记载耶稣基督山中训众的话说:

耶稣受难“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第四十三节和第四十四节中就阐述了一个十分鲜明的观点。

你听人说过:你要爱自己的街坊,恨自己的敌人。

但是我想告诉你:你要爱自己的敌人,祝福诅咒你的人。

对恨你的人行善,为虐待你的人和迫害你的人祈祷。

在这一段的前几行中有这样的话:“不要反抗恶行,谁要打你的右脸,把左脸也伸过去。”

这些观念当然算是曾出现过的最著名的、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道德观念,因为这些观念不是耶稣时代的犹太教的一部分,也不是其他宗教的一部分。

耶稣《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16章记载,耶稣基督问他的门徒:“你们说我是谁?”首席使徒伯多禄回答:“您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答复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权柄”原文作“门”)。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随后便预言自己将去耶路撒冷,被犹太权贵逮捕侮辱,被交给罗马人处死,并于第三日复活。这些话在当时真的令人瞠目结舌!

《圣经·新约全书·约翰福音》第6章记载,耶稣基督在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男子及其随行的妇女儿童后次日,对听众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象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类似这些充满借喻、暗喻及其他比喻的话,使得耶稣基督非常令人难以理解。

耶稣直至耶稣基督死而复活之后,他的这些教导才逐渐为人理解,因为毕竟其他任何宗教的教主都不曾死而复活,况且还是替罪人赎罪而死。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历史事件。

虽说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但基督教教义认为,是耶稣的12门徒之一的犹大为了30块银币而出卖了上帝之子,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了基督徒们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视。

所以说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难接纳犹太人。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大众化的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同样,这种社会心态也作为一种文化沉淀。世代“遗传”,并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与社会经济政治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随时可以被利用的社会政治的潜在力量。当这种潜在的东西某个(些)政治野心家利用时,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成为一种疯狂的社会驱动力。

1。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

耶稣雕塑2。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马太福音7章7—8节)

3。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福音5章44—45节)

4。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翰福音8章12节)

5。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章10节)

6。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马太福音11章29节)

7。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约翰福音14章6—7节)

8。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章35节)

9。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边,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5章13-16节).

10、也要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不至摇动,因为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希伯来书10:23)

11、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么?身体不胜于衣裳么?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么?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

耶稣雕塑12、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

13、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14、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乡村,我也好在那里传道,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

15、小子,你的罪赦了。

16、你们心里为什么这样议论呢?或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

17、康健的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18、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19、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

20、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21、你们所听的要留心。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并且要多给你们。因为有的,还要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22、不要怕,只要信!

耶稣诞生现时公历以耶稣出生之年为公元一年。但其实,这个定义在6世纪才出现。据说当时东罗马为了修订历法,以替代混乱非常的罗马历法,就请当时精通天文的僧侣建议一个更合理的纪年标准。由于自君士坦丁大帝以后,罗马帝国举国改信基督教,僧侣就决定改以耶稣出世的年份为新纪元一年。当时的僧侣就基于圣经上“耶稣被处决时约三十多岁”,就在耶稣处决那一年的年份减去三十,作为新纪元的元年。

事实上,根据新约圣经里各个篇章的记载,耶稣的出生日期可得出不同结论:

路加福音里,记载着耶稣的父母因为人口普查而返回位于伯利恒的家乡。若根据历史上有关人口普查的年份,应该为公元后6年。不过,有新的考古证据指公元前7年亦曾举行过一次人口普查。

马太福音里,马太提及过耶稣出生时,(大)希律王曾下令屠杀犹太的新生婴儿,以免王位受到威胁。历史学家计算出大希律王在公元前4年去世,所以耶稣其实应该在公元前4年或以前出生。按现在的推算,耶稣其实应该在约公元前6年出世。然而,有历史学家指出,在那段时间的前后,位于犹太省和加利利省有三个名为“希律”的“王”出现过。对于马太所指的希律是哪一位,其实还有商榷的余地。而且,公元前7年曾经举行过一次人口普查,且可能是个禧年,根据路加福音可能耶稣出生在这个时候。

