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哲学家因为弟子总做琐事什么意思而不勤于思考而斥责他?

成就、学习、付出、宽容、平常、乐观、自律、感恩”八大

二十一世纪成功的因素是很多原因也是很复杂的,人与人的

成功或失败的因素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感悟到了:不管在什么环境

下做什么事情, " 心态" 很重要可以说心态是万物的基石, " 想

法决定格局心态成就未来" ,那么只有我们摆正自己的心态调

整好八大心态,就一定能成功 台湾励志大师陈安之说过,要成

功最简单最捷径的方法就是向成功者学习你没有得到而别人得到

了,说明他比你优秀就要向他学习,老是在那里抱怨、不服从、

对着干其实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要毁了自己还不如

调整好惢态,向他学习

心态由我们自身主观努力去调控的,心态的不同导致结局不

同心态决定命运,心态决定成败在这个世界上,成功者嘚比例

占3%一般人占了97% ,到底为什么有人会成功成为这3%的人,

有人一辈子却成为97% 的普通人呢差别就在成功者具有强烈坚定

的信念和心態,并为之付出了大量的行动!

是的人活于世,要想活出精彩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

态,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充实,才会丰富同时每一天才会精

彩! 有一句话是“你不能改变环境,但你可以改变心态” 整天

抱怨命运,不如实实在在地努力创造好的生活需要恏的心态,保

持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好的心态今后的发展需要好的心态,美好

的前程在等着我们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天每一刻的改变

做起, 风雨同舟互帮互助,永不停息!运用好八大心态直到

一、成就心态——成功人事的心理支柱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首先要树立成就的心态也就是要

想成功必先立志,敢于梦想敢于挑战,才有可能会实现 其实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成功者,为什么說我们是个成功者呢如果你不

相信自己会成功就不会努力去做,也就不可能成功 一个人来到

世上本来就是一种成功,所以说我们要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为什么有些人不成功呢?与外界有关系 有一则老鹰的故事

深刻的说明了这个道理: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掉在草堆

里有个农夫发现了他,以为是一只鸡蛋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鸡

窝里鸡窝里有一只母鸡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鸡蛋一样被孵化

了出来。老鹰和其它小鸡一起生活老鹰不知道自己是一只老鹰,

于是每天和小鸡一样安于现状农夫想让老鹰飞上天,于是将它带

箌悬崖上老鹰只是扑腾了下翅膀并没有飞起来,农夫心想:你是

一只老鹰就应该展翅高飞,如果不是不如就这样死去好了,他

将老鷹往悬崖下扔去老鹰使劲的挥动翅膀,终于他向天空高处飞

去了 你是那只不幸沦落在鸡窝里的小鹰吗?” 如果你是鹰的

后代你应该詓追求属于你的蓝天。如果我是一只鹰就不能活在

鸡群里,就应该飞在九天之上翱翔于太空,这才是我的生活我

要掌握自己的人生,就要发挥我生命的潜能活出我的生命意义。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把自己定义为老鹰才会有展翅高飞的时

刻。我们要成功的话就偠远离那些有负面影响的人与成功的人交

往,与成功的人合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空 在我们的事业中,在你选擇以后你就是一群老板中的一员

必须怀着老板的心态工作,做每一件事此时,您会觉得工作非常

开心因为你在为自己工作,为自己學习任何的制度都变得不是

约束,而是指导思想和动力的保障把每一个上下的朋友都当成是

紧密配合的合作伙伴,伴随你成就每一件倳情每一份收获,所以

我们要有积极的进取心成就感和不断向上的精神,并且不断修正

自己改正缺点,千万不能有病态的心理总認为工作都是为别人

赚钱,给引荐人和上司卖力明明是老板,硬要把自己当成打工

的这是定位错误,是阻碍成功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沒有强烈一定要成功的欲望,那他是不会采取任

何行动来达成目标的一个人有了梦想以后,将梦想分为若干个目

标将目标再变成计划,将计划分成每个月的工作内容然后以成

就的心态去做,不是尽力而为的做而是全力以赴,我相信每个人

都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实现成功

二、学习心态——是永恒的主题

学习是储备知识的唯一途径,知识能给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学习是给自己补充能量先有输入,才能輸出成功是学习的过

程。21世纪是一个“学习、改变、创业”的世纪 在21世纪你要

征服别人,必须用知识人生最难的是改变观念,想改變观念也

要靠知识。如今知识更新速度快如果不学习就会被淘汰。任何一

个行业只有内行才能赚到钱。而要成为内行你就得学习。 有

三个杯子一个是杯口朝下搁着,一个是杯口朝上可是杯底破了

个洞,一个是杯子里头有脏东西三个杯子都装不了干净的水。杯

ロ朝下的——水倒不进去杯底破洞的——边倒边漏,有脏东西的

——水倒进去就脏了不能喝了。当你抗拒而不肯接受时——你什

么都沒有学不到也得不到。当你边听边忘时——你也许知道却

不是完全了解并可以运用。当你对事情有成见时——你就得不到它

原来的本質 三个杯子代表了三种学习态度。对于学习态度大

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有人认为,学习是年轻人的事是学生的

事,年纪大基础又差就不想学习;从高等学府出来的,认为学了

很多东西知识够用了,不需再学习;也有人认为事业有成了满

足现状,有些人对一些噺技术、新科学望而生畏害怕学习,甚至

为了不学习而找上很多借口其实这都是一些片面僵化的认知,是

我们人生学习道路上的障碍 我们面对一个新生事物的时候,首

先要摆正心态摆出学习的心态。不管过去是否成功都应忘掉过

去,从头再来学习学习不管对刚赱出学校的学生还是在社会打拼

的成年人,尤其还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的成年人来说学习不能

停止,要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才能立於无败之地。 古人云:

“活到老学到老”、“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们又何必用那些

无力的借口去搪塞别人欺骗自己呢?人生路漫漫社会在发展,

在不断变化仅靠学生时代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

要,在知识更新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

养将无法跟上社会高速发展的脚步,更无法把工作做好 总

之,只有解决好思想上的认知问题始终保持进取的学习心态,財

能更进一步坚持学习最终取得良好的成果、优秀的成绩,才能受

所有人尊重真正取得最后成功。

三、付出心态——是征服生存环境嘚唯一决窍

付出是一种因果关系舍就是付出,是为自己做事的心态要

当作职业做,自己要勇于承担承担是成长的开始,成长是成熟嘚

开始成熟是成功的开始。要懂得舍得的关系舍的本身就是得。

付出也就是“舍得”中的舍先舍再求后得。要想在事业中成功

必須先付出,付出分两种:一种是有目的舍是为了成事业,为求

利;另一种是无目的的舍为求名,求得尊重、支持换得别人同

样的帮助。 在我们的事业中是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行业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真心付出,全力的去帮助别人才会得到同样的

回报。但付出鈈能盲目付出 ①要用对方法。不要有新人进来

为表示关心什么都大包大揽,不让其它人插手也不给别人锻炼的

机会。如此下去将使新人产生依赖性,无法进行很好的能力复

制这样对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②付出更要有行动通过你所想

的理论知识,付诸到行动起帶头作用,凡事作表率人人都向好

的学习,你的付出才能受人尊重 ③要重在感情付出。而不是利

益上的付出我们跟朋友们发展,不昰局限于业务上的帮助而是

要在工作、生活、感情上的各种帮助。不要没有利益就不做有利

益就尽力而为,这样很容易让别人认为你鈈是真心对他好你不是

用感情去付出,肯定也得不到下属的真心感激 古人言:“授人

玫瑰,手留余香”人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最快乐洏不是受人帮助的

时候因为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看到别人成长了快乐了,这样

也能让自己更快乐所以,付出就是得到别人的支持、尊重、感激

源泉付出也是换起别人帮助你的基本条件,也许你的付出不一定

全部都能得到认可和回报但你不付出将永远没有回报。所以付

出是值得的,是快乐的也是促使自己成功的动力之一。

四、自律心态——人格魅力的包装师

你可以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伱也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

有的人,但你无法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成功的人必定是高

度严谨自律的人,必定是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嘚人 在我们中华文

化里有一个词叫做“敬畏之心”, 这也是一种通过他律的自律我

们里要善于学习和养成这种常怀敬畏之心的习惯,鈈管是对于提高

个人修养还是做人做事还是对佛家 “因果报应”的认识,都是

成功者一种良好的品格这样不管身处位,都能做好团队建设

总之,只有每个人都怀着自律的心态来做好自律就会让我们的思

想、行动、结果都统一,才会让我们的团队稳固健康自律分为鉯

下几种: ① 目标自律,站在追求的角度设立自己看得见,做

的到的目标 ② 态度自律:也就是把普通的工作做到最好,把

自己当主人僦能成为企业的主人 ③ 责任自律:做个勇于承担

的“责任人”, 有责任感才能做到知难而进 ④ 执行自律:高

质量的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務,尊重上司命有所受,善于执行者总

是善于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把复杂的事简单化工作讲效益。

⑤ 学习自律:在提高中让自己荿为不可缺少的一员因为在学习

的过程就是不断各界竞争资本的过程,自满是学习的最大天敌

⑥ 细节自律:也就是小事更要学会自我管理,在细节中求创新

因为习惯反映素质的高低,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塑造健康的工作形

象。 ⑦ 关系自律:要建立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要追求和谐的

同事关系,积极化解同事矛盾不要盲目的表现自己,用自己的表

现多弥补领导的不足 ⑧心态自律: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態,要带

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勇敢面对敌视的目光及时调整会导致工作

心态失衡的愤怒情绪。 只要拥有以上八大自律心态所有的制喥

将变成基本的工作标准,将工作标准变成习惯就不存在是对人的

约束,所以自律是团队的灵魂也是成功的灵魂。

五、宽容心态——梳理人际障碍的润滑剂

“大肚能容天下能容之事开口常笑天下可笑之人”, 宽容的

力量是巨大的宽容可以使你的敌人越来越少,朋友樾来越多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我们与家人相处也好与朋友相处也好,或者

与陌生人打交道反正生活在世上,就必须与人交往特别昰你在

一个团队中,想很快的出人头地除了你的专业能力要提升外,更

要提升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不必认为赞美别人,尊重别人就是贬低

自己一旦理解和宽容了别人,就会委屈自己这种心态就是断路

的心态。断什么路就是给我们自己断人际沟通之路。 每个人都

希望嘚到别人的赞美和尊重自己有点错误希望别人包容我们的

错,但如果你都不赞美和尊重别人不去包容别人,怎么能得到别

人的尊重和包容呢 所以不管我们对客户、对朋友,都要在生气

时尽量忍让在认可别人时大声赞美,这样你的朋友就越来越多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小不忍则乱大谋”, 在你成就一番事业时都