马太福音第二章亦提及过,有东方三博士因为夜观天象而被引领到伯利恒。梁燕城牧师在考证过中国东汉时的天文记录,以及明星在天上的轨迹后,推断出当时应该为公元前7年。

关于耶稣出生的年份,一个有力的参考资料是圣经的记载。圣经路加福音第三章指出,耶稣的表兄施浸者约翰是在罗马皇帝提比略·凯撒在位第15年开始先知生涯的。历史证实提比略于公元14年9月15日登基, 因此他在位第15年应该是公元28年下半年至公元29年下半年。 在那段期间, 约翰开始向人传道;六个月后,耶稣也展开他的服事职务。 这件事实跟其他佐证结合起来, 显示耶稣在公元29年秋季开始他的服事职务。圣经记载当时耶稣“约有三十岁”。 如果耶稣在公元29年秋季满30岁, 他就必然生于公元前2年了。

公历以耶稣的出生为参照。

根据新约圣经里各个篇章的记载,可能会对耶稣的出生日期得出不同的结论。

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让世人知道了耶稣在蒙难前如何坦然面对这场必然的死亡。身处光明中的耶稣手持酒杯和薄饼,对自己的信徒侃侃而谈;而躲在黑暗处的犹大则是一脸的恐慌,他知道,自己的下一次拥抱将会让面前这位睿智的贤者陷入死亡的漩涡……

《耶稣受难记》记录了耶稣基督一生中最后的12个小时,在耶路撒冷被犹大出卖、受刑、折磨直到死去的一天。逾越节的前夜,在最后的晚餐之后,耶稣抗拒了魔鬼的诱惑,然后被罗马士兵带到了耶路撒冷城内犹太法利塞教众的面前。他的言语被当成了僭越狂妄的疯话,大祭司和教众就这样宣判了耶稣的死罪。接着,耶稣又被带到执政官比拉多的面前,比拉多意识到自己的审判将无可避免的带来政治上的冲突,于是他决定听从希律王的旨意。希律王让百姓在耶稣和罪犯巴拉巴之间做出选择,结果是巴拉巴被无罪释放,而耶稣将接受惩罚。耶稣就这样被交到了罗马士兵的手中,饱受鞭笞之苦。然而,盲目的百姓仍然认为对耶稣的处罚远远不够,对他诅咒。直到此时 ,比拉多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得不将耶稣推向刑场。

耶稣扛着沉重的厚木十字架,走过耶路撒冷的街巷,不时摔倒在地上,市民们更加疯狂地向他涌来,发泄他们肆无忌惮的无知与怨恨。在人群的末尾,抹大拉的玛丽娅(莫妮卡·贝鲁奇)痛苦地看看着背负十字架的耶稣,遍体伤痕血迹斑斑慢慢地走向执行绞刑的山坡,她的眼里充满了绝望。

在随后的人群中,圣母玛丽亚(美娅·摩根斯坦)眼角滑下一行浊泪,流出一脸的沉痛。山坡上一片静默,执行绞刑的十字架在苍穹下木然,耶稣静静地承受生命中最后的苦难,直到他将他自己的灵魂交给天父上帝。十字架上,耶稣经受了最后的考验——被上帝所遗弃。经受了恐惧的耶稣看着圣母玛丽亚,大声喊出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的十字架使命完成了。父 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电影讲述的是耶稣下凡受难的故事,表现出了耶稣博大的胸襟和对人们的慈爱之心。

本片虽为无声电影,但决不影响其宏大的效果,看过后都会让人有一种心灵收过洗涤的感觉。

《万王之王》与《十诫》、《戏中之王》是史诗片导演德米尔三大经典作品。

电影《万王之王》在默片时代曾被八亿人看过。

《耶稣一生》的相关情节很多是与犹太次要经典《塔木德》一致的。《塔木德》中关于耶稣故事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其成书时间晚也于福音书的成书时间。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灭之后,大批犹太人被沦为“巴比伦囚虏”。这样,巴比伦逐渐发展为犹太人最主要的文化和精神中心,集中了许多有影响的犹太贤哲和宗教研究人员,形成了一个享有很高威望和领导地位的学者阶层。他们以维护犹太教传统及犹太精神价值为己任,潜心研究神学,著书立说,在公元2世纪至6世纪之间编纂了犹太教口传律法集,即《巴比伦塔木德》和《巴勒斯坦塔木德》,统称《塔木德》