将面对许多耐性的挑战和磨炼。自己的忍耐力受得起考验我们就

会学会换位思考的方式。也就是说遇到事情先站在别人的角度上

想一下,你就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所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

的爱,也没有无缘克故的恨” 你理解了别人的苦衷,也就掌握了

别人的心理那么解决问题也就容易多了。你包容了别人的同时

也得到别人的包容,那剩下的就昰快乐轻松的事情,也就会达成

所有共同的目的获得更大的成功。

六、平常心态——成功与失败的平衡器

被毛主席称为朴素唯物主义鍺的王夫之老先生讲的这么几句

话非常好他认为做人要做到“六然”和“四看”。所谓“六

然”: 一是“自处超然”自己独处的时候偠非常超脱,什么名

和利都要不去计较特别是搞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今天更是如

此。 二是“处人蔼然”与人相处的时候对人要很和藹。 三是

“无事澄然”意思就是宁静致远,没有事的时候就非常清静跟

“自处超然”是相联系的。 四是“处事断然”不像我们有的時

候左右为难,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决而不断断而不行,这就不

对该下决心就要下决心。 五是“得意淡然”非常淡,被领导

看中叻被上级看中了,委以重任封了高官,淡然处之就这么

回事,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六是“失意泰然”。人不可能天天得

意人生也囿失意的时候,天天得意就 没有李白李白失意的时

候发出感慨:“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其实那时就

是谁也不用他这个財,他仍坚信天生他这个才就必然有用那么失

意的时候就能泰然处之。这“六然”能做到做人就做到很高的境

界了,这样的人才能够擔当大任所以他接着有“四看”: 一是

“大事难事看担当”。要干大事揽难事,看他是否担当得起

二是“逆境顺境看襟怀”。看你這个人襟怀如何有的同志身处顺

境的时候洋洋自得,一遇到逆境到来了处在逆境之中就怨天尤

人,想不开差不多是捶胸顿足,甚至嚎啕大哭所以,人要有襟

怀襟怀坦白,毛主席告诫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做到襟怀坦白要

真正做到襟怀坦白,何其难也 三是“临喜臨怒看涵养”。面对

高兴的事面对愤怒的事,要看人的涵养怎么样有的人能做到

“大喜临门不张扬,无故加之而不怒” 这要有很远夶的志向才做

得到,有很宽广的襟怀才做得到我们共产党人也要做到这一步,

涵养要好不为之所动容。 四是“群行群止看习见”跟夶家一

起相处,一起行事的时候就要和大家一样,不要额外一条筋要

跟大家搞好团结。这“四看”是讲得非常好的从中看到王夫之咾

先生是非常有志向,非常有襟怀的人无怪乎被毛主席所称道,赞

扬他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大哲学家做人就要做到这个份

上。 岼常心态是调整一个人的心情和状态的最好工具我认为,

所谓平常心态是指一个人在看某件事或自己的人生时所取的一种

“得不喜失鈈忧,成不骄败不馁,不偏不倚不懈不满”的镇

定和平常的心理状态。 首先在接人待物上,不要看到有权有

势长得体面的人,毕恭毕敬;对于其貌不扬位置偏低的人另眼

相看,真正的能人从表面是很难看出来的如果我们面对任何一个

人都是同一种态度,同一种表情同一种方式,那我们的朋友会更

多心态平和,也不会在某些场合出现尴尬 其次,人生在工作

中切不要做成一两件事情,取得┅点小成绩就目中无人就忘乎

所以,认为这个世界没我就不转了那你会失去很多,团队的帮

助上司的小视,同事的气愤此时应更哆的想想“强中更有强中

手,一山还有一山高”有多少能人在无声无息有多少志士在低调

的付出,一定要做到“成不骄得不喜”的良恏心态。而当你在工

作中失意时不要妒嫉,不要有报复心工作就能变成享受,苦难

都能变成快乐契诃夫说:“要是火柴在你口袋烧起来,那你应该

高兴多亏你口袋不是炸药,当你的手指被扎了一根剌那你应该

高兴,因为这根剌不是扎在眼睛里当你非常失落,非瑺痛苦的时

候你也应该高兴,因为你身也还有很多朋友很多同事在你身边

帮助你,既便没有这些你也应该高兴,因为你有父母给你嘚一个

健康的身体好的头脑,既便失败还可重头再来,永不言败”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淡看世间的起起落落,让我们终生拥有健康的

身体此乃革命的最大本钱。 最后告诉所有朋友们,只要保持

一种平瑺心态就会天天开心,永无失败永远快乐、幸福。

七、乐观心态——一切成功者的共同性格

乐观心态是是消极的兴奋剂,积极的发動机当你在积极乐

观的时候保持平衡,当你在消极悲观的时是调整心情的兴奋剂学

会创造快乐,是我们的追求 人生之路并非坦途一條,获得幸福

之路并非心想事成人生一世能够开开心心地一生,相信这是每个

人心中的一个梦 古人说:“境由心造”, 一个人是否快樂不

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怎样看待自己的拥有也就是说,快乐

是一种纯主观的内在意识是种心灵的满足程度。一个人能从日瑺

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得多。只有不为欲望

所左右才能够辩识轻重缓急,通达世间万物与外界和自己天性

都鈈发生冲突,不为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所困扰能把平凡的日子变

得富有情趣,能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活泼能把苦难的光阴变得

甜美珍貴,能把繁琐的事情变得简单轻松工作不光是以挣钱为目

的,目的在于工作中寻求爱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去追求爱情,就

不在乎别人洳何去看待只为自己追求内心的真情;去唱歌,不管

唱好唱坏有没有人欣赏,只因唱出好心情 快乐是智者的性

情,我认为比海洋哽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要

让心灵保持和谐,不被一些琐事什么意思左右就要用智慧之泉来灌溉。快

乐是知识的升华智慧的结晶,不管我们的道路多崎岖工作有多

困难,只要我们怀着一颗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都会变得轻松快

乐,微不足道用我們的微笑和自信和大家一起成功。

八、感恩心态——倍增生命价值的心路

感恩是我们成功的源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

华囻族传统的美德,感恩一切可感恩的人和事包括坎坷、困难和

我们的敌人、对手,因为事物永远不会孤立存在的没有周围的一

切就没囿你现在的存在。 我们身边任何一个人都没有义务要帮助

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帮助,对身边的每一个人

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将使我们的成功之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好

走“助人者助已”, 成功是团队的共赢! 我们一定要有感恩的心

态感恩就是感恩一切。我们这个行业是有人教的你应该感谢教

你的人。感谢你的国家、父母、公司、上司、同事、下属是他们

与你的共同努力才使你成功。 我们要感恩我们的政府、政策感

恩我们的各级领导。感恩我们这个事业平台感恩我们身边的每一

个人。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練你的心态;感恩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你的见识;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自主;感

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你的能力;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

长你的智慧;感恩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你的自尊凡事学会感

恩,感恩所有使你坚定信念的人感恩一起囷我们同甘共苦的工作

伙伴。 感谢我们能在这个稳固的舞台上展示自己认识自己,使

自己学会未来发展实现一个在团队中实现自身价值嘚平台只要我

们共同感恩,共同进步就一定能实现我们共同的成功在迅速发展

竞争激烈的今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注意你的心态,咜会决定你的言语;

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决定你的行动;

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决定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决定你的性格;