犹太历3671年(西元前90年左右)雅那流斯王(King Jannaeus)在位时,以色列的悲剧发生了。犹太部落有一个声名狼藉的叫约瑟·本·潘得拉(Joseph ben Pantera)的人,他住在犹太地区的伯利恒。在他家附近住了一个寡妇和她可爱的女儿玛利亚(希腊文罗马字Mariam/英文Mary)。玛利亚跟一个叫约翰(Yohanan/John)的人有婚约。在某个安息日到来时,约瑟·潘得拉溜到玛利亚的房间强奸了她。当她发现她怀孕的时候,约翰离开她去了巴比伦。耶稣出生后,她试图假装耶稣是约翰的孩子,甚至企图让他接受犹太教教育。可是耶稣开始表现出标志着其未来的邪恶一面并对他的犹太教师非常粗鲁,不仅在教师面前不戴帽子而且无耻的任意解释犹太第二圣经的第四卷刑民法典(Tractate Nezikin),甚至宣称如果摩西还需要叶忒罗的忠告就不应是最伟大的预言者。于是,关于耶稣是私生子的传闻开始不胫而走。犹太司教长西蒙·本·西塔(Rabban Shimeon ben Shetah)终于发现了耶稣是约瑟·潘得拉的私生子,玛利亚也承认了。但是司教长却声称玛利亚不应被杀死,因为她不是自愿的。所以耶稣只能离开故乡逃往耶路撒冷。他偷偷记下了耶路撒冷神庙的喷泉石上耶和华的真实名字(Tetragrammaton/Schem Hamphorasch[YHWH],即Letters of Divine Name,知道了神的真名就能命令神,据说是大卫王修神庙的时候发现的), 并用这个力量聚集了310名年轻门徒。耶稣指责怀疑他出生的人是自己渴望强大的力量。耶稣声称:“我是救世主,是以赛亚预言所说的‘因此,童女会怀孕生子,并给他取名为以马内利。’”他还引用了其他的救世主预言并坚持他是神子。不信的人说除非耶稣能行救世主奇迹才相信他,然后带来一个不能走的残疾人。耶稣默念了耶和华的真名,残疾人就治好了。因此,那些人就把他当作救世主了。

最终耶路撒冷的福音来了,犹太公议会决定逮捕耶稣。他们派遣了安奴以(Annanui)和阿哈锡(Ahaziah)假扮成耶稣门徒,告诉耶稣耶稣撒冷的领袖们邀请他前往。耶稣以为犹太公议会成员承认他是主,于是按照撒迦利亚预言骑着驴去了耶路撒冷。逾越节前夜,耶稣到达耶路撒冷后被捕并被犹太公议会长老们审理。在以色列海伦女王面前,长老们告之耶稣是一个魔法师并诱惑他人。耶稣回答到:“先知很久以前就预言了我的到来:‘耶西的本必发一条(译者注:以赛亚)’,我就是呀;对于那些长老圣经说:‘不从恶人的计谋’。”海伦女王问长老们,“摩西五书中有他所说的吗?”长老们答道:“摩西五书里有,但是不能跟他联系起来,因为圣经说:‘若有先知擅敢托我的名,说我未曾吩咐他说的话,或是奉别神的名说话,那先知就必治死。’而他并未完全实现救世主的预言。”公议会长老们用宗教仪式让耶稣忘记了耶和华的真名,并以玷污罪判处耶稣因死刑。于是耶稣被罩着头在石榴树上吊死了,因为失去了神名的力量无助的死去了,尸体也在晚祷前按律法埋掉了。第三天,耶稣的反对者们报告海伦女王耶稣的尸体不见了。这时,园丁说他把尸体丢进附近的池塘了,这么做是为了防止耶稣的信徒偷走尸体假装耶稣升天的谎言。于是长老们找到了尸体并拖着它在耶路撒冷游街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统一教教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