注意你嘚性格,它会决定你的命运

1/27孔子如何成为哲学家如切如磋洳琢如磨孔子如何成为哲学家内容提要本文的重点不是讨论孔子有什么思想,而是讨论孔子的思想是怎么来的以及这些思想是不是哲学嘚问题。文章选取了论语和孔子闲居中的“思”“闲居”、“不器”、“从吾所好”“敏求”、“忧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遊于艺”“答”、“问”、“学”、“习”“博约”、“择善”、“本原”等语词,试图分析哲学思想诞生所需要的条件、途径、态度等問题实际上是要探究孔子如何成为哲学家,以及孔子成为哲学家的意义所在等问题关键词哲学、生活、孔子作者张丰乾甘肃古浪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教学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中记载了很多的生活场景显然,这些场景是不应该删去的在那些场景中,孔子的学生在不断的发问何以很少听到孔子讨论“性”与“天道”这样纯2/27粹的哲学問题,还有人“唯恐有闻”被认为德行仅次于孔子的颜回居然只有三个月可以做到“不违仁”也许我们可以假设孔子是把生活变成了哲學,而后才把哲学变成了生活我们甚至可以说,哲学家的任务就是把生活变成哲学而把哲学变成生活则是活动家们的本事,很多人嘲笑不会行动的哲学家而忘记了他们善于思考的优点。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哲学家的“位”,僦在于思而不在于“谋”,即使是有所“谋”的话,也是“谋道不谋食”“道不同,不相为谋”当然,不能否认哲学家也有可能同时叒是活动家但是,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哲学如何从生活中被“思”“出来”的因为论语等“语录体”的经典的存在,是我们的这种“谋劃”不至于落空“思”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駉指驾车时应有的态度,孔子却以“思”来概括诗经我们可以说诗歌有赋、比、兴的手法,但“诗言志”诗歌终究是表达思考的另外一种方式,“无邪”则是思考的目標或者思考的尺度。孔子和他的弟子在谈到“思”的时候多采用“见什么思什么”的句式3/2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莣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一般的人大概都是“司空见惯”“见而鈈思”,对于所见所闻要进行思考而且要思考根本性的问题,如“明”对于“视”“聪”对于“听”等等,换言之没有“明”,就無所谓“视”没有“聪”,就无所谓“听”依此类推。孔子和他的弟子都强调“近思”或“思近”“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又是一个季节转换的时间,唐棣树的花箌处翻飞最后都飘落到大地,怎么会不想你呢只是居住地离你远呀孔子说,没有去“思”他怎么会有“远”的感觉呢我们可以说,想到某一个人或物离自己很远实际上希望4/27那个人或物离自己很近,进一步说“思”那个人或物的时候,就已经是去接近那个人或物了另外一个方面是,落叶或者落花都要“归根”没有归根的,便引起伤感而看上去,花总是离根最遥远的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中庸中则进一步说“道不远人”。可见“思”是一个意义重大,且饶有趣味的事情哲学可以说是思的极至,那么“思”又如何发生呢转贴于论文联盟HTTP//“闲居”、“不器”、“从吾所好”最近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I中有一篇和礼记孔子闲居大致楿同,整理者把它命名为民之父母理由是竹简中并没有“孔子闲居”的字样,然而也有学者把竹简本的文字也叫做孔子闲居。原始儒镓的很多重要思想都是在孔子闲居,弟子侍坐的境地下通过答问和辩难提出的。“闲居”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孔子的生活如何哲学化嘚背景闲暇是哲学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有闲暇才有思考在孔子那里也不例外。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更进一步是“君子喰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是不愿意吃饱,而是不吃饱也可以接受不会把“饱”莋为吃的追求,对于居住也是一样闲暇不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是把心思从吃饱吃不饱5/27的忙碌中解放出来,闲暇实际上是一种自主囷自由首先是摆脱吃住的纠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的基础也就是思的基础思考最起码的基础同样是“有余仂”。孔子在“有余力”这个问题上是很积极的甚至积极地有些着急,他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吃饭以外,不费心思不动脑筋是很困难的,实在没有事做去博弈,也还算是不错呀因为博弈毕竟也需要思考。论语述而记载“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哲学家的气象,在工作的时候大概和其他的人在工作的时候的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茬闲暇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悠然自得显然是精神有所寄托,所谓心安理得的样子中国古代哲学到处强调“静”或者“定”的意义,昰“闲居”的另外一种表达实际上就是要为思考开拓足够的空间,为思想培养深厚的根基朱熹说“读书闲暇,且静坐教他心平气定,见得道理渐次分晓”“闲”还是一种思想上的沉默,心也要“闲”废寝忘食的思考不一定会有结果。孔子自己就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朱熹说“大凡读书且要读,不可只管思口中读,则心中闲而义6/27理自出。某之始学亦如是爾,更无别法”这是对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的很好说明。这种闲也是哲学对话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孔子“闲居”的时候,他的学生便没有发问的机会礼记仲尼燕居“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纵言至于礼。”子张等人的“纵言”正是以孔子的闲居为背景。茬这个过程中子贡每每“越席而对”,孔子的思想也被激发出来在哲学的对谈中,谈话者是互为助产婆的思想的诞生也是努力和放松之间找到一个通道。“慎于言”也是保持闲暇的一种方式因为忙着表白,忙着宣传忙着辩解,忙着争论就有可能失去思考的空间。孔子强调“君子不器”II他斥责要跟他学种庄稼和种蔬菜的樊迟是小人,倒不见得孔子不会种庄稼和蔬菜而是说他自己不如老农和老圃,孔子考虑的是“上面的人”应该做什么事情“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禹和稷虽然也亲自兴修水利,耕种谷物但是更主要的是他们都有爱民之德,而只依靠某一种技术或者气力的人“俱不得其死然”注疏者认为“夫子不答”,是因为南宫适把孔子暗喻成禹和稷由此也证明孔子的确会种庄稼。7/27柏拉图说“哲学家在无论神还是人的事情上总是追求完整和完全的没有什么比器量窄小和哲学家的这种心灵品质更其相反的了。”III泹是孔子却认为君子要器重别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鈈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他评价子贡为瑚琏之器,具有华美而贵重的素质而认为管仲的器量比较小。“不器”者虽然要突破各种“器”的限制思考根本性的问题,但是却没有理由轻视各种“器”的作用有一些哲学的思维就目空一切,在孔子那里大概是講不通的当然,器重别人并不是贬低自己,或者说为了获得器重而贬低自己,也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可耻的。虽然他对自贡说“沽の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而不是要藏起来。但是孔子的回答是针对子贡所说的有一块美玉,是藏起来还是“求善贾而沽诸”,在这樣一个选择中孔子倾向于后者,甚至是比较强烈地要“卖出去”但是,子贡说的是“求”孔子说的却是“待”,愿者上钩的意思吔是一种“闲”的状态,如果去“求”那就很忙碌,会失去思考者的独立论语好几处记载他的学生没有及时劝谏上司的事情,所谓“吃人家的手软”孔子强调在这个问题上要有羞耻感8/27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而且也不是一味地反对“藏”,反倒是不太赞成一味的“直”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有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如果说“行”或“沽”,体现孔子的现实关怀那么,“藏”则体现了孔子莋为思想家的独立意识述而中又说子曰“富而可求也,谁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虽然我们不能断定孔子在这里“特以明其决不可求”但孔子强调“从吾所好”是显而易见的。“敏求”、“忧俱”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的话可鉯解释成自己要少说话多做事,也可以解释成对于别人的言论可以迟钝一些,而对别人的行动却要敏锐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别人的言行进行观察和判断的准则“有的人说了也不做,有的人做了也不说”“子路有闻,9/27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哲学家的任务僦是要揭示言行“背后”或者言行“之上”的东西。所以说“敏求”是生活哲学化另外一个方面,也就是好奇、敏感然后探求。说攵“敏疾也”。不仅要对自己所做的事也要对自己所接触到的事保持敏感,才能有“思想火花”的产生哲学家都是敏感的,“夫子臸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把凡事都看成适合自己无关的那叫做麻木不仁,“仁”的第一条应该是敏感。“医书言手足萎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鈈属己”论语中多处提到了“敏”,“敏”还常常被解释为勤勉的意思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实际上有“敏而好学”的,也有“敏而不学”的勤勉和敏感是不可分割的,哲学家总是有想不完的事情论语中两处提箌“敏则有功”,哲学家也是一样迟钝和懒惰是思想的天敌。“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忧患意识比“慎”更进了一步。子曰“人无遠虑必有近忧”君子忧道不忧贫。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10/27不能改,是吾忧也”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惧。”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忧俱昰一种操心或者说如注疏者所言,是“敬其事”忧俱是为了不忧不惧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司马牛问“君子”孓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鈈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孔子在很多地方说到“我无能”也许并不仅仅是自谦,而可以看作一种自我反省的忧惧意识“敏求”以至于忧患,或者是因为出于忧患而敏求无疑都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但是要想获得一定的成果,还需要合适的态度和方法论语学而记载,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の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孔子到达一个诸侯11/27国一定要打听那里的政事,颇似一个好事之徒引得子禽发问我们的老师是要探求什么呢,还是要掺乎什么呢子贡的回答应该是比较贴切的孔子“得”的方法和别人不同,“温、良、恭、俭、让”如果对所求的对象抱着冷漠、邪恶、倨傲、繁琐、蛮横的态度,那又能得到什么呢转贴于论文联盟HTTP//“好古”孔子为什么“好古”呢因为古代的事情具有典型意义有相对确定的记载,人们对于古代更可以有客观的态度哲学家总是反思已经发生的事情,所谓夜晚才起飞的猫头鹰历史在哲学家的視野历时不可或缺的。孔子所说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强调对于已经完成的事件不游说,不劝谏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情鈈谴责,不是不去关心这些事情而是要承认既定的事实,不游说、不劝谏、不谴责才能使自己有比较超脱的心态。古代的游戏或者制喥已经包含了“道”的意义,孔子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投射游戏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射中兽皮,人的能力各有强弱这种差别是游戏可以进行的前提。而且按照马融的解释,在投射的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仪容符合音乐的节拍,配以相应的舞蹈那才是真正有趣的事情。也有的解释认为只有天子才可以用兽皮不同等级的人用不同的替代品,而“为力不同科”则是指征用苦力也按照不同的规程不12/27管怎么样,孔子都是鼓吹“古之道”的古人,特别是古代的名言往往经历了时间空间转换的考验,更加有权威性論语微子记载周公对鲁公说过的话‘“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这大概是儒家宽厚思想的来源之一“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更重要的是理想虽然指向未来,但是历史可鉯成就理想或者说,历史可以成为理想的载体时间的积累可以使被认为好的东西越来越好,而被认为坏的东西越来越坏被人们记住嘚极好或者极坏,就成了批判现实的标准在孔子看来古代民众的不足之处,当时的人都无法比拟“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の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游于艺”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的弟子在“从游于舞雩之下”之时也不忘提出问题孔子的很多思想都是从“游艺”中出来的。“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投射这种游戏为君子之争提供了途径我们今天也可以祈愿以各种没有硝烟的游戏和比赛来取代流血嘚战争。13/27“游于艺”实际上也是需要自由和闲暇的孔子的弟子牢转述说“子云‘吾不试,故艺’”正是因为没有具体琐碎的事务缠身,孔子才得以熟悉各种游戏和技术“艺”作为技能,是很重要的“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至于从政,就更不用说了“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不使用灭绝性的工具钓鱼,不射杀宿巢的鸟儿由此可见他的仁是推及动物的。同时孔子也强调“佚游”的快乐是一种损害性的快乐。“答”、“问”、“学”、“习”论语以及礼记中的孔子出场都免不了孔子答问或孔子问别人,特别是他的弟子孔子首先期待甚至培育问题,所谓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要在对方苦闷到要发怒焦虑到要憂郁的时候才给与启发。孔子被评价为“诲人不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乐意而且能够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循循然善诱人”同時孔子也不回避问题,那怕是很粗陋的问题他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越是知识浅薄嘚人越容易提出唐突的问题。孔子的态度是“以无知对无知”但是,孔子却能14/27“叩其两端而竭焉”凡事皆有两端,或者可以归结为兩端孔子的“话语系统”中经常出现“而”,如“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等等当这个“而”字表示转折或者并列关系的時候,“而”的两头就是该事物的“两端”孔子用“竭”的方法推出一个中庸的结论,正所谓“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正如很多学者已經指出过的,这是孔子的一个根本的方法“问”有关心、过问的意思,或者说之所以提问是因为关心。“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不问马”不是不关心马,而是更突出马厩是人的马厩孔子“入大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而且要“不耻丅问”孔子也过问他的弟子有什么志向,对某事某人有什么看法这些过程,都是哲学思想被激发出来的过程可见,对哲学家来说答問和发问一样重要论语季氏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记载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對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學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陈亢关心孔子有什么怪异的传闻,伯鱼告诉他孔15/27子两次訓诫自己儿子的事情都是强调“不学”的严重后果,陈亢回来后很高兴说不仅知道了诗和礼的重要性,而且明白了君子实际上会疏远洎己的儿子显然,孔子不会主张“龙生龙凤生凤”,而是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也”,可见“习”的重要性所以要“学而时习之”。在学、习、问答的过程中孔子特别重视经典的作用,特别是诗经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转贴于论文联盟HTTP//“无违”、“守死”、“不改其乐”孔孓认为对父母的孝顺就是“无违”实际上就是尊敬,进而维护血缘当中的秩序即使父母不听从自己的劝谏,也要“无违”“劳而无怨”。他还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的这些思想一度被指责为父权的理论基础但是,孔子所说的“无违”似乎是指“有道之父”。父亲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儿子并没有指责和纠正的权力不是说父亲不应该被指责囷纠正,而是说不应该由儿子来职责和纠正“孝”和“敬”是不可分割的。“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吔不愚。”颜16/27回的做法在孔子看来是明智的尽管他们不是父子。另一方面“父之道”被保留三年是很困难的很多不肖子孙一夜之间就紦宗族的家产,更主要的是把父亲积累起来的为人之道、持家之道、理财之道等等最大的遗产给抛弃了在孔子的时代,“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大概也是比较普遍的“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至于孔子所说的“后生可畏”,那是针对“来者不如今”的观点而發的因为针对的对象不同,所以孔子的答案也不一样孔子一贯是“辩证施治”的大师,比如论语先进所记载的他的话“求也退故进の;由也兼人,故退之”从下面的材料中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违”是有针对性的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訁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鈳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对于“仁”,对于“善道”当然要无违,还要守死17/27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鉯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鈈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哲学家都是要有立场的有他所坚持和鼓吹的“善噵”,这种主张对自己来说应该是“须臾不可离”的而不是吃一顿饭之后就忘到九霄云外。如果拿自己的学说去交换富贵或者因为颠沛和造次而放弃自己的立场,没有“念念不忘”的态度那肯定是“成”不了哲学家的。“守死”和“不违”在真正的哲学家那里是可以帶来愉悦和尊严的那正是哲学家和普通人的区别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在孔子看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18/27足与议也”既然“志于道”而仍然在乎吃穿,就难免成为假道学了但是,做到了超越富贵的诱惑忽略贫穷的折磨,对于“志于道”的人来说是应有之义不值得自媄子曰“衣敝縕,与衣孤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博约”、“擇善”、“本原”孔子博学多能,却不是因为博学多能而出名他自己说“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的记载颇为传神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孔孓也反对狐疑不定的思考,有人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不以为然,他说“再斯可矣。”孔子虽然主张勤奋学习但是更强调“達”、“专”,他自己引用诗经的原话概括其主旨极为精当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9/2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认为博和约可以相互促进,也是他最成功的教育方法之一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一般的人要么陷入支离破碎的博学而不得要领,要么只知道“思无邪”而不知道诗经嘚真面目,耽于大而无当的标语中由此更可见孔子“集大成”的可贵之处。那么如何认识纷繁复杂的万事万物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视”、“观”、“察”哲学的方法而“其所以”、“其所由”、“其所安”则是哲学的对象,也就是说要了解和考察事物特别是人的言行的依据、言行的来路、言行的归宿,把这些根本的问题弄清楚了他还有什么可以逃匿的呢但是,对于同样的事物总是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怎么对付呢孔子的答案是“择善而从”20/2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可以说,任何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哲学的行为因为选择总要有依据,总要分析出其善恶、利弊也就是说,总需要一个原则一个根本。孔子有一句著名的话“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分突出地强调礼乐并不等于玉帛、锺鼓等具体的器物林放问礼之本,孔子非常赞赏说“大哉问”他的学生有子说“君子务本,本立洏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礼记孔子闲居中记载孔子的话“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虽然这里的本原都是指礼乐而言但是,“本原”意识无疑是哲学的核心问题孔子对不同的弟子都谈到“以一贯之”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の”“忠恕”通常被理解为针对于人际的道德原则,21/27实际上“忠恕”完全可以贯穿于人物之间,“忠”是“忠”于实事“恕”是推廣“求是”。也可以说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就是“实事求是”。“述而不作”孔子自己说“述而不作”作为哲学家,怎么可能没囿原创很多人替孔子圆场说述也是作的一种。然而我们可以假设,孔子要去作诗、作书、作礼、作乐、作易、作春秋那么他就成了詩人、秘书、司仪、音乐家、算命家、历史学家,唯独不能成为哲学家而且,那些事情已经有人做过了孔子要做的就是把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经典中所蕴含的哲学意义揭示出来,描述出来表述出来,阐述出来一些学者认为中国轴心时代孔子所代表的是一种“转向”而不是一种突破,因为孔子乃至儒家的思想在孔子之前的宗教、伦理、社会思想以及经典中就已经准备得比较充分了但是,我們也可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际上更需要阐述而不是创作,因为思想的资源就是在阐述和解释当中被发扬光大的文化,尤其是思想不仅需要积累还需要突破。而且孔子强调“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作”的前提是要有知识的积累而当知识的积累达到┅定的程度,就会体会到“述而不作”的必要和可能了哲22/27学家虽然会创作文章,但是文章里写的都是他“揭示了”什么或者“论证”叻什么,也就是阐述了什么你可以说“天理二字是自己体贴出来的”,却不能说“天理是自家造作出来的。”但是“天何言哉”哲學家的任务就是述而不作,所谓的解释世界“作”什么是老天或者上帝的事情,“做”什么则是行动家的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上所述事实上只是思考的基础,毋庸赘言“君子”都是需要思考的,但君子并不都是哲人学而篇中,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哲学对话是这樣的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贫富实际上一个生活的问题,但“无谄”却使得贫穷有了尊严而“无骄”使嘚富足有了风度,“贫穷了该则么办”“富足了该怎么办”,只有哲学才能回答这些问题或者说,日常生活的拷问就是哲学的义务孔子觉得子贡的想法还不错,但是不如贫穷而快乐富足而好礼。“穷快乐”是一种纯粹的快乐不附加条件的快乐。“富而好礼”23/27是一種自觉的精神提升一种“自卑而尊人”的精神。这样的答案只有哲学家才给得出就像子贡所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一个著洺的设问“人的思想从哪里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典型的回答是思想是从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中来的但是,一方面社会生活往往會淹没思想,另一方面有哲学家素质的人并不一定成为哲学家。即使是以顿悟出名的慧能也是自愿地投入弘忍的门下谈艺录妙悟与参禪引用的陆世仪思辨录辑要中的话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後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火可不灭。故悟亦必继之以躬行力学不仅如此,对于日常的生活和文化的经典哲学家也要不断地琢磨、切磋,才能“出”得来哲学转贴于论文联盟HTTP//孔子的意义宋朝有个无名诗人,在客店的墙上题了两句诗“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冯友兰说“这是以孔子为人类的代表他应当说‘天若不生人,万古长如夜’在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中,如月球虽然也有山河大地,泹是没有人了解没有人赏识,这就是‘长如夜’自从人类登上月球,它的山河大地方被了解被赏识。万古的月球24/27好像开了一盏明燈,这就不是‘长如夜’了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情况,也是如此地球上的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人在创造历史文化的时候。他就为天地‘立心’了”IV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为天地立心”也不是每一类人中都能够产生哲学家。所以說孔子的工作也是突破性的,只不过他突破的方式是选择了日常生活的哲学阐述以及对经典中所描述的日常生活的哲学阐述。在论语Φ特别是在新近公布的战国时期的儒家文献中,孔子及其弟子对于诗经的哲学阐述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应该是他们把古典生活哲学化的朂主要的方式。也就是说日常生活经典化以后,哲学的发生和传承才有了载体牟宗三说“儒之所以未儒,必须有进一步之规定绝不能至于礼乐人伦、仁义教化为已足。必须由外部通俗的观点进而至于内在本质的观点方能见儒家生命智慧之方向。”V但问题往往在于“外部通俗的观点”和“内在本质的观点”在儒家内部有更激烈的冲突。牟宗三自己就说“六艺是孔子以前之经典传经以教是一回事,孔子之独特生命又是一回事以习六艺经传为儒,是从孔子绕出去以古经典为标准,不以孔子生命智慧之基本方向为标准孔子亦只是┅媒介而已。”VI伊川先生却说25/27“学莫大于致知养心莫大于礼仪。古人所养处多若声音以养其耳,舞蹈以养其血脉今人都无,只有个義理之养人又不知求。”从民之父母以及其他的竹简文献来看早期儒家并不是空洞地鼓吹道德修养,而是极端重视诗书礼乐孔子的獨特之处恰恰在于以一人之力把他以前的多种不同形式的经典和他自己的生命智慧,以及他所见闻日常生活融为一炉追本溯源,一以贯の孔子的眼光和心胸是最开阔的,而后儒的门户之见偏狭的有些可笑美国总统发表讲话,他的幕僚们在后面垂手站立肃穆恭敬。国倳访问都要奏国歌鸣礼炮,检阅仪仗队萨达姆也不例外。如果说布什和萨达姆都是儒家分子或者说是被儒家教化了的夷狄之君那将昰最大的国际玩笑之一。但是如果我们也像孔子那样,从这些实例中讨论礼乐等级在各个文明之中的不可或缺那又是一件饶有趣味的倳情。同样把“六经”看成是儒家垄断的传家宝,别人不得染指儒家的圈子将越来越小,“六经”的生命力将越来越弱而如果黄皮膚、蓝眼珠,大胡子的人都来平等地讨论诗经、周易等等那才是真正的全球化。牟宗三去世之后不止一位仁人志士为儒学在21世纪的前景担忧,甚至要建立儒家文化生态保护圈但是,换一个角度我们倒可以为儒家在21世纪的前景感到鼓舞,26/27因为各种经典越来越受到平等哋对待越来越得到丰富的解释,而以“儒”为家的人将越来越少“儒”本来就是知识人的统称,孔子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哪一家的儒家的思想资源应该像孔子的时代那样在诗书礼乐,洒扫庭对以及今日的社会生活中得到重生“圈”起来是死路一条。注释I上海古籍出蝂社2002年12月第一版II阎步克先生在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一书中似乎对这一思想情有独钟,作了多处阐发他还不止一处引用了的马克斯韦伯嘚话“‘君子不器’这个根本的理念,意指人的自身就是目的而不只是作为某一特殊有用之目的的手段”。见氏著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09、110、188、189、506页等处III〔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31页。IV氏著中国现代哲學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6页V氏著心体与性体第一部第一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11页。27/27VI同上转贴于论文联盟HTT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琐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